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十篇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十篇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7:22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策略

在完成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小学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总复习过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以下简单谈一下小学数学复习的总体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要抓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和运用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四、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教师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复习;基础;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52-02

数学教师经常有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单元的结束、学习阶段的结束、学期的结束时,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上这样的课。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但是一到复习课,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先复习概念等基础知识,再做试卷,最后分析、讲评、订正,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题及难题。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那么,究竟该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有效复习呢?

1重视基础,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四个月,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2贴近实际,各个击破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

破的复习思路。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3

一、夯实基础,整体把握

学生要全面掌握知识,内化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第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在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性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应让学生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果。

二、针对性练习,突破易错点

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专题复习,各个击破。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的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的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及时归纳整理,确定复习思路,确立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教师应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

三、以生为本,查漏补缺

在数学复习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的知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为及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和应试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或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编制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让学生感到每一题都十分有价值舍不得放下。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洞查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地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认真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经验。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4

江西省泰和县第四中学黄振淋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每位毕业班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以笔者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具体做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适应、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性。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推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部分学生,使他们更加出类拔萃。坚持面向全体,就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强调复习的全面性。初中阶段时间跨度长,内容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数学复习好,突出的一点就是注意复习要全面。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计划性。制订详细的计划,在复习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章节、专题、综合)、几何与代数、课堂与练习、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按步就搬、循环渐进。

4、强调能力性。在系统复习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5、注意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应用性和时代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选题要精练,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选题尽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时代性,避免题海战。

三、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题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却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就使对于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

(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从各省、市调研试卷、县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来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最后在复习阶段同时也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5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一是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一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三、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6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及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三、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7

一、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分析

在众多教材版本中,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可谓是别出心裁,每一章、每一节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整体上来看是寓文化与知识于一体,融图画、图形表现与文字表达于一炉,其中既有形象的描述,又有细致的讲解,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与情感的带动,体现出了编者完全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编排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知识呈现与教学的规律特征。

每一章大概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引言部分,从认知学角度出发,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为学生形象地概括并呈现整章数学知识的特点。第二板块为分小节的知识原理介绍与训练习题。第三板块为本章节知识点归纳、章节习题综合训练。

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结构构成,深入分析不同结构板块的功能和作用,对应采取科学的诠释方法展开教学。

二、基于教材板块的数学教材运用

1.章首引言的有效运用

引言处于每一章之首,常常为教师所忽视,然而,事实上它却蕴含着无限价值。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每一章节前引言中蕴含的思想、编者的用意,将这些思想和用意融入实际教学中,形成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方法和战略。苏教版教材章首引言多为一幅图画配上一段文字描述,教师要善于将图画、文字描述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先进入简单、形象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获得全新的感受,进而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节时,一些立体感较差、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听到“几何”一词便会发怵,再谈到“立体”可能会脸色大变,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定是些非常抽象的原理、非常难懂的知识。此时,就需要教师善用引言和导语,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轻松的学习氛围,先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体会到原本抽象的知识其实就在人们身边,让学生进入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该章引言部分,出现了一幅我国知名建筑――天坛的图片,画面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立体化效果,不妨让学生先欣赏这一立体化的建筑图片,先培养学生的立体感,接着引入文字部分,让学生认真解读: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土木建筑、室内装修、机械设计,甚至商品包装等都少不了空间图形。这些生活常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学生初步进入了空间图形认知状态。此时,教师点明空间图形认知的重要性:同学们,当我们想要检测墙面、楼房等是否和地平面垂直时,就需要用到空间图形知识。通过这样的引导,定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知识原理与习题训练的有效运用

这一板块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核心板块,因为它汇聚着知识原理与训练习题,对于这一板块教师应该事先做好教学计划,根据知识小节的数量来科学制定课时计划,通常一课时对应1-2小节知识原理的讲解与课后习题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步步为营,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就应该本着由浅入深、逐渐渗透、分步引导的原则,也就是要先从简单的、基础的入门知识原理入手,等到学生熟练、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基础后,再上升到深层知识的探究,这样才能达到逐步学习、高效探究的目的。

例如《函数》这一章节,应该按教材中知识板块编排的规律来展开课程讲解与学习,先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概念与图像,其中包括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性质以及映射等理论知识,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应该附上习题的训练,然后再上升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教师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学生对每一个知识板块做好透彻的理解后才能开展深层次的知识讲解,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

3.章节总结的有效运用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8

一、结合实际制定总复习计划

合理的总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所以,计划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合理制定。制定的计划要有重、难点及侧重点,并要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差生稍多的要放慢进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根据关系式、性质解方程,解比例,会解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基础好的:对于基础性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简算,稍复习应用题,有关几何知识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及有关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

二、抓住复习重点,突出难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必要的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在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多接触多练,以提高简算技巧。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要注重熟练运用面积、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需注重让学生多练习什么。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抓关键即数量关系,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都进行。

四、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常考易错题多是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而往往又是学生一不细心就错的题,从实际考虑,这类题的失误、丢分,都会让人感到太可惜、不应该。所以,在总复习时,我们不能忽略此类题的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让学生学会细心抓住关键之处正确解题。具体说: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如:

1.相差一个字,解法完全不同的对比复习。

(1)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5吨,还剩多少吨?

(2)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5,还剩多少吨?

2.单位“1”不同的应用题对比训练。

(1)小红家养鸡36只,是养的鸭的6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2)小红家养鸡36只,养的鸭是鸡的6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五、教师要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方法

复习时,总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如:按顺序排列数的大小(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按理说,学生应会按顺序正确排列了,可复习时总是有部分学生由于理不清顺序,或把某个数重复排列或漏排了,造成排列错误,对于这类题,老师要注意归纳并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方法:把这些数都横向对应化为小数(除不尽的写到需比较的数位,后面用省略号),注意让这些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进行比较,比较出结果后,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标上序号,再按要求按顺序号找出对应的原数排列,如要从小到大排列,则按序号反方向排列:

如:把314.3%、π、3.14和3.1414……按从小到大排列。

④314.3%3.143

①3.143.14

③π3.1415

②3.1414……3.1414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9

1.结合本班实际,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订复习计划。科学的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知识,所以计划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合理制订。

小学数学总复习内容分为:(1)数和数的运算;(2)代数初步知识;(3)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简单的统计六大部分。内容多,范围广,所以制订的复习计划一定要周密。复习时,应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基础好,优等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后进生稍多的可以放慢复习进程速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以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能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解方程,根据性质解比例,能解答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而基础好的同学,对于基础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稍复杂的应用题、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练习。

2.布置差异性作业。

差异性作业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内容不同或要求不同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切忌脱离实际,强求一律,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差异性作业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2.1选做题目。这是差异性作业中最常用的一种。操作时,我将作业的内容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基本题,B类为综合题,C类为提高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做a类题,“中等生”做a、B两类题,“优秀生”这三类题都做。同时提出,前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后,可以向更高一类题挑战,这样就使学生在练习时充满信心和兴趣,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

2.2错题登记。复习中可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取名为“错题登记簿”。在每次综合练习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将练习中做错的题目登记在本子上。这份作业是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而设计的,它完全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在作业中及时巩固疑难点,让错误的教训更深刻。这种因人而异的作业布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3.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整理成表格,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在联系的把握。又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把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4.更新观念,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1找准自己位置。以往的复习课都是由教师代学生归纳、整理,虽然实现了对知识的系统化,但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知识的主动建构和能力发展方面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自己的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复习不再是知识的回忆和巩固的过程,教师要把复习作为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复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2让学生快乐参与,体验成功。这个过程显然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达到“知识系统加提高”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结合教学实际,不但要增强复习效果,还要掌握学生的动态。

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篇10

[关键词]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

训练

1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2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3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4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4.1复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第一层)。

4.1.1移动“?”,编题列式:37-18=19(筐)

37-19=18(筐)

19+18=37(筐)

4.1.2问:37、18、19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指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加法算式)?

在第一层,通过将两部分合并起来是一个整体、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的教学,突出对“和”这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下面学习打好基础。

4.2通过数量关系的个数扩展,深化有关知识(第二层)。

4.2.1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

问:16、15、31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31对16、15来说是总数。)

4.2.2苹果、桃、梨共多少筐?

问:①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区别?②要求苹果、桃、梨共多少筐,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16+19+18=53(筐)③16、19、18、53这些数有什么关系?53是哪几个数的总数?

4.2.3苹果、桃、菠萝共多少筐?问: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50是哪几个数的总数?16+19+15=50(筐)

4.2.4梨、桃、苹果、菠萝共多少筐?怎样列式?18+19+16+15=68(筐)

问:①68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②这几道加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把几部分合并起来)③还可以怎样列式?37+31=58(筐)50+18=68(筐)53+15=68(筐)?

问:①37、31与68有什么关系?②37、31对谁是整体,对谁是部分?(看某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对准来说)?

4.2.5用不同方法做①②③(发散思维深刻理解知识)68-18-19=31(筐)68-15=53(筐)68-18=50(筐)?

小结:看清总数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求的是哪部分,再确定解答方法。

4.2.6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68-18-19=31(筐)68-37=31(筐)?

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能用3种不同的方法?

小结: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分清数量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在这一层中,问题①②③④有3个梯度。一是数量个数的扩展,原来是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现在由几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突破局限,打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二是要学生根据问题所需的条件寻找有关的具体数量,这样从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①~④的练习,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了其核心的东西――“和”这个概念,学生从这一角度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三是适时地点示学生。

18+19+16+15=68(筐)

还可怎样列式?37+31=68(筐)50+18=68(筐)53+15=68(筐)?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出一个发散性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断地变化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向,从而开阔思路,使思维更加深刻。这一发散性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一题有了多解,更可贵的是渗透了辩证的观点,使学生体味到看一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它对于准来说,也就是看这个数在题目中的位置,从而进行分析判断。接着,通过问题⑤推波助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对前面的问题再次思索,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思维更加严谨、周密、深刻,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