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评价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6:42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价指标;变异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69-03

一、前言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围绕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主题,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通过一些问题、提示,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通过与学生讨论或者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意义。

实践中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而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因为评价目的与对象不同,要制定一套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困难的,但课堂教学毕竟还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多年来,人们在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上做了不少探索与努力,但尚未发现已运用推广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目的合理可操作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构建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

为了对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为了进行更好的案例教学反思,必须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建立一个合理而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评价。有关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是集中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尽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评价方法却又有所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通常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师生交互以及学生满意率、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入手,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评价的主体多是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评价相对少。教学的效果最终考核以学生成绩情况为准绳,而不是学生能力的改变。案例教学主体是学生的“学”,考核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教学效果的最终考核是过程考核,而不只是对学生成绩的单一考核。本研究通过文献对比研究和访谈,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初步筛选了评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案例教学效果指标,并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各五名,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完善,将指标细化为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其中确定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案例质量、课堂氛围、教学效率、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评价五部分。为了确定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德尔菲法请10位专家分别对各指标进行独立打分,然后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法(Coefficientofvariationmethod)是一种对多因素权重确定的经典客观赋权法,此种方法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其实现难度也越大,即所占比重就越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Vi=(i=1,2,3……ln),wi=

式中:V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i是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统计专家返回数据以及上述公式,计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数据如下:

在一级指标体系中,学生能力、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效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来实现,而案例质量以及学生评价等定性评价指标,则需要通过实践考核和问卷调查等将定性评价转换为量化指标打分来实现。通过一级指标权重的分配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所占比重较大。在确定了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二级指标进行权重系数确定,其统计过程与计算一级指标权重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二级指标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是在专家意见以及访谈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得出,在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计算出的一级权重系数,最终确定了基于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2所示。

上述评价指标中,既有量化指标也有定性描述,其计算过程也有所不同。定量的量化计算较为简单,直接根据公式,利用原始数据即可得出,而对于定性的指标量化,实施难度较大,本研究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参考相应的文献,采用逐项累积积分法,得出案例教学最终评价结果的计算公式:

F=C×C权重+a×a权重+t×t权重+S×S权重+e×e权重

公式中C(Case)代表案例质量,a(atmosphere)代表氛围,t(teaching)代表教学质量,S(Student)代表学生能力,e(evaluation)代表评价,各部分权重值已经有表1计算得出,如表2中一级指标所示。要实现上述公式的计算,必须逐项实现打分,具体为:

1.案例质量、学生评价

此部分主要是通过量表进行调查,即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5分制打分,将定性的描述和评价转化为量化的评价指标。案例质量的量化是通过向教育技术专家、学前教育专家以及资深老教师发放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积分方法采用均值法,即将每一个问题的所有专家分取平均值;学生评价部分的量化是直接向被试学生发放,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一道题目得分的统计同样采用均值法。专家评价量表和学生评价量表如表3和表4所示:

三、结语

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实验表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能体现专业性又具有导向性。由于实践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指标体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因素的权重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更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西广明.“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2]赵玲玲.浅论高校“两课”教学评估方案的设计[J].高教探索,1998(4).

[3]辛文斌.构建科学的“两课”教学评估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模式;高校数学;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97-03

1前言

案例式教学模式是围绕一定专业背景,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寻找案例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高等院校,数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前主席、数学家H.弗莱登塔尔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以后,相应的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2]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案例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施行案例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3-5],但对于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多从整体层面进行笼统的定性说明,鲜见详细、具体的讨论。为对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认识,笔者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从施行案例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处理组)与未施行案例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对照组)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00人,于课程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收回并核查有效调查问卷335份,其中处理组172份,对照组163份,有效率83.75%,建立并录入excel2003数据库,数据录入前后认真清理、比对、核查,研究全程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使用层次分析(aHp)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数据处理步骤与结果

2.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评价指标并赋值。针对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相关学科学习的促进程度以及相关能力提高的促进程度等,精心选取11项评价指标:u1,数学基本知识掌握程度;u2,表述、表达能力提高程度;u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程度;u4,课程框架体系掌握程度;u5,学习积极性提高程度;u6,对数学与相关学科间关系的认知程度;u7,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知程度;u8,对数学涵义、概念以及运算技巧的认知程度;u9,对相关医学课程学习的促进程度;u10,对数学实用性的认知程度;u11,对数学案例的认知、理解及应用程度。评价指标赋值:根据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

2)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①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标度法[6]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建立判断矩阵。比较依据:两两相比的重要程度分为同等重要、略为重要、基本重要、确实重要、绝对重要5个明显等级,分别对应打分为1、3、5、7、9;处于两相邻程度的中间值在需要折衷时分别以2、4、6、8标记[7]。具体判断矩阵见表1。

②计算各评价指标初始权重系数。根据判断矩阵,利用公式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系数,其中ai1,ai1,...aim为由判断矩阵得到的各指标间相互重要性比较结果。如指标u1的初始权重系数为:

。同理,w2′~w11′为0.9389、3.5816、0.7689、1.7993、1.7548、1.2867、0.3462、2.1404、0.6714、0.5029。

③归一化各评价指标初始权重系数。按公式计算归一化后的权重系数。如评价指标u1的归一化权重系数为:=。同理,w2~w11为0.0663、0.2527、0.0543、0.1270、0.1238、0.0908、0.0244、0.1510、0.0474、0.0355。

3)一致性检验。用一致性指数及随机一致性比率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及随机一致性检验,判断是否存在逻辑混乱,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

通过查表知11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为Ri=1.52,由此得Ci=0.0960

2.2计算各评价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

通过公式,计算各组各评价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其中pi为各组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表2)。

3讨论

1)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基本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及相关能力的提高程度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评价人员往往很难直接而准确地对其进行计量。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融合进行评判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定性资料的评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定性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使得对定性问题的评价更加简便、科学、准确。

2)由表2综合得分知: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综合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说明施行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于未施行案例式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应用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有利于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此评价结果的得出是基于对学生主观感受与数据客观分析的有机结合,利用客观的定量分析对主观的定性感受进行综合评价。相对于单纯的、整体层面上的、笼统的定性说明,此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准确性。

3)案例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本质是教师通过理论和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引导,同时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8],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学对象的大学生,尤其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成人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社会经验,社会成熟性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的时候,学生能够较快地感知、接受,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现的基本技能,进而更容易消化、吸收。

4)案例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大力推广施行。然而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等因素的限制[9],在施行过程中要围绕教学重点及难点精心选取、设计典型案例,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智慧火花[10],从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提高高等院校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佳秋,孙秀娟,杜光环.案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96-98.

[2]安洪庆,范应元,孔雨佳.高等医学院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推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157-158.

[3]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4]向隆万,乐经良.案例教学是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好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0(4):41-42.

[5]杨起群.数学教学论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7):127-128.

[6]曾文婷,石磊,赵文龙.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重庆市5所三甲医院工作质量[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406-408.

[7]安洪庆,马桂峰,范应元,等.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91-93.

[8]赵月坤,高常.案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62-163.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3

关键词:教学模块;评价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德育课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在教学实际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教课难,学生学习烦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作为教改的执行者和主力军,积极的探索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心灵的教育,同时,还要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但教师要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的“解读权”,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结论、不一样的评价,但必须要坚持正面引导。教师的最终目的是监督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道德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改变,不要站在一个高处去要求学生怎么样。例如:当你要求学生不要吸烟时,校园里还有叼着烟卷的老师。这时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坏现象,强调好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追求好的、摒弃坏的才是关键所在。

现今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追求独特的个性心理促使他们敏感、叛逆。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要一味的规劝和要求,而是理解、支持和引导。同时作为教师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态度去代替、包办,要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在热情和融洽中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使德育课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双向的心灵的滋养、专业的成长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入点。作为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要灵活的把握。当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德育课教材是新编版本,针对过去老旧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创新,例如:《哲学与人生》一书,多以事例的形式出现,浅显易懂。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现行教材增添了很多新意,但没有脱离旧教材的几大板块,仍然需要我们合理的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寻找更科学、更有效、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针对职高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结合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案例时,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闪光点,选择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依照程序维权”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中央12法制频道中的一段案例——“杰克维权”来分析。案例讲述了美国人杰克是个中国迷,来中国旅游时被中国商贩以不公正的待遇讹诈了一块钱,他找到当地派出所维权的故事。这样的案例既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增加了案例的可信度和专业性,引起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强调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探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表达和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把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反馈——作业”的几个教学环节,变成“我说案例——新知讨论——课堂领悟——话题总结”四个模块。

“我说案例”。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中“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做的。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一般违法方面的案例的任务,课上利用5分钟进行交流,学生搜集了很多,“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东西”、“看见有人乱丢垃圾”、“有人持刀抢劫”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案例,我给他们做了一一点评,确认了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引出了新课的内容。通过“我说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在班级活动中自我表现的能力。

“新知讨论”。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有价值的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还以“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了解治安管理及处罚,加强自身修养,抵制诱惑,能够分辨是非,辨别违法行为。因此我利用书上所提到的系统的案例进行了讨论。讨论一:公交车上因为抢座孕妇被打一例的三个观点,一是犯罪。二是犯错,没必要罚。三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决定是正确的。通过三个观点的讨论,同学对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了了解。讨论二:镜头一,宠物狗乱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镜头二,偷窥女厕并拍照被抓获。镜头三,拦截索要街上孩子的零用钱,无故割坏街上孩子的书包。问题: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这是什么行为?应该怎么办?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违法和处罚的问题,认识了身边的不良行为,提高了防范意识,体会到了抵制违法行为的重要意义。

“课堂领悟”。一是理论知识的领悟,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二是思想上的领悟,我今天受到了哪些教育?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各抒己见。主要谈论一下新知识的掌握和领悟情况,然后我做分析强化。

“话题总结”。“关注学生”扯话题,把学校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拓展知识”选话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这一模块,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掌握指导实践。我要求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做分析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进而达到辨别是非,杜绝不良行为的境界。提出一个问题:遇到这类事情我们该怎么办?通过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与这些行为做斗争。另外布置任务,课下搜集有关黄、赌、毒方面的案例,了解其危害,为“拓展知识”选择话题讨论。

四教师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高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在建立评价机制时要注重激励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文化课知识的考核评价应该采取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题型,例如:取消期中考试,用平时课堂和课业完成情况来代替,并以期末综合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对待。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语,家庭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形式。学生还可以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并阐明态度,若表现良好,可以重评或奖励。其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在交互学习和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师评价时,可以以开班会的形式,与学生讨论行为的对与错,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落后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并给学生申诉和改正的机会,最终成为书面评价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德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和主力军,教师的改变会给改革带来极高的成效,因此教师要不断利用教材去创新,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模式,变成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传递者,进而促进德育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型课型;《会计岗位实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5-01

所谓的案例,其实就是一份详细的档案文字,数据材料。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之传家宝,也是闻名于世的哈佛模式,哈佛把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的各门课程。

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新宠”,它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案例教学是实践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产生,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开辟出的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它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观的转变和学习共同体的创立于案例教学这一西方的“舶来品”,从理论来源、具体操作和实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案例的编制以及其评价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深化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在开展教师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溯源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础。是广泛地被运用于mBa的教学之中。有人作过统计,美国500家最大的财团的决策经理中,三分之二的哈佛商学院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包括学科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能力的学习方式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曾指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新近升温

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教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在美国教师教育中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作者们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在教师准备中的价值。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这,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新的视野教育中,许多大学建立起了案例教学的网站,举办过案例教学的比赛,还开始于教师教育的在线教学案例。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现任院长对案例教学也推崇备至。对案例教学的不断增长的兴趣更是来自于人们对作为与抽象和概括相对立的模式及其价值日益欣赏。美国学者西奥多·可瓦尔斯基在谈到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上的运用时指出,如果教育作为一种真正的专业,其从业者必须具备:(1)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2)履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专门技能;(3)能力——教育从业者整合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在理论反思、哲学探究等方面得到彻底的实践,并且在管理和技能实践领域作好充分准备。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想从这方面据以研究,案例型课型在高职《会计岗位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一)《会计岗位实务》案例设计与加工整理:案例设计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案例

在设计《会计岗位实务》案例教学内容时,要紧紧围绕《会计岗位实务》课程的教学重点:如出纳岗位、结算业务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税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总账与报表等几个岗位进行设计,以不脱离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内容服务为原则。

2、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案例

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比较薄弱。在设计设计案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的层面,案例不要太大和过于繁琐。一般情况下,在各章理论教学中应尽量多引入例证,在各章之后设计相对小型的单元案例,在整个教学内容完毕后设计个综合性的案例。

3、案例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一般情况下,要紧紧围绕企业、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来设计案例。

4、教师要对所采集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符合高职特色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对所采集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时要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各种题型。加工与整理案例的水平与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会计岗位实务》案例分析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

为了搞好案例分析,使学生准备的更加充分,通常提前一周或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与分析材料准备工作。

2、选择案例课组织方法

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必须认真考虑案例课的组织方法问题,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案例课程组织方法有:个人发言,教师总结;小组讨论,重点发言,教师总结;正反两方面辩论,教师总结;学生以作业形式完成案例分析,教师评阅与总结。案例上网,学生回交;教师点评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大家讨论,教师点评。

3、指明案例分析重点:

为了一个综合性的《会计岗位实务》案例,通常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案例分析的重点,便于节约时间,解决重点问题。

4、有效激发学生案例分析的兴趣: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教师可将其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

5、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化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也应对案例报告进行评价,并据以报告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进行评定。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1)准备工作

在已建立的会计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的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案例和一些参考文献,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并写出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2)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把会计案例用于具体的实验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案例分析;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基础夯实,综合性较强,涉及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等方方面面,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零散。面对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理论基础差、自制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反情绪。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曾指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类型,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够用”为尺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结合作者本身的教学实践,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一体化分小组案例教学模式,并创新性地采取了“1+1+1”三方考核评价系统,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探讨与交流。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与会计专业契合度不高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涉及的法律种类较多,内容庞杂,但课时却非常有限,少的仅有42个课时,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高职学生普遍对基本的法律、法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吃透法律的基本原则、精神以及各单行经济法条文。另外,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普遍采用不分专业、授课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突出其与各自专业的结合,无法体现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法律优势,这也往往使得学生在心态上,习惯于将经济法当成非专业课程对待,忽视其重要的地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普遍缺乏条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仍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为主要形式,教学上更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法条的讲授,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难以实现。更为突出的另一方面,是普遍都缺乏可实践的教学条件,这就导致一些事务所咨询、实地法律调研、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其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并不能因此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经济法相关问题,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缺乏专门针对该课程特殊性做出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考核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法律概念、法条的背诵记忆上,更高层次的考核应该是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思路,瞄准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分析能力测试,进行综合考评。

二、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教学思路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法律之路》一书中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个的案例就是人类法律生活经验的结晶。这说明了具体案例对于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经济法》课堂中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非一体化的分小组案例分析方法过于零散,无法实现《经济法》课程中各章节知识点的串联,且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短视。而基于一个统一的企业背景下的一体化案例分析,能让全体学生有身临其境融入企业经济环境中,去实践经济法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工学结合的目的。

其次,对于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学生评价配套体系改革。此前,《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为主,且平时成绩部分,也都依靠任课老师的主观印象给分,有失公允。哪怕是课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后的评价,也是单一的由教师评分作为考核评价,这个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本文作者在这里引入“1+1+1”三方评价系统,从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角度均衡地去评价学生的一体化案例分析成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大家地积极性,也有利于公平地打分。

三、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需要研究一套用于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教师需先根据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章节内容,即哪些章节可以进行分小组案例分析,再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研究一套适用于分小组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本文作者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当下非常热门且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体化案例分析的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安排的相关知识点任务,结合背景知识,模拟甚至演绎相关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实现真正地寓教于乐。

(二)对《经济法》课程学生划分小组。

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根据男女比例、性格差异、能力层次等不同的指标,科学地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对该组的案例分析进行统筹安排,同时通过抽签,决定各个小组案例分析的顺序。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分析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实施任务。这样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三)课堂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实施

根据课程进度和分组顺序,每个组会在下堂课前知道本小组要围绕此展开案例分析的知识点。比如,教师本次课堂上讲授了关于“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知识,那相应小组成员就要围绕这个大的范围,以“奔跑吧兄弟”为案例背景,构思相关的案例,将跟“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的知识点嵌入其中。案例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根据各自分配好的角色,对案例进行演绎分析,也可以通过ppt的展示讲解,进行案例分析。

该环节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指引他们如何有效地去组织案例,从哪里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提示学生注重团队配合,培养整体协作能力,当然,如果出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的情况,需要与该学生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适当的约束。

(四)开展“1+1+1”三方考核评价

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在最后的呈现过程中,肯定会有做的出色的可以让别的小组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最后案例分析结束后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会邀请别的小组的成员对该小组的案例分析发表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核评价摒弃了一贯的教师单方评价原则,引入“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能力和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50%的组内自评分数、25%的小组互评分数和25%的教师评价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平时考核分数。

四、实施总结

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与“1+1+1”三方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任务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不能与学生生活脱节,对他们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二是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掌握。一体化分小组案例分析是开放式的,要注意协调小组的进度,避免发生“放易收难”的问题。最后要做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注重针对过程的评价,多鼓励学生,使之树立对《经济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一体化小组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尝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法》教学的运作模式,并在高职教育培养“工学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训练了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成果的考核机制上,通过开展“1+1+1”三方考核u价体系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明显提升。本研究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限于时间和范围的局限,一些样本数还不够丰盈、成果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善并启动新的调研分析,更大范围地实施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玲英.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24).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8-116.

[4]缪彦珍.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曲珍英,巨小雷.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30).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实践能力

0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产能过剩在许多行业的普遍存在,以及许多企业从外贸订单转向内销,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大量“半成品”的毕业生,不能真正符合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

市场营销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对市场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各个高校普遍设置了业务实习、课程设计、阶段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作为学生主要在高校学习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与学生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在西方大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是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2]。目前所指的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了超越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成功,之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其应用于工商管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开始推广开来[3]。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摒弃了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营销基本理论,对相关营销案例进行分析,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为了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市场营销教学工作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2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案例来源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市场营销专业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开设,而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就更晚了。对于高校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案例来源问题。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例,有80%的课程通过案例讲解,一年有30%案例被更新。而这一切的实现,是以其庞大的案例库与强大的案例编写队伍为基础的。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来说,对于案例的要求一方面要与教学目的紧密相关,内容新颖富于启发;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本土特征贴近现实。而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案例往往于来源以下几个途径:(1)国外相关营销案例;(2)国内编写的营销案例教材;(3)教师自己制作的案例。而这几种来源的案例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均不是十分理想。

2.2课堂教学组织

国外大学实施案例教学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这样保证每一节课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来。而这样的情景在我国现有绝大多数大学中,只能是奢望。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各个大学的教学普遍紧张,教室规模与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上没有小班上课,以合班上课为主,以笔者为例,上课时学生少则70-80人,多则超过150人。这样的上课人数,使得案例的课堂讨论环节受到极大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讨论与发言时间。

另一方面,高校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资源也比较紧张。在许多高校,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教学任务就压在年轻教师与职称较低的教师身上,往往每周少则20-30课时,多则达到40-50课时。而这些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还承担着极大的科研压力。加上目前高校以科研为导向的业绩评审,教师既难以有动力、同时也难以有精力制作优秀的案例,并积极投身到教学中。

2.3师生适应能力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理念的落后。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相当大比例的教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缺乏现代教育学素养,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课。而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学生,长期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缺乏主动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这些恰恰是实施案例教学最需要的品质。

案例教学之所以在欧美商学院中普遍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它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而这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欧美商学院的教师基本上都有从事过商业活动的经历,许多人都在公司兼职,甚至创办了公司;而在我国高校的教师基本上很少有过类似经历,虽然学历很高,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难以给学生以实践指导。

而我国的学生从小就不太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氛围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连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更不要说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企业实战运作了。而能够给学生提供深入考察的企业很少,许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前去实习,而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也将实习的学生看作是额外的负担,学生难以有机会深入到企业营销实战中,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缺乏感性认识,案例分析与研究也就难免会难以深入,流于表面。

2.4学习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在欧美大学商学院成功运用,还在于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学生对于案例分析与讨论从不敢掉以轻心,总是大量查阅资料,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在课下认真准备。网络上流行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半灯火通明的图片,而我国大学的学风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要想按照欧美商学院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法,以课堂表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在中国高校中应用面临着一些难题。首先现有教学方式必须实行以小班上课为主,而教师教学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其次是由于本科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教师往往倾向于使用结构化的试卷进行测验,评价标准相对统一,而案例分析则更多地评价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并不要求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3存在问题解决方案与对策

3.1重视案例库建设

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建议采用教学团队共同参与,认真编写与改造案例。目前中国本土的商战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教师可以对每年本土典型与热点商业案例改写与改造,也可以搜集各种资源,尤其是互联网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就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国内外获奖案例。

目前可供选择的广告类、营销类获奖案例较多,国内的主要有:中国杰出营销奖、中国优秀广告作品“印象奖”,国际上主要有:克里奥广告奖、嘎纳广告奖、伦敦国际广告奖、纽约广告奖、艾菲奖、莫比广告奖。由于这些比赛各自评奖理念不同,中国杰出营销奖是评比以中国本地市场为目标开发和实施杰出的市场营销方案的奖项,克里奥广告奖、嘎纳广告奖和纽约广告奖是奖励影视、平面、广播、包装、网络设计等优秀媒介作品;艾菲奖是奖励每年度通过投放广告,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广告运动,莫比奖是奖励具有优秀创意的广告作品。[4]

通过采用这些获奖案例,一方面解决了案例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案例更新问题。但是在应用中还要求教师进行相应的改造,以使其适应教学需要。

(2)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案例。

采用案例编写大赛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案例,尤其鼓励学生编写校园案例。由于校园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情景,学生对此有切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而目前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校园里有众多的商业服务业活动,广告宣传促销等活动层出不穷。通过引入校园案例,既可以作为传统的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知识归纳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学会将零散的经验总结成系统的认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5]

3.2缩小教学班级规模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张告一段落,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就标志着高校今后的发展,要从外延的扩张转变为内涵的提高,高校教学与教师资源紧张的现象有所缓解,今后高校教学的重心将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今后高校一方面要稳定在校生规模,另一方面要增加专职教师队伍,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缩小教学班规模,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高校在引进人才时,要认识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对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更加注重教师的管理实践能力与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鼓励现有教师队伍到企业兼职加深教师对商业实战的认识程度,鼓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3.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的培养目标要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对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重视实践实习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营销实践进行调研,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到企业营销活动全过程中,加深对于企业营销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实操能力。

3.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评价手段是结构化的测验考试,教师主要根据课程考试结果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就是这种教学评价的弊端,成为中国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障碍之一,因此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指采用多种手段,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教学效果的多种评价方法组合。多元评价源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对多元教学评价有深远影响。多元教学评价的独特内涵可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首先,多元评价更关注个体成长的评价,多元评价十分关注被评价者的个人成长;其次,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多元评价;最后,多元评价融教学与评价于一体。[6]

4结束语

市场营销作为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实践实操能力的要求较高,除了进行专门的实践课程培养之外,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在很多高校进行推广应用,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较好的解决措施,同时注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耿波.案例教学在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02-103.

[2]王小平,张庆伟.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9(5):172-174.

[3]史伟.从营销技能到营销本能――基于案例分析的i3C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48-49.

[4]唐拥军,唐晋,蒋艺.运用获奖案例进行营销教学的优势及其应用――以艾菲奖案例教学为例[J]高教论坛,2009(1):62-64.

[5]高汉祥.论校园案例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23):367-368.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7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兴趣;学法;案例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经过我十多年的教学积淀,进行改革,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探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卓有成效。

一、身先学生,为生师表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对于职校学生都来自普高不要、爹妈不教、无可奈何上职校,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爱听不听,为了使学生重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总是以自己多年的言行举止,模范行为言传身教去感化学生。例如谦虚地表白自己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生活简朴等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讲授自己一些遵纪的行为,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剖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和失误:有时上班迟到,没有遵守劳动纪律,与同学交流思想不够,欠热情主动,教育、教学方法不够新,钻研业务知识欠精等,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对照课本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提出自我批评。这样做既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合师生关系,又能把这门课程作为对学生育人教育的一个主阵地,更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兴趣当先,注重学法

如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产生兴趣,首先,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与道德、规范和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注重典型事例的讲解,从事例引新课,在事例中引结果,并且联系当前时政事例恰当进行教学。例如,讲解《珍惜生命权利》这一课。从讲述《儿子不听话,母亲杀死8岁亲生子》这一事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母亲黄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又如在讲授“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害”,引导“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让学生试举生活中发生过的或社会上乱用、冒用、盗用他人姓名的不正当行为,学生们非常活跃,积极性大大提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很懒,要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强调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到校外做法律知识宣传人,写心得体会,模范遵纪守法,终身受用。

三、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情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列举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都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案例教学法恰好能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很多学生原先认为《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于今后工作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而通过分析案例,学生明白《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任何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重视。教师在宣讲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精心准备案例,并带领学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是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写满板书,学生必然会对课堂充满厌倦和反感。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制作新颖、特色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为学生讲解案例的时候,直接放一段视频或提供一幅图片;学生觉得累的时候,为学生放一段轻音乐舒缓一下课堂气氛等等。不仅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快速的吸收所学知识,而且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不再觉得课堂枯燥乏味。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单一的卷面考试,重点在于考核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只有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不但要考查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核其综合能力。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仪容仪表、职业能力、守法情况等。评价结果主要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德育工作者评价、行业企业人员评价、家庭评价。评价力求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总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且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旬),2013,06.

[2]罗静.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1.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8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对于在专科学校推广案例教学有好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传统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案例教学则以培养创见为主。2、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法以理论为主,以理论事;而案例教学法则以实例为主,以事论理。3、教材,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管理情境和实际生活过程的描述,体裁广泛,内容新。4、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案例教学法则以师生共同研讨为主。5、教学要求,传统教学法主要是理解记忆,答案有统一性;而案例教学法则是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答案具有多样性。

很多人认为,哈佛商学院全部使用案例教学,其实是一种误解。哈佛商学院的一年级学生非常像我国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法,座位固定,课堂也是满堂灌,因为商学院的许多学生原来并不太懂经济管理的一些基本内容,他们要完成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转变,非得经过一段艰苦的灌输过程。到哈佛商学院的第二年级,则是非常活跃的案例教学,尤其在工商管理领域,案例教学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名词概念,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管理学”和高份低能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管理学中重要作用

1、培养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中的综合能力,促使我国高校尽早实现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化。在人才的培养中,历来存在着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问题。从客观上来看,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知识的获得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决断能力;另一方面,能力的具备又是掌握知识的可靠前提和保证。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解、消化和接受能力,才能掌握深奥的科学理论知识。但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以发现我国高校在处理两者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侧重和倾向。一种体现在传统应试型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提高的倾向;另一种则体现在专才教育中,过分强调某项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综合知识的积累。当然,这种教育方式的考试方法,也主要是从本本出发,考题是教科书中已有的问题,答案也往往是对现成条文的背诵。这样,在学生缺乏充分的社会实践,教学中又缺乏强有力的导向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机制的情况下,考试所起的重要作用只能是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生吞活剥。这样所造就的是一些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能力脆弱者,他们在多学科学习、多课程考查和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或虚浮自大。

面对以上情况,案例教学以能力的提高作为对受教育者深化教育侧重面和立足点的教育方向,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这样的教育,从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出发,在知识的传授中坚持以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消化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具备与不断提高,又为他们攀登更为崎岖的科学高峰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就又成为他们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和增强自身能力的关键。这就使管理案例教学法成为弥补学生实践锻炼相对不足、推动我国高校教育迅速向素质型教育方向转化的可供选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考试方式机动灵活,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由描摹和反映社会现实的管理案例中提出问题;在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回答中,又允许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思路和依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撰写出千差万别和各有特色的答卷;并且判断其答案优劣的唯一标准,又是看其所提供的方案是否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其思维方式是否科学、严密且具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我国的教育中引入了强有力的导向实践机制,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具备理事、交往、决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通才。

2、开发潜能,教学相长。案例法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各种方案的分析讨论和辩白对比,以此来深化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并且使学生在这样优化个人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切磋中明辨是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概括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个性语言结构,真正接纳和融会知识。特别是在讨论争辩中,又极有助于他们敏捷思维和激发创造性灵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交往中互励志趣。当然,在学习中还有多动笔、动脑的有效学习方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勤于动笔,尝试运用严密的书面语言系统,深刻地总结概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观点,甚至尝试性地探讨解决一些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由于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站立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做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以这样在“舞台”和“校场”中的换位,成为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生动活泼地主演出教改话剧的编导者和教练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教风,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虚心向受教育者学习,促使教学相长,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身带手帮和教书育人,促使具有良好学风的新一代人才迅速成长。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

案例教学实质可纳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理论,结合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的《国民报的战略出了什么问题》,本人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应包括:

1、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案例材料(如本案例)或创设案例情境(如:《清洁公司的薪酬制度》)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分析、阅读,如:本案例给出二道思考题:①国民报为什么失败?②从国民报的失败中我们能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由于本案例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较强,适合职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理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身学习的方法。

2、小组讨论。当一个个充满睿智和灵感的结论初步形成后,则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案例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果,根据我系实际情况,把每S位同学划为一个案例小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一旦形成,较为固定。为什么选择奇数呢?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案例小组中出现“尴尬局面”。(如:6人一组,针对某一问题采取群体决策法时,结论有两个,会出现3:3情况,无法形成小组结论)。由案例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民主地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地把意见记录在《小组讨论本》讨论一致形成小组意见,有疑问的带人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一般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小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进行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总结评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完成案例提出的问题,并对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做出结论;同时把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它方式获得的知识相联系,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基础。第二部分是由教师做出全面总结,并对本节案例课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同时强调案例所传递的信息。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从成功的案例教学法经验来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一半是取决于课堂上的发言;对教师的评价,则是看他们运用案例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的教学能力。传统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只是通过记笔记、背笔记的书面考试来评价学员,只重视对学生记忆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其行动方案的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9

活动设计也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的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的主要特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共安排了44个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安排了32个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研讨、交流汇报、方案评议、资源整理、量表修订、作品设计、成果提交、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从辽宁、江苏、四川等9个首批实施地区部级骨干培训者培训实践看,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主讲教师都很重视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活动设计。

一、案例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求被培训的教师完成一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在完成这项真实培训任务过程中,被培训教师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比如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因此,主讲教师有必要提供大量的、来自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和研究工具,分析揭示隐藏在教学案例表面情境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策略,促进被培训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的认识。

在活动过程中,主讲教师要善于运用“引、议、评”等综合手段,调节和控制活动进程。“引”就是通过创设案例情境,激励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议”就是让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发表看法,分析技术手段运用是否恰当,怎样改进技术呈现方式等;“评”就是主讲教师从理论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对学习者的经验性总结进行升华,帮助他们体会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设计功效上,案例教学不仅要支持学习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所示案例(或所搜集案例)进行研究,而且要支持教师运用教学案例研究工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考察分析,促进教师的反思。

二、问题探究活动设计

问题探究是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在一定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者主动探寻问题解决的行为。作为中小学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信息甄别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主讲教师首先要从问题设置入手,帮助学习者分析问题,使他们进入问题探究前的最佳状态,然后引导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专业理论,组织他们有目标的学习。最后,主讲教师要组织学习者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形成最后意见。

问题探究活动设计要从问题情境及目标出发,通过系统化的问题设计框架为探究活动提供操作手段。培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习者传授前需知识,借助教育技术手段为学习过程的合作交流提供支持。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应该扮演观察员和指导者的角色。一方面观察学习者的探究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偏离方向,哪些方法有创造,哪些方法存在典型性错误。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偏离探究轨道的学习者要及时加以指导。

三、小组协作活动设计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要注重学员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小组协作学习。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各个任务,让学习者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小组协作活动设计要注意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用,让每个学习者的价值相互依存。小组成员的选配上采用异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效果。比如将技术水平较好的、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曾经接受过教学设计培训的人员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保证培训效果。

在协作学习中,一般以4—6名学习者一组为宜,而且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培训质量监测,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建议每组成员相对固定。

四、过程性评价活动设计

为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根据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在本次培训中增加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4个一级指标(学习态度、教学设计能力、合作学习情况、最后的作品展示)和10个二级指标。经专家审定,确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套统编教材过程性评价时段。

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生产、服务能力的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是教育教学要能够和学生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适应社会就业的一些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从内容上来看,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典型案例、事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到套路中,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选择相应的案例,让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实践性强较强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本身是一门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将实践中的情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启发性强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从具体的例子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案例让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假设,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积极地互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案例分析、讨论中能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注重案例的选取

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来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案例选择时要能够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要能够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相吻合。在案例中注重将案例内容提升到理论层面,以此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考题或讨论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讨论性,针对案例设计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注意题目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忌盲目性,围绕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此外,问题难度的设计要适宜,要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以此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层次地提升。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教学法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进行教学。教师将案例利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可以将案例以纸质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案例的分析结果,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对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教师不要长篇大论,而是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之间通过互评的方式来学习对案例的分析,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注重案例分析中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否有效。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设置一定的鼓励氛围,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比拼来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性,提升教学效果。

(四)注重案例讲评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要注重案例讲评方式的应用,通过讲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评价能力。在案例评价环节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讨论,然后再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表小组成果,教师再对小组发表成果进行评价。在案例评析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标准答案,重点在于发散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三、结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并应用以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解决实际案例,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周婷.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447.

[2]石雪梅.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97.

[3]刘俊宏.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2):99-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