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十篇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十篇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48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1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2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3

[关键词]数字故事;教育叙事;可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036-06

引言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出现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的,有些会长久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许多启发。然而,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文字方式记录教育叙事,就无法做到真实教学场景的再现,缺乏情境性。数字故事可以弥补教育叙事形式单一化的不足,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可化的教学活动频,重塑课堂教学过程,带我们回到当时的课堂情境。因此,对真实的教育世界进行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无论对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 国内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现状分析

在进行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可化研究之前,笔者分别以《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叙事可化研究》为题,在中国知网和百度网上进行了查询。查询结果发现关于该研究的查询记录是0。百度网查询结果搜索到相关内容42,600个,真正和教育叙事可化研究相关的有3条记录,其中包括1条重复记录。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黄娟于2006年6月在《中小学电教》出版的《数字故事――打开可化教育叙事研究之新角》和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于2005年6月11日在自己的博客(东行记)上的《教育叙事的可化――数字故事(DigitalStory)的新发展》。前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教育叙事的含义及特点、数字故事的含义及特点、数字故事对教育叙事发展的影响。后者则是个人对教育叙事可化发展的展望。二者只对教育叙事可化做了简单的概念描述和未来展望,对其设计和制作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内涵分析

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教育叙事已成为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展示和个人心得交流的手段和方法,例如海盐博客、东行记等。国内数字故事教学应用的研究始于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发表的硕士论文《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讲述了数字故事的起源,国内外对数字故事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国内开展的数字故事教学实践活动等。直到近几年,随着数字故事教师培训和作品竞赛等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多,数字故事教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受到广大一线老师的欢迎。然而,也不乏有些教师对教育叙事和数字故事盲目追逐,其实对其内涵并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下面将从叙事和故事的内涵及关系具体分析教育叙事和数字故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叙事和故事的内涵及其关系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詹姆斯•莫纳科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呈现的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由此可见,故事就是人们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它们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事件也可以是想象虚构的。

叙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叙事学意义上的“叙事”概念与故事的概念是一脉相通的,所谓叙事也就是讲故事。人们通常把以讲故事为主的交流方式,比如:神话、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小说、戏剧、故事片等统称为叙事体裁形式。叙事学中的“叙事”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总体上看,传统中的故事概念主要偏重于故事的内容方面,即故事讲了“什么”,叙事的概念则更关注“怎样讲”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模式”讲。其次,“故事”作为“叙述出来”的结构体,它是讲述者重新安排的结果。而叙事的概念则不停留在“故事情节”的水准上,它还涵盖了那些“非故事性”的情节和“反情节性”的故事。第三,叙事在含义上要比故事概念复杂得多,而故事概念在叙事学理论中只表明“叙事”的某一层面的含义,即主要指“讲述出来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同一个事件,由于叙事指向、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的不同,讲述出了不同的故事,但却不能反过来说故事生产叙事。因此,故事是叙事的产物。

2.教育叙事的内涵

什么叫教育叙事?邱瑜描述为:“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基于上文论述叙事和故事的内涵分析,教育叙事即是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教育叙事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下面通过展示教育叙事的案例来理解教育叙事的真谛。

教育叙事案例1:《爱的鼓励从哪里来?》

爱的鼓励从哪里来?老师们如果能把挑剔不满的目光变为欣赏满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肯定的语言,那么爱的鼓励就出现了!

一次下乡到小学支教,原以为郊区的孩子应该很淳朴很老实,教起来应该驾轻就熟。然而,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既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又沾染了一些讲粗痞话、油嘴滑舌、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的恶习。我的脾气也弄得很暴躁,经常口不择言地奚落学生。学生甚至和我作对起来。直到一天,我听了五一班同学上语文课的情况。语文老师那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言、朋友似的关爱使我似乎从中悟到了什么。我再一次回顾我的言行、我的方法,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我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需求、他们的知识准备水平呢?

教育叙事案例2:东行记博客上“教育叙事研究(53):以校为本的Blog和教师团队的教育叙事”在常州报慈小学有许多热心教学改革的老师,他们在王敬忠校长的组织领导下,办起了Blog网站(省略/blog5/index.asp),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写了大量的教育叙事,这些故事如涓涓溪流,倾诉着老师们心中对教育的爱。下面是一位老师写的教学体会:

把游戏领进课堂

1.以读导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感受读的方法,让学生领悟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在《云房子》学习第二小节时,教师提问“小鸟看见这么多的房子,会怎么想?”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兴奋的、高兴的。

2.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J间扣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把游戏领进课堂让游戏与教学同在,把“知识的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游戏教学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谤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启动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缓解纯知识学习方式所带来的紧张、焦虑,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黎加厚教授曾在他的博文中说道:“教学源于生活,教学就是生活,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把生活、游戏、教学融为一体,让游戏与教学同在,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儿童在知识掌握、智慧发展、情感张扬、个性发展上得到更充分的实现,达到智情意行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是现代生活教育给我的启示,也是现代生活教育给我们教师的新的目标和任务。”

以上两则教育叙事案例只是教育叙事的一小部分,我们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叙事。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通过分享和交流教育叙事,可以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3.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来自英文:DigitalStorytelling)这一形势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atchley)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发者,用电脑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美国是数字故事的起源地,也是最早把该方法应用于教学的国家。美国KoCe电台的霍尔•戴维森(HallDavidson)多年来一直和教育者一起研究教室中频和多媒体创作的力量,他认为数字故事是让学生实现自我表达的很好的媒介。“这和频的报道不同,频报道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他解释道,“而数字故事是由学生自己参与和制作的,它使你的心和头脑都投入进去,并能帮助制作者和观看者从他们自己的生活或行动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国内《2011年教育技术年会征集数字故事的方案》中“数字故事”被明确界定为: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编写教学故事,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图片、音乐、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的编辑平台工具可以选用ppt,也可以选用其他多媒体的编辑平台(如Flas、频、数字相册软件等)。从形式上看,数字故事是一个集多种媒体元素于一身的新型教学技能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技术与艺术兼具的可化的故事学习交流工具。与单纯的文字性描述叙事相比,数字故事具有逻辑性的情节构思,丰富的媒体元素组合和表现手段,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可化的故事情节,那情那景可以随时再现。下面展示几个数字故事案例:

数字故事展示案例1:《笨小孩的故事》

由于该案例有51页ppt,内容太多无法全部展示,就把案例内容以缩略图的形式展示如下:

这是2010年黎教授在山东淄博市周村三中进行教师数字故事学习培训时,某个老师制作的个人数字故事。作品中作者是在进行自传叙事,内容上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制作上图片效果和背景音乐变化处理较好,给听觉、觉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数字故事案例2:《喜欢画画的他》,该案例共26页,因为是ppt文件就把内容以图片形式展示如下:

数字故事《喜欢画画的他》荣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数字故事组一等奖。该数字故事属生活叙事,讲述生活中一个喜欢画画的他。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扣人心弦,几张简单的绘画照片,就能充分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对画画的热爱程度。

4.教育叙事和数字故事的关系

由上文的实例和论述可知,教育叙事和数字故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来看,教育叙事注重叙事(文字描述为主)。数字故事注重叙事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多媒体可化为主)。教育叙事与数字故事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编写教学故事,表述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与博客上写教育叙事相比,数字故事教育叙事具有叙事方式多样化的优势,实现了教育叙事可化,可形象的呈现教学过程,深刻的触动学习者的情感。教育叙事注重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共享性、感悟性、可读性;数字故事在具有教育叙事的性质之外还添加了可化的多媒体元素,做到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因此,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能给教育叙事带来可化的春天。

三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设it和制作过程

1.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设计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ppt制作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设计过程,一共包含以下6个因素:

(1)聚焦主题与故事

数字故事的设计注重故事第一,画面第二,音乐再次。张艺谋说: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同时满足故事真实性、典型性、情感性和意外性的特点。真实性是基于真实的事实,不是简单的“镜像”记录生活,而是观察和思考生活。典型性是“叙述”为主,启发人思考,有一个照亮整个故事的主题。情感性是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哲理蕴含在故事叙事中,激发人灵魂深处的感情,以引起强烈共鸣。意外性是欧亨利式结尾,故事冲突,深度互动,唤起心底的震撼。好故事需要拟定一个好标题一一简洁清晰的题目。

搜集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背景音乐、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之后,对图片和拍摄的照片进行简单的筛选、加工,可使用绘声绘影、premiere等频处理软件对拍摄的频进行简单的加工、合成。

(3)合理的故事叙述节奏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是关于教学实践的数字短片。如何处理好故事叙述的语言和图片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不仅要仔细辨别图片信息,还要注意充分的语言表达时间,要达到“声画合一”的效果。

(4)叙述者声音的魅力

由于在叙事中要加入叙述者自己的声音或者故事里主人公的声音,叙述者可以通过音调的变化适时地给故事添加情感,以强化自己的观点。

(5)和谐的背景音乐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作品中音乐是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强化故事主题,而且还能够反映故事制作者的心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故事叙述者语言的不足。制作者必须做到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恰当设置ppt的配乐起止页码。例如:裁剪音乐,循环播放等。最后,要将音乐文件与ppt打包在一个文件中。

首先建立多个不同的文件夹,给文件夹命名。例如:稿本文件夹、图片文件夹、频文件夹、背景音乐文件夹等。把搜集的资料按照类型放在不同文件夹中,然后根据故事主

题和稿本内容把故事情节版画和教学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整合到ppt中,并用熟悉的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软件)将拍摄的影像和录制的配音进行加工,加工后将其整合到ppt中。也可使用ppt自身带的效果变化。

可把6个设计因素分成两组,前两个因素为一组,主要说明的是写作方面的内容。后四个因素主要说明的是制作方面的内容。在写作和计划阶段,教师撰写和修改脚本,设计故事情节串联图版,决定故事的内容和故事的形式。在确定了脚本和相应的故事情节串联图版之后,使用ppt进行制作。

2.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制作过程

下面主要介绍使用ppt进行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制作的过程:

(1)选择主题。

(2)编写详细的故事脚本。

录制教学情节和配音

由于本次课程是故事演绎活动,后期要进行正规的录制,所以把后期录制的部分频截图展示在本文中。

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教育叙事

在制作ppt数字故事教育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的体现。真正做到教育叙事可化。

①故事性:根据教育叙事的主题弄清楚故事的结构,然后组织好语言将其安排在ppt中。一个故事情节可以用一页或多页ppt去表达;注意语言的组织;叙事手法的创意等。做到故事的真实性、典型性、情感性和意外性等特性。

(3)绘出简单的故事情节。

(4)录制教学情节和配音。

(5)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教育叙事。

(6)作品。

笔者以徐州市民富园小学语文作文数字故事教学为例具体展示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制作过程,此次数字故事教学是笔者亲身经历的第一个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

故事主题:《快乐的课堂》

根据题目编写故事脚本如下:

今天是我在民富园小学进行数字故事叙事研究的第32天。课程的内容是五个数字故事学习小组的故事情节演绎。四年级4班的55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数字故事。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可爱兔兔队的精彩故事演绎。可爱兔兔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积极,热情高涨,队员参与程度高,学习效果好。吉祥萝卜兔队,他们的组长张羽清是个积极的带头人,可组内的其他成员相对就有点懒散、拖拉。但看到他们对故事演绎的认真劲,他们的笑容犹如兴奋的催化剂,给我的工作增添了许多激情……

学生们情感甚是投入,在一边严肃指导的王老师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每个组的数字故事学习情况不同,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做到最佳。看着学生一张张调皮而又童真的脸,在愉快地游戏中学习知识,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且增添了自己对数字故事教学的信心。

今天上的演绎课十分开心,十分愉快,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快乐的欢笑声。

绘制故事情节

②艺术性:明晰了故事主题和结构,将语言组织好后要注意文字字体的使用效果。做到字体色彩、大小、格式都随着内容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做到字大且少。图片和照片的安排与故事主题相互吻合,做到图片可化,简洁即美,并根据学习者个人的情况对图片做相应的觉效果处理。

③技术性:技术上主要是指将背景音乐和频等整合到ppt中。在选择和处理音乐、配音、频的时候,学习者要找到适合ppt的频格式,恰当地下载网络上的频文件。根据ppt加工频文件,例如:裁剪频、为频添加背景音乐和文字等。在ppt中进行频文件超链接,做到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元素。

④创新性: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要注重创新性。ppt本身带有的功能就可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创新,学习者在使用和制作过程中要避免思维定势和形式的单一。尽量在叙事的组织形式和图片的表现形式上做到新颖。下面图6具体展示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制作成品:

(7)作品展示和

作品可以在教师专业化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也可以到学校网络、个人博客或者优酷频网上,还可制作数字相册或刻录成光盘作为作品收集起来。

个人制作体会:在撰写和制作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课程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为其他老师提供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可以激发老师们的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做到教师教学价值观的内化,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设计、策划、语言、艺术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们的表达沟通技能:有利于老师们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最终形成集体智慧。

四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发展构想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是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认识,但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对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构想:

1.构建反思型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杜威(JohnDewey)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反思是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构建的灵魂,参与教育叙事首先必须学会反思课堂、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个案,只有反思才会发现问题,只有反思才会形成,网络交流的话题。善于反思,才会提升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构建出反思型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

2.构建合作型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

共享集体智慧是网络教研的特点之一,“合作”高于“竞争”是构建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前提理念,实施网络学习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学习团队,在网络学习中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感悟、共同提高。构建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的研究,必须倡导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倡教师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反思交流、教学叙事交流、学习体会交流、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创新交流。

3.构建导师型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博客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学习,各层面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情感沟通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构建导师型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让地处边疆或教育落后地区的教师获得与名师和专家交流的机会,推进不同地域之间教师的学习与交流,同时提高了教师专业化学习的质量。

五 总结

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不仅能够加强学习者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让教师掌握了一种记录教育生活,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氛围的技能。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育叙事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研究过程中,做到深刻分析教育叙事,淋漓尽致地呈现真实的教学生活,让更多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因此,对真实的教育世界进行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可化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莫纳科,电影术语汇编[m]转引自《96电影大百科》,微软公司英文(光盘)版[m/CD],1996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3]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12

[4]刘翠鸿,姜平,罗炜,校本教研教育叙事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东行记jjahou'sblog[eB/oL]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4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76-01

近年来,在教育的领域开展“叙事研究”成为教师学习教育处理模式的重要方式。在远古时代,人类试图在研究教育工作的各种叙事材料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专业领域的进展。近代,在探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实践中,人们开始进行分析、归纳、演绎叙事材料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经验,也可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促进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能够在组内分享教育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群体蓬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专业性的叙事研究的研究范式以人为本,越来越多的教育和研究活动看重它的经验、感知和行动,是教师促进自己的跳跃,运用各种方法融合到领域中去,形成空前壮观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实践智慧或隐性知识,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反映,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复杂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挖掘那些艰深的理论或实验数据来概括抽象的含义和深层规律。重视研究人的心理和情绪活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注重行动与反思,对不切实际的说辞,倡导“一个典型,胜千言万语”,以促进移植和参考,强调理论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校正,可以应用在实际情况中的才是有价值理论。这是当前教育叙事研究逐渐受到尊重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讲述案例时,整理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困惑,并验证自己的经验,体验到成功的过程。具体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可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的突破,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感悟,可以鼓励教师改进教育实践,可以唤醒教师的情感,体验教育价值,成为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实际的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在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加强教育和教学反思,积累材料,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地步。

1、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使自己的思想,及时跟进教育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升理论水平和科学素养,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每个教师都是要读书学习的,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理论素养。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虽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但我们不能忽视理论的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开发思维,启迪智慧,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升华思想。

2、学会关爱,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只要心中有爱,再去接触学生的童心,在不断撞击,才会产生火花并能够交融,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美丽动人的教育故事才会生动传神,自然真切。只看到缺点和不足,对学生百般挑剔的所谓的严格要求,只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才是有害的,教育叙事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3、善于发现,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纯真的学生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是一首首优美意境的散文诗,是一本本意义深邃的书籍。教育叙事研究必须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找到并读取学生学习生活中迷人的火花,捕获精彩细节,及时从理性的角度洞察分析,体会深刻内涵,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是教育的真谛所在。人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在事事处处关注身边事,留意身边问题,便能找到探讨的话题,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典型个案、教师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师生共同成长的记录、有关教学的对话、案例反思等等。叙事研究的话题来自我们日常的观察,日常的思考。

网络的普及,有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沟通更加简单和快捷。思想保守,只能固步自封,影响和限制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同样需要有这种资源共享和开放的心态。教学情感,困惑和见解,教育和评价,教学实践写于教育叙事,读者就会有不言自明的惊喜和进步。沟通和交流,在校本培训和教育叙事研究中是很好的策略,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实践。

4、教育叙事研究贵在得法

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叙事研究就有多少类型,教师的工作有多么广阔,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么广阔。这样看来,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要求。叙事研究有更多的弹性,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叙事研究要反映现实,富有创造性,为教师掌握和运用。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要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反思,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背景。教师叙事研究掌握一些基本要求,就能进一步实现叙事自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研究工作。

教育叙事是教师综合运用知识、教学话语的实践。教育叙事努力恢复的科学话语所遗忘和压制“教育案例”,“教育事件”,重申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话语对理论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叙事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质疑教育的终极意义,从而不断结合自己的实际知识,对发展教育做出独特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知识和教育叙事建设,体现了师者的实践智慧和手段。教育叙事研究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丁钢:像范梅南那样做叙事研究[J].上海教育,2015,(08a)):18-20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5

案例开发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案例开发应为案例教学服务,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应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1为案例教学服务

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和班主任工作等。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对于师范生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等。但是,目前教育类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问题。为克服教育类课程脱离教育实际的弊端,教师教育领域可以借鉴医学教育、法学教育和商业教育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成功教学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真实情境的模拟,缩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期限。

王少非认为,从目的看,当前实践中的案例开发有三种类型: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指向于教学知识基础开发的案例开发和指向于教师反思的案例开发。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应属于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其关注开发的成果———各种各样的案例。如若没有案例开发的过程,案例教学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2关照师范生的特点

师范生是案例开发的主要受益者,案例开发理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师范生的发展需求。师范生处于教师生涯发展的职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师范生阶段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获得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技巧,初步培养教育教学机智。在职前教育阶段,技能课程的开设、教育见习与实习等可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机会,但是,这些方式受各类因素的限制较大,很难保证其长效性和长期性。在教学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就可以随时为师范生提供“临床情境”,弥补技能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的不足。

那么,教师发展哪个阶段的情境是师范生最需要的呢?根据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是职前教育中最适宜的案例素材。第一,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提前经历角色转换,在阅读、分析新任教师所面对的困境与冲突中,开始学习“像教师一样思考”。第二,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获得知识转型的机会,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的转化”。第三,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更加全面地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体会教育活动的复杂性。

3实现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随着人们对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教育实践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案例开发也应力求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第一,案例开发让一线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处于无声状态,他们默默地接受着所谓“专家学者”的指导,一味地迎合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这种生存状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很艰难的。教师教育者应该尊重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把这种心声形成案例,传达给师范生。

第二,案例开发促进教师教育者的发展。目前,大学中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很难触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真实问题。通过案例开发,教师教育者可以走近一线教师,聆听和感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现状、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让教师教育者加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更好地教授教育类相关课程,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者科研水平的提升,使他们更多地、更真实地研究中小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第三,案例开发促进师范生的成长。教师教育课堂是为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开设的,用于教师教育课堂的案例都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素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进入课堂后,师范生可以置身相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避免就理论学习理论的现象。

总之,案例开发加强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使二者向着双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双赢也为师范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实现一线教师、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的“三赢”。

二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案例开发的流程

新任教师的教育叙事是高师教育类课程适恰的案例来源,那么,基于新任教师教育叙事的案例开发模式也是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一种适恰开发模式。根据以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为素材的案例开发的特点,案例开发流程可分为六个步骤:确定备选主题;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1确定备选主题

先有主题,再寻找故事,是教学案例开发的常见模式。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也可以遵循这种模式。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是有特定目的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其职业技能,因此,案例的主题必须与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主题相匹配。备选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抓住这些备选主题,才能开发出适应时代需要和师范生需求的良好案例。由于目前关于教育类课程的知识内容的讨论还在进行,所以可以把以往教材都涉及到的内容作为备选主题。

2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构访谈问题是进入研究现场的前提工作,若做不好这项工作,就将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访谈可分成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这三种类型也分别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收集案例素材的访谈提纲应为半结构型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教学经验中是不是曾碰到过什么事件让您印象深刻?在当时,您是采取何种方式处理问题?这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如何等。

在未进入研究现场前,无法预测研究对象的回答。进入研究现场后,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随时进行提问。这些提问一般是涉及案例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对案例开发来说,拟定访谈提纲是一个较容易的过程,但是,研究者需要有一个预设的提纲,这个提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得详细的案例素材。

建构访谈问题和选择访谈对象可以同时进行。根据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访谈对象的选择一般采用目的性抽样,具体包括滚雪球或连锁式抽样;机遇式抽样;目的性随即抽样;方便抽样和综合式抽样等。各种抽样方法都具有优点与缺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好访谈对象后,需要及时与他们联系,并把访谈提纲事先告知他们,接着就可以约请他们进行访谈了。

3进行访谈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后,研究者就可以进入研究现场了,即开始访谈。这一环节是搜集案例素材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研究者一定要启发新任教师说出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教育教学故事。

受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总是把事件描述得很简略。这时就需要访谈者运用头脑中事先预设的提纲,引导这些新任教师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丰富。也许有些老师想不出来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这就需要利用一些访谈技巧,如列举其他教师的相关事例。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及时记录,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追问,以便收集到最大量的一手信息。

4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

收集案例素材的过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对案例素材进行整理与分析。整理即把收集到的素材以原貌的方式呈现出来;分析即通过对比确定开发案例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评估即通过各种途径确定案例素材的真实性。

整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在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发现遗漏的信息,及时约请研究对象继续进行访谈,收集更加详细和丰富的信息;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预设自己写作案例时需要交代的事情,如何交代等问题;评估的过程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在验证的过程中要多方检验,力争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材料。

整理分析与评估案例素材是案例开发准备工作与写作案例工作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具有双重意义。这一环节做好了,一方面可以让准备工作得到圆满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案例写作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5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案例写作工作是整个案例开发的核心环节。为了写出良好的案例,首先需要确定案例的结构,案例的内容要素应包括“五w”(when、where、who、what、why),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展、行为与原因;案例的结构要素应包括标题、引言、背景、事件(问题)、反思与讨论和附录。

案例写好后,并不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就结束了。研究者还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获得案例的反馈信息是进行修改的前提。这种反馈一方面来自案例使用的教师教育者,另一反面来自学生。在获得反馈信息中,可以问以下问题:针对教师教育者———案例内容能否符合您的教学与职前教师的需求?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您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有助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您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您觉得应如何改善;针对学生———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你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能帮助你进行思考?你觉得教学过程的互动对你的思考有帮助吗?

经过各种反馈信息的验证,研究者再次修改后就可以形成案例定稿了。至此,案例开发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总之,我国个领域的案例开发工作都刚刚起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多问题还有待专业学者和实践者去面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Sykes,G.&Bird,t.teachereducationandthecaseidea[J].Reviewofresearchineducation,1992(1).

[2]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68.

[3]朱迪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高熏芳.师资培育:教学案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6

(一)标题

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一阵沉默之后”“哄堂大笑之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会讲话了”等;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分离出来作为标题,如“拒绝将情感教育强加给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教学,身体力行,自然渗透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

(二)引言

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引言的目的主要有:一是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是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三)背景

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也离不开背景。

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四)问题

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论述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

(五)问题的解决

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后初步成效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记叙的详细、对问题解决过程描述的细致。当然,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案例虽然真实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

(六)反思与讨论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7

关键词:撰写意义如何撰写经验总结案例型

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及意义

从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要实现好这一转化就必须走教育科研这条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道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上课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学校来讲:这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师,可以创造名校。

从学生来讲: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

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方法

(一)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师和领导最常写的一种教育论文,它将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体会、认识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

(二)案例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1.案例型教育论文的类型

案例型专业论文,其关键词是案例,主要包括:课题实践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说课案例、课例评析案例、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心得体会、教改感悟、问题探讨、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等。

2.案例型专业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案例型专业论文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多样性,写作格式也很灵活,经过罗列、归纳、整合,我们分类来看:

(1)课题实践案例的写作格式:可以参照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

进行。

(2)教育叙事案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3)课例评析案例=课例+评析。

(4)教育教学片断反思=片断+反思(归入3)。

(5)课题活动体会=活动+体会(举例:《换一种方式来教育》)。

(6)教改感悟=一两个鲜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总结。

(7)问题探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教育现象引发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话题。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8

大概始于上帝,始于圣经,到古人“结绳记事”,再到孩子安静好奇地聆听故事,人们似乎天性就痴迷于叙事。人类叙事形式多样,结绳刻画、文字记载、说书评书、电影舞台再现,到今天的网络博客和微信,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都可以见到叙事的踪影。叙事进入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Clandinin与Connelly(2003)在教育叙事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国内最先开始是在丁钢教授的推介践行下,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叙事研究热潮(钱晓霞、陈明瑶,2014)[3]。那到底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呢?傅敏、田慧生(2008)指出,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换言之,就是指教育研究者们借助叙事这一研究方法,对自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的反思过程,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虽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定义,学者们持各家之言,无法统一界定。但是“自主”意识都是被教育研究者们所基本认同的一个核心因素。例如“自我概念”(丁桂红,2012)[5],“以自己为资源”(孙炬,2009)[6],这些名词充分体现了强烈的自我发展要求和意识,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个人自主意识才是真正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因与持久动力。于是学者和教师们开始关注利用叙事的方式记录和研究自己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个人经验,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人的教育故事,从而通过自己成长的轨迹,发现不足,改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从表象来看,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育借用了叙事的方法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研究。从本质来看,它聚焦于个体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包括教学科研现象之中个体的一系列教育生活故事所包含的基本结构性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由于其生动形象且容易上手,讲教育教学故事、做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二、网络教育叙事与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7]。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目前,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主要通过文字方式进行记录。张仙、黎加厚(2004)总结了基于网络博客教育叙事的特点:开放型、共享型、动态型、发展型、展示型[8]。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影音方式来记录,通过微视频等方式直接录制现场“文本”。在高像素手机等便捷设备普及之下,微视频相比文字记录而言,更加快捷、直观、真实且生动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教学细节、思维变化等过程。学术界对叙事当中的教育故事虚实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例如刘良华(2007)认为,叙事研究并不拒绝虚构的叙事,也没有必要否认虚构的叙事[9]。而鲍道宏(2007)则强调教育叙事研究不宜虚构教育之事[10]。笔者以为,文学叙事适用的虚构手法不能否认教育叙事研究“求真”的态度,所以视频录制的方式避免了叙述者在文字符号转码过程中偏离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本意,主观歪曲也好,客观误解也罢,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失真”,而视频录制则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失真”。因此,微视频应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网络教育叙事手段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好莱坞生化大片里经常有这样一幕:一位生物学家用视频录制自己试验进程,汇报试验数据、重大调整、研究突破等,这个过程就是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分析,以备后续跟踪研究。只是在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环境中,镜头里的叙事者不是生物学家,而是描述教育故事、试图掌握教育价值和规律的教师科研者,研究对象不是某种新型药物对大猩猩智力提升的影响,而是通过对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得出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效果。视频录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对一门系统且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助于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

教师叙事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你的学生。例如某教师对一位年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教学行为的叙事研究,抑或是对某一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叙事研究,抑或是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科研意识觉醒、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科研成长和进步质变过程的研究。简言之,一切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成长有关的故事、反思、评价都可以作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而教师、学生、同行、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共同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叙事平台,试图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授课、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网络叙事教学反思、师生互评、同行互评与指导的生态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科研专业领域创新平台、教学科研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五)局限性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理论储备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中,而高等教育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还需要教育学者们的不断探索,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要注意弥补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其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从发现教学问题、检索前人教学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方案、执行和调整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到撰写叙事研究报告,这是一个教师本人亲身参与的完整过程。虽然叙事研究注重个人经验和参与,但绝不等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流水账,需要系统严谨的理论指导。苗洪霞、徐瑞(2007)指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是宽阔的。后现代哲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学叙事理论、现代知识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11]。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往往注重高学历,而忽略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方面的储备,青年外语教师往往学历较高,语言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是教育教学科研理论不足,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主动培养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例如补充年代学方法和理论,因为叙事的基本因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丰满的教育故事,这必然涉及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又如学习多种叙事结构,掌握如何对原始故事(现场文本)进行编码和转录,使其再现(retell-ing)。关于叙事结构,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权威的基本叙事结构,一种是Creswell(2002)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成为问题解决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分解为: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方面[12];另一种是Clandinin与Connelly(2003)提出的三维空间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2]。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赘述。另外,要特别注意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既是研究,就要体现其科学性。目前教育叙事研究的困境在于,教师(研究者们)由于缺乏叙事研究理论指导,容易将叙事流于形式,变成了单纯的记流水账,这不是叙事研究,仅止于叙事而已。教育叙事研究固然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但是在叙事过程中更应该记录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分析、解释和评价,企图找到理论依据,发现教育规律和价值。卜玉华(2003)在纵观西方教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之后指出,“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3],笔者以为这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所以教育叙事的本质是教师的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视频制作再精彩,教育故事描述得再丰满,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结语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9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叙事教学就是应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故事或其他描述叙事材料来诠释社会经验现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叙事教学,不仅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生活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道德,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所讲的“故事影响人脑的两个部分――理智部分和情感部分”[2]。加氏的论述也为叙事教学提供了教育心理学依据。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叙事教学的目的

1.儿童心智成长的目的。

英国学者卡里瑟斯指出:“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是为了懂得一系列行动中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计划和信仰,还有精神状态的变化。”[3]因此,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教学是幼儿园实施综合性教育的一种手段。故事不仅内容含有各方面的知识,还能把幼儿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经常听故事的幼儿,可以从中学习语音、词汇,模仿成人说话,听故事对儿童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启示很大。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叙事教学法有助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师幼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调节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家长资源利用能力、自我评价意识的提升。因此,叙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学习、工作、反思、提升、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叙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深入、有效地唤醒教师情感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的基本形式

1.教师研究自我,以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等自身经验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杜威说:“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4]在幼儿教育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针对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作为教学叙事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亲切感,更容易内化幼儿对生活知识的认识。

2.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激发儿童的听讲兴趣,促进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

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是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对孩子认识历史、民俗和发挥创造性起到很大作用。

4.教师利用有关经验的故事、案例等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教师利用那些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的故事或案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来提高教学的逼真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熟知的周围人的生活故事,促进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所熟悉的区域内的相关生活案例,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生长、生产或经营故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特定事物的认识,还可以聚焦社会,让儿童知晓时事动态。

三、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活现故事情景。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入背景音乐或者背景图片、视频片段,创设意境,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背景材料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提升儿童的故事理解能力。

2.利用创意阅读提高儿童的自我掌握故事能力

每个儿童拥有自己的创意阅读故事书,先让他们自我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对故事深入理解。在提问中,教师通过表扬、激励等方式,让儿童充分体验到自我掌握故事的成功与快乐,以此提高其自信心。

3.利用角色扮演形式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这一天性,将故事中的人物分角色让儿童扮演。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早准备好形象的道具,比如面具、爪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对各种故事情节透彻地掌握。

4.利用故事复述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自信心

故事复述是一种思维联结、情节再现的认知过程。它不仅能提高儿童对故事的欣赏、理解能力,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故事表达出来,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完整故事的叙述是儿童自信、开朗、乐观性格锻炼的手段之一。

体育教学叙事与案例篇10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75-02

1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立体化教学包方案建设

1.1专业教学辅导资料方案建设

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一是纸质教材,二是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专业教学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学习指南等。目前,我国教育部对纸质教材的建设也有了立体化要求,比如,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通过立项研究来带动立体化教材开发;体现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优势互补;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应用对象、应用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对有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1.2电子教案与教学案例方案建设

1.2.1电子教案

(1)给予教师指导,加快提升教师的素质。相同学科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思路,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未谋面的情况下,在网络上提供不同的电子教案,或者说在网络上学习不同的电子教案,会得到更多的启迪、丰富思路、激发创意,特别是对于那些新教师会有很好的指导,加快引导他们更快地掌握教学方法、技巧。(2)开阔学习者的眼界,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案仅服务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要点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的,学习者往往领悟不好,抓不住重点,学习效果并不佳。电子教案的展示,特别对于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学员,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自主浏览电子教案,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容易了解学习的要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思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3)开拓思路,促进学习者思考学习: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学员的学习目的性并不是很强,没有教师的讲解与提示,学员的思维并不容易打开。

1.2.2教学案例

(1)给予教师启发,促进教师教学。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碰到相同的问题,即使遇到类似的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并不相同,效果也并不一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还可以引起教师的反思与改进,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2)求同存异,激励学习者。对于学习者,阅读浏览一些教学案例,寻找自己在教学案例中的共同点,得到启发与鼓励,促进自己的学习或改变为人处事之道,促进学习者的成长。(3)开拓视野,潜移默化,提升素质。还有另外的情况,学习者在教学案例中没有发现自己的“影子”,却能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方法方式,开拓视野,然后应用于生活中,去帮助、影响身边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和别人的素质。

1.3教学叙事方案建设

(1)交流、启示教师。教学叙事叙述了教学事件的过程,描述了问题的出现、解决办法和思路、反思、具有意义的结果等,其中还揭示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在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活动中,扮演着虚拟的教学活动,其作用是明示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碰到不同的特殊情况,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解决和处理方法,但并不是都能成功,或者说效果并不都是好的。经过阅读别人的教学叙事,找到共同点,得到启发,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研究人员,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也会得到启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改进学习者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叙事中,学生是主角之一,教学叙事中的学生的表现或行为在现实中是常见的,作为学习者,会在一些教学叙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身边同学的角色。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教学叙事,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叙事的影响或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或者帮助身边的同学,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素质。

1.4常见问题解答资源方案建设

(1)按专业、行业、层次分类。如果是学校中的专业教学,应该按专业、学科、课程进行分类建设,再按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建设,以方便学习者的检索和学习。如果在职工作事务,则按行业分类;如果是面向社会,则按初级、中级、高级等的层次进行分类。

(2)网络检索链接。网络资源共享,可以提供丰富的常见问题解答资源,可以由管理员在网络上检索,分类链接,组织网络常见问题解答资源库。

(3)邀请专人撰写。可以邀请专人根据不同的常见问题撰写解答资源。如请教师撰写学校课程学习中常见问题解答,请专家、学者回答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请技术人员撰写各行各业中常见技术问题解答,请医生回答生理、病情常见问题等等,逐步丰富常见问题解答资源。

2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立体化教学网站资源建设

2.1专题网站资源建设

(1)运行环境要求:专题网站建设应具备有网站运行的服务器、储存器等基础硬件设备和支持专题网站运行的系统软件;专题网站要具有正式的网址,保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专题网站应支持ie5.0或netscape4.5以上的浏览器进行浏览、检索、查询和下载等。

(2)内容要求:专题学习网站至少应包括专题知识、专题资源库、专题学习应用工具和专题学习评价四部分。专题知识指的是通过收集整理与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的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络教学课件;专题资源库指的是按有关的资源建设规范分类、整理与本专题相关的资源入库,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维护、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专题学习应用工具指为学习者提供能应用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的工具,专题学习评价是指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评测的手段。

(3)性能要求: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要考虑网络带宽问题,尽量采用便于网络传送的媒体格式,提高传输速度;专题资源库部分的检索具有良好的反应速度,资源下载可靠稳定;专题学习应用工具部分能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

2.2网络课件资源建设

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方面起作重要作用:

(1)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向学习者演示和表达知识,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网络课件首要展示教学内容,向学习者演示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习者知道学什么。一般网络课件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应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采用超媒体的方法进行链接。

(2)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在于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诱导学习者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发现探索知识。网络课件对学习者进行引导,设置学习导航,让学习者知道如何学、怎样学。网络课件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信息的导航策略也十分重要,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否则学习者容易迷失方向。

(3)资料参考。重点在于提供教师备课以及学习者学习时的相关参考资料,要求具备大量的学科素材,并提供准确、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网络课件中除了向学习者提供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外,应该提供相关联的参考资料,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丰富的知识结构,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应用网格技术实践立体化教学资源

3.1采用友情链接模式

大家都知道,很多网站如校园网、政府网、公司网站等,甚至博客网页上都有“友情链接”功能,目的就是让浏览者快速访问相关联的同类网站,获取信息资源。因此,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开设“友情链接”模块,方便学习者访问相关站点。在“友情链接”模块中,系统按专业、学科、行业、部门等形式分类,在这些分类中再按媒体格式、站点性质等设置二级分类等等。总之以有序的安排,方便学习者的访问。

3.2建立服务器地址数据库

“友情链接”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链接站点数量巨大的情况下,网页中呈现着众多网站名称,而其中具体内容却难以了解,并不能满足学习者快速获取信息的要求。即使提供搜索功能,或者把友情链接的网站地址建立数据库,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采用网格技术应用于建立服务器数据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其思路是:把分散的站点的共享资源映射成一个统一入网的虚拟机器,服务器得到的是各站点的资源的路径,将所有的路径以数据库的形式汇总到服务器,便于搜索。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资源时,客户会很快的得到所要的资源,但他并不关心资源来自何处。服务器是将被请求资源的地址返回了客户端,客户端根据地址建立连接,接收到请求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只担任了一个转发的工作。将资源的地址进行了转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提高下载资源的速度,服务器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更多的请求。

3.3建立数据准备与倒排索引结构

搜索所有与业务对象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信息,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数据。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搜索的信息大部分将来自客户端发送的资源地址列表。资源的地址列表包括各条资源的名称、数据类型和大小、所在地的网内ip地址和资源的存储路径。数据预处理,并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的类型,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成符合分析模型需要的格式。

对于教师和学生宿舍电脑,先根据楼栋号和学生所属院系分ip地址段,建立多级索引目录,然后针对最后一级结点内容,结合用户经常搜索的关键词映射到主多级目录的次关键字建立倒排索引,列出相关资源(如网格)的存储路径。

参考文献

[1]董红斌.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