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6:49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1

“安全教育”是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专题教育的模块之一。占总内容的15%,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1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和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知道要远离,拒绝黄惑;知道网络的用途,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作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内容结构

“安全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的内容分布,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各年级中的,体现螺旋递进式的结构,主题与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本模块是以中小学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专题,编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人文性。教材体现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和谐成长的原则,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其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2 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秀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把地方课程的专题教学与品德、科学课程相结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学目标。

3 层次性。教材不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将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4 实践性。教材既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又安排一定的活动性内容,从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题,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5 灵活性。为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材提供了一些活动建议,教师可在这些建议的启发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设计出对自主发展更有价值、更能促进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

6 通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部生活。本模块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最基本的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便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同时,在编写上既统一要求又照顾差异,考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7 趣味性。教材文字表达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有效地运用了图片、表格,做到了图文并茂。贴切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欲望,也便于自学。

教学建议

1 坚持正确导向引领,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其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促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定位,即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课型定位――课堂教学不以讲读、阅读为主,而要以活动、探究为重,不能将书本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而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天地;教学载体定位――不把此教材作为课外读物,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补充、调整、选择、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3 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访谈、模拟演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4 加强课程资源整合,运用开放教学策略。应加强本专题模块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整合,避免简单重复,以发挥综合教学效益。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运用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演习活动。

5 正确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此教学内容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3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一个小学生不注意交通安全,发生了交通事故,父母很悲痛)

2 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交通安全事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

3 教师小结:交通安全太重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

(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1 出示教材“启迪窗”部分的两幅图。(配图一:上学路上,小朋友跨栏杆,横穿马路:配图二:农村的小道上一辆农用车在行驶,几个小学生在爬车)

2 要求学生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

3 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非常危险。

4 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上学路上,小朋友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5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6 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明确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规则。

7 结合你上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上学路上的交通规则?

8 读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心中明;过马路,走横线,转弯车辆要看清:安全护栏不能翻,行驶车辆不追赶;马路不是游戏场,安全出行最要紧。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引出交通标志。(出示课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和设施。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交通标志是依照警告、禁止、指示和辅助的需要来设置的)

2 认识交通标志。以四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交通标志小卡片拿出来认一认,互相说一说它的作用。尔后教师将已和同学们交朋友的交通标志图贴到黑板上。

3 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交通标志和设施,各有什么作用?

4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

(四)思维冲浪,巩固新知

1 提问:是不是马路上有了交通标志和设施,就一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 上学路上,只要有大人接送,就可以不管交通规则吗?

3 请学生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以及给自己的启示。(课件出示车祸的图片、数据)

4 小结:为了防止受伤害。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五)总结全课,启发思考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2

一、事故案例教育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事故案例教育的特征。案例教育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员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它迎合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这一世界潮流,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案例教育之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是与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案例教育的特征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员的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性;案例教育还具有以下特性:强调材料的鲜活性、注重思想教育性、坚持启发和思考性、提倡生动活泼、趣味性、遵循科学性、讲究典型性、追求知识性、加强针对性。从案例教育法的定义出发,可概括为案例教育具有情境性、互动性、主体性、问题性和实践性,它们能反映案例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情境性:案例教育以案例为中心,以学员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了教育与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的问题情境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等探索过程中形成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使学员创造性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讲授式教育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二是互动性:案例教育的学习是动态变化的,由案例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一方面,学习者不断地从教育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经验,对问题有不同的假设与看法,通过相互争辩、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师生多向立体交流的模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中,学员与教师、学员之间也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从而也达不到真正的协作、合作学习。三是主体性:案例教育中,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学员必然独自地搜索、阅读和分析资料,获取信息,提炼观点。整个过程无形中助长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授受式教育方式中,往往是教师呈现信息,学习者提取信息,处于被动的地位。四是问题性:这是案例教育的重要特征。案例教育以案例中的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为指向,达到学员知识建构的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思索与探究,这个过程就使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五是实践性:首先,案例是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其次,学员具有能动性与实践性,可以参与到现实情境中,独立处理信息。同时,案例教育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活动,随着学员对案例教育法的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尝试撰写案例并提出讨论问题,以帮助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境与抉择,反思个人的行动与决策,藉以提高正确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事故典型案例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从上述事故案例教育的特征分析来看,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案例教育能使学员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油田安全教育中采用案例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培养学员,忽视对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案例教育注重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和给定方法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案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要求学员发表看法,这就迫使学员多动脑筋独立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案例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育方式。在案例教育中,学员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同时和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分为案例的搜集(选择)、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的升华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案例的选择(搜集)。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是:事故案例要有普遍性,要有广泛的教育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贴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针对性案例为主。案例的选择和搜集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是教师设计、选择案例。这是案例选择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这一过程是一个精雕细琢过程。教师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要切入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员工思考和共鸣。要选择既使员工思想上接受教育,又能提高员工业务能力的案例。例如:在硫化氢(H2S)突出事故的教学中,选择川东北的“12.23特大井喷事故”,既能使员工体会到防硫化氢(H2S)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员工从中学到具体的防护技能。二是员工谈所见所闻的事故案例。这一过程既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在安全用电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员工举出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及“三违”现象。员工们不但谈了单位共知的事故,还谈了许多亲身经历的未遂事故,并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三是把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根据案例性质不同,把事故现场当事人及伤亡家属请到课堂,让他们现身说法,说明事故的危害性及带来的后果,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案例的讨论。案例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讨论中要发扬民主,鼓励员工讲真话,讲实话,自由地发表观点,鼓励不同的观点展开争论,对不正确的观点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同时要不断激发员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讨论的过程是对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观念的整合过程,是员工增长业务知识的过程,又是全面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从事故案例中抽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环节和内容,先进行理论分析和引导,再找出讨论的焦点。二是让员工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员工的观点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要加以引导。

第三,案例的升华。案例的升华就是在充分讨论之后对讨论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类,然后用理论依据逐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得出的结论不仅要有理论性、知识性,而且要给员工留下回味无穷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把员工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激发员工进一步思考,并把安全知识化为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实际行动。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3

开学的第一周,总是学校的安全教育周,此时学生刚刚开学,返回校园不久,校园安全意识可能淡薄或者已经忘记,特别是山区住宿学校低年级入学新生,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从吃住行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例如,老师可以言传身教的教学生住宿安全,包括“怎样上下床”“上铺床不允许二学生同住,更不能在上铺打闹”“注意饮食卫生”“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地游戏”“同学之间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创造平安校园,使校园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其次,利用好学校的三生教育课,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多方面的,到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学校的危险行为进行总结,动员同学之间互相揭露危险的经历,及时对事件进行分析,及时有效的进行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做到三生课常态化,认真对待落实,使三生课不流于形式,尤其是不能把三生课改成语文数学的课堂。

安全教育,应该注意及时性和有效性,为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老师可以选择学校里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故,也可以是选择典型事故,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这样进行的安全教育,对学生是一种“感同身受”,也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安全教育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安全教育效果。

选择学校里发生的事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对学校里发生事故的人和事,已经有所耳闻和了解,教师再找出造成事故的原因,学生容易从中吸取教训。具体:案例1,年月日周日,本校学生×××离家返回学校途中发生事故,原因是该学生乘坐车返校,行驶途中突然从车门摔下,被车后轮压,送到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案例2,年月日,本校学生xxx在家放牛发生事故,原因是该生的鞋子意外落水,去追赶落水的鞋子时发生溺水事故。案例3,年月日,本校学生×××假期放牛,突遇暴雨河水涨,缀着牛尾巴渡河发生溺水事故,造成死亡。案例4,年月日,本校学生×××摘食农民地里的西瓜,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差点丧命。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安全培训;培训师;基本原理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thecasemethod,putsforwardthebasicprincipleofcasemethodwithcasemethodapplicationandcharacteristics,andstudiesthebasicprincipleofcasemethodwithsafetytraining.

Keywords:casemethod;safetytraining;trainer;thebasicprinciple

一、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起来。安全生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安全生产行业人才的需求日盛,对安全培训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学方法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有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与安全培训

1.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以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为基础,使学员处于决策者般的情境,审视、分析案例材料,提出相应的观点或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讨交流。

1870年,案例教学法由哈佛法学院时任院长兰德尔引入法学课堂。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也引入了案例教学法。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在法学院和医学院成功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激励下,案例教学法又被引入了商业教育领域。在时任院长华莱士·B·唐哈姆的推动之下,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为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到了1980年,案例教学法又受到美国卡内基小组的重视,用于师资培育工程。国内教育界是1990年以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的[1]。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实践经验的学习,对学员和教师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调动学员参与案例讨论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引导掌控课堂的研讨方向,学生已经变成了课堂主角;这种动态教学的模式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静态教学有很大区别。虽然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是非常注重实践经验的,但是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培训培训领域仍未得到良好的应用[2],确实是很遗憾的事情。

2.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培训中的适用性

按照安全培训的性质,可分为取证培训与非取证培训;从培训对象取证的角度来分,将培训分为三个类别:

(1)上岗证培训,如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合法证件以后才能够从事相应工种的作业[3]。

(2)从业资格证培训,如安全评价师等,这些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

(3)继续教育培训,如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等;这些人员都已经具备了工作经验,但是知识层次结构差异比较大,如电工作业人员也需要参加复审培训。

对于非取证培训,一般都是在职的人员需要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而进行的深度学习。以上的分类方法基本涵盖了安全培训领域的学员情况,其中“(2)、(3)类”学员和非取证培训学员的人数居多,而且不乏工作经验丰富、学识广泛的人。安全培训多属于成人培训,成人学习目的性强,往往带有问题进行学习,具有丰富经验而且能够分享经验。安全培训的诸多特点说明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培训中具有高度的适用性。

三、案例教学法基本原理

1.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pDCa原理的相似性

任何的安全培训课程都会存在两个必须的环节: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如果对教学活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应该加入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进的环节;而在进行改进之前需要对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调查反馈。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笔者对这四个环节的含义做了简明的定义和阐释:

(1)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拟订某项科目或课程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程序。

现代教育引入了幻灯片、ppt等技术手段和动态教学模式,培训的内容复杂多样,使得教学活动变成综合技术知识、活动能力、场面控制等多方面的复杂工程,因此课程设计已经不同于传统静态教学的“备课”。

(2)教学实践(teachingpractice):培训师参照课程设计的程序,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形,对培训学员实施灵活教学的活动。

案例教学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规则,因此优秀的安全培训师懂得如何尊重鼓励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处理学员讨论的话题偏离课堂既定的目标方向、提出观点有失偏颇等特殊状况。

(3)调查反馈(Surveyfeedback):通过问卷、观察、测验等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教学实践的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整理分类反馈给相应的培训机构组织管理者、安全培训师和学员。

教学活动质量评估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而言,甚至包含教学完成后对培训学员有针对性的跟踪调查。

(4)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所有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自身工作方式方法的活动。

所有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有可能执行这一环节,只要他们接受到了反馈信息。持续改进的方式可以是各自独立的思考,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讨论等等,最重要的是持续改进的活动会让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受益。

pDCa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规律,对于管理学的活动具有普适性。将两个都具有普遍实用性方法的四个环节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发现这些环节之间具有相似性,可以将案例教学法的四环节看做pDCa原理在教学领域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案例教学活动,上文的四环节缺少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需求分析(Demandanalysis),对培训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明确培训的性质和要求,总体确定进行培训所需要采用的材料和形式。

需求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独有特点产生的要求。pDCa原理是普适性的管理学原理;特别是在执行具体任务的时候,目标已经很明确,就用不上需求分析的环节。而案例教学的培训对象多数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年人,知识结构层次各不相同,学员的培训学习需求和目的会有差异,因此必须做有效的需求分析[4]。

以上五个环节可以形成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闭合循环,揭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规律(如图2),笔者称之为“案例教学法基本原理”。该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概括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信息和执行教。学活动的程序;

(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环节的工作量度,但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3)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任何一个学术领域使用案例教学法都遵循了这个应用规律;

(4)这个循环和pDCa循环一样,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工程认证;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在国际上实现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主要条件之一[1]。专业认证的作用是让工业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优质的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按照行业认可的既定标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科专业毕业生。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该组织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组织之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认可[2]。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报道,我国已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制药、水利、环境、安全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了认证工作,目前为止超过百所高校通过了专业认证[3]。“化工安全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工程认证的核心课程之一,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化工生产具有工艺复杂多变,涉及物料易燃、易爆、毒害、腐蚀,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在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辨识化工厂设计和操作中的危险源,具有提出安全可行方案的基本能力,并了解现代企业HSe管理体系。

1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工安全概论”教学存在问题

基于化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培养要求,“化工安全概论”必须满足4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①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②能理解、分析和评价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③了解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和意义。但是目前现行的教学过程与工程认证的专业要求并不能完全契合。根据讲授本课程,再调研其他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及工程认证专家进校意见,发现“化工安全概论”存在的诸多问题。“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具有化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仅仅由教师主动地灌输和填鸭,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从而使教学达不到较好的效果[4-6]。作为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理念[7-8]。对照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和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掌握化工安全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强化面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1.1重理论轻应用

[9-12]“化工安全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基于课程本身的性质,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工程实例的积累,不断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学中太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对工程实践的应用却不够重视。因此,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依靠教师的上课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让他们不仅仅从书本基础知识层面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很熟练地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当中。因此,需要强化案例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案例及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1.2跟实际案例衔接不够密切

学习“化工安全概论”课程的知识,目的是为学生进入到化工企业顺畅地就业,所以如果教学过程脱离化工企业的实际案例,而仅仅灌输理论知识,不仅浪费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是,目前国内讲授“化工安全概论”课程依然重书本知识而跟实际脱轨,依然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工作,教材里的有些内容甚至已经落伍了新技术许多年,但是部分教师依旧把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基于目前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实际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不能只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以学生和企业实际需求为核心。1.3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因为“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抽象等特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找到或者从网络上下载拼凑“化工安全概论”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按照下载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在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习题作业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化工安全概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外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改革,尽量采用相对具有创新性且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改进措施

结合目前“化工安全概论”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改革线路如图1所示。首先,强化基础知识。本课程结合化学工业物质种类繁多、加工过程多样化、损害和伤亡事故多发性的特点,从化工厂设计和操作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术。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在理解化学品的性质特征及其危险性、化工厂设计与装置安全、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工安全工程基础知识,并借助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化工安全理念和意识,使其能在以后的化工生产、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觉地把化工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其次,重点知识拓展。根据本课程宽基础、重实践的特点,较系统地学习有关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化学反应等相关安全原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中的安全问题;重点讲解化学品的性质特征及其危险性、化工厂设计与装置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对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实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在学习化工基础知识过程中,树立化工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再次,融合案例教学。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而且学生对于化工安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安全技能,最终达到推进素质教育,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案例(工程案例)教学手段,阐明化工安全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专任教师尽管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内容的糅合不够密切,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需要深挖“化工安全概论”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知识点,构建起课程素材库,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取用,信手拈来。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引入事故案例,难免会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也要适当引入一些正面案例。例如,美国的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炼油商。上个世纪80年代,该公司在北海的海上员工公寓和休斯敦化工厂发生过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伤亡,这两起灾难对该公司以后的安全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现在,康菲公司的员工把《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当做圣经,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贯彻执行,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员工,每个层面上都进行持续的安全意识灌输和强化。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实际上都是管理上出的问题,如果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全可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11]。同时,运用计算机语言及网络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化工安全概论”的案例库,同时在软件中添加分类管理和相关的理论案列,构建在线资源,为课程群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完善过程考核。在考核上,本课程采用布置课程作业、阶段性小结、大作业和闭卷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1)作业要求:对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等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对燃烧、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对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2)阶段性小结要求:对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等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归纳内容全面,书写清晰。对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等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归纳内容全面,书写清晰。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生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后面的案例分析当中。(3)大作业要求:“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在以往的过程考核中,考试题型一般以传统的判断、选择、填空、简答等为主,主要考核课本的基础知识点,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以在作业及考试试题中应尽可能增加案例分析类的题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事故原因,指出案例中存在的不恰当做法和改进措施,以及针对该类事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等等。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仅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小范围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化工工程安全设计与实践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大范围地运用教学改革方法,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效果。

3结论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6

随着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深化,企业要求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体会来绷紧安全这根弦。然而,笔者发现有些职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东拼西凑的长篇大论几千字,实为凑文字数量,所写的安全心得不是自己的心得。可以看出有些职工对这种活动还未能引起重视,成为走形式、走过场,从而没起到真正的实质性意义。

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笔者认为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值得大力提倡,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应加以学习推广。安全心得不一定要写得长就有收获,而是职工对事故案例剖析后发自内心感触,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

事故案例剖析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捷径。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让事故教训变成财富,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启蒙来改进和完善安全工作。通过了解他人发生的事故,吸取事故教训,就有可能使自己少发生一件同类事故。学者这样评价在安全上聪明人与愚蠢人:聪明的人是在他人的身上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是在自己身上吸取教训。试想,一个人需要在自身发生安全事故来吸取教训,实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事故案例剖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形象生动课。案例剖析通过多方面、多视角事故还原,使其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故案例形象生动,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安全意识更容易深刻地加深印象。同时避免安全思想教育只宣贯条款、只喊口号,读起来枯燥、空洞,不易记忆。从活动中可学到相应的安全知识,促进在日后的工作中遵章守纪,更不失为提高职工事故防御能力,所以案例剖析对学习安全知识富有特殊的帮教意义。

事故案例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一面镜子。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各种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案例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最能使职工从鲜活的事故中震撼心灵而引以为鉴。通过事故案例解剖,知道了造成事故的原因,违章在什么地方等,使职工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更加明确地晓知类似情况该做什么、不该怎么做,若不按章执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等。通过这面镜子,使职工接受教育、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警示遵章作业,起到收紧安全弦,防止大家在工作中发生类似的事故,以免重蹈覆辙。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7

高等学校以法人身份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独立承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法律责任。通常,在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生和家长会从法理常识上认为只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运动伤害事故,学校就应该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很多高校也抱着息事宁人的目的对受伤害方进行了赔偿。而事实上当下的许多法律法规并不支持这种责任承担和赔偿金额,而是基于双方协商和惯例,从而产生对于双方的不公正性。首先,大学生的运动伤害事故,即使发生在课堂教学上,高校也不一定担负相关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大学生具有学生身份和公民身份的双重身份,是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个体,在校大学生由于自身过错或第三人侵权行为受到伤害时,必须由自己或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高校。如果是由于高校的过错导致大学生人身伤害的,高校也不得推卸或拒绝履行赔偿责任。其次,要搞清大学生运动伤害司法认定的原则,就必须理清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正确认定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依法妥善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关键。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法》赋予的高等教育法律关系,同时具有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目前的司法体制和法律法规状况下,学生运动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应根据学校和当事人在事故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来加以认定。“法院并不是对每一起学生伤害事故去追究学校的责任,而仅仅追究由于学校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导致学生受伤害的责任。”因此,在审理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时,主要应依据过错责任原则。

二、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案例的实证分析

1.因教学活动安排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出现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容易产生因练习难度、强度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1:某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已经安排了许多下肢力量练习后,继续让学生进行蛙跳练习,而蛙跳练习还安排在水泥场地上进行,结果导致一名学生因体力不支、下肢局部负荷过大而摔倒,造成脚踝骨折。

案例2: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心球投掷练习,两人一组对向投掷,由于练习手段安排不合理、指挥混乱导致学生被砸伤。

关于案例1和案例2,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六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中关于对学校伤害事故过错责任的规定。同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四项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案例1和案例2中,由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对违规教学可能造成的伤害缺乏必要的预见,学校应当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由于运动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问题而导致的伤害

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包括体育器材固定不牢固,单、双杠下面没有软质铺层或者场地器材未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等。由于运动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是高校经常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案例3:河北某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在进行单杠引体向上测试时,因单杠固定拉纤断裂,单杠翻倒,导致一名男生摔下,腰椎颈椎受损,被诊断为六级伤残。

高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除了组织开展相关教学外,还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安排教师经常检查体育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因学校或有关单位责任发生死亡、重伤或残疾,由学校或有关单位承担责任,做好处理及善后工作。”案例3即属于高校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学生受伤后,高校对受伤学生进行了全额赔偿。

3.长跑猝死成为学生运动伤害事故高发项目

在运动伤害事故的构成中,长跑猝死成为影响最大、后果最严重的学生运动伤害事故。资料显示,每年都有许多跑步猝死的案例。家长认为孩子平时身体健康无疾病,却突然死亡,实在难以接受;而学校认为这是突发事件,防不胜防,是实施正常教学无法预测的意外事件。在此类伤害事故当中,校方及教师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同样需要依据《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明确侵权是否构成和责任如何承担这两个问题,从而明确高校的责任。换而言之,就是证明校方对产生运动伤害有无预见,同时是否可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如果学校在这方面不存在过错,就可以不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案例4:河北某高校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及国家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长跑测试,一名男生在测试完成后,出现呕吐,继而休克昏迷,任课教师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做人工呼吸,随后赶来的120将该学生送往医院抢救,虽经全力救治,2天后该学生死亡。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上课期间死亡,是由于学校教学组织不利,将校方告上法庭,提出高额赔偿要求。经过庭审调查认定,学校在教学组织、内容安排上不存在失职和纰漏,经查该学生存在隐性心脏病,教师在测试前反复宣讲安全问题,提出有先天性疾病的同学不要参加,同时,告知学生在测试过程中一旦有身体异常,必须马上停止测试。高校的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进行的。经过与受害方协商,高校只承担了医药费、丧葬费等费用,保护了高校自身的权益。

案例5:某高校学生孙某在800米的长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孙某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无效死亡。经过调查取证,孙某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为了被录取,而故意隐瞒了病情,在校期间为了不被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案例4和案例5存在有相同的事实依据,涉及高校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中关于对学校伤害事故过错责任的规定,在案例4和案例5中,对于学生的死亡和伤残,教师和学校均无过错,并不存在违法行为。原因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合理,活动前认真告知学生注意安全,测试项目为国家法定测试项目,测试前安排了适当的准备活动,考试进行时一直在旁看护;运动场地也合乎规格。根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中的过错责任原则,任课教师和校方都无需承担责任。至于学校方面,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七项规定,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五项:“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履行相应的职责没有缺失,学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免除民事责任。由以上案例的分析可知,确定学校和伤害方在事故中的责任应当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则应承担相关责任,无过错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上述的几起运动伤害事故,根据事故不同的责任方的有无过错,双方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因体育场地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强度和密度不适合学生、教师教学组织不当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应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学校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因其他原因发生的运动伤害事故,如果学校不存在过错行为,就可以免除相关的责任和赔偿。

三、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对策研究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建立安全的高校运动环境,通过建立完备的监管体制,使学校的各种运动都在安全条例的监管之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明晰责任和义务。在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能够在完善的司法法规指导下,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公正的保证,严惩导致伤害事故的责任方,使受伤害方得到合理的物质和精神补偿。

1.设立《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理赔与处置法》,明确当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运动伤害发生后,无论是付诸法律还是协议调节,大学生都很难获得理想的物质赔偿。原因如下:首先,高校是事业单位法人,具有公益性质,即使学生发生的运动伤害事故是由于学校疏于管理、组织缺陷导致的,但由于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无力承担体育运动伤害造成巨额的赔偿费用。其次,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属于民事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受害大学生要想获得赔偿,必须要证明高校的过错,否则高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现实过程中,发生的运动伤害大都集中在校园范围内,高校和教师对学生举证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维权,存在很大的困难。尽管教育界、法学界对困扰高校发展和社会关注的大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由于大学生伤害事故在其定性、归责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性、复杂性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性,研究和探讨尚不够深入明晰,更缺乏供高校在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过程中可借鉴的模式范本。为尽量避免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产生的法律风险,可设立《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理赔与处置法》,从而使突发事件有法可依,依法办案。首先,明确伤害事故的过错主体认定机制,通过条例划定当事双方的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根据《高等教育法》以及《民法通则》有关界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以及伤亡事故处理的过错归责的原则,对高校方责任认定具体划分为全责、部分责和不承担责任三种。高校及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管理缺失导致的学生运动伤害,基于伤害程度,给予不同等级的处罚及赔偿,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其次,《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理赔与处置法》当中,学生身体伤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医疗费、营养费、生活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伤残鉴定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

2.大力推进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最大限度使受伤害方得到合理补偿

目前我国体育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设立体育伤害保险,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赔付率较高,所以没有合适的保险险种。一旦学生发生运动伤害,所能得到的赔偿会极其有限。因此,可以走出一条政府、学校、学生合力承担赔偿费用的路子。一方面,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学校和学生都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率可采用浮动制,以促进和规范学校的重视程度和行为。例如,一旦大的伤害事故发生,保险金缴纳的比例就要上升,而如果三年没有大事故,费用又会下降,这样做,无疑会使学校从事故发生后无休止的争吵和指责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由政府出资建立赔偿基金。在将来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时,保证学生和家长得到充足的资金进行必要的救治和意外补偿。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减少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8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学生在校安全案件占了很大比例。仅今年1至2月份,在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接手的73件未成年人案件中,涉及学校类的就有18件,其中学生在校受伤或死亡的案件有16件。在对校园安全案件的分析调查过程中,张雪梅律师看到,不少学校在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隐患。多发的安全事故、复杂的法律纠纷,使校园安全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校园伤害事故最易怎样发生?在对全国10个地区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进行调查后,发现: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害居校园伤害之首。在抽样调查的学生中,在游戏和运动时受伤的比例最高,回答“经常”或“偶尔”的选择率为53.6%。另外,最容易发生伤害的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学校门卫制度安全隐患最高。根据自己接手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事故案件的经验,张雪梅律师认为这项调查的结果准确程度很高。结合媒体所报道的案例,她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剖析:2003年12月26日凌晨,北京顺义区一所体育中专的学生宿舍突然发生火灾,7间房屋被烧。2002年5月27日,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电袭击,致使28名学生不同程度被雷电击伤。张雪梅说,不完善的安全制度、无效的安全教育是这些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土壤。根据调查,在第一个案例中,起火的宿舍是一排用泡沫板和保温板建成的简易平房,里面既没有灭火器材,也无消防栓。这暴露了消防意识在不少学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个例子中,教室的窗户是铁质的,但学校没有采取防雷措施,导致了学生被雷击伤。张雪梅建议,为有效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学校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制度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对校门的管理,是防止学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具体管理时应该做到:校门设专人值守,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本校学生、教职员工出入校门一律出示证件或佩带校徽;校外人员进校要履行会客登记手续,严格限制与学校无关人员进入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制度。要设专人负责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保护;学生宿舍要临近管理员办公室;宿舍区设医务室;宿舍门窗和生活设施符合安全标准、锁具牢固;宿舍内设置学生贵重财产保险箱;宿舍内防火防电设施齐备;学生外出请假。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校内设置的旗杆、种植的树木、教室的电灯、门窗、玻璃、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防火制度。学校内在每一楼层,每一排房都应当配备消防设施,并组织学生学习消防知识和进行演习。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教职人员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等等。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实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使得大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同步提高以及帮助学生提高防范能力的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国家教委颁布的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全国高校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开展,《规定》中明确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防火、防盗、防电等高校易发安全隐患问题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注重防特;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安全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之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树立,增强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不同的学者认识侧重点不同。陈明乐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就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比较晚,对于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研究资料相应显得比较欠缺。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科学论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协调统一。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何认知并解决?主要是将学校日常安全行为规范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加以构建科学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体系。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

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实际的安全教育,并且将此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期。课程设置安排主要是集中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以及放假后第一周进行。学时安排,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共计36学时,学时安排分散在各个学期完成,修满该课,可以获得1个学分。师资力量方面,主要是学校保卫处、学工处联合承办,由保卫处专业教师以及经过培训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兼职。课程设置当中规定了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莫锦荣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结合其他高校的安全教育读本。理论教学方面主要是依靠教材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开展,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财务、交通安全等,对于防灾避险能力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针对消防安全以及防灾避险等内容,开展消防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模拟疏散演练,在模拟实践练习中,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比较欠缺,因此,进一步地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也是当前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模块划分为四部分,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个部分: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网络社交安全。对于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部分:安全技能培训。从理论讲解到实践训练,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主要技能培训包括:自救、互救以及提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能力。第三个部分:心理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人格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挫折教育以及针对人际关系交往开展的教育等。编排此章节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四个部分:安全行为教育。主要是对国家安全法规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进行学生规范教育。学习的版块内容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或者应对突发性事故。(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2]所融入的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或者社会教育文化,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形式或者内容:学校环境、学校保卫、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安全意识以及学校的建筑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等。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1.根据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而最希望取得的效果是“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需要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努力学习安全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应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采取相应的形式来开展。2.改变教学方法(1)实践性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最终学习的目的。将所学到的安全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设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依靠安全知识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以及开展演练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消防知识。只有亲自参与,才会更加明确自己面对火灾的时候,如何正确自救和逃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学习也是较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类似环境下的典型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授课,让学生从案例中去分析、评价以及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加深同学们对于案例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学会如何积极规避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3)多媒体引导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重要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展示图片以及制作漫画的形式,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直观的感受,更加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囿于条件限制不能够实际操作的,可以通过视频收看专业人员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安全技能的目的。3.开展课程实操训练(1)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容易发生在大学校园或者大学生容易受到侵害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盗窃、诈骗、抢劫、火灾、触电以及自然灾害等。加强防范以上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内容。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认识到上述隐患发生的状态或者多境,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在学生自律方面,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觉。通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分辨是非、辨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使得学生自觉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大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3)应急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主要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消防演练以及应急疏散能力演练,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对自然灾害以及火灾避险能力。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估方法进行效果检查。经常性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针对结果的评估、过程评估,综合性评估和单项评估等。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需要结合以上几种评估方法,对于特定环节单独采用某类方法。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可以注重定性评估,主要操作方法是通过调查学生的上课体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分析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改变,所讲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真正达到大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的需求。对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主要是加强过程评估,从管理的计划、实施以及检查和总结各个阶段都进行评估,对每个环节的价值是否达到预期做出科学判断。

五、结论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评估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和解决,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改善和提高。另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会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篇10

马雷军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成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及对策等几方面,对体育课伤害事故作一些简要分析。一、体育课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1: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跃起抓住足球门栏,但因该门栏固定不牢,导致门栏翻倒压在该男生的腹部,造成重伤。2.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教师在32米的距离内用板凳设置四道障碍,要求学生越障碍往返跑。练习中,学生高某在越障碍时被板凳绊倒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未成,向法院提讼。经法院审理查明,该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违反了原国家教委《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其强度和难度均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支付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3.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该体育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4.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是指因为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4: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张某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验。5.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在体育课进行当中,由于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人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5:某校初一学生正上体育课,一只狗突然闯进人群,将12岁的学生吴某咬伤。因当地医疗条件差,狂犬疫苗三天后才买到,吴某于一周后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6.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6:某校高二学生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练习跳绳,教师在一旁看护。学生徐某在跳绳时不慎被绳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二、学校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同其他学生伤害事故一样,在确定学校是否承担责任时,应当依据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则应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因此,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中,因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1中,因为运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伤,学校存在明显的过错,而受伤的男生不可能预见到足球门栏有可能翻倒,不存在过错,所以校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又如在案例2中,体育教师超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越障碍跑训练,其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难度明显超越了学生的负荷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另外,如果出现混合过错情况,即除了学校有过错之外,受害学生或第三人也存在过错的,各方应当根据过错的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3中,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未要求、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因此具有过错。同时,该受伤的女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预见到裤兜内携带钩针上体育课的危险性,但其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过错。所以在案例3中,学校和女生都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样,在因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中,如果学校没有过错,校方就不承担责任。例如在案例4中,张某故意隐瞒病情,主观上具有过错,而学校对此毫不知情,并未违反自己的注意义务,因此不具有过错。据此,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假如学校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存在不适于参加体育运动的特异体质后,仍然要求或者同意该学生参加运动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就应当认为学校存在一定的过错。又如在案例5中,应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的有关规定,由狗的主人(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全部责任。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第6种情况,即由于意外事件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这种情况下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目前在法学界还存在着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学校在意外伤害中一般不具有过错,因此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认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即在伤害案件中,学校有过错的,应承担责任),推导出学校无过错就不承担责任的结论。因为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由学校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承担部分责任,即根据伤害的程度、双方的经济情况、社会舆论的因素,由学校分担部分责任。三、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1.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2.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3.学校应当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

,防止因教学内容超纲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4.体育教师应当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时,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5.学校应当提醒学生家长,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6.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后,体育教师及学校的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救治,以免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无论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学校都应当本着人道主义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安慰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