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画画基础教学十篇儿童画画基础教学十篇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02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教材研发;职业需求;教学改革;基础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幼教师资学历规格和学术层次上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幼儿教师教育目前也基本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或并入高校或升格为幼师大专。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师范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来的体系下所培养的幼师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下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要求。

在高师专科各专业的教育中,儿童水墨画教学已成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师范生适应职前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新的形势下,该课程的教材研发对于幼师教育儿童水墨课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填补教材的空白

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高师专科学校中仍然沿用旧教材,或选择高师本科教材,甚至采用小学教育专业或高中教材,在幼师教育中有涉及儿童水墨课程的教材。例如,五年制幼儿师范大专系列教材《美术》(宗卫和、黄载文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全国幼儿师范教育教科书《美术――绘画.创作》(高等艺术教育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等;这类教材中包括了简笔画、设计与工艺等内容,只有一小部分提及儿童水墨,有一些图例可作为案例式的教学教材尚有待从实践中整理、发掘和完善,优质的教学示范作品模本较少等因素成为了该课程发展的障碍。在培养未来幼师的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里,对于儿童水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方向性不明确,系统性也不强。

为此,我们需要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多年来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经验,除了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外,比较有系统有针对性地绘制一批教学范画与教材配套的扩充性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确保教学内容新颖、先进,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能较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需求,填补高师专科学校儿童水墨教材的空白。

2研发此课程的教材是学生的职业所需

2.1基础教育中儿童水墨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

与传统国画造型的高度自觉、程式化相比,儿童水墨画造型稚拙,充满着童趣,甚至有时是那么不合常理,水墨画作画速度较快,讲究一气呵成,加之墨色在生宣纸上有渗化意趣,适宜儿童在短时间内精力集中地抒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基础教育中关于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一系列的关于儿童水墨的研讨会、论文和学术专著如:杨景芝、何韵兰、杨永青、刘荫祥等多次在全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论著;实践成果有:金华市柳湖小学朱国华的《我的儿童国画教学》;镇江市少年宫孙炜的《儿童水墨情节性教学探究》;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涂永录的《水墨画程式化教学的传承和求新》;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王惠萍的《改革传统幼儿水墨画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美能力》;张蕊的《以人为本现代水墨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上海浦东新区香山小学朱健朴的《儿童实验性“创意水墨“初探”》;广东省美术馆少儿美术培训中心老师们的《游戏精神与儿童水墨》;画家、优秀的少儿水墨知道老师刘荫祥的《让孩子感受笔墨的乐趣》;谢健东的《开创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新天地》等探索性或反思性论文,反应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长在逐步改变,不再单以临摹名画为手段,更注重儿童水墨中的情趣性,情感性和文化性,教学方法上也别出心裁。同时也有很多面向幼儿的水墨教材,如武千嶂,杭爱华,何永吉主编的《现代幼儿水墨画教程》、吴林的《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为幼儿水墨画的学习和一线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2幼师教育中的儿童水墨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相悖离

儿童水墨是专科层次幼师教育一门专业必修技能课,这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知识,通过临摹、写生、艺术考察、创作等环节,使之掌握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的方法和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作业练习中,不仅教会学生中国画传统绘画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文化的传达、继承和交流,以开拓艺术视野和开启创造意识。除此之外,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还要让学生在传统水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教学相结合,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进行水墨游戏主题式活动。

但与之相悖离的是,在教学中我们缺乏能够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具有多年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目前担任高师各专业儿童水墨课程的教师多为国画专业出身,有着扎实的水墨功底,儿童水墨对这些教师来讲并不难,面对的学生大都没有美术基础(美术专业除外),大部分老师容易以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以临摹为主,而没有对儿童水墨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儿童水墨活动及游戏开展系统研究。他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课程目标不一致,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就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与基础教育中儿童水墨的教学研究相比,幼师教育的儿童水墨课程建设已出现落差,学生毕业后到幼儿教育中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应用所学知识。这说明虽然幼师教育完成升格,但在内涵上的建设却未能跟上幼儿园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性质、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体系、教材编制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上去认真探索和研究。那么,我们可以线从教材的研发上出发,给专业教师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系统的内容,让专业教师在教授时不仅能让学生进行传统水墨的学习,而且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教学相结合,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进行水墨游戏主题式活动落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见实习时及就业后,能更有针对性地用水墨画的形式教会幼儿从小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相应产生出来的激情,让幼儿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类文化增添财富,从而实现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3基础教育儿童水墨教学的需要

面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多数工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不断在探索如何把传统国画与儿童绘画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看到有些儿童水墨画,题材比较单一,技法比较程式化,例如有的专画葫芦,有的画牡丹,甚至题词也是牡丹富贵、国色天香等。这其实是教学时的偏差,不是传统水墨之过,也不能表现出儿童自己的意志。关于儿童水墨教学方法的缺乏使得这一工作不能全面的有效的普及,当然也有就出现了个别做得好,“有点无面”、“教育的不均衡”的现象,这是与基础教育资源要求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性相(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接到一线老师们关于儿童水墨美术教学的相关咨询。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师教育中的儿童水墨课程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入研究,使之能够对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及相关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4做好此课程的研发,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落到实处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作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传统绘画艺术,水墨画跟着时代的步伐改革创新,中国画以其民族特色产生于中国土地,饮誉于各国,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做好教材建设,为幼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做准备

深化校地合作,职业与学习相结合,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教材建设,为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做准备,为满足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趋势要求做准备。

6深化高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专业建设

创新课程的教材建设,为满足服务地方儿童水墨的教育需求做准备。搭建教、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应用研究,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儿童水墨教育师资培训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并服务于师范类学校的艺术、美术、学前、初等教育等专业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使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述,该课程教材的研发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就业的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实现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零距离对接,而且对于教材空白的填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幼师师资的继续教育、高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童水墨画课程的教材研发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武千嶂,杭爱华,何永吉.现代幼儿水墨画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朱国华.我的儿童国画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3.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2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国际级的、部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画起了家。

以上问题不难见出,主办少儿书画大赛的发了财,教儿童画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受害的是少年儿童——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真正的美术知识没学到,由于赛事多、压力大,文化课学习还受到了影响。

学校历来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美术教学更不例外,它不应该受到经济因素的冲击与干扰,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会使整个美术事业走向衰退,会成为提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艺术修养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或是为参赛而画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势必要把少儿的美术学习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确的教学内容会误人子弟,那些不正规的教学会给少儿以后真正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儿美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学,不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简笔画、儿童画、儿童国画等内容。

3.要按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讲课,特别是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原理、物体比例、结构、透视等美术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大专美术教学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3

关键词:儿童画;美学价值;叙事因素;情感因素;构图因素;材料运用;

所谓的儿童画也就是儿童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创作绘画,作为人们幼年时期源生态绘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儿童画大致上可以分为图画类与制作类。它不仅表达出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心理感受,而且是自我意识的再创造行为。尽管儿童画看起来没有理性可谈,思维简单,找不到任何绘画上的技巧,可是在绘画中他们将自己对美丽自然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儿童画是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天性所然的作品,真实表达出儿童内心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对促进儿童自身美感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没有学习知识以前,儿童表达他们思想的主要工具便是绘画。他们在运用绘画工具上不受到任何束缚,可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周围生活、客观事物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因而绘画创作也可以被称作是他们再现客观事物创造性媒介。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和印象在画中呈现出来,不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形象造型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益,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促进儿童全方位健康发展。在艺术家创作的整体结构中,艺术家塑造的形象可以得以体现,而这一形象的体现离不开三种相互交织的影响要素,即叙事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构图因素。

1、从叙事因素来欣赏儿童画的美学价值

所谓的叙事因素也就是艺术作品主要故事是什么,表现出怎样的主题。不管是客观的图画还是抽象的图画,故事与主题都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找不到中心。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将几种因素综合起来对图画的整体情况作出评价,甚至来决定一幅画所包含的美学价值。然而,这样的要求对儿童画来说未免过于困难。根据儿童绘画方法研究显示,儿童画是以少数观念为基础的创作,他们对这些因素的组合能力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同时研究还表明,儿童画中所塑造的形象或者创作的额画面确实能够起到传递情感的效果,同时也在力求实现画面的整体性、协调性。实际情况是,儿童对叙事因素、情感因素、构图因素的综合能力、整合能力远远超过一些成年人的想象,这是源于儿童的天性从未真正丢掉过这些因素,并与这些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可以在画面上自由地创作,用色彩和线条大胆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当他们突然发现新形象的那一瞬间,他们创作的根据便是少量、简单、鲜明的空间特征。譬如,当他们在创作大象的时候,他们使用的并不是勾画躯干的轮廓,而是一组简单凸起的拱线,斌不存在内容与图形形式上的区别。此外,当他们在对图形要素进行排列的时候,为了创造出简单而富有趣味的秩序,他们往往先在抽象图画中进行创作,最后在具体图画中。尽管儿童的叙事方式和组织方式比较容易,可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学秩序。

2、从情感因素来欣赏儿童画中的美学价值

所谓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叙述要素与视觉图画要传递给欣赏者怎样的情绪,或高兴或悲伤;或压抑或豪放等,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否则无法实现与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其中视觉要素包括画面的线条、色彩与形象。伴随着儿童思维组织能力的不断发展,再加上美术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使得绘画内容与绘画形式在他们的脑海中轮廓分明。六岁到八岁之间的儿童,他们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了绘画的内容上,他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所选择的材料在他们看来有着深刻的意义,可是他们也没有特意表现出情感特质。譬如,在他们心中牙科医生的经历和外婆的经历描绘得一样光鲜。但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假如你向他问起一幅画所抒发的情感时,他们也可以理解,甚至会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九岁到十岁之间的儿童,只要可以将绘画内容与绘画所表达的情感区别开来,他们便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开始运用视觉图形因素,使得画面形式与画面内容之间存在各种各样微妙的联系。举个例子,他们会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不同的心情:优美的线条可以表现事物的精美;深色的色调来表现悲伤的情绪。对于四、五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主题和心境是一致的,而再过一两年,他们会在画布中真实表现出与叙事重点有关联的情感,譬如在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关键人物可能胳膊比其他人长些、体型更大些、穿着上更与众不同些等,这些对关键人物形象上的刻意强调,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关系。在青春期阶段,儿童逐渐开始将情感的描绘当做是图画的主题和线索:一个人的形象唤之“孤单”;两个人的形象唤之“朋友”。尽管他们曾经把情感和思维分离开来,可是在最后他们还是借助材料的表面特征来表现和主题间的联系。不管是审美还是艺术化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情感的表现,而忽视构图因素,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来的,更不用说将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思维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在作品中长期看不到矛盾的消除,对儿童绘画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3、从构图因素来欣赏儿童画中的美学价值

所谓的构图因素也就是构成视觉图画的各个要素是怎样组合而成,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实现了视觉趣味与整体协调性。在欣赏和评价儿童画的过程中,这三点是我们要格外注意的,这不仅可以看出儿童对材料的使用与理解,而且也是儿童创作绘画的初衷与原始动力。构图因素的组合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秩序追求的欲望。每一个艺术家在选择线条、颜色、形象的时候总不忘构建和谐的秩序,力求实现画面的整体性。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大多借助重复使用或者重复变化图形要素来构建统一、协调的秩序。他们组织要素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年龄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三岁的孩子只会在画布上重复的绘画相同的线条、相同的形状,最多可能在无意中创造出一种秩序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在整张画纸上画面一样的线条、一样的形状;接着在画纸的相同位置上画满何种视觉要素;最后,四五岁的孩子便能够创作出该有年龄典型特征的优美线条的形状了。这些图案的颜色、形状、位置以及线条都是不相同的。儿童组织这些绘画要素的目的除了客观真实地描述某一事件或者事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富有情趣、和谐统一的图案。

4、从材料运用上来欣赏儿童画的美学价值

我们常常会为儿童画中的新奇性与生动性而拍手叫绝,从他们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表演欲望,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他们选择材料的自由和完成作品后的开心。然而,在大部分儿童作品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本质因素,也是我们容易忘记的。也就是儿童对材料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人们常常会注意到周围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可是却没有注意到儿童与材料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选择材料、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儿童逐渐认识到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各种情感,这是源于材料的使用承载着儿童的各种情绪。儿童惊奇的发现橡皮泥具有可塑性,进而体验它,最后形成自己的感受。在实际上,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不过如此。借助于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儿童逐渐对这个世界产生认识,接着产生绘画的初衷与原始动力。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线条看起来就像运动中不小心流下的一条痕迹。同样的道理,绘画中一种内在特性就是节奏。开始的时候,儿童借助挥动手臂来画出符号,这其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特性。这些绘画特性、节奏以及运动曾经一度被看做是人类感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逐渐理解、并接受这种特性,在艺术作品中便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儿童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的基础,而这些基础的根源都是以这些材料的自然特性和人类的感情为首要前提的,并不存在受到历史变换因素的影响。

绘画和其他学科科学化的交流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因为绘画的很多意义都是借助视觉形象得以传递出来的。譬如,在画的一棵树的时候,除了他的客观存在外,也传达了一定的意义。绘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或悲伤,或积极向上等,这也是儿童画的根源所在。儿童画和成人绘画存在一定的区别,儿童画审美价值最大的特征便是给人一种天真浪漫、稚嫩可爱的感觉,让欣赏者一眼就可以感受到纯真的童心。因而,美术教师和家长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年龄加以艺术上的指导,过于注重“画得像”的教学手段不是很适合他们。在欣赏儿童画的时候要多加鼓励,让他们可以在画布中自由地进行创作,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自我本性得到回归,儿童画的美学特征才可以显现出来。

3、总结

总的来说,儿童画的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完美和残缺是一种美;成熟与稚嫩是一种美;清晰与朦胧是一种美;自由与规范同样也是一种美,因而在欣赏儿童画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抱着这样的宽容态度便可以理解、感受到儿童画的天真浪漫、稚嫩可爱。

参考文献:

[1]耿爱芝.浅谈儿童绘画启蒙教学[J].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10期

[2]夏弘禹.专家指导0~3岁宝宝早教关键期球类游戏益处多[J].时尚育儿.2010年03期

[3]陶格斯.“蒙古族传统游戏,玩法的教学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陶格斯.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游戏、玩法的教学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李艳新.教师应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J].华章.2010年01期

[6]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4

一、让幼儿学玩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兴趣

孩子天玩,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学与玩虽然对立,却又可以统一,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学中,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比如:让幼儿玩球,在玩之前,老师提出要求,幼儿要认真观察,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在纸上作画,这样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便跃然纸上。有的幼儿虽然画的不怎么好,但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表现却已经获得了最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让幼儿深入观察,增强其技能

观察,使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并在丰富知识经验和深刻印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造。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状的技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例如:要教幼儿画人,那就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人的基本动态,以及总结动态的表现方法,幼儿有了这些技法作为基础,才能画出人的各种姿态,才能生动地去表现人的生活情景。这样才能用所学的技法表现他们对想要表现的事物的认识。

三、指导幼儿绘画时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对幼儿绘画指导不能急于求成,应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首先让他们观察绘画对象的形状、结构、颜色,找出绘画的规律,然后再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实物,由他们独立作画。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基础上,幼儿画出一只正面的小兔子,教师就可以鼓励启发幼儿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幼儿园怎么画?小兔子的村庄怎么画?或者教师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看看幼儿怎么表现它?等等。不要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四、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应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

评价儿童画优劣的标准应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每个儿童都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儿童绘画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当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要善意的诱导,使孩子容易接受,有所领悟,自觉地使自己的审美观念趋向规范。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儿童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可能是儿童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儿童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他们良好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五、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绘画环境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5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教学;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72-1

一、倡导寓教于乐,感受笔墨魅力

骨法用笔――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由此而体现的笔墨情趣和精神气质。儿童水墨画的骨法用笔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有画家一般的骨法用笔和气质修养,但教师能够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用笔,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利用水墨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如果离开特定的感受来谈笔墨,谈线条的粗细、笔墨的浓淡、中锋侧锋逆锋等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和无效的。所以在《水墨游戏》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游戏的成分,引导学生将水墨作为玩具进行交流、玩耍。

在我的水墨课堂中,我常常倡导推出些有意识、无意识的活动,欣赏大师的作品,在一个专注而又放松的,充满情趣的情境中,从无意识的涂抹中,妙手偶得。我们不仅可以拉根浓淡干湿不同的线条去散步,我们还会拉一笔水墨色去散步。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的水墨技法的基础上,快乐地用毛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在开始教儿童学画水墨画时,可以在游戏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一些技法,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游戏性的课题,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笔墨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浓厚,更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创造出更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二、保护童真童趣,彰显生动气韵

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儿童水墨画怎样才能气韵生动?怎样才能和成年人的作品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儿童画应是具有童真、童趣,充分体现儿童独特的观察视角的作品。因此在指导儿童画水墨画时,教师首先应该在充分体现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地运用笔墨技巧。以儿童线条为例,艺术家常常为儿童画线的自由可爱而倾倒,这就是它的魅力。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一味地临摹、练习某张作品,而应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方法,用水墨随心所欲地表达出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只要是与众不同的,只要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有创造性的体现,即使画面看起来有些“乱七八糟”也是优秀之作。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提要求,但对他们画出的作品我们则应多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且他们绘画的过程也是我们不应忽视的,让孩子们开心自在地画水墨也许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三、鼓励随类赋彩,展现多彩童年

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儿童作画在色彩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任何物象都不可能是无形无色的,即使是一幅抽象的绘画作品或纯水墨作品同样有自身的形与色。在儿童水墨画中,色彩的运用更有意义。儿童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他工具勾线填色相比,个性更为自由舒展。儿童在自己的画中应用的色彩往往是更强烈、更纯粹的原色。教师不应该用传统的水墨理论束缚学生的创作,只需要向他们简单介绍一些对比色、邻近色的知识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色彩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展现七彩童年。这样儿童水墨画的世界才会更丰富多彩。

大部分孩子喜欢用墨线去描绘物象,很少用水墨画“块”的优势来组合形体,他们往往勾完线以后再平涂颜色,没有认识到水墨画一笔下去,会产生墨色丰富的韵味,没有发挥毛笔的性能来画画。比如:画一只小鸡,我们应告诉孩子们:一只小鸡的完整形象就是一个小椭圆墨块与一个大椭圆墨块组合成的面,再加上简单的点(眼睛)和几根线(腿和爪)组合而成。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能一笔画的决不重复第二笔,引导儿童理解水墨画“惜墨如金”的笔墨特点。

四、学习经营位置,提升作品意境

经营位置――对画面构图的构思。儿童在作画时还考虑不到对“位置”的刻意“经营”,想到哪就画到哪,更多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非要其刻意追求什么,也许反倒使儿童画的情趣完全丧失。但是不要求儿童在作画时刻意“经营位置”,并不是指任由其随意乱画,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有目的的训练。在课堂内,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如结合水墨画教学和语文课文《咏柳》、《池上》等进行古诗配画练习。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诗意,领会古诗中的情感,揣摩古诗的意境,然后请学生给古诗配上相应的插图,最后举办一个古诗配画的“小小展示会”,师生共同探讨。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经营”出更好的“位置”。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6

关键词:儿童;水粉画教学;方法

水粉画在世界各国的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凭借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画风伴随着历史发展至今。在当代美术中,水粉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运用到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感。因此,鉴于水粉画的重要性,这个画种也被逐渐纳入美术教学中。

一、儿童正确认识水粉画的意义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水粉画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水粉画具有色彩鲜艳、形象丰满、构图自由的特点,能够促进儿童多方面情感的发展,因此,水粉画有着独特的价值。十九世纪末,一位非凡的艺术家实现了色彩解放,使得艺术帷幕得以拉开,色彩的地位也因此改变,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也因此改变。儿童只有正确认识水粉画,才能端正对它的学习态度,并且只有了解水粉画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发挥绘画创作。

二、目前儿童水粉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儿童水粉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阻碍了水粉画的发展。首先,由于教学过于重视技能,忽略了对画作的欣赏,因此,使儿童的审美无法得到提高。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以提高学生绘画技巧作为标准,因此选择的素材往往难以把握。其次,教师忽略了儿童对自由的表达,教师在教学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想了解什么。在讲课时内容也过于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如果不改善这一问题,学生的绘画创作只会单一乏味,缺乏新意。最后,由于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因此,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表达。因此,为了使儿童更好地学好水粉画,需要通过多样的活动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儿童水粉画教学方法的优化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情感的支配,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积极地参与了解,专心投入。对不感兴趣的则走马观花,不予重视。因此要想让儿童学好水粉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添加与水粉画有关的游戏环节。例如,让学生学习画《花儿朵朵》时,学生可以用水粉进行手指点画,相比较常规的画笔作画,手指作画更加有趣,儿童在进行绘画时能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参与进来。

2.循序渐进

由于儿童的心智发育还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不强,因此对儿童进行水粉画教学需要做到循序渐进。儿童在刚开始学水粉画时不能直接研究色彩变化和绘画技巧,一般需要从平涂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色彩的搭配。在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在这么多颜色中,什么样的为原色?哪几种是原色?”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思考,教师可以给出提示:“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在给出提示后,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颜色的调配,不仅能够认识到原色,还能从实践中了解颜色调配后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掌握颜色的运用。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颜色调配后再开始让学生接触色彩变化运用和绘画技巧。

3.大胆尝试

在水粉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多种绘画方法结合,进行大胆的尝试。学生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够增强自身对美的感受,并且感受到水粉画的乐趣。在水粉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不一样的主题,让各个小组根据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小组的讨论能够使儿童的思维出现碰撞,从而产生更多想法。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绘画手法作出一个大自然全景,学生可以先用手指画出蓝天白云,还可以用其他颜色添加晚霞、太阳,然后让学生欣赏《海洋生物》,学生看完后根据自己观后感受结合想象用水粉进行绘画。这样的教学技能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要想优化水粉画教学,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脱离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到每一种方法后都要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使自身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东平.范画在水粉画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1(17).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7

随着我国对聋哑儿童教育研究的不断完善,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先天发展不足造成学习困难,他们是可教的,首先他们是儿童,其次他们是智力障碍儿童,所以他们有发展的潜能。希望通过后天教育和康复治疗能提升他们的智商,让他们具备生活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动画是孩子们的快乐玩伴,也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很好途径,利用动画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像正常孩子一样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要让让动画在他们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画教学同样可以提供情景、生活案例,树立孩子学习的偶像,让他们主动模仿,也可以回到家里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情况进行再学习和强化。让他们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和老师,让他们拥有一个理解他们的平等世界。

2.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的及应用性的适应性技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有:识记缓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再现不完整。记忆的编码过程不完善,不会利用分类、进行组块、借用中介、实施联想、特殊编码等方法。记忆目的性缺乏,下意识地记忆的效果差。感兴趣的和运动记忆效果较好。有意义的记忆效果差,但机械记忆效果比较好。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有:感性认识不完整、言语发展表现不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思维发展过程速度慢;产生固着和黏滞。(2)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3)思维缺乏批判性与独立性。

3.教育动画

广义的教育动画指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切动画;狭义的教育动画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要求,运用动画形象、故事情节等动画元素呈现教学内容,以传递教育信息为目的的动画形式。教育动画能很好地传承文化,能有效地传播知识,与传统教育相比,是一道曙光,但是新的教育方式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在经验方面缺少相关理论的指导,所以目前教育动画存在“娱教失衡”的问题,为了让动画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作出贡献,我们需要更努力地研究特殊教育和动画结合的相关理论和应用。

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材,培智学校会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状况编写校本教材,教师也会针对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下面以实际案例具体探索教育动画能否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发挥优势,缓减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困难状况。

4.教育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4.1我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由于面对特殊的教学对象,为此培智学校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生活语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强调生活语文是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使学生掌握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生活语文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动画的教学设计

为了配合本课儿歌的学习,从儿童角度考虑,动画片就是他们的乐园。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起床以后》的Flash动画短片进行教学,以下是利用教育动画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生活语文课的一堂阅读与欣赏课。儿歌介绍了小朋友早上起床以后自己要做的几件事情,叠被子、穿衣裳、刷牙、洗脸、倒脏水,从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动画内容概况:三个小朋友早上起床后,聚在一起玩耍,在等小然小朋友赶来的时候,他们在争论早上起床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起床第一件事是睁眼睛。这时小然到了,但他却很狼狈,小朋友们都很好奇他发生了什么事。他慢慢道来,最后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发现原因了,原来他起床后要做的事情顺序弄错了,才造成他现在的模样。这位聪明的小朋友给他纠正了起床后要做的事情的正确顺序。

教学课时:本课设计有三个课时,第一课时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由于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认知能力较弱,识字量少,根据阅读与欣赏的要求,第二课时以跟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为主,第三课时要求学生在儿歌阅读欣赏的基础上,拓展练习说话我会自己做什么,并由教师帮助创编儿歌。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适合刚入学两个月左右的学生学习,他们的认知意识处于较低状态,需要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动画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能模仿、听懂指令,能理解图片信息,能借助录像、动画和图片的支持理解语句内容。而轻、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都具备这些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跟读儿歌,练习发音。(2)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3)知道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跟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媒体和教具:电子白板、黑板、图片、贴图、动画片、儿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播放《起床以后》动画短片,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动画故事创设起床以后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回想起早上起床之后要做的事情。通过动画故事让学生知道起床后要做的事情的正确顺序。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动画故事里的小然起床后做了哪几件事情?让学生回忆并回答。然后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

教学环节二:儿歌学习,播放儿歌:闹钟高声唱,叫我快起床,自己叠好被,自己穿衣裳,刷牙洗脸倒脏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教会学生朗读儿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会发音的学生,教师需要在他面前,让他看着老师的口型学着发音,然后全班学生跟读儿歌。

教学环节三:儿歌内容理解,教师把儿歌内容全部展现在电子白班上,读一句在黑板上贴一张相应内容的图片,还会对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在完成黑板贴图之后,教师对学生提问:请同学们看看黑板,动画片里的图片和儿歌里的图片,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儿歌里有的,动画片里没有的?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帮助学生重新整理起床之后要做的事情的正确顺序。

教学环节四:评价环节,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并说出起床后要干的事,利用每张图片检查儿童的理解能力,用做动作念儿歌、看图片念儿歌等方法检测儿童对儿歌的记忆。

4.3教育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3月,笔者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智障班实施了上述教学设计方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堂生活语文课教学,在各种不同音乐的引领下,让孩子反复地听、反复地看、反复地说。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自然习得,最后在课堂末尾加上复测环节,检测学生的听、说、读能力是否提高。从教学结果来看,动画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减轻特殊教育教师的重复工作压力,还能发挥动画的视听优势,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教师考虑到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动画教学是一种将生活和语文结合起来的尝试。先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再依靠儿童善于模仿的能力培养生活技能。以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动画教学中的Flash动画片的截图。

图教学动画部分截图

4.4教育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教学实施后,针对《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有64人,其中17人是特殊教育在岗教师。47人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工作年限在0~6个月的有40人,6个月到1年的有13人,1~2年的有7人,2年以上的有4人。其中从事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有23人,从事生活语文教学的有29人。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动画的有26人,偶尔使用动画的有31人,不使用动画的有7人。对于在教学中使用教育动画,认为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使用动画能达到预期效果80%的有18人,认为能达到50%的有31人,认为能达到20%的有13人,认为不能达到的有2人。对于笔者根据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语文课的要求所做的动画文学剧本,认为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80%的有10人,认为能达到50%的有41人,认为能达到20%的有12人,认为不能达到的有1人。对于笔者的教育动画剧本,认为动画剧本设计没有问题的有45人,需要修改的有19人,对于是否愿意自行设计动画,在有技术人员帮助设计动画剧本并完成制作的前提下,愿意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出教学“文学剧本”的有62人,不愿意的有2人。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得知,动画适合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使用,特殊教育的从教人员有开发和应用教育动画的积极性,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应用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动画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教学资源教育动画是很好的选择。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8

一、课前:充分研究儿童,备好学案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儿童本位”观的指导下,备课,就不仅仅是备教材了,还有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研究儿童”,即必须以儿童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儿童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基础和能力发展

儿童学习本课的基础是什么?他已掌握了哪些能力水平?了解了这些后,在预习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帮助儿童实现有效预习。在备学案的过程中,要充分预设“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一个施教对象分层次进行教学,引导自主提问和学习,具体做到:目标分层。教材和课标的基础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施教分层。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如在设计课堂练习,可让优等生独立练习,中等生点拨练习,基础差的儿童辅导练习,从而做到分层训练。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儿童,在备课中根据儿童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其次,要研究儿童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儿童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儿童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住址、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应了解其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哪些是教育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并适当利用各种条件协助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要研究儿童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儿童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儿童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儿童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儿童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儿童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充分研究了儿童,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二、课上:充分尊重儿童,随学而导

“儿童本位”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儿童本位”,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时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在“随学而导”的理念指导下,课堂呈现形式多样,让儿童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在其中得到了发展。“随学而导”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受阻时顺应学生的思维来进行有效引导,新的理念让我们的课堂正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下面,我想通过同一课例《认识平行》(画平行线)的两种教法,来对课堂中的随学而导进行初步地探讨。

第一种教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那你能动手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

(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儿童汇报交流:

生1:我在方格线上画出了一组平行线。(图略)

生2:我沿着直尺的两边画出两条直线,也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生3:我用尺子画一条直线,然后将尺子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可以得到一组平行线。(从图上可以看出,该生画的第二条直线有点偏斜,听了他的发言,立即有儿童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

师: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他画出的不是平行线。

师:如果任意画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来画,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画平行线的步骤及方法。)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任意画一组平行线吗?动手试一试。

……

第二种教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那你能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儿童汇报交流:

生1:我在方格线上画出了一组平行线。(图略)

生2:我沿着直尺的两边画出两条直线,也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生3:我用长方形纸先对折,然后按相同的方向再对折,打开后两条折痕,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的。

……

生6:我先用尺子画一条直线,然后将尺子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因为移动的距离较短,所以看上去很像平行线。)

师:大家对这种画法,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这种画法比较简便。(有部分儿童随声附和。)

师:既然大家认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就请你们一起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画的过程中,有不少儿童画好以后又擦了,有的同学反复擦画了几次也未画好。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同学面露疑色。)

生1:这种画法虽然比较简便,但是不能保证每次画出的一定是平行线。

生2:我刚才动手试了试,如果在尺子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移动后画出的直线和先画的直线就不平行了。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9

【关键词】创型式儿童想象画

对儿童进行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其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然纵观现行儿童想象画教学,却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天马行空型――随意想象

从儿童创作的想象画来看,最为多见的还是天马行空――随意想象的作品:第四册《奇特的梦》,全班39位学生,其中33位学生的作品都是属于天马行空型的,占了84.62%。

2.思维局限型――假意想象

儿童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就很容易把新产生的艺术直觉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压制下去,使自己的艺术思维局限在原有的模式中。因此,在儿童科幻画作品中局限在太空、宇宙飞船之类的画面比比皆是。

3.思型隔离型――言语想象

儿童是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围绕主题的想象,答案丰富多采。一旦要求用绘画形式来表达,就会变得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思维与造型表现能力相互脱离。

所谓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是关注儿童自身的联想、想象,关注教师通过图片等媒介进行视觉引导,关注学生创作中思维和造型融合的课堂教学。

一、融汇――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流程设计

在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流程设计中始终将各个环节相互融汇,让孩子很好的去自我体验。

1.课堂流程

(1)情景诱导: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和设置疑问等,都不失为很好的诱导方式,情境诱导环节是关键。

(2)原型想象:在情景诱导的过程中,学生被激发的思维和想象,用画笔表达出内心世界最初的想法。

(3)赏析拓维:通过欣赏相关作品,包括同伴作品,并从绘画元素深入解读,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4)形式关联:以赏析拓维为基础,进行想象画的形式发展,通过夸张、变形和组合等艺术手法转化成新的图像形式,实现形式的再造和创造。

(5)新型重构:鉴于以上形式关联的基础,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以新的造型形式进行再创作,新型重构其实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6)展评激创: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强调新形象的有效评价,能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自信,激发再创造的灵感。

2.课堂特点

(1)重思维联结

在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中注重思维联结。让学生有一个最初的作品呈现,再通过相关作品的欣赏拓宽学生的思维,然后融入自己的想法,运用夸张、变形和概括等艺术手法通过再创造,呈现独创性的作品。

(2)重形象重构

在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中注重形象的重构。新型重构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反映出儿童心智的成长,儿童对形象重构的能力,体现了儿童的自我成长。

(3)重儿童本意

在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中注重儿童的本意。在第一环节中: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二至五环节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后环节中:是对儿童作品的肯定和对儿童再创造的激励。

二、重组――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活动形态

儿童的天性是充满幻想的,那是创造不可或缺的源泉。但儿童因为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需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在教师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引导和重组的过程。

1.内容推进式想象

孩子就喜欢表达单一的事物,比如:请学生去表现《蹦跑的动物》,绝大多数孩子就画了一个或多个动物的形象,而这个动物在哪里蹦跑?为什么蹦跑?怎样蹦跑?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层层推进式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2.思维转换式想象

儿童一旦有了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就很容易陷入原有的思维模式中,在他们的眼里太阳是红红圆圆的、大海是蓝蓝宽宽的。转换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他们就能展示另类精彩的世界。如第一册《我心中的太阳》首先可以通过转换题目《哭泣的太阳妈妈》、《刷牙的太阳》等,然后,让学生来想象这些太阳的特点又会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围绕主题提出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进一步转换学生的思维。

3.原型变异式想象

任何一种创意,它的原型都来源于生活,给孩子提供一个参照物,并不单纯让他去模仿,而是希望他能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将其进行变异衍生。第四册《大家来运动》一课,用课件先展示一个站立的人,然后发生动作的变化,在每发生一个动作变化的时候都让学生来猜猜他可能在干什么?四肢和关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把具体动作下的场景呈现出来。

4.情感升华式想象

让孩子带着情感去创造,才使艺术的生命得以延续并升华。第二册《画画亲近的人》课前让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人的长相特点?去体验和亲近的人在一起时的感觉?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是一个让孩子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成功创作的基础。

三、入意――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价值表达

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从孩子本意出发,让孩子多用体验的方式在创作中自由的表现自我、表现对世界的认识。

1.生活体验: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建构前提

罗恩菲德指出:富有创意的制作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体会经验。而经验是儿童对生活的自我体验。在执教《我的喜怒哀乐》一课之前,可事先让学生回去对着镜子做各种夸张的表情,观察五官肌肉的变化等,并尝试把它画下来。

2.本意创造: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建构核心

在儿童的世界里也许存在天敌共处一室的画面,这对成人来说觉得不可思议,但对孩子来说想象存在着智慧。让儿童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是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一次创作《大手套的故事》中,有位学生创作了五幅画面:一只手套落在了森林里;天空中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一只被冻的哆哆索索的小老鼠发现了这只大手套,就钻了进去;这时来了一只小花猫,小老鼠和它打招呼,让它也躲进大手套里;最后大手套里又来了好多小动物,把大手套挤得满的。以“大手套暖暖的,大手套是大家的家!”肯定了他的创作。

3.适度示范: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建构基础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承认模仿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美术课堂中教师的适度示范,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模仿学习。但在美术课堂中老师什么时候做示范?做到怎样程度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最有益的呢?这是教师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4.展示分享:创型式儿童想象画课堂的建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愿望。”因此在学生作品创作结束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价非常重要。

儿童想象画,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孩子对世界的自我体验。美术教育是一门对话的艺术,更是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我们只有先读懂孩子,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才能听到了孩子真切的声音和爱世界的心跳。

【参考文献】

[1]艾尔・赫维茨.麦克尔・戴.郭敏译.儿童与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郭小平,翟灿,熊蕾,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罗恩菲德.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儿童画画基础教学篇10

一、想象是孩子的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随意的涂鸦画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他们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1.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为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儿童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加强儿童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装饰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

二、供选择途径,强调个性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和成熟水平,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游戏学习法。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

2.玩做学习法。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3.心画学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心画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心中的图式。首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感受音乐中的情境,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自由的完成创作。

三、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