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9:25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1

第一章总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的任务,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反映的职能

2、会计监督的职能

(二)会计的含义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2、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四)会计的任务

•会计任务的一般表述

•会计的根本任务

•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会计等式

•会计恒等式

•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收入和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要能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的特点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二)资金筹集业务

(三)生产准备业务

(四)产品生产业务

(五)产品销售业务

(六)财务成果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的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方法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二、考试内容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账簿的意义

•账簿的种类

(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账簿启用的规则

•账簿登记的规则

•更正错账的方法

(四)对账和结账

•对账

•结账

第七章财产清查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和财产保管使用合理性的方法,即财产清查。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资、贷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的种类

•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实物的清查方法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会计报表与分析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会计报表的作用

•会计报表的种类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

•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利润分配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四)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和会计管理工作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种类及其特点。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应履行的法律责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要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制度与规范的制定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三、考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业务题

考试参考材料:

《基础会计》(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樊行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8月第2版

第二部分:《财务会计》200分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特征、财务会计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平衡公式,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熟悉财务会计目标、职能、特点,熟悉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熟悉会计科目;了解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财务会计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会计的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考试要求:

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日常收付的账务处理以及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和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概念及外币业务发生时的账务处理,掌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货币资金概述

•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内容

•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货币资金的控制

(二)现金的核算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金收付的核算

•现金清查和溢缺的账务处理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支付结算方式

•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的清查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考试要求:

掌握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价原则,应收账款发生、收回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的概念和计价原则,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转让及贴现的账务处理,掌握带息应收票据及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熟悉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范围及其账务处理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2、应收账款的核算

3、坏账损失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的确认及计价

•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收回的核算

•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切现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五)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存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存货的概念、性质、范围及存货确认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特点及账务处理;熟悉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及其有关的账务处理,熟悉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和账务处理,熟悉委托加工物质的计价及账务处理,熟悉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了解产成品核算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存货概述

•存货的概念及其分类

•存货的确认

(二)存货的计价

•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三)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四)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五)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包装物的核算

(六)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七)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投资

一、考试要求:

应理解并掌握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章的要求主要有:第一,熟悉投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投资的分类;第二,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及特点,掌握短期投入账价值的确定及期末计价,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期间获得股利和利息、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账务处理;第三,了解长期债权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债权投资取得、处置和到期收回及期末计息债券折价和溢价的账务处理;第四,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概念及分类,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熟悉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第五,熟悉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掌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投资概述

•投资的概念和内容

•投资的分类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

•短期投资的特点

•短期投资的核算

•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会计处理

(三)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债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

(五)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

•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固定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和价值构成,掌握从不同来源取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修理、出售、报废、毁损、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熟悉固定资产租赁及清查的账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了解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二、考试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固定资产的计价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及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租赁的核算

•固定资产租赁的形式

•固定资产经营租赁的核算

•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与清查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固定资产清查

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期限的确定,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处置的账务处理;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含义、主要内容及账务处理;理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无形资产减值的含义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资产内容。

二、考试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

•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流动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及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及结算与分析的财务处理,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预收账款、应付票据、预提费用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熟悉流动负债的含义、构成内容及计价原则。

二、考试内容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付款项的核算

•应付账款的核算

•预收账款的核算

•应付票据的核算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四)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的计算与结算

•工资结算与分配的核算

•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五)应交税金的核算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第九章长期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长期负债费用的内容及处理方法,长期借款取得、计息、使用及归还的账务处理,应付债券的发行、计提利息及溢折价的摊销、偿付的账务处理方法;熟悉长期负债的意义、特点和内容,应付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和长期借款的内容及分类,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长期负债概述

•长期负债的性质、特点

•长期负债的分类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长期借款的概述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三)应付债券的核算

•应付债券概述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四)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长期应付款的内容

•长期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考试要求:

掌握收入的有关概念,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费用、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概念,利润的月末结转和年度结转;熟悉收入的确认方法,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利润总额的构成及其计算,有关利润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了解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

二、考试内容

(一)收入的核算

•收入的有关概念

•收入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费用的核算

•费用的概述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利润总额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2、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净利润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

一、考试要求: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及构成内容,掌握所有者权益有关内容的核算方法。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掌握资本公积形成、使用及账务处理;熟悉留存收益的概念、内容,掌握盈余公积计提和使用的账务处理、未分配利润的确定。

二、考试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构成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实收资本的概述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留存收益概述

•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二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和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分类及编制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确认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考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名词解释

5、问答题

6、业务题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教学要求: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岗位工作能力;新型会计实务课程

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及重整资源,而这一变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当中的体现就是会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应用,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全面熟悉企业经济业务的基础之上能利用会计信息系统高效地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还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方便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为适应企业对实践型会计技能人才的需要,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设置了实践教学的核心课程——会计实务,但该课程当前普遍以会计账务处理为主要内容,导致其对学生所培养的单纯账务处理能力从一开始就不能真正满足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大大落后于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现有会计实务课程设计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和信息化条件下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课程能力目标单一,综合素质要求不高,严重偏离了当前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现有会计实务课程培养会计人才所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能运用会计原理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手工账务处理或者利用会计软件的账务处理系统进行账务处理。显然,这一目标从设计开始就没有充分考虑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除账务处理以外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忽视当前还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生成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的功能;这样就最终导致中高职院校学生对会计岗位业务能力存在严重缺失,更加不会全面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来从事会计工作。第二,课程内容过于机械死板,在实训当中不进行经济数据处理的岗位直接给出核算数据让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既容易模糊企业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和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的界限,又忽视了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和会计岗位业务处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只知按教科书来进行账务处理而不能培养起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内容和变化情况作出相关的会计判断后再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同时,由于课程能力目标定位的缺陷导致课程内容缺失了对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运用的训练,也没有针对企业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实训,造成学生只会账务处理而不能全面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独立应对不同岗位的会计工作。例如,在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下,采购会计岗位的工作是通过采购子系统来完成,而现有的实务课程根本没有涉及采购子系统的操作训练。第三,课程组织形式没有岗位分工合作意识,而是按照账务处理流程要求学生对企业发生的本期经济业务进行全盘的账务处理,使学生根本不能了解各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数据在业务岗位到会计岗位以及在各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流程及岗位分工的内涵,导致只会会计理论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第四,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或者没有真正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来进行系统性教学。现有的实务课程大都没有使用具备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软件进行教学,这显然已落后于企业会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即使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教学,也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会计岗位业务利用软件的不同功能模块来进行全面的训练。第五,课程考核标准不能真实、准确及真正地反映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在实务课程中,往往以学生填制的凭证、登记的账簿、编制报表的准确性来作为考核标准,由于学生都进行相同的账务处理,最终编制出相同的会计报表,导致很难区分学生的实操能力;再加上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会计岗位业务实训课程内容,更无法衡量学生从课程中所获得的实际工作能力。由于上述现有会计实务课程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和信息化条件下的严重不足,我们有必要从会计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依照会计信息化的能力标准来革新会计实务课程,建立符合时展需求的新型会计实务课程。因此,笔者在教学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密不可分、有机联系的的方面来构建全新的会计实务课程。

1革新课程能力目标体系

确立会计实务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岗位独立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目标体系,而不是只形成账务处理能力的单一课程能力目标,这是新型会计实务课程的灵魂所在。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要求,我们所构建的会计实务课程总的能力目标体系(具体能力目标根据中高职学生的不同培养情况进行调整)包括:(1)各类型会计岗位的业务处理能力。(2)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3)与其他岗位(含业务岗位和会计岗位)配合、协调、沟通的能力。(4)发生特殊、紧急业务的应变处理能力。(5)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6)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7)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2构建全新的课程内容

建立完备能动的、适应当前会计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改变以往机械死板以账务处理为主的课程内容,这是新型会计实务课程的核心。新课程内容应既能使学生真正熟悉提供会计核算原始数据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学生针对灵活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会计判断打下良好基础;又能使学生理解信息化条件下核算数据从业务岗位到会计岗位以及各会计岗位之间传递的流程,为学生将来的岗位分工和合作提供良好的前提,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扎实的根基。为此,我们建立的面向岗位的新型课程内容体系应包含以下组成部分:(1)熟悉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行政管理等基本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及其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凭证的种类;(2)熟悉企业出纳、采购、库存、销售、成本核算、收入费用、固定资产、审核记账、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基本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3)理解经济数据在不同岗位之间的传递流程和原理,包括从业务岗位到会计岗位以及在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4)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同子系统从事各会计岗位具体业务(包含账务处理在内的全部会计业务)的系统训练。以采购会计岗位为例,则应设计以下紧密联系的采购子系统进行实训的业务体系:(1)采购入库单据的审核。(2)采购发票的管理。(3)采购审批单与合同的审核。(4)应付账款的核算与分析。(5)原材料采购标准成本的制定、核算与分析。(6)应付账款付款单的审核、供应商应付账款对账。(7)系统库存管理。(8)存货的监控管理。(9)采购相关合同、对账单等档案的管理。

3采取新型的课程组织模式

构建以账务流程为基础的分岗位纵向实操模式为主、以模拟企业会计部门岗位分工的横向实操模式为辅的、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软件作为教学手段的课程组织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一直以来只是强调进行模拟实账演练的账务流程处理模式,使学生通过岗位实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业务,培养起真正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是新型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的关键。所谓分岗位纵向会计实操的课程组织模式是指按账务处理流程把所有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岗位分成以下具有先后顺序几大类:第一类,各类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岗位,包括出纳、采购、销售、成本等核算岗位和总账(包括费用报销、期末转账结账等)处理岗位,以上岗位在实训时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出纳、采购、成本、销售、总账;第二类,审核记账岗位;第三类,报表编制岗位;第四类,财务分析岗位等,让每个学生针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所有经济业务根据账务流程按以上类别岗位的先后顺序把每个岗位的所有具体工作都处理一遍的实训模式。所谓岗位分工的横向实操模式,是指把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同组的每个学生按企业会计部门的岗位分工分别负责不同的会计岗位,一个组别就形成一个模拟的会计部门的课程组织模式。横向实训模式通过模拟会计部门岗位分工和岗位轮换,既能使学生在完成纵向实训课程的基础之上再强化对不同会计岗位业务处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加深对核算数据在不同岗位之间传递原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在采取以上分岗位实训的组织形式时,一些提供经济业务原始数据的、与会计有密切业务往来的部门,如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门,及与会计密切相关岗位,如仓管员、生产统计员等岗位,也应考虑把其增加进来统一进行业务实训及会计实训。

4确定按工作规范来评价的考核标准

制定一套参照企业各会计岗位工作规范要求来测评会计实务课程岗位实训效果的考核标准,这是新型会计实务课程实施成败的保证。具体实施时,可考虑以下因素:(1)考核评分设计以岗位为单位来制订,一个岗位考核满分为100分。(2)区分同一会计岗位不同具体业务处理的难易程度来设置考核分值权重,业务操作难度大的适当增加分值权重,业务操作难度相对较少的适当减少分值权重,分值权重的设置以岗位为单位,一个岗位的权重系数之和为1。(3)考核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最终得出考评分。原始分:以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按岗位考核标准来完成指定的单项业务处理先给出原始分(一般分成两个分值结果,能完成没有错漏的,100分;不能完成或者有错漏的,0分)。权重分:原始分乘以分值权重得出。考评分:把某一岗位所有考核业务的权重分相加得出。

5编制与真实岗位相适应的新教材

安排好教材的编制,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岗位真实业务并配套所需的原始资料(包括文件、凭证、数据等)为课程实训的具体处理对象,会计岗位具体业务的处理流程、方法和工作规范应成为教材的重要内容。这是新型会计实务课程设计的重要条件。上述五项构成了当前面向企业会计岗位能力需求的全新会计实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是对以账务处理为中心的落后的会计实务课程的全面革新,是培养会计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必然之路。会计实务课程作为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背景下,其课程设计只有坚持以岗位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业务的处理为内容、以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完善和革新课程设计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能适应企业会计岗位要求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型会计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时展的高素质会计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2]邓丽娜.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4

按照iSeC项目的课程教学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拟定,按照国外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英文版的教学大纲,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英文教材,采用英文或中英文授课,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明辨性思维。在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趋于一致,但是会计实务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与国外还有一定区别。国内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有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特别是《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与国外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充分比较国内外的《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拟定符合iSeC项目要求的教学内容。

(一)中外基础会计实务的差异分析。我国的基础会计实务与国外的会计实务还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体的会计核算程序。我国企业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设立会计账簿,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立总账账户,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在总账账户下设立明细账户,此外还必须设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个特种日记账。国外的会计实务比较灵活,没有规定会计科目和必须设立的会计账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立会计账簿体系,称为accountingsystem(会计系统),包括Journal(日记账)和Ledger(分类账),会计业务多的企业在设置Generaljournal(普通日记账)和GeneralLedger(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立Specialjournals(特种日记账)和Subsidiaryledgers(明细分类账)。例如,我国企业的存货应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多个总账账户,国外企业的存货可能就用一个总账账户,即inventory(存货),或者直接以商品名称作为账户名称。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应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而国外的会计凭证仅有原始凭证,没有记账凭证,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日记账,称为Journalentry,即将企业业务的会计分录序时地登入日记账中,再根据日记账登记各分类账簿,称为post(过账)。因此,我国的会计账务核算程序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国外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为原始凭证———日记账———分类账———会计报表。

(二)中外高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基于上述中外基础会计实务的差异,国内传统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部分,会计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以会计的含义为起点,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重点围绕借贷记账法介绍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会计实务部分主要介绍企业会计的基本手工操作实务。因此,国内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应用,还重点强调企业会计手工实务的操作。国外的《基础会计学》课程通常称为accountingprinci-ples(会计学原理)或accounting(会计学),该课程基本介绍了整个会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还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国外《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会计业务仅以商业企业为例简单介绍了企业基本的会计业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会计要素的重要项目,没有专门介绍会计手工实务,主要通过excel表格和t字账介绍了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国内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更倾向于讲授财务会计基础,主要为后续的企业财务会计内容的学习奠定会计知识基础,国外《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比国内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但具体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内容要比国内的浅显易懂。

(三)中外高校《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编排基本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致,理论部分专门介绍理论,实务部分专门介绍会计手工实务。为了体现专业性,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比较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表述专业性很强,学生反映比较枯燥难懂。例如,会计基础理论的介绍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教材中缺少企业案例,仅仅以例题形式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而且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成为独立的两部分,二者相互脱节。此外,国内《基础会计学》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仅有部分教材在部分章节提到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此相反,国外《会计学原理》教材内容广泛,将案例融入会计理论的介绍中,充分体现案例教学,内容表述清楚简单、容易理解。国外教材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联系在一起,按照accountingCycle(会计循环),通过企业会计业务循环介绍了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具体业务举例也是以商业企业为例,相对比较简单易懂,并且根据各章节内容配有会计报表分析相关知识。国外教材没有专门针对会计手工实务的介绍,所有会计账务处理都以会计系统中的表格或t字账的形式体现。国外教材非常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每个章节专门引入较多案例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内部控制。例如专门介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Sarbanes-oxley(萨班斯法案)。国外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关于财务会计基础部分除了介绍基本理论外还介绍了重要资产和负债项目,还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基本不作介绍。仅有部分教材在会计报表的章节介绍一些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内容。

二、中外《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5

一、会计图解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会计图解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归纳,将会计管理活动、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向学生讲解会计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图解进行会计教学。因此,会计图解是会计图解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会计图解按照教学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会计管理活动图解(亦称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图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亦称会计核算程序图解)、会计账表关系图解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程序图解。其中,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是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由两个以上“t型”账户、表示账户对应关系的符号、金额以及简要文字说明所组成,是反映某项业务会计处理程序的图解。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按照繁简程度和反映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简略式。它是对某项经济业务只反映两个或较少账户对应关系的图解。②系统式。它是对某项经济业务反映全部账户对应关系和处理程序的图解。③金额式。它是假设某项经济业务的具体金额,反映整个记账程度和金额结转过程的图解。若干个简略式图解通过综合可以组成一个系统式图解,一个系统式图解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略式图解。金额式图解与系统式图解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有经济业务的具体金额。总体上看,会计图解分为会计管理活动图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包括简略式、系统式和金额式)图解、会计报表关系图解、会计电算化处理程序图解。

二、会计图解教学方法的特点

1.直观形象,启发思维。会计核算程序图中的“t”型账户本身就是广大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通过地抽象与概括,简洁地用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表示会计账簿的结果。一个“t”型账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某一个会计账簿的基本结构,将若干个“t”型账户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图,就可使学生联想到处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整个记账程序。因此,有人把会计核算程序图形形象地称作会计记账的“图”。

2.化零为整,系统全面。在会计教学中如果仅采用零散的文字式会计分录讲解,不易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某项经济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而采用图解法讲解,化零为整,系统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和多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某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全面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生动具体,便于记忆。一般来讲,实物直观及图表模型直观教学比单靠语言文字教学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更为鲜明、生动和具体。因而,采用图解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笔者曾对某班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能够机械记住某项经济业务全部文字式会计分录的仅占8%,而能够记住形象程序图账务处理的占92%。

4.简单易懂,激发兴趣。心表明,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而强烈的兴趣与高度的责任心是的最佳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会计教学中讲述某项会计处理程序时若单纯堆砌文字式会计分录,不但板书量大,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会计图解教学方法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克服学生学习意识上的消极心理,并能以简代繁,节省教时,增强教学效果。

三、图解教学的设计与

(一)会计图解教学的设计

1.会计图解的设计。会计图解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部分。总体设计是指按照会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会计图解的、数量进行全面综合设计。会计图解的总体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紧扣教学大纲。会计教学内容决定会计图解的内容,会计图解只是将会计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加以反映。教师在会计图解的总体设计中应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会计图解的设计有一个通盘考虑,对会计图解的所有内容有一个正确的总体构想。另外,在总体设计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

(2)按照业务的性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众多会计教学内容不可能在一张图表上加以反映,必须按照经济业务的具体性质进行分解归类。这样,既可以将有联系的经济业务集中图解,又可以避免重复。例如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图解可分为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若干个大的部分。再在每个部分中按照经济业务性质具体确定分项的会计图解。

(3)图解数量合理,内容充实。图解数量合理主要是要求“系统式图解”和“金额式图解”数量合理,因为“简略式图解”多用于课堂讲授,其数量可多可少。但是,尽管“简略式的图解”涉及的账户较少,程序简单,也应该要求教师在授课前作好规划,以免在课堂上临时组织,条理紊乱,学生的正常思路。图解数量的多少同样取决于教学内容,要做到图解内容既充实又适量,一般要求其数量不宜太多,太多易使图解的内容重复平淡。

(4)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会计图解的总体设计中应针对对象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和态度等个性特点和差异,在充分了解和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策划会计图解的具体内容、数量与形式等。

会计图解个体设计,是指在会计图解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图解所进行的分解设计。它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图解具体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图解内容设计包括经济业务事项设计、账户设计、记账程序设计以及文字说明设计。图解形式设计主要包括“t”型账户和记账程序路线的布局设计,字号大小、图表面积、图表颜色等外观形式的设计。在进行会计图解个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实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每一张会计图解对学生系统掌握会计有实际指导作用,二是每一张会计图解又可作为会计实际工作者的操作指南。②准确性原则。它是会计图解的生命,教师在设计每一张图解时要做到账户及账务处理程序应用准确,文字说明准确。否则会传授错误的内容,误人子弟。③代表性原则。它是指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方法等都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④一致性原则。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处理方法应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相一致,二是会计图解所使用的有关标记、表示结转方向的符号以及文字表达的口径要一致。⑤合理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图解的内容合理,图表的布局结构合理、美观整齐。

2.辅助材料设计。辅助材料是指一些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会计图解的直观材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讲授某项经济业务的图解之前或之后,展示这些直观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辅助材料设计主要包括直观材料的内容设计、展示方法和展示时机的设计等。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6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含义、会计要素、会计核算方法等基础知识,其核心是讲授会计核算方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中级财务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它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和深奥,再加上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情况等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因此,如何教授好《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案例,使理论内容浅显易懂,加深对其实用性的认识

《会计学原理》实际上主要是企业会计的基础,其会计主体主要是企业,因此,在教材中的所有举例基本都是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由于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情况等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企业的一些经济业务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是相同的,如果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代替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下面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一是在介绍什么是订本式和活页式账簿时,我们可以以学生记笔记用的订本式和活页式笔记本举例,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纸张的格式,账簿的纸张是按账户的结构设计的,包含了账户的名称、日期、凭证种类号数、摘要、反映增加和减少以及结余等信息。

二是在讲授原始凭证的有关内容时,教材上一般都通过图示的方式列举了“入库单”、“出库单”、“限额领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是很难接触到的,所以,以这些原始凭证为例来介绍原始凭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实际上,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很多原始凭证,如在商场、超市等购物时取得的“发票”,银行存、取款时收到的“回单”,从学校借款看病时打的“借条”,放假回家、返校或者旅游时购买的“车票”等,对于这些单据学生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分别是学生进行购买物品、存取款、借款、购买车票等经济业务的证明,它们就是原始凭证,以这些原始凭证为例来讲解,学生们一听就懂,还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原理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程实用性的认识。

二、揭示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为今后从业扫清障碍

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如时间、载体)的限制,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与实务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但是,在教学中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来进行的,教学中的编制会计分录就等同于实务中的填制记账凭证,只要学会了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在实务中就会填制记账凭证,因为填制记账凭证的核心就是确定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我们知道,记账凭证有专门的格式,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记账备注、附件张数、有关人员的签章等,这些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它的确定需要掌握和运用借贷记账法,需要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分析,而其他内容的填列比较简单,因为原始凭证中都包含有相应的信息,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填列即可,不需要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也没有关系。所以,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就把填制记账凭证中核心的部分以编制会计分录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借贷记账法,还可以节约处理业务的时间,也不受没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限制。同样的原因,在教学中,账户的结构被简化为t字形,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包括名称、日期、凭证种类和号数、摘要、反映增加和减少以及结余等多栏。其中,日期、凭证种类号数、摘要等相对是次要的,反映增加和减少是其主要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就将账户的结构形象地用t字形表示,通过t字形将账户分成左、右两边,一边反映增加,另一边反映减少。

在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揭示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以及为什么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学生知道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教学中是因为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信心,为今后的从业扫清障碍。

三、揭示会计处理过程繁琐的深层次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过程的繁琐是减少错误的保障或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

在会计处理中,通过增加处理环节可以降低出错的概率,减少错误的发生,有时也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但也使得会计处理过程比较繁琐,有时还可能与一些概念或制度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向学生揭示会计处理过程繁琐的深层次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过程的繁琐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减少错误的保障,或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

一是减少错误。比如,记账方法是指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照这一概念,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应采用借贷记账法直接在相关的账户中登记。但是,在会计处理中并不是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在账户中登记,而是先采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然后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户,增加了一个填制记账凭证的环节。为什么要增加一个填制记账凭证的环节?这是因为,企业有多本账簿,一本账簿里可能包含多个账户,如果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在账户中登记,那么就将账户的查找、经济业务的分析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等多件工作事项合在了一起,加大了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业务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记账错误的发生。

二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比如,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会计上专门设置了“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在发现盘盈和盘亏时,先将盘盈和盘亏引起的收益和损失暂时记录在“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待查明原因后按照规定的处理意见再从“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转出。“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就是一个起着过渡作用的账户,这种处理程序和实际的业务处理程序是一致的。但是,有一些财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意见早已经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如存货的盘盈按规定一般作为冲减管理费用处理,固定资产的盘亏按规定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等,对于这些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处理意见的财产的盘盈和盘亏,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反映,可以在发现盘盈和盘亏时直接将相应的收益和损失记录到相应的损益类账户中,而不需要等到查明原因后再根据原因的不同分情况处理。但是,在实际处理中,和那些在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意见的财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一样,仍然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过渡,虽然增加了会计处理环节,但目的是为了保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四、开展手工模拟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流程的理论内容讲授结束后,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是,因为存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而且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分开介绍的,各部分内容的讲授也并不完全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的顺序进行,所以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际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未能真正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在相应的理论学习中感觉已经懂了,但毕竟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学生对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如何普遍感觉心里没底。因此,有必要在学期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比较系统的大案例来开展手工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起到查错补缺的作用。我校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手工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们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五、为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和对外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要想教好学生游泳,作为教练的老师就必须要技高一筹,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学原理》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高校中的教师一般都没有从事过实际的会计工作,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可以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定期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做相关知识讲座或实习指导教师,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也为教师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淑萍.浅析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7

关键词:会计分录;会计主体;对应关系;会计恒等式;业务链会计分录是把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第一步,是初学者入门会计的“门槛”。多年的会计专业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让笔者体会到以下方法对会计分录的教与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由记账凭证引入会计分录三要素

当出纳员开出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时,会计对该笔经济业务如何反映呢?这就需运用会计的专门核算方法,即编制会计分录。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它包括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三个基本要素。这是传统引入会计分录三要素的教学方法。

笔者根据所用教材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认识记账凭证,而不是直接引入会计分录三要素。由于记账凭证这个实际核算工具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容易接受。从记账凭证填制的主要内容入手,即对一项经济业务“记什么账?”“该怎么记?”“记多少?”由此引入会计分录三要素,说明会计分录是用会计的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情况,其包括账户、方向与金额,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更直观更形象,同时也为后面记账凭证的学习做好准备。

鉴于初学者对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的关系不是十分的清楚,甚至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会计分录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而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就是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分录的载体。当然,记账凭证上除了反映会计分录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以及金额外,还需要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通过比较记账凭证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二、加强对会计主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会计的初学者,由于对会计主体的认识错误而导致编制会计分录时出现错误。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谁?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会计为谁核算的问题。例如小强应聘成为白云公司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对象就是白云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白云公司就是小强为之服务的工作对象,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

例如以下经济业务:

2日,a公司销售甲产品一批给B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12500元,税额2125元。产品已发出并确认收入,款项暂未收到。

给该笔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时,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借方究竟记“应收账款”,还是记“应付账款”呢?

作为a公司来说,暂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应记为应收账款,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应记为应付账款,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该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

我们现采用的教材把会计主体的学习放在第八模块,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会计主体的掌握,应该在讲授模块3任务2“掌握借贷记账法”过程中穿插会计主体的内容。如此安排不仅让学生明白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而且更加容易理解什么是会计主体。在讲授会计主体假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会计主体假设的概念,并不能深刻去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假设条件,所以在学习该假设条件时,可以根据经济业务将学生进行模拟的角色分配,例如经济业务涉及a、B两个主体,就可以将学生分配成为两组,一组站在a的主体上来处理经济业务,另外一组站在B的主体上处理经济业务,然后将两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由于站在不同的主体上处理的结果是不同的。同样的角色分配模式也可以用在日后学习主要经济业务处理章节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模式,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主体上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结果,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模拟情景法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诸如预收、预付等账户的性质。

三、正确理解账户对应关系

所谓的对应关系,是指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对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账户中,并不是每个账户都同其他账户形成对应的关系,而只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经济关系的账户才能形成对应关系。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其账户的对应关系进行会计处理,才能正确反映资金运动,正确地核算和监督经济业务。例如下面这笔经济业务:

10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甲产品一批,金额10000元,税额1700元,收到支票一张,送存银行。

学生想到的科目有: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库存商品等,结果他们编制的会计分录往往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商品

而正确的会计分录应该是: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销售成本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所以,要对学生强调,科目的划分不存在核算内容上的共容性和重复性。经营业务发生所引起变动的科目是非常确定的,只要熟练掌握了每个会计科目的名称及其核算内容,就能在编制会计分录时,确定出会计分录的第一要素――会计科目。

四、巧用左、右帮助理解借贷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之所以难学难懂,主要源自借贷概念引发的困惑。所以我们不妨借鉴左右记账法来学习记账。将记账符号回归左右,是因为账本中登记金额的两栏原本就分为左、右。事实表明,正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来定义左、右两方,才使得分类记账的方法变得难学难懂。账本的金额栏自然就分为左方和右方,而左和右是人们从小就形成的基本概念,不需要用其他词语来定义。左右记账法就建立在理解左、右概念何遵从自然对应法则的结合之上。

资产+费用(成本)=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可以理解为,等式左边的“资产”和“费用”表明公司的资源被占用在什么项目上,简称为“占用大类”;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表明公司的资源来源于何处,简称为“来源大类”。把所有的会计账户分为“占用”和“来源”两大类,就有以下的等式:占用大类=来源大类。左边占用大类账户的增加都在借方,减少都在贷方;等式右边来源大类账户与左边账户正好相反,增加都在贷方,减少都在借方。这样,学生在记忆时,只需要记住一类账户的记账方向,其余的根据会计恒等式都可以推断出来。

五、讲透期末结账原理

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成本)=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左边账户的增加都在借方,减少都在贷方;等式右边的账户与左边账户正好相反,增加都在贷方,减少都在借方。这一规律针对大部分会计分录是有效的,但在期末结转账户中就讲不通了,因此,对于期末结账,必须运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讲解。

目的一:结清损益类账户――让余额为零。我们希望月末通过损益类科目能够反映出这一个月确认的收入及发生的费用额度。以收入为例,在这一个月中所有确认入账的收入额度都已在收入类账户的贷方记载了,也即贷方发生额就是其本月收入总额(暂不考虑收入的抵减额),期末,要让收入类账户余额为零,则必须在其借方有一笔同等额度的发生额转出才行。

目的二:核算本月实现的利润――通过设置“本年利润”科目。上已述明,收入类账户原有贷方发生额要让其余额为零,则月末必须借记收入类账户,而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则“本年利润”只能记贷方了;同理,费用类账户原有借方发生额,要让其余额为零,则月末必须贷记费用类账户,从而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这一思路如果被学生理解了,自然也就把握了对月末的结账。

六、记账规则法

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这对于在一些题目中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但不太容易区分会计科目方向的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特别有效。

例如以下经济业务:8月31日,生产车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

面对该笔经济业务,学生往往不知道“累计折旧”应记哪个方向。教材的解释是: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贷方登记计提的折旧数,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冲销的折旧数。如此抽象的阐述,让学生感到很迷茫,所以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对“累计折旧”科目非常容易搞错方向。因此,应该从该笔经济业务中找出一个最容易确定的会计科目,确定它的方向,然后,其他科目的方向便确定了。如本题中最容易确定的会计科目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成本类科目,增加,应记借方。至于“累计折旧”科目可以不知道它的方向,但依据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它的方向。

七、业务链法

所谓的业务链法,是指按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然后根据前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在工业企业中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且资金运动的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即存在一条这样连续的业务链:采购原材料―材料入库―领用原材料―完工入库―销售产品―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至本年利润。附本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在这条业务链中所编制的会计分录有以下特点:即前一笔业务的借方科目是下一笔的贷方科目(除了第5笔之外)。这样一条规律,为初学者系统掌握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学生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为会计分录的编制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解记忆方法。

值得提醒的是,教学方法方面要注意处理好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教材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依据,课堂教学不能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注意其中的重点、难点,并做必要的补充与完善。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华,张文贤,祁新娥.会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实验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8

摘要: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总账会计在账目总账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总账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主管其内容包括企业的所有账目和财务支出情况,直接负责企业的内控,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总账会计素质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严格。本文着重研究总账会计在具体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总账会计问题对策

一、总账会计的工作内容

总账会计在财务总监的领导下,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具体负责。总账会计的工作内容即全盘账务处理会计,凡是属于会计核算范围内的事务,总账会计都会涉及到,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

1.负责审核资金收付凭证,负责编制转账凭证。

2.按照会计制度、本公司财务制度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转账凭证,做好算账、记账、报账、记账工作,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健全、数字准确,做到定期对账,同时做好工资核算工作。负责账簿登记工作,并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3.负责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的核算,计提各类应交税金,办理纳税工作。

4.定期核对往来账款,及时清算应收应付款。

5.按照企业规定,定期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作出较高水平的财务报告,为企业总账者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6.保管企业财务凭证及账簿,及时整理,并将财务凭证装订成册,定期编制各类财务报表,保守财务秘密。此外,总账会计还要根据国家有关制度要求,依据该单位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特点,特制订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二、总账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账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由于现在就业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总账会计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更大,因此,现在大多从事总账会计工作的人员对其工作的责任心严重松懈,这与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则是背道而行的,由于有的总账会计工作人员的人生价值观的扭曲,它们更是把个人的利益至上,不顾大局的利益,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时刻都能支配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总账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岌岌可危。因此,对于总账会计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总账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够。总账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全面的核算资料,对于日常的会计核算等日常业务具有监管的义务,但是由于部分总账会计的岗位意识不够,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财务方面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处处为财务造假提供方便。甚至对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充耳不闻,造成了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

(三)总账会计稽核的业务范围存在着局限性。企业总账会计稽核只有深入到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当中。但是目前的企业总账会计稽核工作,所涉及到的业务依然局限于传统的会计业务,诸如审核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而没有涉及到企业的资本元素。在企业会计稽核工作中,假若缺少这些信息,就会造成物资采购上的漏洞,在财务分析和企业的业绩评价上有失公允。

(四)总账会计参与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很多企业内部会计职位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当,一人身兼多职,且职责不明确,业务交错复杂等,部分企业未能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及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缺少有效的控制,大量不实的会计信息误导着信息使用者。这就需要总账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增强自身学识,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并制定相关的企业内控制度。

三、总账会计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对总账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总账会计作为主管会计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业务能力,而且还应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会计事业的灵魂和核心。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工作要全方位展开,既需要自我的道德规范也需要靠社会环境来带动。当前我国的总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处于最初阶段,这个时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只是被倡导,因此,良好的总账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形成,所以我们更不能松懈对总账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

此外,对总账会计要加强思想灌输,督促其职责的履行力度,对于不称职的总账会计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且工作效率高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以示激励。

(二)落实领导要求,加强监督力度。企业的总账会计必须按照主管的规定,在切实维护会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考核工作,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总账会计来说,在进行会计事务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本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排除各种干扰,有效抵制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总账会计工作进行考核,逐一进行检查,防止会计人员不依法行事,钻法律的空子。

(三)充实会计稽核的内容,扩展会计稽核工作范围。在会计稽核中,要做好资金管理的审核工作,就要强化对企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审查的范围包括企业资金的结构以及分布情况,要认清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数量、日常使用情况,特别要对资金的挪用情况进行审查,以利于对资金多余或短缺的现象及时发现。做好资金的考核指标审核工作,将有关资金运转的信息传递给财务人员,以利于财务人员合理调度信息,并做好账款的回收管理工作。

(四)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提高管理者对总账会计的重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总账会计衔接着各管理层及各个部门,控制着信息的上传与下达,确保信息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报表信息与目的,协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经营管理决策和经营计划。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总账会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从制度上和体制上保证总账会计得到重视,从而促使每个企业能够在依靠总账会计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会计不能经管现金,出纳不能负责会计分录处理就属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朱晨.略论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J].中国外资.2011.

[2]任跃萍.对当前会计工作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12.11.

作者简介: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9

全国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工作已陆续展开,为帮助同学们尽快开始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各科的学习,会计从业辅导名师制定了“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考试学习计划”,以方便同学们对今后的学习进度进行全面控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的学员来说,《会计基础》科目应该是较难的,其中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写及应用更是重点、难点,而《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又有联系之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将重点先放在《会计基础》的学习上,但是不能将另外两门完全搁置起来,三门学科应齐头并进!

第一章总论

主要是概念及特征、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展开叙述,是会计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领悟知识的本质。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本章是基础知识章节,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要注意区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区别,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主要介绍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学习时要注意好好体会借贷记账法的本质。

第四章会计凭证

主要是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的要求、传递保管的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本章的会计账簿是会计报表与会计凭证的中间环节。学习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讲义实际接触一些会计账簿,对学好本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员应通过做题加以巩固。

第六章财务处理程序

本章主要讲解了三种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包括基本编制步骤、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编制方法。

第七章财产清查

本章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一般程序,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学习时要结合老师的讲义,再做些题目加以巩固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重点体会各章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是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

第九章会计档案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整理归档、保管、复制查阅以及销毁等规定。内容不多,但各个小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老师讲解,再加上适当的做题加以巩固和掌握。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本章主要介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想学好本章需要对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账务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思路。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篇10

关键词 财务集中;财务信息系统;系统功能

一、施工企业的传统会计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问题

大型施工企业一般采用项目部制的“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三级管理、二级(有时甚至三级)会计核算模式。即:以建筑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作为自己的“产品”,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和效益评。价,一个分公司、一个项目部可能就是一个会计报告主体。

一般而言,一个工程项目(或项目部)实行合同管理,编制定额预决算,在会计结果控制上似乎可以实现项目利润的预期。但其在实务中具有如下特性:1.一般按统计的形象进度确定会计期间,分期计算项目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统计的误差影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2.在施工期间,存在大量的施工性实物资产,除主材外,还包括组织施工的设备及机械,具有品种杂、数量大、采购环节多的特征;3.工程涉及的内部职能化分工细,如土建、水电、安装、结构、设计、装饰等:4.工程的区域分布比较分散,分公司或项目分属于不同的区域,与总部之间存在时空距离,影响了信息的传递。

这些特征,在三级管理、分级核算和传统的报账制财务管理方式下,都有可能弱化总部的财务信息的获取功能,也产生以下财务问题:

(一)会计核算分散化

总部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各项目部(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汇总、合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准确反映。

(二)总部财务管治水平弱化

总部与下级会计报告主体之间,可能会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操守的差异,使财务的上下控制水平弱化。

(三)资金整体效率低下

项目部或分公司控制了工程收支的全部,资金只在单个项目的层面运转,不能在企业层面实现盈缺调配。降低了资金的整体财务效能。

(四)分析与决策功能欠缺

由于总部掌握基础会计数据的能力受到影响,使基于会计基数据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分析的财务决策功能弱化并欠缺,传统财务体制下的财务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总部会计对项目部会计的控制问题。解决总部对项目部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导入财务集中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核算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系统的导入

(一)标准化的、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集中会计核算。取消项目部或分公司的会计报告主体资格,实行总部一级核算制。2.集中资金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资金计划、项目资金收支、往来对账、利息计算全部由总部信息系统控制,实现收支两条线等。3.集中财务管理。系统除会计核算集中外,还包括项目成本、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往来对账等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4.集中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的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建立依赖于总部数据库的财务分析机制和财务决策机制。从上述功能要求看,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其架构和作业流程可归结如图1:

(二)符合功能要求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满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集中及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需要

1.在会计核算集中方面,要建立主子账数据系统。在总部建立单一会计主账,它是集中的数据库,它确定整个企业的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主要会计流程。在该主账下,可以按分公司或项目部建立多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子账;在每个独立核算的子账下,又可以按照部门进行更加明细的核算与管理,但子账必须是在主账授权下进行核算的。其账套之间的控制关系为:总部主账分公司或项目部子帐部门账。主子账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关键。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账套控制关系中,在一个会计账套中集中了各分公司、项目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保证了信息的共享,为业务、管理与控制、决策各层人员提供了直接、完整的数据,既能保证各核算主体数据相对独立、保密。又可保证在财务管理层面上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整体性。

2.以分级授权形式实现会计政策的统一。一个自上而下设计的会计账套系统为实现企业整体的统一会计政策提供了手段。如:统一会计期间,会计账套内的所有核算单元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期间;基础数据控制,所有数据均可以定义是否要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是否允许下级单位增加新数据;基本档案如总账的会计科目、固定的资产类别、增减方式、现金银行的现金流量项目等实现了系统性控制;运行参数得到控制:所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均能够按照组织结构,由上级来制定和控制下级单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是以分级授权的形式实现的。如图2所示:

当然,在分级授权统一政策时,系统还应当提供个性化应用功能。例如。境外项目或分公司,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会计政策、科目体系及凭证分类的差异,因此,系统在集中控制的同时,应当允许个性化的设置。系统需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企业集中管理与分级控制的要求。

3.在系统中实现数据分级共享。在系统内,要实现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的数据分级共享。共享是指产生于主子账内的所有企业工程项目和总部费用分摊。在企业内部各个子账中,可供使用者查询、提供加工使用;所谓分级是指根据授权,规定哪些数据下级分公司或项目部可用。这就需要系统具有提供实时汇总分析、跨账查询和审批预警控制的功能。当然,系统中还应建立各子账间的统计分析、账簿查询,跨项目汇总功能,在授权下可以跨账查询数据,也可以汇总、合并数据。这种由底层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合并的方式,可使信息不经过中间层的处理。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如图3所示:

另外,系统还可以建立跨账套的审批流机制与预警机制。审批流上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跨账审核审批,预警信息也可以跨账传递,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审批审核可能带来的滞后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特点和内容要求,就财务模块而言,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总账、应收应付、现金、对账、成本和预算等系统,每个系统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管理目的。

(一)总账系统

总账系统是会计核算集中的核心,所有业务最终都归集到总账系统中。主要功能包括:1.基础数据管理,如科目体系、凭证分类与编号方式设定、辅助核算设置等内容;2.凭证管理,如凭证录入及修

改、审批和签字、入账、调整、打印等内容。3.往来管理,如对账、核销、账龄分析等;4.账簿查询打印,如总账、余额表、明细账、序时账、日记账、日报表、多栏账、综合账的查询及打印等;5.辅助账簿查询:6.期末处理,如期末损益结转、自定义结转;试算平衡,月末结账等工作。其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

(二)应收款系统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业主管理、建筑发票和应收单据的录入、工程收款和核销的处理、坏账处理、账龄分析、欠款分析、资金流入分析等。主要功能如下:1.业主管理,如工程档案维护、业主信用评估、付款条件等;2.单据管理:保持各类发票和其它收款单据;3.收款、核销和坏账处理,及时处理工程收款,分析计提坏账准备等;4.统计分析,如账龄分析、欠款分析、催款和对账记录、坏账预估及资金预测等。其架构流程如图5所示:

(三)应付款系统

应付款系统主要提供采购发票和应付单据的录入、向供应商付款处理、获取现金折扣处理、单据核销处理等业务处理功能。提供应付账龄、欠款分析,提供资金流出预测等。主要功能如下:1.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档案维护,供应商价格管理,供应商付款条件管理、供应商评估等;2.应付管理,如维护供应商采购发票和其他应付单据;3.付款和核销处理,对应付款进行付款处理并予核销,根据付款条件选择付款功能,提供应付并账等;4.统计分析,提供账龄、欠款分析及资金预测。其架构流程如图6所示:

(四)员工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员工成本是主要的成本项目,合理的员工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如下:1.档案管理,如员工基本资料等;2.薪酬管理,如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3.收付款管理,如员工借款、报销及费用;4.统计分析,如员工成本占比等。

(五)资金对账系统

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核算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定期进行对账。资金对账系统针对上述业务,提供集中的对账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对账设置。设置主子账之间要进行对账的科目,以及相应的对账规则;2.集中对账,定期对各主子账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对账;3.对账查询,对对符结果和未对符结果进行辨别,对长期未对符结果给予报警。其架构流程如图7所示:

(六)项目成本管理系统

按项目归集收入、成本、利润;对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控制和分析;涵盖了项目全程,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主要功能如下:1.项目建立,包括立项、建立项目类型和档案、建立责任中心、建立项目要素、设置成本动因、设置作业单位等内容;2.项目预算,按项目进行收入、成本预算的编制;3.收入、成本归集与核算,当与其他系统集成时,大部分收入成本数据通过动态管理会计平台进行收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收入、成本数据的录入;4.查询分析。查询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收入、成本、利润情况。状态查询等。其架构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