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婴幼儿保健知识十篇婴幼儿保健知识十篇

婴幼儿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14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1

【关键词】婴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4-02

儿童保健门诊(infantandchildhealthclinics)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健康儿童保健[1],咨询所开设的,针对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常见疾病给予咨询指导和防治的机构。对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婴幼儿家长分别予以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咨询和治疗的婴幼儿共为1757例,随机选择36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3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婴幼儿均180例。据统计,本组的360例婴幼儿当中,共有男215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至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2±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本组的360例患者,均行常规指导,针对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广泛宣传首先,保健人员需要将婴幼儿保健知识通过健康专栏向患者家属进行传播,并且定期对健康专栏中的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进行更换和创新,让婴幼儿家属切实认识到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婴幼儿保健知识对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

1.2.2电话咨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家属无法及时地获取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为此,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特设置了咨询电话,为婴幼儿家属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从而有效地拉近婴幼儿家属与婴幼儿保健门诊之间的距离,取得婴幼儿家属的信任,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为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保健人员还可以向婴幼儿家属发放婴儿操光盘[2]、健康处方等包含育儿、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的光盘或宣传小册。

1.2.3早期优育指导新生儿期向婴幼儿家属选择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脐部及皮肤护理的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开展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耐心、详细地向婴幼儿家长讲解和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家长按时进行计划免疫,从而培养婴幼儿家长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在婴幼儿发育和成长阶段,婴幼儿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障婴幼儿膳食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3效果判定标准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家属对婴幼儿营养、心理、喂养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明确掌握并熟练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据统计,两组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婴幼儿保健门诊服务和指导后,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深化了婴幼儿家长对保健知识的认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琴,万娟,周静.小儿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在专科门诊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9:372-373.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2

6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4-02

婴幼儿是小儿神经系统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在能力较强。在这一阶段适当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小儿心理神经的发育,对小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儿童保健门诊服务不断发展,对婴幼儿保健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婴幼儿保健中早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婴幼儿保健工作对儿童发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参加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婴幼儿50例,孕周为37-41周,胎儿出生时体质量为2500-3400g,在围产期均未出现合并症的高危因素。将首次体检时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并能够根据指导进行保健训练的婴幼儿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余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婴幼儿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8.8±1.5)天;观察组婴幼儿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7.3±1.2)天。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婴幼儿根据传统的标准体检模式进行体格检查。对照组婴幼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6个月前每个月1次,6个月至12个月每两个月检查1次,1岁至2岁每3个月检查1次。早期健康教育服务的内容包括:①早期教育,进行系统化训练方案的制定。由专业小儿保健医生进行项目教学与动作示范,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对发育相对落后或延迟的方面进行针对性强化指导。②健康教育:为婴幼儿家长开设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婴幼儿、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与影响、早期教育、心理保健与疾病预防的内容。

1.3评价方法两组婴幼儿均在1岁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儿童1年后体格发育情况检测效果比较。研究组婴儿1年后体质量、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3

【关键词】儿童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92-02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1],在此阶段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工作能够帮助婴幼儿促进生长发育,但传统的婴幼儿保健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婴幼儿体重以及身高等一般检查项目,所以最终的检查结果往往比较片面,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将婴幼儿的实际成长发育情况体现出来[2]。我院对140例婴幼儿中的70例婴幼儿进行了儿童保健,其结果让人满意,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定期体检的婴幼儿共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男36例,女34例,日龄5-30d,平均(15.6±10.3)d;对照组男35例,女35例,日龄8-32d,平均(20.6±6.8)d。两组婴幼儿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上均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均采取常规保健,观察组婴幼儿在对照组婴幼儿基础上行儿童保健,具体保健措施如下:观察组所有婴幼儿建立保健系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充分了解观察组婴幼儿成长发育期现存的问题和同龄婴幼儿之间的差异。除了对婴幼儿进行常规检查之外,还应当对婴幼儿的竖头情况、抬头情况以及肌肉张力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观察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情况,检查婴幼儿听力功能,若发现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指导婴幼儿父母正确的抚摸方式,定期开展游泳训练。对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且定期举行育儿知识讲座。通过酶免疫法对婴幼儿末梢血液中BLap活性进行测定,婴幼儿在出生后半个月服用维生素aD制剂。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对两组婴幼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以及影响性疾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结果

2.1无论是在体格发育或神经心理发育方面,观察组婴幼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婴幼儿1年后神经心理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对比见表1

表11年后两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对比

2.2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则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健康保护,在我国公布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报告中明确表示,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会给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儿童保健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我国发展的需求,儿童保健服务也逐渐出现了改变,婴幼儿的体检次数也不断增加,从原来单一的体格常规检查逐渐发展成为了心理指导,对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也更加科学[3]。保健人员对婴幼儿家长指导合理饮食能够保证儿童生长的需要,能够帮助婴幼儿体格更好发育,例如对婴幼儿进行正确抚摸能够有效加强脑垂体分泌中的生长激素,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改善婴幼儿的末梢循环。婴幼儿时期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提升智力,营养的指导与干预降低了婴幼儿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防止重点[4]。

表2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现如今已经有不少文献均报道早起开展儿童保健能够帮助婴幼儿身体更好发育,与此同时对婴幼儿体格进行全面检查能够更好的了解婴幼儿体格发育情况,为父母提供更好依据。早期有针对性的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有助于婴幼儿智力得到提升,早期通过游泳训练等,能够帮助大脑神经细胞间的突触关系,加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本次研究无论是在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上,观察组婴幼儿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周莉莎.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124-126.

[2]邓玲.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592.225-228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4

【关键词】美国;婴幼儿;家庭访问计划;高危家庭;父母育儿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90-05

家庭访问(homevisiting,简称家访)是一种结构化的父母育儿支持计划。通常家庭访问员(简称家访员)会定期到婴幼儿家中了解父母关注的问题,观察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帮助父母理解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向父母传授婴幼儿保教知识与技能,借此加强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伴随访问的深入,家访员可以成为父母育儿的有效资源,而父母则成为孩子成长的强大后盾。近年来,家访计划作为提高父母育儿技能以及加强高危家庭与社区联系的核心策略,受到美国政府的空前重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为提前开端计划(HeadStart)和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HeadStart)拨款10亿美元,用于扩展对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服务。每周的家访和每月的小组活动是其最主要的服务形式。2010年美国《病患保护和平价医疗法案》(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act)规定,联邦政府将在五年内投入15亿美元联邦基金,为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访服务,服务对象包括低收入婴幼儿家庭、未满21岁的孕妇、有暴力虐待史的家庭、忽视和虐待儿童家庭、发育迟缓儿童家庭及军人家庭。美国已有32个州贯彻落实了本州的婴幼儿家访计划。全美每年大约有40万0~5岁婴幼儿接受家访服务,约占婴幼儿总数的2%。虽然婴幼儿家访计划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均对婴幼儿及其家庭有显著支持作用,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婴幼儿家访计划

除了到婴幼儿家里提供服务这一形式上的共同点外,不同早教项目家访计划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一是家访员的背景不同,有的是聘请专业人士(通常是公共健康护士或者社会工作者)作家访员,有的则是请社区内经过培训的婴幼儿父母或主要照看者等非专业人士作家访员。二是家访计划的内容、频次、服务持续时间以及与社区内其他家庭服务资源的联系等不尽相同。三是家访计划的发起者不同,公共卫生、教育、人类服务、儿童福利或其他部门都有相应的家访计划。全美约4600个婴幼儿家访计划服务点基本可以归为下表的六个项目。

二、家访计划的特点

1.聚焦高危家庭

无论是从最初的设计还是从最终的结果考察,美国大部分婴幼儿家访计划的重点都落在高危家庭上。这些家庭通常有初为人母的低龄母亲或低体重新生儿,还包括非英语母语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等。大部分家访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家庭婴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避免婴幼儿遭受潜在的虐待或被忽视。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在财政支持和相关政策制定上对弱势群体家庭婴幼儿的倾斜。

长期的纵向研究表明,接受过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深入的家访服务后,高危家庭子女的高中毕业率提高了,青少年犯罪率下降了,对公共福利资源的依赖减少了。这些社会收益远远超过为这些高危家庭提供家访服务的费用。

2.加强家庭与社区的联系

除了鼓励父母的积极育儿行为外,家访员常常会鼓励父母履行自身的成人责任。比如作为工人、学生和公民的责任等。家访员也会向父母介绍职业培训项目,鼓励他们完成高中学业,让他们了解获得公共支援或者家庭所需的其他服务的途径。

3.深入婴幼儿家庭

因为家访场所是在婴幼儿家中而不是在公共场所,所以家访员能够直接观察到父母和婴幼儿在家中的自然互动。从而更好地了解家庭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与其处境相适应的指导策略。

4.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家访员会根据婴幼儿父母的文化背景、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所在社区、家庭的整体需要及其他直接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三、家访计划对婴幼儿及其家庭的影响

1.提高婴幼儿入学准备水平

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大脑迅速发育,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许多家访计划都制定了与提高婴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相关的目标,为父母提供促进婴幼儿学习的方法,要求父母参与促进婴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鼓励积极的亲子互动。一些家访计划还与早期教养机构合作,为婴幼儿未来的学业成功作准备。随机实验发现,相比对照组,参加了高质量家访计划的儿童在小学中年级的认知发展和行为表现、语言发展、数学成绩等都相对较好。此外,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家访计划可以促进父母的积极育儿行为,如鼓励孩子在家阅读,愿意送孩子进入早期教养机构接受教育等,从而为孩子日后的入学做好准备。

2.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家访计划关注的重点之一是为婴幼儿创设能支持他们身体、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的良好环境。一些从产前开始的家访计划非常注重向怀孕妇女宣传关于胎儿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知识。孩子出生后,家访计划要确保婴幼儿能获得适当的身体保健、免疫注射、疾病医疗服务,还要向婴幼儿父母传授有关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养膳食和体育锻炼的知识。随机实验发现,高质量的家访计划可以有效支持婴幼儿的健康发展。相比对照组,参加产前家访计划的父母,孩子出生时的健康状况更好,母乳喂养和婴幼儿接种疫苗的比率更高,婴幼儿语言发展滞后问题的发生率更低,问题行为更少,心理发育更健康。

3.减少婴幼儿被忽视和被虐待事件的发生

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舒适的环境。由于年龄弱小,他们比年长儿童更可能受到虐待。家访计划通过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婴幼儿被忽视和被虐待事件的发生。家访员会向父母普及预防婴幼儿被虐待的知识、技巧和行为。例如,家访员会教育父母如何以更负责的态度与孩子互动,管教孩子。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些家访计划还会尝试通过向父母介绍社区的相关资源(如心理健康服务、防止药物滥用服务等),以减少家庭的压力,从而避免父母不良的管教行为。一些随机实验表明,参加家访计划一年后,婴幼儿身心虐待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参加家访计划两年后,首次生育母亲和有抑郁倾向母亲的心理状态明显更加积极了。此外,参加家访计划的少女妈妈也很少发生忽视或虐待子女的问题了。

4.提高父母支持子女整体发展的育儿能力

为了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和为学业做好准备,家访计划会为婴幼儿父母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以帮助他们支持婴幼儿充分发展。家访计划鼓励父母的正面育儿行为,一些家访计划会通过结构化的课程对父母进行教育,另一些则会在家访时根据父母的特定需要给予具体的指导。随机实验表明,相比对照组,参加了家访计划的低收入父母更有可能与孩子一起阅读、游戏,更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有助于他们发展的家庭环境,他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儿童发展知识,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一些关于家访计划的效果评估研究表明,父母参加家访计划后,正面的育儿行为增加了,与孩子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会更频繁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

四、提高家访计划质量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家访的品质

高品质的家访应满足三项基本要求。首先,家访员应深入家庭,保证家访的高频次,延长单次访问时间。相关研究表明,每周1次的家访要持续3~6个月才能显现效果,持续2年更理想。其次,家访计划应针对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对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保证计划的设计和执行一致。一些家访计划会通过收集质量控制数据来监测和改进项目的实施状况。例如,如果数据显示家访计划的参与者流失率较高。那么程序管理者可以通过输入服务提供者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参与者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改变某些项目因素,从而提高家访质量。再次,家访计划应聘用合适的家访员,以达到预期目标。可以考虑安排非专业人员与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家访,从而为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关键是要保证家访员具有合适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所服务家庭的需要。

2.为亲子两代人提供组合式服务

有研究表明,家访计划与以教育机构为基础的早期教育项目相结合,或者与其他针对父母、子女两代人的家庭支持项目相结合,可以取得最佳效果。例如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HeadStart)有家庭式、中心式、家庭与中心结合式共三种服务模式。关于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有效性的研究表明,与单纯的家庭式或中心式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相比,当两者结合时,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和父母支持孩子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5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入户指导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对0-3岁儿童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这就给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任务进行了双重的定位:既要开展早教活动,又要面向家庭开展早教指导活动。入户指导是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多种形式走进社区选择需要指导的0-3岁婴幼儿家庭定期进行科学教育指导,促使家长树立起正确的育儿观,掌握更多育儿方法,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作为早教机构的幼儿园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入户指导呢?

一、做好入户调查工作。每个婴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为更好地在入户指导中实施个别化教育,入户前做好摸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社区每一个家庭的信息充分了解和准确的分析,才能针对婴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估,为更有针对性地入户指导做好准备工作。一做好入户调查,了解信息。如:通过调查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养方式和教养水平、教养需求及婴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真实、客观的信息,从而对社区内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整合各类信息,客观分析。我们从调查过程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比较零散、客观、真实的,只能表现出表面的现象,不能体现本质的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有用的资料和制定入户指导工作方案的依据,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如,我们可以根据调查收集到新生儿健康发展水平、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带养方式及对科学育儿指导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地了解当前该婴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受教育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以后的入户指导指明了方向。

二、丰富入户指导形式。幼儿园提供的0-3岁早期教育入户指导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来为婴幼儿家长提供教育方法,促使婴幼儿接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开出菜单项式指导方式。一是开展交流分享式入户指导,为同龄孩子的家长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定期聚集在一起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使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方法。二是信息引导式入户指导,很多家庭对0-3岁幼儿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长辈多会用传统的方法来养育婴幼儿,“养”的成分远大于“教”的成分。这样的教育方式较为盲目,起不到良好成效。幼儿园应该将科学育儿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带入到婴幼儿家庭当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引导家长学习、参考资料上列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提高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三是实践指导式入户教育,需要幼儿园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并注意做好阶段性总结,提出新的成长目标,使家长在目标指引下科学育儿。四是问题探究式的入户指导,很多年轻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当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入户指导就是让家长提出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由幼儿园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消除家长在育儿方面的疑虑。幼儿园可以设立咨询热线或是建立网上论坛,使家长始终把握育儿动态,找到解决育儿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拓宽入户指导渠道。婴幼儿早期发展涉及教育、卫生、人口计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幼儿园要拓宽入户指导渠道,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推进婴幼儿早期发展而努力。

1.融入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计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人口计生委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角度大力倡导人口早教。使得人口计生工作优生政策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有了完美衔接,使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幼儿园在进行0-3岁婴幼儿入户指导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健全的服务网络、优质的政府政策来为入户指导提供保证和便利条件。把幼儿园0-3岁婴幼儿入户指导与人口计生经常性工作结合,和孕期教育、优生检测、计生入户随访结合,和计生协会小组月例会、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结合让孕妇参与孕期教育、优生检测等工作相结,不断提高早教知识和工作水平

2.携手妇幼保健工作。0-3岁是婴幼儿身心健康快速发展阶段,是妇幼卫生保健工作重要内容。年龄越小卫生保健、保育任务越重,卫生部已把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列入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大纲》要求卫生部门“大力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公共服务阵地,对家长进行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幼儿园可以与妇幼保健院相互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组织、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和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儿童系统管理以及近年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大力宣传婴幼儿抚养和科学育儿知识。

四、提升早教师资水平。早教师资的优劣,关系到入户指导的质量。开展入户指导的早教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早教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建设名师共同体,大力发挥名教师名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育婴师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早教专业水平,做到持证上岗。同时,通过技能考核,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结束语:早期教育的实施水平事关婴幼儿的成长质量,幼儿园要肩负起早期教育入户指导的责任,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授给婴幼儿家长,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小蕊,庞丽娟.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发育;保健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4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全面发展阶段,此阶段发育状况的好坏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健康,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何使孩子赢在起点,亦是所有家长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婴幼儿资料,旨在探析不同的儿童保健方法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96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1.54±1.31)岁。研究组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1.56±1.10)岁。经检查所有幼儿均符合标准,无遗传病及其它禁忌证。两组幼儿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法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及婴幼儿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进行保健,具体如下:①早期教育。对家长传输健康育儿与科学育儿知识,例如在孕期可对胎儿进行声音的传输。在婴幼儿期间,根据其心理的变化与生长过程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教育,主要有进行身体触摸运动、语言沟通色彩感知等方面,以提前给婴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②饮食营养指导。遵循婴幼儿饮食营养指导原则,对新生儿一般至少需要进行6个月的母乳喂养,以此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6个月后可给予奶粉、麦芽类等适当的食物辅助,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辅食,以进一步保证婴儿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元素均衡。需注意的是由于饮食过多出现偏食或消化不良。③对于婴幼儿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注意保持婴幼儿身体卫生,防止滋生细菌导致的疾病[3]。同时进行定期疫苗注射,以预防各种传染疾病。按时对婴幼儿进行相关疾病检查、筛选,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较低,应加强保暖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两组均给予1个月相应的保健后,通过电话询问家长其孩子的饮食营养状况、疾病预防、治疗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等,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使用蒋新液等[4]文献中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Gesell)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智力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3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智力发展情况比较研究组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婴幼儿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的早期智能发育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受后天诸条件的制约。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条件则需要非常丰富又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这种刺激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结构与整个大脑的性能[5,6]。这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与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几年来,本院保健科接收的幼儿,无论是从儿童健康成长、疾病控制还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发都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同。对儿童进行正确的保健是保障婴幼儿早期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有利于提高婴幼儿智力及身体健康[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婴幼儿早期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及婴幼儿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有利于婴幼儿早期各方面的发育,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娣.有关婴幼儿保健工作的讨论.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347.

[2]张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135-136.

[3]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67-970.

[4]蒋新液,马玉杰,陈雅芬,等.480名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2):1321-1323.

[5]曲华,魏益民.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38-39.

[6]肖永红.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53-54.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7

【关键词】城市婴幼儿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8

【论文摘要】辽宁省卫生厅与省人大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宣传《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进行执法检查,保证了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两年来,辽宁省母婴保健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到1996年,我省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0年64.84/10万、29.77‰、12.00‰分别下降到43.12/10万、19.34‰、7.94‰。卫生部门在执法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如下。

1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法一条例,普及推广母婴保健科学知识,为执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1逐步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两年来,全省为宣传教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宣传力度大、范围广、内容全、层次深,使全社会都知道一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关心,是利国利己,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从而自觉地更新观念,移风易俗,知法守法。据统计,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由各级人大、政府领导主持召开的新闻会、宣传动员会、座谈会27次,发表电视讲话和电台专题采访报道41次,组织大型宣传活动39次,发放宣传材料360万份。根据1995年底的调查统计,对一法一条例的意义和基本内容的知晓率分别是:各级领导90.0%,医疗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90.0%,婚姻当事人72.0%,孕妇及婴幼儿母亲89.0%,为一法一条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1.2动员部门和专家力量投入宣传。我省从1995年1月1日起,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科委、广播电视厅、卫生厅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各部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结合宣传《母婴保健法》,将宣传母婴保健科学知识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领导。通过政策引导、科学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项措施,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纳入本地区科学普及工作的总体规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加大宣传的力度和频次,创造了有利于母婴保健科普工作的全方位的舆论环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了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宣传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提供母婴保健知识及有关科普知识的稿件及宣传资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和宣传、咨询、义诊等活动,同时积极推广并开展与优生优育有关的母婴保健新技术服务。

1.3举办各级法律知识和推广适宜技术培训班,将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工作引向深入。从1995年5月起,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办)、政府法制办(局)、卫生局先后联合举办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近万名有关领导、行政执法人员、医疗保健机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2次以上的培训。省卫生厅举办了7次高层次的各类适宜技术培训学习班,推广国际国内先进实用、符合我省省情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优生3项血清学检查、孕妇服用叶酸防止神经管畸型、围产保健新方法等技术,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及能力,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2从我省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

为把《母婴保健法》中的原则规定加以具体化,把我省近几年来开展母婴保健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用法规条文确定下来,力求保持某些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的连续性,保证《母婴保健法》在我省顺利实施,在《母婴保健法》颁布不久,省卫生厅即向有关部门提出制定母婴保健地方性法规的建议。这项建议得到批准后,卫生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于1995年1月成立了由分管副厅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分管副主任任组长,有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业务处室领导同志参加的起草小组。为了使草案初稿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起草小组成员在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深入到我省城区、乡村调查研究,多次召开有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由于我们在草案起草过程中注意并较好地解决了草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几个问题,同时得到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草案初稿形成后得到了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等有关部门的认同。在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依法审核修改的基础上,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一次通过。1995年11月,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也一次审议通过,使我省步入全国母婴保健地方立法工作的前列。

《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颁布实施后,省政府于1995年1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确定在我省境内全面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省卫生厅又相继制定下发了《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暂行管理办法》、《婚前医学检查单位验收标准》、《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合格基本条件》等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996年初,省卫生厅分别与省公安厅、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省物价局下发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对出生医学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等法律法规文书的发放使用、婚前医学检查的收费等实际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规范了婚检疑难病例转诊程序和转诊接受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根据《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省卫生厅印发了《辽宁省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实行助产技术服务许可和助产技术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截止1997年8月底,全省依法审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单位409个,聘任母婴保健监督员920名。经全省统一考试,2439名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取得了技术考核合格证书,10000名家庭接生员接受了孕产期保健和接生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卫生行政部门对合格者颁发了国家统一制发的合格证书。助产技术人员技术操作考核和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审批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全省还清理取缔了城市助产接生站和个体接生诊所,处罚了农村无证接生人员。至此,除从事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的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办法尚待制定外,实施《母婴保健法》相关的配套文件均已制定出台。我省现已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上下衔接、相互协调、有机结合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使妇幼卫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的投入,仅为宣传和培训工作就投入了120万元,并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增加了经费,使绝大多数县级机构人员经费年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到1996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12.7万平方米,专业设备总值增加到2668万元,分别比《母婴保健法》颁布前增加了18.9%和25.4%,全省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已由1993年的3.2%上升为4.0%。

4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4.1切实加强物资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1996年省卫生厅采取配套投资等方法为朝阳县等10个贫困县购置了妇幼保健用车,方便了偏僻地区群众婚检,解决了在这些地区开展孕产期和婴幼儿保健服务难的问题。许多地区也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采取各种便民措施,使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接受到法律法规要求的一系列保健服务。葫芦岛市连山区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农村婚检实施方案,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婚姻登记定时定点的特点,巡回下乡进行婚检,受到当事人的称赞。大连、阜新等地实行了检查、登记、发放生育指标及婚姻、优生优育、避孕知识教育一条龙服务。在实施一法一条例的同时,宣传贯彻《婚姻法》和《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既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结婚、依法生育的觉悟,维护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又减轻了群众不必要的负担,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4.2为各级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加大工作力度,适时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996年和1997年,省政府和各市政府签订了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厅建议将城乡婚检率等执法的难点和重点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中,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到1996年底,全省的婚检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到100.0%,婚检率城市达到96.0%,农村达到72.0%。1997年,在筹备我省卫生工作会议时,省政府领导特别指示要将认真实施《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写入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中,依法保护母婴健康。

4.3强化行政执法,提高各项服务质量。

4.3.1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省卫生厅要求各县、区卫生局必须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执法工作,加大违法案例处罚力度,树立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的权威。大连市率先由市编委下文成立了专门执法机构——母婴保健监督办公室,使行政执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提高各级监督员的素质,全省举办了执法处罚案例培训班和学习行政处罚法讲座,将是否有正确实施母婴保健行政处罚案例纳入全省妇幼卫生处(科)评比方案中,积极促进两个转变,即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由单纯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向全行业管理转变。

4.3.2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服务行为。1997年,我们从创建和评比文明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入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肩负着依法服务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任,是妇幼保健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的重点窗口单位,行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形象。从今年初开始,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婚前医学检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方案,要求婚检单位讲职业道德,树文明行风工作常抓不懈。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改革措施要求扎实到位,让广大服务对象参与监督,使评比活动富有成效,并通过评比文明婚前医学检查单位活动,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妇幼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4.3.3建立行政执法和婚姻保健服务公示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是把卫生行政职责及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姻保健服务的依据、内容、价格、工作标准、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告,让群众知道,加大执法和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以此来严格规范自身的执法和服务行为,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我们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法制意识,做到严格执法,严格依法服务。

5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执法工作

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重视做好协调财政、物价、民政、计生、公安、教委等部门的工作,注意处理好执法主体和配合执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密切配合,从1996年3月1日起,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统一规范使用了新的出生医学证明,使这项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工作很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并保证了正常运行。丹东市卫生局在市教委的积极支持下,制定了丹东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规定。为强化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管理,省教委配合卫生厅联合编印了《辽宁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各级教委支持和配合卫生部门对全省5621名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了培训。各级托幼园所认真执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严把工作人员上岗体检和招收儿童入托入园健康体检关,认真查验工作人员健康证明和儿童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据统计,全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0.0%,儿童入托入园健康检查率达94.3%,工作人员上岗前体检率达到94.1%。

6严格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加强立法工作固然重要。而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更为重要,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实施,严格有力的执法监督是法律实施的保障。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两年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省卫生厅就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准备实施与贯彻执行情况在1995、1996两个年度已经分别进行了视察和检查。特别是两次大检查都由省人大徐廷生副主任和有关常委带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母婴保健事业的热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我省一法一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妇幼卫生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各级政府承诺的妇幼保健各项指标的如期实现。在省人大、省政府的带动下,各市人大、政府也普遍就一法一条例在本地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几次视察和执法检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1996年9月,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对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7建议

当前面临世纪之交,我省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妇幼卫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依法保护重点人群健康,认真实施《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做好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九十年代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妇女发展规划》的目标。这一切要求我省母婴保健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而加强妇幼卫生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7.1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和母婴保健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注重实效。不仅卫生部门要积极开展这项工作,而且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载体,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宣传形式,宣传精神文明,倡导新风正气,使它既有群众性又不流于形式,既能持续开展又不成为负担。

7.2进一步深刻领会、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一法一条例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实质,贯彻实施好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一法一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确立了母婴保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来源于它对全局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即从保护占人口2/3重点人群的健康、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局出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不是部门意志,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卫生主管部门要尽快完成从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单纯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向全行业管理转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今后执法工作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母婴保健法》、《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和《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直接涉及妇女儿童健康的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助产技术、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终止妊娠、结扎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等法律规定的内容,依法实行归口管理,实行许可制度,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不允许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对于侵犯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运用法律手段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

7.3抓好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执法责任制和公示制度。实行执法责任制是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执法责任制包括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建章建制、落实岗位执法责任、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等内容。通过执法责任制的施行,实行执法权限法制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检查经常化,监督机制完善化,促进执法责任到位,提高执法水平,改善执法状况。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则是执法责任制的发展和升华。它把执法的各个环节向全社会公开宣示,作出郑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体现依法行政的职能,以促进“两个转变”尽快完成。同时,抓好依法监督和执法检查,保证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建设的统一和行政命令的畅通。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完善仅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将各项规章制度一一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使依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建设精神文明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为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4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我国在落实人口政策中总结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党政两个一把手负总责不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要实现法律法规规定的任务,也必须充分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九五”期间,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因此必须有基本投入做保障。首先是增加领导者精力上的投入,加强调查研究、关心过问、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在现行体制下调整充实相应人员保证执法监督的需要;再次是增加经费投入,设立降低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专项经费和《母婴保健法》执法经费,真正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全额拨款政策。各级卫生部门也要调整卫生经费内部投入结构,确保对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使我省执法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9

298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率为21.14%,以18~24月龄生长发育迟缓率最高,占25.24%;低体重率为8.05%,以18~24月龄低体重率最高为8.74%。消瘦率为2.35%,以12月龄~的婴幼儿最高为3.81%,见表2。

2婴幼儿营养不良情况的性别分布

298名婴幼儿中,生长发育迟缓63例,迟缓率21.14%,男性生长发育迟缓率24.14%(35/145),女性迟缓率18.30%(28/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低体重24例,低体重率8.05%,男性低体重率8.28%(12/145),女性7.84%(12/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05);消瘦7例,消瘦率2.35%,男性消瘦率为2.07%(3/145),女性2.61%(4/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0,p>0.05),见表3。出生体重≥4000g的婴幼儿23人,超体重率7.72%;早产儿68例,早产率22.82%。

3家长喂养知识情况调查

298名被调查婴幼儿看护人中,23.49%的看护人认为孩子在6个月之前应该只吃母乳;38.26%的认为孩子应该在4~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51.68%的认为母乳喂养应到24个月。298名被调查婴幼儿看护人中,82.21%的看护人不清楚贫血与哪种营养素缺乏有关;89.26%的看护人不清楚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84.23%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富含维生素a;62.75%的看护人不清楚婴幼儿晒太阳可以补充哪种维生素;92.62%的看护人不清楚锌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90.94%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富含锌;81.21%的看护人不清楚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58.72%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

4讨论

婴幼儿保健知识篇10

走近“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

当今世界,公民素质已经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而全民范畴的健康教育正是提升公民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成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2008年,我国正式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以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目的,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妇幼卫生、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妇女和幼龄儿童为宣教服务对象的“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计划应运而生,力求在全社会都形成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提升全社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妇女孕产期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等仍威胁着妇女儿童健康;70%以上可以避免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事件发生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出生缺陷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乡妇女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女性面临着来自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压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这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成为必须加快推进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在动九促使我们必须在依托政府行政管理督导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和疾病防范意识,最终形成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部门已经提出,我们要在2010年达到以下健康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4.9‰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7.7‰以内。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深化妇幼保健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走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和健康保护一体化的道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正是这样一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关爱女性和儿童为宗旨,传递健康理念,传播科学知识的妇幼健康教育多元平台,它的建立和推进对于全面促进女性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依托医务渠道,面向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实施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该项目与各省市卫生厅局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合作,通过在全国重点省,地、市、区四级妇幼保健院及重点助产机构安装液晶电视的形式,每天滚动播出卫生健康、母婴保健、优生优育等精心打造的科普知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科普知识与母婴健康教育,及时传递国家政策法规与公共卫生信息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将通过医院、社区等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巡回讲座,举办母乳喂养、宝宝安全等主题丰富的各类活动:2010年该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各种公益论坛、峰会,开展一系列促进东西方产业交流的活动,涉及的话题包括:食品及母乳安全、用品及家居安全、出行安全,生理及心理安全等,推广母婴更健康、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创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个项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妇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正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向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纵深发展。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