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3:20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

【关键词】音乐心理疏导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4年泰州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第29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就业乃至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都与日俱增,出了上述普遍现象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感情挫折、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乃至环境不适应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乃至极端事件经常发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心理弱势群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从这个层面上讲,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情感乃至生活体验的真实反应。事实上,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含义就是凭借声波的振动,来记载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最初的音乐就是起源于原始人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固然缺乏具体有效的情感指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情绪的一种强烈的表达和体验。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曾就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详细的研究,他发现,音乐不仅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而且还可以影响人类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现代医学和解剖学也证实,音乐可以让肌肉增加力量,快速而柔美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人和呼吸和脉搏,从而有效改变体内的血流速度和供氧量,从而让大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让精神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可以发现,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音乐不但能够消除很多不良的情绪,还能有效扩大良性体验对人的影响,从而改善和提高人的思维结构。也就是说,音乐本身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却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的情绪和思维进行引导和指引,最终达到与人类情绪沟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影响人类情绪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2.1新生的心理落差现象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高考发挥时常,加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失误,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最后接到的是高职院校的通知书,这部分相当多的学生,在报到之前就一直犹豫不决,但是最后考虑很多因素,最终来到学校报到,但是他们来到学校以后,尤其是与其他本科院校在师资、住宿乃至学校环境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心理落差极大,于是非常矛盾;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无法承担三本学费,所以来到学校之后,一方面比较自卑封闭,不愿意与昔日同学联系,在校内又因为家庭原因十分自卑,不愿和同学一起吃饭逛街,其中部分学生还对家长要自己申请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感到难为情;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对如何处理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感到十分矛盾。

2.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十分容易导致出现人际交往当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遭遇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之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迷茫和困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强势,所以虽然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还担任班干部等职务,但是往往因为个性太强,导致很多学生的排斥,上述问题如果不加干涉,极其容易导致校园极端事件的产生。

2.3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

大学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随机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这些学生产生极端不适应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信心的丧失。很多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的就业问题感到担忧,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方面不如本科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三、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对于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3.1音乐结合心里疏导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很多学校或者媒体总是把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是在学生本身。

首先,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对就业前景产生焦虑,即使学校和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还有部分学生,尤其是非热门专业的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种心态下,无论学校或者教师如何引导,都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次,由于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部分高职学生当中有所抬头,尤其是随着大学扩招,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就业无望,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无论是上述何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都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乃至学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途径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为学生建立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学校当中找到归属感,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的学生,采用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调节。

3.2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从年龄上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成年,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力,但是由于其心智不够成熟,而且由于现代社交手段的发达,导致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因为不成熟的恋爱观和感情观导致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与异往产生困难、乃至失恋,进而导致一系列感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要防范于未然,例如在新生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学之后,针对社会热点以及其他院校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恋爱导致的重大问题,以讲座形式教育学生进行正常异往,同时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以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形式,协助其处理情感问题,将很多恶性事情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一直流传着一种理论,那就是每个人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都在大脑当中被浓缩并且分门别类地存储在大脑当中,但是这些知识和生活经历需要都需要被开发和唤醒,但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负面信息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还会勾起很多学生不愉快的回忆,这些回忆长久累积,就会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在恰当时段在校园内播放旋律优美轻快、内容积极健康、歌颂友谊、热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头脑中的正面信息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唤醒,从而起到增进同学友谊,促进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唤醒。

四、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归根结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遵循与一般的心理治疗相同的原则,例如保密原则,交友原则等等,除此之外,由于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治疗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实践经验和调查结果,我们为音乐结合心理疏导总结了以下几条治疗原则。

4.1渐进原则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采用渐进性方式播放音乐,从音乐选择角度来看的,例如纾解悲伤情绪的音乐要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渐进播放,而且音量也要逐渐增大,从而让来访者在不知不觉当中适应这种心理疏导方式。

4.2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音乐,而是要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针对所播放的音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这是因为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音乐,而且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曲目的体验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首先要对不懂音乐的来访者进行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该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更要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向来访者解释音乐治疗的必要性。在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采用先让来访的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体会音乐意境,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心理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感受不做评价,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4.3重点时期重点监测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一和大三是一生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时期,进入大一之后,很多学生由过去的家庭生活,进入到集体生活,由过去生活上由父母照料转变为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心理危机;大三时期,由于即将走入社会,面临找工作以及升本的抉择,家长的期望以及找工作时候碰壁的挫折对于长期在学校生活中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因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大一现象”和“大三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人群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

五、结语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始终坚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为心理健康配备了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音乐治疗方面,学校更是应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工作方法的人性化,从而有效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亚楠,刘源,南云.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9卷,第一期,45-50

[2]林青.谈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受众的心理[J],大众文艺,理论研究・音乐,14-15

[3]杜豫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革新,2007(12):16-17

[4]马维东.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3-64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2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大,心理上和思想上容易出现障碍,既往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易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思想问题,由此,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教学应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有关心理疏导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关系的探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式是通过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是强调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心理疏导最初是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互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工作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借鉴、加强协作,发挥它们的联动效应,塑造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1.受教育者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受教育者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通常将心理疏导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相混淆。某些学生认为心理疏导对象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群体,这说明这些大学生对心理疏导对象存在误解,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层面,忽视心理疏导是从心理层面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思想意识等实际问题的深层次的重要内容。

2.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某些从事辅导员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方面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技能。

3.高校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资源,拓展心理疏导的新空间,形成目标统一、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心理疏导网络。另外,心理疏导机制还需要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整个疏导环节的和谐。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个机构或者团体若有着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即使在各种条件极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能保持好的心态,进而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创造出奇迹;相反,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不能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即使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或开展活动,也不能取得成效。因此,心理疏导机制的健全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这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

1.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水平。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进入大学后,身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课程、远离家乡,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心灵冲击。近年来,有些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鼓励相关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2.高校应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出现,与多个诱因有关联。近年来,某些高校学生因为心理障碍或是精神疾病导致各类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疏导机制。要以人为本,从关心、爱护的前提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中心,构建各级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工作体系,加强个体心理排查工作。

3.需要创新心理疏导方式。

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为:教育工作者一味地与学生谈心,通过交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常与躯体疾病有关,躯体疾病常伴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问题常呈现躯体化表现,二者在生理解剖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建议学校适当增加健身设备、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灵协调、健康发展。高校还应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为以后的交流打好基础,可以通过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思想交流,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慢慢地敞开心扉,融入集体。

4.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之乐于疏导。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深入探索学生的心灵,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心与心的触碰,这样学生才会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倾诉、提问,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系无声”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滋润大学生的心田。心理疏导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很丢人”的误解,让学生明白:心理咨询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给学生提出建议,加快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小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的有机结合[J].商,2015(3):66-67.

[2]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0.

[3]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04-108.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3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实效性

心理疏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以人为本、真情动人,运用渗透疏导、互动疏导、互动体验、激励疏导、牢骚疏导、心理咨询、网络疏导等多种方法,把感情传递给疏导对象,使其领悟到心理疏导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价值、伦理观念、法制观念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运用渗透疏导,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渗透疏导法是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中去以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关心和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有的课程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主渠道的教育作用,也要辅之人文素质和社科知识课程,关注各类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辐射做人做事道理,每位教师要时时注重和学生的思想沟通、实事政治讲解、困扰问题解惑,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运用互动疏导,平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疏导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心理沟通,感情交流融洽,产生思想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质上就是主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的过程,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因素做出自主的选择、建构、创造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入手,研究和适应大学生的特点,重视他们合理的、多样化的需求,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育对象真正成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主角。

3.运用互动体验,实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体验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环境创设和课堂分享,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使学生不仅获得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看一看、做一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其思想道德标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真实状况会自然地表现出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4.运用激励疏导,隐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激励疏导,即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引导受教育者向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激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激励能给学生行动动力、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激励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排除困难、积极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遵循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握高职大学生较高层次的荣誉和成就心理需要,巧妙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激励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心理激励和强化,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5.运用牢骚疏导,创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骚疏导法指引导教育对象采用宣泄手段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发泄出来、倾诉出来,教育对象可以通过交谈、娱乐、写信、大哭、写日记等多种方式以表达心中的委屈、压力、无助和痛苦,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在大学生处于心理不稳定、身心尚未成熟、心理困扰频发的年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宣泄、情感支持和思想解惑的平台,把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情感困扰和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教育者对正确的意见要采纳,对合理的要求要解决,对错误的意见和不合理的要求则要给予批评和教育。

6.运用心理咨询,深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对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交往、恋爱、择业、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其个人成长和潜能开发的专业活动。咨询工作者要真诚真心,耐心听其诉说,使咨询对象感到你可信,才能吐露真情,保证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咨询工作者要尊重咨询对象,严守秘密。心理咨询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团体辅导,通过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团体活动,可以启发大学生对人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7.运用网络疏导,开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坚持传统的网下教育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将工作范围拓展到网上,形成“思想政治网上网下教育合力”,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形成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建设一些融趣味性、政治性、创新性、科学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或者网页,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把政治理论的信息资源、思想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自建的各类主题网站、网页、栏目等形式链接到校园网上;另一方面,构建网络在线疏导平台,积极加强网上心理疏导的工作,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

8.运用机制疏导,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借助社会优势,引进人才。邀请校医院和心理院系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教师做兼职心理咨询人员,重视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专业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互补和合力。二是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挑选热爱学生、擅长心理疏导、知识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进行专题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三是利用各种学习途径和实践锻炼,提高心理疏导骨干的整体水平。四是健全工作人员队伍的考核机制,保证队伍合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留住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研究能力的思想政治高素质人员;吸纳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但没有从事专职工作的人员,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并将其吸纳进入工作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实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展开对大学生心理疏导是迫切而必须的,按照大学生的心理诉求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通过心理疏导的实行,一方面构建和谐校园的育人环境,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够建立心理疏导合力体系,这些都是具有着明显实效性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育人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重要载体,更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可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可以形成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同时和谐的校园环境也会反作用于心理疏导的教育。然而,和谐校园育人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精神生活、学术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区生活六个方面。和谐的精神生活的营建,要做到和平、健康、高尚、充实;和谐的学术生活的营建,需要做到平等、自由、协作、创新;和谐的政治生活的营建,要做到民主、规范、高效、有序;和谐的情感生活需要做到尊重、理解、负责、忠诚;和谐的文化生活需要做到文明、多元、高雅、动感;和谐的社区生活需要做到安全、互助、开放、环保。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构建和谐校园,关键要从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建校理念和实现目标来入手,具体如下: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校园,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要遵循党的这一指导思想,顺应我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的建校理念,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十字方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必须时刻谨记这五个理念,并把它们充分贯彻和运用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真正把和谐校园的建校理念落实到位;坚持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事业,实现构建和谐

校园的具体目标,努力做到办学理念科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较高,达到布局专业、师资力量合理,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此外,构建和谐校园育人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管理,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强大动力,用正确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营造和谐的学科生态。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造就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相统一的新一代大学生,以适应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而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开辟了丰富的视野。通过利用网络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研究平台,已经成为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对网络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网”发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建设网络心理疏导阵地,发挥心理网站的平台作用,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新平台。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资源导向。具体做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网络上创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页或网站,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富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等特点。另一方面,构建网络在线疏导平台,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对有心理困惑、情绪困扰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调节心理状态,培育心理品质,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积极运用校园网、QQ、微博、BBS、人人等新兴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途径得以丰富和创新,为师生交流提供新的有效平台,在此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到宽松的情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心理疏导的效果。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创办《雪绒花》心理疏导电子小报和《雪绒花――心灵家园》电子阅览期刊,以及举办“雪绒花”杯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这些网络信息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其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构建心理疏导合力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多管齐下,建立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这种支持系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协作,互相促进。一方面,学校要保持与家庭的密切联系,从家长方面获得支持;另一方面,依靠社会方面的不断努力,营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疏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心理疏导的合力体系,首先要求高校自身应该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健全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其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起密切而长久的联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把对他们心理品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为他们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同时还要关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再次在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也不可忽视社会因素的重大作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有义务给大学生提供民主宽容的环境和氛围,提倡和协助高校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职责,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三者应相互支持、协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行提供合力保证。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主要表现

虽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未能充分体现出这种重要性。在实际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缺失,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略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其中,视学生为“主体”,或者说,把学生看做像教师一样的教育“主体”才能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但是,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上还停留在把学生仅仅视为“对象”的境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往往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教育内容、参与教育活动的客体,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多元需求,施加给学生内容单一、缺少目标层次性的教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缺乏人文学科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施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众所周知,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多种因素。但是,针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而言,更多地是要借鉴和引用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哲学、心理学领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疏导方法,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较大。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还缺少人文关怀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入,缺少基于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人文关怀及人文关怀下的心理疏导,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过程,而是一个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过程,这种反思需要提升到哲学的层面,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哲学的抽象层面下沉到个体心理的人文情怀实现过程。

(三)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偏低

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要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之于其他教育者更具特殊性,这就是,他们具备以上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辅导员,很多辅导员是“80”后,有的甚至是“90”后。他们年轻,具有贴近学生的优势,但是,可能学历高而社会阅历浅,知识多而人生体验少,整体人文素质偏低,担任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人文素养有待提升,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路径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探索逐步形成的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它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内涵。它要求做到:第一,要尊重青年学生成才发展的个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成长差异。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增强他们个人发展的信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体系之中,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第二,要满足并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类型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搭建各种学习和教育平台,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第三,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建构、激励、完善的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第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发展,并得到持续性的提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的发展是基于个人内心要求的发展。

(二)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教育目标相对理想化。它比较强调人生意义的宏伟目标,缺少具体教育背景下的基础目标,缺少对实现基础目标的指导与跟踪。因而,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要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评价等方面建构完善。要将这一理念上升到精神层面,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构建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这种工作体系中,要具体健全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服务平台。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实施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辅导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加强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开展了心理辅导、发展辅导、学业辅导、深度辅导、就业辅导、网络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的业务培训,大大提升了辅导员的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还是陷入到学生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中,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对话。因此,加强辅导员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2.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动态;调查与疏导

当前,心理疏导广泛被运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主体则是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心理疏导工作者,包括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等。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个性、才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大学生负面心理动态调查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如果得到来自亲朋好友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和帮助,往往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会产生悲观失望,进而可能发展为仇视、对抗社会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高校要开展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彼此提供关怀,从而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减少不良的心理状况的产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心理疏导的心理支持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接纳和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要尽可能地接纳学生的一切言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当时的心情,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把自己内心世界所有的不顺真实地说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地倾听他,关心他,从而使学生得到内心的安慰与支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无疑是对他们莫大的安慰,可能一点点安慰,就会让他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使他重新自信起来,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因此在高校,心理疏导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老师的支持和关怀下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心理疏导的方法也必须适应其实际需要,这样就会增强说服力,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就被实践所否定。“但实际工作中,搞‘注入式’、‘填鸭式’,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冷冰冰的说教,‘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阶段,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引起他们的真正共鸣。”这样的心理疏导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非常被动的去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一旦学生自己去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种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此外,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往往导致其不会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不利于心理疏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心理疏导教师只是简单问问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并不会为其制定解决心理问题的规划。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心理疏导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

3.1心理疏导内容要有针对性

高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每个咨询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适合其本人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内容和方法。不能把一套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方法用于所有的心理咨询者。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不同的心理疏导。高校要对心理疏导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更加多样化的心理疏导途径,丰富心理疏导内容。鼓励高校的心理疏导教师,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这样不仅帮助了那些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突然变化而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还能够积累一些处理心理问题的实际经验,以运用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上。

3.2促进心理疏导的内容与现实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进展慢,心理疏导的内容,对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择业难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思考,如果大学生对这些缺乏深刻的教育内容,就会遭到学生的极度厌倦,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定的心理特点,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时,应当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4结束语

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和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等。所以,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探析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心理疏导心理压力成因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明确提出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随着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这个群体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学习、工作、感情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如何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心理疏导,对探索研究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促进研究生品德健康方面气到重要作用。

一、心理疏导的含义及内涵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含义

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受教育者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和谐的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方针于1982年正式提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我们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反对堵塞的方针”[2],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针的内涵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又疏又导。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3]。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强调的是沟通与说服,循循善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和引导,帮助受教育者清楚心理障碍,提高思想认识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分析

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几个内涵:第一,注重研究生的思想发展的连贯性,不允许出现思想的断裂。第二,满足研究生的精神追求性,要研究和解决研究生的精神疾患,关心他们的精神健康。第三,关注研究生的行为正确性,达到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发展的协调和一致。

二、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

随着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这个群体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学习、工作、感情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研究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压力所导致:

1.学业方面的压力

研究生不像本科生只用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而是更着重于科研和学术论文,要求研究生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独到的见解,这是研究生产生了较大的不适应和学业压力。为了毕业后能顺利找到薪水较高的工作,大部分研究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考取各种等级证书,这也加重了研究生的学习压力。

2.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也有一部分是工作一段时间再返校读研的,就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年龄差距比较大,共同话题少。第二,读研之前生活环境差异大导致生活作息截然不同,宿舍生活可能会相互影响。第三,部分研究生个性较强,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宽容,抗压能力低。这些都是导致研究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因素。

3.婚恋方面的压力

研究生这个庞大的群体里,绝大多数已经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但他们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走向婚姻。这也成为研究生面临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对于尚未恋爱的研究生尤其是女生而言,同辈的生儿育女,父母的催促不断。他们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压力。

4.经济方面的压力

在研究生阶段,即使家庭条件能够承担读书的费用,多数人也不愿意再让父母承担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特别是放弃工作再考研学习的研究生,他们甚至已经开始担负起了家庭经济生活的重担。国家助学贷款、特困生生活等补助大多也向本科及专科经济困难的学生倾向,以至于家庭条件稍差的研究生经济压力变得更重。和同龄人相比,研究生没有可观的工资收入,反而因为学习还需要额外的费用,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

5.就业方面的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人才市场供需状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低。国家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压缩编制、精简和分流人员,减缓了招纳新人的进度。高等院校博士生的需求量比研究生大,对研究生而言也是一种压力。现在的用人单位看中的不仅仅是高学历,他们还关注招聘对象是否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研究生的学历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在日益降低。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途径

1.做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做人的工作,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现在更多的研究者提出将教育理念投射在校园人文环境中。比如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理想目标、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力等方面。这种利用环境为载体的隐性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无形力量,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一些特点。第一,良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思想和价值观等。但是这种环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行为,其过程是思想感情投入的过程。第二,这种无意识教育方法具有隐蔽性、间接性、深刻性、丰富性的特征,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达到情感的交流。第三,这种资源的影响的范围广,具有长期性,随意性,可以发掘学生自我主体的积极力量,合理发现和利用校园资源教育力量。“研究发现,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育对象在与教育者的交往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教育者的情趣情感,而不是他们的学识,受教育者是否接受心理疏导和道德思想影响主要取决于他们情绪感受。”[4]作为心灵的导师,教育者首先应改变过去的思维,把学生当作与自己聊天的朋友,以亲和、平等的态度,耐心地询问,提供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良好环境,在感情上拉近距离。

2.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要从研究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出发。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遵循研究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情感心理规律和行为心理规律。探索影响研究生思想品德各要素的心理因素。当今研究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既受传统政治思想的教育又接触现代各种各样非主流意识,所以心理疏导要深入了解研究生。就必须从当代研究生的心理特征入手。研究生心理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新的发展特点。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但是也相应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对社会认知上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评判,在遇到重大问题时思想和心理上的承受力还较为欠缺。情感上的不稳定容易使研究生头脑发热,在行为上产生过激的行动。因此掌握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就可以把握研究生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解决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心理疏导的教育艺术也应可以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并帮助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高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5]

(三)全方位努力化解的心结

心理疏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研究生心理和思想健康发展,要根据心理和思想的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由正确的认知到情感的体验再到内心情感的转化。教育者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心理疏导。要以细腻的感情从外部创造良好的环境感染他们,要把自己的智慧以饱满的情感和以恰当的方式转化为激发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从研究生的困难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追踪反馈和检测疏导效果。这些工作要得到实施和执行,学校管理部门的协助和配合是心理疏导不可或缺的力量。管理部门以学校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理念、提供有利于实施心理疏导的环境和资源等协助教育者为研究生服务的态度和行动,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非权性影响力,即“是指由辅导员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等因素而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是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不带有强迫性,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某种动机而发挥作用,学生往往为自愿和主动”[6]。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亲其人,听其言”亦是如此。

四、结语

研究生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对高校培养优秀研究生有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生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18.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19.

[4]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8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重要的一课,心理疏导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清楚不良的心理状态和障碍,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中重要性

(一)有助于解决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如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经常有报道现实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经调查,大学生用网络了解新闻信息的只占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用网络来进行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等等,网络很少运用到生活学习中。甚至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上网,荒废学业。还有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侵蚀着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心态,误入歧途。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抵制不良的网络诱惑,提高学生的网络公德意识,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有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教育时,要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行为,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情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和困难,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要使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思想教育工作得到成效,就需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问题产生的动机。心理疏导工作可以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上,研究问题的动机,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效。另外,思想教育工作要采取以德服人,对学生要进行解释、说明、教育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理上进行感化,不能对学生进行打压。是思想教育工作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提高了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的质量。

(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学是人生从学校到即将步入社会的转折时期,这个时候学生的思想活跃,性格开放,情感丰富,心思稳定,没有健康成熟的思想,缺乏社会知识,复杂社会变化和五花八五的社会思潮,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学生集体主义感淡薄,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情感,很难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自我为中心,自主意识强,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积极的参与集体活动,多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树立集体责任感。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心理出发,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统一。思想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途径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在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典故,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突破口,把心理疏导工作贯穿到整个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保持舒畅的心情。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人员的素质。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做人,不能单方面的抓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对学生不能随意进行打骂侮辱。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把日常的工作做好,还要在和学生接触的工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和思想疑惑时,及时的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要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思想教育人员有正确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想,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和健康的心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定期对思想教育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

(三)建立网络心理疏导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也逐渐进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网络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也互相不认识,使大学生消除了顾虑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思想教育工作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积极的开展网上心理疏导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拓展思想教导的空间,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调节情绪。并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讲座,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思想教育平台。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途径,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光荣.对高校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2):39-40.

[2]王少梅,卓德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高校思政工作[J].教书育人,2011(05):102-103.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9

关键词:政治疏导官兵受教育者

作者简介:余洋,新疆军区69009部队政治处干事,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45-01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七大报告无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走向成熟。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我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意义的存在。价值论认为,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可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因此,缺失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无根之树,无法开花结果,因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同志2003年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和要求。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常常是教育者以管理者的姿态,通过“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使被教育者以被动的形式接受教育。现在提出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们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观念。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的媒介。主体与媒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平等的统一体,没有主次等级之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才能发挥作用。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既是教导者又是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服务,彻底清除“师道尊严、长幼有序、上级下属”等思想在受教育者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威慑感,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交融关系,培育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官兵关系,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被教育者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军营人文关怀氛围。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

一般而言,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心理疏导是完善官兵素质的需要。在军旅生涯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产生困扰和烦恼。当人们感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摆脱心理困境的时候,就会想到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官兵都可能成为心理疏导的对象。但比较而言,青年官兵是疏导的主要对象。青年官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选改士官、求学、提升、恋爱、人际交往等发展中的诸多选择,以及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这些与他们所具有的人生经验相比,使他们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一定数量的青年官兵心理上存在着适应障碍。这不仅可能制约青年官兵的成长与发展,更加会对国防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解决青年官兵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起着功效显著的重要作用,心理疏导是完善青年官兵心理素质的迫切需要。

高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心理疏导

一、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现

随着当今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学习汉语甚至是英语),致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改进具体方法,方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主要面临以下的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1.改革引发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治制度改革的加快,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强烈地冲击着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思想,从而引起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目前,我校2009级预科的少数民族高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初期,其思想处于一种着重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崇尚享受和时尚的状态,缺乏独立应对外部艰苦环境的耐劳品质和自我调控及关心他人的意识,父辈和祖辈人所崇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在新一代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眼中被视为过时,吃苦耐劳精神被享乐主义所取代,因而会滋生一些出人意料的心理问题。

2.群体的特殊性诱发心理障碍

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由于地域的差别和语言的障碍,会导致本来成绩优异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产生焦虑感,致使自己在职业技能、实际操作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产生自卑心理。正是这些特殊性,致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无法适应职业的院校这种工学交替的生活,出现自由散漫和自我封闭的现象,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

3.心理失衡导致自我调适能力下降

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素质也处于一种易动和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如果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将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冲突,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应加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调适,使其适应新型职业人才的需要,尤其是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人才的需求。

4.心理教育疏导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是把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问题,用思想教育代替心理疏导。明知是心理问题,还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加重了被教育者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忽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不注意全面结合情况和综合治理,从而导致思想问题的严重性。在创建和谐校园的社会氛围中,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自身利益也成为影响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说,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主要集中在理想前途、家庭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很多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在价值认同和利益得失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局限性,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针对目前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现状,不断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二、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法

面对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何种方式进行正确的疏导呢?

1.在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我们知道,不论是城市少数民族学生还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其文化层次的差异受地区的影响较大,科学的心理知识不一定尽人皆知。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已成为我们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头等大事。教育者应根据不同高职学校、不同环境下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心理学》、《学生心理指南》等不同语种的教育读本(汉语水平较高的可直接选汉语读本,汉语水平较低的可先选本民族语言读本),有侧重点地学习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知识,培养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遵纪守法的自控能力,培养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不畏困苦,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更要针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2.掌握时机和方法是心理教育和疏导的关键

学校工作错综复杂,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千差万别。心理教育和疏导要把握时机,才能选准切入点,增强实效性。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学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活动,如遇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时、面临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时,可抓住这些时机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将心理知识教育纳入教育训练体系,切实做到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坎里,形成制度,确保实效。亦可采用双语开展心理咨询、健康一周谈、心理知识问答等活动,坚持多形式、多手段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利用学校教育网络进行直观化、形象化教学,直接播放或转播心理科学知识讲座、心理教育疏导光盘、录像片。有条件的也可借助社会力量,凭借资源优势,聘请双语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医生进行指导。

3.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层逐级建立系统的心理教育疏导和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将搞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与培养新一代少数民族高职人才相结合,以教育者的行动和组织行为来保证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进议程、进规划、进课堂、进头脑。

在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培养相关的心理专业人才,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做到不歧视、不嫌弃、不揭短,确保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健康发展,各部门分工明确,医疗后勤部门要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乱下结论。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对于确有心理障碍,特别是精神病早期症的学生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医疗卫生部门要配合学生工作部经常深入院系,举办讲座、发送宣传手册、巡回展览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卫生知识。有条件的学院,还可开办咨询站或电话咨询,随时解答和疏导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心理网站,定期利用网络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样既保证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4.努力营造确保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内外环境,对提高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控制不良心理情绪,巩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净化学校内外部环境,以确保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氛围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校园中要发扬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使各民族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各种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处理各民族学生入党升学、评奖评优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广开渠道、广征意见,最大限度做到各民族学生的认同,使他们心服口服,心情舒畅。况且,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本身就具有心理疏导功能,能开阔心胸,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2)把握心理教育工作的梯度,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活动时间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决定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践习技能,还要处理相对的人际关系,这样会导致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精神紧张又疲惫。何况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负荷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学生,防止因实习工作安排不当或过满造成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问题;要根据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解决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实际困难。如部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家境贫困问题等若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必然会导致思想包袱过重而诱发心理问题,各级部门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排忧解难。

加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帮助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使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引导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结语

由此可见,因现实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竞争的激烈,引发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动荡的因素增多,精神疾患、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招收生源的政策倾斜性,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入校后,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反差进一步拉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承受着语言障碍和心理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明显增多,这都需要我们全方位去分析和思考,不断探寻和总结改进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和良策。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