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2:38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1

关键词:应用型;pDCa;案例;教学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国内企业对工程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人才需求呈现学术性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产业工人的正金字塔结构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扩招,已经从原来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此阶段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标准、教学观念等都需要与精英教育阶段有本质的变化,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方法仍基本停留在原先的精英教育阶段――以学术为基础,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教学知识没有兴趣、效率低下、学习效果较差,而且学习成果对将来的工作帮助并不是很大,所以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伴随而来的是企业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一对尖锐矛盾。所以,迫切需要对当前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二、案例教学介绍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顺利实现由理论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值得在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推广。

三、pDCa方法介绍

pDCa是最早由休哈特(Shewart)提出,后续由戴明(Deming)予以发展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执行,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pDCa方法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将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plan――案例教学的计划准备

实施工程案例教学,整个课程是以工程案例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工程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工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工程案例选择要注重工程实践应用性,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从高中直接升学而来,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在学校的学习中一直缺乏工程实际设计和操作的机会,而且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基本技能。所以选择的案例要来源于工程实际,要覆盖尽量多的知识点,每种案例要有多种实现途径,这样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综合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来讲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太复杂的案例长时间无法完成,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太简单太容易的案例,学生会缺乏成就感,其实践性也会大打折扣,同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开始前要先对学生分组,每组的成员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在案例讨论时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团队分工合作,不利于讨论案例时达成统一意见。在分组时还要尽量考虑学生的性格、理论知识储备等,使每个组内成员之间达到优势互补各尽所能,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开展工程案例教学就是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验实训装备,要确保每一组都有能够满足自己案例课题的实验实训装备。

2.Do――案例教学的开展实施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过程中最具体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案例任务的下达和介绍

按照学生的分组情况给每组学员下达案例任务,原则上各个小组之间的案例任务不得有雷同。教师简单介绍每个案例的要求和实现的功能,让学生自行协商每个人的任务分配并搜集相关设计资料。在案例的介绍过程中尽量模拟企业部门的运作,使整个案例实施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充满兴趣。

(2)案例任务分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解决能力和创造力,选择的工程案例贴近工程实际,包含的学科知识较多,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可能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学科分类和功能特点,按照“缫丝剥茧、层层剥离”的方式对下达的工程案例任务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从最基本的功能开始设计,然后通过看书、讨论、实验来完成该能力的应用掌握,逐层积累,最终掌握能实现该工程案例所要求的全部功能的知识。

(3)案例内部pDCa分解实施过程

经过案例任务的分解,原先一个综合型工程案例分解成了许多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小型的功能模块案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的功能到完善的功能,按照垒积木的模式逐一地完成各个基本功能模块设计。在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过程中也要尽量地采用pDCa的方式来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这样通过每个功能模块案例的设计,教师就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实践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便于随时对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

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讨论和试验活动,教师的角色要和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有明显的不同,教师不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万能王”,而是和学生一样是案例工程的参与者,或者是虚拟企业部门的领导,教师应尽量少干涉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控制案例的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实验实训环节的加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的工程案例,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兴趣和成就感,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Check――案例教学检查总结

各个小组的案例设计完成后,各个小组要对案例工程设计成果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和介绍,并由全班学生共同对案例的设计成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该组成绩的一部分。在案例成果的讨论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但不要发表过于主观的意见和建议,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对案例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都要撰写一份完整的工程案例教学总结报告,报告要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对在工程案例开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action――采取改善措施

教师将检查总结阶段的成功经验供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借鉴和应用。对发现的案例教学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小组结合总结中的改进建议进行讨论和论证,并对案例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进行改进,将改进的案例过程和实施步骤及时地应用到新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新一轮的pDCa式案例教学来检验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五、工程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考核

工程案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要和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期末笔试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考核过程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成绩包含小组案例项目完成质量情况评价得分+小组贡献得分+教师个人评价得分+总结报告得分的模式。

六、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实施案例教学以后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辩论与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研究,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7):70-71,116.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案例教学法以来,随着人们对“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逐渐认识和会计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案例教学法已经在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应同样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但遗憾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案例教学”等为关键字检索了自1990年以来会计电算化或者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的论文,共找到相关论文39篇,发现贯以“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名称的论文不少,但查阅其内容,基本上全部都是有关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基本上没有真正涉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的。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中还远未得到重视和应用,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应用,但是没有对其在理论高度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且目前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例题讲解,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单位情况介绍,有的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程序设计(陈旭,2008)[1],还有的将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验理解为案例教学(苗娟,2010[2];程翠凤,2007[3])……,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现状固然与当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规范有关,但也与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立足点不同不无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丰富提供一些建设思路。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集现代信息技术、会计理论、管理学等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性、边缘型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方法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内容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不易理解,其教学活动存在以下特点:

(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和争议很少只有唯一正确的确定性答案(Hurt,2009)[4]。这一点与会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显著不同,因此,为了应对实务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发展职业判断和培养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①,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管理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案例研究在所有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占第二位,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占第四位。

(2)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校学生经历有限,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在短时期内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案例是指具体事例,往往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第一手资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桥梁。它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迅速地积累实际经验。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的桥梁,其开放的思维是非常适合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的。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应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

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的目标及案例的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由于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尚未统一规范,因此,案例教学的目标也有待明确。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国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另一类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应用。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会计(财务)软件市场日趋成熟,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越来越完善,通用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不是成为一名现实的软件开发人员,而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流程和功能结构,会计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方面的知识,能够参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参与系统管理,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这就好比一个汽车司机最好能够了解汽车的大概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却不一定会设计研发、制造汽车一样。所以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以此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等。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上机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常见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能够应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会计信息系统理论课程,不涉及上机实验。

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1案例类型设计。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案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案例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按教学环节可以将案例分为3类:①课堂引导案例。这类案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案例作用在于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发挥理解、加深记忆的功能。例如,在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说明现实商务世界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和学生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加深学生对aiS的理解和记忆。②课堂讨论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重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发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例如在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时,可以将某企业实施aiS的真实过程作为案例,介绍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③课外思考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发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功能。

2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描述和分析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考虑:①案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案例教学法始终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案例不应也不能取代教学内容。案例情景设计、问题的分析解决不能脱离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大型教学案例的选用要择其要旨,舍弃细枝末节,使教学案例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和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②案例应是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写照。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关键在于“真实情景为本的案例”(Donham,1923)。越是现实的事物,越让人感到亲近。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发展非常之快,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这些现实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成果,很容易激起同学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参与讨论的热忱。③案例分析不限定唯一的结论与结果。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确定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除教学引导案例目的在于导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其他类型的案例都可以不以追求唯一的结果为目的,主要在于诱发学生产生争议和讨论。④案例的设计应设置可引发思考的“陷阱”。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会计软件的控制重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总账子系统的出纳签字功能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某同学执行出纳签字时,软件出现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应当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以及如何解决。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账系统中如何通过程序来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以及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关系。再例如总账系统中记账凭证修改,对错误记账凭证的修改要识别错误凭证所处的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有不同的修改方法。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个案例“陷阱”,分析如何修改不同环节的错误凭证,使同学们理解记账的含义及作用,掌握错误记账凭证的不同修改方法,也更深刻地领会软件设计中流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3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案例库的质量。而案例来源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案例主要来自于:①深入企业单位调研,收集实践工作中的会计信息化案例。应鼓励教师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或者参与社会兼职,一方面教师可以凭借自己所学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提取典型会计案例,丰富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充实教学内容。②从有关资料中获取。例如从现有教材或者案例集中选取,或从报纸、报刊中摘录,也可以从网上搜集。internet的应用使得教师从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从中选择有价值的资料经过改编、提炼,形成案例。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④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⑤学生的上机实践过程。上理论课的教师往往同时也担任上机实验课的指导老师。学生在上机实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这时应当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从中总结提炼,发掘有价值的典型问题,设计成为案例,在理论课堂上帮助学生从理论深度上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功能结构的设计,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总之,案例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探讨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能力。

4教学环节。以课堂讨论案例为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可划分为3个阶段,6个环节。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要做好3个环节的工作:①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选编典型案例,拟定讨论题目和学习要求,事先印发给每个学生;②学生自主解读案例;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迪,于开课之前即进入案例内容和案例角色。案例教学的成败与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密切,为此不仅要给予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而且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与辩论阶段。该阶段要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①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补充案例背景和过程细节。小组派代表发言,就案例事实展开讨论甚至争论;②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讨论热点,揭示各种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总结。第三阶段是课后总结阶段。课后学生继续就案例争论点进行讨论,并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材料。教师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显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案例是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增进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综合能力养成与提升的可能性。

教学实践及效果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激活学生学习主体为主旨的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教学质量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时学校也将案例教学改革作为强化文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突破口。4年多的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已取得明显效果,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效果表现在:

(1)激活了学习主体,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积极性显著提高。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自从课堂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教学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学生在上机实验中只能按部就班,按操作指导一步一步地做,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对上机操作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是相互脱节的。案例教学后,由于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大量引入上机实验形成的案例,来培养学生以理论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快速积累了实践经验。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3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22006)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课例研究网络平台可以包括:课例研训、集体备课、学生作品评价、问卷调查等模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连云港市通用技术教师的成长,使教师教学充满个性,教学研究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师研修课例研究网络平台

一、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开发概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通用技术教学实践领域的一些问题也愈发引起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师对课程价值和目标的领悟与理解深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连云港市通用技术教师课例开发与应用平台,拓展了学生作品评价功能,开发出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下文简称“评研平台”),包括:课例研训、集体备课、学生作品评价、问卷调查等几个主要模块。

借助评研平台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师研修可以缩短地域距离,实现远程交流,将全市优秀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整合起来,让教师在办公室、家里、旅途中等开放的环境下都可以观课、评课、集体研讨等,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将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增加教研活动的频率。

借助评研平台还可以实现教研活动的多主体参与。如传统课堂中的学生作品评价,只是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参与,而借助网络平台,除了本课教师与学生参与外,还可以吸引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的教师参与,也可以将评价人员扩大到校外,邀请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等参与评价。在交互活动中,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之间可以形成多向的信息交互。

以“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合作、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网络评研平台为载体,交流展示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实践智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我市开发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互式教研平台,即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研支持服务,教研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虚拟教室系统、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等,给师生提供教学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测评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强调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基本模块

(一)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模块

为方便快捷地收集广大师生、家长、专家的意见,研究组研究开发了一个网络问卷调查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有:(1)根据不同要求动态管理问卷内容。问卷可以设计为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四种形式,或者兼备。(2)调查结果统计多样化(如图1),基本采用百分比和图表的方式呈现。

(二)学生作品评价模块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两个方面。学生的作品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之所以将学生作品评价作为教学评价平台开发的首选,是因为:一是通用技术的实践性决定了通用技术课堂学生作业的呈现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本、试卷等,它是以学生实践操作的对象和结果呈现的。如何准确客观地对这种特殊形式的作业进行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二是以往的教学研究总是将教师、教师的课堂活动及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作品作为评研平台开发的内容,就是希望由此实现教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学生作品评价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

1.学生电子作品提交功能。

学生登录评价网络注册账号,并填写账号、密码、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便于了解作品作者的个人信息。随后上传个人作品。在上交作品时间段内,学生自己可以删除或修改作品。

2.学生互评功能。

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加学生互评功能,为学生相互学习提供机会。为贴近现代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评价方式采用网络投票和网络留言两种形式。学生阅读作品后,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意见方式进行互评。网络投票采用常见的网络语言(精彩、支持、一般、不解、愤怒)同时配有五种表情动画代表不同的意见,也可通过留言板界面发表个人意见。

3.量化评价功能。

评价界面人性化,在评价系统初版中,评价操作过程繁琐不人性化,如评价一个作品,往往要重复打开、关闭窗口,当作品量很大时,就非常繁琐。在评价系统修订版中,作品的浏览、量化考核以及作品切换操作都集中在一个窗口中,评价过程始终在这个窗口完成,评价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评价界面人性化还体现在,增加了学生作品的管理功能,设置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查找方式,在评价之前,可以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搜索过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搜索的方式有:全部、待评、已评、置顶、推荐,还可以按照标题、内容、类别输入具体的

关键词进行搜索,这样的评价更加便捷。

此外,量化评价设立单人独立评价、多人求平均评价、多人分项评价三种方式,每种评价方式均采用分值量化考核,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评价指标动态化,根据每次作品设计要求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指标采用可编写的动态方式进行管理。

4.作品成绩功能。

评价结果采用在线形式,评价管理员可以对用户信息、学生作品成绩进行管理。用户信息和学生作品成绩信息都采用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形式呈现,信息时,根据需要选择附加信息。基本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姓名、班级、学校,附加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月、邮箱、用户类型、作品点击率、游客评价信息。

(三)教师集体备课模块

在交互式网络媒体中的集体备课,教师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而是教师在同一交流平台下,一位主备教师将其备课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同组成员可以在线或延时看到其备课内容,可以通过跟帖的方式参与讨论,主备教师及时地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立体备课,让教师轻松备课(如图4)。

集体备课模块的主要功能有:

1.教师注册功能。

备课组内每位成员都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登记教师的真实信息,包括真实姓名、任教年级、任教学科、任教班级、邮箱等。主要用于准确定位每份教案的编写者,便于跟踪管理。

2.教学案编写功能。

每位主备人撰写教案或者导学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信息:(1)录入者。系统自动填写。(2)分类。用于标识书写的是教案还是导学案,采用选择的方式填写。(3)文章标题,包括教案、导学案的主标题。(4)主要内容,是教案或导学案书写的区域,教师可以直接在这里书写所有文本内容,也可使用图片插件添加外部图片,可以进行正常的排版工作。教师也可以将编写好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直接复制过来。

3.教学案审核与功能。

给予备课组长审核权限,在审核窗口中,可以浏览主备人提交的教案,并通过“开通”功能,将教案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教案,组内所用成员都能够看到,这时主备人不可修改教案;也可通过“关闭”功能,不通过审核,没有通过审核的教案,组内其他成员是看不到的,但主备人可以修改自己的教案。

4.组员互动交流功能。

组员查看通过审核的教学案信息,看完信息后,通过评论窗口发表个人见解,也可直接进入评论区域,浏览相关评论后再发表见解。组员编写个案,依据主备人的教案,集合互动交流信息,再集合个人教学风格以及所带班级的学生学情,撰写个人教案。

(四)教师课例研修模块

课例研修模块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互动平台,包括课例展示和课例研讨两大区域。通过研修主题把文本和视频课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其中视频记录的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文本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课后教师以叙事的形式写的教学反思、对视频录像片段的数据分析、其他教师的讨论、专家的点评等等。课例研修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课例内容提交功能,主要包括课例内容简介;课例素材,即课例配套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ppt;课例主题讨论,每个课例都设立了核心、一般、拓展三个主题;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及时反思或整改方案及教学理论提升。(2)课例主题讨论功能。这是网络化境下通用技术课例研究的主题特点,进入主题讨论区,可以看到讨论信息,并可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言论必须是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一般游客只能浏览主题讨论信息。1个课例主题一般设置3个讨论主题,即核心主题、一般主题、拓展主题。(3)用户注册认证功能。采用实名制方式注册用户名,只有获得管理员的认证同意,注册才能成功。成功后,可以自己的课例,参与主题讨论。

三、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课例研究网络平台的应用成果

(一)教学模式个性化

通用技术教学评研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连云港市教师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从模仿到个性化的转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教学风格。其中“自主探究”、“建构式生态课堂”、“德育引领”等模式最具典型。

“自主探究”模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以“创设情景、提供支架、试验探究、迁移运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意气奋发地投入到技术试验、技术活动中,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教育思想,将构建生态化学习环境为目标形成的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上运用“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德育引领”模式是在研究探讨通用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热点问题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从德育与技术教育的“同一性原则”出发,积极开发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通用技术课堂的德育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统一起来,并具体细化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评价过程化

通用技术教学评研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使连云港市课堂教学评价从“终结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1.课堂教学评价动态化。

评研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连云港市课堂教学评价从以往的观课评课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向教学过程动态化管理的迈进。通过集体备课和课例研修平台达成了对教师从备课的教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平台上及时展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轨迹推进,大大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作品评价评语化。

借助平台对学生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发现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模型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监控。在评价方式上,摒弃了以往的量规式评价,代之以评语式评价。如在学生发现问题环节,借助评语,可以对学生发现的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点评,也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对问题研究的步骤加以指导。评语可以是激励性的,也可以直接指出学生作品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帮助学生用最佳方案完成每一步的制作工作。

(三)教学研究主动化

借助评研平台,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教研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1.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一些教师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有的教师在积极参与教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提法不尽恰当,提出了“通用技术课程德育资源从何处来”的问题;有的教师还善于从已有课题中发现新思路,如有教师发现以往的课例研究只关注教师而忽视了学生这一真正的教学主体,从而找到了课例研究的新思路。

2.积极探究解决困惑的对策。

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教师不再轻易放过,而是知难而上,积极探索解决困惑的方法,有的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中寻找启迪,提出提高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引领问题;有些教师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述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指引,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测评,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有的教师勇于将新的教学理论用于实践,如有一位教师将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与技术试验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自主探究试验”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进行技术试验缺乏主动性、浅尝辄止、动手不动脑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之中,如有位教师从语文学科与德育之间具有同一性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示,将同一性原则用于通用技术课程德育中,解决了一直被人误解的通用技术德育必须在课外进行的问题。

当然,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课例研修网络平台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对“人机交互”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平台界面功能开发不足;有些窗口的人机对话功能不尽如人意;各模块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导致整个平台被人为分割;各模块的内容还须进一步充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通用技术课程有独特的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9-3-13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学研究,200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4

关键词: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结构化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87-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VB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其简单易学且应用广泛的特点成为高校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的首要选择。由于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理科基础薄弱,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难懂、难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也成了教师们备课的重点。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介绍

案例教学法最早始于1918年的哈佛大学工商管理课堂教学,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该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引进到我国,并在教育学领域中得到重视及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以教学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死牢能力,挖掘其潜力[2]。但是在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实施中,往往存在着案例不统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不足,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贯穿式教学法”。

本文提出的“贯穿式教学法”是指针对VB中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常用控件使用等多个知识点选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通过不断完善该案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并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知识点的选择

为公共必修课的VB往往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不可能每一章节都选入讲授内容。在以往教学经验指导并保证教学内容脉络清晰的原则下,我们选择了窗体界面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数组、多窗体应用及常用控件作为贯穿式案例教学实施的目标。

2.2案例的选择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和普通的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的区别,普通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案例时往往是一个知识点选用一个案例,而贯穿式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中选用一个完整案例,因此对案例的选择尤需谨慎,通常设计案例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与教学内容相符选择的案例势必为教学服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首先从全局把握上文中提出的讲授内容,并从中抽出知识的重难点,并以此为据设计案例。

(2)可拓展性作为一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师在选择案例式要能多角度展示问题,最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层层递进,自己提出下一个问题引出新的知识点。

(3)时效性和趣味性为避免因为案例选择不适合,无法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在课程设计时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尽量选择和大家生活联系较紧密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

2.3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是贯穿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布鲁纳认指出:“我们教一门课程,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这一门课程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3]。”因此在这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更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老师创建的案例情景下自主、合作学习。

3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实施

本文以简单QQ登录程序设计为例介绍贯穿式案例教学的实施。为适应课程难度,我们不深入探究QQ登录后的功能,仅以QQ登录及登录成功和登录失败为例。

3.1案例展示,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QQ登录界面并演示其登录过程,通过熟悉的软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热情。(见图1)

3.2知识点的逐渐融入

为了便于案例的逐渐深入,我们对教材所安排的内容顺序稍作变换,安排见图2,其中一些预备知识,如VB开发环境介绍及VB中对象、类及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等则在前几次课中讲述:

1)窗体界面设计

(1)能力目标:窗体创建及属性修改;

(2)任务目标:绘制QQ登录窗体(Form1),并能正确修改改窗体的size、Caption、icon、minButton、maxButton等属性。

2)常用控件使用

(1)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片框、图像框、复选框、组合框等控件的使用;

(2)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说出真实QQ登录界面中的控件组成,并绘制各类控件,正确修改对应控件的各属性。

3)结构化程序设计

(1)能力目标:熟悉变量的类型定义及表达式运算;重点掌握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形式及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也是整本书的重点;

(2)任务目标:掌握三种常用结构的编程,为下一部分代码的书写做准备。

4)多窗体界面设计

(1)能力目标:掌握复杂程序中除主窗口外的其他窗口的创建,使得在不同窗口中能实现不同的功能;熟悉多窗口的三种关系:独立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

(2)任务目标:在同一工程中添加QQ登陆成功窗口(Form2)和登陆失败窗口(Form3);在Form1代码窗口中用条件语句实现:当输入正确的账号(123)和密码(abc)后,显示登陆成功界面Form2,否则显示登录失败界面Form3。

5)数组的使用

(1)能力目标:掌握变量数组和控件数组的使用,并能利用数组解决现实问题;

(2)任务目标:在Form1中设置新功能“取消登录”按钮,和“安全登录”按钮构成控件数组,实现单击该按钮,退出QQ登录程序。

6)案例展示

4结论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子项目,并采用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式。成功地在VB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法,需要教师对案例的精心准备并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a.Garvin,makingtheCase:professionaleducationfortheworldofpractice[J].Harvardmagazine,2003(9-10).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5

【关键词】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案例教学法;pBL;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25―05

《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和创意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在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已普及到日常生活每个角落的现代社会,这门课程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课还是选修课,都在各个高校的学生中受到普遍热烈的欢迎。应用型软件课程普遍存在着上课容易,但上好课不容易的问题。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技术基础,更要求学生有积极的观察能力和活跃新颖的创作灵感。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逐一介绍工具功能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于当今的教学要求。笔者在《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结合切身体会和教学经验,对课程进行了案例教学和创新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难点

《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二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年龄阶段大概在18到2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喜欢时尚新颖的事物,追求个性和展现自己是他们的普遍爱好。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功能正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对课程充满了好奇,表现出了浓厚的热情和兴趣。广东金融学院是金融类高等本科院校,除了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外,大部分是文科类学生,即使是计科系的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大多在金融相关行业工作,培养方向多以应用实用为主。因材施教,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找到既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又符合未来就业方向的教学方法,是上好《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这门课的重点。

对课程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因为精力旺盛和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缺乏足够的耐心学习基础的理论和技巧。

传统的photoshop教学教材采用章节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软件中所配备的各种工具,如画笔,选框,滤镜,图案等等工具分开来进行逐一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扎实详细的讲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但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也无法将这些工具所能达到最优效果展示出来。

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需要发挥photoshop软件中多种工具的功能配合使用才能制作出来。即使一个简单的平面效果制作,也不可能由单一的工具来完成。所以,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好课程,既将学生的兴趣和自发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又能避免学生对教学模式产生厌倦心理,紧紧围绕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动手运用能力,紧贴实际情况,将金融行业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融合到课程中去,并取得良好效果是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pBL(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lst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也不是万金油,它一样具有适用范围,通过这些适用范围来决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理论学习:案例完全可以用来展示有关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个事件应该这样处理而不应那样处理。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了,就可以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理论的案例来。

2典型事例:在某些学科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事例。这些事例中包含着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取向,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学生从中可学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策略思维习惯训练:在所有形式的专业教育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像某一特定的专业人员一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是传统课程不能涵盖的。

4视野与想象力训练: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想象,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扩大自己的视野,并使自己的想象和认知更切合实际的情形。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之为专题学习,是通过安排围绕项目的真实学习任务,综合各学科己学的知识,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并把探究成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项目学习的核心。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医学教育。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生通过最初几年学习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后续的几年则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症断中。如今,pBL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专业,各年龄阶段的教学模式当中,指导现代教育。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2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4将结果以作品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5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资源、电子通讯等工具),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享信息。

三案例教学的创新设计方法

案例教学的设计方法首先要制定实施计划,以下表格1是笔者为《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课程所设计的创新实施计划,并通过表格进行细化。

笔者将第二阶段改为信息和讨论阶段,并加大了第一和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所选案例须考虑实际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及未来就业方向,做针对性选材。细化分析内容,力求学生详细了解案例的设计理念和相关方法。笔者将第二阶段定位信息和讨论,适当减少最后直接提出案例的创意和解决方法的比重,留出时间与学生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在越发追求个性,提倡创新的时代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他们大胆提升想象空间,有条理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比直接将答案告之更为有效。实践教学也证明了,不仅学生的想法得到释放,笔者也在讨论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得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演示在注重动手操作的应用软件课程中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在有操作难点的制作部门,通过广播教学,细致演示讲解,让学生得以将创意付诸实现。

表中的前四个阶段全部在课堂上完成,而后两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课后或下次课前完成。以给予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时间检查问题,并总结问题。

四案例教学法和pBL在《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课程的实施和创新设计

1“以例激趣”

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photoshop平面设计制作的技术和对工具的应用固然重要,但要制作出优秀的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也是同等重要的关键环节。金融相关产业均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相对前沿时尚的行业,无论是行业的性质还是就职人群的素质,都对潮流和时尚有着敏锐的触觉。针对金融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选取金融相关信息类的平面广告,分析经典的平面创意设计和最新最时尚平面作品,不但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从中让学生吸收到与行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前沿最新颖最时尚的设计创意,色彩搭配,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教师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并建立学生自我创作的信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例激趣”属于实施计划中第一阶段的介绍部分。这其中还包括了课前准备,如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接受能力,在每次课前选择好即适合他们认知程度,又有利于讲解阶段性新知识的平面效果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以例说理”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信息和讨论互动的比重,摆脱传统讲解工具模式,以演示案例制作,解读工具功能。传统的photoshop教材大多以工具模块区分章节,逐一讲解工具的应用功能,在课后配以简单的小操作来实现教学过程。而在现在pS技术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单一工具讲解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单一的工具功能讲解略显枯燥,单一工具的应用所制作出来的效果和图片在观赏性方面也非常有限,无法完美的展现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很难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通过边分析边讨论的互动阶段,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释放想法和创意,不但理解案例本身的设计理念,还能融合自己的观点,是最优的效果。教师需要耐心,并有意识的分配更多的时间充实信息和讨论阶段的教学。

笔者在演示教学中合理的将案例所使用的若干个工具进行组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对未处理图片和处理后图片的对比,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系统的屏广功能将每一步的制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边操作边讲解,把所用的工具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组合教授于学生,细化难点的制作演示,并在日后的课程中通过不同实例继续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印象。

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photoshop教材教学进度的创新做法,在课堂演示的时候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从展示到演示一直都高度集中。在练习阶段的情况分析来看,这种精神的高度集中也直接形成了对知识和工具使用的高效率吸收和掌握。

3“以例导行”

教师在布置练习和作品任务时,有意识的贴近现实,选取行业相关信息作为题材,鼓励学生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素材,加以运用和制作。现在数码相机,手机拍照功能已趋于普及化,生活的细节和点滴其实充满了美和感动,通过作品的展示和讲解,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感动和美好的瞬间捕捉下来,并通过自己学到的photoshop技术进行加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使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和练习,创意也在生活的点滴来接踵而来,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显著的提高。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贴近现实,缩短了教授学习情景与实际情景之间的差距。笔者在课程中引进时尚广告公司的团队模式,由学生自由组合,五人为人数上限组成创作团队,在教学进行到中后期布置团队制作的中大型作业。以平面广告为主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心得,互补知识不足,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和动手技能,体验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的工作模式,更切身的感受平面设计的制作和工作氛围。作品完成后通过BBS公布上网,评出获奖作品和获奖团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利用QQ群组功能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和交互学习环境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学习理论,要求有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交互学习环境。一般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交互学习环境都以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布告牌来实现。而笔者尝试将QQ这一明显带有80后色彩的即时聊天工具带到教学中来,利用其自带的QQ群组功能服务教学,创建网络学习和交互学习环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交互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必要环节,交互式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来自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为练习和检查两阶段的教学实施提供更大的空间。

下图1以腾讯公司的QQ群功能为例做一简单的讲解。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大部分课程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都使用网站留言板,或者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布告牌,现在普遍称之为论坛来实现。而BBS存在也存在着例如信息交流无法实现完全实时的缺陷。于是笔者在利用了腾讯公司的QQ实时聊天工具所配套的QQ群组功能来创建网络学习和交互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后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

根据上图所示,QQ群主要具备了六大项功能,可以非常全面的运用的教学当中。

(1)群聊功能。群聊是实时的公开集体讨论功能,在线的群成员可以在群聊窗口实时看到各位群成员的发言信息,而不在线的群成员也可以在上线后查到之前的聊天记录。学生可以利用群聊功能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进行开放流。也可以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经验。

(2)临时会话功能。临时会话是提供给群成员之间单独的实时交流窗口。教师和学生如有需要单独进行交流和探讨时可以发起临时会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也达到了实时交流和单独讨论的需求。

(3)群邮件功能。群邮件功能使教师与学生都无需特意去记录对方的邮箱,就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进行非实时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群邮件功能进行作业的布置,效果的展示,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功能提交作品。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4)群空间功能。QQ群的空间功能,具备了BBS的绝大部分功能,并且无需单独建站,无需服务器托管。BBS在交互学习中的功能在QQ群空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5)群共享功能。群共享相当于网络硬盘性质,教师或学生上传下载共享中所存放的资料。一般教师利用上传功能来实现学习资料的发放,并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下载的机会。

(6)讨论组功能。可将群成员任意分组,这一功能满足了学习小组的构建。例如,在团队完成作品设计制作的时候,班级内学生可五人一组,利用QQ群的讨论组功能,建立五人的讨论小组进行实时讨论,这样既可满足五人学习小组内公开的讨论环境,也不受其他学习小组讨论时的影响。避免了创意的抄袭和设计制作的独立。

使用QQ群组功能来创建网络学习和交互学习环境,避免了学习者要记忆网址,专门登陆某一网站的不便,也节省了教师创建网络学习和交互学习环境的劳动力,在学习者登陆QQ的时候,自然可以接受到来自QQ群组里的学习信息,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五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创新设计后的实施效果,笔者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作品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三方面做了整理统计。

1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

笔者使用QQ群邮件功能,在课程结束后向每一位学生发送调查问卷,55名学生一共有53人回复了调查问卷,对于问题“您对本课程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接受程度如何?”,经过统计后,85%的学生表示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且通过课程达到了自己需要的学习效果,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更让他们满意,因为案例教学的学习和网络学习环境的创建还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13%的学生表示不是很认同,他们提出案例教学在演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全神贯注的听讲和做一定的笔记,否则步骤有一步错漏,就会影响后续的制作效果。并希望通过放慢演示速度或者延长单一案例讲解时间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学生作品成绩统计。

对于学生的成绩,笔者采用了平时成绩与期末作品成绩40%:60%的计算方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参与QQ群内自愿为原则参加的不定期的主题设计比赛情况,团队创作作品的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期末作品成绩就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一幅主题平面广告作品。评分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其中100~90分为优,89~75分为良,74~60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由于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得学生对平时作业,群内小型设计比赛的参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平时成绩的提高,自然使得期末个人作品的质量也随着有了显著的提升。全班学生无论在平时成绩还是期末成绩上都无出现“差”等级现象。大部分学生成绩都达到了“良”级别以上的水平。成绩情况分析如下图所示:

3学生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评价。

学生对任课老师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是每个学期广东金融学院都会通过正方教务系统来进行的匿名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学期结束前在规定时间内登陆教务系统,对任课老师进行逐一评价。评价的数据将在第二个学期公布,教师可通过个人的账号密码登陆教务系统,查询自己学生对自己任课的评价。

笔者在本班学生的综合教学评价中满意度达到了89.8%,案例教学的创新设计反映良好,无论在学生主观反馈,抑或是实践作品成绩上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小结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6

关键词: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原则;步骤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72-02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由以前“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是军事高等院校本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该门课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军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始终,对学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筑牢学员军魂意识,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整体提升,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运用综合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法在《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把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搞好“基础”课的案例式教学,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案例式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基础”课在学员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正确法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理应受到学员的重视和喜爱,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员对这门课重视不够,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二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规范性,内容抽象,并且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容和学员以前接受的初高中政治教育以及平时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有重复,学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三是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教员与学员之间不易沟通,课堂气氛容易陷入沉闷,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状况势必影响学员学习“基础”课的兴趣,有的学员上课干脆干别的事,有的甚至打瞌睡。要改变学员不愿学的尴尬局面,案例式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案例式教学法通过运用一些经典的、直观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枯燥抽象的理论与鲜活具体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员学员“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求知愿望和思考问题的热情”[1],同时把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法律条文具体化,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而且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也能提高自身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员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和怀疑,这些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教员的教学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员在平时注重收集、整理、积累和加工与授课重难点内容有关的各种案例和素材,以备授课所需;其次,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员将自身的主导性和学员参与的主体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员既要讲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又要结合理论设置各种问题与学员展开平等讨论,而且还要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再次,教员对学员的见解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点评,并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规律。这些都要求教员在平时要注重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洞察对象、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艺术。可见“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在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同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基础课在筑牢学员的军魂意识、培树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以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性,那么案例式教学法是增强基础课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一是,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学习,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2]。通过案例提供的信息和经验,使学员置身于案例情景所包含的矛盾之中,锻炼提高了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本身具有的强大的育人功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曾明确提醒并警告教育者,“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因此“基础”课要牢牢抓住首先教会学员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这一根本宗旨,而一些经典的案例往往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案例的教育功能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得以充分发挥。《论语》记载,孔子以“颜回好学”为例来讲君子的修养;军事家孙膑也以“围魏救赵”为例,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现在的“基础”课我们同样要挖掘案例的教育功能。实践证明,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把一些经典案例,经分析研究,运用在教学中,可使学员受到真实的、深切的教育,从而启迪思想,培养德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案例式教学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贴近现实、贴近军营、贴近学员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使基础课由空洞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生动,让学员乐于学,从而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二、案例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的基本环节

把案例作为实施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这也是把抽象的理论放置到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正确地选择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起点,正确的组织实施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正确把握案例选择的原则

1.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必须具有普遍意义,非如此,案例不具有选择的价值。因此教员在选择案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明确该案例的服务对象是哪些理论知识,是哪些法律法规。只有围绕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案例并展开分析,才能做到用案例为学习理论知识服务,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性。案例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虚构情节。真实性是案例的基本属性,非如此案例不具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以案修身、以案明理、以案说法最好是真人真事,充分展示案例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和警示价值。如果能从学员身边发生的事例取材,让有成就的讲成就,有贡献的讲贡献,有理想的讲理想,有道德的讲道德,有纪律的讲纪律,就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案例体现了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更能引起学员思想上的共鸣,其教育警示意义就更加深远。

3.综合性。在“基础”课中德法并存是案例综合性的价值诉求,其目的是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要求同一案例在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还要能彰显道德与价值的不同取向。这种综合性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无疑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益于学员形成法与伦理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二)精心设计实施案例的各个环节

1.把握好案例运用的时机。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个章节都适合运用案例式教学,即使可以应用,也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择机运用。有的案例可以放在开头,导入新课,引起思考;有的可以放在中间,承前启后,活跃气氛;有的则适合放在结尾,小结内容,触类旁通。这些运用时机的把握,需要教员在备课时做足功夫、精心设计,不可随意嵌入。

2.把握好问题的设计。陈述完案例,教员应根据需要科学设问。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要能引发学员的思考,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员无需思考就可作答,也不能太过复杂让学员摸不着头脑。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还可以临时设问,引发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员要掌控好课堂的气氛,不要出现冷场和无序的场面,更要防止因观念的不一致而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搞好点评和总结。案例分析讨论完之后,教员应对整个过程及时中肯、简单准确地予以总结。肯定正确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指出歧义和错误所在,避免简单化的告知结论。对于有些复杂的问题,教员应从多角度提供可以思考的空间,启发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式教学法对“基础课”教员和学员的要求

(一)对“基础”课教员的要求

要在“基础”课中实施好案例式教学,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理论功底要深厚。教员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无法把握好案例教育功能的导向性。案例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人伦理学、军人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美学等多学科领域,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员如果不懂青年军人的心理,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就无法驾驭课堂,难以让学员信服,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跟上时代和学员的思想节奏。

(二)对学员的基本要求

学员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要搞好案例式教学,学员也要做足准备。首先是课前的准备。学员先要预习该次课的重点内容,仔细分析教员提供的具体案例及相关材料,还可以查阅收集相关的辅助材料。其次是课堂上积极参与。每个学员都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当然案例式教学法不是教授“基础”课唯一方法,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学过程,切实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7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职业技术

一、引言

VisualBasic6.0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优越性,被广泛用作编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如何强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索出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VB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提出问题D分析问题D引入新知识D解决问题D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VB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简单易学,入门比较容易,而且功能强大,可以开发出各种有实际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2)VB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界面技术,使得这门课程生动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使得VB教学更加具体,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学习起来更容易。

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课程从一开始就介绍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果我们按照课程的逻辑体系开展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理解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概念,容易使学生对VB学习失去信心。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案例,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先演示制作一个VB小程序的过程。如通过计时器和图片框控件,设计一个每隔两秒钟可以自动切换图像的小程序,一下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展示一个VB设计的“考试评分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VB的实用性。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程序设计课程大都枯燥无味,难以入门,再加上算法分析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局限性,都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之一,是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点,而众多经典算法更是与数学相关,例如“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百钱百鸡”、“素数”、“最大公约数”等。为了让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方案,再根据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了。通过积累这些典型的编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程序开发能力等。

案例教学模式重视双向交流,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例如通过讨论式、协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使其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提出案例要求、案例目的及重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研究,对讨论结果整理,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写出程序代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修改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最终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实例,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VB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设计的案例,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偏高,实现起来有困难;案例的选择要进一步切合学生的兴奋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算法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8

关键词:工程力学;公理化设计方法;功能需求;设计参数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89-02

一、引言

工程力学是高等工科学校工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1]。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大多数均开设工程力学课程。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及其承载能力的一门学科,通常情况下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运动学,但在难度和广度上低于机械类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课程。尽管如此,在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对该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课程太难、与所学专业无关、课程课时少等。在这些问题中最困扰学生的可能还是认为课程太难。既然该问题是现实存在的,那么有必要对该问题的原因有所探究。本文作者认为,该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工程力学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设计”不足,换句话说,学生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设计理论[2]――公理化设计方法,开展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公理化设计方法在许多领域均有应用[3-7],但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报道不多。因此本文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基于公理化设计方法的解决方案分析。

二、公理化设计方法

设计是一项及其复杂的人类活动,并且在人类活动时会不自觉的开展。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的产品设计、软件设计、试验设计还是人文科学中的组织设计、机构设计、系统设计等,这些均会要求设计者利用一定的方法开展设计活动。

公理化设计方法是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领域比较新的方法,它认为设计是在我们要达到什么和我们如何达到之间的迭代。公理化设计方法认为设计是由用户域、功能域、物理域和过程域构成,并且满足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

三、基于公理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力学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尝试利用公理化设计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

(一)案例

图1所示销钉连接,已知F,板厚t1、t2,板宽b;销钉与板的材料相同,已知许用拉应力[τ]、许用切应力为[τ]及许用挤压应力,试判断构件能否安全工作?

该问题是工程力学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所利用的知识点并不难,而难在如何理清思路,从容下手。而公理化设计方法,可从设计的角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简洁的思路分析过程。

(二)基于公理化设计方法的解决方案分析

1.第一层次FRs分解及其Dps映射。根据公理化设计思想,对上述问题进行求解,需要知道该问题总的功能需求,建立最高层的FRs并进行Dps映射。该问题的总体设计要求是判断构件能够安全工作,这个设计应满足以下两个FRs如表1所示。设计方程为

FRFR=X0XXDpDp

式中FRs为功能需求域,Dps为设计参数域,X表示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含有X的矩阵成为设计矩阵。当设计矩阵为对角阵时则为一无耦合设计;当为三角阵时则为一可解耦设计。设计矩阵涉及物理事物,不服从坐标转换。

可见,上述设计方程中的设计矩阵是一个三角矩阵,是一个可解耦的设计。

2.第二层次FRs分解及其Dps映射。第二层分解是在第一层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Dp1影响板材安全的因素,一是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二是载荷特性分析的准确性;对于Dp2影响销钉安全的因素,一是销钉模型的简化,二是销钉重点部位载荷特性的分析。上述力学模型的建立重点是如何选用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及稳定性条件。因此第二层的FRs分解及其Dps映射如表2所示。

第二层的设计方程为

FRFR?摇=X0XX?摇DpDp?摇FRFR?摇=X0XX?摇DpDp?摇

可见,第二层设计方程中的设计矩阵是一个三角矩阵,是一个可解耦的设计。

3.第三层次FRs分解及其Dps映射。第三层分解是在第二层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Dp12板材本体力学建模,是根据载荷及变形特征判断采用哪一种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板材来说可能需要考虑轴向拉压强度条件、挤压强度条件。对于Dp22销钉本体力学建模,同样是根据销钉的载荷及变形特征判断是否采用拉压强度条件、剪切强度条件以及挤压强度条件。因此第三层的FRs分解及其Dps映射如表2所示。

第三层的设计方程为

FRFR?摇=X00X?摇DpDp?摇FRFR?摇=X00X?摇DpDp?摇

可见,第二层设计方程中的设计矩阵是一个对角矩阵,是一个无耦合的设计。

4.该案例解决的层次结构。设计的最终结果是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个页的设计参数。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述材料力学案例的求解过程可分解为6个叶的设计参数,对应6个功能要求。也就是完成了上述6个功能要求的分析或计算即可解决上述案例,判断构件是否安全工作。

针对本科工程力学教学过程发现的学生反映该课程难度大的问题,本文认为该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工程力学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设计”不足,即对力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理清解决问题思路既然是一种特殊的设计过程,因此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公理化设计方法,并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重点对案例的各个层次的功能需求及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3个层次的功能求解分解及其设计参数的映射关系。总结出该案例的解决依赖于载荷特征分析、强度条件选择,具体为6个方面功能需求的解决。基于公理化设计方法的案例解决方案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功学,张广伟,陈继生,等.工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nampyoSuh,著.谢友柏,袁小阳,徐华,等,译.公理设计―发展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程贤福,李骏,徐尤南,朱启航.基于公理设计的机械系统稳健性分析及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5,(06).

[4]杨德真,任羿,王自力,肖静.基于公理设计的产品可靠性要求实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01).

[5]席文奎,许吉敏,张宏涛,等.迷宫密封对高参数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及公理设计方法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05).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9

关键词:教学案例;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68-02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和决策“干什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怎么干”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承载着大信息量、少课时的教学矛盾,承担着大学生信息化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获取知识,知识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案例,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的结果,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基础课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操作性强,但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作为一门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应用工具,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m如下几个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需求,把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制作成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教学案例只有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实际应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充满活力。

1.2 先进性原则

构建案例的知识和技能要舍弃过时的、失去用途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案例能反映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知识点的选择上就应具有先进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实时通讯等是internet的一般应用,而Ftp服务器的架构、网络U盘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设计时要灵活选择知识点,充分体现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1.3 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事务,能突出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反映办公事务的常规事务和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一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解决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重点设计文档编辑、图文混排、实用文档的制作等功能,而在电子表格中则突出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现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动画效果的设置功能。

1.4 服务性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后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计算机基础案例应融合更多的专业知识,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时把通用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的专业选择性地学习服务职业岗位的专业案例,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 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1 案例的设计方法

(1)开展社会调研、分析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根据职业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3)独立职业岗位信息化能力,根据认知规律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4)根据完整思维和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分工撰写案例初稿;

(5)举行案例会议,对所写的案例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提出个性意见;

(6)最终确定案例编写的形式和内容。

2.2 案例的设计技巧

以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二是知识点的组织问题,应该以一个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为主线,重新串连知识和技能。

(1)内容的取舍

姜大源教授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来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典型工作任务所内涵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要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舍弃过时的、陈旧性的知识,补充新的技术和功能。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基础层面是主体部分,必须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挑战空间,提高层面的内容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内容的重构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案例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顺序,重组课程内容。

如“制作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载、文档编排、图文排版、复杂文档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实时通讯等知识点按照论文书写的进程进行了序化和重组,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更突出了工作的过程性。

3 教学案例的创新

3.1 综合案例的创新设计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点讲授完毕为标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呈现单一性。

而以案例为载体组织的课程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通过案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案例中会有交叉和重复。教师一般会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布局。

同时,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事务的综合复杂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综合性,必须设计一类涵括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案例,既锻炼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提高学生处置复杂事务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设置投标书文档制作案例、就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3.2 职业化案例的创新设计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强调课程的通用性,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处,而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同样是为职业岗位提供服务,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职业化。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分析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信息独立出来,进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进行紧密融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汽车专业,教学时进行汽车说明书的设计和制作;建筑专业,设计制作工程造价概预算表;经济管理专业,制作会计实务报表等,可以直接实现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岗位服务的功能。

4 案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2)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3)设计的案例应避开感情的宣泄。应避免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到个人的情感层面上去。

(4)案例的表述语言要精练,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提供的细节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和思维。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篇10

1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发展背景

1.1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方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发展变化快速的电子商务学科更是尤为重要。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了解和分析电子商务案例,需要借鉴成功与失败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来深化教学内容,因此,无论是电子商务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或者开发应用人员,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案例。

1.2目前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内容体系

(1)分行业介绍电子商务典型网站,包括制造类、农业类、贸易类、金融服务类、旅游类、教育科研文化类、知识产权类、物流类电子商务网站;探讨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等问题外,还涉及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方面的内容。

(2)从行业角度对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零售业、外经贸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旅游业、民航业、汽车业、医药业、石油化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其他行业等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案例分析。首先从该行业发展概况、电子商务概述、我国该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从该行业中选择3个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发展典型案例进校剖析。

(3)将电子商务案例分为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网络经纪、网络直销、网上商店、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网络聚合、用户贡献、网络社区、网络分类信息、网络游戏、无线服务等13大类,并按照案例的基本情况与价值网络、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等分析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1创立和选着典型的案例资源

基于书本,展于平台,拓立网络的立体化学习环境。首先选择电子商务案例教材,要考虑所选的案例的全部内容丰富详细,尽量使得所选的教材配套完善,不仅案例资源丰富,包括案例标签、网址和导读,中间要有内容点评和段落分析,其后要有总结、思考题和参考文献。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书本进行基础学习,通过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因此教师所选所列的案例资源要更为典型,尤其成功的电商企业案例更为重要。

2.2设计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师生交流的教学方式,构建能够让学生进行交互讨论和资源共享的环境,互联网实践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教材配套提供了立体化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社会互动式教学成为了案例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网络社交成主流。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facebook、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平台成熟完善;沟通互动是趋势。目前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单调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做任何分析与思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睡一片,而教学过程中若多采用互动发言,学生也会活泼踊跃,并能对电商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扎实,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评论讨论是方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多结合企业案例教学,教师也可以制定个性鲜明的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成败与是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能调动课堂教学积极性,在教学组织上,也会通过BBS等方式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实现老师与学生完全互动。

2.3基于二维码技术移动和交互学习

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机场、餐厅、公交、旅游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今后的电子商务案例教材中可选择创新性地使用二维码技术,将教材的内容和移动终端成功对接,便于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度阅读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教材的案例旁边印刷加载有相应信息的二维码,学生可以用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进入相应的学习网站页面浏览相应的知识点内容,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手机二维码作为教材和网络资源的桥梁,方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点的学习进度,进而实现教材、安利平台与移动智能终端三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