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十篇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十篇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10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1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轻松地进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让这种欲望成为支持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获得更多美术知识的动力。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学美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内容,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在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美术功底,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创设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美术能力,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学生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二、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

思维的培养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挖掘现代教学设备运用

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用美术表达美的欲望,使他们对美术知识深入探究,提高美术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有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学好美术的信心。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之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直观的表现方式都能让学生有美的享受。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能丰富教学容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美术的知识,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学习过程中喜欢上美术课堂,并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

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五、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提问教学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二)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五、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个性化设计;学习品质;学习动力;学习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6-0064-0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融入个性化设计,既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个性化,关注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优化,其中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成为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关注点。美术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组,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有个性化追求,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老房子》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样式的老房子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老房子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建筑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家老房子的样子。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顺势展示一组自己拍摄的照片(当地老房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纷纷讨论家乡老房子的特点,描绘家乡老房子的画法。首先是线条画法,要注意勾画外轮廓和比例,线条要明确,有一定疏密变化以及明暗对比;其次是色彩搭配方法,色彩设计时要注意色差,色块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特别是将自己拍摄的家乡老房子照片作为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个性化,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学法运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教师要有宽容思想,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探索,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追求,进一步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学无定法,教师在ρ生进行学法引导时,要注意拓展学法资源的外延,促使学生展开多重学法探索,丰富自身学法的积累。

例如,教学《漂亮的房间》一课时,教师出示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房间模型,让大家展开评价活动。学生先认真观察各个房间模型,对房间的装饰、绘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这些房间的模型都非常漂亮,说明制作者是心灵手巧的人。现在每个小组拿一个房间模型作为参照,集合全组力量重新制作一个房间模型,要比参照的模型更漂亮,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听后热情高涨,开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小组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做出来的房间模型的漂亮指数明显高过参照模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并收藏学生的作品。这样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制作,从中获得丰富的认知。

三、课堂评价个性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终结性评价,用测试结果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是不科学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也是个性化教学设计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语言设计,提升评价的针对性。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4

一、教案的一些固定栏目

教案的固定栏目无非就是教材分析,学情学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这些内容在年青老师刚刚设计教案时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我曾经也这么想,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些栏目的疏理清晰了,你的教案也就清晰了。下面我们分别来谈一谈。

1.教材分析。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或教学纲要,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设计开发,在进行开发时,建议对教学的这个单元进行通读,借鉴教参,了解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议目标具体,操作性强。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分析了学习者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基础技能等多方面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在随后的教学策略设计中重点对这些重点、难点的教学进行设计。

二、教学案主体部分设计的一些策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优质课的准备过程中,切忌全盘照搬别人的课例。要知道观摩的老师都是久经“沙场”,听过很多课例,所以一堂课如何设计、怎样发展,大方向他们都知道,典型的课例他们更是记得很清楚。因此最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创新,从其他学科中寻找灵感。

三、关于新知教学

1.常用教学活动程序有:

传递――接受(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它在教学实践中经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但学生在此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

引导――发现(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此困难得欲望,然后主动去思考面临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产生假设,独立运用各种思维操作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得到正确结论。此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储备,即我们常说的“基础”要好。

情境――陶冶(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总结转化)。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场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也可实物演示,用音乐来渲染,来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加入活动,使学习潜移默化地进行,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总结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

与认知目标有关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等。

与情感领域有关的学习:强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和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多样化练习,防止学习成果的千片一律,这是抓住评委的眼睛重要因素。现在提倡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差异教育的针对性,所以通过不同的作品成果来显示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比如,在制作电子小报中,要有环境保护的,有历史研究的,有社区宣传的,有读书学习的……让人感觉到学生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创造!

1.以兴趣为先,设计要有“热”度。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而新课的练习又常常是放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紧张学习,比较疲倦,枯燥的练习内容与方式是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达到设预计的教学目标。

2.以目标为本,练习设计要有“效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它的目标要以教学目标为本。这个“本”既有内容的框架,又有份量的限制;既要达成知识巩固、技能提升、方法掌握的目标,又要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彰显。适当数量、有重点内容、创新题型的练习,能让学生喜欢并乐意参与练习,从而提高练习效率。

3.以学生为主,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要求上注意减缓坡度,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适当增加“台阶”,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依次呈现,既照顾学生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又能比较可靠地反映出各种程度学生的发展水平。

五、关于课堂评价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但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只评不用把评价沦为形式对你的课堂破坏力是极大的!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进行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对不同学龄学生评结果反馈时要注意,小学生可以奖励小星星之类,大学生都不能这样做了。要注意评价及反馈的科学性、实用性,不能形成一种教条的“填表”活动,要发挥学生自主、协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展开评价。教师要特别注意对评价的反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讲评、总结和拓展练习,切忌只评不用,让评价流于形式。

六、关于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总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系统知识的归纳。新课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承上启下的纽带。总结时可以利用与下节课有联系的内容做为切入点,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别有洞天”的洞门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样即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效化教学情境设计。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新知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构建美术知识的重要环节。创设高效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自主建构美术知识。余文森教授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可见,创设高效化的“教学情境”何等重要。

1高效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1.1高效化教学情境应该是合理的情境。

曾听老师在上《生活中的图表》时用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你们进入初中快一学期了,还记得你们第一次踏入这所学校时的情形吗?当你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你是如何找到你学习的教室的呢?学生在下面大声的回答:“问门卫”。还有呢,“我问了同学”,“我问了比我高一级的哥哥”,“我问了老师”……老师有点急了,还有呢,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找到你的教室?同学们沉默了会,终于有个男生说了声,“可以通过地图吧。”“太对了,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这位老师想通过创设的这样一个情境来导入主题,但这位老师创设情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情,不仅没有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反而产生了负干扰,这样的情境是低效的无效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中的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它应该是合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所包含的问题也应该是最适合知识教学的需要,最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的兴趣。

1.2高效化教学情境应该是实用的情境。

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要有利于学生美术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美术课堂上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通过引入鲜活的题材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有效的构建新知体系,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美术语言提炼出问题,而不流于形式。上《角色游戏》时,笔者先跟同学们宣布:“上课前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场别致的秀。”振奋的音乐响起,带着面具的学生从门口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一跳进教室,别致的面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激起了他们非常想要了解这么别致的面具是如何制作的?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等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再由此引入这课的内容,开始了这课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仅仅为了让课堂热闹而让情境变成课堂的装饰品、花架子。

2高效化教学情境的特点。

2.1体现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目的。

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体探索、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携带着观察、分析、实践、迁移等探索性的举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探究的需要,围绕探究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上《变迁中的家园》一课时,笔者安排学生去了解我们的家乡江阴周庄的历史、家园的变迁,用文字和图片形式来展示周庄的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起他们热爱家乡,并产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家乡自然风光的冲动。此外,利用电脑课件把景物分解、组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使学生在感觉、视觉、听觉等交叉感应中轻松有趣地充分感知景物的特点,在描绘的过程中,笔者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意抓住典型特征,思考如何才能最恰当地把它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笔者再做示范讲解。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形象记忆力。

2.2体现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知道初中生上课易于疲劳,精神易分散,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实物或者音乐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一课导入时,笔者用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感受曲子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的同时,让学生说说曲子中我们听到了那些鸟类的叫声。随后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最熟悉的鸟———麻雀,分析麻雀的特点,并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比赛:根据你对麻雀的了解、印象,参考屏幕上的图案,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在纸上用线条表现一只麻雀,限时为3分钟。学生们快速地在纸上画了起来,三分钟后,请每组组长挑选本组体现麻雀特点较好的1-2张作品交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看着自己或自己同学的作品,兴趣盎然地讨论着,笔者最后作了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每个同学都表现了自己心目中的麻雀,想必心中各有感触。下面,笔者要给大家介绍同样是表现麻雀的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从而开始了新课内容的学习。设计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游戏,能使他们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些游戏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很快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和“身临其境”,这样的开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3体现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

解决美术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上《奇妙的肌理》一课时,笔者准备了两盆清水,然后请学生在一只盆里滴上几点墨汁,另外一只盆里滴上油性颜料,然后分别轻轻搅动水面,随即迅速地在水面上铺上一层宣纸,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宣纸上出现了似幻似真的美丽图案。欣喜之余,疑问产生了,这是为什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立刻选择喜爱的材料,尝试肌理的创作。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奇幻漂亮的图案,有的学生却失败了。失败的学生不服气,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产生了:制作肌理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如何选用材料本身的肌理?颜料和水的用量该如何掌握?综合材料的运用效果如何?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由操作、探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不断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方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业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猜想、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在情境中学到知识,还体验了构建知识的过程。

2.4体现人文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认为美术学习没有意义,甚至排斥美术学习。新教材注重了人文意义,如阅读材料介绍了中国古代美术家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艺术大师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奇妙;具有时代特征的名画名作则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笔者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古老动画———皮影戏的同时,让学生欣赏皮影戏短片《指鹿为马》,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当一回蔡伦》通过视频了解纸的制作工序,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屏纸;《寻古探幽》随着历史的足迹了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这些创设了人文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美术世界,开阔视野,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发展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学生崇尚文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创设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虽然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理念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情境,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施玉萍。怎样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J].福建教育,2008.12.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6

作者简介:徐湘芸,女,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孙桥中学,邮编:201210。

所谓“图形创意”,是指借取某个基本形,如符号、字形、物形等,在生活经验积累中找到对应的事物,并在内在情感的驱使下,运用直觉、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对基本形重新整合并形成新的形象。图形创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图形设计的灵魂,而图形设计是创意思维的呈现形式。

一、使学生获得创意的灵感

(一)激发学生创意的热情

1.优秀的学生作业通常是在心情愉悦、积极创作的状态下产生的创意作品

课前教师收集资料的准备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在课堂上播放有创意的生活用品图片、音乐,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图中设计的特别之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有兴趣,就会主动活跃思维,激发自主参与的热情,如《“音符”勺》(图1)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学生作品。而营造宽松的环境对灵感闪现有很大益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异性会产生朦胧的好感,他们对表达这一主题的图形、符号十分敏感,教师允许他们把令人感觉愉悦与美好的事物作为设计要素,一名学生就把勺子和杯子放在—起做了—个整体的设计,形成了《丘比特的箭杯与勺》这件作品。(图2)通过放宽创意范围的限制,学生内蕴的情感得到释放,激发出创意灵感。教师及时指导,使设计在合理的表达范围内产生出来。

2.不一样的创意基本形是激发灵感的有效手段

教师提出创意基本形可来源于字母或者数字,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改变,写下一个字母或者数字,双钩以后得到随机的线条图形,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在生活经验中寻找设计灵感。这样可以推动学生挑战自我,激发热情,描绘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来。

《“可爱的兔子妈妈”勺》(图3)的设计图稿来自拼音字母“r”。学生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图形资源,与教师提示的“字母形”进行对照和联想,创意出独特的勺子。还有个学生通过数字“6”得到了这个《“半脸人”勺》(图4),怪诞而又独特。经过实践观察,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方法,教师便可将它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寻找创意灵感

1.给学生“想象的平台”,使学生捕捉灵感有迹可循

为了避免学生步入简单模仿已有图像的境地,教师借用了数字、符号、简易几何图形等作为想象的平台,展开图形创意。例如,有名学生是“果粉”,对照数字“6”联想到富有创意的乔布斯的“苹果”,觉得他的灵感就像闪电霹雳,震撼全世界,由此创作了《“闪电苹果”勺》。(图5)创意图形受到了许多同学的赞赏。还有许多学生的作业想象巧妙出奇。有学生为了表达对《葫芦娃》动画片的深刻印象,用字母“d”想象出葫芦的形象,创作了《“葫芦”勺》(图6)。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脑海中出现的图像,用变形、仿生、组合、添加等加工手法,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可爱,富有创意。这样的案例印证了教师提供“想象平台”能有效将学生从课堂中摸不着头脑、漫无目的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因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设计效能。

2.以“想象平台”同时进行拟人化想象感悟,把勺子与自己换位,思考作为出发点“搜索图形”,是创意灵感的重要来源

“搜索图形”就是在脑海中迅速找寻与“想象平台”有相同特征的图形,筛选出可用的创意图形素材,这个过程类似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状态。例如,当学生们正对着数字图形进行大海捞针般联想时,有学生把勺子想象成一个小人,他自己这个大巨人抓起小人舀汤时,小人发出惊恐的叫喊。这个情景让他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但是怎么表现出来呢?教师趁着这个机会,给学生们介绍了表现主义代表作蒙克的《呐喊》。在画面中那个似人又似幽灵的形象,以及他那张大嘴的表情,充分地表达了这种感觉。这名学生把名作《呐喊》中的形象略作修改,根据勺子的功能调整了这个人物,变得更为细长,创作了《“叫喊的人”勺》(图7)。又如,从《“打结的耳朵”勺》(图8)设计图稿中,分明可以看到动画片《汤姆和杰瑞》中拟人化的猫与老鼠争斗的场景。还有猫耳朵被老鼠弄成了打结的样子,这个形象既幽默又令人印象深刻。学生在脑海中搜索到这个形象,提炼出最典型的猫头和耳朵打结的形状,也能传递出汤姆猫引人发笑的样子。

二、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意图形

(一)教师在教学中“过程演示”

教师演示过程:首先勾画一个借来形,如数字、符号、几何形等,然后朝着目标形去寻找脑中的奇思妙想;一旦有了,立即抓住闪现的灵光并及时勾画成形;最后进行形象物的内容增减与功能上的完善搭配,完成作品。

以开瓶器设计为例。教师根据字母p的形态图(图9),展开搜寻与开瓶器相似的创意形象,最终画出了《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豌豆射手”的形象(图10),再根据开瓶器的功能稍加调整成示范图(图11)。学生因为很熟悉这个游戏主角的形象,议论纷纷,并叫道:“这也可以!”“这个好玩!”一旦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立刻就觉得创意图形离自己不那么遥远,只要表达内心喜欢的就行了。教师的演示使学生直接明了创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得到极具个性的新图形和实践操作方法。

(二)使学生“放开手脚”,有效勾画成形

1.“放得开”是指打开思路,大胆表达,敢于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事物,使创意形象有效合理

某学生的《“灯泡和插头”勺》(图12)是这样诞生的:开始设计时,他觉得教师说的灵感就是灯泡的光,教师肯定他的想法,并提出:灯怎样才能发光呢?为什么发光呢?于是有了多功能的叉子和可以避免滑掉的爱心设计。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艺术是个人在这个世界中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最主要方式。”教师尽力在形象构思上指出他们的创意想法中的可贵之处,一旦有突破,还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2.“放松画”是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随时想到有意巴的形象便立即用铅笔放松地勾勒出来

在图形创意时,要从感动自己的某个场景出发进行想象、用草图勾勒。教师可以把一些比赛场景、动物保护、唱歌娱乐的场面通过图片给学生以启示,令学生在随意勾画中产生灵感。例如,在教师放综艺节目图片时,有学生突然想起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那张长长的脸,随手勾出长鼻子的形态,教师立即赞赏他的草图,于是他在鼻子旁边画出了人的《“五官”勺》。(图13)学生往往担心别人嘲笑难看的画面,如果让他们看看大师们潦草的草图,再给他们一些鼓励时,他们的思想负担就不会那么重,就会鼓起勇气,相信自己是有创意的,从而在设计过程中真的找到灵感,并实现了自我肯定。《“飞鸟”勺》(图14)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

三、使学生获得完美的创意图形

(一)“调整功能”,提炼创意形象

1.“调整功能”,是指初步获得图像后,还要进行符合产品使用功能的调整

教师通过提供实物,让学生体会使用感受,充分认识物品的功能性,学生才能把图形与功能搭配完美,设计得巧妙出奇。《“猴子捞月”勺》就是功能与创意结合的例子。这名学生将猴子身体缩小,调整了猴子尾巴的形态,使勺柄便于挂在杯子边缘。(图15)

2.考虑解决各部件之间的比例结构关系,使创意更合理

设计要求学生从功能性的角度去寻觅形象,既要有趣,又要避免雷同、抄袭。例如,有学生用漫画《小猫钓鱼》中猫尾钓鱼作为创意,把猫的身体反复修改成方便手握和使用的形式,兼顾了勺子的功能性。他觉得,“小猫钓鱼”勺太长了,不便携带,于是把鱼和猫设计成可分开的两截;又增加了测量食物中卡路里的特殊功能,终于提炼出鱼咬住猫尾巴的形象。再经过反复修改,往往能提炼出更令人满意的图形形象。(图16)

(二)听取意见,自我完善创意图形

1.作业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物品的使用方法

与同伴交流功能设计是否更利于使用,对自己的创意作品进行审视和整体修改。以《“愤怒的小鸟”勺》为例:某学生在最初的设计稿中是完全根据“愤怒的小鸟”的形象来画的,整体感觉较短;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太短的话,勺子的用处就不大,为了能发挥勺子的使用功能,应当把原来矮胖的勺柄拉长,这样勺子给人的感觉更整体,更便于使用,也更安全。(图17)

2.多元化评价使作品更加完善

当学生的作品完成时,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有教师评价,也有同学评价,同时进行自我评价;标准有三——创意妙不妙?形象好不好?设计灵不灵?这样多方位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多渠道听取别人的评价和建议,提高自我认识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自觉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客观公正地对作品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又给每一名学生提供了机会,学会倾听,学会自我反思。例如作业《“小屁孩”勺》。有学生觉得做个“孩子王”真好,没有现在那么多烦恼,所以,设计的开瓶器表现出了一种张扬的个性。刚开始,有个平时与他关系不太好的学生提出“小孩的手张得太开了”,他一听,嘴巴一噘,坐在座位上,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同学做了评价,可他似乎并不想修改。这时,教师给出建议:“你的想法很好啊,不过,同学提的建议也可以考虑,你想啊,勺子在使用的时候是不是会碰到嘴巴呢?”这么一说,他沉默了。快下课的时候,只见他默默地在稿纸上修改。教师走过去悄悄问他:“怎么改变主意了?”他说,冷静下来以后,觉得同学不是针对他本人的,而是出于对勺子的使用功能的考虑;勺子使用要注意安全性,头发、耳朵和手臂的形状的确不太合理,所以,就把《“小屁孩”勺》改得更圆润了。(图18)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笔者对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如下认识: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2、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3、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2、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1、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2、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3、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4、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同课异构 教学效益 思考 策略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或校本教研主要采用的教科研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让听课老师较为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科学、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2011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州市小学美术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在现场观摩了两节同是五年级第十册第12课《鱼的纹样》的“异构”设计课。对这两节课印象颇深,也尝试分析了这两节课在设计环节的意图。

实践剖析:第一节精彩课授课片段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①播放1分钟《海底总动员》视频片段。②师:影片中的鱼美丽吗,美在哪(“造型”“花纹”“色彩”)?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造型”“花纹”“色彩”三大方面感受到鱼的美,梳理出鱼纹样的设计三大块面,统领全课,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和热情。

2.引导观察,掌握方法。①教师提问:造型和鱼的外形结构紧密联系,具体说出包括的部分(鱼头、鱼身、鱼鳍、鱼尾)。②师:结合鱼的组成,如何让他们的特点更突出呢(简化、夸张、概括)?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的特征,掌握鱼的纹样设计方法。

3.联系实际,设计应用。①师:中国民间一向喜欢用何种方式来装饰青花盘?既高雅又生动(在生活、学习中的发现――已学过的《适合纹样》就可以表现《鱼的纹样》)。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欣赏鱼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激发学生尝试创作、表现。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从古至今鱼的纹样作品中,增长知识又享受美的熏陶,为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创作鱼的纹样拓宽思路,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

实践剖析:第二节精彩课授课片段;

1.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师:送祝福(俏皮生动鱼形杯子)――揭示学习《鱼的纹样》。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切人课题简洁明了,学生在送祝福中拉开《鱼的纹样》教学设计的帷幕。

2.初步尝试,平面造型。①师:通过欣赏图片,发现鱼有什么不同(“外形”“花纹”“色彩”“鱼头”“鱼身”“鱼鳍”“鱼尾”)?②这些图片是用了怎样的方法让鱼变得如此美丽(变形、夸张)?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教师发现,通过一些典型的图片也能让学生从中提炼鱼的组成部分、外形纹样的设计方法。

3.手工结合,立体设计。教师示范的方法:以折、卷、剪的方法设计鱼的纹样。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教师直接示范,让学生清楚理解这样的作品会更有立体感、独特感!

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应正确认识“同题异构”。

1.“同课异构”目的与侧重点。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近的教学目标、学情的施教对象,立足各自的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团队的帮助下,合理利用资源,并将构想优化后进行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建构过程。

2.“同课异构”环节认识与操作尤为重要。

认识、实践(异构) 再认识、再实践(重构)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异构”就需要以教师个体为主,相对封闭、独立地处理教材。这一过程由于独立备课,没有过多的参照,教学设计和构思充满原创味和个性特征,能够较好地体现教者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智慧。弊端是无法进行同伴间互助和横向借鉴,没有发挥团队资源共享的优势,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3.同课异构中课堂重构的意义。课堂重构既是教师个体水平的展示,也是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同时还应是参加研训教师专业提升情况的反馈。那么,对于课堂重构我们不得不提出自己的思考:重构的课堂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基于上述思考,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课堂重构应努力从几个方面来完善:①结合自身特点,上出风格;②结合地域持点,上出风情;③结合学科特点,上出气质。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美术课堂;同课异构;高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和美术课程体系也逐步建立。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很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我教你画、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模式,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依据,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高效呢?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

一、对两节“同课异构”的美术课的思考

“同课异构”是指使用相同一个年级,相同一本教材并且相同一个课程内容,但是经过不同教师用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去设计这个课程,最终形成表现内容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使用同一个课程设计不同结构的教学方法就称为“同课异构”。

2013年5月,在我市湘版美术新课标教材培训暨省美术课题开题会上,我有幸听了两节同是《变色龙》这一课“异构”的设计课。针对这不同设计的两节课,对比发现,因课堂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效果也迥然。下面试分析以上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带来的教学效率。

两节美术课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对比

设计一: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分析这节课,教师为达到目标一(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目标二(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重叠画法)设置的教学方式都是以示范和讲解为主,学生只是看、听,少有实践、思考。而学生活动一填色练习中,教师选择用圆形纸片的方式填色不便于学生操作,而且圆形的色块粘贴在变色龙线描稿上与变色龙形态很难融合,达不到使变色龙“变色”的目的,加上该环节耗时过多,导致下面的创作活动时间比较仓促,许多学生难以完成有新意的作品,作业单一,缺乏创意,最后评价环节也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在这节课上获益较少。整堂课的教学效率较低。

设计二:从整个教学过程看,这节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衔接自然、深入浅出,时间安排合理。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无形中激发了探究的乐趣,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大胆自由地去实践,设置的学习活动趣味性、参与性强。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了三维目标:学生了解了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了重叠画法的表现技法,每个学生都画出了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这种轻松、趣味式的教学又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促成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总之,这节课结构科学,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是一节学生乐于参与、高效的美术课。

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新观点、新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向45分钟要效率、要成绩,高效教学理念的落脚点也正应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听课学习和思考,我对高效课堂提出几个见解,与大家共勉。

1.教学设计的高效

高效的教学设计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所以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目标的制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以学定教”,不可盲目地高要求,目标过高,学生无法完成,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打击。目标太低,又达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课堂就更无高效可言。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才能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好的前提条件。

2.活动设计的高效

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愉悦性、参与性、融合性、创新性。美术课教学重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特别是中小学的美术课更加侧重愉悦性、参与性。比如,《变色龙》的教学,在教师乙的课堂上,首先用贴合小孩子心理的“介绍一位好朋友”引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思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接下来播放一段幽默的动画视频,变色龙是其中的主角,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题,同时学生通过动画对变色龙的形态特征也有了最初的认识,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评价设计的高效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此次同课异构的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课堂评价中的教师评价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以正面的鼓励为主,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只要敢尝试肯努力,就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同时,教师在学生互评中需要耐心引导,促使学生运用适当、合理、准确的语言进行评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评价水平。自我评价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判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找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我对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思考和认识,美术教学的合理、高效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累积、总结,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创造出更加科学、完善的美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创设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国美术教育出版社,2007-05.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作业设计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美术作业作为初中生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生美术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美术作业的形式探析

一般来说,初中美术作业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整个美术教学课堂的贯穿,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作业而言,其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图画作业、手工制作、综合探索、实践训练以及创新形式作业六种。

首先是口头作业,一方面是美术教师结合课堂内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并从根本上给出相应的思考题;另一方面则是在下课之前,提出的一些复习问题,并在下一堂课新知识学习之前进行的一种回顾提问。

其次是图画作业和手工制作,这种作业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充分体现,这种美术作业常常用于课堂下。

再次是综合探索和实践练习,这种课堂作业在开展的时候,往往是在美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之后,通过一种潜在的形式或者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综合探索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实践训练。

最后是创新形式的作业,主要通过对动画、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借助,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增加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同时还要增加一定的手工制作课和实践创新课,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二、初中美术作业的媒材的合理选取

就目前而言,纸张是初中美术作业最主要的载体,美术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对作业载体进行合理的转变,如教学课程中的“让画动起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看过的动画进行回顾,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画明星,并借助于白布和黑色的棉布汗衫,让学生在白布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明星,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对于美术作业媒材的合理选取,就要强调学生有自己的材料百宝箱,比如说在《边吃边看的艺术》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应用自己的百宝箱,大胆的进行尝试。

三、初中美术作业中的合作互动

初中美术课堂作业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独立意识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在美术课堂作业中,其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合作型、小组合作型和全班合作型三种,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美术作业中的个性化设计

初中美术作业在实际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要打破作业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重视对作品的设计,收集资料培养其灵感;另一方面则要打破作业标准化的限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塑造。

五、案例分析初中美术作业的设计

选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中八年级教材中的《装点生活》这一课题进行课堂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和文化特色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望。

1.创设情境

《装点生活》这节课的作业中,教师通过收集各种汗衫,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个性化的汗衫,将整个班级想象成一个汗衫买卖市场,让学生自主设计汗衫营造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讨论

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讨论汗衫的类型以及汗衫受欢迎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加以创新,提出汗衫设计之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3.作业布置和完成

经过学生对汗衫的类型以及受欢迎的原因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第一,设计汗衫的目的?第二,为谁设计的?第三,设计选用的图案?第四,为什么选取这图案?

通过问题的提出,教师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4.作业评价

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遐想,营造静谧的氛围,对学生制作的汗衫一一进行讲解,并给予技术解说,适当地进行鼓励。

5.课后拓展

通过《装点生活》作业的完成,教师要贴近主题,让学生在手机上使用自己喜欢汗衫的图片,并留意周围人汗衫的形状和图案特点。

结语

美术作为一种无声似有声的独特艺术,需要学生有着更加独特的感知力和见解,而美术作业的合理设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初中美术教师更应该加强初中美术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为现代化教育人才培养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