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十篇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十篇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5:44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1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的认识上,前者通常家长都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子女教育视为家庭私事;后者认为家庭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个人前途与命运,很少有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为社会育才。该种观念长期影响导致的结果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抹杀了孩子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培养,最终成为家长、国家和社会的附庸。

二、教育方式过于极端

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溺爱有加和严厉过度两种情况,无论是那一种都是不可取的。已有研究调查表明,少年犯的产生父母要承担相当大的家庭教育责任,在实施调查的426名对象中,家庭教育溺爱娇惯型的为42人,占9.9%;粗暴打骂型的为197人,占46.2%;放任不管型的为95人,占22.3%,其中教育口径不一以及家庭结构缺失者共92人,占21.6%。可见问题少年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其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影响,处于极端环境下的教育方式导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三、苦难挫折与独立生存能力教育缺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实施和人们意识的增强,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主流,家长过于把孩子看做是未来和希望而溺爱有加,忽视了孩子在苦难、挫折中获得的成长经历体验,更忽视了孩子在困难中获得的自理与独立生存能力。孩子更多的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但随着孩子步入成年所表现出来却是独立、健康生存与生活的问题。

四、单亲家庭教育问题严峻

单亲家庭环境下,孩子的心灵缺陷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单亲或“冲突家庭”是一种非和平幸福的环境,使孩子容易产生病态心理,行为过于放纵,并且缺乏自制力,更不习惯于社会规范等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易沟通及管理,该种情况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社会转型家庭教育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22-02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的长足进步、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负担系数的降低,极大的改善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生存环境的改善与望子成龙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当代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实现人生梦想的强烈渴望相纠结,也导致了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一些新问题[1]。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关注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给当前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带来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把握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推进其不断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1)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不少家长认为子女升学就是一切,他们只看分数,只重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而把子女升入重点中学,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学习至上”成了孩子的生活格言。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孩子在学习上是佼佼者,而在生活上却缺乏自理能力。甚至有的孩子长期沉沦于书本之中,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极为低下,思想道德素质也因此被忽视。

(2)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不少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家长在给子女的人生定位是“学好课本知识,做白领阶层”,因而对其教育的内容常常是单方面的。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子女请家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其教育宗旨是通过超强度的训练使孩子不作者:

断进步并早日成才。而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其他教育内容却弃之不顾。

(3)教育方式简单

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放纵型、专制型和溺爱型。放纵型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疏于教育,而对于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无暇顾及,使子女的生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专制型家庭则恰恰相反,家庭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是严加管制,强迫就范,使孩子整天在恐慌中度日;溺爱型家庭则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惜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助长了孩子的贪欲,使其缺少理想,缺少爱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4)教育环境不优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至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力度不够。特别是下岗失业家庭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有所放松,甚至使其缀学回家或是过早地流入社会。社会弱势群体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恶化也客观地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好坏。此外,不少家庭长辈自身素质不高,打牌、闲游等不良行径也是家庭环境不优的重要表现[2]。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3]。

2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任何问题的存在必有其诱发的因素,家庭教育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传统家庭教育思想

中国家庭教育一向以儒家为正宗,以“子女是私有财产”为思想基础,以“严父慈母”为角色分工,以“望子成龙”为价值目标,以“子曰诗云”为内容,以“单向输出”为方法构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牢固的理论―实践框架,造就了家庭领域千余年的明确与宁静。而现在,这一明确与宁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重重的困惑和纷至沓来的杂乱。

(2)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相当严重。

(3)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调查表明:90%左右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逐渐变得“失望”。孩子小时候“众星捧月”,一旦大了,出现了问题,家长则大声训斥、批评,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行为。他们只允许子女在家学习,不许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或盲目请家教,花高价“买”学上,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

(4)家长忧患意识的转移

由于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把自身感觉到的危机感、紧迫感,过早地转移到了孩子们的身上。一些家长一味希望孩子学好功课,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点,经济收人相对多点,千方百计想让子女出人头地;有些家长不仅仅盼望孩子将来高人一等,还将孩子作为一个筹码,促其为自己争光争利,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长此以往,由此引发的后果令人堪忧[5]。

3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更新思想

要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下列出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十个方面[6]:

(1)亲子观。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家长制赖以生产的基础,确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2)评价观。破除单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全面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观。破除过度的单向传授和灌输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亲子互动的家庭教育形式,构建教学相长的家庭学习氛围。

(4)人才观。破除“升学=成才”的人才观念,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尊重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社会化。

(5)发展观。破除“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狭隘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6)学习观。破除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7)育人观。破除以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家教方法,树立言教与身教结合并注重身教的教育理念,促进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注重榜样的力量和感受、熏陶的育人功能。

(8)成才观。破除把学校视为培养人才惟一渠道的观念,树立当代教育必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念,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

(9)民主观。破除家长制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和对话、交流、商量的方式教育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10)主体观。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尊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自,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的自由发展。

3.2具体对策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动手中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如在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自己的角色和本事:8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院庭;10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6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

第一,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不要怕孩子脏着,累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锻炼,孩子才懂得珍惜生活,才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二,经济上限制他们。向西方国家学习,让他们学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能一切靠父母。父母最多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剩下的得靠自己去挣。

第三,尊重孩子。一切事情得征求孩子的意见,什么事情让他们自己作主,而作为父母,最多就给点孩子参考意见,不能一切包办。具体怎样,还得看他自己的意愿,哪怕是错的,也无所谓,让他经历后,他就会积累很多生活阅历,对他今后的生活才会有帮助。

4总结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发展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后备军。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针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切实有效地改进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7(Z1):81-83

[2]侯继美.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新校园学习,2011(12)

[3]梁淑珍.中国家庭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4):234

[4]胡雪波.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视野,2003(24)34-35

[5]郭森,陈洁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应对措施[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1(5):72-74

[6]谭虎.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十个方面[J].中国家庭教育,2004(4)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解决方式

一、引言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持久的、基础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长久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受到社会转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状况。正如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重要基础,更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家庭中父母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更影响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我国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社会转型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要么传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谓的成功,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失败后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4.选择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服教育是提高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方法。我觉得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仪器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孩子,孩子虽然在家长的威慑下口服,但是,伤害了自尊的他们是不会心服的。

总之,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稳定地重要保证。因此,我建议在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必须形成以中国特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4

专家指出,家庭教育应该社会化,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关心家庭教育,使之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很多适龄青年,婚前没有系统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盲目结婚,盲目生儿育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感到十分茫然。有关人士认为,结婚要有结婚证,生育要有准生证,孩子出生前父母更要领取家庭教育的合格证。否则,就像一位没有领到汽车驾驶证的司机一样,慌忙地将汽车驶入高速公路,给社会带来很大危险。目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和广大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孩子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家庭类型。

民主家庭。现在,有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讲究一种家庭民主氛围,强调人性化管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地位。家庭民主和谐,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好,孩子往往表现得和蔼可亲,独立、爽直、协作、善于沟通是最大的特点。活动的范围宽松,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应该讲究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过分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孩子会出现自我意识太强,存在一种优越感。过分讲究细枝末节,有理不让人。心理脆弱,经不住困难和挫折,受不了打击。

溺爱家庭。现在,一般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家庭对孩子看得很重,父母往往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一切由父母或他人包办代替,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有爱心。但这种孩子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很差,依赖性强,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幼稚,自我意识突出、明显,心理抗震能力差,好胜心理强等。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宽容,使孩子容易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毛病,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暴力家庭。孩子经常做错事或受到惊吓,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教育与开导,不去安慰孩子,反而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性格粗暴,对孩子进行打骂,从此孩子的性格有可能发生改变。暴力家庭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诚实的品质。甚至会出现一种怕打骂就撒谎,撒谎就挨打,挨打又撒谎的恶性循环。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意志坚强,心理抗震能力好,独立意识突出。但反叛的思想明显,对他人、集体、社会缺乏同情心,仇视他人,仇恨社会,产生严重的报复心理。执拗与冷酷无情,容易逃避或离家出走。

留守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空房。老人无法教育和管理孩子,任凭孩子自然生长。孩子应该接受父母的教育,享受父母天然之爱。不同的教育形成不同的心理,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生活懒散且没有规律。没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责任意识淡薄。人生价值取向模糊不清,缺乏正确的导向。但他们有好奇心,自主意识强,自理能力突出。

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之前,家庭经常发生“战争”,孩子伴随父母的“炮火”声成长,这样的孩子胆小怕事,人际交往差。父母离异后,孩子受伤最深,伤口难以愈合。性格一般趋于内向,沉默寡言。孩子接受单方面的教育,生活没有规律,厌恶学习,怕交往,自我封闭。有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流浪堕落。但是,有很多名人、伟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变得早熟、自立、自理,意志坚强,容易成就事业。

放任家庭。这是一种崇尚自然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完全顺其自然,给孩子的活动舞台宽。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上学后就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

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存在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调查研究表明,行为越轨的大多数孩子与其父母有关。父母对孩子管教放松或过严,前后不一致,对孩子关心太少,使得他们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缺乏亲情。但他们有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较强。

专制家庭。这种家庭的成员一般来讲性格急躁,考虑问题欠周到,不会尊重他人。在家庭管制下,孩子常常表现出沉默寡言,胆小怕事,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个性受到压抑,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进取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突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的能循规蹈矩,也有的不满现状,有叛逆思想和行为,胆子大。

严厉家庭。这种家庭介于暴力家庭和民主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孩子的管理上比较严格,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但往往欲速则不达。孩子在各个方面显得有教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比较规范。但在某个程度上也抑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不思进取,想问题、办事情束手束脚。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心理有压力,生活较痛苦。

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物质环境和条件不好,生活的道路比较艰辛。常言道:“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困窘使孩子不得不自立、自强,智力开发早,各种非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孩子从小得到磨炼,明白生活的艰难,将来能够肩负重任。家境贫寒却不愿向命运低头,通过顽强学习,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困难与挫折使孩子变得成熟、懂事,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心理学家指出,贫困家庭的父母尤其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能对孩子有过分物质补偿心理。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心理压力就会过大。有的贫困家庭父母过分“宠”孩子,给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使孩子的精神负担重。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少毅力和恒心,不能正确地面对困窘,使孩子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要加强心理辅导,用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物质上尽管是“乞丐”,但精神上应该是“富翁”。

富裕家庭。现在很多孩子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应有尽有。富裕家庭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一切物质条件,生活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但是,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优越感,他们不思进取,缺少前进的动力。专家警示我们:家庭再富裕也要穷着孩子,不能成为孩子骄傲的资本,更不能贪图安逸。

不同类型家庭,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令人担忧。现在社会环境很不好,负面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能够抵制社会负面的东西,健康成长。但也有一些孩子受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很大。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各个方面的能力差。生活的环境成人化,由过去的“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突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家长的心态决定着孩子心态的形成与发展,不良心理的形成与其父母有直接关系。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决定了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带有“下赌注”的感觉。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这个家庭教育的成与败。况且,现在有很多家长自己遭遇过苦难,由此产生强烈的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与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很多的孩子普遍表现为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家长的不良心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压力大,精神负担很重。如果疏通不及时,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是孩子生活的方式与内容发生变化,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常年到外地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孩,过早地承担成人的义务和责任,向成人转变。他们失去了亲情,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童心,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同时,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孩子心理需求及变化不了解,不正确施教,存在较多误区和过失,孩子与家长、老师及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孩子存在自身认知上的问题。这是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也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很多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又没有人与之及时地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问题,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处处体现着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社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负面问题,离婚率不断攀升是明显的问题之一。民政部目前公布一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61.3万对,比上年增长21.2%。离婚率高,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都会影响子女的正常发展。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意义不言而喻,父母离异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要完善,要发展,就要解决这一难题。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找出产生这类学生教育难度的原因,通过对某高校这类学生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困难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心理障碍。

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天生就具有崇拜性和依赖性。母亲温和细心,能照顾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父爱深沉,父亲能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一旦父母离异,无论孩子跟父母中的哪一方生活,都会缺少另一方的关怀和引导,心理就会容易自闭。在学校中,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敢发言或者排斥发言,让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学习上精力分散。如果不打开心扉,就不可能真正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容易受挫,走极端,学习上自我放弃或者通过反面行为表现自己。

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很敏感,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在心理上将问题扩大化,导致他们学习缺乏自信,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评价上。他们的成绩大多中等偏下,我们从下面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我对某高校的一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明显落后于双亲家庭子女。

表一两类家庭子女学习成绩比较单位%

由此可以看出,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无论是来自自身还是外界阻碍学习的因素比双亲家庭的孩子要多很多。在学校中老师往往会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就会通过犯错凸显自己,从而出现另一问题,即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行为平均比例远高于双亲家庭子女。

表二两类家庭子女问题行为的比较单位%(调查对象同表一)

(三)经济压力明显阻碍成长。

经济上的压力并非单亲家庭特有的现象,但是处理不好,在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会特别突出。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有经济上的需要,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情况考虑都会比普通孩子多一些不便,父母双方不生活在一起,就无法及时交流信息,不容易在经济上掌握孩子的动向,容易让孩子走入歧途,染上一些恶习。还有一些家长不负责任的态度及家庭确实存在的经济困难(这一问题更多地存在于跟随母亲生活的孩子身上),会为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导致孩子性格或行为上的缺陷。

三、应对策略

针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父母、学校和社会应从以下几点努力,为这类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父母、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1.父母方面。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我认为,首先,父母无论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都要尽量让孩子轮流跟着父母生活,让孩子觉得父母离异不是对他的抛弃,父母再婚不是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继父继母也是他的父母,反而更多了一份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及继父母都要有较高的素质,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及发自内心的关爱。

2.学校方面。新时代老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地“授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学生走上社会,首先要做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老师要正确引导这样的学生,用爱心和耐心让学生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多给学生讲一些立志故事,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了目标才能有奋斗的动力。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应用,我认为不应该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因为很多学生排斥与人交流。心理咨询老师要深入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多接触,也可以讲授公开课,必要时可开设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二)友情引导,多交诤友。

单亲家庭的子女特别容易走弯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性格孤僻不愿意结交那些努力学习的朋友,从而更多地跟其他单亲或者性格暴戾的人来往,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不要让其接触一些社会不良青年。若有恶习,则及时帮其改正,不要让其远离集体,而要多交品格健全的朋友,用友情引导其健康成长,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如何对待孩子的经济来源问题?我认为离异父母要随时交流孩子在金钱等方面的一些新情况,避免因经济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不便,避免孩子存过多的钱影响其学习。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的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他们的心理障碍,这与学校老师同学的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让单亲家庭子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父母不要因个人矛盾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能做到时时、事事关心,但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不重要的;老师不要把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归咎于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他同学要积极主动地与这样的同学教朋友,用友情打开其心房,更要在学习上多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颖.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个性特征初步形成的极为重要时期,在城市中幼儿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家长们不惜重金培养自己的孩子,而在农村,由于绝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而忽视了对幼儿期孩子的家庭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造成农村幼儿与城里幼儿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农村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就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水平。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析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找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是解决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关键措施。

(一)农村家长的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重养轻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家长日渐重视起孩子的吃、穿问题,但对孩子的心理、思想问题却极少关注,缺乏亲子交流。特别是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多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能和他们说什么?只要不缺吃不缺穿就行了”。因此,即使偶有闲空,也不愿与孩子多交流。据调查资料(孔令梅对450名农村幼儿家长调查)显示,有60%的家长每天只对孩子说“吃饭了”、“不要和小朋友打架”、“快睡觉去”等交待性语言;有31%的家长能经常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但大多只是“今天学了什么字”、“和小朋友玩得好吗”、“上课要认真听讲”等督促学习的语言;还有9%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羊式”管理,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任由孩子四处游玩。

(二)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父母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才能承担起培养孩子的重任。然而,由于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言行举止,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

(三)片面强调知识的获取,忽视幼儿智能的开发。对于农村人口而言,这样的价值倾向就更为的明显和突出。由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他们把这种改变生活状况的满心期望寄予在他们子女的身上,这势必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比其他人群更多地片面重视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取,期望子女能够通过升学的途径,实现“跳农门”光宗耀祖的夙愿。为此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学习写字、做算术题,而对美工、音乐、游戏等启迪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的活动,则嗤之以鼻,认为是哄孩子玩的。

(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协调。由于农村家长农活多、家务重,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也没有时间与教师联系,这使得农村幼儿家长工作很难开展。一般城市幼儿园经常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开放日等请家长到园参加的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家长缺少参与意识,到园人数少,而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导致幼儿园教育工作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农村家庭教育中还存在教育目标不正确的问题。从本人2009年对农村幼儿教育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人为事件的发生,都与人的观念密切相联。鉴于农村多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落后,因此,解决家庭教育中失误的首要办法就是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转变陈旧的家教观,重新担负起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幼儿家庭教育主要靠家庭完成,家庭成员起主要作用。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教育。只有家庭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家庭及成员,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谈家庭教育。

(二)构建以农村家长学校为平台的教育机构,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只要谈到家庭教育,人们都会想到建立家长学校以便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科学知识。虽然这种提法随处可见,但都是理论或者政策上的空谈,特别是在农村根本没有属于家长的学校。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们在强调孩子智育的同时,也能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开发和培养,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的全面教育。这样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多一些理智因素少一些情感因素,多一些科学方法少一些粗暴手段,多一些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少一些教育的盲目性。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西部农村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村教育得到了发展,但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非常有限的土地难以留住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夫妻双方外出务工的相当普遍,他们的小孩大多为2岁到15岁之间,由于城市生活的支出高,特别是借读费高,他们的务工收入不足以在城市生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被留在家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多的弊端。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由他爸妈回来管"。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骄娇之气严重,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那些老年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再说这些父母一般认为自己长期在外,又无人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金钱上就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不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由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沾染上打牌赌钱等坏习惯。

(二)家庭教育设施严重缺乏

孩子的家里除了学校分给他们的教科书以外,再没有其它更多的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有益孩子身心发展、发展孩子艺术素质的娱乐设施极少,娱乐活动场所几乎见不到。由于没有健康的娱乐设施与场所,孩子们一旦放学回家,就三五成群在外面玩耍,玩一些玻璃弹子、跳皮筋、你追我赶等简单游戏;有些孩子整天沉溺于电视剧里;还有一些男孩子一有空就召集伙伴去打牌赌钱。导致孩子们沾染打赌、吸烟、打架、偷窃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二、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鉴于以上问题,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农村经济落后

受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抛下子女离开农村到城里去经商打工,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有些留在农村的家长也是整天忙于劳动,很少有闲暇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也就导致了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和教师。因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为力从事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农村家长素质偏低

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非常低,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解决西部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现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西部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某市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了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一)家长文化水平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42﹪,有的家长是小学学历,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家长因为不认识字而拒绝完成问卷。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37.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08﹪。

(二)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其中来自三口之家的占58.34%;三世同堂,占29.17%;离异家庭,占12.5%。孩子大多数时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66.67%;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占6.25%;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占25%;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占2.08%。

2.家庭教育条件。在针对家长空闲时通常和孩子做什么的调查中发现,有27.08%的家长能够在空闲时和孩子翻翻书,共同学习;16.67%的家长有空时会鼓励孩子发展特长;16.67%的家长经常引导孩子动脑筋和孩子一起学习;27.08%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调查显示,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单独房间、专用桌椅、台灯和各种学习用品的占27.08%;能够提供以上三种的占16.66%;提供以上两种的占14.58%;只能够提供一种的占41.67%。

(三)家长教育方式

在家长的教育方式这个问题上,调查显示,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85.42%的家长会帮助孩子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教育;有14.58%的家长会批评或打骂孩子。遇到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情况,68.75%的家长会主动找孩子谈心从而找到原因;18.75%的家长会选择找老师来了解情况;也有12.5%的家长会不问原因直接动手打孩子。关于“人前教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有16.67%的家长认为这样做很对;83.33%的家长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但是仍然有25%的家长经常在人前教子,75%的家长不这样做。

(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程度

在调查中笔者通过对家长是否和孩子讨论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家长平时是否花时间陪孩子做功课来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52.08%的家长经常和孩子讨论学习上的问题;25%的家长偶尔会和孩子讨论学习上的问题;20.83%的家长只有在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才会和孩子讨论;有2.08%的家长在亲朋聚会时才会说起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做功课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6.67%的家长会经常陪孩子做功课;29.17%的家长偶尔会花点时间陪孩子做功课;有4.17%的家长不会陪孩子做功课。关于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期望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家长希望孩子们门功课都要优秀;12.5%的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各门功课及格就可以;有4.17%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就行。

二、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文化水平偏低

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家长也想教育好孩子,却苦于没有方法。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有的家长主观上希望孩子成才、学好,却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的学习方法指导不了。农村家长平时很少读书看报,家庭缺乏学习氛围,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

在生活中,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自己的自尊心和想法的,家长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的发展,用自以为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对犯错的孩子更不讲究批评方式,甚至以粗暴态度对待子女,伤害孩子的自尊。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孩子一犯错,就翻来覆去地讲。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反而容易强化这种习惯。

(三)家庭物质环境匮乏,学习气氛不浓厚影响孩子的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能够提供各种学习用品等的物质条件的仅占27.08%;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置之不理或期望过高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孩子自主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等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策略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如: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式不当等,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一,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促进孩子成长。要把提高家长素质作为改进农村家庭教育的重点来抓,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创建家长学校等。

第二,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以便于孩子更好的学习。

第三,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正视孩子的缺点,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惩罚孩子,多和孩子沟通等。

第四,要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五,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柯国兴.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中国农村教育[J].2007,(11).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成长发育中的儿童少年子女的教育影响而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关键。

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护与发展”调研课题组在福州、泉州、厦门、南平、宁德和三明等六个设区市的24所中小学,分别发放学生、家长问卷1400份,对福建省少年儿童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对福建省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情况做初步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建议。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也发生着新变化。家长除了重视子女的学业外,也很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在问卷中,我们看到家长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本领的占92.4%,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持支持的态度占90.5%,而且调查(表1)显示,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等问题同样给予较多的关注,分别为15%和29.7%。

表1:家长对孩子最关注方面的比较

即使在农村的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性格养成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访谈中,一位家有三个子女的母亲,因夫妻长期离家在外做小吃,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性格的养成,就怕孩子变得孤僻,胆小或学坏,所以夫妻在外挣钱一段时间后,就决定母亲先回家陪伴孩子。

二、教育方式更趋民主

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带来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调查中有81.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属于情感温暖、理解型,在对儿童调查中,也有66.9%的子女认为父母采取的是沟通式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不好时,有90%的家长都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

可以肯定地说,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福建家长正试图运用更民主的方式教育子女,在相互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上施以教育,这都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映在调查中,家长对孩子品德修养的认同程度也较高。

表2:十项品德修养的选择结果(%)

三、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颜氏家训》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也指明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关系亲密,那么长者所说的话更有分量,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和服从。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在此次调查中,家长普遍表示能为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94.0%的家长能与孩子经常交流;93.9%的家长能做到亲子间平等、互相尊重;91.2%的家长表示能不打骂、不使用消极语言对待孩子;92.2%的家长能使用礼貌语言、不大声争吵;94.0%的家长能使家庭成员关系亲密,有81.2%的儿童认为父母是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也有83.5%的儿童会主动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告诉父母,数据表明福建省少年儿童的家庭氛围较为和谐,亲子关系较为融洽,更有利于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四、问题及建议

1.家长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发现,对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家长的积极性似乎不高,只有18.3%的家长很“想定期接受家庭教育的专门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将使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目标和方式上出现偏差,如调查中,孩子的个性独立、意志力和勤劳勇敢等品质认同度较低等情况,说明家长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希望政府能整合教育资源,在各级家长学校和相关机构中强化亲职教育的培训和宣传,并对家庭教育给予分类指导。

2.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调查发现,家长的教育内容存在着学校化倾向,平时在家中与孩子交谈最多的是学习情况,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业,最担心的事也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不断给孩子“开小灶”,有近一半的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把家庭变成校外课堂,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忽视了孩子创造性、独立性等品格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环境条件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健康成长。

3.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很大。调查表明,在与孩子沟通中,父母用命令式的教育、枯燥的说教,甚至打骂的还有相当比例,其结果只能使孩子或屈服于压力,或起而反抗,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希望家长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儿童发展观,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运用自己的智慧指引孩子走向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学》.叶立群主编.

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篇10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持久的、基础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长久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受到社会转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状况。正如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重要基础,更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家庭中父母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更影响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我国当今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社会转型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要么传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谓的成功,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失败后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当今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4.选择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