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地质量标语十篇工地质量标语十篇

工地质量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21

工地质量标语篇1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从严管理、扎实工作、确保质量。

3、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

4、向历史承诺,为子孙造福。

5、铁兵精神铸精品会战古都创金牌。

6、建设优质工程,创造优良信誉!

7、建优质工程,树千秋丰碑。

8、依法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9、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

10、质量责任重于泰山,我为质量挑起重任!

11、青春和精品一起闪光,光荣与梦想共同创造。

12、搞好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1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工程质量的灵魂。

14、廉洁高效建设优质建筑工程。

15、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口。

16、当年铁兵雄师,今朝筑路先锋。

17、以人为本抓管理,安全永恒记心中。

18、铁军雄风今犹在,优质品牌树起来。

19、质量是建筑工程永恒的话题。

20、保证工程质量,造福子孙后代!

21、安全防范精细到位质量管理精益求精。

22、再提高,上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3、争创第一流,不搞豆腐渣!

24、环境保护精心操作成本控制精打细算。

25、东西南北从这里跨越五湖四海由此地通达。

26、抓好廉政建设,建设优质工程!

27、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8、惜秦砖汉瓦呵护民族瑰宝筑钢铁大道传扬华夏文明。

工地质量标语篇2

关键词:反馈体系;质量循环;双语教学效果

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在2010年6月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指出:“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卓越计划标志我国的工程教育进入新的阶段,也为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教育部在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义为“用外语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教育学术界专家已普遍认同的是:双语教学对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都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2号文件再次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教育部在“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中设立双语教学示范课专项,在“十一五”期间共建设了500门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此外双语教学也已被列入了教学评估的指标。对于双语教学过程本身的效果评价,却一直处在专家学者讨论阶段并未达成一致共识。因为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教师的备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课堂现场教学的气氛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双语教学是一个弹性柔性的教与学过程,主要结果表现在产出——即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于双语教学的内容理解和知识掌握上,而非简单的计件或计时工效评价或者直观的统考分数评判或者及格率的测算上。这其中,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在双语教学活动中,相对于生产线而言,学生既是产品又是用户,相对于球赛而言,既是队员又是裁判。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评价,直接反应出双语教学过程的成效;从长期分析,企业和社会是学生就业后双语施展能力的实战场地,从“教育服务社会”的角度看,用人单位对于双语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对于校内双语教学活动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如何更好地在学生走向社会真正开始使用英语之前,真正学会用双语知识和双语作为工具去获取知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采取评价效果反馈与循环结合的方法,建立以双语用人单位、双语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双语教学质量效果反馈体系,可促进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贴近双语教学活动服务于用人单位及社会应用,同时来自于双语直接受益学生和用人企业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优劣也有直接的说服力。

一、双语教学质量循环体系

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接收者和反馈者,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接收程度,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课程质量。很难想象一场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看来精彩纷呈而在学生看来却是晦涩难懂的双语教学过程有丝毫的质量可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全方位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及学习技能并使之有效地服务用人企业和社会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诚然,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中运用的质量循环并不一定可以直接用在学术领域,但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由用人单位间接参与相关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对学生而言可以产生吸引力和实际带动效果,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质量循环还可以被称为“管理团队”、“质量团队”、“教育过程团队”、“老师—学生—企业参谋”、“教学代表会晤”等,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愿分组学生反馈评价小组,定期为老师提供学习情况的反馈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是通过毕业生回访、企业调查问卷等方式,通过已完成的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促进校内双语教学课堂的质量循环。其中,建立稳定的校内学生反馈体系尤为重要。在校双语学生的反馈体系是一个志愿性质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交流渠道和问题与决策的组织。质量循环体系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过程的讲义或课件ppt,以及在教学期间的学生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实时反馈和在学期结束后的最后评估,结合专业英语领域的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可以提高本科专业教学中双语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

二、课程质量循环体系的实施

本课题组自2009年承担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食品科学技术导论》的建设以来,致力于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以跨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地推进以外语为工具的专业课学习,通过构建双语教学受众学生及目标企业的质量评价循环体系,加强总结、交流、沟通和互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对双语教学进行改革,以建立满足工业界现实与未来需求的双语教学体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双语学习与工作能力;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应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工程教育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1.针对于学生的质量评价循环体系。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循环反馈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体系,需要多方位的参与及配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业任课教师在开课之初向学生们介绍教学评价循环体系的作用和目的,通过用人单位的参与增加学生与企业、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双语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定位及方向把握。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申请随时参加质量循环活动,根据专业和学生比例选出若干学生作为其质量评价小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小组定期走访目标用人单位,并结合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综合情况,召开由教学管理及双语教师参与的双语教学反馈交流会,每次会议的内容会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及课程网站上公布,反馈意见及可行性方案也在网上公布,起到实时反馈与监督评价的作用。主要的实施步骤:(1)教学管理人员及双语教师为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组成成员提供有效的质量循环操作的背景和方法培训,为质量调查的实施提供有效资源保障。(2)训练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小组成员预先通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就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定期回顾某阶段双语教学过程的效果,双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是否为大家所有效接受,哪些课上内容对大家没有帮助,怎样提高双语教学考核过程的公正性、真实性等,所发放问卷得到经教学管理人员及双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问卷的质量。征集不同专业领域的工科往届及应届在校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实施过程中修正和完善,提升双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3)对质量评价反馈小组的组成成员增加公开度和公信度,比如让调查评价组成员在课程开始前向全体学生作自我介绍,选出骨干负责人及召集联络人等,负责双语教学过程中日常评价反馈的基本事务。(4)通过有效地提供走访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机会,使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组成成员更加贴近一线教学及实际用人单位,有责任感并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搜集反馈的工作中。

2.针对于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双语教学与对口工业企业交流合作的绿色通道,走访包括涉外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等工科专业的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现实和未来对于双语能力的需求,征询工程企业对于工程师的外语学习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校准工程教育中双语教学的目标,在双向沟通互动中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外语的机会和水平,培养适应现在工程专业需求的高技术高水平工科人才。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工业界需求和学生反馈,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编撰新版《食品科学技术导论》教材、辅导资料和作业册。同时,编写相关工科领域的实验规程、生产加工线等的英文操作说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双语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专业及外语应用的延滞期。

三、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效果

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工作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促进普通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的关系,因而在提高课程内容、学生—教师关系和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方面比普通的教学工作更加有效。一方面,由于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调查还包括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用人单位及企业、社会调查的评价数据,因此其还发挥着建议委员会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根据在校学生及用人企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在双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教学与校外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们在双语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了发言权,使得用人单位在教学目标的培养中有了真正的参与权,使得双语老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利于该教学群体的实施,各方面的反馈均将直接整合作用于双语教师的教学过程改进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总之,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便于双语老师实时地从周期性的反馈中得到全方位的整理和总结具体包括:现有双语教学情况的综合反馈(现在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流动图(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可能所面临的情况)以及经验数据库(暗藏的教学过程中重难点分析),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持续发挥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DB/oL].[2004-08-12](2005-11-28).

[2]张丽华,李继军,马丽,等.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0,(7):14-15.

[3]张文杰,王敏,杨丽丽.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课程建设[J].科技传播,2010,(8):79-80.

[4]张泽生,汪建明,任改莲.基于质量循环体系的本科教学效果的评价[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5]金俊兰.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的构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6):43-44.

[6]刘娟.高校内部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信息,2008,(26):194.

[7]millisBJ,CottellpG.Cooperativelearningforhighereducationfaculty[m].phoenix,ariz.:oryxpress.1998:282.

[8]murrayp.thequalitycircleandtheamericansurvey:whattodowhenyoucan’thavelunch[C].Unpublishedpaper,1983.

[9]刘晶,赵先柱,吴军.军医大学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58-60.

工地质量标语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学校内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的新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可发挥其较强的教学导向功能,又可确保旅游专业英语分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使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旅游企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提高其整体办学水平,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赖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辅以物质奖励形式的激励。客观地讲,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教学过程的测评和监控、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意识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老师,还是推动、改进教学;是为了选拔、淘汰,还是发展教育。前者侧重于鉴定等级、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后者侧重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成功的经验分析来看,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淡化评估的鉴定性和评比,强化过程性和反馈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监控信息的样本量,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公正意识的状况,都影响着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专家或领导评估,都要对教学作出量化评估,其准确度不可能不产生偏离,如果偏离过大,就会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因为,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有的教师很可能会因此而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学生打分随意、不严肃;第四,不区分课程性质、课程与专业培养计划的关联性的评价,不能真实反映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而失去公允。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持条件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各个活动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任何一个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其工作和学习质量都会不同程度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高校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机构,即“大学是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在大学无政府状态中,每个人都被看作是独立的决策者:教师决定是否教授,何时讲授,讲授什么;学生决定是否学习,何时学习,学习什么。这一组织特性决定了高校营造教学质量文化是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运转必不可少的支持条件。营造教学质量文化氛围,需要以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为核心,通过目标认同、制度约束、活动引导等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识监督,使教学质量意识渗透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

首先,目标认同是营造教学质量文化的前提。教学质量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需要高校在形成独特的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的基础上,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和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进而使高校的全体人员形成建立在教学质量目标认同基础之上的共同质量愿景。

其次,制度约束是营造教学质量文化的核心。所谓制度约束是“高校为实现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对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要求,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严肃性”。质量管理制度是高校质量文化的硬件,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学校实现质量目标的有力措施和基本方针,是学校价值观和管理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质量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的体现。

四、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遵照使各个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总体指导思想下,结合南昌职业学院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对旅游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理念保障:满足旅游企业对岗位群的需求,构建教学体系

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遵循适应社会发展、旅游行业的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而制定的质量保障体系。结合旅游企业发展的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在具体实施中,力求摆脱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旅游教育特点这一理念。在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2)以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英语需求为依据;(3)分析旅游企业岗位群的需求特征,建立以岗位英语专项能力需求为中心的高职旅游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

2、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

学校设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处、二级院(系)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科等教学管理部门和岗位,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了组织保证。学校建立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各种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文件及教学计划;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实施办法等,这些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提供了依据。

分层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和积极配合,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想负担,要告知学生分层的目的并不是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使英各个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分层教学班是按新生入学英语基础的不同,打破各自专业自然班而重新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几个平行教学班,这就要求课表排课时,在统一时间段上英语课,其他的课程则回到各自专业自然班上。这对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3、考核保障:构建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按新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可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从而可组建相应教学班进行针对性英语教学,最终实现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为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及操作性强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了依据。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层的评价指标,建立教学分层的评价指标子体系,包括测试新生现有英语书面理论水平、听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潜能等。按照这些指标来考评新生,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最终成绩作为教学分层的直接依据,比如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班,并将分层结果进行公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与比较的标准。

教师评学,建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子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平时测试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老师以此为主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及时掌握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动态情况。教师评教,形成听课与评课机制。学校要求教师彼此听课,特别要求英语教师积极听课与评课,评价英语教学情况,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授课技能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学生评教,建立课程教学评估指标子体系,包括教师的敬业和责任心、备课情况、教学手段、授课技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的组织、课程方法指导和学习的点评等。按照学校总体要求,各二级院(系)组织各班学生,统一发放评估问卷测评卡,进行现场测评,即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评,通过电脑统计出测评分数。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二级院(系)实行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

4、教学质量控制:建立教学过程的监控体系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任课教师的言行仪表要符合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各个环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执行。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和质量监控是实现教学工作良性循环的调控环节和运行机制。通过自查以及学校教务处、学校督导处、二级院(系)教学科、教研室、督导办公室或兼职督导的专项教学检查及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对英语教学情况,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性、备课的充分性、授课的针对性、作业布置的量与难易度、教学进度、教师与学生的出勤和学生对课程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保证教学质量,并促使其提升。学校在完善的教学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畅通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及反馈机制,加强教学检查,对教师和学生的出勤情况严格加以考勤,对教学事故严肃加以处理。

5、教学条件保障:注重并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保障越有力,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会越大。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旅游英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有设有专项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资金,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设备设施供教学使用,比如,在校内设有语音室、语言学习中心、多媒体教室、英语多媒体音像资料。另外,学校还开设英语角等供学生操练。

(2)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选定一批经营管理理念先进、设施条件好,具有充足外籍客源和实习岗位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经过一定的实习期,不但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而且通过与客人的交流,使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得以强化和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不仅可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管理要领,而且对旅游企业英语需求情况有更深的了解,这为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鼓励年轻教师到相关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理论进修学习,以提升整体师资素质及教学水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多样化,使学校教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学校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各学校要建立适合校情、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除了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外,更要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把各体系环节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并确保教学质量管理程序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建设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天虹,赵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4.2.

[2]马东太,王晓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完善[J].当代教育科学,2004.10:38.

[3]叶聚丰.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

[4]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工地质量标语篇4

关键词:外语就业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59-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1]。该文拟针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状况,探索外语人才就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体系构建。

1相关理论研究

1.1就业质量的内涵

就业质量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目前,国外对于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质量研究较为有限,但在国内,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不少学者都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在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上,国内学者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2]。可见,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性判断。因此,在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从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1.2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国内外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较为有限,不同学科对就业质量的关注点各不相同。在有关就业质量构成因素的研究中,以整个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多,以某一专业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较少。黄炜和方玖胜认为就业能力、个人特征、就业环境和就业期望四个因素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3]。冯庆媛构建了包含就业率、薪酬水平、毕业生供需比、社会满意度和就业结构六个方面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4]。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组织或学者,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需要的不同,有不同的指标组合。

2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各评价项目的权重等,都存在不同的定义与设计[5]。该文以外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需结合外语人才培养实际,在对就业质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从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出发,深入分析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构成因素,提炼出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及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怎么设置定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及其权重关系,二是怎样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使得体系目标指向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实践。

2.1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主观因素

2.1.1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细化为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两类。其中,专业能力可结合具体的专业方向再次细化,如语言运用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而非专业能力则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这里需注意的是,就业能力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观因素,但在具体量化过程中,应考虑到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的差距,因此该项指标并非由毕业生自我评价,而应由用人单位担任评价主体。

2.1.2主观就业满意度

主观就业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就业对个人各方面需求的满足程度,包含了工作稳定性及对工作条件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较高的主观就业满意度是个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保障。如在工作稳定性方面,相对稳定的工作一方面较容易实现个人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将减少用人单位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而在对工作条件的主观满意程度方面,可进一步细化为对薪酬、福利、环境、氛围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2.1.3人职匹配度

人职匹配度是指毕业生的个人特征与职业的适应性和契合度[6],对于外语专业毕业生而言,即外语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程度。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毕业生应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调查毕业生对人职匹配度的自我评价来进行衡量。

2.2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客观因素

2.2.1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直观地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竞争力,是就业质量评价中的基础性指标。针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在考察该因素时选取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两个观测点。其中,初次就业率所反映的只是毕业初期的阶段性就业情况,难以全面反映整体就业状况,而年终就业率则能使就业率这个定量指标的短期时间长期化,使其更为客观和全面。

2.2.2毕业生供需比

毕业生供需比是指当年毕业生的总数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总需求数的比率,可以反映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它是衡量高校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比率过大、过小都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中,该项指标可细化为专业对口度、需求单位层次、需求岗位层次三方面。在具体量化过程中,为保证考察的客观性,时间点可截取为毕业生工作半年后。

2.2.3社会满意度

社会满意度是高校了解毕业生受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改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在这里,可考察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家庭满意度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由以上分析,可将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如表1,其中,包含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此外,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是就业质量评价中的关键点,该文运用文献综合法和德尔菲法,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二级指标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对应分值为80、70、60、50,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它们分别是等级标准中的期望目标和必达目标,即是达标的上限和下限。评价标准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根据其达标程度,可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见表1备注。

3案例实证分析

以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对2014届的100名毕业生本人及部分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实证。其中,一级指标中的B1、B2、B3、B6的评价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5个等级。

参考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体系得出判断,具体统计及评价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得知,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最终评价等级为合格。其中,毕业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毕业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却普遍不高;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普遍一般;毕业生认为自我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也普遍不高;在毕业生供需比方面,虽然专业与工作岗位较为对口,但就业的单位层次与岗位层次较低。可见,广东工业大学外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能满足社会的一般需求,但在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方面却较为缺失。因此,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该研究者认为,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应在保证毕业生的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加高层次、高水平就业的比率,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2-86.

[2]代锋,吴克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利弊影响探析[J].教育科学,2009(3):8-10.

[3]黄炜,方玖胜.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9-31.

[4]冯庆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5):18-23.

工地质量标语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

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

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7、全心全意为九年级学生服务,打好中考这一仗。

8、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

工地质量标语篇6

[关键词]“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启示

[作者简介]刘艳娥,湖南理工学院体育系讲师;史湘平,湖南理工学院教授,湖南 岳阳414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96―03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立足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这一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双语人才。知识源于客观实践,能力源于自主锻炼,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考察领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与关键……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行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双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与特色,各高校在推行双语教学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就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措施,但就如何加强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变局部监控和单视角监控为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和动态监控等方面的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主要从双语教学的“掌握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来探讨我国高校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乔伊斯、韦尔等人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上教学模式并不纯粹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既突出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又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JohnB.Caroll和BenjaminBloom提出的用以设计教学程序的框架结构,它为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提供了一种简洁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掌握学习”的核心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不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不在于其智力因素,而在于不能获取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最佳学习机会);只要创造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条件,以班级群体教学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和个别化矫正性教学帮助,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从而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二、双语教学及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号)文件中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人其中,并且指出“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教学是指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影印教材,授课过程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而作业、考试50%采用外文(英语)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光是着眼于双语课程数量的增加,更要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监控,提高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其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等也与传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主体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双语教学工作质量、教学产品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双语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提高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双语教学决策、改进双语教学工作、调整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提供双语教学科研资料等;其监控方法依据监控程序可划分为信息收集、处理以及结果反馈与调整控制。

根据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渐进性特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前期监控、过程监控和后期监控。阶段不同,其监控的对象、范围和依据等也各有差异。前期监控主要着眼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充实完善和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双语教师资格、双语教学大纲、双语教材、授课计划、教案、讲稿等实施检查、督导与评估。而双语教学过程构成了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考察对象和决定性的因素。双语教学过程监控实际上是对师生间双语思维活动的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各个环节及其信息传播绩效实施动态的监测、调节与控制,主要考察教师的师德、课堂内容组织、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风格体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合理性、综合性、实效性等进行督察与评价。此外,双语教学作为一个循环式、渐进性提高的整体系统,对双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估、反馈、激励和强化提高的后期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后期监控时应注重公正、客观和反馈矫正,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双语教学督导专家等评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三、“掌握学习”理论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的启示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外语(主要是英语)水平,培养双语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语言、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地用外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即达到“学会用外语表达”和“用外语学会知识”的双重目标。我国高校目前的双语课程主要面向非外语专业学生,由于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外语水平、教材体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利用外语这种媒介性、辅手段来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并不在多数,这与双语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不协调的。而“掌握学习”理论注重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

学习机会,重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个体差异的个别矫正教学,并利用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期望,让学生对学习持有足够的信心。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中国学生从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中寻求突破,对我国双语教学及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获得、评估、监控、反馈等有着潜在的借鉴意义。

(一)“掌握学习”模式中的“学生观”对双语教学质量前期监控的指导

双语教学要求提高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应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掌握学习”模式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学生的智力差异不是学习结果好坏的绝对影响因素,学习效果还受到学生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的学习和所受教育质量的差异造成的,只要正视这种客观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这种差异就会动态缩小。

高校双语教学面对同等教育环境和条件下的大学生,过分区分学生智力差异意义不大,关键要重视影响学生双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实施对高校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期监控主要是对从事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及其双语教学行为等进行监察、督导与测评,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双语教学资格,是否师德高尚,是否具有全面教育的科学学生观,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客观的测评手段掌握学生的双语学习现状及个体差异,将所有的学生都置于自己的关爱视野,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信任与激励;检查教师的双语教学大纲的制订、双语教学材料的选编、双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双语授课计划的安排、双语教案或讲稿的组织编排等是否能够立足于双语教学的整体进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计划地合理调节教学的内容、节奏与层次,“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切实可行的帮助,在教师的主导下,增强自信心与积极主动性,愉快地“掌握学习”,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层级目标;同时,将监控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客观的发展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双语教学工作者,以便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细节,为双语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学习”模式中的“目标观”对双语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的意义

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和规划教学进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前提。双语教学目标将双语教学理念汇入双语教学内容,是合理选择双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及灵活有效采取多种双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准绳,也是适当处理双语教学材料、设计双语教学效果测评标准、确定双语教学策略的依据,对整个双语教学过程起着统领性和导向性作用,直接决定了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实施过程监控的实践操作中,一是要考察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否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循循善诱;二是考察教师对双语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充分利用外语(英语)语言的媒介作用,根据学科的知识系统特点与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双语学习的实际水平,从“掌握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双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考、评、矫多极目标体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型、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等综合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反馈、巩固强化等不同层次安排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通过理论讲解、提问、组织讨论等多样化的思维交流形式积极开展课堂互动,适时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双语思维和双语双边或多边交流,从而减少双语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确保双语教学单元目标的实现和总体双语教学效果的达成;三是考察评价学生的双语课堂表现,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对集体教学下的分层施教、个别辅导、分层练习、弹性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核等个性化双语教学的欢迎程度与“掌握学习”程度。所有这些“掌握学习”理论强调的因素均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监控也有着很好的启发。

(三)“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观”对双语教学质量后期监控的启示

“掌握学习”模式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它重视诊断性评价(亦谓形成性评价),强调“反馈―矫正”机制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必要的帮助,保证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建立科学有效的反馈一矫正机制,及时反馈和矫正双语教学的偏差,是提高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双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和综合的要素共赢系统,在对其进行质量监控的后期跟踪监控时,首先要考察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否具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手段,并且与双语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因素组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双语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其次,考察教师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误差与双语思维误差以及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针对性的帮助与矫治的情况与效果,看其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能否不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实际需要,使整个双语教学由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由学生的“知”转为学生的“能”,并努力发展学生的“能”,从而促进学生双语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此外,在实施后期监控时,要注意调动多种评价主体的监控能动性,发挥多方面的作用,综合双语教学督导专家、学校和系部领导、教师、学生等监控主体对整个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常规文件或文档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统筹、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秩序的维持、学生双语意识、能力以及学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启发与培养、师生关系的融洽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反馈,以便为相关的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保证反馈、矫正与激励、提高相结合。

工地质量标语篇7

论文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理工类高校创办英语专业进入高峰期。目前,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均衡、学生定位不明确、忽视学科建设等问题,因此应从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学科内涵、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等方面加以建设。

1987年,国家教委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将外语学科分成四大类,即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化类、专门用途外语类、语言学类。理工类高校开办的科技英语专业被纳入“专门用途外语类”,其英语专业从此得以正名。一些院校还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办了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点;一些重点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特色化的外语人才培养而引起外语界的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理工类高校创办英语专业进入高峰期。目前,我国约有1000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其中理工类高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一、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就业率。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设置历史短,在英语专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一些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

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各高校纷纷开设金融英语等课程,这些应用性英语课程的特点是学程短、见效快、变化快。从短期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的确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从长期来看,其危害是潜在的。应用性的课程专业口径窄、时效性强,过分强调这些课程就会助长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心,避重就轻,不愿花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使得大学教育过于职业化,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背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看,英语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指英语语言学)。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5%,专业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5%,专业方向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外语专业课与公共课程的比例不协调,公共课程所占的课时偏多,削弱了英语专业教学;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淡化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些设立英语专业的理工类高校甚至削减英美文学、文化课程教学,压缩该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3.师资力量不均衡

新办的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个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科目多。笔者对某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周课时数在12节左右,最高的达18节。其中,周课时在8节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0%,周课时为8~12节的占68%,周课时在12节以上的占22%。一般教师一个学期要承担两门以上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甚至出现部分教师每学期承担3~5门专业课的情况。

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普遍比较低,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

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看做便于从事某项工作的辅助手段,甚至作为出国留学或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因此,他们重视立竿见影的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实际上这恰恰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5.忽视学科建设

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薄弱,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这一点与学校办学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某些理工类高校领导的眼中,英语只是一门辅助其他理工类专业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工具而已。尤其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他们甚至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了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搞好了英语专业建设。“在一些理工院校的领导看来,之所以创办英语专业,是因为它是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生源和毕业生出路都被看好;而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内涵是什么,恐怕并不十分清楚。于是,在一些高校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关注的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看做衡量该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院校只是看到了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对该专业的人文教育性质和特点缺乏理解与重视。英语专业设立了,学生也招进来了,怎么教、教什么,培养的学生将来干什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或者是部分失去了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反映在图书资料等硬件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学术梯队及科研团队等软件建设支持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与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前身多为本校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部门,缺乏培养专门英语人才的实际经验。虽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院校的办学经验,但由于受公共英语教学思维影响和理工类高校缺乏人文环境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向,难以确立英语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

二、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对策

1.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有五类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为目的,往往不重视语言理论和文学的教学,是否为学生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香港高校对英语专业实行内部分类的方法值得借鉴。香港高校将英语专业分为教育、传播和文学三类,三类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人文学院。不同类别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授予的学位也不同。要制定出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以避免用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评价。可以在英语专业内部实行分层,并实行多元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并为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空间。

2.明确学科内涵,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人文学科专业之一,其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它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有部分交叉或形成互补。英语专业的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言转换能力、深度的专题研究能力;其专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文化研究等。因此,要正确地从学科内涵和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是适当地削减公共英语课所占总学时的比例,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并提供文学、语言学的入门常识、分析方法等;专业方向课程侧重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学专题深入研究,作系统性的阐释、分析和解说。三是开设选修课时要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既要有人文学科课程,又要有应用性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环境相对较差,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人文知识修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有关的人文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教师要具备比较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外交、金融、贸易、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复合了,才谈得上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结合理工类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公选课和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制定有力措施,有规划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也就是要在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只有明确专业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随着英语的普及,整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满足于语言技能和应用型英语的学习,就不能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5.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如果忽视学科建设,英语专业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学科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更无法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累积、创新和系统化。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之所以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科建设薄弱。因此,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格外重视和追求自我发展,以自己的发展来引起学校的注意,让学校领导重视英语专业的建设。这就要求英语专业要本着“做小,做强,做出特色”的原则,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梯队,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朝.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侯光明等.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工地质量标语篇8

1.1工程质量监督通报的内涵

工程质量监督是指监督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委托,按照国家关于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对建设工程履行政府质量监督的活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参照行政公文通报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工程质量监督通报内涵可概括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向受监督的相关单位传达监督工作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批评不良质量行为、提出质量管理要求和建议而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旨在促使责任单位对照查找自身存在质量管理薄弱环节,交流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质量监督通报偏重于情况通报,又兼有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特点的公文,具体采取综合通报还是专题通报形式,要根据监督实际检查情况而定。

1.2写作实践

通报主要由标题、正文、结尾3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工程质量监督通报的内容一般包括“标题、开头、主要做法和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打算或要求”,近几年,通报写法常见结构有:①两分式,开头概括介绍,然后写检查具体情况;②三分式,正文开头写概况,主体写检查具体情况,然后对情况加以分析得出结论;③四分式,在前一种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结尾部分,提出要求或希望。在写作过程中到底采用哪种结构,可根据检查情况和行文意图而定。事实或情况的叙述和分析是通报正文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油气田地面建设、炼化工程质量监督通报起草多年实践,要写好通报,需从通报3部分组成写法上注重把握格式与核心内容。1)标题。大致分为4种类型,在工程质量监督通报中最常用的是由事由和文种组成的这一类型,如《关于对XX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通报》。另外也可以由发文机关的名称、事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由发文机关和文种组成或直接由文种“通报”做标题。2)正文。常用的通报正文中包括抬头、导语、检查基本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要求与建议等内容。抬头:就是通报的受文单位(也可以不写抬头),一般不能给平行的二级单位直接发通报,要发就是二级单位的某个部门。如:××建设项目组、××监理部、××施工项目部等。导语:先交代原因和事实,使人一看便知道通报的事项及主旨。就是简短地说明什么时间由什么监督机构对哪一项或几项工程开展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然后用“为此,特通报如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以引出下文。基本情况:针对本次检查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监督检查的原则;重点检查的内容,如监督申报及注册、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开工报告和监理、施工、检测等单位的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以及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等关键质量控制点;涉及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多少个责任主体单位;涉及多少个单位工程,共查处多少问题,下发工程质量处理通知书多少份均应交代;质量问题属于什么类型,实体质量问题和质量行为问题数量,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质量规定、标准规范、设计文件等数量均应统计说明。存在主要问题: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以分别对应单项工程、责任主体单位、单位工程的逻辑关系进行逐一罗列说明。在这一部分要做到逻辑关系清楚,问题描述准确简练,评判问题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等要引用正确。原因分析:要针对问题和现场管理实际,从质量意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配备、技术素质、制度落实、过程管理、规范标准执行、专业配合、沟通协调等方面入手分析准确,找准要害原因。要求与建议:既要宽泛,有宏观指导性,又要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可从具体对检查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方面提出要求。二是以预防引导为主,结合原因分析的几方面,提出今后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要求和建议。

1.3结尾

在正文末尾右下方签写发文机关名称和日期。如果发文机关已经见于标题,此处只写发文时间。

2起草高质量工程质量监督通报的认识与体会

2.1准备要充分

认真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按照监督工作程序的要求,结合监督方案、监督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对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认真检查,并详实记录检查内容,对记录的内容认真分析整理,为起草工程质量监督通报奠定基础。如果监督检查不认真,检查内容记录不准确详实,就没有起草高质量工程监督通报的第一手素材。

2.2立场要客观

用语把握分寸,褒贬要有度。在起草工程质量监督通报时,要站在“公正、客观、科学”的立场来对待,因此在对问题的描述和评判上,把握用语的分寸,不能言之过极、无中生有,做到褒贬有度、评价客观。

2.3文风要朴实

在整个正文的写作中要求,文字语言表述要简洁明快,言之有据,切忌夸张渲染,要力求文实相符,不要拔高或扭曲,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过头的话。

2.4结构要合理

质量通报中监督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要求与建议等4方面内容要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篇幅详略得当。监督基本情况要写得概括而清楚,不能像流水帐过于冗长。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通报主体部分,篇幅可长,内容要写深、写透。原因分析与要求和建议两部分要概括写,篇幅要短。

2.5条理要清楚

主体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按单项工程、责任主体单位、基本建设程序、专业分类、问题性质分类等层次去取舍,同一类别的质量问题要总结分析、归类合并。

2.6语言要严谨

要用规范书面语言,表达清楚,精练简洁、评价客观,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情绪用语,做到用词准确、直述不曲、简练严谨。3.7依据要准确对存在问题所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条款要引用正确,不牵强附会,不张冠李戴,不主观臆断。

2.8格式要正确

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关于统一公文格式的有关要求,对标题、字体、页边距、段落等版面规范排版。即:文件标题设为方正小标宋二号字体,按“金字塔”形状排列,关键词语不能断开;正文内容采用方正仿宋简体,一级标题采用三号方正黑体简体,二级标题采用三号方正仿宋简体加粗,三级、四级标题均采用方正仿宋简体;上下页边距设为27mm,左右页边距设为25mm,每面设定22行、28个字,行间距设为固定值30磅,段前段后距离设为零。

2.9时效要注重

工程质量监督通报针对当前监督检查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发,因此,通报必须抓住时机适时发,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否则,事过境迁,就失去意义。

3取得的成效

工地质量标语篇9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现就本学期工作作如下小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砚,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革新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汇报课,研究课,请外校教师到学校上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木洞小学的教师给我校上的示范课《两小儿辨日》、《大瀑布的葬礼》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我校谭凤兰老师的《一只梅花鹿》一课,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我们教研组做好了典范。我组的张拥联老师上的《坐井观天》,赖雪冰老师上的《凡卡》,彭坤秀老师上的《给予是快乐的》,聂元玲老师上的《ininɡ》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故本学期的观摩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我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我组的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期初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教案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后半期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进行了作业批改情况的调研,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我组对起始年级进行了一次教研会,会上教师们纷纷发表意见,认识到起始年级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取随机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累的调测,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另外,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请木洞小学的语文精英教师和我校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研联谊活动,两所学校共为教师们献了三堂精彩的观摩课,也可叫做示范课,课后两学校的领导和参与教师在一起进行了有意义的评课以及研讨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为推动我语文教研工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教研组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期末的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工地质量标语篇10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发展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在加入wto后,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各国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有关企业和外贸单位对高英语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现今高校教育中,英语仍旧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足以证明其重要性。高校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听力,口语,以及书面写作的能力,然而,在长久以来的教学发展中,我国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就愈发明显。包括,教学手段较其他科目较为单一不够多元,英语教材更新较慢,很难做到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语言类的学习注重日积月累,多说多练,换句话说,教学效率低下成为英语教学不可避免的短板。因此,面对高校英语教学所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措,是高校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英语教学暴露出的问题

(一)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不足。高校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这是为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发展。然而,不同级别的学校考核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同,即便是同级别的高校,考核教学质量的标准也参差不齐,这其中,很大部分的高校的质量评估标准较为落后,评价标准一成不变,导致高校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比如,众多的高校就将学生的四级及格率作为评价英语教育的标准,有些学校甚至只设立这一个标准,这就导致众多英语教师和学生只将目光放在四级过关率上,在这样的学习目标下,学生的英语四级过关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尽管学生有着较高的英语词汇量和不错的听力,却无法流利地使用英语同别人进行交流,使得英语教学陷入窘境。

(二)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徒有英语词汇量,却并不能流利地同外国人交流。听力和口语能力不高是我国高中生,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的定向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英语语言氛围,学生虽然掌握着英语理论,但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英语,练习英语对话,这就好像你掌握着某项技能,许久不用终会忘却。除此之外,我国的高校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做题上,没有将足够的精力用在英语学习上。甚至有些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拿证书,为了学位,这就导致英语学习失去了初衷,没有发挥它交流工具的作用。

(三)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不能顺应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模式的弊端世人尽知,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样被禁锢。广大高校教师的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众多学生忽视了口语,只是死背单词、语法,英语学习堪堪停留在单个句子上,即便练习听力也只是为了应试,导致英语的实用性下降。在英语理论上,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比纯正的外国人英语素养还要高,只是在口语上短板明显,学生不能明确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的出,在某些程度上与教师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思想上也认为学生学英语就是为了学历为了考证。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英语语法和考试规律上,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教师只要求考试的高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促进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高校与时俱进,建立起有实际效用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体系,突出英语交流的重要地位。我们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真正高英语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各高校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四六级的及格率可以作为学生英语素质评价的一个标准,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在评估学生的英语素质时,还应当考虑学生在英语对话中的表现,考察其对英语口语的熟练程度。高校英语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英语教学中要渗透地进行英国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所在,更好地理解英语并且运用英语。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俗人情,民俗文化,参与到英语实践中来。比如在讲到inlargepartasaconsequenceofthefeministmovement,historianshavefocusedagreatdealofattentioninrecentyearsondeterminingmoreaccuratelythestatusofwomeninvariousperiods时,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词汇积累,还要对外国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

(二)为学生营造合适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思维方式不同,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容易走上歧途,中式英语就由此而来。

比如,在让同学练习口语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截取具有英文口语特点的话剧或影视剧对话,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模仿剧中人的语气进行对话,从而人为地创造语言氛围。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身边的条件为学生营造合适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素质。

(三)英语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教师不应当将应试作为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当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明确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对学生负责,明确四六级及格率不是考量英语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日常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及英式思考方式,使得学生不在被动接受,真正地掌握英语。

结语:高校英语教育的革新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让每个学生走出校园后不因为英语的软肋而工作难,广大高校要注重高校英语教育,以培养越来越多具有高英语素质的人才,从而真正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为广大单位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艳梅,浸入式教学方法与高级英语教学[J],高教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