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赏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2:17

插花赏析篇1

关键词:观赏花木扦插育苗

abstract:inthispaper,northwestterritoriesuniqueclimaticconditions,focusingoncuttingpropagationfromtheconcepts,principles,classification,impactfactors,technicalessentialsandcuttingnurserymanagementandprecautionsanalyzedintermsuniquetotheregioninthenorthwestdryandcoldweatherconditionsornamentalflowersforcuttingtechniques.

Keywords:ornamentalplantscuttage

中图分类号:S6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提倡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也促使园林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西北地区,由于受到气候、地理及经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园林建设事业发展缓慢,难以赶上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步伐。常规绿化树种苗木生产和观赏花木生产是园林建设事业的基础。在西北地区,常规绿化树种苗木生产已略具规模,但是,特别是陕北地区,观赏花木生产却难显成效,供小于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观赏花木往往来源于东北、河北、山东、两广、江苏等沿海经济科技发达地区,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环境差异大,成活率也不高。因此,建设适应西北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的观赏花木生产基地、苗圃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苗木生产,离不开扦插育苗技术。

一、扦插育苗概念

扦插育苗,即从植物母株上切下一部分如跟、茎、叶,插入基质中使之生根成长为完整植株的方法。扦插是目前观赏花木快速规模繁殖最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持母本的良好遗传性状,而且相对成本低,成苗快,开花结实早,也适用于种子繁殖困难的物种,方法简便,应用广泛。

二、扦插成活原理

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是植物的再生作用,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切口部分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新的不定根和不定芽,称植物的再生作用。观赏花木繁殖广泛采用嫩枝或硬枝扦插,周期短,效率高。嫩枝插穗阻碍扦插时尚无根原质,插穗下切口先形成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嫩枝扦插易于成活,是因为嫩枝生长素多,半木质化枝条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组织幼嫩,分生组织细胞分生能力强,酶的活性强等,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和生根。

三、扦插方法类型

硬枝扦插法

在花木的休眠期,采取充分木质化的一二年生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有条件的可在温室内扦插或插穗沙藏,于翌年春季扦插。

插条的采集

母株应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在同一植株上采取插条时要选择树冠上部向阳面发育健壮、充实的一年生枝条,大树最好采集基部的萌芽条。

插穗的截制

应在阴凉处进行;带,从新枝与老枝想接处下部2~3厘米处下剪,带枝条节间养分多,组织紧密,发根容易,成活率高,幼苗长势好;插穗的长度控制在10~20厘米,保证2~3个饱满芽;切口平滑,上切口切平口,距芽1厘米,下切口切斜口或双斜面,宜位于节下或叶柄下0.2~0.5厘米,因为节部营养多,根原质多分布在芽附近,下端节上的芽应保留,便于生根;常绿阔叶类保留2~4个叶片;针叶树种要带顶芽,剪除下部叶;落叶树种应剪去下部分杈,以利于扦插入土和扦插生根后的高生长。

插穗的储藏

枝条埋在湿润、湿润、通气环境中,分层埋,成捆捆扎,以便越冬。

扦插

春、秋均可,以春插为主,扦插时间一般在发芽前1~2个月气温恒定在10摄氏度为宜。扦插深度依据物种和环境而定,落叶植物种插穗上露一芽;常绿植物种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根据扦插基质、插穗状况和崔根情况,分别采用直插、开缝插、穿孔插和开沟插等。

嫩枝扦插法

在植物生长期间利用半木质化的带叶嫩枝进行扦插。适合硬枝扦插不宜成活的植物种,以常绿灌木为多,雨季扦插。

插条的采集

5~7月份当枝条达半木质化时采集。过早枝条幼嫩容易失水萎缩干枯,过迟枝条木质化,生长素含量低,抑制物增多。早晚温度低湿度高时采条,水桶盛穗保湿,严禁中午采条。

插穗的节制

长度4~12厘米为宜,含2~4个节间,插穗粗壮,切口平滑,下切口应在叶或腋芽下1~3毫米处。嫩芽扦插多以愈伤组织或愈伤组织附近的腋芽周围生根,叶子与芽要部分保留。为了减少蒸发量,应适当地去除部分叶片。此外,应将插穗上的花芽全部去除,以免开花消耗养分。

扦插操作方法

嫩枝扦插在生长季节进行,以夏初最为适宜,一般先开缝或沟,然后埋入插穗,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1/2。

根插法

截取植物的根,插人或埋于基质中,称插根育苗。适用于插条成活率低,而插根效果好及根蘖性强的植物种。观赏花木中常用根插法繁殖的有:紫薇、蔷薇、腊梅、凌霄、芍药、牡丹等。根穗长10~15厘米,2~3月份扦插,深度可控制在上端与地面平。

叶插法

利用叶脉和叶柄能长出不定根、不定芽的再生机能的特性,以叶片为插穗来繁殖新个体的扦插方法。叶插法一般在温室进行,所需环境条件与嫩枝扦插相同。叶插常在生长期进行,有全叶插、片叶插、叶柄插三种方法。由于环境要求比较苛刻,推广范围狭窄。

四、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

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植物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如是否易生根、母株年龄、枝条年龄、枝条部位等,和植物所适合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如土壤、水分、湿度、温度、光照等。因此在做观赏花木扦插育苗前,需全面了解育苗对象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从而选择适合的扦插育苗方法和营造适宜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最终达到高效高产量产的目的。

五、生长素处理促进扦插生根

促进扦插生根的方法很多,其中就包括生长素处理。常用有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液剂,低浓度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处理12~24小时;高浓度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二处理3~5秒。生根难植物种浓度大些,生根易浓度低些,硬枝扦插浓度大些,嫩枝扦插浓度低些。所用的浓度因植物种类、枝条木质化程度及处理时间而异。

六、观赏花木春季枝插技术

春季是绝大部分观赏花木进行扦插繁殖的最佳季节。适宜春季扦插繁殖的花木有两大类:一类是生根时间长,不易生根的灌木和长绿树,如雪松、龙柏、真柏、圆柏、撒金柏、铺地柏和法国梧桐等:另一类是易生根的花木,如石榴、月季、木槿、迎春、紫薇、翠柏、蜀桧、红叶李、绣线菊、喷雪花、夹竹桃、银芽柳、花石榴、栀子花和金丝桃等。这两类花木采用春插,管理合理,成活率可达85%~95%。

观赏花木春插得物候标准

树液开始流动,枝条刚开始萌发,但尚未发芽,通常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成活。

扦插角度和深度

直插适宜短穗,地面留一个芽,插穗2/3入土。斜插适宜插穗长和土壤较黏重,但斜插易造成偏根,起苗不便。若插穗的枝条过细,如雪松、蜀桧,小蘖等,可先穿孔开洞,再将插穗插入洞孔内,这样可防止碰伤下切口的形成层。扦插完成后,用细孔喷壶将扦插床喷水浇透,务必使插穗基部与土壤密接,以利于切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行株距

可根据植物种生根快慢,生根后生长速率,一般植物种扦插行距为20~30厘米,株距为5~7厘米,杨树生长快株行距50厘米乘60厘米。一般露地扦插密度为6000~7000株/亩。

扦插技术要领

扦插时应先开沟、开缝或打孔再扦插,以防止损伤切口和皮层,不可倒插,扦插后按紧压实,使切口与土壤紧密接触。扦插后苗床水要浇透,使土壤下沉。插后假活时间,不能看,注意抹芽,有些植物种要遮阴,视植物种而营造适合该物种的生存环境。

七、扦插苗圃地的管理

露地扦插是最简单的一种育苗方法,成本低,易推广,但若管理不当,则扦插成活率低,出苗率低。另外,露地扦插,苗木生长期较短,苗木质量相对也较差。因此,加强管理十分重要。

水分及空气湿度管理

扦插后立即灌一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苗床的湿度。早春扦插的落叶树,要在干旱季节浇水保湿。常绿树或嫩枝扦插的,一定要保持插床的土壤及空气较高的湿度,每天向叶面喷1~2此水。在扦插苗木生根过程中,水分一定要适中,扦插初期稍大,后期稍干,否则苗木下部易腐烂,影响插穗的愈合生根。待插穗新根长到3~5厘米时,即可适时移植上盆。

温度管理

早春气温较低,需要覆膜或增温崔根,保持插床空气湿度为80%~90%,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夏秋地温气温均高,需要通过喷水遮阳措施降温。5月初至9月采取搭棚遮阳,早晚可揭开。

松土除草

及时除去苗床杂草,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损耗;土壤板结时,可用小铲在苗间空隙轻轻松土。不宜太深,以免松动插穗基部影响切口生根。

追肥

在扦插苗生根成活后,插穗内的养分已基本耗尽,此时需充足供应肥水,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必要时刻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插后,每隔1~2周喷洒0.1%~0.3%的氮磷钾复合肥。采用硬枝扦插时,可将速效肥稀释后浇入苗床。

苗木病虫害防治

加强苗木病虫害防治,消除病虫害对苗木的影响,提高苗木质量。

八、扦插育苗注意事项

扦插基质要透水、透气,适温20~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80%~90%。

光照对插穗生根影响较大,由于嫩枝扦插在夏季,必须采用遮阳。

为防治碰伤切口,特别是嫩枝扦插,可采取先开口或打孔在扦插,并用手指或工具将四周压紧,不留空隙,再喷一次透水。否则基部与基质不密接易干枯。

嫩枝扦插应随剪随插,如大量采集时必须用湿麻袋包裹,置阴凉处,保持新鲜。插入基质的深度越浅越好,用较长的插穗时,可斜插,使插穗插入基质的部分较多但又不过深。

插花赏析篇2

摘要:从野外引种川鄂连蕊茶,对其进行驯化繁育,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每年抽梢2次,分别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30d开始出现幼根,生根率可达到85%以上。栽培试验表明,川鄂连蕊茶在武汉地区坡岗地红壤土中栽培生长表现最好,且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更好。

关键词:川鄂连蕊茶;驯化;栽培;繁殖

中图分类号:S685.99;S602.2;S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9-04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在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不仅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良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2],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对乡土植物十分重视,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出版了许多有关乡土植物的图志、花谱、日历、明信片、幻灯片乃至研究专著[3]。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3万余种高等植物和1.8万余种特有高等植物[4];武汉市地处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仅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生长的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就达127种[5]。川鄂连蕊茶(CamelliarosthornianaHand.-mazz.)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inn.)连蕊茶组(Sect.theopsisCoh.St.)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为中国特有树种。其株型美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6]。试验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种野生的川鄂连蕊茶植株,就近移栽到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开展驯化及繁育研究,在12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形态特征、物保期、观赏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观测比较,开展了繁育试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该基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31°02′,东经113°41′-113°45′,东邻鄂州市梁子湖,南接咸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5.8~17.5℃,年极端最低气温仅为-5℃,极端最高气温为39℃。全年降水总量为1326mm,且多集中在6~8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d;全年日照时间为1810~2100h。试验点地形为坡岗地,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土壤pH约为6.5。

1.2供试材料

1999年,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进野生川鄂连蕊茶成年植株,株高1.5~2.0m、地径2.0~2.5cm;定植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试验所用的高锰酸钾、去离子水为本所实验室自备,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根剂根旺来源于北京恒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植物生长量的测量工具为本所实验室自备。

1.3试验方法

1.3.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测①2003~2005年,选取保福基地驯化的川鄂连蕊茶代表性植物10株进行连续3年的观察,记录观测对象的物候期、花色、花型、果色等性状,测定生长量、叶片大小、花序、果实直径等数值。②2006~2008年,选取大小规格一致的野生川鄂连蕊茶和引种驯化栽培后的川鄂连蕊茶各10株,观测对比其物候期、观赏性状特点等。③2006~2009年,对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进行田间抗旱性及抗寒性观测。

1.3.2繁育试验2006年8月下旬开始,从生长健壮的驯化栽培川鄂连蕊茶植株上选取直径约3~4mm、长度约8~10cm的二级侧枝作为插穗,扦插前用3g/L的高锰酸钾溶液先消毒30min,然后用不同生根剂溶液(使用剂量及浓度配制见说明书)浸泡插穗2h,分别在8月26日和9月27日用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8月30日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9月8日用根旺生根剂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支插穗。扦插基质用产于本地的炭化稻壳+生黄土组成,扦插床位于阴棚内(遮阳率在70%),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3]。扦插2个月后,统计不同处理的生根率,测量插穗发出的根数和根长,比较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效果。

1.3.3栽培试验①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2007年,分别移栽扦插成活的川鄂连蕊茶150株,选择保福苗木基地(立地条件为坡岗地红壤)、襄阳市(平地沙壤)以及应城市(岗地黄棕壤)三地进行区域栽培试验,2008年统计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情况。②川鄂连蕊茶不同光照条件下栽培试验。2007年,将川鄂连蕊茶扦插成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别移栽在全光照和疏林下(郁闭度50%),每处理30株,观测比较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高达2~3m,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幼枝圆柱型,淡棕色,嫩枝密被褐色绒毛;嫩叶颜色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叶缘有锯齿,叶尖钝尖,基部楔形或狭椭圆形,长25~42mm,宽9~18mm;叶柄长2~3mm。花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花多且香,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瓣5~7枚;雄蕊多数;花柱长9~13mm,浅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mm,有宿存花萼。

2.2生物学特性

2.2.1物候期野生川鄂连蕊茶物候期观测结果(表1)显示,川鄂连蕊茶先花后叶,每年抽梢2次,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的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形成,至当年12月中旬成熟开裂。

2.2.2观赏性状与野生川鄂连蕊茶相比,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物候期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基本一致,但其观赏性状有明显的改善。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每株花量增加了1.5~2.0倍,花径增大了1.0~1.5倍;株型更加紧凑,树冠球型,且叶色变化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深绿,叶背浅绿,叶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叶尖钝尖,椭圆形;嫩叶下面密被白色细毛,老叶仅下面中脉上被绢毛。花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无梗,花瓣5~7枚,近圆形,顶端微凹,内轮3枚花瓣较大,外轮2~4枚花瓣,其中2枚稍小;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雌蕊顶端绿色,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mm。新梢每年萌发2次,春梢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发,秋梢于9月中旬萌发,全光照条件下新叶为红色。5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6月中旬现蕾,次年2~3月开花。三年生扦插苗平均株高约40cm,冠幅约40cm,每株着花约100~150朵。川鄂连蕊茶四季常绿,是集观树、观叶和观花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株型美观,枝叶浓密,抽生的新梢和新叶紫红色,耐半阴,适应性强、耐修剪,园林应用上可用作花境、色块、花坛及盆栽观赏等用途[7]。

2.2.3抗旱性及抗寒性田间观测夏季田间抗旱性观测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的叶片为革质,能抵御一定程度的干旱。2008年年初,武汉市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降雪和低温冰冻灾害,大灾过后,对保福苗木基地移栽的川鄂连蕊茶进行了冻害调查,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植株受冻较轻,冻害级别为1~2级,冻害指数为0.2,冻害表现为叶发红,部分卷叶。

2.3繁育试验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枝条扦插的试验结果见表2,综合田间观察情况(图1)和表2结果,发现川鄂连蕊茶的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在扦插后30d开始出现幼根,新生根呈辐射状着生于插穗基部。4个处理的生根率均可达到85%以上,并且3种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成活率影响程度差异不大;生根方式包括皮部直接生根和愈伤生根两种类型[8]。从发根情况来看,根旺处理的插穗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好于aBt1号和aBt3号处理,平均每苗可产生不定根6.5条,其中均包含1条较长的主根,同时二级侧根也比较丰富。aBt1号和aBt3号处理诱导的不定根要短一些,而且在数量上要少于根旺处理的根数。另外发现,扦插时期对川鄂连蕊茶的插穗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使用aBt1号生根剂处理插穗,9月27日的扦插生根率达到了96%,显著高于8月26日的扦插生根率(90%)。分析原因,可能是8月底武汉市的气温仍然偏高,造成川鄂连蕊茶插穗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影响了插穗生根,从而使生根率降低。综上所述,川鄂连蕊茶属于较易生根植物,扦插时期以9月下旬为宜,可使用aBt1号、aBt3号或根旺生根剂进行不定根诱导,生根率可达85%以上。

2.4栽培试验

2.4.1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在武汉市、襄阳市、应城市三个试验点种植川鄂连蕊茶扦插苗,一年后统计,在武汉市坡岗地红壤土和应城市岗地黄棕壤土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了80%以上,而在襄阳市平地沙壤土上的移栽成活率不高,仅为63%,其中原因可能与襄阳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较大有关。不过川鄂连蕊茶扦插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生长旺盛,观赏性状也表现较好,其中以在武汉市种植的生长表现最好。另外,在襄阳市环境条件下,川鄂连蕊茶在1月份有轻微的冻害出现。

2.4.2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川鄂连蕊茶在大树遮阴(郁闭度50%)的环境下生长较旺盛,但株型稍散,花稀疏;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且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好。

2.4.3栽培管理要点川鄂连蕊茶宜选择肥沃疏松、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成活的扦插苗在当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均可移栽,移栽前对种植地块进行全面翻耕,施腐熟有机肥6000kg/hm2,苗木栽植密度为8000~10000株/hm2。在田间管理方面,全年要除草2~3次,雨后及时松土、培蔸,干旱时及时浇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

川鄂连蕊茶成枝力强,可根据不同的园林用途进行整形修剪,如培养独干球型的川鄂连蕊茶,在生长季节要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选留3~4个不同分枝角度的侧枝作为骨干枝预留,及时抹除其他的叶芽和萌蘖,剪掉细弱枝,培养成为50~60cm高的主干型单株,并且在早春萌动前剪掉枯梢、枯枝、残留的果实和过密的枝梢。

3小结与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川鄂连蕊茶同属的植物山茶(CamelliajaponicaL.)的研究报道较多。国外对山茶的杂交育种、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范围不是很广[9]。国内的研究者对山茶的研究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主要包括山茶的种群系统分类、花粉形态、细胞学、杂交育种、引种驯化、生理生化、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栽培管理等方面[10-22]。但国内关于山茶属连蕊茶组育种的研究较少,对于川鄂连蕊茶的研究仅有少量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开展过研究[23-26],而关于川鄂连蕊茶的育种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引种驯化野生川鄂连蕊茶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容易,采用根旺、aBt1号和aBt3号生根粉处理,生根率可达85%以上;在全光照条件下栽培,其观赏性状较好,并且驯化栽培种较野生种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嫩叶颜色丰富,四季叶色有变化;花多且香,花以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mm;而且特别耐修剪,修剪后抽生的新叶、新梢为紫红色,景观效果持久,是良好的造景材料。川鄂连蕊茶具有常绿、冠型紧凑、花朵繁密、芳香以及抗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及室内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2]BoRmannFH,BaLmoRJD,GeBaLLeGt.Redesigningtheamericanlawn:asearchforenvironmemalharmony[m].newHaven:YaleUnivercitypress,1993.

[3]陈俊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5]陈法志,郑伟,谭庆.武汉天子山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00-3402.

[6]倪穗,李纪元.我国连蕊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5):70-73.

[7]许林,陈法志.丰花、香花型茶花――川鄂连蕊茶[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7):6-7.

[8]赵玉宏,郑洪,雷杰,等.山茶扦插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30-831.

[9]ZaGoSKinanV,DUnRaVinaGa.effectofultraviole(UV-B)radiationontheformationandlocalizationofphenoliccompoundsinteaplantcalluscultures[J].RussianJournalofplantphysiology,2003,50(2):270-275.

[10]顾志建,夏丽芳,谢立山,等.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告[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3):296.

[11]敖成齐.山茶属Camellia植物花粉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18-321.

[12]王仲朗,夏丽芳.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山茶属植物杂种F1代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2,14(4):423-429.

[13]闵天禄.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J].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27-148.

[14]李广清,孙立,刘燕.山茶属连蕊茶组6种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1):40-44.

[15]杨俊波,李洪涛,杨世雄,等.四个Dna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08-114.

[16]方伟,杨俊波,杨世雄,等.基于叶绿体四个Dna片段联合分析探讨山茶属长柄山茶组、金花茶组和超长柄茶组的系统位置与亲缘关系[J].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1-13.

[17]李光涛,梁涛,张梅莉.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茶叶,2001,27(2):17-21.

[18]肖调江,顾志建,夏丽芳.九种山茶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67-172.

[19]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等.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2-36.

[20]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保存温度对红山茶组物种及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1-3.

[21]吕芳德,徐德聪,侯红波,等.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4):4-7.

[22]邓白罗,谭晓风,漆龙霖,等.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5):36-41.

[23]操国兴,钟章成,刘芸,等.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3,20(1):10-12.

[24]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不同群落中川鄂连蕊茶的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61-366.

插花赏析篇3

关键词:切叶;保鲜技术;实验研究唐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70cm,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小叶片呈倒卵形至近圆形,茎叶舒展有度,细腻雅致,适应性强,喜阴又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在林下或草甸的潮湿环境可作景观之用,如种植在岩石之旁起点缀作用,也可盆栽。切叶是离母体后的植物枝叶,切叶采后仍进行着生命活动,但其营养源和水源被切断,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衰老和脱落。为了保持最好的品质,延迟衰老,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常常用花卉保鲜剂予以处理。为了能延长唐松草切叶的保鲜期,本试验尝试应用几种保鲜液,把药品易得、易配、方便使用、不换水、成本较低,且具有较长保鲜效果作为试验设计目标,从中筛选出能适合唐松草切叶的保鲜配方。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6月19日8:30从苗圃采切唐松草枝后插于清水桶中,9点带回实验室中,进行剪枝并选择枝叶健壮,无病虫害、无黄叶、叶色嫩绿,大小均匀的切叶。

1.2实验方法

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过程的实用性和普遍性,瓶插的溶液采用常用的清水(自来水)为介质。试验设6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用清水配制保鲜剂并分装于三角瓶中,插入处理好的切叶,每瓶尽量做到均匀分插,保鲜液及对照组从插叶开始至桔黄脱落,始终不换水。

从切叶瓶插当天开始进行观测,每天下午17时进行定时拍照并记录每枝切叶的瓶插寿命(以叶片有一半以上黄化或有一半以上脱落即为寿命终止),各保鲜剂配方如下:处理(1)的配方成分:1L水+10g/L蔗糖+10g/L食盐;处理(2)的配方成分:1L水+2g葡萄糖+50mg/L柠檬酸;处理(3)的配方成分:1L水+50mg/L蔗糖+75mg/L柠檬酸+100mg/L抗坏血酸;处理;(4)的配方成分:1L水+4g/L蔗糖+300mg/L柠檬酸+100mg/L苯甲酸钠;处理(5)的配方成分:1L水+4g/L蔗糖+100mg/L食盐+150mg/L硼酸;Ck对照为:清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保鲜液对唐松草切叶的影响

唐松草切叶插入保鲜剂溶液后,从6月19~28日10天时间,每天观察叶色变化过程,并拍照附后。结果如下,可以看出唐松草切叶叶色变化过程,唐松草切叶随着时间的动态变化:处理(1):6月19日良好,6月20日叶片边缘显现轻微失水,6月22日叶片失水,6月23日重度失水。处理(2):6月19日良好,6月20日良好,6月21日良好,6月22日轻微失水,6月23日少量枯黄,6月24日枯黄现象加重,6月25日重度失水。处理(3):6月19日良好,6月20日良好,6月21日良好,6月22日良好,6月23日良好,6月24日轻微失水,6月25日少量枯黄,6月26日中度失水,6月27日重度失水。处理(4):6月19日良好,6月20日良好,6月21日良好,6月22日良好,6月23日良好,6月24日良好,6月24日轻微失水,6月25日少量枯黄,6月26日中度失水,6月27日重度失水。处理(5):6月19日良好,6月20日良好,6月21日轻微失水,6月22日轻微失水,6月23日中度失水,6月24日中度失水,6月25日重度失水。Ck(对照):6月19日良好,6月20日良好,6月21日轻微失水,6月22日中度失水,6月23日重度失水。

良好,指叶片瓶插时保持地栽状态下的原有观赏性状。(1)轻微失水:指叶片瓶插时叶缘或叶尖端因水分供应不足而表现出非正常观赏状态,通常变黄或皱缩,叶缘失水变黄的宽度小于0.5cm。(2)中度失水:指叶片瓶插时叶缘或叶尖端因水分供应不足而表现出非正常观赏状态,通常变黄或皱缩,叶缘失水变黄的宽度大于0.5cm,叶片失水面积小于或接近叶片总面积的30%。(3)重度失水:指叶片瓶插时叶缘或叶尖端因水分供应不足而表现出非正常观赏状态,通常变黄或皱缩,叶片失水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30%~50%失水,失去观赏价值。

2.2不同保鲜液对唐松草切叶保鲜天数的影响

唐松草切叶寿命因保鲜液种类不同而长短不一。在清水中,平均保鲜7d,处理1~处理5平均保鲜天数分别为5d、8d、10d、10d、8d和7d,其中处理1寿命比对照天数短,这说明配方1不适合唐松草切叶的保鲜;处理2和处理5比对照多1天,说明其处理对唐松草切叶的保鲜不明显;处理3、4的效果最为显著,比对照切叶寿命多3天。

3试验结果讨论和保鲜问题探讨

鲜切叶凋谢的原因主要是植物体生理性衰败,本试验基于实验目标的设计,即尽可能含较少的对环境污染物质,主要选择对鲜切花的营养和灭菌2个方面考虑。从试验效果来探析切叶对保鲜剂存在有较大差异,配方3、4对唐松草切叶较好,但通用型保鲜剂的开发仍是我们探索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小弟,蔡汉,赵统利,切叶类植物[J].江苏农业科技,2000(7)

插花赏析篇4

【关键词】:九连山脉;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

1九连山脉主要野生观赏景观植物资源分析

九连山脉属于南岭山脉,分布于赣、粤两省的连平、和平、新丰、翁源、英德、清远、龙南、定南、全南九县,山脉有99座主要山峰相连。九连山脉是宝贵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境内保存有大面积的阔叶林。九连山脉连平、龙南段地形复杂,海拔从280米到1430米(主峰黄牛石),是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地带,保存有较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山顶矮林、灌草丛、湿地植物和其他人工林。九连山脉连平县和龙南县范围现查明的高等植物超过300科、1200属、3000种(含种以下单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超过10%,特色景观植物资源丰富。以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为例,上层乔木以以壳斗科(主要为锥属、栲属、青冈属、栎属和栗属等)、樟科(樟属、润楠属)、木兰科(木莲属、含笑属)、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和灰木科等为主;下层乔木由樟科(新木姜子属等)、山茶科(茶属、柃属和厚皮香属等)、冬青科、紫金牛科、五加科、野牡丹科、番荔枝科等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蕨类植物、兰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等组成。九连山脉内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有许多野生景观植物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随着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许多地方相继开展乡土木本花卉及具有特色的野生景观植物的驯化栽培活动,不断丰富景观植物的种类。通过调查发现,九连山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有相当高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观花植物约有700种,以兰科、菊科、杜鹃花科、山茶科、木兰科、风仙花科、百合科、蔷薇科、紫薇、苦苣苔科、鸢尾科等为主。草本观光植物主要为兰科植物和凤仙花植物为主。本本观花植物中以含笑属植物、木兰、观光木、乳源木莲、马褂木、杜鹃、厚朴、连蕊茶等。观果植物主要有蔷薇科、紫金牛科、冬青科、胡颓子科、茜草科、柿树科和猕猴桃科等植物,代表植物如红果仔、万紫千红等。观赏蕨类代表植物包括石松、抱石莲、凤尾蕨、桫椤、灯茏草和海金沙、满江红和漏斗瓶蕨等。攀缘观赏植物代表植物有何首乌、绿叶五味子、野莓、紫藤、忍冬、钩藤、天门冬、流苏子、广东西番莲、美丽猕猴桃、野木瓜、金线吊乌龟和爬藤榕等。水生观赏植物中的代表植物有水蕨、睫毛凤仙花、黄金凤、莲、冷水花、水芹、河柳、水车前、石菖蒲和灯心草等。珍稀濒危观赏植物中的代表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猴欢喜、天目木兰、观光木、乳源木莲、厚朴、三尖杉和银木荷等。药用观赏植物包括半枫荷、七叶一枝花、黄精、金银花、斑叶兰、石蒜、凌霄花、罗汉果等。为更好地开展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需要通过观赏性、叶形叶色、移栽难易、植株形态、花型花色、开花时期及持续时间、抗逆性等作为优选指标,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评价、筛选。

2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技术

2.1野生观赏植物的调查与保护技术

野生观赏植物的利用需要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近年来,许多单一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了分子基因工程研究、抗逆性研究、染色体核型带型研究和组培技术研究等。特别是当前许多观赏价值高的野生景观植物被人为直接从山上挖走销售的情况较为常见,许多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越碓缴伲如紫薇、山桂花和山茶花等。为了进一步保护相关资源,对现有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收集、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驯化优选和繁育技术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必要。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要立足于当地丰富的景观植物种群资源,通过调查、收集和迁地保护,选育出具有东江上游地带特色、观赏价值高、易移栽、适生性强和用途广泛的品种,并通过开展相关选优工作选出优良品种,在苗圃中应用现代育苗技术对良种扩繁,建立野生植物基因库和对珍稀植物建立野生植物资源档案[1],实现规模化培育。对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有助于为四大林业生态工程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植物资源。如果实现规模化繁育后,可以改善当地优良生态景观植物偏少的格局,将有效提升森林景观,丰富树种配置,保护生物多样性。另外,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许多野生观赏植物如观光木本来就极小种群,通过相关工作有助于加强对其的保护。

在利用研究上,要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跟踪调查,包括对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植物间的种间关系、单一植物的观赏性、繁育技术、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等的研究。在调查监测工作中,对确定的品种建立固定样地,持续记录野生观赏植物的生长情况、花叶果的变化情况,通过优选指标确定其观赏价值、移栽难易和开发利用潜力等。在对野生景观植物的保护方面,一是采取就地保护,保护现有的生长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破坏和兽类侵害。二是开展迁地育苗的保护,扩大种群的数量。具体要以野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收集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在研究中,将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林木遗传育种理论有机结合,按照良种选育系统工程理论和模式选出良种,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对优选良种进行扩繁,培育良种壮苗,研究相关育苗技术,建立苗圃地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制定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对成熟的优选品种,在苗木培育规模化后,开展应用推广,从而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野生观赏植物的利用技术

2.2.1驯化与选育技术

通过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具有观赏价值的资源进行初步的筛选。对已经初步筛选出来的资源的优株,在种子成熟时采种进行育苗,进行标号,建立种质资源圃,培育优质苗圃。对于部分可以进行无性繁殖的品种,开展无性繁殖培育研究。种子育苗研究技术主要包含种子采集、种子处理、圃地建设、营养土配比、播种育苗、苗期管护等方面,并对所育的苗木进行生长对比选优。对于大多数阔叶类树种,可以参照常规的种子育苗方法进行。种子处理主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清水泡浸来去除果实肉质部分,然后进行脱脂和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工作,完成后采用温水浸种。对于处理好的种子,采用大田育苗或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的营养土配制主要采用新鲜黄心土、火烧土和有机肥(或腐熟过磷酸钙),当种子发芽生长子叶长出2叶前进行移苗入袋。对于大田育苗,要注意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苗期管理工作。水肥管理工作中,注意水分均衡,施肥按勤施、薄施的原则进行。对于扦插他嫁接等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要根据具体树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现阶段野生特色景观树种的嫁接技术还在初期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育苗。对于扦插育苗技术,对所采的扦插枝条要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对所采枝条按规定进行清毒,再用生根剂等处理好,在基质上培育。基质的配制要依据不同的树种适当调整,也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在不同季节扦插育苗对比试验,对扦插方法及插后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探索。正常的扦插育苗技术,采集长势良好的半木质化枝条,将所采枝条按8-15cm长度进行修剪(剪口要平滑),每个穗条要有茎节2-3个。对穗条用杀菌剂如多菌灵溶液消毒后,再用生根粉aBt或赤霉素溶液处理。基质一般采用珍珠岩、蛭石、粗砂、细砂以及混合型基质,也可用黄心土、食用菌废料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配置,基质配制的主要要求为疏松、保水和取材容易【1】。扦插深度约为穗条长度的3至5厘米,淋水,搭简易薄膜小拱棚,将温度控制在25-30℃,保持80%以上的湿度,一般经过约100天时间可以生根。所育的容器苗,当超过一半的苗木可以达到或接近出圃规格时,按要求在合适的时间断根移苗(根据情况移苗1―3次)。断根移苗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控制苗木的生长量。移苗断根时将容器苗进行移位,使穿出育苗袋的根系切断,同时将生长较弱的苗木挑选出来进行单独培育,加强管护。在育苗容器的选择上,容器采用无纺布营养袋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培育基质方面,采用轻基质育苗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培育苗木。如果需要培育大苗,可以分步将苗木移栽到口径35cm以上的无纺布袋

2.2.2主要栽培技术

对已经初步选优的树种和品系进行标记,对培育出的优良品系苗木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开展栽植试验,试验林采用高标准建设,主要在立地选择、整地方式、基肥配比、造林密度、抚育技术、抗逆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试验与研究,还针对包含不同土壤条件、坡位、海拔、抚育管理等影响因子开展试验,对其进行生长调查和分析,系统总结该品系的栽培技术等。在栽培技术上,还可以根据情况采用菌根提高成活率。菌根化后的苗木,苗木的根系不能长时间直接在太阳下暴晒,注意运输、种植的时候轻拿轻放,避免菌根脱落。非菌根化苗木根据需要施放菌根制剂于种植穴底,或者将新鲜黄泥、清水和菌根制剂混合后浆根。

2.2.3迁地移植技术

有时对于部分野生观赏植物需要在保证生物多样性与种群结构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直接进行迁地保护,将部分种质资源集中移植到圃地上集中管护,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科学实施扩繁。迁地保护前,需要对要迁地移栽的野生观赏植物乔木断树种的优株分步科学断根、合理疏叶疏枝,然后在合适的休眠季节进行移栽,移栽前尽量保留泥头,并且修剪枝叶、用稻草或其他对树干部分包扎。移栽种植后,经常喷水以保证水分,有条件睦吊扎营养液体,维持树体养分。

【参考文献】:

插花赏析篇5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插花通过优美的空间造型艺术将不同的花材及配材插制成花卉艺术作品,用于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和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以其装饰性强、创业性强和空间造型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我国,三千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和重视。《插花艺术》已日趋成为许多职业院校园林、园艺、商品花卉、环境艺术、旅游、酒店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插花实训教学是对《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插花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广义的插花艺术是利用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进行造型,制作出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花卉艺术品,它能够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还能改善人际关系,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程必须要侧重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针对《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作为一名实践教学老师,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指导,认为作为一名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实训教学,才能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

首先,把握《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插花实训教学的学习来熟练掌握插花工具的准备、容器的选择、花材的使用以及插花的基本技法,能插制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水平型等东方式插花和L型、S型、倒t型、弯月型、半圆形的西方式插花以及按照插花者自身的创意插制出创意式的自由插花。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目标:1、学会使用修剪工具和棉纸贴布,花胶带等辅助用具的使用;2、掌握插花容器的基本知识及选择的方法;3、掌握各种花材的类型以及保鲜的方法;4、掌握花材整理造型、固定和基本的插制技巧;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插花实训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

在《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活动中,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可结合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将插花实训课程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实训指导教师讲述、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等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实训指导教师讲述。可采用导入教学的方式,首先,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ppt。在ppt中播放一些漂亮的插花图片,有意识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怎样处理的,切花是如何插制成这么漂亮的盆花和花束的呢?”等启发式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实践教学。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插花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共同探讨别人是如何利用花朵、叶片、枝条、果实等植物材料和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相结合插制出优秀插花作品的。另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老师还可结合当时的意境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送花习俗,如:给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长寿花象征着“健康长寿”,万年青象征着“永葆青春"。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祝贺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非洲菊等。至于新娘捧花,适当加入几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朋友远行宜送芍药,因为芍药不仅花朵鲜艳,且含有难舍难分之意。对爱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为秋海棠又名相思红,寓意苦恋,以示安慰。给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误会为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躁情绪;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认为不吉利;宜送兰花、水仙、马蹄莲等;或选用病人平时喜欢的品种,有利病人恰情养性,早日康复。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兰花,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新店开张,公司开业宜送月季、紫薇等,这类花花期长,花朵繁茂,寓意“兴旺发达,财源茂盛”。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送花礼仪,使学生在插花过程中能达到会人会意。此外,老师也可以现场讲授一些赏花的知识,如曲赏,赏花咏歌,使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享受,相得益彰。

第二板块,插花艺术应用。

包括立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是插花实践课程的核心。本部分可通过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

1、插花艺术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插花作品主题即插花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要作到心中有数。实践指导老师可假定不同的立意条件和礼仪需要前提来引导学生立意构思,如看望病人、会展、庆典需要等。

2、插花作品的立意应突出艺术创作美和艺术加工美,强调创新。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插花作品的主题表达:(1)借助花材的季节景观变化表现主题。如利用桃花、柳条和迎春等春季开花植物材料表达“春”的主题。又如荷花和睡莲和晚玉香表现夏季景观;(2)借助植物的传统象征表达主题。例如松象征刚强、威严和长寿;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竹子象征气节等;(3)依据植物的谐音与花语来表达主题。如“桂”象征“贵”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等;(4)借助容器与配件表达主题。如以竹筒为插花容器而构思出“竹报平安”的主题。

在插花的色彩搭配上,引导学生学会把握:1、色彩的冷暖、轻重、远近等视觉效果;2、色彩与心里的关系,如,在我国红色为喜庆、吉祥之色,黄色则具有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和服饰就是黄色,以示至高无上而巴西人却把棕黄色为凶丧之色等。3、插花作品中的色彩设计,如常见的花材配色方案、类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分离互补色配色、三合色配色、四合色配色的方法。

总之,第二板块的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板块,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当前,随着各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传统职业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内容,插花员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取得插花员初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从事插花职业的门槛,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通过讲解成功的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和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让学生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会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际,而且学会插花,还可以通过插花课程的实训,学习掌握插花艺术的内涵和基本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最后,提高《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质量,还应注重与本地花卉市场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以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向生产一线,如开展花卉市行情调研,获取本地流行的花式包装、插花花材、惯用立意和主题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学习的同时扩大实践的范围,扩充实训教学的内容。

总之,《插花艺术》实训教学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教学活动,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插花赏析篇6

第一大模块插花基础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插花的基本技法、插花的艺术表现、插花的色彩运用、插花花材处理等教学内容的系统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的保养与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课时量占12个学时。第二大模块插花技艺,是插花课程的核心,以实训教学为主。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在动手实操中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分内容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课时量占38个学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四个基本造型(倾斜式、直立式、水平式、下垂式等);西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如半球型、椭圆型、弯月型、S型、扇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倒t型、L型等的制作技巧。重点掌握礼仪插花如婚庆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与操作步骤。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用途、材料等设计制作、欣赏评价插花作品。第三大模块盆景技艺,以现场观摩教学为主。重点介绍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盆景的主要流派。由于盆景制作所需材料较多,制作时间漫长,本部分以观摩教学为主,在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观摩教学,请商户介绍盆景制作与养护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了解盆景技艺,提高对盆景的艺术欣赏力。课时量占10个学时。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小组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教学法。以参加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这样就可以弥补在小组教学中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胆子大的学生练的多,不喜欢动手的、没有兴趣的学生练的少的不足。技能竞赛教学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为主,将四级插花员应知应会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答题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强调理论在实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操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严格根据竞赛规则要求,反复练习,设计创作立意符合规则要求的插花作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基础理论评价自己和别人作品,并说明原因。使同学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观摩学习法。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如每年园林部门举办的展、花卉协会举办的插花比赛、园艺博览会、花卉企业盆花组花比赛等带领学生全过程参加参观,使学生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和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动手制作法。为了解决插花材料缺乏、没有经费大量购买鲜切花进行练习的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在校园绿化树目修剪时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经过做型、剥皮制作成为线状干枝;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收集各种好看的饮料瓶、酒瓶做为花器;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器;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等,既收集补充了插花材料,丰富了实验室,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浪费、节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实践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结语

插花赏析篇7

关键词:草本花卉;栽培;应用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severalherbaceousflowersmainlyinspring,summerandautumnandwintertowatch,itscultivationandapplication,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selectionofgardenlandscapingflowers.Keywords:herbflowers;cultiv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以春季(2—5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1.1三色堇1.1.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春、秋2季均可进行。若为自留种,最好选择秋天进行播种。秋播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将种子直播于露地苗床,播种密度为500粒/m2,稍覆土。播后覆盖薄膜,保持适温18~20℃,苗床土壤湿润,经10d左右可发芽。

1.1.2栽培管理。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移植到13cm×12cm的营养钵中。起苗移植时需保护好根系,略带根土。移栽后浇透水,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生长期间要勤施肥,移植成活后,施用稀薄液肥l~2次。种子成熟时应及时采种。另外,三色堇留种时要进行品种间隔。1.1.3园林应用。三色堇花型矮小整齐,花色丰富多彩,可以直接种植于道路花坛;也可以种于营养钵内,用于花卉组摆布展。由于花型奇特,也可以作为艺术插花的素材。1.2金鱼草。1.2.1繁殖方法。金鱼草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通常在10月上旬进行。播种基质用消毒过的田园土和垃圾土按1∶1配成。播种密度为300~500粒/m2,播后覆1层薄薄的细土,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浇透水,然后搭荫棚,切忌阳光曝晒,10d左右出苗。1.2.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cm×14cm的营养钵中,营养钵内土壤比例为垃圾土∶田园土∶黄土=1∶1∶1,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隔2d左右喷1次水。施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金鱼草一般情况下不用施氮肥,适量增加磷、钾肥即可。在生长期内,结合浇水每10d左右施1次发酵的油饼水,出现花蕾时,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更佳,每次施肥前应松土除草。

1.2.3园林应用。金鱼草为优良的花坛和花境材料,欣赏性强;或成片摆放于城市公园、广场、街道花坛,组成景点,装饰效果显著。高型品种和中型品种,布置花境和建筑物旁,其景观效果十分诱人;或用作切花材料,制作花篮或插瓶。1.3金盏菊

1.3.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金盏菊种子自播能力很强,常温下发芽力可以保持4年。常以秋播为主,9月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密度为300粒/m2,播后覆土3mm,遮荫,保持发芽适温20℃,苗床土湿润,经过8~10d发芽。1.3.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cm×14cm营养钵中,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中管理。金盏菊生长期每15d施稀薄液肥1次,或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8~10粒。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

1.3.3园林应用。金盏可以直接栽植于花坛、花境,也可以将盆栽布置在广场、公园、会议场所等。

2、以夏秋季节(5—10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2.1一串红2.1.1繁殖方法。可以于3月中下旬播种繁殖,在生长期主要用扦插繁殖。从母株上剪取组织充实的枝条,长6~8cm,摘去顶端和叶片,插入已预备好的珍珠岩中,插入深度2~3cm,插后浇透水,注重遮荫,经常保持扦插床土温润,插后10d发根,发根后用50%覆盖率的遮阳网遮阳,待新根有10~15条时,栽入16cm×14cm的营养钵中,放入遮荫棚管理。2.1.2栽培管理。夏季每天都要浇水,且要浇透;10d左右要结合浇水施1次液肥,花前花后喷施2%磷酸二氢钾溶液。摘心打顶有利于促进发新枝,使植株丰满,控制花期。从小苗6片真叶开始摘心,一般每隔10~15d摘心1次,一直控制至花期前25~30d停止摘心,一般摘心后30d左右,新的花蕾即可盛开。2.1.3园林应用。一串红可作为花带、花境以及花坛的背景色栽植,也可以作为花卉布展的背景。

2.2孔雀草

插花赏析篇8

造型植物具有生长旺盛、萌发力强、叶片小而紧密和耐修剪的特点。造型植物大多是灌木或小乔木,可单植或群植,根据需要可修剪成圆球型、方型、椭圆型、多边型和曲线型等,在园林绿化和屋顶绿化上有广泛的应用[1~2]。常见的品种有龙柏(Sabinachinensiscv.‘Kaizuca’)、大叶黄杨(Buxusmegistophylla)、瓜子黄杨(Buxusbodinieri)、金叶女贞(Ligustrumovalifoliumcv.‘aureum’)、海桐(pittosporumtobir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等[3]。作者在杭州市园文局苗圃(简称杭州苗圃)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繁殖试验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筛选出6种在花、叶、果方面更具观赏性,且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的新优造型植物,目前已有少量应用。现将引种结果作一报道。

1 引种地的自然概况

引种圃地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北高峰山脚下。土壤系黄红壤,呈微酸性,肥力中等。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800mm,无霜期约250d。1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低气温-52℃,极端最高气温达38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100h。年相对湿度为80%。

2 引种结果与分析

2.1 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

别名水红树。原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在日本和柬埔寨也有分布。山茶科厚皮香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常簇生于枝顶,倒卵状椭圆形,革质。花淡黄色,有香味,花期6月。果为浆果状的蒴果,深红色或红中带淡黄色,果期10月。叶片光亮,嫩叶红色,入冬后大部分叶片较绯红。80年代,从浙江本省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喜酸性土,亦能适应中性土或微碱性土壤。耐半阴。繁殖方法:可春播或夏季嫩枝扦插。插条当年愈合,翌年发根,扦插成活率为50%左右。厚皮香可单株修剪成球型,或任期自然生长,其大枝成轮生状,枝条平展,树冠有明显的层次,姿态优美。观赏特点:厚皮香花香果红,冬叶绯红,似满树红花,分外艳丽。

2.2 长柱小檗(Berberislempergiana)

别名三棵针。原产浙江和江西。小檗科小檗属,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刺三分叉。花鲜黄色,5~15朵花排成总状花序,花期5月。果实蓝黑色,果期10月。部分叶片入冬后转鲜红色。80年代,从浙江本省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喜光,稍耐阴。繁殖方法:可春播或秋季扦插,成活率高。长柱小檗一般单株修剪成球型,或成片种植。观赏特点:长柱小檗黄花红叶,色彩亮丽,富有韵味。

2.3 伞房决明(Cassiacorymbosa)

豆科,决明属。原产西班牙。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3对,叶披针形。伞房状总状花序,花鲜黄色,7月始花,至10月,花期长。荚果圆柱形,长约15cm,直径约06cm。1994年从四川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喜光,生长快。繁殖方法:春播,出苗率达90%以上。可单株修剪成球形,群植成花篱或大色块。观赏特点:伞房决明夏季开花,花色鲜黄,花量多,花期长。开花时节,形成一个漂亮的花球,细长的荚果串串悬挂于树枝间,极富野趣。

2.4 金焰绣线菊(Spiraea×bumalda‘GoldFlame’)

蔷薇科,绣线菊属。原产美国。落叶小灌木。叶卵状披针形,互生,叶缘红色。初春,新叶呈橙红色,随后老叶变黄色,新叶仍为红色;夏季老叶转淡绿色,新叶为淡红色;秋季叶色仍为黄红相间;冬叶紫红色。花粉红色,复伞形花序,花期5月中旬至10月,盛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1994年从北京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喜光,耐寒,怕涝,生长快,栽培容易。繁殖方法:可扦插繁殖,生长季节内均可进行,成活率90%以上。可单株修剪成球型,群植作大色块,或作花境花坛植物,亦可作基础种植。观赏特点:金焰绣线菊叶色富有季相变化,橙红色新叶,黄色老叶,冬季红叶颇具感染力。花期长,花量多,是花和叶具佳的优秀品种,其色叶的效果远胜于鲜花。

2.5 金山绣线菊(Spiraea×bumalda‘Glodmound’)

蔷薇科,绣线菊属。原产美国。落叶小灌木。叶卵状。新叶金黄色,老叶淡黄色,夏季转淡绿色,秋季叶色金黄,冬叶带红晕。花粉红色,复伞形花序,盛花期5月至6月。1994年从北京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喜光,耐寒,怕涝,栽培容易。繁殖方法:可扦插繁殖,生长季节内均可进行,成活率90%以上。可单株修剪成馒头形。因植株矮小,一般高30cm左右,故可作地被,亦可作花境花坛植物。观赏特点:金山绣线菊春秋叶片金黄色,植株小巧玲珑,色叶期长,粉红色花,颜色娇嫩,非常可爱。

26 布什绣线菊(Spiraea×bumalda‘Bush’)

蔷薇科,绣线菊属。原产美国。落叶小灌木。叶卵状披针形。新叶红色,老叶深绿色,叶片有自然变异,即部分叶片带有黄色斑块或全叶变黄,小枝也变黄。花深玫瑰红色,复伞形花序,花期5月至10月,盛花期为5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1994年从北京引种,在杭州苗圃生长良好。喜光,耐寒,怕涝。繁殖方法:可扦插繁殖,繁殖容易,繁殖成活率90%以上。可单株修剪成球型,群植作大色块,或可作花境花坛植物,亦可作基础种植。观赏特点:布什绣线菊叶片有黄色变异,深玫瑰红的花朵,特别艳丽,花期长,花量多,是一种优良的观花树种。参考文献

1 林夏珍.论屋顶环境与屋顶绿化[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1):91~95.

插花赏析篇9

在以往的中考中,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除景物意境、诗眼炼字、名句赏析、表达技巧、情感内容等常规题型外,还出现了一些特色题型,现择取部分作详细解析,以供同学们学习积累。

一、鉴赏诗词中的数词

【例1】(2009四川乐山卷)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苏轼在《春江晚景》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借助表示“少”的个位数词“七八”“两三”“三两”,将星星稀少、夜雨稀落、桃花稀疏的情调表现得十分生动。这种以数词入诗的用法,显得别有情趣。

请你鉴赏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其在数词运用上跟上面谈到的诗句是否相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解析】汉语中有大量使用数词的现象(指中文数词),无论是古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词语、诗句,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熟语、日常用语或方言,数词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喜欢用数词来描写烘托特定的艺术情境,让看似平凡的诗词句子大放异彩,耐人寻味。诗词中的数词大多用于虚指,语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合理使用可以达到虚实结合、通俗易懂等艺术效果。例1所列举的诗词中的数词均非实指,意在强调“少”,而鉴赏句中的“三月”“四月”则是序数词,就是实指三月、四月,两者对数词的运用显然不同。

二、评说他人的诗论

【例2】(2009福建龙岩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有人说,诗只能意会,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解读。这道诗歌赏析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则他人对《江汉》这首诗的评论,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一些常规题目相比,这种题型的难度要高一些,考生不但要对诗词内容熟悉,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示例:同意。诗人在诗中以落日自比,抒发了虽已暮年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诗歌颈联即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则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或:不同意。因为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都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三、将诗词与链接材料结合考查

【例3】(2009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结合选文,联系文意,结合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解析】颜真卿的这首励志诗家喻户晓,诗歌本身通俗易懂,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但这道诗歌赏析题没有局限于诗歌本身,而是引入了一则链接材料,这就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链接材料中的主人公是中学生,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距离,极易引发考生对自己人生的思索。具体解答时只要能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四、将插图与诗歌意境结合考查

【例4】(2009四川眉山卷)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插花赏析篇10

作者简介:李欣,男,中学一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邮编:201900。

“同课异构”教学是当下各区域、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引发思维碰撞,形成观念交流,促进教师成长,最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的形成与统一。

作为—个教学研究人员,我觉得有必要思考美术教学的“同课异构”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异”和“同”。为此,我们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第10课《茂盛的植物》开展研究。该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与发现自然界的植物造型千姿百态、具有独特的排列规律,探究茂盛植物的表现方法,进而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排列与穿插组合的形态特点,运用变化的线条和色彩画出想象中的植物,并进行装饰。以下是结合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的四则教学方案展开的一些想法。

一、“同课异构”的“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差异,但从大的方面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不同点。

1.作业内容形式的不同

美术作业是理解、落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它包括课堂内学生所创作的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美术作品,此外,还包括欣赏、评论,以及参观调查的文字和图像记录等。它是体现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的渠道。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专长、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美术作业设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色。

这里提供的4则教学方案,都以“茂盛的植物”作为主题,但作业内容形式却各不相同,有吹塑版画、科幻想象画、刮蜡画,以及结合文字和图像的写生画。四位教师通过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作业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使得美术教学的“同课异构”在作业环节“异彩纷呈”。

2.学生学习经历的不同

学生的学习经历,主要指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是特定课题学习的起点状态。当我们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设计出符合学情并能有效实施的教学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将更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祁连中心校和江湾中心校分别是我区版画和科幻画特色学校。两所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特色的浸润下,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已经体验过版画练习,尝试过科幻画创作,对这两种美术表现形式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徐豪老师是市优秀科幻画辅导教师,陆凤芝老师是区“版画共同体”成员,也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水平,二位老师才能在“同课异构”教学时把教师自身专长与学校美术特色有机地融入《茂盛的植物》的教学内容。

而大场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地区,学生美术学习的经历比较少。面对这样的学情,吴敏老师降低作业难度,让学生在刮蜡纸上用线条描绘出各种造型的树叶,再进行细节的丰富。尽管美术技能降低了,但有趣的作业形式依然能使学生兴致盎然。

同样是画茂盛的植物,实验小学沈侠老师则采用了完全开放的作业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并进行写生,进而讨论交流、赏析大师作品,最终绘出—幅装饰性的草本植物图。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基于实验小学学生的美术学习经历。因为学生大多在课外接受过艺术的熏陶,所以,具有较强的美术学习能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内的描画,更渴望能够运用所学,走进大自然,大胆表现身边鲜活的对象。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身处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不同学校,面对不同的教师,学生的学习经历必然很不相同,而面对这样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经验展开教学设计。正因如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面貌才会如此千姿百态。

3.教师教学策略的不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同样,《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一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可见,美术教材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材料与资源,给教师重新建构文本提供了可能,从而引导教师完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同时,基于教师不同的学习经历和个体差异,在“同课异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会大相径庭,所呈现的教学风格也会各有千秋。

在《茂盛的植物》“同课异构”教学中,4位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

徐豪老师通过一个介绍“学校花卉节”的短片,引出“创意植物博览会”,又通过师生共同演示造型独特的植物及其穿插组合的方法,观察树叶花纹的变化,进而创作出茂盛植物的有趣外形,并运用线条进行装饰。

陆凤芝老师让学生欣赏《热带雨林的植物》视频,引出茂盛的植物,并通过回忆认识的“线条朋友”和给植物拍照游戏的教学环节创设,巩固学生对植物前后层次、穿插交镨的真实感受,进而通过对作品“改一改”、“加一加”、儿歌朗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线条在版画技巧下的变化和运用,思考并发现线条粗细、深浅、疏密与前后层次之间的联系,最后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茂盛的植物。

吴敏老师则通过“树叶精灵”的情境创设,及“树叶精灵”的介绍,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树叶的外形和叶脉,感受其线条的不同变化和树叶叠加穿插的特点,最终在透光刮蜡纸上用线描绘出各种造型的树叶;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学生打着手电在教室里寻找最美的“树叶精灵”和最神秘的“树叶精灵”,使整堂课达到教学高潮。

而沈侠老师则把学生带到校园,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植物并进行拍摄和写生,在比较、讨论的基础上理解线条的疏密、粗细和长短变化的表现效果;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学习他们运用想象力表现所见景物的方法,完成装饰性草本植物作品的创作,并组成“植物墙”,以评选“校园植物绘画师”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

通过对以上4位教师教学策略的简述,我们不难发现,4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式,运用了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比较、分析和讨论,创设丰富、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配合示范、实物、影视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通过让学生学习技法、构思构图、动手创作、展示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并运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创意之处,感受到寻找美、发现美的乐趣,体现美术学科的育人内涵。正是这些不同,使得这4节课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

二、“同课异构”的“同”

尽管“同课异构”教学有许多不同,但是,这些看似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内在的共同之处。

1.美术教材是“同课异构”的载体

“同课异构”教学离不开美术教材这个载体。这个载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相同的教学内容,更通过编者的意图,确定了整套教材、每个单元、每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师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除了关注教学内容的相同,更要关注教材所传递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要求。《茂盛的植物》作为“线条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自然要围绕“线条”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本文所提供的4则教学方案,无论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无论选择了怎样的媒材和作业形式,但在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策略与学生活动设计时,都应围绕“线条”这一美术知识,以线条的不同表现形式为教学重点,展开“同课异构”教学。

2.教学日标是“同课异构”的基础

无论何种结构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部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会进行适度的调整,但都应围绕“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这样的三维目标展开。

统观这4则教学方案,都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初步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用各种线条的变化表现植物排列及穿插组合的形态,感受植物的独特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观察、创作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3.课程标准是“同课异构”的依据

当然,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始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基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展开教学与评价。四位教师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都认真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目标、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的内容与要求,紧密结合整套教材中有关“线条”这一美术知识的序列进行研究,因而,这样的美术教学“同课异构”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开展了这么多年仍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给我们的教师打开了一扇扇不同的窗,引发了教师不同的思考,既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种种可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挑战,也许,这就是它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教学方案一

执教:徐豪

上海市宝山区祁连中心校

教学内容分析(略)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线条的运用已经有些基础,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线条表现简单对象。而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愈来愈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想法具有创造性。而《茂盛的植物》这节课就是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想象植物特别的外形,学会运用各种线条来表现植物的有趣形态。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想象和尝试过程中,创作出别具特色的茂盛植物,并运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茂盛植物的独特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创新带来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创想植物的有趣造型,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进行装饰。

难点:创作外形新颖独特的植物组合,线条的装饰有粗细与疏密变化。

作业形式

以真实植物为原型,通过创意联想描绘植物的有趣外形,并运用线条进行装饰。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所需的工具、范例、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画纸、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启发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花卉节活动为导入,通过播放学校盆花展示的短片,引出学校今年的花卉节将举行“创意植物博览会”,勾起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美好记忆。而后,通过欣赏插画师们笔下的《茂盛植物王国》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观意愿,并感受经过艺术加工的茂盛植物的无限魅力。

(二)讨论与尝试

1.创想有趣造型

在欣赏插画师们的作品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教师及时出示一盆叶子形状特殊的植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特别植物和常见植物在外形上的差异。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确了植物外形可以进行创新设计。接着,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叶子还能设计成哪些有趣的形象?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充分发挥二年级学生敢想敢说的特点。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各种有趣的创意叶子形状,直奔主题,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基于以上的铺垫,接下来请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创想有趣的植物外形。植物生长的姿态和前后的穿插关系是较难表现的,因此,在演示过程中采取师生合作的方法。先让学生尝试画一株外形奇特的植物,然后教师演示表现植物间的穿插。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直观地了解各种茂盛植物的不同画法和构图要点。

接着,请学生自己创想有趣的植物外形,教师提出作业要求:(1)大胆创作茂盛植物的各种形态;(2)画出植物间的穿插组合。

2.添加装饰线条

完成植物特别造型的创想后,就要为植物进行装饰。本单元的主题是线条的变化,而线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教师运用范作提示学生运用线条也能为植物进行美化,顺理成章地引出“线条装饰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树叶实物图片,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各种线条都是源于生活的,从绿叶上可以找到熟悉的线条,能发现线条丰富的粗细与疏密变化。这一环节,用“实物观察法”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之后,再请学生尝试为植物的不同部位添加线条。这既是对线条的复习,又能通过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感受局部线条的疏密变化和整体布局的疏密对画面的作用。

随后,教师围绕本课的重难点,提出作业要求:(1)为植物添加各种装饰线条;(2)表现线条的粗细和疏密变化。

3.构思与创作

学生开始为植物添加装饰线条,教师巡视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欣赏的相关图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4.展示与评价

教师组织开展“创意植物博览会”,展示学生作品。并提出作品的评价依据:(1)植物的造型是否奇特、有趣?(2)线条的装饰是否体现了疏密与粗细的变化?

教师邀请学生参观“博览会”,并根据评价要求选出自己心仪的或是最新颖的植物组合作品。在评价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5.拓展与延伸

最后,结合我校的特色—一科幻画,让学生欣赏科幻画中的“茂盛植物”,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感受创新带来的神奇和乐趣。

教学方案二

执教:陆凤芝

上海市宝山区江湾中心校

教学内容分析(略)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勇于尝试,乐于探索。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初步的造型能力,对于线条的组合运用也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在版画方面,由于我校是“宝山区版画共同体”成员,长期开展儿童版画特色教学实践,因此,学生已熟悉基本的吹塑纸版画制作过程。借助吹塑纸版画的形式,学习用丰富的线条变化表现植物的疏密层次和前后穿插的形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部分植物的外形特点,学会用粗细、疏密、深浅的线条表现植物的层次和形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比较、分析等过程中,学习用吹塑纸版画的方式、变化的线条表现茂盛的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变化之美,体会线条表现之美,增强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茂盛的植物。

难点:用变化的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穿插组合。

作业形式

利用单色吹塑纸版画形式,通过观察、比较,用粗细、深浅、疏密不同的线条,表现植物茂盛的形态。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所需的工具、范例、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吹塑纸、预裱宣纸、木刻笔、水溶彩棒、喷水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导入部分,通过欣赏《热带雨林的植物》视频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中植物繁茂、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带给人们的震撼和美感。又用遭受人为破坏后的“雨林”的照片做前后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茂盛”的含义,并引出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思考与认知

从刚才的视频欣赏,进入分析植物种类和特点的环节。首先,由学生“讲一讲”自己所关注的一种植物的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种类植物的图片,相互比较、分析差异,由于高大的“树木”类已在之前的教材中出现过,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归纳矮小如草类、藤蔓类植物的造型特点;再带领学生复习“线条朋友”,尝试选择合适的线条,用“书空”的方法简单描绘出植物的形态,并通过“说一说”相互交流心得,反馈调整,从而解决了植物基本造型的问题。

(三)游戏与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前后层次、遮挡穿插,教师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回忆拍集体照的场景;再分组讨论,比较两张不同效果的集体照,分析造成效果好、差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层次安排的原则是前矮后高,遮挡穿插。最后,用游戏“雨林集体照”多种植物的组合构图,让学生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巩固对前后层次、穿插交错的真实体验,使“茂盛的植物”画面具体化。

(四)尝试与示范

1.欣赏回忆尝试作业

本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植物”版画作品,激发绘画欲望;再让学生回忆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尝试作业。接着,教师选择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线条疏密、粗细等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然后,通过师生合作“改一改”“加一加”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线条在版画技巧下的变化和运用,思考发现线条粗细、深浅、疏密与前后层次之间的联系。

2.儿歌小结归纳要点

为了巩固版画中对线条表现方法的掌握,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自编充满童趣的儿歌作为归纳小结,增加学习趣味:“眼前小草用力刻,后面大树细细描,远处植物轻轻划,粗、细、疏、密巧安排。”

3.教师示范提示要点

基于前面的理解和认识,进入教师示范环节。通过教师的完整示范,使学生直观地回顾由构图到作品完成的整个版画制作过程。期间,教师示范时有意在关键部分放缓速度,并提示要点:前面低矮植物要加重刻,轮廓清晰;后面高大植物,外形线条粗重,细节花纹具体;远处景物,轻描淡写。从而使学生真切感受植物形态通过版画线条组合的趣味。

(五)实践与指导

学生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围绕本课重点、难点,提出作业要求:

1.用深浅、粗细不同的刻线表现前后。

2.用疏密不同的线条表现主次。

3.作业印制清晰均匀。

(六)展示与评价

教师创设“拯救热带雨林”情境,展示学生作品,与导入部分前后呼应。学生把作品插在热带雨林的背景中,依据细节生动、印制清晰的要求,评出“雨林小卫士”,把手中的“小苗苗”奖章贴在认可的作品下方。最后,通过互评、自评、教师总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环节,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初步的版画欣赏意识。

教学方案三

执教:吴敏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分析(略)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线条表现简单对象,但还不善于把事物的细节描绘出来。因此,以树叶为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对各种植物的整体观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对植物叶子的形状、细节逐步加以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更愿意尝试使用一些新的画材进行创作表现,而透明刮蜡纸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不同的树叶,在刮蜡纸上用线条表现树叶的外形特征,并用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树叶的生长细节。

过程与方法:在对实物进行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线条表现树叶外形和生长细节,并学会物体穿插组合的构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植物的千变万化,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并体会使用新画材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树叶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树叶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细节。

难点:在刮蜡纸上表现出树叶的穿插组合。

作业形式

利用透明刮蜡画的材质特点,通过观察,用“刮蜡”的方法表现树叶的形状,添加线条,表现叶子的生长细节,并以树叶穿插组合的方式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树叶、透光刮蜡纸、竹笔、范例、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各种树叶、透光刮蜡纸、竹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激趣

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捡拾植物的落叶,不但让学生了解植物是多样的,而且也为学生在课堂内能观察到不同造型的叶子做好准备。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先让学生欣赏秋天美丽的落叶景色,并在捡拾到的落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这时,情境突然发生了变化—一落叶不见了。结合低年级儿童天真、好奇的特性,以情境故事的发展,吸引学生的视、听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在“魔法棒”的帮助下,学生们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片片“树叶精灵”,让学生在了解新画材(透光刮蜡纸)特有的表现效果的同时,激起创作的欲望。

(二)讨论与交流

通过“树叶精灵”拟人化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枫树、樟树、松树等植物的树叶特征,并让学生在寻找“树叶伙伴”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的树叶有着不同的造型;教师还将学生发现的其他树叶的形状以简笔画的形式直接画在黑板上,师生间的互动,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积极性,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观察与尝试

1.尝试体验(摸一摸)

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树叶,让他们能直观感受到树叶轮廓的线条特征。随后,教师在示范的同时又配合语言描绘:“这一片树叶摸上去毛毛糙糙的,椭圆形叶子的边线就像锯齿。”从而再次强化学生对树叶的外形特征的观察,使学生不但在交流时就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叶子的外形和线条特征,而且还能在刮蜡纸上直接运用线条表现叶子的形状。

2.观察添加(看一看)

在学生进一步观察(看一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叶子筋脉的生长细节,叶子的主叶脉粗而长,旁边的叶脉细、短而密集。在随后的尝试添加线条的过程中,根据所观察的事物直接添加线条,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一些难度,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学生不仅能明确线条粗细、疏密的组织方法,还能掌握这种根据观察进行表现的方法。

(四)欣赏与发现

先请学生欣赏范画,让学生感受到树叶叠加穿插的特点,再请个别学生上台尝试树叶组合。这个环节不但让学生了解树叶间前后遮挡的表现方法,而且也让教师对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事物叠加穿插表现特征的印象。

(五)展示与评价

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透明展板上,然后关灯,学生打着手电在教室里寻找最美的“树叶精灵”和最神秘的“树叶精灵”。学生们通过欣赏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创意之处,感受到寻找美、发现美的乐趣。整节课是以情境故事为主线的,因此在结尾处设置的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了解了新画材(透光刮蜡纸)特有的表现效果。

(六)拓展

欣赏白天的“树叶精灵”,以及用拓印等不同方法表现的“树叶精灵”,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知道可以运用色彩或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事物,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不同绘画创作的热情。

教学方案四

执教:沈侠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分析(略)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美术学习,我校二年级学生对于点、线、形的表现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本单元第一课《昆虫乐园》里学习了细节的观察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和创造能力。据调查,95%以上的孩子更渴望能够深入自然,并运用所学大胆表现身边鲜活的对象。本课正是基于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带其走进校园,尝试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表现出装饰性的植物效果,感受真实的自然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草本植物的外形特点,学会用各种线条表现草本植物排列及穿插组合的形态,并进行装饰美化。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记录、讨论、比较及欣赏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对校园草本植物的形态进行细致描绘,并发挥想象、装饰美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本植物千变万化的美,体会细致描绘、装饰美化的乐趣,激发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表现自然的兴趣。

作业形式

参照观察笔记,描绘草本植物的外形、细节,并进行装饰添加。

教学准备

教师:草本植物图片、范画、课件等。

学生:拍立得相机、学习单、勾线笔、水彩笔、彩铅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各种线条表现装饰性的草本植物。

难点:草本植物的穿插、排列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本课2分钟预备铃期间,以欣赏各种草本植物图片,结合“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来引入。而后,先观赏视频《校长大动员》,通过校长发出号召,须在学生中公开招募多名“校园草本植物绘画师”的情境导入,作为任务驱动,在课的—开始就抓住了学生乐于竞争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引出绘画需求。

(二)观察与发现

1.组织观察校园里的草本植物

经过校长的动员,学生们的表现欲已被激发。这时,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校园,依照学习单要求分组各选一株草本植物进行观察。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填写学习单的正面。(图4)

2.交流、发现草本植物的基本特征

再依照学习单内容反馈,共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发现草本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在教师引导下归纳草本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枝、叶、花果等;以及不同特点:枝条粗细长短不一、花叶的形态各异、表面的肌理纹路不同。

3.尝试写生校园里的草本植物

在自主探索了各种草本植物外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取景,每人拍摄一张即时成像的植物形态照片;学生根据照片内容尝试用铅笔在作业单背面的“绘图区”(图4)里画一画,感受一下类似“写生”真实植物的效果。此环节有效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尝试写生过程中的散点观察、哪里都想画,却又无从落笔的问题,这种类似于“自然笔记”的原始草图,也为后续的进一步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整个活动过程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培养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探索与表现

1.探究草本植物的表现方法

(1)欣赏、比较、发现

初次尝试写生的低年段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画面中较复杂的植物茎叶穿插遮挡、前后组合等关系都较难把握好,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和耐心。因此,适时地出示一组实物照片与线条作品对比图供学生欣赏、交流,并通过媒体的演示,强调植物的穿插、遮挡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线条之间的奥妙。

(2)提炼、修改、归纳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让这些草本植物变得更生动?师生通过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探索、演示、修改,小结得出:①运用各种线条组合表现植物的穿插、遮挡关系;②植物的排列要有高低、前后、大小的组合变化。

(3)修改、调整、重组

学生用记号笔在铅笔稿上进行修改、调整或重组,最后擦去铅笔线条。

此环节通过欣赏、比较,使师生共同在学生的铅笔写生稿上进行修改、调整、重组,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坡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探索和感知草本植物的线条表现方法,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思考草本植物的装饰方法

(1)运用线条装饰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植物装饰线描作品,并思考如何让作品更具装饰性。学生在了解了植物的大体形态以及茎叶的穿插遮挡关系后,通过欣赏优秀的装饰性植物线描作品,回忆学过的线条类型,发现不同的线条适合装饰植物不同的部位,并感受线条疏密、粗细、长短等变化带给画面的不同效果。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记号笔添加各种不同的线条进行美化装饰。

(2)添加色彩装饰

在基本完成黑白线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克利·保罗的作品《路上的风光和黄色鸟》,感受大师勾线填色的装饰方法,了解装饰画面的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在上色的时候不局限于固有色,大胆想象,激发其进一步创怍的欲望。

(3)学生自创装饰

创作源于欣赏和借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大量作品的视觉冲击能带来一定的启发思维的效果。在欣赏了大师克利·保罗作品丰富大胆的色彩表现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更多大师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大师作品的天真、浪漫和神奇,学习他用想象表现所见景物的方法,充分领略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和超现实的追求,感受“原来画面还可以这样表现和处理”。

随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在自己的画面中跟着大师的感觉,尝试添加(人物或动物等),亦可适当变形,在作品中大胆融入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丰富画面效果。

(四)展示与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校园草本植物墙”上,并提出作业评价要求:(1)谈谈观察草本植物过程中的感受;(2)说说自己是怎样用线条来表现装饰画面的;(3)介绍自己所表现的作品有什么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