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4:49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1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theimportanceoforalhealtheducationonimprovingelementarystudents'oralsanitaryconditions,oralhealthknowledgeandbehaviorsisdiscussed.methods300casesofelementarystudentsinourdistrictwereselectedasstudyobjectand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principle.oralhealthknowledgepublicityandeducationwasgive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yweresupervisedstrictlytobrushteethandmaintainoralhygieneseriously;interveningmeasureswerenotgiventostudentsincontrolgroup.theoralhygieneandoralhealthconditionsofstudentsintwogroupsin3monthswerecompared.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appearedforboththeoralhealthquestionnairescorecomparisonandoralcavityinspectionhealthratecomparisonbeforestudyforstudentsofthetwogroupswith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study,thescoreandhealthrateofstud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obvious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comparativedifferencesofthetwogroupshave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oralhealtheducation;elementarystudents;oralhealth;oral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2

(一)提高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我市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认真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四)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科学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学校要认真做好健康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新生入学测试制度、测试报告书制度和测试结果公告制度。将健康标准的测试情况作为小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各地各学校应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完成数据上报任务。使85%以上的学生达到及格以上等级。

(五)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要组织开展好体育科普、体育辅导、体育竞赛进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要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对达到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在79年级阶段连续2次获得“阳光体育奖章”的学生在高中招生录取中,享受市级体育竞赛成绩优录政策。教会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做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把学生身边的体育活动开展好。要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自制学生喜爱的、安全耐用的小型体育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把学生身边的体育器材配备好。

(六)扎实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高中阶段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和《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实施细则》,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知识讲座,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努力提高学生军训工作质量。

(七)认真组织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和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要认真执行《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初中毕业生升学的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总成绩。教育部门要按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有利于方便学生,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严谨操作。要认真组织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工作,各高级中学体育特长生招生人数不得低于招生计划的3%。

(八)建立完善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学校要建立体育活动的常规制度,开好春、秋两季体育运动会。因地制宜,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市教育局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团(队)参加省级比赛,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列入当年预算。青少年体育竞赛要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的成绩,将作为办理运动员等级证书和制定升学、优录政策的依据。

(九)建立完善“教体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鄂政发〔〕31号),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广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鼓励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在招生选材、课程计划、考核评价、助学奖励、毕业升学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

(十)积极争创国家“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把“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力争用2至3年时间,创建部级示范区。

三、完善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确定分管领导,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要明确分管校长,成立体育工作领导机构,履行工作职责,健全规章制度,达到国家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科学研究、体质监测、体育活动、训练竞赛和体育设施等要求。

(三)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市财政每年将学校体育经费单列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且做到随教育、体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体育经费单列并纳入办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内容,统筹安排。

(四)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要把学校体育设施纳入基本建设规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规划、设计和建设体育场地及相关体育设施。在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考虑,优先保证、重点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应向学校和学生免费开放,发挥其公益性和综合效益。各地学校要按照《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将体育器材纳入教学设备购置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用不低于8%的公用经费来添置体育器材,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年用学校总收入的5%来添置体育器材,保障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五)建立防范责任意识,确保学校体育活动安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纳入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既要组织好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要树立健康第一、科学锻炼、预防为主的观念,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要严格大型体育活动的审批程序,建立与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配合的应急协作机制,制定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体育活动在安全条件下进行。要建立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为学校妥善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解除后顾之忧。

四、加强督导评估,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各地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将保证体育课教学、落实体育活动时间、实施健康标准、配备体育教师、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设施建设等,作为对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并实行督导结果公示制。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按规定开设体育课,不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执行健康标准,不关心学生健康,不落实体育经费的学校和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此类学校不得评为合格学校。对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不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检查不合格,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持续下降的地区与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不能评为教育、体育先进单位和示范性学校,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清退并修复场地,赔偿或者修复器材、设备。

五、落实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

(一)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职责。各地各部门和各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和体质健康监测,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病。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地方卫生预防与卫生监督体系,作为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学校校长要认真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卫生防治、食品安全、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测等制度,把学校卫生室的建设、常用卫生设施的配备纳入学校基本建设。学校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卫生技术人员,600人以下的应配备1名专(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

(二)保证健康教育课时和学生健康检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保证每周0.5课时的健康教育,高级中学要开展以疾病预防、科学营养、食品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要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学期进行两次视力监测,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坚持每天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市财政要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单列并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健康体检经费管理(拨付)办法按照省教育、财政部门规定办理,其具体费用标准按省财政、物价、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健康体检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要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数据管理网络,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国民体质监测系列,定期我市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性措施,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三)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要高度重视解决寄宿制学校的“三难”(饮水难、就餐难、入厕难)问题。要在新农村建设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解决寄宿制学校的“三难”问题;市财政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解决“三难”问题。学校教学设施的环境噪声、室内空气、采光照明、黑板和桌椅等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要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提高对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保证其基本的营养需要。

(四)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要把学校公共卫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依法开展学生免疫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巡查制度。教育、卫生、工商、城管等部门应联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疾病防治等工作进行监督和监测,定期开展“维护中小学生健康行动”执法检查,防止传染病流行。

六、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和学生健康的合力

(一)认真履行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主要职责。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政府分管领导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述职内容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体育部门要在规划体育工作和实施全民健身“朝阳工程”中,突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统筹安排学校体育的发展和需求。卫生部门要指导和协助学校做好疾病预防、食品卫生管理、饮用水监督、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等工作,并提供保障性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和卫生条件达到标准。共青团、少先队和妇联等组织要按照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文体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社区、家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社区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完善体育锻炼设施,开展文明健康社区和家庭体育文化创建活动。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和健康观,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他们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使家庭教育、生活方式更富有时代朝气,形成社区、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局面,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3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4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教育保健生殖器官

青春期指从青春发育征象开始出现到生殖机能发育成熟为止的一段时期,在这阶段内,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步发育成熟,初步具备了繁殖能力。它是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至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这个时间段,所以,做好学生青春期教育,对于保护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1青春期的男孩在形态上和生理上都有较大改变。身高、体重猛增,第二性征发育,声音变粗,胡须和腋毛开始长出,生殖器官也逐渐成熟,长出阴毛,睾丸和阴茎增大,性腺发育成熟,并开始有遗精现象。由于性生理发育成熟,在雄性激素作用下,会有性要求,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这是青春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发育所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变化。

1.2女性进入性成熟的标志是月经初潮,一般从13岁到18岁。当卵巢内的卵细胞陆续发育成熟并排出时,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和血管增生,为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创造条件。排出的卵如果没有受精,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会很快减少,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血管破裂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与由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

大多数女性在12-14岁时开始来月经,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每次来潮的经期为3-7天,出血量为30-60毫升。但是有些少女月经可以完全没有规律,这是少女性生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表现,是正常的。经过一段调整时期,才能建立起正常的月经周期。

2青春期保健要点

2.1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使学生明白两性生理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的知识,还要知道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毒品等知识。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针对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述内容在什么年龄段讲到什么程度。

2.2男性青春期保健

2.2.1阴茎保健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包皮过长是包皮掩盖尿道口,但上翻时仍能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则是指包皮口狭小紧包住阴茎,不能向后翻开露出阴茎头。

包皮过长的危害:包皮会分泌一种乳白色豆渣状带臭味的物质叫“包皮垢”。“包皮垢”容易使细菌繁殖,若不能及时将包皮上翻清洗干净,可使包皮和阴茎头发炎,出现局部红肿刺痛。包茎的包皮囊内积存的“包皮垢”无法清洗,易形成结石。包皮过长和包茎可影响阴茎正常发育长大,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终生遗憾。

因此,要指导男孩从儿童时期就养成经常把包皮翻上去清洗的习惯。包茎患者宜在儿童期即行包皮环切手术。

2.3女性青春期保健

2.3.1月经期保健

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剥脱,经血从阴道排出的过程。在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阴道酸性环境的破坏,盆腔充血,生殖器官局部防御机能下降,如不注意卫生,细菌很容易上行侵入生殖器官。月经期大脑兴奋性降低,全身抵抗力下降,机体容易疲劳,易受感染。应指导少女在月经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外阴清洁,经常用专用毛巾和盆具以及干净温水冲洗外阴;第二,月经期间,可能会有腰酸、小腹坠胀,头痛而影响情绪,情绪波动反过来又影响月经的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减轻经期不适;第三,月经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第四,月经期间可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多喝开水,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

2.3.2乳房保健

青春期乳房的发育标志着少女开始成熟,乳房的保护与保健是女性青春期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青春期少女不可穿紧身内衣。乳房发育基本定型后,要指导少女及时选戴合适的胸罩。少女在15岁左右乳房发育基本定型,但个体差异较大,可用软尺从乳房上缘经乳头量至下缘,上下距离大于16厘米时即可配戴胸罩。

青春期的少女,每当月经期前后,可能有乳房胀痛、乳头痒痛现象。这时少女们千万不要随便挤弄乳房,抠剔乳头,以免造成破口而发生感染。要经常清洗乳头、乳晕、乳房,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

2.3.3会阴部保健

青春期少女处于代谢旺盛阶段,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多,阴道分泌液增多,大小阴唇皱襞部位容易积存污垢,易造成外阴瘙痒。所以,会阴部的卫生十分重要。每晚要用温水清洗外阴,内裤要选用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棉织品。若白带量多,又有异味或有血色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引起阴道感染和外阴瘙痒。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5

2017年6月6日是第22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活动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为进一步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x卫办医函〔2017〕x号,以下简称“《通知》”,请从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下载),指导各地开展“爱眼日”活动。现就本市落实国家要求,做好2017年“爱眼日”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级活动安排

市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市眼病防治中心会同有关单位于6月3日上午在徐汇区上海植物园举行“爱眼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届时将进行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倡议,同时举办第二届“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创意大赛草木贴画优秀获奖作品展以及户外草木大搜索定向赛活动。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x卫办妇幼发〔2017〕x号),各区卫生计生委应高度重视,与教育和体育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促进青少年近视率的降低。

(二)切实落实各项近视防控措施

科学证据表明,坚持适度的户外活动、让眼睛经常沐浴在大自然光线下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各区应倡导青少年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特别是羽毛球、兵乓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小于1小时,并督促学生课间参加户外活动。应关注学生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和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各区应积极开展近视早期筛查,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减少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

(三)大力开展爱眼日宣传工作

“爱眼日”活动期间,各区应围绕主题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和专题讲座以及其他儿童青少年及公众喜闻乐见的健康促进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眼科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学校教育的阵地优势,广泛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用眼习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运用各类媒体宣传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知识,积极营造保护青少年视力“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广泛宣传未矫正屈光不正、白内障复明、预防糖尿病致盲等工作,引导广大市民关注眼健康,营造全社会爱眼护眼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6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中山市统计局公布的目前全市小学(212所)、初中(83所)及高中(16所)学校比例,分别抽取小学6所,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2所,以这12所学校的全部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71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

1.2工具

1.2.1教师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代课年级及工作年限等内容。

1.2.2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来源于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制出版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问卷内容为精神卫生基础知识。共20个条目,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20分,得分越高,表明对精神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总体正确率=样本中所有个体正确回答的所有条目之和/(样本数×条目数)×100%。

1.2.3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知识问卷主要包括对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适应障碍及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了解情况,设不了解、有点了解、基本了解及非常了解四个等级,以对每种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及处理情况作为分级评分参考。

1.2.4精神疾病态度问卷为原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的问卷之一,评价个体对于精神疾病的态度。问卷的第1、2、3、4、8、10题共6题的5个选项“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好说、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分别计分为5、4、3、2、1。第5、6、7、9、11、12题共6题的5个选项则依次分别计分为1、2、3、4、5。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得分。得分越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越包容。

1.3实施程序

以学校为单位,对调查当日全部在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每份问卷都附有统一的指导语,承诺对所填内容予以保密,教师现场作答,研究人员提供指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性描述,根据资料性质分别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小学教师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和获得情况

被调查教师平均年龄(36.28±7.14)岁,从教年限1~41年,平均从教年限(13.02±7.72)年。983名教师中,有228名(23.2%)反映在教学工作中遇见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955名(97.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在获得精神卫生知识的途径方面,新闻、杂志或网络所占比例最高(70.2%),其次是在校课程或同事间交流(10.9%)、专业讲座或培训(8.6%)及专业书籍(7.8%)。

2.2中小学教师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总评分(15.92±2.50)分,总体正确率为79.6%;精神疾病态度问卷总评分(35.94±5.52)分;在对9种具体的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的了解程度上,总评分为(19.03±4.19)分,其中对抑郁症基本了解和非常了解者最多,有373人(38.0%),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34.2%)和多动症(33.6%),最差为抽动症(13.4%)。

2.3不同性别及年级间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比较

女性教师精神卫生知识与心理保健问卷总评分高于男性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态度问卷总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初中与高中合并为中学组,显示中学教师在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总评分上优于小学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卫生知识与心理保健问卷及精神疾病态度问卷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相关分析

983名中小学教师精神疾病态度问卷总评分与其年龄及工作年限均呈负相关(r=-0.07,p<0.05)。

3讨论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7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9月底或10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九九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针对我校特点,着重在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特定本计划:

一、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中学生防近知识教育。

2、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教育。

4、针对季节性特点,开展防治传染病教育。

5、学生生理卫生教育。

6、关于青少年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教育。

7、上级安排其他教育任务。

二、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计划每1—2个月安排一个教育主题依次进行,每学期安排3—4个教育内容,一学年完成全部教育内容,教育时应避开期中、期末考试时间。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和受教育对象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进行。

1、以卫生专栏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以订阅“营养小报”形式扩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订报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3、以讲座形式开展教育。每学年计划组织1—2次专题知识讲座。

4、学校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与文明班级考评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健康教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一代,而学生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生活等卫生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他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体质,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为了搞好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本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及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9月底或10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九九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针对我校特点,着重在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特定本计划:

一、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中学生防近知识教育。

2、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教育。

4、针对季节性特点,开展防治传染病教育。

5、学生生理卫生教育。

6、关于青少年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教育。

7、上级安排其他教育任务。

二、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计划每1—2个月安排一个教育主题依次进行,每学期安排3—4个教育内容,一学年完成全部教育内容,教育时应避开期中、期末考试时间。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和受教育对象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进行。

1、以卫生专栏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以订阅“营养小报”形式扩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订报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3、以讲座形式开展教育。每学年计划组织1—2次专题知识讲座。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8

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肩负着建设国家和孕育后代的双重任务,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她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子孙的健康,母亲的卫生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卫生水平。因此,做好妇女保健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群的素质、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和国家的富强,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也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女保健是根据妇女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医学科学技术,采取直接和相关的防治措施、管理方法,保障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项保健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青春期保健指导

1.1心理卫生指导

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智力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为“危险时期”,教师、家长和保健工作者应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

1.2营养指导

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活动多,营养和热量需求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保证机体的需要。在青春期营养指导中,不仅要强调营养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还应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不合理的节食减肥。

1.3经期卫生保健

针对青春期女性进行有关月经生理及卫生知识教育。月经初潮后,应建立月经记录卡,详细记录月经周期、经期、经血量和白带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周期、经期或月经量的异常变化。月经期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不宜用冷水洗浴,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禁止。不宜饮酒或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告知月经期有轻度下肢坠胀、腰酸、胀痛、疲乏、易怒均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安全度过月经期。

1.4个人卫生指导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有计划的安排教育内容。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应睡足10h,中学生应每天睡足9h。注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适当劳动,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口腔卫生、用眼卫生以预防龋齿和近视眼。总之,青少年时期就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5青春期性教育

现在生活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普遍趋于提前,适时开展性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关于性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对象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和重点,要密切结合实际,以严肃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性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男女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知识;(2)青春期的表现和卫生知识,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发育;(3)性器官和性生活卫生;(4)关于人类的生育过程;(5)月经病和问题;(6)性道德教育;(7)避孕、计划生育和优生知识。注意将性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使性教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的动力。

2围婚期保健指导

是为准备结婚的男女进行以生殖健康为核心,有关婚育、性、优生及节育避孕等知识的婚前健康教育。通过和教育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或发放宣传资料及影像播放来提供信息,使受教育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认识到生殖健康的重要性,自觉主动的接受婚前检查,充分做好孕前准备,作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有利的决定和安排。对婚后不急于生育的妇女,可根据其要求避孕期限的长短再结合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居住条件及月经情况、健康条件等选择可行的避孕方法。婚后短期避孕一般以外用避孕药具为宜;婚后较长时期避孕(1年以上)除选用各种外用避孕药具外,也可选用女用甾体口服避孕药;需长期避孕者应选择长效、安全、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最常用的为放置宫内节育器,也可选用长效避孕针、药、皮下埋植药物等方法。

3孕期保健指导

3.1孕早期保健(妊娠0~12周)

妊娠初期是胎儿身体诸器官依次发生、分化并逐渐趋于完整的时期,易受药物、X线、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畸形,是预防胎儿畸形的关键时期。指导内容包括:(1)及早发现和确诊妊娠,定期孕检,不做无医生指导的各种检查;(2)了解孕妇身体状况以估计孕妇能否负担妊娠和分娩;(3)每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活动,充足睡眠,避免劳累;(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冷暖,预防疾病,不滥用保健品、食品和药物;(5)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指导孕期钙、铁等合理补充的重要性及方法,禁烟酒;(6)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感染,不宜束胸紧腰,不穿高跟鞋;(7)孕早期应节制性生活,有流产及早产史者,宜停止性生活。

3.2孕中期保健(妊娠13~27周)

一般情况下孕中期比较平稳,重点指导孕妇加强营养;做好产前诊断与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胎儿发育异常及妊娠并发症。

3.3孕晚期保健(28周以上)

妊娠晚期易发生各种生理异常和危险症状,在此期内,除增加孕妇的营养补充外,还要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异象,对孕妇和胎儿加强监测,定期做产前检查,预防并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指导孕妇及其家属对分娩、产后保健及母乳喂养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

4产褥期保健指导

指导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将有利于产妇的正常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注意阴道流血、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注意清洁卫生及会阴护理,防止感染;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科学喂养;合理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5哺乳期保健指导

建立母亲喂奶信心,提倡母婴同室,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和姿势;开奶前用清洁温水洗和乳晕,不喂糖水和牛奶,不用和奶瓶,让婴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吮另一侧,并挤空剩余乳汁,这样可促使乳汁分泌增多,预防乳腺炎及两侧大小不等。哺乳期间母亲服药应考虑对婴儿的影响,禁用锂、放射性制剂、抗生素、抗癌及抗凝等药物,以免导致婴儿中毒。母亲患甲亢、HBV、艾滋病等疾病不宜哺乳。

6更年期保健指导

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机体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原有的内部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不女被一些疾病和症状所困扰。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在社会影响因素下易产生心理问题。开展更年期保健,指导更年期妇女正确处理和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度过更年期。

6.1心理卫生指导

(1)首先使家庭、保健机构认识到更年期保健的重要意义,关心更年期妇女保健,以各种形式向家庭及妇女宣传更年期的卫生知识,使大家认识到更年期是人生旅途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使妇女对出现的生理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配合治疗,并主动进行自我保健。(2)要使精神有所依托,坚持脑力劳动锻炼,学习新知识,即推迟脑细胞萎缩,又可以了解社会,开辟一些新的生活领域,增强生活的乐趣。(3)要重视对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疏导、精神安慰,培养乐观的性格,用宽容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心情舒畅。

6.2更年期常见疾病防治指导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疾病较为常见。对更年期妇女最好每半年至一年进行1次妇科检查,并有选择性的做血尿及内分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更年期常见的疾病。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9

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数量为222394325人,占16.6%;15~59岁人口数量为939616410人,占70.14%。[1]虽然0~14岁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口绝对值相当大,这个人群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在中国,每年有大约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处于10~20岁青春发育期年龄段的青少年达到3亿以上。[2]青少年是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经济的脊梁。他们是否能够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是否能够避免对健康不利的因素,特别是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会对其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变化。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整个社会,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年龄、性别、健康有关的机遇和危险同时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正面或负面截然不同的健康结局。

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危害主要包括少女怀孕、感染性病与艾滋病和性暴力等,这些危害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严重损害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例如,怀孕少女失去了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未来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大,而且少女母亲产下的婴儿面临着高死亡率的风险。

这些危害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儿童青少年不具备对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缺乏避免危险行为的知识和技能,缺少能够被儿童青少年所接受的获取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的渠道,加之贫穷和失业等环境危险因素的存在,这些都将儿童青少年置于极度的高危状态。而且,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通讯和电子技术在某些程度上也促进了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如网络色情内容、电视电影中的暴力情节等。[3]

实际上,在儿童青少年性态度与的形成过程当中,会受到外界暴露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例如各种媒体、同伴或是同学、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等。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正确和科学的,这对于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是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的。作为正规教育机构,学校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责任。已有证据表明,促进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学校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社会上对性教育实际上还存在恐惧感,认为性教育会促进青少年的性活动,增加少女怀孕的危险,增加患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但是,有调查研究证明综合性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青少年面临性问题时有助于他们做出健康的选择并采纳健康的。美国对性教育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项目的评估显示,开展性教育并没有促使发生率上升,没有降低年轻人初次发生的年龄,没有增加的频率,也没有增加的人数。[4][5][6][7][8]

当然,要开展有效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体现年龄适宜性

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年龄适宜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而言要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层,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所开展教育的内容、方式、重点应有所不同;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对于分年龄段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教育部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9]《纲要》把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纲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五个领域的内容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合理分配其中,每个水平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鉴别在学校性健康教育中如何体现年龄适宜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儿童青少年所生活的背景如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和社区等不同,因此,无论是个体间还是群组间,男孩和女孩在性和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及与批判性思考和冲动控制有关的认知能力发育的时机与顺序会有所差异。[10]正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与发育阶段不同步,导致某些生理现象的发生时间在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例如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首次遗精,同一班级中的孩子其发生年龄可以相差4~5岁。而且,一般而言,男孩的发育通常晚于女孩。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授课上可以考虑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对于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性发育阶段分班教学。

对学校性健康教育进行需求评估也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的内容不仅包括儿童青少年想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和需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还要包括儿童青少年对所传授的信息做出何种反应。儿童青少年对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评估、理解程度以及与实际生活关联度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儿童青少年的需求,也使教育人员能够知道哪些教育内容和信息最贴近儿童青少年目前的发育阶段,能被他们所接受。

二、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生活技能教育相结合

生活技能是专指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积极的行为能力。生活技能教育采用的是全参与式教育方法,已被证明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能力;(2)增强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3)预防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4)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终生健康的有效途径。[11]生活技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控制冲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在避免与预防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以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的调查中,对北京市5所初中、4所高中的1257名学生分组进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教学干预,对实验组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专题教育,研究结果显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和拒绝技能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与家长、同伴的交流。[12]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的系列学校健康文件之《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中明确规定,在性与生殖健康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方面,学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生活技能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沟通和人际交流技能,包括沟通、倡导、协商或是拒绝;第二,做出决定和批判性思考技能,包括决策与批判性思考;第三,应对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压力管理、提升个人自信、控制、承担责任、促成改变或是转变。[13]

三、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支持性环境建立相结合

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众多的与性和生殖健康有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有观点认为,就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而言,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可能会比单纯的改善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更加有效。而且,相对于单纯地减少危险因素而言,儿童青少年要获取和保持安全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比提供更加多的保护因素会更有效且更可行,例如减少逃学现象和保证校园安全等。[14][15]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问题,由于其话题的敏感性,由父亲或是母亲与孩子进行交流更易被接受。但是,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性教育相当缺乏。例如,有35.8%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分别只有15.2%、23.8%、20.2%、19.8%、33.3%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预防艾滋病、如何避免性骚扰及犯、青少年不应该发生婚前、如何抵制可导致婚前的诱惑、如何抵制来自同伴的不正确压力等问题。在有男孩的家长中,只有23.7%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男孩的遗精现象。[16]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非常重要,包括的使用、紧急避孕和少女怀孕的应对等。但是,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儿童青少年利用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有些地区没有配备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以提供适宜的服务;第二,有些地区缺少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不能够满足所有人员的需要;第三,在大多数地方,虽然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但是由于某些政策和法规的原因,包括未婚妈妈之类的少女不能有效利用相应的卫生服务;第四,由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青少年不能够使用相关的卫生服务,例如服务机构位置偏远、费用过高、就诊时间不方便、医护人员的不友好和存有偏见态度以及缺乏保密措施。因此,要增加儿童青少年对相关卫生服务的利用,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消除他们的偏见;卫生服务机构要向用户友好型转变;要争取社区的支持。[17][18]

参考文献:

[1].

[10]awusabo-asareK..adolescentSexualandReproductiveHealthinGhana:Resultsfromthe2004nationalSurveyofadolescents[Z].newYork,Guttmacher(occasionalReportno.22),2006.

[1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王超,马迎华.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67-171.

[13]wHo.SkillsforHealth--Skills-basedHealtheducationincludingLifeSkills:animportantComponentofaChild-friendly/Health-promotingSchool[Z].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4.

[14]王书梅.社区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5]wHo.theSexualandReproductiveHealthofYoungeradolescents―ResearchissuesinDevelopingCountries.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1.

[16]陈晶琦,李宝光,孔艳秋,王冬梅,肖文平,王瑜.某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67-469.

[17]wHo.adolescentFriendlyHealthServices:anagendaforChange[Z].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3.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篇10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