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十篇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十篇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2:37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1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总复习;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每到一年一度的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之前,教师都要引导八年级学生复习整个初中地理知识,而此时的地理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如何充分利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有效的复习,是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阶段,要求教师在总复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主干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熟练化、技能化,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总复习必须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总复习教学过程中都有不少地理教师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复习方法亟待改进。

一、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中最常见的有以下问题,现指出现象并略作分析。

1.重进度轻反馈

因为课时比较紧,部分老师担心复习不完,急于赶进度,导致单课时内知识密度过大,但深度不够,“走马观花”,反馈练习又不及时,既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难以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虽然表面上在正式会考之前完成了复习任务,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导致出现“知识点都复习了,可学生成绩就是不高”这种状况。

2.大量使用教辅资料,复习针对性不强

部分教师大量使用教辅资料,导致自命题减少,试题陈旧,缺乏新意,使得复习过程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而不是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题、编题,导致复习过程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负担加重,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3.复习重点不够突出

会考试题虽然知识覆盖面较广,但重点内容依然是考点,分值较高,且对相关知识点具有支撑作用,复习时如果不能重点突破,重点练习,不仅重点内容不能落实,还导致相关知识点缺少支撑,学生的知识结构缺少重点内容的支撑和引领,零散无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在应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气候专题、山脉与地形区、工业与矿产分布等知识点。

二、初中地理总复习的改进建议

针对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特点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多引导学生讨论典型试题。精讲精练,摒弃题海战术。选一些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分析,讨论。

2.将知识归类并系统化,通过面的突破,带动点的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将零散的陈述性知识点提前整理,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在反馈阶段进行检查,不再占用宝贵复习时间。如: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知识。

3.将知识梳理清晰,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更能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还原地理学科本质,达到“螺旋式上升”的复习效果。例如:世界各地理区域的人种,宗教和语言。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基础性、理论性强,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应重点突破。经纬网、等高线、天气与气候、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更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应加以重点巩固落实。

4.重能力同时勿轻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知识考查。虽然地理会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地理基本能力,但基本的地理知识,每年也是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世界之最、地形分布交通运输网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生态保护、地区发展差异、世界局势等方面的内容往往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密切,在复习时应适当强调,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类似问题。

5.加强地图教学。各个大洲、地区、国家和重点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重点经纬线、海港、海峡、首都务必牢记。指导学生能从地图上读出基本地理规律的同时,能解释特殊地区的特殊地理现象。如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但赤道附近非洲东部地区却为热带草原气候。中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青藏高原却是全国最凉爽的地方。

6.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不同的大洲比较(如南美洲、非洲的比较)、不同的分区比较(如北非与中东的比较)、不同的国家比较(如俄罗斯、日本的比较)、不同的省区(广东与黑龙江的比较)

7.应十分重视自命题考查、变式训练,适当使用教辅资料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但如果过分依赖则不妥。教师应该加强自命题考查,这样才能适应本地区的考试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命题时应先了解本地区的命题特点,科学、规范命题,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考查复习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能避免学生已经陷入题海之中,教师却依然把握不住正确地复习方向。命题时减少内容重复和形式重复,多进行变式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和学生应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希望各位老师加以重视。在地理会考命题“不出旧题、不用成题、全部命制新题”的前提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8.规范学生答题习惯。每年结业考试阅卷中都发现许多学生因为答题习惯不好被扣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易错字问题。重点地名写错,如哈尔滨、霍尔木兹海峡、珠穆朗玛峰、渤海、湄公河等重点地名应让学生切实掌握,不能重记忆,轻书写。

(2)语言不规范问题。地理规律或地理现象的解释、描述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专业的术语,平时教学和检测中应加以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气候特征的描述、地理现象的解释、等高线的识读、河流流向、山脉走向的描述等。强调单位,如摄氏度、人口密度、比例尺的计算时,要注意数据单位。

(3)卷面整洁问题。特别是错误改正时,切忌乱画。填图位置准确。

(4)作图细节问题。如指向标的画法、气温变化曲线是否平滑等。作图时的距离计算问题等。

(5)避免漏做。有些题目需要在图上做标记的切忌漏做,教师要反复强调。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3

下面主要讲述学好高中化学的十种方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自主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二、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三、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四、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

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

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

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策略

在完成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小学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总复习过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以下简单谈一下小学数学复习的总体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要抓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和运用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四、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教师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5

摘要: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事业,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是值得探究的。本文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归纳与整理”栏目的教学进行思考,从栏目的认识、理解、教学实践和感悟上进行了分析和解说,提出该栏目的三项功能:牢记章节重点知识,了解教材章节结构的内容,对章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笔者结合“元素周期表”深度发掘该栏目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归纳与整理;教学思考

人教版化学教材在每章节学完之际,都会设有“整理与归纳”栏目。该栏目是对这一章节内容的概述和巩固,形式多样,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掌握,同时又留有很大空间让学生自己梳理本章的知识框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能够让学生充分吸收重点知识。可是,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听课了解到,许多教师并没有很大的精力帮助学生利用此栏目,而是将其当成填空题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不出该栏目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深度发掘此栏目功能,让学生有所领悟。

一、对“归纳与整理”栏目的认识和了解

人教版教材内“归纳与整理”栏目占据大量的篇幅,说明这个栏目具有显著优势,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该栏目的特点。

1.形式种类多

栏目设置多样化,栏目内知识点丰富,不仅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总结内容,还包括公式、图表等。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本章内容时,能够将知识在脑中网络化、系统化,深化知识点之间的枢纽联系,更好地理解本章学习的重点知识。

2.提示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线路

该栏目提示了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的线路,将知识点穿针引线,全面归纳重点内容,同时又分门别类地细化知识点,学生可以用对比法、相似法学习这些知识点。例如,钠单质和水、酸的反应有很大的区别,而通过对钠相关知识点的梳理,能够表明钠的化合物有哪些,并且是如何生成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自己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知识。

3.留出空白,自己构架

栏目留出空白让学生根据栏目线索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学生在翻找材料、回忆书本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查找、比对、分析以及整合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对关联知识点进行比较,同时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本章重点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教材每一章的重点知识之间存在内部联系,能组成结构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点基本脉络,为学生留有空白,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对栏目的教学实践和领悟

为加强对本栏目的教学实践与领悟,笔者选择化学教材必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的“归纳与整理”作为案例进行说明。

1.教学实践

本章内容讲述的是元素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因此本章“归纳与整理”栏目就是围绕这些基本知识点进行阐述与总结,但是如何使学生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并且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栏目中的结构知识图给我们提供线索。

这一部分栏目留白让学生进行填充,从而巩固基本知识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仅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只针对这一个知识点深入研究,而不会对相关知识展开联想,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而利用这一栏目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以本章知识重点元素作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渐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将本章知识深化。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了解自身在这一阶段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客观地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评价。

2.教学领悟

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栏目思路来巩固基本知识点,但往往无法将元素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三个知识点相互连接,知识点较为零散,无法形成知识网络,尤其是在学习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此也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同时构建知识网络,遵循栏目整体思路,寻找各个知识点内部存在的关联性,同时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激发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渴望。

综上所述,“归纳与整理”栏目是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对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在真正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开发。教师要利用教材留给学生的空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整理化学教材内的知识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建立更加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⒖嘉南祝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反思能力;效率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是孤立存在的,如何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以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例,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希望对各位的总复习教学有所裨益。

一、制作详细的复习计划

详细的复习计划是保证总复习成功的前提,初中数学历时三年,各个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教材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在总复习展开之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三年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制作一个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另外,班内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在复习计划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下的基础数学知识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订总复习计划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新课标和数学教材为依据,将教材中各个局部的知识点,通过某种联系将其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如此,学生就能对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总复习计划的制订中,教师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引导他们自己反思、总结、概括,扩大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

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发现各个零散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条理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思维优势,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亲自查资料,找联系,归纳总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新课程规定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每个学习版块内的特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归纳总结,对各个版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教师再根据学生归纳总结的情况进行补偿、提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更能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欠缺,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能力。同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重新回顾以前所学的旧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旧知识、深化新知识、提高优化解题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复习效率。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1.利用复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每个复习版块中的复纲都是对本版块知识点的简要概括,教师可以在大纲中指出本版块复习的基本内容及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简要提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具体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情境具有知识点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反思、总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

比如,在复习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圆与正多边形、扇形、圆柱、圆锥等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领悟到其中的关联,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提高综合性的解题能力,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内角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准确计算出正多边形的半径、边长、面积等,还能了解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准确地计算出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

总之,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在总复习教学阶段,要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大纲要求制订出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有这样,总复习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极大

提高。

参考文献: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7

一、强化考纲学习,落实复习目标

地理考纲是高三地理复习的方向标。复习的导向准确,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考纲时,应该详细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考纲对地理知识范围的详细要求。(2)考纲对地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3)考纲中有关知识、能力、题型、命题指导思想等的变化及其趋势。(4)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及其所蕴涵的考纲精神。明确了复习目标,学生在复习中要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考纲规定了哪些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自己复习时是否有遗漏。(2)想一想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该如何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3)自己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看看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答题规范、考试心理、应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如果对自身水平有了准确了解,并能够明确考纲的目标要求和命题原则,在复习时就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下一些盲目复习的状况:(1)复习时求难求偏。不注意夯实基础和不重视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复习效果当然不是很理想。(2)停留于对知识掌握。一些学生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思维能力显得薄弱,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思维难以顺利开展,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就只能望“题”兴叹了。(3)忽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些同学重视知识的全面复习,但对地理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不重视,这也反映出学生对考纲的命题指导思想领会不够,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特点了解不够,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便明确高考要求,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把考纲中的能力要求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

二、建立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熟悉教材,把教材背熟就足够了,其实这正是复习低效的重要原因。根据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考查,尤其重视对知识因果联系、逻辑关系的考查,为此要使复习有成效,在复习时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进行,可以突破知识的原有结构,按照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变换思维视角,借助“区域地图、地理简图、热点问题、典型试题、重点专题、思维难点”等方式和途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如日照图的判读、时区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根据经纬网判断经纬度位置、比例尺的换算、地球上方向的判定、常见图例的判读、等值线类地图的判读、世界典型区域等既是地理的基本技能,又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地理的重要考点。从试题的要求来看,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理性,因此必然成为学生的思维难点,在复习时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归类,并通过抽象归纳和知识的网络化,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目的。再如,根据高考试题特点和考纲的能力要求,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几个综合专题: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调水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通过这种重组教材内容的专题复习方式,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总结,畅通思维程序

在复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的一些得失,尤其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很少进行及时纠正,因而往往在面对新情境、新设问的试题时难以做到应对自如。因此,平时复习要善于总结“地理原理和规律、各类地理试题”的思维规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如高一地理中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等,这些内容都涉及“解决措施”,而对于其思维方法或思维程序可总结为“工程、生物、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如关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就可遵循以下程序来思考:(1)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2)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节约用水(利用经济手段,如提高水价),防止和治理水污染。(3)技术措施。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等。当然,在复习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如对于综合题类思维方法可以细化为“意义类、区位类、影响因素类、区域类、图像类”,再进行各类的方法总结。进行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精彩导入;互动;总结

传统地理教学无论从心理意识还是从实际安排中通常处于副科的位置。又因为地理这门学科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许多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地理教学就是一味地画重点,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长此以往便会忽略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知识生产规律之间的关系。为此,地理新课标特别强调要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根据实际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知识以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让学生学会知识,懂得如何掌握知识技能,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才能有效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索求知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课堂教学的宝贵教学经验,再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谈一谈如何做到优化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率。

一、精彩导入,牵引注意

一般来说,在开课的前几分钟,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还有几分钟才会上课,于是他们的心还没有收回来,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几分钟进行引导学习,可以通过趣味的导入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合理地吸引过来。当然,此时的课堂导入一定不能是为了讨好学生而故意设置的段子,导入的进行一定要能够紧紧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能够做到契合学生的认知情感,进而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学《中国的地质灾害》时,我们就可以设置出疑问或者提出问题,并将其导入到课堂中,例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质灾害吗?谁能说一说地质灾害有怎样的危害?我们遇到了地质灾害又将如何去防范?怎样防范呢?这样的问题看似非常简单,而实际上从地质灾害的概念认知再到危害,最后提到防范这些知识点都涉及了,便于牵引着学生对问题逐步深入思考,对自己不懂的知识产生了求知欲,促进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和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主动交流和讨论。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导入,例如尼泊尔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泥石流……这样让学生从更真实、更具体的一面对地质灾害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触,从而深入到学习中,便于今后在生活中懂得趋利避害。

二、探索互动,讨论思考

课堂的本质就是师生多边互动迁移知识,进而生成运用技能的整体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整合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客观上激发,让学生主动探索互动,然后经过思考和讨论完成体验知识生成的全过程。

比如,我们在教学《水污染及其成因》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出“太湖蓝藻事件”前后情况,让学生真实看到并感觉到太湖触目惊心的景观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讨论:(1)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太湖蓝藻暴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2)根据教材p17图2.6,让学生讨论如果蓝藻继续扩展,太湖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设计能够以形象的对比形式呈现,让学生认知到水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当前我们人类有效治理水污染的紧迫性,让学生详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如何做到预防和治理的意见,然后大家通过相互交流、互动再到讨论,优选出最佳的整治方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节课讨论污染物的来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了铺垫工作。

三、当堂总结,及时回顾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9

关键词:高中教学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1、自主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避免越学学乱。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大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避免出现越学越乱。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适量做题,总结规律。做题是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应以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为目标,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技巧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技巧有:特征物理性质切入法、尝试法、计算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高频信息切入法。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

阅读教材及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化学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课后必须看书,通过看书掌握概念,熟记性质,另外至少要有一本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书知识归纳规律总结详细,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掌握规律,同时有典例剖析,有助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中学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10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讲到哪里,就在哪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一、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课堂结尾是课堂任务的终结阶段,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

1.归纳整理知识的功能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新方法牢固地注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那么结尾就犹如画龙点睛之笔。

2.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

学生对老师所教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课堂结尾时,从不同层次精心设计几个针对课堂知识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可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控,为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方法改进提供研究素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新知识,从而真正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3.延伸课堂的功能

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教学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有序过程。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提出与本节和后续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

二、课堂教学结尾可采取的形式

一堂课快要结束时,由于学生经历了长时间课堂活动,这时的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情绪也不像刚开始上课时那样高昂,这时如果我们能在结尾上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结尾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归纳总结式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如在学习“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由于涉及的条件结论较多,学生很难准确的加以记忆,这时可小结为:

(1)①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在这五个元素中,由二推三。

(2)和弦有关的计算通常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上述小结中,既有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像这样高度概括进行归纳总结的结尾方法,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2.对比比较式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对比比较式的结尾方法,一般是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易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内容相混淆,因此,在菱形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两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

3.预设悬念式

我们知道,评书演员会在评书的尾声处留下悬念,激发听者继续听的欲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也可设计悬疑式情境。因为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学生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留下思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发现的兴趣和习惯。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课的结尾时,可采取悬疑式进行结尾,即今天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大家想一想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又该是多少度呢?你是怎样想的?又如,讲完锐角三角函数后,问学生:“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延伸应用式结尾

所教内容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应用课堂知识,从而拓宽知识,扩大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