校园文化推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8:55

校园文化推广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公益广告;app;道德教育

对于大学的校园而言,它是一个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所以,能够供给大部分学生群体的校园公益广告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广泛。这些外宣的公益广告具备的特征是——净化心灵、息黥补劓、陶冶情操。其次,外宣公益广告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社会的责任心,另外,在高校校园的文化创建和创意品牌上增强了效果。最近几年,高校校园的公益广告在整体的拓展和发挥上缺乏较为完善的体制和体系,从而导致了公益广告的发展较慢,并且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广大的高校生展示,因此这会使校园的公益广告缺乏外宣作用效果。

一、校园公益广告的目的及意义——即“为什么做”

(1)启发性教育

高校校园外宣的公益广告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传播性质和启蒙意义,只有令高校学生在这些方面达成铁板一块的共识,才能对学生们的主导思想进行正能量的疏导和传播,康德(著名的哲学家)认为:道德是每个学生需要遵守的,并且只有自主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使整个高校的文化素质氛围有力提升,高校校园的公益广告从而达到一定的作用效果,而在平台上的展现,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为人处事、道德理解和和谐共处能力的提升,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

(2)公益

高校外宣的公益广告具备较为显著的服务性特征,若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来衡量,那么在高校这一学生集体的范围中,需要以学生们整体的人文素质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高低而决定,因此,校园的主题环境、校园的主体思想、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有意义的大型活动的策划都是高校公益广告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同学们崇尚科学,培养美德,了解传统文化,最终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3)校园文化的载体

最近几年以来,高校校园的外宣公益广告的丰富度逐渐提升,并且高校的学生会和社团的社长对外宣广告的表现形式加大了关注度(特别是文化教育这一方面),校园公益广告逐渐成为学生喜爱,老师赞同的校园风景线,其以风趣多彩的图画视频传递无限教育意义,增强人文建设,高校校园的知识文化被无形的资金产量充沛,把较为传统乏味的教育制度转换为较为新颖的文化进行为高校学生传播传递,从而促进了高校生对知识文化获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开辟一条新文化道路上对知识文化的不断探究和探索过程,而高校生的主题思维较为活跃,对于高校校园公益广告的外宣,自然而然提升了观众的良好的口碑和自身的知名度,除了公益广告上的醒目的文字令人感受深刻,而图案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更加形象和生动,更具有生命力。据有关数据分析,以网络为主题代表性质的新媒体外宣广告在广告的数目和品质等方面已经全范围超过了原本的陈旧媒体的广告份额,却在以公益广告传媒为首要手段的高校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所运用的“双刃剑”,促使高校校园营造和谐的氛围,也创建了高校校园的优质文化特色。而要做好以上几点,第一需要在理念上关注校园传播媒体和外宣公益广告上在文化素质上所表达的主导作用效果。第二,需要用其新型媒体的传播方式来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效益和效率,最后,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趋势,将校园公益广告和新媒体紧密结合,以新媒体为推广平台,以最大的限定来推出高校校园外宣的公益广告这一主要的课题。鉴于目前校园公益广告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对于“谁来做”这个问题,我们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手机app平台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手机以其丰富的功能,及时的信息更新等特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而校园公益广告的推广恰好可以借助此契机,将其推送的信息,组织的活动等通过一个应用平台实现,也就是将有完整体系的校园公益广告制作成一个app,供学生下载。用此方法,为校园公益广告提供了一个推广和展示的平台,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融,各取所长,做到将能力最大化,行为简洁化。

2.传统媒体推广

新媒体虽好,却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在校园中的影响,其以美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提升文化建设等优势,在校园公益广告的推广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传统媒体大都以平面海报的形式出现在校园的各角落,以一种强迫接受的形式存在于学生周围,广告中应有的教育意义,文化推广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深层次的文化思想,也是高校校园公益广告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版块。

3.插件窗口推广

鉴于app制作的复杂性和推广起来的难易程度,一些制作简易推广便利的软件插件成了部分高校推广公益广告的首选,将插件发放到一些较有名气的app中,定时发送,不仅方便快捷,且能最大程度达到所需效果。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体的发展较为迅速,从而改善了人们对文化知识的获取方式方法,如今,平板电脑的发明、智能手机的普遍,人们在世界各个地域都能够汲取文化和信息,因此,网络的普遍对高校校园公益广告增添了较深较广的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平台,但是,高校的外宣公益广告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开发,也就是将其中的意义和内涵全部表现出来,在校园文化的公益广告的创意上,时时刻刻想到公益广告怎样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又怎样做好公益广告的外宣活动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传媒,若这些疑问解决,公益广告在高校中所表达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这便是我们所探讨的——“怎么做”

二、校园公益广告需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

校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传播形式的存在,其受众群体是各高校的大学生与教师,所以需要求新,求变,做到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这样才能让公益广告变得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所接受。因此,创造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是高校校园公益广告必要的前提条件。校园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特殊场所,校园公益广告必须符合当下校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定位必须积极向上,为高校大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为创建高校学生的主题思想文化中引申正能量,并且促进了高校中学生们的和谐的氛围。

三、校园公益广告需要包含适宜的情感传递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的推广,极大一部分是基于网络平台,这使得其具有鲜明的网络化信息的传播特性。将适当的情绪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公益广告作品能更加黏合民众心理变化,从细微的感情入手,让校园公益广告作品的精髓,如涓涓细流一般流进受众群体的心理,这使得其更容易被接纳,并且在推广平台之上,结合实时,可互动等特点,去的更好的推广效果。好的情感运用,能够让我们在欣赏一些作品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以及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影响受众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而重视情感的传递,可以丰富我们校园公益广告的内涵和思想。通过情感的传递,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在其欣赏或是传播校园公益广告的时候,有利于高校学生中对同学们的主导思想更进一步地探究,也为校园中创立了主题思想的建设和引导。

四、品牌效应推广

高校校园外宣公益广告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需要我们对此更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并且需要根据公益广告说表述的范畴内确凿自身的定格,通过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的模式,来包装属于校园公益广告的品牌效应。白酒的“盲从”可以看出品牌对于受众群体的重要性,当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平常几款白酒,很难尝出味道有何不同,但若是告知其酒的品牌,他便能感知出些许的不同,这就是品牌的影响。这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我们只要将校园公益广告品牌化,才能在广大学生中间站有一席之地,令我们出来的东西权威化,更值得学习与思考。这便有助于高校中品牌创意的特征形态,并提升我们高校外宣的公益广告的价值观。以上说明,在大学校园的文化外宣主题以及相应的效益广告上还需要进行更新一步的深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重要性,和其对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我们只有让校园文化主题公益广告被更多的同学接受和学习,有利于校园文化更进一步的创建。

作者:刘蓉茸彭国建单位: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力.关于在道德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方式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校园文化推广篇2

关键词:普通话;校园文化;理工高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民办高校得以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为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多年来,师范类高校和传媒类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越来越高,语言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已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为民办理工类高校推广普通话提供了借鉴。

一、推广普通话在民办理工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意义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学校教育本质的表现形式,推广普通话能推动民办理工高校改革,提高学校效益。普通话规范、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言行。推广普通话是民办理工高校的“教育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日趋多元化,国家相继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谓民办理工高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化运作下所形成的,它是产业和教育相融合的。民办理工高校大多以学术研究为特色,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出现了大融合,交流出现了困难,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调查发现,由于学生来自我国各个地方,“老乡”之间,学生往往是用方言交流,甚至还出现了借说方言来炫耀自我。目前,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网络语言应用比较混乱。如,常见的“斑竹、美眉、恐龙、东东”,这类比较特别的词语占到网络总词语的20%。因此民办理工高校必须加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在公办学校,学校体制是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而民办理工高校,有相对自主、自由的管理模式。周济指出:“民办理工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体制和机制上体现出不同于公办教育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民办教育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讲究实效的特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效地促进教育供给的多样化。”也就是说,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由于管理因素较自由,更多的包含主动的成分,更具有灵活性,工作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二、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民办理工高校积极推广普通话工作,但就目前部分民办理工高校情况调查分析,却普遍存在如下不足:对推广普通话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仅停留在学校形式的层面上;研究不细,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内容零碎,不易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推广普通话制度不配套,经常处于半途而废状态,对推广普通话建设急功近利,片面认识,盲目模仿。所以加强对民办学校推广普通话的研究,使其在与公办名校的竞争中胜出要正确面对的工作。一个真正有远见卓识的民办理工高校投资者必然会从事业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校普通话的建设,以获得社会各界对民办理工高校的认同。优质的民办理工高校文化形成,会给师生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生机勃勃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也必将使民办理工高校走向成熟。

三、民办理工高校在校园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民办理工高校要借鉴师范类、传媒类高校推广普通话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搞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继而提升办学效益。

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知道,师范类高校培养的对象是教师,传媒类高校培养的对象是语言的直接传播者,他们担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所以有必要对师范类、传媒类高校推广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解。目前师范类、传媒类高校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电视广播到报纸网络,都在时刻宣传着人民的生活,关注世界的变化,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窗口。生活中也逐渐产生出一些新词语。词语是普通话的基本单位,词汇的发展也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正是一些传媒类高校的传播和认可,一些词语也就运用到普通话当中。2010年广泛流传的新词语“给力”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在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给力”一词正名。师范类、传媒类高校还肩负着普通话语音的正确传播。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2500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读音,传媒类高校矫正大众错误读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容易读错的词语通过传媒类高校得到矫正;另一方面,容易误写的词汇也通过传媒类高校得到矫正。当前师范类、传媒高校师生普遍认为,语言环境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很重要。校园内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师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因此,民办理工高校要加强师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力度,在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交流要以普通话为主,说普通话的氛围已成为一种习惯。激励他们,说好普通话是他们求职、创业、锻炼自我的重要因素。说普通话已不再是一个表面的语言的交流方式,更多的学生是把它当作提升自我的重要因素,自己的优势更注重利用普通话来展示。努力学习普通话,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势必激起学生的巨大学习热情。

2.多措并举,开展丰富的活动

师范类和传媒类高校都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对推广普通话加大了宣传力度,除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之外,还举行了多种形式推广普通话的活动。高校在促进普通话积极推广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不断产生,语言的不规范使用给大众学习普通话带来负面极影响。众所周知,普通话内容包括词汇、语音和语法。语音是普通话的外壳,正确的发音能体现普通话的抑扬顿挫。据调查,传媒类高校学生从语音的使用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盲目学习一些港台腔,导致发音错误。《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介绍时,把自己的姓读成上声,但在普通话中,“撒”在作为姓氏时应该读去声。从词语的使用来看,高校不严谨也会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词汇包括单音节词语、多音节词。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正确使用词汇。

因此,民办理工高校应该加强自身推广普通话的监管效力,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语音词汇滥用。高校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加强有效的监管,就能够有效地使广大师生学好普通话,从而在社会上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广播站、标语、黑板报、校园橱窗及图片资料来宣传,进一步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让普通话成为人人的实践者。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散文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基本功比赛等,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3.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合一

校园文化是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推广普通话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民办理工类院校应进一步规范和使用语言文字,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理工院校更好地完成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使命。

(1)推广普通话应植根于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的基本形态是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这些文化都在方方面面渗透着民办理工高校的教育。而民办理工高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因而只有在民办理工高校中有效地推广普通话,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对全社会起到渗透、引导和辐射作用。所以推广普通话的土壤就是民办理工高校的校园文化。

(2)推广普通话,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普通话作为一种工具,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在理工高校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各个民族,他们的语言极具地方特色,交流起来诸多不便,普通话的推广,人人说普通话,师生之间交流起来就会轻松自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快了学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并进一步促进了理工类民办理工高校高新技术的研发。其次,在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不仅能使学生运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交流,还在各项推广普通话的丰富活动中得到锻炼,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是校园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推广普通话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把普通话推广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相融、互利共赢。

总之,民办理工高校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放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使师生的普通话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要善于寻找切入点,把普通话的推广植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进行,也只有借助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普通话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民办高校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长期的坚持、探索,需要管理者的卓识远见,需要融入全体师生的智慧。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创造性地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师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皓.地方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7).

[2]余雪芳.高校普通话推广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以黄山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7(05).

[3]张莉,沈梅梅,张泰,等.试论高职院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1).

[4]张继娅.推普工作任重道远:从普通话测试说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04).

[5]郭素萍,霍敏容.加强高校普通话教学加大推普力度:对我校同济西路校区普通话测成绩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8(10).

[6]葛安娜,李丽明.普通话培训方法浅析[J].才智,2009(23).

[7]李孝英.学生普通话考前培训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校园文化推广篇3

关键词:校园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使命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73-01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建设成就。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在党的十中提出,新时期要创造有利措施来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校园阅读推广也是全面阅读活动的一份子,推广校园阅读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为我国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也是社会文献信息中心,在校园阅读推广中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校园阅读的现状

书籍是大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了解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我国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跟学生以及大众阅读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学生的精神发育史是其阅读过程的反映。从这可以看出,学生阅读在国家发展进步中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网络深入到生活的多个方面,也衍生了大量的传播手段,这对传统的纸质阅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阅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就算是那些受到大众喜爱的文学名著也有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去阅读,这种状况不免让人担忧。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依靠电子设备“刷网络”,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阅读app,其中的内容良莠不齐,质量也相对比较低廉,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喜欢阅读短小、轻松,方便理解的需求,让他们在学习压力下取得短暂的放松,他们对经典书籍的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校园阅读推广任重而道远。

二、公共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推广中的地位与作用

1.公共图书馆是校园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

作为一项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是校园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在2011年,我国文化部门就做出明确指示,要求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进入,要求公共图书馆对公民免费开放,其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也是不收费的。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公民阅读权的场所,为公民,包括学生在内的群体提供免费信息资源,让他们具备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的权利,这为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公共图书馆是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进行校园阅读推广属于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完成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涉及到的层面也是比较广的,需要学校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的配合。比如,政府部门的参与,非政府组织或者企业等的参与,但是公共图书馆具备的优势比其他组织更加明显,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阅读环境更是舒适安逸,还有专业的人才指导阅读活动,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推广中的地位,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三、公共图书馆进行校园阅读推广的具体途径

1.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聚集地,也是提高公众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中,图书资料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更是为学生提供图书服务的基础。我国的藏书数量虽然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要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就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在财政中下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那些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现状,扩大读书场地,增加藏书数量,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从而为校园推广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公民阅读的热情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国家也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自身发展中必定会形成独特的文化品质,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新时期,我们要创新民族文化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虽然有灿烂的传统文化,上下五年前的历史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涌入给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一些学生由于价值观尚未形成,没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甚至失去了评判是非的标准。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我们要本着“扬弃”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交融,公共图书馆要认清自己的使命,明确自身的职能,在强化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运用有效措施激发青少年群体的阅读热情。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学生群体的阅读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3.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公共图书馆制定的政策也是有所不同。比如,针对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可以制定相应的亲子阅读计划,让父母带着孩子去图书馆阅读绘本以及符合其年龄段的图书,通过亲子阅读模式来让家长指导孩子培养阅读的习惯,从小激发学生对公共图书馆的兴趣。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学生来说,可以跟学校合作,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新书推介会等,让阅读爱好者或者馆员为学生推荐一些帮助提高他们的理解力与思考力的图书,在激发他们读书热情的基础上,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校园阅读推广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推广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园阅读推广工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进一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注重读书分享会模式的应用,通过这些来保障公共图书馆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真正的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侵久.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5(05).

校园文化推广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应用策略

一、数字化校园及其建设现状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1]。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20年,在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学校在认识、组织和应用定位方面的偏差,也有系统集成商自身经验缺乏,定位不准的问题,所以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现阶段仍处于建设与探索时期还没有发展到非常完善和标准化的建设时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认知层面,思想观念与时展信息化进程有一定差距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初期,多数教师和管

理人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加之对信息技术的不熟悉,如果没有相关培训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认识上的盲目性和偏见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一是,把“手段”当作了“目的”,数字化校园是为了应用,建设的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开展诸多方面的应用,以推进大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把“机遇”看成了“负担”,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入非常大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为此投入额外的精力,又一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作用和效益,就容易把进一步的投入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又加大了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了高校跟进的步伐。

2.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缺乏强有力度的组织领导机构,带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并积极推进数字化的应用

教学与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必然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也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优化等敏感问题,或者某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高校必须常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具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长远和整体的规划,并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进程。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而是网络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负责或牵头建设数字化校园,其重点关注的更多是网络技术问题,而在管理与行政上缺乏有效的力度,权威性不够,因此往往导致建设没有统一的步调,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工作,同时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也是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和协调的结果,也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弊病。

3.数字化校园建设后的推广及应用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应用效果不明显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建立起来后,推广措施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就会使得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从而阻碍和减速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所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起来后,一套针对本校实际的推广策略与保障机制要及时到位,从领导重视、教职员工、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到技术更新、网络技术保障等各方面的机制与保障措施及时跟得上,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修改,使得系统真正成为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手段和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有力推手。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一)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以高效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的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学生事务管理、oa办公自动化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与校务后勤和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这是信息化社会高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校世界一流高校迈进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任务,而且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统筹,制定整体规划、根据需求和现实基础,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可以有效避免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信息孤岛”问题、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机制保障不健全的问题、预算跟不上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始阶段,就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在规划的制定上要科学合理,综合统筹协调发展;在确定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数据集成模式、接口标准和规范上要有信息标准;在机制保障上要具有足够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职能机构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来保障对全局的把握和调控;对实施方案要通过反复论证、合理规划,选择最优的预算方案,制定科学预算,张弛有度、合理分配、重点突出,做好财力保障与阶段性的评估,也是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中之重。

(二)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阶段划分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需求分析与方案论证阶段、中期实施部署与建设阶段及后期推广运行与总结完善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与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阶段划分图

三、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与措施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应用与推进需要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各类人员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应用上上要结合高校机构设置情况、政策保障情况、应用层次的不同、系统的差异、使用人群的差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数字化校园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因此,在加快和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且具有专业背景的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

1.成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

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信息化推进工作子系统负责人,明确职责,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期间的建设情况、推广情况、试运行情况、使用范围与力度、意见反馈、完善情况的监督检查。系统管理部门更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运行期间的正常运行和问题的及时反馈。

2.精心组织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组织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与座谈会,积极了解信息化建设推进应用情况,分析部署后续工作,保障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及时解决系统中反馈问题

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下设四个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1.综合意见处理小组;2.系统应用问题解决小组;3.数据录入分析指导小组;4.需求调研分析小组。做好院内信息化建设系统建设与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业务支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沟通反馈,及时给出处理意见和方法。四个小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试点应用,逐一推广的应用策略与推广模式

针对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平台中覆盖面比较大的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可选定某一模块或几个模块推广应用,使广大教师、学生通过系统办公、提交数据,查看教学及管理动态,使用系统、试用系统再逐渐推广到系统其他各模块,实现由点到线推广到面的推进过程,其他覆盖面较小的系统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同时可带动广大教师、学生对系统的使用。

(四)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人员应用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从最初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推广运行及到后期的管理维护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广大师生员工对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使用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加大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及时发现问题、排解问题、处理问题。

通过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推广策略,还可以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群体的智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逐步完善。

(五)加强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数字化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及推广运行期间,坚持对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者的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工作,以培训促应用、以培训促建设、以培训促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图(2):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工作流程图

四、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艰巨、长期的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深思围绕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又符合本校校情,且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整个运程中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得政策措施与推广应用落到实处,并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结合在一起,逐步向前推广,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稳步前进,真正发挥出应用的核心价值所在、真正的发挥出数字化校园在提升高校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封红旗.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李育泽.从应用系统结构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3]魏玮.高校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4]马永忠.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施思考[J].科技向导.2013年8期.

校园文化推广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协同

社团是高校学生的自发性组织,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社团要根据自身特点,将体育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寻求两者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发挥社团与文化建设优势,在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同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促进高校教育内涵发展。

一、高校体育社团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加速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使之体现出以下优势:

1.社团类型众多、成员广

随着体育需求的日益广泛,高校体育社团自觉实现自我转变,它根据市场需求,突破传统体育社团单一类型现状,一些新的体育社团涌现出来,如攀岩社团、奥运项目社团等。体育社团的成员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体育专业,也吸引了一大批其他专业的学生。

2.活动内涵丰富、频度高

高校体育社团在外在需求推动与学生内在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社团活动从娱乐化向内涵发展,社团活动越来越注重文化品位,注入了浓厚的体育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元素。由于社团成员具有广泛性,社团之间的互动较多,社团活动频度也越来越高,有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

3.社团功能强大、效应强

高校体育社团类型丰富,成员广泛与内涵化发展,直接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功能完善化,实现了从最初的体育娱乐健身功能到如今多元化功能的演变。它充分展示了活动优势,发挥活动的媒介作用,体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对于学生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优势

1.思想引领

校园文化具有综合性特点,它是校园各种思想交汇的产物,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使体育社团各个成员在校园文化尤其是体育文化的作用下,统一思想,有效提升高校体育社团建设水平,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2.价值认同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效应,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保持高度的价值认同。这将有助于高校体育社团内涵发展,使社团成员基于共同的价值认知,参与到高校体育社团活动中来,传播主流体育文化,弘扬正能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建设水平。

3.教育熏陶

校园文化最显著的优势是教育熏陶作用,它作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对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发展起到了教育熏陶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之一,其存在的价值是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需要,因此校园文化将有效发挥社团教育载体效应,使社员在校园文化的浸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

三、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1.树立协同建设思想,提升价值认同

推动协同管理。无论是高校体育社团建设,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高校基于协同建设理念,推动校园文化与体育社团建设管理,培养管理骨干,完善制度,使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循序渐进地推进。

2.发挥活动载体作用,保持协同发展

(1)注重活动渗透。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活动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活动的互相渗透。例如组织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彰显高校发展特色。

(2)丰富活动内涵。高校体育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不是两种活动的简单叠加,需要高校基于体育社团活动与文化活动融合的目标,丰富活动内涵,使文化融入体育精神,使体育社团活动融入文化品位。

3.确保建设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

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都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这就需要高校基于两者协同建设思路,确保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性设施。

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水平。高校要根据体育社团日常活动需求,进一步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水平,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社团活动保障,配置必备的社团活动器械,建设基础性活动场所,并且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高校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档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软环境与硬环境,使每一处建筑、一草一花等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推广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广播网;可行性;节目;商机

背景:高校是我们整个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场所,许多影响学生一生的思想观念都发源于高校这个“孵化器”,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历来政府和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思想舆论引导工作都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宣传媒体必须掌握的一块阵地。

目标人群:以在校学生、在校教师等高端学术人群为主;以在校其他员工、家属人群为辅:进而扩大到整个社会对高校的关注。

目的:打造符合我省高校实际的、具有校园主流地位的“高校思想圈”、“高校文化圈”、“高校娱乐圈”、“高校消费圈”。

一、建立高校广播网的必要性论证

1.我省高校情况概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2006年达到65所,普通高等教育地市级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博士学位授权学校12所,硕士学位授权学校17所。

2.我省高校广播现状。大学校园广播为身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及时了解校园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新闻,提供了最为快捷、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渠道。

3.我省高校广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校园广播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传播形式存在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人员组成相对简单。目前高校广播站主持人均为在校学生,凭兴趣和爱好参与校园广播,政治敏感性不够强,没有经过专业播音、采访培训,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广播节目的录制。

(2)设备老化。目前校园广播站的有线广播设备相对比较简陋,与现代校园广播宣传任务不匹配。

(3)节目播出内容不成熟。目前校园广播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现象;在校园广播内容方面缺乏理论深度和思想明确性;在具体宣传报道中,存在无的放矢、随意性强、想播什么就播什么的情况。

(4)对校园广播信心不够。目前我省一些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大学校园广播宣传的重要性,新闻宣传工作被动;没有根据大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在栏目的编排上没有注意轻松与严肃并重、传播新闻与提供娱乐并重的原则。

4.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高校校园广播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体,通过推进高校广播网的建设。我们可以克服目前校园广播宣传各自为战的分散形式。逐渐打造出一个品位高档、新颖独特的主流校园文化。

二、建立高校广播网的可行性论证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成立高校广播网提供了理论支持。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先后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就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校园经济的广阔前景为高校广播网带来了巨大商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校园经济,庞大的大学生数量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高校人数将达到3000万。可以说,大学生群体有着巨大的现实消费能力,大学校园已成为了众商家的必争之地。

3.我省在校年轻人群对省台广播的热爱为了高校广播网的建立提供了受众基础。据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频率黑龙江省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初的46%上升到目前的71.3%。其中龙广音乐台以追求“流行、时尚、专业、创新”为办台理念,致力于为听众营造时尚、专业的音乐空间,吸引了以大、中学生为主的大批听众群。

三、建立高校广播网的模式论证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原因,我省高校在建制上分为省属和部属,因此要想使全省高校广播网成为一个紧密型协作的团体,并在全省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取得省教委厅和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争取以两个部门的名义下发文件。成立全省高校广播网。

四、建立高校广播网的内容论证

1.新闻:报道国内国际重大新闻,积极传达中央精神,增加教育新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国家相关政策的及时有效传达。

2.校园新闻:将省内各高校校园广播站自有节目进行整合分类,统一编播,在广播进行统一播放;提高校园新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重大活动:宣传高校校园大型活动,扩大高校影响力,提高参与度。

4.音乐节目:新歌快递,音乐欣赏,增加点歌互动环节,提高音乐欣赏水准。

5.体育节目:最新体育赛事,宣传各高校友谊比赛赛讯、宣传奥运。

6.文学欣赏:将校园投稿的散文、小说、诗集进行播发,为热爱文学的青年人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7.英语角:播放英文新闻、原声电影、英文歌曲,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

8.其他。

五、建立高校广播网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实施步骤

为了促进和引导高校广播网的发展。我们需要协调教委、宣传部、及各高校,制定科学的筹建发展规划,明确推进目标:

1.逐步培养开发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高校的参与;

校园文化推广篇7

在校园内设立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二维码导视牌,通过扫描二维码图案就可以得到该景观的详细介绍。如在图书馆、陶研馆、陶行知雕塑、创业产业园等处设立二维码导视系统牌,学校师生或游人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不需要去校史馆,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那些人文建筑的历史变化,获知相应的校史、环境知识等相关信息。二维码导视系统都便利性格弘扬了校史文化,提供了建筑设施的导引功能。

2校园活动二维码导视系统设计与推广

大学校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经常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看到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海报,而往往宣传海报空间有限,提供的信息也受到很多的局限;海报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图片没有突出活动主题,使很多学生错过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宣传海报上提供包含社团信息或活动信息的二维码图形,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读码软件轻轻对准海报上的二维码一拍,就可以将二维码图形立即转化为文字,获知社团内部相关构建或是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从而更快捷便利的获取信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或了解信息。通过二维码不但大大节省纸质宣传海报的空间,而且可以用二维码作为入场活动的凭证,大大加强了活动宣传的力度;更具针对性、更低碳环保。

3校园服务二维码导视系统设计与推广

二维码导视系统可以提供校园服务、公共信息的应用。(1)校园内招聘活动逐年增加,为了方便毕业学生及时获取信息,使用二维码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以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将信息快捷地在校园内广泛传播。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推广校园招聘信息给广大毕业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建立起便捷的校园就业资讯电子信息互动平台,实现了就业宣传栏、就业网、就业微博、移动通信设备的就业信息传播一体化。(2)校园中的食堂、计算机中心、校园超市以及校医院都可以使用二维码轻松解决充值、带卡、丢卡、补卡的困扰。(3)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的应用,使得学生购买和使用二维码电子票成了一种可能。通过专门的二维码扫描仪扫描火车票或飞机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读取相关个人信息。在火车站候车室入口或飞机登机口设置识别系统,进入候车室或登记再不用经过较烦琐的步骤,只需要用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与本人及储存在电脑中的信息核对就可成功进入。遇到节假日也不会出现奔波买票、排队拥堵等现象。(4)通过手机二维码还可以轻松获取校园地图信息,准确定位方向,方便新生和家长。

4校园自然景观二维码导视系统设计与推广

校园文化推广篇8

为引领小学生亲近中华经典传统文化,领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为做好相关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一)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质。通过经典诵读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打造和谐、人文、丰富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助力成长成才,培育学生素养。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发挥辐射作用,形成社会效应。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吟诵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弘扬人文精神争做优雅少年

四、活动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园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是主要参与者。

(二)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段特征,进行分类指导。

(三)坚持分层推进原则。先期试点,分步实施,分层推进,全面推广。

五、活动安排

(一)2021——2022年,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制定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组织申报,并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二)2023年,巩固成果,打造品牌。巩固成果,全面总结,不断提升,打造经典诵读品牌学校,使校园经典诵读成为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活动措施

(一)加强经典诵读指导教师的培训

1、成立校园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在全县经典诵读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校推选若干名经典诵读推广骨干教师,组建校级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

2、开展教师经典诵读推广展示活动。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指导教师阅读分享活动;组织2次以上的阅读教学研究或阅读展示评比活动,总结典型经验,凸显活动实效。

3、开展校园经典诵读互动互访活动。通过现场讲座,邀请县经典诵读专家(骨干教师)对我校经典诵读指导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部分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二)做好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

1、开设校园经典诵读课程。每周开设1节(短课)经典诵读指导课,每天保证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时间。

2、做好校园经典诵读书目推荐工作。本着“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的原则,学校根据县教育局下发的推荐书目每学期确定2本必读书目和5本选读书目。

3、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创新活动形式,确保读有成效。每学期开展1次校级经典诵读分享会。

4、邀请专家进校园。每年邀请专家、县经典诵读骨干教师走进学校,与师生面对面开展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三)注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多样性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学校结合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①.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②学校每周五利用晨会时间按照班级、年级组、全校三个顺序进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③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④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周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随机抽查。

⑤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经典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⑥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⑦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2、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结合班会、队会、研学等主题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锻造学生的优秀品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广播站安排固定时间播放经典诵读篇目音频。

4、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结合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经典与文明同行”活动,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诵读经典中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

5、与节庆日活动相结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指导、组织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丰实文化厚度,在经典诵读过程中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国节庆日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6、编写《经典诵读(低、中、高段)校本教材》。

七、活动保障

1、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

职责:

1、负责对学校经典诵读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领导。

2、负责制订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与考核;

3、为经典诵读推广活动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关保障。

校园文化推广篇9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研究方法对广西地区近两年来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的开展民族传统教育进校园提供参考,对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的健康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供服务。

关键字广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广西地区是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的首批试点地区,对广西地区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的相关文献和报道进行了整理查阅,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将更好的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一、广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开展现状

广西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查阅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总体开展状态良好。

(一)总体推广良向发展,但具体推广力不足

广西地区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活动,每年都会举办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比赛。2010年11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和体育局联合启动广西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2012年又在广西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师范学校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民族传统的示范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而且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极具多样性,但缺乏规范管理

广西地区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旨在引导大中小学校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推广,已经发掘和推广了多项具有广西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包括壮族的板鞋和抛绣球,苗族的打草球、回族的摔跤以及其他各民族喜爱的大象拔河、打陀螺、踢毽球、武术、民族健身舞、健身操等项目。只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仍然缺乏规范指导,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缺乏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导人员,而且极易造成体育项目的不均衡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量引进校园,但缺少规范教材

广西地区在2010年启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时便命名了14所中小学校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并成立了由广西民族大学和全区各示范学校组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际保护联盟。2011年又评选12所民族传统体育师范学校。在这样的大力推动下,多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引进校园,极大地丰富了示范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过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经过口口相传或者是练习经验的积累来传承和推广的,在全国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之前几乎没有有关民族传统教育的现成材料,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之后同样面临缺乏专业教材的问题。

二、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教育意义

从广西近两年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现状分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切实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具有突出促进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有助于丰富校园体育生活

体育教育一直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体育教育内容,增强体育教育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对于提升校园体育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项目比常规的项目更加贴近生活,形式又多种多样而且趣味性极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之中,将极大地丰富在体育教学内容。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校园将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中代代相传的极具民族代表性体育项目。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各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含了丰富自然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能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加深各民族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使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有助于保证青少年体质健康

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

民族传统体育是过去的劳动人民为了特定的健身、祛病等健身目的而发明创造的活动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之中,能增强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有效健身时间得到保证,提升体育健身质量,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还可以应用于丰富课余活动,能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间娱乐中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是以,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对于青少年培养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都大有裨益。

(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民族的先辈们经过一代代的经验总结,讲究形神兼顾、动静结合,又与德美结合,充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作用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良性发展建议

(一)规范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具体实施行为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是广西第二届体育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广西教育厅和体育局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推广和宣传。大中小学都已充分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并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掀起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热潮。如此更应顺应民意,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基层落实的力度。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示范学校也要对的体育教学进行规范管理,比如,加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其次,体育教师也要增强对进校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具有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通俗浅显形式的教导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健身方法。

(二)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形成都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一个民族都积累了种类繁多、形象生动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扩大进校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是指对现有的进校园的民族传统项目进行规范整理和深入挖掘,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题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言之有物,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三)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用性

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用性能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项目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快速融入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便于学生快速适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能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德育、体育以及美育方面的有效教育。

(四)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中做好总结工作经验是为了给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提炼出比较科学有效的开展形式,为以后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进行有效参考,避免重复犯错,优化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活动。

四、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的理性思考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将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不仅是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各族学生培养成拥有民族自豪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启动[n].广西日报.2010.11.

[2]卢羡婷.广西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2.03.

[3]梁源.民族传统教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1.05.

校园文化推广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建设联系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德育作为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当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校园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当代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笔者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为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1、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利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开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对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

1.1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而育人的重要前提就是进行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规范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需要以德育为中心建设。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之时,校园文化的制度以及精神活动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教育学生,这也就使得德育成为校园文化中具有主导性作用的因子。德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内容更使得校园文化具有管理作用。

1.2校园文化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凭借

校园文化进行教育工作者与校园管理者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可以使学生找到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与学校的教学文化进行结合,共同满足当代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观念产生潜移转化的影响,更会以学生的个性与性格产生作用,使其得到积极地塑造。将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可以使德育工作开展地更加自然,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对策分析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使二者得到良好的结合。下面,我们就来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方法进行分析;

2.1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是以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的。因此,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就要对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目换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具有自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推动作用,更可以将德育工作进行整合,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之教师的配合,使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得到推广,从而可以广泛且深入地作用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另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会使学校具有一个十分积极向上的自然课堂,学校可以将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校园作为一个大的教室,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使学生将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行发扬。

2.2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精神层次思想行为规则的建设,学校更要注意学校内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从学校的自然环境来讲,学校管理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打造,利用植树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健康校园文化的打造当中来。从学校的文化环境来讲,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添加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雕塑或者是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长廊,使学生找到不思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学校的宣传工作上来讲,校园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对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事件与校园事件进行报导。教学环境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通过教学楼设施的改革,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优化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与时俱进的优势。只有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学生对进步进行更多的思考,将思考成果转换为现实,进行自我提高,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关系出发,对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校园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重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增多,促进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滕辉.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

[2]巨虹.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效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