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十篇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十篇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3:22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2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建的,代表了国内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综合协同创新体的一流水平。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和卓越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双方合作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由中心副主任黄荣怀教授牵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了一支国际化专家团队。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特尔公司、新媒体联盟、智慧学习环境协会等国际组织和协会以及合作伙伴的广泛交流与协作,经过一年多的协同合作,项目组收集和分析了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撰写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遴选和分析了12个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撰写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2013-2014)》;按区域和专题邀请国际上知名专家撰写相应的发展动态,编写了《全球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新趋势报告(2013-2014)》(英文)。

会上,黄荣怀教授代表项目团队对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两本中文著作将于今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英文著作将于今年10月份由Springer出版集团出版。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主要面向教育管理者,遴选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的19个国家和地区,以概述的形式、专题的方式分析了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行动计划、研究计划、创新教育应用的新进展及其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并首次将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和学术组织纳入专题分析。《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2013-2014)》主要面向教育实践者,遴选了12个典型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信息化案例,包括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印度等亚太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众多欧洲国家。这些案例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在线学习、教师教育培训、在线社区等多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大专题,每个案例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成效等都有着深入的解析,可以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趋势与动态,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实施范本。

《iCtineducationinGlobalContext:emergingtrendsReport2013-2014》主要面向国际读者,邀请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以专题方式评述了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在解决关键性问题方面的经验与教学,以及中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书涉及基础教育信息化、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等四大领域的共计十五章的内容,重点关注了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希腊、德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近些年实施的重大教育信息化项目及进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分析深刻,可以为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同仁提供重要参考。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3

遴选教学案例是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当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紧扣教材,体现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紧密结合重新修订的教材新观点、新内容精心选取。首先,教学案例要有思想性。教学案例要围绕章节内容体现的思想主线、思想观点、思想倾向、基本精神来遴选。教学案例要具有政治性,要向学生传递政治文明的正能量。教学案例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显示出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案例要体现时代性。教学案例要展现时代风采,催人奋进。

(二)案例要体现典型性、集成性、鼓动性

典型性是指教学案例要反映客观现实,其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例如,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媒体呈现华西村的发展壮大历程,将很好地诠释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好的案例不仅仅是文字、图片的呈现,还应有视频片段、虚拟动画、音频等融入,展现给“90后”的大学生的是立体综合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案例,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眼球。思政课选取的案例要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要有感召力、鼓动力、推动力,成为“90后”们自觉行动的有力推手,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青春的华彩。

(三)案例要体现趣味性、生动性、情境性

选择、运用思政课教学案例要有趣味性。案例文本呈现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显示疑点、声像新奇、连环曲折、起伏跌宕等手段唤起学生注意,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设悬探奇喜悟乐学的效果和目的。遴选教学案例应具有生动性、情境性,应围绕立德树人、由境生情、由境思理、情理动心、引人入胜来设计。(四)案例要体现现场性、开放性、研讨性思政课教学案例有时可以采用现场讲授的方式,即师生到典型事件、典型先进人物工作单位或纪念场馆现场参观学习,如到红色旅游场馆开展案例教学。思政课案例教学也可以请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到云录播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身临其境,使案例教学充满“在场”的氛围。比如,请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与大家畅谈社会主义道德。

二、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施教策略

(一)把握好案例呈现时机

经过筛选编辑的思政课教学案例要以多媒体组合教学一体机等为教学条件在适当的时机呈现导入,一是从案例导出思政课教材知识点。即例在理先型。通过案例,经过自主、合作、思辩、探究其理。二是先讲解教材知识点后导出案例。即理在例先型。以例释理,以例证理。在教学中,案例要灵活运用,可用于开篇引起学生兴奋点。可用于讨论之前,启发引导。可用于重要知识点讲解之时,例在其中,例寓理中,以例解理。可用于教学难点解决之时,以例点拨,使问题焕然冰释。可用于课堂总结,以例收束,点到为止,余音绕梁。

(二)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多元互动

教师要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观看案例的内容,分析事件、事例的情节及隐含的观点、意图。引导学生明辨因果,现实性与可能性,寻求案例显示的问题解决办法。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网络技术支持使师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的交互多元化。这体现在: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案例资源的交互、教师与案例资源的交互、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学生的自我交互六种形式。

(三)基于云录播技术进行教学总结反馈的策略

云录播是以物联网模式为基础框架,采用云存储、云传输技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技术方式。云录播技术为教学反思反馈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方便地调取学生课堂参与案例互动、讨论的影像资料,组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要求学生观看讨论录像,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学习反思,自我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对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开展案例教学同行和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领导、老师,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系统、网上巡课系统观看教学录像并进行评价。

三、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学习策略

(一)云录播平台网络自主学习策略

建立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是思政课课堂案例教学的延展和完善。学生可以登陆案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进行再学习,查遗补漏,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云录播支持远程教学,为校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应以会员资源积分制等成功模式,对案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加以强化。

(二)辨明学习风格与因材乐学策略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以如何将计算思维理念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出一系列蕴含在各教学知识点中的计算思维案例,这些案例通俗易懂且具有针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将计算思维理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关键词:计算思维;案例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

0引言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强调抽象和构造、可解,强调用自动方式逐步求解。简单讲,计算思维就是计算机解题的思维方式,这是现代计算思维的内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上。

计算机科学不只是将软、硬件等人造物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强调计算的概念,它被人们用来求解问题、管理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计算思维在大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计算思维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实现机制和约束,还有助于学生进行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维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对于学生自己想要的新信息,让学生学会将在数据处理中所体现的计算思维能力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1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理念对于刚刚跨人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它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建立计算思维在课程中的表达体系,将其映射和融入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结构体系中,是将计算思维的理念、方法落在实处的有效途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将计算思维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用简单的案例讲授复杂、高深的原理;在案例设计时遵从通俗易懂的原则,使案例更贴近生活。

2计算思维的案例设计

在选择和组织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时,教师应从简明原则出发,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抽象的计算思维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知识大类设计的计算思维案例如下。

2.1计算机信息基础

案例1:现实世界可以表示为0和i一用0和1可进行逻辑与算术运算0和1可以用电子技术实现用二极管、三极管等实现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实现芯片(复杂组合逻辑电路)。具体来说,0和1的思维蕴含着信息表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均可用0和1表示,均能够符号化、数字化和被计算,即任何信息都能以0和l表示,也就能够被计算、用计算机实现处理。

案例2:当数据被储存在硬盘或传送到网络时,它们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有时一些故障也会导致数据值突然改变,如电子干扰,而利用类似奇偶校验的方法(例如,西文aSCii码为7位编码,占1个字节,空出来的最高位通常为0,在需要传输数据时可以用作奇偶校验的校验位),可以保护计算机中几乎所有的数据,避免干扰。事实上,硬盘、光盘、闪存、网络下载、电子邮件和网页都在数据中添加了校验码,一旦系统中个别比特发生错误,计算机就会自动恢复原始数据,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在发生最坏情况时进行系统恢复的一种思维方法。

案例3:对中国汉字的信息处理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思维应用,蕴含了构造原理。汉字是象形文字,字数繁多,字形复杂,汉字的信息处理与西方字母数字类信息处理有很大差异。要让计算机表示并处理汉字就要对汉字进行编码,即确定每个汉字与一组通用代码集合的对应关系,这样在输入设备通过输入法接收汉字信息后,即按对应关系将其转换为可由一般计算机处理的通用字符代码,然后再对这些代码信息的组合进行处理,如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交换等;处理后的代码组合可通过汉字输出设备,按照同样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汉字字形库的相应字形,直观地显示或打印出来。

2.2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案例1: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思维方法。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就是一个抽象的案例,这一体系结构屏蔽了实现上的诸多细节,明确了现代计算机由内存、处理单元、控制单元、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计算机系统的抽象模型,它为现代计算机的研制奠定基础。

案例2:以键盘输入与屏幕显示为例,即:位置电信号编码存取/aSCii解码一字形显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思维之后,可以很容易地推广至其他语言文字的处理,这一案例蕴含着一种普适的思维――信息处理思维,即物理对象通过采集设备采集相关信息,然后按一定的编码规则使用编码器进行编码及存储.再用解码器进行解码、识别并显示。

2.3计算机操作系统

案例1:操作系统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系统程序,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模块,也可看做由若干个子模块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整体。操作系统的产生和使用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运用计算思维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四大功能即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可以对硬件五大组成部分所涉及的庞大而复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操作系统架起了硬件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案例2: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管理采用了多道程序并行处理的方式,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宏观上看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CpU,即并行,微观实现上则是每个用户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交替执行,即串行,这种时间片轮转思想就是一个古老的、最简单、最公平的思想,它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这是将计算思维中使用并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到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个典型实例。

案例3:存储管理的设计所用到的预置和缓存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思维方法。一个很大的程序执行时作系统调用,其运行需要的内存数据都被存到磁盘内的虚拟内存,只有需要用到的部分才被加载到主内存内部运行,这是典型的在“小内存中求解大问题”的技术。

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案例1:在计算机科学中,将大规模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小规模的、更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思维方法,而结构化程序设计就是采用了计算思维中的典型方法――分解。教师可按照“分而治之”的策略,将顶层问题的求解目标逐层分解成子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问题的求解。整个程序由有层次的、逐级细化的多个模块组成,由此构成求解整个问题的程序。

案例2:计算思维反映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有些初学者觉得计算机神乎其神,似乎什么都能干,就想当然起来。例如,某同学刚学了几天C语言程序设计,想试试自己的能力,找一道求方程3x2+5x_15=0的根的题目,用C语言写出下述的程序段:

上机一试,才发现错误一大堆,根本不可能得到想要的解。事实上,确切地说,计算机只能“计算”,而如何计算是需要给出方法的。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求解方程的步骤,计算机就无法求解它。换句话说,要编程给出方程求解的步骤,计算机才能按照程序实现计算。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这样的“计算思维”,我们才能写出下面的程序段: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应该明白计算机永远都是在人脑的指挥下工作的。

2.5数据库技术

案例1:抽象和分解是计算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设计数据库体现了计算思维抽象和分解的过程。建立数据库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将客观世界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系统中的二进制信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直接完成这种转换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将建模分成3个层次: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设计者依次在这3个层次上进行建模,分别完成一定的信息转换,最终完成客观世界信息到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信息的转换,这就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而得到答案的例子。以上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在计算机上实现,也是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动化这一计算思维的本质。

案例2:运用多种算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或抽取出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折中的思维方法是典型的计算思维方法。以数据挖掘在零售行业中的应用为例,零售公司跟踪客户的购买情况,发现某个客户购买了大量的真丝衬衣,这时数据挖掘系统就在此客户和真丝衬衣之间创建关系;销售部门就会看到此信息,直接将真丝衬衣的当前行情及所有相关资料发给该客户。数据挖掘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挖掘目标客户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量。

2.6多媒体技术

案例1:数据压缩技术就是用最少的编码表示信号的技术。对我们来说,总是希望计算机能更高效地表达信息。减小数据存储占用空间的方法称为压缩,数据压缩的发展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创新性研究总结出不同的数据压缩算法,在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压缩过程中加以应用,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一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活动。

案例2:在多媒体技术中,运动捕捉与三维动画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建模与仿真的计算思维方法。例如,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演员动作进行捕捉,通过相应计算将动作坐标映射到任意通过三维软件制作的卡通人物模型上,并且可以利用专门的动画工具对动作作进一步的编辑或增加各种变化,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2.7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案例1:抽象是计算机问题求解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抽象过程中,人们剔除细节,只关注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关的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特性上,从而发现事物本质的、重要的规律。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典型。网络协议的iSo/oSi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将复杂的网络通信任务分解成7个层次,每个层次利用下一层的接口,完成本层的数据处理并为上一层次提供更加高层服务接口。借助7层体系结构模型,网络系统最终完成从用户信息到物理线路信息的正确、可靠的转换,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分层模型也体现了约简、分解、调度、折中等计算思维的思想。

案例2:并行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思维方法。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有很多运用并行技术提高系统效率的例子,例如,多核处理器技术就是让不同的处理器同时执行不同的任务,实现并行计算,以加快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在网络环境中,进一步加快运行速度的方法是让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处理问题的不同部分,即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布式网络系统;另外还有大规模并行超级计算机(数千台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成不同部分并分配给不同的计算机解决;分布式网络“云计算”则体现了计算思维中并行处理的特征,而“云”的概念则是计算思维高度抽象化的体现。

案例3:对于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可以看做是应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病毒之所以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往往是因为利用了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漏洞。最保险的防治病毒的方法是设计没有漏洞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软件规模的庞大、计算机系统的复杂程度使得出现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在病毒防治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利用病毒,从技术上借鉴病毒传播和衍生的方式不断地修补漏洞,完善计算机系统。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平台;案例教学;参与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47-03

我国从1996年启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1]以来,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优秀师资,也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2]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方位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教育硕士公共必修课课程之一。

一、教育硕士的特点

教育硕士普遍为中小学老师或中职学校老师,年龄段大约处于22-40周岁之间,取得了本科学位之后又获得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育硕士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属于成人学习领域中特殊的一类人群。

1.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教育硕士多数是基层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也直接带着教学的实践经验、鲜活的教育和教学切身感悟。[3]

2.学习针对性强

教育硕士的学习动机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为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的功利性影响;同时受工作实际需要或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除了一定的被迫学习之外,教育硕士会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来引导学习,在学习中具有很明显的“为工作而学习”和“在工作中学习”的特征。[4]只有当学习活动有助于他们解决真实的问题时,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5]

3.自学能力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成人学习都有自我性、适应性和内在性。伴随着经验的增长和抽象反思能力的增强,成人会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教育硕士一般都是成人教师,具备相对稳定的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与监控。同时,教育硕士基本都从事过教育教学活动,在课程学习中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强。

4.信息素养较高

在本科阶段,接受过计算机能力培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又具有教学实践经验和课件制作与应用体验。总体而言,教育硕士信息素养普遍较高。

二、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

“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基于这些要求和规定,根据教育硕士的特点以及教育技术本身,我们认为获取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如下:

1.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标准”中要求的“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的评价”、“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等这些可以总结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并且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2.教育信息资源获取与应用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能在教学之前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并对这些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也能够创造性地、有效地应用于教学。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术与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要求教师要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方法为依托,以探索教学规律为目的创造性地认识。教育硕士学位本身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信息技术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教学研究都有很有力的支持,因此要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术与教学研究能力。

三、面向教育硕士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基于“标准”、教育硕士的特点以及对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的分析,我们对面向教育硕士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特点如下:

1.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

教育硕士(全日制或在职)基本具有联网的条件,信息素养普遍较高;培养教育硕士的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也需要一个平台支持。基于此两点,我们建设了“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在线”,通过此信息化平台为教育硕士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提供了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实现了教育硕士基于资源的远程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模拟教学,为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提供了实践平台和长效支持,提高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绩效。

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在线具体模块设置如下:

就“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课程来说,采用了国际知名的网络学习平台moodle。利用该平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让教育硕士在课后到平台中浏览资源、阅读材料、完成测验、提交作业、研讨话题、协作学习。为了让教育硕士对网络教学平台有亲身的体验以及具有构建以虚拟学习社区为主要模式的远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我们也开放了课程开设权限,教育硕士在此平台上可以建立自己的远程教学课堂。

2.以模块化专题为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考虑到大部分教育硕士在师范类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因此必须对面向教育硕士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都进行提升和优化。这种提升和优化必须考虑到三点:一是以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二是以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课程重点;三是在课程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上取得平衡。我们以模块化专题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名称也为“现代教育技术专题”。

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3.以案例教学为中心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6]典型的案例具有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典型的事件以及多个问题呈现。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案例作为授课的材料,以案例材料的具体事实和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通过师生互动来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和原由,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深层的意义。[7]在图2“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课程体系中,我们以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为主,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提供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提升教育硕士教育技术核心能力与素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由理论引导、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反思四个基本步骤构成。[8]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为例,首先讲解有关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如操作条件学习理论、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接着是案例的呈现与引入,这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里分别展示了语文课件《满江红》、数学课件《正弦和余弦函数》以及历史课件《贞观之治》。然后是对三个典型课件的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课件中文本的处理、图片与文本的搭配、动画与视频音频的使用、背景设计与信息超载等问题都进行了研讨和分析。最后是总结与反思阶段,这是案例教学的收尾工作,要明晰课件案例背后有价值的经验(如文本的加工处理)、可以普及的结论(如课件内容的呈现要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需要反思的地方(如是否一定要把学习内容展示在ppt上),更要探究多媒体课件应用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学习方式

参与式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对于知识的爱好以及自身成长中的困惑而主动发起或参与的相关求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小范围的个人研究,也可能是参与一个相关的大型社会工作,并从中完善自我、消除困惑的过程。[9]很明显,参与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隐形知识显性化。教育硕士的特点之一是在课程的学习中自主性和参与性较强。网络教学法的核心是参与式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10]因此,在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为学习者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技术提高有意义学习以及以有意义的方式建构知识,促进批判性思维以及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创设适合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地选择问题、讨论问题,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1]在课程专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我们首先提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为六个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方法、教学模式、评价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展望,然后设置话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引领性地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其他同学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如图3所示。

由于教育硕士有相当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是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困扰老师的问题,因此,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大家都很积极,几乎每个问题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析。我们四位老师也积极参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师生平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对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建构以及核心能力的提升都有所帮助。

四、结语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6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6-0056-03

教育部在2003年首次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技术教育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教育范畴。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高度综合的技术课程,定位于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动手实践,并从生活中捕捉和发现实用型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学科。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明确指出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或掌握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因此,适时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实际教学中对我国古代经典结构的赏析为例,讨论如何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虚拟现实的定义与功能

1.虚拟现实的定义

虚拟现实的英文名称为Virtualreality(简称VR)。Virtual意味着用户感知到的世界并非真实的,而是由计算机技术虚拟生成的;reality一词的含义是现实,泛指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两个单词合起来称为虚拟现实,也叫灵境技术。美国是最早进行虚拟现实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国家。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VR技术,并作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进行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是对VR技术进行研究的权威单位之一,在虚拟环境中物理特性的表示和处理、虚拟环境网络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良好发展。

目前,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分为4种,即桌面式、增强式、沉浸式和网络分布式虚拟现实系?y。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将图形工作站和交互设备连接,通过声音、力与触觉等方式,利用2面投影墙,有效地屏蔽周围现实环境,使得学生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2.虚拟现实的功能

虚拟现实系统的功能非常丰富,本文中所涉及的功能主要包括展示介绍功能、部件拆装功能和轨迹动画功能。

(1)展示介绍

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观察者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系统中的古建筑与结构案例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经典结构设计的过程,介绍了榫卯和斗拱等结构的部件名称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有极为直观的感受。

(2)部件拆装

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对案例中模型的不同零部件进行拆卸和组装。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结构设计和搭建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观察经典结构不同组成部分的位置和比例,从而帮助学生从技术角度欣赏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轨迹动画

轨迹动画是虚拟现实系统的独特之处,古代建筑案例中的建筑可以将建筑的整个建造流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特别是椽和柱的搭建顺序、榫和卯的契合方式以及斗和拱的承重分配。

虚拟现实与通用技术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的内容。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于结构的定义、类型、方向与稳定性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并实际动手设计过简单的结构。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学会观察结果的实用性和美,以及能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要求学生能够从结构的功能、强度、稳定性、创新、成本和工艺等角度,对结构设计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还应该具备从历史、民俗和审美等角度欣赏典型结构设计的能力。重点需要观察结构是如何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兼顾其他功能,欣赏独特结构的材料运用,以及经典结构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2.课程设计

通常情况下,《经典结构的欣赏》传统教学方式包括展示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介绍经典结构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有些老师还会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向学生拓展一些建筑的基础理论。让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的经典建筑进行思考、讨论和评价。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通过现有的建筑结构案例带领学生进入虚拟建筑的内部,了解整个建筑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的部件拆装和轨迹动画功能模拟结构设计和搭建的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欲望。课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用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永城殿”案例来引入课程,带领学生体验经典结构的魅力。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向学生展示保留最完整的古代殿堂,由外而内地介绍每一个部分,包括结构的构成与装饰花纹的寓意。让学生对于整个建筑的结构进行整体的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记住该案例最吸引你的地方。

然后,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记录并汇总答案。学生带着问题的欣赏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描述和思考。教师对于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评价建筑的角度。

接下来,打开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结构建筑”案例,展示“大木作”“转角斗拱”“柱间斗拱”和“柱头斗拱”,如图2所示。在进行虚拟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榫卯结构和不同类型斗拱结构的理论知识与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切实体会斗拱的构成方法和受力方式、认识榫卯结构的使用功能和不同种类。使用部件拆装功能将整体结构进行分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斗,哪个是拱”,充分体验“何为榫卯,怎样连接”。与此同时,可以使用轨道动画的功能向学生展示古代建筑结构的虚拟搭建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结构搭建的顺序。体验完毕后,学生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针对之前归纳的经典建筑评价体系做出讨论和修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最终的评价标准。

最后,学生欣赏“故宫全景”案例,根据经典结构评价标准对故宫内的宫殿和凉亭等经典建筑结构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做出点评,同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经典结构评价标准的使用方法。

3.技术手段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为40名学生提供同步的教学讲解和展示,且由于使用洞穴式的屏幕布局,能够有效避免其他真实环境的干扰,现实感极其强烈。在展示的过程中,教??操作手柄和主视角眼镜介绍和展示案例中的知识点。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轮流进行操作体验,观看结构组成部件、练习拆卸和装配、实现轨道动画的虚拟过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本节课的技术支撑为学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通过三个虚拟案例,将经典结构的组成部分和搭建过程展示给学生。

4.评价与反思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通用技术课前后对比,教学效果反差十分明显。笔者作为通用技术一线教师感觉非常强烈。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越来越差。在信息过载的现代社会,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如牛毛,且大多数以娱乐为主。因此,以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三个内容不同却又主题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学生有持续的课堂关注度。在引入环节使用“永城殿”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让学生有非常感性的认识。教师提出如何对经典结构进行评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结构搭建”案例让学生持续关注结构搭建,并细致了解我国经典结构搭建的技术过程和历史文化,实践动手进行虚拟搭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建立经典结构评价体系。“故宫”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评价体系对我国经典建筑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整个过程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式教学为辅,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

讨论与展望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关注。虚拟现实系统提供的3D效果和真实感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保证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持续关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真实体验中了解知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与此同时,虚拟现实系统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场虚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融会贯通。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中医经典教学临床思维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5

abstractinclassicalChineseteach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thispaperdiscussestheteachingreformofclassroomteachingmodeoftraining,andmedicalstudentsstudyontheinheritanceofthreefamousclassicChinesemedicineclinicalthinkingandsuggestions,throughmultiangle,all-round,multi-channel,multiformoftrainingclinicalthinkingofstudentsoftCm,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rainingtheoutstandingtalentsofChinesemedicine.

Keyword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clinicalthinkingability;way

中t经典作为国粹,其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进一步弘扬与发展。中医经典是临床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是中医课程重要内容。中医临床的必要前提是要建立相应的临床思维,而且中医临床思维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临床疗效。所以,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中医辨证思维的构建,从中医经典理论中去挖掘中医临床精髓,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思考、分析临床疾病,让学生领会中医辩证论治的作用,如何把中医理法方药结合,有效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开展,按照教学内容要求,采用刻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技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受制于课堂的时空限制,基本上无法达到中医临床思维训练的目的。故此,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素质与诊疗技能。

1通过教学实训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1.1构建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

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通过教学实训,在场地和环境上进行模拟,开展临床门诊和病房,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病案需要,构建中医标准化病证,在模拟的医疗情景和环境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整个医疗过程,并对病案开展分析与讨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教学中重点和难点进行模拟培训,真正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并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1.2构建中医经典急诊临床技能训练室

本训练室通过理论讲解、模拟病例训练及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三个环节,有效提高学生急诊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临床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学生对危重患者和急诊患者接诊能力有待提高。挖掘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关急诊处理的方法措施,如《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腹满疼痛等急诊处理,温病学中急性外感热,神志异常、痉厥处理等,把中医处理和西医处理,模拟给学生展示,课堂生动,栩栩如生,同时锻炼了学生处理急诊能力,对训练学生急诊思维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实训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同时掌握了中医急救知识。

2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2.1案例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前选择病例,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学的知识,对选出的案例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讨论,列出自己看病的理法方药。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临床真实的典型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让学生了解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

2.2模拟病人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教师挑选教学内容中典型病例或者某章节典型证型,按照教学要求,导出病例反应的症状、体征、及环境。要学生提前熟悉提供病例反应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史过程,由两个同学,一个为医生,一个为病人把病例情景演绎出来,然后对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3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学生把自己遇到的典型病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例,符合我们教学内容需要的,在课堂上讲授出来,然后根据学生学的内容理论,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且开展学生讨论。这种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增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圆满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而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名医名家传承研究培养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3.1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但近代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态势,尤其中青年医生,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影响中医的发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技能高,中医思维活跃,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深化,尤其名老中医专家对经方的应用,经方的拓展,经典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拓展,把抽象枯燥的中医经典,中医文献,变得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显现的更加直观,更接近临床。w生在整理老专家经验和病案时发现和教学中遇到的理论或方药相吻合,学生将感受深刻,促进理论记忆,同时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取了老中医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经典理论的方法与思维。因此,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参与跟师学习,在整理过程,在跟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可以培养临床思维,是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政策上也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如地方各级政府专门立项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提炼挖掘当地名医临床精华,地方疾病诊治特色,重点研究其有独特疗效的诊疗方法,并在临床中应用、发展、创新。②因此,我们在培养中医学生时,要重视名老中医的传承,学术思想的继承,有学者认为对老中医学术思想提炼将是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③建设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推广在经典领域里名老中医及知名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教学经验,让学生体会名医名师的成才历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3.2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

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云技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老中医在应用经典的理论、方药、辨证方法、治疗原则进行系统总结,提炼,整合,归类,系统化,提炼老中医对单病种用药规律,辨证方法,临床用药特色,对搜集资料数字化整理分析,并且再推广给学生,融化学习。比如对临床常见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及糖尿病等,学生从老中医专家临床病案开始整理,探求老中医诊断疾病思维,辨证方法,其理论渊源,其用药规律,再把数据信息处理,整理,学生在此过程可以学到丰富的实用性强的临床知识。王氏等④认为基于研究性的学习,即从“课堂、实验、课题、实践”等方面入手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作用。王氏等⑤认为应分别以人、疾病、方剂、思维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及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进行总结。随着信息时展,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去探索名老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思维,看病的规律,用药规律,这也是应用数字挖掘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有效方法。现在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学生在课后可以方便查找数据库资料学习和参考,了解中医临床,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中医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是根本目标,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当传统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影响卓越中医人才培养,影响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培养的时候,我们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早培养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注释

①李平,刘保延,文天才等.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7-9.

②薛钧,贺兴东,翁维良,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型继承”的实践[J].世界中医药,2008.3(1):46-47.

③周学平,叶放,周仲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09.50(2):101-103.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其显著的特点表现为整体划一的集体式教学,这种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往往造成“少、慢、差、费”的现象。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迫切需要改革,需要增加新的内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既要依凭文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又要不拘于文本,适时、适度地引进相关资源,尤其是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供的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充实,更贴近生活,更具语文训练的价值。近年来,本人在进行省级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中,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获得了一些真切体会。

一、识字写字教学典型策略。

[操作流程]: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协商互学――质疑问学,建构导学――探究练学,扩展识字

[典型案例]: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一》

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小朋友,你们到过水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玩玩。――播放水乡的课件)第二步,自主学习,初读生字。(水乡的美景都写在课文里,小朋友们,读读课文,读读文中的生字与词语)第三步,小组合作,协商互学。(学生画出生字,小组内互相检查读音,互相说说认字型的巧妙办法,互相问问不懂的字)第四步,质疑问学,建构导学。(以小组的名义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组织答疑解惑。指导学生重点理解:金秋烟波归舟渔歌)第五步,探究练学,扩展识字。(以“芦”为例介绍几个形近字,用课件演示几个字的差异和运用的语境)

[反思体会]: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自主学习,是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实际,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典型策略

[操作流程]:确定阅读内容――创设阅读情境――明确阅读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总结

[典型案例]:内容《动物园的晚上》

教学过程:第一步,确定学习内容。(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你知道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走近这些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第二步,创设阅读情境。(老师用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步,明确学习目标。(这些动物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选择一到两种,对它们做个较全面的了解。或看书,或上网搜集,或同学间合作交流)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借助网络,可以同座交流,可以阅读课文,学习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时适当点拨)第五步,交流反馈总结。(学生汇报所学情况,同学间对所感兴趣的动物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辩。教师参与其中,形成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结束时,教师再提出课外要求,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完成一张读书知识卡)

[反思体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文本阅读转为超文本阅读,由单纯的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阅读。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新的阅读能力就很重要了。在上面的案例中,多媒体发挥的作用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课件的文、图、声、像能创造出独特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网络的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习作教学典型策略

[操作流程]:激发兴趣,明确要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链接美文,提供词句――练习习作,反馈点评

[典型案例]:内容《美丽的校园》

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兴趣,明确要求。(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配乐校园画面,让学生边看边说,这是校园的什么地方,让学生在观看和议论中激起写作的兴趣。然后,老师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要注意什么)第二步,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老师问学生准备写校园的那些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校园各个部分拍成图片,用课件展示给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让学生练习说话,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第三步,链接美文,提供词句。(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构思,教师通过多媒体,链接一些美文佳作、精彩词句,为学生写作提供范本)第四步,练习习作,反馈点评。(最后,让学生独自开始习作,教师播放和谐音乐,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在学生写作完成后,选择一两篇典型习作进行讲评修改)

[反思体会]:小学生智力发育处于低水平阶段,观察过程中注意力被动,易分散,情绪变化大,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对所观察的事物只留下模糊的表象,甚至会淡忘掉。因此,造成了写作时的“无米下炊”。他们感到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或说不清楚,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或带有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进行编造,显得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多种教学媒体携手进入课堂,有机地结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多种教育媒体的出现也为作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了适宜的写作气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四、口语交际教学典型策略

[操作流程]:确定主题――搜集信息――点拨指导――创设情境――交流反馈

[典型案例]:内容讲《水浒》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确定主题。(同学们听过水浒的故事吗?谁来说说里面有哪些人物?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来了解水浒故事,讲一讲水浒故事)第二步,搜集信息。(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的计算机里,老师已搜集了一些水浒故事,同学们既可以打开老师事先准备的文件包,看里面的小故事、小影片,也可以用引擎搜索,到网上寻找你喜欢的水浒小故事)第三步,点拨指导。(在学生搜集信息约20分钟后,教师对学生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讲故事要有条理,语调要抑扬顿挫,注意表情变化等)。第四步,创设情境。(老师通过课件播放音乐,显示水浒中的学生所讲的故事中的人物)第五步,交流反馈。(老师让学生对着同学们讲故事,在讲完后,学生可以相互评点,老师也与同学一道点评)

[反思体会]:在口语交际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由于注重了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信息量增大,学生爱说的话越来越多,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想和别人去交流。在交流中,锻练了学生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老师采用多种模拟情境,多种训练方法,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方式再现生活,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在其中,进而情动辞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大幅度的提高。

五、语文综合学习典型策略

[操作流程]: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点评――成果展示

[典型案例]:内容《春》

教学过程:第一步,确定主题。(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人们的心中是温暖的,是美好的。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春、赞美春)第二步,收集资料。(学生自主搜集与春有关的资料,可以翻资料,也可以上网搜索)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搜集完资料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汇集资料,准备大组交流)第四步,交流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所学内容,他们或朗诵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或说春的词语、成语、谚语,或唱春的歌曲,还有的画春的画)第五步,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对春的了解用电脑小报的形式表达出来,搞一个展览)

[反思体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综合性,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合作完成电脑小报是学生合作精神的体现。

诚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得恰当,语文教学一定充满生机,语文的教学质量一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小山等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9

一、以“本”为本,借“题”发挥

目前,一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有两种倾向——视为无物或全盘照搬。笔者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免有失偏颇。教材毕竟出自具有多年教学与研究经验的专家和优秀教师之手,其中的例子都是经过事先精挑细选、仔细斟酌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如果无视教材,自己编排课堂教学内容,肯定会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当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例子在时效性、适用性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有所取舍,以免让教材限制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笔者推荐一个好的做法是:以“本”为本,借“题”发挥,即根据教学实际,利用教材提供的上等“衣料”为我们的学生度身打造“合体之衣”。

二、网罗经典,为我所用

这里所说的经典,具体指网络上不断涌现的经典设计和经典素材资源等。我们在网络中“冲浪”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及时保存并记录下让我们为之激动不已的经典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资源库。

1.多积累一些经典设计

信息技术教师通常习惯于在准备课例时,到网络上“海选”现有的案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翻山越岭”上。实际上,比较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多阅读一些经典案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论述道:“今天,信息唾手可得,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而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那些业内公认的经典案例,绝非浪得虚名,细细揣摩研究,对我们课程设计的品位和深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2.多积累一些经典素材

经典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有助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对经典素材的寻觅并不需要刻意而为,它可以贯穿于我们平日的学习和娱乐中。大多数时间,经典素材会与我们不期而遇。但能否抓得住、抓得准,则需教师的慧眼。譬如,笔者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关于“虚拟故宫演示”()的虚拟现实应用程序。这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收藏了下来并在之后“虚拟现实”的授课中用到了这一素材。这节课,学生身临其境般欣赏了“紫禁城全貌”,真切地感受了虚拟现实技术,同时提升了文化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对于初学Flash的学生而言,第一次接触比较复杂的软件操作界面都会感到比较棘手,对动画设计中的诸多专业术语,如舞台、库、帧等概念含糊不清。能否找到一种比较轻松易学的途径让学生不至于知难而退呢?alanBecker创作的animatorvsanimation(“人机大战”)不失为一剂良方。它以轻松幽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了Flash“库”里的元件可以重复使用等原理,欣赏过的人无不对该作品拍手称绝。如果教师将它用在课堂上,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类似的经典素材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待我们继续挖掘和发现。

三、关注热点,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提倡坐而论道,而应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关注热点。那么,我们应关注哪些热点呢?大到关乎国计民生,小到涉及市井生活,只要是学生可以学习、应该学习的,我们都可以关注,具体实施的方式则不拘一格。

比如,2012年国际、国内的一些大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中鲜活的素材。关于“2012伦敦奥运”,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处理历届奥运会奖牌排行榜分析图(相关知识点: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利用Flash制作奥运七巧板(相关知识点:关键帧动画)、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图(相关知识点:引导线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奥运专题学习网站(相关知识点:网页加工)。关于“造谣传谣”事件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信息安全以及健康、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并教授一些必要的方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当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关乎自身的一些“小”事也可成为热点,如“学生会竞选”海报设计、健美操音乐伴奏设计、“毕业留念”电子相册制作等。可以说,热点问题不断发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学会发现热点,让我们的课堂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四、彰显本土,讲求时效

备课时,教师往往会为构思某一出彩之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所备的教学内容仅为某一节课所用,未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不妨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突破时效性的限制,如何使我们这些精心的设计可以稍做修改,即可适用于同校、同地区的其他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备课”。此时,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常态化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信息技术典型教学案例篇10

1.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工程平台,应该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是广大学生容易接触、感性认知到的东西。采用这种平台,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员不用过多地讲授其相关背景知识和技术。典型性的另一方面是指该工程平台采用的技术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中具有典型性。该平台采用的技术,不仅可应用于该平台上,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平台同样是可行的。考虑工程平台的典型性,教学中不宜采用特殊案例,如不宜采用教师在某一个别方面的特定科研项目和特定的技术解决手段方式,这些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或解决手段不是主流,学生对此往往也并不感兴趣。

2.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所采用的工程平台中涉及的知识点应该与所讲授的本门课程很多知识内容相一致,这样通过一个平台,就可完成课堂多个知识点的传授和实践巩固。适应性的另一方面是深度和工作量适度。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往往需要同时学习多门功课,这样花费在一门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知识点太深,学生会感到畏难,不能理解;而工作量太大,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在教学深度方面,教师在传授时往往会尽量使学生明白、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却往往忽略学生为此需要花费的时间代价,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期间同时承担的其他学习任务。在选择案例、项目和工程实例时,过多、过细和过繁的工作都交给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3.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所选择的工程平台所涉及的技术,目前在工程实际中应该广泛被采用,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被淘汰。以“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为例,可控硅是传统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半控型功率器件,但随着iGBt、moSFet、Gto等全控性功率器件的出现,控制电路得到发展,可控硅应用越来越少,故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时,应以目前主流的iGBt全控性功率器件为主线,尽量选择iGBt构成的工程平台,逐步减少、淘汰可控硅器件的知识和实践内容。由于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讲授同样如此。

4.系统性

教师在开始讲授某门课程时,从课堂讲授到实践环节应具有系统性,应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践环节采用的案例、项目和实例进行统一的策划,对时间、内容、方式和进度预先进行统一的规划、编排,避免临时组织出现研究性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不紧密,实践环节出现零碎、孤立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前后承接、融会贯通。一个好的综合性工程平台应该涉及所讲授课程的大多数知识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在同一工程平台挑选、提炼出不同案例、项目和实例,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机统一,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工程平台选择举例

“电力电子技术”是控制、机电和电气等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集控制理论、电力学和电子学于一体,涉及的知识点多、范围广,与实际结合紧密。在讲授该课程时,笔者选择磁浮列车供电系统作为教学中的综合性工程平台。虽然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但除了车辆需要悬浮外,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技术是类似的。列车供电系统由地面和车辆两部分组成。地面供电系统主要由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组成;其中主变电所将高压电网aC110KV、50Hz三相交流电降压成中压aC35KV/20KV/10KV、50Hz三相交流电,牵引变电所再将中压三相交流电降压整流成DC1500V/750V直流电。最后,通过接触轨、电刷和配电系统分配给车载用电设备,供车辆牵引、悬浮、导向、制动、控制、信号、照明、空调等设备使用。磁浮列车供电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代表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典型工程实际应用。其车辆供电系统包括牵引逆变器、悬浮电源、控制电源、辅助逆变器,这些电气设备涉及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典型功率器件,以及aC/DC、aC/aC、DC/DC、DC/aC四大主变换电路和软开关谐振电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随着功率器件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日趋小型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磁浮列车供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平台,笔者在案例和项目设计时,根据工程实际的发展,围绕磁浮列车供电系统设计案例和项目。这些案例和项目因为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且都围绕磁浮列车工程背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积极性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