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强迫症的心理疏导十篇强迫症的心理疏导十篇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55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1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强迫症;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易致残性神经症,多见于15~44岁中青年人群,起病早、病程迁延时间长,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西医治疗强迫症以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疏导为主,疗效不是十分确切。祖国医学组治疗强迫症方面积累了反复的经验,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镇静、安定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1],但临床有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强迫症的报道较少。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21例;年龄18~62岁,平均(36.48±7.19)岁;病程0.6~12年,平均(5.72±2.63)年。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诊断依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中相关强迫症的标准;②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总分≥16分;③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研究事项,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其它精神障碍伴随强迫症状者、严重躯体疾病、酗酒和药物依赖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治疗及量表评估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20mg,1次/d,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观察组给予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停服原抗精神药1w。汤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生龙骨20g、牡蛎20g(先煎),茯苓10g,法半夏12g,生姜10g,大枣10g,党参10g,制大黄6g,肉桂6g(后下)。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减:恶心呕吐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各9g;胃脘部不适,纳差乏力者加枳实、厚朴、焦麦芽各10g;烦躁、夜寐不安者加合欢花、夜交藤等。1剂/d,加水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12w。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评分变化情况。根据Y-BoCS评估变化判断临床疗效[3]:治愈:治疗后Y-BoCS量表减分率≥50%;显效:Y-BoCS量表减分率为35%~49%;进步:减分率20%~34%;无效:减分率<2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Y-BoCS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57.69%(p

2.2Y-BoCS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w后,两组Y-BoC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强迫症(oCD)又称强迫性神经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患者有完好的自知力、明显的自我强迫意识和反强迫行为,企图努力克制,但无法控制强迫观念的产生和强迫行为的出现,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强迫症属于"郁证"、"癔症"范畴。患者在外界刺激下损伤精神、情志,伤及七情,得不到宣泄下久之淤积成痰;肝主疏泄,气滞痰瘀引起肝气郁结,气机不和、病邪内陷导致心、脑等重要脏腑功能失调,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病症,引发强迫症的发生。郁病必先疏通气血,因此中医认为强迫症的治疗关键在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清,黄芩清热、燥湿、降浊,二药调和表里,解郁清热;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半夏化痰、茯苓祛湿、生姜降逆止呕;大黄逐热、通心,党参补养心脾。辨证使用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止呕;枳实、厚朴、焦麦芽、宽胸理气,消食化积;用合欢花、夜交藤、远志镇静安神、除烦,改善患者夜寐不安症状。全方共奏疏肝理气、镇静安神、除烦解郁之功,能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朱文娟[5]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显著改善皮下注射Qnp-HCL后造模大鼠的强迫症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治疗12w后Y-Bo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改善强迫症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和王群生[6]相关研究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显著改善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豆小妮,张兆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9-21.

[2]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6-247.

[3]moritzS,FrickeS,JacobsenD,etal.positiveschizotypalsymptomspredicttreatmentoutcomein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BehaviorResearchandtherapy,2004,42(2):217-227.

[4]朱文娟.柴胡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对强迫症的功效比较[J].首届国际抑郁共病暨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2014.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2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药;治疗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自杀率、高致残和社会负担沉重的特点。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5%~20%,并有明显的复发倾向或趋于慢性化。抑郁症患者存在突出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不能忽视的是,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BD)合作研究指出抑郁症列全球疾病负担第5位(1990),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由于传统异环类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大,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新型抗抑郁药又大多价格较为昂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眼光投向资源丰富的天然植物,尤其是中草药方面。

一、如何更好地对抑郁症治疗

抑郁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强调和重视人的整体观,采用整体调理的方式。据资料,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大约达到3%~5%,一般以女性占的最多。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广义上是对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疾病的总称;狭义的郁证主要指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思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症状。临床中,多采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理气活血、理气导滞、理气安神等多种方法,中药多运用越鞠丸、逍遥散、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归脾汤、黄连温胆汤等众多疏理气机理的药物和方剂。

二、中医药对抑郁症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前,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化学合成药物。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许多患者常常被迫停止治疗。因此,从天然药物和中药方剂中寻找和研制理想的抗抑郁剂,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的徐静华等进行的实验表明,贯叶连翘提取物150毫克/千克、300毫克/千克能显著缩短强迫游泳小鼠及尾悬吊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下降作用和小鼠眼睑下垂作用;广东药学院的李明亚等报道,石菖蒲水煎剂可以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其药理作用比氟西汀弱;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的陈瑶等研究了积雪草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发现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积雪草提取物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灌胃给药效果较腹腔注射好,呈现很好的剂量依赖关系,且积雪草提取物高剂量组效果与丙咪嗪相近。此外,槟榔、柴胡、石菖蒲、黄芪等数十味中药亦被证实有抗抑郁作用。中国药科大学的傅强等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育亨宾增强等实验动物模型,评价了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发现半夏厚朴汤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表明半夏厚朴汤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活性。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李建梅等研究了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对大鼠慢性抑郁模型(CmS)的影响,探索其抗抑郁机制。结果表明,在大鼠CmS模型中,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可增加动物蔗糖摄入量;可通过改变抑郁状态下生化指标异常而达到抗抑郁目的。此外,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等也被证实有抗抑郁的作用。

三、抑郁症中药治疗机理

抑郁症容易与焦虑症相混淆。患者表现为紧张爱动、全身不适和精神性不安等。西医在治疗抑郁症中抗精神抑郁方面有其优势,但仍有其局限。目前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层出不穷,可是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药物依赖、停药后复发率高、服药程序复杂等多种弊端。从肝论抑郁症:大多数医家认为,抑郁症与肝郁气滞的实证密切相关。从心论抑郁症:由于心主神明,五志过极均可损伤心神,导致心神失常。从脾论抑郁症:脾胃居中,四脏一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其和而得先郁矣。从肺论抑郁症:通过调肺可调节全身之气,使气机调畅而治疗抑郁症。从肾论抑郁症:肾气虚无力行血、阳虚无以温煦或阴虚内热血液受煎熬而粘滞等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施治注重人的整体观,在治疗上多采用辩证施治、整体调理、病症结合等方法,选方用药并不拘泥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等与郁症的发病直接相关的治疗方法,而是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诊治,采用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理气活血、理气导滞、理气安神等方法综合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症、抑郁症的病因主要由于神经递质、受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和基因表达调节等多方面因素,而中医对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是从整体来调节各个系统达到治疗效果,中药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性而使皮质下兴奋性下降起到镇静作用,或能促使下丘脑和海马多巴胺神经兴奋,抑制5-羟色胺神经功能而起抗抑郁作用。综上所说,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调理肝、心、脾、肺、肾五脏入手,安全可靠,有效,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文娟,朱丽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10月。

[2]吕玲玲,沈小珩,陈敬贤、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动物实验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6月。

[3]武凯歌,王煜,黄熙、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月。

[4]周庆莹,刘宏岩、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2月。

作者简介:

刘艳红,女,温州医科大学2012级药学专业学生

沈浩,男,温州医科大学2010级法医学专业学生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3

【关键词】疏肝的胃颗粒药理学抑郁证中医疗法疾病模型动物小鼠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胃肠功能障碍与精神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疏肝和胃颗粒是根据中医"肝为刚脏"、司情志之"疏泄"、"喜条达,恶拂郁"、胃主水谷之"受纳、腐熟"和肠道之"传导",以及肝胃之间的生理病理特点,综合临证经验[1]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药效学实验显示本制剂具有确切的促胃肠动力[2]、催眠[2]及抗掠厥[3]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该方对实验性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旨在对其治疗抑郁症的效应及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动物SpF级昆明系小鼠,雄性,体质量(20±2)g。饲养室温(22±2)℃,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22578,正常饲养3d后供试。

1.2仪器自制小鼠悬尾平衡支架;自制游泳水箱(22cm、16cm、20cm);数码摄像仪、计时秒表。

1.3药物与试剂疏肝和胃颗粒(由香附、拂手、茯苓、厚朴、麦芽、甘草、旋覆花、贡芩等组成)每克含生药量14.888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提供,批号:20050508,使用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阳性对照药氯丙米嗪片,25mg/片,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060802。

1.4剂量设计疏肝和胃颗粒,成人临床用量为3g/d,以成人体质量60kg计算,平均用量为0.05g·kg-1·d-1(相当于生药量0.7444g/kg)。本实验小鼠设中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25、0.5、1.0g/kg药物,为临床用药剂量的5、10、20倍。阳性对照药物剂量按该实验中受试药物的中剂量倍数,根据临床剂量换算为氯丙米嗪0.04g·kg-1·d-1。

2方法与结果

2.1小鼠悬尾实验[4]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即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中药低剂量组(0.25g/kg),中药中剂量组(0.5g/kg),中药高剂量组(1.0g/kg),氯丙米嗪组(0.04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d。实验前16h动物单笼饲养,禁食不禁水。各组动物于末次给药45min后,用胶布将小鼠尾在距尾尖2cm处粘于悬尾平衡支架,勿使小鼠尾部扭曲折叠,使其头部向下悬挂呈倒悬状,头部距离桌面15cm,各小鼠间用木板隔开,使其互不干扰。每只小鼠悬尾7min,前2min适应,记录后5min内的累计不动时间(不动指小鼠除呼吸外所有肢体均不动)。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性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长期给药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缓解其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绝望状态。表1各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比较表2各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比较

2.2小鼠强迫游泳实验[4]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组及给药同2.1。各组动物分别于第15、30天给药45min后开始实验,实验时将小鼠单只放入自制游泳水箱中,水温(25±1)℃,适应2min后开始计算后5min内累计不动时间(漂浮不动状态,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四肢偶尔划动以保持身体不至于沉下去。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性缩短小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提示长期给药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缓解其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绝望状态。

2.3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onewayanoVa,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LeastSignficantDifference)统计,计数资料用pearsonChisquare统计。3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加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药认为抑郁症属于"郁症"范畴,《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指出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臻[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是整个机体活动的一部分。人身五脏六腑,以五脏为中心,而肝与胃,以肝为主,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肝气疏泄是胃腑通降的重要条件,肝气疏泄有度,气机调畅,则胃气和降,消化机能正常。若肝与胃某一方面或两者同时发生病理改变,必然会破坏肝胃协调的生理联系,出现相应的肝胃不和或肝胃失和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来看,无论什么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不和,其关键在于,一为情志,一为饮食,均可以导致任何疾病的发生。而任何产病,又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和饮食失调[7]。

本研究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经典方法观察疏肝和胃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疏肝和胃颗粒长期给药可显著性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且呈一定量效、时效关系。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是与小鼠游泳次数增多而适应游泳环境有关。

疏肝和胃颗粒中,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入肝经而善疏肝,入三焦而善理气;茯苓健脾安神,运化有权则气机调畅;厚朴配麦芽行气消积、疏肝和胃,为治气滞之要药。全方采用疏肝和胃之法,一方面调节情志,一方面调节胃肠功能,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机体,不是孤立地治疗某一种疾病,而是能有效地治疗某一类疾病,甚至是跨系统的疾病。体现了中医"证同治同"、"异病同治"的精神,也是中医药治疗病因机理复杂的功能性疾病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赵学军,战晓侬,区惠嘉,等.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70.

[2]赵学军,熊天琴,李卓明,等.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40.

[3]熊天琴,庞龙,赵学军,等.疏肝和胃颗粒镇静和抗惊厥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7:1328.

[4]徐淑云,卞如镰,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5]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80.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4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9-0061-03

theResearchofpsychologicalCounselingtoSolvetheClinicalnurses’mentalproblems/XionGXiang-yu.//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19):61-6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counselinginmentalhealthproblemsoftheclinicalnurses.method:Selected148casesclinicalnurses,theyweregivenpsychologicalcounselinginterventionfrommarch2012toaugust2012,usedtheSymptomChecklist(SCL-90)andthe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toassessthenurses’mentalhealth,surveyedthepatients’satisfactiontothenursecarejobtodetecttheeffectofpsychologicalcounselingintervention.Result:BeforetreatmenttheSCL-90scorewashigherthanthenormal,andde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heintervention,andthemBithreedimensionsscore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comparedtothepreviousintervention,thepatients’satisfactionforcarejobimprove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sychologicalcounseling;mentalhealth;nurse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Yueyang,Yueyang414100,China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工作也成为复杂、繁琐的特殊服务性工作,对护理人员及服务的要求标准也逐渐提高。随着我国医药体制逐渐进行改革,社会与患者群体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与需求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工作量大量的增加,护理资源严重缺乏,导致护士工作日益繁重[1]。尤其部分新增的基础护理属于零经济效益,这意味着护理人员的相关劳动处于零价格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而繁重的工作,被误解或看轻的感受,低廉的回报等现实,对护士人员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其对工作产生厌烦、消极心理,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本文通过对临床护士开展心理疏导干预,观察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8月笔者所在医院在职在岗的148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低于25岁57名,26~35岁76名,超过35岁15名;入职时间:低于5年70名,不低于5年78名;文化程度:中专36名,大专68名,本科44名;婚姻状况:已婚85名、未婚63名;独生子女61名、非独生子女87名。

1.2方法

所有临床护士入组后对其发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实验对象人口学资料,进行相应的心理学检查,并使用SCL-90与mBi两项量表进行评估,统计干预前心理健康评估情况,向在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现场填写并回收统计。而后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认知疏导(通理说服劝导)组织入组护士定期开展讲座学习及自学基本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健康行为,如对待生理/心理问题时的正确应对处理方式,树立对待心理健康正确的心理认知与行为认知;阐述角色适应中所涉及的职业特性、声望、个人情感、价值、医院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关系等,帮助护士正确的认识自身职业及社会角色特点;评估护士产生认知偏差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具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团体培训,对特性问题与相关护士采用单独开导,可采用面质技术、解释技术、自我开放技术进行开导、启发、规劝,帮其恢复理性思考、换位思考,促使情绪稳定和行为改变。

1.2.2行为疏导(放松调节)利用想象放松、呼吸放松、注意力转移、适当休息、适当娱乐的方法达到身心放松、情绪平复的目的。在工作中安排休息室与休息时间,休息室内保持安静或可播放舒缓音乐,组织护理人员练习冥想放松法,深呼吸并想象美好的画面、回忆等,逐渐放松肌肉与心理[3]。可组织护士间自愿成立互助小组,推动组内成员相互分享放松经验,并进行相互的提醒、督促、鼓励及支持,可以组为单位适当开展业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或户外运动等,在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促进护士机体健康与体质建设。

1.2.3情绪疏导(合理渲泄)在院内为护理人员创造环境、条件,如设立情感宣泄室,以体恤共情、用心倾听的方式给护士倾诉、书写、哭泣或呐喊的机会;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护士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让其能够将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减轻或心理压力,消除倦怠;在护士宣泄完后由心理咨询师帮助其快速恢复平稳情绪,并推动正向心理、情绪的建立。

1.3观察指标

观察入组临床护士在实施心理疏导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护理工作状态,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生活质量情况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包括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分属于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强迫、恐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共10个症状因子,统计各症状因子积分以及总分;每个因子针对受测者个体某一方面症状进行反映,综合各因子评分可以体现受测者的症状分布情况;某因子评分达到2分以上时表明在这一方面受测个体存有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作为阳性因子[4]。护理工作状态使用工作倦怠量表(mBi)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玩世不恭、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其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83、0.88、0.82;而在国内常模中各维度标准误为3.16、3.80、3.73[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0项护理工作内容,每项内容采用5级即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较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评分,问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满意程度越高。在接受心理疏导临床护士所负责病区、科室内,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在院患者发放573份和596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并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入组临床护士在接受心理疏导干预前后各量表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可知,干预前SCL-90量表评估中焦虑、抑郁、强迫、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6个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常模,而干预后此6项症状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阳性项目数与总分也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入组临床护士心理疏导干预前后工作倦怠量表mBi评估情况

对比分

时间玩世不恭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

干预前(n=148)6.19±4.9322.84±9.8627.53±7.26

干预后(n=148)3.50±0.5413.17±7.0835.24±6.82

表3临床护士心理疏导干预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时间调查患者数(例)满意度(%)

干预前57384.61±5.82

干预后79692.84±4.13#

#与干预前比较,p

3讨论

随着我国近年来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需要与要求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当下的医疗条件、环境及相关人力资源尚无法快速的适应、满足患者人群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这就造成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6]。

在医院内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最为广泛的就是护理人员,也是大部分医护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是医院与患者解除的第一窗口,直接影响着患者对于医院及医疗服务的感受与满意程度,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与更大的压力。同时具有独特生长环境的独生子女逐渐进入社会岗位,而其应对复杂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能力的不足也加大了工作中的风险与压力[7]。

相关资料表明,在各科室护士中,急诊科、精神科以及iCU护士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更大,其心理状况健康程度也相对较低[8]。而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其中焦虑与抑郁发生情况尤为显著[9-10]。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护士情感资源消耗过量,精力丧失、多处于疲惫状态,对待工作失去热情、满意度较低,这也直接导致护士对待工作多采用消极方式,对待患者也多带有冷漠、疏远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护理服务治疗与患者的满意程度。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应用于对单体特定时间段(一周)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11]。本文通过对我院部分护士在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前后进行SCL-90自评量表评估,发现干预前该量表评估中焦虑、抑郁、强迫、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6个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常模,而干预后此6项症状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阳性项目数与总分也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mBi工作倦怠量表由美国两位社会心理学家联合研发,应用于对不低于16岁的各行业人群进行工作状态的检测,具有高度的内部一致性以及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起初3个维度为去人性化、情绪衰竭与个人成就感,现在演变为玩世不恭、情绪衰竭与成就感低落[12]。在对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前后实施mBi量表评估发现,干预后mBi量表三个维度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情况,消除其工作中消极心理、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和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也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2]游萍.夜班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及解决措施探究[J].医学信息,2013,12(26):144-145.

[3]陈慧,侯仕彩,牟静,等.心理疏导对实习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9-20.

[4]丁菁.地方传染病医院优质护理对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5]陈琼妮.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10.

[6]刘庆芬,周晓燕,邱伟芬,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1(1):61-62.

[7]董杰,陈广华.内科新上岗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62-63.

[8]周远远,周太成.广州地区神经外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J].广州医药,2011,42(6):66-68.

[9]许安会,刘璨.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实习护士心理疏导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3,12(11):346-347.

[10]屈辉秀.企业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6(3):64-66.

[11]李筱芹,肖昌慧.不同气质类型本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75-78.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5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这种疾病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点,就是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做事不仅需要反复思索、反复检查、反复核对,惟恐疏漏,而且常常还有一定程序,漏了哪一道心理都会感到焦虑不安。同时,这些孩子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循规蹈矩。他们的这种过分“兢兢业业”的态度,有时会被误认为“认真、仔细”而倍受周围人的赞扬。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个性和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个性和行为很容易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被重复、强化、巩固,形成强迫性神经症。

二、孩子的强迫性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而言,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在儿童的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通常,在这些孩子的童年阶段,父母对其管教得特别严厉和苛刻,处处要求循规蹈矩,所以孩子做事都非常小心谨慎,思前想后,生怕做错什么事情而受到父母的处罚。这就养成了孩子优柔寡断和过分焦虑的习惯。此外,心理学家临床的大量研究发现,有强迫性性格的父母,子女患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比例比正常人的患病率高,其中一方面可能是遗传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这种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孩子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得了强迫性神经症怎么办?

孩子患了强迫性神经症,父母一方面不要着急,另一方面要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首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这是指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挖掘出产生强迫性想法的潜在的心理机制,用合理的想法代替不合理的想法,从而改变强迫性的想法和强迫性的行为。

其次,可以用思维停顿法来停止强迫性的想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孩子的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筋,一旦出现强迫性想法,就让孩子使劲扣动橡皮筋,利用其所产生的强迫性痛感迫使强迫性想法停止。

最后,根据孩子的病情,可以选用一些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宜从小到大,这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6

骨质疏松症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停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是70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妇女。50岁以上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超过50%,且每增加5岁,患病危险率就会增加一倍。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另一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许多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肾病、肠道钙吸收不良以及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等导致的结果。

骨质疏松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一是疼痛:58%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发生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以腰背痛多见,占70%至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

二是变矮、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驼背是由于椎骨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由于脊柱被压缩,脊柱向后凸出,造成人体变矮、驼背,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同时驼背还压迫呼吸系统,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三是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多在椎骨、前臂和髋骨,这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的四大致病因素

1.性别、年龄及运动量:女性骨量峰值明显低于男性,而骨量丢失速度及骨质疏松的易感性均明显高于男性,故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在年龄方面,人体的骨骼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很多变化,各种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增龄”是人们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所以,适量运动对人的一生相当重要。

2.吸烟饮酒:吸烟者引起骨吸收加快导致骨量丢失加快,肠道吸收钙下降,也可过早绝经,而导致骨质疏松;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遗传因素:目前已证实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基因有直接的关系,遗传因素决定峰值骨量的70%。

4.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有关的激素有很多,如性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

健康专家特别强调要落实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鱼、虾、虾皮、海带、牛奶、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含钙、磷高的食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盐,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不宜过多,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并发生胸腰椎体骨折,选择来我院骨科住院的该类病人40例,分为短期干预组20例和长期干预组2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5岁-81岁(60.7岁±6.8岁),排除其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以及长期服用各种药物者,病人主要症状为胸腰背部疼痛,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

1.2方法:两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两组病人均行pKp手术,术后抗生素药物治疗3天,其他主要是补钙和疼痛的对症治疗,补钙主要为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疼痛治疗运用中药内服益肾蠲痛汤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短期干预组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出院后终止,住院时间为7.61d±2.92d。长期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共进行为期3个月护理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表(wHoQoL~100),两小组分别在病人入院第1天进行首次调查,出院时进行第二次调查,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调查。

1.2.1统计:采用SpSS15.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1.2.2pKp手术方法:采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针经过椎弓根进针,行球囊扩张后,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人椎体,如填充不到椎体的50%,应调整位置后追加注射量。一旦出现水泥渗至椎体后壁,应立即停止注入,一个椎体内水泥的注射总量一般为2~5ml。

2.结果:

结果显示两小组入院时组间无差异性;出院时在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调查显示,除社会关系领域外,长期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宗教领域、总体生活质量与短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护理

3.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pKp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对其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及并发症,针对病人的矛盾心理,术前我们通过x线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手术的基本过程,介绍该技术的优点、疗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请已做好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讲解术中的感受,术后效果,帮助患者及家属直观全面地认识该技术,从而消除顾虑及担忧,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术前完善相关常规准备,做好肠道准备,呼吸功能锻炼,并进行特殊训练,以适应手术的需要。

3.2术后护理

3.2.1安置术后去枕平卧34h,4h后可翻身,主要是仰卧位或侧卧位,但要保持腰部伸直状态,防止屈曲。平卧有利于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完全硬化,达到最大强度,预防骨水泥渗漏[2],同时对穿刺点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减少并发症。予卧气垫床,主要是因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34小时,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

3.2.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测血压、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每30分钟一次。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应高度怀疑骨水泥渗漏致肺栓塞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并予以2L/mim氧气持续吸人。此外,骨水泥有引起低血压、中毒、烧伤等情况,在胸椎有引起气胸的危险[3]。故应认真听取并重视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3.2.3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以及大小便隋况。如患者主诉下肢麻木、感觉迟钝,活动不便、疼痛加剧_或大小便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预防骨水泥渗漏造成脊椎受压,最后导致瘫痪。可于急诊做Ct或磁共振检查,加以排除。

3.3在院及出院后其他护理干预

3.3.1系统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制订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和传授方法,向病人详细讲授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病程转归、治疗要点等,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举办骨质疏松症专题讲座,强调饮食、运动、药物及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影响。

3.3.2有效的行为干预:讲述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劝导病人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多运动、进食钙剂和高钙食品。鼓励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术后3个月内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跌伤或骨折;如觉背部肌肉僵硬,可进行推拿、理疗,同时定期进行门诊随访,一般前半年每l2月复查一次,后半年每3月一次,一年后每半年一次;

选择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促进恢复。每日摄人钙的含量应在1500mg-2000mg,常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海产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指导患者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3.3.3主动的心理疏导: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参与各种活动,使其心情舒畅,以促进其自我概念的正向发展,适当时可让其家属参与干预。期间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和发展有所侧重安排。

4.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发展成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通过评定病人生活质量,有助于准确全面的评价临床医疗后果。从本观察来看,长期护理干预效果要比短期效果要好。由于病人住院期间受到疼痛制约,尚能配合医护工作;而在手术及出院后,疼痛减轻,如果中断护理干预,病人依从性下降,又会逐渐恢复以往生活行为习惯,导致病情反复,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再发骨折。对病人住院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干预强度,可使病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性格、情绪发生正面和积极的变化,提高对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有效防范骨折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符合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pKp手术后患者疼痛减轻且能下地行走,出院时在生理领域和独立性领域改善明显,说明pKp手术及短期护理干预能短期内缓解疼痛,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再通过对病人3个月的护理干预使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在生活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独立性领域改善更加明显,说明在对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是极为必要的,有资料报道:有效的社区护理有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沈霖,杨艳萍,谢晶,等.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1-4.

[2]王明珠,娄伟刚.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上海护理,2003,3(5):32-33.

[3]田勇,马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例[J].颈腰痛杂志,2005,26(2):132.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8

关键词:强迫症状;焦虑;悦纳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较其他年级更大,在其他年级出现的如异性交往过密、亲子关系僵化甚至恶化、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等问题在高三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受到强迫症困扰的学生也最多。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它一般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相同的观念、想法、行为明知不对但无法自控,从而感到十分痛苦。如强迫思考、强迫记数、强迫检查、强迫清洁等。在高三学生中出现强迫症状的表现有:头脑中重复出现一些字句,频繁思考同一无意义的问题;一提笔就反复练字,无法控制;反复检查自己做过的题目,以致考试时不能完成答卷;怕忘记带文具,反复检查书包,以致常常迟到……高考前强迫症状的高频出现,是因为一些学生学习过分紧张,学校、家庭要求过严,学习中经常体验失败,在班级处境不甚良好,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出现强迫症状。

此外,下列几种情况也易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症状:①生活中出现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受到严厉批评、人格受辱、家庭争吵、亲人伤亡等,造成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回忆过去、担忧未来。www.133229.Com②人格发展有缺陷,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急躁好强、内倾退缩等。表现为:墨守成规,求全责备,遇事强求细致、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反复评价。③得到错误信息而不知所措,常常思考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情对自己造成伤害时的对策,过分关注于这件事,不知不觉形成强迫性思考。④学生在过去因一些负面事件刺激留下的创伤性体验,也可能在高考前较高心理压力下诱发强迫症。

一般来讲,具有强迫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低,或对日常工作学习没有造成较大麻烦,自我感觉不是特别痛苦,就不需进行专门辅导。但有些学生在书刊杂志中了解到一知半解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就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高三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持续被不理解的强迫症状所困扰,就会造成难以释怀的苦闷心情,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进行合理认知、辅以积极的自我调节就会最大限度助其减轻困扰。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9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舒肝健脾;中药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04-02

abstract:

Keywords: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以腹泻型最为多见,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部分患者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长期以来,中医药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在防治iBS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近年来,笔者通过临证总结分析,运用自拟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iBS,并与西药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36例腹泻型iBS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的诊断标准[2]进行,并且属于腹泻型。②中医证型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进行,符合肝郁脾虚证。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善太息,发作常和情绪有关。次症:两胁胀满;纳少泛恶;脉弦细,舌淡胖,边有齿痕。③近半个月未进行任何治疗者。排除标准:①肠道细菌感染或全身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腹泻者;②结肠镜检查提示器质性病变者;③胃肠道手术史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者;④精神疾病者;⑤未按时服药和未能获得随访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男27例,女41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399±67)岁;对照组男29例,女39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06±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治疗两组均予注意休息,改善不良情绪,清淡饮食等基础处理。

122观察组采用舒肝健脾法为主要治则进行辨证论治,选方为自拟疏肝健脾方。组方:柴胡15g,延胡索15g,枳壳12g,白芍20g,陈皮15g,白术15g,茯苓15g,防风9g,车前草30g,薏苡仁30g,甘草9g。腹部刺痛加蒲黄12g,川芎12g;神疲乏力加党参15g,黄芪15g;大便次数过多加用砂仁9g,豆蔻12g;大便有粘液加用黄柏15g,白头翁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123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国药准字H20103802,浙江东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g,每日3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13疗效评定

131中医症状积分采用症状计分评分法[4],观察大便频率、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食少等主要症状,各项症状均以4分法评价。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度分别记1、2、3分,无症状则记0分。

132临床疗效评价[5]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大便频率、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食少等单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1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37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60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神经敏感、肠道免疫动能改变和心理因素等有关。截至目前,尚没有治疗iBS的特效药物和固定方案,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绝大数患者疗效不甚理想[6]。

腹泻型iBS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笔者在长期临证中发现,腹泻型iBS主要与情志失调、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有关,其中情志失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肝气失和,郁结不疏,横逆克脾,或土虚木贼,气机失调,则见泄泻。正如《知医必辨・论肝气》所载:“肝气一动,即乘脾土,作痛作胀,甚则作泻”。此外,笔者还发现,在临证中,无论辨证有无肝气郁结,均可加疏肝之品,可提高临床疗效。因此,笔者确立了以疏肝健脾法为主要治则,兼顾平衡气血阴阳,选用自拟疏肝健脾方为基础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柴胡、延胡索疏肝解郁;陈皮健脾理气,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枳壳既能行气,以增强疏肝理气的效果,又能消积,治疗食少纳差;白芍调肝气,疏脾土,缓解挛急腹痛;防风可疏肝醒脾、升阳除湿,又能升清,使肝气得舒,气机畅达,痛泻自止;车前草、薏苡仁淡渗利湿,使湿浊下渗,大便自实,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化湿止泻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大便频率、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食少等单项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2%,明显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较高,这与文献报道[7]相似。

综上所述,自拟疏肝健脾方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但本病病程长,易迁延反复,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祁勇.中药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8例[J].光明中医,2015,30(3):548-549.

[2]DrossmanDa.the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andtheRome11i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

[4]吴少桢,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05-306.

[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强迫症的心理疏导篇10

关键词:银行员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由于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势必给银行工作人员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现对我市银行员工进行心理普查,旨在为提高我市银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给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选取我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银行400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14岁。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本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划分为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这十个因子能较全面的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以总分、阳性因子均数及各因子分作为检测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3.数据处理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德州市银行员工在SCL-90各因子项目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n=3844)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银行员工除强迫因子、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并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参与调查的德州市银行员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四、讨论

1.银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差

本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银行员工除强迫因子、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从事此项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这可能驱使银行员工越来越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对于自身的头痛、失眠等身体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关注,从而使躯体化这一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银行的考核制度让员工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由于工作环境和考核制度的特性使得员工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导,这就可能影响员工间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员工的睡眠和饮食;(3)畏惧心理,部分员工对于银行的快速发展、任务重、高指标感觉困难多、压力大,力不从心,心理不能适应,感到畏惧,进而产生敌对和恐怖情绪,这也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4)厌倦心理,部分员工长期从事柜台一线工作、业务管理或者业务推广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与数字和同一业务打交道,感到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