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对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7:03

医院对联篇1

上联:杏林三月茂

下联:橘井四时春

上联:良医同良相

下联:用药如用兵

上联:提高医疗质量

下联:增进人民健康

上联:病人院中施手术

下联:方求海外得心传

上联:救死回生通妙诀

下联:解危扶困羡良医

上联:常体天地好生德

下联:独存圣贤济世方

上联:施妙术消疾去病

下联:掏热心救死扶伤

上联:随时到院随时诊

下联:半夜敲门半夜开

上联:继承祖国医学遗产

下联: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上联:学贯中西活人无算

下联:术精内外济世良多

上联:学国医民材储药圃

下联:寿自盛世誉满杏林

上联:术体苦心杏林望重

下联:功侔医业橘井名高

上联:业擅岐黄利泽百年三世业

下联:学参中外流源一贯万家春

上联:一世尽疮痍谁燮阴阳敷圣洁

下联:几人呼疾苦好将鼎铛合神丹

上联:何妨我千秋不老

下联:但愿人百病莫生

上联:中西结合仁术祛邪桃杖废

下联:旦暮辛劳春风布雨杏林连

上联:药物药材味分辛酸甘咸苦

下联:医生医德面向工农兵学商

上联:望闻问切四法善辨百样病

下联:草木虫鱼一笺妙除十年忧

上联:慈悲济世千家痼疾得回春

下联:医院有良方抬进来走出去

上联:囊中多妙药无凡草尽仙丹

下联:医德无私常愿寰球占勿药

上联:神农有术故教人世脱沉疴

下联:业擅歧黄利泽百年三世业

上联:妙手丹心白衣战士除疴疾

下联:银针草药赤脚医生显奇才

上联:救死逐瘟红十字精神常在

下联:疗伤祛病白求恩风范永存

上联:救死扶伤回春妙手臻奇迹

下联:驱邪保健济世丹心献至诚

上联:尽力医疗已超扁鹊回生术

下联:精心解剖常具华佗刮骨功

上联:对症开方下灵药除瘟治病

下联:酌情疗疾有神医起死回生

上联:春夏秋冬辛苦采得山中药

下联:东西南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上联:医德无私常愿寰区占勿药

下联:神农有术故散人世脱沉疴

上联:术擅歧黄妙药扫开千里雾

下联:艺传卢扁金针点破一天云

上联:虽无刘阮逢仙术

下联:只效歧黄济世心

上联:治痼疗疴扁鹊重生称妙手

下联:丹膏丸散秘方酌配可回春

上联:扶伤救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下联:一世尽疮痍谁燮阴阳敷圣治

上联:草药银针为群众行医随呼随到

下联:丹心妙手保人民康健细诊细疗

上联: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

下联:谙百草定虚实拯弱扶强法效时珍

上联:慧心诊百病万户喜欣甘为人民除苦患

下联:妙手祛三灾千家欢乐愿给大众送安康

上联:中药业歧黄遍治沉疴四化方针能体现

下联:西医兼内外再钻科学一生经验更增多

医院对联篇2

关键词:网络支付;医院传统的支付模式;影响

一、前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的支付方式是近年流行起来的支付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支付习惯。互联网支付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络的交易方式,人们不在需要拿着纸币去买卖了,只需要利用网络就可以实现资金之间的交易。

二、医院传统的支付模式

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更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支付方式在医院的使用也流行起来了,患者看病付钱方便了,不需要携带太多的现金了。医院是给人们提供治病就诊的场所的地方,但是医院也是带有营利性目的的。医院的周转和发展需要资金,所以像患者收取诊断治疗的费用。在这个缴费的过程中,医院传统的支付方式是用现金缴费,互联网支付方式是通过网络利用支付宝这项软件实现对医院费用的支付。对于医院来说也节约了大量的缴费时间,因此,通过分析网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影响来更好的确定患者缴费时应该使用的支付方式。

医院的传统支付模式是根据患者所需要的检查项目分类设立不同的窗口。患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对应的窗口前面去排队挂号。在挂号窗口前面运用现金的方式支付。有的医院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种付费的,根据患者相应的病种所需要的治疗方法花费的费用的总和一起计算,通过现金支付给医院。另外一种总额支付的方式是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医院所提供的服务费用加在一起计算,整个看病的过程结束之后再一起向医院支付总工花费的金额。传统的医院的支付模式流程比较繁琐,患者在付费的过程中比较麻烦,仅仅是排队能浪费患者不少的时间。所以从整体来说,传统的支付方式对于医院来说工作量大,过程繁杂。

三、互联网支付在医院支付的形式

医院的支付主要集中在门诊和住院这两大块,互联网支付的方法就是通过电脑或者是手机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在医院的网站上购买产品或服务,再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从而获得医院的服务。互联网的支付必须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通过使用这些支付软件平台实现对医院的支付。

(一)预约、挂号和检查。最常使用的互联网支付的手段是支付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百姓可以直接通过网上预约、挂号,普通的门诊和专家门诊等都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患者通过选择日期、医生等购买号码,支付后获得二维码,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医院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取号就医了,这种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也适合时展的需要。帮助人们节约了时间,使得医院的安排上面也能做出及时的调正。

(二)支付医疗费用。当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之后,患者要去拿药,传统的方式是病人拿着医生的诊断书去窗口排队,这些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有限而且还极易出现问题,但是如果将互联网支付应用到医院的收费系统时,病人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平台自主的操作,直接进入到自主取药的平台,输入编码,就可以直接获取药品金额,直接支付,在支付完成之后,药房那边的系统就会收到信息,直接进入备药模式,病人直接去窗口取药就可以完成整个看病的流程。另外比较大的手术和住院也是可以直接通过网上进行支付,直接输入自己的编号,系统就会自动出现金额,输入密码进行支付,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医院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医院的困扰。

四、互联网支付对医院收入的影响

(一)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收入。很多医院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效果,会实行限号这一政策,主要是专家号这一块,每天限定数量,这就容易造成患者熬夜排队只为了拿号,另外一票难求之后,黄牛业就会风生水起,卖号,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而且这种手段也并不能实现医院当初的设想。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很多患者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取号之余,还要排队等检查。而通过互联网支付的手段之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自主的安排检查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时间,也使得就医的时间被大大的缩短了,在单位时间内接待病人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互联网支付在节省了医院收费人力之余,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医院的收入。

(二)收入明细透明化。可以利用互联网支付强大的分类功能将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分类,通过这种分类就有一个详细的数据,可以对一段时间的收入做一次统计,分析出哪个专家号挂的多,哪些药品比较常用,这样为医院的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的制作提供了帮助。同时也能减少医院与患者之间因为费用问题产生的纠纷。如果患者对于支付的金额有疑问,可以将明细调出来给患者一一的解释清楚,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三)有一定的风险性。网络支付第三方平台,在安全性这块还是需要加以完善的,很多犯罪分子就是看第三方的支付功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盗取患者的身份信息,获得非法的收入;另外如果患者在支付的过程中不小心登陆了病毒的网站,在支付给医院的费用时就极有可能是医院的收费客户端也感染到病毒,导致医院内部资金被盗走。

五、医院实施互联网支付的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支付平台。支付时不能仅仅通过手机的验证码,要严格掌控好支付的方法,医院要在收费这块加大投入,要对收费窗口这块进行加密,并定期就行维护升级,防止不法分子过快的破解程序,另外医院还应该严格的按照支付宝网上交易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要因为怕麻烦,将很多程序省略掉了。医院网络支付平台的完善,不仅可以给患者在使用支付宝支付的过程带来方便和安全,同时对于医院来说,完善的支付平台能够保证医院资金的安全,更利于网络支付的方式在医院的使用宣传。

(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医院方面要认识到相比较传统的支付模式,互联网的支付更加的便捷和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财政收入,但是对于互联网支付管理这块也不能放松,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支持。首先互联网支付属于虚拟支付,区别于之前的现金交易,所以医院肯定没有相应的制度对此进行管理。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医院应该对财务部门进行整改,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能。

六、结束语

互联网的发展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医院实行互联网的支付方式,对于看病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便捷服务。对于医院来说,价值也是非常大的。运用互联网的支付方式可以使得支付时间快,患者就可以自行支付,不需要排队等在窗口,给医院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互联网付费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付费方式不好的地方是,资金不能立马取出来。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的付费方式都存在这一定的优缺点,在实行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注意管理制度的执行。使得互联网支付方式具有有效的质量保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海荣.基于第三方支付的校园网络支付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10月:12-14.

[2]黄向庆.网络支付业务的发展和监管[J].金融纵横,2014(07):120-122.

[3]孟国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10-12.

[4]汤炀.基于大数据的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8-10.

医院对联篇3

【关键词】医院;社区;自我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0-02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导致国家、社会、家庭的医疗费用也增高许多。该病的病程较长,许多患者难以坚持,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健康教育一直是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护理中的重点内容,现将我社区使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3-75岁,平均(60.68±4.8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95±1.06)年;Ⅰ型10例,Ⅱ型70例;小学文化18例,初中文化35例,大专及以上27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3-75岁,平均(60.68±4.8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03±1.12)年;Ⅰ型7例,Ⅱ型53例;小学文化15例,初中文化32例,大专及以上2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都根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行个体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及随访即为患者建立档案,讲解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每三个月行一次上门随访。研究组使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行健康教育:①患者先在综合医院参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学习,时间为5天;期间由糖尿病护士、内分泌科医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规范自我管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的有关知识、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目的、不遵医嘱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后果、心理压力的舒缓方法等;同时还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如血糖的检测、胰岛素的注射方式、饮食的搭配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反复的指导;除此之外,综合医院还应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②社区。社区医师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③患者。嘱患者在家按照在综合医院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血糖的监测、饮食的搭配、药物的使用。两组的干预时间都为一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

1.3判定标准

1.3.1知识的掌握[1]采用改良密西根糖尿病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满分23分。分值越高,掌握越好。

1.3.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测血糖、是否按时进行有效运动、是否遵医嘱服用药物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差别不明显,治疗后以研究组较低,有关知识掌握得更好,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临床近年加强了对该病的防治措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有关情况不了解,认为治疗仅需药物就足够。2010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2],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接受与糖尿病有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起源于心理行为治疗的领域[3],是该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常规项目之一。

“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用于糖尿病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患者通过在综合医院的学习,较好的掌握了有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为患者在脱离医护人员的监督后的自我管理打下基础;社区能对院外治疗的患者进行监督、指导;而患者又具备饮食、药物、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的能力。故我们选择治疗前血糖差别不大的两组在都行相同原则的个体化治疗的情况下,一组使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行健康教育,一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经一年的干预后,使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的一组患者的血糖明显较低,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明显较好,且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强。因此,“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模式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郭艳芳,刘晋洪,卢谭旺,等.深圳市宝安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6):68-70.

医院对联篇4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推动并颠覆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在互联网潮流的推动下,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朝着互联网的方向发展。其中,以公立医院为依托构建的互联网医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公开信息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互联网医院不断涌现,相关话题也成为医疗信息化相关会议雷打不动的议题。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之路真如外界所想,呈现出“风风火火闯九州”之景?

“由于文化、体制的差异,与美国互联网医疗明确地以患者为中心,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同,我国公立医院所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更多地承担了体制,并延续了原有体制顽固的缺点。”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国际远程医疗高峰论坛上,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指出了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的弊端。

的确,尽管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占据垄断地位,但却面临诸如分级诊疗、多点执业、患者体验、药品零差率等挑战。陈金雄表示,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发展目前虽然受到很多束缚,但依旧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医院VS传统医疗机构:改良亦或颠覆?

作为2016年医疗行业的一个关键词,“互联网医院”受到的关注可谓不少。不久前,腾讯研究院、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显示,2016年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共有25家。互联网医院为何会在今年兴起?互联网医院目前有哪些问题和挑战?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近日在“互联网医院垂直沙龙”上,诸多互联网医院的参与者、观察者就上述话题做了分享和讨论。

互联网医院缘何兴起?

在医生于莺看来,互联网医院主要基于远程医疗的发展而兴起。的确,早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肯定了远程医疗的重要性,却也明确了远程医疗只有在具有医疗机构资质的机构才可以实行。但随着这种模式的逐步发展,相关政策也开始变得更加开放。

2015年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这两个并非传统互联网创业热土的省份都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宁夏目前已有2家互联网医院,贵州更有6家之多。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成为分级诊疗试点工作2017年的考核标准之一。这份文件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2015年11月18日,贵州省卫计委、药监局联合印发《贵州互联网医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方案》明确提出了互联网医院的目标和规划;2016年8月15日,贵州省明确提出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试点期1年,主要范围是远程会诊、远程检测、病理、影像诊断。今年11月,四川省也文件表示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报销,并对远程医疗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收费标准。可以看出,远程医疗政策逐步放开的同时相关细则也在逐步变得完善,而互联网医院的一大核心功能以及核心盈利模式就是远程医疗。

好大夫创始人王航表示,互联网进入到每一个行业里边,都经历了几步,第一步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平衡、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代大家开始介入到流程,介入到服务流程、生产流程、运输流程,比如淘宝其实是商务流程的再造。

这几年各家都在进入流程,当发现轻问诊解决不了痛点问题、最终还是要去医院的时候,大家开始做在线诊疗,这就是互联网医院成立的一个背景。

康康血压董事长曾明发对此表示认同:“互联网医院将以前互联网医疗的轻问诊推入到远程诊疗及诊疗的过程中,由此真正参与到医疗环节中来。”

于莺表示,互联网医院有四大优势:第一,互联网医院能够实现诊断而非仅仅在线咨询;第二,互联网医院能够整合各环节资源,并将治疗延伸到线下;第三,互联网医院能够给实体医院带来医疗品质的提升;第四,互联网医院使在线医疗的医疗属性极大提升。于莺认为,互联网医院与轻问诊相比,它能实现诊断、治疗,通过跟实体医院合作保持处方的合法性。有了诊断、治疗自然就会有随诊,后续的检验检查,包括相关手术操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来提升效率。如果政策放开跨省市多点职业,更多一线城市的大专家就可在线服务更多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

轻模式or重模式

于莺预判,互联网医院在未来可能拆掉公立医院的围墙,这将是一个趋势。不过,在王航看来,互联网医院目前扮演的角色是盘活而不是重建,是改良而非颠覆。

曾明发认为,互联网医院一定离不开传统的医疗体系和医院,互联网医疗及互联网医院肯定不能解决所有医疗的问题,它只能是传统医疗的补充。

王航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现阶段的首要任务还是流程再造。“当前,看病贵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得解决,中国整个患者在自付医疗比例已经降到30%了,十年前这个值可能超过50%。”王航说,但看病难依然是行业的痛点,看病难问题的关键是流程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分配不均,特别是无序就诊。

王航介绍说,国内目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医疗设备是被闲置的,被大量闲置的资源还包括床位、检查检验中心。另外,国内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医院总数的50%。但患者就诊目的地依然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依然承载了80%以上的诊疗任务,而民营医院却有大量床位和设备是闲置的。

因此,王航认为这个阶段更应该用互联网这种轻资产方式盘活闲置医疗资源,而不是自建一家互联网医院。

王航认为互联网医院重点要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1、分诊。互联网医院网上分诊,应该遵循“病情优先”这个原则,不能像线下排队那样浪费资源。互联网医院要考虑优质的医生分给什么的病人,这个问题是要有优质的解决方案的。

2、做远程会诊、远程查房。互联网医院应该把专家的解决方案传递到基层去。“方案要送到基层去,专家要往基层跑,而病人要留在基层。”这正是分级诊疗的要求。想办法让大医院的专家们通过互联网把相应的解决方案送到基层去,这应该是互联网医院完成的基本职能。

比如互联网医院可以重新帮助患者住院和安排手术的流向。传统的飞刀手术流程是自上而下的,而互联网医院则可以自下而上来安排病人。上级医生的方案和专业能力引导基层医生,以调动上级专家的判断能力,调动上级医生整体把控能力。王航预判这种模式将是未来的一个主流。

3、复诊。复诊首先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慢病病人去医院的频次,以减少线下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其次,复诊可以解决信任问题。

关于复诊所涉及的检测环节,同样可以解决。王航说到这给自己打起了广告:好大夫有13万活跃医生,这些医生有大量的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资源,可以把检查单分派到医生手上,让患者在当地走医保做检查,类似滴滴打车。王航表示,“检查是公立医院一项很大的收入来源,所以当地医院非常乐意把检查单留在当地。这就可以把当地闲置的检查、检验、影像设备盘活。”

4、向优质的商业医院分流。互联网医院要按照患者的需求去分诊,该去公立医院的分到公立医院,该去私立医院的分到私立医院。

5、家庭医生。在线上应该倡导家庭医生的概念。大医院的年轻大夫,将会成为家庭医生的主流。“因为他们在职业成长期,他的时间更充裕一些,他的服务专业性也会更强。”

6、建立一个患者评价体系。传统医院里面大家都在喊“以患者为中心”,但这句话被贴在墙上,却没有很好地实施到工作中间去。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要引入患者的“指挥棒”。来自患者虽然不一定是专业度的评价,但会影响下一个患者决定选你还是选别人。由此可催生出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如何盈利

互联网医疗如何盈利是整合行业都的焦点话题,也是一大难题。新兴的互联网医院有哪些正在探路的盈利路径??

现阶段,互联网医院最常见的盈利模式就是做远程诊疗。今年以来,贵州、四川先后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第二种盈利模式就是做药品销售。患者在互联网医院拿到处方后,即可在互联网医院下单实现药品送货上门,这个环节中,互联网医院和医院药房之间应该有一定利润的分成。此外,做“健康管理”也是众多互联网医院实现盈利的一个方向。

健客首席战略官周峰表示,互联网医院上的一大核心需求是慢病人群复诊购药。“慢病患者的很多复诊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沟通来解决,而购药这个环节则需要医药电商来配合完成。”医药电商对接互联网医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复诊患者的购药需求来增强互联网医院的渗透力。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初期必然会遭到外界质疑,也会面临种种挑战。目前互联网医院从国家层面仍未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划,均是各地政府在做相应的试点,因此互联网医院对政策具有高度依赖性,且目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此外,大多数患者的就医习惯目前仍是偏好传统大型医疗机构,这意味着互联网医院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慢慢培养自己的用户。公立医院应如何开展互联网医疗

公立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往往与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紧密结合。事实上,在医院信息化管理者眼中,现有的大多数“互联网医院”往往以偏概全,将互联网医院具有的一部分功能称作“互联网医院”。

什么样的医院才算得上真正的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是个宽泛的概念,真正做得好的互联网医院,需要具备网上诊疗系统、医患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4个系统。”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这样认为。

互联网医院应包括四大系统

互联网医院网上诊疗系统是以医疗为主体的业务系统。以福州总医院互联网医院为例,目前包含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线下问诊等功能。网上诊疗系统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患者,对于急性病和疑难杂症,陈金雄坦言,目前还不适合利用网站诊疗系统进行诊断。

互联网医院医患服务系统,分别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就医和诊疗服务。仍以福州总医院互联网医院为例,目前构建了患者端、医生端,以及相应的云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就诊导航、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服务,为医生则提供患者管理、预约管理、随访管理、在线问诊等。此外,还将排队预约、检验检查、数字签名等配套系统融入其中。陈金雄坦言,尽管这些是配套系统,但是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互联网医院系统也很难做好。

在他看来,医院内部的闭环医嘱管理,依然是做好医患服务系统的前提和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遗嘱为主线,通过医嘱来驱动患者流、医嘱流、配药流和物资流,网上诊疗和患者服务会做得更好。”

此外,在高业务量和不断增加的病人面前,医院传统的物理办公室效率弊端不断显现,移动办公成为大趋势。据了解,目前很多医院已把移动办公放到网上,构建协同办公系统。站在医院信息化角度,陈金雄把互联网医院协同办公系统定位成一个领导机关办公门户、医院工作流程中心,所有的相关业务都放在协同办公系统上面。

在他看来,以上三个系统再加上健康管理系统,才能构建起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

基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陈金雄预测,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有两个平台:一个是病人的云端服务平台,一个是针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云端平台。

借力互联网医疗

拓展医院新渠道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与医疗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但与传统医院信息化建设相比,却又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体现在,互联网医疗能为公立医院建立新的渠道。

众所周知,传统上,公立医院是没有渠道的,但没有渠道正是医院的渠道所在,以致于病人都往同一家医院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跳过医院,直接与医生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没有渠道的“渠道生存法”已经行不通了。在陈金雄看来,这是医院新的渠道对旧渠道颠覆的必然趋势。

医院旧的渠道已死,面对新的渠道,又该何去何从?陈金雄表示,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正是未来医院的新渠道所在,在互联网潮流下,医院要更多地学会建渠道。“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建立自己的渠道,并形成生态链,没建立渠道的医院,口碑和服务体验可能受到影响,难以吸引住患者了。”

目前,病人到医院看病,核心流程只有问诊、检查、诊断、取药四个环节。其他环节都可以运用互联网医疗的形式去掉。

互联网医院亮点频现

在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虽然刚刚兴起几年,虽仍存在诸多短板,但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作用都可圈可点。在陈金雄看来,现阶段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有以下四个亮点:

1.协作门诊。D2D,即医生跟医生之间进行业务的协同。通过互联网医院,上级医院医生为边远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协作门诊。通过福州总医院互联网医院,海岛官兵可就近在地方协作医院进行在线诊疗,并通过地方协作医院向总院转诊。

2.网络医生服务、辅助诊断服务、特色技术服务、一体化培训服务。目前,这类做得比较好的是广东省网络医院。其具体做法是,在13个乡镇卫生院建立网络医院接诊点,县网络医院、省网络医院通过接诊点为乡镇卫生院提供疑难病例会诊讨论、急诊急救指导等医疗服务支持;相关诊断设备配置到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省网络诊断中心,由省网络诊断中心统一诊断,结果回传给基层医疗机构和网络医生。

3.线上线下的结合。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做健康咨询、轻问诊,线上由医生开出检验检查申请单,线下实体医院进行预约、检查。

4.统一平台门户。陈金雄介绍,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华西第二医院。患者端,基于微信服务号和应用号对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医生端,全部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展包括移动办公、病人管理、院内查房、网上查房。

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建设何去何从

当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转变的时候,就不再是单打独斗,互联网医疗更强调业务的协同,导诊、挂号、检查、手术、用药等患者服务在互联网+医院时代都需要协同起来。这时,医学就迈入了5p医学时代。

陈金雄介绍,5p医学时代,医疗生态环境将从疾病诊疗转变为健康管理,患者服务、支付、健康与疾病管理等将转移到线上,医疗付费模式将从按项目付费向按价值付费转变,大数据分析、机器人等在诊疗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在这种大趋势下,公立大型三甲医院如何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陈金雄表示,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互联网医疗的生命线。完全禁止,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医疗模式探索;完全放开,对患者安全不负责任。

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互联网医疗,第一,必须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医师网上执业规范、网上医疗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第二,在业务模式上,建立多方受益的有效激励机制;第三,在服务模式上,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与数字化医院相适应的诊疗流程。如统一的服务窗口、统一的门户网站、统一的呼叫中心和患者云服务系统,在患者提出服务前预知服务需求,提前安排服务;第四,建立患者服务中心、网络医学中心和统一的患者服务系统。医改下的互联网医院悖论

在医改推动下,公立医院来自药品的收入正在大规模的削弱,为了弥补由于药品收入减少而带来的亏空,公立医院正在从两个方面来推动自身业务的转型。第一方面是继续走隐性以药养医的路径,无论是传统的药房托管,还是开发新型供应链业务或者自营药店,都可以继续维持原有的药品收入,抵消政策带来的影响。但这一路径最大的挑战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如果政策对这类业务加强控制,将导致整个模式的无法维系。

因此,公立医院更多的还是会从第二方面来提升收入,这主要源自对服务性收入的提升,除了政策明确支持的服务性收入提升之外,要弥补缺口还可以从特需服务和ppp模式入手,近来北京开放特需服务的价格也可视为政府对于公立医院补充缺口的需求认同。由于缺口较大,公立医院未来可能在服务方面会有持续的创新,来提升总体的营收。

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当前的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与公立医院自身需求既有潜在的冲突,也存在合作的可能。对于能够为公立医院导流和扩大其总体营收的服务项目,公立医院都将非常欢迎,而对于不能为其补充缺口甚至要拆台的模式,公立医院将会非常排斥。那些在医院之间或医联体内部进行远程会诊或其他远程医疗的模式还是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并不需要第三方的平台,也就不在以平台为特性的互联网医院的讨论范围。

因此,依赖于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发展将面临一个内在悖论。一方面,互联网医院有助于为医院导流,一些通过远程无法给出明确诊断的用户将直接进入线下医院,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占用医生时间和精力开展低价值业务,不利于集中优势开展如特需或新合作项目的高价值业务。而且如果医院自身有隐性的以药养医业务,互联网医院还要让渡药品收益给第三方,对公立医院来说有些得不偿失。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到底要不要发展互联网医院或者允许医生去参加互联网医院的业务,其核心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对于类似广东二院这样的二流三甲或者一部分二级医院来说,发展互联网医院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些医院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无法和同一区域的顶级三甲相抗衡,通过让渡一部分药品收益换取更多的客流是更为划算的。而且,以单家医院为核心可以尽量控制优质医生的参与,有助于总体优化医疗资源。

而对于以多点执业为核心的互联网医院,公立医院总体会认为是利弊参半或者弊大于利的。这类医院主要依靠名医资源为招牌,提供复诊或者慢病管理等模式。但首先,这类业务对于医院来说都是低价值业务,如果让高年资的医生或名医参与是不划算的,事实上也确实是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于医生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科研需求,互联网医院对自身业务的导流效果目前并不明确,是否值得占用大量精力参与还有待观察。

其次,随着公立医院加大开发特需业务和ppp模式,优质医疗资源将向高价值业务倾斜,这对普通医生来满足日常业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各类医生将更多满足本院的业务需求,多点执业的频次将日益降低。如果公立医院未来持续开发更多业务来弥补收入缺口,依赖多点执业的互联网医院是会受到持续挤压的。另外,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如果公立医院还拥有隐性的药品业务,更是希望医生将病人都导流回医院,而不是将处方外流到第三方。

因此,在医改对公立医院的压力日益加大之后,互联网医院在中国的发展本质上仍是医院扩张的工具,而非控费或优化医疗资源的工具。与民营医疗一样,互联网医院在未来将受到市场持续的挤压。互联网医院的价值和局限

作为远程医疗的一部分,互联网医院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与线下的传统问诊服务相比,远程问诊可以较为高效便捷地解决一部分直接而明确的需求。从当前的供需矛盾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医院的价值和局限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面向小病的远程问诊。这种模式在美国的价值医疗的控费需求推动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这其中核心的原因是线下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线上需求。正如之前所分析的,中国用户在线下都无法对基础医疗产生信任,更无法要求其在线上信赖以基础医疗为核心的服务,而三甲医院本身在线下已经超出其整体负荷,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线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与美国基础医疗自身发展较好并长期获得用户信任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目前针对小病和慢病为主的互联网医院模式只能通过依托于某家三甲医院来提供服务才能得到发展,成为三甲医院扩张和发展的工具。从实际需求和效果来说,这一类型的互联网医院仍有其一定的价值,特别是针对开药门诊和普通疾病的咨询都有着替代的作用。目前有大量基层的门诊和一部分的三甲医院的门诊都属于开药门诊,这类人群一般都是有慢病和长期康复需求,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查看他们的检验数据并做出诊断。还有很多青壮年的小病患者,比如感冒咳嗽等疾病,只要问一些基本的问题再配以一些基本的药物就能恢复。这类人群由于较为忙碌,抽出时间去大医院排队较为困难,如果在线上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他们还是会尝试去使用。

不过,出于对基层的不信任,病人愿意接受的这类远程问诊服务的前提是提供服务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而非来自基层,这就限死了这类模式发展的规模,因为三甲医院的医生平时较为忙碌,即使通过合理排班来提供服务也是时间相对有限的,而医生是一个长期经验积累的职业,无法像流水线那样大批量复制,对于小病这类发生频次较高的常规问题,靠大医院医生提供服务的最终结果是供给匮乏,病人无法得到较好的服务,这种模式也没有办法被大规模复制。

第二类是以慢病和康复管理为主的远程问诊。这种类型的互联网医院在美国并没有类似的独立第三方公司,更多的仅仅是属于基础医疗服务的一部分,通过增加互联网的手段来为病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通常慢病和康复管理主要提供疾病管理而非问诊,更多的是通过医生助理或护士来进行服务。

在中国,独立的慢病管理公司发展已有好几年,但瓶颈非常大,这些公司同样紧盯三级医院的医生来提供慢性病领域的专科服务,这与中国用户不信任非三甲医院的服务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三级医院的医生时间和服务动力有限,而慢病管理和康复属于长期服务,因此和三级医院医生的定位并不匹配。

因此,如果要发展通过远程问诊来进行疾病管理的,就必须配合线下的基础医疗来发展真正多层级之间的协作。通过三甲医院的定期远程问诊服务加上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健康管理,中国的慢病和康复管理或许能走出一条适应当前国情的道路。这样的模式对于用户有很大价值,但实施起来难度却非常大,特别是要调动体制内的各个医疗机构的合作并不容易。当然,借助某些地区有特色的分诊体系会有一些帮助,但如何构建一整套体系仍需摸索。

再次,针对急症的远程医疗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有政策的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能够有效地展开,这一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值得期待。中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优质医疗机构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制约了急症患者获得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时间。因此,如果仿照美国的模式,未来在各个地区建立区域应急处理中心,再与区域内的基础医疗机构进行紧密合作,为面临中风等急症的患者提供及时远程医疗服务,这将是一个值得快速切入的市场。但这样的市场仍需一定政策的支持,比如医保的覆盖、体制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何定价。

最后是针对大病的远程会诊。针对大病的远程会诊早就展开,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远程会诊的有效性正逐步提高,特别是随着远程视频技术的发展和云端存储和传输的发展,参与会诊的专家可以准确地获得病人的信息,做出有效的诊断。但是,这类远程会诊较难做大规模,主要原因是目前远程会诊无法使用医保,虽然这项服务在某些省份已经展开试点,但毕竟总体需求量仍有局限,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只能作为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在跨区域的多层级之间的医疗机构之间展开。

总之,以互联网医院为外衣的远程问诊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主要受制于线下医疗体系的变革,只有基础医疗体系获得了强大发展以后,远程问诊才有大发展的可能性,而所谓的互联网医院不过是市场的过渡形态,难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

医院对联篇5

尤其,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病人想要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往往都要涌向大城市,甚至出现全国某类病人扎堆一两家医院的现象。

而更常见的是,候诊区等候时间长,专家号窗口一大早就开始大排长龙,经常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焦急的病患不得不到游走在医院周围的黄牛手里买号。

随着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开始尝试帮助医院缓解这类问题。

云医院即把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第三方机构,包括药店、保险公司等都接入平台。患者只要登录云医院平台,注册后,就可以预约医生,开展咨询、诊疗。

顺势而为首家云医院成立

2015年初春,全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启动运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了医生通过互联网视频给患者看病的时代。可以说,宁波云医院就是医疗界的“天猫”。

据悉,宁波云医院已构建四大平台:医卫协作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医疗服务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四大平台的构建带来了工作协同的改善,首先是医卫协作平台实现医卫协同,即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协同。

另外,宁波云医院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传染病平台智能直报的单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协同,且区域心电、病理、检验、影像都已打通;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实现医管协同。

可以说,宁波云医院已经实现了云公卫、云检验、云病理、云影像、云护理、云药房、云医疗、云管理体系。

大小急缓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云医院,实际上是在逐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去大医院诊治,一些慢性病、感冒之类的常见病症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甚至通过家中的网络直接在云医院中诊治。另外,尤其是一些复诊的患者,完全可以不用再辛苦地来医院排队挂号,通过云医院进行诊治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云医院可以将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诊疗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把以治疗为主,变成以预防、康复为主;可以将以医生为中心的局面,变为家庭、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服务场景。这对于缓解医患矛盾也有一定的帮助。

得益于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倾斜,互联网和医疗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以及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转变业务模式的“内需”驱动,云医院正逐渐成为分级诊疗、医联体等落地的有效路径。

政医民企云医院遍地开花

目前,云医院存在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牵头在一定区域内成立的互联网医院,代表为宁波互联网医院;二是医院主导模式,即以大医院或大医院为主的医联体为基础成立的互联网医院,代表为浙一互联网医院;三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代表为乌镇互联网医院、银川互联网医院。

当然,模式不同其侧重点和服务内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比如,政府主导的云医院更注重民生;而医院和企业主导的更多要关注盈利。究其根本,不管是政府主导、医院主导还是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最终的服务目标都是患者。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直接服务于医疗机构和患者,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服务于患者,而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服务于医生和患者。

三大服务医疗体系全覆盖

按照服务对象和层级的不同,我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将服务分为基层、医院和居民三部分。

1.面向基层的服务

首先是指家庭医生签约和在线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云平台,家庭医生可以管理签约服务的患者;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签约患者包括健康档案、日常咨询在内的信息自动上传至云端;而在药品配送方面,宁波云医院已经与本地连锁药店等第三方机构实现互联,通过云HiS系统电子处方可以方便地流转到连锁药店,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取药或享受配送服务。

其次是为基层医生提供随访。利用随访包和可穿戴设备,将健康数据上传并导入个人健康档案,云医院平台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及生活数据为他们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推送健康相关知识和智能分析报告。

最后是基于云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宁波云医院在二甲以上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云诊室,采取远程医疗服务流程和网上医联体的服务模式,开展大医院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由签约管理患者的家庭医生提出申请,在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和基层云诊室之间开展协同门诊,医疗处置由家庭医生完成,患者主要是大医院出院的随访患者和家庭医生处置中的疑难患者。

此外,宁波市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目前中心的远程病理会诊平通了全市15家医院,并接通了云医院;可完成11个亚专科病理诊断,1GB的数字病理切片几分钟就可上传完成。

2.面向医院的服务

全市搭建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各个医院在上面开设云诊室。目前,云医院已开设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心血管康复、骨关节病、前列腺疾病、眼科疾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专病专科云诊室53个。2016年,宁波云医院开展线上医疗服务5万多例次,开具电子处方和送药上门服务17000多单,开展协同门诊2100多例。

3.面向居民的服务

针对医生在线下诊所接诊过的慢性病或病情稳定的常见病复诊患者,通过线上问诊和移动生命指标检测等手段,做出续方、药物调整、健康指导或线下诊疗预约等处置,并提供线上结算和送药上门服务。

争议尚存线上线下一体化

现今云医院遍地开花,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但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医疗活动,互联网医疗是否合法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和讨论。

在现有政策下,包括全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坚持采用依托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做互联网医疗。线上有云医院,线下又找得到实体医院,线上专家能在具体医院找到对应的医生,只有这样在病患心中才更有信服力。

虽然,宁波在医疗资源上与北上广等地区相比并不具有优势,但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上却走在全国的前列。截至2017年3月,宁波市所有的医院、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通过宁波云医院来实现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功能。

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医疗当前的发展路径并不明朗,规范、标准甚至政策、法律均存在不完善。所以,对互联网医疗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并尽快建立云医院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成为重中之重。

相关链接

“云医院”是一种尝试和起步,医疗信息化运用互联网思维试图将医院之间的壁垒打通,使医生更容易接近患者,医生和患者更容易获得信息为“医疗”服务。

医院对联篇6

【关键词】医疗物联网信息化建设智能医院

1医疗物联网概述

医疗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一项突破,可以将医院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进行连接,将这些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复杂、结构庞大的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信息共享、智能配置、互联。物联网可以借助智能识别技术来构建医院药品、病人等信息的主索引,通过RFiD技术与条码扫描技术,为智能医院建立精确的信息识别、信息确认系统,从而解决传统人工判断和识别所导致的差错问题,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医疗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医院各方面的应用,使得医疗卫生系统真正实现智能化、一体化,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便捷、高效、安全,在医院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1物联网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是患者方电话通知急救,然后派出救护车把患者转运到医院急诊,进而再根据其病情的诊断结果,急诊进行抢救。通过医疗物联网技术,应用通信网络,就能够将患者的实时车载检查结果,例如肝肾功能、生命体征、电解质、心电图等数据,传递给救治中心,从而帮助中心专家对众多患者实行无边界、全天候的监测治疗、诊断。此外,在医疗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以根据救治专家的诊治意见,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抢救设施。

2.2医院各种仪器设备和医疗相关物品的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目标是将医疗设备维持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医院的技术、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效益。通过医疗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医疗资产的盘点、医疗物品的智能入库和出库、医疗设备报损与报修、科室管理、医疗资产的防盗等功能。此外,完备的医疗物联网信息保障机制还能够把各个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向中央监控管理器定时反映,进而实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2.3在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医疗安全管理方式中,只能通过人工定岗、定编来管理控制,由于医疗资源种类繁多、岗位人员流动、就医服务环节繁琐等因素而导致医疗安全无从保障,从而加重了治疗、管理等多个岗位员工分工的混乱。医疗物联网的饮用则能够实现对诊断、治疗流程的规范管理,增加医疗安全,防止医疗差错。例如,可以对危重症患者应用血液制品进行全程追踪,提高用血安全。此外,医疗物联网继承的药品智能化管理功能还能够提高用药安全系数,杜绝给药错误。

3医疗物联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医疗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与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存在着重要作用,我国各地医院也纷纷加强了医疗物联网的建设。就目前来看,医疗物联网建设尚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在多数医院中,医疗物联网并没有建立成一个全面的网络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平台,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医院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物联网体系中无线医疗传感器、传输产品等医疗监护审核制度,风险管理无法可依。

其次,当前医疗物联网体系中包含众多的身份识别技术,例如RFiD身份标签,RFiD记录了病人以往就诊经历、生命特征等隐私信息,如果信息发生泄漏,将损害病人的合法权益,对病人、医院信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当目前医疗物联网技术针对采集的病人信息仍未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与监控制度,这就给他人非授权阅读、修改、利用带来可能。

此外,医疗物联网投入成本仍旧过高。医疗物联网技术需要网络、医疗、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配合,电子标签是这一体系的重要连接点,成本一般较高。但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医院在物联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于成本考虑,只有在特别需要的地方才会使用RFiD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成本过高认识制约医疗物联网形成技术、经济价值的一大阻碍。

4建议与措施

针对上述规划、技术、管理、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未来还需要统筹安排,才能使医疗物联网建设取得突破,目前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医疗物联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规范研究与开发。从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与局部地区医院发展的层面,医疗物联网都应该做好整体规划与开发研究,避免投资的浪费与重复开发。医疗物联网体系涉及到医院管理、物流配置、网络技术多个领域,标准种类繁多,行业个性较强,需要以地区为基础,逐步建立部级别的医疗物联网标准体系。

第二,构建感知安全的医疗物联网安全体系,并加强对医院资源的规划、调配与管理。医疗物联网安全首要问题就是物理空间的感知安全,因此,需要逐渐建立起层次分明的隐私保护机制与物联网安全框架,此外,医疗物联网的建设与运行离不开整体调配运行,需要对整体医疗资源管理规划,各类应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集成的综合数据平台上,提供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的互联服务。

第三,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智慧医院系统来说,系统设计和数据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工作极其重要,是系统开放性和数据共享的要求。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借鉴各类系统的成功经验,在技术上,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且成熟的技术,充分考虑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现状和特点,注重系统的实用性的前提下,构建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面向对象的理论来设计。

5结束语

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医院治疗、管理、服务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可以帮助医院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了各项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关于医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探索、应用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还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技术人才不断完善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琳.医疗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3(08):101-103.

[2]李峰,李刚荣,汪鹏等.在医疗物联网支撑下医院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69-71+75.

[3]孟群,杨龙频,赵飞等.医疗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探索[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04):279-285.

医院对联篇7

早在2016年初,业内就流传着“互联网医疗步入资本寒冬、行业发展后继无力”的说法。然而,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态势却并没有印证这种“唱衰论”,反而有如驶入了一条快车道。

由腾讯研究院、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扩充至36家。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董事长王航认为,此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医疗周边服务,如展示医生信息、预约挂号,提供咨询服务和分诊转诊等,而这些都没有涉及医疗核心业务,“互联网医院是个巨大的需求,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借此开辟更大的市场,在医疗领域切得更深”。

政策逐渐倾斜

2015年底,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药监总局和浙江省政府及省卫生、药监部门的支持下,乌镇互联网医院成为可以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及电子处方的试点单位――医生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和医嘱,患者可凭借电子处方通过网上付费,等待药店配送上门。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医务副院长彭德真看来,国家之所以大力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正因为互联网医院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策略,可以最大程度方便民众,减轻医患负担。

“中国曾经做过相关统计,超过50%的门诊就医都是复诊病人,他们主要是慢性病的再次就医和开药,而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解决。”彭德真说。

而今,互联网医院正在迎来地方医保的政策支持。

2016年10月,四川省l计委联合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完善医疗机构间远程会诊类、远程诊断类项目价格的基础上,《通知》还新增了医生直接与患者间的远程诊查类、远程监测及其他类项目价格,并明确将远程会诊类、远程诊断类、远程诊查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

除此之外,四川省卫计委还了《四川省省级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试行)》,这也是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表,从政策层面打破了互联网医疗的项目价格、医保结算、收费标准等问题。

作为全国第二批医改试点城市以及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银川市出台了《互联网医院促进办法(试行)》《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和《银川互联网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制度(试行)》三份文件。

银川市市长白尚成表示,互联网医院的诞生和发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网医院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医疗需求,这对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探索创新分级诊疗新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式打法

虽然《白皮书》指出,在目前近40家互联网医院的合作模式中,以微医集团(以下简称微医,原挂号网)、好大夫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作为联合发起方成为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但各家企业的策略其实各有不同。

微医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圈地战略,自2015年12月至今,已接连拿下江苏、上海、安徽、山东、天津、四川、黑龙江等10余个省区市,共建互联网医院17所。

“微医已经落地的17家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彭德真指出,政策规定一切医疗行为必须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因此微医的互联网医院全部都挂靠于当地实体医院。

互联网医疗有其先进性,也有局限性。

“当患者需要权威专家帮助确诊或给出治疗方案时,它可以快速为人们寻找并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在治病环节上,互联网只能提供渠道和平台,手术、住院都还是要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彭德真说。

好大夫的布局显然与频繁同各省线下医疗机构合作的微医大相径庭。

王航明确表示,好大夫在线不会运作线下医院,更不想对其他实体医院造成竞争。他的目的是建立一家完全虚拟的线上医院,输出自己的优质医生资源,让大家打开手机登录app就能实现互联互通。“银川市政府给我们提供了牌照和大数据中心,而在其他城市,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接诊中心和落地医院,通过互联网运作,实现会诊、接诊以及手术的落地。”

“衡量医疗服务好坏指标有三个,一是质量,二是价格,三是服务可及性。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出在可及性,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所有基层患者都往大城市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病人留在当地,把他们需要的医生能力送过去。”王航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医院就是像打车软件一样通过大数据系统盘活闲置医疗资源,连接各地医生与患者,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

标准滞后带来限制

《白皮书》显示:全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总数的22.1%;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

尽管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受到了用户欢迎,但缺乏相关管理规范和医保对接政策的不完善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创新的新生事物,在传统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中没有完全可以对应的法律法规,基本仍按实体医院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在地点设置、资质审批、医疗规范、技术要求等方面尚未有可参照的制度及规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现有政策对互联网医院应有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范围,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在医保报销政策上,由于商业医疗保险尚未全面普及,普通百姓的就医费用主要靠基本医疗保险及自费来解决,当出现疑难重大疾病时,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异地就医时,其昂贵的医疗费用支付便会成为患者的负担。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计委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主要持鼓励并观望的态度,“我们期待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现有政策允许范围下,推动分级诊疗加速落地,我们也会继续鼓励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各地政府的创新合作。”

医院对联篇8

2013年2月,武汉市提出今年要建设25个区域医联体。包括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已经开展了医联体的建设。

2013年7月,围绕医联体的定位、实现方式和实施目的,《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了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滔。

《中国医院院长》:医疗联合体是2013年医改工作的重点之一。您对医联体的概念和内涵是如何理解的?

李滔:武汉市是中国医联体模式的发源地之一,起步较早。新型医联体的构建是今后医改的方向之一,是建立一种新型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前瞻性探索。

目前中国医疗市场布局和患者就医仍处于无序状态,主要表现为大医院人满为患,但诊疗的大多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却门可罗雀。

我们希望通过医联体,构建形成一个新型的、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这是构建医联体的最终目的。某些大医院通过创建医联体来盲目扩张,抢占医疗市场,并不是各方期待的效果。

对于今后的医改而言,医联体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对政府和社会而言,医联体能够使就诊次序规范,医疗资源分配合理,避免出现无论医院大小都无序引进人才和盲目扩张的混乱状况。其次,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而言,医联体能够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通过医保杠杆作用,有效地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和运行费用的增长。再次,医联体也可以倒逼相关部门完善管理,推出与运行和监管相关的配套政策,进而攻坚公立医院改革难题,走出一条真正有效的改革之道。

在医联体内部,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各方各司其职,以预防为主,把老百姓的公共卫生工作做好,把健康管理工作做到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医联体的构建,将大医院优质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下沉到社区,实现社区首诊放心、大医院转诊安心的目标。

《中国医院院长》:武汉市是医联体探索的先行者之一。武汉市医联体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李滔:武汉市从2005~2006年开始探索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这项工作开展几年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获得了原卫生部的肯定。2008年,原卫生部确定武汉市为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试点城市,鼓励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方面,我们努力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自身的服务环境、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大医院创新与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之间合作的体制和机制。

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的合作形式,最初是托管和对口支援。这是一种松散性的合作模式,责权利不太明晰,初衷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

从2008年开始,我们探索了直管直办的合作模式,即大医院直接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武汉市第五医院为代表,与其所在区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区域医联体。通过这几年的运营发展,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下一步计划引导大医院保留急诊和专科门诊,将包括普通门诊在内的其他门诊服务都分下去。

如此一来,患者分级就诊将更加方便快捷。

《中国医院院长》:镇江、西安和北京等地都在开展医联体的建设工作。与这些地市相比,武汉市医联体的特点是什么?

李滔:武汉市是一个医疗大市,医疗资源比较丰富,三级医院就有36家。但是医院属性比较复杂,包括省属、市属、区属、军属和民营等;管理层级和举办方式也比较多样,不但有政府办的医院,也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办的医院。

据我个人理解,医联体的形式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

横向医联体是强强联合,产生聚合效应,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目前儿童医院结成的联合体。纵向医联体更看重医疗体系的建立,而不在于医疗市场的分割。

横向医联体更多是院长们基于市场、医院发展和专科建设等因素考虑,自发组成的组织。武汉市鼓励创建横向医联体,例如我们鼓励精神卫生和儿科等专科组成医联体,再例如包括武汉协和医院、亚洲心血管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在内不少医院的心血管专科都很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整合资源、差异化发展,形成武汉市心血管专科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拳头品牌。

然而,对武汉市医联体探讨和探索更多的,是建立基于满足协调性、公平性和有序性等需求的纵向医联体。

简言之,武汉市的医联体更看重建立和谐统一、共赢运转的纵向医联体,而不是基于划分市场范围或分割市场的竞争性医联体。武汉市的医联体从最底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建立,以社区和村为单位,一级一级建立起来,形成“树枝上医疗联合体”。

《中国医院院长》:今年2月,武汉市提出要在今年内创建25个医联体。

如今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李滔:目前,中心城区建立了18个医联体,比较偏远的新区建立了10个医联体,加起来一共创建了28个医联体。不过,这些医联体中有发展比较完善的,也有正在发展完善过程之中的,发展层次和情况不太一样。

这28个医联体分为实体型和契约型两种。

实体型医联体约占总数的2/3,以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和黄浦区人民医院为代表。

契约型医联体约占总数的1/3,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代表。未来如果能够突破人员身份和管理体制的问题,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能够继续跟进,实体型医联体可能会更多一些。

《中国医院院长》:实体型和契约型两种医联体,哪种更有利于武汉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医联体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障碍?

李滔:我们更关注实体型医联体的建设发展。但目前来说,实体型医联体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政策上的障碍,我们也在想办法解决。

首先是人员的身份问题。由于医院的所属性质不同,人员身份问题就成了比较难以逾越的障碍。武汉市第五医院和武汉市第九医院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在汉阳区的武汉市第五医院就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身份统一起来。但这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过程。

其次是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在医联体内部如何能够兼顾每位员工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确保既不会出现推诿现象,也不会出现留着患者不转的现象,还需探索。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例如人员资质问题、人员分配问题、用药问题、药品协调问题、信息化推进问题等。

《中国医院院长》:卫生行政部门在医联体的创建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李滔:一位朋友从英国访问回来后告诉我,他在英国向遇到的一位医疗管理者提问,在中国不论大病小病都可以去大医院,如果这种模式放在英国,或者去中国就医,首选是看家庭医生还是专科医院?

英国医疗管理者回答,如果在这种模式下,他也愿意先去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医;但是英国政策规定,必须由家庭医生转诊,久而久之,公众已经形成习惯。

如今有些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认为,要保障老百姓的就医权力,应当放开医疗市场。实际上,如果放开中国医疗市场资源,会造成更大浪费。真正的资源合理使用应当是有序的。而达到有序的最重要砝码就是医保政策。医保政策是一个杠杆,能够撬动整个服务方式与服务模式的转变。一旦形成了促进有序诊疗的政策,老百姓就会慢慢接受,形成习惯。

我们建设医联体,是为未来医保打好基础。通过新农合做支付方式改革,也是希望能够产生示范效果。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医疗、医保、医药三方深动。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根据不同的需求建立不同体系的医联体。从武汉市创建医联体的经验来说,我们首先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在医改推进过程中老百姓的真正需求,例如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费用比较高等。随后,武汉市卫生局进行了顶层设计,从选择试点开始进行探索。

当时选择武汉市第五医院进行试点,从2008年至今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从去医院调研到后来的设计指导,都是我一手经历的。一开始武汉市第五医院不太愿意,我找院长谈了三次话、做了很多工作,才说服了他们。我告诉他们,社区首诊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大医院不积极参与,未来可能就没有门诊患者。这需要基于长远而非短期的考虑,需要基于社会效益而非仅仅经济效益的考虑。先吃螃蟹的院长一定是战略家,能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而且,包括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卫生局在内的政府部门,在资金和项目上都会提供大力支持。

武汉市医联体的建设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探索过程,从试点中总结、总结后再提炼、提炼后再推广、再推广的过程中再不停地分析完善。我们也会关注全国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学习吸取他们的好经验,纳入到我们的方案里,进一步完善。

医院对联篇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应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确保人们生命健康的重任。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有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且有助于医院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概述,其次对该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医院;应用

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且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我国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就医院而言,对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临床和病患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实践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为应用拓展奠定基础。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是指,在与互联网连接的作用下,能够通过信息交换、通讯而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的网络,它是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和延伸,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物联网的关键性应用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分别用于标签事物、感知事物、思考事物、微缩事物。当前,在医院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当属RFiD技术[1]。

2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实践

2.1应用于人员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表现在人员管理方面。①对医护人员、患者进行定位和追踪中,可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手腕上,有助于相关部门人员对医务工作人员、患者进行必要的追踪和定位。与此同时,腕式RFiD可以与医院重要基地的门禁控制系统相融合,可保证指定人员进入其中,如高危区域、药房等。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腕式RFiD具有防拆卸的作用,防止病人对其进行拆卸或造成破坏等。③患者佩戴腕式RFiD,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进行按钮呼叫,系统控制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病人全部身份信息加以了解,包括姓名等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等,对提高医疗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2.2应用于医疗监护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医疗监护中有应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加以采集,并监视病理状态。基于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可对病患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的、持续的监测。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前,院方通过系列监护新设备、监护系统,对病人的生理参数信息获取,以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然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对病患佩戴腕式RFiD,能够使医院实现智能化医疗监护系统的构建,实时传输病人检查信息、身体各项参数等。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监护中的应用,可对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加以采集、监测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2.3应用于医药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医药管理中有应用。对于医院而言,药品是特殊商品,对症下药,能够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反之,则可能为病人带来致命风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每年因用错药致死的案例数不胜数,约为用药总人数的15%以上。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能够借助标签事物的RFiD做索引,分别针对药品进行唯一的标识,并追踪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变化情况等。如此,能够满足医院对药品信息及时采集、有效共享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医药管理水平。此外,在生物制剂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生物制剂的蛋白质十分不稳定,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但在RFiD标签应用的作用下,能够对生物制剂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可规避变质问题[2]。

2.4应用于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器械管理中,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在RFiD标签的应用中,能够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巡检信息进行合理的记录,并使设备处于实时监控的状态下,可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手术器械对灭菌消毒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可利用RFiD标签,对系列手术器械包流程信息加以记录,使系统能够对器械包的相关信息加以存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开展器械管理工作,同时对降低感染事故隐患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应用于垃圾处理

医院发展中,对清洁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应严格遵循一定的处理程序而开展工作,避免对医院造成二次污染。当前,医院医疗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所广泛关注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垃圾处理中有应用。如医疗废物的电子标签化管理、电子监控与在线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等,可推动医院垃圾处理的智能化管理进程。在此过程中,医院应积极构建医疗废物的RFiD监控系统,保证环保部门工作者对医院垃圾处理进行全过程监控[3]。

3结论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实践中,能够将终端设备接入医院内部,具有可移动、灵活等特点,打破传统医院工作方式、管理等方面的束缚,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服务能力。当前,物联网技术虽然在医院人员管理、医疗监护、医药管理、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垃圾处理中有应用,但其依然未能得到普及应用。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段义勇,孙丽玲.关于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8~9.

[2]马洁琪.试论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208.

医院对联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信息化;RFiD;无线网络

1概述

当前,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各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进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利用各种信息传递平台,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优化各种医疗资源配置,方便人们获取有用信息。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医院的医疗信息资源仅为其自身所用,其他医院无法与该医院共享医疗资源信息,严重浪费了医疗资源。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方式。传统的医院的运行模式通常以业务系统为中心,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将强调以对象为重点,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医院的人、事、物等,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受到了很大关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病人和物品的智能化管理,有望将医疗领域的服务推向一个崭新的时期,同时促进智能医院和医疗平台的建设进度。

2物联网技术概述

2.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通常是指利用信息传感设备,根据预先设定的通信协议,将物品和网络连接起来,使得物品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和管理的网络。常见的信息传感设备主要有射频识别,即RFiD,激光扫描仪,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常见的物联网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感知、传输和应用层等。其中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感知设备,不间断的从各个位置监测并采集各种物品或事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感知层是物联网架构的最底层;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通信系统,包括以太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等,将感知层采集到的各种物品或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传递到目的地,传输层是物联网架构的中间层次;应用层是物联网架构的最顶层,主要作用是对传输层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如统计分析等等,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

2.2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根据其实现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等三类。下面分别对这三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2.2.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设备在传递其采集的信息时,通常要求使用的网络具有无线连接、成本低、功耗低及对等通信等四个特点。物联网构建时常用的组网技术包括ZigBee、wiFi、蓝牙、UwB(Ultrawideband)等。其中,ZigBee因其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并且能够支持多个节点和不同的网络结构等特点,而成为物联网构建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wiFi是应用范围最广、覆盖范围最大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具备wiFi连接功能,不同的无线路由器因其发射功率和环境不同,其信号覆盖距离通常为100-300米;蓝牙技术是两个终端设备在短距离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最佳选择,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鼠标、智能眼镜、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上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此外,蓝牙技术可以将处在彼此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具备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连接起来,组成微微网(picon-et),进而可将多个微微网连接起来组成散射网(Scatternet);UwB是一种使用脉冲信号而非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无线技术,重要应用于测量距离、定位目标物体、娱乐等,其主要特点包括传输数据速度快、功耗低、定位准确等。

2.2.2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技术中重要且十分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有数据获取和分布网络,以及控制管理中心等三个部分组成。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相关的通信模块等,每个节点利用相关的协议组成网络,然后通过这些节点采集数据,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功耗低,且功能多样等优点。

2.2.3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而射频识别技术RFiD,俗称电子标签,又是物联网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射频识别,即识别和标识目标物,类似给物体贴上“户口”。RFiD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包括:防水、耐高温、寿命长,能够读取较远距离的数据,可以加密标签上的数据,数据存储的容量相对较大且可以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更改,对高速运动中的物体也可识别,能够适用恶劣的工作环境等。RFiD技术以无线射频方式,通过非接触式双向通信,实现数据的交换,最终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3物联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3.1医院物联网建设实现的总体思路

利用物联网对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大部分医院推进信息化进程采用的主要的技术手段。传统的医院对病患的各种医疗服务和对医院各种物品的管理往往采用人工方式,工作效率通常较低。将物联网技术引人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将对病患的医疗服务和对医院的各种物品的管理工作智能化,在医院的内部,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内部的设备信息、医疗信息和各种医疗设备信息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安全存储,根据需要进行传输和共享。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能够解决传统医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医疗平台技术薄弱、医疗生产安全隐患、医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将大大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员管理、物品管理、移动门诊输液以及病患定位及无线医疗监护等几个方面。

3.2人员管理

在医院的人员管理方面,管理的人员类型主要包括医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探访人员等三种类型。在对人员进行管理时,主要是设定不同身份人员的进出权限,如医院重要场所或者核心办公区的进出、重点部门的智能门禁、重要区域的人员进出记录等等。由于医院是十分敏感,且流动人员较大的特殊场所,医院里的各种重要场所,如手术室、放射室、化验室等等场所,即使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不得随意进出,此外,医院的核心办公区域、传染病区、精神病区等医院的敏感区域,也需要对无关的人员设置相应的进出权限。在医院的人员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主要使用的物联网技术包括超高频电子标签、电子地图、无线网络定位以及智能视频等技术,其中,超高频电子标签主要是以胸卡或腕带式的形式配发给相关人员,电子地图和无线网络定位技术等主要针对需要看护的病患;智能视频技术主要用户对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相关权限的判断。利用物联网技术,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可以自主挂号,查询自己的病情信息,了解自己的电子病历,办理住院和出院手续等;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各种病患信息进行采集和患者病房非巡视,医院可对工作人员进行定位,考勤其日常工作到位情况,了解其活动轨迹等。

3.3物品管理

由于医院中的各种医疗设备、物品等往往需要特殊存储或看护,因此,对医院物品的智能化精准管理,也是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管理的物品通常包括各种药品、医疗设备、需要处理的医疗垃圾、各种消毒的器皿等等。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将极大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物品的管理效率。在药品管理方面,利用电子标签等,可以随时查看药房的各种药品的使用情况和是否存在丢失情况;在设备管理方面,可以智能化的统计当前医疗设备的消耗情况,方便快捷的对各种智能设备进行管控和定位;在医疗垃圾管理方面,可随时了解医疗垃圾情况,根据需要实时定位医疗垃圾车辆,对特殊的区域进行合理科学设置等等。

3.4移动门诊输液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移动门诊输液,是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典型应用之一。门诊输液是医院医疗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传统的医院门诊输液,通常是患者通过排序叫号,使护士来给患者扎针进行输液,但是对大型医院,当患者数量较多时,难免会出现延误或出错的现象。在移动门诊输液中使用物联网技术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经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移动门诊输液时的主要步骤是:在药品配给和输液过程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将每个需要输液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标示,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患者需要使用的药品信息,从而减少在输液时的出错情况;在护士叫号方面,传统的护士叫号方式往往存在漏洞,在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无线传呼技术,可对该情况进行改善,患者只需利用无线设备即可呼叫护士,不仅提高了呼叫的效率,而且能够营造较为安静的输液环境。

3.5病患定位及无线医疗监护

对特殊患者进行准确的位置定位,提供高效的无线医疗监护,是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在使用物联网技术时,可给特殊患者佩戴基于RFiD技术开发的电子设备,当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提供帮助时,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准确的确定患者的位置以及相关的药品使用情况。S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基于无线网络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信息的获取时间,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