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0:54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1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引言

近几年,保险行业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业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行业,其经营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作为公司防范风险、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公司制定战略计划、执行决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险公司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应成为保险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所谓风险,是指能够对公司的运营目标产生一定消极或负面影响的因素,其财务风险一般是指通过负债途径的融资而导致资产变化的风险。通常来讲,保险公司的资产包括资本金、保证金等合法资产。财务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客观风险,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

(一)财务风险管理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保证金、保费收入等,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财产保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财险、个人责任险、航班延误险以及随着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退运费险等等保险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提高,因此投保主体也由之前大部门为企业投保扩展到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亦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二,集中管理金融资产。目前,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都对资金收付、保费收入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实时划到总部,由总部对金融及实物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投资,同时收入与支出为两条线分开管理。据笔者了解,投资性资产在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负债及支付金额不确定。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的公司,其保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短期负债资金;同时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即保险公司未来是否需要支付赔款以及赔款金额的多少有赖于偶然保险事故的发生。因此,负债及支付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给财产保险公司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总资产中占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其负债和营运成本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资金风险状况,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其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偿付能力的高低与保险公司能否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密切相关。通常来讲,偿付能力包括发生事故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下进行赔偿的能力。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各项负债、保险费率等;此外,如何将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保险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欲在保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若保险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急功近利”追求高增长速度,追求高市场份额,则可能忽视经营风险,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未能形成资本增长的有效机制,这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其二,负债管理失衡风险。保险行业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费收入,因此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务均为一年期,因此负债期较短,对保险公司的资产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随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导致其经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债管理失衡的风险。其三,不重视财务管理系统。保险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保险企业的活力迸发,各大保险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拓展渠道、客户和业务,大部分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店面直销、销售等模式,向新型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模式转变,销售系统日益强大。由于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前端的业务销售,重视销售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使得财务对风险控制的功能不断弱化。其四,信息的不准确性加剧管理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信息的不准确性具体指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进行违规承保;二是放宽承保条件进行虚假投保;三是为吸引投保人而打折销售保险;四是违规理赔、肆意扩大保险范围;五是办理虚假保险业务。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早一步发现并控制风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确定具体的赔偿能力指标、资产营运指标等,规范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性、偿付能力等指标体系。其次,加强对现金资产的实时监控,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提前做好现金流量预算,以保障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赔付,同时还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值得注意的是,要实时计算收支差额,为现金资产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三,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后,还应实时追踪和监控保险公司的风险信号,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和可行性报告。

(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保险公司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内部管控机制,既要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管控环境,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又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与此同时,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也是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评估手段、评估方法等来分散或规避风险,使得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公司在进行决策前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案,综合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分析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对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详细记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负责财务预算工作,制定财务预算政策和具体的执行计划及方案。各级领导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并下达公司的整体财务计划,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开展各项工作。此外,保险公司还应重视风险文化建设,在全行业、各大公司积极倡导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使得风险控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者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员工要积极学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文化作为财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

上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集中管理的程度,建立相应的财务授权体系,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使用状况。上级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主要表现在约束筹资、投资行为等,因此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要明确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责、运营方式,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实行动态管控,以提高上级保险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它不仅涉及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还涉及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因而,要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有效防范风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用,促进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孙妍歆.浅析如何有效加强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6(24):76-76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原则;问题;策略

尽管这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比以往有一个实质性的改善,但是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依然偏低,我国的每年超过80%的企业倒闭是因为财务风险失控,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正视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准确把握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实现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1.对应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是指风险应该与收益相对应,一般来说高风险、高收益,这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平衡好风险大小以及收益高低之间的关系,如果收益高,那么企业财务风险承受也要随之提升,反之则需要下降。

2.动态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等进行动态调整,这因为企业内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同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财务风险控制的动态调整。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要兼顾筹资、投资、存货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可以说任何一各方面的忽略或者薄弱都会削弱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以及效果。

4.战略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相一致,需要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实施进行一个审视,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落后。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树立起来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落后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直接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下降。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落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重视不足,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被边缘化,企业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市场开拓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其二就是很多企业没有对于财务管理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以及认识,企业重视企业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收益,重视收入,忽视成本,只看到高收益,却忽视高风险,只看到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却忽视经营风险、存货风险。其三就是没有树立起来主动预防、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财务风险控制过于被动,过于孤立,财务风险控制认识的片面性,给企业财务风险爆发埋下了隐患。

2.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的企业制定了一些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带有人治色彩,粗放式管理依然是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流模式。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的缺失,财务风险控制某些环节没有规范的制度来进行约束,这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依靠自觉。二是制度本身的动态调整不足,一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过于保守僵化,长时间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需要进行修改相关制度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权威性不足,制度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常见,财务风险控制不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做,势必会带来更多难以预测的风险。

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财务风险尚未发生就能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反之如果财务风险已经发生,企业再采取措施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对于企业来说就会过于被动。目前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都没有健全的预警体系,预警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就是主观预测,这种预警比较低效,不能够很好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结果延误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面主要表现就是预警体系的信度以及效度较差,预警指标设置不够科学,预警分析模型不够精确,这些都影响到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4.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太低效。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手段是否有效,方法得当则意味着效果的提升,如果手段不当的话,很难有效识别、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从具体的防范手段来看,主观判断法、事后控制、简单分类法等定性为主控制手段比较主流,应该说这些手段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定性为主的风险控制方法效果不理想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以主观判断法为例,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的是判断者自身的经验来进行财务风险识别、估算,并据此来进行风险控制,这种方法固然简单易操作,但是会受到判断者主观经验制约,在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仅仅就是依靠主观判断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其效果自然会出现下降。举例而言,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基本上就是主观层面进行应收账款估算,甚至就是根据应收账款总额来进行财务风险粗略估计。再说事后控制这种财务风险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过于被动,总是风险发生再进行处理,做不到主动预防,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1.更新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开展,从而确保这一工作效果的持续提升。在具体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关键是树立以下几个理念:首先就是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其次就是要树立全面理念,对于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好地把握,对于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风险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最后就是要树立主动预防、全员参与的理念,将各种财务风险争取扼杀在萌芽状态。

2.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做到整体性、适应性以及权威性,确保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企业有必要引入财务风险管理诊断体系,全面分析现有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相关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与企业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各个岗位工作职责结合起来,力争制度都能够全面落实,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更加规范以及有效。

3.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需要尽快对于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利用这一风险预警系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并及时的进行预警,为企业处理财务风险提供更多的缓冲时间。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预警体系的构建方面,重点就是科学设置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预警模型,从而较早的发现财务风险。

4.创新财务风险控制手段。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创新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核心内容,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根据此项工作开展的需要,积极引入效度以及信度更高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通过方法的创新来形成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从具体方法来说,关键是要引入定量分析、全面控制、预算管理等更加有效的方法,在财务风险控制定量分析方法层面,企业可以设计各种定量分析模式,带入具体数据进行估算,从而定量层面对于财务风险有一个把握,根据风险大小采取风险转移、分散、回避等针对性的策略。(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宋长廷.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策略;电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电网公司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电网公司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警,化解风险。

一、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电网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电网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电网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二)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电网公司的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很多电网公司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良,债务包袱沉重

受电网公司资金短缺及管理滞后等因素影响,电网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处于不良状态。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管理滞后,同时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负债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受各地经济发展及市场信用环境制约,电费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四是应付工资和福利费赤字压力日益凸显。

(四)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投资盲目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综合楼、站所办公楼拔地而起,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五)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电网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电网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电网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电网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二、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面对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必须从理财观念、理财目标、理财形象、理财内容上进行更新、调整与拓展,对理财方法、手段、措施进行改进、充实与创新,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使电网公司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稳定、社会形象良好的企业。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现财观念

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电网公司树立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财理念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资本运营观念,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其次树立人本理财观念,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确立正确的理财目标

电网公司的理财目标在抓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首先要发展稳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性的现金流量;其次要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加快社会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树立良好的理财形象

拓展财务管理视野。首先,电网公司要为国家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理顺电价机制助力;其次,对内精心做大电力销售收入,为电网公司开辟财源:一是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扩大销售电量;二是加强各类销售电价管理,提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

另外,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加强电网公司的成本管理:一是实施长期购电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降低电力行业价值链上的成本;二是进行购电成本分析,以指导电力调度,优化购电结构,降低购电成本。

全面加强固定成本控制:1.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投资效益;2.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优化资本结构;3.增强对重点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1.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以规范财务行为为核心,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明确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目标,搭建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3.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电网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电网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原则;然后选择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的方式。4.以快捷高效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电网公司财务信息网络,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5.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人才体系。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大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电网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运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二、化解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宏观上理顺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系,规范业务管理行为

首先,要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公平交易。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应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交易,在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审及财务稽核力度

一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管理的弱区和盲区,完善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使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严格分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揭示各种内部矛盾,找准控制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各种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的框架范围内。

(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要加大资金安全监控,利用网上银行等资金监控平台,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时控制,并及时反馈和处理资金异动信息,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按照不同的资金性质,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实现资金由“人为”控制向“预算”控制转变,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其次,要加大对应收电费的管理,防止应收电费转化为不良资产。一是要借助营销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账龄和结构分析,跟踪欠费大户信息;二是要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内部资金上交程序,防止出现主观的资金滞留;三是对已核销的呆死账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积极进行后续清理和追索,尽可能地收回资金或残值,将损失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另外,要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和处理力度,建立债权债务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往来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对挂账时间长、金额大的往来账要及时进行函证催收,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形成。

(四)严格投资过程管理,控制投资风险

电网公司要规避投资风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投资项目,把住规划源头关。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控制非生产性基建项目,杜绝超前建设和挂账工程。二是要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规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三是实行基建工程效益与责任管理,开展基建项目效益评价,杜绝无效益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并进行严格的责任审计。

(五)实行集中核算,规范站所财务管理

整合财务机构,首先,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将站所、农电办、多经等所有责任主体的日常财务工作上移到县公司财务科,由财务科统一调度,对其进行记账,同时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发挥整体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规范站所财务管理流程,对站所报账员的职责、发票管理、备用金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促进站所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运行。最后,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备用金管理,禁止站所一级私自开设经费户头,防范经营风险。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财经知识培训,提升一把手依法经营理念,防止主观臆断而导致违规操作和决策失误,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的堤坝。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能自觉地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财经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执行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焱军.企业集团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模式[j].财会通讯,2004,(11):23-24.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是否能及时还本付息,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入款项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等,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可能使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破产倒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适度负债对企业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二)投资风险

很多企业盲目投资新项目,在投资新项目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结果就是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不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还有的企业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速度过快,使企业处于资金短缺之中,形成财务风险。有些企业在筹集资金以后,走多元化的道路,不断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领域,使公司资源分散,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资金营运风险

企业从生产产品到出售,再到资金的收回,在转化的过程中,时间和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就就是所谓的资金回收风险。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广泛的采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筹资;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还有些企业的偿债观念淡薄,短期负债成本低或无需花费成本,从而导致很多企业无视约定的付款时间,滥用商业信用,无故拖欠货款,引发“三角债”。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存在财务活动,就会存在财务风险。有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忽视了企业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发展盲目乐观。另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人员风险意识差、责任心不强,没有正确地估计和判断事项能力,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大都缺乏风险意识,产生财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总和,即每一种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组成企业全部资金的两个来源:自有资本和借入资金,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负债资金的成本低但使用时间短,逾期若不能归还将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权益资金却恰恰相反,其使用时间长,使用安全,但资本成本较高,一般企业都会举借外债,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以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同时就要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有些公司虽然意识到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可以帮助其迅速的扩大规模,却没有顾及到过度负债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盲目的扩张,一味的追求规模经济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有些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但规模过大企业很难将技术、人力资源、市场开发、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因素整合在一起,就会造成了企业内部机制的失调,使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均衡的“有机体”,从而使企业大而不强,导致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急功近利,盲目进行扩张,注定要走负债经营的道路,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知识缺乏,重经营而轻管理,重业务而轻财务,使得营销人员权利和责任过大,产品定价、销售、发货、与收款的工作完全由销售部门承担,应收账款管理弱化,许多问题不在账面反映,内部审计也不易发现。财务应有的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该通过财务管理带来的效益未能显现出来,甚至认为应收账款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但财务部门并不了解客户的详细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而且,会计核算在业务发生之后,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已经酿成损失,不能发挥事前安全检查和监督的职能。

(五)企业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遍布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伴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的加快,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和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在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收益的分配等方面,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随之而来就是资金的大量流失,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其中的风险指数也在急剧攀升。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原因之一,便在于人们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缺失。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财务管理人员应脚踏实地的去执行措施风险防范的措施,真正将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手段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人员在做出决策时,要充分的衡量风险和报酬的关系,高风险会带来潜在的高收益,但也只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确立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负债产生的利息能给企业带来节税的好处,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但也会使企业的风险加大,企业一定要把握好"度",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要充分考虑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周转快,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提高;对经营状况不好或不稳定,资金周转缓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则其负债比率应适当降低。另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是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的保障。企业要充分的了解各种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时才能选择代价最小而又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金形式。

(三)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充分考虑企业的潜在风险,坚持谨慎性原则,将高风险的项目排除在外,对项目的充分论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不同投资项目的财务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可以有三种做法:第一是选择足够数量的证券进行组合;第二是将风险程度不同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组合;第三是把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放在一起进行组合。虽然投资分散化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减少损失,但是投资分散化越高,证券投资组合对整个市场的依赖性就越强,所以企业要对市场做出一个合理的预测。

(四)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可以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信用的分类,并对不同客户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对于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可适当的采取赊销的方式,并将赊销的额度控制在信用额度之内;对于信用状况不好的客户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坏账损失。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账面金额进行分析和管理,加强欠款的催收工作。企业应依据谨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可以参照以往经验。同时还应采用账龄分析等方法,及时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金额,以避免长期呆、坏账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减少企业利润的虚增。另外,企业在存货库存的管理上,制定最优化的库存投资政策,使所有的生产环节在保证材料供应的同时,库存达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实现零库存。

(五)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

根据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公司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对外担保、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企业将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公司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的修正和完善。企业还应定期对各部门执行财经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企业在财务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必须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从企业微观入手,以模型的形式,对企业财务过程进行监督,对监测结果进行识别,判定监测到的财务信息属于何种状态以及预示着何种危机程度,并预报财务运行过程将走向的状态。它是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观察、计算并监督企业财务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企业应建立包括信息采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的预报等子系统,将这些系统与企业组织融合在一起,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发出的信号传递给管理层,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因此,财务风险的控制也就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只能充分认识和控制财务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正确识别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方法处理和应对风险,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达到防范和控制的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祁爱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市场周刊,2009年第7期

[2]梁冠球,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与监督,交通财会,2009年第8期

[3]杨爱君,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4]杜远荣,浅析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

[5]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实时监控

建筑设计院在建筑行业中,业务范围涉及十分广泛,同时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性要求强,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资金链的需求也更加巨大。这对于建筑设计院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多数建筑设计院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设计技术所开展的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却十分轻视,因此导致建筑设计院在面临财务风险时无法做到预防和控制,造成重大损失。

一、建筑设计院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

(一)资金链庞大带来财务风险

对于一般稍具规模的建筑设计院来说,其承包工程一般不局限于城市规划建设、景观规划建设,有能力的建筑设计院还会开展农村建筑设计甚至是市政工程设计等内容,这就使得建筑设计院的所需承包的工程量异常巨大。因此在投入工作时一方面需要对工程内容做到充分的规划,另一方面要对资金预算和投资资金链有充分的预估。然而在建筑设计院的工程中,一般会出现资金回笼困难和涉及单位众多两大特点,这对于资金链的压力更加巨大,一旦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做到完善的财政管理,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为建筑设计院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一般来说,建筑设计院作为技术型单位,项目价值、技术投资、建筑周期以及工程量四个方面都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对于资金链来说,四个方面的增加也同时造成了财务风险的提高。

(二)经营特征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

建筑设计院经营的复杂性表现在工程内容和业务面向两个方面,其中工程内容中的工程环境、工程目标等内容的调研以及规划设计都十分繁琐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业务面向则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院的工程中,参与工程的企业和单位通常数量较多,涉及到的专业项目、合作方都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都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1]。例如在项目竣工后,人们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工程理解不同,导致侧重出现严重偏差,从而造成收益分配处理无法达成共识,在现实中,经常表现为a建筑设计院与B建筑施工企业因利益偏向出现不正当竞争,而天平倾向往往根据人们的日常认知会导向建筑施工企业一方,从而影响到建筑设计的积极性和财政管理,从而形成了财政规划的风险。

二、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面对目前建筑设计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所面临的众多风险及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着防控降损至最低的原则,本文拟定了一下的预防控制策略。

(一)对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客观分析

造成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其客观因素。通常来说,市场环境的不良竞争和政策环境的变化,都会造成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加深。例如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增加,建筑设计公司在市场化进程下逐步增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同时,在建筑行业内部存在的不成文规定,如前文谈到的利益分配,都会为市场竞争带来无序化且更加混乱,成为发展的阻碍,同时也使财务风险增加。政策环境方面,国家政策的阶段性也会为一些建筑设计院带来动荡和困惑,例如利率的上调就会造成高负债企业的资金稳定性受到严重震荡[2]。外部环境原因对于建筑设计院的财务危机影响十分突出,建筑设计院需要对风险形成的原因有清醒客观的认知。

(二)对企业内部的改革方向做出判断

建筑设计院内部环境的影响相较于外部环境这一客观因素来说,则是造成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例如建筑设计院内部财务管理职能的缺失,会对财务变化、统筹等多方面缺乏相应的规划,从而无法做到对资金的合理管控。此外投资方式在建筑设计院内部通常表现为粗放式,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却对资金投入的具体细则缺乏评估力度,从而造成资金在工程开始时就表现出回笼困难的状态。与此同时,缺少内部审计是产生财务决策问题和疏漏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院中,工程决策和资金投入由领导负责,但是在缺少审议和讨论的情况下,决策往往会因为领导的个人原因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决策方向的错误,导致财务风险压力骤升,影响建筑设计院的资金运行。建筑设计院需要从根本上认清自身在管理层面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为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会计的信息资料需要做到清晰明确,并通过统计、计算、监控、分析等手段对信息资料实现预警指标的制定,并针对监控内容进行实时指标的检测。一旦其中某一项的监控内容超出了既定预警指标的实际标准,需要予以报警,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再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认真检查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使财务风险更加可控。例如在建筑设计院中可以将会计核算的内容作为监控防线,当会计核算随着核算项目的深入开展而发生变化时,监控防线能够根据既定标准对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预模拟出会计核算的变化是否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增加。

(四)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建筑设计院在面临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具备专业管理水平的财务预算管理团队是无法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远的发展的,一旦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就会使建筑设计院在市场当中遭到溃败。因此避免财务风险,建筑设计院除了要在设计技术方面予以继续重视之外,还应该在财务管理方面认真负责。首先可以通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财务预算管理团队,对建筑设计院中的财务事项全权负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例如在设计院中,财务预算管理团队可以针对资源合理分配这一命题开展专项工程,通过权责界限划分、成本控制方案制定、财务风险预估与核算等手段,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优化设计院的资源分配,使工程开展更加科学有效。

(五)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专业财务管理下针对管理方式和资金回流风险所建立的专门管理模式[3]。其中,针对预算约束机制,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拥有刚性要求,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避免随意的变动和修改增加企业负担,就需要内部控制的刚性要求来实现。此外,针对资金回流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运用应收账款制度,对账款内容进行核查。例如通过责任管理的方式,将应收账款的工作细化到个人,从而提高账款回笼的效率。或者通过合理的风险转嫁机制,将资金回流风险中账款票据出售到金融机构,以此来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害。

(六)标准数据下进行利益分配

针对建筑设计院在工程竣工后与诸多合作商因利益分配所出现的分歧,从而导致财务风险这一现象,则可利用标准数据的方法,使利益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消除各方之间的利益偏见,从而避免利益分配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观性和随意性强的弊端。例如在工程竣工后,建筑设计院委派专门的调查人员对当下通货膨胀率和消费物价指数等实际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根据企业受益情况和工程消耗进行利益的评估,建立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从而保障利益分配不会因某些主观性较强的工作人员的失误分配,带来建筑设计院的财政危机。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院因为以往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使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提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中发现建筑设计院的风险防控可以从制度建立的层面做起,利用完善的制度建设,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洁红.分析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177+185.

[2]张晶.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12,34:206-207.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6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产生兼并或收购的行为,使之成为更具规模的企业,这就属于企业并购,它是企业实现扩张,提升自身的经济价值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就目前企业并购的形式来看,企业并购活动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环节,它们分别是:企业目标的选择、企业目标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融资资金的筹集、出价以及后续的整合工作。企业并购的这六个环节在并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企业并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会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分析,其中主要是针对目标企业的资产、效益等方面进行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融资、支付的决策,以及并购后的资产整合等等,在这些环节中都需要财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统计、财务分析财务评估以及其他融资或支付等工作,这无疑就增加了财务活动的风险,一旦财务工作出现任何纰漏,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并购活动的进行。因此,在企业实施并购的环节中,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需面对的财务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就目前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整合期的财务风险这三种财务风险。

(一)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企业并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估,决定一个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就是找到合理的交易价格,由于没有准确预测出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进而就会出现了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当前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的价值评估时可能会出现的以下两个方面的财务风险: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由于自身原因而引起的估值不合理等问题。

(二)融资风险

我们所说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企业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并且还要确保企业并购能不能顺利地进行。当前影响企业并购活动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并购企业能不能充分利用好自己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从而在规定时间内筹集到企业并购所需的资金。而在这方面领先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来源渠道,他们的盈利模式一般是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方式来实现,这就相当于零售连锁企业具有类似金融的性质,除此之外,多元化投资还是零售连锁企业的另一种主要特征。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由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付方式的不同,造成其需承担的支付风险也不相同。目前,企业需承担的支付风险主要包括了资金流动风险、股权稀释风险和债务风险。在加强风险控制工作中,企业应采取综合手段,找好支付中的平衡点,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支付风险。

(四)整合风险

整合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并购完成后,对资源进行的整合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就是投入生产、债务归还。零售连锁企业主要是讲究规模经济效应,具有庞大的资金,所以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整合任务是并购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并购企业在该阶段一定要各个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办法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并购动机。对于一个希望通过并购获利的企业而言,首先应该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研究,分析企业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能力的长处和短处,从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角度来确定企业并购的动机,明确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并根据并购目的来明确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方向,是企业避免并购风险,实现并购战略的有效措施。

(2)开展对目标企业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在对目标企业开展价值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首先应该掌握目标企业详细的资料,最大程度上掌握目标企业的运行情况,从而为企业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并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估价过高,会产生多付风险;估价过低,则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因此,企业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时,还应该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续,以及掌握信息的充分与否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

(二)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1)拓宽并购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融资渠道存在着金融中介数量、形式少,融资功能单一等问题,这造成了融资渠道的狭窄,企业为了保证并购的资金,除动用有限的内部积累之外,纷纷采用各种变通方式筹集收购资金,如变相使用银行信贷资金、非法黑市高息融资等,这无疑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目前我国促进企业并购融资的重要手段就是应该积极发展高水平的投资银行,以帮助企业制定筹资计划,尽量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2)调整并购融资结构。在企业并购的融资环节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评估结果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企业的融资结构,平衡企业发展资金、股权和第三方企业资金,让整个融资结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比例过高和股权稀释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支付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权益的稀释、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等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需要来取长补短。对于收购企业而言,现金支付的最大风险是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股权支付的最大风险是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支付的最大风险是偿债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来进行。

(四)企业后期整合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企业在并购后需要对整个企业的资产和财务情况进行整合,调整不适应的制度和结构等,才能真正让企业和并购企业融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并购企业需要对财务核算制度、投融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用管理制度、股利分配制度等相关制度进行整合,优化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其中,应重点加强对会计科目的调整,以会计核算为例,应对诸如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科目等基础要素进行整合,进而对会计核算程序、报表编制等情况进行整合,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其次,还应该对企业的资产进程重组或整合,企业需要对整合前的被收购企业财务进行详尽细致的审查,充分了解和掌握被重组企业的各项资产、债务等,防止在收购后又发现账面上没有体现的负债或不良资产等。

三、小结

在企业实施并购战略中,必须要重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及时分析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对症下药,根据财务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

(作者单位为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蓉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7

【关键词】新时期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控制策略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之下,现代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挑战。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生产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筹资风险突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战略性发展造成干扰。本文立足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就如何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做了如下阐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主观能动性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行动的重要基础。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共组的组织开展落实不到位。首先,趋利性是企业的天性,企业在战略性谋划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下科学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财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常态化;其次,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的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可以规避财务风险。于是,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管理缺乏积极主动性。

(二)结构不合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存在筹资风险

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了更高要求,强调企业要科学配置资金结构,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境。一方面,企业在筹资决策中,由于决策失误,抬高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负荷的企业财务负担,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偿债能力有限,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财务风险、生产困境等问题的出现。

(三)水平较低: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管理工作不到位

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财务部门“一肩挑”的管理现状,弱化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效性。首先,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工作开展;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能力培训,在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再次,财务风险管理由财务部门“一肩挑”,缺乏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

二、新时期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实现财务风险科学控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落实,前提条件在于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实现财务风险科学控制。首先,企业要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从组织开展,到人员到位,都应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企业上下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内部环境;再次,企业要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依托制度保障,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财务风险管理职责的明确,到岗位职能的细化,都应在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建设。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更好地财务风险防控,企业应着力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如图1所示,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结构图。从中可以知道,在不同时期,应采取相应的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能够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首先,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求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控制制度化、常态化;其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基于定性分析下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强化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二是基于定量分析下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实现对财务风险因子的定量分析,以更好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再次,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为预警依据,运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三)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速度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不良所致。为此,在财务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一是要求企业要强化资金结构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流;二是优化企业负债率,在确保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三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构建,强调有序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支撑企业的经营发展;四是企业应协调各部门,强化对企业资产管理比率的考核,并通过流动资金的投放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还能力。

三、结束语

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激烈的行业竞争,强调企业在战略性发展的构建中,应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建设,落实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在笔者看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关键在于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实现财务风险科有效落实;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实现科学防控。

⒖嘉南祝

[1]王丽萍.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J].北方经贸,2015,(06).

[2]黎思.浅析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35).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8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

财务风险指的是财务部门在进行某一领域的财务管理时面临的某种风险,本质是由于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内涵丰富,在不同情况下产生具有不同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各方面资金筹集,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基础,假设在融资管理中企业缺乏科学预警,则会损失资金的使用效益,容易产生风险。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经济背景的变化以及房地产融资规模的变化等等。其次,在房地产企业管理过程中,日常项目投资也会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管理现金、存货以及财务收支与账款进出,都会引发相应的财务风险。明晰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内涵,笔者接下来将对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融资环境加剧恶化

我国经济变化相对较快,自从2010年起,银行银贷政策对融资行为进行了融资限制,房地产企业受到影响,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会受到资金额度等当面的阻碍。尤其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通过银行获得资金则变得更加困难。2011年上旬,全国房地产企业在国内银行贷款数额共计7023亿元,与往年相比仅增长了6.8%。但相对于2005―2010年来说则表现为贷款数额大幅下降。而同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却远远高于贷款额。因此银监会对此也做出过相应决定,要求银行严格执行国家指令,科学执行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以及开发商贷款。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加强企业间的联动,打击进入房地产业的违规资金。对于民间资本向房地产领域的流通,监管部门采取高压态度,禁止民间融资。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对严峻,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2、融资成本相对升高

央行不断改变政策,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业在进行间接融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付出更高的资金利息。例如,某个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32%增至2014年的61%,随着负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融资总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利息提高,相应的筹资费用就会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造成融资成本上升的原因还有股东权益比例的降低、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的提高。

3、再融资风险加剧,道德风险增高

再融资风险指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融资过程中进行的二次配股以及增发股票进行资本流转的行为。再融资能够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帮助房地产企业增强筹集到的资金,提高企业资本实力。但是再融资行为出现的风险与股本难以实现同步增长,从而导致贴权现象,收益下降。这可能代表着房地产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错误,会直接致使失去融资资格,出现再融资风险。道德风险指的是在房地产业活动中,当事人掌握着重要的资金资源以及权力,但从事了不利于企业活动的事情。房地产企业中经常出现道德风险,值得我们注意。在房地产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经济管理中会产生委托关系,这是值得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个方面。委托导致房地产企业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常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某一个错误的财务项目决策,引起财务风险,损害企业经济。因此在房地产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道德风险控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方向,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4、筹资风险进一步增大

筹资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在通过举债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在筹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债偿风险。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向企业投入资金流,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理缺失与不当措施,则会带来资本结构的畸形变化,这会导致房地产企业无法有足够的本金偿还债款以及利息的情况,这时,融资风险就会出现。房地产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就是筹资风险,在实际经济变化过程中,房地产业进行财务杠杆调整负债比例时,股东与所有者之间的利润额就会出现变化,其次房地产业进行融资的资本结构改变,也会产生利润额持有的变化。一般意义上,普通盈余变异增大的情况,财务风险也会随之越来越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机理

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系列表现,我们可以从中思考出财务风险的一般生成机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生成机理能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站在生成机理上思考,房地产企业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国家政治以及法律环境等背景下的,这些环境势必会对房地产业的营运与收益产生影响,也会对其财务风险造成影响,宏观环境背景会影响房地产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方式。这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生成的宏观机理。在微观角度上,房地产财务风险还与自身的企业内部运作结构、资本类型以及管理方式有关。不同的资本类型会安排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财务管理,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从总体方面来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风险,我们只能在经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认清财务风险,提出更好的措施控制与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房地产企业实力。

四、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控制策略

1、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人士认为,只要国内经济稳定,房地产企业就不会崩溃。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房地产推动的国内经济随时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时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前瞻工作,随时应对融资渠道上出现的问题。

2、提高资金链的风险控制意识

资金链上存在的风险对房地产的影响是致命的。房地产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资金是其发展的基本保障,失去了资金的支持,房地产企业就陷入了瘫痪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由于资本容积量小,风险应对能力较低,如果不理性使用资金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很可能隔断资金的供应链,导致企业迅速崩溃。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重视资金链的供应问题,理性投资,科学制定资金链管理政策,提高资金链的安全性。

3、灵活应变市场与国家政策变化

市场与国家政策属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的变化很容易影响房地产的发展,例如,当市场萎靡、对房源的需求较小时,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当国家实行市场紧缩政策时,减少了过度的财政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和投资,对房地产企业也是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当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较高时,市场和政策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市场和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房地产企业要科学认识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制定企业的财务政策,在资本上保持合理的结构,提高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4、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首先,要重视资金流风险。要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依据识别风险,重点关注现金的使用情况,科学分析现金流量的异常波动,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萌芽状态的风险。其次,还要合理分析现金流的结构,对经营、投资、融资的比例进行科学评估,看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扩张时期,融资在资金流的比重较大,而在保守时期,经营收入在资金流的比重较大。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投入与回收周期的影响,资金流中的比重也不一样,企业要保证融资与企业发展周期的一致性,以科学的融资政策有效控制资金流的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9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衍生金融工具的滥用被斥责为一大祸根。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巨亏,深南电深陷对赌合约,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折戟……近来,不少著名国企纷纷爆出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亏,市场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衍生品市场和结构性期权交易。许多对期货市场不甚了解的媒体和公众,错误地认为是期货套保将一个个中国公司拖入深渊。加上此前的“中航油事件”,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在一度程度上被这些事件遮盖和扭曲了。面对动辄数亿元的亏损金额,无论是股东还是银行,纷纷陷入谈“期”色变的恐慌中。令业内人士颇为不解的是,不少企业对外宣称自己绝对没有参与期货投机,出现亏损是因为做了套期保值交易。那么,大型企业缘何屡屡在套保上失手呢?中信泰富、深南电、国航、东航曝出的亏损,包括以前的中航油事件,都是起因于不受监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国外投行在其中起的作用必须追究。因此,深入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功能和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控制策略,使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正作用,让中国企业在“客场”作战,屡战屡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含义和动机,然后论述了套期保值的财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最后针对各种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二、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含义和动机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约。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及掉期台约等均属此列,通过这些基本形式的组合,就形成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套期保值是把期货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来补偿和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可以为企业规避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套期保值作为一个重要的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二)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动机

1 对冲汇率风险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脚步紧逼下,新一轮的避险情绪如洪水一般暴发。欧元、英镑、澳元等高息货币成为烫手山芋,利率、汇率同时大幅下降,令那些手中拥有欧元、英镑、澳元等外汇的企业纷纷宣告亏损,引发了一系列爆仓事件。有些企业本想手握外汇,以对冲汇率风险。没想到,外汇却成了企业亏损的元凶。

令众多企业“失足”的外汇理财产品以澳元最为突出。这与澳元近半年的走势有直接关系。澳元对美元汇率今年7月创下了24年来新高,但在触顶后却一路下滑,在全球范围内引爆了一批中信泰富式的“血案”。

2 控制成本

金融危机、油价的不断波动将航空业卷入“冬季”。国际油价直接影响航空企业成本。因此,很多航空企业都会通过原油的套期保值来控制成本。

3 回避现货价格风险

因预期全球经济下滑将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大减以及席卷全球的信贷危机,金属类商品价格不断跳水,令此前做多的投资者纷纷折戟。“真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在期货上面亏损的同时,应该是在现货市场赚的,套期保值是锁定了企业的利润或者成本,而不是为了博取更大的盈利”。

4 投机

金融衍生品具有两面性,对冲与投机很多时候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企业表面上做的是对冲,但实质上是在进行投机性交易,这样自然会加大风险。

近日爆出深南电公司有关人员未经许可,擅自违法与美国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杰润私营公司签订期权合约。未来两个月一旦国际原油“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杰润公司根据该确认书要求公司每月支付(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美元。事件公开后,市场上一片哗然。某银行专门从事金融衍生品设计、销售的专业人士表示,判断深南电是否投机,关键要看其是否真的需要期权套保覆盖那么多的原油。

三、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财务风险的具体形式

(一)市场风险

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因标的资产(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商品等)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根据衍生工具价格变动的不同原因又可以将市场风险分为四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二)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它是指因衍生工具合约的一方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包括在贷款掉期、期权交易及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遭受的潜在损失。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1)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2)发行者风险,指标资产的发行者,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指衍生工具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将该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不能对头寸进行冲抵或套期保值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又称营运风险,指在金融衍生交易和结算中,由于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或缺乏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导致的风险。具体包括两类:(1)由于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上出现漏洞、工作流程不合理等带来的风险;(2)由于各种偶发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电脑系统故障、通讯系统瘫痪、地震、火灾、工作人员差错等给衍生品交易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四、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规范期货交易业务流程,定期风险评估

企业要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定期地进行风险评估。企业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经营规范的经纪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交易发生时要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和交易资金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财力,要分析期货保值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来确定保值的规模。在资金管理方面要留一定的备用保证金,仓位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严格按照实际的订单和价格变动情况来操作,当价格波动大的时候,套保的头寸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不一定非要根据所有订单量来做大手笔操作。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走出片面追求盈利的误区,要从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来综合地评估套期保值效果和风险,将期货市场上的损益与现货市场上的损益相对应,而不能只关注其中~个市场的盈亏,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估套期保值的风险。

(二)国内企业都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业套保团队

从行情判断、审核方案到风险控制,内部团队的存在足以担当起隔离风险的重任,也能有效地避免企业踏入场外交易的“圈套”之中。企业缺乏内部期货专家,容易被误导参与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是私人交易场所,没有砍仓机制,价格不透明,流动性缺失。缺乏内部专家的企业往往在不经意间进入场外交易市场。这些企业天生就缺乏止损意识,套保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是从高层到中层都在躲避责任,没有专门的风控人员,导致亏损金额不断扩大,最终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三)企业在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确认时,要将其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

初始确认是对任何项目的首次确认。一般来说,是在特定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这一交易或事项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初始确认。很多项目的确认一次就完成了,但金融衍生工具代表的是签订远期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签约到履约有一个过程。所以确认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要有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问题。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价值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决定是否中止这项套期保值行为。

(四)企业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信息披露

首先要改进传统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其次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以防范风险;再次要注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外披露。一是增加表外注释。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复杂多变,风险和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应加强在表外对其进行披露。具体应包括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政策、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另外注释中还应包括报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条款和条件。凡是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各方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均应在其列。二是运用var(vaiueatrisk)风险管理技术。

(五)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

由于我国国内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衍生产品风险进行评估、计量和监测能力,这也是积聚风险隐患的重要原因。鉴于这种状况,企业应当加强衍生工具内控的风险评估和监测环节:第一。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独立的衍生工具风险评估和计量机构,负责评价衍生工具投资的收益或损失额度、积聚的风险情况以及董事会制定的衍生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第二,企业应当对自身评价和计量衍生工具的风险能力有正确的评估,严格禁止参与超出本企业风险部门监控能力的复杂衍生业务或扩大衍生业务的规模。将衍生业务的评估和计量完全寄希望于投资银行、聘请的咨询机构或经纪人是十分危险的,“中航油”事件充分反映了在衍生业务中中介机构同样可能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三,尽量投资于市场定价机制比较完善、流通性好的各种场内交易衍生工具。并严格按照盯市原则,每日根据当天的市场价格计算衍生工具的收益或亏损情况,在接近或超过董事会规定的止损点时及时向高层报告并要求采取措施。第四,大力吸引和留住风险识别、计量方面的人才并加强员工培训。在积累了一定的交易经验和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聘请咨询机构建立本企业的衍生产品定量模型。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篇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国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化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优化办法;另一方面,2013年,我国投资类人群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作为投资者,更加需要依据企业财务稳健化管理和信息公布,进行自身投资策略选择。可见,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的财务风险控制,已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财务管理风险始终贯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任一环节。不断优化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实现企业高效率盈利,确保企业和投资者的资产成本利益,构建上市公司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陈雪浅指出,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加大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投资和汇率等金融不稳定因素发生概率值,这种金融不稳定将会直接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不利影响。王团现指出,企业有序稳定的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重要基础性保障措施,企业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可以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完善指导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有机结合。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和财务风险融合,将会构建出企业发展可持续平台和体系结构性完善,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袁晓波选用回归模型上市公司中的St为研究对象,选择公司连续5年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分析结构表明公司的盈利利润额度和公司股东持股比例,直接影响上司公司的St概率值。上述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内容和问题,即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测性方面,应更加强调定性指标和非个人主观影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外部生存和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企业必须要强调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值,制定更加合理的内部优化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模糊分层方法,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以C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预测和控制策略研究。

二、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

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竞争外部环境激烈程度值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概率,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同时涉及到企业发展各个环境和步骤,两者之间产生更为紧密协同发展的关系。可见,只有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评价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指标值,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判断,并及时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将会直接通过企业的财务变量进行体现,即财务风险必然引起财务指标上异动,如企业资产负责率可以表示为企业的融资风险。通过文献查询分析,现将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为传统和新增两项。

1.模型构建

模糊分层方法是将复杂化多指标问题转化为单一化问题,以多专家打分为权重标准,完成复杂问题的分层逐步分解,最后加权计算出各个指标对于某一事件影响状况。模糊分层法判断的相关步骤如下,一是依据所要评价的问题,构建出统一化独立分层体系结构模型;二是选择行业内多名专家,进行指标评价打分,建立模糊判定模型;三是计算出局部分层模糊权重向量矩阵,循环该方法,从底层指标逐层分解向上结算,计算出综合性权重向量矩阵;四是通过标准化处理公司所包括的财务指标值,乘以模糊分层的权重指标值,即可获得对应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值。

2.财务风险评价计算

本文以C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模糊分层方法财务风险评价性研究。C公司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募集方式建立交通运输设备公司,控股股东为某汽车企业,占总股本的65%,公司现有上海、湖北和广东三个研发基础,45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通过该公司公布的相关财务数据,获取表1中各项指标的实际值。本文对于C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共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法层。目标层即主要目标是通过下两次数值计算出公司财务风险程度;准则层即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传统和新增指标两项;方法层即是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具体指标值。一是选用群组决策,进行上述财务公司指标的权重性和各层的权重值评价,即对指标变量和层次进行比例化处理,获得相应的、各层模糊判断矩阵,并按照模型构建步骤进行权重值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二是依据C公司所公布的表1中财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算法如公式(1)所示,将实际值转换为的范围值50~100;三是计算出C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指标值,计算结果数值为2011年64.40、2012年63.89、2013年65.79。通过百分比值划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防范。YJ=50+XJ-XminXmax-Xmin50(1)

3.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由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模糊分层权重指标计算可知,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权重值较大,C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股权结构得分较低,说明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在于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得分的缓慢增长也说明股权结构变化幅度较慢和成果不明显。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知,2011年,公司盈利规模性收入较高,但接下来两年出现明显下滑拐点趋势直接表明公司的业务增长和盈利实力不足,需要获得公司组织管理者高度重视,并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综上所示,通过构建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获取企业内部结构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程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依据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研究,可知财务各项因素指标对于财务风险具有差异性影响效应,同时财务风险发生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是上市公司内部优化财务管理的长期坚持的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建设。

1.科学合理构建股权框架

通过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性评价机制可知,股权结构框架不合理将对公司财务状况起到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配置,也是公司内部优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可见科学合理构建上市公司股权框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一是合理设置高管股权指标,上市公司管理属于产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式管理,假设企业高管配置较少股权,将会增长企业的执行管理成本,公司管理层将不会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尽心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而是转而为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运行模式。合理配置高管股权指标也就是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必要股权激励,将自身利益价值增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协同关系,形成一种博弈多赢关系,同时加大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性比例,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监督和管理权,一旦发现企业管理层经营性行为严重偏离公司财务战略,将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时,起到及时纠正性作用。二是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如所选C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4%,这种持股比例在上市公司企业很多,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10%,这也就直接说明公司的其他股东对于公司发展,不能起到均衡式控制作用,并且实际控股股东公司管理权行为不会受到某些限制。而构建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将会有效的抑制和监督,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性侵蚀,对公司战略性决策需要各个股东之间,达成协同性平衡建议,能够实现一种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均衡。这里也就产生一个问题,假设大股东数量较多,将会产生利益持续性讨论,对于公司发展将会不利,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应控制在3~5个为准,将会更加有利益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决策不确定因素,减少企业经营性风险,提高上市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中小股民投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