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11:04

案例教学策略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责体系整合的核心内容。作为为社会输送中高级层次管理人才的各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迎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未来的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培养造就,而案例教学是培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其中开设的专业课中,诸如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学原理、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技术、领导科学概论、市政学、法学导论、合同法、劳动法、行政组织学、行政案例分析等等,至少60%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瓶颈制约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但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构成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的瓶颈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缺乏从事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没有完全转变,他们早已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许多教师既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因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更担忧难以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欠缺

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相对教低。由于教员大多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实践能力相对于理论来说也有严重缺陷。这就使得教师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比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可能使知识得到更新和发展。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贯通。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实践和摸索。决不是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培训或观摩他人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自如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案例资源缺乏,校际缺乏合作机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行政事务的公开程度不高,大量发生在行政管理领域的事件是不完全公开的;高校的教师,很少接触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的政府官员,而政府活动本身的部分保密性,又给教师去接触这方面的实践增添了一层障碍。另外,现实中规范的非政府部门公共组织(nGo)管理模式还不成熟,这些组织受政府的影响还很大,自己独立操作发展形成的管理经验还很少。这些给我们收集行政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带来了很大困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常的快。除了少数经典的行政管理案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以前积累起来的行政管理案例,相对于八o后和九o后的大学生,相对于当前形势下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几乎没有多少学习和研究的价值。这使得案例资源更加稀缺,收集案例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但校际交流不够、合作更少。当前国内各高校自己编写的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案例并不理想,缺乏经典案例,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社会变化的实践。每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在加强学科建设,但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我们从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可见一斑,有条件的高校都自己编写专业教材,本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当然也要优先选用本校或有本校老师参编的教材,表面上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则大同小异,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低效使用、浪费严重。

(四)教学安排不当,物质条件准备不足

教学安排方面,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许多高校一级行政管理专业要招好几个班,而教师人手不足,只能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开班上课的人数偏多,有时多达一百多人,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难以调动和激励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导致大部分同学消极应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相应的教学设施投入严重滞后。许多高校教室越来越大,而且大教室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大教室大多桌椅固定,难以满足有效的案例教学的需要。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清楚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瓶颈制约因素及其成因,针对如此情况,提出以下对策,以期克服瓶颈制约因素,推动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在普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角的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案例教学法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师生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点展开。对学生知识背景、经验背景的把握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应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不能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科内容的角度进行考虑。在具体角色的承担中,教师必须承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而这些新角色的承担,意味着教师必须进行信息的双向流动,让渡部分教学控制权。

(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要通理论,又要懂实践。现在从教的老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所欠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或进行校际之间的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出国考察,借鉴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另一方面鉴于教师实践水平不高的情况,高校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避免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同时,教师应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专业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政府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聘请部分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领导干部,兼职担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有着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已退居二线的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干部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客座教授,以补充和增强专业师资力量。

(三)成立专门的案例搜集制作组,各高校加强分工协作,实现案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案例库和案例制作中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坚实基础。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设有公共政策案例库和公共政策案例中心。该中心设有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案例编写员。除少数任课教师自编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绝大部分案例是由这个小组的专业人员编写的。案例的真实性与指导性原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我们有必要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明确任务,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严格意义上的案例,应该是案例采集和制作者根据现场的第一手材料描述而成的。在国外,这种第一手性被称之为“田野性”,并主张通过“授权签名”来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由于案例搜集制作成本很高,各高校应加强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指定若干高校分别为行政管理专业若干课程案例教学案例材料的主要搜集制作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拨付所需经费,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克服各高校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案例教学策略篇2

关键字:数学建模;案例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教学的环节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实际情境并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进而抽象简化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求解数学模型解答实际问题,同时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数学模型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则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得出关于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应把握好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建模案例教学应试图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适时地点拨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了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的转移。课堂的主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提示与诱导,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参与者、询问者、仲裁者和鉴赏者。

(二)数学建模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问题探索学习。发展性教学论指出: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学生主动参与,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就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肯定学生学习效果,设置愉快情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获得新知,解决问题的愉悦。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以一个专家、权威的角色出现,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积极性的策略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建模的思维活动中来,切忌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功能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作用.建模过程中,学生之间由于个体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心理构成存在差异,对于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会相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必然也不一样。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观点,进行协商和辩论,发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得出正确的结论,共享群体思维与智慧的成果,以达到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合作、交流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中获得补充,发展自己的见解,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自主、创新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

(四)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建模知识的讲授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授建模知识的同时,更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是数学建模中化归思想方法,还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类比归纳与联想思想及探索思想,还可向学生介绍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只要教师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注重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思想,就可以把数学建模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同时,数学建模活动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抽象、概括、逻辑性强,因而数学建模活动是高中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智力发展的最好的载体,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改变只偏重建模知识而忽视智力发展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计算器与计算机)的使用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并不仅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使用计算工具,更重要的方面是在猜想、探索、发现、模拟、证明、作图、检验中使用计算工具。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计算机的使用和“微型的科研”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求解方案、使用计算工具,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找到更深入的问题,从而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科研的体验。

(六)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发展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在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要使学生对数学建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主动进取的心理品质.在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高中数学建模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讲解数学建模的范例在日常生活、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建模的实用性、趣味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当做问题解决的主体,不要仅仅是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问题坏境与问题解决过程的创设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让学生能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工具、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从而提高案例教学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1]傅海伦.论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案例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策略

现代世界要求呼吁科学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认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其中包括人类和自然资源、人类和环境、人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发展关系。让人类明白,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给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概述

1.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概念。地理教学案例是指具有特定具体的地理学科内容的教学案例。地理案例就是用于地理知识有关的事例,对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解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一般是按照描述式或者叙述式的格式进行介绍。二是在案例中不会出现具体和详细的相关原理的概念,只是在其中隐约地包含着。三是地理学科的教学案例出了具有真实的特点以外,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精神,因为案例会引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每个案例都是独特的,这样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案例中学到不同的知识,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环境。1.2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案例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和老师都具有极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充分的发展。因为案例可以使非常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深刻的理解知识。案例可以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变得内在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可以终身的利用和学习知识。案例使相似的地理知识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模式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观念。案例可以引出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可以带动老师专业化的发展。老师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老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使老师的地理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简言之,案例教学可以增强教师专业能力。1.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案例开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教材,教材之外范围涉及很少。这样还是无法带领学生脱离教材的视野。其次,接近教学的案例使学生所认知和熟悉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案例开发都是由老师整理的,缺少学生的参与,所以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2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及其开发原则

2.1理论依据。首先,因为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教材知识,所以还是要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案例开发,要注意教材知识结构的核心层次特征。这是必要条件。但是也要注意教材只是一个素材,要加入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开发的活动也要符合认知规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其次,要发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要注意加入学生的参与,这样才会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角度,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要注意案例开发的系统化。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整体性,然后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关的联系。教学案例的开发要注意各个组成组分之间的联系,使得各个知识形成系统的框架。2.2开发原则。首先,要开发地理教学案例就得具有地理特点,所以要符合地理性原则。其中案例素材要有地理意义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够客观的反应地理规律,反应地理现象和地理样貌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符合参与性原则。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开发案例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再次,要符合教学性原则,要注意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开发。开发的案例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教材的设计和教学内容,拥有多样性。最后,要符合“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可行性原则。要注意案例开发的可行性,因为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也不能随便找一地方进行简单,粗略的研究,那样得的数据是不准确的。

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

3.1了解开发主体是开发的必备起点。高中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参与地理案例开发的前提。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他对案例教学所持的比较持久的内在反应倾向,它由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构成。它既是先前地理案例教学的结果,也是后续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前提。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有效参与案例开发的保证。学生已有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只与原有背景中的某些观念相联系,才能够被保持并加以利用。学生优化的智能结构决定参与的最佳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开发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智能结构,组织相应的活动或设置会发挥其优势。3.2明确开发目标是开发的必要前提。首先,案例开发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特点。其次,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开发目标。最后,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开发目标。总之,地理教学案例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地理知识的逻辑要求,同时还要符合教学规律。3.3熟悉开发渠道是开发的重要途径。开发渠道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案例的真实性。渠道包括: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辅资料、乡土地理资源、报刊杂志和网络及其它信息化资源、社会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案例的可靠性,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4掌握开发方法是开发的有力支撑。这种方法的信息是师生从现有的资料中直接搜到的,由于所搜集的信息是现成的,因此成为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最容易实施的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社会调查获得地理信息材料,编写教学案例,再用案例分析来进行地理原理学习,一般侧重于社会性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后,地理实验观测或野外考察法。地理研究离不开科学地观测,所以需要这两种方式进行科学地研究。

4结束语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地性质,地理案例开发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科研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案例开发的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专业化,对于促进学生更充分的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重要作用。所以进行案例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规划,争取发挥案例开发最大的效果。

作者:乌日娜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82-02

一、导言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以物流企业实际业务项目作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物流案例及行业背景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要介绍一些定义、特征等条条框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先给学生一些国内的实例,如海尔物流公司的物流管理和美国的实例安达尔公司的一站式运输服务,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并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2]教师在总结时,得出正确结论,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一一进行评析,做出积极的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2.提高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课堂教学应该与生产、科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所以比较易懂好记,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3]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例如在《物流管理》中介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作过程及应用价值等内容的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逐条讲解,学生感到很枯燥无味,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仍然不会操作,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如果采用实习案例教学法,则效果较好,比如都熟知的美国零售业龙头沃尔玛公司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模拟扮演生产商(如保洁公司——沃尔玛的上游企业)、供应商(美国东部工厂——保洁公司的包装材料)、分销商(沃尔玛公司)、连锁超市(世界各国的沃尔玛连锁店)和消费者。让其模拟整个商品的物流过程。教师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物流的运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更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增强了非智力因素。并且通过模拟操作,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制造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实习案例是一种准实践,通过案例学习,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更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具有典型性、形象性和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息和力量。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被摆到主体的位置上,通过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反复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学习《物流管理》中有关市场营销环境与威胁的知识时,列举上海大众有关环境条件,要求学生分析大众集团面对现实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学生所制定的策略,正是大众集团后来所采用的,这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策略

1.选择案例的策略。选择适合教学所需的案例,该案例要有在实践中的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合课堂教学的作用。要求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要动脑。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径,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从各种类型的案例中看到世界各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和实际运作;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积极思考,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并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

2.循序渐进的策略。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逐步训练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3.灵活教学的策略。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切不可从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采用实际模拟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流专业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合理选择案例、循序渐进和灵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兴建,黎继子,刘元奇.物流案例教学模式下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2).

[2]宋方,等.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唐世纲.试析案例教学的教学论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

[4]周兴建.基于案例教学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平台[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4(02).

案例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偏重于实践或者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促进知识应用[1]。不过,由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之前的教育教学中,一直没有对案例教学进行过应用,因此现阶段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得并不理想,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对该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使用,所以需要对当前案例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找出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应用的作用

1.迎合国际发展,提升专业水平

行政管理是现在的热门专业,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该门专业,而在国际上该门专业也是备受各国高校的青睐。但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在创新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国外院校都对案例教学十分的认可,并将案例教学融入到了行政管理专业之中,培养出了很多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行政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转变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引入案例教学,其是对国际发展的一种迎合,是对外国先进教学经验的吸取,这对于减少我国与外国教育之间的差距,培养出更多国际化的行政管理人才,有着正向的帮助作用。

2.提升学生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对行政管理这个专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并且多半都会接触到管理工作,会对其所在单位的运作产生影响。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完成管理工作,可以应对各种意料之外的工作状况。而这些如果仅依靠纯理论性的教学,将很难达到。所以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所了解,让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2]。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存在的弊端

案例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的弊端,能够通过一个个行政情境的营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在很多国家中都进行了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经印证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已经将其引入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案例教学的作用一直受到限制,不能帮助学生得到更大的提升。下面笔者就对案例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1.学校认知不足,缺乏有利环境

我国是一个崇尚知识、尊重教育的国家,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当前教育部门一直在鼓励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但是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很难去除,使得部分高校不能完全对新方法和思想进行接受。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进行应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校对案例教学法缺乏认知,对传统教学方法过分依赖。除此之外,中国式的教学文化不仅对高校会产生影响,对学生也有着明显的束缚。在我国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并且对尊师重道有着严苛的要求。学生必须听从师长的教导,不能提出质疑和反驳,这是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参与度差、学生主动性低的问题,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案例教学法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3]。

2.教师素质缺失,实践经验不足

我们这里谈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素质不足,并不是指教师在专业方面存在缺失,而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放松了自己的提升,因此造成了思想上的滞后,创新意识的缺失。这些方面的问题在现在高校教师中比较常见,很多教师由于长期进行灌输式教学,在面对案例教学时会出现束手无策、无法适应的现象[4]。这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的完全依靠教材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其更加侧重的是教师案例的编辑能力、情境的营造能力、教学的引导能力等,需要教师通过行政情景的营造,带领学生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这是很多教师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因此暴露出的问题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授课的教师,很多都没有从事过真正的行政管理工作,其上课讲解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而案例教学本身又与实际的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导致案例教学的质量长期难以提升。

3.案例资源不足,更新速度较慢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对所有的案例进行严格的把关。应用到的案例一定要符合工作实际,并且与所学知识具有明确的联系。每一个案例在进行分析过程中,都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进行随意分析。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拥有大量的案例资源作为参考,并且要从实际的案例之中汲取养分。只有这样才能让案例的编撰更加地真实可靠,具有分析价值。但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构建自己的案例资源库,教师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带有着一定的随意性,并且编撰的案例虽然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但是实质上往往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这完全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不仅如此,案例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存在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还在应用多年前的案例,这与现代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的出入,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不能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让学生对实际工作形成错误认识[5]。

4.硬件支持不足,教学展开困难

案例教学与一般的教学不同,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多媒体设备、实验设备等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通过这些硬件设施的辅助营造出行政情境,让学生可以融入其中,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但是当前很少有高校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案例教学设施,绝大部分高校都因为缺乏认识、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在硬件设施方面对案例教学进行支持,这使得案例教学开展十分困难。

5.忽视激励作用,教师热情不高

在对案例教学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案例教学较之前的教学方式,新增了很多工作任务,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方面投入更大的关注,这是对教师工作量的提升,因此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抵触情绪。而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激励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消极怠工,出现教学热情不高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应用,同时也会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应用的有效策略

1.进行思想革新,营造教学氛围

陈旧保守的思想会阻碍我国高校教育的进行,因此高校在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继承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要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全新的解读,使其可以迎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就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而言,高校应该加深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从外国高校的实践中吸取经验,了解该种教学法的优点并在学校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6]。同时,为了让该种教学方法应用得更加顺利,学校也要注重校内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摆脱思想束缚,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上的教授外,还要让学生在创新精神、探究精神等方面有所提升,让高校成为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不再惧怕权威,不再盲目跟从,这是实现案例教学的必备条件。

2.了解教师不足,进行针对培养

时代在发展,不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教师需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了解教学的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先进性。鉴于此,高校应该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对当前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掌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制定培养策略,确保培养方向的正确性;其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应该组织这些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使得这些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多媒体进行应用;最后,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联系,让教师在其中进行兼职,或者安排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也可以邀请真正的行政管理人员到学校之中作为客座教师,专门帮助教师进行案例的编撰,带领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

3.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资源共享

要想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充足的案例可以进行应用。因此当前设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案例资料库的建立,对生活中的各种案例以及教师编撰的案例都收录其中并进行案例的分类。同时,为了丰富案例的内容学校还可以和政府部门合作,从政府部门获得更多的案例资料。除此之外,各高校之间还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在网上打造出公共的案例资料库,允许各大院校进行资源的查找,并且各大院校也在该平台上将本校的案例资源分享给其他学校,而且,高校要定期对资料进行整合,对年代过久的资料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案例资料不足、案例资料陈旧的问题。

4.给予资金支持,完善教学设施

硬件设施的不足会限制案例教学的展开,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所以高校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案例教学问题,要认识到其应用后可能创造出的实际价值,进而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完善校内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设立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7]。

5.强化教师管理,引入激励策略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教师如果消极怠工案例教学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学校要对教师的情绪进行把握,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第一,要对教师的不良情绪进行抵消,通过引入激励制度的方式,给教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以此增加教师工作上的动力;第二,要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限制,严禁教师出现消极教学的现象。学校可以设立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综合的测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教师是否达成了教学要求。对于考核出现问题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处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进行应用,因此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加大对该方面的摸索和探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对该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增加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弥补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行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江,叶永成.强化网络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平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陈路芳,谭玉龙,杨建亮.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J].高教论坛,2009,(8).

[3]李春根,金俊宏.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C]//“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2011.

[4]吴江,叶永成.树立三大意识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申滢.关于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燕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调研组,韩兆柱.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之检讨———基于对燕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调查分析[C]//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2013.

案例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目的;选取典型;开放式课堂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地理情境描述,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并归纳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价值取向。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案例教学目的,避免陷入“教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归纳、总结等,以培养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学会学习方法。它突出对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问题,而案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点不是教学的重点,更不是目的所在。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节中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案例,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探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不是仅局限在黄土高原微地貌成因的分析上。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典型案例,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因此,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体会编写者的意图,避免沦入“教案例”的误区,从而导致教学目的错位。

二、选取典型案例,以诠释原理

选取恰当的案例,这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选取的案例是否典型,是否能反映地理原理,揭示地理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创设情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师将选取的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诠释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会首选教材案例。这是因为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比较经典,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有很高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如,“人口的空间分布”一节,选择教材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就有很好的说明性。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涉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内容,美国国内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迁移,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内容,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人口迁移的缘起,都会涉及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这是对教材内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最好诠释。然而,由于教材面向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有些教材案例不符合我们的本土实际,对于那些与学生相距遥远、学生不熟悉的教材案例,我会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乡土地理案例来替换,或根据教学需要增补乡土案例,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生活化的地理。如,以六都草莓基地的建设为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以漳湾镍合金厂的污染分析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等。

选取乡土地理案例,起点低、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拓展案例分析,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对案例分析、归纳、总结、拓展,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呈现案例,创设案例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和提升,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笔者先利用教材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引导学生分析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因素,探究工业区位选择主导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区位的一般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笔者再给出宁德核电站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建设宁德核电站的区位因素,论证宁德核电站厂址的适宜性,学以致用。

对案例进行拓展分析,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可以利用学到的案例分析研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

四、构建开放式课堂,让生活化案例走进课堂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师生互动,教学同步,其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因此,教师应更新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要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充分想说的空间;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开放式课堂体系。

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笔者选取乡土案例,开展了一节案例教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思路如下:探究活动一:利用宁德市区卫星图像、宁德一些功能区的景观图片、“宁德市详细规划图”,思考:宁德主要有哪些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功能区?探究活动二:读“宁德市详细规划图”,结合生活印象,探讨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探究活动三:展示“宁德主干道分布简图”,学生公布课前调查的几所商场的租金表,讨论:(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本市的空间结构?探究活动四:登录宁德市规划局官方网站,阅读“宁德市近期规划图”,说说你对家乡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修改意见。

像这样围绕乡土地理案例展开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人人参与,各组汇报精彩纷呈。通过分析本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归纳其影响因素,不但培养了方法和思维过程,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有效策略,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使之为新课程服务,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63-0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其严格设计,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保证教学案例的存在。该教学方法的实现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其积极研究,还能使学生利用相关方法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利用。

一、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

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够促进初中思品教学获得良好效果[1]。所以,教师在课前教学中,就应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还能使学生在积极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而且,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还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根据当前社会中的热点知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2]。其次,教学案例的形成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这样学生在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情况下都能阐述自己观点,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案例教学法的自身价值。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我充分利用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如:假奶粉事件,因为该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关系,因此,利用该案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掌握到相关知识,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借鉴意义,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与发展中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以教学手段展示教学案例

教师手段能够促进案例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主要步骤,因为初中思品教学学科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多种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灵活展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研究案例法期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而且,教师要将教学案例完全展示,还要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学生对思品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握与利用。在新课标背景实施下,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数字故事的方式、连续剧的方式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接获取到相关资料,还能利用多媒体实现播放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完善性。例如:在学习《财产留给谁》一课时,我把教材中小辉家的故事这个案例以电视连续剧的方式,根据某个案例知识的阐述,将其中的财产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期间按照合理程序急性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将本课题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效贯通,还能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它的有效掌握,还增加了对知识内容的牢固掌握。

三、以教师引导分析教学案例

教师在对相关案例进行积极引导以及对组织学生学习期间,要对其中选择的案例知识积极讨论。对案例进行讨论主要是将一些新闻材料、教材内容等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在最后找出合理措施对其积极解决[4]。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上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将一些理论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选择一些形象的、具体的教学案例,然后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的有效掌握。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降低思品教学的难度,并轻松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初中的思品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隐私保护》相关知识内容期间,我选择黑客侵入的电脑的相关案例,然后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该案例有效结合,并使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隐私权利以及具体包括的内容,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

四、以教师总结深化教学案例

根据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总结分析,促进知识掌握的深化发展。因为教师在课后对案例知识进行总结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能够对学生的前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其中认识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思品教学的积极提高提供有利基础[5]。其中,要明确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并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自信。而且,教师还要明确案例教学法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其针对性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上利用不同方法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其中找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次,还要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建平台,根据案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情感态度实施教育,并将理论性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例如:在《珍爱生命》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社会中的一些案例,然后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中认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珍惜生命,并明确生命是一种义务。在该案例教学中,不仅能加强了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利用,促进初中思品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对案例分析与掌握期间,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体现的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符合现代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以全面的应用战略提升初中思品教学效率。期间,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还要对相关案例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知识,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完成。

参考文献

[1]花娓.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92-92.

[2]张启峰.浅探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24):52-53.

[3]赵露.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8):104-104.

案例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口语职业技能

教师口语是国家教委自1994年在全国师范院校推广开设的一门重实践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并在1998年颁布了《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重在于推动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然就教学现状而言,大多师范院校的教师口语课程或多或少地带有了“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影子,理论多实践少,很难达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过度地重视普通话的正音、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目前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症结。结合教高16号文件提出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职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精神,尝试新的能紧密结合职业特征的教学法,是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重要门径。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最初运用于法学教学,后被广泛应用到公司、政府、企业、高校等教育、培训中。对于师范教育而言,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帮助学生建立教学实用知识,贴近学生职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那么,何为案例教学呢?如何在教学口语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呢?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案例贯穿始终,教师以案例为教材,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开展主动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争辩、思考创新,已达到获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是一种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更是一个教学活动。首先,案例教学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为主要特征,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充当辅助与引导的作用,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案例教学的进行中付出大量的工作。包括课前知识的准备、材料的收集、案例的阅读、发言的预热,课上小组的研讨、案例的评析、知识的归纳、案例的总结以及课后案例的提升、实践的尝试和知识体系的建构等。其次,案例教学中以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对话、思辨讨论为主要形式。案例教学倡导多元的、发散的创新型思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引导学生对于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及思辨争论。案例的分析不再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故平等对话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学生的意见也不再具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课堂的重点是讨论、争辩的过程本身,课堂应呈现开放性、创新性的特征。另外,案例教学以案例处理为核心内容。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中虽然也存在案例的成分,但案例往往仅仅是教授知识过程中的一个例证,是辅助知识学习。而案例教学中案例成为了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下,由案例的分析获取理论的知识,再以新知的获取指导案例的进一步深化,故案例成为教学中的核心。

案例教学具有贴近职业的真实情境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特征,具有整合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辩论、说服力等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口语课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真正将语言理论转化为语言能力,将会为教师口语的教学带来新的气象。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案例教学重过程、重能力培养、重实践积累的特征符合了教师口语的课程特性。案例教学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极好地拉近语言理论与口语实践间的距离,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做的合一”。

1.整体设计思路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语言能力的习得是教师口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然传统的教师口语课堂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梳理而忽略了学生教师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幼专院校培养对象的职业特点,教学中以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幼儿工作流程为出发点,对教师口语课程案例教学中的素材、内容、方式进行重新的组构与完善,建立幼儿教师口语的实训项目及要求。并以幼儿教师的口语技能、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为依托,收集、编订、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利用案例组织教学。真正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学、做分离”。

2.具体应用与实施

笔者以培养教师口语能力为主要目标,尝试在教师口语课程全面实施案例教学,构建“案例――知识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具体为“展示案例――讨论案例――模仿案例――总结案例”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网络、模拟教室、教学教育现场等形式展现立体鲜活的教学案例,营造直观、可感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争辩分析,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讨论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表现欲望,不再告诉学生什么是真理,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辨析规律。随后,依据教师口语课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分析出案例的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能具体地操作实践。在模仿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最后在实践中总结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

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应处理好学生对于知识的前期准备问题和讨论中出现的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问题。学科知识即是指教师口语学科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是案例教学中需要突破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具体目标。而所谓的边缘知识就是指案例分析中突发出现、需要即时解决的一切非教学口语学科知识,如在口语技能训练中出现的幼儿诗鉴赏等幼儿文学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口语技能中出现地幼儿五大领域教学法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中要有充分准备和必要的知识储备。

3.实施的注意事项

(1)应树立目标意识和对象意识

教学目标是组织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选取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每一节课都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组织案例教学。从案例的选取到案例的分析讨论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应杜绝课堂教学的“跑题”和心猿意马。同时,案例教学还应具有强烈的对象意识,只有对象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案例的组织与设计,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口语课堂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兴奋点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区点进行掌控,这样学生才能自主自愿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总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分析的越明确、越具体、越贴切,对案例教学的实施就越具有指导意义。

(2)应精心选取案例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对于案例教学的展开至关重要。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案例有很多,包括知名的朗读、演讲音视频、优秀教师教学的精品案例以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但真正合适的案例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适合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精心选取案例。案例的选取既要具有经典型、针对性,同时还应具有相关性和可复制性。这样才更便于学生分析讨论和学习研究。同时也应注意到正面的案例可以用来进行案例教学,同样反面的案例也同样适用于案例教学。

(3)不容忽略的知识体系建构

案例教学虽然重视过程,不注重最终结果。但作为知识的习得,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未来从教的职业特征,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不容忽略的环节。在案例教学的教学口语课堂中,知识的获取来源实践,但同时还应注重知识前行与温故,即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自学,课后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完美相结合才是教学口语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春珍.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5,(3).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3,(3).

案例教学策略篇9

   一、教学情景再现

   笔者曾上过一节公开课,课题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动了不少脑筋,翻看相关书籍,观摩优秀课件,还反复重温了以前上过的课。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笔者对教材还作了处理,并进行了如下教学。

   【课例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片断

   1.新课导入

   播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视频片断。

   2.新课教学

   展示一: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通过中苏建交引出“一边倒”的方针,接着讲解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展示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视频展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和内容。

   展示三: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展示四:参加万隆会议(1955)。

   3.课堂小结

   一个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次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三项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四项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公开课得到了大多数评课教师的肯定,但有一位教师的发言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他说:“沈老师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解成了四项成就并逐一讲解,条块比较清晰,但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没有梳理这一时期外交发展的脉络,结果是条块过于清晰,却缺少条块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整节课的内容变得零散破碎,没有整体感,造成课堂教学的‘碎片化’。不可否认,对照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沈老师似乎完成了所有知识点的教授,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这种支离破碎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或许会记得‘三大方针、四大会议’等内容,但若问学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或让其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整体的评价,学生也许就不能顺利对答了,因为沈老师把这一知识结构掰开,揉成了一地的碎片。”

   二、课后反思对照

   这位教师的发言迫使笔者静下心来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而第一次听说的“碎片化”概念也自此进入了笔者的教学研究内容。

   所谓教学的“碎片化”是指在教学中,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为零散的知识点和细节的现象。在比较关注用细节打动学生的今天,中学各学科几乎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可以见微知着。但若处理不好,也会走向反面。如高中历史学科,因现行的教材是在专题式的教材编排体系之下,很多教师习惯于单独对某一课甚至某一知识点作具体的分析,而不再认真建构和解读整个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甚至有的教师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一堂完整的课割裂成毫无关联的若干碎片。长此以往,教学中的碎片化现象不仅会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割裂成若干条块,还会阻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更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以知识为本”的碎片式教学模式,背离了现代教学“育人为本”的整体价值取向,十分值得商榷。

   经长期观察,笔者发现,除了如“课例1”这种“散落一地”的无序化碎片现象外,常见的还有其他几种表现形式。

   (一)碎片堆砌化

   【课例2】《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导入片断

   ①视频导入:视频《大国崛起》片断。

   ②提问导入:何为新航路?

   ③图片导入:油画《放贷者和他的妻子》。

   ④资料导入: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这位教师在这节课的导入中以叠加的方式来进行,形式多样,有视频的,有提问的,有图片的,有资料的,丰富翔实的内容让学生听得很认真、很专注。但十分钟左右的导入环节挤压了教学重难点突破所需的空间,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在评课交流的环节中,上课的教师说这些素材都很好,就把它们都用在导入环节中了。然而,这属于简单重复,再加上所有导入的素材都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只是一种叠加,可说是“碎片成堆”。

   (二)碎片零落化

   【课例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片断

   在讲授遵义会议这一知识时,有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遵义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遵义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3)遵义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从表面上看,这三个问题似乎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但学生只要按图索骥,就能马上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学生即使回答正确,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共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地位,因此,这属于碎片零落式的提问。在这种设问模式下,学生只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却不知对或错的原因,以及甲问题与乙问题的关联,更不知某一历史问题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类似简单化和过度化的提问,能让学生获得某种成就感,但也会破坏学习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无法建构知识的内在逻辑。因此,碎片零落化提问实际上是在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去碎片化”策略例析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整体化”教学

   与“碎片化”教学相对应的是“整体化”教学,整体化教学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感悟学习意义的前提下学习,在目标引领下学习。我们在学习每个章节的起始阶段,首先让学生看到森林,即让学生有机会了解这个时段将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其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以“课例1”为例,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一课的内容,必须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史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张小明教授在《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文中的划分,新中国的总体对外战略自1949年起至1991年冷战结束为止,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两条线”,70年代的“一条线”和80年代以来的“独立自主”。虽然60年代是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应该了解的“上位概念”。再具体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放在整条历史发展线索中属于第一阶段,即50年代的“一边倒”,所以首先要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定外交政策和方针的背景,然后再讲解“三大政策”的内容及内在关系。“一边倒”所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而“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解决的是战术问题,三者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中苏结盟是“一边倒”方针的实践和具体化,应该让学生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和判断,既要认识到其在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利于开展同非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不利一面。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性质的局限,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良好的局面,所以我们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都属于我国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表现。理清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线索,学生就能够认识到新中国的外交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也会对外交的原则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因为历史内容林林总总,涉及多门学科,所以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必修一中很多专题都涉及法学的专业概念,需要教师了解“什么是法?”“为什么要制定法?”“法的原则是什么?”等。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真正体现历史课的价值。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实践“主题化”教学

   导致“碎片化”教学的是一种根植于很多教师内心深处的观念,即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授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是全力以赴地做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教师出于对学生所谓负责任的态度,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这些知识,而不管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完善、学习过程是否快乐。

案例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25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地理课程的实践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加之作为高中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在近年来也逐渐发生变化,在地理考试中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实例为媒介,引导学生进入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的探究与思考,是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获得知识。在分类上,案例教学法属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案例一般分为例证型案例、分析型案例与讨论型案例;在教师的角色上,由原来的灌输讲解的教学者转变为引导思考的引导者,不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了如下的优势:其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年龄,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处理事情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与习惯,此时教师如果毫无针对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行思考、处理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其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前文已述,新课改对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考中也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而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恰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其三,巩固所学知识。地理课本的知识点往往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且涉及面广,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的地理较好理解,但对于离自己的生活环境较远的地区的知识就会有陌生感,甚至需要死记硬背才能记住,运用案例教学法,用真实而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1.选择高质量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挑选高质量的。案例选择首先要在学生接受范围内,并且尽量与学生兴趣相贴合;另外,在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与课本案例不同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于案例的新鲜感,不会认为是对于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在选择例证型案例时要与生活实际相贴近,可以选择一些名胜古迹或者风景区等作为讲解的例证,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加强可信度;对于分析性案例的选择,要相应的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讨论性案例的选择,更要求真实生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2.选择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

地理教学对于实践要求较高,也与生活实际切实相关。例如我们每天的天气、土地的颜色、太阳的升落等都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也都可以被教师引用为案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案例变得可观、可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案例既包括天气等这样随时可感的,也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等,这部分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做一些调研,并经过处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随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应用的普及,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加以探究,也可以在课下以及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组织学生进行课下的进一步探究,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也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教师要及时处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逐渐完善案例教学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案例的选择,也不能固定于已有,虽然已有案例已经成为经典并被记录,但教学贵在创新,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不能拘泥于已有,大胆创新才是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红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