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十篇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十篇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33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突出问题;解决对策

一、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理念还非常落后陈旧。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认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就是项目的实施环节,所以对于其他环节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就非常薄弱了。这样的认识理念及做法直接就影响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还很容易导致投资超出预算太多,管理本末倒置的现象。(2)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非常不健全。首先,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实行的多部门和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发展改革部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审计、物价及税务等部门都参与了管理。但是具体的实践中各个相关部门联系协调机制又不健全,就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的状况。其次,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招标管理环节也很不到位,因为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经常导致招投标流于形式。最后,就是建筑工程行业协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造价管理工程师的作用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3)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说目前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点工程造价管理中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非常实际的问题无法从已有的立法中找到对应的规定,存在的盲区还是很多的。再就是对于工程造价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也经常因为法律不健全的因素导致无法得到应有的惩处,这都直接地影响到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持续健康发展问题。(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高。工程造价管理其实不仅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而且也算是一门管理艺术。但是目前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同大部分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一样还基本都是简单通过套定额和套单价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根本就没有能从本质上理解工程造价,并且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价格理论问题及价格的管理实务问题也没有多少深刻的理解认识。

二、针对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更新工程造价管理理念,认清工程造价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所有环节的全面的动态管理。其次,工程造价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及时更新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市场的内在要求,要根据实际来制定造价定额。再次,必须要彻底走出过去陈旧的计划经时代形成的造价管理模式,要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同市场机制实现紧密结合。(2)积极制定和完善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法可依的管理局面。市场经常是一种法制经济,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必须要实现依法管理。(3)不断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尤其是要加强监督管理环节。首先,工程造价管理中必须要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要求各个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并且要努力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其次,要积极构建起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包括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管理系统及工程造价确定系统等,以期能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动态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就是要积极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机制,完善造价监理的职责范围,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4)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为此,首先,就是要求所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都必须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政策规定和具体的工作实际来开展工作。其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最后,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建立起业务培训制度及业绩考核制度,使管理人员都能通过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对自己的管理知识进行更新,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论信息技术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2011(6)

[2]黄佐萍.试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011(14)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2

利用“与造价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手段”,系统地、全方位地来解决客户在项目建设管理、投资控制过程中碰到的任何有关“工程造价与投资回报”的问题以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尊重,是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核心。

关键词:造价咨询、咨询公司、问题、建议

abstract:Use"andcostoftheprofessionalknowledgeandmeans",thesystem,tosolvethecustomerinallinprojectmanagement,investmentcontrolintheprocessofanyrelevantmet"projectcostandinvestmentreturns,"inordertowincustomertrustandrespect,isthecoreofconstructioncostconsultationindustry.

Keywords:costconsultation,consultingcompany,question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一、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面临的问题

1、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正面临挑战

完善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是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业还不能够完全做到保持公正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政府的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漏洞,如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费用的付款形式采用“谁委托、谁付费”的方式,并且委托单位对咨询合同的签订和咨询费用的支付具有决定权;另一方面,咨询企业内部管理、道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道德风险现象时有发生。

2、缺乏合适的专业认证系统

2004年,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现代管理咨询论坛的会议上,著名的国际管理咨询师和咨询培训设计者查尔斯・傅礼先生说,中国的咨询行业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套合适的认证系统,通过该系统才能解决好专业准入问题,才可能真正摆脱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珠的现象,进而才能重塑客户对咨询机构的信任与期望。专业认证的对象主要是“咨询公司、专业人员和教育培训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中心在其《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的研究》中提出建立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认证制度的建议,指出认证工作主要包括成立专门认证委员会或认证工作小组和建立认证标准,但未提出具体的认证办法。行业主管部门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9号)中明确了造价咨询单位资格管理的详细指标,包括公司股东中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股权比例和人数比例均不得低于60%,公司的注册造价专业人员人数乙级不少于6人,甲级不少于10人,但并未指出各专业人员配比的合理结构,而且也没有反映有执业资格的专家级人才与普通专业人员的区别。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认证,现在主要依靠执业考试制度和一年一度的年检,而单纯的执业考试制度还不足以选择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称职的专业人员,建议对所有考试通过的专业人员再安排一次由工程造价行业协会组织的面视,通过后方可注册。

3、造价咨询机构普遍小而不精

我国造价咨询公司为数众多,但大都小而不精,主要表现在专业人员不多、企业流动资金少,而且大量的机构基本属于“市场导向型”和“能人依赖型”企业,重视利用非专业手段进行市场开发,脱离了专业咨询公司的“知识型和专业导向”的本质,难以做大做强,也扰乱了工程造价行业的竞争秩序。另外,相当多的咨询机构内修外炼工夫不够,无力也不愿招聘足够的造价专业人员,但为了满足《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的要求,引发了挂证现象,咨询手段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咨询效果不佳,频遭客户诟议,庸俗了原本属于高智力的专业服务。、

4、咨询公司缺乏合理的管理模式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客户的外脑和知识型服务企业,咨询公司至少应该具备完善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计划来提高企业的整体专业素质。事实上,国内的造价咨询公司中75%以上的机构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30%以上的机构连公司简介都没有;30%的机构没有业务发展计划;超过70%的机构没有人员培训计划;超过60%的机构经常性地靠临时聘用专家来执行项目等。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之路,形成拳头,打出品牌,才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5、专家型人才与操作性专业人员比例倒挂严重

作为智力型专业服务公司,拥有各方面高水平专业人才是获得客户信赖的基础,如美国的兰德公司,专家占全体员工的88%,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28%,物理学家占12%,数学家占14%,计划统计专家占9%,经济学家占15%,社会学家占6%,运筹学家占4%,而我国造价咨询公司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专家级业务骨干严重短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不足,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各种信息处理的能力不强,还不能系统地利用投资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来给客户解决深层次的专业问题,咨询成果与决策者的需要差距很大。

6、生存空间被挤占现象日趋严重

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需要利用“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合同法律、系统工程、运筹学,甚至是心理学”等众多理论知识,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控制问题,但由于中国政府和全国人大没有在法律上给予造价咨询行业适当的定位,造价咨询业务还不能象“工程监理、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业务”那样属于强制性业务序列,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空间。另外,外来的工程咨询机构和人员对国内机构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要想扭转乾坤,要想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既需要咨询公司加强内修外炼,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需要向政府争取更多的保护,以维护国内造价咨询行业的权益。

7、行业竞争秩序不够井然

一方面,受僧多粥少,以及市场管理不规范等多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咨询公司为了获得咨询合同,竞相压价,甚至是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参考收费标准,客户的无理压价和咨询公司间的相互挤兑也加剧了无序竞争;各管理部门各自颁布的法规产生不一致时难以协调,从而削弱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造价咨询市场出现无序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加强人才管理

培养过硬的高素质作为专业服务机构,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本,以人为本,开发智力,培育过硬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一个知识型服务机构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挖掘员工潜力、增加智力投入、强化人才培训则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智力开发的投入,除造价专业人员接受各级造价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外部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地引进人才,不惜代价留住人才,要激活用人机制,加速人才的新陈代谢。

2、联合发展模式

造价咨询企业除应首先从内部机制、人才培养、市场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采用措施以增强实力外,就外部来说,还应该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因为联合才是实现优势互补、以弱制强,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教师主导理论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教学方式较少。案例教学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具体案例,并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在具体案例情景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应用能力和决策能力。《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研究工程项目在建设全过程中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理论、方法以及工程造价运动规律,是一门交叉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准确地计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中,准确地计价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价值量,而有效地控制则是围绕预定的造价目标,对造价形成过程的一切费用进行计算、监控,出现偏差时,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仍然是重理论、轻实验的线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经济活动脱节、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在教学中仍然是单纯地讲述计价规范与管理理论,灌输给学生的总是大量的、抽象的公式与生硬的合同条款及法律条文,学生就会缺乏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难以理解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意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工程造价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分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计价过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项目的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合理地确定承包合同价,合理地确定结算价、准确核算竣工决算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分析、讨论隐藏在实际工程案例背后的问题,总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

1.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利用典型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工程造价管理》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工程造价人才。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的教材特点,其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选择符合教学内容且贴近现实生活,采用的案例以工程经济活动中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案例为主,能够印证《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解决工程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量”的简单积累,而是理论知识在记忆中发生“质”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变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难点。(2)时效性。案例选择要尽量更新,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名词、新方法、新规定,确保案例的时效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案例的时效性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实践、积极思维、主动学习。2.案例选择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查阅大量的资料基础上,通过与企业、项目的信息交往,掌握与具体的课堂情境有关的实践性知识,再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分析,获取最贴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程造价案例。(1)选择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典型事例为教学案例。依据《工程造价管理》教学目的,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讲到“索赔与反索赔”时,选择发生在我国某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索赔事件,讲清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及索赔结果,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索赔与反索赔”的含义,并了解索赔管理的方法。在讲到“设计竞选”时,讲述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设计竞选”作用的认识,并了解设计方案竞选的方式和文件内容。(2)选择学校或学校周边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为教学案例。选择学校或学校周边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为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感觉案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选择学校周边的立交桥建设为例,详细分析立交桥建设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停滞的原因,进而分析由此导致的投资偏差。由于是学校周边的案例,学生们有鲜明的感性认识,极易引起学生深入分析的兴趣。再如讲到设计变更时,直接以学校教学楼建设作为案例,讲述教学楼建设过程中引起设计方案变更的原因及处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追问设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与程序。(3)选择《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案例为教学案例。选择发生在《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或代表人身上的具体事例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隐藏在理论背后的时代特点、工程特点,对比当前的工程管理状况,从而更好地应用《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理论。例如讲述《工程造价管理》中用于编制进度计划的甘特图时,先从甘特图的开发者甘特谈起,讲述甘特的生平、甘特的主要理论与贡献,不仅可以迅速引起学生对甘特图的兴趣,还可以对工程进度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三、案例的运用

1.教师讲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短片以及ppt等形式,插入案例分析,讲述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和论证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建立知识联系、激活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讲授《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时,选择某一个已建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为案例,讲述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主要包括:建安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从而让学生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也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2.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教师在案例讲述过程中,要适时适度。“适时”是不到火候不能说出教师的见解,“适度”是点评不易过细,但也不易太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处理问题,而以引导学生为主,为学生设定一定案例情景,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运用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案例分析、辩论、讨论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观点,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促使学生能动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例如在讲授《工程造价管理》中“评标方法”时,教师在讲述“评标”的原则、步骤及方法之后,可给出有关评标案例,要求学生按照评标规则组成若干个评标小组,模拟实际评标过程。对于某小组的评标过程及结果,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分析其评标过程与结果是否有不当之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学生在模拟评标及辩论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评标”的原则、步骤及方法,才能参与其中。在学生小组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主,肯定表现出色的学生,对不准确的论点及时提出质疑,但要把握好方式和语气。教师在讨论、演讲、辩论之后,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点评,讲解讨论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进一步强调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四、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的新思想、新发展、新问题,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到建设领域的相关企业锻炼,经常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的培训,洞察工程造价管理最新动态,努力成为主动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同时,《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作者:孟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孟戈.案例教学在房地产经济学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吴志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造价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8,2(2).

[3]蒋美蓉,谭跃虎.浅析学习动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教学效果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

[4]吴书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

[5]李伟.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模式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2).

[6]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08,(1).

[7]林敏,熊向阳.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CDio;课程体系;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04-02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建类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的综合专业,是经济类与工程类专业的结合,专业实践性强,实践面宽。工程造价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包括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工程能力是指学生必须能熟练读懂工程图纸、掌握建筑构造做法、了解对现场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熟练运用计算规范和计算机软件计算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是指运用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规范,解决合同纠纷;社会能力是指主要指从事工程造价职业活动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土建类专业中,工程造价专业招生生源往往优于其他专业,但毕业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知识面狭窄,面对实际工程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相当多的学生对于图纸的识读、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不能很好地结合加以理解,虽然图例、标识能看懂,但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表达上,不能形成实物立体的设计构想,对施工图的阅读停留在平面的、独立的感知上,不能形成立体的、联系的认识,究其原因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到设计、施工、经济、管理等方面,在开设的课程体系中,往往“工程”“管理”两大体系各自独立,各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和灵活配合,大部分训练仍以单项技能为主,缺乏针对企业工作实际设置科学、实用、合理的实践内容和课题,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融会贯通。这些年我们不断在探索课程改革,大幅度地调整增加了工程基础课程,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多元整合课程模式”等等,但由于专业及行业特点,课程开发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效果总不理想。2010年学院派出了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学习,系统地学习CDio,全面了解CDio运行模式,受工程教育理念的启发,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基于CDio理念下融合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构思,即针对工作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设计,即以产品制造方案为核心,通过设计方案,拟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执行,即以产品制造过程为核心,强调一体化的课程观,包括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能力;运作,即产品应用的具体环节,学生必须了解掌握,并有能力提供服务。它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项目训练,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将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课程与项目的有机关联。在CDio的教育理念中,各层次素质的培养是融于总体培养框架之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强调各知识之间的关联,倡导从构思、设计、实施到完成的全过程训练。

二、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框架

基于CDio教育理念,参照企业对造价人员的素质要求,以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从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入手,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为造价计价与控制;针对造价岗位职业工作,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将核心能力分为造价计价、定额测定、招投标合同管理、造价控制等四项专项能力,根据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分三个层次设立相关课程群,每个层次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群中的课程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项目设计贯穿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提升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按照课程群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建立一个将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练、学融为一体的培养方案架构。

围绕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设置体现本专业主要能力要求的一级项目,一级项目包含专业主要核心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造价计价、定额测定、招投标合同管理、造价控制等四项专项能力要求,建立二级项目,二级重点突出对某项能力要求,根据每一项专项能力要求,设立相关课程群,二级项目引导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按照课程群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建立三级项目,三级项目则针对单门课程,是为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理解而设置。

整个课程体系是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与核心课程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将各项能力的培养分解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可以落实到具体学习课程和项目,建立了从专业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的映射、从课程目标到各知识单元教学目标的映射,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实施

CDio是一种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教学流程设计是关键所在。

(一)工程项目设计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5

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起步较晚,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加入wto对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培养目标虽能适应社会近期需求,但缺乏适应社会中长期需求的战略调整。

(一)通识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理工科大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优化科学核心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跨学科相关课程,以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二是关注实践性教育,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通识课程相对狭窄,导致工科学生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遇到问题只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却很少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文化背景宽厚、融会贯通能力强,才能走进科学前沿、更好的发挥工科学生的优势。

(二)缺少技术创新课程

技术创新课程的开设,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体现系统优化、整合集成的思想,实践体系也进入到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环节中,建立相对独立的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以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实验室内基础实验模块;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田间农学认知实验实践模块;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专业科研训练、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模块,三大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实验、实践课程内容。

(三)与市场、企业结合不紧密

从各高校实践教学培养可以看出,实践课程多限于在实验室验证理论或是到工厂参观,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模式还停留在表面。现代教育观理念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不可能局限于象牙塔内,尤其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工科专业。因此工科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办学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市场意识不强,反映在学生培养方面就是实践环节不能真正深入进去,影响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必须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认真设计各个层次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加紧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一)工程造价人才的质量目标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工程造价人才的根本能力。而工程实践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经验基础,使实践的主体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并为其获得创造性的解决而集结能量。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工程造价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不仅高度依赖创新主体的知识综合,而且高度依赖其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的综合。

(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

高等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结构主要包括科类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科类专业结构,是指工程专业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品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是指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三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层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结构要与经济结构变化相适应,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提升和社会的转型,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需求。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要依据就业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先于市场变化预测和调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

三、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实践性研究

(一)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个环节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根据概算估价指标和造价指数等价格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要对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予以全面的考虑。

2、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后,应提倡实行限额指标设计,要按项目投资中的工程成本额进行设计,不能占用预备费(不可预见费等),否则设计就成了超额设计。设计时,要留有余地,要根据设计图纸及时编制出项目投资概算,为设计施工图纸的审定和设计修改提供价格依据,要认真研究影响工程投资的各种动态因素。

3、项目施工阶段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定额认真计算工程量和工料机的消耗量,并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合理的自主定价。造价管理部门、建行、咨询公司等要为建设单位认真审核施工企业的预算报价,及时对设计变更内容编制修改补充预算,进行价格核定和办理签证,把握好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各种动态因素。

4、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严把工程结算关,注意搜集和整理好结算资料,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据测算,某地区目前的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的65%,其中材料价差(本地材料预算价对比定额材料预算价)约占工程造价的12%。因此,认真确定材料价格和材料价差的调整,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如计划立项、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管理法规。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资料、数据库,对各种工程类型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分析和研究,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确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工料机消耗量,为定额的改革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三是地方主管部门要坚持定期市场价格信息,包括设备、材料、人工价格信息,以及各类工程造价指数等,以指导企业自主定价。四是积极推广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各种定额软件和工程量计算软件,利用计算机建立各种数据库,包括工料机的价格信息、各种类型的工料机消耗量、材料价格指数和造价指数,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要大力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造价管理人才,定期举办专业业务培训班,积极开展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造价管理水平。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建议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为了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笔者于2014年8~12月期间,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2~2014级在校学生,总计420人开展问卷调查。本文选用SpSS19.0作为统计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参与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数据。本次问卷就课程与专业联系是否紧密、理论实践教学的比重是否合理、课程能否与企业需求接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效等四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矩阵式回答形式,其中381位在校生提交了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二、高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

在调查时,我们本着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兼顾大三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以便全面了解高职课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为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可信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题

数据表明:对学校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学生人数有353人,占到总人数的92.6%。这充分反映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市场,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融合。对专业课课时安排基本认可的学生人数有242人,占到总人数的6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

(三)调查指向

该数据显示:对学校课程教学实施设计过程中,认可度较低的学生人数有144人,占到总人数的37.8%,从侧面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人数有321人,占到总人数的78.5%。大多数学生认为所开设的专业课与市场紧密接轨,能够满足就业的需求;对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到总人数的41.6%,快达到一半人数,说明学生对于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认可;对学校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综合需求的学生人数有168人,占到总人数的40.6%,说明学生一方面意识到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深感校内所学内容的不够,需要提高自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通过实习能有效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人数有364人,占到总人数的89%。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实习能够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对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有了基本认识。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规划的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建筑行业,从投标到竣工验收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全程预算,包括投标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等,所以市场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广阔!从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在校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表示认同,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学生认可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强化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次问卷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所获取的数据分析提供的建议,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实践教学等环节,满意度并不高。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只有将高职课程建设纳入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就业需求,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1.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围绕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从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编写各类工程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视屏播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2.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编制工程定额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清单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更好的解决就业压力。3.增强教学互助建设,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等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型技术应用人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是其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强调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本土工程造价行业、企业成员单位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增强教学互助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增强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之,张锦瑞,杨春光.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2]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7

关键词:框架体系;思维训练;工程估价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74-02

工程估价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其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的质量。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成为工程估价专业教师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工程估价课程的特点

1.工程估价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工程估价是一门知识面广、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先期知识储备,如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投资学、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组织、概论与统计、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等等。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其他专业知识是否储备充足,可以充分显示出来。

2.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估价专业学时数日益减少,教育部咨询专家提出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2009年3月重庆会议)中,工程估价的课时数被压缩到32个学时,但是知识内容丝毫没有减少。在这么少的课时下,要把工程估价基本理论、建安费用构成、定额原理、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与合同价、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内容讲完,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教学内容受政策影响大。工程估价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直接工程费的测算,其中既包括定额单价也包括工程量计量。我国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改变了以前以“量”、“价”、“费”为主导的定额计价模式,变成现在以“控制量”、“竞争费”为主导的清单计价模式。2008年又出台《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厘清了建筑合同履行中“扯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但是,建筑市场的问题不会一成不变,新的政策、法律法规会不断出台,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做出调整。

4.工程估价课程实践性强。工程估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工作步骤,没有实践很难体会并理解考虑问题的重点。尽管有些老师提出案例教学法,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不能等同的,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同时,课程的内容与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等实践工作是紧密结合的,缺乏这一点,也造成教学的困难。

二、构建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模式

从上可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1)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学会做施工图预算、工程估算、设计概算等等实际工作,只能讲述方法,但这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2)学生其他课程的不足在这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没有时间将之补充完全;(3)工程估价课程受到政策影响,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故死扣知识本身不利于学生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与政策;(4)只能针对一种工程类型教学,而学生未来却面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因此,为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宽口径、深基础”、适应能力强的要求,仅仅强调知识点的讲解是不合适的,需要给学生构架一套工程估价的完整理论体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地应对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同现在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构建是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何搭建这样的理论体系呢?笔者认为,不强调知识本身,而强调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一整套思维体系是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具体可以这样做: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

万丈高楼平地起,既然要建立框架体系,就需要从基础理论说起。工程估价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介绍工程造价的构成及如何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使用何种方法进行估价。由于工程项目参与方不同,就意味着造价的构成不同。我们需要学生明确各参与方从哪个建设阶段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何时结束工作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各方的费用构成为何有不同,从而其计量和控制的内容就有不同。

其次,通过上述工程造价构成的分析,可知公式:工程直接费=∑(定额单价×工程量),是形成施工图预算和其他部分造价测算的基础。通过工程结构的层层分解,逐步讲解与分析,明确其他费用测算的基础为工程直接费,或者其他费用是在工程直接费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基础之上计算。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确估价的重心是估算工程直接费。因此,学习定额原理,了解定额的编制,目的是明确定额单价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理顺二者之间的差异,明确如何算出清单单价和预算价。通过理顺上述关系,使学生明白“量”与“价”是对应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量”就应该对应什么样的“价”。

第三,不同时期进行工程估价,由于对于工程的了解深度不同,造成我们可以使用的估价的方法有根本差异。如:在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图纸没有出来,具体的工程量无法测算。因此,不得不使用已建的类似工程数据资料通过市场调整来获得工程的估算价格(可以称之为市场比较法)。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及以后阶段,由于具体的图纸已经设计出来,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可以明确,因此可以详细测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通过逐步汇总的形式得到工程造价(可以称之为成本法)。通过前期工程直接费的求取,我们进一步扩展为不同阶段的造价求取。此时,有了基础理论和定额理论及工程量计量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将会容易得多。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知识体系按这样的顺序构架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构架:

2.思维训练是学习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是辅助工具

思维训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这点往往在教学中被淡化,而教师的讲解越来越受重视。但生僻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只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工程估价思维模式深刻地印入脑中。建立一整套工程估价的思维模式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来完成:

(1)基本知识体系的认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我们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其次,是要建立学生对基础体系的根本认识,建立工程估价的常识。现在使用的计价方式有: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这两种模式要区分,也要建立联系,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面临政策的不断变动。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区别:首先是,清单量不考虑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措施,只考虑工程量净量,定额量则需要考虑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并单独列项;其次,清单定额单价是不完全费用单价,包括了人工、材料、机械、企业管理费、利润和适当的风险。定额单价仅考虑了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体的造价会发生变化,而是说,计价方式不同而已。

(2)强调思维养成,减少思维重复。工程估价中有许多需要明确的知识点,如果每一点都详细讲解,则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太多的思维过程重复,比如,工程量计量部分,步骤是熟悉工程量计量规则—熟悉图纸—算量(计算基本工程量,考虑增加或扣减部分),分部分项工程十余个,如果都讲,则重复的过程必将使学生兴趣大减。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应当更强调的是思维的培养,例如,工程量计量部分,并不需要讲解所有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讲思维过程,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则成为培养这样的思维过程的载体,通过几个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讲解,足以使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量工作。

(3)强调灵活运用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要学习的估价方法有很多,比如,投资估算中,就有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专用工程系数估算法、设备系数法、朗格系数法,等等,这么多的方法如何记得住?面临真实的情况,又如何选择?通过将估价方法分为成本法和比较法,在施工图纸设计出来,能够详细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此时使用成本法;反之,则只能使用比较法,使用市场中的类似工程资料,经调整后得到拟建项目工程造价。此时使用何种方法,要考虑我们的已知信息,信息充分多时,选用估算精度高的方法,信息少,就只能选用精度不是很高的估算方法。

3.实验课程辅助

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应用时会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出现。例如,上课所讲的例题,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的时候,会觉得很简单,但是自己再学习时,会觉得又有许多问题产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讲清楚之后,学生就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实则不然,将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这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再学习,必然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到答案”的过程,或许比教师的讲授更重要。因此,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必须有“概预算实验”、“工程造价实验”或“工程量清单实验”等实验课程辅助,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位思维转换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可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重复的思维训练,实验环节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程估价这门课程当前面临的困境,也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程估价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且能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高云莉,王庆春,姜蕾,许辉.基于实践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6):88-90.

[2]宋华岭,温国锋.《工程估价学》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3):15-17.

[3]沈巍.新形势下以创新为目标的工程估价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7):4-5.

[4]陈敏.试论“工程估价”课程教与学的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9,(7):55-56.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8

关键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current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oftheexistingproblemsinanalysis,andputforwardtheestablishedenterprise(projectlegalperson)inprojectcostmanagementinthecentralposition,basedonthetransformationofgovernmentfunctionsandtoestablis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isinlinewithinternationalpracticeofconstructioncostmanagementsystemtoth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theestablishmentofamodernenterprisesystemiscurrentandfutureaperiodindepth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reformtaskandgoal.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工程造价指建设项目(单项工程)的建设成本,即是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始于50年代初期,为适应当时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经过长期的工程建设实践,其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有工程造价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内容就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从80年代以来,概预算工作中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结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凡个方面:

1.思想认识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建国40年来,实行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计价方法,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改革今天仍然具有惯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①多年来,工程造价管理形成了“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指导思想,工程造价似乎越低越好,国家投资似乎越少越好,致使一些项目投资不足,导致“三超’夕现象。办寸实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只注重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忽视建设项目前期的造价管理。建设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成为最薄弱的环节。而恰恰在这一阶段,由于决策不当、资金不到位、留缺口和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损失是最大的。因此,许多项目工期长、质量差、效益低,超“三算”、工程拖欠、前清后欠,招投标不规范、建设单位盲目压价等很大程度上都与前期工作密切相关。遭缺乏法律意识、忽视合同管理重要性的现象严重。各参与单位对合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合同作为联系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纽带;合同的制定不规范和口头协议现象严重;合同管理停留在一般化或较低层次的管理水平上,合同的签订、履行处于零乱、松散、相互脱节的状态,极大削弱了合同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办寸于建筑产品就是商品、建筑部门就是物质生产部门的认识不够。一是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相背离的问题;二是建筑产品定价方式的静态不变与市场上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等价格的动态多变相矛盾的问题;三是建筑企业的利润率一直在较低水平上徘徊的问题,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四是建筑产品不实行优质优价,极大地挫伤了建筑企业的积极性。

2.原有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上呈现出凡个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局面。建设项目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由设计单位管理;概(预)算批准后实施阶段由施工单位负责;定额指标由定额站管理。人们对这种管理形式形象地称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参与单位虽然众多,却没有一个单位对工程造价实行系统的全过程管理,没有确立项目法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3.在设计管理方面,初步设计质量不高、审查不严问题时有发生设计达不到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概算编制质量差的现象普遍,失去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国家对初步设计的审查、验收,尚无严格、科学、合理的标准与程序,初步设计的审批明显存在经验化、随意性和指标单一性问题。设计单位为使设计能够顺利通过审批,较多考虑的是优化设计之外的事情,如在单位投资、平米造价上作文章等,较少考虑设计的优化问题。再加上有关部门决策经验化、短视化,造成设计的方案多变、修改频繁,进而导致概算难以控制施工图预算。

二、从企业改革角度上一一肖急需要解决的凡个认识问题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参与单位的关系,确立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从企业角度看,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1.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企业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中心和主体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完成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而进行的。计划体现了政府的主观意志,企业通过计划形式实现资源输入与产品输出,并赖以生存和发展。企业一贯注重的是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注重内部的计划、物资、技术、财务、劳资、质量等专业管理,注重国家计划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原称概预算管理)虽然在施工企业和国家计划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强调初步设计阶段编写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写施工图预算、年终要划线结算、竣工工程编写竣工决算等,而在建设单位中往往被忽视。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的中心任务是完成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不太关心项目建成投产之后的效益问题;而生产单位同样只关心生产任务的完成,不关心项目建设问题,即“两张皮”的现象严重。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9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算;工程管理

abstract:theengineeringbudgetandcostcontrolthescaleofinvestmentforengineering,shortentheconstructiontime,increasetheinvestmenteffectshaveanimportantrole.todeterminereasonableprojectcost,fromthestrictbudgetcompilationbasiswilltake,widelycollectedbasematerial,toprepareforthebudgetcompiled,correctlyapplymechanicallynormandsoon,proposedbudgetincreaseofquality,reasonablydeterminetheprojectcostmethod.

Keywords:engineeringconstruction;Budget;engineer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预算和造价工作是一项对技术性、政策性要求较高的经济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市场、人为因素等的风险,使预期的工程造价预算超出投资控制,这明显不利于工程整体建设。只有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风险投资,改进和完善工程投资估算,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良好的完成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

1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投资商工程投资总成本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工程造价作为衡量投标企业技术、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市场的变化,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成为了影响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的关键。而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研究的进展,我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的应用与推广中可以看出,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处理工期、质量与造价的关系,能够使企业在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下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实施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了施工企业在这一理论应用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最终导致了企业在实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与实施进展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2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2.1认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实施

受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型管理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足够认识。而且,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更是缺乏了解。这也造成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与推官受到了影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认识的提高入手,加强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效果的了解、认识。通过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认识的提高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建立完善的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能够贯彻执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以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人员的工作,以此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2.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特点对材料、人工、工期奖金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以此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控制的目的。

首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施工采购过程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动态处理。在造价编制阶段即加强对材料价格的了解。同时格局不同时期材料价格情况制定相应的系数与调整价差。以定额材料用量补差、价格补差等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变化会造成人工费用差额的出现。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差额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为了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人工费用的差额、物价情况变化对人工费用的影响等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基本工资、工资津贴以及福利等方式实现不同情况下过渡性调整,以此避免施工过程中薪资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薪资情况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

动态工程造价的实施中,土建工程也是动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即应注重工程量核算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同时在工程造价管理与实施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工程造价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的指导作用。

3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造价管理

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因素中,工程设计变更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修改与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动态因素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意义,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设计修改与变更进行工程造价的调整。通过动态的、以设计变更为基础的早就爱调整实现科学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动态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引发造价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的科学的对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造价编制与调整下得到科学的指导,为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奠定基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引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效地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实施、应用与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编制、实施的最终目的,促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认识和理解篇10

关键词:知识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

abstract:thepaperfirstlybythecriticaltopositivismknowledgetobuildonthepositionofknowledgebasedonthelifepractice,withtheternaryelementsin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alongthetwobasicquestionsonknowledge-whattheknowledgeisandhowitispossible?namelythequestionistheexaminationoftheknowledgebasedonofwhatkindofactivities,toanalyzetheexistingproblemandshortcomingaboutthestudyofpreviousscientificknowledgeandtechnicalexpertise,engineeringknowledgeundertheframeworkofthepopularknowledge.Fromthepositionofknowledgebasedonthelifepractice,thescientificknowledgetookasthedescriptiveknowledge,itsgoalandtheintentionisliesontheunderstandingworld,thedescriptionthewayofworldexistence;thetechnicalknowledgetookasthemotiontheproceduralnatureandthestandardknowledge,itsgoalliesonthesolutionofthequestioninthepracticeprocess"makesany"and"howdoes"buttheengineeringknowledgetookastheplightknowledge,itsgoalliesontheartificialsuccessfulconstructionintheboundaryterritory.thethreeisthedifferentinnature,butmeantimeistheextremelycloserelationship.

Keywords:knowledgetheory;scientificknowledge;technicalknowledge;engineeringknowledge

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构架下,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作为科学、技术、工程相应的知识形态,由于三者本质属性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实证主义知识论的广泛影响,国内外大多数的学者普遍认为:技术知识是科学知识的应用,而工程知识则是技术知识的应用。工程知识、技术知识仅被视为科学知识的“退化形式”,尤其是工程知识,根本没有作为独立知识形态的合法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批判,来转变知识论的立场。在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上,来对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的本质、特性加以尝试性的研究。

一、知识论立场的转变

近现代以来,随着理论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知识论经过经验主义、唯理主义和康德先验主义的演变,实证主义知识论逐步成为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知识论。尽管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实证主义知识论作为流派,在理论界已经风光不在,并且遭到了众多的批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主张已经广泛渗透到公众的意识里,深深地影响着公众乃至于知识界对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其它知识的整体理解。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的本性作了系统的解释。科学知识是实证的、客观的,任何科学命题都要经受得住实验和事实的考验,要符合可证实性原则,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是形而上学。整个科学就是一个存在意义关联的命题集,是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致的逻辑体系和公理系统。由于经验世界是统一的,因而表述经验世界的科学语言也是统一的。正如卡尔纳普所说:“物理语言是一种普通科学语言……,科学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没有根本不同的对象或领域,这就是关于科学统一的理论”。[1]尽管实证主义知识论涉及的人物和思想众多,但其根本观点和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科学限制于经验范围之内,满足于对经验的描述和整理,只有这样的科学知识才是客观、确切和有用的知识。这样,他们把知识几乎全部等同于科学知识,并且认为它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具有工具合理性。逻辑实证主义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按实证科学知识的模式去改造与重建各类知识几乎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实证主义知识论从20世纪中叶起遭受了众多学派学者的批判。其实早30年代,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就指出:“欧洲危机的根源在于实证主义、怀疑论、非理性主义等错误的哲学思潮排挤了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的精髓。”[2]持历史主义的库恩、费耶阿本德等,持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罗蒂、利奥塔等,还有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布鲁尔、拉图尔等,以及强调“个人知识”的波兰尼等,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知识论立场上,对实证主义知识论进行了剧烈的批判。在这些思潮看来,科学是一项解释性的事业,科学知识并非由科学家发现的客观事实,并非科学家对外在自然界的客观反映和合理表述,而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并且通过各种修辞手段使之得以认定为普遍真理的局部知识,是负载着社会利益或受到特定社会因素塑造的。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本质上是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对科学的研究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各种巫术、神话都与科学一样在文化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任何思想,不管是多么古旧和荒谬,都有可能改善我们的知识”。[3]反对实证主义知识论赋予科学知识的唯一霸权。

在笔者看来,实证主义知识论的问题与缺失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实证主义的以知识论、方法论替代认识论,拒绝从哲学上对科学认识进行论证,试图使科学免受哲学的影响。然而,在科学上排除哲学的影响并不真的表明实证主义可以不受哲学的影响,事实上它是“把方法论自身的框架先验化了的认识论,自己现在受到了它曾经给形而上学所作的那种狂热和荒诞的裁决”。[4]实证主义否定形而上学本身就是以经验主义和归纳主义为基础的形而上学。

(2)实证主义持一种唯科学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是最恰当的人类知识的表达形式,甚至认为科学知识是人类唯一具有真理性的知识,并以自然科学的知识标准衡量、裁定人类的其它知识。人类的其它知识要么是无意义的,需要加以拒斥,要么就归结于科学知识或者是科学知识的应用。

(3)实证主义在坚持肯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同时,排除了主体及其价值判断,主张事实与价值无涉,正如胡塞尔分析欧洲科学的危机时所说:实证科学“抽象掉了作为过着人的生活的人的主体,抽象掉了一切精神的东西,一切在人的实践中物所附有的文化特性。”[5]由此,造成了科学对生活世界的遗忘,造成了人类文化的危机。

因此,要摆脱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束缚,走出实证主义知识论的困境,就必然转变知识论的立场,必须恢复被遗忘的生活世界,立足于生活实践来展开知识论的重建。

通常,实践被理解为人们为了获取物质文化生活资料,满足人类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它作为人类实际地处理自身与世界之关系的活动过程,总是以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处理为范导,是在观念地处理并处理了人与世界关系之后才得以进行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6]也就是说要以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处理为实践的前提,然而,“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中,世界展现为客观自在的、数学化的、无限的科学世界,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构成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对象性关系,科学、技术的认识活动,工程改造世界的造物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个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对象性结构中进行的。这样,工程本质上就展现为:在科学活动建构的自然图景和自然规律的框架内,遵循技术活动建构的以自然规律为前提的“怎么做”的程序化知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按照数学化的方式去筹划和改造自然、构造人工物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实现理论向现实的飞跃,实现客体的主体化,从而达到主体的目的、满足主体的需要”。[7]显然,这种实践观在本质上同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致的,胡塞尔对现代实证主义所造成危机的批判,同样适用于这种实践观。现代科学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必然也会导致这种实践对生活世界的背离,加深文化的危机,加深我们这个世界的非人性化,从而逃避人类的责任!

笔者所主张的生活实践是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社会行动,人与世界最原初、最根本的关系不再是自然主义常识观、实证主义科学观中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对象性关系,即以某种观念为先导的关系,而是境域化关系,这种关系是自明的、非预设的、非课题化的、存在论的而非认识论的关系。把实践纳入这种存在论的境域化结构中,也即生活世界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实践,作为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最活跃的话动,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性的、认识的和组织的活动。生活实践中包含着包括理论活动在内的多种认知活动,这种立足于生活世界的实践,才是人类一切知识产生的基础。

基于这种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我们反对给知识一个抽象的、僵死的、绝对的定义,主张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类型来探寻各种人类知识的本质与特征。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构架下,从生活实践的类型来看,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活动,技术是如何改造世界的认知活动,而工程则是改造世界的造物实践活动。显然,这三种不同的实践类型对应着本质上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三种知识形态。

二、科学知识

通过上述对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批判,依据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我们认为:1)科学活动是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实践类型,它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以追求符合客体的真理性、描述性知识为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必须坚持科学知识的实在性、客观性与普遍性,这个问题上我们赞成实证主义知识论的主张,不赞同社会建构论者关于科学实在是由科学研究的社会过程建构出来的主张。2)任何人类的实践都是嵌入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之中的,科学实践也不例外。在此我们赞同对实证主义知识论排除主体、排除价值、排除历史文化,造成科学对生活世界遗忘的批判,主张科学知识要回到生活世界,在立足于生活世界的实践中把被实证主义分裂的主体与客体重新结合起来。3)反对实证主义知识论唯科学主义的主张,反对将一切知识都归结为科学知识或科学知识的应用。主张从生活实践的类型来肯定各类知识独特的价值。4)任何具体的科学研究实践都是在一定的地域、时域中现实发生的,地方性的各种社会因素、实验室情境都显示了科学家日常实践的鲜活性,社会建构论者深入到科学研究实际过程的微观探究十分值得关注。但科学家如何超越情境达成“共识”,创造出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科学知识?仍有待深入研究。

在这样观念下,科学知识呈现出如下的本质与特征。

1、真理性

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科学知识本身就是真理,或者是具有向真理逼近的性质;其二是指某一科学知识可能最终被证明不是真理,但它是最求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具有追求真理的使命,尽管它可能被证伪。所以,科学知识的根本特征是表征客观对象的客观性质与客观规律的,它具有可检验性,或者能被证实,或者能被证伪,或者能被进一步发展。

2、合理性

首先科学知识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所建立的理论或规律,它在经验上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可预言性。其次,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是严密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如经验归纳与演绎推理是获得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科学因此具有一种与天意、神启、臆测相对立的理性。在当代,尽管经验对一个新理论的直接支持可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但是科学知识体系仍依赖于其坚实的经验基础和具有经验基础的背景理论的支持。

3、进步性

科学的发展趋势一般是:后一种理论比前一种理论更仔细地更详尽地描述或说明同样的事实;后一种理论通过了前一种理论通不过的经验;后一种理论对前一种理论具有完全的包容性,能解释前一种理论所能解释的一切事实,还能解释并预言前一种理论所不能解释和预言的新事实。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中,总是能进化出更具有普遍性的、具有更高解释效用的、能更准确预言未来的理论体系。这种进步是在现实的社会历史中发生的,社会、文化的因素在科学知识的进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共享性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其内容及其利用,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无阶级性的,科学理论可以被各个国家的人、各阶级的人所发现、继承和利用。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创造与应用都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情境之中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会深刻地影响科学知识的生存和传播,影响着其共享性的实现,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实践来具体分析。

三、技术知识

在把技术理解为知识的传统中,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实证主义知识论的影响,技术就是应用科学的观点在国内外学界广为流行。“技术就是把应用科学所得的原理和方法等用到更广泛的实际问题。”[9]的看法十分普遍。但是,正如D伊德所说:“西方的技术传统是偏爱‘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并且将技术贬黜为应用和实践”。[10]由此造成了技术知识附属于科学知识的非独立地位,遭到了知识论研究的严重忽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经济学家罗森伯格说:“技术本身是关于某些事件和活动的一组知识,它并非只是来自其他领域知识的应用”。[11]技术史家莱顿认为,作为科学的镜像兄弟,技术是一个“自主的、平等的组织”,它与科学的关系是“共生的、平等的和互动性的”。[12]由此,技术知识作一种有别于科学知识的独立体系确立起来。

站在我们知识论的立场上,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技术知识是技术发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技术发明活动已经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出来,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以建构技术知识为目标的人类活动。可以说,它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某种目的,导向实践的、“应当怎样做”的程序性、规范性知识的认知与建构活动。我们将从如下方面来解释技术知识的本质与特征。

1、技术知识的存在形态

人们一般认为,传统技术知识主要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经验形态的零散化的知识;而现代技术知识则主要是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是理论形态的知识体系。经验性的技术知识是主观的、心理性的、个人的。与此相反,现代技术知识是客观的、理论性的、社会性的。在我们看来,1)技术知识既包括理论形态也包括经验形态,技术知识再发展,理论形态的技术知识也不可能涵盖全部的技术知识,从而把经验形态的技术知识排除在外。2)理论形态的和部分经验形态的技术知识可以通过编码成为明言性的知识,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像、符号表达,易于以硬性数据、公式、编码程序或普适原理的形式传播和共享。3)有相当多的经验形态的技术知识,如技能、诀窍等,由于它们的存在依附于人的大脑或身体操作的技能,通常只能在操作行动表现出来,而行动如何往往又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因此无法对它们进行编码,由此构成了难言知识(波兰尼称之为“默会知识”)。这一点,与科学知识明显不同,科学知识都是明言的,否则它不可能达到描述自然的目的。

2、技术知识的认知结构

技术知识不是对现有客观事物的描述,但它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先天固有的东西,技术发明不是在自然界中发现现成的东西,而是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但逻辑上可能的东西。因此,技术知识蕴含可能性,是对可能性世界的探索,技术知识的应用是可能性的实现。技术知识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在可能世界中搜索,从而创造出来的“怎么做”才能达到该目的的技能、诀窍、方案、程序、规则。其认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1)确定欲实现的目的;2)在可能世界中以试错的方式搜寻与选择实现该目的的手段;3)对该手段能否实现目的以及手段的功效进行评价。其中,“目的”与人的欲望、社会的需求、利益及其限制相关,“可能世界”、“手段评价”则与逻辑空间、科学知识、日常经验、已有的技术知识、生产制造能力水平、自然环境、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等相关,可见,技术知识的认知结构更深地嵌入到了社会情境之中,更为各种复杂的价值关系所左右。不可能像科学那样完全地去情境、去价值,达到完全普遍性的知识,其普遍性往往表现为约定性的规范。

3、技术知识的评价原则

技术知识的评价显然不同于科学知识的评价,实验评判与逻辑评判构成的真理性评价是科学知识评价的基本原则,由于排出了价值,科学知识的评价与价值无涉。技术知识的评价虽然无关与对象是否相符意义上的真与假,但它仍然包含价值性评价与事实性评价两大原则:1)价值性评价主要指:技术知识作为手段在其实际应用中,能否实现预期的技术目的?是否满足了技术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具有正当性与公正性?负面价值有多大?2)事实性评价主要指:技术知识作为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易于现实化?功效如何?技术本身是否先进?是否可靠、稳定、耐用?各种(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成本代价有多大?效益如何?等等。

4、技术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技术知识无法构成像科学知识那样统一的、严格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展开的普遍知识体系,这并不是因为技术知识不够成熟所致,而是其本性使然。我们可以把技术知识分为如下层次:1)技术理论原理(通常称为技术科学);2)技术规范;3)技术项目的工作原理;4)技术方案;5)工艺流程;6)操作规则;7)诀窍与技能。第一个层次与科学知识联系密切,具有科学知识一样的普适性,它是将因果关系转换成目的-手段关系,也即科学知识转换成技术知识的中介;第二个层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约定,对于受该规范制约的技术活动而言,具有普适性;第三个层次进入具体项目,其工作原理的构思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往下的层次特殊性越来越强,直至难言。可以说,这些层次从上而下,技术知识的普遍性、明言性、社会性不断减弱,特殊性、难言性、个体性不断增强。

5、技术知识的社会性与地域性

技术知识的社会性与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上,而且也体现在它自身的内在建构上。我们认为社会建构论者的研究进路与方法,其实更适合用于技术知识建构的研究。关于技术知识的社会功能已有大量成果,不再赘述。

三、工程知识

长期以来,由技术与工程不分,人们往往把工程视为技术的应用,工程知识也自然视为技术知识的一部分,实证主义者更是把工程知识、技术知识都视为科学知识的“退化形式”,工程知识根本没有作为独立知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正如沃尔特文森提(w.Vincenti)所说:“以前我们将工程看作是科学的婢女,以为工程只是应用科学的发现,现在是我们改变这种看法的时候了”。[13]在中国学界,自从李伯聪提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以来,工程在哲学研究中逐步获得了合法地位,相应,从知识论的角度把工程知识作为独立的知识形态来展开研究已经提上日程。

按照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我们进一步把工程造物活动规定为:为了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在集成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理论性知识及境域性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经济核算的约束下,调动各种资源,在特定的空间场域和时间情境中,通过探索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实践活动。显然,工程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建造人工物,而不在于工程知识本身的创造,工程活动本质上不是创造知识的活动。工程知识在此仅仅是作为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环节、要素而被创造的。因此,从本质上说,工程知识不是工程活动的目的,而是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它的创造由目的决定,是中介性的知识。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工程知识具有如下的本质特征。

1、工程知识的独特性与地域性

工程知识的独特性与地域性来至于工程本身的独特性与地域性:1)任何现实的工程活动总是意向着某个特定的欲求建造的人工物的。正如陈昌曙教授指出:“工程项目是强对象化的,有其特殊对象。……它常常不是批量化的,而是‘唯一对象’或‘一次性’的,如青藏铁路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程。”[14]严格地说,工程几乎没有可重复性。2)在英文中,动词engineer就包含着谋划、独创的意思,工程师们(engineers)所做的事情一般来说是ingenious(有独创性的)。“独创性”(ingenuity)和“工程”(engineering)具有相同的拉丁文词根。3)这种特定的人工物总是嵌入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的,这些特殊的地域性因素不是工程的外部环境约束条件,而是工程活动的内在要素。因此,工程知识的建构必须充分反映这些独特性与地域性。

2、工程知识的综合性、具体性与可靠性

从知识的性质看,工程知识既不具有纯粹的科学性质、技术性质,也不具有纯粹的社会性质、人文性质,而是众多种类知识的综合集成。工程知识要集成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技术发明、技术诀窍,但不能仅仅是它们的单纯应用或集成,还必须集成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但是,工程知识仅集成这些知识还不够,还必须集成相关的已有经验,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集成工程本身的独特性与地域性所带来的具体的情境性知识与经验。这就要求工程知识的建构不仅要有高度的综合性,而且还必须具有深入细微的具体性与可靠性,正如皮特所说:“工程知识被证明要比科学知识更加可靠。”[15]否则,不仅不能确保工程的成功完成,往往还会造成重大损失。集成并不是上述各种知识、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并转化为与当下工程现实情境相符合的,可行、可靠、可操作的方案、方法、工艺、程序、规则、规范、指南。

3、工程知识的复杂性与协调性

在工程活动中,掌握和创造工程知识的主体具有十分复杂的构成:它包括决策者、投资人、企业家、管理者、工程家、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经济师、会计师、工人等等。我们把直接参与到某项工程行动中来的人员总体,称之为工程共同体。这些工程共同体的成员以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参与到某项工程中来,由此决定了工程知识总体构成上的复杂性。在工程的决策、设计、实施操作、运行、评价、管理等行动过程中,共同体的成员各施其职,各显其能,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在工程展开的具体情境中,他们之间必须通过交往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来进行沟通,消除观念上、利益上的冲突与矛盾,达成目标认同、行动协调、紧密配合、利益共享,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由此又决定了工程知识还应包括修辞、商谈等促进交往沟通的协调性知识。

4、工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现场发生性

工程开展的地域性与情境性,决定了工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现场发生性,主要表现为:1)现场发生性,它指的是由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储备、带有一定的工程意图的工程主体,或者说处于以往历史形成的情境之中的工程主体,与工程活动发生的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当下产生的明言性和难言性的经验、知识。它们不是预先既定的、现成自在的,而是随着工程行动者的出场、造物行动的发生才涌现出来的;2)主体间性,地域与情境条件不仅是工程行动主体与客观自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工程共同体内个体之间交往、沟通、争执、协商的结果,任何个体虽然都从自身出发,存在视界的差异,正是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带来了视界的融合,形成了对工程行动共通共识的主体间性的情境性知识;3)境域约束性,地域与情境条件一旦产生,又与工程行动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相结合,共同构成约束工程行动者视界及行为的境域性知识与经验;4)随机的变异性,地域与情境条件构成因素的不确定变化,都可能带来它的随机变异。它会随着工程行动的展开而不可完全预期地发生着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工程的行动变化。工程知识也必须具有这种随机变异性,才能确保工程的成功。

5、工程知识的难言性与不可复制性

把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相比较,它更是难于形式化、体系化的零散知识。工程知识中综合集成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可以进行编码,属于明言性知识。具有普遍性的各种理论知识,在工程知识的集成中,它们必须转化为情境性的特殊知识,才能在现实工程中发挥作用。但大多数在工程中随机发生的情境性知识是难于编码的,属于难言知识,与技术知识相比,它的难言性更为突出明显,这正是工程知识的一大特点。例如,一个人拥有再多的明言性的工程知识,只要他不进入到现实的工程实践之中,不掌握难言性的情境性知识,他就难以对工程有实际作用,人们甚至会说他不懂工程。工程知识的难言性、独特性、地域性等特征决定了它的难以复制性,致使它不能共享,更不能直接移植,简单套用。

6、工程知识的优化性与评价的多元性

围绕工程目标,必须通过设计对工程知识进行优化。但是,优化并不意味着最优化而是满意化,因为从理论上讲最优化必须建立在所有实现工程目标的途径方案都完全已知,每一种方案实施后产生的后果影响都能完备预期,评价方案及后果影响的标准都完全一致等这三个必备条件的基础上。但是,在现实的工程活动中,价值标准的多样性,各种人群、组织在观念、利益上的冲突与矛盾等等,都决定了不可能形成完全一致的评价标准;而认识水平、能力、精力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搜寻全部的方案和预期所有的后果影响。因此,工程知识的优化不可能有“最优解”,只可能有“满意解”、“妥协解”。现代工程的发展显现出两面性的特征,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又为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工程人工物不是中性的,它负荷着价值。因此,必须要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生态的、环境的、文化的、科学技术的、人文的、审美的等众多维度的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工程知识中必须把多元性的评价知识作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卡尔纳普.语义学引论[m].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22..

[2][5]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71.

[3]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m].周昌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4.

[4]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郭官义,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5.

[6]王炳书.实践理性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9.

[7]邓波.让科技与人文在工程中融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2).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m].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

[9]吴大猷.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69.

[10]陈凡.全球化时代的技术哲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3.

[11]n.Rosenberg:insidetheBlackBox,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143.

[12][美]希拉贾撒诺夫等.科学技术论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30.

[13]w.G.Vincenti.whatengineersKnowandHowtheyKnowit[m].Baltimoroe:JohnsHopking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