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十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十篇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0:49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1

一、基本情况

全年共实施监察354次,监察覆盖率达到100%。监察出各类问题、隐患1216条,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17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52份;对55起死亡事故进行了立案调查、取证工作,下达立案决定书55份,实施行政处罚273万元,追究刑事责任8人。

全市生产矿井206个,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了安全程度评估,煤矿安全程度类别为:a类49个,B类30个,C类90个,D类37个。

全市煤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5起,死亡61人,百万吨死亡率4.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3起,死亡13人,百万吨死亡率2.2;乡镇煤矿42起,死亡48人,百万吨死亡率5.2(房山区40起,46人,百万吨死亡率5.8;门头沟区2起,2人,百万吨死亡率1.7)。

二、以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先进经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尽快掌握监察工作的重点,成立之初,对河北省局及邯郸、邢台两个办事处、井陉站和山西朔州站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考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煤矿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煤矿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文件。制定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安全监察员工作日志填写规定》等24项内部工作制度。

2、坚决贯彻《安全生产法》,积极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针对北京地区煤矿的特点,重点抓好矿井“一通三防”的监察工作。以事故监察为突破口,加大对事故矿井的监察和行政处罚力度,通过对事故的查处,一方面引起了煤矿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全社会对安全工作的关注。

针对“非典”期间煤矿事故上升这一突出问题,办事处到重点乡镇、重点产煤村分别召开了6次由乡镇主管领导、村干部和矿长参加的座谈会,研究讨论煤矿安全工作。

3、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目前,已建立二级培训机构一家、三级培训机构三家,四级培训机构二十家。完成本年度乡镇煤矿矿长的安全资格考核工作,共考核乡镇煤矿矿长362名;考核煤矿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5500余名。

今年是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第一年,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编制了《北京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煤矿职工安全常识》,印制两万余册,发到各产煤区、乡(镇)、村及煤矿职工手中,进一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4、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任务急,工作量大,我们及时出台了评估标准,并组织房山、门头沟区煤炭主管部门、评估机构进行认真学习,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评估工作按时完成。通过评估实现了减少事故隐患,提高了煤矿企业主要经营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了煤矿企业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的步伐,促进煤矿企业和管理部门自我找差距,改进不足,提高了责任意识。

5、初步建立了北京矿山救援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进北京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工作质量和效果,本着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矿山救护力量的原则,对原有的矿山救护资源进行整合,组织起草了《关于建立北京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调研报告》和《北京市矿山救援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牵头组织北京昊华公司矿山救护队与房山、门头沟区各产煤乡镇分别签订了救护协议,这标志着北京市煤矿救护体系已经形成,并正常运转。

6、始终注意抓好队伍建设。

北京办事处共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煤矿安全监察人员13名,工勤人员4名。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进监察队伍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办事处党组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办事处队伍建设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廉政手册》等文件、书籍,发给全体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水平,我们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以学习《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专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

10月份以来,在房山、门头沟区分别召开了由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乡镇村负责人以及重点煤矿矿长参加的座谈会,办事处主要领导和纪检干部参加了会议,虚心听取了大家对我们一年来监察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20*年的工作重点

继续贯彻国家局党组提出的抓好“三件大事”、构建“六个支撑体系”、推进“五项创新”的要求,以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依法行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搞好自身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监察人员在不同程度上遇到矿主金钱方面的诱惑,在执法工作中,如何长期保持清正廉洁,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高度警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廉政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煤矿安全监察人员防腐的自觉性。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突出三个监察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重点监察20*年评估为C、D类的煤矿。二是重点监察事故多发和隐患较多的地区和煤矿。如房山区的史家营乡、大安山乡、南窖乡,门头沟区的清水镇、斋堂镇,京煤集团的长沟峪煤矿、三河煤矿。三是重点监察事故多发环节。如通风系统、顶板管理、提升运输系统等。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2

这次工作会议是在全国夺取抗击“非典”全面胜利,学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掀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国家局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议、全国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议精神,贯彻落实58号、60号文件,总结上半年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研究问题,坚持和完善工作思路,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为努力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而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上半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年初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下降、一个减少”的工作目标,对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早研究、早部署、早动员、早安排,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做到了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煤矿安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组建三年来迈出了三大步。

今年1-6月,累计监察矿井1647次670处,监察覆盖率76.1%,其中:省属国有煤矿监察覆盖率100%,小煤矿监察覆盖率超过50%;查处事故隐患8247条,隐患整改率84.3%;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156份,其中现场处理决定书1372份;共责令66处次矿井停产整顿,其中省属国有煤矿7处次,责令176个次工作面(头)停产整顿,其中省属国有煤矿41个次;处罚款103万元,收缴73.2万元;查处事故55起,结案44期,期限内事故结案率100%,查处事故责任人132人,其中刑事处罚4人。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煤矿安全状况持续好转。在全省煤炭产销两旺,产量同比增加330万吨,增长70%的情况下,1-6月,全省煤矿安全事故55起死亡74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7起,死亡人数减少18人,下降19.6%,其中:一次死亡3-9人事故4起,死亡15人,同比分别下降20%和33.3%;消灭了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今年上半年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针对“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强化重点内容的监察。

始终牢牢把住“一通三防”和防治水这两个重点,坚持执行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按照《2003年国有大矿瓦斯防治重点监控实施方案》,开展“一通三防”专项监察活动,抓好瓦斯防治监控工作,严格执行“六不准”规定,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的煤矿,责令立即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否则一律停产整顿;对存在违规串联通风及通风系统不完善的小煤矿进行重点监控,先后依法责令上官岭等一批煤矿停产整顿。

及时按照国家局有关水灾防治的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提出了要求,凡是存在重大水患威胁又没有切实落实井下探放水制度、措施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各办事处都开展了防治水的专项监察活动,对丰城市受龙溪特大水体威胁的小煤矿和上饶、铅山等县水患严重的小煤矿进行了反复监察,督促制定并实施了隐患整改措施;与景德镇市政府、省煤炭集团公司一道,遵照省政府的指示,在《乐平矿区水患调查》基础上,编制了《乐平矿区水患排除》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2、针对春节“两会”期间和事故高发月,强化重点时间段的监察。

在春节“两会”期间,省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两次下文,对全省煤矿安全督查检查和监察工作进行部署。期间,我局组成三个检查组,深入9个产煤设区市和省属国有煤矿进行督查。同时,遵照省政府的安排,督查了景德镇市,并参加了宜春市的督查,确保了春节“两会”期间煤矿的安全生产,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三个良好开局”(全省“两会”安全良好开局、春节期间安全良好开局、全国“两会”安全良好开局)。

针对连续两年4月份都是煤矿事故高发月的特点,把扭转4月份事故高发的局面作为2003年煤矿安全监察的硬仗来打。办事处监察员牺牲休息时间,深入井下第一线,省局监察人员分成两个检查组下矿下井进行安全监察,4月份,同比少死亡17人,下降54.8%,一举扭转4月份事故高发的局面。

3、针对曲江矿井和破产矿井,强化重点项目的监察。

依照《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新建矿井投产前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按照“原则问题不放过”的要求,对新建的曲江矿井进行两次验收后,认为曲江矿井建设工程安全条件不具备。凌成兴副省长对此十分重视,在《通报》上亲笔批示:竣工验收要严,务请安全、安全、再安全,把关、把关、严把关。6月中旬,我局严格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对曲江矿井的试生产活动再次下达执法文书,责令其不准生产。

针对有的煤矿实施破产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监管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松懈、工程质量下滑等安全问题,做到超前监察。专门就加强破产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进行了研究,下发了通知,要求破产改制的煤矿企业,坚持重组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步进行,先落实责任再生产的原则。凡安全生产工作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一律停产,保障了破产改制煤矿的安全生产,避免了因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管理混乱而发生事故。

4、针对国有大矿和发生重特大事故矿井,强化重点对象的监察。

第一,办事处对全省36处省属国有矿井,平均每个矿井监察两次以上。第二,对全省22处存在特大事故隐患矿井重点监察,其中对抚州市的9处煤矿,进行了专项监察,督促其整改,争取早日消除特大事故隐患。第三,把2002年以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矿井列为回头看的重点对象,专门听取了办事处对这些矿井是否监察到位的情况汇报,研究了下一步工作方案。事故发生前,监察机构对10处2002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矿井进行了安全监察,其中5处矿井,还对后来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隐患,针对性地下达了执法文书要求整改,事故前未监察到的3起事故矿井都是非法开采矿井。由于严肃处理了事故责任者,整改措施到位,2002年发生事故的13处矿井今年以来未再发生事故。第四,对安全条件差、事故隐患较多,且过去事故多发的丰城、乐平矿务局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抓住不放,今年两局均消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取得历史好成绩。

5、针对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大对安全投入的专项监察。

针对国有大矿安全欠帐多,投入不足导致系统不完善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强化对省属国有煤矿国债资金项目落实情况的监察,督促煤矿落实国债技术改造安全项目,另一方面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强化督促企业自身加大安全投入,双管齐下,完善安全生产系统。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国债资金上对我省予以倾斜,2003年申报的4个国债技术改造安全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资金2.6亿元,原省属五矿也申报了5000万元的国债资金。

针对小煤矿办矿标准低的主要问题,按照《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30条)的要求,督促深化整治,提升安全生产条件,督促小煤矿在今年底前,按照30条标准整改到位,否则,将按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处理。凡通风系统不完善,或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或通风系统混乱,或随意停开风机(含局扇),或瓦斯经常处于临界状态,或井下电气严重失爆,或井下存在明火明电的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目前,已有6个设区市的小煤矿购买自救器,5个设区市的小煤矿已装备或正在装备甲烷报警断电仪,属高瓦斯“双突”,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矿井的计划装备矿井监控系统。

6、针对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程度评估,督促煤矿搞好重点活动。

结合我省煤矿安全实际,制定安全程度评估标准,认证评估中介机构,召开全省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会议,部署全省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各办事处利用下矿监察时机,牵头进行宣传、推动、督促。目前,省属国有煤矿都在进行试点,部分设区市已制定评估计划。

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指导、督促煤矿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积极整改安全生产隐患,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期间,省局组成3个组,由局领导带队,赴有关设区市和省属国有煤矿进行督促检查。

7、针对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强化安全资格培训工作。

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完成了对矿长的首轮培训,加大对5大特殊工种的培训力度,并结合实际,开展监测监控人员、发生事故煤矿的矿长、特聘安全监督员的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110期,培训7039人,其中:培训矿长近300人,特种作业人员6400余人。

在上述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党务、纪检监察、基地建设、安全标志、设备检测、煤矿救护、档案、保密、外事、财务、和老干部等工作,也扎实有序进行,局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庐山疗养院上半年开局势头良好,3、4月份营业收入同比翻番,在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严防死守,苦练内功,把损失减少在最低限度;煤炭学会“三主一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新会员178名,深化会员管理,交流学术论文52篇,进行技术咨询和司法技术鉴定8项;煤炭工业协会工作全面起步;排水站工作也做出了成绩。

回顾上半年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有5个显著特色。

一是坚持“两手抓”。在非典型肺炎的重大灾害面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不松劲,沉着冷静,从容应对,一手抓住煤矿安全这个中心不动摇,强化监察,严格执法,一举扭转了4月事故高发的局面,保持了煤矿安全好转的好势头,取得了抗击“非典”和煤矿安全的双胜利。

二是以“三件大事”总揽全局。制定监察员述职考评、执法统计分析、事故调查处理和宣传报道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了办事处领导结构,强化了队伍建设。

三是工作敢于碰硬。无论是国家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还是省政府的部署,都及时贯彻落实,措施有力;工作雷厉风行,善于监察,既不放过原则问题,又不纠缠细节,既树立并巩固了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又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凌成兴副省长在会议上多次肯表扬我局工作,并充分肯定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组建以来,工作扎实,作风深入,执法严格,敢于碰硬。

四是加强监察的预见性、超前意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在监察过程中,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紧紧围绕安全目标,将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安全大检查与服务于企业充分协调结合起来,抓重点、抓培训、抓装备,同时又不放松安全标志、救护协调管理、职业病防治、基地建设等工作,并及时召开党务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使各项工作在超前性、预见性、计划性的情况下齐头并进。

五是各部门齐抓共管。按照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要求,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得到市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公安、工商、监察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紧密配合,就煤矿民爆物品发放、放炮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非法生产等问题,与省直有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充分信任并紧紧依靠煤矿企业,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齐抓共管。

二、当前煤矿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近两年朝好的方向发展,但煤矿安全基础还十分薄弱,问题还很多,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当前,煤矿安全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省属国有煤矿安全欠帐多,防灾抗灾能力弱。我省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严重,矿井简易投产后,受煤矿经济条件的影响,靠减少安全投入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简单再生产,历史沉积下来的问题比较多,致使许多安全系统不完善。虽然近两年我省得到8000多万元国债资金进行安全技术措施改造,煤矿企业自身也筹措1亿多元资金用于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确实有较大改善,但是安全欠帐仍然很多,一些制约安全生产的系统上的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安全基础工作仍然很不牢靠,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仍然很弱。据省煤炭集团公司统计,省属国有煤矿2002年仍有安全欠帐2.9亿元,其中“一通三防”方面欠帐1.84亿元。

二是小煤矿办矿水平和人员素质低。经过两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整治工作,小煤矿的基本安全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上了一个台阶,但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差距仍然很大,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差距更大。在安全生产管理等软件方面,小煤矿矿主素质普遍低下,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培训不到位,安全思想淡薄,生产操作技能差。在历年全省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中,小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都占70%以上。

三是煤矿安全隐患多,整改进度缓慢。每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都能发现大量的安全隐患。江西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日常监察工作中,2001年共查出8000多条事故隐患,2002年查出1.4万条事故隐患,今年1-6月,又查出8247条事故隐患。虽然都下达了执法文书要求煤矿整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隐患一时无法整改或难以整改,隐患整改率只有85%左右;还有一些矿主不懂如何整改,导致整改不到位。

四是关闭矿井死灰复燃、非法开采难以根除。受利益驱动,一些小煤矿矿主无视法律法规,非法开采,昼停夜采,明停暗采。上次煤矿安全检查就发现70多处非法小矿在生产,有的县市非法开采现象还比较严重。在今年发生的6起重大事故中,仍有无证非法煤矿事故。

五是一些煤矿企业存在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落实难到位的现象。在各类事故中,顶板事故明显上升,占总起数的66%,占死亡总人数的53%。尤其是一些矿主受到利益驱动,要钱不要命,突击生产,冒险蛮干,超通风能力生产,煤矿重大事故时有发生。1-6月,全省煤矿共发生4起重大事故,死亡15人,全部发生在萍乡市。

进入7月份,全省煤矿事故高发局面再次凸现,至7月28日止,7月份全省煤矿就死亡28人,同比增加10人,其中重特大事故3起,死亡19人。7月7日,信丰县永发煤矿顶板事故,死亡3人;7月18日,萍矿集团公司杨桥煤矿透水事故,死亡4人;7月26日10时30分左右,吉水县石莲煤矿(县属国有煤矿)又发生透水事故,死亡12人,重伤1人,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分别作出批示,朱怀萍副局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煤炭行业办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工作。

另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自身也存在人员不足、监察计划针对性不够、原则性不够强、松劲懈怠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通过1-6月监察指标反映出来。一是监察覆盖率,虽然略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上达到了国家局的要求,但与河北、山东等10个局(覆盖率达到90%以上)相比,与“办事处主任每月下井4次,副主任6次,监察员12次”的要求相对照,仍有不小差距;二是隐患整改率,不足全国88.6%的平均水平,山西、山东等10个省的隐患整改率达到90%以上;三是行政处罚力度,收缴监察罚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167万元的一半,全国有10个省的收缴罚款在100万元以上,四川、河北、山西、湖南省收缴罚款都在300万元以上,差距太大;四是执法文书,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全部发生在萍乡办事处辖区内,大家务必引起警思。

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下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否则,我省煤矿安全生产持续好转的基础就难以继续夯实,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因此,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必须围绕上述问题增强工作针对性,发挥创造性,力求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继续开创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三、下半年工作部署

按照国家局和年初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及山西晋城座谈会精神,2003年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办58号、60号通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三件大事”总揽全局,以煤矿安全监察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机制,围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等重点工作,继续强化安全监察执法,在提高监察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上下功夫,在督促整改隐患上下功夫,在强化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力争实现年初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下降、一个减少”的工作目标。

2003年下半年的具体目标是:省属国有煤矿监察覆盖率100%,小煤矿监察覆盖率超过50%,全年覆盖率达到100%,事故按期结案率100%,隐患整改率达到90%以上,8月份以后消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全省煤矿死亡人数同比下降。

年初工作会议部署的10项重点工作要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好。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结合当前实际,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9项主要工作:

1、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国家局和省委也作出了统一安排。最近,省局党组结合实际,制订印发了《关于在全局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意见》,希望大家狠抓落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把握实质,制订学习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学以致用,忌为学习而学习,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在推进安全生产“五项创新”上下功夫。

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敬业、奉献、奋斗、创新、协作“五种精神”,培育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从严从细、令行禁止“四种作风”,开展创建“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和“创建先进办事处、争当优秀监察员”活动,把省局和办事处建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机构。

要切实加强局和办事处两级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充实专业监察骨干,并以此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监督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要重视做好教育防范工作,经常警钟常鸣,防微杜渐,认真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增强监察人员的免疫力,保证在执法过程中过好人情关、金钱关、美色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对在履行监察执法职责过程中不遵守执法纪律,索拿卡要、接受小煤矿主吃请馈赠和徇私枉法的,既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要着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可办可不办的,要抓紧办,可早办可晚办的,要立即办,切实解决监察员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前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两个文件精神,促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发出了58号、60号文,国家局和省政府办公厅都先后进行了转发,提出了贯彻措施。省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贯彻意见,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在此,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把这一系列文件的精神贯穿到煤矿安全监察始终中去。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是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各办事处、机关各处室不但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文件要求,更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58号、60号文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监察计划,明确监察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好监察执法工作。

二是要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矿井的对照审查工作。58号文明确要求:由地方人民政府按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对煤矿逐个进行审核评估。各办事处要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不得喧宾夺主,更不能代替包办,要在积极配合过程中,与安全程度评估协调结合起来,与煤矿安全监察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要做好监察通报工作。凡是责令矿井停产整顿、停止作业(一切采掘活动)、罚款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向被监察矿井下达执法文书的同时,要及时通报给地方人民政府,并提出加强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可防止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管理部门多头处罚,另一方面对拒不执行监察指令的煤矿,可由地方人民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强制实施。

四是要妥善处理因非法生产对县乡政府主要领导行政处分的建议问题。非法开采(生产)问题,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在监察过程中,凡是县(市)发现两处、乡镇发现一处非法(开采)生产或属“四个一律关闭”应关未关的煤矿,办事处在向地方人民政府通报、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后,应及时书面报告省局,由省局统一向其上级人民政府进行通报,并提出对县乡政府主要领导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处理,同时抄报国家局备案。

五是煤矿安全监察要推进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省政府已再次明确,全省煤矿安全整治工作由省煤炭行业办负责,我们是配合单位。因此,要与有关部门建立必要的通气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把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抓好抓实,并抓出成效。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是煤矿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煤矿企业自我完善安全条件的必要途径,是实现监察与管理的有效结合,是监察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措施。国家局早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就已部署,并把它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2003]60号)也明确要求:抓紧对煤矿等重点领域的企业进行安全评估,并确保质量与进度。因此,必须把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作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各类煤矿必须进行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克服畏难情绪,努力把评估工作抓出成效来,力争年内完成预定目标,为实现分类监察打下基础。

一是依法做好评估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工作,及时解决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是煤矿企业自身必须完成的安全基础工作,是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有的管理职责,不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一家的事,因此必须发挥大家的积极性。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早在6月《关于萍乡市湘东区乌岗一矿非法生产事故等四起典型案件的通报》(赣府厅字[2003]78号)就已明确,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煤矿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正在进行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省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煤炭行业办将于8月底在高安市联合召开乡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现场会,已请示省政府同意通知市县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省政府凌成兴副省长还将到会作重要讲话。

二是做好评估督查工作。在年底前,凡不进行安全程度评估的矿井,均按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实行停产整顿,直至关闭,以此推动安全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在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基础上,找准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隐患,有针对性地下达执法文书,督促整改。

4、继续强化监察执法,进一步提高监察质量和效果。

督促省属国有煤矿和高瓦斯“双突”矿井切实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按照《2003年国有大矿瓦斯防治重点监控实施方案》抓好瓦斯防治监控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监察档案和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严格执行“六不准”,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瓦斯治理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对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监察执法的重点是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进行监察,凡不符合《规定》之一的,均下达停产整顿的执法文书,限期整改,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提请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全面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1号令)、《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第4号令)和国家局《关于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经济处罚的意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要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行政处罚的力度,不能以追究刑事责任,尤其是小煤矿从业人员不能以追究党,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政纪处分,代替经济处罚。省局已在起草内部奖惩办法,其中就有一条,对行政处罚力度大的办事处予以重奖。

要充分利用监察设备进行安全监察,加大监察执法活动中的科技含量。要正确认识监察与安全的关系,严格监察执法将有效地促进煤矿安全;要妥善处理监察执法与地方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关系,紧紧依靠煤矿企业搞好煤矿安全工作,依法行政,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妥善处理监察深度与广度的关系,在确保覆盖面100%的基础上,强化监察深度;要妥善处理监察频率与监察效果的关系,宁缺勿滥,监察效果是监察执法活动的生命线。

要在强化日常监察质量,突出监察重点,充分发挥办事处监察主力军作用的同时,适时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监察。联合省直有关执法部门,准备在9月份开展一次全省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并与明察暗访结合起来,促进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要开展好贯彻瓦斯抽放“十二字”方针、矿井提升设备、持证上岗等专项监察活动。

5、全力督促煤矿整改隐患,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妥善处理事故隐患与督促整改的关系,要求企业整改的隐患,特别是重特大事故隐患,落实监察员责任,一查到底,善始善终。探索煤矿隐患整改复查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事故隐患的整改率。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事故隐患,确定隐患整改期限,无特殊原因不能在期限内整改好隐患,就必须实施行政处罚,不能一再迁就,整改时间延长再延长。所有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和瓦斯报警断电仪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装备到位,其他没有到位的,一律实施处罚。凡省属国有煤矿的双突矿井,在明年一季度内未建立抽放系统、未实行抽放的矿井一律停产整顿;地方煤矿未实行瓦斯预报预测、效果检验的矿井一律停产整顿。

为加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省局和省监察厅已按照明电[2002]17号文件的要求,制定《江西省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的规定》,正联合上报省人民政府,请求省政府批转执行。

要推动煤矿企业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问题。要把是否符合《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作为办煤矿的前提条件加以落实,严把市场准入关。煤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安全专篇,安全专篇不经审查通过,不得进行施工,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依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保证煤矿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减少安全投入。

6、依法加大事故查处力度,积极配合依法打击非法生产活动。

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发生事故后,要抓紧进行调查,确保在90天内批复结案。对于重特大事故,不但要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而且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严肃查处所有的相关环节、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起事故,解决一些问题,整改治理一批隐患,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一次较大提高。对隐瞒事故或者发生事故后逃匿的,要依法从重惩处。对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有关材料。要加强对事故处理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以落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要积极配合打击非法生产活动。监察过程中发现了非法煤矿,下达撤出人员停止一切采掘活动的执法文书后,立即将有关情况移交给有关部门,并通报地方政府,建议依法予以关闭。同时,按照[2003]58号文件的要求,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及其公安、地矿、煤炭、工商等部门,依法加大对非法矿井、死灰复燃矿井的查处、打击力度,积极配合监察部门依据赣府发[2001]17号文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失察的责任。

7、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全民的安全意识。

要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加强与新闻机构和各类媒体的合作,继续办好《煤矿安全监察动态》,引导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征订《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等安全生产类报刊杂志。定期公布煤矿安全生产信息,通报重特大事故情况,对存在的安全突出问题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继续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一是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在以前的基础上,完善培训机构的管理制度;组织进行对煤矿主要经营者的复训,对安全管理人员和5大特殊工种以外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煤矿救护队员等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二是组织好行政执法培训,努力提高监察员的执法水平。要加强对监察执法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召开监察业务研讨会,开展“规范执法案例”、“优秀执法文书”竞赛活动,举办执法文书使用讲座。当前,要把国家局新颁发的一系列规章作为学习的重点。

8、认真组织开展执行《行政处罚法》情况检查,促进依法行政。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执行《行政处罚法》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省局已作出部署,7月份为自查阶段,8月上旬省局检查,9月、10月省政府抽查。检查的重点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执法人员是否经过法制培训合格并取得有效执法证件,执法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是否越权处罚,是否重复处罚,行政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是否及时移送;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处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执法部门与收缴罚款的机构是否分离,行政经费拨款与上缴罚款是否挂钩,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是否全部上缴国库,财政部门是否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部门返还罚款,是否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行政处罚文书是否规范,案卷材料是否齐全,案卷归档是否符合要求。

各办事处和机关各执法处室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端正态度,切实加强工作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借此机会,认真组织学习《行政处罚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的水平。

9、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煤矿监察信息化水平。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3

一、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力争实现“双零”工作目标,全力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安平稳持续态势。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

1.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准入门槛,推动煤矿企业依法办矿、合法开采,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规定向属地政府报送年度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和敏感时期专项报告。

(1)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五职矿长等关键岗位的履职评估。每年1月31日前企业负责人报告上一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履职情况,并且传至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栏,并在本企业公示。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十个一次”工作,即每个月至少带队全面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讲评会;每季度至少主持研究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每半年至少给员工上一次安全生产辅导课;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动员会、向职代会做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述职、组织签订一次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员工承诺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竞赛、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重点推进五职矿长执行安全管理“五个一”,即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彻底“反三违”集中行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员集中安全培训;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标梳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按规定开展专项辨识。企业要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内部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完善“明责、职责、履责、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运行机制。强化对五职矿长、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季度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县应急管理局每半年对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年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煤矿企业班子集体履职情况考评,对排名末尾的煤矿领导班子进行约谈,并列为重点监管煤矿,加大监管频率;对考核不及格的矿领导班子,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改组;对考评不及格的个人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正、重新培训上岗。

(2)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一是建立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煤矿重大安全风险预判防控实施办法》,重点加强煤矿接续计划、煤矿安全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主体责任落实、淘汰退出等方面的风险研判,明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职责和流程,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作业、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完善。将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由矿级领导向区队、班子、岗位延伸。科学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按规定开展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和专项风险辨识评估,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要逐项确定风险等级;落实“一图一牌三清单”,即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制作安全风险告知牌。制定《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明确针对每处重大安全风险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工程等管控措施,以及每条措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技术、时限、资金等内容。煤矿应在井口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显著位置,悬挂重大风险告知牌,提醒职工关注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监督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二是按照市煤矿“7·15·30·90”隐患排查机制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矿领导下井带班过程中要检查带班区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排查事故隐患。矿长每周组织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区队对矿井的各系统、各环节、各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全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管控效果进行排查,对煤矿自查和煤监部门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事故隐患等级进行登记、治理、验收、销号,并按照“两个十五天”的要求上线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应在井口和重大隐患区域显著位置进行公告警示。

(3)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强化矿井水、火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和进班会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认真组织各项应急演练提升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做好机电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如实填写煤矿“9+5”记录等基础台账。

(4)实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煤矿须在承诺书中承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依法依规生产。承诺书由煤矿矿长和煤矿企业主要股东共同签字,加盖煤矿公章后,报送县政府及应急管理等部门备案。年产9万吨及以下煤矿发生较大事故的直接依法强制关闭,并依法追究承诺人的法律责任。

2.严格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责任落实。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和煤矿“打非治违”力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重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与现场实际进行监管。

(1)坚持严格规范精准执法。一是要牢固树立执法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认真落实煤矿分类精准监管执法工作要求,突出重点、找准薄弱环节,立足防范事故,开展有针对性检查;落实计划检查工作机制,规范执法文书制作,严格执行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年度煤矿执法监管计划,认真开展专项检查(或安全体检),对发现存在隐患的煤矿一律依法依规惩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实行停产整顿、挂牌督办。对不服从安监指令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难以排除的,责令关闭退出。二是实行“一矿一策”精细化监管,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在监管执法过程中要落实《市保留煤矿2020—2025年“一矿一策”安全监管措施方案》,开展精准执法,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煤矿要组织重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三是严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关。煤矿复产必须严格按照《省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实施细则》执行,未经县应急管理局组织验收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同意的不得复产。在严格执行《细则》第九条的基础上,煤矿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各县区不得受理其复产验收申请:煤矿主要生产系统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完善的;矿井“五职”矿长等主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机构配备不全的;煤矿未向县区政府签订承诺书的;矿井提升和人员可进出井口未按要求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正常运行的;煤矿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的(2018年之后未重新开展地面物探的、煤矿与相邻矿井及周边已关闭矿井相邻关系不清的;采掘区域未做防治水物探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未标注防治水“三线”的;老窑、采空区开采状况或积水状况不清的;有透水预兆未采取措施的等);未编制年度采掘方案的;密闭未编号管理和上图的;采区支护形式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未按照要求及时跟进和临时支护不符合要求或无临时支护的。

(2)推进作业区域定点管理。煤矿月度作业计划由乡镇应急管理所、县应急管理部门现场验收、审批,采区设计由县应急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现场验收、审批,水平延伸工程由市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验收。煤矿月度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必须明确具体作业区域、下井总人数、各作业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风险管控措施,并与煤矿年度采掘方案和井下实际作业点布置情况、《市保留煤矿2020—2025年“一矿一策”安全监管措施方案》要求相符。煤矿需将井下密闭设置情况在报送月度作业计划时同步报县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煤矿存在违反作业区域定点管理、擅自启封井下密闭的,依法从严处罚。

(3)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煤矿有违反安全生产承诺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录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的;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的;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的;未按规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治理整改的;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以及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未依法依规报告事故、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的;其他应列为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行为。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入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9万吨/年以下矿井一年内发生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或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死亡事故的;存在拒不配合监管执法、暴力抗法行为的;存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行为的;经监管执法部门认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为。

(4)严厉打击煤矿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县、乡镇应急管理部门将“打非治违”贯穿执法工作始终,严查整治赶进度抢产量、超能力超强度、超层越界、以掘代采、开采安保煤柱、隐瞒作业地点、瓦斯超限不撤人、无风微风作业、违法承包转包、破坏监控、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有透水征兆不撤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按照《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

(二)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

1.狠抓煤矿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推进煤矿落实“一优三减”措施。煤矿企业要优化生产系统,合理编制生产接替计划,改进生产工艺,要严格落实减头面、减人员、减班次具体措施。煤矿企业一个水平(盘区)最多只能安排一采两掘,同时生产的水平不得超过2个,原则上小煤矿取消夜班生产作业。二是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县辖区内所有煤矿必须达到三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矿井标准,未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的不允许复工复产,对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期满,未按要求申请复核的一律按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未达标矿井进行监管。市应急管理局对辖区内已取得等级的煤矿开展动态随机抽查,对标准化管理体系滑坡的煤矿,进行撤级和通报。对发生事故、证照过期注销、停产超过6个月、“三量”不达标导致采掘接续紧张、无正规回采工作面、采用木支护、未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积水情况,以及未配备负责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质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要坚决撤销等级,逾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淘汰退出。

2.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一是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于长期停产煤矿及“僵尸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到位的煤矿,煤炭质量和环保要求不达标、资源储量不足、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不达标的煤矿要积极引导有序关闭。二是加强去产能煤矿的安全管理。对关闭退出的煤矿应根据关闭退出时间表,明确停止生产的时间,倒排工期,制定关闭退出工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需要回撤设备材料的煤矿,必须制定《井下回撤设备材料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报县应急管理部门批复。对已停产的煤矿申请提前关闭退出的,各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煤矿提前关闭退出的信息函告同级有关部门,并函请公安部门停供和封存并回收火工产品、电力管理部门限制供电,坚决杜绝煤矿明停暗采、昼停夜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三是严格准入门槛、规范产能核定。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低于30万吨/年和开采深度超过600米的矿井,新增产能必须实行机械化开采,实施产能置换,严禁违规核增产能、盲目扩大产能。

(三)加快煤矿信息化建设

1.落实信息化建设任务。各煤矿全面落实国家煤监局关于煤矿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充分运用好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联网系统,确保实时监控、有效运行、专人管理。

2.落实监控平台日常管理。各煤矿要设立专门视频监控室,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日常情况及异常情况登记报告制度。

3.落实企业监控平台与智慧应急平台对接。各煤矿按规范要求设置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实现与县、乡应急监管平台对接,并联通至市应急管理局监管平台。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和“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严禁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

(二)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有计划举办煤矿安全监管专题业务培训班,注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培训,所有人员要经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4

关键词:企业并购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

一、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

企业并购重组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取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并购是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企业经营战略调整和转变的法宝,也是现代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它不仅是企业规模扩大,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和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力手段,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新设企业、走内部成长道路的传统途径相比,并购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节省开拓市场、培养人才的时间,形成生产、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二、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

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所作出的能动反应,由社会经济政治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所决定。发展初期的煤炭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主要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往往成为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获取资源。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如果没有充足的资源保障,煤炭企业不要说发展,就连能否生存都是问题,做大做强更是无从谈起。

2、追求协同效应,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协同效应指两个企业并购重组后,其实际价值得以增加。规模经济本身是由于某些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而产生的。

3、扩大市场份额。煤炭属于大宗产品,受运输成本影响较大,而其市场需求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通过生产能力布局的渗透,可达到市场扩张的目的,取得市场的支配地位。

4、延长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纵向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交易行为内部化。这有助于节省交易费用,保障企业供应或销售关系的稳定,熨平企业赢利的周期波动,减少市场风险。

三、煤企业并购的方式

企业兼并主要有承担债务式兼并、购买资产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和控股式兼并。采取不同的兼并形式会有不同的法律后果。煤炭企业兼并小煤矿,应选择适合的兼并形式。承担债务式兼并风险较大,吸收股份式兼并将改变兼并主体企业股权结构,这两种方式一般不宜采用。对于单独保留的矿井,可以采取控股或购买资产方式,对于关闭矿井宜采取购买资产方式。但煤矿的采矿权不同于一般的资产,在以购买资产兼并时,采矿权补偿要遵循有关规定,转让采矿权要到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程序较为繁杂。

1、股权收购方式。股权收购兼并重组,是整合主体企业收购被整合煤矿的股权,实现对被整合煤矿的控制。股权收购包括控股和参股两种类型。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小煤矿,以控股为主。被整合煤矿企业法人存续,整合主体企业成为被兼并重组煤矿的股东,承接与该股权有关的全部产权,包括债权债务、法定义务及人员。这种方式适合于兼并重组股权结构清晰、会计制度健全、负债较少且政府允许保留矿井的小煤矿。这种小煤矿存在账外负债和资产的机率较低,采股权收购方式简便易操作。股权收购可以通过认缴被兼并重组煤炭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办法完成,还可以通过受让被兼并重组煤炭企业股东的股权完成

采取股权收购兼并重组需要完成以下工作:整合主体企业与被整合煤矿企业签订重组整合方案、协议,报告地方政府,取得批复;整合主体企业聘请中介机构对被整合煤矿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审计、法律尽职调查,涉及国有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要经国资监管机构核准或备案;根据资产评估结果、采矿权状况确定被整合煤矿股权价值、兼并双方股比及兼并主体企业需要支付的对价,商定企业名称,拟定企业章程,申请工商部门对企业名称进行预核准;申请国土资源部门、煤矿安监机构、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被整合煤矿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进行变更;申请办理整合后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领取营业执照是完成兼并重组的标志,据此,可以着手进行矿井建设。需要指出的是,整合矿井需要技改或改扩建的,兼并主体企业在办理有关证照的同时,应完成整合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环评报告等任务,报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才能申请开工。股权收购按照公司运作规则操作,整合主体企业通过持有股权、行使股东权利,改变被整合煤矿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达到控制被兼并重组煤矿企业、整合煤炭资源的目的,避开了资产收购中矿业权转让繁琐的报批程序。过去许多小煤矿的多次转让就是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完成的。但股权收购的劣势在于被兼并重组小煤矿的历史包袱无法甩开,整合企业要承继其以前的债权债务,接续原职工的劳动关系,履行原有的合同、协议,风险较大。整合主体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

2、资产收购方式。资产收购仅就被整合煤矿的实质性经营资产支付对价,整合主体企业不享有债权,也不承担义务。这种方式适合于兼并重组情况比较复杂的小煤矿,比如存在隐名股东、持干股的小煤矿,会计制度不健全的小煤矿。尤其是有些小煤矿经过几次倒手,假如律师尽职调查不全面,或者审计、评估遗漏了隐形债务、隐名股东,或者没有考虑到小煤矿的产权沿革以及与当地乡村的特殊利益关系,如果、采用股权收购方式,会面临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把原企业的各种矛盾转嫁到整合企业,带来潜在风险。这种情况下,资产收购方式应予优先考虑。

资产收购兼并重组需要完成的工作,大部分环节与股权收购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整合主体企业要按照核准的资产评估报告和煤炭资源储量,对被整合煤矿所有者进行资产和采矿权价款补偿;到工商部门办理新设企业名称预核准;按照新企业名称重新办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依法关闭的小煤矿,还要督促其办理企业注销手续。采用资产收购方式兼并重组的优点是能够割断被兼并重组煤炭企业负债及其他由于会计账簿不健全引致的风险,尤其是或有负债等风险。该方式的难点是对煤炭资源储量少、资产大的煤矿进行高额补偿,可能换取一些使用价值不大的资产;而对资源储量大、资产少的煤矿按政策补偿,往往不能满足煤矿股东的期望,影响整合进程。同时,采矿权重新办理要履行严格的申请报批手续。对于关闭小煤矿宜采用资产收购兼并重组方式。

四、煤炭企业并购的过程

煤炭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过程是指,为实现并购重组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并购计划、实施及善后整合等一系列程序和行为的总和。该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并购重组能否成功,并影响到并购重组后企业的运营绩效。因此,煤炭企业并购应当建立在对并购严格的经济、战略、财务评估、法律评价和对并购过程的合理设计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应对并购所产生的潜在价值创造能力,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估计。从整体来看,煤炭企业并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实施和整合,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活动构成。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5

【关键词】兼并重组;整合;资产管理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等文件精神,山西省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大省属煤企为主兼并重组整合地方小煤矿的工作,拉开了煤炭资源整合的序幕。这对山西省的五大煤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五大煤企在兼并重组整合中收购方式大多为实物资产收购,而如何做好资源整合和新公司的资产管理,笔者认为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如何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概述

(一)资源整合资产的概念

资源整合新公司的资产主要是指五大煤企整合收购回来的实物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房屋建(构)筑物、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固定资产――电子设备、固定资产――井巷工程等。

(二)资源整合资产管理的目标

资源整合新公司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总资产为管理对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对企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资产投资最小化,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参与企业的基本运营,减少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资源兼并重组整合的深入进行,五大煤企应从前期评估审计、中期资产移交、后期制度完善三个方面做好资产管理。

二、要做好资产管理,首先要做好前期评估审计工作

(一)评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资产评估是煤炭资源整合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被整合煤矿实际情况参差不齐,账务处理不规范、个别存在多次转包,煤矿实际价格与价值出现偏离等状况,兼并企业要做好新公司资产管理,首先要做好前期评估审计工作。

1.资产评估审计能使被整合煤矿情况明了。在资产评估审计的过程中要对被整合煤矿的股东、资产负债、对外抵押或担保、或有负债、资源储量及资源价款缴纳等情况进行清查、核实。这就使五大煤企充分了解了被整合煤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实力,为新公司的资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资产评估审计为兼并重组整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依据,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价值鉴证服务,从而规范交易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为整合双方日后资产移交提供了重要依据。

3.资产评估可以为资产管理规避风险。资源整合的主体基本是山西五大国有煤企,重组整合地方煤矿,关联到许多利益主体,超出市场价格的收购或重组,将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通过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被整合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可以避免违规操作,可以为五大煤企在经营、法律和政治上提供一定的风险规避。

(二)如何做好评估审计工作

前期的审计评估工作是关系到资源整合新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而要做好前期的审计评估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审计评估机构选聘工作。选聘中介机构要做到有资质、有口碑。选聘时可从山西省国资委《关于下发从事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评估机构名单的通知》(晋国资产权[2008]142号)中参考选择,进行招标选聘,择优录取。

2.做好审计评估机构的协调工作。资源整合是一项局面复杂、系统混乱的工作,每一个项目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协调不好将严重影响审计评估的进程,作为资源整合的兼并方五大煤企要派好协调员,对遇到的不同问题,及时协调与汇报。

3.做好审计评估结果后期的审核工作。审核后的审计评估结果是资产移交、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应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产权[2009]941号)要求进行。

三、要做好资产管理,其次要做好中期资产移交工作

当资源整合前期的评估审计工作完成后,接下来要与被整合煤矿进行资产的移交工作。因被整合煤矿涉及到的资产除实物资产外,还有采矿权(资源储量);而被整合煤矿的财务工作大多非常薄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相对较差。因此要想做好资源整合新公司的资产管理,必须使资产移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好移交工作,可以参照西山煤电集团《关于加强整合地方煤矿资产移交工作的通知》(西山煤电发[2010]406号)从资产移交人员、资产移交范围、资产移交程序几个方面进行。

四、要做好资产管理、要做好后期制度完善工作

资源整合的最终结果是由五大国有煤企控股,由地方或个人参股成立新公司。成立后的新公司一般股东结构复杂,要做好资产管理,五大国有煤企首先要处理好与地方或个人股东的关系。其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制度完善。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

被整合煤矿最初一般属民营性质,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资源整合工作后完成,主要以国有企业控股、民营或地方企业参股形势存在。财务管理目标转变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主体、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资源整合新公司成立后,应建立以法人代表为核心、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依托、以分级负责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目标的资产管理模式;应定期举办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培训与教育,使每个参与资源整合人员都明白资产管理不仅是资产管理员或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自上而下提高理念和意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资产管理,从而做到尽可能地保护资产的完好,做到物尽其用,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分级管理、归口统一核算

资源整合新公司资产应实行“分级管理、归口核算”。财务部门从资产价值形态来反映资产的增加、减少等情况,并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资产的总账、分类明细账、使用卡片和其他凭证等,保证账实相符;应按照《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等会计制度建立核算制度,与集团核算体系接轨,统一核算方法。对于资源整合新公司首次建账情况,建议以核准后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资产原值、净值入账。

(三)完善制度,规范流程

1.规范资产入库登记制度,严把数量、质量关。新公司要对计划购置的设备,在设备的规格、型号、内部配置及其他技术要求方面做细致的验收,必要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协助验收,提高实物资产验收工作质量。

2.规范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源整合新公司成立后机电、计划、财务等部门应联合开展实物资产清查,掌握实物资产盘存和使用的真实、准确信息。根据清查情况,财务部门依照集团会计核算办法,对资产准确入账,同时对清查后的实物资产开设实物资产登记簿,逐个填写实物资产卡片,各部门留存备查簿。备查簿每年清查盘点后及时更新数量、型号等情况,并将备查簿上报所属区域性管理公司备案,接收管理公司各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切实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资产的保管工作应有资产管理员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员除了对保管的资产要数量清、规格清、存放有序以外,还应建立资产保管的规范统计、资产的维修登记、报废鉴定登记。在资产的定期盘点中,资产管理员应认真撰写现有资产的存量和结构等情况的报告,对闲置的资产和利用率低的资产提出合理调配计划,使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情况有系统的了解,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完善资产维护保养制度。资产的维护保养应实行全程管理,责任到人,如何维护和保养一般在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中往往只有条款式的规定,对细节描述不清。资产管理员应按资产的类型、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等对资产的维护保养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车辆和专用设备等贵重、精密的资产要加强操作规范,加强定期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资产的安全使用;资产管理员要制定资产维修计划,检查并改善资产的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延长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

4.规范资产的领用交回制度。完善资产转移手续,新购置的资产出入库时,要让资产使用单位和使用人进行确认,填写固定资产交接证明单,交接证明应标明该资产的名称、编号、金额、使用单位或人员等情况,按需设置份数,并及时交付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内部调拨的资产达到报废状态时,在移交前,应对照出库单先查验后移交,资产移交的双方在数量、质量和规格等方面进行确认。资产内部调拨以调拨单的形式,资产交回以入库单的形式详细记录资产转移情况。根据各资源整合新公司资产实际需求情况,还应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租赁制度,与兄弟单位互通有无,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能。

(四)及时建档,完善资料

加强资产档案资料的日常管理,不断完善资产档案,使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更加规范化。资源整合新公司应建立财务管理与实物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依托电算化软件,及时直观地了解资产的相关凭证、资料和使用数据,实现对实物资产的有效监控,随时掌握资产的存量结构和使用状况,为资产信息统计上报、资产处置及资产的动态管理等做好基础性工作。

(五)全程监督,实施奖惩

资源整合新公司应将资产管理纳入考核范围,按照相关工作职权和制度的要求,设立专人对资产进行监督,进行奖惩。如只有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制度,没有相关的工作考核监督,资产管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应奖惩分明,对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造成不当损失的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工作好的,应给予表彰,并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五大煤企应从集团层面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制度完善和监督,深入各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毛程连,程北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3).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S].2008.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6

资产评估,是本轮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抓好资产评估工作,规避整合过程中的风险,本着“精细化管事、军事化管人”的治企理念,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边摸索、边研究、边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汾西特色的“一会四协调、一评四分开、一矿七控制、一项三审核”风险控制框架。

一、贯彻资源整合指导思想,认清资产评估重要意义

山西煤炭问题,是产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特别是煤炭资源无序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多、小、散、低”的粗放发展格局必须改变。煤炭资源整合是实现“三个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也是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重要任务。煤炭资源整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次资源重新配置、经济重新洗牌的利益再分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局”。煤炭资源整合就是要做到“努力让各方满意”(让被整合的企业满意,让整合的主体企业满意,让地方政府满意,让利益相关的农村满意)。这其中的资产评估工作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是重点之重点,难点之难点。因此,必须认清本轮资产评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资产评估价值是双方交易的重要依据

资产评估的核心是对资产价值的估算。通过这种估算,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价值鉴证,便于实现被整合煤矿产权的公平交易和流动,坚持“不损害被整合煤矿利益,但绝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则,从而为兼顾各方利益提供重要的经济依据。

(二)资产评估程序是界定产权的合法途径

资产评估过程是资产的保权过程。被整合煤矿的大多数资产(房屋建筑物、出资修建的公路、车辆)没有法律上的权属证明,通过科学的评估程序,核实被整合方及相关各部门提供的权属证明,将不明晰的产权予以确认,使得整合后的资产产权合法化。

(三)资产评估工作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资产评估工作重点在于摸清家底。通过资产清查,全面核实被整合煤矿的股东情况、资产负债真实情况、对外担保或抵押情况、或有负债情况、资源储量、资源价款缴纳情况等,杜绝恶意侵权及隐性操作,有效规避重组整合风险。

二、资产评估工作艰难复杂,评估风险控制必不可少

在“国进民退,还是大进小退”、“市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煤老板何去何从”等质疑声乃至拷问声中,山西煤矿兼并重组毅然推进,其成效已经显现。而汾西矿业的资产评估也可谓艰难前行,其间还走了一段弯路。本次资产评估面临的问题多、依据少、难度大,必须严格控制资产评估风险。

(一)会计基础工作相当薄弱

大多数被整合的煤矿会计基础工作存在单据不全、账目不清、审核不严的问题,如多数资产未能取得正规票据、账实不符、大额工程预(决)算书未经有资质的单位审核。正规的审计评估需要重新建账,编制模拟报表,涉嫌“做假账”问题,致使正常的评估程序无法实施。

(二)资产评估可操作依据少、难度高

资源整合资产评估的不是一般性资产,既涉及采矿权、资产权、所有权的确认,又涉及地面资产和井下资产成新率的研判,还涉及资本性资产和费用性支出的界定,也有生产矿井、基建项目的区别。这些错综复杂的评估工作,现有的政策和惯例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单纯的职业判断又存在较大的隐性风险,被整合煤矿的资产评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三)部分井下资产无法实测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整合的煤矿三分之一以上由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井下供电、运输、通风等系统损坏严重,不具备下井实测条件。而井下资产一般占其全部资产的65%以上,对这部分资产评估面临着重大难题,评估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

(四)特殊资产产权难以界定

被整合煤矿因生产需要,独资或合资修建了连接到矿区的主供电线路,连接到乡村的公路和桥梁。这部分特殊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对其评估也应采取特殊办法,以防整合后给公司带来隐患。

(五)坑口转让无序

因矿业权的交易完全转向市场,各类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其中不乏投机行为扰乱矿业秩序,加之“关小上大”,出现了资源价款层层转让的“泡沫”现象。这给资源价款及坑口转让费的评估造成了严重障碍。坑口转让费成为本次整合中一道不可逾越的“槛”。

(六)资源整合任务重、时间紧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有六十个被整合对象,资产评估工作要求全面铺开、同步进行,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十分紧迫。资产评估工作要达到保质保量,必须建立严密的资产评估风险控制体系。

三、创建评估风险控制框架,实现资产评估风险控制

山西省本次“强制性”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在全国是“第一家”。作为煤炭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新情况和新课题。自整合初始,汾西矿业集团就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有创新的原则,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多次组织本省有关专家学者研讨,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规范,逐步形成了具有汾西特色的“一会四协调、一评四分开、一矿七控制、一项三审核”的风险控制框架。

(一)建立“一会四协调”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确保资产评估工作的规范有序,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资产评估评审委员会,并下设评审组、现场组、专家组、督导组,形成了“一会四协调”的组织机构。评审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评估报告的内部评审工作;评审组由财务、审计业务骨干和外聘专家组成,负责对评估项目、范围和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现场组由基建、机电、供应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土建矿建资产、材料设备物资进行清查核实;专家组由集团公司基建、机电专业副总工程师牵头组成(也聘请相关县市煤管局专家参与),负责审查被整合矿井的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对相关资产是否纳入评估范围作出鉴定;督导组由审计、纪委部门相关领导组成,对评估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在评审委员会的领导下,各组分工明确,从评估立项、现场清查、初步评审、监督审验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是实施资产评估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的组织基础。

(二)坚持“一评四分开”控制原则:构建监控体系

1.坚持“评估主体与审计主体分开”的原则。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聘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分别对被整合煤矿的实物资产进行清查审计和资产评估,确保“审计不评估、评估不审计”。这样有利于增加公信度。

2.坚持“实物资产评估与矿业权补偿分开”的原则。本次整合的交易价款中包含实物资产和矿业权两部分。对于实物资产部分,由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以确定其交易价值。对于矿业权补偿部分,按照《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晋政办发[2008]83号文)的文件精神,在核实被整合矿井剩余资源储量的基础上,依据缴费标准和补偿系数计算。这样,有利于降低评估结果失真风险。

3.坚持“清查、评审、谈判分开”的原则。即参与现场清查人员不参与评估报告评审工作;参与报告评审人员不参与谈判工作。通过建立“三权分立”的内部机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防止互相串通。

4.坚持“资产评估与法律尽职调查分开”的原则。资产评估师、律师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被整合煤矿的实际情况,相互核对,以有利于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一评四分开”原则,为资产评估风险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依据。

(三)实施“一矿七控制”评估程序:实现风险控制

从评估立项、选聘中介机构、核实范围、现场清查、收购方式、价款支付、资料归档等方面,集团公司对资产评估工作实施了“一矿七控制”的评估程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是实施资产评估风险控制的关键。

1.评估立项的风险控制。依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领导组的批复,各资源整合项目筹备组提交书面申请,由评审委员会进行立项,审点是可行性及投资回报率。在上报的申请中,共有三个整合矿不符合审查条件,未予立项。

2.选聘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根据省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兼并重组地方小煤矿选聘资产评估机构授权函》等文件精神,委托山西正光招标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对各中介机构执业资质、社会信誉以及收费标准进行认真评选,经专家委员会研究决定,选聘了八家评估机构为资产评估准入机构。各资源整合项目筹备组在选择资产评估机构时,必须在准入机构中选聘,并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在本次评估期间,由于履职、信誉等原因,有三家评估机构被取消准入资格。

3.对资产评估范围的风险控制。集团公司《关于规范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基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对于矿区内未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房屋、建筑物等大部分资产,必须取得被整合方相关资产无产权争议,且不存在对外抵押和担保的承诺函,方可纳入评估范围;对于各矿井下的顺槽、切眼等费用性资产,明确不纳入评估范围;对于矿方申报的在建工程前期费用,不单独审计、评估,明确在进行实物资产评估时,由中介机构按照规定的费率予以考虑等等。这些评估范围的确认,可以降低评估操作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问题出现。如某被整合煤矿的评估结果中,将废弃的巷道列入了评估范围,该矿实际井田面积1.03平方公里,周长4公里,而评估的在用巷道却有40公里,评审组认为评估报告存在较大差异,并以审核意见函的方式提出了异议,要求评估方予以重新核实。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于可能存在产权争议的公路、桥梁、供电线路,要求矿方能够提供有关权属证明,否则不予纳入评估范围。这可防范交接后因权属争议而引起的风险。经初审,共有50座被整合煤矿涉及此类资产,通过补充完善手续,将未取得相关有效证明的资产予以剔除,共核减评估值519万元。

4.现场清查工作的风险控制。现场工作小组深入被整合煤矿现场,全过程参与、协助、监控财产清查和审计评估工作,其中:机电部门人员负责井上下设备和管线清查核实;基建部门人员负责井下巷道、井上建筑物清查核实;供应部门人员负责材料、配件的清查核实。凡纳入评估范围的所有实物资产,均应取得整合双方以及审计、评估机构四方签证,有效防范了实物资产的虚报风险。如评估中,某被整合煤矿申报了306万方土石方量,申报金额3158万元,现场组及专家组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后经督导组和第三方专业机构重新实测,核实后土石方量仅为60万方,评估值修正为708万元,前后出入多达2400余万元。

对于无法实测资产的评估,集团公司《关于规范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基础工作的通知》作了专门规定,对于不具备下井条件的资产评估,必须取得矿方承诺:一是所提供资料真实合法;二是在具备下井条件后,按现场核实资产数量、质量调整评估值。在此基础上,方可正式进入评估程序。根据集团公司汾煤财发[2010]183号规定:对于无法实测的井下资产,根据被整合煤矿提供的经煤管局盖章确认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设备布置图等技术资料,由专家组对其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后作出综合判定,并提出该部分资产是否纳入评估范围的建议,再交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判断,决定是否纳入评估范围。目前,通过组织专家鉴定,已有3个煤矿井下资产列入了评估范围,有7个煤矿井下资产被从评估范围中剔除,巷道、设备类资产核减金额达4675万元,有效地防范了该部分资产的评估风险。

5.收购方式抉择的风险控制。被整合煤矿其债权、债务、权益的真实性很难核实,还存在坑口转让费、民间借贷利息等普遍问题,这给股权收购方式下的净资产估值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评审委员会决定采用资产收购方式,除环境保护、职工安置等法定责任外,不考虑被收购方的债权、债务及或有负债。在该收购方式下,只对实物资产进行评估。因此,只要重视每项资产的现场清点工作,使之与清查明细表上列示相符,即可防范风险。为此,在前期评估中,审查核减各矿所谓的坑口转让费、民间贷款利息、前期项目费等各类支出共计2.43亿元。

6.资产价款支付的风险控制。集团公司《关于加强资源整合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于未下井实测的资产,全额预留资金,待接收后按评估核实的金额付款;对于已下井清查的井下资产,按50%预留资金,待接收后按评估核实的金额付款;对于井上已清查的资产中,可能存在产权争议的公路、供电线路等各项资产先按50%预留资金,待接收后一年内核实无争议后付款”。同时对支付购并款项实行总额控制:“资产评估报告通过内部初评的,资金支付限额为评估值的30%;通过上级审核的,资金支付限额为评估值的50%;剩余未支付的实物资产价款部分,待资源整合项目手续完善后,方可予以支付”。另外,对于纳入评估范围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支付购并款项时,全额扣除尚未支付的设备租金,由整合后的新公司分期支付。通过建立完善以上付款制度,严格控制付款比例,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7.项目资料归档的风险控制。评审组加强评估项目档案管理,对上级部门政策文件、资产评估全过程的各类书面资料、电子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真正做到“一矿一册,归档管理;一事一议,专项记录;纸制电子,互补齐全;申报批复,分类装订”,把档案归好,为整合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把档案管好,要经得起纪检审计推敲。

(四)落实“一项三审核”评审机制:保证公平真实

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每项评估报告,集团公司建立了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即董事会扩大会)三级评审机制,这是实施资产评估报告风险控制的有力保障。

1.评审组初审。评审组对中介机构提交初稿及四方清查盘点表进行全面审查,形成初审意见书。重点审核评估机构是否严格按照《汾西矿业集团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中介机构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将中介机构修正记录分项存档备查。

2.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对评审组提交的初审意见书和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在听取评审组、现场组、专家组以及督导组的项目审查工作汇报后,各评委发表评审意见,中介机构答辩,最后由评审委员会主任综合各评委意见发表主审意见,决定报告是否通过。报告获得通过的,全体委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生成的初评意见书上报集团公司。如报告未获通过的,评审组负责出具审查意见函,退还并通知中介机构修改报告。

3.集团公司决策层集中审议。集团公司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即董事会扩大会)对评审委员会提交的初评意见书、评估报告以及相关事项进行审议;获得通过后,呈报上级部门核准。

四、开拓评估新思路,探索评估新机制

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很有意义,也极具挑战性。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在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妥善解决了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思路要清,方法要新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和条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团公司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精心设计、认真制定资产评估实施方案,适时稳妥地推进了资源整合工作。在评估过程中,创新了很多工作方法,如资产收购法、无法实测资产处理法、坑口转让费回避法等,妥善解决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二)制度设计要先行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规范资产评估程序,集团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制度设计先行,先后了《关于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公开选聘准入机构的通知》、《汾西矿业集团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实施方案》、《关于规范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基础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资源整合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二十多个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力地保证了资产评估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资产评估重要,风险控制更重要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7

关键词:评估 考核 效果

安全状况评估工作,是安全自主管理的有效抓手。2011年4月7日,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在视频会议上首次提出后,永华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全面展开了“矿井——系统——区队”三个层次安全状况评估工作。通过六个月的运行,永华公司杜绝了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重大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有效整改,现场一般隐患实现了即知即改,从而达到“事故可防、隐患可治”的管理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矿井三级安全状况评估工作能够扎实有效,永华能源下发了《安全评估考评及考核制度》,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的安全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监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考核与奖惩上报工作;各矿相应成立了安全三级评估工作管理机构,并建立了专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评估任务和管理职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三级安全评估实施过程

按照上级要求,永华公司从2011年5月份实施区队周安全评估、周采掘头面活动情况及月度系统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全月的安全动态检查情况进行区队、系统、矿井安全程度排名,奖优罚劣。

2.1区队安全评估

区队安全评估由区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队干和技术员为主要成员的安全评估领导小组,利用每周四安全例会,对一周来每个班组的安全评估表、区队安全隐患统计台账、三违人员管理台账等进行汇总统计,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重点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安全评估,按照标准进行打分,评定等级,并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隐患存在的原因及整改对策。同时,将区队安全状况评估工作延伸到班组和生产一线,实施现场安全状况监督管理。凡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班组自查出的在“安全隐患整改公示牌”中公示,若被上级领导或安监人员查出,责令停产整改并严格追究带班队长和班组长的管理责任,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要求跟班队干在班中汇报时要把问题汇报清楚,周末安全评估按照三对照要求,对照标准进行评估打分。

矿安监科根据每周区队安全评估情况,对各单位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严重问题在周一安全生产调度会议上进行通报,并作为“双基”考核的依据。

公司月底根据当月区队上报的四周评估结果,结合一个月对各施工地点的动态检查情况分矿进行区队排名,对第一名的区队当月安全结构工资上浮5﹪,并对区队副队长以上人员当月“双基”考核奖励1分;对排名倒数第一名的区队,当月安全结构工资下浮5﹪,并区队对副队长以上人员当月“双基”考核处罚1分。

2.2系统评估

系统评估主要对矿井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防治水系统共6个大系统每月进行1次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由矿井分管领导主持进行,分管科室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利用每月2日的专业例会,对一个月来各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系统日常运行状况进行汇总,重点对每个相应系统的安全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工程质量、设备安全、系统的安全运行情况、安全管理状况、安全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对照标准进行打分,评定等级,并查找存在问题背后的管理薄弱环节,研讨解决问题的长期对策,对查出的问题建立隐患“五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节点,责任到人。对因检查检修不到位、不规范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严重隐患,追究责任,严格落实,并纳入专业科室月度“双基”考核和个人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

矿井将系统评估结果上报公司各分管业务部室审查,各部室要有审查意见,安监部将分管业务部室审查后的各矿系统评估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评估结果以矿为单位进行系统安全程度排名,公司对评估排名第一的系统分管矿领导当月“双基”考核奖励1分,对公司分管业务部室当月“双基”考核奖励1分;对排名倒数第一的系统分管矿领导当月“双基”处罚1分,对公司分管业务部室当月“双基”考核处罚1分;对部室审核时没有提出审核意见的部室分管人员当月“双基”考核处罚1分。

2.3矿井安全评估

公司根据当月对矿井各系统的评估结果,对矿井进行安全程度排名。每个矿井排名最后的一个系统评估结果为该矿井的安全等级。矿井安全评估提高了矿井对薄弱环节的重视程度及公司业务部室对薄弱环节的指导力度。通过对矿井安全评估,嵩山煤矿和郭村煤矿各系统运行状态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均实现了安全生产。

公司对排名第一的矿井当月安全结构工资上浮5﹪,对副总以上矿领导当月“双基”考核奖励1分;对排名倒数第一的矿井当月安全结构工资下浮5﹪,对副总以上矿领导当月“双基”考核处罚1分。

2.4公示评估优劣实现取长补短

公司主管评估部室每周分矿对排名第一区队好的做法、排名倒数第一的区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区队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进行汇总,在每周一公司安全办公会上进行通报,并以菜单的形式在永华公司办公网上进行公示。系统评估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公示。这样即推广了先进的工作的经验,又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单位重复出现的情况。

2.5跟踪督查指导适时完善评估内容

永华公司从开展安全评估以来,在评估的过程中,公司业务部室相关人员不定期的对上报的评估结果对照各区队现场管理开展检查,发现漏评项目及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指导,评估结果采煤工作面和开掘头、各区队及六大系统都在B级及以上。从开展评估工作以来,每月由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公司业务部室、矿井业务科室相关人员参加,对矿井评估方式、区队和系统评估项目及评估内容开展研讨,及时补充完善评估内容,制定出当月评估考核的重点。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使安全评估的项目、内容能够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安全评估的运作,真正起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的作用。

3.三级安全评估评价实施效果

安全状况评估评价工作,是实现“隐患防治,事故自控”的有效载体,永华公司通过创新管理,正面宣传和引导,三级安全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逐步规范,收到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第一、矿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质量显著提高,上级查报安全隐患条数大幅度下降,两对矿井隐患同期相比下降82%;

第二、干部职工安全自主管理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职工“三违”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两对矿井“三违”人数同期相比下降51%;

第三、矿井文明施工形象明显改善,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公司所属两对矿井持续保持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嵩山煤矿被命名为永煤公司驻外子公司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专项审计;问题;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2.007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煤炭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以上,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

经历了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高耗能产业受到限制,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煤炭消费需求不旺。随着煤炭资源的整合,主要产煤大省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矿井产能将逐渐释放,国内煤炭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已接近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处于低谷时期。同时,伴随着煤矿估值的降低,各煤炭主产区的交易也逐渐增多。笔者具有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和矿业权评估师3个执业资格,参加过山西和内蒙古多地的煤矿产权变动的审计和评估业务,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两点在煤矿产权变动的专项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采矿权

采矿权是煤炭生产企业合法存续的基础,山西和内蒙古等地存在较多的民营矿山,财务基础很差,有时为应付审计,临时虚构帐套和凭证。审计人员必须在对国家和当地政策了熟于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纰漏并让对方服气。采矿权价值确定涉及的参数主要包括:资源储量、可采储量、生产能力、矿山服务年限和评估计算年限、产品方案、采选技术指标、后续地质勘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资金、流动资金、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采矿权权益系数和折现率等。其中资源储量作为矿业权价值评估中的出发点,直接影响采矿权价值的大小。用通俗的话来说,矿业权的资源储量越大,该矿业权的价值就越大。但是各省实务操作中又有不同,比如山西省按照全部保有储量为基础收取价款、内蒙古按照可采储量为基础收取价款。国土资源部为确保国有资源收益不流失,明确规定探矿权、采矿权评估必须以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或与评估有关的其他地质报告为依据。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的矿产资源储量必须符合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有关办法的规定要求。资源储量必须得到国土部门的评审认定,是审计核查的关键点。审计中,应以国土部门评审认定的储量为依据,核查评估单位采用的数据是否符合其规定,如未采用国土部门评审认定的数据,则认定评估方法违规,选定资源储量数据小于评审认定的数据,会造成少评估采矿权价款,最终造成国有资源收益流失的问题。此外,还要关注是否存在滥用假设,除储量之外,影响价值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售价和折现率。与储量不同,这两个因素要借助于职业判断,合理的假设是可以的,但必须要甄别滥用假设。

2井下实物资产评估

煤矿井下实物资产具有隐蔽性强、专业性强、不易进行实物监盘、历史因素多等特点,给评估煤矿的井下实物资产造成很多障碍。评估人员往往无法去现场进行实物监盘(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培训的人不能下井),更无法确定实物资产种类、数量、状态等。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只能依据对方提供的财务资料、生产资料和工程管理资料进行评估。因此,在国有小煤矿改制转让给民营资本,或民营资本所有的小煤矿转让给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过程中,某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这一漏洞,少评或多评井下资产,达到廉价获取国有资产或高价将资产卖给国家的目的。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9

在20xx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活动工作。以安全生产创建、安全发展行动主线,以深化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重点内容,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为主要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行政许可,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继续巩固尾矿库治理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在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治散”、“治乱”、“治差”方面取得新突破,巩固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坚决遏制非煤矿山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根据省政府和省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意见》、全国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电话会议以及省、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立足防范,深化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淘汰一批落后的小矿山,整治和修复一批小矿山,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从整体上提高非煤矿山的安全素质和防御能力,实现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组织领导

我市成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经贸委副主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许亦武担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武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惠寅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郁金城任副组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的有关人员为成员,专项整治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非煤矿山较多的地区应成立由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进行修复性开采和复垦复绿的地区也应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整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三、主要目标

(一)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各类非煤矿山,按计划坚决关闭城市规划区、风景旅游区、主要交通线路附近和其它列入关闭计划的非煤矿山。对各地已关闭的非煤矿山企业,要认真做好检查落实工作,确保做到关闭到位,并切实做好关闭后的一切善后工作(包括收回和吊销相关证照、切断水、电和停止供应火工品等),要坚决防止已关闭非煤矿山私自非法生产。

(二)大力推行非煤矿山安全评估。整治中要对70%以上的非煤矿山进行安全评估,实施分类指导,使其安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素质明显改观,防御能力明显增强,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改善现场作业环境。

(三)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明显下降,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和控制一般死亡事故,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整治重点

(一)安全隐患严重、事故多发、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煤矿山;

(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非煤矿山;

(三)非煤矿山数量较多的地区;

(四)修复性开采和复垦复绿的采石场。

五、方法步骤

从3月份开始,用6个月的时间,对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进行集中整治,到9月底结束。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3—4月)。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江苏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检查验收办法》(露天矿山),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应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深入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的意义和要求;宣传安全整治和安全生产搞的好的单位和个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搞好整治工作的积极性。要认真贯彻全国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电话会议精神,突出主题,坚持方向,把握重点,面向基层,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及安全整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抓住六月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矿山安全法”颁布实施10周年活动的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深化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及安全整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的内容、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人人关爱生命、人人关心健康、人人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5—8月)。各地要严格、全面、细致地对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逐一过堂进行审查,对审查出来的问题该补充的要补充,该完善的要完善,该整改的要整改。对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作出决定:该依法关闭的各级政府要下达关闭文件;该停产整治的要下达停产整治通知单;该限期整改的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该进行行政处罚的要下达行政处罚通知单。对各地进行修复性开采和复垦复绿的企业,市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将在6月份进行抽查。同时各地要抓紧进行非煤矿山安全评估,力争全市上半年评估工作完成30%,下半年完成40%。

(三)检查验收阶段(9月)。9月上旬前由各市(县)、区组织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必须要有各级分管领导签字,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于9月底前报无锡市安委会办公室。9月中旬后,市政府组织对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查。10月份后,做好迎接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措施和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矿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所有矿山企业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近年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开展好非煤矿山的安全整治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整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步向前推进;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要定期总结分析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整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切实做到真整真治,绝不能走过场、留死角或以停代整、以停代关、明关暗开;对于取缔或关闭的企业一定要关死、关住,严防死灰复燃;对于修复性开采和复垦复绿的企业,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综合整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企业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修复性开采和复垦复绿过程的安全生产。对于领导不力、失职渎职、营私舞弊人员,要严肃查处,并按照国务院302号令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通知》精神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依法进行整治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今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目标和重点,各地、各部门和单位都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大力度,搞好整治。在整治的全过程中,应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整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凡证照不全以及相关法规明确禁止开采的,应立即依法予以取缔;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现场安全隐患严重的非煤矿山,应坚决予以关闭;对一经取缔、关闭的各类矿山,一定要彻底取缔,关闭、关住、关死;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严查处,有关人员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整治,促进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治矿工作的加强,使非煤矿山从开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对矿山的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三)要进一步坚持标准,确保整治质量

非煤矿山整治能不能搞好,坚持标准,把好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各地的整治验收工作应在各市(县)、区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江苏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检查验收办法》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整治方案和验收标准开展检查验收工作,不能放宽条件、降低标准,更不能马虎从事和走过场;检查验收应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分口把关,各负其责,做好工作,严防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对付过关。对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解决和整改,确保检查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整治后仍达不到验收标准和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对已通过检查验收的矿山企业,要抓深化和提高,巩固整治工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篇10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

1引言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煤炭行业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过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相对而言,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严格监管的经验管理阶段,如何构建安全管理的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风险预控原理,构建了煤矿风险预控的基本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修补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终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2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

3.1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涵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将来通过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险源。如何管住管理要素,把要素管到什么程度就能杜绝事故发生是通过制定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来完成的。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种程度事故就不发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准入等方面。

3.2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主要是考核评估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是否到位,是否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岗位职责是否明确,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要素是否全面。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是否完善,职工健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

3.3煤矿安全管风险管理的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如下:

(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

(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5)各类危险源识别全面;(6)各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得当;(7)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8)各类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9)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10)有紧急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1)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2)有危险任务风险评估;(13)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14)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15)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16)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全员参与危险源预控管理;(17)其它风险防范全面。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安全管理评价是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查振高,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