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家庭教育问题案例十篇家庭教育问题案例十篇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58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1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82-02

一、引入案例

案例一:2009年7月,新浪网有这样一则报道,记者有次打出租车要去河南省某重点中学采访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途中,记者和出租车司机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司机便哽咽起来,在记者的追问下,司机说他想起了他的儿子,他说他的儿子也在记者要去的这所中学读书,去年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记者这就不明白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司机说道:“我们家并不富裕,我和我爱人尽一切能力给孩子好日子过。我们宁可吃得很差,只要对孩子身体好,不影响他学习,我们就只有他一个,不对他好对谁好呢,我们常常给孩子买他最爱吃的鸡腿,有一天我生病了,我爱人看我比较虚弱,每天还要工作,就把鸡腿拿到我的面前说,‘你吃这个吧,补充一下营养。’”说到这,司机低下头,仿佛在抑制自己的情绪,他平静了一下接着说:“可是,就在我爱人把鸡腿拿给我的一刹那,突然‘啪’的一声,儿子把碗摔了,接着吼道‘鸡腿是我的!’我和爱人都呆住了,心里好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很,那天我们什么都没吃,我们在想,难道我们为他做了那么多,就不值这个鸡腿吗?”

案例二:案主,男,20岁,家庭结构完整且与父母同住,其父亲工作繁忙,母亲主要照顾案主的生活起居,虽然对案主百依百顺,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对于案主的教育,父母观念总是不一致。

案例三:案主是一位妈妈,感到很苦恼,“我的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上课不专心听讲,想说话就说话,想玩就玩。下课总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不肯与我们沟通,开始我以为这是孩子的叛逆期来的早了点,但是现在他常常和同学打架、闹事,为此,我多次被请到学校和老师谈话。最开始的时候,我还很有耐心地和儿子谈话,可是他依然如故,有时候我急了就打他,以为打完就能让他记住,结果适得其反。”

从案例一看出,出租车司机的儿子是自私的,不懂得尊重父母。

从案例二看出,案主和父母的沟通不畅,他根本没有体味到父母对自己的感情,父母虽然只顾自己孩子的衣食起居,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自身的素质和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

从案例三看出,案主常常不服从父母的意愿,是父母溺爱的结果。

二、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治疗与预防

(一)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治疗方法

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父母大多数是溺爱型的父母,他们对子女过于宠爱、迁就,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很少惩罚。这样导致独生子女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但由于他们在家里基本上不用自己处理问题,对家长过度依赖,因此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相对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常常出现偏差行为。

根据以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介入模式以家庭治疗为主,融合其他多种模式。具体的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其治疗的特点有:家庭治疗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家庭治疗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家庭治疗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

针对独生子女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采用最多的介入模式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和联合家庭治疗方法(也就是萨提亚联合家庭治疗法)。

1.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中的应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体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的产生、发展和维持与家庭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家庭结构,可以达到改变个体心理行为问题或者症状的目的。

独生子女家庭中有明显的不良家庭结构形式,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纠缠和疏离。在正常的家庭中,夫妻、子女、各个次系统之间有清楚的边界,以完成家庭的分工和权力、义务的分配。所谓的纠缠与疏离是指各次系统中的边界模糊或混淆,该封闭的不封闭,该开放的不开放,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针对独生子女的问题进行服务时,将重点放在家庭的组织、关系、角色和权力的执行等结构上,使用各种具体的方法来纠正家庭结构上的问题,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成员间的自我界限划分不清,没有各自的独立角色,犹如粘在一起的混合体,社会工作者在此时就应该采用“家庭形象雕塑技术”帮助家人了解各自的权力、义务、角色,并把治疗的重心放在建立家庭成员间应有的界限上。

针对案例一,可以采用结构式治疗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和父母间的界限,明白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不能因为自己的条件优越就将父母与其社会角色颠倒。

2.萨提亚联合家庭治疗法的运用

联合家庭治疗注重对家庭良性沟通方式的培养,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家庭成员沟通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沟通技能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内心所想和行为所做的背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中肯的自我评价,开展表里一致的家庭沟通。

社会工作者在对独生子女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是多样化、复杂化和实际化的。例如对于家庭的过度保护出现了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会与人沟通,从而导致内心的惶恐不安等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对其家庭功能和教养方式进行纠正和改进后,还可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和心理社会模式,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沟通障碍,鼓励其建立交往自信,并通过小组工作让其在小组交往中逐步学会沟通技巧,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

针对案例二,采用萨提亚联合家庭治疗法,可以让案主和父母的沟通得到良好改善,而且通过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法,对家庭功能和教养方式有改进。

3.调动多种力量进行独生子女的家庭服务

有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不仅受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学校环境和同辈群体的影响。例如,在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中,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差,有些独生子女在学校一遇到问题就会排斥或者逃避,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在做家庭治疗方面的辅导同时,也应该和学校进行沟通,向学校了解当时的情况以及向学校反映独生子女当时的感受,希望学校与家庭配合,共同帮助孩子梳理正确的认知,矫正偏差行为。

针对案例三,对于服务对象不与父母沟通,可以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互相关系的做法,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人格发展的目的。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个案时,应尽可能从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导致服务对象问题行为产生的多种原因,并且尽可能地对这些原因系统进行干预,这样既能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性,更能预防服务对象问题行为复发的可能性。

(二)家庭治疗的服务方法综合运用个案、小组工作方法,治疗和预防

1.个案方法的运用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开展家庭服务时,个案方法主要运用于对出现行为偏差的独生子女进行心理或行为的矫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案主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法。个案工作的重点是了解案主的个人系统,了解案主的成长经历,包括与父母和家人的关系、生活及心理状态。通过个案辅导,协助案主对自我的认识,加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面对人和事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2.小组方法的运用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开展家庭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并不仅仅将脚步停留在被动辅助的层面上,还应该积极策划开展小组工作,配合个案治疗的同时,也加强对独生子女家庭问题行为的预防。小组方法主要运用于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改善价值的教育观和增强价值的教育能力。

针对独生子女中常常会遇到解决问题能力缺乏,他们的长期依赖性告诉他们一切都有父母,根据这个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独生子女自强小组”类似于这样的小组活动,让遇到有同样问题的独生子女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希望通过小组的辅导,提升独生子女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其处理情绪、认知、压力等问题,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建立与同辈群体的互助网络,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的举行,参与活动的独生子女将会肯定自我价值,了解自身能力并树立信心,而且还会获得同辈群体的支持,形成了一个同伴互助网络,提升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并且掌握了处理自身情绪的方法,小组活动将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费梅平,韩晓燕.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张鹏振.拯救独生子女[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孙云晓.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7]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2

关键词:幼儿问题行为家庭教育

作为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人们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追溯到其孩童阶段家庭方面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幼儿问题行为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防止幼儿发生问题行为、养成健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

笔者深入到幼儿园和家庭,选取了三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得到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案例一:某女孩,4周岁。据教师讲,她刚入园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不能离开她的妈妈,放声大哭,不肯进班。即使在妈妈走后很长时间,还是在哭。直到哭累了,才看看别人,但一看到教师看她,就低下头,吮手指。其实,幼儿刚入园哭闹是正常的。但一般幼儿适应期比较短,像她这样持续时间较长的幼儿并不多见。笔者对这个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她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活动室的玩具和游戏也吸引不了她。这些说明她与其他幼儿不同,她的害羞、焦虑等表现反映出她具有一定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特征。

通过了解其家庭状况,笔者得知小女孩自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住在乡下,接触的人较少,平时也少与其他同伴交往。直到3岁多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其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接送小孩都是匆匆忙忙,没有太多时间与孩子交流。

案例二:某男孩,五岁半,非常好动。据教师介绍,他是前段时间从别的幼儿园转入该园的。刚来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了十分好动的状况。平时不能安静地坐着,室内活动时手脚不停,常离开座位乱跑;吃午餐时玩勺子,不能安静地吃饭;午睡时东翻西翻,不能好好睡觉。笔者观察到,他上课时根本不听教师讲,自己在那儿搞小动作,或逗别的小朋友。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得知他的爷爷奶奶很宠他,小错不批评,犯了较大的错,也总在其哭闹中了事。而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常把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带。虽然该小孩父母对孩子要求严,但是教育方法简单,非打即骂,结果与孩子关系紧张,对此两人不知该怎么办。

案例三:某男孩,六岁,据说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笔者观察到,在活动中他表现霸道,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难以和别的同伴合作。小朋友们说他常欺负人,不喜欢跟他玩。笔者对其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其父母在外地做生意,照顾他的是其姨父姨母,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其比较宽容,甚至可以说是纵容,所以他一贯很霸道,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二、成因分析

通过对以上三个幼儿的问题行为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发生问题行为的两大影响因素:

第一,亲子教养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幼儿由于种种原因或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或是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虽说孩子的抚养者也爱他们,但终究无法代替父母的爱。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孩子比较多的时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主要涉及我们通常所说的隔代教养问题,即由祖辈承担起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从案例中不难发现,隔代教养存在的一些不良影响:一是隔代教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虽说祖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但祖辈之爱与父母之爱终究是不同的,祖辈毕竟年纪大了,比较喜欢安静,还难免有抑郁、焦虑等的消极心理,儿童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像人际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二是隔代教养阻碍儿童智能的培养开发。总体而言,大多数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对新观念、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超前意识。对孩子只讲吃饱穿暖,不重学习教诲。有些老人喜静,和幼儿少交流,从而影响了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易使儿童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老人出于安全的考虑,常限制儿童的自由活动,使儿童失去许多感知世界的机会。三是隔代教养易导致儿童的“恃宠”。许多祖辈对孩子十分宠爱甚至溺爱,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其形成任性、骄纵等心理特点和不良习惯,孩子与祖辈日益亲近,而和父母关系疏远,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由父母直接抚养和教育幼儿,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亲子交往中,父母随儿童做各种活动,使儿童用探索的眼睛感知世界,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感情的沟通,使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同时孩子从父母那里深切感受到关怀和爱,获得一种充分的安全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等。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家长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干预,要求其遵从自己的意志行事,稍有违背就训斥和惩罚。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不作严格要求和必要约束,任其发展,孩子做错了事,也不及时批评教育和正确引导,而是无原则地宽容、庇护,与孩子较少交流和沟通。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把孩子作为活泼个体,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自理、自制的能力,对孩子的要求、期待及奖惩比较恰当,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并能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在案例中不难发现,案例二中的男孩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受约束,在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下,养成了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的性格。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约束,激起了孩子的反抗情绪。案例三中孩子的姨父姨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不敢严格要求,也采取了放任型的教育方式,结果孩子变得自以为是,脾气暴躁。

三、教育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作为家长应特别注意:

1.两代人教养的和谐统一。

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双职工家庭在我国城市居多,这样,父母与幼儿每天分离时间较长,在一起活动交流的时间较少。显然,隔代教养为年轻的父母们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祖辈对孩子的慈爱宽容,也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但是,隔代教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这并不是隔代教养本身的错,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教养。因为即使是亲子教养,若父母教养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教养与祖辈教养需要注意相互协调。

其一,父母应明确自己对孩子的教养责任,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关爱。一些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祖辈带,他们就该对孩子全权负责,在潜意识中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养义务。因此,即使孩子与祖辈住在一起,父母再忙也应抽时间与孩子相聚或生活在一起,多关心了解孩子的状况,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

其二,父辈与祖辈优势互补。一般而言,祖辈们生活阅历丰富,注重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料;而父辈接受能力快,理论知识较多,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

其三,注意保持两代人教养态度的一致性。家长之间对孩子教养意见和态度的不一致,会使孩子觉得有机可乘。比如,孩子一不称心就哭闹发脾气,而祖辈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常常无原则地迁就了事,易使孩子逐渐变得任性、骄纵,在祖辈的一味保护下,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了靠山,即使父辈教育正确,也敢和父母作对,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两代人应该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努力在对孩子的教养方面做到配合统一。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和谐的家庭气氛及父母的榜样示范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孩子在充满关心和爱护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幸福地成长,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一,家长要尊重孩子。家长应既是孩子的长辈,又是朋友和伙伴,和他们共同玩耍、活动、探索,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孩子好的表现应赞赏、表扬;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错误言行,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循循善诱,给予正确引导。第二,父辈和祖辈应相互体谅,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欢乐祥和、尊老爱幼的家庭环境。其三,家长应做个“有心人”。作为孩子的父母,需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的父母不懂教育规律,孩子犯了点儿小错,就把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甚至打骂相加,结果可能使孩子形成胆小、压抑或反叛的性格,也可能为孩子所模仿,变得粗暴不讲理。因此,家长必须时时留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长还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使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能够被早发现、早制止。

3.教育内容不可偏废,改进教育方法。

现实社会中,不少家庭在设计和安排教育内容上存在片面性,具体表现为重视培养特长,如教孩子弹琴、跳舞、画画,而忽视了夯实基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在个性上变得自私自利、骄傲任性、自理能力差。因此,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其特长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胆怯、孤独、恐惧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及早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

另外,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是不可取的,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孩子的正面教育。我们知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身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认识外界事物。所以家长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的行为。如案例中那个多动的男孩,比其他幼儿显得多动了些,但不能就此认定他的行为都是不好的。笔者发现他喜欢干的事儿不少,玩儿时也很用心,但他不知什么时候玩、该怎么玩,所以常出现一些多动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注意教育方法:第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制止其不良行为,再对他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让他知道错在哪儿,该怎么做;第二,可采取行为引导方法,引导孩子把比较多的精力花在他感兴趣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上,如陪孩子做智力游戏、玩积木拼图等;第三,多和孩子在一起,引导他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第四,孩子有一点进步,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并适当提出新的要求。

幼儿的问题行为会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注意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燕.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3).

[2]汤燕辉.有社会行为问题幼儿的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2004,9.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3

关键词: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案例研究

H195.3

行为方式是思想观念的外化表现,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各方面教育影响。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心理上具有变化快、可塑性强、接受教育最佳等特点,所以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其思想观念,从而研究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案例分析中,以中国教师的视角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对两国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探究韩国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对我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有益启示。

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三方面展开。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各要素对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注:本文案例来自韩国全罗北道某郡汉语冬令营生活实录,共有中小学生62名。)

一、社会教化方面

案例1.汉语冬令营的课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讲座,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小学3到6年级,初中生不到10名。令中国教师惊讶和佩服的是,消防队老师提问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包括救援措施和自救措施。通过了解得知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网络以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海报获得这些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宣传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对中小学生实施有益教化,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案例中大多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反映出韩国充分利用社会宣传实现了对中小学生的有益教化。韩国公益广告的趣味性、文化场所宣传的普及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笔者也曾在国内某县级市的小学担任过辅导教师,在与学生谈论安全知识时,大多学生表现不了解、不关心、觉得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的态度。由此可见,国内在利用社会宣传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方面有待加强。

二、学校教育方面

案例2.冬令营5个汉语班举行‘中国风教室’评比活动,中国教师考虑评比性,便按自己想法一一装饰,在遇到脸谱个数分配的小问题时,问韩国教师的意见,没想到韩国教师认真地召集所有学生过来,向他们介绍情况,问他们的意见,还给他们商议时间。经过小学生们的“发言、讨论、商议”,最后派出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了“决策”结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同,学生所呈现的特点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人研究表明: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教师教育出的学生具有完成目标一致性,行动积极性、主动性,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特点。案例中,韩国教师在面对有关班级决策的小问题时都会征求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而学生们也有行使权利的意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民主性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便于今后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笔者发现,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大多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公民性教育,未能充分将公民性教育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内容中去,如民利的行使、公民义务的履行等。

三、家庭教养方面

案例3.汉语冬令营入营第1天,一楼大厅入住登记处。妈妈走在前面,男孩提着皮箱跟上,办理完登记,妈妈说:“能找到217房间吧?你自己看着办吧?妈妈走了。”他说:“恩。”妈妈转身走了,男孩干脆地提着皮箱小跑着上了楼梯。

陈永胜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素质与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根据鲍姆宁的研究,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具有容易消极、被动、依赖、做事缺乏主动性等特点,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而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等。案例中的韩国妈妈对男孩的“放手”教育可见韩国家庭教育的民主性,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而笔者在国内开学第一天看到的景象却是: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在前喊,爷爷奶奶在后提着水杯和零食催,而中间的“小皇帝”、“小公主”学生吃着零食慢腾腾。中韩送孩子上学景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中韩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不同。国内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适时大胆地给予孩子自,放手让其实践,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四、结语

中小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的社会个体,其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益启示。社会教化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宣传媒体进行知识普及,拓展中小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意识,培养其应对事件的能力。学校教育上,教师将公民性知识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中小学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公平民主的权利意识。家庭教养上,父母采用适时“放手”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容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02.

[2]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07

[3]靳义亭.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冉乃彦.小学生道德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德育,2007,02.

[5]李军兰、施文海.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4

【关键词】刑事诉讼;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

近年来,高职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服务经济转型,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方向。就刑事诉讼法而言,它是法律的主要学科之一,在高职院校普遍开设。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我省最重要的高职高专学校之一。我校开设的法律事务、刑事执行、刑事侦查和司法警务中都开设了刑事诉讼法这门课,使得这门课成为我校开设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显重要。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主体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言堂的形式仍然是现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校热情。刑事诉讼法本身是程序法,法规多,课堂教学本身烦闷,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式不够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法,随着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采用的主要方式。当前多媒体的采用仅仅替代板书,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三是考核方式欠缺灵活。刑事诉讼法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试卷能够覆盖学科基础知识以及重点,但是缺点是一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期末临时准备,不能考核平时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刑事诉讼法的教学仍然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讲授法为主的理论教学,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目前现状,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

19世纪70年美国哈佛大学院长首创案例教学法。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法律学科教学中的最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提供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点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1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基础知识的学习

主要是学习刑事诉讼法基本概念、法律规定、法律理论。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在讲授时的要求,基本概念要明晰,法律规定要理解,重点法条要掌握。法律理论要言简意赅阐述。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明白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调整。

1.2案例的选取

选取恰当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案例主要结合本节基础知识选取,如果案例涉及以前学习的知识,能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涉及到还未学习的知识,可以简单介绍。案例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性案例,如国外的米兰达案、辛普森案,可以选择国内最近发生的热点案如雷洋案。如果所选案例篇幅过长、内容很多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其实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作为选择性作业。这样避免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案例,也可以避免学生课堂上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案例要配有问题,问题之间要有关联性。如以雷洋案为例,问题可以设为(1)该案不是哪种不?法律如何规定?(2)本案雷洋家属不服该决定,可以怎么做?(3)你认为检察院的处理正确吗?(4)如果雷洋家属收到巨额赔偿,同意该检察院的决定,你怎么看?出示案例的方式可以是多媒体的方式体现,这样利于节省时间。对于复杂的案例也可以在课前打印,人手一份,课前准备,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3案例讨论的形式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4-8人一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可查阅资料。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随机抽查每组学生作答,也可以每小组派代表回答。将学生的表现作为实践课的成绩记录并作为考核方式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就问题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如果小班教学,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秩序会好。如果是合班教学,案例讨论是困难的,针对人多的情况,可以事先将班级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1.4案例的评价和总结

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对于多数同学回答的普遍性问题要重点回答,要条理清晰、结合法律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自主性增强,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运用法律术语的能力。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好。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备课和授课过程的同时,自身专业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2模拟法庭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5

关键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前伸性”模拟法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是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系着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通病:选题大,观点旧,理论脱离实际,内容空泛,由此带来的拼凑现象,甚至是涉嫌抄袭现象在所难免,此种现象已经严重背离了法学教育的宗旨,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更应当与应用型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更应当强调学生毕业论文的应用型和实践性,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式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

1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目标及措施

受大陆法系法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法学教育长期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训练,存在着一个理论到实践的鸿沟。鉴于法学教育天然具有学术研究性和职业技能性两方面的特点。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他指出,在法律的学问的培养方面,“第一个步骤,当然是在认识法律,究竟法律是怎么一回事,怎样一个东西。第二个步骤是在运用法律于认识法律之外,再注意如何运用这个法律。最后一个步骤,我们于认识法律,于运用法律之外,应当知道哪种法律是适应现实的时代和社会,并且如何可使法律现代化、社会化。”我国的现代法学教育普遍忽视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步骤。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法学专业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综合素质较差。我国的法学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改革的目标应界定为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具备问题解决、法律分析和推理、法律研究、事实调查、交流、咨询、谈判、诉讼、法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了解并应对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法律人才。

我院立足这一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科毕业论文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中增加模拟法庭演示考核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设计模拟法庭,并通过模拟法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自己体会、感受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后针对所选取的典型案例中其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2注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的“前伸性”能力培养

按照上述毕业论文的改革模式,要求法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第一,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第二,熟悉司法审判技能,完成法律职业角色的扮演;第三,分析总结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研究。这些能力的培养绝不能靠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一蹴而就,而是要将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能力的培养进行“前伸”,拓展并延伸到整个法学本科教育培养过程中,与日常教学(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案、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课堂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法律援助等等)相协调,并融入其中。

我院开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增设模拟法庭演示考核的实践环节的改革模式,就是希望通过模拟法庭这种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实用型法律人才的素质。按照这一毕业论文的改革模式,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作为考核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协助学生依次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如何选取典型案例。社会纠纷层出不穷,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案件不断涌现,然而何种案件适合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设计和再创造,适合学生编写各种证据材料和法律文书,值得考量。

第二,如何避免模拟法庭设计及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尽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模拟法庭的特定情境中,身临其境地进行演示,但个别学生草率应付的情况很难避免,如何要求学生提高认识,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第三,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学术的价值和生命所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限,如何通过教师有限时间的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为此,笔者将以本人承担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为视角,来具体探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培养法学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前伸性”能力培养注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模拟法庭是为法学学生举办的讨论模拟或者假设案例的虚拟审判,是教授审判程序、证据规则、法律辩论、庭审技能、具体审判制度以及法律文书写作等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和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承担了某一特定身份的法律职业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责任,需要将其掌握的法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具体案件中。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以本人承担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具有内容琐碎复杂、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决定了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中必须设置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亲临其境地参加法庭审判过程,感受诉讼的环节及规则,远比教师在课堂中的单纯讲授要生动得多、形象得多。

2.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指导者,应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明确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模拟法庭教学的目标应立足于实用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渐进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第一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民事审判的法律法规及基本程序步骤;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像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那样去思考,培养其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如何分析案情、收集和运用证据、适用法律规定、制作法律文书、进行法庭辩论等;第三阶段,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通过模拟案件的审判让学生产生对法律的兴趣及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进而转化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并将这种感受自觉演化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2选择模拟案例

社会纠纷众多,案件难易程度不同,教师必须考量哪些案件适合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进而实现由教师指定案件逐步演变为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模拟审判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定案例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要紧扣课程内容,设置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希望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为案例的选择必须与课程内容有衔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课程进行理论上的延伸和拓展;二要难易程度适中,简单的案例会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习讨论的兴趣,而过难的案例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指导教师要掌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三要预留争议的空间,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为学生提供辩证分析问题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四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选择他们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增加其学习兴趣。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笔者的民事法学课堂的模拟法庭案例选择了“学生溺水死亡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一方面,案件当事人角色扮演涉及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案情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二学生已掌握的法律知识,该案涉及的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是学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找到和掌握的法律依据。

2.3组织模拟审判

模拟法庭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按照模拟法庭的审判规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分派角色。指导教师应先对学生介绍模拟案例的案情,但要注意对一些细节交代不必过于详细,提供给学生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学生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自愿报名选取模拟角色。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并征询其意见后,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分派角色完成后,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模拟法庭角色组,如法官审判组、原告与律师组、被告与律师组、书记员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组等,便于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教师可对每一组学生下达具体的任务,让其分头进行准备。

(2)开庭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庭审程序,可组织学生观看法庭民事审判的教学视频资料。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介绍整个庭审流程,如开庭前的准备程序、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法院宣判阶段等,以及每一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同时,给予学生搜集资料、讨论问题的时间,教师此时只需做一个旁听者,不应主动提供意见,但可以给予指导性意见,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下转第59页)(上接第48页)方法。

(3)开庭审理。为使模拟法庭的效果贴近真实的法庭审判,笔者所任职的法学院专门改装了一间教室作为模拟法庭,供学生模拟审判之用,并且配备了法官服、律师袍及法锤等装备,设置“审判人员”、“当事人”、“人”及“证人”席等。整个审判过程严格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由学生承担法官、辩护人、证人、书记员等职能,组织法庭审判、出示证据,询问证人、进行辩论。指导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庭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程序是否遗漏或错乱、法律语言是否规范、法律知识是否运用准确、辩论逻辑是否清晰等。

2.4模拟审判结束后的总结

模拟法庭审判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的结束。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庭审后的总结,让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发表意见,特别是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确定、法律文书的拟定、适用法律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可结合模拟法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点评,如案件的事实是否调查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庭审程序是否按顺序进行、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准确得当等等。通过肯定教学成果、解决疑问以及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才素质。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6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校教育;指导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成人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的增大,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生家长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这类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的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那么,该如何教育这一部分学生呢?怎样才能把这一部分为数不少的学生带出沼泽地呢?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指导相结合是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最好途径。

案例1.曾经笔者班上有个女同学叫肖莉莉,父母感情不和,使其心理受到影响,成绩一落千丈,与师生关系不和。我通过与她最要好的同学交谈后,了解到她是怕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她取笑她;我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更加关心她,常开导、启发她,并找曾取笑过她的同学谈话,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属于落井下石的不光彩行为,并号召他们向肖莉莉同学伸出关爱之手;我还找到她父母分别做了工作,母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刚开始父亲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仍然坚持要与她母亲离婚,肖莉莉同学认为父亲不再爱她了,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她病得更重,并住进了医院。为此我又找其父亲深谈了一次,让她父亲意识到他有可能永远地失去女儿,或害了女儿一辈子,她父亲获悉后意识到了他的离婚行为已不只是个人行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加上肖莉莉的母亲确实有很大改变,他们就又和好了,肖莉莉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人也恢复正常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一年后还专程回来看望我,感谢我,说我既拯救了她的家庭,也挽救了她的未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的完整和睦对学生的重要性。当学生家庭出现危机时,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们不但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还应对父母晓之以理,尽量避免一个家庭的破碎。

案例2.易晓刚,高一学生,是一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学生,父母在他还未上小学前就因父亲的脾气太大而离异,法院把他判给了母亲,母亲在重组家庭时,他不愿一起生活,就一直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不知是父亲的遗传基因起了作用,还是常年远离父母的关系,晓刚的脾气也很躁,对不听他的话的同学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上初中时有一次因用刀子捅了人而被劝其转学,读高中仍没有大的转变,脾气还是很躁,自控力仍很差。老师们竭尽全力进行了劝解、开导,想尽了各种办法进行教育。但因父母都离得太远无法管教,姥姥、姥爷年纪大了,管不了,家庭教育这一环始终很薄弱,没有能够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该生最后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严重影响班上其他学生学习,屡教不改,被学校劝其退学。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家庭教育相结合,一旦家庭的教育成为薄弱环节,学校的努力也是白费力气。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7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用在改善和发展家庭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的恶化,同时也直接制约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从而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影响学生思想形态的形成。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在侵蚀学生幼稚的头颅。这些不良因素也往往成了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诱因。

3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父母60%左右是当地“村改居”的农民,他们绝大部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意识,尚未进入“居民”意识,普遍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子女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子女教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认为教育和家庭、父母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另外40%左右是外来务工人员,原来把孩子留守在家要么有爷爷奶奶抚养,要么托付外公外婆代养,有的甚至托付其他亲戚朋友看管,来泉州接受中小学教育后,由于父母都忙于打工,普遍疏忽对子女教育,给孩子“问题”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大了教育的难度。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问题学生”案例的研究力度,探寻“问题学生”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矫正学生问题的对策。

二、“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对策

1案例基本情况

孩子基本情况:学生陈某,男,15岁。

孩子基本问题:该生智力正常,注意力涣散,自我控制力较弱,刚入学时,上课喜欢表现自己,但上课又经常开玩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后,上课总是昏昏欲睡,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能自觉承担责任。虚荣心强,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要求父母来替自己解决。喜欢交朋友又不会关心别人,当同学都不与他一起玩时,就到社会上去寻求所谓的朋友。学习成绩不好,语数英三科总成绩加起来不上100分。既依赖父母又不喜欢父母过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多次耐心教育均无效果。

家长基本情况:他们是从四川来泉工作的。父亲在泉州从事基建工作,经常在外面奔波,母亲在本地一家工厂打工,经常加班,父母双方工作都比较忙。

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平时工作都很忙,对孩子无法顾及,物质方面也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满足,对孩子未能进行有效教育和指导,更多的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所谓“棍棒教育”。

2查找造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原因

母亲为了工作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使孩子每天中午都在网吧度过。于是学会了撒谎、强词夺理。生活条件一般,又比较自我封闭,自我感觉不好,形成一种消极心理。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陈某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平时无法正常教育子女。平时教育多棍棒教育为主,以此强迫孩子好好学习。长期在棍棒教育下的陈某,心理和行为上都比较叛逆,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经常很晚回家甚至发展到夜不归宿。当其父母不能接受陈某的这一种行为的时候,就更加粗暴地打骂。

3提出解决家庭育人环境的主要措施、实施步骤

第一步:定期家访。根据家庭情况和家长谈心,正确指导家长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科学、合理地教育。要求家长要加强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只有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才能明白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对孩子进行健全人格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初放式教育。

第二步:要求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认识,调整心态。在学习上只要自己努力就行,成绩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一天进步一点,就能逐步迎头赶上。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力争赶上。

第三步:父母平时多花点时间与该生谈心,打消其心中的各种畏难逃避情绪,提出适合该生实际的各项要求,要求其根据要求努力学习,培养责任感。

第四步:要求家长合理解决孩子的午休问题,严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时间。平时多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地提出来,不能简单的“棍棒教育”。

第五步: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孩子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教会学生正确择友,远离损友。

4指导成果

学生方面:目前可以安心在班级上课,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与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已断绝来往。

家长方面:能较好地反思自己家庭教育方式,对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家庭初放式教育的危害有了较深的认识。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三、结论和反思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8

1.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2.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3.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发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地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地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9

优秀的案例是活的。美国排行第一的理财师苏茜・欧曼曾经向记者透露,优秀的理财师重视与客户的沟通多于理财报告书的撰写。同样的,优秀的案例往往能反映超出案例本身的内容――理财师的经验、专业、思维以及关切。案例多有不同,这个家庭正致力于摆脱赤字,那个客户则想着提高投资收益率……千人千面,唯一相似且永恒不变的是理财逻辑,在案例的阅读中,我们也许得不到直接的解决之道,但一定能从解决的思路中获得裨益,这也是《钱经》杂志主办“2008年度第一届财富管理案例评选大赛”的初衷之一。

在报名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金融机构推荐的财富管理案例,在此栏目中,《钱经》择其优,将部分案例节选并重新编撰一一刊登展示,以飨读者,也感谢广大理财师的参与支持。

资金被套,如何应对大笔支出

为孩子出国留学准备资金(节选)

案例撰写: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番禺路支行贵宾理财中心 理财顾问:高建俊、缪蓓莉、邱雅静、陆彦婷

编者按:这是一本来自建行的专题案例――说是“一本”并不为过,厚达25页的理财规划书处处彰显细节。案例只有一个话题,如何为上高中的孩子出国留学准备资金。事实上,徐女士一家并非没钱――相反,他们的资产净值累计达到373,但大部分资金困于处于跌势的股票、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手头活钱只有1万出头,看看建行的四位理财师是如何为徐女士解决燃眉之急的。

45岁的徐女士是位工程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她和先生30岁的时候来到上海发展。打拼15年后,工作有成,家庭积累也走上正轨。明年,孩子即将高中毕业。徐女士和先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孩子出国需要准备较高额的费用。他们倾向于去英国留学。这样,大学期间每年的学费约有25万元,4年学费共需100万元。加上担保金、第一年的生活费等等,急需准备35至40万元左右。但徐女士家庭的现金及活存只有1万元,远远不够。首先让我们看看徐女士一家“糟糕”的财务状况吧。

徐女士家庭正处于家庭成长期,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在整个家庭成员年龄和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花费也随之增加。由于高等教育支出的增加,家庭支出会有大幅度上升。

资产负债表现诊断结论1:徐女士家庭固定资产比例过高,固定资产的流动性不高,收益性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波动因素比较大,建议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或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附加价值,如抵押贷款、出租获得收益等。理论上。流动性资产总额需要保持在3-6个月的家庭支出资金量才能保证应急的需要。徐女士该指标数值为0.08,低于0.25-0.5的合理数值,说明家庭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遇到紧急状况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调整。

年度收支诊断结论2;一方面徐女士的家庭具有较强的开源节流能力,但是家庭资产流动性还不够,无法应对紧急变化。另一方面,徐女士分别涉足了房产,保险、股票、基金、QDii等投资,其中房产投资升值不少,但目前又处于下降过程;而股票和基金QDii目前表现一般甚或亏损。这样的投资组合应在控制风险资产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尤其是金融投资资产配置。

综合考虑上述两处结论,诊断建议:徐女士增加紧急储备金金额,适当增加负债比例,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附加价值,如抵押贷取、出租获得收益等;提高金融投资比例,调整投资组合,稳定增加资产收益。

理财规划与投资建议

1 买房筹资行得通吗?

建议徐女士夫妻能和父母一起住,把小房出售,得款项100万元,正好可匹配出国留学的全部费用,除第一笔学费约25万元外,留学担保金10万和剩余65万元,加上原有金融资产52.6万,减去紧急储备金调整2万,共125.6万元。

进行投资组合,保守年化收益在5%,不考虑现金价值,储蓄和投资收益不考虑复利,以后每年按投资组合比例递减25万,合计三年净收入150900+477000=627900元,足够支付第四年的25万元学费。

结论:如果执行此方案,徐女士孩子出国资金短缺问题得以解决,前面财务诊断得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财务结构不但没有优化,反而进一步暴露问题。资产负债率过低,净资产偿付比率过高,资产变现能力超高和流动性比率过高,因此售房屋筹款,并不是最好的方寨,不建议采取。

2 巧用杠杆盘活钱

参考徐女士的财务诊断建议,适当增加负债比例、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附加价值,如抵押贷款、出租获得收益等;提高金融投资比例等,可建议徐女士为孩子申请留学贷款。很多国家为了评估留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留学期间所需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要求申请者把这个期间所需的费用存在银行作为担保金,并且规定,资金在银行的存期必须超过一定的时间长度。不同国家对担保金有不同的规定。英国要求存满6个月。

考虑到徐女士的孩子明年就要高中毕业,推荐徐女士申请留学贷款。留学贷款是专门为准备申请留学签证但资金存期达不到使馆要求的个人而特别推出的贷款产品,客户只需以存单质押,或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个人留学贷款,便可由银行向使领馆出具个人留学贷款证明。

留学贷款方案

根据贷款还款月供额不超过收入总额的50%原则,假设5年商业贷款利率为7.29%,可得最高贷款金额55万元。

100万留学资金的筹集

留学每年学费25万元,四年合计100万元。建议徐女士将贷款所得55万元,除支付第一笔学费约25万元外,留学担保金10万和剩余20万元,加上原有金融资产52.6万,减去紧急储备金调整2万,共80.6万元。

进行投资组合,保守年化收益在5%,不考虑现金价值,储蓄和投资收益不考虑复利,以后每年按投资组合比例递减25万,合计三年净收入83400+244224=327624元,足够支付第四年的25万元学费。

结论:该方案通过贷款充分利用了徐女士的信用额度,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的附加价值作了抵押和出租,优化其财务结构,并且保持了其家庭在控制开支实现资本增值方面的优势,调整了资产配置,因而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再进一步考虑客户因为增加投资收益和房产租金收入,而产生的家庭收入的增加,可适当再增加贷款金额。

综上所述,建议客户采取方案二(plan2),采取留学贷款,房屋抵押租赁的方式,增加负债比例,优化财务结构。

让你对钱更有安全感

编者按:这是金盛保险客户经理梁翠萍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理财案例。案例中家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小企业主,他们在生活、投资、消费上与普通工薪人群并没有两样,但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决定了这个家庭财务安全过于脆弱,一旦公司、市场有变,极有可能遭遇财务危机。如何在家庭和企业中竖起这道防火墙,是梁翠屏在本案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也许读者能在专业理财师的笔触中找到一些解决自己家庭问题的灵感。

此案例为综合理财案例,涉及投资、保险等多个领域,在此只展示其中“活用保险”的部分。

小企业主如何竖起财务防火墙(节选)

案例撰写:金盛保险 梁翠萍

从打工族到白手起家小有所成、吴俊(化名)夫妻尝过了太多艰辛。自己当老板意味着风险、责任与压力――命运公平地一一回馈给这对夫妻:一对活泼的小儿女,一家效益不错的花卉公司。从刚工作时租住的触手可及的狭窄阁楼到如今敞亮洋房,一家四口生活其乐融融,但挥之不去的是不安全感。没有社保、没有失业保障、没有互助医疗,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仰赖公司经营,懂得未雨绸缪才是大智慧,吴俊向理财师求助,如何未雨绸缪才是专家智慧。

诉求点寻找:重拾你的安全感

理财师口述:

第一次的财务约访是在一个初夏的晚上,吴俊的太太陈娜开门见山的说,我们没有国家给的福利保障,万一生病了也没有补助,但我们有两个小弦。万一有一天公司生意不景气了,或者老了干不动了,生活怎幺办?孩子的教育会不会受到影响?吴俊表示早就想过这样做,但就是感觉思路怎么都整理不清晰,再加上繁忙的生意很难让他有大块的时间闲下来静静地规划这些事。

对这个类型的家庭而言,收入保障和子女教育是我们分析中的核心部分。如何让这个家庭有安全感?必须构建合理的财务框架。下面是吴俊一家的资产状况明细,下文的右边则是他们的财务目标。构建坚实的家庭财务基础应该从哪个方面开始?请见后文。

理财规划从构建完美基石开始

吴俊夫妇均处而立之年,家庭结构稳定,事业正处发展高峰期,经济条件和各项观念成熟,正是开始构建各种规划蓝图的黄金时期。如何为这个家庭构建一个安全的基石,合理的理财规划将是一切蓝图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调节储蓄、保障、投资三者间的比例来消除他们的财务不确定。首先,需要从完善家庭保障系统开始。

1 理财规划第一步

完善家庭保障系统

需求分析:

谁肩负更大责任,谁就需要最多保障

吴俊是公司的主要经营者,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他的收入能力的长久持续是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支点,如果这个支点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疾病这些外来风险的入侵,势必会连成家庭资产大量流失并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未来的财务状况也将随之会陷入窘迫,而太太是先生的得力助手,从家庭功能角色角度考虑,太太不必像先生承担如此多的养家责任,但不给家庭增添负担那肯定是必要的,从个人尊严角度考虑自然也希望任何情况下自己都能保持经济的独立。

理财建议:15%构建保障体系

先生从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开始然后补充意外保险,构成年收入额四到五倍比例的身价保障,两太太以考虑重大疾病保障为主。费用占比家庭收入15%左右为宜。

2 理财规划第二步

保障宝贝教育基金

需求分析:子女教育支出估算

根据北京社科院对北京海淀区的调查,居民平均子女教育支出(包括大学毕业前所有的教育支出)为49万元。建议吴先生利用保险教育计划或银行教育储蓄产品做长期规划。

理财建议:合理利用理财工具

因为小孩的中学以前的教育费用均可能含在家庭的基本支出中,暂不做专项计算,大学的教育费用,因支出时间集中,而两个小孩四岁,正好是姐姐毕业,弟弟开始入学。相对较重的学费压力将会持续八年,如果姐姐出国或读研,自然形成双重学费并行,那时候,教育费用多少有上涨,而吴先生夫妇俩也年近五十,正常状况收入可能出现下降,而双方父母也正处在依赖子女赡养阶段,所以家庭的经济压力会偏重很多,考虑到现在孩子离上大学还有较长年期,夫妇俩的收入也稳定增长,从现在开始长期投资自然是最佳选择。考虑到夫妇俩生意忙,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投资,建议借助机构,如:保险公司的教育金类投资计划或者购买银行的教育金类理财产品。

(以下两步为节选内容)

3 理财规划第三步

打造退休养老计划

这样的家庭更适合定期定投,占比家庭收入25%-45%,借助机构操作;此外再兼设一些股票类、债券类相对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占比家庭收入25%左右。

4 理财规划第四步

实现财富增值目标

先健全保障体系,再为子女教育金做出专项准备,养老以长期投资方式准备,而将财富增值部分以企业经营为主,储蓄为辅。

家庭教育问题案例篇10

【关键词】模拟法庭世界贸易组织法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03-02

21世纪的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时代,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除要具有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公平正义的理念、崇尚和献身法治的精神、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具有适应多样化的领域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对这种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它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如何提高法学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法学教育中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是当前法学教育和法学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现阶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模拟法庭活动是集审、控、辩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司法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现典型案例的庭审活动。[1]在我国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早已被采用,但目前看来主要限于国内法律部门,而在国际法律部门的教学中应用得较少。wto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学分支,如何让学生学好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作出探索和研究。对于wto规则的研究,现在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但是对于wto争端解决的具体实施,却往往被忽视了。也有部分学者对wto案例作了归纳和整理,但这却远远不够,因为了解这些案例是一回事,而掌握wto争端解决中的技巧并非如此简单,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透彻地掌握好wto法规则,因此,在wto法的教学中,有必要运用包括模拟法庭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

一、模拟法庭在wto法教学中的价值

一般说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模拟法庭旨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应用理论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并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学生参加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整个诉讼过程,熟悉审判程序,掌握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正确适用相关的实体法。除此之外,模拟法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论技巧,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2]

总之,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其作用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具有重要作用。(2)可以促进知识的融合,对学生综合的法律培养与训练具有重要作用。(3)通过对案例进行法律、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社会关系全方位思考,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4)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5)可以培养角色意识,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到wto法的教学中,由于wto法不象民法等国内法这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抽象、很遥远。因此,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不仅能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的wto实体规则,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和了解到wto争端解决中的“实战”经验,从而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又掌握相当实践技能的全面的法学人才。

二、模拟法庭教学拟达成的目的

进行模拟法庭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应当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模拟法庭教学应当适应当代法学教育的要求。我国的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任务,与国外法学教育体制不同的是,高等学校既要培养法学理论研究人才,又要肩负法律职业教育的重任。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法律职业,而从事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虽然在教学中已经创造了案例法、启发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法。因课时所限,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后很长时间内难以胜任工作。为此要培育高素质的法学人才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拟法庭教学适应了法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模拟法庭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除了通过具体操作,掌握法庭审理的步骤和要求外,还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1)抓住案件关键的能力。针对一个案件,必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各个击破。(2)掌握理解实体法律规定的能力。(3)学会收集证据,掌握如何进行质证、认证等能力。证据问题是任何诉讼中的核心问题,没有证据必然败诉,而证据必须是能够被法庭所采信的证据。这就涉及到证据的收集、举证责任、免证事由、证据的证明力等等有关问题。虽然学生可以背下相关法律规定,但在法庭上,双方如何质证、法官如何认证及确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仍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模拟法庭的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掌握质证!认证的关键,从而使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4)提高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从事法律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模拟法庭教学要求各种文书由学生自己书写,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wto法教学中模拟法庭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具体实施模拟法庭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模拟法庭成员守则、模拟法庭管理制度、模拟法庭例会制度、模拟法庭开庭制度、模拟法庭成员奖惩制度等。[3]

在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被各参与方熟悉之后,就可以按计划实施模拟法庭教学方案。具体而言,模拟法庭课程的实施,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首先,要精心选择案例。案例是整个模拟法庭活动过程的奠基石,因而务必精心选择。[4](2)讲解wto规则。对案例中可能涉及的wto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进行模拟法庭之前对理论知识有充足的准备。(3)集中辅导。对全体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课程的性质、目的、方案等进行集中辅导。(4)介绍案情。一定确定案例之后,就把与案件相关的资料装订成册,再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搞清案例的具体内容,需要哪些角色和每个角色应该要做的事情。(5)角色的产生。角色的产生可以指定、自荐等办法。(6)资料准备。在确定好角色之后,就把相关的资料分发给他们,并要他们在详细研究wto规则和案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进行和应诉。(7)制作法律文书。每个学员根据自己所确定的模拟角色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8)预演。预演就是要把整个法庭的所有角色集中起来进行模拟演习,通过预演,角色之间可以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并做好一些协调工作。(9)开庭。要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如时间、地点的通知、着装要求、法庭布置等。一个模拟法庭开庭时其他学员应该到场旁听,指导教师要做好记录。(10)评议。每一庭开庭结束,指导评议教师应该在当庭进行评议,指出不足之处,要求学员庭后对法律文书进行修改。(11)撰写心得。开庭后,要求学员回忆参加模拟法庭的整个过程,撰写心得体会。(12)成绩评定。指导老师要根据学员的法律文书、心得体会、个人法庭表现和全体模拟法庭成员整体协调情况进行分别评议打分,最后确定该学员模拟法庭成绩。

结语

我国法律教育近年来的新取向表现为课程结构化、实用化、综合化。模拟法庭作为体现学生素质发展需求、体现法律职业训练特色的重要课程,遂成为各法律院校课程设置的新趋势。[5]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wto中,其他成员针对中国发起的诉讼和我国主动提起的诉讼会越来越多,因此,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教学中加强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wto争端解决的各个流程和wto争端解决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培养迫切需要的wto法律人士。

参考文献:

[1]林树锦:《法学专业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法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3期,第146页

[2]程龙:《关于模拟法庭缺陷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法制与社会》208年第8期,第1页。

[3]姜仲波:《模拟法庭运行设计》,《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25页。

[4]吴华广:《论模拟法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