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十篇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十篇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46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1

一、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图书分类之间的差异

1.分类对象和内容分布特点的差异化

根据对目前网络资源分类情况来看,网络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如微博、论坛、多媒体、多学科网站和新闻期刊等,这些资源相对传统文献资源是一种时代创新,在内容分布上网商、科技、娱乐和时事新闻较多,在搜索中,将其作为搜索一级类目,而学科性的内容相对落后,只是作为其下级类目。相对的传统分类法,主要是在某个灵活范围类展开一系列的检索类目,概括性、交叉性较为明显。

2.两者之间的任务与作用差异化

网络资源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资源特征和类型进行资源整合和分类管理而形成的可供用户检索引擎的体系,这是与传统图书分类的差异之处。同时,网络资源的分类是针对所有的用户,用户无需进入文献深入阅读再行查找,只需通过其检索的类目,一目了然,体系分明,直接在来目中就可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这样更为便捷、省时省力,直枪直入,一矢中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1.分类组织法

分类组织法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关键词检索在限定范围类搜索到查询的信息资源结果,减少在繁多的学科类目查询的麻烦,直接检索到使用者所需的相关资源的信息,这样不但可以让使用户快速准确的检索相关信息,还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将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多媒体作为网络资源检索手段,所占比例也逐渐扩大。因多媒体检索无法识别文字也难以表达出来,分类法中的号码标识和类聚为此打开了一条检索之道,不过,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较为复杂,分类法也在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和调整,在检索内容中进一步完善检索词、类目等等。相对而言,这些是传统的图书分类还未具备和提升之处。

2.主题分类法

主题标引是一种利用自然或规范语言对检索内容进行标引的方法。主要分为叙词法、关键词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组织网络信息的类型。

利用叙词法作为受控语言切按照文字的先后顺序标识进行排列,来反映使用者的检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源信息,不过这类方法也存在弊端,在使用之前,需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字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排,且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利用关键词法是根据搜索主题的关键性来决定的,在信息资源体系中能够将使用者输入的关键信息不作规范的文字处理自动检索出来,来方便广大用户使用,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法,更快、更便捷、更准确。它是一种自然语言,包含了资源库的所有信息,使用者不必按照分类表苦苦寻求,也不必向标引人员寻求帮助,直接输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即可。如今,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百度、谷歌、淘宝等引擎中广泛使用,涵盖了多个网络领域,也是互联网引擎使用的方法。

利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结合更能充分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之处,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省时省力省成本、快速准确无误地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检索。

三、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展望

1.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主题法一体化

分类法和主题法相结合的是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检索模式,它们之间各自存在优势和不足。在实际使用中,应当将分类与主题一体化,如今的互联网搜索引擎较好的将分类与主题组织一起使用,主要统一控制了分类法和叙词表中的关键术语和参照等,使二者形成一体化体系。叙词表采用参照、范畴和词族,分类主题局限于物以类聚的形式,若是能相互融合为一体,使用者既可以输入主题关键词直接检索,也可以分类检索,这种有机结合的方法使两者之间的缺陷得到了补充作用,较好的发挥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体系。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综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552-02

Survey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organizationandStudy

LiUQian

(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Qingdao266510,China)

abstract:thearrivalofcybertimesmakesthetraditionalmethodofinformationresourcesorganizationtofacethechallenge,thispaperstudiescorrelativeChinesejournalsandthesisinresentyears,summarizessomeleadingmethodofinformationorganization,aswellasintroducesthedevelopmenttrendofinformationorganization.

Keywords: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methodoforganization;summary;developmenttrend

网络信息的无序化、高度动态性以及信息的自由随意性和缺乏控制,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很大不便,大大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管理,提高其有序化程度,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界、实践部门以及广大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方法将国内诸位学者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1网络信息组织管理研究论文分布调查分析

1.1期刊论文的时间分布

表1为论文的时间分布(1998-2007);图1为论文时间分布走势图。

1.2论文分布分析

从论文时间分布的统计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发展、繁荣和成熟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论文增长速度相当快,这和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因特网逐步应用过程中,如何使网上海量而又无序的信息能够更加有效的分类组织,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检索服务,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实践的推动作用,理论研究也就活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这个新的研究热点。至2003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达到了顶峰,这个阶段的研究不仅在大方向上超越了发展阶段,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加细化,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后的几年,学者们更加注重外延的发展,开始研究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等领域。最近,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方法的研究正开始起步,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慢慢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2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种类多,划分途径也多。尚克聪把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分为序化方法和优化方法。马费成根据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特征和构成把网络信息划分为不同层次[1]。张俊把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划分为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2]四种。总结各位学者对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分类法、主题组织法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仍被沿用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符合网络信息存取特点的组织方法。

2.1分类法

传统的分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学科或体系范畴,并且依据一定的属性将信息分门别类组织成系统便于查检的方法[3],主要用于学术性信息资源的组织查询。目前有些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被直接采用。

1)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利用DDC比较成功的综合性网络目录有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Canadianinformationbysubject;加拿大多伦多参考图书馆的expandinguniverse[4-5]。

2)国际十进分类法(UDC)。使用UDC的网络目录有:BUBLSubjecttree,覆盖了英国国内综合性网上资源;GeRHaRD,这个项目于1996年在德国olden-Burg大学图书馆开始研究,它利用了自动分类技术,网页由机器人程序自动采集并自动生成目录树;niSS,综合性网络目录;SoSiG,有关社会科学的网络目录。

3)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使用LCC的网络目录如:CYBeR-StaCKS,由依阿华大学开发;thewwwVirtualLibrary采用了LCC体系组织信息,但信息量少,只有一层类目[6]。

由于传统分类法的局限性,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对传统分类法进行改造的措施和思路:建立良好的用户界面将分类法的体系结构展示给用户,同时提供各种分类法之间号码的转化;提供对于主题词表的连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多维揭示;对分类法本身进行分面组配改造等等[7]。

2.1.2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康桂英认为它按照学科范畴组织信息,具有很好的层次性与系统性,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8]。王忠红指出它的知识系统性和标识语言的通用性以及族性检索能力和扩检缩检功能,是其它情报检索语言所不具备的[9]。

2)对非文本信息的组织。洪漪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图像、图形和空间对象等非文献性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类法独有的类聚功能和代码标识,为组织和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0]。

2.1.3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缺陷

1)分类体系不严密。一些搜索引擎在划分类目时仅仅从商业角度考虑,因而漏掉了许多重要的知识领域[4]。如雅虎中国(Yahoo)将工业类、农业类等基础性类目作为二级类目、三级类目,或是分散到其它类目中,导致了资源的重复划分和歧义。

2)类目之间缺乏逻辑性。许多网站为了用户查找方便,直接将查找频率高的信息归为一类,导致不符合基本逻辑规则的现象发生。

3)类目名称不规范。陈树年认为internet中类名用语不准确,难以判断其外延。如中文雅虎的“另类科学”等。

2.2主题法

传统的主题法是以主体语言为基础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主题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使用词表,包括叙词表、标题表等。二是已被广泛采用的关键词法[5]。目前,关键词检索在网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大部分搜索引擎的索引数据库几乎都采用关键词法进行信息组织,如altaVista是关键词型搜索引擎的典型代表。

2.2.1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的优势

1)能直接、直观地组织与揭示信息。康桂英认为,主题法用于组织信息不仅具有“直呼其名、依名查检”的直接性,而且其标识基本上是独立完整的事物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满足特定检索的需要,在网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8]。

2)便于特性检索。刘晓敏认为,主题组织法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之上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语义信息与语法信息组织的综合,它从事物角度集约信息,便于特性检索[11]。

3)提供可浏览式等级主题索引,方便用户检索。张莉扬认为,一旦数字图书馆运行在互联网上,访问使用的将是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用户,用户成分将逐渐多样化、复杂化。由于大量用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对信息组织的手段和方式不熟悉,信息检索的技能和水平也不一样,如果让这些用户构建严格的布尔逻辑检索式及制订检索策略,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测览检索来确定其不清晰的情报需求,以便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检索范围[12]。

2.2.2主题法组织网络信息的缺陷

1)检索内容易分散,检索效率偏低。康桂英认为使用关键词时,由于选词不规范常给数据交换和网络检索带来困难。许多学者一致认为,使用后控词表是改善关键词法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2)通用性较差。曹树金认为主题法采用受控制(规范化)的自然语言词语作标识,其含义直观,但是不易通用。

3)邱君瑞认为主题词表结构复杂、专业性强,一般用户难以理解,而且编制和维护主题词表的成本较高[13]。

3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趋势

陈树年认为网络信息内容形式化方面,语义网、知识本体、元数据、置标语言的应用研究等将是重点,特别是把这些理论或技术发展到实用阶段。此外,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孤岛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知识网格技术应运而生。

知识网格(KnowledgeGrid)是利用网格、数据挖掘、推理等技术从大量在线数据集中抽取和合成知识,使搜索引擎能够智能地进行推理和回答问题,并从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10]。知识网格将将分散在网络各个独立自治站点上的“信息孤岛”集成起来,对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屏蔽底层信息分布、异构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利用知识网进行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可以使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而不必关系这些资源的存放位置和存储形式,从而减少用户盲目浏览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说,知识网格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兵.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综述[J].情报科学,2003(4):435-437.

[2]张琪玉.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增强关键词检索功能的措施[J].图书馆杂志,2001(1):7-10.

[3]杨涛.主题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02(1):50-52.

[4]魏丽敏.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创新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05(4):76-78.

[5]严海帆,王聪聪.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J].现代情报,2004(5):162-163.

[6]马张华.文献分类法在网络资源组织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1999(12):24-29.

[7]陈树年.搜索引擎级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4):31-37.

[8]陈树年.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54-57.

[9]安新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J].现代情报,2003(2):47-50.

[10]王平.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J].现代情报,2006(7):82-84.

[11]刘崇学.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利用与开发.情报杂志,2004(9):102-103.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传统的藏书建设已经或正在被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所取代,文献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传播方式以及文献保障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讨。

1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1.1类型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按文献载体可分为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电子型又可分为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电子文献是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文献资料、数据库、音像、信号等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原的新型信号载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按信息资源的分布可分为现实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现实馆藏是指本馆可以利用的为读者服务的所有馆藏,包括传统文献资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是指通过本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可以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

1.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资源相比,具有很多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信息的及时性和动态性极强,存留时间短、更新快。有人估计,因特网每天的新信息有14万件。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各个学科、各个门类、不同地域、多种语言的信息资源;形式多样,有反映无数馆藏目录的书目资源、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类型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在形式上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等,堪称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信息的混合体。③变化频繁,价值不一。在因特网上,信息地址、信息连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信息更迭、消亡无法预测,信息资源不受限制,自由发展,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呈无序状态,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不便。④虚拟化、共享化。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和传播的网络化,打破了文献传播的区域限制,信息传播迅速,使全球化的资源共享成为现实[1]。

2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实体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靠有限的馆藏资源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现实馆藏建设,也包括虚拟馆藏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实现资源共享。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及特点与网络的易传播性,显示了网络信息传播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服务功能。传统图书馆必须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重新认识馆藏优势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本馆现实馆藏的特色建设和虚拟馆藏的特色建设。一方面发展现实馆藏的专业特色建设,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并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环境,将本馆资源推送上网,推向世界,以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全球化。另一方面根据本馆特色,有目的地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使本馆需要的、有限的网络资源有序化,为用户导航,以利于用户使用。

特色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特色化馆藏建设的思想,无论是现在还是网络化普及的将来,都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永恒主题。

2.1现实馆藏的特色建设

2.1.1从特色入手,狠抓特色化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要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图书馆通信网络以及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没有特色收藏的图书馆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制定特色化发展策略时,应考虑本校的重要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以及本地区文献资源的布局情况。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和原始馆藏为支撑,构建体现馆藏特色的核心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首先要导入有效的采访模式和先进的采访手段。改变“个别采访”为“组合采访”,成立文献信息咨询委员会,征询学科带头人和咨询员对文献信息的意见,定期召开院、系讨论会,并对新增的文献进行评价考核,对重要学术文献要力求全面系统并保持连续性,保证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在满足本馆主要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建设。如我馆成立的图书情报咨询委员会和学生管理委员会参与、指导、监督图书馆工作,共同把好文献入藏关,提高了馆藏质量,满足了师生的需求。

其次,采访手段应多元化和现代化。应逐步转变传统的采访手段为网上采访为主的先进采访手段。网络时代的选书工具多已电子化,或是以CD-Rom光盘形式供图书馆摘录书刊订购数据,或是以联机数据库形式进行连机采访。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采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协调采购成为可能,并保证了各馆特色化文献建设的完成[2]。

最后,馆藏应由一般的印刷型向多载体方向转变,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普通电子出版物,应侧重于各类光盘数据库的收藏,以收集一次文献信息数据库为重点,充实馆藏。例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这类数据库是收藏的首选。电子文献的收藏要注意与印刷型文献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为了满足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应调整采购策略,对各类文献的入藏比例和经费比例进行调整,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这将为加快信息检索自动化,促进网络化建设进程,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奠定基础[3]。

2.1.2加强馆藏信息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数据库资源,信息资源的质量与规模实际上是数据库的质量与规模。因此现代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将馆藏信息数字化,即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将本馆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转化为数据库作为本馆的现实馆藏上挂到互联网上,以实现馆藏资源跨越时空的共享[4]。

现实馆藏的数字化建设要从全局出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分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各馆在现有馆藏文献数字化时,一方面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与读者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围绕资源优势、学科优势,选择使用频率高、具有较高价值的特色馆藏,建立有特色高质量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及各种面向市场的专题数据库等,以尽可能深入、广泛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以使文献能在校园网、图书馆局域网环境下实现全文信息检索,为信息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把本馆收藏的印刷型及其他各类载体文献组织成数目数据库,投入网络,在本馆主页上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访问共享。

在馆藏特有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原则,同时,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这项工作开展的很好,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其古籍类特藏资源(拓片、舆图、四库全书)开发建立的“古籍数字特藏”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建设的“高校学位论文”和“高校会议论文”数据库等[5]。

2.2虚拟馆藏的特色建设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搜集、整序和评价,不便于人们充分利用。因此,现代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吸收传统的信息处理经验,有目的地组织与自身馆藏相关的网络信息,构建起特色虚拟馆藏,成为图书馆功能和资源的扩展。

虚拟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就是根据本馆的专业特点制定目标,选定网络信息资源的学科范畴,对有关网站网页进行去伪存真、提取精华、合理组织,使之能够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1]。具体做法包括:

2.2.1建立指引库

指引库的建立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所谓指引库,是指所建立的数据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若对其进行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指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

2.2.2下载网上信息,组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乏有学术参考价值的免费信息资源,但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地、有目的、有计划地下载对教改、科研有参考价值的网络文献信息,运用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组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化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用户使用,同时把网络中不稳定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稳定的信息资源,供读者使用。

2.2.3建立网上学科导航站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上都建有“网海导航”或“网络导航”栏目,着手虚拟馆藏的建设。建立网上学科导航站是帮助用户查找各个服务器的网上地址,并通过该地址访问该服务器提供的信息,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信息部门的目录索引。尽管有世界上著名的、评价颇高的搜索引擎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但由于分类的宽泛,在查找专业的网上信息时,仍然不能较快满足人们的要求,而学科导航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对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的高校馆而言,选择重点学科,根据该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读者的需求,收集网上资源,编制专题的、研究型的网上导航站,可以全面迅速地满足读者的研究型需求。

2.2.4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虚拟馆藏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如何把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使相关的信息资源在同一目录下统一揭示。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更深层次的开发,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据了解,国内外的同行们已成功地采用图书馆编目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实行组织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实现书目记录与网络信息资源的连接,使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在馆藏书目信息中统一揭示。如:oCLC因特网编目计划interCat,USmaRC一体化编目格式等;深圳大学图书馆利用856字段的著录,把同一文献的相关资源与馆藏书目联系在一起,通过馆藏书目不仅能查询到馆藏图书信息,而且能查到该图书相关的资源信息(如数字化图书和网络版电子全文图书、书评、相关的非书资料等)[6]。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问题多、困难大,但为开创网络化图书馆新时代,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樊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2,(1):62-63.

[2]祝娜.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2,(11):39-40.

[3]周春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2,(12):54-55.

[4]孟雪梅,周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J].情报资料工作,2002,(6):32-35.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4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56-01

21世纪是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时代,最明显的标志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有学者认为,现代信息资源已形成印刷型信息资源,光盘型信息资源,网络型信息资源三种信息资源并存的格局。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什么叫网络信息资源及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获取成本低。随着光缆技术、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通信成本大幅下降,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成本也相应的降低。(2)信息资源具有无限性。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其内容丰富、多样,不但可以成为信息服务机构服务客户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各种机构(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面向社会自身信息的一种极为方便、快捷、直观的载体。(3)信息的时效性。在因特网上能获得最新的信息。如:股市的最新行情、科研的最新资料和最新动态等等。(4)信息查询的方便性。网络信息资源地查阅既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借阅数量的限制,也不受地点和地域的限制,只要用户有电话和电脑,就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查阅。(5)信息交互功能的强大性。网络信息资源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6)信息编排的无逻辑性。可以想象,无数多的人都在自己做网页,不断无限多的信息,尽管网上出现了许多门户公司、网站帮助分类、检索、整理,但无限膨胀的信息使得有效管理的难度加大。(7)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快、流动性强,使得信息资源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2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类型更加丰富,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图书馆目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目录主要是指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即公用图书馆联机目录)。用户通过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即统一资源定位器)地址,可检索到因特网上数以千万计的各类图书馆馆藏目录。(2)参考工具书。如各种网络版的辞典、百科全书、指南、名录、手册等。(3)全文资料。如政府出版物、气象预报、商情早报、股市行情、名人名言、电子书刊等。(4)其他。如电子邮件、计算机软件、联网数据(仓)库等。

3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1)网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对印刷型文献资源在网络上的补充,有利于更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

(2)虚拟馆藏的建设,拓宽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空间和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丰富了馆藏建设,馆员是图书馆发展和提升的关键。①文献信息种类繁多,变化快,信息量大,基本上可以满足读者呈现出的多元化、动态化需求。②加强了服务的针对性。根据用户需求及科研需要等建成的虚拟馆藏,服务的针对性大大加强。它将大量分散的原始文献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与组织,并将国内外有关信息源联接起来,从而为用户提供导航。③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的查找时间。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就是通过对网上信息的挖掘,使一些无序分散的信息经过重构整序,成为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方便了用户利用。④图书馆员服务模式的转变。在构建虚拟馆藏的过程中,图书馆员必须了解网上信息和网站特色,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技巧,成为用户查找信息的导航员。同时,图书馆员还必须具备某一门学科专业的背景知识,相当的外语水平。

(3)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解决资料不足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是走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道路,其关键是发展电子僧息网络系统和建设电子信息资漂,并组织上网、联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能弥补馆藏里的不足,缓解当前图书经费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使图书馆在信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浩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成为网络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然而如何简洁、高效、准确的把网络信息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就必须在网络检索、存储、处理的方面的技术手段加以研究发展。而目前在这些方面同传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再网络信息建设的各个方便加以深入的开发研究,不断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研究开发新的技术理论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

4.1 各级领导对网络信息资源重视不够

首先,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指数很少,而印刷型资源占有绝对的优势和指数,并且是一票否决制,没有体现出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正确的导向图书馆的发展。其次,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图书馆的领导,为了使图书馆能够顺利通过评估,加大力度采访印刷型图书、期刊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轻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4.2 指导网络服务的理论依据滞后

在具有了获取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物质手段后对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也随之提高。简便、快捷、准确的检索互联网上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存取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在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对网络信息服务的理论指导研究严重不足。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对馆员做到人尽其才,就要对馆员队伍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首先馆领导要重视馆员队伍建设,积极为建设馆员人才队伍出谋划策;其次要信任人才,有用好人才的胆略,知人善用,不妒才,给人才充分的空间;最后积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图书馆员应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二是图书馆员应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三是图书馆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两门本校专业知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队伍建设密不可分,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的职能,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实现图书馆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莹.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赵宝萍.对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朱世琴.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J].图书馆学研究,2002(3).

[4]郑鹰,黄正雨.试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4).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5

率文摘要:本文从网络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体系的不同和网络分类体系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对网络分类体系的竞争行为及其选择网络分类体系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

信息资源的分类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目前对信息资源的分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人工标引为基础的传统文献分类法。二是更具网络信息资源特点而产生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又叫网络分类法。传统分类法主要是根据文献信息的特点、检索的需要和技术的支持程度,按照传统环境的特点编制的。网络环境的出现、计算机及其检索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极大地改变了分类法处理的对象和技术环境。这就为网络中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结构内容特点,结合用户使用的需要,逐步成为区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中通用的信息资源分类法。

1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不同

1.1建立分类体系的原则不同

文献分类法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对各种文献资源以主题的方式集中于相应学科之下。在分类法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英国布朗编制的以主题为中心的主题分类法,但由于不适合使用以及文献资源本身的特点,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网络新环境的出现,使得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以主题为主结合学科特点的分类法有了应用的空间。应用这种分法的英文搜索引擎中,opendirectory、looksmart基本以主题为中心展开信息资源的分类,其分类专指性强。yahoo!则是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结合学科的方式。除按照主题设置类目外,还设置政府与政治、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等专门学科类目与包含内容较宽的类目。

1.2类目的展开形式不同

传统分类法多基于学科的等级隶属关系,按照严格的逻辑内容从属划分,是一个严密的、深细的线形体系。网络分类法层次较少,体系简明。为了突出重点,不严格按照等级划分,类目的设置也不严格完整。传统分类法一次划分采用一个标准,网络分类法为了方便用户查找与符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一次划分采用多个标准且各主题之间使用超文本链接和多窗口显示。使信息资源得到全面的揭示。

1.3基本大类的设置不同

传统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一般根据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一定的用户特点进行,重视学科性、逻辑性,设鬣较全面完整。网络分类体系则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同,以用户关注程度高、信息资源集中的类目作为基本大类。

2网络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2.1类目展开缺乏规律性

类目的展开缺乏统一的标准。其下位类展开过程中,不少类目同时采用多个分类标准,同时忽略类目展开的完整性。由于下位类的展开往往内容外延过宽,增加了用户的查询时间,降低了检准率。

2.2同位类设置缺乏逻辑性

同位类中往往有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类目共存,且同位类内容交叉从属缺乏规律性。例如,yahoo!中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概念关系上就不属于同一个等级。

2-3类目排列缺乏规范性

英文搜索引擎大都是按照字顺的方式排列同位类,其优点是便于用户按字顺查找,缺点是类目排列混乱,不利于相关类目的蠢找。而中文搜索引擎多数不采用字顺的方式,而采用以用户关注类目的程度来排列。这种按关注程度或者说按点击率排列的方式加大了类目增补的难度,而且不易保持同时也不利于揭示相关类目。

2.4横向关系揭示缺乏科学性

传统分类法对横向关系,一般通过交替类目和类目参照揭示,作为类目纵向关系的一种补充。网络分类体系则使用链接方式,通过在相应类下重复反映,使其成为类目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显示出横向关系揭示的单一性。在处理过程中缺乏相关关系的控制,凭借链接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类目的相关揭示更加宽泛。

3网络分类法选择的必然性

3.1网络分类法选择的竞争行为分析

目前,国外yahoo!opendirectory、looksmart已经证明网络分类法的实用性以及其已被广大用户接受,虽然这种分类法存在不少问题,但根据网络效应的概念: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给某个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这一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人数具有正向关系时,即存在网络效应。国内后来的网络公司,如搜狐、新浪等,都采用类似的分类思想,制定出相似的分类法。另外,如果这些后续的公司有一家公司a决定采用与传统分类法类似的分类方式,我们命名为科学化,令yahoo!opendirectoyr、looksmart等的为生活化,则该公司面对的竞争博弈如下图所示:

图中数字表示客户的数量比例的数字抽象,由这个博弈模型可看出,其均衡为公司a选择生活化,即无论其他公司选择哪种分类法,公司a选择现行的网络分类法均能拥有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

3.2网络分类法实用的必然性

3.2.1用户需求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非常广泛,而且不稳定,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利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和类型也有很大不同。网络资源用户上网利用的绝大部分是现行网络分类体系所反映出的突出教育、娱乐、旅行、生活等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普通用户感兴趣的类目,弱化了科学技术、学术性类目的设置。

3.2.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基本上反映了网络资源的内容分布情况。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较多的类目,如“计算机与互联网”、“新闻媒体”,“娱乐”,“教育”等,在传统分类法中都只是学科类下的子类,分类搜索引擎大多将其提升为第一级类目;相反,对传统分类体系中详尽展开的领域,如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类网络信息资源较少的门类,分类搜索引擎只设置了概括性类目。这样使得网络信息资源与类目的设置趋于平衡。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6

nformationnetworks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thebasisofprobingintothenecessitiesandpossibil

itiesoftheeffectiveallocation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

theessayadvancestheallocationmodelof"time-space-variety",andpointso

utthat,intheprocessofallocation,weshouldabidebythe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ofsocialeconomicwelfare,guideofdemands,e

quityandmutualcomplementsofmarketandgovernmentmeasures.

【关键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informationnetwo

rk/information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welfare

【正文】

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需要理论上的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质的

完美结合。

2.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

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它们与

千差万别的用户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区域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并进而导致了

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就是要运用一切市场的、

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

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能产生最

大化的经济福利。

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所产生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

场竞争和价格体系、网络技术和资源条件、网络及其所涉及区域的信息效用和社会公平

以及资源使用者的消费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等[4]。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这是导致大小不一的经济福利的内在机理。网络

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由于

对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于零(理想状态)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

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

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

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开放性,任何入网者都可以将信息在网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网上信息。可以这么说,在高速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网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断增多,这必然刺激着大量冗余信息在无“主管”的网络上迅

速地膨胀。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有限和难以令用户满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胀的信息冗余又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扰,它们或被重复配置

,造成信息资源品种类型十分丰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价值的信息资源表面形成

一层面纱,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尽管当前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品

种类型之丰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顾此失彼的现象依然在所难免。

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实现势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

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3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3.1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网络系统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

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

3.2需求导向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

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

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把资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把“溢出”的资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尽管由于网络信息资

源的高时效性,该模式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入时间因素加

以修正和变通,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重要意义。

3.2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

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高速信息网络系

统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

3.3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

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网络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

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西方经济学称市场

手段是调节一切市场的十分有用的复杂精巧的联络系统,高速信息网络市场诞生十余年

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市场手段在解决跨国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

J.a.Hobson)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5]。网络信息

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

用和影响。美国政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者,这一作用和影响使美国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亦堪称各国楷

模。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

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

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参考文献】

1t.C.Koopmans.threeessaysonthestateof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bookcompany,1957

2马费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2):3~8

3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查先进.论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情报科学,1994,15(2):12~15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问题对策

1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化问题

网络信息大量出现,且呈现分散、无序、价值参差不齐、变化频繁等状况。无序扩张的网络信息,一方面使网上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信息分布、信息组合错综复杂,信息污染严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用户面对如潮信息应接不暇,无法了解网上有多少信息与自己的需求有关,无法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因此,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是网上信息资源著录的出发点和目的。

1.2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CnmaRC中的一些适用网络信息资源著录的字段还没有进行修改或增设,尤其像USmaRC中能表示与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856”等字段还是空白,其文献著录类型单一;适用于中文环境的元数据模式正处于引进和消化国外元数据方案阶段。

1.3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不统一

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的统一,是图书馆实行信息服务工作科学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推进编目工作标准化的一个前提。在我国,虽然自1979年开始已陆续制订、颁布了近20项与编目工作有关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标准的实施情况各个图书馆参差不齐,造成的原因是:一方面各个图书馆对于各项著录规则的理解存在差异,对maRC格式各个著录单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造成数目数据质量高低悬殊;另一方面在编目自动化方面,由于自动化系统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其应用程度也不一致,很多图书馆并没有按照maRC格式著录。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造成编目数据混乱,影响信息资源的检准率和检全率。

1.4编目人员素质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高质量首先来源于编目人员的高素质,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对编目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人员也有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进取心;②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较专的相关学科知识;③熟练地掌握编目规则、著录格式和标引方法,准确地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分类和标引,加强数目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④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要求编目人员具有网站开发或网络创作的能力;⑤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⑥具有接收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采取的对策

2.1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利用

图书馆及各种网站应充分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重要性,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之间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图书馆,对揭示文献信息资源的特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应根据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地参考学习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研究制作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目录,开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管理。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为本校用户下载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本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站,虽然只是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链接,没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但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利用的有效尝试。

2.2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编目方案,解决好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对于CnmaRC而言,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必要参照USmaRC格式,对CnmaRC中的一些字段进行调整,增加文献信息类型的内容标识及代码,丰富著录类型,增设“856”等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获取的字段,从而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编目要求。

对于适用于中文环境的元数据模式,须在充分考虑中文信息资源特点的前提下,采用和参照现有的国际规范,引进和吸收各种成熟、规范的元数据方案中的元素,解决好著录标准移植汉化问题,保持与国际标准接轨和兼容,使中文元数据的编码、著录规范及相关技术与国外的元数据著录标准具有互操作性。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8

编目技术是传统文献组织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对于图书情报工作部门而言,编目工作更是属于核心性的工作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部门展开编目工作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在有关图书馆馆藏资源著录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作为规范来开展,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用户在各类图书资源检索过程中的有效性与便捷性。因此可以说,编目技术是完成信息组织的关键途径之一。如果将网络系统视作一个图书馆的话,那么网络系统中所涵盖的各类信息资源就好比是这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编目技术在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应用,关键就在于使信息加工的过程更具合理性、规范性特征。

在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即与网络数据相关,用以概括数据的数据,我们通常将此类数据称之为“元数据”。如果将网络系统与图书馆等同起来,那么元数据就好比是图书馆中各类馆藏资源所对应的著录项目。而同样的,在图书馆进行各类馆藏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是通过添加著录信息的方式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全面概括。因此,在有关网络资源的组织过程中,也可借鉴此种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网页添加特殊性的标记(标记形式多为meta形式,且所表述的对象涵盖了该网页的作者信息以及关键词信息),这也正是应用编目技术组织网络资源的核心所在。同时,为了实现对互联网中各类所覆盖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因此也建立在.html以及.xml环境支持下,形成了以网络数据信息为中心的标准与规范。

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应用相对普遍的数据规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该规范产生于1995年,将其应用于网络资源组织作业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规范简单、可理解程度高、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能、能够会同其他相关的元数据进行桥接。因此,通过对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的合理应用,能够将存在于网络资源采集、控制以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及时处理与解决。二是资源描述框架规范:资源描述框架作为网络数据标准规范的一类,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突出的抽象资料表达模式特点,且与任何形态的语法之间均无内在相关。通过资源描述框架规范,可反映的资源信息包括资源属性以及资源属性值。同时,前文中所提到的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还能为资源描述框架规范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工作任务的着眼点体现在对资源描述通用机制的构建。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此种规范有着突出的行业适应性特征。

二、分类技术组织网络资源

从学术性的研究角度上来说,网络信息的揭示可以通过学科方式来实现。因此,在有关网络资源检索以及资源服务的过程中,文献分类技术同样发挥着极为突出的使用价值。现阶段,在整个互联网络系统中,文献分类技术组织网络资源主要适用于学术性的知识内容。有关此方面内容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国家,而我国近年来也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对分类技术应用于网络资源组织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技术观念:以学术文献在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向特征,在一定的体系作用之下,实现对学术文献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区分。同时,在分类技术应用经验不断积累与成熟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逐步实现了向组配式分类法方向的发展。当中,比较典型的分类技术应用案例为: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基本依据,构建文献资源的分类检索工作体系,下属一级、二级、三级子类目,各级类目之间的排列按照字顺方式所实现。此种分类方式现阶段已应用于中国教育网以及科研网络当中,在组织网络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三、主题技术组织网络资源

在组织网络资源过程中,主题法同样是关键性的文献组织方法之一。在应用主题技术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于: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识别(词语的关键性体现在所表达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契合度方面),将所识别的关键词语作为检索过程中的基本标志。在配合字顺式的检索方案作用下,完成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工作。在将主题技术应用于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其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检索标志直接以语词的方式所呈现;第二,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检索通过字顺方式完成,即实现了检索的手工性;第三,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对于集中信息资源的构建体现出了主题性的特征,对事物、问题以及现象具有明确的特定性特征;第四,在网络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各个主题词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往往是通过参照系统的方式所揭示出来的。同时,有关主题技术的应用还可划分为以下两点。首先是关键词法在组织网络资源中的应用情况: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作用之下,绝大部分搜索引擎软件所自动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索引数据库所支持的检索方法,多以关键词检索方法为主。

此种网络资源组织方法所表现出的显著优势在于:标引过程中可避免查表行为、选词行为,因此在标引成本以及标引速度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关键词法所支持的网络信息资源索引完全借助于自动方式实现,避免了人为性的操作问题,且能够及时对词汇以及提法进行必要的更新与升级。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关键词法在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当中,检测准确率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改进。其次是主题词表法在组织网络资源中的应用情况:现阶段,部分搜索引擎还涉及以主题词为核心的资源检索方式。以终端用户的操作界面为例,在网络资源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内所涵盖主题词表的综合选取。用户可以在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主题词表当中选取相应的主题词作为搜索引擎执行检索行为的依据,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良好地与用户需求相契合。

四、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9

关键词网络信息挖掘数据挖掘网络信息检索

一、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所谓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指网络上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资源的集合。可想而知,网络信息资源相当的丰富,各方面的都有,其内容涉及到世界上的每一方面,例如:农业、文学、航天、地理、医疗、计算机、法律、娱乐界等几乎所有专业领域,网络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的集合,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而目前的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不同,以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及传播范围比较广。网络信息类型呈现多样化,主要有文本、数据、图文、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其内容也不是单一的既有健康的信息,也少不了有害和虚假的信息,从个人到政府都有一定量的信息。

(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多样,没有统一的机制,以至于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一定的保障。于是就出现了普遍存在的黑客、计算机病毒和色情信息。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来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三)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数的极快,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就比较困难。网络信息属于自由,因此信息来源广泛,内容呈现出多种多样,质量也就没有了保障。

(四)网络资源最大的优点是它给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模式,反应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网络的百科全书和具有快速的传播功能。

二、网络信息挖掘的类型

(一)网络信息的内容挖掘。

网络信息的内容挖掘就是从网络中存在的内容、数据中发现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繁多,其中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在网络中的索引和检索服务直接获取,但是还有一些网络信息是通过一些工具或方法获取,如用户通过提问而动态生成的结果就属于此类信息。还有一些私人网络数据,它们不能够通过就不能通过索引收索出来。另外,网络信息内容是由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形式的数据组成的,由此可见网络内容挖掘是一种多媒体数据挖掘形式。

(二)网络信息结构挖掘。

网络结构挖掘是从web文档结构、www的组织结构和链接关系中推导的。网络信息结构挖掘的目的是寻找web和页面的结构及其蕴含在这些结构中的有用模式,然后对其链接进行合理的分类,通过不同网页的关联有助于用户找到所需信息的相关资源,并且可以通过浏览特定的网页从中获取最新的动态信息。还可以发现web文档本身固有的结构,此种结构既可以拥有用户的浏览,也可以对网页进行比较。

(三)网络信息用法挖掘。

通过网络信息用法挖掘,可以充分的了解用户的网络数据实际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挖掘和网络信息结构挖掘主要是针对原始数据的,而网络信息用法挖掘主要是针对用户和网络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类型包括很多:用户对网络服务器的访问记录、浏览器日志记录、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额交易信息等等。运用网络信息用法挖掘技术能够有效的从服务器以及浏览器端的日志记录中发现隐藏在网络数据中的一些无法通过索引获取的模式信息,还可以了解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模式以及在网络上所进行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其作出预测性分析。

三、网络新挖掘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挖掘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具有很大权威的网页的生成上外,还可以通过web的组织结构和链接关系中发现一些其他类型的知识。网络信息挖掘可以通过挖掘web的结构信息揭示蕴含在web内容之外的许多隐含的有用信息,例如web页面上的U不仅可以反映页面的类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页面间信息的存储位置和不同信息内容的层次关系以及通过分析网页的URL来分析这种层次关系。根据上述原理已有很多人提出了与web页面URL有关的启发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寻找个人主页上。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挖掘可以很快的寻找个人主页和与其相似的网页。除此之外,web的信息挖掘还可以对web页进行合理的分类,预测用户的链接使用及链接属性的可视化,对各个企业搜索引擎索引的web页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等。它也可以揭示文档结构信息中的有用模式,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和层面提供检索途径。

四、结束语

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网络信息挖掘成为网络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使用户通过大量网络信息中,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性,并根据数据间的关联在网络资源中进行有目的获取相应的信息。目前网络信息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今后网络领域中的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的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不但来源途径更加广泛而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无以计数的网络数据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村合.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情报学,2008.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2-0211-02

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地域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联接起来,并按照特定的通信规则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信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资源,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利用与合理的信息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计算机网络

1.1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使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域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性强的网络系统,同时利用功能各异的计算机软件(即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信息交换方式等)来完成资源共享、通信交互、信息交换、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协同在线处理等功能的。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信息交换。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信息的交换,比如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使用聊天软件、发送电子邮件、新闻、上传/下载信息、进行远程教育以及网上购物等即时通信功能;

2)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一个较为突出的功能,包括各类软件、硬件、和数据的共享。计算机的通信处理能力的增强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的,此外软件和硬件的利用率也是通过资源共享这个功能提高的;

3)协同处理。没有网络的单个计算机的功能是有限的,可靠性也比较的低。借助网络若干台计算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也能提高系统过的可靠性;

4)分布计算。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适当的算法,分散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来完成有关部分,从而加速了任务的完成,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2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简单的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规划(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美国统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和计算机终端组成。自美国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提出,就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向,各国都在深入研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制定本国的对策。信息高速公路是高新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将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3信息管理

目前,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含义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原始信息本身的管理,这种意见认为经过收集、整理、存储、传播信息并利用的过程就是信息管理,也就是说把分散的信息有序的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存储、传播进而利用的过程,这种说法是狭义的。另一种广义的说法认为信息管理是对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针对信息本身的,它包括除信息资源本身外,对操作人员、应用技术、网络机构等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满足信息服务社会需要的过程。

信息作为人类活动中的基本资源,人类一切的活动中无处不渗透着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信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上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加上信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性,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各类社会团体也采取措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作为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新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探讨。

4网络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4.1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超载,大量无价值的信息堆积在人们面前,有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构成污染和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虚假信息,指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信息,它是信息生产者或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故意捏造出来的。由于没有新闻审查与核实系统,传播主体在网络上可以不受限制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网络可能成为散播谣言的最佳场所。

4.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触发的,对计算机数据具有破坏性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它是一种能执行自身复制并且借助一定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以其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病毒影响程序的运行速度或抢占存储空间,而恶性病毒则直接破坏用户的数据,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4.3侵犯知识产权

侵犯电子版权,一类是将非数字化智力产品转化为数字格式的电子作品之后的版权,即数字化作品权。另一类是软件产权,即对计算机程序及相关电子文档的专有权。

侵犯工业产权,包括侵犯商标权和商誉,侵犯企业秘密等。

4.4侵犯隐私权

隐私权是规定一个私人范围,不受群体的约束,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日益被视作财产的一部分,保护私人数据也可以看做对公民财产的保护,因而对隐私的尊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5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尽管计算机网络有种种缺陷,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它的正面价值是不能否定的。人们要高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用法律、政策制约与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完善网络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新型的网络信息人员;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开展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道德教育,制定有关网络信息道德规范,完善网络信息监督与举报体系,从而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刘衍珩,康辉魏,达苏伟,梅芳.计算机网络[J].科学出版社,2004,6.

[2]王崇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