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事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3:12

煤矿生产事故篇1

【关键词】煤矿身生产;煤矿企业;生产事故隐患;查找;解决对策

0.前言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煤矿生产过程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煤矿企业没有认真的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及及时提出解决对策,那么煤矿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着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煤矿生产事故隐患方面的内容,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煤矿生产事故隐患方面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介绍。

1.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存在的原因

要想真正的解决煤矿企业在煤矿过程中的存在的事故隐患,那么煤矿企业就必须首要认识到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通过笔者对大量煤矿企业在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研究,导致煤矿企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导致煤矿企业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机械的因素。机械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第三,环境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不是人为导致的,但是有些不利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提前预知,以此来提前对事故进行消除。

1.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煤矿企业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煤矿企业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做好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工作并且工作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来进行。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从事煤矿工作的过程当中,还要对其他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关的监督。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没能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技术标准进行工作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也没有做好监督工作。因此,上述情况一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无形的增加了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隐患。

1.2机械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煤矿企业近些年来逐渐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了煤矿的生产过程当中,使得煤矿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到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本来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质量的好事,但是由于一些人为方面的原因使得机械设备也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机械因素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运行时间长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检修;第二,现在好多机械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而是继续运转;第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产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机械的运行负荷严重超过了额定负荷;第四,机械的运转环境主要是在矿井下面运行,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机械因素可能导致存在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隐患。

1.3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讲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矿井下面的环境。众所周知,矿井下面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一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矿井下面的生产环境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煤矿生产过程事故隐患排查分析研究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以此来及时的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2.1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必要性

煤矿企业要想为自身的煤矿生产过程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那么就必须派遣专职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以此来确保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长远的发展。煤矿企业要想使得自身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那么必须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体系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排查体系进行执行。

2.2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工作

煤矿企业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一些关键的工作进行彻底的排查。煤矿企业在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过程当中应该认真的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如果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但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解决,那么绝对不允许进行生产;第二,如果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发现存在一些安全事故隐患,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一切生产过程,及时的派遣相关人员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消除,直至隐患彻底消除之后才允许开工继续生产;第三,由于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实行的是倒班制度,那么工作人员在进行交接班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提醒有关人员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则是煤矿企业在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过程当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上述原则在遵循的过程当中,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监督工作人员对上述原则的执行情况。如果监督人员发现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上述三个原则,那么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结束语

煤矿安全事故要想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以及长远的发展下去,那么煤矿企业必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做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面的工作。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今后一定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润彪.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排查[J].煤炭技术,2009,(3).

[2]卢乃锡.浅析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8).

煤矿生产事故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在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具有重要意义。

1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1.1设备陈旧老化。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另外,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2设备造型不合理。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3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机电设备日常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相当重要,由于个别机电维修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思想,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识,班班得过且过,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行认真观察、分析、修理,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1.4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再加上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一些小煤矿的非法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目前我国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不良影响。

1.5管理存在漏洞。煤矿井下工人文化素质较低,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反“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再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给安全埋下隐患。

2对煤矿机电安全预防的几点建议

2.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对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懂设备构造,懂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用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工作环境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合适,有适当的安装场地和检修空间。特别对采、掘工作面移动设备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2.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即:勤观察、勤讲解(勤汇报)、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班班生产,班班抽空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三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

2.3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①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②用典型说教的方式,让工伤人员到班前会上讲解受伤后的感受,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③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要认真组织人员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2.4及时更新机电设备。保证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以较为先进和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环境噪声污染和高耗能底效率的设备,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利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利用经济奖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带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为机电设备事故率的降低和企业“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6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7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煤矿生产事故篇3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各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特别规定》的要求,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定期组织排查。隐患排查报告应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结果等内容。重要情况应当随时报告。隐患排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由各矿主管矿长签字后,于每季度第一周报送某某监察分局。

某某监察分局对逾期未排查和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将按《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二、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隐患治理,确保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的,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某某监察分局对存在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并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将按《特别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三、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加大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各煤矿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职工的培训和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

某某监察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把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监察,一旦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将按《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实施行政处罚。

四、认真执行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轮流带班下井制度。各煤矿企业要在认真执行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江苏省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井下管理规定》(苏煤安[*]45号)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轮流带班下井制度,确保煤矿每个班次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员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各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煤矿正常工作期间,除完成月度下井总数外,还要根据《特别规定》的要求,保证每周至少下井一次。否则,某某监察分局将按《特别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实施行政处罚。

煤矿采煤、掘进、通风、维修、井下机电和运输区队负责人一律实行带班作业。矿副总工程师以上行政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每月下井次数中安排1至2次的带班作业。

煤矿生产事故篇4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t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67-01

煤矿机电运输在煤矿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应用范围广,几乎贯穿整个生产过程。除此之外,它的特殊工种也比较多,技术性也很强。研究资料显示,由机电引起的事故在煤矿生产事故中占第四位,所以,严谨分析总结现今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非常深远的作用。

1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

1.1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性不可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即:(1)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考核过程松散,机运很难达到标准;(2)特种作业的工作人员的相关安全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尤其是用人体制的深入改革并岗后,职工大部分都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继续工作,部分岗位打破了8h工作连班制[1]。上述两大原因说明了抽调人员参加培训的可实现性低,最终导致职员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技术水平很难提高。

1.2安全制度不严

遗留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三方面:(1)岗责任制不完善,对部分工作责任互相推卸,从而导致存在的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消除;(2)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对安全考核的重视也不够高,且未施行安全奖惩机制或施行不及时,从而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在处理安全事故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相关原则,惩处力度不够,有时会出现领导之间相互维护的现象,责任制未落实,员工无法得到教育,最终造成事故不能有效避免。

1.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代岗人员的顶替时间往往不长,而且对其所顶替工种光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不了解,没有经过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最终形成了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的不安全因素[2]。

1.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安全教育离地也有待增强,没有按照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来进行工作,往往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1.5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资料显示,在某矿17起机电运输的安全事故中,当事人文化水平为小学的就有七起。可见,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术工种的相关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知识往往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的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所占比例较大,且其文化水平低,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强,素质水平也低,最终给几点运输的安全带来了威胁[3]。

1.6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

特别作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接受了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后才上岗正式工作的,所以,应尽量不要调换他们的工种。然而,部分煤矿企业的人事部门未考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状,随意的、没有标准的调换工种。更有甚者将私人感情带入到工作中,将自己的亲人、朋友不论素质和文化水平都充塞到任意的工作岗位中,由于其并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所以往往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2防治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2.1加强标准化建设

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煤矿安全的基础,调查资料显示,加强对矿井质量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可以增加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减少人员伤的亡和经济的损失。所以,煤矿企业应制定合理、可行的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包机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停电检修挂牌制度以及各种安全装置定期测验制度[4]。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应建立电缆、机械以及电器等的台账管理,认真保管好中、大型机械的技术性能相关资料及档案,从而减少对机械的资金投入,获得更大的利益。

2.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如今,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节都采用了岗位承包的方式,而该环节的承包人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上的取得经济利益,往往减少了对安全的投资、管理力度。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机械“带病”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很难保证安全。安全第一的含义包括怎样看待和处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采取怎样措施来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不仅仅是所有的领导,所有的职员也要将安全当做首要任务来对待,将安全列于最重要的位置之上。

2.3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机电运输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性强,因此,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踏实、认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负责。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完善自我。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临时顶替的现象的出现,此外,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随意调换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杜绝人员的“空降”。资格考核要严格,不能放松,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

2.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采取多种方法来加强和引导教育工作人员,使其明确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消除侥幸心理,增强自我及他人的安全意识[5]。可采取的典型事故案例措施包括:(1)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览室,详细描述安全事故产生的过程和事故后果,重点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可采用的相应的合理措施,以此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2)采用典型案例说教的方法,使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的重大危害,增加其理论知识和增强其安全意识;(3)聘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参加安全教育会议,并由其做报告,通过其切身的感受和经历来引起在职人员的思想共鸣,这样获得的效果更佳。

2.5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包括:(1)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在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之间实施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岗位技能工资,从而提高在职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此过程中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从根部做好安全工作;(2)不定时的举行技术比赛,给优胜者合理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在职员工提高操作技能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将安全思想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当中。

3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不仅对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还直接与井下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挂钩,所以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彻到底,不能总是发生了之后再去处理。不仅要制定预防安全管理机制,还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严格做好监督工作,不能把制度当做摆设。只有做好了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席卫洋.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2(5):13-14.

[2]沈玉生.小煤矿提升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科技信息,2009(26):65-66.

[3]范金平.对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98.

煤矿生产事故篇5

通过对本矿5起事故案例汇编学习,认识到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发生还是我们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与“四勤四到”要求存在差距,通过这次“安全生产大反思”活动,我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标准要求不够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主要表现在对井下标准化创建方面标准要求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往往习惯于领导部署啥就安排啥,让咋干就咋干,缺乏脚踏实地,一竿子插扎到底的精神,在工作安排上,往往靠召开会议来推动工作,不能深入队里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区队职工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二是工作方法上不够创新

主要表现在工作上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创新开展工作,有时工作事情一多,存在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工作方法上不能很好的调动职工积极性,重点工作突破研究的不多,做的不够。

三是岗位职责没有完全履行到位

主要表现注重抓井下生产,对职工思想、生活方面关系不够,对区队班队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不够严格,有些问题未能及时跟进、落实,造成工作质量上欠缺,一些工作造成返工现场。

二、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理论学习,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对标创建提高井下通防标准化水平,深入井下现场,与基层职工群众谈心,掌握基层现场第一手资料,为矿井、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煤矿生产事故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2-01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作为现代煤矿企业,必须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加强现代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并建立不断健全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探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才能更好的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效的运行。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

1概述事故致因理论

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简单地分析,主要就是用于阐明事故成因和始末缘由以及事故后果,从而便于分析发生的事故现象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论。这是由于事故的发生也具备自身发展的规律,只有充分掌握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形成过程的辨识与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例如煤矿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只有切实掌握这些事故的发生规律,才能始终确保生产系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2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的核心就在于安全,因而煤矿安全的核心就是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煤矿生产过程系统集采煤、支护、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信息以及管理等子系统为一体,而每一个子系统主要由人员、机器以及物体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由此可见,煤矿生产实际就是各子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和配合协调,利用系统的涌现规律达到生产煤炭的目的。人类所处的所有生产生活系统,在实现人类设计职能并提供希望产品的生产系统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生命财产与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灾难系统,二者都建立在相同的客观系统和事故致因理论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煤矿的生产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组成,那么这一系统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煤矿能否安全生产与煤矿生产过程系统能力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探析

3.1事故致危因素分析

笔者在综合文献和学术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事故致危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发生伤亡事故的能力主体;二是出现危险源的前提并且对造成事故后果严重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三是组织的失误,其中第二类致危因素是导致第一类致危因素引发事故的基本前提,对是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着决定性的作业,这两类致危因素之间互相关联和依存,而第三类致危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安全与否与其和谐型有着决定性的联系,要想实现系统的安全,就需要借助微观层面上交互的和谐化。

3.2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的构成分析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作为一个包括人、机以及环境等组合而成的动态系统,其中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表现的安全与不安全行为、机械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不安全状态,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危因素、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变化和信息等因素与系统汇聚在一起组成了煤矿的生产过程系统,这是由于信息是确保管理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从而由于人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的相互作用导致能量意外释放而出现事故。因而基于事故致因理论下的现代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应确保人行为、机械状态以及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动态而又开放的煤矿生产系统,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对煤矿生产系统具有制约和推动作用,因而必须具备确保人行为安全的管理能力是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管理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体现煤矿的安全行为与行政管理能力,而确保机械所处状态的安全就是体现煤矿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煤矿的安全信息的管理能力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煤矿生产具备动态性和变化性,又需要煤矿具备不断创新的安全管理能力。为确保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而又和谐的运行就需要综合各种能力。

3.3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探析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煤矿在安全行为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煤矿在安全行政方面的管理能力;三是煤矿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能力;四是煤矿在信息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五是煤矿在安全创新方面的管理能力。结合企业能力理论,这些能力核心源于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煤矿安全创新管理能力,就是能力的适应与发展;所谓的煤矿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就是从业人员个体心理行为规律、群体及煤矿,安全行为的激励及保障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就是安全行为约束能力,结构体系、制度体系及法律体系保障及执行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能力,就是技术、设备及环境系统的保障管理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能力,就是信息系统的构建、信息收集、使用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就是高效率、高效果的利用资源实现安全目标的保证能力。

4结语

总之,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煤矿企业,应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事故致危因素,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的构成探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助推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飞,蔡立勇,夏妮,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

[2]肖丹,邸志强,张庆华.事故致因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9(11).

煤矿生产事故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33-02

1煤矿安全的状况

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1煤矿死亡人数多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1990-2004年累计死亡97754人,年均6517人;2004年死亡6027人,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0年开始,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煤矿实现了零死亡。

1.2“三个多发”的特点明显

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二是小煤矿事故多发;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

1.3经济损失惨重

在工矿商贸企业中,1/3以上的事故、近一半的重大事故和3/4的特大事故,均发生在煤矿。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5%。

1.4社会和政治影响恶劣

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患,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生产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和政府形象、关系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

2煤矿事故的主要特点

2.1乡镇煤矿事故频发

在全国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发生169起,死亡和下落不明622人,分别占煤矿事故总量的77.5%和89.8%。其中发生的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煤矿重大事故总量的86.1%和83.9%;发生的特大事故全部在乡镇煤矿。

2.2煤矿瓦斯事故上升

自2010年7月以来,煤矿瓦斯事故发生41起,死亡302人,同比增加8起、153人,分别上升24.2%和10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瓦斯事故6起,死亡203人,同比增加2起、135人,分别上升50.0%和198.5%。从近期情况看,煤矿瓦斯事故仍是当前煤矿安全的主要灾害,说明瓦斯的治理和防范仍然是当前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对此要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的攻坚战。

2.3煤矿水害事故上升

全国煤矿发生水害事故13起,死亡和失踪188人,同比增加7起、179人。发生重大水害事故8起,死亡31人,同比增加7起、28人。特别是7月7日江西萍乡市永胜煤矿、2010年7月14日广东梅州市福胜煤矿、8月7日广东梅州市大兴煤矿,相继发生3起特大透水事故,分别造成15人和16人死亡及123人下落不明。

2.4停产整顿矿井重特大事故频发

自2010年7月以来,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46起,死亡和下落不明507人。其中停产整顿矿井发生27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81人,分别占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8.7%和55.4%;停产整顿矿井发生特大事故5起,死亡和下落不明195人,分别占煤矿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0.0%和52.7%。

3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3.1健全制度,从严管理,强化责任追究

制度对于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为安全生产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水平。只有各项制度落实了,员工才能保持良好的劳动情绪,才能提高工作的安全系数,才能遏制少部分员工不讲文明生产,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努力实现职工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应广泛开展井下单位无重伤,地面无轻伤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无事故活动,实现月度考核季度通报,年终奖惩兑现。强化安检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建立健全设备、材料供应和维修质量的责任跟踪机制,坚持有问题追究到底。

3.2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如果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事故就能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人的安全行为,不论是在何种作业环境中和条件下,都能按照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人安全。②物的安全状态,不论是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③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不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④制度科学合理,杜绝管理失误,实现煤矿零缺陷、零事故。

3.3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这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举措。①国家尽快组建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协调煤炭经济运行,研究制定煤炭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解决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并实施煤炭资源利用开发标准及规划,提高全国煤炭资源利用水平,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②地方要尽快建立统一高效、责权对等、上下理顺的煤矿管理体制。提升煤炭管理部门的地位,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做到管安全必须管生产。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积极解决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③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保证措施,确保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ontheSafetyproductionmeasuresofCoalmine

ZhengLinlin

煤矿生产事故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防治

据我国煤矿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20%~30%处于各类事故中的第四位,因此认真探讨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积极寻找应对措施,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012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不但包含年生产能力小的煤矿,而且还包括国营大型煤矿。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矿车脱轨、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方面夺取上百矿工的生命,给社会以及矿工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12年煤矿事故中矿工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企业有13家,特别是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公司肖家湾煤矿事故最为严重共造成45人死亡,54人受伤。尽管国家比较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为降低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煤矿开采企业应将煤矿事故防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于比较容易防范的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煤矿开采企业应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2.煤矿机及运输事故应对措施

2.1.加强煤矿机电常规管理水平

煤矿行业机械化生产进程不断加快,给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煤矿生产企业应将煤矿机电及运输管理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生产政策和方针,杜绝重大煤矿机电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氛围,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2.1.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生产流程和行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煤矿生产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煤矿机电使用及运输的各项制度,例如,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包机制度等,以此保证煤矿企业科学、合理的使用煤矿机电设备从事生产活动。另外,还应建立煤矿机电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认真保管煤矿机电各类技术性能档案。

2.1.2.规范机电设备使用

煤矿企业使用机电设备时应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认真执行,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机电设备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多班制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交班时应按照交班规程进行,做好交班技术交底工作,并详细记录交班时机电设备运行情况。

2.1.3.保证机电设备安装验收质量

煤矿开采企业改造机电设备时,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按照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并做好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安装结束后应由专家团队组成验收小组,对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进行验收以此及时发现安装不合格情况。另外,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煤矿开采企业应根据机电设备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验收制度,并落实到实际验收工作中,尽最大限度排除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注重煤矿机电细节管理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与使用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为此煤矿开采企业应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落实:综合煤矿实际情况和机电设备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使用便利程度,尤其设计弯道半径时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注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设施安装,针对高度、片口半径等参数应准确把握,保证满足安装设计目标要求,以达到降低机电设备安全事故损失的目的;定期检查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特别对于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应增加检查次数。同时还应对轨距进行测量,评估钢轨磨损状况,对磨损严重的钢轨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更换。另外,还应检查钢丝绳状况,确保其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并认真检查插销、连环等连接位置保证连接位置固定牢固,以此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注重常见事故的防范

2.3.1.矿井平巷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首先,使用电机车辆前按照检查标准认真检查机电的撒沙系统并听从号令发车;其次;除调车外其他机车应在前牵引行驶,禁止顶车行驶。另外,如两列机车同向运行,两车之间至少应保持100m的距离。严格控制机车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m/s,制动距离应控制在20m以内;最后,机车行驶至风门、交叉口、弯道等位置时应减慢速度并在40m外应响铃提示。

2.3.2.斜巷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运输开始前应给把钩工留充足的时间,使其按照标准要求摘掉挂钩;认真检查牵引车数量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并检查各车之间的连接情况,当这些工作检查完毕未发现异常才可发出放车信号;另外,如果道倾角超过12°应安装保险绳;斜巷的自动防跑车装置应按照规定时间认真检查,以确保其具有良好放跑车性能。

2.3.3.胶带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首先,在合适位置安装防滑保护、防撕裂、放跑偏装置,以提高胶带工作时的安全性;其次,及时清理胶带滚筒上的杂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胶带长度,使托辊滚筒轴线与机架中心保持垂直状态;最后,运输机巷道两侧应预留足够的距离,使碹墙与支柱之间保持0.5m的间隔距离,行人侧的宽度应大于0.8m。

2.3.4.注重特殊工种管理和培训

煤矿机电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重点环节应由取得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加强工种管理,禁止使用临时工并且未经允许不同工种不得随意调换工作岗位。另外,为提高各工种安全意识,煤矿开采企业应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使其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掌握一般事故处理技巧,以降低事故的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

3.总结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提高煤矿业生产效率,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煤矿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常见故障的研究,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煤矿开采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郭华.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4)

[2]杨波,惠磊磊.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6)

煤矿生产事故篇9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行驶在去往古蔺县龙洞煤矿的途中,细小的雪花不断飘落到车窗上,本来就因浓重的雾气而受到影响的视线变得更差,不时有一辆或数辆满载货物的卡车从浓雾中缓慢钻出,在狭窄的山道中擦身而过,不禁让记者想起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黄锦生的话,“四川煤矿安全工作,比上蜀道还要难。可是再难,我们也要在困境中不断前行。”

警示

“2012年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四川省的形势很严峻。”谈到本省情况,黄锦生介绍,四川省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煤矿数量多、井型小,抗灾能力弱,煤矿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集中多发,重特大事故尚未根本遏制,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四川煤矿的特点是薄煤层、高瓦斯,全省煤矿一二级水害327处,很多小井型上不了机械化,顶板隐患严重。2012年8月,发生了攀枝花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更要加强警示教育,严抓安全整改,让事故不再发生。”黄锦生说。

在“8·29”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四川省安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煤矿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将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暨警示教育会上剖析的14起煤矿事故案例光盘等资料,下发到各产煤市(州)及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监分局和所有煤矿企业,要求各地、各企业立即开展煤矿事故警示教育活动。由5名局领导带队赴5个煤监分局,分片区召开各产煤市(州)、县(市、区)煤矿事故分析暨警示教育会,督促各地开展煤矿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泸州市泸县将过去20年来,县内发生的14起较大以上事故进行了整理分析,剖析这些事故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县内煤矿企业的整改方案。广元市召开了全市煤矿业主大会,学习传达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暨警示教育会精神,组织煤矿业主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达州市宣汉县组织煤矿业主和矿长召开煤矿安全例会,要求各煤矿在恢复生产之前必须组织从业人员收看宣讲《煤矿事故分析暨警示教育片》。川煤集团将近10年发生的重点安全事故制作成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分析图牌板,在每对生产矿井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以“不忘伤痛,刻骨铭心,牢记教训,警钟长鸣”为主题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强化监管

针对肖家湾煤矿暴露出的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技术管理缺失、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四川省煤监局开展了全面的整改工作,推进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截至2013年1月,四川省已建成达州宣汉、雅安荥经等10个部级瓦斯治理示范县,眉山仁寿县等10个省级瓦斯治理示范县,建成达标矿井379处,28个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已配备总工程师。全省共有301对矿井启动了固定瓦斯抽采系统建设,建成固定瓦斯抽采系统230套,23个煤矿建成了瓦斯发电厂,装机近8万kw。共完成抽采瓦斯纯量3.88亿m3,利用瓦斯纯量1.71亿m3。“8·29”事故后,全省58处9万t及以下的突出矿井已全部停产。省能源局牵头,制定出台了《四川省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开展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四川省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目前已评估突出矿井45处,其中具备防突能力矿井41处。省安监局开展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和突出矿井鉴定戴帽工作,启用了“四川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管理系统”,组织全省各煤监部门及煤矿单位的专家对矿井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评审,推进瓦斯等级鉴定信息化管理。省局对108处矿井的鉴定报告进行了评审,认可30份报告,责成78对矿井重新鉴定或申请直接戴帽,有5对矿井直接申请认定为突出矿井。

为遏制煤矿事故多发的势头,四川省安办从2012年12月起,组织了11个暗访组,由煤监局局长孙建军、副局长黄锦生等带队,对各地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暗访组暗访了产煤县(区、市)62县次,暗访检查煤矿168矿次,责令煤矿停产整改9矿次、限期整改3矿次。全省各县、市也开展了煤矿暗访活动。

达州市副市长与市安办副主任对开江县星源煤矿进行暗访,通过查现场、查图纸资料,询问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煤矿井下工人,发现了煤矿企业执行上级有关决定不力、煤矿安全管理和投入不到位、煤矿驻矿安监员未实行专职驻矿等问题。暗访结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副市长要求开江县政府派专人,对暗访组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整改到位,市安监局进行督促落实。同时,要求开江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煤矿复产复工再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县级政府“包矿”责任制和驻矿安监员驻矿制度,严格煤矿复产复工条件和程序,严禁煤矿不具备复产复工条件,擅自复产复工。

宜宾市在暗访期间发现,高县、宜宾县、翠屏区、珙县煤矿问题较多,于是,市安全监管局会同宜宾市经信委、四川煤监局川南分局等有关部门,对上述县的县长、分管副区县长及安全监管局长进行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约谈。

2013年1月9日,省局会同省监察厅对达州市南江县和广元市朝天区政府县长、分管副区县长,以及安全监管局长进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约谈,指出了各地在煤矿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现场管理不到位、通风设施不够完善、人员培训制度落后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加强通风、注重培训等意见和建议。

针对特点抓安全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南监察分局负责宜宾、自贡、内江等4个市、18个县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现有煤矿425处,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81处、高瓦斯矿井183处、瓦斯矿井161处;煤层自然发火矿井115处;已调查水患矿井中1类水患矿井18处。

“川南分局把握煤矿安全的客观规律,抓住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煤矿安全工作。”黄锦生介绍说,2012年年初,川南分局开展了以春节安全管理为主的“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春节前,印发了煤矿节后复工复产条件和程序指导意见的通知,狠抓复工复产煤矿工作方案、程序和标准落实;春节上班后,针对其他煤矿还处于春节停工的实际,分局对辖区16对国有重点煤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集中监察执法活动,重点监察煤矿瓦斯防治、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水患治理、隐患排查、采掘头面审核、领导下井带班、“六大系统”建设等落实情况,共查出隐患345条;在夏季,组织了“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防治水专项监察;在秋季,强化了建设项目、粉尘防治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条件重点检查;“十”后,分局每周派出3~4个督查组,会同市县安全监管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督查,推动复工复产验收按程序和标准进行。

在监察工作中,川南分局坚持“监察进度服从监察质量”原则,每矿次投入监察力量不少于4个监察工作日,以瓦斯治理、防治水和建设项目为重点,指导县区监管部门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推动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12年,分局共监察煤矿482矿次,查处隐患3982条,责令停产整顿矿井46矿次,责令建设矿井停止施工89矿次,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42矿次。2011年,分别对筠连县巡司二煤矿等7家非法违法生产企业给予行政处罚;2012年四季度,会同宜宾市安全监管局严肃查处瓦斯三级报警矿井,对3处矿井实施分别处罚10万元以上罚款,责令12对矿井停产整顿。

与2008年相比,2012年,川南煤矿的事故量下降59%,死亡人数减少58%。黄锦生说:“川南分局开展对应不同时段的‘一年四季抓安全’工作,使川南地区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误报也要查”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市辖古蔺、叙永等产煤县都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泸州市的煤矿瓦斯灾害较为严重,是煤矿隐患排查工作的重点。可是煤矿企业几乎都在大山里,检查一个煤矿就要开车行驶上百千米山路,耗费一整天时间,以现有的人力根本无法实现所有煤矿完全监控。因此,我们启用了煤矿瓦斯远程监控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泸州市安监局副局长张继林介绍说。

泸州市煤监局吸取“8·2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通过采掘头面预先审批、“四个煤量”控制等措施,强制要求采区巷道没有完善前不得施工回采巷道,新施工的主要巷道必须布置在岩层中,规范煤层开采顺序;通过机械化采掘工艺改革,提高单采单掘工效,压减采掘头面数量,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全市有30对矿井建成瓦斯抽采系统并投入使用,27对矿井建成安全高效矿井。市辖3个产煤县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均通过省煤监局的考核验收,9万t及以上规模的生产矿井均按规划进度通过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验收。

为了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现、迅速消灭瓦斯隐患,泸州市建立了市、县煤矿瓦斯远程监控平台。市安监局印发《泸州市煤矿安全监控三级报警调查处理制度》规定:对瓦斯超限时间超过60min、瓦斯传感器值大于或等于3%、主要通风机或局部通风停机(指工作风机和备用风机均停机)持续时间超过60min和煤矿监控掉线超过120min的报警信息,一律认定为煤矿瓦斯安全监控系统3级报警。一旦安全监控系统发出3级报警,煤矿值班领导必须及时组织排查、及时处理。除传感器故障原因造成的误报警外,煤矿企业必须立即撤出全矿井或局部危险区所有作业人员,并接受县安全监管局调查处理。县安全监管局在收到安全监控3级报警的信息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组织不少于3人的煤矿安全监控3级报警调查处理小组,前往报警煤矿,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上报市安监局备案存查。

煤矿生产事故篇10

煤炭是电力、水泥、供暖、钢材以及多种化工企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是其他能源类型无法替代的,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存在价值。随着煤矿产业的蓬勃发展,其衍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2013年1月3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生煤矿透水瞒报事故;2014年11月26日,辽宁省阜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恒大煤业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发生重大煤尘爆炸燃烧事故[1];2014年6月3日,重庆南通矿业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等等,多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致使多人丧命,为受害者家属带来痛苦和负担的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威胁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重视发展煤矿产业,煤矿勘探与挖掘工作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众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煤矿企业管理、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具有必要性,也是新时期社会向煤矿企业下达的任务。

2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2.1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安全保障提供思想基础

思想是驱使人行为、语言的重要基础,强化思想建设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在煤矿企业中,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对待煤矿勘测和开采的每个环节,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态度上更为积极、谨慎,在技术操作上更为规范。首先,应对煤矿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列举往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伤亡人数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对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估量,将事故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向员工展示,能引发员工在思想上的共鸣[2]。另外,煤矿事故的发生,会对企业的声誉、行业口碑和内部环境产生强烈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不断下降,企业的运营境况变差,员工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基本内容。例如,企业应制定安全培训纲要和实训计划,列举可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提出其预防和应对事故的有效方式,对员工进行提前培训,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2.2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紧急预警实施方案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束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高,为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应做好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可行的紧急预警方案,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评估,能有效做好应对措施。在煤矿企业内部,应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安全风险指标。在人员方面,应强调人员执证上岗,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事故时的反应能力等,都是对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指标。设备方面,不安全的设备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应从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与保养等,每个环节都隐藏着安全隐患,因此,应时刻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查设备故障、安全防护装置等配备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在外部环境方面,外部粉尘的浓度、微气体、照明情况以及地质性灾害等,是导致煤矿危险丛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检测与勘查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

3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应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对煤矿的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监管,从源头着手,实现对过程的全面化监督,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保障[3]。现阶段,我国众煤矿生产企业由于认识上的缺失,导致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存在薄弱性,对煤矿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违规操作或工作态度不严谨的现象,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处罚,根据安全事故的严重性给予其相同程度的处罚,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监管体系包含监督与管理职能,在监督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人员的行为、煤矿勘测与挖掘技术、粉尘防治技术、瓦斯排放技术、深井通风技术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对整个作业过程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能保证煤矿工程质量,避免煤矿坍塌、粉尘爆炸等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应建立“一通三防”标准,在高瓦斯的矿井之中,应适时先抽后采的模式,对开采期间瓦斯的浓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切记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不可超过标准浓度,是保证煤矿安全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