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复护理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3:16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1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过程中,脑卒中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要想取得全面康复,身体情况、精神面貌等都能正常进行活动,就必须要经过脑卒中康复护理。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康复护理和功能促进护理,紧密配合治疗,脑卒中患者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在临床工作中,神经内科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的认知。找出这些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更有利于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五十名神经内科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

二、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过程的具体介绍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由相关学科康复医学科的两名教授、三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两名康复科护士等共同设计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在前期,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先对三十名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前期调查,然后对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删改和完善。最终确定的调查问卷中,包括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概念、相关的临床护理的概念、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等。在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中,都有了解、不了解、不确定三个级别的评价。最终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由参加本次研究的两名康复科护士完成。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的五十五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五十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得出结论。

三、通过调查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讨论和正确认识

第一,与临床护理相比,脑卒中康复护理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护理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是遵循患者身体条件的条件下,通过规范的训练,对患者进行的一种“自我护理”,即使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护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提携和帮助,最终逐步实现患者的自我照顾,使其能独立生活。同时,还要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耐心引导患者、鼓励患者和帮助患者,还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使其真正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在即使没有专业护工的时候,也能部分或全部做到生活自理,最终适应新生活或重返社会。

在本次调查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治疗措施也不能明确的表达,而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进行到什么程度的判断标准也不尽清晰。最终导致脑卒中护理工作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只相当于临床护理发挥的作用。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我护理”缺乏清晰的认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一般停留在帮代护理的基础模式上,通常只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例如进食、洗漱、更衣、翻身等。这种护理模式陈旧,且患者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其中,护工人员帮代的越多,患者就越难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在对于何时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问题上得出结论,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应该早点进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只要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继续恶化,最好在四十八小时之后开始脑卒中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医学界对脑卒中康复的最佳时间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本次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认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明显认识不到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使脑卒中康复护理不能尽早实现。那么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何不能尽早入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脑卒中是急症,如果是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严重,这时,治疗和护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其他的并发症,从而不能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其次,护理人员在数量上不足,导致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不能早期介入。最后,由于护理人员认识的误区,他们并不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目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早期介入既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要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继发性残疾。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的介入,是脑卒中现代康复的特征。一些研究报道得出,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越早,综合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的治疗疗效就越好。同时,早期就开始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此,要想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就要尽早介入脑卒中康复治护理。

第三,要想脑卒中康复护理发挥良好的作用,还需要加强闹注重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疾病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多,当对偏瘫常见的异常模式、痉挛模式和抗痉挛模式、肢体摆放的体位护理、肩关节、头部保护等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时刻关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新动态;定期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内容的讲座,使护理人员认识和了解头部的摆放、肩关节保护、翻身、体位转移等康复护理的技术和方法;指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通过现代媒体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宣传,尽可能多的让患者及其家属也了解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监督,定期评价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质量,一最快的促进患者肢体能力和精神的恢复。

第四,医院要为脑卒中康复护理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由于脑卒中疾病大多是突发情况,只有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才能挽回损失,因此,大多数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认同,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最适合在医院进行。由于人们认识的误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脑卒中患者不需要特殊环境,只有少数人认为脑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环境,例如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等。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有经过特别培训的医生、护士和诊疗师,他们都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但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还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建议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适合康复护理,就应该将其移至专门的对方,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工作。专门的护理机构有专业医疗器械和设施,便利患者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作业,这种特殊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2

关键词:股骨骨折;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

股骨是人体内长度最长、负重最大的管状骨,股骨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由暴力事故所致,发生后患者骨折处疼痛感强烈,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的康复时间较长[1]。长期实践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但调查发现一部分股骨骨折患者存在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导致疾病康复时间延长[3]。为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本课题研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课题研究纳入我院骨科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骨折;②未合并重要器官及组织损伤;③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的填写;④同意参与本n题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病情危重;②合并其他部分骨折或脏器损伤;③年龄>75周岁;④拒绝参与本课题研究。本组94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7∶37,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38.9±2.1)岁,骨折原因:车辆撞击36例;高处坠跌28例;机械碾压15例;直接暴力打击25例。

1.2方法我院自制早期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为94例患者发放,评价94例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该问卷共对患者的依从性做出三级评价,分别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为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部分依从为患者在医生或家属的劝导下能够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不依从为患者拒绝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本课题研究为94例患者发放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经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本组94例患者中,51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从,29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部分依从,14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不依从,将依从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患者设为研究2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年龄、疼痛程度、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患者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等。获得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本课题研究由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人员使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型指标,采用χ2检验指标间差异,p

2结果

2.1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均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p

2.2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独立性因素(p

3讨论

本课题研究发现能够对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上述研究结果与廖灯彬[4]等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本课题研究具体分析发现:①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高,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为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骨折后早期康复护理意义的理解不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渊博,能够更加充分的认知到骨折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5]。②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难以承受早期康复护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加之经济收入低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继而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6]。③疼痛程度: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疼痛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发现疼痛能够对患者内分泌和心理情绪产生影响,继而会对患者心理、生理多方面产生恶性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7]。④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存在密切关系,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开展的护理服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相反若患者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无正确认知或对护理服务不认可就会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认知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继而会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8]。

基于上述现状,本课题研究认为骨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疼痛程度的不同等,有侧重点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量减少上述因素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此外,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家属方面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辅助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

对本课题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早期康复护理,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金海.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2):48-49.

[2]车加丽,徐红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5-506.

[3]严素敏,黄少娟,杨延斌,等.早期康复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5):15-17.

[4]廖灯彬,叶霞,刘晓艳,等.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23):1-3.

[5]吕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4,4(6):909-911.

[6]吉丽.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9):1161-1162.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健康知识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护理服务。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常常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给予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其负面心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中的效果,为今后的重度支气管哮喘康复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38例,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7.5±2.3)岁。病程为2~9年,病程平均值为5.4年。按照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检查确诊重度支气管哮喘,均排除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度支气管哮喘护理路径。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进行制定,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内容及合理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在护理过程中,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意识。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即向患者介绍护士、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向患者宣教重度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病理、监控、复发等,指导患者使用哮喘药物的注意事项,给予合理饮食配置,在患者出院的时候,嘱咐其及时到院复诊观察,并告知护士和医生联系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住院满意度、疾病认知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组69例患者中,掌握处理哮喘的技能61例,了解健康知识63例,对疾病的认知65例,住院满意度66例;而对照组69例子患者中,掌握处理哮喘的技能46例,了解健康知识47例,对疾病的认知54例,住院满意度50例。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全面宣教健康知识,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患者接受健康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通过临床路径的建立,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特定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得临床医护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得到提高,帮助患者预后的判断。

根据重度支气管哮喘症状,在进行治疗、诊断、护理等相关医护工作的时候,对患者的合理护理按照科学的康复计划进行,使得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疾病的认知情况等得到提高,促进患者康复、增加其住院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护理和医疗资源浪费[2]。同时,对患者护理项目进行明确,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个体化,对护理时间进行确定,按照护理路径程序,使得患者在入院后即能够接受动态、系统、连续、针对性的护理,增加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了患者护理的预见性,避免漏掉部分护理环节,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3]。

本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住院满意度、对疾病认知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中,使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文梅.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56—2357.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4

一、妇产科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内容阐述

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重点采用开设课堂,加强宣传的教育方式,对同时期入院的患者集中开展讲座,将讲座的参加作为入院护理的一项内容,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另外在病房之中也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讲座的宣传,让患者能够认识健康讲座,并对讲座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入院讲座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定期定阶段的健康讲座,其中包含,妇产科知识的宣传以及操作规程示范等等,让孕妇能够通过讲座更加了解妊娠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患者更加能够制约自己的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另外除了采用集中式的健康讲座之外,还将健康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病房的专职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照料之外,还要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融洽病房氛围。对于产后的患者同样采用集中讲座式的健康教育,配以图片资料,重点讲述产后婴儿的健康保护以及母亲的健康恢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专属的健康计划,提高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保障度,推动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二、分娩期的健康教育

分娩期的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对于患者进行心理的安慰以及生产知识的传授。由于孕妇往往都是在临产前不久入院,在非常时期突然入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躁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这个时候作为护理人员除了要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之外,还要对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有一定的认识。造成这些[!]不良情绪的主要理由是因为陌生,不仅是对环境的陌生,同时还是对妇产知识的陌生,我院收治的孕妇往往都是初产妇,经验比较欠缺,入院时非常紧张,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要采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让患者能够了解妇产科知识,消除患者因为未知而产生的恐惧,以及由于恐惧而产生的紧张和焦躁,这样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心理压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分娩。

三、产后健康教育

患者在产后往往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护理人员除了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中着力恢复患者身体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对患者继续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消除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灵创伤。首先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在产后的身体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一般患者在产后的24小时之内,患者的体力、精神都在逐渐的恢复,这个时候要让患者多摄取一些热量高,脂肪以及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推动患者的身体恢复,另外也要让患者补充一些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推动乳汁的分泌。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需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掌握基本的健康恢复策略,并在恢复过程中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避开由于自身疏忽而造成康复时间的增长。

四、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我院护理人员本着为患者负责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这不仅是对患者在入院分娩以及恢复期间健康恢复的一个总结和评价,同时也是对患者在出院之后到完全恢复到健康水平的一个指引和帮助,在教育内容中同样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教给患者产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告诉患者产后检查的时间以及重要性,并且告知患者对于新生儿的照顾知识,以及预防接种等事项。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5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31-01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厥、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语言蹇涩、口舌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患者经急救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就进入了康复训练期,但由于运动功能恢复缓慢,时间久,患者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不配合甚至放弃康复训练,从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我科2011―2012年收治中风患者68例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这些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我们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作为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一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2012年共收治有功能障碍的中风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0~78岁。痊愈35例,好转27例,效果不明显6例。总有效率为91.2%。

2.护理措施

2.1心理康复是全面康复的基础

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是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有些患者还伴有言语表达障碍,情绪低落,产生无用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争取亲友的支持。要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使其得到宣泄。护理人员要以真挚的感情与他们交往,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风格和行为去影响患者,慢慢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现状,使其认识到只有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体现生命的价值。避免一切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首先达到心理康复,这是康复成功的重要基础。

2.2多措并举,促进康复

中风康复期患者病程长,见效慢,导致患者出现角色退化和习惯化,自信心不足,对运动训练有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表现出像孩子似的任性、依赖、脆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指导、鼓励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克服患者的依赖和厌烦心理,促进康复。比如有一患者,偏瘫3年多,整日卧床,安于接受亲友和护理人员的生活护理,体重渐增至95kg,血脂增高,肌肉萎缩。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起床活动的重要性,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积极配合;(2)适当减少饮食量和调整饮食结构;(3)制定一定强度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由一名护士陪伴做各项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从室内到室外,并认真指导,把每天的计划完成情况绘制成表,贴在患者床头,使其对自己的进步一目了然,每10d总结1次,进步明显时就奖励患者看一场台球赛(因患者酷爱台球运动)。经过不断鼓励和强化,患者克服了依赖和厌烦心理,积极参加运动训练,两个月后,体重减至82kg,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2.3掌握正确方法,纠正错误观念,确保康复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我们经常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教给正确的锻炼方法,纠正自身的错误观念,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从而保证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如有一位患者在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由于方法不正确,用力过度,导致患侧肩关节脱位、疼痛。我们及时给予手法复位、热敷等处理,并再次给予示范训练,在病人及家属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位患者,由于害怕活动早了引起再次脑出血而一直拒绝康复训练。我们耐心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最新的康复理念,即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并列举了本科室几位康复训练早、效果好的病例,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训练。经过反复讲解,患者终于消除了对康复治疗的错误认识,开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很快好转出院。

3.4加强健康教育,纠正不良习惯

烟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也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对有烟酒嗜好的患者,从入院开始,我们就利用治疗、护理的一切机会,大力宣讲烟酒的危害,反复同患者沟通,提高认识,促使其戒烟、戒酒和其他不良习惯。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中风科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外,更要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尽快康复和全面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6

【关键词】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165个病人,男96例,女69例,年龄57-93岁,平均(67.6±5.8)岁;脑出血55例,脑梗死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萎缩伴痴呆症3例,患者有0级―4级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2例,住院达到1个月及以上,平均住院天数4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除观察指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按摩肢体:双手放于踝关节,由下至上环形向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握病人小腿,夹稳膝盖,做伸膝、屈膝运动10-20次,增加肌肉收缩;行伸足背、勾足背活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踝关节运动,每环20次,可牵拉、锻炼肌肉[4];之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脚30分钟,浸泡的同时用毛巾揉搓病人双脚。3次/天,1.5小时/次。对照组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家属宣教和指导,靠家属自觉遵护嘱行为去落实。两组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平稳后四肢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观察入院前有无静脉血栓,入院前无静脉血栓才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每周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一个月。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资料不满足X2检验标准,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见表1.

3讨论

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具备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两大因素,静脉血栓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足背屈痛、局部深处压痛,下肢肿,病人形成静脉血栓后,少部分可以局限在发生部位或者自行消融,大多数要扩散到四肢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果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多数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死亡[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占68.75%[5]。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有:不能在小腿下垫物品,因为小腿深静脉回流会受影响;要主动或被动按摩并活动病人肢体;指导病人多做咳嗽动作和深呼吸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严格戒烟;药物降低血液黏度[3]。

3.1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主要关心疾病治疗和恢复上,忽视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医务人员宣教的健康教育、护理知识内容不认真掌握;在临床护士超负荷劳动强度下,要让护士去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神经内科瘫痪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就更困难,所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大多数流于形式,落实情况差;病人出院后,家属未掌握对患者的疾病护理要点,患者出院回到家庭康复,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少;病人回家后,家庭护理者因为对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了解太少,导致病人疾病康复护理措施落实不好,病人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的痛苦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让家属在医院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回到家庭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落实才能到位,最终达到病人、家属观念及行为的转变[6]。

3.2观察组护士认真督促落实家属干预护理能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家属护理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也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一人生病,全家防治”的家庭康复支持促进体制[6],使家庭康复促进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3.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更加信任,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由医生查房时多次进行宣教指导效果更好,医生与护士互补,健康知识宣教水准得以提高。资料中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康复知识和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生和护士认真督促和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在落实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时,不但把专科理论知识和自我护理办法教给病人及家属,主要是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病人健康康复知识内容措施的落实对他们的责任,这样既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应用和推广,又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3.4护士的整体素质、专科护理知识得到提高。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可以促进护士认真学习,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者。

3.5希望通过我院神经内科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医疗费,而且让健康教育内容在病人家属心中根深蒂固,让健康教育走进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护理,降低病人家庭护理并发症及由此为病人带来的痛苦。此项工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知音,陈小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9:92.

[2]王琴琼,杨丽君.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7:79.

[3]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5:79.

[4]谢春芳,张志勤,崔文兰.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103-104.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实施分析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所以,临床护理不仅是完成最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而是要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护理模式[2]。本文以2003年10月到2004年12月,在我院呼吸、血液、康复三专业的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制式填表调查,了解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756名住院患者,其中呼吸286人,康复273人,血液197人。年龄最大91岁,最小2岁,平均(52.3±3.4)岁。硕士学历5人,高中至本科236人,小学至高中312人,小学以下203人。

1.2方法在患者入院第二、五天、出院时进行自制式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卫生知识、确立的健康信念、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病人掌握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达到的目标(见表1)

2.2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见表2)

2.3患者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96.1%的患者认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3.9%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应该由医生来做。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表1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和掌握住院环境、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各种检查、检验知识、心理卫生知识、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知识,对病人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56.5%(427名)的患者掌握了疾病的知识,52.1%(394名)的病人确立了健康的信念,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对疾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去除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和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和生活环境,乐观开朗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要突出本专业的特点,考虑到病人的个别情况,要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是住院患者获得医学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使患者对自身的健康有个整体的综合的认识;一对一的交流,也让病人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减轻了长期住院给家属造成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带来的愧疚感。提高自理能力,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让患者压抑和困惑的心理得到及时的宣泄。

3.2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3.2.1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方法简单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读书指导、墙报宣传法等。47.2%(357名)患者认为形式简单。应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健康教育中,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电视网等,充分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开展健康咨询、心理服务、疾病预防等“话疗”服务;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3.2.2与患者沟通时间不足有54.2%(410名)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间不足。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是目前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护士超负荷运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忙于应付;沟通的方法简单,流于形式,对健康教育的管理滞后。医院管理者应走出狭隘的经营管理模式,合理人员的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缓解人员紧缺,以医务人员的身心状态为本,以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为本;行政后勤为临床一线服务,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还时间与护士,还护士与病人。

3.2.3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61.1%(462名)患者认为教育缺乏连续性,内容缺乏针对性。一部分临床一线的护士,中专毕业以后没有再经过系统的培训,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在开展健康教育时会显得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程序不规范,时机不当。另外,缺乏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式的健康教育服务。应在患者就医前实行就医指导,就医中健康陪护;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社会和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疾病诱因等;与患者分享治疗成果,出院后开健康处方,康复指导,帮病人适应社会,恢复社会能力。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引进高素质护理人员,把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中专、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层次的护理教育中;科学安排教育时间,都会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完善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

总之,医务工作者,要适应新的健康概念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让人们没有躯体的疾病,还要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职业素质,建立良好的伙伴式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完善健康教育模式,转变观念,,制定实施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对健康教育进行具体指导和质量控制。护理管理者还应做到科学用人,帮助护士合理选择健康教育时间,以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惠荣,刘彤,李文华.健康教育在肾穿刺病人中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4.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8

关键词:社区康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88-01

在发达国家,社区康复体系建立已经非常完善,社区康复服务内容较为全面,尽可能的在社区医院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当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满足不了患者的康复需求或病情发展不良时,可由基层医院转移到上级医院治疗,经过层级的医疗干预的,能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1]。康复医学的概念及运营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经过长达20多年的摸索发展过程,我国的社区康复工作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但是,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社区的康复工作发展时间较晚,同时受我国经济水平及大众对康复工作的认识接受程度较低而制约其发展,社区康复工作尚存较多的工作有待完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统计观察的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本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能够覆盖的长期居民人数约为4万人。均为建院10年以上的卫生服务中心。

1.2方法:收集本地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工作的情况,统计康复科室设置、医护人员配置、患者数量等。

2结果

2.1统计此1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科设置情况,如表1:

2.2在4家设置有康复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约50%的医护人员为初级职称,康复科的门诊量由每月的5人次提高到60次左右。

3讨论

3.1社区康复服务的现状

(1)社会大众对社区康复的认识有存在不足,对社区康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对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停留在患者肢体功能的训练及精神抚慰等方面。而我国建立社区康复工作的目的是凭借社区的医疗资源承担从人群的残疾普查、身体伤残的预防以及医疗康复等工作[3]。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如:医疗方面的需求:如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认知能力的改善;心理行为的调整适应等。此外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需求等。概括而言现阶段社区康复机构缺少: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才,由于从业人员对康复概念认识模糊,康复的专业知识有限,康复治疗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康复工作的接受程度,从而制约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2)目前社区康复的社会化筹资渠道尚未建立,社区康复经费短缺。国家财政拨款金额有限,而需要康复的患者多为贫困人口,为康复患者提供服务越多,无偿投入资金的就越多,导致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有力的物质保证。

3.2摆脱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不良的状况的建议

(1)加大对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资金的投入情况,确保康复中心正常开展业务的必备条件。调查显示:社区康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远小于大型医疗机构的康复费用,并具服务覆盖面广泛。社会应在保险政策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按照人群的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将康复期的患者有效的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而有效进行医疗资源的调度及分配。

(2)加强社区居民的康复教育工作,据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康复工作对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没有参与社区康复治疗或未能坚持社区康复治疗,使患者措施最佳康复治疗时期[4]。究其原因是由于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有效的对外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工作,使广大的居民没有对社区康复工作产生重视。因此,现阶段,加大对社区康复工作的宣传工作,提升人们对康复的认识、普及常见的康复知识等,是现阶段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

(3)提高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专业技能,

对比观察康复科室的从业人员与临床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结果可见,康复工作的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低,缺乏专业的康复从业人才。科室的部分工作尚需依托全科医生或护理人员,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扎实的人才梯队。此外,在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岗位工作制度及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为解决人才匮乏及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从高校大量引进康复专业的高材生作为康复科的新生力量,并加强岗位工作的培训力度及频率,使新生力量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康复科的中坚力量,规范社区康复工作,提升康复工作质量,提高康复工作对居民的影响力度。

参考文献

[1]张金声,黄永禧,李和兴,田园,张茜,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06)

[2]孙启良.抓紧社区康复人才培训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01)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2.3±0.2)岁;病程最短1d,最长8d,平均病程(6.2±0.5)d;大便次数最少4次/d,最多12次/d,平均(6.5±1.2)次/d;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2.2±0.4)岁;病程最短2d,最长9d,平均病程(5.9±0.6)d;大便次数最少4次/d,最多11次/d,平均(6.3±1.1)次/d;所有患儿均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痛、腹泻、发热、脱水等症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教育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急性肠炎的相关知识,告知患儿家长该病的发病原因、常见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治疗有效性等,增强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使患儿家长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协助患儿和医护人员配合进行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以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病房环境护理的重视,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每天通风时间应控制在30min~4h,并且应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每餐后应认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同时应合理的对病房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整,为患儿提供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儿家长每次接触患儿后应认真洗手;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儿家属病房环境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病房环境护理。③护理人员应嘱咐患儿家属应尽可能减少探视及陪同人员,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现象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认真对患儿出入水量进行记录,若有严重脱水现象发生则应及时给予患儿补液治疗;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现象则可给予其物理降温处理,并可适当给予其淡盐水喂饮;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儿家属每次便后应认真利用温水清洗,并且应利用无菌软布蘸干,并可适当敷爽身粉、香油等;对于伴有表面破溃症状的患儿则应给予理疗灯照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痊愈时间、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6个月内复发率等。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患儿护理依从性以主观护士日常观察评分为依据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依从性越好[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痊愈时间、依从性评分及家属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症状痊愈时间、护理依从性评分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6个月内仅2例复发,其复发率为3.3%,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护理干预后6个月内16例复发,其复发率为26.7%,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患儿多为婴幼儿,因小儿各项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因而更易发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以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仍具有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加之部分患儿家长缺乏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因而极易延误诊治,引起严重不良后果。而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上逐渐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中。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满足人们对疾病知识及健康知识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及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识及服务,有助于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另外,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还可增强患儿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其痊愈时间、依从性评分及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篇10

【关键词】 神经外科;健康教育;实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仅要求住院能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1]。本科自2008年8月以来,从病人入院、术前准备、术后监护、康复、出院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病人及家属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增强了保健意识,帮助病人形成了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1.1科室规范健康教育实施方法(1)将健康教育纳入护士职责,责任护士必须在病人入院2h内完成入院宣教,护理长每日检查,视察病人反馈,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2)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科知识,如科内讲座、行政查房、业务查房等,不断的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1.2有计划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1.2.1入院时对患者的一般教育国内有学者认为在健康教育前进行量化评估,确切了解患者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体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2]。因此护士在为新入院患者介绍病房各项管理制度、医院环境、病人的诊断和病情、治疗和护理,并发症及预后的同时积极收集护理资料,如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疾病认识以及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等,从中认真寻找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建立教育目标,实施健康教育。

1.2.2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实施

1.2.2.1生活方式教育护士利用晨间护理、巡视病人及治疗时间,采用面对面讲解形式宣教,护士长随时抽查督导。其次通过每月1次的工休座谈会充分发挥专业水平及沟通技巧,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机教育,向病人和家属等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科室宣传栏针对患者知识需求,定期宣传神经外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的饮食知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防治等,经过专科知识的健康宣教,强化了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安全意识,帮助患者或家属确定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

1.2.2.2心理护理神经外科大多为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患者,由于患者意识丧失,自主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以及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患者预后差,康复期长,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针对此种特殊情况有效地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解决,及时满足病人要求,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2.3专科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因人而异,有针对性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对专科知识发病原因、诱因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病人的亲属参与治疗与康复过程,促使病人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自我保健技能,主动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如告知家属及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及脑脊液鼻漏等患者要求抬高其床头目的及意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服用降压药;昏迷患者长期声音刺激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意识等相关知识。

1.2.2.4术前教育针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的病人制订不同的术前指导计划,首先做好心理指导,告知病人的术前准备配合解释戒烟戒酒、禁饮禁食的目的;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外出,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术前特殊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示范并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床上大小便等以取得病人合作并参与治疗,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恢复。

1.2.2.5术后教育指导术后教育,即从手术日起,专业护士开始为病人进行术后饮食、用药、引流管护理、切口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6h禁饮禁食;昏迷烦躁病人术后应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止不必要的损伤;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者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翻身时注意保持头部及其他部位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受压及脱落;鼓励咳嗽咳痰,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为病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具体指导患者肢体、言语康复锻炼技巧,直至病人康复。

1.2.3出院指导本科护士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向患者交待病情现状、预后及并发症、出院后的复诊及用药目的、饮食卫生、活动饮食的方法等注意事项,教给他们如何康复功能锻炼,防止疾病复发的方法,让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卫生常识。

2结果

2.1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2009年8月,再次对年度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总结,共调查患者100例,收回92份,回收率92%。其中对健康教育一栏调查满意度达98%,比去年上升了4%,大大提高了患者总的满意度,收到明显的效果。

2.2健康教育的实施帮助患者树立了健康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服务满意度,建立了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其次在实施健康教育同时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3讨论

3.1健康教育活动是我国医学科普宣传的重要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职责,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

3.2护理工作是医学、护理学健康教育宣传是最直接的窗口,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者自身价值的体现[4],因此作为直接面向患者的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拓宽了知识面,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及丰富的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开蓉.健康教育在骨科病人的实施.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18(1):116-117.

2李玉芬,张宝华.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