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行业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0:40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1

当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引导,从工艺、助剂、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问题,努力优化纺织工艺,减少化学药剂、水、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高效、高速、环保的目的。国外已投入较大力量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水、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无水和少水印染技术方面,涂料印染方面以及纺织节能、节水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20*年全行业排水量13.6亿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六位。

印染废水是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纤维不同所用染料、助剂也不同,废水性质差别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机物、有毒物、色度、酸、碱和油类,污染物多为难以生化降解的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处理难度也大。

印染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包括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一些地方因为没有处理手段,就进行简易的露天堆放,成为了污染事故的根源。

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通常,印染环节能耗占纺织产品链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却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而量大面广的企业热废气、热废水直接排放,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期间,纺织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目标是,围绕新时期我国纺织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纺织印染后整理为突破口,在提高我国纺织印染后整理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从源头上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逐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联合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无水化、少(节)水、降耗、减排和生态环保的印染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在“*”末期,实现“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的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期间,重点技术发展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低档产品;二是开发、应用和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纺织加工新技术;三是研制开发高效、节水、节能新设备;四是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的符合安全和生态纺织品生产需求的染化料和纺织生产助剂;五是推广和应用节能、节水等实用新型新技术。

“*”期间,重点发展的技术有:

一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纺织印染前处理技术

目前,已研制开发了适应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高效轧、洗、烘、蒸等通用单元及其优化组合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同步与织物张力的控制,可实现染整退浆、煮炼和漂白连续生产加工,国产的退煮漂设备可以适用于各种织物品种,但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无水等离子体染整前处理技术

织物等离子体前处理技术,在不需要水和化学药品的条件下,利用电压压差改善织物表面特性。其效果有:提高织物表面亲水性能,提高织物涂层、浸渍、胶合、凝结的粘合力,提高纤维的染色得色量、色牢度和印花布的质量。“十五”期间,国内研制的等离子体处理样机,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常压条件下进行连续等离子体处理,减少了制造和控制难度,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无水化涂料染色、印花新工艺新技术

涂料印染适用于所有的纺织纤维,其工艺简单、拼色方便、节能节水、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涂料印染在全世界印染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涂料印染已超过50%,而我国不足30%。“*”期间,在以往轻薄织物浅色涂料染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厚型织物深浓色涂料染色和轻薄型织物涂料印花技术进行重点开发,以提高涂料染色、印花技术对品种的适应性,提高涂料染色、印花产品的档次。

四少水、高效、环保、节能染色关键技术

1冷轧堆染色技术

低温染色可节省能源,并在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染料及助剂,解决冷轧堆染色一次准快速打样技术,完善计量混合加料、均匀轧车、低张力同步、低张力恒速打卷冷轧堆染色关键设备与装置的基础上,推广冷轧堆染色前处理及染色加工配套生产技术。

2湿短蒸染色技术

近年来,开发的湿短蒸工艺主要是通过电脑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使温度和染料上染和固着速度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上染和固色效果。应用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流程短,固色率高,节能和减少化学品消耗,可以不用尿素,减少了污染,匀染和透染性也好。一般染料用量比传统工艺减少10-15%,用水量比传统工艺减少20%,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3微悬浮体染色技术

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是我国的原创技术,该技术从染料分子在染浴中的聚集状态,到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模式以及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的固着,均与常规染色有着本质不同。该工艺上染率可达到95%以上,缩短了染色流程,节省染料并明显减少染色废水处理量,染色时间及能源均减少了1/3,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该项目为典型清洁生产工艺,已经成功运用于羊毛、羊绒、蚕丝、大豆蛋白和牦牛绒等纤维的染色,今后重点对纤维素纤维(棉、麻等)、再生纤维(粘胶纤维等)织物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4微胶囊染色技术

传统的涤纶染色采用高温高压湿法染色工艺,产生较大量的废水,增加了末端治理负担。目前,研究开发的微胶囊少水无盐染色技术是将染料包含在微胶囊中,利用其缓释性能和隔离性能,在常规染色条件下,使水深入微胶囊中,溶解染料,使染料向外扩散进入染浴,呈单分子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由于染料溶解度小,染液中残留染料少,排放的废水可回用于前处理工艺,从而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节约用水,节能效果明显。该技术可节约用水50%以上;节能430kg标准煤/吨织物,是涤纶染色清洁工艺,目前某些颜色中试成功;今后将在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加强研发,推广应用。

5小浴比染色新技术及其装备

在完善小浴比工艺技术,确定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推广适合绳状染色加工的雾化气流染色和平幅液雾喷射染色新技术及装备,减少染色用水量,减轻对污水处理的压力。

五高效、环保纺织印染助剂开发应用技术

1生物酶前处理技术

生物酶主要用于退浆、酶洗、抛光和羊毛的防毡缩处理;目前生物酶退浆技术已较成熟,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退浆废水污染问题;生物酶煮练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酶技术染整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减少和解决了纺织废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环保型助剂

近年来,我国开发了不少新型环保型助剂,如精练剂zs-95,双氧水稳定剂gj-201,烷基糖苷类助剂,生物酶制剂zs-200等。目前,纺织助剂产量与纤维产量之比是42:100,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纺织助剂的消耗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档次低,通用型助剂过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助剂较少。“*”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研究开发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含合成纤维经纱上浆的专用环保型的高效接枝淀粉浆料,基本取代传统pva浆料;研制开发不含apeo和毒性物质、易生物降解、降解产物无毒性的系列生态前处理助剂,研制开发棉、麻及其混纺织物精练用高效生物酶制剂;研制开发低成本无甲醛整理剂等。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2

一、现状和形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累计安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0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典型区域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攻克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关键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科技引领,协同推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布局,加强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实现部省、部际协调联动。

2.突出重点,持续支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当前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制约全局的瓶颈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系统集成,工程带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创新机制,政策引导。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行业、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5.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与能力。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1.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

2.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

4.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四)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机制,促进形成技术服务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基地。

(五)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组织研究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系列宣传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及信息网,开辟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节能减排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地方节能减排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地方节能减排专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3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

(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万元GDp能耗逐步下降,CoD减排进程加快,S02减排初见成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江西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居高不下,粗放落后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重经济增长、轻节能减排,法制观念和目标责任意识淡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有关单位、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大任务,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体系,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绿色生态江西的发展目标,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果规模化推广应用为重点,围绕化工、冶炼、石化、电子电镀废水、印染、食品、制革、矿山等重点污染行业中节能减排技术需求,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加快共性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和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建立我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体系。

(三)总体目标。到“*”期末,围绕高效清洁燃烧、余热余压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清洁生产节水、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烟气控制治理、固废物资源化等10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攻克50项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推广50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先进实用技术,培育扶持5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使我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三、加快节能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

(四)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加快研究推广锅炉燃烧在线监控与优化、煤粉分级燃烧等洁净燃烧技术,开发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余热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等新型锅炉。组织推动一批高效清洁燃烧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向规模化应用转化,通过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和应用新型锅炉,大幅提高全省工业领域的燃煤效率。

(五)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遵循“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原则,开发推广冶金高炉煤气、石化催化重整烟气、建材窑炉尾气等余热发电或制冷的成套工程化技术,重点攻克燃气轮机、吸收式热泵、低温强化换热器等关键设备。扶持一批具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建设能力的骨干企业,在钢铁、石化、建材、电力、造纸、陶瓷行业组织实施一批能量循环利用科技示范项目。

(六)高效电机节能技术。针对大功率电拖动设备节能需求,开发可广泛应用于高耗电行业的高压变频调速、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及装备,提高机电功率因素,降低电能损耗。开发与变频调速等技术结合的水泵、风机、压缩机、电动机、家电等节能机电产品,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大幅提高机电效率。加强该领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七)绿色照明技术。积极培育芯片设计-器件封装-灯具制造的半导体照明产品链,重点攻克关键材料和专用芯片技术,加快大功率器件开发与产业化,支持一批半导体照明灯具、节能荧光灯具设计制造企业,着力推进半导体照明在景观、城市道路、汽车、室内等领域应用。

(八)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推广相变储能材料、薄膜型热反射材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等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的新材料,加快推广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先进实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空调等前瞻性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九)新能源及其应用。加强太阳能薄膜电池、间隙式发电并网、生物质发电焦油控制、工业有机污泥沼气发电、农作物秸杆成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加快推广秸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农村沼气、有机污泥焚烧发电、填埋气发电、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组织实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

四、加强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十)清洁生产节水技术。着眼于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推广应用,研究基于清洁生产的工业节水与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化工行业组织实施基于超临界合成、膜分离等绿色工艺的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在印染行业加强生态染色、小浴比、分质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在食品、造纸等行业加快固态发酵、中水回用等技术推广应用,在电镀行业推进废水“微排放”技术应用,逐步建立面向我省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十一)废水处理资源化技术。重点围绕化工、冶炼、石化、电子电镀废水、印染、食品、制革、矿山等重点污染行业与耗水大户进行关键共性技术与集成化设备开发,研究工业废水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加快染料、农药、医药生产中有机(毒)物处理的工程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展废水有机物的富集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研究。加强催化氧化、高效生化等水处理新技术研究开发,组织实施面向重污染行业的废水综合治理的共性技术转化项目,提升关键工艺设计和工程化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以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和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十二)烟气控制与处理技术。加强钢铁、发电、水泥等行业烟气处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究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开发推广脉冲袋式除尘等新一代除尘技术及装备。加快普及中小型锅炉烟气控制先进实用技术。

(十三)固废物资源化技术。加强工业固废物高效利用新途径、新工艺研究。在垃圾利用方面,推动高效自动分捡、有机垃圾液化气化、禽畜粪便生产有机肥、二次污染防治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发研究生物制药有机污泥的综合利用研究;积极开发推广废旧电子电池电器、废旧塑料橡胶的工业化回收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五、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十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到2010年,择优扶持50家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前列,以及能耗和排放指标属省内同行先进,其技术经验模式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授予“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十五)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我省节能减排领域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相关高校、研究院所,新建能量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化、工业节水与“三废”资源化等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组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活动,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

(十六)大力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工作。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有效减排或零排放。进一步强化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培育专家团队,为我省清洁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碳贸易服务。积极推动中加、中日、中盟等的CDm合作项目的开发。

六、扎实推进全民节约科技活动

(十七)加强机关节能工作。抓紧制定《全省科技系统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在各级科技机关推广节能灯、节能装备,实现办公节能。坚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科技计划从申报受理到立项及成果管理全部实行网上运行,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单位节约开支。充分利用科技厅网站和政务专网,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机关办公经费。进一步完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网,实现共用共享,节约财政资金。

(十八)积极推动全民节约科技活动。认真贯彻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倡导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认真组织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专题宣传活动,加强节能减排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构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长效机制

(十九)加强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领导。省科技厅成立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王海厅长任组长,左喜明副厅长任副组长,办公室、社发处、计划处、条财处、政策法规处、高新处、农村处、成市处、山江湖办、知识产权局等有关处(室、办、局)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社发处,负责日常工作。各设区的市、各有关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科技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促进组织,领导协调当地、本单位的节能减排科技工作。

(二十)试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减排列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以及各类科技计划评价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调整科技奖励重点,适当向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 优化结构 技术进步

日前,民建中央调研组对江苏省“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江苏现设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1%。2008年末常住人口7,6765万,占全国的5.78%。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7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1亿元,增长2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375元,分别增长14.1%和12.1%。

据初步核算,2008年江苏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5.85%,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下降4.4%的年度目标,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削减率分别为4.48%和7.2%。截至2008年底,全省GDp能耗累计降低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累计减排量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62.5%、78.45%和98.26%。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要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经济效益指标与节能减排指标一起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省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共同推动目标任务的完成,出台一系列加强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措施,并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中,有37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作为约束性指标的节能减排列为省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并逐级分解到地区部门,落实到行业单位,明确到项目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市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督查工作制度,对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调整优化结构

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同时,严格产业准入,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源头管理。

(三)实施重点工程

通过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太湖和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减排治污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全社会节能减排系统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四)推进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根本,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省用于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的省拨经费占全省科技经费的比重分别是13.5%、253%和27.6%,有力地推进了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并引导、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节能减排企业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清洁能源区建设。

(五)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价格调节机制。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鼓励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并对上网电价实行补贴。深化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二是多元投入机制。大幅增加财政的直接投入,建立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中介机构。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有价的理念引入到流域治理中,探索建立上下游污染赔付的补偿机制。通过这些工作,探索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通过加强统计监测、完善配套法规、开展执法监督、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当前和今后工作重点

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江苏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仍较艰巨。一是江苏具有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情;二是全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依然偏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较快,工作中还存在认识、措施、政策、投入等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节能减排面临一些新的情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内外需求持续减弱、能源价格下跌等形势,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接影响节能改造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少数企业甚至可能为降低经营成本,逃避治污责任,将环境成本转嫁为社会成本,增加管理的难度。

(一)今年主要任务

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完善倒逼、约束和激励“三个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削减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2%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组织实施好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绿色制造,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努力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加快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实施治污减排工程,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非电行业的脱硫治理。

三是抓好太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持续稳定好转。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特点,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两个省界断面稳定达标。

四是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对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好的地区、企业和

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和省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五是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查各种违法行为。继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活动,提高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水平。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继续高度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江苏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产业。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保增长、惠民生的目标。要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快地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通过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为迎接下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修订《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各级政府应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三是综合利用价格、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经济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四是加快节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节能减排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提供诊断、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五是完善激励机制。根据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原则,制定“以奖促节”、“以奖促减”的政策措施,对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机构和企业实行优惠的能源价格、税收政策,逐步建立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有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根据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点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二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是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苏州、无锡入选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有利时机,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四)促进进能源结构调整

一是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发挥江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作。二是调整消费结构。要在加大新能源生产投入、提高新能源产品出口水平的同时,制定并出台新能源消费激励政策,提高新能源在省内、国内的使用范围,逐步降低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五)继续做好重点园区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污水处理场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尽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场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计划,并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制定《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能源消耗监控体系的意见》,在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率先建立能源消费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三是选择有代表性、节能潜力大的园区,开展用能设备摸底,为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打好基础。

(六)加大研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力度

一是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节能减排。二是引导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节能检测与技术服务,引导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的市场平台。三是建立节能减排信息制度,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5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佟晓辉秘书长。

记者:当前,热处理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如何?中国热协为此开展了哪些工作?

佟晓辉: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压力的加大,先进、节能、环保的热处理装备、工艺和材料在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热处理行业的整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家对热处理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视。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文,就如何做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专门指示。作为行业的一级组织,中国热协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搞好这项工作。2007年4月,在太原召开的“全国省市地方热处理协会秘书长会议”上,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中心问题提出。会上决定,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热协共同开展针对热处理行业减排工作现状的调研活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王建忠副处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动员讲话。

另外,在2007年3月召开的“精密热处理及表面技术会议”和9月份的“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会”上,节能减排都被作为会议的中心内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调研活动具体是如何开展的?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佟晓辉:在太原的会议上,我们给各个地方协会的秘书长发了调查表,请他们将各地的调查情况加以统一,最后汇总到中国热协。另外,我们还安排了现场调研,与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一道,走访了上海、无锡、常州、哈尔滨、宁波、温州、太远、永康、齐齐哈尔、大连及沈阳等13个城市的43家从事热处理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对企业的设备分布、使用、能耗和排放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目前调研统计结果已汇总到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

记者:推广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和装备,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协会对此有哪些想法和具体做法?

佟晓辉:我们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搞好技术改造节能。在行业中,我们重点加大催渗剂、全纤维炉衬和精密控制系统的推广使用力度。

(2)通过管理节能。一方面加大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例如通过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降低产品能耗;另一方面通过热协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市场准入、许可证等制度,避免低水平的热处理重复建设,从而降低整个行业的能耗水平。

(3)依靠政策推动节能。中国热协将召集有关协会、企业,争取在政策和税赋等方面得到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节能工作。

记者:今后协会将开展哪些活动?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景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6

今年,举世瞩目的20*奥运会即将在*举行,承担着首都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履行节能减排的责任与义务,为“绿色奥运”作出贡献。据统计,汽车尾气排放占全部污染物排放的三分之二以上,*汽车行业各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迎奥运,*实施国Ⅳ标准为契机,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汽车行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和行业内24个单位共同发出以下倡议:

一、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汽车行业的每一个企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企业自身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结合,强化节能减排意识,自觉履行节能减排义务,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二、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市有关节能减排法规、规定。采用先进技术标准,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淘汰和禁止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产品和设备。

三、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

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实施节能减排的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发低油耗、低排放的新型发动机;积极推动新型材料、轻量化的研究和应用;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降低成本,降低消耗,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四、切实加紧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为绿色奥运做贡献

在行业内开展“三节三降”活动,即开展“节水、节电、节材料,降低排放、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活动,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对未达标的企业要制定出具体的整改计划,力争今年行业内企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对于各整车及专用车企业要以*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为契机,落实符合排放标准车型范围的各类汽车的排放达标工作;加快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的研制及相关电控系统的匹配和应用工作,切实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和油耗,以实际行动,迎接20*年*奥运会的召开。

五、制定规划,加强管理,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要制定节能减排规划,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健全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加强监督。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与奖惩机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相应管理人员的考核责任目标。

六、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结合,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

1、引言

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工作方案》第五部分“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第八部分“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第十一部分“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等措施,与汽车企业密切相关,且体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汽车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的导向。面临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力度和决心,汽车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本文将技术路线图方法引入到汽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路线过程中,针对汽车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找适用于制定汽车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方法。

2、制定汽车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工作流程

汽车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未来生产车型种类的规划、各车型产量的规划、对节能减排技术包的选取、技术包参数的确定、方案和路径的选取、评估企业对节能减排成本的承受力以及制定技术研发战略等。通过这个制定过程可以明确技术路线图的发展框架、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技术投资方案并使企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本文对汽车企业所面临的节能减排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该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应该包含准备阶段、分析阶段、绘制阶段和更新阶段。

2.1准备阶段

首先,成立由行业内各汽车企业高层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一方面可以合理配置制定技术路线图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技术路线图按时高效完成;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协调部门内部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领导小组应该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汽车企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明确未来年份企业应该达到的法定油耗标准,从而对节能减排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为后续的减排工作设定目标。最后,各个企业确定参与绘制技术路线图的部门,并将这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加入到企业内部的领导小组当中,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汽车企业节能减排问题所涉及的部门应该包括市场部、企划部、技术部、研发部、财务部等,所有涉及到的部门都应该参与到技术路线图绘制过程中来。

2.2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能,如市场部需要预测各车型未来年份中的销量、企划部确定各年份中生产和淘汰的车型、技术部确定节能减排的技术包类别及参数,财务部分析企业对研发成本和技术加载成本的承载力、研发部确认现有技术储备和未来技术需求等。为了增加各项分析的准确性,领导小组应该定期为各个部门召开讨论会,并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包括技术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等)、行业理论专家(科研机构或大学)、相关企业决策人员等参加讨论会,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等,经过多次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最后将各个企业的数据汇总。

2.3绘制阶段

由于技术包的加载必然导致汽车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汽车售价的提高,虽然油耗的降低可以弥补这一提高,但是短期内很难让消费者接受,所以应该优先考虑减排效果好、成本增加低即对消费者更划算的车型增加技术包,为此本文在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的节能减排技术包优先度确定方法基础上,引进确定技术包优先度的指标—taRF(technologyapplicationRankingFactors),该指标反应的是备选技术的单位节油收益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单位节油所带来的收益水平越高,越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企业内就应该优先生产这样的车型。通过计算机建模,计算不同车型编号的汽车对应不同技术包的taRF值,然后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即可得到不同车型汽车之间的优先度和同一汽车不同技术包之间的优先度。再结合各个年份需要达到的法规平均油耗标准,对模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年份对每个车型所需加载的技术,确定技术的研发时间节点和新技术车型的生产时间节点。最终依据此绘制出技术路线图。

2.4更新阶段

技术路线图在制定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更新一次,按照制定流程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价,因此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也必须建立起更新机制。更新的周期应该依内外部环境变化、技术更新速度、市场的需求程度而定。各个企业、企业内的各部门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态,领导小组也应该定期召开研讨会,听取各企业、部门的反馈,定期对技术路线图进行调整。由于汽车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快,而且国家的节能要求是硬性指标,所以建议每个季度都跟踪调查已采用的技术包的实际减排能力等影响总体指标因素,为下一个季度做局部调整。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大的总结和修改。

3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企业战略规划工具,技术路线图能够沟通市场、产品、技术和研发计划,为企业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起企业内部对发展的一致看法。目前企业对技术路线图方法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更多的是停留在研发、产品时间表的阶段。然而技术路线图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随着了解和应用的加深,它还应该揭示相关配套制度如: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等制度的改革进程,从全方位培养对未来战略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wiLLYRDCHaRLeSH,mCCLeeSCHeRYLw.motorola’stechnologyRoadmapprocess[J].Researchmanagement,1987,30(05):13-19.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机械管理

目前。节能减排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必然需求之一。笔者通过探讨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应尽量在哪些方面落实与完善相应措施,从而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度以降低能源消耗,进而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办公室日常的节能减排管理

港口主管部门应健全节能减排监督各部门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加强节能统筹工作,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察制度。近年来,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所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若无规制约束,污染的负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超过社会成本的收益将激励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因此实施节能减排不仅是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随手关灯、空调、电脑等用电设备,对照明进行分段、分时控制。办公室实行分时管理,下班时必须随手关灯、空调、电脑等用电设备等;候船大厅实行分片管理,根据需要白天减少室内不必要的照明灯,夜晚分片照明,当旅客稀少时,减少照明灯,严格电器使用管理,把电器使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纳入执行力建设考核范畴,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办公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积极倡导大家低碳环保办公;加强空调管理,淘汰耗电大的旧空调,购置新空调以低能耗为标准;室内温度30度以下不开空调,空调温度限制在26度以上。

(3)提倡节约用纸,号召各部门内部尽可能使用电子公文代替纸质公文,行文按规定使用oa或双面打印,议题讨论尽量使用投影,少印材料,并尽可能使用旧废纸。打印用纸尽可能双面使用,公司内部用电子公文代替纸质公文。

2.设备节能减排中的主要措施

2.1废油回收

海口港建立了各种港机、船舶的领用、更换油料的具体规定,严格实行设备保养制度,对港机、船舶的机油、液压油更换报废的标准严格把关。节约油料,并且避免了随意排废对环境的污染。

(1)加强用电管理。其中包括对办公场所的节电警示,对办公场所、码头、堆场、仓库、通道等照明工具的节电改造以及夜间作业时分时段合理供电,对门机安装电表实行管理统计,以及对港口作业区的老、旧电表、互感器进行更换等措施。应有效地减少电力的消耗。

(2)通过工艺改造,推广应用堆高皮带机和废铁电磁吸盘工属具的使用。堆高皮带机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装车的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废铁电磁吸盘工属具的效率明显高于抓斗作业,并且拥有比抓斗作业更加节电的能效。

(3)在港口内部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结构管理体系,将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化。包括对各级单位和部门用水、用电的计量管理,对港口各部门的车辆进行定量用油,并且对报废车辆的及时回收,减少油耗并消除安全隐患。

2.2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在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的同时做好节能、减排,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组织三班制运行司机学习港机构造、正确的驾驶方法、发动机的合理用油等,让司机们懂得应该合理的使用港机机械。如:司机在开车要做到慢速起步、平稳刹车;在等待货物装卸时要停止发动机的运行,减少机械的耗油。

(2)对费油和报废的机械零部件进行回收。保养部门在进行更换机油、透平油、刹车油时,将更换下来的废旧油收集到一个大桶里,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处理;维修人员在修理过程中有更换零部件的话,在领取新的零件同时将旧的归还给仓库集中处理。

(3)在维修耗材上要把好关口。在维修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耗材,如:螺丝、电线、红胶等,我们要时刻监督维修人员,用多少拿多少,不要拿一大堆出来,用不完就乱丢。如发现随便浪费的,将进行处罚及公告。

2.3实现低碳港口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今后国际间港口的竞争将不仅仅是码头资源、服务质量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碳生产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的竞争。要加快内部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港口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生产。

(1)调整能源结构,扩大新能源应用低碳经济引发的是一次以能源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要将建设低碳港口作为发展方向和长远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将港口能源消耗转向清洁能源消耗。

(2)在“油改气”方面组织好港内外专家,继续加大港口运输机械“油改气”的可行性研究力度,开展好混合动力在港口装卸设备中的应用;结合老旧设备更新,研究使用燃气拖车的可行性,实现使用绿色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燃油消耗的新尝试。

(3)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积极研究太阳能发电项目,研究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及海水源热泵等技术在港区应用的可行性,将绿色港口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打造新能源港区。能够利用的资源应尽力利用,在能够利用船舶岸电技术的泊位继续扩大应用范围。业务部应积极与船方沟通,鼓励船舶使用岸边供电,提高岸边供电设施的利用率,以减少船舶停靠时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噪音,提高海水清洁度,保护资源环境。进一步明确低碳港口管理职能和机构,建立健全低碳港口管理网络。成立低碳港口研究领导小组,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成立以一把手为总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齐抓共管,为打造低碳港口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为促进煤炭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先后制定了多种法规加以推进,加上煤炭企业自身的努力,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对于煤矿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践经验不断增加,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化,影响节能减排的后续推进和推广应用。本文就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就节能减排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1节能减排概念。

节能减排通俗来讲,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前者属于节约能源的范畴,后者属于减少碳排放的范畴,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本文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梳理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容要素。

1。1节能内容要素。

煤、电、油、气(汽)四大要素是煤炭产业的主要能源,水是煤炭产业的主要资源,且国家针对煤炭采掘、煤化、煤电、电铝等行业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清洁生产标准及指标体系,故以煤、水、电、油、蒸汽“五要素”作为煤炭企业节能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

1。2减排内容要素。

水、气、声、渣和生态环境五大要素能客观反映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现状,且国家针对“五要素”制定了全面的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故以水、气、声、渣和生态环境“五要素”作为污染减排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

2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思路。

煤炭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探索低碳经济新模式,统筹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生态文明矿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企业。在节能方面,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后工艺装备,促进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环保方面,以污染防治为中心,以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手段,使各类环保指标不断满足国家相关要求,逐步完善以低消耗、“零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3.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煤炭企业可通过优化调整煤-煤化工、煤-煤电铝、废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链,依靠结构优化、深化和升级,构建节能型的低碳循环经济新模式。

3.2强化技术创新,加快工艺与技术改进。

(1)采用先进的,适应井田地质条件的采煤方法及工艺研发、引进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为节能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推广应用煤炭开采新技术。

加强煤炭开采方面技术研究,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开采寿命。加强研究应用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供电系统新技术,以达到通过实施工艺技术优化实现节能的目标。

(3)优化工艺技术设备。

工艺设备的优化,包括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淘汰高耗能设备、设备大型化、缩短流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内容。通过增加、改造设备,以主体生产工序的技术改造为重点,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设备,提高余热余能回收水平,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先进水平。

3.3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项目工程。

(1)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煤炭企业针对所有矿井,建设分散配套或集中式的矿井水处理厂,矿井水处理后作为井下及洗煤厂生产,灭尘、绿化等用水;针对生活污水,应新建或不断完善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充分挖掘和发挥设施能力,保证正常设施运行以及提高出水回用率作为重点。

(2)大气污染治理。

应对脱硫、除尘、脱硝系统升级改造,保证脱硫、除尘、脱销等设施稳定运行,同时开展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

(3)固体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

煤炭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针对煤矸石,对现存的历史遗留矸石山,在煤矸石安全处置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起煤矸石综合利用链网,用于煤矸石的综合治理与利用。针对粉煤灰、炉渣,根据粉煤灰、炉渣中C、Sio2和al2o3等成分的含量不同,确定不同的用途,可先进行未燃碳等元素的回收,然后主要作为井下注浆、塌陷区回填、制砖和作板材、生产水泥砌块和作为生产水泥掺加料使用。

(4)噪声治理。

煤炭企业主要噪声源是风井抽风机、压风机、主井绞车、副井绞车、洗煤厂运转设备等。可采用隔声罩、墙面吸声结构、隔声门窗、消声器等处理方式,进行高噪声设备、厂区和厂界的噪声治理,确保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5)生态系统恢复与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

煤炭企业需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塌陷区生态恢复、复垦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清洁文明宜居的生态型矿区。

3.4管理节能减排。

研究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对水、电、气等能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能源调度与生产调度系统的有机协调。健全管理体系,建立节能监控中心,整合分散孤立的监测点,建立集数据分析、数据采集、图像监视统一的节能监控平台,实现节能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为了实时掌握自身的环境状况,煤炭企业还应建立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辐射监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节能减排行业调研篇10

【关键词】节能减排政策;比较分析;启示

节能减排是基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出的政策,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其目的在于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1.美国的节能减排政策

美国的节能减排立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美国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明确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到2025年将达到1900亿美元,其中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900亿美元,基础性的科学研发200亿美元。

2003年,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实行自愿的碳排放权交易。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而获得剩余容许排污量的企业获得排污权,可以用出售其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另一方面,因不得已而必须排放超过所规定的容许排污量的企业,可以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其他企业剩余的二氧化硫容许排出量,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通过税收减免、先征后返鼓励企业减排。提高建筑环保统一标准和交通环保标准促进高效利用能源的投资,实施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标准化,并给予生态税收优惠政策。在节能减排中采取的财税激励措施主要有现金返还、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

2.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

建立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行政监管体制和执法监督体系,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强化执法监督,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工艺和设备,禁止工艺装备落后、能耗高项目的建设;对违法用能单位,依法实施处罚,禁止销售不符合节能法规与标准的产品。

制定煤炭、石油和海上油气田等大型能源资源开发方案并滚动修订;优化煤、油、气和水电资源的配置;高耗能产业因地制宜地靠近能源产地布局,有条件的矿区统筹发展煤电、煤炭建材等综合利用产业;建立能效标准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开展节能技术的推广、宣传培训和表彰奖励等工作;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重大节能项目示范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3.中美节能减排政策的对比分析

节能减排立法方面,美国依据不同能源消费阶段的需要制定相关法规,这些节能与环保法律可操作性强,为做好节能减排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中国编制规划时,把节能技术进步放在优先位置,要求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各项工作。

技术创新方面,美国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方案,在发电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能效方面的技术等领域进行重点研发。中国则统筹规划能源开发、储存、燃料替代等,以达到能源开发利用最佳整体效益,优化和调整用能结构。

节能标准核定方面,美国制定最低能效标准积极推动节能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国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监测和考核体系,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资金扶持方面,美国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企业自愿承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要求的减排目标;通过交易平台卖出超标减排量,获得额外利润。中国大幅增加对节能减排的投入,预算共计2232亿元,用于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开辟多种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进行节能投资。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引导用户合理用能、节约用能,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通过市场调节,推进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4.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的启示及建议

4.1加强节能减排的立法工作

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长效机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与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企业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各相关行业协会也要充分发挥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各项工作。

4.2创新节能减排的金融制度

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对研发与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在进行税制设计时,一方面除继续对环保产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外,应将优惠幅度扩大到环保机器制造、环保工程的设计、安装和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建立特定税收收入节能基金,使生产节能产品的生产商和购买节能产品的市场主体真正从节能中获益,在加大政府投人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流人,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4.3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

减排最大的潜力在于研发更好的工业生产加工方法,贯穿节能减排中的废物避免、循环使用和无害处理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我国要加大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采取国家投资、企业集资以及提高各种收费标准等方法,切实增加环保投入。完善节能减排的多渠道投资,鼓励和支持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第三方融资开发利用新能源,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发或合作研发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金融长期贷款的支持,政府、企业、第三方共同参与合力推动节能减排。

4.4创新能源利用技术

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环保机制都离不开技术可靠性、经济性论证,配套政策、法规、财力的保障性支持是一项依赖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推动的系统工程。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科研环境,建引导企业创新减排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刺激企业和消费者节约能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有限的资源有效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参考文献】

[1]杨勇,曹睿.美国节能减排的主要做法[J].中国能源,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