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安全调查方法十篇食品安全调查方法十篇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23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秦皇岛;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03-02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食品消费与日剧增,食品工业得到了极速发展,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危害了百姓的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而食品安全则是国家安定的根本要素。就秦皇岛市而言,食品作为推进“旅游立市”基础产业,食品不安全,则不能成为旅游最佳目的地。因此,通过对市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行为实施调研,反映群众呼声,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指导秦皇岛市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对其他省市食品安全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调查在秦皇岛市三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进行,采用配额抽样和随机抽样方式,根据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确定样本分配,调查方式是在人流量大的超市、广场、社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随机拦截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海港区40份、北戴河区30份、山海关区3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被调查者大多为中老年女性,符合调研目标:调查对象应是负责家庭食品采购人群。

2.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表经反复研讨、修改,正式调查前实施预调查对易引起歧义个别条目修改后形成。问卷当场回收,不配合者不予调查,问卷内容集中在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购买行为、安全管理情况认知三大类问题。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1)关心问题。调查显示,在购买食品时关心的问题上,有53.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质量安全”,还有38.89%的被调查者选择“质量安全”和“价格”并重。(2)食品安全认可。市民对不同食品的放心程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市民对目前水果、蔬菜、肉、蛋、奶、油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表现出不放心,被调查者首选担心肉类、蔬菜、水果等主要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水果蔬菜担忧原因是农药残留和使用催熟剂;其次是零食和食用油;而对大米、面粉等粮食类食品的质量相对放心,调查结果(见表1)。

2.市民购买行为分析。(1)购买渠道。在购买食品时,55.56%的被调查者首选超市,认为那里的产品更放心;农贸市场等场所出售的食品虽然具有新鲜、价格低、购买方便等优势,但是安全状况得不到保障,因此仅有33.33%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途径。街边的早市、夜市和流动摊贩等容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地方所出售的食品,只有11.11%的被调查者会由于上下班时间等问题而选择在这些地方购买食品,调查结果(见上页表1)。(2)购买辨识能力。调查显示,在选购有包装的食品时,首选关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被调查者占调查总数的77.78%,其次是品牌,只有15.56%的被调查者首选关注价格,另外,制造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相关检验证明也在市民的考虑范围之内。这说明,市民在选购食品时不单纯考虑价格因素,安全意识较高。但是,在购买散装食品(没有包装的食品)时,市民的安全意识就明显下降了。调查显示,在购买散装食品时,每次都询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被调查者仅占33.33%,其余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没有习惯在购买散装食品时询问生产日期和厂家。在对质量安全的鉴别上除了看保质期外,大多数被调查者是通过肉眼观察其新鲜程度作出判断。在对蔬菜质量安全表示担忧的被调查者询问是否选择无公害蔬菜时,41.67%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途径不方便,34.72%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公害蔬菜价格偏高,19.4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相信无公害蔬菜。在被调查的市民中,一半以上被调查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不清楚,只有一成的被调查者对其了解并购买。

3.市民对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的认知。(1)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责任部门是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所知甚少。(2)食品安全知识需求。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法律了解不够,平时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在食品消费的过程中加强鉴别能力,维护自己的权利。(3)食品安全问题处理。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在所有曾经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被调查市民中,仅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进行过投诉,其余被调查者出于怕麻烦、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损失金额较小、得不偿失、投诉得不到解决等原因选择忍气吞声,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劣制食品加工者的侥幸心理,调查结果(见上页表1)。(4)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责任是制造企业为了利益而不顾购买者的健康,生产和销售有安全问题的产品;九成被调查者认为应通过加强监管提高食品安全。

通过调研可知,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对超市等现代流通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较信任,但缺乏有关食品辨识能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希望更多地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监管部门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食品安全。

三、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从各国经验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下降的因素有: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知识增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有效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及时[1]。

1.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从短期效果看,加大监管力度、实施赔偿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看,食品安全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食品流通各环节当事人维护食品安全。“教育”本身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惩戒力,但教育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全民食品安全教育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1)食品安全教育对象。食品安全涉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教育的参与者有食品生产加工者(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食品安全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生产加工人员等)、食品经营者(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摊贩)、食品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者(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部门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宣传者(新闻媒体、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工作人员)。(2)食品安全教育内容。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进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食品生产的条件、环境质量、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说明书、包装的正确表示、食品召回制度等方面的教育,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理解食品的正确含义,树立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对食品消费者进行有关食物营养知识,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使食品消费者知悉自己的权利: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权利;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权利等。

2.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途径。本着“宣传也是监管,监管需要宣传”的科学理念,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打造立体宣传格局,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2]。具体为:第一,报纸、电视、广播是市民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来源,应继续充分利用此类媒体形式;第二,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场所如公交站台等处的宣传栏的作用,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曝光近期安全问题食品和不法商家;第三,在大型超市等人流量较多场所,通过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利用超市广播以及实物宣传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安全食品的辨别技能等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也促进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人员依法经商;第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办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和途径,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第五,走进幼儿园、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食品安全课,教会孩子辨别校园周边销售的饮料、小食品的优劣及投诉方法,在少儿时期培养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利用孩子的影响,促进家长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第六,开设食品安全宣传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氛围。第七,建立网站。政府部门分段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降低了信息的统一性。

3.食品安全意识评价指标。定量研究是进行跟踪比较、判断、决策的依据。应定期对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食品安全操作行为改变率进行跟踪调研,以考核“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工作取得的成效。食品安全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是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2

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

一、调查原因

如果你从中小学门前经过,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学后,大部分同学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饿虎扑食般地朝学校对面的小卖部或者周边的小摊点冲去。他们掏出家长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些色彩鲜艳、包装简易,还赠小玩具的食品或者买了一些“吸足”了灰尘的“串”食品,它们到底是什么?你们吃过它吗?你们喜欢它们吗?于是,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校以及周边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8月

四、调查方法

第一种是网络调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

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到公园、社区、文化宫、图书馆等地方进行随机调查。

第三种是利用学校召集日对校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五、调查的结果

我们就对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的喜欢程度,调查了60名同学。情况如下:40名同学经常吃,18名同学曾经吃过,2名从没吃过或很少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到学校周边小卖部买这类食品吃的同学比较多。在问到原因时,同学们有的说“好吃”,有的说“因为好玩”,还有的说“便宜”。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吗?它们卫生吗?经常吃这些食品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我们暗访了学校的周边的小店以及街摊,而且特意购买了一些食品进行分析。来回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小朋友把这些街摊围得水泄不通,都抢着购买。我们亲眼看见了营业者用刚抓了钱的黑乎乎的手剥香肠,因为反复利用,锅里的油已经变了颜色,就连马路边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隐患……我们将买回的食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过于鲜艳,明显是色素超标;薯片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既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标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当粗糙,根本谈不上卫生……

带着调查的结果,回来后我们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据网上资料表明,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防腐剂超标、卫生指标不合格等多项问题。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食品的颜色、口感、新奇等,在生产小食品过程中不按国家食品标准使用添加剂,或滥用不合格、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损害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购买那些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的小食品。

六、调查分析

1、因为同学们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直接导致同学们下午放学时,饥饿难忍。

2、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剂,使得食品颜色鲜艳、“口感较好”,因此会吸引很多的学生们。

3、很多食品中附带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学为了攒这些玩具,于是就来购买。

4、同学们互相攀比,也有学生请客的情况。

七、调查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坚决不要购买学校周边质量不过关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学校应当加强伙食管理,让同学们中午能够真正吃饱、吃好。

6、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的检查,使同学们免受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

一、前言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课题小组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课题的展开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四川大学软件学院xx级3班的活动小组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10月底11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1、有74.6%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53.2%,不满意的占30.7%。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72.9%,不满意的占10.3%;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65.5%,不新鲜的占30.2%。

2、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58.7%,认为较差占27.2%。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89.8%。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3、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地调查总结:

1、调查时间:xx年1月4日

2、调查地点:拉面馆、超市

3、调查内容:调查餐馆的食材是否新鲜,饭菜制作过程是否卫生,同学对餐馆饭菜及就餐环境是否满意,调查周围私营餐馆的卫生许可证和超市销售食品的安全安与卫生。

4、总体情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是过关的。

1、食堂篇

一餐食材都是新鲜的,制作环境相对卫生,碗筷都经过消毒处理。就餐时间会有工作人员及时清理餐桌上的剩饭,保持清洁

兰州拉面馆规模较小,人手不及一餐,所以难免清理餐桌不及时,但总体不错。

2、商业街篇

私营餐馆均有卫生许可证。

在超市抽查的食品均未过期。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食堂工作人员不戴口罩,这样不卫生。

2、超市会卖一些制作及其不卫生的廉价麻辣垃圾食品。

3、同学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不够高。

四、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重视。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商业街各个小店采用顾客投票的方式,对店内蔬菜、肉类,以及制作过程卫生与否进行投票。这样,可以让顾客有选择的余地,同时还可以让小店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

3、在安全监管体系,工商、卫生等部门努力之下,学校也要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进行定期的卫生监查,以保证学生使用安全卫生的食品。

4、可在校内设立由学生组成的卫生检查“小部门”,分级分部门明确划分职责。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展开

5、学生会可以在青春广场举行展板,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维权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6、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3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20××年11月15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同学们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3

关键词:消费者;食品安全;调查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23

SurveyonLeveloftianjinConsumer’sparticipationinFoodQualityandSafetymanagement

wanGLi-juan,XinLi-yuan,maXiang-you

(informationinstitute,tianj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tianjin300192,China)

abstract:thispapercarriedoutthesurveyonleveloftianjinconsumer’sparticipationinfoodqualityandsafetymanagement.theresultsshowedthatconsumershadlittleknowledgeaboutfoodsafety,buthadhighparticipationactive.thewayofhandlingproblemfoodwasmoreconsistent,mostofthemdirectlyreturnedtothebusinesses,overhalfofconsumerswouldbeaskedtopaycompensation.thepaperconcludedwithrecommendations.

Keywords:consumers;foodsafety;survey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三聚氰胺牛奶、假鸡蛋、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这些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1-2],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食品安全,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打击无良企业,食品监管部门责无旁贷。但做好这件工作仅靠食品监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广大消费者是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来。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以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为核心,其主要目标是为消费者服务,不仅要为消费者供应充足、优质、稳定的食物,制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还要为消费者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服务,使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3]。因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责无旁贷。只有广泛的消费者参与,才能产生普遍的接受、认可,而且由于消费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消费者的参与过程使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顺畅[4]。为了进一步掌握天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切程度和参与程度,课题组开展此项调查,并提出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的建议。

1调查方案

基于可操作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市消费者为调查样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面谈的调查方式。调查地点选自市内六区的部分超市、街道、居民区和自由市场。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达到99.7%。

问卷涉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如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及家庭月收入,这些基本信息对调研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5]。被调查消费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大学及以上占到60.2%,年龄以30岁以下为多,占全部被访者的37.7%。如表1所示。

问卷中还设计了消费者购买食品行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以及遇见问题食品时的处理方式。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的行为

消费者对天津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即认为“十分不安”和“感到不安”的占59.8%,持肯定态度的即对食品安全比较放心和十分放心的占40.2%。

被访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担心食品中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问题,食品是否为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加工环境的安全性。食品中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材料和微生物含量不被重视,担心的人数均不到一半。

被访者购买食品时,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主要依据为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牌知名度及购买场所。

大多数消费者去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品,光顾食品便利店、连锁店和路边小摊次数较少。

2.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程度较低。63.3%的消费者只是听说过《食品安全法》,但具体内容不了解,29.6%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食品安全法》,而对《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日期非常清楚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1%。

近期食品添加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食品安全法》中,有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那么消费者对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有28.7%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65.7%的消费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更具体的内容,仅有6.6%的消费者对此十分了解。

《食品安全法》中还规定,当消费者买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时,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消费者对此项规定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有37%的人不知道,54%的人听说过,仅9%的人很清楚这项规定。

受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国家在2008年取消了食品类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在此次调查的消费者中,几乎一半的被访者不知道食品类企业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已经被取消。

2.3消费者对食品认证标志的认知

食品认证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本报告调查了天津消费者对QS质量安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HaCCp、iSo9000、iSo14000食品认证标志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上述食品认证标志,具体的认证标准及要求并不清楚。消费者对HaCCp的认知度最低,70.4%的被访者不知道该认证体系(见表5)。

2.4消费者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天津消费者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非常高。被调查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有保留购物小票习惯的人占到54.3%;平时比较关注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占到88%;如果购物时看到变质或过期不合格食品在出售,66.4%的人会主动提醒商家;71.6%的人愿意当1d的食品义务监督员。但是,大部分人未参加过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

2.5被访者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日常生活中遇见问题食品更是常态。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5%的消费者遇到过问题食品。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处理方式较为一致,大部分人直接找商家退换,比例占到66.4%,自认倒霉的消费者占25.3%,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消费者占6.8%,提出民事赔偿诉讼的消费者占0.9%,向媒体反映的消费者占0.6%(见表6)。

在与商家交涉要求退换过程中,58.3%的消费者表示会要求支付赔偿金。向有关部门投诉的结果基本上是“有人接待,之后没有答复”的状态,占被调查消费者的比例为45.7%。28.7%的消费者投诉没人理,仅有7.1%的消费者投诉后获得赔偿。

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去投诉时,76.2%的消费者回答“投诉太麻烦”,17.6%的消费者不知道找谁投诉,6.2%的消费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

3对策建议

(1)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6]。食物安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上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费者只有珍视自己的食品安全投票权,把钱投给那些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企业而从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自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那些为提供安全食品而付出额外代价的食品生产者和企业才能得到补偿,才能够有激励继续维护食品安全。因此,发动广大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权利,提高自身的警惕和独立判断能力,用拒买、举报等行为筑起食品安全的屏障,形成打击问题食品的合力机制。

(2)开展有关的教育与宣传,引导食物安全消费。对消费者进行食物安全知识宣传,使他们掌握食物安全知识,能够在食物购买、消费过程中做出理性选择。市、县两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新闻媒体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物安全事件及时宣传报道。教育部门也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针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项目,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开展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咨询活动,特别是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能心中有法不慌,维权依法不乱,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打击问题食品。

(3)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形成消费者监督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7-9]。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到食品安全信息。为了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公之于众,需要有关部门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以及便利店设立食品安全信息警示牌,向公众披露检测出的问题食品[10]。通过与媒体合作,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时检测信息和相关预警信息,披露违法企业等。此外,还可号召广大市民义务当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全市各个社区都安排几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网。据此次调查,有71.6%的消费者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4)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选择与经营者交涉或者自认倒霉,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投诉后无人受理。为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放心程度,应该畅通食品安全各种渠道。在全市街道、社区、大型超市、商场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站和联络站,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11]。利用电话、互联网等途径,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设立专门处理食品申诉举报工作组,及时受理并快速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同时,利用居民区的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投诉渠道和方式,提高人们对各种投诉渠道的知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勇,李刚.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1.

[2]王海英,何海波,石晓峰,等.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障食品消费安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4-25.

[3]信丽媛.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张璇,杨杨.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转型选择研究――基于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0(5):78-80.

[5]吴维成,黄博.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7(1):98-102.

[6]贾宝红,陆文龙.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5,(2):58-61.

[7]吕彦氛.绿色食品感知风险构面实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3):77-80.

[8]王瑞懂,王景旭,周未.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2):44-48.

[9]王汉林.社会型塑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36-240.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2-01

2011年,辽宁省出台《辽宁省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在区(县)、街道(乡),社区(村)按照相应规范标准层层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络。通过建立健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做好全省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全社会参与程度。

1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实践情况

大连市中山区自2011年底被列为全市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试点县区以来,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区8个街道、51个社区和13个居民小区全部达到食品安全工作标准要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食品安全“三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信息报告网)已基本建立。区政府统一聘任的145名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均已通过培训考试后,上岗履行食品安全工作巡查、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职责。

1.1构建食安综合监管体制机制

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由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社区均相应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街道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区食安办广泛深入社区、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新机制、新方法,指导帮助街道、社区、居民小区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分层次制定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食品安全工作检查、信息报送、宣传培训、工作督查等十项制度,并由区食安委统一制发制式公示板面向百姓公开。

1.2提升食安助理检查员队伍业务能力

区食安办组织工商、质监和食药监部门对全区助理检查员队伍开展业务培训,针对基层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工作实际,结合各自监管要点制作授课教材,讲解《食品安全法》、《辽宁省食品安全基本工作制度》等法律法规。经过培训,我区聘任的145名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在进行的上岗考试中优秀率达到90%以上,通过率100%。目前,各级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对各辖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宣传和信息上报。

1.3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为做好基本标准实施工作,各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在区食安办的统一协调下,区食药监、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各尽其职、群策群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街道、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监管部门按照工作职责为街道提供了区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档案,两相印证,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街道、社区乃至居民小区划分全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街道以下基层食安工作组织基础档案混乱的难题迎刃而解。针对助理检查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区食安办概括总结各监管环节主要监管风险点,制作了食安助理检查员专用的《中山区食品生产经营业户巡查记录》、《中山区食品安全巡查信息报告记录》,突出便捷、实用、易掌握的特点,实践中深受好评。

1.4营造良好食品安全工作氛围

目前,我区各监管部门及区食安办的投诉举报、咨询电话已在各个社区、楼院、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明显处公示;辖区37所中小学全部开设食品安全课程,并通过统一下发食品安全教育光盘、安全教育课本、食品安全法规宣传手册等形式把食品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2012年,全区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10万份、食品安全核心知识宣传手册2万册,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板328幅,制作规章制度公示板152块。为加强管理工作,区食安办建立了街道基本情况、助理检查员基本信息的详尽档案,并统一制发了《中山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卡》,保证了街道各级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上报反馈。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职责主体地位无法律明确。

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在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时,由于缺少相应法律法规赋予资格,造成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不配合检查的现象发生。

2.2工作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

由于经费不足,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无工作补贴,特别是社区和居民小区人员无正式编制兼职人员,工资待遇本身就低,在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实施中有责无权无利,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敷衍应付现象较为严重。

2.3部门协作机制有待完善。

各监管部门和街道、社区等各级食安组织在开展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中配合协作还不顺畅,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2.4部分标准内容项目开展不尽如人意。

比如说在县(区)标准中要求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及时处理率达100%;设置指标在工作实践中难以达到。在街道标准中要求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检查1次,以我区青泥街道为例,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而街道本级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只有3人,一年之内难以检查到位。

3建议和思考

3.1制定法规。

建议抓紧出台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相关地方性法规,从法律层面上赋予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履行工作职责资格,使其在食品安全巡查工作中名正言顺,为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3.2加大投入。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到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议将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经费参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方式,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以推动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开展,调动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健全协作机制。

街道、社区、居民小区等各级食品安全组织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是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的有益补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部门和各级食安组织的协作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助理检查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力度。使双方在工作中配套联动,同频共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5

论文摘要:调研组通过与浙汀省丌化县商局,药监局,质检委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走访基层,采取随机取样、会议交流与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开化县月前24个乡镇的食品企、超『和商店等的食品安全现状,发现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中存在的‘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的措施,让全社会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国际上些地区和国家频繁发生恶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门:re式颁布实施,新法在农村的实施普及力度,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及时做好宣传工作,使《食晶安全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调研方式、时问和对象

为调查《食品安全法》从实施以来,在农村普及影响力的成果,调研组结合浙汀省开化县]商局,药监局,质检委等相关部门于2009年9月15r]和16日走访了全县24个乡镇,对每个乡镇的食.}安仝示范创建1.作进行了调研和考核验收。调研组在听取乡镇创建1:作汇报后,采取随机取样、会议交流与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查看了创建资料台帐,实地检查,种植基地、农资连锁店、食品生产加工氽业(小作坊)、食品超市、农村放心店(食杂店)、学校食堂、小餐饮店等场所,并对照《开化县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验收标准》进行了现场打分,调研组组把检查的基本情况做了统计并向乡镇作了反馈。

2食品安全企业抽样检验结果

2 1调研对象、检验项目及结果

抽样检验组对各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食品超l_j、小餐饮店、单位食堂等60个场所的食品货物原料及添加剂如:油类、米类、酒类、水、月饼系列、酱油、饮料类、猪肉产品、鸡加『产品等。通过检验项目如:酸价、过氧化值、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黄曲霉毒素b2、致病菌、总砷、铅、总酸、氨基酸、蔺落总数、大肠菌群、酸度、铅、_|氧化硫、酒度、色素、甲醇、杂醇油、铅、洒度、沙门氏菌、志贺氏蔺、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致病菌、二氧化硫、铅、铜等。检验结果出现如下:汉堡中检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合格:鸡类产品中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月饼中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肠道致病菌不合格,其它食品正常,食品合格率为99%。

22食品安全法普及问卷调查

调研组通过采取随机面谈、发放问卷调查、会议交流等形式,走访各个乡镇的普通农民与餐饮食品机构的商家,对食品安全法的普及程度及运用进行调研。下面分别是针对普通农民消费者与商家的不同问卷,在参与普及调查的十五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随机挑选出3o个普通消费者,l5个商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调研结果分析

3、1农村食品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农村食品商店检查时发现,些食品在店主进货时已临近保质期或是过了保质期,部分食品外包装上生产厂家、生产口期等标识不清晰、不规范,这些食品来源多是不规范的批发部,一些甚至是从城里商店拆下货柜的食品,也被不法商贩送到农村出售。农村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放纵了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市场泛滥。

3、2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不够,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强

目前农村经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农民的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属于弱势群体。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选择消费品时容易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而先考虑价格。加之,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维权成本太大过程负责,这些都在定程度上给制假售假者和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3、3低端食品低端消费市场大,形成监管盲区

在江浙地区存在了大量的外来务t人员,而他们闽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以消费价格低廉的低端食品为主,主要以低档白酒、油炸食品、豆制品、卤味制品等食品为主,加工点多位于城乡结合部,业主以外来人员和本地…些欠发达乡镇农民为主。存在生产条件差、设施简陋、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低等特点,政府在监管难度很人。

4加强开化县食品行业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4、 1严格实施《食品安全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食品安全法》明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新“j定”方案的要求,牢同树立依法监管和依据职责监管的理念,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定职责,监管部门对于农村食品安全更要要加大督查力度,严惩不规范的批发商铺。为扩大打击范围,监管部门也要鼓励农村百姓和经营业主积极举报到农村市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商贩,对于举报有功人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 、2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

让食品商户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从事食品经营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并懂得义务向客户宣传,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的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宣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努力使食品商户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履行经营者责任和义务,了解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并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努力使广大消费者明白其享有的权益以及维护权益的途径,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3不断完善农村食品质量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各级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重点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商铺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形成统一岛效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6

[关键词]食堂;卫生学;调查;浅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84-01

学校、幼儿园食堂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存在爆发群体食物中毒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学生集体用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我市也曾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确保食品安全,给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我们于2011年9-10月与市教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对我市62所学校、幼儿园食堂,420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今后更有效地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调查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市区范围内62所大、中专院校食堂,中、小学学校食堂及幼儿园食堂,420名餐饮业食品从业人员。

1.2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的建立健全、制度落实情况、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掌握情况、餐饮服务许可证及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个人卫生及素质、环境卫生、经营场所卫生设施的配备及工艺流程、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进货索证、台帐登记、食品贮藏等。

1.3调查方法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餐(饮)具消毒保洁效果:采用现场抽检采样;其它卫生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走访询问、查验登记等。

1.4判定标准食品安全知识考核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餐(饮)具采样评价标准: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执行。其它卫生情况:以《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为主,按良好、一般、差评判。

2结果

2.1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与基本安全卫生情况关系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食堂基本安全卫生情况有差异性(X2=6.1,p<0.05)。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的食堂,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基本卫生设施配备及现场安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相对较好,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相反有8.06%的食堂基本卫生设施简陋,达不到发证要求,有6.67%的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明上岗。领导重视不够,注重抓教育,忽视食品安全管理。有的食堂经营者构成复杂,任由承包者随意去做,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引起普遍重视。

2.2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不同文化程度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与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差异(X2=66.03,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了解程度也较高,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情况有差异性(X2=5.24,p<0.05)。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率越高。现场卫生状况评为良好的食堂32户、一般22户、差8户,一般及以上占87.10%,差者占12.90%。在评为良好食堂中,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5%,一般和差食堂中仅占55%。

2.3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及餐(饮)具采样检测合格率的关系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有差异性(X2=6.03,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144人,一般者216人,共占85.71%,其管理的食堂卫生状况普遍较好。问卷考核不及格者60人,占14.29%,其所在食堂大部分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在工作中更谈不到应用。因而造成卫生设施短缺,无长期规划,过一天说一天,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在食品安全设施方面投资。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现场采样检测合格率有差异性(X2=6.8,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其食堂所采餐(饮)具检测合格率相对较高。虽然经过各项专项整治,对餐饮业触动较大,但还有7所食堂餐饮具检测不合格,占11.29%。

2.4执法部门由于人员少,监督力量薄弱,给予的监督检查及技术指导少,监督频率低,执法力度不够。

3讨论

3.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校长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至上而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常督导。

3.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餐饮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全员素质。对学校负责人、餐饮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餐饮食品从业人员分别给予不少于20学时、50学时及15学时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的集中培训。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餐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两年必须复训一次,应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3.3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呼吁各级政府,应把改善学校食堂公共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的经费,纳入教育经费正常计划之中,并保证实施到位。学校应尽力所能及,积极完善必要的基础卫生安全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对老校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以适应教育事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4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执法力度餐饮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对学校食堂的监督职权。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监督队伍自身的建设,尽快完成过渡和整合,加强监督力量。注重监督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监督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突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提高监督覆盖率及监督频次。

参考文献

[1]翟翔天,王洪杰.《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在卫生执法监督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3):233-235.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7

机构组建和基础性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机构组建。各直属局、分局按照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监管职能的要求,加强对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设专人负责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各工商所(基层分局)要配强、配齐食品流通监管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执法设备。

(二)抓好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根据监管食品流通的职能要求,采取分类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安排食品抽样检验技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操作规程等业务培训。一季度,重点针对一线执法操作人员,突出操作和技能类培训;二季度,组织“两项制度”信息化培训;三季度,围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抽样检验,组织岗位技能竞赛,调动监管积极性,提升监管水平。

(三)抓好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深入执法一线调查研究,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了解执法一线存在的困难,总结推广基层的成功经验,推进指导全局性工作。2011年,市局食品处与市工商学会拟在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理论研讨,并以润州局、丹阳局、句容局作为工作联络点,定期调研了解执法一线的工作,用调研的成果指导面上的工作;各直属局、分局要围绕市局提出的调研方向采取基层调查、专家论证、学习借鉴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市局将在三季度召开研讨会,并采纳好的做法在全市推广并报省局食品处向全省推广或向省学会推荐刊用。规范加强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为日常监管提供支撑;各单位每月上报不少于两篇的工作信息,市局进行整理编辑向全市推广;信息上报和使用情况纳入年底条线考核。

(四)抓好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日常考核与集中考评相结合,重在考核日常工作的办法,强化日常工作落实力度;通过定期督查、对口互查等多种形式,强化督查考核,对被检单位实行实地指导、现场点评、文件通报等形式进行考核反馈。探索研究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绩效考评办法,推动各单位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加强食品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以组建食品监管机构为契机,立足于抓基层、打基础,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加强学习培训,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

二、以规范、及时、高效为目标,完善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置体系

(一)强化软件建设。结合省局要求,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指导意见,对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以规范、及时、高效为目标,制订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从组织机构、操作程序、报送标准、信息等各环节对应急处置提出规范化的统一要求。

(二)强化应急演练。各直属局、分局要按照应急处置的硬件、软件建设要求,加强应急演练。二季度,市局将选择一家单位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观摩现场会向全市推广经验做法。各地在年底前必须组织一次应急实战演练。

三、以主体监管、行为监管、质量监管为内容,以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为方向,构建食品流通环节的科学监管体系

(一)抓好市场主体准入和食品经营主体动态监管。

对食品流通许可核发工作进行调研、探索,指导督促各地找出符合当地工作实际,方便经营者申报的证照核发办法,完善许可证软件的使用,使计算机记录信息更能符合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省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核定类别单独审核,细化和完善对乳制品流通许可的要求;继续按照总局《关于对食品经营主体予以特别标注的通知》的规定,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特别标注,推进信用分类监管。

(二)加强基层工商所(分局)食品执法机制建设。

基层食品执法水平,决定全系统工作的成效,2011年从三方面加强基层工商所(分局)食品执法机制建设:一是以满足基层监管需求为重点,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建设,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完善意见,使网络信息技术在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主体准入、质量监管、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等方面更能贴合工作实际;二是以明晰职权责任为线索,指导构建职权清晰、配置合理、责任明确、执行有力的以工商所(分局)为依托的食品执法单元(责任区);三是以依法、规范、科学为目标,逐步完善基层工商所(分局)食品监管标准规程,推进食品监管的精细化。市局将选择成绩突出的单位召开现场推进会,推进全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科学、高效的食品执法机制的建设。

(三)强化食品流入源头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两项制度”。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及记录制度,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机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强化食品批发商和食品总经销(总)为重点的食品流入源头监管,依法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特别是大中型超市、卖场的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修订和推广食品批发企业统一式样销售凭证,着力解决小食品经营单位建立落实“两项制度”覆盖率低和质量差等老大难问题,建立可靠的流通环节食品溯源机制。市局将在二季度前会同丹阳局与电信部门通过开通数据接口等方式,完善本地区系统的功能并向全市推广,确保2011年底大型商场、超市、批发企业等重点食品经营主体“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应用率达到90%。

(四)加强食品检验体系建设,强化对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及总局有关规定和制度,认真执行当地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安排和省局的统一部署,按照《省流通环节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食品抽样检验工作。

二是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使用,依法支付购样及检验费用,用好用足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确保检验任务落实到位。各直属局、分局要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经费、政策上的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重点突出、行为规范、技术可靠的检验检测体系。各单位要对商品抽检程序、方法、文书进行思考研究和整理规范,市局将以“抽检工作包”等载体指导和规范基层的抽检工作。对符合执法实际、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检验体系,将在全市总结推广。

四是要加强检验结果的综合运用。通过快检和法检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运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执法的权威性,促进源头治理。

(五)强化案件查处。要充分行使《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探索食品安全案件新领域、新类型案件的查处。

(六)按照总局、省局、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做好食品监管的各类专项整治。一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要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品种,集中整治销售假冒、仿冒和“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二是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省局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各地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严格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严格质量监管与抽样检验、严格规范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全市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地沟油”等专项整治。依法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主体资格,依法严厉查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及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四是深入开展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继续突出市场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以及群众日常生活必须的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有针对性的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和食品店的监督检查。五是深入开展食品经营主体清查行动。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掌握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流通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数量及相关信息,对全市食品经营主体确实做到主体清,状况明。六是开展校园周边地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中学小学内部食堂、商店的管理,实行一店一证一照,明确承包人责任,建立有效的台账资料。对紧靠学校周边经营食杂店、小吃店,要严格前置审批条件,确保证照齐全。

四、以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为核心,推进食品安全诚信自律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行政指导和宣传培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普及工作,督促指导经营者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及相关制度;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经营者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以列表的形式具体化,强化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明确培训标准,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制度,市局采取现场指导、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对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

(二)将两项制度信息化作为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两项制度,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平台。坚持自愿原则,通过宣传、引导、激励手段,逐步扩大两项制度信息化的覆盖率。坚持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和执法监管需求相协调,增强信息化工作的可操作性。在2010年工作基础上,将信息化系统建设从有条件、有基础、有专业人员的食品批发单位以及总经销、总批发、大型商场、超市,逐步扩大到一般批发商;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单机运行、全市联网,到全省数据标准的统一和监管资源的共享。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加工环节;控制行为

1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当代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人体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1]。食品安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食物量的安全;二是食物质的安全。食物量的安全是指食物数量能不能满足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一个国家要能够保障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食品数量。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当代人们更多考虑的是质的安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则规定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加工企业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2.1食品原料来源控制。食品原材料存在的危害有两种,第一种是原材料本身就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第二种是原材料受到污染。原材料的污染有两种,一种是原材料由于环境所污染所导致的污染,即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垃圾焚烧等;一种是食品的源头污染,即在饲养动物、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农药、兽药和饲料的乱用。所以,对食品的原料来源进行监管,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直接措施,也是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2.2加工工艺控制。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本无害处,但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未按照国家规定范围和用量使用。一些企业为了使食物色泽香味更为诱人,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添加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一些添加剂能有效延长食物保质期,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减生产成本,但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害的[2]。少许的食品加工企业甚至会用非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因此,该环节主要控制的因素是按质按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化学物质,防止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2.3加工环境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环境和加工环境以及流通环境有关,环境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造成的危害程度因环境污染程度、污染方式和有毒有害物质种类而异。因此,食品的产地环境安全以及食品生产的投入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加工环境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2.4储运条件控制。当消毒杀菌控制不到位时,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上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用于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符合有关的卫生要求,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在运输时不得将成品与污染物同车运输。

3加工企业控制食品安全的行为分析

3.1员工素质。在调查中,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为民营企业,从年龄特征来看,以中年为主,35岁以下的占30%,35~45岁的占39.5%,45~55岁的占30.5%。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及高中,占比分别为46%、39.5%,14.5%的人数为大专及以上文化,小学文化的占比为0。而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现象不仅会使企业进入从业人员不稳定的恶性循环,还导致企业整体素质偏低,致使出现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职业道德低下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成为了影响食品加工企业安全控制的隐患因素。3.2原料来源。调查中显示,71%的企业的食品原料来源于市场购买,只有小部分企业会选择与农户、合作社合作,以及自建基地。调查发现,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合作以及自建基地,能在更大程度上拥有食品原料安全监管权与安全保障,但其高投资、高技术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3]。而60%的企业对原材料的验收采取抽检模式,20%采取样检,只要少部分企业会选择全检以及让专人负责,这说明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完全重视与保障食品加工原材料的质量与安全。3.3加工工艺。在调查中显示,79%的企业认为应当严格要求加工工艺从而控制食品危害,例如:合理使用与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采取合理工艺措施,防止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外源污染等。调查中,10%的企业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没有详细记录。针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企业应该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做到有记录、规范合理科学地使用,遵循管理和监督并重原则,做到严格把关。3.4加工环境。食品的产地环境安全以及食品生产的投入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加工环境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100%的企业对原材料及各产成品进行隔离,尽量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减少污染因素。调查中89%的企业周围没有污染源,说明绝大部分企业加工环境良好,也反映了企业对于加工选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食品安全,开始有了系统而全方位的食品安全认知。3.5储运条件。储运条件是保障食品出厂后安全的最后工序,食品易腐易坏的特性决定了最后工序同样重要。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产品在其贮存、运输的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劣变。调查中显示42%的企业采取第三方运输的方式对食品进行储运,35.5%的企业采用自有车辆进行运输。食品加工生产出来后、储运之前的企业库房环境也属于储运条件的必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采用第三方运输方式的企业,必须对合作公司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以免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若企业是自己运输,则有必要构建专业的运输团队,不然缺乏专业性的运输团队会让运输产生较多不便。3.6安全监管与安全意识培训。调查中,88%的企业选择不定期展开食品安全检查工作,12%的企业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不定期展开安全检查着实会给各部门以危机感,但食品业安全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定期、多频率地进行安全检查更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调查中,35%的企业1次/月开展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培训,16%的企业每半年进行1次,39%的企业1次/季开展培训,10%的企业1年才进行一次培训。数据显示,企业对于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已经有了认知并且采取了行动,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4提升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

4.1建立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消费者在获取食品最终产品前,食品要经过最基本的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流通三大过程,随着供应链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供应链条越来越长并且错综复杂,各节点环环相扣,从食品源头到流入消费者手里所经过的环节越来越多,食品安全性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上下游节点资源、区域网络位置等进行协调控整合,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实行供应链管理是非常必要的。4.2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上各环节参与主体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参与主体必须进行物流与信息流共享从而促进合作,商品最终流入到消费者手里时才产生价值,进而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利益,一个环节点出错可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利益受损。从本调研报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来自于市场直接购买,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原材料安全风险,由于采购组织分散,食品安全控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企业对于不可控因素的风险预防可能难以起到作用。因此,为了企业整体利益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从固定供应商进购原材料,通过相互合作减少不确定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上游供应链,形成原材料自供基地,在下游形成稳定的分销渠道。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契约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使双方间的合作关系更牢固有保障,从而更加确保食品安全。4.3建立加工过程主要危害控制节点。建立供应链联盟伙伴关系是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一种手段,能够在客观上减少或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不利因素。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食品加工时,对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没有明确的规范以及良好的管理意识,在加工环节关键点并没有采取实时记录等相关控制措施[4]。对此,除了企业自身要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外,对于加工过程中的环节点也要实施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和机制。在处理生物性污染时,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食品安全,却可以找到最优的危害控制点,从而将生物性污染控制在最小的比率[5]。因此,食品在销售前要严格做好检测检验工作,剔除受污染的食品,保证消费者消费的是安全食品。建立加工环节的最优危害控制点,严格执行售前检测,这应该是针对食品生物性污染比较有效的安全控制方式。4.4完善食品安全法制监管体系。继续加快与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加快制定和颁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各专项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层面要依据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和措施,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到位[6]。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监管共治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食品安全教育、防范、宣传方面的作用;鼓励各个媒体开辟专栏或专题,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形成食品安全防范舆论氛围;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严厉惩戒食品安全失信行为[7]。4.5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要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生产经营者的打击力度,严惩违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开办食品安全讲座,利用一切媒体宣传平台优势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还需要了解食品制假的动态,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的宣传教育,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谭婷阳艳李周陈清华莫鸣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俐华.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J].企业经济,2015(1):82-85.

[2]龚强,陈丰.供应链可追溯性对食品安全和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2(6):30-48.

[3]陈冠林,高永清.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3):5-8.

[4]孙兴权,姚佳,韩慧,等.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1):10-15.

[5]宋臻鹏,付云.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8):1212-1216.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程监管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净化我市食品市场,保证全市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强化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职能,增强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对小麦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调味品和酒及饮料等10大类食品实行重点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违法大案要案,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继续提高食品质量,增强公众食品消费安全感。

(二)具体目标

1.根据国务院调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调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城市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县(市)、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90%以上,各区、县(市)政府对街道和乡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达到100%。

3.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对外埠农产品质量监测;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均有1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1个畜禽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4.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

5.在食品流通环节建立健全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推广并使用食品经营进销货票证通;建立100个“食品安全示范店”,95%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建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进一步提高。

6.强化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严查无证经营行为,全面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实施餐饮业、食堂原材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的单位达到100%。

7.继续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加强对上市食品的质量监测,及时食品安全质量信息。

8.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进行评价,对达标企业公示并挂牌。

9.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应急网络覆盖面达95%以上。

10.开展集中与分散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安排和部署,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行食品安全职能调整,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市、区、县(市)职能转换平稳到位,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建设

各区、县(市)政府要继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建设,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完善本地区的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抓好日常考核和年度集中考核。

(三)加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控

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倒查追究制度。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确保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要严控食品安全隐患,查堵漏洞,落实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各项措施。

(四)继续加强食品各环节监管

1.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治理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强化对外埠农产品的监测。在种植业上,严查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行为,限量使用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在养殖业上,按照规定标准使用添加剂,严查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日常监管与检测。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2.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抓好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检测制度,严格执行添加剂使用前的报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取缔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企业。

3.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加工销售的相关制度。加快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建设和改造,继续扩大县(市)以上城镇猪、牛、羊定点屠宰的范围。加快县(市)以上城镇牲畜定点屠宰厂的改造工作,全面推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继续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定点屠宰厂向肉类联合加工方向发展,开展冷却肉、分割肉加工上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牲畜定点屠宰厂检疫和检验设施,加强肉品检疫和品质检验工作。

4.继续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经营主体资格的审查,严查无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食品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全力推行质量承诺制度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抽样检验,依照法定程序公布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依法进行处置;全面落实市场巡查监管制度,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村的各类食品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仓买店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超市、集贸市场散装食品销售行为。

5.继续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准入,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开展中小型餐饮业的整顿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我市中小型餐饮业分间操作、冷藏设施使用、餐具消毒等治本建设,加强进货渠道、生熟分开、健康体检、卫生制度等软件管理。认真抓好大型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

6.继续加强对保健食品、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一要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监管检查,查处无证生产和经营保健食品及生产销售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制剂的保健食品等违法问题,严格监督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二要加强对生产加工儿童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从严核发有关证照;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监督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予以取缔。加大对儿童食品批发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有毒有害儿童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向各乡(镇)、村(屯)延伸食品经营连锁网点,同时整合改造乡(镇)、村(屯)现有的食品网点,发展食品连锁经营网络。

(五)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各区、县(市)和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协调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完善试点企业档案,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等,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适时开展本地区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认定和授牌活动。宾县、五常市要巩固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的工作成果,巴彦县要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成果。

四、职责分工

(一)农业部门负责种植业投入品和生鲜农产品的监管。

(二)畜牧兽医部门负责畜牧生产中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负责动物的防疫、定点屠宰的检疫。

(三)环保部门负责对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对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

(五)工商部门负责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推广并使用食品经营进销货票证通等工作;查处流通环节无证经营食品和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督促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建立自检机构;指导开展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六)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许可证》审批发放,负责食堂、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

(七)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抓好蔬菜、肉灌制品、酒类经营的监管。

(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并协调有关部门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负责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区、县(市)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继续认真落实市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部门责任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本地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本地区协调组织和办事机构的建设。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吸取“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推进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集中监管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平稳顺利实施食品安全体制调整和职能调整,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防止出现监管缺位。由各区、县(市)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负责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强化专项整治,抓好监督检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的监管。要继续组织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肉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等高危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专项整治;加大对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食杂店、小餐馆等的治理力度;认真开展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集中监管工作,消除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完善具体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确保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切实抓好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食品企业的巡查,并注意发挥技术监督作用,加强对动态食品质量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并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宣传教育,发挥舆论作用。各区、县(市)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要以“3•15”消费者权益日和“9•15”全省食品药品质量日为重点,举办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认真做好日常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社区、乡(镇)、村(屯);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质量负责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各新闻单位应积极配合宣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宣教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四)强化督导督察,推动工作落实。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构建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实行信息通报制度,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各区、县(市)政府、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市和区、县(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强化对基层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督导督察,加强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督导督察建议,对工作不力、失职的,要报告同级政府处理。强化社会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作用,对人大、政协及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并及时反馈结果,定期将各类催办、督办事件的查处结果综合上报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食品安全调查方法篇10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工作原则。继续坚持“全区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街道社区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强化舆论监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工作目标。构建全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使全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得到增强。

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成立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食安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部署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指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协调各有关部门、街道开展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行动,统一对外食品安全信息和工作动态。

区食安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食安办),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主要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承办或督办区食安组决定事项,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督促检查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开展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专项督察工作,负责信息沟通、收集和整理。

三、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我区食品安全工作

区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依法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监督活动;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综合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定期向社会;承担区食安办的日常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负责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工商登记注册工作;组织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入区、交易、消费环节的日常监管,以商品质量监测为主要方式对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进行监督,包括对经营资格、食品质量、包装标识、商标广告等的监督检查,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照经营。

区经贸局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批发、零售市场进行监督管理;按规定对酒类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管理食品标准化工作,负责食品的企业标准备案。

区卫生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开展对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治和调查处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区农村办负责配合关部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以安全检查为主要方式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会同区卫生局依法查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危害到食品卫生安全的违法行为。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区食安组根据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有关规定,组织制订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全面科学的评价办法,对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情况及实绩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要按照行政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对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枉法,造成食品安全管理状况差劣或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对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取得行政许可。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切实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与风险。

六、今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按照食品专项整治确定的重点食品,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