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管理制度十篇文化管理制度十篇

文化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2:00

文化管理制度篇1

企业文化英译为CorporateCulture,又被称为公司文化,传入我国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自从企业文化传入到我国之后,就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话题,因研究不断地深入,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有较多的定义。在学界中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培育、自觉遵守的,具有企业自身价值特色的物化精神的总和。物化精神主要包括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方面来看,主要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组成,所谓的物质层就是指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创造的产品、设施等,主要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谓的行为层就是指企业行为文化,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等方面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的精神层,就是指企业在制度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两个方面。

2企业管理制度相关论述

在研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站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说,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的相关标准、文化特色等方面。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管理的标准、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等,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的、以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归定企业经济情况、产品、生产情况等条例、规则的集合。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定时期的管理目标,并且能够维护员工的共同利益。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曾经说到,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的方面较广,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虽然是外在的一种表现,但是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②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能够体现出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做出规定,因此可以从这里发现企业信奉的价值观念、处事风格等,是企业文化的展现。③通过企业制度管理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怎样去做,能够将企业文化推行得更加深入。另外,企业员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需要表达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淘汰劣质的文化,能够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吸取先进的、优秀的文化。

4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对策

文化管理制度篇2

为深入贯彻省、市、区、乡文化惠民扶贫工作部署,进一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现就加强文化院坝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文化院坝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其职责主要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图书阅览等,保持文化院坝清洁卫生,维护、维修设备。

二、文化院坝的开放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30,晚上18:30-20:30;节假日全天开放。

三、凡来文化院坝参加活动人员须自觉遵守本制度:

(一)讲究文明礼貌,禁止大声喧哗。

(二)注意公共卫生,不得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

(三)活动人员请按照器材使用规则安全使用,爱护室外健身器材,如果人为损坏,照价赔偿。

文化管理制度篇3

为了加强对本市公共文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馆在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中的作用,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分共文化馆,是指政府设置,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市文化馆、区(县)文化馆和街道(乡、镇)文化馆(站)。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论馆和设置、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设置原则)

公共文化馆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内分别设置市文化馆和区(县)文化馆;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内设置街道(乡、镇)文化馆(站)。

第五条(主管和协管部门)

**市文化局(以下简称市文化局)是本市公共文化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文化行部门负责辖区内公共文化馆的管理。

各级财政、规划、人事、物价、建设和房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文化行政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设置规划)

市文化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县)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建筑设计规范与竣工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文化馆,应当符合公共文化馆的建筑设计规范。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文化馆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参加公共文化馆的竣工验收。

第八条(馆舍面积)

区(县)文化馆和街道(乡、镇)文化馆(站)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达到平均每千人50平方米。其中,区(县)文化馆和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街道(乡、镇)文化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

市文化馆的建筑面积另行规定。

第九条(使用登记)

市和区(县)文化馆应当自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市文化局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街道(乡、镇)文化馆(站)应当自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十条(终止和变更)

公共文化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应当报办理使用登记的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并办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人员配备)

公共文化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由市文化局会同**市人事局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设备、器材的配置与更新)

公共文化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置、更新专用设备和器材。

第十三条(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公共文化馆应当开展下列公益性文化活动:

(一)组织业余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和展览活动,向业余艺术表演团体提供练活动场所;

(二)免费提供报刊阅览服务,开设免费文化艺术活动专场;

(三)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群众学习文化艺术技能和进行时事政治、文化科技知识教育;

(四)收集、整理、利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五)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的学术研究,编辑群众文化理论书籍和资料,建立本地区

的群众文化工作档案。

第十四条(文化娱乐活动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

公共文化馆可以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利用公共文化馆的设施和场地开展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市文化行政部门同意;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在征得上述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后,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业务辅导)

市文化馆应当对区(县)、街道(乡、镇)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区(县)文化馆应当对街道(乡、镇)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

公共文化馆应当做好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业务辅导工作。

第十六条(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

公共文化馆用于开展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房屋(以下称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应当严格管理和保护,不得任意改变用途。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用途的,公共文化馆应当报办理使用登记的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并由使用者在本地段内限期落实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

区(县)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当在2500平方米以上。

街道(乡、镇)文化馆的馆舍主要用于开展公性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的建筑面积的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规定。

禁止将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转让、出租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收费规定)

公共文化馆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时,可以收取服务成本费,但本办法规定应当提供免费服务的除外。服务成本费的具体标准,由**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和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馆应当每天(包括国定节假日)开放,每天开放的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第十九条(经费筹集)

公共文化馆的经费,通过下列渠道筹集:

(一)各级财政的拨付和街道办事处的补贴;

(二)开展自主经营活动的收入;

(三)社会捐赠和赞助。

第二十条(经费使用的监督)

公共文化馆详当积极筹措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必须专款用,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考核)

市文化局应当制订公共文化馆的考核办法。

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文化馆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各级公共文化进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处理)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办理公共文化馆使用、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的;

(二)未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公共文化馆或者变更公共文化馆馆址、馆名的;

(三)未按规定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改变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用途的;

(五)将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转让、出租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未经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利用公共文化馆的设施和场地开展经营活动的;

(七)公共文化馆未按规定时间开放的;

(八)截留、挪用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的。

第二十三条(对本办法施行前有在事项的处理)

本办法施行前设置的公共文化馆,应当根据市文化局规定的时限,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文化局负责解释。

文化管理制度篇4

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企业领导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建设好企业文化,就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理念,提高思想境界,树立起全局意识。在经营方面要有战略眼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决策能力。石油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选取具有高素质的领导者,能够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提供科学的决策。同时,石油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履行好企业文化,并把企业文化的内容传递给职工,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培训个。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措施

1.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管理创新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的精华,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石油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的文化特色,就是石油企业文化中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石油企业广大职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实践表明,只有和石油企业文化相符合的企业管理,才能于石油企业特点符合,更具有执行力。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依靠石油文化推动发展的,石油企业的文化对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有剂的作用。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是由组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管理规范组成的,具有刚性。而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是在职权的范围内,按照管理制度的想要内容,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企业管理者只有灵活的运用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管理石油企业,并对石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改善。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日常工作管理者是否足够敬业,有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是石油企业管理者必要的文化氛围。

2.石油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关于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石油企业经验管理经验,在充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石油企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和发扬的作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使得石油企业的文化逐渐完善。在石油文化发展初期,由于石油工业是国有控股企业,具有垄断性,因此其管理具有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渐完善,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转变为石油管理局体制,最后发展为今天的石油公司管理体制。随着石油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其管理也实现了从行政性到经营型的转变,其中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先进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成为了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价值理念。

3.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扎根于日常管理中石油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石油企业管理制度。石油企业各个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沟通和交流,也渗透着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些都是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内容。同时,石油企业为了更好的渗透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所有员工遵守的共同价值和目标,可以开展一些具有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加强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公司的凝聚力,有助于给石油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自觉的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柔性化管理的目标。

三、总结

文化管理制度篇5

摘要文章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供电企业管理,提出了协调这两个方面实现供电企业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有效融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十二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去,对于我国供电企业而言,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要实现供电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达到共生与双向互动。

一、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概述

供电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实现对供电企业的管理,应该重点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对这两个方面有个整体的了解。

1.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供电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包括供电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它以制度的形式来实现对供电企业中人的约束进而实现对供电企业的管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硬性约束,是供电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是供电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实现供电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供电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供电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供电企业,随供电企业产生,随供电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约束,不具有强制性。

二、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并存,共同作用于供电企业中的人,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二者内部和二者之间的协调,决定了供电企业的兴衰与存亡。

1.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包涵、相互联系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首先,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文化涵盖了供电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管是供电企业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精神,都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供电企业的内在精神。其次,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由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中规定了供电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供电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供电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所以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化过程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体现供电企业核心理念的供电企业制度可以强化企业文化,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与完善,最终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供电企业,成为员工共同认可的思想。相反,不适宜的管理制度则会使供电企业偏离其核心,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背道而驰。

三、实现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制定相应的供电企业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1.创造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环境。在供电企业中,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不一致,即是二者方向不一致,相互冲突,根本没有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一致,即处于共生状态,但也有高度一致和低度一致的区别。当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较为一致时,二者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和供电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是供电企业所追求和应该实现的,不良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则诱使供电企业不当行为,最终导致供电企业的衰败乃至破产。所以,必须为两者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

2.在供电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供电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供电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与供电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是供电企业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个供电企业把自己倡导的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持之以恒,积淀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但要使这种文化成为供电企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还必须把它制度化,使供电企业的供电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充分地体现在供电企业的各项活动中。

参考文献:

文化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原则特征趋势

一、前言

企业管理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而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在模式方面均相对落后,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企业财务管理文化的原则

(一)自然进化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依附于企业发展的。在我国,企业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私营企业管理,另外一种则是国有企业管理,两种企业的发展理念不同,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也会有很大差别。另外,在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但此方面主要是跟随企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例如,企业发展规模变大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在设备方面,还是人才方面均会有所优化。[1]

(二)演变的相关原则

演变原则依然与企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如企业在发展中必须适应市场变化,以及经济市场、社会等方面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达到这种要求,企业在管理方面就必须作出改变。另外,企业的经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具有风险性,尤其在经历失败的项目投资后,企业往往会出现危机,为了解决此危机,企业必须改变发展方向和策略,企业财务管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然而,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也会渐渐地体现出来,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宏达公司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其发展的过程也曾经历坎坷,但都能够准确抓住机遇,跟随社会的发展来调整自身发展的步伐,其中以更新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最为突出,宏达公司将以往的财务经验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融合到一起,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优化。

(三)示范促进发展的原则

我国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其类型以及所经营的主要产品、方向等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当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发展较好时,可以对其他相同企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我国邯郸市的一个钢铁厂,其在不断的发展中创新出了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并且在财务管理方面和企业发展方面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此种现象出现后也引起了同行业的关注和学习。如今,邯郸市很多钢铁厂均采用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国金蝶软件公司在这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效,公司成立不久就遭遇了财务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出让股控权的措施,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方式,最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之后很多公司也纷纷效仿此做法。

三、企业财务制度文化特征

通过对企业财务制度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财务物质文化在此方面的影响最大。在此种文化背景下,企业财务制度文化出现了多种特征,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以时代的经济形态为核心;二是具有继承性;三是具有先导性;四是具有改革性;五是具有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性。可见,企业财务制度文化特征多,这与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有很大关系,只有当企业认识到财务制度文化的特征后,才能够为其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多便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2]

四、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

(一)财产制度文化

一般而言,不同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所应用的模式不同,所制定的制度也不同,而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各个企业之间不同的财产制度文化。我国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类型,如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等,不同的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均有不同的考量,企业制度文化也大有不同。例如,在独资企业方面,其所应用的财产制度相对老旧,另外,也有很多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出全新的财产管理文化,并应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

(二)组织制度文化

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制度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企业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体系文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出现伊始,财务管理的组织制度文化就在不断变化,而此种变化不仅能够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也是优化整个企业发展、企业组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体现出了诸多特征,如开放性、动态性以及综合性等,根据这些特征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为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提供保障。[3]

(三)人事制度文化

人事制度在任何企业管理中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管理质量会受到企业财产制度、财务管理组织制度以及企业制度文化的多重影响,但并不影响其把企业整体的发展观念作为发展的核心。在人事制度文化中与之较为接近的当属财务人员方面,财务人员个人的素质以及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今后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要针对人才方面采取措施,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其掌握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能,以此来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五、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新趋势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多样化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新经济形势下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很好地平衡企业、员工、股东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权益,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大打折扣。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公开的契约,可以使企业中其他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如企业会有很多的约束机制或是奖励机制,但很多员工无法真正意识到此种机制的存在,但若是能够与财务方面挂钩,则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在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制度应更加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这也是激发企业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另外,企业在发展中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多样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管理组织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在企业保证基本的运行条件时,应针对财务管理组织方面进行创新,尤其是在其所暴露出的问题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方面建设,企业应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完善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从而使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能够趋于扁平化。在全新的财务管理组织中,企业领导应做到权力下放,调动员工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企业还应建立起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队伍,这类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完全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4]

(三)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如今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因此,今后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时也要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建立相应的平台,将财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结果传递以及财务审核均集中到一处。如此一来,不仅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也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时间的纬度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均处于实时监督控制之下,甚至可以完成实时汇报,这对于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十分有利。

(四)创新财务管理评价系统

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针对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使整个体系可以得到更大的拓展。第二,增加对于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的比重。近年来,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如经济附加值指标,或是自由现金流量等,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并存,可以有效完善财务管理的评价系统。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认知与能力均需要提升,因此今后各个企业在发展中也要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

(五)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若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同时改变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方面亦然。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尤为重要,这能够改变以往企业员工对于财务管理的认知,也能够积极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要达到此种效果,企业应积极为财务人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甚至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参与财政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均不可深入参与。另外,企业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层次,针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也要作出改变。

(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创新管理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就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创新企业的融资活动。新经济形势下,知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晋升门槛,迫使企业人员不断丰富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量,加强企i的知识和治理资本,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第二,创新企业的财务分配方式,公平公正的财务分配方式是提高企业员工满意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可以积极引用。

(七)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均有自身的管理制度,但其中很多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无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对其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将市场机制应用到其中,市场机制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约束作用,此种制度不是指向某一类员工,而是针对整个企业的所有员工,若员工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则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若其在工作中犯错,也要依据制度进行适当的处罚。

六、结语

研究关于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新趋势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情况,甚至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息息相关。如今,人们对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若要提升竞争力,不仅要不断优化发展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然而很明显,我国企业在此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4会计B班)

参考文献

[1]戈献环.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0):121-122.

[2]刘畅.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才智,2016(21):229.

文化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制度;制度化;医院管理

1制度的定义

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这就意味着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制度安排和制度供应。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制度的定义是:(1)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集体行动包括从无组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机构以至国家,它们对个体行动的控制是通过利益诱导和禁例的方式进行的。舒尔茨认为,制度是行为规则,它们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作为制度决定论者,诺斯将制度抽象为:“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

制度要有效能,总是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任何人的行为若违反了这种制度而占了便宜,便会受到更大惩罚,从而得不偿失。制度变迁就是实现效率更高的制度,表现为对制度均衡的动态创新的找寻。实现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并提供给社会选择,是政府的公共职能,其制度选择影响和制约着政府本身及社会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2]。

2医院制度化管理的意义

现代的医院管理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在医疗服务的整个流程中,应当做到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医院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统一化,为医院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2006年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从六大方面三十五项对医院进行考核,总分1300分。而“管理方式制度化”就占了100分,主要要求:(1)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的人员岗位职责制度;(2)有完善的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有严格的保障落实措施。

3我院在医院制度化管理中的做法

我院历来注重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早在1986年(建院第3年),我院即编写了《医院规章制度》,并于1991年重新修订。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两部分,其中规章制度123大项291小项,工作人员职责51大项131小项,涵盖了医院的医、教、研、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

此后,随着我院各项工作的日益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也在日益发展,不断补充、完善。2004年12月,借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的契机,我院对全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总、梳理,收集了全院22个行政、后勤处室及检验科、输血科、药学部等科室的制度,共计1524项,其中原有制度1095项,新增制度429项,修订制度309项。于2006年4月再次组织各职能处室及相关科室将本部门自2005年1月以后新增或修订的规章制度进行汇总备案,包括文本版和电子版,共计1658项,其中新增制度134项,修订制度137项,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做准备。

为对全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便于检索,我院还建立了规章制度的目录库,包括处室、内容、级别、时间等项目,目录库可以显示出各处室规章制度的更新率及完善程度等。

4医院制度化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不能与之相驳。在制定医院规章制度的时候,要依照上级的要求,要有所依据。在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可以制定院内的实施细则。例如: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可依据的规章制度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可在各部门具体制定的基础上,由全院汇总。全院应对各部门的制度提出统一的要求。

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适用范畴、负责机构、职责划分、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等。制度的文字要简洁、规范、统一,同一事物宜用同一名称,宜用全称而不宜自行编写简称。各部门制定的制度中如有交叉,其规定内容不能互相违背,应由牵头部门对内容进行审核。例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就包括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涉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行政管理处以及护理部等几个部门。各部门间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达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可以使管理具有权威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医院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的可靠保证,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职责不清。但只有有执行力的制度才是对医院管理起到促进作用的制度。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建立制度,还要贯彻执行制度,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使全院每个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照章办事。我院为了保证制度制定出台后不是单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能确实发挥作用,要求职能部门在出台制度时,要制定出制度中的规定如何检查、如何考评、如何落实,并指定专门的机构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参考文献]

文化管理制度篇8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管委会)按照本规定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文物保护的有关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环保、园林、旅游、民族宗教事务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文物保护事业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鼓励组织和个人以捐赠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文物保护事业。捐赠的款物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事业,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第六条本市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对其名称、类别、位置、规模、年代等事项予以登记、公布,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以及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该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经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八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会同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保护措施应当包括维护、修缮、安全、利用、环境整治等内容。

第九条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刻划、涂污、损坏不可移动文物;

(二)刻划、涂污、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文物保护设施、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三)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上设置广告;

(四)在设有禁止标志的区域内吸烟或者用火;

(五)存放易燃、易爆和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禁止在古文化遗址内倾倒腐蚀性物品、种植有损古文化遗址的植物或者进行有损古文化遗址的挖掘、取土、打桩、顶进、钻探、采石等作业。

第十一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其风格、高度、体量、色调应当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和历史风貌相协调。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设计方案报经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相应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审要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十二条经批准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其他作业的,应当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措施,不得危及文物本体的安全。危及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的要求,及时采取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认可的补救措施;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责令停止建设或者作业;给文物造成损坏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在发现或者出土过文物的区域或者在发现有埋藏文物表征的区域进行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考古调查、勘探手续,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上述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结束后,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证明文书。考古调查、勘探发现文物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与建设单位商定保护措施;需要考古发掘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办理考古发掘手续后进行。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而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或者调查、勘探发现文物而未采取保护措施的,不得进行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有保护管理责任人。保护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

(一)文物保护单位为国有的,使用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其中作为住宅使用的,产权管理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二)文物保护单位为非国有的,产权所有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三)文物保护单位产权所有人或者产权管理人不明确或者无使用人的,由市、区人民政府或者管委会指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管委会应当与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

第十五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一)负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养和修缮;

(二)负责文物安全管理,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

(三)不改变与文物原状直接相关的建筑立面、结构体系、色彩色调、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等,保证文物的完整;

(四)不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与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五)发现危害文物安全的险情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在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报告;

(六)市、区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责任。

保护管理责任人在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前,应当将修缮方案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按审查同意的方案进行维修。

第十六条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责任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

第十七条在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拍摄或者大型实景演艺活动,应当经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同意;其中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应当经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应当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不受损害或者污染。

第十八条市、区人民政府根据保护、利用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需要,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辟为博物馆、纪念馆或者参观游览场所的,应当采取合理安置或者补偿等方式安排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人迁出。

第十九条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对收藏的文物进行科学分类,妥善保管,建立藏品档案,并分别报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备案。收藏的文物应当设立专库保管,其中一级文物还应当单独设立专库或者专柜保管。

第二十条市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利用本馆收藏文物举办的陈列展览,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

鼓励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将其举办的文物陈列展览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处理规定的,按照本规定予以处理;造成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予以处理:

(一)违反第九条第(一)、(二)项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文物保护设施、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尚未构成治安处罚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条规定,在古文化遗址内实施本规定禁止的行为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在规定区域内未办理考古调查、勘探手续或者发现文物未采取保护措施而进行工程建设的,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办理考古调查、勘探手续或者采取保护措施;逾期不办理手续或者不采取保护措施,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擅自或者不按照保护方案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拍摄或者大型实景演艺活动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管委会收缴违法录制品或者违法所得,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其中,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宗教活动场所的,由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文化管理制度篇9

大唐电力集团公司成立一年后,决定把*年作为管理年,向管理要效益,我认为这是公司领导的明智之举,对于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但我们的管理工作应从何抓起?什么又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的管理年要出成绩,就必须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我始终认为制度就是这个人的躯体,而文化则是他的灵魂。所以说一个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规范的制度,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制度就是由一定的社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范团体成员行为的准则。对于企业来讲,制度的最大作用就是来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以实现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我厂是一个老的国企,很多规章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这些老的框框在几十年前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过我厂的发展。但是现在这些制度落后了,特别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笔更是落后了,主要的表现就是既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造成整个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我们发展的步伐,照这个制度实行,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被市场所淘汰掉。所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机制,解放各个层次职工的思想,激励他们的干劲,还要让职工有一种紧迫感,确实的做到人人干事,天天进步。其次是通过制度的改变,改变我厂职工的意识,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起到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当然,一套成型合理、公正公平的制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建立的,但只要我厂按照这个正确的思路发展下去,肯定会有希望的。好的制度有了,是不是企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厂的大部分部门都有“禁止吸烟”的标语,但是大家读不吸烟了吗?没有。是吸烟对我们厂真的没有一点危害吗?恰恰相反,危害还很大。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大家都在吸烟前想想吸烟对电厂运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便没有“禁止吸烟”的标语,大家也不会吸烟。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条例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但它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文化”。有的事情很奇怪,一个企业汇聚了顶尖的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结果不但没能制造出好的产品,却上演了惨烈的争斗。其实这也很好解释,缺乏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企业充其量是“一盘散沙”,人才越多内耗越严重,就会越快走向衰败。制度是硬件,文化就是软件,没有正确的安装软件,在高档的硬件也是一堆废铁。所以说我厂在建立全新的企业制度时,必须把它建立在以“积极友爱”“合作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文化基础之上,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个体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风气。并通过对好的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弘扬和建设好的价值观,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文化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文化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17-01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校长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落实教学管理,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科学、合理而富有发展性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师德师能的重要保证。

1.建章立制,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使教学工作按既定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运转,而且能够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引发教师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追求。制定规章制度应依据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成有序、高效、科学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学校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的基本文件、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材设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科研、教学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二是要求教师执行的规范教学行为的制度如课堂教学常规、集体备课要求、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教学能力考查制度和实施方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三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如:“同伴互助”帮教活动考核办法、青年教师综合考评办法等;四是激励教师提升师德师能的制度如:教师师德考核制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年度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各类先进评价制度等。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将相关制度细化和转变为如教学计划表、进度表、检查表、教学日志、教师手册等教学管理细节,将教学工作全方位地纳入其中,理顺教学关系、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效管理,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教学常规包含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是要对教师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实施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发挥集备功能,提升教师备课能力。备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整体把握能力。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形式,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在集思广益、合作研究中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学校的集备制度要求,每个备课组期初制订必须确实可行的集备计划,教研组定时进行检查。每周每个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备,讨论课题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告诉主讲人,要求其先将下一周的教学设计完成,然后在备课会上统一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交由本年级教师共享。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并充满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而且每个班级学情不同,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在课后实行“教学反思”,通过集体反思和讨论,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在这种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群体智慧,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把课前准备、课中施教与课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教师的备课成为了一个动态生成的、激发教学智慧的过程。

2.2强化课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包含教师教学行为的常规、学生学习行为的常规和教师课堂管理的常规。对课堂教学常规加强管理,贵在做“实”、做“细”、做“久”。所谓“实”,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抓管理,点点滴滴去落实,对教学各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认真落实;所谓“细”,就是要把教的常规和学的常规都管起来,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运行;所谓“久”,是指抓教学常规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教导处每日巡查,校领导定时抽查,遇到问题当面指出,当场解决,减少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也是较好的管理机制,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不定期地进入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授课的规范性。还可以通过定期推出示范课、公开课和汇报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各职能部门依据制度对课堂教学行为抓落实、促规范,能有效促进优质课堂的形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检查评价,使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学校教学工作期初有计划,月月有进度,期中有质量检测和分析,期末有质量的总测评和工作总结。教师的教学过程有集体备课、预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等。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学校对教学管理中每一项任务的布置要确定一个目标,依据目标引导教师完成任务,检验完成情况,严格把好质量关。

3.1落实检查反馈机制,及时调控常规管理。教学检查制度是推动各项教学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具有督促、反馈和指导等功能。制度应体现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职能部门和校级领导相配合。日常检查侧重于常规,主要由职能部门执行,检查年级、班级的教学状况,教师的教学态度、效果和质量,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集中检查侧重于阶段性测评,一般由校领导执行,主要针对各项计划的执行、部门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测分析,能总结阶段性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指导和推动下阶段工作。

检查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进行直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抽查、定时检查后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改进作业布置赵海红(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县教育局教研室青海化隆810900)摘要: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作业布置;个性发展;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18-01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常常发生在我们称之为“差生”的身上,而且也会不经意的发生在我们所谓的好学生身上。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甚至感到很失望,以致使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还有的教师一再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等,从而造成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新课程当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新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该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就能较大程度地起到“轻负高效”的效果。

1.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关注质与量的变化

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

2.明确差异,分好、中、差布置作业

2.1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新课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2.2根据差异、设置作业。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虽然在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去考虑,但实际授课时也不可能总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作业的布置却比较容易做到分层次。

3.设计实践性和探索性作业

我们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

4.加强课堂检测力度,合理调整课外作业量

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考虑或是很少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如此一来,如果只是某一科目的作业量小了,而其它科目的作业量依然如故,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这里就需要各学科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协调了,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量少而质精,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及时反馈,才能调控常规管理,逐步完善教学行为。

3.2发挥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是检查的方向和标准,它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应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制定时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2.1内容和标准的制定。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基本环节要纳入评价内容,兼顾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使评价成为引导教师教育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