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十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十篇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06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1

关键字:C语言;函数;教学方法

aBStRaCt:FortheusualquestionsinFunctionteachingofC-language,newideasareputforward.FunctionteachingisdevelopedwitheXCeL,Htm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sandtypicalminimalexamples.teachingofconceptandfunctioncallarefocused.andthenewteaching-methodachievedgoodresultsactually.

KeYwoRDS:Clanguage;Function;teaching-method

1引言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常难以理解一些概念和程序流程的控制,比如函数和函数调用。而在C语言中,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有程序都是由函数组成的,如果没有掌握函数,就不可能掌握C语言。关于这一问题的教学,人们也在实践中做了很多思考。但在分析C语言函数时,大部分教材都是从知识传授的层面来思考的。本文通过分析函数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函数教学新思路,结合eXCeL、HtmL、函数分类和典型小案例,重点阐述如何教授函数的概念和调用。

2函数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C语言中的函数分为库函数与自定义函数。自定义函数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些内容感到困难,他们主要是不知道函数该返回什么,函数应该有多少个参数,这些参数是什么类型。由于这些问题没有清楚,导致学生们基本上不能写出正确的函数。在一般教学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1)简单地罗列语法

语法知识仅仅是从语法角度系统地进行罗列,从函数形式、参数等分别进行介绍。但是仅仅这样简单的罗列语法,学生们不能深刻理解函数的意义。

(2)语法讲解与编程实例的衔接不好

花费大量时间详细介绍函数、形参、实参等概念与语法知识,而后面的函数编程等实用知识的讲授时间不够,学生们难以接受。

(3)模块化编程训练不够

学生对于自始至终接触到的简单编程印象比较深刻,但是模块化编程思想不够。而且,函数的教学章节在C语言教学内容的后面。因此,对于函数的调用、函数参数的传递等,学生们平时训练的强度不大。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教学方案,改善C语言函数教学的效果,着重加深学生们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函数调用的掌握。

3函数教学新思路

3.1用eXCeL来理解函数概念

eXCeL是一个非常简单且界面友好的软件,一般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了。同时,由于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都有可能要用到eXCeL,因此学生们对于eXCeL比较熟悉。

函数的概念可以使用eXCeL中的多工作表来解释。通过将一些数据存放在多个工作表中,然后在这些工作表中选择这些数据,可以解释不同“工作区”的概念,或者说是函数调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例如,在一个工作表中存放了一些数据,却在另一个不同的工作表中使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这个例子可以看成是在“程序”之间传递数据。再比如,在不同工作表中给不同的列命名,就像是在C语言的不同函数中给不同的变量命名。

3.2用HtmL来理解函数概念

HtmL是网页设计的基础。大部分学生愿意花很多时间学习HtmL,因为几乎每一个新生都想创建自己的主页。学习HtmL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代码编写,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如果将一个网页转换成一个框架结构,HtmL也可以用来解释函数调用。基本上,一个框架结构就相当于一个函数调用,因为索引文件会引起调用很多其他文件。网页的输出不是索引文件产生的结果,而是框架结构调用若干文件的结果。

3.3根据求解目的归纳不同函数

从语法角度,通常是从参数个数和有无函数体方面将函数分为无参函数、有参函数、空函数三类。根据编写函数的目的、功能或者说用途,函数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

(1)求值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求一个值。

求值类函数的一般定义格式:

函数值类型函数名(类型形参1,类型形参2,……)

{

根据形参的值计算所求的值;

return结果;

}

求值类函数的定义步骤是:

①编写函数头:根据函数所求值的数据类型确定函数值类型,分析函数要提供的参数及其类型从而确定形参。

②编写函数体:根据提供的参数(即形参),求出所需的值,最后返回(return)该值。

求值类函数在调用时通常作为表达式使用,可用于赋值、输出、运算、或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参。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2)判断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检查一个判断是否成立。

判断类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求值类函数,其值为1或者0,表示判断成立与不成立。因此判断类函数值的类型固定为int。下面给出判断类函数的一种参考格式:

int函数名(类型形参1,类型形参2,……)

{

intf;/*代表判断结果*/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判断,判断成立则令f为1,否则令f为0

returnf;/*将判断结果返回*/

}

判断类函数调用时通常用于在选择结构或循环结构中作为判断条件。如:

if(函数名(实参1,实参2,......)==1)......

(3)操作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项操作。

操作类函数不是为了求值,即函数没有值,其函数值的数据类型是void。函数体中不能使用return(值);语句来返回一个值,但可以使用return来结束函数的运行返回到主调函数。

操作类函数一般定义格式:

void函数名(类型形参1,类型形参2,……)

{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处理

return;/*或者无return*/

}

操作类函数调用时通常单独作为语句,其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3.4典型小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典型小案例穿插讲解。所谓的典型小案例,是指这个案例集中解释某一个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但又尽可能的短小。典型小案例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老师教授。对于学生来说,典型小案例易于自学,他们能够很快地阅读程序或者修改程序,能够更好地理解程序。对于老师来说,典型小案例便于课堂讲解,能够很快修改成另一个程序,并要求学生给出对应的输出。如果学生对源代码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典型小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典型小案例的选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驱动性。典型小案例的设计围绕某一个问题的解答。当逐渐将案例分析清楚,案例所涉及的概念也随之明朗。

(2)编程。每一个典型小案例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程序。

(3)输出。有明确的程序输出。

(4)可扩展性。典型小案例比较易于修改,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或者引出更加深入的概念。

4结束语

在C语言中,函数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C语言在函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概念和函数调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函数教学的新思路。通过eXCeL和HtmL将函数概念简单具体化,根据求解目的将函数分类总结,穿插讲解启发性强的典型小案例,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王涛伟,杨秀金.C++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问题的教学研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70-74.

[2]项响琴.递归问题的教学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2):63-65.

[3]周志德.C++函数三步教学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7-39.

[4]汪明光.C++语言中函数指针的分析与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6,8(3):30-34.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2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三个具体案例,得出英语学习型词典编纂创新的几点启示,并结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词典创新工作的举措,就出版社的词典创新工作机制提出建议。

具体案例分析及启示

案例1“自然拼读词典”选题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掀起了一股自然拼读教学的热潮,笔者也希望编写一部自然拼读词典,将具有相同或类似读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编排在一起,并选用童谣、绕口令等韵文作为例句,让读者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素材,来关注拼写与读音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解决拼写问题。

但笔者同时经历着这样的困惑: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虽然学生在入门阶段可能会将单词拆成单个字母去记,但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后,教师就会适时引导他们关注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在听力、口语测试中对学生的语音进行测试。这种传统教法同“自然拼读”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笔者就此问题请教了国内英语教学专家鲁子问教授,得到的回复如下:

英语的自然拼读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这样目的有二:在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把说的能力迁移为写的能力;从已有拼读能力生发出拼读新词汇的能力。基础教育界其实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但比较慎重,注意避免使学习者拼读出无意义的单词。

可见,自然拼读并非全新的概念。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同一些音之间的对应规律,使得英语拼写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规则后,记单词能够事半功倍。但也有一些英语词的读音和拼写并不对应,如果把自然拼读当成万能钥匙,难免会掉入拼写陷阱。同时,自然拼读并非是教学生拼写全新的单词,而是帮助学生看懂或拼写出他们已经能够听或说的单词。因此,自然拼读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听故事和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方法,而不是记忆单词的方法。

与普通外语词典相比,国外已出版的自然拼读词典有如下特点:①以读音而非字母顺序编排,或以字母组合/构词模块分组编排;②核心内容是呈现单词的发音规律,而非单词的释义、例句和用法;③可作为拼写工具,类似于中国人用拼音去检索一个会说不会写的汉字。

因此,自然拼读词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学习词典,它的主要功用在于引导听说领先的语言学习者去了解、关注英语的拼写规则,再通过阅读强化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如果出版自然拼读词典,应实实在在地向读者阐明自然拼读教学法的理念、原则、局限性及操作方法,不可一味炒作概念。

启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创新离不开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但在将“洋概念”引入本土时,必须深挖概念的来龙去脉,考虑母语学习、二语学习、外语学习之间的区别,以及国内外读者群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科学的论证,切不可生搬硬套,背离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词典的本质属性。

案例2“新概念教材配套词典”选题

《新概念英语》作为一套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英语教材,在词汇量、水平参照以及对应的国际化考试三个层面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兼顾素质与应试的科学、立体化的体系。一大批与之配套的学习参考书也应运而生。鉴于此,笔者曾萌生过这样的想法:能否依据教材选用的词汇,编写一本与《新概念英语》配套的词典,从而有效整合现有的相关资源,推进《新概念英语》整套产品的深度开发?

通过与一线教师、书店店员和市场专员的讨论,并阅读网上读者评论,笔者意识到这个选题思路存在以下问题:①教材存在地域性,且需定期改版,而词典产品则需要相对稳定;②学生购买词典时会重点考虑收词量的大小,不仅要能查到课本上的单词,也要能查到课文外的词,更要足以对付考试;③与配套词汇书存在潜在冲突;④词汇类教辅以单词在书本中出现的顺序编排,比按字母顺序编排的词典使用更方便;⑤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词典应当是通用的,词典编写的目的是要解决学习者在使用教材、读物及音视频等各类学习材料中,以及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问题,而不是专为讲解某一本教材所涉及的语言点。此外,笔者在整理出《新概念英语》所有分册的词表后发现,一些常用词始终没有在课文中出现。实际上任何一部教材都很难涵盖所有常用词汇,但词典却不可疏漏。显然,这个选题只能半路而止。

启示:编辑应树立从读者视角出发的意识,走进市场或教学一线参与全方位的调研,了解各类细分读者群的语言水平、词典使用现状、选择词典的标准、购买力、购买习惯、使用偏好等,从而跳出传统选题思路的束缚,为读者提供新颖、实用的工具。当然,一本词典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必须尽量兼顾水平参差、学习风格各异的读者的需要,力求提供最全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解决读者可能遇到的困难。词典的编写理念、特色定位、编写框架、词条的收录范围、板块的设计都应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

案例3韦氏词典

美国韦氏词典推出的网络在线版本merriam-webster在线词典(http:///)在释义、例句、词源等常规词典项之外,还特设Rhymes(同韵词)项罗列出与所查词相押韵的一组词。例如,在搜索栏键入单词knight,RhymeswithKniGHt项中就会出现bight,bite,blight,bright,byte,cite等数十个与knight有相同韵脚的词,让人耳目一新。而webster'snewexplorerRhymingDictionary(《韦氏新探索者韵律词典》)则专门凸显了韵律词典的特色。查找韵律词的功能不仅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价值,也能为写歌词、贺卡等助一臂之力,还有助于学生分组记忆单词。

启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创新并不一定是要去颠覆传统,一切。它可以是在编写原则、框架设计或体例层面的全局性革新,也可以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手,在原有框架下附加一些小众化的功能,只要这些功能实用、好用、管用,能满足目标读者的查阅需求,就能让产品在同类词典中脱颖而出。

对词典创新工作机制的建议

英语学习型词典的创新取决于编辑对教学理念、市场趋势和读者需求的捕捉与探究,同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下面介绍外研社在这方面的做法以资借鉴。

1.为编辑掌握读者需求提供多种渠道

需求是市场的动力,研究和把握读者的需求是出版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外研社为使编辑充分研究和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提供了多种渠道,例如:每年派遣部分编辑到全国各地大型书店驻店,与一线店员和读者近距离接触;邀请语言教学专家和知名出版人与编辑交流经验;举办编辑研讨会;合作主办博雅出版系列论坛;支持编辑参加学术会议和国内外书展、访问国外出版社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启发编辑的思路,使编辑及时了解业界重大事件、市场热点和政策动向。

长久以来,国内英语词典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来料加工,即作者完稿后交付出版社,编辑再进行编校。在这种模式中,编辑对文字校对的参与度较高,而对选题创新的参与度较低。近年来,外研社逐渐意识到自主原创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倡导词典编辑由文字校对转变为编纂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自主编写原创词典。例如,2013年,外研社通过广泛调研,结合自有内容资源,进行了实用类工具书的策划开发,推出了紧扣课标、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外研社学生实用英汉词典》和《外研社学生实用英汉汉英词典》。另外,还设立了专门的语言技术部,并从国外引进了iDm在线词典编纂平台,为词典的编写和相关数字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3.打破边界,跨部门合作

近几年,外研社大力倡导跨部门协作创新,数字编辑与传统出版编辑之间、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编辑与市场人员之间、编辑与印制专员之间都加强了合作与交流。这项举措拓宽了编辑的职业视野,有利于编辑在选题策划环节从成本核算、设计装帧、宣传推广、发行策略等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例如,2013年外研社发起的“阅读季”活动,就是一项通过产品体系的创新再造将出版产品体系化、模块化、分级化,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产品推送的跨部门合作项目。编辑通过产品“族谱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线中的空白,并参照图书数据进行选题规划和调整。这有助于出版社控制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

4.词典个性化定制

2013年,外研社与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尝试词典个性化定制,即先由市场专员与图书经销商接洽,明确定制的具体细则后,再由编辑人员负责产品开发。定制模式明确针对用户需求,并实现零库存,开辟了词典选题开发的新思路,是对原创图书出版的积极探索,为原创图书出版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

abstract:withexchangesbetweencountriesalloertheworldareincreasinglyfrequent,educationaldepartmentsincountriesbegintopayattentiontocultiatingpeople’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bility.thispaperappliescasestudyin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toimproepracticalskill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akingupforthedisadantagesof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whichemphasizestheoreticalknowledge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Keywords:casestudy,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pply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案例教学法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部分已达成一定共识。Lustig和Koester认为:“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单凭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获得跨文化能力。”[1]即跨文化能力包括知识、动机和行动者三个要素。

“案例教学法”首次应用在1910年哈佛商学院的管理教学中。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2]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被视作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国内教育界在九十年代以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现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基本停留在语言和文化等理论知识的输入上,忽略了知识只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平台,创设跨文化的情境。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中,能够弥补以往纯理论的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㈠准备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考虑案例应具备的特点: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案例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和课堂,教师适时对案例进行调整。案例的有以下几个来源:⑴新闻案例。新闻是学生了解外界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当下国外文化现象知识,从中体验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围绕美国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引起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的新闻,让学生分析中美教育的不同。⑵文学作品案例。文学作品营造了具体生动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社交场合,有利于间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Janeeyre的一个对话中,mikye的这句话“theoldjacket,goddamnit”,学生可以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别,中国人习惯在姓氏前加“老”表示尊重,而在这儿“theoldjacket”却有老妖怪、老不死的意思。⑶影视案例。以《老友记》为例,从主角们与父母亲的对话中,学生可以体会美国家庭中朋友式的亲情观。⑷生活案例。教师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到课堂中,模拟真实社交情景,让学生体验与异文化人交流的过程。有机会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籍教师家里做客或到外企实习,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活案例,真正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对突况的能力。

㈡实施案例

案例实施可以分为四个个阶段;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案例,撰写案例报告。⑴呈现案例作为课堂实施案例的开端,它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案例、学生、教室等情况,综合考虑如何呈现案例,调动学生的热情,顺利引入课堂讨论。⑵分析讨论案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营造自由讨论争辩的氛围,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⑶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对学生在讨论时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导学生掌握讨论所得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技巧,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⑷为了检测学生在讨论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案例报告,总结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可以将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到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包含许多未知因素,尽管有不少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和技巧,在具体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时,依据不同场合要迅速做出恰当的判断。

结语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一统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局面,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努力,才能上好一堂课。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互助合作,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跨文化交际实施

1.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2.案例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案例教学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它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语言知识学习变为通过案例分析与评价自主获得知识,并立足于语言交际功能,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正确理解和模仿来掌握语言表达形式,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家。教师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例如,在讲授西方的“文化中心论”这一枯燥而又难懂的概念时,我采用案例教学使“文化中心论”变得更加具体,方便学生理解,而且这样比平铺直叙地讲课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牢记。

2.2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当中,打破了传统的“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案例教学不是一种定向思维,而是一种变通性的思维,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变通性思维并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发掘事物本质。案例教学把学生设计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的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调动情感、想象、洞察力等因素,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人生经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3突出实践性,客观地反映文化冲突的实际情况。

案例教学的素材应来源于实践,没有个人倾向的意见或观念,是对真实情景的客观描述,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以中西方见面时的寒暄语为例,英语文化中,人们见面谈论天气,既可作寒暄语,又可用来打破僵局,通过双方的寒暄达到交际和沟通的目的。中国人则经常以“吃饭了吗?”“你上哪去?”这些在西方人看来多少有点触犯隐私的语句来与对方寒暄。案例教学使课本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英语国家客人交谈的规则与技巧,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案例收集与选择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学中的案例可以是在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由教师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甚至当学生已经熟悉案例教学法后,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教学案例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3.1真实性和典型性。

一个完整的案例必须包含标题、背景、问题、解决策略、反思与讨论等部分。要客观地描述人物与事件,要有真实感,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3.2可读性。

要点表述清楚,有连贯性、整体性,没有无用的资料。撰写案例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案例的复杂程度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无论从文字还是内容上,都必须使学生能够理解案例。案例的内容应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知识。

3.3多样化。

在选择案例过程中,还要注意案例类型要多种多样,单一的类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案例主要有四种类型:(1)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2)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3)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4)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收集与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几种类型案例的变换,保持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新鲜感”,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案例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跨文化知识的能力,改变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案例正好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景。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跨文化教学与能力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4.1案例的引入。

教师上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编案例,另一种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一些其他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并弄清案例的背景。

4.2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必须提醒每组学生要在案例提供的背景材料基础上,解决案例中提到的问题。案例讨论一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案例中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我们的决策标准是什么?哪一个方案是最佳备选方案?这一方案应该如何实施?何时将计划付诸行动?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一个组织者,帮助学生处理词汇及语法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3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分析与评价。

对于同一案例,每个组的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使学生分析判断有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可采取诱导方式,例如及时进行有关跨文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自觉修正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观点,而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时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及修改。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案例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还需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5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和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态度的总和,是安全理念即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引发职工安全观念的变化,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安全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按照贴近安全生产、贴近现场管理、贴近职工思想的工作思路,紧紧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密切结合本行业的特点,探索新路子、挖掘新内涵,从理性的层面逐步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挖掘本单位安全文化积淀,精心提炼出既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又具有本行业特色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归纳总结和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安全理念的宣传、灌输和教育,不断提高渗透力,扩大影响力,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二、加强典型事故安全教育,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加强典型事故安全教育,是提升职工安全意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的形势比较生动,内容比较具体,每一起事故案例都是发生在职工身边的真人真事,用这种形象地、直接的形式进行教育,对受教育的职工会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此,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可以收到显而易见的效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效果和作用。

搞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会议的形式。会议包括事故追查会、案例分析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事故报告会和现身说教会。如对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追查,不光是追查出事故的责任,分析出事故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使其他人能吸取事故教训,让每个干部和职工都知道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这种把教育的对象召集在一起,用语言表达教育内容的形式,既简便,又容易做到,思想观点和教育的目的也比较明确。2、图片展览的形式。建立安全教育展览室,将不同时期的典型事故案例汇集在一起,定期组织干部和职工轮流进行参观。此种教育形式既有形象化的特点,又能以语言和文字表述相配合。3、现身说教的形式。让在事故中受伤或致残的同志和工亡者家属或子女利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进行现身说教。4、录像的形式。把典型事故的有关内容和情节拍摄成教育片,利用电视台的优势进行播放,并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本单位的干部和职工进行收看。

总之,充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既能把安全教育工作搞得扎实、生动,又能提高煤矿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实现高效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贯穿专业管理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管理是条闭环链,链上的每一环都是影响安全的必要因素。因此,提高安全执行力,必须从细节抓起,重视每个环节链的管理,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提高执行力,就是要结合实际,重管理、创新。提高执行力不在于管理经验的新旧,重在每个人对制度措施的不折不扣的贯彻。加强执行力,其实质是加强人的执行力。

(一)提高执行力,领导要以身作则。任何命令的下达和执行,都需要领导带头。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对普通员工的影响力更大,即所谓“上行下效”。因此,领导自己要首先吃透安全法规,熟悉法律规程,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做到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执行前后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和职工沟通,做到:每件工作事先参与,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给普通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让措施落实到位、真正“令行禁止”。

(二)提高执行力,要补足执行过程中的动力。任何事情,有压力更要有动力。如果执行的过程中,员工感受不到目标与切身的利益关系,感受不到目标完成的成就,就自然不会有动力。安全管理中,管理层应该把完成目标的利益与员工共同分享,让每位员工感受到执行的优越性,体会到责任与利益是一体的,才能鼓舞大家的干劲、增加执行的动力。

(三)提高执行力,要学会科学分解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链结而成,学会科学、有效对目标分解,定好阶段性的目标,才能有效贯彻总目标,也才能高执行力的完成好安全工作。同时,目标的定制,既要考虑到整体的科学性,切合实际,又需要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既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重管理、创新,领导还要以身作则,补足执行过程中的动力,学会科学分解总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执行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各系统各项措施的落实、任务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煤矿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长远目标。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6

关键词:刑法学案例教学反思模式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在教学中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作案例教学的雏形。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就是案例的雏形。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率先将其适用于法律教学中。1870年前后,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中并加以推广。由于各国法律在形式上的特点及法律文化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案例教学方法在不同法系国家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无足轻重。但近年来,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也开始注重案例教学法,并把案例教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谓刑法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刑法学理论时,结合较为典型的刑事案例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刑法学理论认识与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刑法学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认识规律,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理剖例,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刑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院校法律专业的刑法学教学都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案例教学。但是,在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和正在制约着刑法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加以反思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在传统的刑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刑法学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整体法律素养的锤炼和培养。

首先,应通过刑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相对合理的素质结构,改变重专业素质轻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素质是指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与品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个法学本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出了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外,至少还应包括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政治素质是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共同体并为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精神素质。在刑法学案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认识社会、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教学内容,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法律职业者。主要有公民意识、参与理念、服务精神、道德自律等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方面,应在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让学生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平等意识以及人文精神。

其次,必须通过刑法学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较为全面的职业技能。刑法学案例教学必须将能力本位的意识贯穿全过程,从而将知识、素质与技能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其应有的特色。一个法学本科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少应当包括:其一,法律思维技能。这是指法律识别、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事实推理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法律识别技能是指根据法学原理、法律原则和精神对法律规则、法律事实与证据、法律关系及法律问题等进行准确定性与价值判断的技巧和能力。既包括对法律规则的所属渊源、类别及其效力的价值分析,又包括对具体案件的法律关系性质认定以及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价值判断。法律解释技能是指将普遍的、抽象的法律规则运用于纷繁多样的现实社会生活和具体个案事实的技巧和能力。法律推理技能主要包括法律推理的规则、法律推理的方法以及对法律推理中出现冲突的调适等技巧和能力。事实推理即推定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不过是社会事实在法律场景中的表现,因而如何从纷纭复杂的社会事实中确定案件所必须重视的资料,就成为法律职业者所必需的前提。因而,如何理解社会现象,如何从社会事实中提炼出相应的案件信息,就成为必备的技能。其二,法律分析技能。这是指针对具体的案体或者法律问题,根据事实、情节、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运用法律思维,对案件或者法律问题的存在背景、具体事实及证据材料进行完整的把握,从而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则的技巧和能力。这既包括对法律原意的理解,也包括在法律未作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良心、智慧,通过“解释”这一途径来明确法律的“意义”,填补法律的空白。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没有这种工夫,就永远不能够在变幻不定的社会情形面前,做出正当、合理的决策和判决。其三,证据操作技能。这是指收集、固定和运用证据的技巧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案件中,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和范围、收集证据的性质和种类、收集并固定证据的方法措施、对证据收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判断并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运用证据的专门技能。它是法律职业者的基本能力,是法律思维能力发挥作用的基本。律师、检察官和法官不具备良好的证据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在

司法程序中确立自己的有利地位。其四,口头表达技能。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口头表达技能,要求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标准,语音、语汇、语法差错较少;熟练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所列的标准读音,并能正确注音;能比较流畅地用普通话与当事人自由交谈;掌握朗读一般文体,讲述包括介绍、说明、评论、法庭演说与辩论及与当事人交流语言等几种口语形式。第二个层次是运用“法言法语”专业表达技能,包括介绍法律知识、法律原理、法律现象、法律问题和表达法律见解并阐述相应理由的口头表达技巧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法律辩论技能,即辩论的技巧和能力,包括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的技能;第四个层次是主持、参与法庭辩论会的技能,是指能够根据诉讼法的具体要求和控诉、辩护及审判职能的不同定位,基于具体案件中的不同角色需要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进行相互辩论的技巧和能力。作为专业技能的口头表达技能主要是指后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建立在第一个层次有基础之上的。

二、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刑法学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对话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只适合于部分学生,不适合于所有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较内向、保守的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此外,如果老师对案例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毫无准备就匆匆来参加小组或全班案例讨论,只听不说,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讨论分析模式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一个或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其目的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适用法律来处理案件,甚至对我国存在的立法缺陷亦有所发现和了解。

但是,如果不控制节奏,有可能会造成时间的紧张和课堂秩序的混乱。因此可尝试分段进行:第一阶段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专门讲授课程中的基本问题,如概念、特征、原则等,包括介绍同一问题和各学派不同主张及理由,这阶段也可以系统介绍相关理论问题;第二阶段是利用三分之一时间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典型、疑难案例,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尤其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辩论,以便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归纳总结,点评各学生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先观摩后研讨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学校法学教育和司法审判部门的司法实践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组织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些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刑法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刑法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理论和现实的联系和差别,观察法官庭审的办案技能及驾驭庭审程序的法律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庭审中各诉讼关系主体及诉讼主体的地位差异及各角色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理论是灰色的,刑法学的案例实践是常青的。每次观摩结束,要求学生谈观感体会,鼓励学生给法官或者辩护律师找不足,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分析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法律职业的魅力,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法官或者律师,你对案件如何定性和定量。

(三)模拟法庭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为重要。而我国高校教育普遍感觉到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太差,法科大学生也不例外。因而提高法学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培养的法律人才就是专门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因此应该着重培养法科学生实际运用及操作法律的能力。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模拟法庭审判正是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操作法律能力的最好课堂。如果说观摩真实审判只是囿于观看、理解、认识,模拟法庭审判则是在观摩审判基础上将所学的法律知识理论综合地运用于实践,这是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扮演各种诉讼角色,体现学生学习掌握各种法律知识理论的综合“演习”。尤其对于刑法学来讲更是如此,通过控辩双方和法庭三方的模拟演练,使学生在组织过程中增长才干,在“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中磨砺素养,在参与“庭审”过程中体悟法律的真谛。

(四)媒体教学模式。这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的方法。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和《经济与法》栏目等,可以选取典型或疑难刑事案例先录像后播放,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现场讨论。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难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现代案例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它们各有特色,不能强求一律。比如上述的模拟法庭模式,优点是形象生动,但是在组织过程中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刻意追求形式的逼真和完美,会丧失实质意义,甚至会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性法学教学应当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助,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刑法学案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其特点和规律。要充分考虑到开展案例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案例的编写和选择,对学生调研以及课堂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挑战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研究和实践加以解决。

三、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案例选择取向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刑法学案例是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而典型的案例是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既包括生活中发生的各类案件,也包括有权机关处理案件的实例,除试题而外不应当包括人为设置的“设例”。案例既有大小之分,也有单一与综合之别。因此,应当依据特定目的、原则和标准,精心选择案例。

但是,在刑法学案例选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趣味曲折”而轻“典型时效”的倾向。从而使刑法学案例教学称为“举例教学”,其目的为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但对于紧扣理论和法条并举一反三还有一定的差距。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7

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可谓地位突出,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而备课,尤其是编写教案是搞教学工作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案往往是按照教材体系一册一册、一课一课地编写的,这似乎无可非议,但笔者却认为,这不是最佳的方案,最佳的方案应该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分版块编写,这样,可以做到三年知识和技能训练要求线索清晰、点子明确、教学集中而有系统性。那么,如何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分版编写教案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正确划分知识和能力版块。根据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我们可以将高中语文知识和技能要求划分为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古诗词曲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以及文学常识记诵五大版块。

其二,教师要明确各版块教案应包含的内容。各版块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讲解、典型题例(或例文)、近几年高考题选及分析、课堂延伸训练、教学信息反馈、教学得失、课后检测等内容。知识讲解部分要和典型题例(或例文)部分结合起来编写。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题例割裂开来;另外,典型题例(或例文)部分主要从教材上选取材料(即教材课文)。

其三,教师要明确高中语文各版块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根据大纲和考纲要求,该部分包括正确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正确书写汉字,正确运用词语(尤其是成语),常见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识和分析运用,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要求,选用、仿用句式,改写句式,扩展语句(段),压缩语段,应用文知识等内容。该部分尤其要注意关照现实生活,例如如何发手机短信、如何写人物颁奖词、如何写导游词等。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部分。该部分主要依据一至六册教材内容编写,而且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和主线来体现。教师首先要对三年教材课文有一个统观,并进行分类,每一类文章集中编写,要将阅读和写作密切联系起来,每一类文章不仅要研究阅读,还要研究如何写此类文章。另外,教师要从课本之外筛选一些紧扣时代命脉、思想性强、语言优美的文章作为延伸训练,所选的这些文章应紧扣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人们观念,要突出议论文和散文的重要地位:要紧扣考纲设计相应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

1、古诗词曲鉴赏部分。该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选文要突出唐诗、宋词、元曲的主体地位。题目设计要突出概括诗旨、分析表现技巧、分析意象和意境、分析炼句等方面。所选诗篇以教材上的篇目为主线,要紧扣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要典型而有新意。在该部分,还应有中国历代诗歌常识、历史背景、历代诗人等进行介绍的内容。可以分朝代编写,也可以按题材编写或者按体载编写,还可以按流派编写等。

2、文言文阅读部分。该部分应紧扣教材文章,要突出常见意义讲练、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讲练、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特殊句式等知识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给学生翻译的技巧。另外,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思想认识。课外延伸主要从“二十四史”中去精选人物传记素材。

3、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记诵部分。该部分首先应包括大纲所要求记诵的名篇名句以及文学常识,其次要从大纲要求之外的篇目中去提取一些作补充,再次,还要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外国文学史优选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编写进教案,适时适量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系统的观照,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认识能力服务。对名句不仅要要求学生能记诵,而且要引导学生用于写作,用于指导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四,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各版块的知识讲授和能力训练要齐头并进,不能一个一个割裂开来;当然,在不同的阶段,各个版块的地位有所不同,花的时间和实施的力度应有所区别。如诗词鉴赏部分的教学应主要放在高中二年级来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的教学应融入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之中,贯穿三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部分应成为串连各大版块主线,而且作为主要内容来实施。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必须注意到这些。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贸俄语;应用

在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升温,民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经贸俄语》这门课程得到了俄语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故本文拟从《经贸俄语》的课程特点着手,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尝试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既能掌握语言知识,又能得到实践锻炼这一问题。

一、《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经贸俄语》这门课程是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社会急需经贸俄语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大部分拥有俄语专业的高校均设有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不断总结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对《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张遵循传统的外语教学法

《经贸俄语》中的经济类专有词汇量大,语法结构比较复杂,故教师必然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及读书指导法。

2.主张适当强化经贸知识背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德祥副教授在《“经贸俄语”:经贸知识与俄语能力有效复合的教学探索》一文中就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划分国际经贸知识和俄语语言知识的具体范围,把握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从而使《经贸俄语》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学大纲。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用经典的商业案例进行教学,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大大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故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律、工商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当中。而在俄语教学中,则鲜有对此教学法进行具体的实践和研究。下面对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1.从“教”与“学”两者中最重要的学习者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本身属于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俄语、翻译、经贸、法律文本等学科内容,对学习者本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这门课是开设在俄语专业第五或者第六学期,此前学生经过了至少两年的俄语学习,大部分已通过了俄语专业四级的考试,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了良好的铺垫。

2.从“教”中的教学素材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以从市场中寻求到许多的语言素材,这些素材经过提炼就可以成为经典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使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也与外语教学中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相符合。

总之,案例教学法较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有着一定的优势,较适用于《经贸俄语》这种实践性、交际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展会、单据、谈判以及合同等课上均可使用。下面以经贸俄语谈判课为例,通过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四个环节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精选案例

哈萨克斯坦某公司想从中国某公司购买6台机车,双方经过了几轮谈判,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现在双方将围绕采用何种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供货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哈方建议采用国际贸易术语CiF进行供货,而中方一直都是使用Cip进行供货的。该案例的经典在于:

(1)谈判对象不是传统的俄罗斯公司,而是哈萨克斯坦公司,需要了解中亚国家的风俗人情,采用有别于欧洲国家的谈判风格与礼仪。

(2)谈判内容对谈判者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较高的俄语水平,还需要对经贸知识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国际贸易术语的使用。

2.讲解案例

教师需要提前将中哈双方的谈判资料以及该案例以印刷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并且将学生分为中哈两组,对此案例需要讲解的有:

(1)中亚国家的交往礼仪。

(2)各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利弊,尤其是CiF和Cip的异同。

(3)分析哈中双方之前的谈判特点,找出双方的薄弱点。

3.案例制作及实现

分组后的学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再次阅读案例,搜集材料,之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如,属于中方小组的学生可以就使用Cip的优势、CiF的劣势以及哈方小组可能会提出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订谈判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自己小组的获胜,会主动地去温习之前学过的国际贸易术语知识、商务谈判知识,甚至是对谈判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经贸俄语单词、句型进行反复操练。

接下来就进入了案例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课堂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引导中哈两组学生的讨论,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两组学生可根据双方的利益,选择要么接受某一方的意见,要么另选一种对双方都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而结束谈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地参与进去,避免变成少数人的发言课堂。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地了解了商务谈判的流程,锻炼了俄语语言交际能力。

4.评价教学

在案例结束后,教师可先请学生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在本次案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之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的点评,既可对精彩的发言或者有见解的思想进行肯定,也可对概念性的错误或者是语言用词不当进行更正,也可对整个谈判所使用的句型进行补充和总结。最后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总结,进一步反思,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我们在传统的外语教育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应用时,仅凭单纯的案例教学法,而不去给学生讲解词汇、语法难点,那就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背道而驰了。因此,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法相辅相成,争取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强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建议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案例,研读评估案例,继承、改革创新案例来改善小学语文课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要明晰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包含丰富的知识,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点和教学流程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内化相关知识和提升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很可能致使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控制,进而影响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需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因此,搜集和选择案例应该遵循知识性、典型性、完整性、时代性、可塑性等原则。

知识性是指“案例要包含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中,某位教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丰富和建构了头脑中关于南海的知识体系,对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典型性的案例选择要有普遍性,具有广泛适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或可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代表问题。

案例要有完整性。案例应该有开头、过渡、讲解、训练、结尾等内容,要成体系,而不是零散成块。

案例要有时代性。案例应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可塑性是指案例本身并非是完美的,有瑕疵的、不完美的教学案例会给教学带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感受。

三、深入评估案例

对精心选择的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并加以评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给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读相关案例,并从学生角度考虑究竟对哪部分会有兴趣,有可能会对哪部分提问。

一个成功的老师,研读案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2)可发现案例中因果关系的线索。(3)注意提前区分案例中抽象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抽象问题往往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等存在关联。

即时性问题是指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突发性的、随机出现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

在区分问题之后,应该根据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给学生呈现教学案例后,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命题。

四、案例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案例的继承、改革、创新,就是在对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中学生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补充完善和异构等手段创新案例。

补充完善是在保持原有案例的主干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局部进行修订、完善。

同题异构是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风格。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充分保护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适合新课程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创新素质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报,2011(02).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篇10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今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时展的必然,初中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时展和新课改的变化,以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从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讨和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1.提供对抽象的间接经验认识的基础。学生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2.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3.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4.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

1.要针对问题的要害和学生的实际,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才会有说服力。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这样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2.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3.要注意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语言上要有严谨性和直观性,力求通俗易懂。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