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十篇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十篇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44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1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文化产品是指通过互联网生产、传播和流通的文化产品,主要包括:

(一)专门为互联网传播而生产的网络音像(含VoD、DV等)、网络游戏、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艺术品、网络动漫画(含FLaSH等)等互联网文化产品;

(二)将音像制品、游戏产品、演出剧(节)目、艺术品和动漫画等文化产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制作、复制到互联网上传播的互联网文化产品。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文化活动是指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主要包括:

(一)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播放等活动;

(二)将文化产品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计算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收音机、电视机、游戏机等用户端,供上网用户浏览、阅读、欣赏、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三)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展览、比赛等活动。

互联网文化活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向上网用户收费或者电子商务、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取利益,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向上网用户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文化单位,是指经文化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六条文化部负责制定互联网文化发展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监督管理全国互联网文化活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行备案制度;对互联网文化内容实施监管,对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文化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申请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单位进行初审,对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单位进行备案,对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第七条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单位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确定的互联网文化活动范围;

(三)有适应互联网文化活动需要并取得相应从业资格的8名以上业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100万元以上的资金、适应互联网文化活动需要的设备、工作场所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互联网文化单位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

第八条申请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初审后,报文化部审批。

第九条申请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和章程;

(三)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信用证明文件;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明和身份证明文件;

(五)工作场所使用权证明文件;

(六)业务发展报告;

(七)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对申请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上报文化部,文化部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在设立以后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备案报告书;

(二)章程;

(三)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信用证明文件;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主要业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明和身份证明文件;

(五)工作场所使用权证明文件;

(六)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申请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经批准后,应当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到所在地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标明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第十三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改变名称、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应当依据本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并持文化行政部门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到当地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改变名称、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应当在变更后60日内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互联网文化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应当在30日内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并到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须报文化部备案。

第十五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企业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开展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由文化部或者原审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提请文化部注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同时通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停止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由原备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注销备案,同时通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互联网文化产品进动由取得文化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施,并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

文化部应当自收到内容审查申请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包括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批准的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应当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的批准文号,不得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节目内容。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在国内运营的,进口单位应当报文化部备案并说明原因;决定终止进口的,文化部撤销其批准文号。

互联网文化单位运营的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依照有关规定需要备案的,应当在正式运营以后60日内报文化部备案,并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备案编号。

第十七条互联网文化单位不得提供载有以下内容的文化产品: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八条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九条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实行审查制度,有专门的审查人员对互联网文化产品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合法性。其审查人员应当接受上岗前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第二十条互联网文化单位发现所提供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保存有关记录,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并抄报文化部。

第二十一条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记录备份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二十二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予以查处。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逾期未办理备案手续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互联网文化活动,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或者提供未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提供,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或者提供未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提供,处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责令暂时关闭网站。

第二十六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运营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未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批准文号或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节目内容的,运营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逾期未报文化部备案或未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备案编号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公众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是指通过计算机等装置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网吧、电脑休闲室等营业性场所。学校、图书馆等单位内部附设的为特定对象获取资料、信息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上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上网消费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社会公德,开展文明、健康的上网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设立审批,并负责对依法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营业执照的管理,并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活动;电信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分别实施有关监督管理。

第五条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也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

第六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二章设立

第七条国家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

第八条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营业场所;

(四)有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五)有固定的网络地址和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算机等装置及附属设备;

(六)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最低营业面积、计算机等装置及附属设备数量、单机面积的标准,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规定。审批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除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规定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总量和布局要求。

第九条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十条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章程;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三)资金信用证明;

(四)营业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意向书;

(五)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设立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同意筹建的批准文件。

申请人完成筹建后,持同意筹建的批准文件到同级公安机关申请信息网络安全和消防安全审核。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经实地检查并审核合格的,发给批准文件。申请人持公安机关批准文件向文化行政部门申请最终审核。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经实地检查并审核合格的,发给《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对申请人的申请,文化行政部门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或者公安机关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分别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十二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涂改、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变更营业场所地址或者对营业场所进行改建、扩建,变更计算机数量或者其他重要事项的,应当经原审核机关同意。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注册资本、网络地址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到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

第三章经营

第十四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利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制作、下载、复制、查阅、、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传、、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五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进行下列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故意制作或者传播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破坏性程序的;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的;

(三)进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的。

第十六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通过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接入互联网,不得采取其他方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提供上网消费者使用的计算机必须通过局域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不得直接接入互联网。

第十七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经营非网络游戏。

第十八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利用网络游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或者变相活动。

第十九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建立场内巡查制度,发现上网消费者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所列行为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并向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举报。

第二十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二十一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第二十二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

第二十三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日,并在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在保存期内不得修改或者删除。

第二十四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和消防安全职责,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明火照明和吸烟并悬挂禁止吸烟标志;

(二)禁止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三)不得安装固定的封闭门窗栅栏;

(四)营业期间禁止封堵或者锁闭门窗、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五)不得擅自停止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违法批准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或者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触犯刑律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罪、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事或者变相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参与或者变相参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有前款所列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涂改、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利用营业场所制作、下载、复制、查阅、、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含有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禁止含有的内容的信息,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上网消费者有前款违法行为,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的;

(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

(三)经营非网络游戏的;

(四)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

(五)未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

第三十一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依据各自职权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向上网消费者提供的计算机未通过局域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的;

(二)未建立场内巡查制度,或者发现上网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未予制止并向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举报的;

(三)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的;

(四)未按规定时间保存登记内容、记录备份,或者在保存期内修改、删除登记内容、记录备份的;

(五)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注册资本、网络地址或者终止经营活动,未向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二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利用明火照明或者发现吸烟不予制止,或者未悬挂禁止吸烟标志的;

(二)允许带入或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三)在营业场所安装固定的封闭门窗栅栏的;

(四)营业期间封堵或者锁闭门窗、安全疏散通道或者安全出口的;

(五)擅自停止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的。

第三十三条违反国家有关信息网络安全、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电信管理等规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信管理机构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件。

第三十四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被处以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未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五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之日起5年内,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3

关键词:网络音乐市场准入制审查制网民模仿

一、出台《意见》之依据:(1)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以下简称《决定》)(2004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确需保留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事项的行政审批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现决定予以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共500项。

其中第193项“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审批”和第194项“互联网文化单位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审查”由文化部执行。

2、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令第27号,根据文化部令第32号修订,2003年7月1日。)

第六条规定文化部负责制定互联网文化发展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监督管理全国互联网文化活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行备案制度;对互联网文化内容实施监管,对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第八条规定的经营性网站必须报文化部审批,非经营性网站报文化部备案。

第十六条规定互联网文化单位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应当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

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二、网络音乐的现状

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上网机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网络音乐发展更为迅猛,据统计,2005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2006年增长速度超过50%.用户群也十分巨大,其普及率远远超过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商务等互联网服务。(2)在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因其借助于网络的免费与便捷,同时更加扩大了它的群体,而这些扩大的群体也同样是因此而得到了一种更加随心所欲,产生了大批的网络歌手,深受喜爱的庞龙《两只蝴蝶》、胡杨林《香水有毒》,也出现一些有伤大雅的对口型“后舍男生”,恶搞李宇春,恶搞《吉祥三宝》。起初传统唱片内更多的公司对网络音乐持的是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是当他们发现网络音乐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后,才开始纷纷跳入网络音乐的洪流,不乏有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而不顾。网络音乐网站如春笋般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产生了“黑猫”和“白猫”,那能否不管网络音乐还是传统唱片公司的音乐,不管网络音乐好坏,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观众喜欢,何必在乎和针对这只猫的出身地、网络文明呢?文化部于2006年5月开展了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网络音乐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两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一是不具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二是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擅自从事进口网络音乐节目经营活动的。效果甚微,,我国网络音乐市场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网络音乐产品格调不高,侵权盗版、非法链接、非法上传和下载等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突出,一些单位擅自传播未经审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甚至在少数网络音乐作品中出现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稳定的内容,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3)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的决定,中国由此正式加入这两个条约。这意味着中国将着力提升互联网版权保护水平,也意味着如何有效保护版权所有者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学、和作品的合法传播,已经成为中国版权保护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网络音乐侵权、盗版行为不仅影响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将使传统出版业、音像录制业、影视业和软件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提出网络音乐的概念

网络音乐是指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或者无线方式的传播,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它通过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这里的“网络”已将三网(电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网)合一,网络被赋予了更新、更广的含义。网络音乐是网络产业与音乐产业、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跨越发展的产物,为传统音乐的转型和数字娱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四、针对原创音乐的态度更加明确,也面临困难。

文化部这次把鼓励扶持民族原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民族原创网络音乐品牌作为网络音乐市场的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二六至二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推进富有民族风格和特点的优秀音乐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鼓励扶持国内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音乐内容提供商创作、推广和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的原创网络音乐产品。(4)在政策、法规上,民族原创音乐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和扶持,这给民族原创音乐在道路上铺平了正确的方向。但基于当前我国部分网络音乐产品格调不高,原创网络音乐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境外音乐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原有音乐产品的数字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改变现状,认识民族原创音乐的价值取向。《意见》要建立优秀原创网络音乐产品评选、奖励和推广机制,奖励思想性强、艺术性高、音乐内容和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原创网络音乐产品,以不断提升我国原创网络音乐制作质量和水平。但〈〈意见〉〉没有提到网络音乐产品评选、奖励和推广机制何时建立、由哪个部门建立和评选、如何评选和奖励等等没有给出具体办法,这将给民族原创音乐的发展造成困难,很难真正起到作用。通过法规政策支持、改革民族原创音乐,笔者认为如何使原创音乐评选机制、奖励机制、推广机制、分配机制真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自由选择,以最优的配置组合方式得以解决也是文化部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五、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主体和两种制度

网络音乐经营活动一直是文化主管部门重点控制之一,违法违规的网络音乐经营,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更是重点打击对象。网络音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是传统工业音乐产业的延伸,也是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基本管理制度有两个,均是由《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和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的。一是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对进口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制度。网络音乐经营活动主体只能是须经文化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才能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

互联网文化活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向上网用户收费或者商务、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取利益,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对此文化部实行审批制。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向上网用户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对此文化部实行备案制。(5)

市场准入制度,是有关国家和政府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它是商品到一定阶段,随着市场对人类生活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拓展和深化,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制度,它作为政府管理的第一环节,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基础性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制度。在环境中,网络文化经营单位良莠不齐,为了积极的健康的网络环境,规范文化市场,中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实行市场准入审批制,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互联网文化单位必须经文化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才能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如果要从事网络经营活动,《意见》重申,从事网络音乐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必须由文化部批准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施,从事网络音乐产品经营活动,须取得文化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文化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许可业务范围应当是网络音像产品经营,如果《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不包括该项,比如许可从事的是网络游戏经营活动,那就是属于超范围经营了。文化部门也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网络音乐市场。对未经文化部许可,擅自从事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的,要依法取缔。传播含有违法违规内容的,应依照《规定》第二十四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打击侵权盗版音乐的违法行为。凡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或者经营违法违规内容的网站,要依照《规定》予以严厉查处,社会各界可以拨打12318举报电话举报。对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音乐作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据《刑法》予以处罚。

实施网络音乐产品的内容审查制度。《意见》强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传播的网络音乐产品,必须经文化部批准进口或备案。进口网络音乐产品,必须经文化部内容审查后,方可投入运营。已经文化部内容审查的进口音乐制品通过网络传播的,需由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依法办理手续。从事网络音乐进口业务,必须由文化部批准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经营。根据要求,需进口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网络音乐产品,由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向文化部提出申请并报送的文件材料中,除原始版权证明书、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书副本等文件外,还包括带有中外文歌词的节目光盘。当前,网络音乐产品存在四大,一是网络音乐产品格调不高,经常出现“恶搞”现象;二是网络音乐产品存在盗版、非法链接、非法上传和下载等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三是一些网络经营单位擅自传播未经审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充斥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市场绝大部分为境外产品;四是在少数网络音乐作品中出现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势必要开展对网络音乐产品的内容审查,严格内容审查标准,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网络音乐健康成长的国外优秀网络音乐产品,又防止不健康内容的网络音乐产品的侵入,为网络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内容审查制度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到位,如何建立一个审查制度的衡量标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制度,减少人为因素。

六、《意见》禁止设立外商投资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这样的规定出台给正在热火朝天的外商投资当头一棒,只要网络文化经营单位涉及外商投资,不管外商股份所占比例多少,都禁止设立。本来外商对中国网络文化市场投资持观望态度,这次《意见》的出台,外商对中国网络文化市场投资更加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规定,笔者认为一方面造成网络文化经营单位都是国内的内资整体局面,保护了国内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发展和独立;另一方面给当前急需资金注入的国内网络文化经营单位造成资金需求的缺口,有可能被迫寻求另一种规避法规政策的方式出路。文化主管部门如何监控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外商投资,将是文化主管部门面临的困难。外商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国内的网络经营单位或者自己在国内设立一个内资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外商公司从事软件技术开发、等所许可的经营活动,再可以建立一些关链交易的公司,进行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进行宣传、广告、发行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这就很好地避开法规的规定。

七、《意见》要求网络音乐企业对不以赢利和商业营销为目的的网民自行模仿、编创和表演的音乐产品要加强审查。

《意见》提出要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网络音乐创作,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音乐产品的低俗之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这意味着,从今往后,连网民们“自娱自乐”的网络音乐也纳入“加强审查”的范围。

伴随着数字娱乐的到来,音乐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的创作群体也日渐广泛,音乐不再是专业群体的创作特权,任何喜欢音乐创作的人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公共的平台上一展才华。再加上网络播客的流行,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谁都可以乘兴高歌一曲,在语音聊天室甚至可以开个人演唱会。(6)网络音乐出现像《老鼠爱大米》、《求佛》、《香水有毒》等一大批好歌曲深受大众所认可和热爱,掀起一股网络音乐的热潮。也出现像胡戈《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戏仿美国后街男孩的“后舍男生”、诋毁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等一批格调不高,低俗,有损中华民族精神的不良之风,并有扩大之势,还存在有些单位把这些歌曲作为提高流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受众本身的音乐素养是相对较低的,实际上音乐品质的好坏是无法通过大众的耳朵去鉴别的,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是我们并不能因为网络音乐文化具有经济价值就去肯定其价值,大众文化本身并不包含这一定义,其实大众文化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其所能给受众带来的欢乐和给支配者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网络音乐才得以如此迅速的繁荣。(7)

笔者认为文化部的《意见》出台还是比较及时,对侵犯民族风俗习惯、低俗、格调不高、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之风有所遏制,对这些网络经营单位和网络音乐应该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倡导网络文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对网民自行模仿、编创和表演的音乐产品要加强审查的同时,要看到在网络上每天上传的网络音乐文件不计其数,对这些作品进行审查,将形成庞大的工作量,况且,人们对音乐的格调各有看法,很难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标准来衡量模仿、编创和表演的音乐作品的品位高低,标准高了,容易将大多数网络音乐作品一竿子打死,标准低了,更容易引起广泛的争议。我们期待高雅的音乐能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但这取代不了大众对通俗娱乐的草根需求。(8)另外在提倡自我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下,有了条条框框约束,能否给网民创作网络音乐的积极性带来影响,创新能力上是否要打上一个折扣,不得而知。在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如何及时合理协调音乐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关系,如何适应通俗网民音乐的发展趋势,如何把关审查网民的音乐作品将是文化部落实《意见》要面临的困难。

注:

(1)来源《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2)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报告

(3)、(4)来源于《意见》

(5)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4

一、工作任务

1、坚决整治“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中出现的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的有害信息。有力打击利用“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含有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不良内容的电脑游戏和非网络游戏。严厉查处容留未成年人在非国家规定时间内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未成年人夜间上网等违法经营活动。

2、做好“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审核、登记和换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作。对证照不全或不符合开办条件的,限期停业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关闭一批;对无证照经营的,要配合有关部门取缔一批。

3、建立“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从业者资格审查、入场登记及场地巡查等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整顿市场秩序,有效地遏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过多过滥、格调低下、秩序混乱的势头。

二、工作措施

1、彻底清查所辖区域内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总量、结构、档次、布局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力度。

2、加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要通过明查暗访或者根据群众举报,重点查处容留未成年人在非国家规定时间内进入和未成年人夜间上网的现象;以及经营含有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不良内容游戏等违法经营活动。

3、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法规和执法工作的培训。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进行管理法规、职业道德、业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入场登记、场地巡查制度。

4、联合共青团等组织和社会各界开展文明上网活动。积极推进聘请“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义务监督员的工作。

5、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至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各地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摸底与清理(5月10日至7月30日)

1、动员部署。6月1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全国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管理工作意见,按照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和《通知》的要求,明确这次“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整顿措施,熟练掌握治理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法规和执法程序,依据本方案结合本辖区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状况,制定这次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层层部署,落到实处。

要让所有经营者了解这次专项治理的工作意义和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要求经营者积极配合,做好重新审核登记及换证的准备工作。

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形成健康上网和规范经营的舆论氛围。

2、集中清理。7月20日前,各地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本辖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有害信息和违法经营活动进行集中治理和打击。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和《通知》的要求查处一批、关闭一批、取缔一批,有效地解决“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有害信息泛滥,经营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以及无证经营、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等问题。

3、阶段性检查总结。7月30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这一阶段,特别是对有害信息整治行动的经验教训,对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集中研究,专门解决。把群众是否满意,家长是否放心,作为检查和衡量这次专项治理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文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检查验收工作组,对重点地区进行检查验收。各地也要组织区域性检查验收工作。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表扬,对行动消极迟缓、工作不利,未完成专项治理任务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阶段:换证与规范(8月1日至10月1日)

1、换发《文化经营许可证》。9月1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前一阶段的摸底和清查的基础上,逐家审核现有“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场地、设备的情况,按照从严控制、从严审批、从严管理的要求,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重新审核登记,换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2、规范经营行为。9月20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入场登记制度,场地巡查制度,聘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作为义务监督员,把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稽查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3、复查总结。10月1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结合《文化经营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等措施,对第一阶段的互联网有害信息,未成年人的进入,非法经营等问题的治理工作进行复查,严防上述现象的回潮。同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1、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把这次“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抓紧、抓实、抓好。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解决“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的问题,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要积极主动与公安、工商、电信等互联网管理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迅速解决所辖区域内出现的问题。对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大案、要案以及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伞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各地要设立举报电话。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信息网络相继开通,信息网络服务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网民数量约2250万人,其中20.5%的网民是通过“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上网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近千家,这一场所的出现,对推动信息网络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在青少年中普及网络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过多过滥,管理混乱、经营无序,含有不少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起了很坏影响。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和国家工商局于近日联合制定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为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对党和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强领导并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规定,切实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范管理工作。

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公安机关、文化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从2001年4月5日开始,集中3个月的时间,对本地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整顿活动。清理整顿的重点是治乱治散,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在清理整顿中,对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和注册登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登记;对不符合条件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关闭,并限期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未经批准,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未办理注册登记的,要坚决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经营物品和非法所得;对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互联网接入提供者要切断其接入服务。

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此次集中清理整顿活动结束之前,严禁审批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清理整顿活动结束之后,审批工作要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执行。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6

关键词热点营销体系营销触发营销策划营销监控营销评估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如何从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着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对营销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或多或少存在缺乏专业数据源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营销时机、热点捕捉不及时,对于营销活动缺乏动态调配能力,营销渠道未实现系统化整合和应用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基于互联网热点的精准营销。基于以上营销痛点,电信运营商势必需要构建一套围绕互联网热点的营销运营体系,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二、研究基础

热点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信息,具有实时性(突然爆发)、病毒性(广泛传播)、互动性(舆论讨论)的特点,落脚到互联网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各种小道消息,娱乐圈就是各种八卦新闻。热点的几种可能:与公众相关或大众能够参与或具备争议与猜测的信息,否则没有人愿意传播则无以成热点。

互联网热点具有更新快、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所以互联网产品营销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用户、获取客户。而“热点营销”作为互联网通用、典型的营销手段,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以网络为传播载体,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事件营销往往是通过营销策划行为后,形成网络和社会热点关注话题,才达到事件营销的概念标准,被称之为事件。也有些营销行为,是在社会关注点出现后及时跟进传播策略,进行商业品牌的进一步植入,并取得不错的传播成果,这种行为被称为利用网络热点进行事件营销。

三、研究方法

电信运营商利用互联网热点开展营销运营是通过及时捕捉互联网营销时机和热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进行剖析,通过营销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监控过程,对营销动作、策略和渠道的进行动态优化,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并形成客户和产品标签体系,沉淀更多的营销经验和可固化的营销模板。

互联网运营体系是按照营销触发、营销分析、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营销执行、营销评估、营销沉淀六个环节,形成闭环式的运营流程。

营销触发环节是通过对互联网热点的捕捉触发营销流程或根据热点挖掘模型自动触发。互联网的热点捕捉渠道包括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平台、各大品牌门户网站和各大搜索引擎。通过对内容阅读次数、传播次数、下载次数、使用人数、传播人数等关键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大门户网站的品牌影响力,构建热点内容捕捉模型,利用此模型挖掘互联网热点内容。

其次,营销分析环节是通过对热点、目标客户、产品或服务、营销渠道进行分析,为营销策划环节提供可筛选、可识别的基础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如下:从热点的价值型、可传播性、影响力判断是否符合开展热点营销;从受众用户群、分类进行分析,精准匹配目标客户群和所营销产品;从传播周期和传播途径分析,制定热点营销的活动周期和营销渠道。

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话单、信令、Gn口数据、VGop平台等各个系统数据,通过建立客户标签库(包括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从而进一步挖掘用户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各类系统数据源,并能够整合B域、o域等现有系统的数据源(Dpi、话单、位置等),有效支撑实时营销。通过大数据的聚合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多维度洞察、整理、解析数据特征,为运营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将营业厅、短信、呼入呼出、电子渠道、互联网及新业务触点进行整合,建立触点协同运营机制,根据实时营销方案内容实时匹配可营销触点。

在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环节,利用上述对互联网热点、客户、产品和渠道等标签体系的分析信息,对按照映射关系进行匹配,实现营销动作场景和方案的设计。(如图1)

只有向客户提供符合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促使客户订购量的提升,所以做好营销产品与客户的匹配工作至关重要。依据分群画像后的各个潜在订购客户群标签信息、内容标签信息进行互联网产品内容和用户的匹配,向互联网产品潜在用户推荐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只有通过合适的营销渠道才能成功有效的接触到目标客户,从而促进客户业务订购量的提升,这是整个营销执行的关键环节。

营销活动中的交互环节比较多,执行周期也较长,为了尽可能降低执行中的风险和及时发现问题,各个执行环节的监控必不可少。通过对整个互联网产品营销活动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包括营销渠道监控、营销进度监控、营销质量等,提高整体营销活动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营销效果评估是阶段性营销任务完成以后,对营销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过程。通过评估不仅可以获取营销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营销活动是否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且可以总结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营销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营销结束后进行营销标签沉淀,标签类别涵盖客户基础信息、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触点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和服务偏好等内容,并形成个性化的微营销场景,将合适的业务,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广给合适的客户。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运营商为提升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水平,必须把握产品内容特征、互联网特性,准确识别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驱动,利用互联网的舆论热点事件,向偏好符合、终端符合、价值符合的用户进行营销,并且不断引进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思维,进行互联网产品营销的深度探索,在开展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积累沉淀更多、更好的营销经验。

(作者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罗森文.运营商打破营销困局之路:精确营销[J].通信信息报,2014.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7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模式;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063-01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其精神需求已成为主要。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好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打破了传统市场现状。其独特的营销模式和发展前景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注意,这使得对于互联网+营销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因此,传统企业必然思考如何转型,及转型后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具体的营销活动。

一、互联网+

“互联网+”是2015年国民最关注的一个热词,自三月份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后持续升温,现如今“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自80年代末互联网在我国始入,到90年代后期全国的大范围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起初人们只是不用出门、动动手指就能买卖商品,而现在则是能够在线打车、医疗、旅游等等,更多方便快捷的生活模式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要。当前大众熟知的淘宝、滴滴打车、58同城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二、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比较

(一)概念比较

营销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原意是指市场上买卖活动。对于营销的认知是随着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较早的认识把营销等同于商品销售或推销,认为营销就是销售,就是设法把商品推销出去。然而在营销理论及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除传统的营销理论之外,网络营销这一概念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络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其强调在原有营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在线方式构建和维护顾客关系。其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各自使用的手段不同,传统营销没有通过互联网来开展营销活动,而网络营销则利用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因此,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不大的。

(二)环境比较

首先,传统营销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开展,企业在现实市场上竞争,消费者与商品面对面接触,现场交货、交钱。而网络营销则是在一个虚拟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虽然打破了时空范围,但作为消费者看到的商品也是虚拟的,具有不确定性;其次,传统营销主要采用电视、报纸、车体、灯箱等形式的媒体,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能更深入、广泛的传播,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

(三)消费者比较

在21世纪,网民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大多数网民以中青年为主,其在网上消费不仅追求时尚、便捷,物美价廉也是其考虑因素,相对与传统的市场而言,其市场定位更准确。网络上灵活多样的促销策略更与传统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四)营销策略比较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一些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开展全球性的商业活动,企业间的相关信息都公之于众。因此,网络营销获胜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准确地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并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作为网络营销,首先其渠道要比传统营销渠道更短,但物流配送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顾客更需要特色产品,消费者有最终决定权。最后,网络的公开性和透明化,使得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三、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以小米公司为例

(一)互联网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电子商务。早期企业利用网络来做商业广告,这种形式至今也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营销手段。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其产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社交网站、微信、搜索引擎、app下载等实现了互联化,只要消费者愿意,网络可以全天候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而且网络可以更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各种相关所需信息。如小米公司,其营销方式从最开始的论坛讨论miUi操作系统,到后来的微信、官网宣传,都做到了更有针对性,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

(二)渠道扁平化

在传统营销中要使产品能顺利地由生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除了要根据目标市场要求提供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以外,还必须依赖市场上的一些中间环节。因此合理选择分销渠道是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问题。

(三)重构供应链

商品的传播途径和分销渠道在被互联网影响之后,其提供商品给消费者的供应环节也发生了变化。就制造业而言,企业利用互联网让消费者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建议,提出自己的设想,为企业后期研发及决策做依据,小米公司的小米手机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小米公司除了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研发和设计环节外,也体现在其库存管理上。“饥饿营销”方式的出现正是小米公司加快资金周转及几近无仓储费用的表现。

四、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方式制约了企业转型,其停滞不前势必与互联网时代下新型营销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是在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面对当今的网民、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只有先颠覆自己,才能适应他们。总之,从传统营销模式到“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的模式,不变的是营销的目标,变得是营销的思维、方法和手段,这既是一次升级,也是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高德旺,马维仲.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8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框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126-04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样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提出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提升至国家宏观战略层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计算机新兴技术的深入发展,势必会使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因此,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管理会计新挑战

2015年5月8日,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2015“无边界”管理会计创新论坛,公司助理总裁付建华在谈及“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时指出,以往传统行业企业三到五年作一次改革,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每半年就要作一次企业战略、创新业务、组织架构和资本运作的重新梳理,这种变化背后需要财务部门尽快完成变革,并指出,企业的财务总监、CFo亟需把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战略服务、金融投资四个抓手,使财务管理部门职能由基础财务向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转型,同时也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中国CFo发展中心于2015年5月22日举办“2015年第三届中国管理会计高峰论坛暨中国10大资本营运topCFo颁奖盛典活动”,华诚科信董事长许艳涛介绍了如何运用大数据实现企业的互联网管理。他指出为与整个管理模式的不断精细化要求和深入化要求相匹配,财务人员要更多地参与商业模式的设计,参与公司整个经营过程管理,在整个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人员要支撑战略的落地,支撑模式的转换,支撑商业模式的创新;财务人员要依据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是财务的精华所在,即面向管理者提供各种决策支持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重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弊端日趋显著。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应用于管理会计活动,为提高决策的效率是管理会计的全新使命。因此,设计新时代的管理会计框架来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框架

财务会计的框架已趋于成熟完善,本文借鉴财务会计的框架,兼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同时考虑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以及目前我国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宏观环境,设计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框架。

(一)管理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细化、持续经营、变动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为主

1.会计主体细化

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较财务会计而言更为细化。以集团公司为例,管理会计主体不仅包括整个集团公司、子公司等法律主体,还要在其条件下更为细分,包括分公司、部门、项目组等等,这样便于对企业各环节的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的规划决策和成本节支,寻找价值创造空间。本文认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理念中划分阿米巴经营业务单位的方法对我国管理会计主体划分有借鉴意义。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同样作为管理会计的假设条件,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持续的经营,获取竞争地位,赢得乐观的利润空间。并且,企业只有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才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管理会计活动的纵向分析,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3.变动会计分期

对于会计分期来说,同财务会计有所不同,不只是按公历时间划分为会计年度和中期,管理会计的分期应随着经营的需要而变动。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性较强,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企业间的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相应的就要适时进行Swot分析,以尽可能小的时间单位进行管理动态分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服务。以“即时性”作为管理会计决策活动期间的终极划分目标,把管理会计活动的分期尽可能细化,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时间段的决策支持活动。

4.货币计量为主

基于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的,必须分析财务数据同时融入非财务数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以货币计量为假设条件,根据业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供管理会计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需要提供公司目标的实现情况,即财务目标中市场占有率、收益增长率、满意的投资回报率、成本控制情况、良好的资金流、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等信息。

(二)逻辑基础:立足于“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模型预测”的一体化

胡玉明(2011)指出,管理会计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导向,而单独的数据“结果”无法反映造成结果的原因。只有立足于“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创造价值的动因或绩效动因,从而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若企业仅以单纯的结果为导向,可能导致企业“急功近利”、“短视行为”,扼杀企业的自主创新,从而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财务数据分析技术,也为管理会计活动中结果导向的数据进行经验模型的预测分析提供了保障。同时,根据现代战略管理的观点,战略具有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的属性。可见,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需要以环境变化为导向,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数据信息,适时进行模型分析预测,进而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因此,本文提出了“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模型预测”的逻辑基础。这样,企业才能在正确战略的引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整个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管理会计的目标:实现eVa最大化

eVa(economicValueadded),即经济增加值,以此为标准对企业价值进行的评估,在国内已经受到国资委和经济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逐步推广。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企业间合资、收购、兼并、企业重组等以及企业自身的扩张或收缩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活动也无不涉及企业价值评估。

因此,企业以实现eVa最大化为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这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扩张战略是相吻合的。同时,为克服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带来的弊端,在确定企业管理者报酬时,还应该把市场份额、单位产品成本、研发项目投资等企业价值驱动因素考虑在内。此外,eVa系统本身对非财务信息重视不够,不能提供像产品、员工、客户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信息。为克服这种局限性,可以通过对eVa指标的分解和敏感性分析,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融合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将关键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从而与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模式相结合,构成一种新型的“平衡计分卡”。在该模式中,eVa被置于综合计分卡的顶端,处于平衡计分中因果链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服务。

(四)方法体系的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模型分析

目前,在主流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或财务软件中,无论是eRp系统、Sap系统,还是金蝶、用友,均没有针对管理会计设计独立的系统,而是将其融入分散在其他各子系统中。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设计独立的管理会计系统大有必要。

在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根据公司的历史经营数据及财务人员的经验,设计管理会计模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多种备选方案,以实现管理会计的预测性、提前。本文认为,要使管理会计的决策作用得到提升,需要在现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下,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做到以下重点改进:

1.数据统一性

实现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安卓系统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间的沟通,保持数据统一口径,这是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功能和数据分析实现的基础。其中包括基础代码库、内部数据的管理,多个系统的单一用户和统一用户的交换问题。

2.信息的猎取

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和其他一些系统,数据可能是数字化、文本化、图片化等形式,以此为数据基础产生管理会计角度的数据,并实现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的展现、数据的清洗。

3.模型的数据基础

必须基于对整个业务和运营非常熟悉的机制,财务人员才能进行分析。

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数据不仅来自于财务系统,还涉及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因此必须做好系统间数据的流转和衔接。财务人员必须从做事后的合同报告进入到前端去,进入到基础数据的管理中,进入到业务执行过程中,进入到整个业务分析过程中,从而实现后端管理会计模型的设计。

(五)技术手段: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依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企业在该环境中均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贯彻该新型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将目前主流的网络技术方法应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的重要支撑,其改革创新也是大势所趋。管理会计活动的改进需要对管理会计系统更新设计,这就离不开这四种技术的支撑。方法应用中数据的获取、模型的建立及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同样需要借助于这四种新型技术的支撑。

1.物联网技术与管理会计

物联网技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的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和共享;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目前RFiD技术正在为供应链领域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以识别距离远、快速、不易损坏、容量大等条码无法比拟的优势,简化繁琐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应链效率的透明度。托盘是供应链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货物单元,它已经广泛用于生产、仓储、物流、零售等各个供应链环节。

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适时监控企业仓储存货的状况,为管理会计活动的材料采购需求量、产成品合格率、产品销售率等适时计算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管理会计活动的适时效率。

2.云计算与管理会计

云计算是一个提供便捷的通过网络访问的it资源共享池。它可以采取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it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这些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并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与服务供应商交互。云服务即实现“即取即用”的服务,这又与管理会计的会计变动分期、实现适时决策需要相吻合。

云计算特点包括:

(1)按需即取:消费者可以随时按需使用各类云服务,快速交付,并且通过自助的方式,不需要供应商人工参与。

(2)随时扩展:通过虚拟化技术,云服务供应商提供规模较大的资源池,服务资源可按需随时进行扩展和收缩。

(3)按使用付费:区别于传统硬件购置的方式,云计算采用按使用付费的模式,让企业it从资本投资转变为更灵活的运营费用。

因此,企业可以借助于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个性化数据服务,购买对于企业管理会计活动有用的信息,例如行业发展数据、企业产品占有率等,进而为管理会计活动的模型设计提供支持。比如:对于大型的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云计算的联动与有效利用,经由后台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整合处理,使得诸如资金上缴下拨、投资集分权、消费基金的控制与放开等管理更加完善;还可建立在线的预算沟通平台,使得全面预算系统的应用更加具有目的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3.大数据与管理会计

大量数据源的出现导致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具有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大数据的4V特征)。企业用以分析的数据越全面,分析的结果就越接近于真实。大数据分析意味着企业能够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新的洞察力,并将其与已知业务的各个细节相融合。大数据将被设计用于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多类别的数据中提取价值。

通过大数据来设计管理会计活动的模型,与抽样调查相比,大大降低了偶然性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使得管理会计的各种工具,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等,在商业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移动互联网与管理会计

要实现“即取即用”,云应用就必须兼容大多数的终端,特别是移动互联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云应用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孪生姐妹”,两者共同使得移动办公成为现实。因此,任何一款管理会计方面的“云应用”都应该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开发的。比如元年诺亚舟最近推出的“云快报”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支持移动终端、最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费用和报销系统。

(六)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同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类似,“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同样提出信息质量要求,即: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为了突出管理会计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发展规划服务的职能,以应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必须将“及时性”作为首要的质量要求。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性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应用大数据技术,适当舍弃其数据的精确性,分析传统管理会计忽视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其他的信息质量要求同财务会计相似。

(七)实现途径: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完成管理会计工作由附属职能向核心职能的转变。因此,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改革,财务部门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业务经营状况预测,进行业务计划预算,出具财务分析报表,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把财务、非财务信息都抓到管理会计系统中来,加工形成满足企业各类经营决策的报告。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能够胜任“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才相对缺乏。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单位财务转型,我国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建设应着力提高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的能力向参与战略决策、融入管理方面转型。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发展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1)具备专业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储备;

(2)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内外部价值链活动;

(3)了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4)具备支持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新挑战的分析,结合企业管理会计目前发展状况,借鉴财务会计的框架,从基本假设、逻辑基础、管理会计的目标、方法体系的构建、技术手段、信息质量要求、实现途径七个方面构建了“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新框架,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基本构想与预期突破[J].财会通讯,2011(10):6-10.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9

[关键词]互联网;客户体验;营销机遇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0.053

[中图分类号]F274;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66-01

“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最火的一个词。总理也说:“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制订“互联网+”举措筹划已写进今年的总理政府事情报告,纳入了国家经济的顶层计划。“互联网+”正给中国社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什么是“互联网+”

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代价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普遍使用,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互联网技术对客户传统生活的改变

大众生活正因移动互联技术悄悄改变,消费时用app寻找优惠促销信息,无聊时玩游戏打发时间,使用社交app发送文字、音视频联系朋友,旅途中用办公app进行商务办公,这些几年前的新潮现象,现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便捷的移动互联服务丰富了大众生活,帮人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营销机会。

其实,“互联网+”正在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将来互联网也将像水电一样让我们无时无刻离不开它。想一想,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被“捆绑”在智能手机承载的“移动互联网”上,6个小时、10个小时,还是更多?

“吃完饭,总要愣会儿神。我打开手机,先给手机充值交了费,再回复几封电子邮件。然后在1号店买了我最喜爱的泰国椰子水和家里要用的一些日用品。不到半小时,我又拿起手机,准备找个电影看。突然意识到,科技再这么发展下去,我的许多事,不用下床就可以完成了。”一位白领这样说。

“我这次准备年报,非常繁忙,但也没有开过电脑,到办公室也是用手机审批、改稿子,回到家也是这样,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六七个小时。”一位上市公司Ceo逼真地描述着“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变革。

3移动互联时代下如何发现市场机会

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市场营销要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重视移动搜索广告,包括搜索排名。在对智能手机的研究中发现,移动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是搜索引擎网站,大约有77%的智能手机用户会访问这类网站,社交网络、零售商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紧随其后。消费者呈现的这样一种消费习惯,要引起经营者注意。这一现象表明对于企业而言,过去在pC时代,关注的是pC上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否可以找到你的品牌,如今却需要关注移动搜索上你的表现了。企业需要建立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我们可以根据此类信息,分析客户心理,发现市场需求,进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要。移动终端设备的演变带动了移动广告形式的进化,如今的移动广告从一些小型的文字和条幅广告,再到更高级复杂的形式,移动广告已发生了明显转变。

其次,除掉纯粹的广告,移动互联网上,存在品牌营销创意的无限想象空间。利用手机应用、位置服务、手机支付、虚拟购物等营销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打开新的营销之窗。如品牌app开发与应用推广,让人们主动使用,发现并卷入到营销的互动中。以耐克为例,通过开发nike+GpS这种可追踪用户行程的时尚手机应用来增加品牌曝光率,不但可以让用户对品牌产生好感,而且在刺激用户购买欲这一点上的效能也并不亚于广告。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引发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因此,移动互联环境下,经营者要注意精准的市场定位,准确抓住市场机会。

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用户需求;营销哲学;策略

一、背景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格局迅速变化的一年,Bat纷纷加大在移动端的布局力度,投资并购案层出不穷,竞争非常激烈。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均开始洗牌,头部企业优势愈发明显,弱势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端应用在各个领域全面探索变现,在电商、游戏、o2o领域加大力度,争夺市场,将用户流量不断转化为现金流。

1.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不断扩大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5.6亿人,移动网民为4.2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5%,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两者差距逐渐缩小。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2.移动互联网行业细分格局变化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75.9亿元,环比增速91.6%,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就行业细分格局变化来看,移动增值市场占比持续萎缩,移动购物占比继续扩大,同时移动营销和移动搜索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微营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且不断被消费者认同与应用。

3.移动营销市场规模高速发展

2013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为63.2亿元,增长率高达161.3%,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获得持续突破。移动优质媒体也不断丰富,广告主、商、平台广告等都积极参与并推进市场进一步发展。移动营销形式主要包括:app手机应用、微信订阅号、手机网页广告等形式,扫码付费,微信支付,手机钱包,手机团购等已经逐渐被消费者使用并喜爱,正处于习惯养成期,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注释:移动营销市场规模指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类移动终端上搭载的营销活动所占市场规模。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需求概述

1.移动社交

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以及移动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作为一个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平台越来约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社交平台作为移动终端上一个新兴的端口,更是在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现在已经大红大紫的腾讯微信在手机app应用中覆盖率遥居榜首。微信即刻在线,实现了及时记录、及时互动、及时学习和即刻支付,更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

目前,社交网络正在经历一个由娱乐化向工具化的过渡。社交属性的工具化趋势,将使组织内的联络渠道更加通畅和高效,并且有效地把各种事件和活动进行整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样一个趋势,从而着手利用社交网络和社区的作用来带动业务的增长。通过大量的协作,以及各种社区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创新及集体智慧,企业社交网络对整个业务的影响将积极而深远。

2.移动视频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在线和离线移动视频领域逐渐发展起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可以不受位置和姿势的约束,启动快捷方便,弥补了传统电视的缺陷。据调查显示,大约40%的Youtube流量来自于移动设备,较去年的25%和两年前的6%有着大幅的上升。美国地区大约有5000万的用户通过移动手机观看视频,用户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视频的时间占据所有在线视频时间的大约15%。目前,随着4G网络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移动视频产业链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3.移动购物

消费者青睐手机购物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其便捷性、随时性以及简化购物过程的多种手机应用程序。广大消费者的移动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支付、携带的便利性更是带动了手机购物的发展。万事达卡网络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手机购物比例居亚太之首,近六成(59.4%)受访者曾使用手机购物,其次是泰国(51.2%)和韩国(47.6%)。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策略要点

1.用户思维

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透明、共享。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沟通效率增加,信息不对称性被打破,点对点的随时随地连接性使得信息反馈和用户参与成本不断降低,消费者反客为主,再加上碎片化时间利用的生活方式,使得“消费者赋权”得以发挥威力。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以更廉价的方式、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用户思维”顺势而生。

用户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营销依托于产品特性,但是究其本质也是用户需求,随需而变显得尤为重要。营销的成功最为核心的就在于找准用户的痛点和痒点,并设定条件来满足,从而实现成功销售。如今网络消费大军集中在80、90后身上,他们追求个性。

品牌价值观如何构建?首先,构建认同感,认同感也可以理解为参与感、存在感,反映在营销活动中就是增强互动,让用户体会到被重视。最极致的营销案例就是小米,小米创始人雷军把小米成功的真正秘密归因于“兜售参与感”。创业初期,创始人雷军、黎万强等人每天会保证在论坛上泡1小时,与米粉近距离沟通,并第一时间反映到产品设计上。其次,要注重用户体验。从营销而言,小到移动终端设备可视化界面的设计,大到营销推广的渠道选择、策略制定,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及时反馈机制。雕爷牛腩这家以“互联网玩法”自居的餐厅,特别设置了一个Ceo岗位,为首席体验官,其中的e是experience,即“体验”,Ceo会从客户的角度去感知餐厅服务,时刻注意客户的反馈,时刻注意改善服务。

2.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思维,就是指企业应该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社会化网络,重塑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关系及商业模式的思维方式。在2014年举办的千人互联网大会上,专家曾断言,未来,人们将生活在线上的群中,每个人都将归属于不同的线上群体内,去交流、去分享、去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存在感和成就感。同时社会化交往方式也决定了人们以关系链的形式来进行传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a购买了商家的产品,感觉质量不好,往往会第一时间告知他身边的朋友B这个产品不好,从而影响B的购买决策。在互联网竞争中,突破靠点,成长靠链,社交关系链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那么,作为营销策略而言,就应该先人一步,提前搭建起一个平台,吸引同类人群聚集,实现规模效应,建立信任感,进而开展进一步的营销策略。曾经在电脑终端风靡一时的贴吧,就是起到了建立社交平台的作用。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订阅号也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很多实业公司、金融机构都已经搭建了自身的交流平台,并且有专人进行维护。微信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把关系做小”,让每个人与不同的圈子和个体更为紧密的联系,通过无数个高粘性、高活跃度的“小网络”变成一个基于“紧密关系”的“大网络”。

3.流量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营销效果极大程度取决于用户基数,也即流量思维。流量可以理解为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数、用户访问频率等,究其本质,就是用户关注度,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自然会转化为商业价值。

作为营销策略而言,首先应该看到流量的关键性,进而寻求引导、扩大流量的方式。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就是“免费策略”。在网络环境下,免费策略是应用的最为成功的策略,最经典的案例就是360免费杀毒软件的崛起,一举击败了风靡一时的瑞星杀毒软件。但是,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免费如何盈利?不同的产品和企业有不同的方式,最新的方式就是实现费用承担者的转移。6月底,一家4人公司成功运用这一理念实现盈利7000万,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4运作模式

首先,发现利润区,确定哪些方向、维度、层次存在企业获利或整合价值的空间。其次,设计盈利模式,寻找企业进入的利润区和利润获取方式。然后,构筑生态链,透过相关合作结构方案,依托产业链产业集群,构造其生态链。最后,生态链控制力,战略控制力是企业实施商业模式的充分条件,制定商业模式的依据,升华商业模式的依托。

他们通过网站打广告,用户只需23元邮费即可获得市场价值188元的女士睡衣,一共赠送1000万件。“免费”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让其获得了足够的流量,通过1000万件的数量优势,其企业就拥有了与服装厂商、快递公司、网络广告的议价成本,把成本缩减为16元/件,单件盈利7元,故成功盈利7000万元。

四、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微营销如何成功

如今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已经是平常人利用互联网思维崛起的有力手段了,“雾霾生存手册”的运营团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雾霾生存手册创始人方达是一个骑行爱好者,深受雾霾困扰,在雾霾封锁的日子,他研究了雾霾的成因,在2013年11月23日注册了“雾霾生存手册”这个公众微信账号,仅仅半个月,这个公众号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他也慢慢变成了半个雾霾专家。pm2.5爆表的那天,也使“雾霾生存手册”的订阅数猛增,一天增加了将近2000用户,而方达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做了3m口罩的推广活动,增加读者互动的同时解决了公司库存问题。随着订阅号流量的增大和推广活动的成功举办经历,方达开始探求产品合作,逐渐步上盈利的道路。

“雾霾生存手册”的成功案例,总结可取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内容丰富。该订阅号的文章具有以下特点:贴近百姓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从“雾霾”为切入点;以专业的测评数据为支撑;用最简单易懂的言辞来诠释试用的科学知识;排版注重人性化设计,兼具文字与图表,排版清晰,插图切近主题。

第二,正能量传递。订阅号创始人作为骑行爱好者,建立本订阅号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大众,把个人整理的学习成果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创办,后期整合产品、商家,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打通信息不对称性。作为正能量的传递着,分享创造价值。

第三,稳扎稳打。建立初期通过做极致的产品,借助网络通过口碑营销的方式,实现基础流量的积累,进而不断推广、壮大,并未急于求成,而是追求产品本身,专注于信息的传递,顺势而为。

第四,注重互动。该订阅号注重与用户的互动性,在及时回复微信留言的同时,举办一些活动,增强参与感与认同感,加强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客户粘性,构建粉丝文化。

五、展望

在大互联的背景下,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已经成为现状。但是,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本质还是营销,必然需要完成整个营销体系的梳理,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服务体验等。如此,在传播环节,互联网营销工具,才可能有针对性的提升传播效率。

参考文献:

[1]屈雪莲,李安英,陆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趋势剖析[J].移动通信.2010(12).

[2]陈祖斌.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特点及企业应对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