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十篇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十篇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17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81-01

“课标”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美术技能学习都必须以能欣赏美术作为前提,才能有美的提升。没有正确的美的价值观,其创作的作品定为俗品。没有真正美的认识,其生活定为敷衍。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真正有效的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深入研究教材,为找准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奠定基石

平常的美术教学中,多数老师对美术教材研究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不严密,教学方法逻辑性不强。很多时候不但没给学生带去对美意识,更多使孩子对美的理解范围越来越小,对美的理解越来越标准化了,禁锢了孩子对美的不同种类的追求和思维角度的极度收缩。

2.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准度

那么运用恰的教学模式,是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准度的重要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常规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2.1讲授模式。讲授模式在美术欣赏教学最常见,它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多数知识由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模式能在最短的时间传授最多的知识。但此模式缺点就是易陷于知识灌输,导致孩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减弱,学习的学习效率也就大大降低。

2.2问题引导模式。问题引导模式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以问题的层层递进对学生学习以层层引导,不给学生最直接的答案,让学生在努力解决问题得以答案的过程中,又以新的问题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学习。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随时辅助或随时给孩子设置障碍。诱导孩子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于学生手中。

2.3讨论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种讨论,教师则作为援助者。此模式主要以教师提供多重问题或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产生疑团,又以讨论学习的方式去自我解答。此模式就是要培养“问题学生”为主要目的。

2.4综合学习模式。综合学习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电影、影视等多媒体进行学习的模式。学习内容全面,视听效果对孩子影响明显。如:欣赏《中国书法》教学中,大家运用常规教学模式,对中国书法的形、神及文化知识传播都不容易做到全面和准确。而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记录片《中国书法》更为全面和准确讲解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但此模式对条件要求高,而且引发孩子思考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较弱,所以一般少用、精用。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模式很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欣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是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灵魂

3.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讲授教学法。教学中最常见,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讲授法常使用于专题和名作欣赏。如:《清明上河图》、《开国大典》、《蒙娜丽莎》等,使小学生初步接触这些世界美术珍品,教师要解说题目、画种,简要介绍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阐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的成就和价值。有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编成故事和小品,使学生容易接受。

观察教学法。欣赏教学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作品进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循环系统学习,再运用"对比"等手段。不但能提升孩子观察能力,更能完善孩子的对美的追求。对比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技巧方面。如果把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因此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学习。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primaryschoolartappreciationclassteachingstrategy

wUQianqian

(ZheshangXiandaiprimarySchool,Linhai,Zhejiang317000)

abstractartisforthechildtolearntojudgewhatisbeautifulthings;learntoidentifyandevaluatethebeautyofthings;totrainthemhasitsownuniqueaesthetic.wecanfindtoteachstudentsto"appreciate"isveryimportantthing.Sohowtofindtheelementaryschoolartappreciationclassforstudents,forteachers,forteachingtheconventionalwayofteachingit?thisissueisworthtoexplore.

Keywordsartappreciation;teaching;knowledgepoint

1把握教材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1.1“吃”透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教师首先在分析欣赏教材时必须深入细致,要“吃”透教材的每个内容及要了解各相关的资料,做到充分的理解教材,把握每个教材内容。老师了解的越多越详细,那么在讲课时,语言就更丰富更细致,学生的思维就更能发散。

如,在小学五年级《古人的梦想―飞天》中教师对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飞天壁画要有基本的了解: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的发展历史,石窟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技法色彩等等,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及了解的知识面,来给本课做详细的讲解分析。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以探寻飞天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动态美为主线,首先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石窟飞天壁画,让学生了解敦煌飞天艺术文化的形成到衰落的过程,让学生在欣赏飞天壁画同时,对飞天壁画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线描方式让学生了解飞天艺术形象的飘逸美感。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去热爱和珍惜我们的石窟艺术宝库。

1.2明确教学目标,课堂主线要清晰

教学目标是裸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的主线,达到教学目的。

在上课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观察、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彩塑、壁画等三种艺术特色,最后把欣赏的重点放在欣赏壁画,再到寻找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飞天,从壁画中带领学生找到飞天形象。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欣赏先了解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再让学生了解飞天艺术发展的四个时期,对飞天的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飞天的艺术形象有了抽象的了解,然后再使学生对飞天艺术形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有所了解,最后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表现飞天人物身上的丝带。

教学过程之中,若缺少了明确的目标,犹如航行大海的船只缺少罗盘。倘若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就确实地知道他要得到怎样的效果,那他就能把握明确的教导方向了。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题。

1.3突破美术欣赏教学重点,解决重点

课堂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美术欣赏教学和其他的课有所不同,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知识的重难点,也不在于为了后面学习的一点点作画小练习,而是这节课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美术用语来欣赏评述这幅艺术作品的能力。

2欣赏内容要细啃,收集相关资料

2.1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创作

教师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所在的时代特点,及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其他艺术作品代表的都要有所了解。例如,在小学五年级《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这节课中,在欣赏齐白石老人作品的同时,应该了解齐白石老人(1864-1957)是跨越两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的大画家,他是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把传统中国画推上一个新高峰的绘画大师。

2.2艺术家的人生经历

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他们的生平经历密不可分,要了解一幅画就要读懂这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例如,齐白石老人出身贫寒,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齐白石先生孜孜不倦,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开启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教师在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感受画家的艰辛学作,及孜孜不倦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代大画家。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 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二、全员参与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三、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审美;本色课堂;欣赏教学

根据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教学不断创新,主要以审美教学为主,兼具绘画、工艺以及欣赏等内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必须以学生情况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尽量贴合学生对美的追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以绘画课和手工课为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获得内在与外在的同步提升,最终提升其欣赏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需要经历四个层次:分别是视觉感受、审美心理、意象感受、心境共鸣。也就是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事物有视觉上的冲击,然后再加深对作品的体验,感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刻体会到美,最后能够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学生对作品具备审美能力,对意向感受的逐步加深,这一切基本都来源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这一环节高度关注,创设形象多样,但又别具风格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艺术感染力,最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教学时,可以在教室的布置上下工夫,悬挂一些中国画图片,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现代的等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欣赏兴趣立刻被带动起来,并且求知欲也随之得到提升。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古代音乐,以此激发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具备自主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课要充分体现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不能一讲到底,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教学往往不会达到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美术欣赏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依据欣赏教学内容,选择相对恰当的教学资料,增强教学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保持在活跃状态。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施以启发诱导教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旨方向,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才能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出适当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研究,相互之间吸取彼此的优点,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造型这一主题教学时,教学内容涉及雕像这一艺术呈现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选择了形式各异的雕塑作品,涵盖写实与抽象两部分,然后让小组讨论欣赏这些雕塑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运用哪些材料?运用了什么呈现形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谈论过程中给予了自己对雕塑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形成强烈的认知讨论,教学气氛得以提升,使学生深化对作品的欣赏力。

三、培养创造性

美术属于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实施艺术培养,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不同个性,并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发挥创新潜能,使其敢想、敢说以及敢做,继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我驾神舟游太空》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去绘制自己心中的宇宙飞船,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充分开发大脑,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给予肯定鼓励,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欣赏教学目标。

总体来说,小学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欣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力,并论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与质量,使学生从美术欣赏课中获得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晓萍.浅谈小学美术本色课堂中的欣赏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2]张晓宫.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5).

[3]徐秀英.探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教师讲解问题设计互动双赢

“欣赏・评述”教学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开阔眼界,净化感情;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情感和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但在农村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多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着违背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课堂中的审美教育体现在哪里?学生的艺术评价在哪里?

一、教师讲解“过了度”,让美术欣赏为“独角戏”缺参与

农村小学美术课里,有些教师让美术欣赏课,变成对课本或教参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处于昏昏欲睡的尴尬境地。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确实,这样的欣赏课想上好是多难多累呀。在学生还没有对所欣赏的作品有所感觉时,教师把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学生怎能消化得了?他们就产生了依赖性,认为不需要自己多想多问多思考。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注意力转移,参与率不高,形不成自主欣赏的氛围条件,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奇闻趣事介绍“过了头”,让美术欣赏变“喧宾夺主”丢本质

在欣赏课里,有的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师生都很投入。表面上看,这堂欣赏课上得很成功,实际上却并不见得,因为老师所讲解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和传闻轶事及相关的故事情节等内容。这样的欣赏课往往变成了对艺术家奇闻趣事的介绍和对故事情节的描绘,却不是真正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赏析。由此可见,高段美术欣赏不应只注重内容的趣味性,艺术作品表现形式和方法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当面对那些没有具体情节或是抽象的作品时,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楚这样的作品该从何处着手去欣赏了。应当承认,教师适当的补充讲解必要的背景史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领会,但不能喧宾夺主,把欣赏课变成“历史课”和“故事会”。

三、问题设计“过简单”,让美术欣赏如“蜻蜓点水”走过场

在欣赏作品时,有些教师只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问题,比如:画中有哪些内容?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这幅画漂亮不漂亮?或者是画中的事物是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是怎样的?这样的欣赏既没有中层次的绘画形式语言方面的分析,更没有深层的作品内涵、画家精神境界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审美水平会得到提高吗?我们的欣赏需要学生讲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更需要做到用词恰当、语言丰富、评述准确生动。

以上例举是农村美术欣赏课上经常出现的问题,那么怎样走出上面的现状,让我们的“欣赏・评述”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呢?

策略一: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要“互动双赢”

教师是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互动的“发动机”,责任在于把学生的知识经验激活,使学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有效互动。只有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首先,我们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1)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许多老师不给学生时间去深思,忙不迭地自己说出答案。如果能够给学生两三分钟的读画时间,让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2)还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在教学中设计交流环节,既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1)还学生教学目标的知情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有权知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那么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2)还学生课堂提问的主动权。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策略二:奇闻趣事介绍为作品欣赏当好“绿叶衬红花”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当教师采用一些奇闻趣事前,首先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奇闻趣事是否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选择的奇闻趣事是否能为你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第三、选择的奇闻趣事是否太多,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第四、选择的奇闻趣事是否具有可教可学性。考虑清楚之后,觉得确实能用,然后再考虑把这些奇闻趣事都用了以后,学生欣赏作品还有多少,在这个时间内,能否保障大部分学生能学会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大胆尝试,如果是否定的,那就必须忍痛割爱,去掉一些奇闻趣事,还美术欣赏以根本。

策略三:问题设计要做到“层层深入”

思维的起点是质疑,而探究是诱发思维的源泉。如果问题设计恰当,学生的思维就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就愈高。问题的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考虑:形体方面、材料方面、技法方面、主题方面和背景方面。

例如欣赏《伏尔加河的纤夫》画时,教师可先简要介绍历史背景,然后提出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去理解、感受作品。第一步,请学生围绕这幅画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提出想法,教师作出鼓励表扬。第二步,教师抛出具体分析的问题,如画中人物的衣着、动态、眼神与表情具有什么特点?从中看出纤夫的生活处于什么状态?第三步,教师从构图、色彩深一层引导,如人物处于画面什么位置?整幅画是什么色调?人物的安排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逐步了解绘画是如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形象的。第四步,教师提出总结性问题,如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深浅结合,主观感受和客观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既对作品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认识,也对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就会越来越多,词汇就会用得更加灵活、贴切,评论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设计面广,对教师的素养期待较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更有灵活性、更富有创造性,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江山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印象派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8?摇?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96-02

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为实现有效教学服务的。“抛锚”式教学强调情境创设,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为目标。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抛锚”策略在中学阶段印象派音乐作品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抛锚”式教学策略

在“抛锚”教学策略中,“锚”指的是某种问题或任务的真实情境。在使用“抛锚”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学习者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来激励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抛锚”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讲授,它在教学中使用的“锚”往往是有特定的情节序列。这些情节序列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同时“锚”还是针对特定主题的知识背景,能够将专题的教学内容融合起来。针对某一专题可以设置不同的“锚”,以专题为核心,各个“锚”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印象派音乐教学中的“抛锚”策略

具体做法:教师通过课前留作业的方式,把设置的问题到博客上,同学们上网浏览教师博客,把作业的内容发到博客上,在网络上进行师生双向互动交流。之后,根据每周回答问题的人数和内容,设计下一周新的作业,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在这里,教师的提问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把不懂的问题,再次引入课堂。

操作流程:师生互动“五步曲”:“引子”—“正题”—“创作”—“拓展”—“升华”。

1.引子。【锚】: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教师提问】:了解印象派音乐作品必须先了解印象派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本周之内欣赏了解印象派作者及相关作品,记录下欣赏后的感受,并总结印象派作品的特点及创作风格。【案例分析】:为什么会在第一个问题中就提出欣赏印象派美术作品,而不是欣赏印象派的音乐呢?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如绘画、文学等都有着相通之处,在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轨迹。印象派美术作品的出现早于音乐作品,了解美术作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其音乐作品。

2.正题。【锚】: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教师提问】:上周关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同学们都完成得非常好!感谢大家。这周的作业是欣赏印象派的音乐,了解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案例分析】:美术作品欣赏是音乐欣赏的“引子”、“切入点”,学生借助美术作品的视觉效果这一感性的介质,捕捉到印象派的风格特点。在回复中很多同学说道:“美好得让人仍在回甘”,“《月光》也是一首很美的曲子,听着它可以让人忘了烦恼”,“鉴于我体内的音乐细胞少得可怜,所以我听了几遍也听不懂他在演奏些什么。但我也能感受到这首乐曲的旋律是很优美的。这是一首柔和的乐曲,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3.创作。【锚】:印象派美术作品创作。【教师提问】:在欣赏印象派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美术创作。【案例分析】:绘画和音乐是我们身边经常感受到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印象派音乐作品与印象派美术作品之间是先天性的“源”与“流”关系,密不可分。联想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从音乐中想象画面,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例1:当我们聆听德彪西的《版画集》音乐时,就仿佛看到莫奈的这幅《版画集》展现在眼前,同样道理,当我们看到《版画集》这幅画时,就仿佛在聆听德彪西的《版画集》音乐。印象派绘画和音乐就是这样具有联想和幻觉相互转换的感受美。例2: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塔》的时候,把对音乐中塔的印象,亲手描绘在画纸上。学生在描绘的同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当展示作品的时候,学生们也十分乐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4.拓展。【锚】:印象派主要代表及他们的作品。【教师提问】:(1)了解作曲家拉威尔并欣赏他的作品。(2)对比印象派两位音乐家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音乐风格特点。(3)略述印象派音乐的发展及流变。【案例分析】:为什么要在作业里加入欣赏拉威尔的作品呢?教师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印象派不光有德彪西,同时还有一个拉威尔,二者都被归在一个流派里,但是他们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如:音乐表现、音乐魅力、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等等。当然由于牵扯的问题比较多,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过多地扩展到二者的介绍和对比方面,所以在第三个问题中就设计了拉威尔作品的欣赏,就当作是教学的延伸吧。

5.升华。【锚】:设计教学计划。【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名音乐老师,你该如何设计初二上学期印象派作品《塔》的教学计划?请大家献计献策。【案例分析】:本问题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习了解印象派作品,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争当小老师,来背背课,体会一下设计者的成就感。

看完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师非常欣慰,学生的能力不能低估,同学们设计得有板有眼。印象派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目的是为适应学生个人学习方式而提供高度灵活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策略中,教师是起支持或辅助的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的甜头,在接受了大量相关信息的同时又拓宽了知识面,在预习新内容的同时又强化了认识,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了对作品的印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摄取的知识量是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所无法达到的,学生完全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吸收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于明.世界名画欣赏(6)[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美术欣赏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策略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美术欣赏课程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不太重视的状况,教师积极创新了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美术欣赏课程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多个问题情境的引领下,通过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搜集、自主分析探索的学习过程,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倡教学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严格地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是以教学任务为指导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性;其次,它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最后,它强调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2任务驱动法在中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中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会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美术作品是一种承载文化的艺术形式,与它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欣赏古建筑时,教师就应将古建筑的图片与当时的建筑年代特点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2.2教学任务的设定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学任务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任务设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任务设定要注意与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能力及相关的生活阅历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另外,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教学任务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独的,而是由很多个相互关联的小任务共同组成,这样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推动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教学任务还应结合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具有层次性的设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最后,任务还应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太过笼统的任务不利于学生的把握,甚至还会出现偏离任务的做法,影响教学效率。

2.3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也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用时最长、最应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应在教学情境的渲染下,引导学生以任务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探究等学习活动,进而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阶段性的,通过一个小任务的完成为下一个任务作准备,直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2.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科学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能在肯定的评价中得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中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首先应应当多鼓励、多表扬学生,以积极的、肯定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要方式,同时还应开展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作出积极的反思。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作者:邢丽单位: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篇10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