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教育的发展十篇艺术教育的发展十篇

艺术教育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59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1

在当前工业化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出自纯艺术专业,甚至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生由于受中国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对艺术设计的认识也存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情况。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正在面临着如何适应学生发展的问题,要持续有效地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首先要转变的自身的教育观、学生观,对自身在教育中的位置不断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角色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优化,以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以前,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沉迷于知识模仿,这种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学生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消化知识,并不只是满足于“wHat”,还要知道“wHY”,学生通过探究知道“How”,最后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学才可以说是有效的、成功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对学生学习的重要的作用,教学不是简单传授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实际能力。艺术设计教师的综合水平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与市场接轨的学习能力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该站在市场的前沿,拥有教育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感性工学等知识体系,同时具备现代教学的手段,有丰富的实战教学经验。就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来说,应该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2]

二、对艺术设计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反思

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系,基本没有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下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当前艺术设计课程大致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专业实践课三部分构成。很多学校三大课程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之间又容易形成交叉性的空白,割裂了课程之间应有的有机联系,学生的学习不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下,一直游离于相对孤立的课程学习中,导致学生非常迷茫,很难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由于很多新课程的增加,使得艺术设计各方向的原有课程的课时量被无序地压缩。如何根据专业特性对各专业方向课程进行系统调整?专科生和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应各占多少比例?是否还有补充课程的必要?当前很多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不了解材料特性、产品构造、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注重学习视觉表现力;平面设计也把重点放在所谓的形态上,在设计上求怪、求新等所谓的变,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只能成为技工,设计作品没有文化内涵、没有科技含量、没有附加值、没有竞争力,大多是在模仿别人的作品和不合情境地设计。包豪斯学院的教育体系“教育———研究———设计生产”为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包豪斯学院,教学是研究和设计生产的前提,研究为教学与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设计生产为教学与研究提供检验标准和物质基础。

三、对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艺术设计教育上出现了与中国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情况,从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不是很正确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现代工业化提供着滞后或超前的服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按照参考书填鸭式的授课或沉醉于自我的忘他式的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存在,更谈不上考量学生如何吸收。[3]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首先要做的是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探索出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设计教育方法来,培养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人才。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让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工作方法,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具体教学上除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以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式教学方法必然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2

高职艺术教育是全体国民教育(大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艺术教育范畴内重要而基础的部分。他一方面延续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及中等艺术教育中对国民艺术素质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又承担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对高职艺术人才需求的供给和高等艺术研究性人才造就中后备力量输送的责任。

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效能是与国家整体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的程度相辅相成的。简言之,高等艺术教育作为以给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形式,既催生国民素质的整体优化,又推动国家文化力量建设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还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诸多要求。

(一)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客观上对高职艺教的需求

“中国崛起”是近年来在各类报刊中出现最多的热门话题,我国经济连续二十八年的快速增长使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政治与外交影响力逐步扩大,并正在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作进一步的剖析,正如四月五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专家撰文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赤’字”。也就是说,我们在物质力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吸引力或者说软力量的建设却相应滞后。

物质力量与文化力量的不平衡,或者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出现差距,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正因如此,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才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新理念。和谐社会需要文化振兴来实现,因为没有文明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和谐世界也需要向世界传播我国的“和合”思想。两者的结合就是我国文化力量重建的体现。

文化力量建设的主阵地是文化教育事业骨干力量的培养,而隶属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各级各类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则是造就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努力去适应建立“双和社会”新战略理念的需要,加快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充分满足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设计技术的广范应用而孵化出大量与艺术相关的新型行业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强力保障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而凸显的广大农村艺术人才市场的供给,是各类高职艺院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所以在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保障的双重平台上,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可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二)高职艺教可发展的专业门类

高职艺教培养人才就其功能而言其发展可趋向于六大类型:即辅导型、讲台型、创作型、服务与管理型、表、导演型及设计型。各类型又应涵盖若干专业。

辅导型人才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及农村县(市)乡镇、村,为广大的职工、市民、居民、村民服务;从事公众文娱公益活动的组织,群众文化艺术的宣传、辅导及民俗、民间艺术的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可开设的专业有:群文音乐、群文舞蹈、群文美术、民俗文化、地方戏曲、地方器乐、民间工艺(挑花、编织、刺绣、雕刻、剪纸、扎染、蜡染、泥塑、篆刻年画、陶艺……)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繁荣社区文化生活,急需这样的人才。

讲台型人才则是为幼教、中职艺教及“普九”培养艺术师资的。根据国家对幼教、中小学艺教、中职艺教及厂矿、社区艺普的要求,相应开设高级幼师、高师音乐、高师美术、群文艺教等专业,可使文化力量建设的接力棒代代传承。

弘扬先进文化,宣传时代主旋律,需要繁荣创作突出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而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关键。人民大众呼唤艺术精品,更呼唤创造艺术精品的人。只有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一批批的艺术创作人才的涌现,才是出艺术精品的坚实基础。

艺术公关、艺术导游,文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专业的开设,能广泛满足市场对服务与管理型艺术人才的需求,而开设歌舞表演、影视表演、声乐、戏曲(京、越、豫、黄梅)演唱、中外器乐(钢琴、小提琴、爵士器乐、管弦乐、二胡、笛子、唢呐、古筝……)演奏、曲艺小品表演、歌舞剧、儿童剧、音乐剧表演,杂技、节目主持、影视及歌舞剧编导等专业,则能赢得整个艺术表、导演市场。满足与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引导国民追求更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和理想的精神世界,既需要艺术精品,更需要展现艺术精品的人。所以无论是艺术服务与管理型的人才,还是艺术表、导演型人才,都能在文化力量建设的大舞台上尽展风流,从而推进高职艺教事业跨越式发展。

设计型人才融合的行业与门类十分广泛,尤其是新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范畴与其它行业嫁接出了株株新苗。就专业发展而言,应立足开设艺术品设计、饰品设计、家俱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产品系列包装设计、企业CiS设计、舞台设计、平面媒体及影视动漫设计、环艺设计等十大专业,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而推陈出新。

二、艺术教育市场的开发

(一)对艺术市场的前瞻性认知

思于行前。对艺术市场的开发关键在于认知。重视市场才能分析市场,前瞻性地认知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对过去的专业作科学的总结与归纳,对当前的专业作精细的研判,对未来的专业作大胆技术革命与计算机设计技术的普及,使其的预测就是前瞻性认知的内涵。我们从事高职艺教工作的决策者们,认识了市场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了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性,科学地进行了决策,就占领了艺术市场开发的主阵地。

(二)顺应市场与引导市场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按市场的规律办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在艺术市场的开发中,同样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及时准确地捕捉市场的变化。既着眼于相对稳定的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巩固,又抓住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的契机,引导并促进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中,真正做到贴近市场、顺应市场、引导市场并最终驾驭市场。

(三)开发艺术教育市场的措施

建立信息网与数据库。信息是成功之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在艺术人才市场的开发上,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类信息,才能为后续的工作垫定方向。

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联姻。市场千变万化,同行竞争日趋激烈,院校间、院企间采用科学的协作模式才能双赢。在高职艺术教育的运作中,“订单式”办学模式(以需求定供给),行之有效科学合理。但“供”“求”双方不能仅限于一纸“合同式”的了解,而应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联姻。彼此间有了深深的吸引,深深的情感,深深的需求,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事业联盟。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教育;藏族地区

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前提。如何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藏族地区,发展地区民族艺术教育对于丰富地区文化建设、传承地区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注重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

艺术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必经之路,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通过民族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强心。在藏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陶冶心性、提升修养的作用。

2.明确艺术教育的独立性

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但是艺术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对艺术进行传播与感受,而且还要进行技术训练,藏族地区的唐卡、民歌、刺绣等都包含了特殊的技巧。因此,艺术教育是具有独立性的,应该将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在小学、中学与大学的教材中进行系统的编排,让学生从小就学习民族艺术文化。

3.发扬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艺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培养艺术人才,另一方面能够进行大众艺术教育。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群体发展,将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进而提高艺术教育总体水平。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注重民族语言的教学,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将民族艺术作为升学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建设的措施

1.强化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艺术教育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藏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措施包括:(1)教育部门按照学校的需求实现教师的分配与选调,通过提高艺术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艺术教师,注重艺术教师的培养,形成藏族地区专门性传承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师。(2)艺术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深造、观摩考察等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能力与职业修养,立足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采风、学习、交流等掌握更多的藏族艺术,更好地进行民族艺术教学。

2.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当包含多种多样的手段与途径,艺术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条件与手段实现创新与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艺术教育中有所收获。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手段。(1)教师应该结合时展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实现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族艺术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认识。(2)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寺庙观看僧人制作塑花、观赏僧人表扬藏戏、看民间艺人绘制唐卡等,通过这些方式加深对藏族艺术的认识。(3)实现领域专题教学与过程作品集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普通学生通过领域专题教学方法,通过“刺绣”“唐卡”“壁画”等领域专题进行系列联系,艺术类学生通过过程作品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自己、他人的作品的收集与评价,制定自身后续创作的计划。

3.提高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

对于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来说,相关艺术教育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相关学校在如何提高艺术教育方面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而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就是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藏族地区而言,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由于缺乏如音响、舞台等设施而使整个艺术教育开展的推进工作延缓。鉴于这些原因,国家以及其他兄弟省市应该在加快推进藏族地区教育的同时加大力度改进学校硬件措施,使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有条件开展,有能力开展。

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生产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强调民族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重民族地区特色的保护,进而实现民族文化的生产与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关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对于藏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各级相关机构要深入开展研究,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突出本民族特色为特点,结合新时期艺术教育发展的脉搏,不断地推进整个藏族地区艺术教育前行。

参考文献:

[1]徐辉.东西部差异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以重庆黔江地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4

(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促进青少

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

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

(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四、结语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5

论文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市场;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艺术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各地培养艺术人才,为面向市场服务,为艺术类高等院校输送有备生源的三重任务。面对2l世纪,我们应认清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明确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探求一条适合21世纪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去服务与社会和国家。也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好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面对21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艺术职业教育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政府应适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有权自设机构、自主聘用教职工、确定教职工津贴和资金分配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艺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一定条件和学习机会,为学生的就业开辟更广泛的途径。

就艺术学校自身来说,应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锐意改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讲求办学效益,带领全校师生不断前进的领导集体。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必须突出“特、优、新”的特点。特,即特色专业。学校没有特色专业就没有生命力。优,即优势专业。优势专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新,即新设专业。新设专业是衡量一个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是否具有预见性的标志。在办学形式上要面向市场,立足特色,灵活方便,做好三个结合:中、高职艺术教育相结合、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正规教学与业余培训相结合。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艺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抓住了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1.观、总体、远近目标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改变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以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及提高办学质量的需求。2.确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政策,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且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的关键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变“灌输式”、“填鸭式”旧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讨论式”新的教学方法。4.建立教师聘任制、岗位工资制、学生选课制等措施,实行教师竞争上岗,激发教师的上进心。5.建立艺术教育科研机构,保证艺术职业教育的科学性。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把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和理论水平大有裨益。6.本着“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在全国各兄弟艺术学校和表演团体之间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教职工考察、学习兄弟学校办学的先进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三、实行课程改革,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创造条件

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决定艺术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1.艺术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开设“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课程;改变过去专业性太强、太单一的弊端,在中高职艺术教育中增设选修课教育,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2.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开设与艺术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设艺术专业以外的课程,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口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3.大艺术实践力度。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学校需加大艺术实践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赛事、文艺演出,使他们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提高。4.艺术职业学校教材建设上,应体现出艺术教育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引导学生感知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是艺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中等艺术学校升格,或在开设大专班,实行“3+2”教学体制,已成为中等艺术学校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这种“升格对于一些办学条件成熟、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社会声誉良好的艺术学校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而言,“升格”为艺术职业学院,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中、高职艺术教育并存,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首先要解决中、高职艺术教育衔接不佳的问题。要从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师资力量的衔接三方面着手。

五、试行弹性学制办学方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实行弹性学制办学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小建立实施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对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学制类型、学籍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2.修改教学计划,重建课程体系。做到“目标明确、学制灵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为一体。3.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确定学制和学分,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使学生不断学习、不断通过考试积累学分。4.严格施教流程,加强课程的考核,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六、开发招生新形式,使学校在竞争中求发展

近年来高校扩招拉动了普通高中扩招,普通中专学校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包分配制度,艺术学校必须开发新的招生形式,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1.确定宣传主渠道。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确定学校的宣传渠道。

2.与各地建立生源基地,邀请考生和家长来校参观。

3.深入细致地进行社会调研,保证招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4.重视学生就业和升学,拓宽就业渠道。

5.根据区域间经济差异和自身实际,核算办学成本,适当降低学费,制定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

6.招生专业设置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塑造学校自己的“品牌”专业。

七、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推进艺术教育的科技现代化,是摆在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可以从卜面几点着手:(1)建立现代化办公系统;(2)建立教师课件制作备课系统;(3)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艺术教育中去;(4)建立电子阅览系统。

八、拓宽办学融资渠道。建立教育产业化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办学模式

要保持艺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艺术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和辅助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全依赖政府拨款解决办学经费已不可能。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求学校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艺术职业教育产业化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办学模式。1、最大限度争取政府投资,减轻学校压力。2、助新的资金和资源整合优势,引进银行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扩大规模,形成滚动式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3、利用政府贴息,银行贷款,实现“银校结合”融资形式,购置教学设备,进行学校基础建设。4、教育层次上,以艺术类中高职教育为轴心,形成高职、中职、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一条龙的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在办学形式上,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实行校园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在教学结构上,以现代化教学设施、人才资源及专业优势为依托,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产业结构;在教育经费上,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机制多元化,逐步建立艺术教育产业运行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九、艺术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开展多元型产学合作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6

关键词:促进;发展;艺术教育

一、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证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适应社会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情感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促进人格的完善。高雅的艺术情操令人神清气爽,人的豁达、开朗、正气、理性,都可以通过艺术美来陶冶和升华,艺术教育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的保证。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将起着促进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开展艺术教育是内涵发展的手段

和谐社会的创建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谐校园的创建则起着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学校是求知的乐园,更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殿堂。优美的歌声、琴声,栩栩如生的绘画,对他们来说是很高尚的精神追求。学校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认真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营造好育人的环境。一个校园,如果拥有动听的歌声,如果拥有美妙的琴声与笛声,如果拥有嘹亮的号声,就一定减少了吵闹声,减少了追逐打闹的身影。一间教室,如果学生们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房间一样的去美化,将最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上,那教室就成了他们温馨的港湾,就成了他们最留恋的地方。学生的心安静了,品德提升了,让墙壁说话,让小草传情,让歌声飞扬,让激情迸射,那就可以让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自由飞翔。和谐校园的创建不是依靠反复的说教,不是依靠硬性的规定,一切尽在环境的熏陶之中。艺术教育,和谐校园创建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充分地利用了,教育就达到了用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艺术教育开展好了,学生都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教导,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一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的实现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三、课堂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主阵地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为全面深入开展好艺术教育,围场县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给艺术教育确定好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用制度保障艺术教育的具体落实。该校在多年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合理的管理细则。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教师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同时也使教师们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齐,将课时开足,选好教师,以专业教师作为首选,杜绝把艺术课随意搭配给主课教师,同时防止艺术课被主课挤占。这样保证了学生在校能够很好地接受艺术教育。真正的做到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四、依托各项活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资源丰富多彩,校内校外,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搜寻,就会发现学校是一个巨大的艺术人才宝库。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就能形成艺术教育的合力。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往往就是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创建的联动过程。学生学有所精,就更要学有所用,出于对学生艺术水平的肯定,该校还定期搭建展示的舞台。多年来学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光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根据学校的这一特色教育每年都会开展国学润桃李孝悌促和谐校园艺术节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活动得到了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艺术节活动,不仅传承了华夏文明,还启迪了学生们的才智和灵性,发展了同学们的才艺和特长。在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中,全体同学的艺术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逐渐配备教师,添置必要硬件

艺术教育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学校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人事主管部门会根据学校用人计划进行合理配置,学校的基本需求也往往容易得到满足。对新引进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让教师教有所专,不能将其他学科教学的重担压在艺术学科教师身上,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潜心钻研,精心组织教育教学及开展大型艺术表演及展示活动。

为艺术教师上好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学校还应考虑到逐年配置必要的艺术教育的设备,及时维护,制定好财产使用和维护制度。

六、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考核目标

制定规范,从文化课考试的结果上看,城乡差别还不是特别大,但是艺术教育开展的情况那就是天壤之别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起步基本上从零开始,建章立制等工作还需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验,形成合理的管理细则。好制度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本职工作,同时能鼓励教师创新。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7

目前,国内许多的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计划制订过程当中,虽然已经将美术、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欣赏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但安排的课时数都不长,每周只有一到两节,通过课堂上仅有的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够深入,学生选修课程之后最终获得的学分也不多,致使学生失去了选修此类艺术课程的动力。另外,课程考核标准不明确,要求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完备的教材,致使教授过程中众多艺术门类之间不能够系统的连贯起来,缺乏相应的教学体系。这一切导致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与国外的一些高校相比,差距很大。

国外的一些非艺术院校,同样作为本科学生的培养阶段,他们会把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推荐给学生,每位学生必须在低年级阶段就修完6至8门、总计30个学分左右的艺术类相关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不仅仅局限于对艺术的欣赏阶段,有些还安排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造阶段,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近些年,虽然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之前有了一些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缺乏特色,多半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的课外艺术活动,还有些老师上课时仅仅放一些影视资料,只有学生单方面的欣赏,而缺乏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引导环节——老师要贯穿于课堂当中的“析”和“鉴”,学生无法更深入的理解所看到的艺术形式,而仅仅是较低层次的认知。

长此以往,虽然高校一直在倡导并坚持着艺术教育,但最终却面临着并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问题。据调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多数高校普遍达不到配备艺术教师规定的比例(编制数占学生总人数0.15%-0.20%)。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教师通常是兼职团委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强,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表述不够准确,用词空洞,不能用艺术专业术语来表述其内容,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教学效果较差。师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场所的短缺,导致拓展办学空间出现不少的障碍。

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正确把握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的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各种艺术形式均能起到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过去高校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可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情绪。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要带领欣赏者从视觉上、心理上进入到一个美的领域,使人在欣赏过程中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启迪,从而使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高校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历朝历代的艺术家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人世间的真善美,以此来激发人的情感,建立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启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发展的希望。国家的教育部门就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使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能丰富情感、培养心智的艺术教育。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感知艺术真善美的特性。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教育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掌管着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右脑则肩负着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其它教育方式而言,艺术教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各种智能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三、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改善措施

艺术教育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各高校情况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高校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有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

首先,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的核心基础课,使之与语文、高数、英语等主干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可以改善艺术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法,如由之前的随堂笔试改为通过课外的艺术参与或艺术创作来评判其优劣,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第三,使艺术课程体系化,不仅使音乐、美术进入课堂,还要将舞蹈、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引人课堂,分别开设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第四,要尽量在低年级阶段就把艺术欣赏课程贯穿进去,比如舞蹈、戏曲、书法、当代影视、民族民间艺术、美学思想等,这些课程可能和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一旦接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开阔眼界,触碰心灵,提升文化的积淀,激发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课堂外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兴趣、投入艺术情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经。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经常举办一些高层次的艺术讲座,可以邀请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客座教授来进行讲学。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沙龙,比如一些画展、曲艺汇演、影视赏析、名著名作欣赏等高雅的艺术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组织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积极展开各种艺术活动,各高校尤其应该挖掘各地区、各省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窗花、泥塑、编织、戏曲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些艺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民间,所以学生更易于接受,致使这些艺术后继有人,能够传承延绵发展下去。另外,还要主动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拓展艺术教育的平台,比如,在网络上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学生可以免费登录查阅相关的影视欣赏、动态画展、名作导读、艺术史论等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艺术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决定着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高校应设立专门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而专职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除了要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还需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很深厚的艺术功底,熟知各个艺术流派,掌握各种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能提炼出精炼的艺术语言,通过生动的绘声绘色的讲授,使学生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另外,学校要采取多种渠道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方式的专职教师培训、进修等活动,立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整体的艺术教育质量。高校应加大艺术教育相关经费、师资的投入力度,为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保障。学校还应在条件所及的情况下尽量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整体规划校园建筑,如建立艺术广场、音乐吧,多修建一些园林雕塑等,使学生能在一个优美的、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当中学习,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8

    关键词:艺术 艺术教育 潜移默化

    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等方面进行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 运用艺术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                              

    艺术教育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以美的规律去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获得人格的升华。身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特征,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获得人格的升华,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生学习《上学歌》时,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情境表演,使学生受到了从小懂礼貌、爱学习、团结互助的教育。

    二、运用艺术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灵扬指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具有创造性。”①所以教师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创造的思维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托尔斯泰曾经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 

”②艺术教育表现出一种广泛的渗透功能,从本质上讲,艺术教育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③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实例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语言——言语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都与艺术有直接联系,这些智能是音乐视觉、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所以艺术教育的关键应在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也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学会创作和表现简单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解和欣赏自身及其他文化作品的内涵,学会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中探索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学会艺术地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艺术融入个人的生活之中。

   三、运用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我们也可以运用艺术教育。因为在学生的身体发展中也有美,也有艺术,可以在艺术中锻炼孩子的体质,发展孩子的感知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能力等等。只有在艺术中锻炼人的体质,才能使体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双爱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在排练文艺节目《踢毽舞》、《我的课间我做主》时,使学生在艺术性的运动活动中能接受到各种感觉信息的刺激,能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既有体育运动标准、音乐的节奏感又有舞蹈的优美特点,这三方面结合起来练习,使学生既增强了体质又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四、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因素,同时将艺术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展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等方面美的规律,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美,努力塑造完美人生。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示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如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在展示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事物高潮的画面视觉中心,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听,让他们感受音乐美,再讲一讲毛主席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些什么样的经历和贡献,再让学生重新品味“形象美”和自己的情感感觉,则能更进一步感受这首歌的内涵。

    总之,艺术教育在孩子身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广泛深入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艺术教育之花的绽放、艺术教育之果的累累。

参考文献

①苏灵扬《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年第3期。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9

目前,国内许多的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计划制订过程当中,虽然已经将美术、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欣赏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但安排的课时数都不长,每周只有一到两节,通过课堂上仅有的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够深入,学生选修课程之后最终获得的学分也不多,致使学生失去了选修此类艺术课程的动力。另外,课程考核标准不明确,要求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完备的教材,致使教授过程中众多艺术门类之间不能够系统的连贯起来,缺乏相应的教学体系。这一切导致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与国外的一些高校相比,差距很大。国外的一些非艺术院校,同样作为本科学生的培养阶段,他们会把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推荐给学生,每位学生必须在低年级阶段就修完6至8门、总计30个学分左右的艺术类相关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不仅仅局限于对艺术的欣赏阶段,有些还安排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造阶段,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近些年,虽然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之前有了一些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缺乏特色,多半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的课外艺术活动,还有些老师上课时仅仅放一些影视资料,只有学生单方面的欣赏,而缺乏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引导环节——老师要贯穿于课堂当中的“析”和“鉴”,学生无法更深入的理解所看到的艺术形式,而仅仅是较低层次的认知。长此以往,虽然高校一直在倡导并坚持着艺术教育,但最终却面临着并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问题。据调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多数高校普遍达不到配备艺术教师规定的比例(编制数占学生总人数0.15%-0.20%)。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教师通常是兼职团委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强,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表述不够准确,用词空洞,不能用艺术专业术语来表述其内容,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教学效果较差。师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场所的短缺,导致拓展办学空间出现不少的障碍。

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正确把握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的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各种艺术形式均能起到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过去高校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可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情绪。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要带领欣赏者从视觉上、心理上进入到一个美的领域,使人在欣赏过程中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启迪,从而使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高校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历朝历代的艺术家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人世间的真善美,以此来激发人的情感,建立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启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发展的希望。国家的教育部门就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使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能丰富情感、培养心智的艺术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感知艺术真善美的特性。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教育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掌管着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右脑则肩负着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其它教育方式而言,艺术教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各种智能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三、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改善措施

艺术教育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各高校情况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高校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有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首先,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的核心基础课,使之与语文、高数、英语等主干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可以改善艺术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法,如由之前的随堂笔试改为通过课外的艺术参与或艺术创作来评判其优劣,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第三,使艺术课程体系化,不仅使音乐、美术进入课堂,还要将舞蹈、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引人课堂,分别开设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第四,要尽量在低年级阶段就把艺术欣赏课程贯穿进去,比如舞蹈、戏曲、书法、当代影视、民族民间艺术、美学思想等,这些课程可能和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一旦接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开阔眼界,触碰心灵,提升文化的积淀,激发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课堂外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兴趣、投入艺术情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经。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经常举办一些高层次的艺术讲座,可以邀请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客座教授来进行讲学。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沙龙,比如一些画展、曲艺汇演、影视赏析、名著名作欣赏等高雅的艺术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组织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积极展开各种艺术活动,各高校尤其应该挖掘各地区、各省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窗花、泥塑、编织、戏曲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些艺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民间,所以学生更易于接受,致使这些艺术后继有人,能够传承延绵发展下去。另外,还要主动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拓展艺术教育的平台,比如,在网络上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学生可以免费登录查阅相关的影视欣赏、动态画展、名作导读、艺术史论等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艺术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艺术教育的发展篇10

2.国内发展现状。到了2006年,我国逐渐提出了建立具有创新型国家的全新理念。伴随着这种宏观观念的引领,使得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最为全新的发展。随后,具有创意性的理念逐渐引入设计艺术,高校有关数字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也随之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有80%以上的学校设立了有关艺术设计类专业,有数百所高校设置了动画专业学科。从这些可以看出,媒体艺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非常普及的教学专业之一。虽然办学规模在扩大,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等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运用多学科交互式培养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既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提高,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及对后期制作程序进行了解,从而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当中最受关注的学科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有关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这种需求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融合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进行交叉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人才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实际能力等进行提高,从而不断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与市场的需求。

2.构建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在高校实施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主要取决于学校对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建设方面。首先,教师是进行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引路人,作为对数字媒体设计进行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拥有广阔的视野、牢固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样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学科来说,更需要教育者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敏锐地意识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动态,并能够实时捕捉一些最新的、前沿的媒体信息。除此之外,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支迅猛发展的艺术形式,要不断融入新知识以及新信息科技,从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而且,学校应当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其知识理念的更新和拓展,有效引进青年教师,为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理论联系实践,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对于数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关键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而言,应当将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等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前提和培养方向,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社会发展产业、学校学习以及科研进行有效结合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和促进教育的实施和完善。

4.定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促进学生知识理论体系的提高。学校还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国内外知名专家、数字媒体研究者或者是相关专业的企业家进行邀请,这些研究者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领军人物,对数字媒体艺术以及相关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见解。通过他们的讲座,学生可以从其思想当中去了解数字媒体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则是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更为全新的思想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这些研究者在数字媒体专业当中已经获得的相关成就,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