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推荐21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推荐21篇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推荐21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0:29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篇

为有效帮助农民解决“怎么种好地”的难题,区农技中心组织8个镇街的农技服务中心,依托农资店经营骨干和农技推广土专家等,为农户提供面对面农事服务。同时实行专家坐诊,协助农资经营网点开展农事用肥用药指导、农作物种植指导、农机操作指导等。

农药化肥的减量,除源头控制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通过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新型农机设备以及无人机进行耕作,在肥料效率和均匀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用肥总量明显减少。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2篇

方案制定: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编写制定了《营口市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并全力组织实施。

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223个、完成土壤样品采测任务,更新上报测土配方数据系统,为实现地区施肥“大配方、小调整”打下基础。举办培训班13次、观摩及座谈会7次、培训农户530余人次。生产季进行田间指导和服务,入户指导农业技术骨干70余人次。今年根据项目要求,全市共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地点分别落在大石桥市1个,老边区2个,盖州市1个。为我地区肥料利用率达到40%的要求提供数据支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今年全市共建立100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个。分别在大石桥市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水稻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盖州葡萄增施有机肥示范区1个;鲅鱼圈区葡萄有机肥+配方肥1个,秋施肥葡萄增施有机肥1个;老边区水稻缓控释肥1个、蔬菜秋施肥有机替代1个。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带动农户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从而实现化肥的负增长,提升地力,减少污染。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3篇

2019年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以种植大户为主,开展绿肥示范种植,每亩购种补贴50元,计划种植面积2000亩。对一些水稻收割较晚,不能种植紫云英的田块,示范推广种植白菜型油菜、蚕豆等,计划种植面积500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栽培项目实施,安排专项资金要求项目实施经营主体推广“水稻+绿肥”种植模式1500亩。2019年全县推广绿肥种植达4000亩。县、镇农技人员在引导种植大户推广绿肥种植,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调整施肥比例,少施基肥和追肥,建议亩均减少基肥5公斤,减少追肥1公斤。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4篇

项目通过实施,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化肥使用量减施,配合实施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水稻+”种植模式、蔬菜水肥一体化等,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等措施,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有效减少因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项目通过实施,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客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各级领导对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部门在实施农业重大项目上,没有将化肥减量增效种植纳入项目建设内容和年度考核,项目支撑薄弱;农技推广队伍人员少,年龄老化,为农服务的工作热情减退,影响了推广服务能力;县、乡财政不愿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扶持。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一要强化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和示范。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种植模式和好处,宣传化肥减量增效是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想方设法展示化肥减量增效的应用效果;二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和农产品品质提升。

含山县土肥站

2019年12月9日

主办单位: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含山县政务公开办公室

电话:邮箱:hsxzwgk22@邮编:238100

皖iCp备20005004号网站标识码:3405220006皖公网安备34052202000103号不良信息举报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5篇

**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总体思路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精准把握“精、调、改、替”和“改”、“培”、“保”、“控”8字要领及措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其中小麦12万亩,玉米26万亩,马铃薯6万亩,油菜4万亩、蔬菜6万亩,烤烟6万亩,等其他作物5万亩。推广玉米种肥同播25万亩,小麦侧深施肥10万亩,机械深施万亩,水肥一体化万亩。推广配方肥万吨(折纯),应用面积20万亩;有机肥万吨,施用面积万亩;推广水溶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万吨,施用面积万亩。

2、样品采集化验。在20xx年土样采集的点位上,原点采集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土样73个,采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12个,总共85个土样,土样已全部处理完成。采集植株样品610株。对土壤进行常规指标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化验,同时选择10%的土样进行中微量元素测定。

3、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收集**行政区划、土壤资源利用等资料,充分利用近年来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数据,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开展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目前,已完成**耕地质量评价报告,制作**土壤类型分布图、耕地质量等级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级图、小麦、玉米种植适宜等级图等挂图9份。

4、田间试验。开展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辣椒、油菜、马铃薯配方肥、玉米缓控释肥肥效试验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各类试验示范10个,建立配方肥、有机肥20~100亩的村级示范方20个,示范面积1200亩,为化肥减量使用积累了试验研究数据。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6篇

1、化肥施用量依然较大。部分作物特别是蔬菜,施肥量还是很大,菜农追求产量,对农产品质量、农业面源污染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2、施肥方式转变难。由于缺乏简便简易的施肥工具,机械施肥占比较低,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3、有机肥源利用率低,有机肥推广应用范围小。有机肥由于用量大成本高补贴有限,真正舍得投入的是高价值的设施类经济作物,一般的经济作物以及粮食作物,由于使用成本高而用量不足,推广范围较小。

4、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近年来,项目资金基本上是当年年底才能申请财政局拨付,有的甚至被整合,垫资只能实施当年的部分工作,造成工作拖延。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7篇

1、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增强辐射带动效果。在洛源、保安、石门、三要、高耀、景村、古城等7镇,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5类作物为主,遴选合作社、农业园区、种植大户等实施主体20个,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万亩,其中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示范3000亩,马铃薯3000亩,小麦1200亩,蔬菜2000亩,果树1000亩。示范片上主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水肥一体化、应用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改进施肥方式,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

2、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助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紧紧依托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通过肥料统配统施用等服务,采取专家指导、测土配方、直接补贴、送肥到田等方式,转变配方肥推广应用模式。建立秦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何文辣椒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样板5个,示范面积3000亩,带动农民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

3、加大配方到户,供肥到田覆盖率。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示范,优化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肥料配方4个,制定辣椒配方(16-6-18)、樱桃配方(18-15-12)2个,抓住春秋播关键季节,加大配方施肥建议卡张贴发发放力度。同时与**信邦、**紫瑞、**金谷等3家肥料企业建立农企对接合作关系,大力推广配方肥进村到田。

4、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树立绿色生产理念。以新型农民培训、高产高效创建培训、产业扶贫培训为切入点,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组织开展县镇级技术培训3次,培训技术人员180人,开展现场会15场次,培训农民1000人次;举办观摩会2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6000份。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施肥方式,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5、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掌握实施效果。持续开展原点采样监测,在20xx年72个调查点(其中5个长期监测点)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调查点8个(其中长期监测点2个),累计监测调查点80个,其中长期监测点7个,采集土样85个。通过调查施肥量、作物产量以及耕地养分变化情况,分析掌握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以及养分变化情况,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减少不合理施肥。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8篇

1、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减肥增效成效显著。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精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20xx年,制定优化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辣椒主要作物大配方6个,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推广配方肥万吨(折纯),应用面积20万亩,全年化肥使用量减少。万亩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化肥总用量152吨(折纯),其中配方肥140吨(折纯),亩均减少化肥用量公斤;亩均增产32公斤,增收64元。

2、因地制宜改进施肥方式,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露地玉米实行种肥同播,大喇叭口追施一次尿素,挖穴施肥并覆土;高寒区地膜实行种肥同播,施用缓释肥,不施追肥。马铃薯实行种肥同播,不施追肥;小麦实行种肥同播,一次施肥,示范机械测深施肥,开花抽穗期进行“一喷三防”。全县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每亩减少氮肥公斤,减少(折纯量)575吨,其中地膜玉米不施追肥万亩,减少追施氮肥公斤。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3、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效果明显。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在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滴灌施肥等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20xx年,推广大棚番茄、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300亩,全县共实施6000亩,亩均节水40方,节肥公斤,节肥17%,节水40%。

4、实施秸秆还田,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结合全县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推广小麦、玉米、油葵、辣椒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还田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二是辣椒、万寿菊、油葵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0xx年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示范600亩,秸秆还田总面积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通过秸秆还田,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养分得到循环利用,为化肥减量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础。

5、有机肥源建设不断加强,有机肥使用快速增长。全县建成以**金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商品有机肥生产线为代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3家,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有力推动了我县商品有机肥使用进程。20xx年补贴商品有机肥370吨,带动农户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万吨(含堆肥),施用面积万亩,平均亩施有机肥250公斤,每亩减少化肥用量公斤,共减少化肥用量吨。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9篇

20xx年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营口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并全力组织实施。

(1)实施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合理制定配方,科学指导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开展有机肥料替代。继续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果园地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自然生草”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设施蔬菜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

(3)广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培训活动,重点宣传指导农民增施缓控释肥、碳基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料,提高全地区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模式,减少一次性肥料投入的浪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指导农民利用好12582手机施肥指导系统,增加配方肥的使用量,不断优化地区施肥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减少地区化肥使用总量,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安全用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和水平。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0篇

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科技下乡、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全市肥料利用率到达4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20xx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为吨,20xx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预计万吨(具体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小幅负增长,完成到20xx年化肥零增长的任务目标。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减轻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耕性,增强了地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1篇

长期以来,通过高产品种、化肥和农药的高投入以实现高产的技术体系,虽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也容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破坏土壤结构平衡,还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引发环境污染,我区采取现代农业耕作新技术。由于新肥料施用量、方法与传统施肥不同,农民存在怀疑而不敢用。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服务科技示范户为契机,在各施肥关键环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让农民眼见为实、切身体会。“减量最重要是源头。”为推进有机质养分替代化学肥,我区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将秸秆综合利用率、商品有机肥推广数量、绿肥种植面积等工作列入重点考核。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施肥模式,开展以缓控释肥为主的新型肥料田间试验示范与技术物化推广。本年度有机肥使用面积同比增长10%以上。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2篇

2019年我县继续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2019年我县各类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达万吨,其中秸秆粉碎还田、留高茬还田和直接还田约万吨,占全县作物秸秆总量82%,秸秆还田56万亩。农作物秸秆的大量还田,一方面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保肥保水通气的性能;一方面培肥地力,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在指导种植大户科学施肥方面,我们主动作为,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和引导他们调整施肥比例,少施基肥,建议亩均减少基肥5公斤,减少追肥1公斤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主要做法: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本周农事》、县电台《田野四季风》等农业节目,以及巡回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小麦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秸秆粉碎还田的意义,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与奖惩措施。二是明确技术要点。督促农技人员切实制定好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路线,各环节作业必须满足技术要点,保证秸秆还田有质量、有效果。三是强化技术服务。组织县、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深入村组、田头开展技术服务,确保秸秆还田工作到位。四是严格奖惩措施。为确保秸秆粉碎还田工作落到实处,县农业农村局决定将秸秆粉碎还田与各项农业项目扶持政策进行挂钩,纳入评选内容。对未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的种植大户取消当年农业项目扶持政策申报资格。2019年全县秸秆粉碎还田以亩均减少基肥2公斤,减少追肥1公斤计算,亩均节省化肥成本元,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亩均增产。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3篇

为保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分管总农艺师为组长,县土肥站、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含山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拟定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以及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确定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骨干,具体分工负责做好本镇的项目实施工作。农业部门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要求技术人员关键时期深入到示范基地,联系到户、指导到田,并建立技术指导责任制,实行绩效挂钩,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知识和技术,宣传化肥减量是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创建农业生态县的重要举措,是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列入培训必修课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销售人员等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全年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培训基层技术骨干360人次,培训营销人员120人次。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4篇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共取土样119个,其中,21个定位监测点,取土化验已完成。10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工作已完成。

在黄山办事处,安排田间试验6处,其中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各1处,小麦、玉米肥效验证试验各1处、小麦、玉米新型肥料试验各1处,试验正在进行中。

明集镇面积2万亩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物化补助已配送到位,示范区的标牌正在制作安装中。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5篇

**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总体思路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精准把握“精、调、改、替”和“改”、“培”、“保”、“控”8字要领及措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其中小麦12万亩,玉米26万亩,马铃薯6万亩,油菜4万亩、蔬菜6万亩,烤烟6万亩,等其他作物5万亩。推广玉米种肥同播25万亩,小麦侧深施肥10万亩,机械深施万亩,水肥一体化万亩。推广配方肥万吨(折纯),应用面积20万亩;有机肥万吨,施用面积万亩;推广水溶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万吨,施用面积万亩。

2、样品采集化验。在2019年土样采集的点位上,原点采集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土样73个,采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12个,总共85个土样,土样已全部处理完成。采集植株...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6篇

20xx年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省耕肥总站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职,积极推进我市“两精两减一增效”工程,认真落实化肥零增长行动,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

我市在原精准施肥惠民到户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作物范围,丰富实施内容,启动咸宁市“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已经对各县(市、区)进行了调研,目前确定了29个试点村,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水稻(常规稻、彩稻、再生稻)、油菜、蔬菜、莲藕、茶叶、葡萄、枇杷、猕猴桃、柑橘等9大类作物为实施对象,采用测土配方、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分期施肥、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三沼”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土壤调酸、冷浸田改造等十二项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试点村水稻(油菜)减肥10%,蔬菜减肥20%,果树减肥30%,茶叶减肥50%,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1%的目标。目前已经开始制作展板,并准备取土检测化验。

(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项目县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通过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示范等基础工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指导服务和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20xx年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技术推广面积490万亩,达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50万亩。一是认真完成田间试验示范。根据施肥指标体系建设的需要,科学合理布置田间试验。全年共完成三区试验、“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节肥增效试验、微量因子肥效试验等各种试验54个,完善了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逐步建立起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二是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培训。采取适合农村、贴近农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以农民为主体,与阳光工程培训、粮棉油高产创建培训相结合,全年共举办培训60次,组织宣传活动37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建议卡入户率达到90%以上。通过这几种形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到田、培训到人,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服务,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施肥观念,自觉应用配方肥,改进施肥方式,提高科学施肥技能,营造科学施肥氛围。三是推动配方肥进村到田。充分发挥项目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配方肥生产定点企业,智能配肥站等签订合作协议,发布施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农户按施肥建议购买配方肥。全市实现配方肥施用量万吨,施用面积万亩。

(三)化肥“零增长”行动。制定了《咸宁市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方案》,通过“精、调、改、替”四项关键措施,实施测土配方,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配施微肥,预计全市化肥总用量为万吨,同比减少,主要措施一是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养分还田率。配合市政府秸秆禁烧政策,在全市大力宣传秸秆还田和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通过项目示范作用、政策宣传和技术推广,使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达到216万亩,达总播面积的35%。二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绿肥是农业生产上传统的有机肥源,更是发展低碳农业、利用生物措施用地养地,保障耕地永续利用和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化肥零增长行动,我市把绿肥生产作为秋冬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提高了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力,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xx年全市绿肥种植面积22万亩。三是提高肥料利用率。20xx年全市有机肥施用量达万吨,施用面积11万亩。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用量吨,施用面积万亩。机械化深施肥料推广面积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万亩,建设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5个。通过机械深施和新型肥料的施用,实现全市主要作物平均肥料利用率提高1%,达到38%。

(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20xx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项目资金340万元,通城县2016年申请的项目已经完成实施,共发放有机肥吨,实施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万亩,发放紫云英种子吨,种植面积万亩。20xx年上半年,崇阳县200万已经完成招标工作,其他各县市区也在抓紧开展土壤取样、田间试验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工作。通过项目示范,全市种植绿肥面积达22万亩,辐射带动有机肥替减化肥实施面积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耕地质量建设经费短缺。虽然出台了《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方案》,但是化肥减量进展缓慢,重要的原因就是施用有机肥要增加肥料的投入成本。近年来我市每年有少量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资金(约200万)用来补贴施用有机肥,但是实施面积非常有限,每年约6万亩,要大面积推广仍然存在补贴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力量不足。部分县市的人员配备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存在业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人员断层等问题;人员力量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匹配,给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市站也因为机构改革,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我市各土肥站合计46人,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9人,助理农艺师9人,因编制问题,进人很难,职称情况普遍偏低,基层土肥站职称申报困难。

(二)土壤检测能力下降。部分县市由于化验室成立较早,又缺少经费,一些设备陈旧老化,检测设施不完备,造成检测的结果不是很精确,检测速度有时跟不上工作进度。况且由于技术人员不足,土壤检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监测数据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我市土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时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参加培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提升自己,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民。

2、提前谋划,认真调研,为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打好基础,力求高质量完成监测工作,逐步健全我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3、以项目为依托逐步更新化验室设备,扩大化验室服务范围,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化验室检测水平,使我市化验室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7篇

结合“两减”行动,海东市实现试点地块农作物绿色防控全覆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总防治面积105万亩,投入资金3360万元,共放置黄板178万余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按照“谁使用,谁捡拾”的原则,加大对覆膜推广和残膜回收,回收残膜553万公斤,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中心12个、回收网点120个,配发回收桶118个,共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包装箱万个、瓶桶箱罐袋等器具51万个。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使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8篇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全力推进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现将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汇报如下:

一、取得成效:

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科技下乡、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全市肥料利用率到达4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2019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为吨,2020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预计万吨(具体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小幅负增长,完成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任务目标。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减轻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耕性,增强了地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方案制定: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编写制定了《营口市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并全力组织实施。

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223个、完成土壤样品采测任务,更新上报测土配方数据系统,为实现地区施肥“大配方、小调整”打下基础。举办培训班13次、观摩及座谈会7次、培训农户530余人次。生产季进行田间指导和服务,入户指导农业技术骨干70余人次。今年根据项目要求,全市共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地点分别落在大石桥市1个,老边区2个,盖州市1个。为我地区肥料利用率达到40%的要求提供数据支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今年全市共建立100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个。分别在大石桥市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水稻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盖州葡萄增施有机肥示范区1个;鲅鱼圈区葡萄有机肥+配方肥1个,秋施肥葡萄增施有机肥1个;老边区水稻缓控释肥1个、蔬菜秋施肥有机替代1个。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带动农户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从而实现化肥的负增长,提升地力,减少污染。

三、全力推动化肥零增长工作

2020年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全力推进2020年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关于全力推进2020年营口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并全力组织实施。

(1)实施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合理制定配方,科学指导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开展有机肥料替代。继续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果园地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自然生草”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设施蔬菜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

(3)广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培训活动,重点宣传指导农民增施缓控释肥、碳基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料,提高全地区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模式,减少一次性肥料投入的浪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指导农民利用好12582手机施肥指导系统,增加配方肥的使用量,不断优化地区施肥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减少地区化肥使用总量,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安全用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和水平。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19篇

“两减”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引导宣传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绿色发展意识,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级农业部门培训300次,培训3000人次,发放资料万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全市布置设计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共计108个,其中有机肥替代试验29个,绿色防控试验45个,蔬菜梯度试验34个。另外各县区根据各自实际,自行安排布置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肥效小区对比试验点27个,试验作物分布涵盖小麦、青稞、马铃薯、玉米、蔬菜等作物,各试验点严格按技术方安实施,收集田间观测数据,结合秋收测产工作,对全年“两减”行动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推广应用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20篇

我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为发挥我县主导产业的优势,2016年我县率先将“含山大米”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成功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称号,保护区域15万亩。2018年有3个稻米生产基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6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县粮油行业协会正式授权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含山玉龙米业、铜闸绿野粮食合作社、陶厂镇幸福家庭农场4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含山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含山大米”品牌的确立势必要求建立优质专用大米生产基地,推广“水稻+”种植模式自然应运而生。2019年全县推广“稻虾共生”万亩,“稻鸭共生”万亩,推广“水稻+绿肥”万亩。2019年“含山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达万亩。围绕“含山大米”品牌的建设,农业部门在加强项目支持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强优质专用大米生产的技术指导服务。特别在施肥管理上,县土肥站按照优质专用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因地制作宜,强化个性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工作总结第21篇

1、强化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在关键农时及时制定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

2、抓好宣传引导。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及土壤修复的重要意义,大力普及化肥减量增效与土壤修复技术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施增效工作的认识。

3、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防止出现骗补和挪用,严禁截留和超范围支出。加强项目检查督导,及时掌握项目任务落实、资金使用、工作进度、效果评价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