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十篇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十篇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57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1

【关键词】护理服务;基层;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行的加快,我国的基层慢性病管理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护理服务对基层的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选取发生长期慢性病并大于60岁的患者80例,进行基层的护理服务。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指导服务的需求的评估以及健康监测的评估,护理质量的评估,护理整体意义的评估进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发生长期慢性病并大于60岁的患者80例,进行基层的护理服务。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其中,女性患者37人,男性患者43人,年龄在61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9.2±2.9)。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3)患者具有急性心肌梗死。(4)患者具有不稳定性的心绞痛。(5)患者不同意进行实验。

1.2方法对于选取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康复需求,慢性病的诊断,随访资料等的录入,为选取的患者建立数据库。慢性病一般为在二,三级医院中确诊的病情为准,一般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参与实验进行护理完全为自愿行为。对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指导服务的需求的评估以及健康监测的评估,护理质量的评估,护理整体意义的评估。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检验,设p

2.结果

2.1健康指导服务的情况护理后的患者的健康指导服务的评分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健康监测评估的情况护理后的患者的健康监测评估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基层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估护理后的患者的基层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估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基层护理整体意义评估护理后的患者的基层护理整体意义评估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服务对基层慢性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护理服务的逐渐开展,逐渐得到了慢性病患者的认可,并且从医院护理为中心转化为以基层,家庭护理为中心[2]。基层的护理的质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满意。可以通过基层护理的质量评估以及基层整体意义评估等方式进行检测护理服务的质量[3]。在检测中临终关怀服务较差,可能由于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沟通技术较差,导致临终关怀的服务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4]。护理服务的实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基层的慢性病的管理率,从而提高慢性病的治疗的质量,还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慢性病的住院率以及复发率。在基层慢性病管理中使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杨春梅等[5]研究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分析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本文中选取发生长期慢性病并大于60岁的患者80例,进行基层的护理服务。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指导服务的需求的评估以及健康监测的评估,护理质量的评估,护理整体意义的评估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的患者的健康指导服务的评分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宁艳花,何生兰,刘国莲等.银川市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家庭访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1):122-124.

[3]林函,米雪盈,万群群等.在校大学生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49-150.

[3]肖曼丽,王望红.舒适护理在对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158-159.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2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策略

1社区健康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是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1]健康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对个人及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为其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并对危害其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内将被动的疾病治疗变为主动的疾病预防与管理,是现代医学服务的一个新模式。

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调动个人及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程度的健康效果。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个人疾病的发展与群体疾病的蔓延,降低发病率、病死率以及疾病致残率,可以有效防治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并降低医疗成本,可以建立有效的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以形成科学、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为医疗卫生部门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全面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对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良好的基础医疗条件,因此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既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同时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在我国健康管理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加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贫穷与患病人数众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因此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既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社区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等诸多问题。

2.1社区人口老龄化

社区人口老龄化为社区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老年人群是多种疾病的易发群体,加之体质上的衰退导致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疾病监测与预防能力下降,以及在日常保健与康复护理上都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与物力。

2.2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增高不仅造成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2.3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大,多种因素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增加,很多社区群众不愿将钱花在疾病预防与日常保健上,忽视了健康管理的作用,影响了社区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3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的策略

3.1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合作

与政府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现阶段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们还不愿意为购买健康管理而付费的实际问题。政府出资进行财政支持,主要包括社区卫生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居民的部分医疗费用与医保费用,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宣传与教育的费用支出。社区服务中心出力,对社区居民进行档案数据系统的建立,对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制定管理方案,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大力宣传并开展健康管理教育。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联手,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

3.2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

社区健康管理系统是以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医疗、康复、保健、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以此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3]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应用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就医情况等进行整体评估与分析,减少社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人力与物理投资,实现办公与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并逐步实现网上在线的健康监测、管理与教育。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可以在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拉起一张保护网。

3.3加强社区健康管理教育

疾病的发病要通过一个不断累积与发展的过程,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做到将疾病防患于未然,病患可以熟知疾病的康复与保健知识,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遗传因素,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进行干预,使得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不健康的行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要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渠道对多人群以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在校园里可以在儿童游戏过程中灌输健康管理知识,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讲解健康管理的文化课程;在家庭里贴挂健康管理宣传活页;在社区里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俱乐部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与文化水平,知病懂病防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4小结

社区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级探索阶段,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我国医疗矛盾的一大出路,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医疗体系与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善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实际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权力。虽然要全面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功能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发展道路任重道远,但是在我国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才能真正的将社区健康管理建设成一项惠民利民的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建勋,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01).

[2]邓晨珂,等.社区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26(09).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3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就业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随之而来的由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少运动等不良习惯引发的生活方式疾病明显增多;又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工作压力的增大,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以改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降低慢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卫生人才市场急需一大批可以胜任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卫生职业教育中,还没有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纳入议事日程,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滞后于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引领人才市场并具备预见性的职业教育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为此,在卫生职业学校中设置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应是实现社会卫生人才结构合理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满足卫生类人才市场的要求可行途径。

1健康管理的涵义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型产业,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多,但从概念的角度说,国内外比较统一。

理解“健康管理”的涵义首先要认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宪章中提出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及社会达到完全安适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已(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diseaseorinfirmity.)”。ewles和Simnett(1985)提出健康的整体概念,也是wHo健康定义的具体描述。他们将健康分为以下六种,一是生理的健康,即身体方面的生理功能性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即指具有意识能力执行清楚且有条理的思考活动;三是情绪的健康,指有能力认知情绪,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亦指压力处理、沮丧及焦虑等调适,并能有效地运用情绪管理;四是社会的健康,意指有能力创造与维持与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五是精神的健康,泛指个人的行为信条或原则,即获得内心的平衡,对部分人而言,指宗教信仰及精神寄托等行为;六是团体的健康,人是群居的动物,同时须具备健康的生活领域与生活在健康形态的环境中,融入社区健康概念[1]。

“健康管理”常被称为“健康促进”,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使个人与社区能够增加健康决定因素之控制,进而增进健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个人和社区(如学校)直接参与来完成改变,并朝向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近年来企业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加以管理,企业为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应,对于既有人力之管理、如何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如何防止健康损害的措施,被视为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今日具有高竞争力之企业组织中,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2]。

2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动向综述与分析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产业,1978年诞生于美国。当时在密西根大学,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和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从此,人们对健康维护的关注点由重“诊断和治疗”转移到了完善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Healthmanagementorganization)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preferredproviderorganization)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2]。美国的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与保险捆绑式紧密合作。该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基本在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完成,而专科医院继续依靠自己的专科特长发展。

健康管理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当前卫生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真正起步是在近几年,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是一个刚刚兴起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正式的服务产业出现;2003年“非典”以后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年,在企业数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仍很不成熟。它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体检、健康危险评估而提出健康促进方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危险性、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作用[3]。

我国首批健康管理硕士研究生、大连海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海认为,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档、体检、评估及分析、指导、监控、治疗、保养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评估个人健康状况,预测患病危险性及疾病发展趋势,分析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供基本健康改善指导,以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使各项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参与该健康保障计划的人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4]。转贴于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属于预防保健医学的范畴,其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2]。

据本人所掌握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大都停留在将它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以企业形式出现的健康管理公司或者是医疗机构中的健康管理部门,关注的是健康管理行业的具体工作,如对目标人群如何实施健康信息的采集、健康状况的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的实施等;二是提供健康管理行业准入证——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的学术研究单位或培训机构,着重编撰健康管理师的考试内容并组织考试,如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规定了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主要工作,中和了相关学科如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的专业知识。距今,仅有部分高校设有“健康管理”或相近专业,但没有将它作为专业课程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的先例。

3健康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946年4月7日,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单是没有病症”。中国宪法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表明健康的观念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既是一项人权,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现代健康的概念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健康的概念倡导一种积极的态度,倡导在个体现实的身体条件下,努力去获得更佳的状态。当我们跨进知识经济的门槛,意识到创造社会财富主要不再依赖自身的体力,而是要倚重聪颖和智慧的时候,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心脏病、脑血管病、心绞痛、精神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于20世纪50年代在各项疾病排序中列为第七、八、九位,20世纪80年代已排到第一、二、三位,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了[5]。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6]。我国首次国民体质监测(1997年)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体质到达合格级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4%,其中达到优秀级的为12.1%,良好级的为25.9%,合格级的为33.4%。尚有28.6%的中国成年人体质处于合格级以下水平。据2000年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5]。

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快数量大,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患病率迅速上升,国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呼唤健康管理。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7]。美国在1978-1983年,通过实施健康管理计划,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6]。同样,在我国关注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前文,将“健康管理”的职业概况描述为: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在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体化的全面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病发病率的上升,同时人们又有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仅仅关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俊瑜.健康管理[m].港台: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10-11.

[2]姚敏红.健康管理,保健业的新看点./cqvip.com,clumnf专栏.

[3]张玉玲.健康管理登陆中国[n].光明日报,2002-12-17.

[4]宇娜.健康管理:由健康危机催生的新兴行业[n].大连日报,2006-7-17(C03,人才关注).

[5]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3-14.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4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医疗行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840.684;C913.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2

一、医疗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呈现出公平、普惠、非营利的基本特点[1]。但自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至今,医院越来越注重对于自身利润的追求,由此而引发医疗消费上涨过快,人民群众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而这一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就医人数的增多造成。人口数量在增长的同时,经济也在增长,人们除了满足温饱,更多的开始关注健康的维护与疾病的治疗。一旦有了疾病,更多的选择积极的寻医问药,到医院诊治。另一方面,现代人们饮食起居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以及三高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体质下降,发病率上升,就医率增高。最后再加上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者少数医院,导致就医过度集中,人民群众无不抱怨“看病真难”。

原因第二则是药价虚高、检查项目过多,检查费用高等因素造成的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成为了广大群众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往往会不堪重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很多家庭真实的写照。

2.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政府投入不足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占据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绝大部分比重。然而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投入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然而,这部分的投入相比医院快速的发展而言,杯水车薪。因此,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只能通过诊疗业务收费来维持[2]。

与此同时,医院要维持运转就需要较高的成本。医院之间会通过新设备、新病房、新大楼、新就医环境等来竞争,而这些竞争需要高投入,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面对这些,医院除了治病救人,还需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医院各职能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疗从业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的重要来源。

3.医疗纠纷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以前的和谐共处变得越来越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疗技术、新药品的使用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增长了医疗行为的风险,增加了医疗行为的难度。另一方面,很多疾病至今仍存在很多未知性与病情转变的突发性,有的甚至是无法预测,无法避免、无法治愈的。由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够,甚至是“医闹”的非法参与、舆论的不正确引导与宣传,往往会引发矛盾,造成纠纷。

不可忽略的是,许多患者为了治病几乎是花费全部积蓄,甚至要举债就医,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采取不理智的维权方式,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多发和升级。

二、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

1.商业健康保险定义及其转变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在我国保监会颁发的文件当中被两次提及,第一次是在2006年保监会《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条,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险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第二次是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再次对商业健康保险进行的重新的定义。第二次定义与第一次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区别。一是扩大了商业健康保险承保的范围,从原来的仅仅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变成了因健康原因和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二是增加了相关的险种业务,增加了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这为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概念上和政策上提供了依据。

2.商业健康保险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商业健康保险的目的不仅仅是在疾病发生以后的对其费用进行补偿,更重要的应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为最终目的。保险公司可以提供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和疾病后的康复等多种项目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正确健康管理观念的指导下,促进和鼓励客户保持身体的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降低就医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为积极应对健康问题和挑战,《“健康中国2020”鹇匝星杀ǜ妗贩直2008年启动、2012年正式,首次提出突破医疗卫生局限进行大健康管理的建议。2012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其中就包括健康管理。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保监会了《关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明确要求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从以上国家的宏观政策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不仅仅只是承担保险事故发生后的保险金的给付,更重要的还包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入,保险公司将单纯的事后赔付(给付)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赔付(给付)全过程的保险保障及服务模式。这样的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少赔付金额。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健康保障+健康管理”为标志的“大健康险”产品既是未来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领域,也必将成为未来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3.商业健康保险化解医疗纠纷

在医疗纠纷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3]。其次是诉讼,卫生行政调解次之。在近几年,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逐步受到关注和认同[4]。

商业健康保险除了针对个人提供健康保障之外,也是针对医疗风险的一种保险实务。在最新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义中,已经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分散和转嫁医疗执业风险,新增了医疗意外险和医疗责任险。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4〕50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第三点明确提出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以及其他形式的医疗执业类别保险的发展。这一意见充分表明,国家希望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机制来分散医疗执业中的风险,促进医疗纠纷的化解和处置,保障正常医疗秩序,推动建立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4.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机构的改革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仅仅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者好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者,而且是医疗机构改革的参与者。商业健康保险将会助推公立医院的改革以及私立医院的兼并重组、股权合作,将产业触角深入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领域。养老机构的开设,私立医院的建设,“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5]。

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k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建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核心,衔接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产业链,提供系统化的养老、护理、保健、疾病管理等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宋瑞霖,张正光.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挑战的深层思考.中国新药杂志,2009,21.

[2]张子扬,张国栋,姜玉泰.过度医疗不止,看病贵难解.大众日报,2011-3-5(4版).

[3]李丽洁.我国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构建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09):39-42.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问题;发展前景

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作用

1.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4小结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保存质量和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关系着居民的健康,更与社区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虽然身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单元,但作用和重要性却非常重要,它既是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措施的落实者和执行者,也是掌握着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持有者,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管理好当前的公共卫生档案,努力探寻有效措施延长档案寿命,保证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防止失密和泄密。只有这样才会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浅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年01期

2.周云;马敬东;张会会;邸金平;;居民健康档案功能模型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年01期

3.李莉,徐哲峰;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年01期

4.段聪颖;刘羽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5期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6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7

【关键词】细节管理;健康体检;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零缺陷显得十分重要,注重管理工作中的细节,可有效规避护理意外及缺陷的发生,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1]。护理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护士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及整体环境有关,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2-3],在护理管理实际的工作中,护士在任何细节上的疏忽,均有可能引发无法挽回损失[4-5]。因此,加强对护理活动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十分必要。本研究分析了本院采用细节管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本医院2014年7-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0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

1-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020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08例,女441例;年龄20~88岁,平均(36.4±18.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4例,高中及中专学历420例,大专及以上245例;职业:脑力劳动者498例,半脑力劳动226例,体力劳动者214例,退休111例;团体体检人员617例,个体体检人员432例。对照组男579例,女441例;年龄23~84岁,平均(37.1±18.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2例,高中及中专学历401例,大专及以上247例;职业:脑力劳动者461例,半脑力劳动249例,体力劳动者207例,退休103例;体检人员604例,个体体检人员416例。两组人群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体检人群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体检管理,包含体检登记、体检事项告知、体检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具体如下。

1.2.1环境细节管理(1)加强导诊人员管理,对体检人群进行有序安排,提升体检效率,缩短体检人群的等候时间,体检人群等候期间内,通过温馨的电子语言系统告知其注意排队秩序,文明排队,禁止大声喧哗;(2)院内每日体检高峰时段,加强导诊人员配置,减少排队候诊压力,充分做好体检人群的分流工作,导诊人员在对体检人群进行分流时,务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对于体检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回答,确保体检过程顺利进行。

1.2.2团体体检细节管理院内体检常出现单位、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团体性体检,体检前务必详细了解不同单位、不同需求及消费层次的具体需求,认真与检查方进行沟通,沟通内容包含体检具体时间、体检项目、体检流程、体检注意事项等,确保体检过程秩序井然,快捷通畅,提升受检者的实践利用率。

1.2.3体检注意事项细节管理(1)餐前项目检查完成后,指导检查者进食营养早餐,预防晕厥及低血糖发生;(2)导诊过程中,适时普及健康宣教,促使整个体检过程在温馨、愉快的分为中完成,确保体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完成整个体检过程;(3)体检过程中遇到有特殊情况的,如急事、体检前感染、发热(特殊工种需符合白细胞最低计数要求)可告知受检者下次单独进行体检检查;(4)特殊人群体检,年老体弱、残疾人群在体检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单独进行协助,复杂的体检项目进行陪检。

1.2.4健康宣传健康体检是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三级疾病管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可有效了解体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医师根据体检结果为体检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指导,用系统的指导为体检者指明方向,养成良好的体检习惯。

1.2.5检查后的细节管理(1)宣传册:健康体检后的服务是健康体检的核心环节,是体检人群了解自我健康状况的重要渠道,由于对医学知识的认知缺乏,多数体检者在完成体检后不了解体检结果中相关指标的意义,体检完成后由导诊护理人员向体检者发放体检宣传册,详细说明本次体检中各项指标参数代表的意义,加深体检者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认知;(2)电子档案:为本次体检者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科学的体检报告,促使体检者更好的了解身体状况;(3)健康管理:针对单位、团体及企业的体检人群,向体检方问询是否需求健康管理计划,安排医务人员针对人群特点、工种特点、身体状况,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实施健康干预,为受检者形成预防慢性疾病提供指导;(4)检查后的意见反馈:由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对体检后体检人群对体检过程、体检环境、体检后的护理服务进行回访,了解体检人群的意见,针对所提出的相关意见提出改善措施,有目的的提升健康体检水平;(5)健康宣教:向体检者详细解释各个体检项目的正常值,体检者的身体状况,体检结果,针对各项体检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健康指导,健康宣教人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用系统的讲解方式促使健康体检者增强对健康的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1.3效果评价(1)比较两组受检人群接受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内外科体检的检查等候时间;(2)比较两组受检人群对体检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检查后的跟踪服务及总体满意度状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检查时间比较观察组体检人群的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内外科检查等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体检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体检人群对健康体检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检查后跟踪服务及总体满意度状况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健康促进及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可促使人的健康状况发挥至最佳,而健康保护可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因素[6-7]。从体检人群的体检需求来看,其主要包含以下的需求:(1)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需求,要求护理人员热情亲切、语言平易近人,语言表达清晰,可耐心的解释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的议案问题;(2)体检环境,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可有效缓解压力,提升效率,对体检客户人群来说,体检环境是其费用在体检过程中的一项支出,其自然希望获得安静、整洁、宽敞明亮、秩序良好的环境;(3)对健康的需求,健康体检是了解身体状况的方式,但单纯的体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群、吸烟人群、慢性疾病人群而言其更希望有专门的讲座、书籍来实现增加健康知识的盟与敌,因而在体检后通过宣传栏普及相关基础知识,告知院内讲座安排及参与方法可提升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形成健康生活行为;(4)对体检时间要求,统计发现,周一至周五,健康体检人群逐渐减少,而在周末时将出现峰值,因而院内做好不同人群的体检时间统一安排,减少由于体检耽误体检者过多的时间及提升院内体检效率十分重要[8];(5)体检后的解释说明需求,体检者在完成体检过程后,拿到体检报告单,由于有较多的医学专业知识及缩写名称,多数体检者无法了解体检中相关项目的具体知识,因而体检后迫切需要详细的解释说明,使其更好地了解体检结果。

3.1细节管理可有效缩短健康体检人群的等候时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参与到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如何将该部分人群的健康体检细节管理规划好,促使其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基础上,获得良好的体检体验十分重要。细节管理是将一整套流程拆分为多个环节,后对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把控,逐次量化,在一定时间内完善每个细节,最终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9-10]。本研究中对两组健康体检人员分别采用传统的体检管理及细节管理后,观察组体检人群的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内外科检查等候时间均有效缩短,提示细节管理可有效缩短健康体检人群的等候时间,总结原因有:(1)体检细节管理可最大化提升体检流程的整体运作效率,促使体检者每个时间段均知晓如何做,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体检每个过程;(2)团体性体检是院内体检的重要客户,如何确保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体检过程,对于确保受检者的正常工作、企业经营有重要作用,体检前了解团体体检的具体需求,详细说明体检各个流程,可极大的提升体检效率,缩短体检等候时间。

3.2细节管理可提升健康体检人群的满意度满意度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与心理预期的差值,顾客享受的服务高于心理预期,满意度状况自然较高,低于心理预期,则满意度较低[11-12]。本研究中采用细节管理后,观察组人群对体检环境、体检态度、健康宣教、体检后的跟踪服务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细节管理可有效提升体检人群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研究发现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需求较低,对后续的跟踪服务需求度最高,体检者更希望在体检完成后,有专门人员进行解释说明及健康跟踪[13]。本次细节管理除了强调对体检环境、体检服务人员的态度、体检中健康宣教外,更加侧重于体检后的跟踪服务,通过电子档案、健康管理及宣传册的形式使体检者更好地了解体检的目的,各项指标对身体状况的警示作用,充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的认知需求。另外在体检完成后由专门人员对体检者的意见进行收集及反馈,不仅有助于了解体检者对体检过程的心理感受,还有助于医院对健康体检细节管理的控制,促使体检服务水平进一步的提升[14-15]。最后细节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了解体检者受检体会及感受,找出日常体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经体检工作人员的集中讨论,制定改善措施,认真执行,可更好地提升健康体检人员对健康体检的满意度。有学者研究认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除了享受必备的医疗措施外,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跟踪随访是决定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16-19]。细节管理在认真执行体检环境管理、团体体检注意事项管理、健康宣教及体检后的相关细节管理外,尤其重视健康体检者院内体检的感受,体检过程中体检人员的良好服务态度、耐心地指导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体检感觉,而体检后的跟踪随访是与体检者良性互动的良好形式,是体检者诉求及建议反映的良好平台。

总之,细节管理通过对门诊体检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对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在对门诊体检者进行服务过程中可缩短体检者的等候时间,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聂小容.加强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85-86.

[2]邵娟英.细节管理在护理纠纷防范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10,27(6):467-468.

[3]赵春莲,金淑艳.注重细节管理防范护理纠纷[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176-4177.

[4]欧阳文波.厦门市思明区2008~2010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体检结果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136-137.

[5]梁赤波,周爱春,冯远梅,等.体检时间分布规律对体检管理工作的启示[J].护理杂志,2005,22(9):5-6.

[6]张国方,罗美香,林燕,等.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5-97.

[7]姚宇彤.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94-96.

[8]丁金环,路桂梅,张秀梅,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8):187-188.

[9]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26-827.

[10]张小燕,苏永静,黄天雯,等.加强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59-61.

[11]孙荣,王永红,刘正淑,等.健康体检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J].重庆医学,2012,41(14):1435-1436.

[12]常静芳.影响健康体检满意度的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82.

[13]周军华,刘姗,张琼花,等.广州市某医院体检者对健康体检服务需求的定性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2):1129-1130,1146.

[14]田京利,常广,任红,等.细节管理在提升体检服务品质中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1):81-83.

[15]何雅庆,谢应朗,宋勤,等.医院体检排队程序优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6-138.

[16]赵京宁.细节管理在提升体检服务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33-134.

[17]KingaC,HasinD,o’ConnorSJ,etal.aprospective5-yearre-examinationofalcoholresponseinheavydrinkersprogressinginalcoholusedisorder[J].Biolpsychiatry,2015,15(14):404-407.

[18]parkH,JungSY,LeeK,etal.prevalenceof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inKoreausingdatafromthefifthKorea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J].KoreanJFammed,2015,36(3):128-134.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8

【关键词】体检中心;法律风险;规避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需求迅速提升。定期体检、健身保养、防生病、治未病、早治病,强调无病预防已经渐渐深入人心。体检中心作为医疗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遭遇问题和法律风险并存。

1.体检中心法律风险常见类型

1.1偷梁换柱,警惕。众所周知,我国约10%的人携带乙肝病毒。尽管政府在《就业促进法》、《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中明文禁止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乙肝携带者入职,但乙肝歧视并未得以根本性纠正,最终大多一岗难求。与此同时,“体检”应运而生,并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而作为体检中心的法律风险将增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入职体检,冒名顶替。如某乙肝病毒携带者让“体检”代为体检,蒙混、欺骗用人单位,导致体检中心被动诉讼。二是恶意顶替,意在欺诈。如某晚期癌症患者让正常人顶替体检,得出“正常”体检结果,尔后其恶意诉讼,体检中心因此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1.2特定告知,不甚充分。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规避不必要法律风险是现今医院的通行做法,但这并不足以使医院完全避免诉讼风险。实际上,仍需要注重若干细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成年未婚女性妇科检查必须履行充分特定告知义务。尽管作为成年未婚女性应当具备一定医学常识,应当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应当预见导检册“要求妇检”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处女膜破裂等),但作为体检中心必须保证让未婚女性行使妇科检查的选择权,必须耐心细致地向未婚女性就妇科检查的形式、内容和后果进行着重而特定的说明,以避免遭受败诉风险。二是对体检结果必须履行如实特定告知义务。对癌症、心脑血管等多项疾病有偿检测、预警筛查业务,体检中心若未指派专门人员在协议约定的有效期限内向消费者履行如实告知检测结果义务,未指派专科医生负责对检测结果给予特定告知和专业指导,则极有可能遭受不必要赔付风险。

1.3妥善保管,保护隐私。现如今,隐私权的有效法律保障渐已深入人心。《新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等个人隐私信息资料的,轻则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给予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为体检中心必须明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责任范围。体检中心在实践中一般操作方式为,除重大病情为不增加体检者心理压力而保密外,一般都会如实写在体检报告上,用人单位和体检者都拥有知情权。因此知情范围则仅限于用人单位和体检者,并且体检中心必须保证不得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途径以任何方式故意或重大过失泄露体检者体检结果。二是明确义务界限。体检中心义务界限仅限于保管体检结果期间,自移交用人单位或体检者之日起发生转移,也就是说,单位组织部门、用人单位负有保护体检者隐私权的法定义务,负有保证任何人不得随意翻阅、传阅、散布、复印、网络传播等特定义务,对于特殊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则可根据体检者健康状况决定是否聘用,但仍负有保密义务。

1.4风险提示,醒目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某医院体检中心所接待体检者中,老年人比例高达40%,这无形当中给医院服务管理带来如下法律风险。一是滑跌摔伤惹官司。老年人因各种生理因素限制,在体检过程中极易发生入厕滑倒摔伤、爬楼梯跌倒摔伤等情形。尽管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该类型行为不包括在体检中心提供的体检服务之内,即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由于体检中心未尽到场所设施的管理、注意义务,致使体检者在候诊时摔倒受伤致残,负有过错责任,应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二是意外风险赔损失。包括因就诊椅、候诊椅等设施设备老旧失修,突然倾翻、折断导致体检者,尤其是老年人摔伤摔残等;因天花板、吊顶、灯具等年久老化,突然脱落导致体检者因坠物受伤等。上述情形均会导致体检中心面临不必要的法律赔付风险。

1.5人证两全,设施齐备。目前,各类体检机构鱼龙混杂,体检质量参差不齐,体检结果相差各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员不齐整。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机构至少有2名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0名注册护士等。实践中,有部分体检机构达不到该人员资质标准。二是证件不齐全。有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擅自执业;有的超出批准的执业范围执业;有的未取得医师资格就执业;有的跨专业学科“陌生”执业;等等。三是设施不齐备。有的检验、放射、B超等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有的设备未取得合格证;有的实验室检验设备简陋陈旧;有的不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及候检场所,体检场所建筑面积达不到400平方米;有的甚至与门急诊病人通用一台设备、同用一个诊室;等等。四是“走穴”不达标。有的未经合法注册登记就开始执业;有的与邀请单位未签订健康体检协议书,确定体检时间、地点、受检人数等;有的未于体检前至少20个工作日向登记机关备案;有的医疗垃圾后续处置不规范,极易导致二次污染;等等。

2.体检中心法律风险原因详析

2.1法律法规缺位,法治建设滞后。通过数十年的艰苦立法,我国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促进卫生法学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009年8月5日,卫生部组织制定并下发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体检中心管理中的法规缺位,但仍显不足。一是未以全国人大提请批准立法的形式制定法律,导致该《暂行规定》法位阶级较低,参考意义明显大于执行意义。二是对体检机构硬性指标设置准入门槛较低。如对副高以上人员仅要求2名以上、注册护士仅10名,显然在实践中难以达到体检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三是对防范体检纠纷措施规范过于宽泛,无任何实践操作价值。

2.2缺少统一标准,各种监管乏力。目前,体检中心缺乏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统一准入标准,导致各种类型不一、规模大小各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体检中心并存;体检中心各地归属管理不统一,导致卫生管理部门和防疫部门相互争抢权利、互相推诿责任;体检中心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和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导致其成为监督考核和质量控制中的盲点和忽略点。因此,在标准欠缺、监管空洞、竞争无序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各个体检中心为抢夺市场,追求利益,大打价格战,大搞恶性竞争,同时又忽视科学管理和服务质量,结果导致体检质量下降,埋下法律风险隐患。2.3人员素质欠佳,服务意识不强。近些年来,体检中心业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医护人员数量短缺成为普遍现象,年轻人员则被紧急充实到一线岗位工作,但其在组织协调能力、专科业务能力、沟通说明能力、临时性事件处置能力及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普遍不高或存在不足,处理事件容易简单化,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答疑咨询容易急躁化。与此同时,体检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简单认为体检工作为一简单医疗行为,完成检查出具报告即告结束。对异常结果不立即主动与顾客联系,督促复查或就诊,从而延误病情甚至造成纠纷;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不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处理,造成病情延误或更大不良后果。

2.4硬件设备陈旧,检查结果欠准。近一段时期,尽管各类体检中心经过系统建设,渐成规模,硬件设施设备得以充实提高,但有的受场地限制,缺乏独立的体检场所,导致体检者与患者同在一个区域;有的受设备限制,缺乏独立的体检设备,导致体检者与患者共用一种设备;有的受资金限制,老旧设备难以更新换代,导致体检结果欠准确;等等。上述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可能导致体检者质疑体检服务质量、体检结果正确度,引起不满情绪,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2.5管理模式老化,专业标准不高。目前,部分体检中心仍生硬延用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结果“水土不服”,造成部分组织管理类规章制度不配套,人员管理定岗定位配置不合理,体检服务服务流程管理不规范,环节运行监控协调不周密,加之相关查对制度不严格致使出现标本丢失、报错结果、报告泄密等,综合导致体检环境日渐恶化,具体表现在实践中则是体检流程不顺畅、候诊时间过长、专业服务标准不高、体检者服务感知满意度较差,上述情况极易导致体检者心情烦躁、情绪激动,诱发纠纷。

3.体检中心法律风险规避策略

3.1尽快建章立制,加速立法进度。若从根本上确保体检中心能够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总体筹划,不断推进有关体检中心方面的立法工作。笔者以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卫生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制度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平衡多方利益的基础之上,先行出台《体检中心管理条例指导意见》(试行),重新界定体检中心资质资格,从严修正准入标准,重新修订运作规程,重点关注监督管理。尔后,在逐步推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后形成最终《体检中心管理条例》,下发参照执行,以切实规范健康体检市场,

3.2统一行业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为真正解决体检机构水准参差不齐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体检中心必须具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临床专业科室,必须具备相当数量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必须具备拥有相应执照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独立的体检场所,必须具备足够满足体检需要的各类型较为先进的设施设备,等等。为切实解决体检机构未经注册登记便执业、游击式“走穴”执业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强化相应监督管理,加大惩处力度,升格惩处方式,对上述行为给予暂停或吊销营业执照处罚。为有力解决体检机构盲目无序执业问题,笔者认为,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在不违背“上位法高于下位法”原则的前提下,应当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具有刚性约束力,而非仅具参考意义。

3.3内培外引人才,打造专业队伍。高素质人才梯队是体检机构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强势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性保证。为此,体检中心若要做大做强,一是内培外引人才。以优厚待遇、优越条件引进成熟专业的高端人才,夯牢人才基座。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制度,进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常见疾病知识和沟通技巧培训。进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礼仪礼节、突发事情应急处置培训等。二是合理配置人员。这直接关系到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赢利性。体检机构不仅局限于医务人员,而应综合专业治理层、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员,以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流程、每一关键点都做到专业贴心、高效有序。

3.4转换服务理念,牢树多种意识。服务理念的转换是最具革命性的,是最彻底的,因此,必须强化多种意识。一是法律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双方权利义务界限,切实尊重顾客的生命健康权、身体权、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知情同意权及自主决定权等各项权利。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母婴保健法及其他相关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二是专业服务意识。专业人员成就专业服务。建立健全各岗位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针对每个岗位详细制定岗位说明书、责任书。规范执行各岗位文明用语,注重工作细节,注重表达沟通技巧,注重服务态度。三是以人为本意识。牢固树立客户意识,真正摒弃患者意识,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同时,必须建立尊重、关心、体贴体检人员的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位体检人员,让其享受物超所值的待遇,以吸引保留专属于自身的客户群。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9

【关键词】孕期健康;信息平台;社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35-0162-03

doi:10.14033/ki.cfmr.2015.35.078

在社区推广孕期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加强孕妇孕产期的管理,帮助其实现顺利分娩,减少并发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平台所构建的孕期管理模式(如通过信息平台应用,QQ平台、电话进行产前随访,促进围产期保健等)能取得更好的社区推广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9月484例社区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平台在社区推广孕期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484例社区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产妇242例,年龄22~44岁,平均(28.3±2.1)岁;建卡孕周为8~20周,平均(18.9±3.8)周;初产妇210例,经产妇32例;无妊娠并发症。参照组产妇242例,年龄20~41岁,平均(29.1±1.9)岁;孕周9~25周,平均(19.1±2.9)周,初产妇200例,经产妇42例;无妊娠并发症。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孕周、产次、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孕期健康管理模式

1.2.1参照组采用社区常规孕期保健,给予242例社区孕产妇以孕期健康教育和管理,同时根据相关要求,配备了《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孕产妇健康素养知识》等相关内容进行管理,建册时开展面对面围产保健知识宣教,达到让社区孕产妇了解孕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实现孕产期健康管理的目的[1]。

1.2.2观察组利用信息平台在社区推广孕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2.2.1管理工具信息平台由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筹划创立,创建并利用信息平台在社区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模式。通过建立健康网站、开通健康咨询热线等现代化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搭建孕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孕期健康自我管理,普及孕期健康管理知识。通过此模式的实行,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其他各方面普及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同时孕产妇可更方便、更实惠地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医疗保健知识,加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为配合本次研究,社区平台自行拟定了《居民健康档案》、《孕妇情况采集表》、《孕妇随访服务记录表》、《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孕妇24小时膳食调查表》、《孕期妇女孕期知-信-行调查问卷》等,为本次研究奠定基础。

1.2.2.2管理方法

1.2.2.2.1利用信息平台构建孕产妇电子档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孕妇情况采集表》、《孕妇随访服务记录表》,对本次研究的484例社区孕产妇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孕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具体包括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孕产史、既往史、家族史、孕前体重、本次怀孕期间的服药和产前检查的情况,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以及B超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孕期膳食调查结果,建立全面的电子档案[2]。在建立社区孕产妇电子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孕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前随访,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其围产保健,通过社区专业团队制订个人健康管理计划。

1.2.2.2.2开放信息平台,丰富信息平台内容依靠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广大社区孕产妇及家属可以利用QQ平台等手段,免费上网查询社区中心近期活动的消息、观看讲座的视频、活动照片、查询健康保健知识等,对孕期健康和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根据自身需要设定自己的孕期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定期组织相关的孕产知识讲座,在信息平台上,并制作成网页,方便社区产妇查阅。

1.2.2.2.3免费发放孕产妇健康信息卡对社区中心管辖内的孕产妇免费发放孕产妇健康信息卡,孕产妇凭此卡在本中心健康小屋进行自助体健等。用此卡的账号与密码上网登录此信息平台,或在社区中心信息机刷卡,输入密码登陆,自助查询自己的体检结果、简单的结果解析、依据相关结果设定孕期健康管理方案[3]。

1.2.2.2.4扩大信息平台的服务对象为扩大信息平台的服务范围,孕产妇可通过更多的途径接受健康教育等服务,同时带动周边的人关注此项服务,扩大健康教育覆盖范围。信息平台同时开放咨询热线电话,专人解答体检结果、健康咨询等问题。

电话随访可分为两种模式,(1)1V1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知识指导:社区根据相关的孕期健康管理准则制定出一套随访计划,1V1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知识指导的具体内容包括孕期饮食指导、规范产检的目的、意义,孕期心理调适,合理运动、按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饮食管理、行为习惯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科学运动管理等知识。在每次随访后应对随访结果进行记录,统一记录于电子档案中,密切关注孕产妇的健康状况。(2)24h接受孕妇电话咨询:这种电话随访模式主要由孕产妇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或出现特殊情况进行求助,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也要记录在电子档案当中[4]。

1.2.2.3管理内容本次孕期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对社区孕产妇进行系统化的健康管理,具体为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产后配合访视服务,使孕产期服务得到进一步延伸[5]。

1.2.2.3.1孕早期孕早期的管理内容主要以健康保健和孕产期指导为主。如发放相关的孕产妇孕产期间的保健手册,进行高危妊娠初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良刺激、补充叶酸、营养补给,早期健康的教育指导,同时要检查好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若出现具有妊娠危险因素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需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1.2.2.3.2孕中期孕中期主要是指16~20周、21~24周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管理内容主要增加膳食营养,给予食疗处方-孕中晚期膳食原则与建议,补充维生素,全面了解孕妇身体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等方面,指导检查或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6]。

1.2.2.3.3孕晚期孕晚期主要是指孕28~36周、37~40周这一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管理内容主要以督促孕妇做好自我监护、指导预防孕期并发症的发生、做好产前准备,以及鼓励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增强顺产的信心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力度。

1.2.2.3.4产褥期在产妇正常分娩后的28d内,需要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和保健情况,并对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进行有效指导。若在管理中发现孕产妇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等情况,需及时建议复查,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促进产后恢复[7]。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围产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

对本次研究的484例社区孕产妇围产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围产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掌握水平,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进行健康管理之后,观察组进行健康管理之后,与管理之前相比较提升效果明显,同时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孕产妇围产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例

组别进行健康管理之前

进行健康管理之后

优良较差优良较差

观察组(n=242)1608223012

参照组(n=242)1509218062

2.2两组孕产妇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在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上,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孕产妇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产检次数

(次)分娩方式(例)

并发症

(例)

自然分娩剖宫产

观察组(n=242)12.01±3.04168746

参照组(n=242)6.32±2.511141283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健康管理之后,观察组的围产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484例社区孕产妇的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孕产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孕期健康管理能促进孕产妇的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相关社区医疗单位可以用信息化的平台构建社区孕产妇孕期管理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孕期健康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利用信息平台在社区推广孕期健康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潘玉红.我国剖宫产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综述,2012,18(18):3003-3006.

[2]庞汝彦.我国剖宫产的现状和对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175-177.

[3]蒋天梅.104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9(14):55-56.

[4]徐冬梅,党秋红,孙利环.葡萄糖筛选试验在孕期保健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30-131.

[5]黄俊芝.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谢丽,寇学丽.孕期常见症状指导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87.

[7]戴明亮.孕期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19-20.

[8]白彩霞,白改花.孕期健康教育管理对产妇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8):1760-1761.

[9]李乐萍.社交网络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37-138.

[10]李萍,秦亚玲,朱丽红,等.网络医院孕期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211-213.

[11]詹望桃,郭勇,郭燕.240例孕妇孕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式需求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8(2):141-142.

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篇10

关键词SeRVQUaL标尺健康小屋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17-05

thecurrentstatusoftheservicequalityevaluationofthehealthcabinsbySeRVQUaLscale

SonGDaoping,LUQing,CHenLiyun(Jinya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2001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servicequalityof4healthcabinsinJinyang,Sanlin,Beicaiandweifa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in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withSeRVQUaLscale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peerwork.methods:Basedonconveniencesamplingprinciple,theresidentswhohadphysicalexaminationandwerewillingandabletoexpressclearlywereselectedinthe4healthcabinsinJinyang,Sanlin,Beicaiandweifa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fromSep.2015toFeb.2016.the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wasdonewhichincludedthedemographicdata,expectationofthequalityofserviceinthehealthcabins,actualfeelingofthequalityofserviceinthehealthcabinsandopinionsoradviceforthehealthcabins,and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SeRVQUaLscale;healthcabin;qualityofservice

社区健康小屋是由政府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设立的以向辖区居民免费提供体检测量、干预指导、健康宣教等服务为主的非营利性场所[1]。社区健康小屋自2008年在上海落户以来,不断壮大发展,在社区糖尿病、失眠症等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自我管理激励、健康教育载体等重要功能[2-4]。因此,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关系到健康小屋存在的必要性及改进方向等重要问题,是健康小屋持续提供高质服务的重要依据。

然而,现有研究多只对以健康小屋为载体提供的单项服务进行评价[4],这种评价方法呈现的问题是一方面完成单次评价的耗时长;另一方面评价内容专而不全面,缺少对健康小屋整体功用的评价。帕拉苏拉曼等人以差异理论为基础提出的SeRVQUaL标尺,作为一种服务质量的衡量工具,从服务质量的可靠性、移情性、有效性、保证性、响应性等5个属性出发,以服务期望和服务感知的差值来衡量服务质量,被认为是评价各类服务质量的典型方法[5]。SeRVQUaL标尺为服务质量的度量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被认为是适用于评估各类服务质量的典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SeRVQUaL标尺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为例,通过对服务对象―辖区居民的调查,评价以健康小屋为载体的一系列打包服务的质量现况,以期对同行在健康小屋开展工作有所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基于便利抽样原则,选取在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浦东新区金杨、三林、北蔡、潍坊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进行体检的居民。排除不愿意参加调查或无法清晰表达的居民。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由课题组参考服务质量评价相关文献后自行编制,经专家指导后进一步修订形成定稿。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期望、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实际感受、对健康小屋的建议。

基于SeRVQUaL标尺的5个属性,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的评价包含期望和实际感受两个部分,各部分所设计的调查表均包含23个条目:可靠性是指为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本研究设置了3个该属性条目;移情性是指对顾客的关心、照顾,并从顾客需求出发提供人性化服务,本研究设置了5个条目;有形性反映了服务机构的服务设施、设备及服务人员仪表,本研究设置了5个条目;保证性反映服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使顾客产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本研究设置了6个条目;响应性表现为服务机构愿意为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此有4个条目[5]。

在询问调查对象期望时,条目表述为“您希望……”,例如,“您希望健康小屋定期举办讲座等宣传健康知识”;在询问调查对象实际感受时,条目表述时去掉“您希望”,例如,“健康小屋定期举办讲座等宣传健康知识”。具体各属性所包含条目内容见表1。

该调查表采用9级评分尺度,分数设计从1~9,1代表赞同程度非常低,9代表赞同程度非常高。

1.2.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在居民体检前,对其人口学资料、健康小屋服务质量的期望进行调查;居民体检后,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和对健康小屋的意见或建议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以自填为主,部分老年人视力不好时,由调查人员逐题询问后代为填写。

1.2.3调查数据质量控制

研究调查员由社区护士担任,并在调查前接受调查注意事项培训。数据统计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在录入后由专人对结果进行审校。

1.2.4健康小屋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时,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表示。以p

2结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276份问卷,回收276份,有效回收率100.0%。具体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居民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期望和感知均值分析

参与调查的居民对健康小屋的总体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为-0.15。其中,从服务质量5个属性来看,居民对健康小屋在响应性方面的评价最低,为-0.39,在移情性方面的评价最高,为0.03;在具体各项条目上,对“工作人员为有困难的居民上门服务”评价最低,为-1.00,对“工作人员仪表”评价最高,为0.46。具体见表2。

2.3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评价差异

在健康小屋的可靠性评价方面,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同的居民,评价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9,p

2.4居民对健康小屋的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共获得7位居民对健康小屋服务的改进建议,主要有:①多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健康小屋;②工作人员太少;③增加服务设备;④增设公益项目;⑤调整健康小屋下午开放时间,方便上班族。

3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276份问卷,回收276份,有效回收率100.0%,参与调查的多为60岁以上老人。居民对健康小屋的总体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为-0.15,表明居民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的整体感知低于期望值。

3.1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提示社区健康小屋的服务改进方向

从健康小屋服务质量的5个属性来看,在移情性方面评价最高,为0.03,居民对健康小屋在响应性方面的评价最低,为-0.39。本研究调查问卷中,响应性包括“工作人员为有困难的居民上门服务”及“工作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两个条目,因此,响应性得分低可能与工作任务安排不合理、工作人员时间少、服务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有关。对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鼓励相关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健康相关服务,加强慢性病随访等。

在具体各项条目上,对“工作人员仪表”评价最高,为0.46,对“工作人员为有困难的居民上门服务”评价最低,为-1.00。有研究指出[4],全科医生团队成员通过电话回访、上门服务等各种方式保持与患者的联系,可保证患者养成或维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加以改善,为居民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高质量服务。

针对其他薄弱环节,如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等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考虑成立“健康小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做好资金、设备、人员的配置工作;增加专项经费投入,除了保证硬件配备齐全外,还要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对“健康小屋”的设置标准、质量考核、工作流程、上门服务、操作规范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考核常态化。只有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让健康小屋的服务成为“有价值的服务”,从而最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吸引力。

3.2对健康小屋服务质量评价差异提示需区别对待服务对象

根据差异性检验结果,在健康小屋的整体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婚姻状况、学历、自我评价健康状况不同的居民,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述结果提示,健康小屋服务人员需针对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同感知情况改进服务,可避免浪费服务提供者为评价服务质量所做的努力或仅基于自己的标准来改进服务质量,亦有利于客观评价服务质量。

学历对健康小屋整体服务质量及多个属性都有较大影响。这表明在健康小屋的使用中,服务人员的沟通与表达方式对于部分居民而言可能不够清晰明确,需根据居民的文化程度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加强沟通技巧的使用,促进居民有效使用健康小屋。“健康小屋”作为使社区居民掌握健康技能模拟活动的健康教育场所,对于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其自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不同自我评价健康状况的居民,对健康小屋服务的有形性、保证性及整体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本研究的价值和不足

SeRVQUaL标尺法是一种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健康小屋质量评价,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同行在健康小屋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应用SeRVQUaL量表对居民进行测评时要求居民能理解量表各条目的涵义,因此,居民对量表的理解能力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调查过程中,居民受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对于部分问题的反馈可能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另外,期望和感知量表的条目内容相同可能导致被调查者出现雷同答案,影响调查结果的有效性[7]。

经因子分析,发现存在部分条目因子载荷交叉的情况,因此对于量表的改进有待进一步研究。另有研究[8-9]指出,SeRVQUaL模型各维度的权重系数尚未达到统一,将影响到其进一步在服务质量测评中的有效扩展。因此,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尽早确立统一权重,以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荣超,朱晨曦.杭州市社区健康小屋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8):573-574.

[2]陈利群,王蓉,曹晓玲,等.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9):1-3.

[3]冯伟,张建桃,朱春芳,等.“健康小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中的功能及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64-65.

[4]尹君,周嫣,张韬,等.“健康小屋”互助课堂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失眠患者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26-2828.

[5]王晓腾,徐春余.SeRVQUaL标尺测量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9,(7):271-272.

[6]马丽莉.医院设立健康小屋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09.

[7]景雪冰,张立杰,郑显平,等.SeRVQUaL模型在护理质量测评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2,27(1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