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经典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1:57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1

1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组5~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每学期安排5~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计了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5)为20.1±0.24;98(5)为26.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口头表达能力,纠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鉴。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2

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式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案例教学法可通过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三种基本方法进行。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要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做好案例选择、搞好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案例讨论后的总结、进行案例综合研究几个过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式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1、符合中等职业高中学生心理特征。中等职业高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薄弱,但是对新事物、新观点、新形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案例是一个个真实典型的事件,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剖析处理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良好的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2、讲究科学,注重实用,做到了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中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过教学中的案例讲解,能使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使他们面对各种各样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具体应用。3、鼓励创造,弘扬个性,做到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统一。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是让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许多案例就是问学生:“你们说该怎么办?”若不经过认真细密的思考,很难得出圆满答案。这样可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案例教学不重视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因倡导多向、发散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充分发挥师生两个主体作用。案例教学具有参与性,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共同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师生两个主体的作用。5、案例讨论,撰写报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准备案例讨论时,要写出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劝说、聆听等与人们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其文字表达能力在写作中得道提高,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类型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课堂引导案例:这类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给出分析结论,发挥烙印和理解的功能;课堂讨论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重在应用,发挥培育素质和能力的功能;课外思考案例:这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发挥巩固和提高的功能。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3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公安教育中的特色教学手段,案例库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森林公安教学参考案例数据库的建设实践,总结分析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方法并具体描述了构建过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安院校;教学;案例;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58-03

基金项目: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科研基金项目(LGYB201415)成果之一

1引言

教学参考信息不仅能够作为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改良教学方法,借鉴新颖资料的重要保障之一,也能够帮助教师整理开发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和经验,是成功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资源保障.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引申和深化课堂内容的重要渠道和资源保障.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时,往往会将过去案例与当前问题相联系,利用类比推理进行问题的求解.相关专家研究表明,利用案例法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延长记忆时间,多达普通记忆的六倍,并能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对真实、典型且具有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的事件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论述,总结观点和经验,达到启示理论、拓宽思维、丰富知识的目的.该方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郎代尔教授首创,该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怀疑精神以及象律师一样的法律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1]

基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对应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着天然的优势.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要依托大量的案例作为实施教学的保障.由于公安信息资源大都具有的保密性和出版物难以搜集的原因,因此公安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网上提供的公安专业信息资源非常少而且零散,查找起来很困难,给公安工作、教学、科研带来极大不便.通过文献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的公安专业特色,技术先进,方便实用,参考价值大的专题教学参考案例数据库,能有效的组织分散的各类案例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公安教学提供参考信息源,为教学科研和公安基层单位提供信息保障.

2公安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警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公安院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公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依靠特色资源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保障不断开展和完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与部分公安院校图书馆联合开发建设了公安期刊全文数据库、外国警察原版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了基于馆藏的公安法律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外报刊题录索引数据库等;湖北警官学院图书馆建设了警察史研究专题数据库、李昌钰博士专题库、公安新闻简报数据库等;江西警察学院图书馆研制开发了中国公安报刊资料检索系统(CpiS)数据库;江苏警官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学院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公安科技信息库、警察学网络资源资源导航库、公安电子图书库、公安视频资料库等;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开发了警学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资源数据库、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铁道警官学院建有铁路公安特色数据库等.

3森林公安教学参考案例库建设的主体优势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是该项目的建设主题.,其资源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在同类型院校中处于较先进的水平,目前馆藏图书62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电子期刊近3.3万种,各类数字资源总数近50个,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其中公安专业图书近20万册,所订购专业期刊及其电子版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公安及相关学科期刊种类,订购了国外公安学科核心期刊杂志,建设了千兆局域网,组建了服务器集群,存储系统净容量16tB.图书馆网站提供7×24小时/周数字化畅通服务.图书馆团队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积累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大量经验,自主开发了图书馆门户网站、手机短消息服务平台、学校招生查询系统、新生报到登记管理系统、图书馆多媒体点播系统、研究和开发了“森林公安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调度系统”,建设了消防专题数据库,参建了江苏省高职高专教学参考数据库等多个项目.这些建设成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硬件和网络环境的保障,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启动环境和测试条件,并有利于项目在校内的应用模式和以后校外用户的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向更大规模的推广奠定基础.

4森林公安教学参考案例库的建设实现

4.1建设系统软件的选取

该数据库采用了清华同方开发研制的“tpi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平台”系统软件进行数字资源加工和科学管理,这也是CaLiS中心推荐的专用软件之一.该数据库要求成果具有高安全性、高质量、具备友好界面和强大完备的检索功能检索功能强并要求维护方便快捷.“tpi”系统是基于全文检索数据库做为核心内容,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C/S架构,采用了典范的的基于B/S浏览器的检索方式,能够对各类文本、图像以及多媒体资源集中管理,提供电子书加工服务、基于全文的检索服务和网页动态系统,是一个面向内容管理的数字信息开发平台.适合本项目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数字资源解决方案.

4.2案例资源的整合搜集

森林公安是我国公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行业公安的特殊定位在工作内容、方法、模式上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属性,因此森林公安案例文献也相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

4.2.1案例资源选取原则

(1)实用性原则.案例选择要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关联,一期建设选取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涉林案件、野生动物保护案件、野生植物保护案件、森林消防案件作为建设重点,之后逐步推进其他类型案件的案例建设;

(2)典型性原则.案例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能够集中反映一类或一组案件的规律特点,重点选择典型性案件作为同类案件代表,注重大型案例和小型案例结合、难易结合,能够让教师根据课程要求选取相关难易程度合适的案例,在清晰讲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同时可以相得益彰的提升和拓宽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也要考虑适应教师、学生、基层干警等不同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

(3)准确性原则.虽然教学案例主要用来讨论、借鉴、参考,并非直接的的解决方案,但案例的准确性仍是一个关键,不能让错误的案例误导用户.同时所选案例大多来自于真实的公安机关工作实践,对于学生上岗工作后的角色转变和适应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岗位需求具有和今后工作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4)保密性原则.部分案例是来自于公安一线的真实案例或密级资料,因此属于保密范围的信息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保护,不予公开.

4.2.2案例资源搜集渠道

(1)本馆实际收藏的印刷型文献记载的案例.主要包括印本图书,纸质专业期刊、学报,灰色文献(内部讲义、研讨会论文集、内发刊物、密级资料等)等收录和记载的各类型典型案件侦破经过或案例评析等信息资源.

(2)公安机关提供的典型案例.主要是包括学校教师深入森林公安机关挂职锻炼、业务实践、研讨交流等带回的相关案例和学校举办各类公安培训班学员带来的相关案例以及项目组深入一线公安机关调研取得的相关案例资源.

(3)商业数据库收录案例.一是大型数据库群组中数字化期刊、报纸、会议论文收录的相关案例资源,二是专业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案例资源,如《北大法意》、《汇法网》、《北大法宝》等.

(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专业网站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网》、《找法网》、《法律快车》、《法律界》、《纵横法律网》、《国家律师联盟网》、《110网》等均有典型案例报道和评析,可检索、下载、整合利用;二是散布于其它网站的典型案例报道和评析,如部分政府机关网站、各地市公安网站、消防网站、林业网站等,可检索、下载、整合利用.

4.2.3案例资源的引入与加工

(1)印本文献的数字化.印本文献主要是馆藏图书、期刊、报纸、论文集、内发资料、灰色文献等纸质文献资源.可以利用“tpi”系统的电子书加工模块,对纸质文献进行页面扫描、利用图像处理和oCR文字识别功能以及书页压缩打包等功能处理,形成数字化文档.“tpi”系统软件同时提供对图像的深度加工处理,如比例、显示、灰度、倾斜度等,并以pDF格式文件导出.[3]

(2)数字资源的加工整序.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源,如本馆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专用数据库中的电子文档、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经搜集整理后的电子文档要根据具体格式应用tpi文档转换工具,结合其他格式转换工具,统一转换为pDF格式文件.

(3)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结构要结合教学需求、文献特点、学科分类等综合考虑,有针对性的建立数据库相应字段类型和相关属性.本项目中设置基本字段如下:题名、责任者、

关键词、摘要、文献类型、文献来源、URL、案件类别、时间、法律依据(是否提供)、案件评析(是否提供)、密级等字段.

(4)文件的标引、分类、检查.首先将整序好的文献资源导入软件平台,之后可以利用“tpi”系统的元数据加工工具逐一开展数据的标引、分类和质量检查工作.“tpi”元数据加工工具与检索服务器可以不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因此可以进行远程分配任务,多机器同时工作以提升工作效率.标引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数据库检索功能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高标准、规范化、重核查.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选用“CaLiS”和“JaLiS”特色库建设管理相关数据规范和著录细则作为标引规则,以确保规范可靠.在标引工作实施中,要求著录人员认真分析文献内容,对应业务细则把握好

关键词、学科分类等要素,确保标引的准确性.[4]在文献分类流程中,项目组根据不同读者需求的特点,建立了多形式的数据库分类及导航系统,可从案件种类(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处罚案件)、文献来源种类(图书、期刊、报纸、灰色文献、网络资源)、专业类别(涉林案件、野生动物保护案件、野生植物保护案件、森林消防案件等)等多个层面建立相适应的分类导航系统,满足不同需求读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文献资源.

(5)数据库与服务.“tpi”系统平台内容管理与工具提供多达13种不同类型数据库界面,可适应多用户个性化检索习惯.本项目我们采用了用户比较熟悉的“CnKi”模版,它可以将界面分为“概览区”和“细览区”.森林公安教学参考案例数据库为动态实时,采用B/S浏览器的检索方式,用户可以浏览、导航、检索、下载.数据库检索提供多字段检索服务及全文检索服务,为读者提供了案例资源的题名、责任者、

关键词、摘要、时间等多种检索途径,同时根据需求确定了概览页面和细览页面显示的内容,对初级和高级检索界面也进行了友好界面的设置.系统可以实时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日志,可以根据需要,对日志进行分析.日志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有数据库、帐户、ip段等等,并显示各种分析结果.

5结语

专题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人、财、物多方投入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繁琐的工程,本项目建设时间较短,目前边建设边投入使用,以争取为更多用户服务,因此在一期建设中项目组优先选择了具有我校专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的案例先期进行,之后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先急后缓、先小后大的原则,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案例数据库的建设.其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建库周期,今后我们要积极筹措争取更多经费资助,保证数据库设备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数据库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借助森林公安教学参考案例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进一步保障教学科研需求,不断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变兰,等.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

〔2〕何绍华,李玲.案例检索以及案例库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情报科学,2003(6).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4

关键词:高职;护理伦理;自主原则;微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微课设计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对象为高职大专护生,本微课隶属于《护理伦理与法规》课程,微课名称为护理伦理自主原则,知识点包括自主原则的涵义、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自主原则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材为《护理伦理与法规》,龙亚香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一版)。

二、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主要讲授护理伦理中的自主原则,自主原则与不伤害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一起被称为护理伦理四大基本原则,其中自主原则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首先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结合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点带面的介绍自主原则是本次教学的主线。本次教学活动安排在讲授完“第四章第一节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护理伦理自主原则的涵义;(2)掌握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3)理解并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4)掌握使用自主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设计

(1)经典视频案例导入:引入主题,即在知情的前提下病人及其家属拥有自主决定权。(2)准确理解内涵:①自主原则指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疗决策的伦理原则。②只有符合条件的病人才能赋予其自。(3)重点讲述:①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的概念和内涵,临床中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②自主原则使用时注意事项,一是不能仅为病人提供信息,把一切问题都推给患者。二是当病人坚持自己的意见拒绝正当治疗时,医务人员应该如何应对。(4)回应开场:案例中患者家属在场其精神正常,根据护理伦理自主原则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必须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进行手术,案例中医院及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5)回顾小结,案例拓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案例导入。2007年11月21日下午16点左右,怀孕9个多月的李某由在北京打工的肖某带到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诊治感冒。医生检查发现,李某已经全身水肿,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剖宫产,让肖某签字同意手术,肖某表示没有钱,院方答应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先免费治疗。但是,无论医护人员、其他病友及家属、警察怎么劝说,肖某始终拒绝签字同意,理由是他们仅仅是来“治感冒”的。并且在手术同意书上写下:“坚持用药物治疗,坚持不做剖宫产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精神科主任,经过鉴定,其精神完全正常。医院一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一方面请“110”民警紧急调查该孕妇的户籍,试图联系上孕妇的其他家属。卫生主管部门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爱莫能助,在抢救了3个多钟头后(19点31分),李某和腹中的胎儿双双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人认为:患者在手术前签写知情同意书是一个法定程序,要实施医疗手术,必须有其家属表示同意手术的签字方可进行。也有人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机构,面对可能要发生死亡的情况下,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要尽全力进行抢救,以保全生命。我们现在的医疗机构不敢承担责任而放弃自己的救死扶伤义务,宁肯选择死亡也不敢选择所谓的“违法”,是院方逃避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行为,医院医生为了自我保护,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早已荡然无存。提出问题:1.上述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2.医院和医生在诊疗救治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确?

(二)引入主题。要判断医院和医生行为是否恰当,要用到护理伦理的首要原则――自主原则,自主原则是指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疗决策的伦理原则。

(三)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自主原则只适用于具有理性思维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不应该授予自。

(四)知情同意。关于知情权,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11条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院及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危害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病人及家属的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在导入的视频案例中,病人的病情非常紧急,孕妇难产,呼吸衰竭,心脏和肾脏功能都极度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医疗措施是准备采取抗感染、抗心衰的同时进行剖腹产手术,以减少孕妇心脏的负担。医疗风险是手术可能失败,导致产妇、胎儿死亡。

在知情权的基础上,病人再行使同意(否决)权,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医院施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怎么样来保障病人行使同意权:第一种情况,是取得患者本人以及家属或者关系人双方同意并且签字;第二种情况,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第三种情况,既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其他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时,要由主治医师提出医疗救治方案,经过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相关授权人同意并签字后,再来实施治疗。

(五)回应导入案例。案例中患者家属在场且精神正常,根据护理伦理自主原则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必须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进行手术,案例中医院及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

(六)自主原则使用时注意事项。第一,当患者或者家属由于知识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拒绝治疗,而这种拒绝将会带来不良后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医护人员要进行积极的劝导,告诉其利害关系及可能产生的严重状况,同时要积极寻求病人其他家属的帮助,必要时可以行使医护人员的干涉权。第二,自主原则并不意味着医生和护士仅仅是提供信息,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患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给他们提供有利的意见或者建议,比如有的病人因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情绪非常消沉,要求放弃治疗。这时,我们不能因怕引起麻烦或纠纷而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耐心地、积极地劝导,帮助病人做出恰当的选择。

六、教学特色

(1)故事带入法。引入了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经典事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案例分析法。将经典案例的分析贯穿到各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中去,紧紧围绕案例进行教学,最后通过课后案例的探讨统领全课知识点。(3)图表显示法。舍弃部分枯燥的文字表述,通过色彩鲜明的图表、漫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4)师生互动法。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5

【关键词】pro/e;课程改革;典型产品

一、pro/e课程简介

pro/e课程是工科学校主要课程,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先修的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autoCaD等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在该课程中得以应用,也为学习后续课程如Cam技术、Cae技术、CaD二次开发技术等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机械类相关岗位工作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因此,在pro/e教学中融入高职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pro/e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种类繁多,与专业联系不紧密。pro/e软件虽然在我国应用有一定的时间了,但是版本从开始到现在也升级了很多代,导致培训教材的编写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虽然纷纷出版了各种各样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真正针对第一次接触软件绘图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比较少,加上软件升级很快,往往教材跟不上版本的更新。有的教材过分强调于命令与按钮的介绍,实践性不够强,不是具有行业背景的从业人员所编写。有的教材是资深行业人员编写,此类教材多注重于生产实践,解释文字过少,只适合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行业设计师作为参考用书。真真针对不同的高职专业需要而编写教材几乎没有,虽然现在教材种类繁多,但是专业联系不紧密。

(二)教学方法单一,多注重命令的讲解。传统的pro/e软件教学方法一般是照教材,先介绍命令和按钮的用法,然后让学生遵循教师的操作步骤学习操作技能,最后由教师指定相关图例进行综合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使学生了解每个命令的具体用法,缺点是软件内容多、命令多,学生对部分概念及操作方法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上,只会绘制练习过的图例对于综合强的进行独立操作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割裂了软件之间、软件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容易造成知识脱节,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能相结合。

(三)pro/e实践教学与专业联系不够,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在pro/e实践教学中,目前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般多采用的是教材上面的例子,这种实践教学,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械设计的先进设计思想,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由二维到三维的“抄画”阶段,阻碍了该软件课程与其他机械相关课程的横向联系,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训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完成任务,pro/e软件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三、高职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实现课程模块化,针对不同专业创建不同模块。紧紧围绕各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以后工作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将课程分为二维草绘、基础零件设计、复杂零件设计、装配与仿真、工程图制作、模具设计等几个模块,并针对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块。课程的模块化有助于教师在针对不同的专业时展开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以往在面对不同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让学生真真学到了本专业应该学习的东西,学习内容得到了明确。

(二)以典型产品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具备岗位迁移能力。pro/e以教学案例都是教材已有的,老师一般是照教材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案例虽然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往往不能适应学生的专业,同时这样案例与实际有一定差距,让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了解自己专业机会,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典型化,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些典型机械零部件作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案例,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岗位迁移能力,最主要的是这些联系专业的典型产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专业,从而也变得有血有肉。

(三)教学项目模拟化,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过去的一讲一练的教学方法,把pro/e的教学课堂搬到专门的机械cad/cam实训室进行,每人一台电脑,实现教学的一体化,课堂上不再围绕菜单、命令或者操作步骤去讲解,精选容易获取、且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安排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一讲一练的教学中,学生学过之后容易忘记的弊端,让学生在工程案例讲解后,要求学生当场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并适当安排相似案例供学生练习与思考,锻炼学生解决相似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于一体。具体选用的项目包括减速器的三维数字化设计、风扇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虎钳的三维数字化设计、齿轮泵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等。

(四)实现多样化考核模式。将学生的考试实现多样化,把考试分数分为几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情况(20%)、考勤情况(15%)、技能测试结果(15%)、项目实训成绩(20%)、期末综合考试成绩(30%)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减少部分学生与考试的焦虑,同时也提高了平时教学中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实践证明,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拟企业工作的教学模式,学生既学到了理论也掌握了实践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职业素养。

pro/e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了当代高职教育指导思想,解决了教学中枯燥,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学的改革路还很长,应在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创造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案例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配套实验通常都是实战型实验。通过实验,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网络配置和维护技能,比如,制作网线,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应用层web、Ftp、DHCp服务等;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相关的网络原理和知识点。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与网络管理和维护联系起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认识,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只是为今后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2)对计算机网络课理论内容兴趣不大,只对直观的、实战性强的内容有兴趣;

(3)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无须再去认真学习,只要使用当前已有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即可。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直观上实战性较强的内容,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比较抽象化或理论化的内容,学生通常会质疑学习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该现象在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分析和举例,讲解抽象理论背后的思想与实际工程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扩展,给学生较大的启发,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笔者所在的网络教研小组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是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6版)》,本文以该教材中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例,介绍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扩展,并举例说明相关理论如何与具体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1.帧定界的原理与实践

对于封装成帧的原理,教材已经给出了清晰的论述。封装成帧的主要功能包括帧定界、定义和填充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各控制字段等,本节主要论述帧定界的相关原理与具体应用。

1.1帧定界的原理

对于帧定界的功能,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自顶向下分析,来自网络层的、独立的ip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需要封装成帧,从而形成各自独立的传输单元通过物理层发送出去;另一方面是自底向上分析,数据链路层需要处理来自物理层的比特流,需要从比特流中区分出每一帧的开始比特和结束比特,因此也需要有一种封装成帧的机制,能够从比特流中提取出各个数据帧。

如果数据帧之间的发送存在时间间隔(如以太网),帧定界则能够自然实现;但如果数据帧的发送是连续的,则需要帧定界机制。帧定界的主要思想是使用帧定界符标识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帧定界符添加在数据帧的首部和尾部。帧定界符的本质是一串事先定义的0-1比特序列。

1.2帧定界原理的具体实践

帧定界原理解决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定界和数据帧提取问题,其实现思路并不难理解。为了让学生对该原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讲解tCp协议面向流的传输机制时,可以将tCp流的特点与帧定界原理相结合,讨论如何解决基于tCp协议的聊天消息发送和接收问题。

tCp协议面向流的传输特点比较抽象,含义丰富,对于初学者,难以理解这些机制背后的含义。与面向报文的UDp协议不同,tCp传输是面向流的,提示学生去思考“若基于tCp协议实现聊天消息发送和接收,该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存在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于初学者,很难想到直接使用tCp传输聊天消息存在接收者无法从tCp数据流中自动提取出每个消息的问题。因为tCp是面向流的,消息和消息之间在tCp流中无间隔。当给学生提示该问题时,很多学生表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对于tCp面向流的重要特性也自然能够理解(本文对tCp面向流的其他含义不做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数据链路层帧定界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原理,分析该问题与帧定界问题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利用帧定界原理去解决基于tCp协议的聊天消息发送和接收问题。学生平日使用oo等通信工具比较多,对如何实现聊天消息传输比较有兴趣,通过分析该实际软件的需求与解决方案,让学生既理解了tCp面向流的重要含义,同时也对帧定界问题的内涵有更多的理解,借鉴帧定界的解决思路,解决tCp数据流中用户消息间的定界问题。

笔者讲授相关内容时,与学生讨论如何实现基于tCp协议的聊天消息的发送和接收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透明传输的原理与实践

2.1透明传输的原理

透明传输问题是从帧定界问题引入的,解决数据帧的数据部分若出现帧定界符则会破坏帧边界的问题。透明传输的实现原理包括字符填充法和零比特填充法等。其本质都是对数据部分出现的帧定界符进行转义或修改,也包括对转义字符的转义等,实现机理不难理解。

2.2透明传输原理的具体实践

对于透明传输原理的具体实践,仍以“如何实现基于tCp协议的聊天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为例,同样,需要在学习了tCp传输的特点后进行讨论。在1.2小节论述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若将帧定界机制引入基于tCp协议的消息传输中,是否同样会存在消息透明传输的问题和需求”,即在消息的内容部分是否会出现消息定界符比特序列的问题。若存在该问题,如何在消息传输时解决。然后,提示学生思考,若直接借鉴数据链路层帧的透明传输方案,该如何解决消息透明传输的问题;接着讨论若不采用透明传输的方案,是否存在其他解决途径。

笔者讲授相关内容时,与学生讨论该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透明传输为例,思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会引入新的问题,并将透明传输的原理与基于tCp的消息传输解决方案相结合,将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解决聊天消息传输的具体软件开发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学效果良好。

3.差错检测的原理与实践

3.1差错检测的原理

差错检测用于判断接收的数据帧是否存在传输错误,在讲解具体实现机制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该问题的难点在于接收者事前并不知道发送者要发送的数据内容,在该情况下去判断接收的内容是否正确,看起来像是一个悖论;接下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该问题,然后介绍差错检测的原理。

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差错检测方法是以CRC算法为代表的检错方法,该方法在教材上有详细描述。以CRC算法为代表的检错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校验码,然后把数据与校验码同时传输给接收者,接收者对收到的数据和校验码再次进行相同的校验计算,判断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传输错误。

3.2差错检测方法的扩展

在介绍完CRC算法的原理与计算细节之后,对差错检测章节的内容进行如下扩展。用于数据链路层的校验方法都属于检错方法类别,除CRC算法外,典型的检错算法还包括消息摘要算法(如mD5算法)、安全散列算法(如SHa算法族)等。除检错技术外,纠错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纠错技术方面,存在奇偶校验、海明校验等典型的纠错算法,CRC算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但对CRC生成多项式和校验数据的长度有要求。检错和纠错的能力与码距有关。除了上述典型的纠错算法外,还存在多种基于复杂数学运算的纠删码(erasurecode)技术。由于课时量有限.上述技术只能给学生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差错的检测和纠正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自行学习相关内容。

学生通常会产生两个疑问:第一个是为什么数据链路层的检错方法选择了CRC算法,而不是其他的检错算法;第二个是为什么数据链路层选择了检错机制而不采用纠错机制。第一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①CRC-32算法的检错能力本身已经比较强大,检错率很高,达到了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的要求;②CRC算法能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流式计算,网络适配器接收比特流的同时可以通过硬件即时完成CRC校验。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一方面物理通信链路比特流传输错误通常是受某种影响而产生的突发性错误,出错的位置可能包含多个连续或非连续比特,若选用纠错码,需要使用纠错能力非常强的纠错算法,这些算法计算量比较大,而且在出错比特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甚至无法纠正全部错误;另一方面,当前物理链路的可靠性非常高,误码率很低,使用检错算法既能检测比特错误,又因为其计算量相对较小,因此对数据流的处理速度影响较小,若检测到错误,可以采用重传或者交给高层协议处理等方式解决。

3.3差错检测的具体应用

差错检测技术的本质是检测给定的数据是否存在比特错误,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也适用于其他需要进行数据错误检测的场景。典型的检错算法包括CRC-32、mD5和SHa-1等。差错检测技术的另一个典型应用是软件的数字签名。软件供应商一款软件后,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该软件,典型的来源包括官方网站下载、第三方网站分发、u盘拷贝、光盘传播等,提示学生思考如果软件是从第三方网站上下载的或者是从其他同学的计算机里拷贝的,如何保证该软件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没有中病毒或者木马呢?学生对该问题都很有兴趣,这也是学生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差错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非常有代表性。首先,为了使学生对该解决方案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以打开一款带有数字签名的软件,例如官方下载的QQ软件,然后右键点击软件,选择“属性”,可以看到属性中的数字签名页面的信息,如图1所示;接下来点击“详细信息”按钮,则会弹出新的对话框,出现“此数字签名正常”的提示,如图2所示。

关于数字签名的详细信息可以点击“高级”标签页查看,关于数字证书自身的信息可以点击“查看证书”按钮查看。为加强演示效果,可以使用二进制编辑器把QQ软件中的部分字节修改或者删除,然后再次点击软件的属性,会发现数字签名的页面消失了,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把软件的某些字节修改后,数字签名页面可能仍然存在,但是点击“查看证书”按钮,则会出现“此数字签名错误”的相关提示。

演示至此,学生都很感兴趣,也对差错检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提示学生思考数字签名技术应该如何实现,思考该技术与差错检测之间的关联。数字签名算法本身由多种摘要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等组合而成,其关键功能之一就是如何鉴别软件在发行后是否被恶意修改过。至此,将差错检测算法与具体的软件数字签名技术结合起来,其解决思路是相通的,软件数字签名中的完整性检测的本质就是差错检测,软件发行方首先会对软件运行一种摘要算法,生成一段固定长度的摘要,其本质等同于对数据包进行cRc校验,生成一段冗余码,然后把软件与软件摘要共同,接收者下载软件后,使用相同的摘要算法对下载的软件再次进行摘要计算,并与者公布的摘要做比对,如果一致,则说明软件没有被修改,反之,提示用户此数字签名错误。数字签名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防止摘要本身被修改,这涉及密码学的相关内容,可以稍做提点和介绍即可,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灵活使用差错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当前流行的网盘、云盘中的“秒传”技术的实现,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数据的下发等,都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可根据具体课程进度进行有选择的讲解。

笔者采用上述案例向学生讲授差错检测相关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差错检测的原理与计算,而且通过扩展和举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其掌握了差错检测算法的本质,能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4.教学效果评价与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及所在的网络教研小组采用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没计典型案例,将计算机网络原理运用到实际软件开发中。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原理的理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将课本上看似枯燥的原理转化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点带面,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网络教材中的各个原理,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要零散地、孤立地、片面地去理解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7

【关键词】微案例教学法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52-02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建立在医药商品学、经济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药事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营销、管理、消费行为等基本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法分析并解决具体营销问题,是高职院校医药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中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有效性,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营销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知识点多、专业理论性强及涉及面广的特点,多数任课老师认为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教学是最有效的,特别是微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补充,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是提高医药市场营销课堂教学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微案例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微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借助简短贴切的情景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形象的描述或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甚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微案例教学法不但能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站在医药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借助微案例情境了解更多医药行业的相关信息。

(一)理例结合,便于理解。微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多数是实际医药营销活动的经典情景,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营销理念。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案例中提炼出医药营销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

(二)随时配合,运用灵活。微案例一般包含1至2个知识点,针对性强且体量小,所以运用简单灵活,花费时间少,可以随时配合理论知识讲解的需要,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三)师生互动,提高效率。在新课改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微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易于理解,增强信心。微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提问可以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同时,也为后继的综合案例分析打下基础,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遵循人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微案例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

(一)实施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微案例。根据“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原理,每门课的第一次课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导入新课关系到学生对任课老师和对整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利用微案例教学法,借助热点医药营销事件、医药行业趣味性话题、学生身边的营销现象等作为微案例切入“第一课”,紧紧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此外,每一次授课前也可以利用微案例进行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微案例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利于课堂的开展。

2.新知讲授环节运用微案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点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接受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介绍一些重点难点时,借助微案例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

3.课堂结束环节运用微案例。完整的一次教学在结束时一般会有小结,有时候还会根据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在小结时巧妙引入微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课后思考题也可以用微案例的形式布置,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实施的主要步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普通的案例教学法相比要简单得多。一般来说,普通的案例教学法的步骤比较复杂:第一,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第二,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组长负责人员分工和协调工作;第三,各小组根据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针对案例和理论知识提出的问题;第四,小组代表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发言;第五,老师针对讨论过程和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小组互评;最后,上交讨论结果或者案例分析报告。这种案例教学法不管是授课前还是授课中都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缺乏灵活性和易操作性。鉴于学生学业的繁重和授课学时的有限,案例教学法有时候并不适合运用,此时,可以用微案例教学法进行补充,一般的微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老师针对要讲述的知识点展示微案例的素材,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结合知识点和微案例内容讲解,或者先提问学生回答后再通俗讲解;最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或者举一反三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三、微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微案例的数量和质量。经过长期的实践,微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确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每节课的微案例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一般来说,50分钟的一节课可以引用3~5个微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即可。微案例过多,占用时间过长,自然就减少了传授新知识点的时间,甚至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容易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反之,微案例过少,课堂容易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除了关注微案例的数量,其质量也要重视。借助质量高的微案例可以让老师讲课时游刃有余,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豁然开朗。

(二)微案例的采集。微案例的采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是对案例的选择,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案例选择时尽量选择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案例,这些微案例要求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既能达到对知识点的支撑,又能反映最新的行业信息。其次是对案例的编辑,由于大部分的案例都是综合性较强、信息量较大,要体现微案例的“微”,编辑工作就十分重要,要用简短准确的文字将案例描述清楚,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三)微案例的来源。综合案例资源相对丰富,查找相对便捷容易,一般适用于在一章书或者一门课学完后讲解,但是微案例的资源相对匮乏,但需用量又大,而且微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信手拈来。因此,任课教师平时要不断挖掘与积累、学习与总结,并且熟记于心,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旁征博引。微案例一般有以下四种来源:

1.教材以及辅助教材。医药市场营销的教材有很多,一些教材相对比较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都会选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丰富教材的内容,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查阅和对比,选择一本趣味性强、案例资源丰富、编排合理的教材非常重要。

2.新闻或财经类节目。如CCtV-2的《商道》、CCtV-1的《新闻联播》等节目,经常会有一些典型的营销案例,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任课教师经常关注这些栏目,可以使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网络途径。一方面,可以从知名的营销网站获取案例,如全球品牌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医药联盟网等,这些网站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可以找到最新资讯;另一方面,可以从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获取案例资源,这些网站收录的案例是经过筛选和加工的,针对性更强。

4.生活中所见所闻。营销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总能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体会。

(四)微案例的展现形式。微案例的展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文字。这是微案例的主要展现形式,可以是一首诗词、一段歌词、一段广告语、一句名言等。用这些名人的经典文字作为微案例的素材,可信度高,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图片。图片比文字具有更多优势,如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等特点。用图片作为微案例教学的展现形式,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专业、抽象的知识点。一个药品包装盒、一份药品使用说明书、一张药品pop、一张照片、一则印刷广告等都可以作为素材。

3.音频。声音能够反映出特定的情境和烘托气氛,有些信息用文字描述需要大量的篇幅,也找不到合适的图片来表示,这时就可以借助音频的表现形式。音频的真实感和强感染力,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来提高上课时的注意力。微案例的音频素材可以是一则电台广告、一段歌曲等。

4.视频。视频集结了声音、文字和画面的优点,一段简短的视频就能蕴含较大信息量,这是最吸引学生眼球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展现方式。微案例的视频可以是剪辑加工过的新闻节目、财经节目、名人演讲等。

(五)微案例库的建设。由于医药产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使得药品行业受到的监管更多,医药营销活动也有更严格、更专业的规定与管理。因此,医药行业的营销案例相对其他行业会更少,在微案例采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找不到可以支撑知识点的医药案例。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发动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通过平时的挖掘和积累,建立医药营销微案例库。

综上,微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医药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和改进,共同努力建立资源丰富的医药营销微案例库,以更好地提高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志胜,龚云虹.微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

[2]罗丹凤.高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40-2)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8

[关键词]高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古代汉语是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语文教育与语言应用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以便能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又能成为适应秘书、文字编辑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服务。因此古代汉语的教学更应该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既要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要求,又要有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理论知识应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教学要规范一定的时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指导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从而推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结合着高职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普遍现象问题,提出了三点个人的看法:

一、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古代汉语课程的历史跨度长,其基本内容包括通论和文选两大部分。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与文言文作品选紧密结合是本课程讲授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不断调整与修订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经典文化修养。

1、坚持通论和作品相结合的讲授方式

在保证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通论的基础知识来指导文言文的赏析是重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经典的文言作品。

2、课堂讲授为主,课外辅导为辅,学生训练作为必要补充

古代汉语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相对其丰富的内容,仅112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深化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重点知识的讲授。同时,教师要开辟多种管道,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辅导。如:课外阅读指导,组织社会调查,组织课外专题兴趣小组等。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具体现象,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设计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作业训练形式有:模拟书法作品和国画、相关论文写作、古文注释、人物角色对话表演等。

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通论和文选俩个方面互相融合成几个大教学情景,如:汉字教学情景、词汇积累教学情景、古典文学赏析教学情景等,并在下面分别设置了多个小任务,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讨论)、启发式、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师主讲与学生互动相结合。这样进行教学以增加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学而致用的能力。

譬如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案例化的问题情境,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古典文学作品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讨论、分析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然后结合学生的分析,教师进行案例的讲解。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譬如模拟教学法,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仿真课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技能训练。

三、加大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力度

课堂教学以理论课所学知识为基础,重点训练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大量实践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提高学生使用和书写繁体字、识写甲金篆文的能力。并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古代汉语的专门工具书,把阅读古书和古代汉语专门知识结合起来,从古书中找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从方言中找活生生的词语和发音来印证音韵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练习他们解决古书阅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古典诗词吟诵训练,以校园建筑物、校园活动等身边的事为对象进行对联创作训练,培养学生即学即用的的创作能力。只有课堂讲授和课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建议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进行实际的中小学汉字教学、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试讲汉字、文言文的篇目,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课堂去进行汉字和文言文教学学习和实践。还可以鼓励到提倡国学讲堂的机构进行实践,给小孩子进行国学的教育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励我们的古代汉语老师和未来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这门国学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娄辉.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浅析[J].教育论丛,2010(6).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9

1.1语言和词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信息工具,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复杂的符号系统。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这些符号系统各不相同4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词。

词是语音中最小的自由的声音和意义结合的实体单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例如汉语的“水”、“学习”,英语的“water”、“study”。它们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如果再分解成更小的语素就不自由了。例如“学习”这个词可以分解成“学”和“习”两个语素。“学”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运用,组成“学知识”、“学雷锋”等词组。但是“习”只能与其他语素共同构成词语,例如“学习”、“练习”等。因此,“学习”这个词是语言运用中的最小单位,是由两个字记录的双音节“词”。

口语以词为基本单位,从平常的说话当中可以感觉到“词”的存在。比如“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这句话在口语中的存在形式是“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词与词之间存在明显的语音停顿,词内的语素则结合得相对紧密。人们说话总会自觉地在脑海中进行分词,然后有条不紊地说出来,这样说话才有条理,别人才听得懂。

但是,我们在汉语书面语中却看不到词。由于汉语书面语采用字式书写,只有字距,没有词距,词的形式被淹没,导致人们只知道有字,而不知道有词,误认为汉语是由字组成的。“人们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口语中的‘词’,就是汉字作用的结果。”[5]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没有形成词意识的主要原因。www.133229.com

尽管很多中国人对“词”说不清楚,但是每个人的语感中又确实存在模糊的词感。对于“现在”、“马上”、“自己”、“自来水”、“巧克力”等这些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字组,他们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拆开辨认,再合起来理解和使用,而是很自然地看成一个整体。这恰好证明“词”这样的语言单位的客观存在性。我们提倡加强词意识,只是使人们能够保持学习书面语以前就存在的词的认识能力。

树立词意识,首先要能够辩别什么是词。现在通用的方法是造句法和插入法。“造句法”是1938年陆志韦在《国语单音词词汇》[4]中提出来的,用来区分词和语素。例如:“人民”可以拆分成为“人”和“民”两个语素,这两个语素不能颠倒次序,也不能在中间插入其他语素。而“人民”可以独立地自由运用。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民”是一个词,不是不成词语素。1994年王力又在《中国现代语法》[7]中提出“插入法”,区分词和词组。例如:“白菜”不能说成“白色的菜”,而“白纸”可以说“白色的纸”,因此“白菜”是词,“白纸”是词组。

1.2词和字。

“词”是语言的实体单位。“字”是语言的形式单位。字和词是不同平面的性质不同的单位,它们之间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古代汉语是词文字,基本上一个字记录一个词。随着汉语词的多音节化发展,记录一个词最少用一个字,更多的词用字组[6](p223)记录。

受传统的“字本位”意识的影响,有的人认为“词”是由“字”组成的,“字”是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因此学习汉语只要掌握三千多个字就可以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三千多个“字”实际上是三千多个单音节语素,是构成词语的原始级语符。它们构成了《现代汉语词典》里5万多个活的词。这些活的词语才是语言使用中的基本构件单位。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分析语言都以“词”为单位而不是“字”。

英语的“词”在人的直观感觉上是现成的。相反,汉语的“字”是现成的。有人把英语的词距误认为字距,把英语的“词”和汉语的“字”等同起来,认为英语的“字”(实际上是词)比汉字多得多。这种观念严重地混淆了字词的界限。应该明确,英语的“字”是26个拉丁字母(a.b.c.d……),这些字母组成的成千上万的字组记录的才是英语的“词”。“英语字典”应该叫做“英语词典”。

1.3词和音节

音节是最小的自由的语音单位,也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解的语音单位。汉语音节独立性强,音节中的音素结合紧密,音节之间界限明显,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轻声音节除外)。在书面形式上,基本上一个字对应一个音节,除了部分儿化音节,如“花儿”读作“huār”,两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根据音节数量的多少把现代汉语的词语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人在说话的时候,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说,表现在语音上就是许多音节以词的方式连续起来说,形成语流。语流中,音节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是以词的方式组合成音组,具有整体感。因此,说汉语和别的语言一样,语音中总是流动着韵律与节奏。

语音中的音节或者字在语流中的节奏不同或者从属的词不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这水果真凉”按照不同的音节划分可读成“这水果真凉”和“这水果真凉”,前后意思完全不同。实际上这是分词不同的结果,在语音形式上就表现为音节节奏的不同了。

二、汉语发展促使词意识觉醒

2.1汉语的词多音节化、多字化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因此被叫做词文字。发展到现代汉语,单音节词只有2000多条,数量比较稳定,而多音节词有5万多条,还在不断增加。[12]汉语的词明显地朝着多音节化多字化发展。所以现代汉字只能叫做语素文字。

从外因看,社会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一些单音节的基本词在原来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新词。例如从“人”这个单音节词派生出的多音节词,古代有“寡人”、“鄙人”等,现在有“人民”、“人格”、“人行道”、“人造革”等等。外来词“托福”、“咖啡”、“迪斯科”、“冰激凌”、“维他命”、“爱滋病”等构成宠大的多音节词家族。

从内因看,汉语语音系统从古代到今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的趋势是简化。由于语音简化而形成的同音的单音节词太多,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虽然在书面语中可以靠汉字的形体区分同音词,但是在口语中很难分辨。《施氏食狮史》[10]的故事就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

刚一听,不知所云。用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替换部分词语,改成:

“石头屋子里的诗人姓施,爱好狮子,发誓吃掉十头狮子。姓施的人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这样一听就明白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复杂,单音节词的同音现象不多。但是随着音系简化,这些原来不同音的单音节词的读音逐渐相同,因此用现代语音读很难区分它们。势必要求延长词的形式,增加词的音节数量来弥补,以区分词义。因此,词的多音节化是为了适应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2.2“词”和“字”的术语分工

古代汉语把“词”叫做“字”,没有词的术语。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咱我过去管它叫‘文字学’的却是内容极其广泛的一门学问,……几乎等于语言学了。”[3]“字正腔圆”中的“字”实际上是“音节”。人们常说的“字义”应该是“语素意义”或者“词义”。字只是一种图形,本身没有声音和意义。文字记录口语,所谓的“字的形体、声音、意义三要素”中的“声音和意义”不过是字记录的语言单位具有的声音和意义的“折射”。

直到1907年章士钊在《中等国文典》[9]中第一次在文言文基础上明确区分字和词:“一字可为一词,而一词不必为一字。”可以是一个字记录一个单音节词,也可以几个字记录一个多音节词。

现代语言学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分工。“词”属于形式结合内容的语言实体符号层面,同时管声音和意义。“字”属于语言的视觉形式层面,作为语音形式的辅助形式只管形体。“字”和“词”是语言系统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不能完全重合。例如“漂亮”是两个字,记录口语中的"piàoliang"这一个词,意思是“好看的,美观的”。还有多个字记录一个词语的,例如“单眼皮”、“胆小鬼”、“蛋白质”、“小不点儿”、“歇斯底里”等等。相同的字还可以记录不同的词,比如“花”这个字记录两个不同的词,一个是“花朵”的“花”,另外一个是“花钱”的“花”。类似的还有“长(cháng)——长(zh?ng)”,“黑人(黑色人种)——黑人(没有户口的人)”等等。

2.3词式书写的提倡

20世纪以来,现代语言学已经初步建立了词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书面形式上就是词式书写。词式书写又叫做词连写[6](p224)。与字式书写相区别,就是按照词的方式书写,在字距之外还要体现词距,使词与词之间有明显的距离。英语就采用词式书写,例如“tomorrowisanotherday.”可是要汉字也实行词式书写,有些人不能理解。好好的搞什么词式书写?没见过,也不想多此一举,按平常那么写不也挺好的吗?事实上词式书写的要求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势在必行。

第一,词式书写是汉语书面语进一步改革的重要过程。汉语书面语经过了历次改革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格局。从右起竖排到左起横排。标点符号从没有到有,而且越来越完善。这些变革使书面语不断完善、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词式书写是书面语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是经过科学研究的适合汉语现代化的一种新形式。

第二,从语言本身的规律来看,词是所有语言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虽然汉语书面语不分词,但是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在心中默默分词,叫做“分词连读”。词式书写是尊重口语实际的做法,把“分词”这种语言行为直接体现在书面形式上,以便人们在视觉上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尤其是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多音节词大量增长,词式书写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并且排除歧义。

第三,词式书写是信息时代对书面语的新要求。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电脑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磁盘和光盘成了纸张以外最重要的语言载体,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取代纸的地位。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很多人几乎完全依赖于电脑而不习惯动手写字了。词是计算机进行检索和分析等中文信息处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电脑不比人脑,不具备人的经验,也没有语感,它不会自己分词。人们必须给它设计一种程序,使它能自动分词。这个工作十分复杂,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也不如意。实行词式书写能绕过这个技术难题,大大提高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目前大多数人采用拼音输入法打字,以词为单位输入没有同音词的选择问题,能大大提高打字速度。

因此,不仅国家制订了拼音词式书写的正词法,而且在汉字文本书写中,也有很多语言学专家都提倡和研究词式书写,并且努力进行实践。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的《语言理论》[6]就采用词式书写。

三、词意识在汉语生活中不断深入

3.1《现代汉语词典》[11]对于词意识的加强具有最早示范作用

汉语的工具书分为词典和字典两种。古代汉语从直观上把词典叫做字典。但是时代要求我们对字典和词典这两种本质不同的工具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字典是使用汉字这样的表意文字的语言中特殊的词典,主要解释语素。词典主要是收集和解释大量的词语。词典可以包含字典,字典不能包含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是最先具有明确的汉语词意识的词典。它按照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单字条目,对每个字(语素)进行注音、释义和用法举例。单字条目下再列出以这个字开头的多字条目(词、词组或者熟语),然后进行解释和举例。在注音上也采取分词连写方式区分词和词组,体现出鲜明的词意识。它突破了以前的工具书以字(语素)为单位的解释体例,收入56000多个词条,提供了全面的词语信息,具有最早的示范作用。

3.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对词意识的加强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汉语拼音的主要作用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给汉字注音可以以音节为单位,但是拼写普通话需要以词为单位。在《汉语拼音方案》推出30年以后的1988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公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正词法》),1996年又作为国家标准公布,拼写汉语从此由音节拼写走向了词式书写。《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了音节的拼写规则,《正词法》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词的拼写规范,是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正词法》原则上以词为连写单位,适当考虑语音、语义、习惯等因素,制定出各项规则,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8]既有规定性又有灵活性,既符合语言规律又便于操作,为词式书写提供了指导依据。

3.3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教学模式对词意识的加强具有突破性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字本位”的观念上,而对外汉语教学率先采用了“词本位”的教学思路。以《标准汉语教程》[1]为例。不同于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生字表,《教程》的每篇课文后都附有生词表,形式如下:

保护(动、名)bǎohùtoprotect,protection

缺(动)quētolack

然而(连)rán''érhowever

罗马(专名)luóm?roma

每一课后,还有针对难理解词语的注释和词语例解,练习也针对词语设计,例如:熟读词组,用指定词语改写句子,用词语造句,用词语完成句子等等。这种编排模式强烈地体现了编者的词本位意识和教学意图。对外汉语教学把“词”作为学习单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比传统的生字教学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老两口”这个词,分成三个语素分别解释就是“老——old”,“两——two”,“口——mouth”。外国学生就纳闷了。什么意思呢?两张嘴?还是老的?分别知道了每个语素单独的含义却不明白组合以后的意义。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词解释成“oldcouple”,一切都清楚了。今后看到这三个字,他们会立即想到“老年夫妻”的意思,而不会老去琢磨“oldtwomouth”是什么东西了。这种生词的教学模式是汉语教学方式的进步,也应该积极引进到对内汉语教学中来。

3.4电脑汉字输入中的词语输入方法使词意识的加强具有飞跃性

随着输入技术的不断改进,电脑汉字输入已经从最初的单个汉字输入发展到以词语输入为主,包括词组、成语和语段输入。

拼音输入法现在很普及,但是以前人们受汉字文本的影响,以为汉语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而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同音字。所以有人一提到拼音,就会得“同音词恐惧症。”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同音字不是同音词。如果利用多音节化的规律,以词为单位输入,可以大量避免“重码”的现象。例如“高兴”这个词分别输入“gao”和“xing”就面临“高、搞、告、稿、膏、篙、羔……”和“性、行、型、形、星、醒……”的同音选择。但是一次性输入“gaoxing”,根据“高频先见”和“用过提前”的原则,“高兴”会自动地出现在词表第一项,只要敲空格键就行了。

所以,电脑汉字输入中的词语输入不仅使打字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是尊重语言规律的表现。

四、词意识应用存在的问题

4.1小学语文教学仍然用生字教学、单音节拼音

翻开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看到的仍然是老一套的“字本位”的教学模式。拼音一律根据汉字采用单音节形式,如“tàiyáng”(太阳)、“yuèliàng”(月亮)、“xuéxiào”(学校)、“l?oshī”(老师)。每篇课文后面只有生字表而没有生词表,有对字的笔画结构的分析而没有对相关词语结构的解释。课文注音只注生字,常常一个词只标记一半,例如“农(nóng)民把玉(yù)米种到地里。”这种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汉字学习,把词语割裂成一个个的单字,对词意识是巨大的损失。

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用“天空”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很有自信地回答:“今天空气真好!”这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不能说没有这种现象。生字教学效率很低,难怪吕叔湘先生会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2]

人类学习语言都是从词开始的。儿童学习汉字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活的口语词汇。虽然生字教学能通过相对有限的语素帮助理解它们构成的词,达到“生词熟字(语素)”的目标,但是仅仅靠这些语素要掌握5万多个活的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学会了“裙”和“带”两个字(语素),就不一定知道“裙带”这个词的意义。因此语言学习的重点还应该是词语。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也迫切需要改革,从“字本位”转变到“词本位”的观念上来。只有学好了词语,才能真正掌握普通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4.2社会上应用汉语拼音仍然不遵守正词法

虽然《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已经公布了10多年,但是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大量不遵守正词法的现象。

笔者到新民路的新华书店对拼音读物、文艺类书籍进行调查发现:童话类少儿拼音读物封面的拼音有一半以上不遵守正词法书写规则。有的一个一个音节分开写,例如“gelintonghuagushi(格林童话故事)”;有的全部连写,“baixuegongzhuheqigexiaoairen(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书内的注音全部采用与汉字一对一的单音节拼写格式。文艺类书籍绝大部分封面没有标注汉语拼音或者用英语代替,有拼音的也是根据设计需要随意排成各种格式、花体,拼音在这里成了附庸风雅的装饰品。

报纸的情况相对较好,但是也有少数像“sanxiangdushibao(三湘都市报)”这样的不规范拼写。

一些语言学的书籍也存在“违规”行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教程》封面上是“xiandaihanyujiaocheng”。当然,这是编辑出的问题。

人们的词意识普遍不强,加上正词法的执行力度不够,使正词法的普及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4.3工具书的词意识需要加强。

前面已经论述过《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明确汉语词意识的词典,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词典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加强词典的词意识。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把单音节或单字的词从语素中分离出来,同多音节词一样以词条的形式排列出来。例如花1有19条语素义,其中[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一朵~。[9]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了。[11]比喻事业的精华:文艺之~,革命之~。[14]指棉花:轧~,弹~。[18]作战时受的外伤:挂了两次~[19]姓。花2:用,耗费。~`费,~钱[11](p536)。“花”在取这些义项时是成词语素,即独立的词。还有“花儿”是单音节词。词典应该把这些词单独列出来,以区分不成词语素。否则,词典里少了单音节词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其次,《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词性标注很不完整,只给虚词、代词、量词等数量较少的词语标注了词性,而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没有标注。词的内涵包括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仅仅解释词义是不够的,应该标出词性,指示词的功能,使人们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掌握词的用法。

[参考文献]

[1]黄政澄.标准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吕叔湘.语言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03-16.

[3]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j].上海:语文学习,1958(2-3).

[4]陆志韦.国语单音词词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38.

[5]彭泽润.必须从儿童教育开始强化汉民族的“词”意识[a].王均.语文现代化论从2[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6]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8]徐文熠.语言文字规范手册[m].北京:语言出版社,1997.

[9]章士钊.中等国文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10]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篇10

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涉及的硬件教学课程主要有“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在新形势下部分课程内容设置显得不够合理,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完全满足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动手能力培养,更无法有效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目前,作为计算机教学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数字逻辑”,要求学生掌握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分立元件、通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及基本的可编程器件等,介绍的方法也以传统方法为主,已无法适应目前应用的需要;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内容是讨论计算机的结构、各功能部件原理及设计方法,同时介绍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目的是让同学们熟悉计算机的结构,为以后应用和设计计算机系统打下基础。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教材在部件设计中讨论的方法主要是硬布线逻辑或微程序设计方法:硬布线逻辑运行速度高,但缺乏灵活性;微程序设计方法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资源占用多,运行速度慢。尽管这两种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由于缺乏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存在类似尴尬,讨论以16位个人计算机为背景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适合入门和了解基本原理,但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一样,由于缺乏实际应用背景,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系统编程(iSp)、片上系统(SoC)等技术的发展,32位个人计算机的应用已很成熟,多核64位计算机应用也将逐步成为主流。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较强的软硬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大相关新技术的比例,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国外许多知名高校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作了适时调整,如麻省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为此专门开设了“计算机系统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自主设计aLU、单指令周期CpU、多指令周期CpU乃至流水线32位mipsCpU和Cache;斯坦福大学也有相似的课程和实验环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杨百翰大学在基于可编程逻辑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方面也有大量成果。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目标是解决学生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以提高应用能力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综合性、交互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多种特征,它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鉴于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特点,教学中尤其适合案例式教学。目前在国内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比例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案例数量不足,质量欠缺;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对滞后;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等。

2以iSp技术为主线改革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本科专业涉及的硬件教学课程按合理教学顺序一般为“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一些课程可以在时间上重叠,如“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由于iSp、eDa技术可以灵活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产品,是目前工程实践领域和芯片设计领域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因此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把相关技术列为重要内容,即以iSp、SoC技术为主线,使相关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数字逻辑”课程中,应大幅增加可编程逻辑技术的比重,重点讨论用eDa方法,利用iSp技术、SoC技术设计ip核的方法,使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设计原理和实践的内容,也可考虑再单独增加一门计算机设计课程以替代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在该课程中重点讨论如何采用eDa方法,利用iSp技术、SoC技术设计计算机各部件如CpU、Cache等,通过实际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可以考虑以16位计算机应用知识入门,以讨论32位计算机的应用为重点。相应的,作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先行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应把相应的内容整体提升到32位,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先易后难,可以先介绍16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作为入门,再对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展开。

单片机系统本质上也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针对应用或用户定制的完整、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较强的操作系统原理、应用程序设计和硬件设计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别是硬件系统设计能力可以通过以上几门硬件课程的系统学习逐步培养,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意衔接,同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面向实际应用,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为目的。针对实践教学,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及内容固定,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步骤程式化,许多同学按教学实验计划做完实验,仍然无法充分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无法真正拥有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理应不断地适应这种要求,相关的实验教学应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思路是利用iSp、SoC技术开发出一种内容可定制的硬件课程教学实验平台,由于作为控制对象的电路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设计为通用模块,而实验平台控制部分则可以利用可编程逻辑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如控制部分设计为基本CpU即可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相关实验;控制部分设计为单片机即可做“单片机”课程的相关实验;甚至控制部分可以设计为个人计算机CpU,配合有关的接口电路,即可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实验等。在我院的计算机本科专业相关硬件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我院“数字逻辑”教学大纲已在近年作过相应调整,eDa技术、可编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原来的20%增加到60%以上,经过多年的建设,“数字逻辑”课程在今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引入利用iSp技术设计CpU软核等教学和实践内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也增加了32位计算机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新的实验设备可以进行32位的相关实验等,这些安排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明显提高了。

3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事先精选的典型的、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为同学们模拟实际应用的场景,获得近似于实战的经验。为完成设计目标,同学们自然会自己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通过用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这样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把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上,而不需要过分在知识细节上消耗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首先必须有代表性和实时性,必须是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在实践中应用的几率高,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花费精力讨论和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同样重要的是案例需具有实际工程背景,学生可以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和特定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进行设计,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还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案例集,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应定期对案例集进行评估,剔除一些过时的案例,增加一些新的典型应用实例。这样就保证了案例的典型性、实时性及工程背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方法,并把案例分为4类:一是问题评论型,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实现型,不给出解决方案,要求学生讨论分析以提出方案;三是实际模拟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四是发展开放型,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讨论相关理论的发展趋势。我院在相关课堂教学中采用的部分案例如表1所示。在“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中,我们通过采用上述案例法,调动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听众,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发表意见和争论的气氛。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