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十篇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十篇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13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1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本质属性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27-02

引言

自80年代末,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课程演变成了综合英语课,教学重点逐步从纯语言技能的训练转为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将听力、口语、阅读、语音等课程有机的综合起来,避免了以往精读只重视文章分析和理解的弊端,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灵活。随着90年代中后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手段更现代化,教学目的更为明确。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重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本文结合综合英语课程目标,揭露课程的本质属性,探讨教学原则,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英语专业综合课程的目标与本质属性

1.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对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要求,概括说来,就是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熟练的语言技能、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质”。综合英语课程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任务(秦秀白,2010)。

综合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000年《教学大纲》)。

“外语学习决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要给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提供一种手段、一种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对专业生来说,这就是外语教学的人文性所在。(何兆熊,2010)”因此,综合英语课程除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还需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人文素养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人文知识上,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水平、是非标准、美丑标准和言行方式等方面。外语专业生的优势在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利用语言的工具性汲取更多的人文素养。

教育的双重目的是informandinspire,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即思辨能力。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的问题。学生知识面窄,思辨能力差,缺乏创造力,这是由于外语学习内在规律的使然,教学方法上的偏颇,思想认识片面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黄源深,1998,2010)。因此,综合英语课程应当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鉴赏力。

2.综合英语课程的本质属性

作为外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课程的本质属性仍然与语言技能密不可分,这是由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英语课的课程目标所决定。综合英语课程的本质属性是文本分析或者篇章分析。文本分析应当注意文本的基本属性和文本分析的出发点。

文本的第一基本属性是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分别是指语言形式(如词汇、语法等)上的连贯性和语义上的连贯性。综合英语课程不仅要关注文本语言上的衔接,同时还要在具体语境中探讨语义的连贯性。文本的基本属性还包括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综合英语课程应重点解读文本所包含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关注文本映射出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文本分析的过程就是提取“意义”的过程,这给我们几点启示:首先,综合英语教学就是探索意义的过程,我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认识世界;其次,综合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与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最后,综合英语教学是分层次的,一般层次(认知性阅读)回答的是whatdoseitmean?较高层次(批判性阅读)回答的是Howdoseitmeanwhatitmeans?更高层次(鉴赏性阅读)回答的是Howdoesthetextacquirethemeaning?(秦秀白,2010)

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原则

1.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认为“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应当提倡提倡体验性学习。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认知学习(CognitiveLearning)和体验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把学习方式分为两种: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learning)和无意义学习(meaninglesslearning)。由于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因此是一种“无意义学习”活动。而体验学习是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是“有意义的学习”。综合英语课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分析的过程以及各种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感悟语言情境,感悟语言内涵,感悟语言技巧,不断积累“语感”(秦秀白,2010)。

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应转变教师角色。罗杰斯认为“教师”应当是“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而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可是,有些教师仍然担任着“知识填鸭者”甚至是“保姆”的角色,要么“满堂灌”,要么“漫堂看”(即把讲稿做成ppt文本逐句在屏幕上演示,并美其名曰“教学手段的改革”)。我们应当认识到,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课堂内的“点拨”,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权利。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综合英语课的“工具性”体现在:综合英语课程肩负着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培养任务,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语言和用语言实现自我表达;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知识和发展“语感”。其“人文性”主要指:综合英语课肩负着情感熏陶和人格培养的任务;能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领会生命价值、培养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秦秀白,2010)。

英语专业综合课程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聚焦学习者(Zoomingintonthelearner)以及聚焦文本(Zoominginonthetext)(秦秀白,2010)。综英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启发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而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既然文本分析是多元和多层的,就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聚焦文本,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从语言形式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再从对内容的理解,感悟语言形式;往复多次,以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三、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所谓“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一切都视教学效果而定。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几种较有成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1.做好读前预热和篇章导入

读前预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到15分钟。针对学生对篇章把握的欠缺,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篇章导入的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理解文章,了解整篇文章是如何建构的,并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最大限度、最准确地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

2.教学过程中的交际互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丰富的课堂互动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

3.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拓展

这方面可拓展的内容很多。从传统意义上的词汇、词组讲解、词的内涵和外延到句子的修辞手法,再到课文的背景知识、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等都是可以扩展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素材,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very不能滥用的时候,可以引用《百万英镑》中的一句经典语句:“itlooksgood;itfeelsgood;ittastesgood.”如果都在good的前面加上very,那么全文的味道就全无了。

4.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

语言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和完善,课堂中有限的时间远远不够,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在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个题目做课后研究、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综合英语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基础练习,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体验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集英语知识技能发展与知识拓展、思维能力锻造、创造能力开发、人格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孕育为一体的英语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其“文本分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综英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即通过解读文本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人本主义教学观坚持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应当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提倡体验式学习,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熟练的英语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Rogers,CarlR.1969.FreedomtoLearn:aViewofwhateducationmightBecome.Columbus,ohio:Charlese.merrillpublishingCompany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兆熊.基础课的教学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G].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4]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2

【论文摘要】本文就初中英语学习资源运用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语言学习资源运用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注重优化课程学习资源,围绕学习要求进行组合配置,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视野。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多元学习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广泛占有感性思维材料形成有效的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方法变得更为灵活多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合理运用语言学习资源,更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一、鼓励多阅读文本,增强理性认知

文本资源是目前学生接收和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来源和途径,对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鼓励学生多阅读文本,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理解感悟的感性,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拓宽他们的语言学习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语言学习感官。通过阅读来认识文本资源,能够为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获取提供物质帮助。

学生通过多阅读文本,能够在更为积极主动理解语言文化知识素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对此,笔者以为,鼓励学生多阅读文本,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体理解感悟文章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运用信息筛选来获得与此相关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多阅读文本,能够在更为丰富全面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思考能力,并能够进行综合思考运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阅读和综合思考探究的方式来进行优化文本学习。我们以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8aUnit6naturaldisasters的“Readinganearthquakesurvivor’shomepage”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在该文章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意思,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来阅读学习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思考“whatdoyouknowaboutthenaturaldisasters?”和“Howtoprotectyourself?”,并进行阅读表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带着深情对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够自身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和人们战胜自然的信心。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章学习资源表达的深层内涵。

二、鼓励多搜集素材,拓宽知识层面

除了要多阅读文本资源外,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资源搜集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搜集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增强学习实际体验;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学习思维,提高他们的跨文化学习视野。

学生的这种语言搜集功能运用于学习中,能够在增强他们学习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挥自身的语言思维,深入探寻知识的运用规律和特殊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在搜集过程中,应该注意搜集与学习资源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让学生的搜集有一定的目标性。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能够予以综合运用,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层面,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视野。

通过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像在《牛津初中英语》7aUnit3Let’scelebrate!的“GettingreadyforHalloween”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可就西方的节日文化进行搜集材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多延伸文化,提高语用技能

学习资源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能够起到内化生成的作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多注重对语言文化的延伸引导,更应该注意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和运用。

笔者以为,多延伸文化,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资源的特点,来搜集与此相关的语言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效的进行拓展延伸。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语言表达的功效,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维能力;人文素养

一、问题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对英语课程的性质做了如下界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目前的英语教学研究更多的关注技能,而忽略了素养,更多关注了语言运用的结果,而忽略了能力生成的过程。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这项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伴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而不断生成和完善语言能力的过程。

二、以“能力生成”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指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成的过程。那么学生应该生成哪些语言能力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作了如下描述: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基于此,我们认为一节“能力生成导向”的课堂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方面: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生成,语言情境的生成,思维能力的生成,人文素养的生成。

(二)组成环节

小学英语课堂应以语言综合运用为中心,以话题贯穿,通过感知、探究、拓展、表达,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1.话题感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第一个环节要唤醒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感知语言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欲望,或者借助师生对话、短片、音乐、图片等来唤醒学生的情感。

2.话题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的操练和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整,补充支架。多问“whatdoyouthink?whatdoyouwanttodo?why?”等问题。

3.话题拓展。在话题拓展环节要丰富语料,并搭建语言支架。英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用英语去理解和表达的目的,而学生能否做到准确、快速地理解和表达,则取决于语料积累的多与寡。使学生能进行综合语言运用,仅有丰富语料还不够,还需要师生共同搭建语言支架,发展学生思维,为最后的综合语言运用做准备。

4.话题展示与表达。教师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语言运用。曾经有人指出,语言能力发展一定要有动机和内驱力。因此,学生的综合表达一定是建立在学生感兴趣且贴近生活的情境让。

三、小学生英语能力生成的教学实例

下面以广州市小学英语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module2CountriesandCities的综合复习课为例,展示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本节课围绕“我最喜爱的国家”这一话题展开,涉及以下目标:

语言知能目标:(1)能掌握本课的“四会”词汇:italian,italy,america,american,Rome,paris,washingtonD.C.,newYork,tokyo,wellington,Sydney,Canberra,Berlin等。(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介绍国家、国旗、首都、最大城市的词汇和句子,并能结合本课话题进行交流。(3)能设计并用英语制作介绍国家的海报。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网络课件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语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组合、创造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跨文化意识。

2.学情分析。该学校是广市省一级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校84%班级为网络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经过六年的网路环境的自主学习,学生有很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三、五、六年级,分别学习过Countries,travel和Cities三个主题的内容,然而在之前的学习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却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探索,也就是说只注重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3.教学理念。2011年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1)为补充学生知识背景的缺失,教师可提供丰富的语料。(2)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本课围绕话题――我最喜爱的国家城市展开讨论。(3)为突出语言的工具性质,本课不仅教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多元文化。(4)注重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4.设计思路。通过创设环球旅行的情境,带领学生们从世界地图开始,认识著名国家和国旗,了解各国语言,认识各国首都、最大城市等,来复习梳理相关已学单词和句型,并通过网络课件进一步了解风土人情,开拓国际视野,最后通过谈论某个国家进行语言的综合运用。

5.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话题感知。首先,通过歌曲LoveisColor-blind(爱无定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渗透热爱和平、爱无国界的大爱情感。接着,利用概念图,给出五个信息,让学生猜这是哪个城市,从而唤醒旧知,确定话题:谈论自己喜爱的国家和城市。(2)知识梳理,话题探究。在这一环节,先是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梳理。回顾国家、国籍、国旗和首都及最大城市。接着通过网络课件搭建支架,进行话题探究。区分国家、国籍与国旗,分清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经常混淆,教师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课室的优势来一一突破。首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在地图上圈出各个国家,直观清晰的呈现,让学生更有效地借助地理位置记忆国家单词。然后,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聚焦国旗,让学生更关注国旗特征,不易混淆。最后,交互式电子白板拉幕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各国首都和著名城市。知识梳理完毕,紧接着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话题探究。点开闪烁的星星,学生可以看到跟这个国家有关的概念图。概念图包含了国家、国旗、首都最大城市等信息,并且提供了语言支架。学生对照概念图,可以进行两两交际,谈论自己喜爱的国家,为最后的综合语言运用做准备。(3)拓展听读,丰富语料。为了让学生能综合表达myfavouritecountryandcity,仅靠先前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宜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丰富的视音频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首先,学生上网观看介绍伦敦风土人情的视频,视频中介绍英国的茶文化、天气特征、百年伞店、有名的公园和广场等。然后,笔者提供了9篇文本,分别介绍了9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自主听读。(4)搭建支架,主题表达。为使学生更清晰、更丰富地表达myfavouritecountryandcity,教师可利用mindmap这个工具,向学生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国家和城市,形成清晰概念图,以此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输出,要求学生从国旗、首都、语言、天气、旅游景点、特色交通工具、休闲娱乐等方面谈论自己喜爱的国家或城市。(5)小组合作,分享评价。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主题电子海报,并上传到BBS,通过向教师、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国家和理由,互相给出自己的奖励贴纸,进行师生、生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提高自信,体验成功。

(二)教学流程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丰富且多样化的活动以及真实的任务,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科思维,增强人文素养。具体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整合教材,文本重构。笔者特别注重对小学阶段英语知识的分析、重组与创造,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城市、国家和旅游三个主题内容自主编排整合,进行文本重构。

2.巧设支架,发展思维。本课两处利用概念图,在话题探究和主题表达两个环节,帮助学生搭建清晰的脚手架,发展探究思维,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实现语言综合运用。

3.活用技术,提升能力。本课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话题探究工具的作用,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话题延伸工具的作用,突破综合复习的重、难点,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突出人文,拓宽视野。通过拓展听读开阔视野,渗透多元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在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国家和城市时,同时介绍喜欢它的原因,那么学生必须在阅读时更关注其人文特征。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4

关键词: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一、综合英语教学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其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为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8个学时。《大纲》明确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这就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因而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缺陷

综合英语课程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文化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作为技能型的科目,语言教学不同于知识型科目。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仅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法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三、如何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来开展教学。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语言、交际和综合能力的良好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探求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之路。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中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的角色,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

2.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综合英语的教学,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和良好的语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准确传递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获得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3.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英语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输入与输出并重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把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热身、课上讲解和课后巩固。

(1)课前导入。教师在开始某一单元的教学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同时从宏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展开辩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补充或总结,要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更深入、

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课文讲解。从篇章及主题思想入手,注意对意义和表达过程的研究,重点要求掌握文章的结构,其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等。对重点词汇、语法进行精讲,并向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结合实际进行扩展讨论,进一步促进知识的重建和内化。

(3)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再次反馈,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加深了印象,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4.优化评价体系。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5.加强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自学意识,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兆欣.师专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5

关键词:平衡教学法;综合英语;意义与形式

综合英语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也不应该是机械的朗读和背诵。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去阅读、欣赏英语课文,并且吸取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中的精华,使之成为学生自身具有的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每周6~8课时。英语专业课依据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分别设置课程。顾名思义,综合英语是将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灵活过渡,使学生的五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平衡教学法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eterSkehan于1998年发表的《语言学习的认识法》中提出平衡教学法,即“形式与意义的平衡,及对二者注意力的交替”。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信息处理的自然规律,使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形式与意义之间平衡交替,最终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peterSkehan同时提出平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①选取一定范围的目标结构。②选取符合使用环境的任务。③选择并操作任务使其达到平衡的目标。④通过控制注意力尽可能使学生注意到形式。⑤重复训练。

五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四原则又最为重要。第四原则的操作可分为任务前、中、后三个步骤。在组织任务前活动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语言形式。在进行任务中活动时,应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在意义与形式间切换。在任务后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表现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不论何种活动,皆以达到意义与形式的平衡为最终目标。peterSkehan最为担忧的是如何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这种平衡。

3.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平衡法

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分为教授和练习两部分。教授是为了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其中既包括词法语法知识,也包括文语义文化甚至文体知识。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语言再创造,逐渐形成其内在的语言体系。教授与练习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3.1教授中的平衡法

目前国内综合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多讲授生单词新语法,而忽略文章本身的意义。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背好单词就能学好英语。有些老师课堂上过分专注单词,在讲课文的同时穿插讲相当多的单词。这无疑会分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不少新单词,却没能清楚文章的脉络,更不用说对美文的欣赏。

根据综合英语课时的充足性,笔者认为在讲解新课之前花两个课时详细讲解重要的生单词及语法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保证课堂上的练习频率,又可避免讲解课文过程中发散过广减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但涉及习语或词性活用等知识倒不如在课文讲解中进行,一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可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阅读能力,实现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课文讲解过程中,则不宜过多注意单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字里行间的意义上来。遇到前堂课介绍过的新知识,可简单带过稍加巩固,但仍以理解文章意义为根本目的。这样既可增强教授的节奏性,也可减轻学生的注意力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2练习中的平衡法

准确性,流畅性,及复杂性是衡量内部语言系统的三个指数。准确性衡量语言系统无误程度。流畅性衡量交际的语速。复杂性衡量句法结构和词汇的复杂程度。在语言产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他必须决定到底需要更加注意哪一方面。注意了一个方面,另外两个方面自然会受影响。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掌握好学生语言产出的环境,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peterSkehan的观点,所选的任务必须以意义为重心,体现真实的交际环境,任务必须完成,以及结果易衡量。

在综合英语课程的语法练习中,可就重要语法进行专项练习。翻译练习则可根据重要词汇设计,同源词、词性活用等皆可并入练习内容。口语练习中,可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新学词汇及句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及听力也会得到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应以要表达的意义为出发点,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形式上,以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巧妙运用平衡教学法,适当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有利于整个课堂的推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6

 

关键词: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一、综合英语教学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其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为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8个学时。《大纲》明确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这就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因而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缺陷 

综合英语课程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文化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作为技能型的科目,语言教学不同于知识型科目。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仅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法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三、如何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来开展教学。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语言、交际和综合能力的良好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探求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之路。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中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的角色,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 

2.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综合英语的教学,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和良好的语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准确传递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获得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3.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英语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输入与输出并重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把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热身、课上讲解和课后巩固。 

(1)课前导入。教师在开始某一单元的教学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同时从宏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展开辩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补充或总结,要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更深入、

[1] [2] 

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讲解。从篇章及主题思想入手,注意对意义和表达过程的研究,重点要求掌握文章的结构,其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等。对重点词汇、语法进行精讲,并向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结合实际进行扩展讨论,进一步促进知识的重建和内化。

()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再次反馈,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加深了印象,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优化评价体系。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加强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自学意识,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7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40

学生的英语语言感知是基于一定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基础上而形成的内在认知心理活动,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理解感悟程度,是一种内生的自觉主动心理。作为语言学习心理活动,是对语言知识和表达运用技能的有效深化,体现了理解自悟的敏锐程度。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仅是学生英语知识技能转化生成的基础,更是增强认知体验的内生动力。作为学习心理活动对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让学生在潜意识的应用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达到一种水到渠成和熟能生巧的自化地步。从语言表达交流的交际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开阔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加深理解运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发散生成多样化的思维,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一、多给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

听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表达信息的最初来源和途径。通过对语音的辨别和大脑思维的语言信息转化,更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认知感觉思维。注重听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反复语音刺激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感知。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深化认知感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首先,利用好晨读课,每天通过播放英语相关朗读录音磁带或者是有关英文类的生活新闻,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认知印象。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听力的素材基本大意基础上能够优选相关表达信息,提高听力感知的准确性。再者,建议学生在听懂语言素材的基本信息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表达核心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相关的表达内容。通过听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有综合辨析运用的意识。

多给学生听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信息积累是形成敏锐语言学习心理的基础。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下同)8aUnit1Friends的“ReadingaBestfriends”教学中,可通过反复听录音朗读来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有关“thecharacteraboutgoodfriends”的表达信息。同时,准备一些美国朋友之间的常见对话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相关的表达信息。通过这样的反复听学,更能够激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多给学生提供可听学的素材,从科技、人文、自然探索等方面来确定素材,帮助学生拓宽语言文化知识视野,积累底蕴内涵。

二、鼓励学生多交流表达,增强语感运用综合性

听是掌握基本语音信息的前提,是语言感知的最初积累和运用基础。交流表达则是学生运用语言感知的有效方式,能够更好体现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运用过程。实践证明,多鼓励学生表达交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语言感知的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语言表达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能够让学生在增强认知体验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感知。首先,建议学生运用同桌讨论方式来交流学习的感知和疑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得以暴露。其次,多鼓励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相互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主动畅谈认知感受。再者,教师多倾听学生的表达,找出他们具有共性的不足,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表达思维来交流,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予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要求学生能够在拓宽表达思维基础上,能够尝试运用演讲、讲故事等形式来表达,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运用,以提高英语语言感知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关注学生读写训练,提高理性思维生成性

读写是学生语言认知思维的外化表现。思维的内在表达规律需要通过一定的综合实践运用来予以体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过程能够很好体现学生的语言学习知识成果转化情况。读写的运用是基于口语表达基础上的又一种运用形式。

通过读写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受,一方面,能够更好体现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功能,让学生能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不断内化生成,帮助学生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理性思考方式。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4acharityshow的“ReadingHostingacharityshow”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表达主题中就“Howtohaveacharityshow?来相互表达交流。以“iorganizeacharityshow”为题目书写表达认知感受。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读写综合训练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认知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理解感知,并能够在读写综合运用中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创新生成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通过出声朗读来了解英语文本表达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同时,建议学生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语言素材的感知体会,促进理性思维的有效发展。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任务学习内容要求和文本表达需要,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秀的机会,归纳语言的运用规则,帮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感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读写训练,更是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有机升华和拓展。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69-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诚然,过去我们的课程门类繁多,界限不明,人为地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导致了学习者视野狭窄,思维僵化。新课程针对这一弊病,提出了“淡化学科界限”的建议,一是指加强学科间的纵横联系,二是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如开设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但“联系”与“整合”并不意味着语文学科本性的丢失。如果在教学中过度的追求综合,把握不好度,就会裂变为多种杂烩的综合课。

案例一:《赠汪伦》,其教学过程为:

1、诗歌《赠汪伦》。

2、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3、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4、读两首赠别的诗。

5、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案例二:《太阳》教学过程为:

一、学习课文

1、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了解太阳的特点――形体大、温度高、距离远。

3、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杀灭病菌、形成风云雨露等。

二、延伸拓展

先放一段太阳活动的录像,而后问学生,还知道有关太阳的其他什么知识。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如下知识点:

1、太阳的大家庭中有几大行星

2、太阳也会熄灭,大约要到50亿年以后

3、日食现象

4、太阳的自转和公转

5、太阳黑子对地球影响非常大……

最后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出一期有关太阳知识的报纸。

案例一的课堂的确热闹非凡,这样的课堂也有可取之处。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关于语文的知、能、素养的收获又有多少,是要打上问号的。语文学习成了联欢活动,或者说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且仅是“到此一游”而已。这种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涵咏、品味,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把语文课异化为不伦不类的多种杂烩的综合课。

案例二的课,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常识课?怎么会变成了有关太阳知识的大拼盘?为何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精彩的语言以及怎样用语言说明一种自然现象的方法?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9

(秦皇岛市海港区铁新里小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日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运用语言文字;语用学;新课标

新课标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一共13处。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

对于语用学,广大语文教师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当初从事语文教学,拥有的语文学科知识背景主要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文学知识等),包括语言学基础,最多深入到有点语义学基础。而今需要语用学理论来解析课标和指导课程实施,不言而喻,我们需要补一课,学习一点语用学知识。有了语用学理论背景支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与学会语言文字表达。

什么是语用学呢?这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从“百度”搜索得到的解释,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化的概念:“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提到语用学,必然会涉及到语义学,因为语义学与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两者都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意义,但侧重点与方向相异: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片段(话语、语词)的编码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语境化意义,即“用意”,是语言片段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这一简单梳理,就让我们不难领会,其实,我们过去在语文及语文教学方面是有较厚实的“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而我们主要缺乏的是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在语境化呈现中,它有怎样的规律,该用哪些理论去指导我们,从而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补习语用学理论知识基础,其价值意义正是基于此。学习掌握了语用学知识,首先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新课标的一些论断(结语或语词),领会它的语用学背景,自觉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施。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科视界更开阔,教学行动更理性而科学,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愿景:让学生学习好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标中,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两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两性的定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应“实践性”,几乎是同义对应,很容易理解。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语言文字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这是由语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是综合性呢?如果说,语文学习要剔除杂芜、直取“干货”,这“干货”无疑只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的因素自然是超越“干货”之外的“外延”性的因素,似乎是“非本质属性”。但新课标为什么要将其与本质属性并列为语文课程属性,甚至还排列在“实践性”之前?难道其价值就是因为语文学习内容必然是综合的?或者就是避免“唯工具论”而必须兼顾语文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等?

其实不然。有关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特别是“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揭示了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实在是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分内之责。这些理论告诉我们,交际过程是编码和解码过程:表达者将意义编码成信息符号,以语码的形式呈现出来;理解者或信息获取者进行解码和推理,在推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的推理,需要利用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和百科知识,“缺乏百科知识等语境信息,推理是不可能成功实现的”,“百科知识是以‘积木’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认知环境中”。当然,百科知识的积累或认知环境的构筑,是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共同实现的,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不可能将这些“综合”因素剔除干净,专攻语文“专业”。事实上,避开综合而专事“语用”学习(含理解)与实践,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

语文教学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同时伴随着百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认知水平的历练与提升。语文课程是绝不存在符号性的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唯工具论”的教学是无法操作的。由此可知,语文综合性正是从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本分”角度必须设定的,是实现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所必须注重的语文特性。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多次强调“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理解(推想、体味或推敲)词句意思,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这一点呢?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获取)意义,正是语用学最重要的观点。语用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语言文字的语境化意义,“语境”是其核心词。语用学的“指示语”研究、“会话含意”研究、“前提关系”研究、“言语行为”研究、“语用模糊”研究等,都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语境化意义而探讨的。语用学关于语境理解的理论知识很多,难以一一介绍。下面我们以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一个文段,来了解一下语用学中的“指示语”知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文段中出现的四个“他”属于第三人称指示语,一个“你”属于第二人称指示语,这里“他”和“你”各指的是谁?联系上文语境我们知道是阿曼达的父亲。那“孩子”又是谁?是才七岁、正在上小学的阿曼达。文段中出现了四个时间词,属于时间指示语,如“8小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了。这个文段中所述的事情发生的地点呢?联系上文和本文段可知,是在地震后废墟中、瓦砾堆中。孩子在哪儿?在“瓦砾堆底下”。这些都有地点指示语告诉我们了。另外文段中还出现了社交指示中的“敬语”——孩子对父亲的称呼“爸爸”,表明了瓦砾堆底下的孩子与正在废墟中拼命挖掘的男人之间是父子关系。要更深人地理解上述文段,特别是借此培养学生联系语境而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主要应该抓的

关键词是“挖”,并需要借助全文的“话语/语篇指示”,通过设置引导深入研读和思考的问题——一父亲究竟是怎样挖的,为什么挖了后会是那样的模样,引导学生深人研读文章前面部分,展开多角度的思维整理,并通顺连贯地表述出来:挖的工具?挖的对象?挖的动作?挖时的心理?挖时的困难与危险?挖后的形象变化?……这样,面对这段话,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就富有成效而扎实了。

由此得见,掌握语用学的有关语境理解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新课标在对学生表达的要求标准上,提出了“清楚明白”“内容具体、真实”。

参考文献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综合课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少数民族学生

1引言

自从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来,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众多高校开始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得以巨大革新与进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之以往,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与关注,有的院校甚至在基础阶段只开设听说课程的做法。然而,对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其英语学习的固有特点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也对语言基础的学习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是单纯强调听说的教学所无法完成的。而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门基础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2大学英语综合课对于民族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综合课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由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改革和发展而来,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系统讲授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它即有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的优点,也显示出其更为综合而灵活的特点。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得到训练和发展。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提供大量的语篇素材以作输出的前提,使学生能达到能听会说的效果。当然,在综合课的教学中,教师并非唯一主角,学生在有了一定量的听和读的输入后,说和写的输出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的思想概况起来,即通过产出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习得可以发生。在大学英语综合课上,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学生得到输出的机会。无论是口头形式的输出,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还是书面形式的输出,如写作文、编剧本等,都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的输出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中,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上着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重听说课教学而忽视综合课教学的课程的做法只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沦为无根之树。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以笔者所在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于比较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化地区,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汉语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二语言。因此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好。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能在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的输入为前提的情况下来展开教学,这就对基础阶段的第一学年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并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一定量的综合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3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综合课的教学中,以听和读为主要形式的输入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一,教学的导入环节,引用一些音频及视听材料,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让他们对和本课相关的关键词有一定印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泛读材料的环节,先给学生一些有关文章内容重要事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把问题本身给学生做解释,同时介绍并练习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这对学生应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是比不可少的阅读技能。

第三,精读材料的环节,先抽取部分学生朗读其中一些段落,以反映并解决语音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材料中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并先以自愿请求同学帮助的方式解决,老师再做纠正与补充,以此督促学生课前及课后通过思考与查阅词典的途径而获得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在实际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各方面语言运用的各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环节,在让学生对每一段落,每一部分做大意归纳之后,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写作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作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以文章为例子,讲解写作技巧。这对学生在四、六级的写作和今后工作中的写作都有重要示范作用。

第五,对材料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欣赏的环节,讲解翻译方法及技巧。让学生知道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语法知识对翻译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综合课教学中,以说、写、译为主要形式的输出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训练作用。可用以下做法达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第一,每堂课都可以先以一个或两个学生作presentation开始。针对每单元话题,安排学生课后写文章的任务,并根据所写文章做陈述。

第二,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持观点做正反两方划分,并进行简单辩论。

第三,根据记叙文的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做角色表演。

第四,教师根据大纲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选择难度适当的短文来给学生做翻译比赛。

以上这些活动都将作为学生考核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方面,而且只要是参与了就能得到至少及格分数,因此,即使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结语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是各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好初衷,而对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理由和目的。如果在听、说方面的教学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不忽视基础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课教学,那么他们目的的实现则会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因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走得更长、行得更远。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2

[2]Swain,m.1993.theoutputhypothesis:justspeakingandwritingaren’tenough[J].the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50(1)15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