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9:50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急救流程欠完善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讨论

4.1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2]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2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22-02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护理过程中所有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均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死亡或损害和伤残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既可造成对患者的伤害,也可导致医院为此付出赔偿代价,甚至影响医院声誉和整体效益。肝胆外科因病种多、手术大、病情变化快、导管多等因素,导致其护理风险增加、护患纠纷增多。因此,要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现将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国内外护理风险的研究现状

1.1国外进展。风险管理源于银行业,美国是实施医院风险管理最早的国家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作了一份关于美国医院医疗差错的报告[1],报告指出:估计美国每年有4.4万~9.8万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远超过美国死于工伤、交通事故和艾滋病的人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伤残和医疗护理的总费用每年高达290亿美元,这份报告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风险监管机制。目前美国医院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程序。

1.2国内进展。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远,近几年,国内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医院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进行科学研究,正在为建立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规程而努力。

2相关因素

2.1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肝胆外科常收治急重病人,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外伤性肝、脾破裂等。这些病情都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且手术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条管道,可能出现管道脱出、受压、堵塞等护理风险。再加上,近年来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越来越多,造成心、肺等多个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加重了病情的复杂程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由于未遵从核心制度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时有发生。例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存在给患者多用、少用、错用药或输错液体的危险;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对患者评估不充分而未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导致出现压疮、烫伤、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危险;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发生伤口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

2.2.2护患沟通不良。由于目前护士人员不足,工作量太大而忽略解释工作,往往导致发生误会。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履行好告知义务,让患者及家属理解诊疗方案是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手术前让患者及家属清楚手术的目的、风险等,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释疑,消除或避免误会。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往往是做的多解释的少,使患者及家属缺乏信任感,造成了患者不愿配合的情况,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患者健康的恢复。事实证明,能与患者良好沟通的医护人员很少被投诉,相反不重视沟通工作的医护人员则常发生纠纷。

3应对措施

3.1加强管理,建立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根据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成立护理抢救小组、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护理文书质控小组等,每组由1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另外,根据外科护



生后6个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脑细胞仍继续增值;6个月后增值减慢;此期间,脑细胞体积也有增大,树突增多、加长,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才基本分化完成,神经纤维至4岁才完成髓鞘化。对未成熟脑发育的这些特点,有证据表明若在此期间给予良性刺激,可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包括轴突绕道投射,树突不寻常分叉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等,基于此,生后早期应给予脑瘫高危儿丰富正性的环境刺激和体疗,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矫正偏离,使受损的大脑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帮助脑瘫高危儿克服潜在的严重问题,使大脑得到充分的发育,所以早期干预对促进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干预的关键。

理风险特点制定了多种应急预案,如:预防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预防导管脱出、堵塞应急预案;预防压疮应急预案;预防烫伤、跌倒、坠床应急预案;预防交叉感染应急预案。

3.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当今社会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更新,因此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科室每月有计划地组织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制订相关的专科培训计划;每月组织1次护理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以提高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重视新进护理人员及实习人员的培训及带教。

3.3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护士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记录,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有处置、用药全部记录在案;如在抢救过程中无时间进行护理记录,应及时补记,同时还应注明补记时间。针对护理文件书写常出现的缺陷如字迹不清、随意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通过培训学习正确的书写方式。同时成立护理记录检查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点评。

3.4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履行告知义务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不可态度粗暴。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凋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因人而异地进行健康教育,对小儿应采取直观形象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采取书面教材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行为示范教育形式。

综上所述,分析和认识肝胆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建立风险预案,提高业务水平,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增加护患间的沟通及健全人身保险制度,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管理中护患矛盾的发生,降低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当然,护理风险管理与医疗、后勤支持系统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仍需广大医护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97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进行管理的活动。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急诊科是医院急危症重病人集中的场所,面对的多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突发灾害事故、意外伤害等病人的救治,是医院风险的高发区。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急诊工作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严、执行不力: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能落实到位,有章不循。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病人在转运前未能充分评估病情,抢救药品和仪器不能及时携带,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无法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延误抢救时机。

对病情预见性不足:急诊病人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千变万化。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由于业务技术水平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在疾病的诊疗护理过程中,有着不可确定性和预测性。各种侵入性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未做到及时复诵而用错药、重复用药。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抢救仪器管理不善。

服务意识不强:接诊不及时,不能快速地做好预检分诊。

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加强风险知识培训: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3]。平时采取自学和早提问的形式加强护理风险预案的学习,并组织考核,要求熟练掌握风险预案知识,从思想上重视风险预防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法律知识的培训: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并组织考核,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专科护士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应用“零缺陷”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零缺陷医疗管理就是进行事先、实时监控,保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以实现质量的根本性改进。

重视流程的细节管理,确保流程无缝隙,保证护理安全:针对护理流程中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各种警示标识卡,规范护理风险警示管理。

加强抢救药品、仪器的管理:抢救室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检查所有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应急状态,班班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抢救时的注意事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认真做好各项告知工作,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各项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

规范护士礼仪,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定期组织护士礼仪和沟通技能的培训,推广使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

综上所诉,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风险预案的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规范护士的操作和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7-02

重症医学科(iCU)是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的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主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延续生命的支持,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防治[1]。护理安全则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不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对于重症医学科病人来说,其护理安全显得尤为必要。加强对护理安全风险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能使护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本研究对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风险以及应急预案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隐患

1.1非特指的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风险非特指的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护理风险主要有: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护理人员经验相对缺乏,在进行记录时存在记录不规范的问题,对法律知识知晓率较低;重症医学科的环境因素,医生较容易受到感染;患者的多种原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等[3]。

1.2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风险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风险有:窒息、非计划性拔管、意外停氧气停电以及机械故障、病人坠床、失误判断分析等情况都会给护理过程带来护理安全风险[4]。如窒息:常见的有患者分泌物堵塞、失误返流等;由于重症医学科病人长期卧床,使得患者肺部运行受到了限制,导致气道内的分泌物难以咳出呼吸道;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足,导致患者物力咳嗽、大量咳血等。这些状况都会使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又如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自行拔管;病人在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意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意外拔管;病人意识不清、固定位置不当、接管接头不紧密、病人翻身幅度过大、固定管道被分泌物浸湿等,这些都会造成重症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再如意外停氧停电以及机械故障:中心供气出现压力不足的情况,电源出现短路,仪器发生故障等,这些情况往往使重症病人的呼吸机无法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使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应急预案

2.1非特指的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应急预案首先,对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较为具有弹性的值班制度,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其次,要对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加以强化,使关键点的管理不出现任何纰漏,对于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等方面要加强管理,在事前要加强控制工作,在事后对于关键点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做好预见、预查、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再次,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超前教育和控制,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并掌握好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对仪器要加强性能维护。最后,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要将沟通和交流工作落实到位,专人定时向家属据病情实际情况讲解病人情况[5]。

2.2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应急预案

2.2.1窒息情况的应急预案在病床变准备好吸痰用物,及时对病人进行吸痰处理;对于人工气道的病人,要将人工气道进行充分湿化,使痰痂得以避免,在对病人进行吸痰处理时,方法要正确,负压要适当;为了减少胃管食物返流,在鼻饲时,要将病床床头抬高30°左右,在进食一个小时后恢复原来,并定时抽吸胃管,使过多胃潴留得以避免。

2.2.2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在病人清醒时,应向病人讲明各个管道的重要意义,使病人意识到非计划拔管的危害性,从而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同时对病人应酌情使用胸带,对躁动不清的病人应适当使用镇静剂;病人气管滑出时,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3意外停氧气停电以及机械故障应急预案停氧气时要及时断开呼吸机的连接管,并采用球囊人工通气,同时找到停气原因;停电时同样采取上述措施,并启用UpS电源,并及时检修停电故障;对于机械故障,要及时更换故障机械,对故障机械要标明故障类别,以便检查和修理。

2.2.4失误判断分析应急预案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得到加强,加强对病室的管理,严格按照ii类环境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病室出入制度[6]。

3结语

重症医学科的病人具有急、危、重三个特点,病人病情进展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很多的不可预知性,为了使重症病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提高病人治疗效果,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除了在思想、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要不断加强,并要对各种护理安全风险了然于胸,掌握应急预案并灵活应用,为病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龚晓琪,邓育芬.iCU紧急意外护理问题及防治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9):177-179.

[2]陆翠玲,陆晓玲,郭娜娜,马朋林.iCU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08):235-236.

[3]温汉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道引流疗效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4):182-183.

[4]朱以芳,余咏,王线妮,方雪娟,何华,刘柯欣,范珊红.建立应急预案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10(01):199-201.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5

护理风险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是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的患者,而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医院因素所致的风险医院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急救设备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未定点放置、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2抢救记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护士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急诊护士在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患者及家属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而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2防范措施

2.1医院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h待命,特别在节假日期间,工作人员保持电话通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制定20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2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3.3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2]。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护理;危机管理;急诊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68-01

急诊外科护理危机无处不在,作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防范护理危机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而且可以避免护理差错或缺陷的发生,减少医院和当事人的损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危机管理的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爆发前的预防、预控危机,并于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最终从危机中获利。护理危机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对护理管理者来说,能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危机,就能为医院、科室赢得信誉和效益[1]。

1增强危机防范意识

护理危机的识别是护理危机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护理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危机防范意识,时刻警醒,才能在第一时间预测和发现护理工作中潜藏的危机。将危机防范落实到个人,树立人人都是防范危机的管理员的意识。

2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体会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②定期组织讨论本院或媒体报道的相关护理危机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③定期互查互纠,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机,给予提醒,注重细节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和急诊抢救工作流程,因为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顺利落实的有力保障,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2]。④通过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定期操作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抢救应急能力。⑤合理配置人员,科学排班。根据急诊外科工作特点,在节假日、交接班前后、繁忙时段科学灵活排班,保证工作“不脱节”。在就诊高峰期加设分诊护士,专门维持就诊秩序,负责准备物品。为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效率,从而缩短患者待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危机的发生。⑥严抓高危时段、高危人员(责任心或能力不强、新护士等)、高危患者、高危药物、高危环节,及时窥探危机。总之,要不断提高危机的识别能力,才能防范危机于未然。

3提高综合护理技术水平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急诊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其渗透到一切护理活动中。服务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加强护患沟通,争取患者及其家属最大程度的信任和配合,解决护患沟通障碍的难题。

3.2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急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3]。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4]。定期派相关护士到省或实力雄厚的、级别较高的医院进修、取长补短,不断培养能独挡一面的相关专业护理能手。因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防范护理纠纷、减少风险的根本所在。

4制订预警计划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分工到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对科室潜在的危机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加强护理紧急预案的制订及管理,如火灾、水灾、盗窃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理预案;突然停电时正在手术患者、上呼吸机等危重患者的处理预案;发现患者摔倒、坠床、烫伤或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预案;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紧急抢救预案;发生差错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患者投诉处理预案等[5]。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护理危机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可有规可循,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总之,要及时识别危机所在,防患于未然;一旦危机发生,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评估,多方面、多渠道沟通,将危机损失降至最低,转危机为契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J].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2]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3]姚玉蓉.护理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90-1091.

[4]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急诊患者起病急,病种多样,手术室风险更大,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是现代护理管理者始终摆在重要位置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急诊手术护理的风险因素着手,寻找降低各种风险的预防措施。

1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可能会导致医院和患者各种损失和伤害的不确定性[1]。急诊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众多,根据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患者的损害,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理人员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对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但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往往很多风险不单是直接风险或间接风险,而是两种风险同时并存的[2]。

1.1直接风险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所以易引发较多的风险。随着法律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而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却明显滞后,给急诊手术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有章不循,违反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如接错手术患者;手术中未按要求放置电刀,致灼伤皮肤;使用止血带超过时间引起肢体组织坏死而截肢;未做皮试给患者注射青霉素,结果造成患者过敏性休克死亡;手术或产后不认真清点纱块、器械等,致异物遗留在体腔或造成感染;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无菌包灭菌不彻底等而影响治疗等。②注意力分散,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或执行医嘱错误。如:未认真核对血型而输错血;因工作忙未及时记录抢救过程,或与医生的记录不完全相符;查对不严将两个患者的药物交换导致用药错误等。③语言、行为举止不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如未能及时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家属拒绝签字;对家属提问解释不清、缺乏耐心留下安全隐患等。④专业技术不达标。如对新进仪器设备使用不熟;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导致术中配合出现混乱无序等。

1.2间接风险间接护理风险的结果一般不对患者造成直接伤害,它来源于医院其他部门,包括药房、后勤辅助支持系统或医院管理部门。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对患者造成损害是间接的。①环境因素。包括: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床旁无护栏等而导致患者摔倒。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离不严容易造成院内感染。②物质因素。护理物品、设备与药品是构成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差、失效、变质;护理物品数量不足、质量不好;设备性能不好、不配套等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③职业风险因素。护士操作概率高,接触利器、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的机会多,这些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

2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2.1风险预防增强风险意识,预防为主,抓好医德教育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差错事故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从文明礼貌用语、护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经求患者的意见,改进护理工作,对不满意的方面加强追踪。提高责任心,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树立患者至上的思想。患者满意才是高质量。

2.2规章制度的落实①查对制度:治疗前、中、后的查对工作、手术前后的查对、功能检查、执行医嘱过程中的查对等。许多医疗纠纷主要是因为查对工作不仔细而造成,有很多血的教训,所以查对制度是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对患者极大的伤害。查对时要认真细致,对姓名时不要主观认定,最好是询问式查对可以避免姓名错误。②医嘱执行制度:医嘱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定出的治疗方案,护士是执行方案的人。执行医嘱是护士对患者施行治疗措施的依据,并具有法律效力。在一般情况下,护士对医生开出的医嘱,应不折不扣地执行,随意更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都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在护理人员中普遍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无论医嘱正确与否,护士只是执行医嘱人,不承担后果。事实上,护士若发现医嘱是错误的,她有权拒绝执行,若听之任之,酿成严重后果,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有条件时多请一名护士帮忙记录抢救经过及所用药物,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先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3]。

2.3专业教育培训专业素养是确保避免护理差错的基础,对在岗护士进行专业、质量意识教育、护理差错缺陷的识别、质量标准及质控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才能。wolfgang对医护人员的进行了为期1w的人际关系、模拟情景等培训,结果显示,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更及时的寻求帮助,改善交流技巧等[4]。

2.4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种警示标识,做到安全标识醒目[5]。每天早上有专人检查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护理物品、设备与药品的检查。

近年来患者的维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相应的越来越高,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护理工作安全因素越发重要[6]。为了提高急诊手术护理的质量,要求各方及时消除各种风险因素,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救治成功的重要条保证。

参考文献:

[1]姜丽萍.护理管理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3.

[2]李晓惠.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护理风险事件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5.

[3]岑琴.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2012.

[4]wolfgangH,Stefanm,JochenV,etal.SafetyCulturebyCRmtraining:experiencesfrom2trainingsinGermanHospitals.SimulationinHealthcare[J].theJournaloftheSocietyforSimulationinHealthcare:2006,1(3):190.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门诊护理;护理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9-02

医院门诊是直接为社会人群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场所,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着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由于门诊护理患者流量大、服务环节多、病种复杂、候诊时间长等特点[1],容易产生医患纠纷。近年来医患矛盾的显现,其中护理风险是主要的因素。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各类风险因素较为复杂。笔者结合门诊工作实践,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在防范和规避护理风险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引发门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1.1门诊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服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患者较多、病因复杂、患者流动性大。门诊内的护士所负责的工作十分复杂,包括了预约、咨询、分诊、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患者来院就诊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医护人员,同时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也最多,因此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高低将会对医患关系产生直接影响,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患者首先就会对门诊护士提出投诉,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引发医患纠纷,进而导致护理风险。

1.2前来就诊的患者自身风险一般来门诊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多疑等不良情绪,还有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不了解,忽略治疗过程中的科学性,一味追求快速实现用药效果,很少接受护士的详细解释。患者中的高热患者、高危患者、老年体弱者以及婴幼儿等,由于缺乏精确地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病情变化较快,一旦病情恶化很容易发生意外风险[2]。一些患者为了坐诊专家,从外地赶来看病,一般需要候诊一段时间,而大部分的患者在诊断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医生再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诊断治疗,一般患者会花费2-3h,心情难免烦躁,而护士也很难观察到每个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以疏导,这些都会引发门诊护理风险。

1.3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因素受到我国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临床上护理工作一般都是按照医嘱执行,而门诊护士由于脱离了临床护理,没有及时更新新技术知识和护理方面新理论,工作中仅依靠以往经验进行,缺乏热情,此外沟通不良都会产生护理风险。

1.4护理人员技术差异护士人员专业水平、技术水平不尽相同,缺乏相关配置人员以及临床经验,未能向患者告知相关情况,急救流程缺乏熟练度、缺乏相关急救物品,未能详细地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及巡视不及时等都会引发护理风险。

1.5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护士在工作中只注重效率而忽视质量,缺乏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力度。一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医嘱错误并未和相关医师进行沟通而自行更改医嘱;一些护士缺乏常用药物使用方法以及常见反应,医疗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生错误;一些护士在患者治疗或是打点滴过程中未能进行及时巡视,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也只是进行口头交代,并未出示或留下有关法律护理文书,一旦产生医疗风险就会引发法律风险。

2化解和防范门诊护理的主要应对策略

2.1协调关系、重视细节、降低矛盾门诊护士在门诊营业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患者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就诊环境,并努力做好协调工作,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就诊,尽量减少每个患者的等候时间,对老弱患者优先照顾,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努力完成咨询、导医、分诊、接诊以及治疗等本职工作。

2.2重视培训岗位技能知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对于医学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病症、多发病症要进行积极学习并掌握其临床病症特点,能够进行诊断和鉴别,加强培训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切实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对于各种急救技术熟练掌握,能够使用各种不同抢救设备,落实核心制度,在巡视患者过程中要细心、及时,努力降低医患之间的语言障碍,共同抵御风险,积极改善医患关系。

2.3提升护理人员的保护自我能力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等,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明确本职工作职责范围,门诊护士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在维护职业职责的过程中又可以保护自身权益。

2.4健全防范护理风险措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所以就要健全防范护理风险措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一般情况下门诊主要预备以下几种应急措施: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注射反应、突发疾病的抢救预案以及应对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预案;抢救保管的物品、器械、药品以及预防门诊感染。之所以备有风险预案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在不安全事件发生之前就进行积极预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努力思考,在建立法律意识的同时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3结语

通过在门诊中的几年工作经验证明,要想有效减少并避免医患之间的护理风险,就要完善各个科室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以及护理防范措施,在护士之间加强培训防范风险事件意识以及护理技能内容,积极主动及时对就诊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这样才能够对就诊患者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3]。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患者医疗需求的变化,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雅馨,周敬花,崔俐,等.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四化”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242.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疗养院;急救应急预案;预案演练;护理质量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它的制定对医疗护理安全尤为重要,而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疗养员的生命安全和疗养质量。因此疗养员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对疗养院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实施急救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急救技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并能熟练操作的技术,无论是医院还是疗养院,随时都有病情突发的状况,只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保证疗养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疗养院内多数疗养员有慢性病而未细分科室,每个疗养科室都有各种不同系统的慢性疾病,如果医护人员的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抢救经验,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护理人员的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1]。

为了保障疗养人员的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可以高抢救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2]。同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疗养员的生存质量。

实施急救应急预案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疗养员医疗风险的认识,对疗养员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3,4]。

2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

2.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各科室在医务处和护理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各科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能力和工作效率。

2.2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组员由各科室护士及医生组成急救小组,主任、护士长根据各病种突发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角色配置,最后由护理部组织实施。

2.3培训的主要内容各种突然发作疾病的急救技术、门诊急救技术和护理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有考核的标准,确保培训有效。

2.4演练实施步骤

2.4.1组织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4.2演练实景设置针对疗养院实际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去年制定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一名护士扮演病人,另一名护士接到家属呼叫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

2.4.3加强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使急救物资充足、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维护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

2.4.4演练过程演练时先由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操作技术娴熟的护士做示范,然后三人一组根据灵活设置的不同急救场景进行急救演练,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操作完后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各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这样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整个操作流程的记忆,也可以避免以后犯同样的操作错误。

3演练考核

为了提高疗养院护士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培养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我院专门组织学习并进行考核,每个季度有负责考核的人员对每位护士进行一次急救操作考试,周而复始,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常操作能做到得心应手,遇到危重病人也能做到忙而不乱。练习这些急救操作技能,进行实地操作,不断练就基本功,提高了急救水平。

4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去年的急救演练,各科室的急救、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均明显提高,也强化了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应急的技能。

5急救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

(1)我院虽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急救预案,但由于此方案实施时间不长,还不够完善和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细化。(2)急救的技巧和争取急救时间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和改进。(3)疗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经验不足,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4)疗养院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还不够到位,难以满足疗养员出现的种种应急抢救需要。

6整改措施

(1)不断规范与修正、补充与完善急救应急程序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度。(2)加强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急救流程中的学习,并定期训练以使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抢救。(3)重视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慢性病发作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4)鼓励医护人员多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学术交流;多开展急救演练,组织操作比武,通过综合理论、急救技能情景演练模拟考核,培养医护人员的判断、应急、沟通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5)医护人员应多与疗养员沟通,重视疗养员病情信息的反馈,定时给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及健康宣教,做到及时预防。(6)做好应急设备的有效性:各科室应保证急救物品与药品的充足,急救器械、药品要定点放置,每个护士应非常熟悉急救物品的位置,以便有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准备急救物品。保证数量的相对稳定,定期专人检查,过期及时更换,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性,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事实应急预案的可靠保障。

7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5]。(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细节都要尽量询问到,以便判断病情。(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6]。(6)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也极大地提高了救护成功率。(7)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8)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护士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7]。

通过这次演练,我们对应急预案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院的急救应急预案得到了一次全面检验,参加人员和科室对急救流程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析总结这几次演练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沉着、快速、全面、细致、果断”是应急行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前提。急救应急预案在疗养院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静芳,姚海琦.模拟急救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3-715.

2黎原,曹德民,崔克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体系的完善.中国伤残医学,2007,15(3):106.

3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21(2):52.

4胡国清,饶克勤,孔振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173.

5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篇10

关键词运动疗法室安全风险分析管理策略

abstractthispaperemphaticallyanalyzedthatallkindsofsecurityrisks,thereasons,thecharacteristicsandmainperformanceinexercisetherapyroom,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andemergencyplans.itisrealisticsignificantthatimprovethequalityofrehabilitationmedical,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atientsandfamilymembers,andreducethemedicalrisk.

Keywordsexercisetherapyroom;Securityriskanalysis;managementstrategy

运动疗法是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因其效果显著而被广泛运用于康复患者,目前已成为物理疗法(pt)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师在运动疗法室对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时,需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即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控制进行有效实施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不良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运动疗法室的安全风险

由于运动疗法对治疗师的手法操作要求较高、器械设备运用较多、特别强调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也会随着康复进程逐步加大、且部分患者本身就合并有多个系统疾病,致使患者在运动疗法室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损伤、跌倒、直立性低血压、癫痫发作等风险。笔者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对运动疗法室的安全风险进行归纳分析,有如下两个方面。

运动疗法室的一般风险:运动疗法室是众多康复患者训练的集体环境,如果室温控制过低,会增加体弱,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需要消毒的用品消毒不及时或不严格,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或传染病扩散;设备布局不合理易引发擦挫伤,撞伤;器械安装不稳固,易引发砸伤;运动治疗量过大易引起患者出现疲劳,肌肉酸痛;行关节松动术可能出现疼痛、肿胀、韧带撕裂、骨折、脱位;手法过重,作用力矩过大可能对骨质疏松患者造成病理性骨折;行心肺功能训练有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出现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行排痰训练时有发生痰堵的风险等。

运动疗法室的特殊风险:⑴意外跌倒: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位等伤害[1],跌倒大多发生在移、乘及步行训练过程中,是由于治疗师防范意识淡漠,地面防滑措施不够,或交代患者、家属、陪护不到位引起,但绝大多数的意外跌倒是可以避免的。⑵癫痫发作:多数是由于原有疾病引起的症状性癫痫,且易反复发作,故治疗师可以预料,但发作时间难以预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总体发病过程分为强直期、阵挛期、痉挛后期。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和阵挛,伴意识丧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⑶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由卧位到坐位转移或开始行站立床训练时,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尤为常见[2]。主要表现为患者经直立位改变后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心率加快,脉压下降,甚至产生晕厥。⑷触电:由于需要接地的设备未正确接地,或电线绝缘层破损未及时包裹或更换引起。轻者主要表现为惊吓、心悸、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立即出现昏迷,强直性肌肉收缩,休克,心率失常,心脏骤停,皮肤电灼伤等。⑸气管异物导致窒息:由于患者存在吞咽障碍,进食不慎或进食不当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口唇、颜面青紫,继之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⑹肺栓塞: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多有长期卧床的病史,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当运动治疗过程中近端血管血栓脱落而引发。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或气短、胸痛、咳嗽、晕厥、咯血[3]。⑺脑卒中复发:患者因长期存在脑卒中的血管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成分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2年内有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脑血管事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眩晕、意识模糊、肢体瘫痪、麻木、失语、感觉障碍、眼球凝视等症状。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部分老年康复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压榨样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⑼心脏骤停:由于患者此前有基础心脏病,绝大多数有心脏结构的异常而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持续胸痛、急性呼吸困难、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继之意识完全丧失。判定通过:①用手拍同时呼喊患者以确定意识是否存在,②触诊颈动脉有无搏动,若两者均消失,即可确定。

运动疗法室的风险管理策略

笔者所在的运动治疗室经过10余年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探寻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未曾出现医疗事故,极少发生不良事件,在此与大家分享。

康复治疗师应掌握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要严格把握治疗的禁忌证:①需绝对安静的重症患者;②体温38℃以上;③持续的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④发作后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⑤安静时收缩压200mmHg以上,舒张压120mmHg以上;⑥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分;⑦血氧饱和度90%以下;⑧心力衰竭失代偿状态,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全身水肿,胸水,腹水患者;⑨心肌疾患发作在10日以内者;⑩重度心律不齐;11变化或运动时血压的反应显著异常者;12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者;13游离性大动脉瘤;14手术后未拆线;15骨折愈合不充分;16剧烈疼痛;17全身性疾患的急性期[4]。

对一般风险的防范策略:安全风险应以防为先,一切以功能障碍患者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运动疗法室应设置在既方便住院患者又照顾门诊患者的地方,空间规模尽量>60m2,采光良好,地面防滑,危险标识明显清晰,具有空调设备,设施安装固定稳妥,设备布局摆放合理;准确记录各临床科室电话号码及具置,方便紧急情况下联系;除治疗所需用品外,还应备有:口罩、手套、血压计、听诊器、指夹式脉氧仪、心电图机、血糖仪、电动吸痰器、冰块、包扎用品、抢救用品、平车等;每天对治疗床、枕、单、巾等进行消毒,以及患者不慎遗留的粪便、尿液、痰液、唾液等进行清理消毒,减少发生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师应佩戴手套,口罩后方可治疗,并勤洗手,减少被感染或传染的机会;运动治疗室应建章立制,治疗师必须认真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有无康复适应证、禁忌证、传染病等,进行康复评定,参加医生组织的康复评价会,同时与临床医生建立沟通机制,在治疗需要时建议对患者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对治疗进行详细说明、教会正确使用器械和辅具;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治疗宜循序渐进,使患者次日无疲劳感;行可能产生损伤的手法时,常规先行热疗,手法后立即予局部冰敷,减少出血肿胀的机会;对于血压偏高的患者应避免或减少肌肉等长训练;除部分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外,避免患者在运动治疗室进食;对于风险的防范采取治疗师各自负责加专人巡视治疗室的办法,建立自查和持续整改的制度等。

对特殊风险的应急策略:当出现特殊风险时,采取应急二十四字原则:“判断迅速、反应及时、全室协作、应急有效、尽早通知、配合医生”。此时执行正确的应急预案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处理,也为患者所在科室的临床医生的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这就使得应急预案显得十分重要。⑴意外跌倒: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状况,跌伤部位,有无出血,疼痛肿胀等。采取的具体措施要根据跌倒的具体情况:①决定是否需要冰敷,包扎止血,或初步固定;②多人协力将患者抬至平车,防止再损伤;③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将患者送往放射科进一步检查。⑵癫痫发作:重点针对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应急措施:①注意防止跌伤和碰伤,解松衣领及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将毛巾、手帕或外裹纱布的压舌板塞入齿间,以防舌咬伤;③抽搐时不可过分按压患者肢体,以免发作时因按压发生骨折或脱位;④阵挛发作期,将头部转向一侧,让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口腔,以防窒息;⑤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应急处理后立即送返病房进一步诊治。⑶直立性低血压:立刻将患者平卧休息,置于空气流通处,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监测血压回升的情况及观察症状改善的情况。⑷意外触电:①立即拉开总闸或分闸,切断电源;②若是电线触电,不方便关闸的情况,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③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根据电击伤害情况决定是立即处理或是送返病房诊治[5]。⑸气管异物导致窒息:采用海默来克手法紧急处理,治疗师抱住患者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地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处理后(成功或未能成功)立即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诊治。⑹肺栓塞:立刻停止活动,给予患者卧床休息,保暖,发生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抢救。⑺脑卒中复发:立刻停止活动,保持患者安静,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立即送返病房或配合医生送往放射科紧急检查。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刻停止活动,患者备有急救用药的,立即口服或舌下含服,发生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诊治。⑼心脏骤停:火速应急,同时通知医生,若单出现呼吸骤停而非心脏骤停,则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是心脏骤停的情况,立即行心前捶击复律,若不成功,立即行基础心肺复苏:①畅通气道;②人工呼吸;③人工胸外挤压;④有条件时就近行除颤;⑤基础的心肺复苏后配合医生立即送返病房行进一步抢救。

运动疗法存在安全风险的时间,应该涵盖患者处在康复病房,往返治疗室的途中,治疗室及回归家庭后的的整个时间段,因为只要患者进行运动,就存在风险。需要进行管理的重点对象是患者,但还包括治疗环境、治疗师、患者家属、陪护等参与运动治疗的所有因素。这就需要科室的每位成员懂得防范风险,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各司其职,正确应对,同时也需要平日演练,事后进行追踪并总结,持续改进管理策略。只有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并采取正确的管理策略,才能防范医疗事故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运动疗法室的安全是以康复治疗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为前提,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为基础,科室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证[6]。总结起来,安全源自无限责任感,事故出于瞬间大意心。

参考文献

1董一璇.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10.

2姚爱明.血压调节与脊髓损伤后性低血压[J].现代康复,2001,5(7):66.

3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9-1860.

4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