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十篇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十篇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55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1

一、信访和高校信访工作

信访是一项体现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具有政治参与、群众监督、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等多项重要功能。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党和人民群众经常性的联系途径。高等学校的信访工作在我国信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信访大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信访是学校教师、学生、职工和其他社会人员、有关组织采取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或来访等方式,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诉求,反映按照规定和职权范围需由学校受理并处理的事项。

对学校管理工作来说,高校信访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政机关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高校信访工作为学校领导及师生之间建立桥梁与纽带,还在改进改进工作作风、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勤政廉政、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信访案件的特点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笔者对近年来,由学校办公室直接接待或由上级单位转来的信访案件进行了统计整理,并以此总结出高校信访工作的一些特点。

(一)信访客体的日趋复杂

高校的日常活动范畴已不再局限于若干年前“大院”里功能完备的小社会。以前高校信访的客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但现在由于高校每天要和社会无缝隙接触,很多事件不再是校园内部事务,凡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是信访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信访工作的压力,同时还会使事件变得复杂,增加信访案件的处理难度。在笔者统计的66件信访案件中,在校学生和在职教职工作为信访人的案件数为28件,约占总数的42.4%,退休教职工或其家属作为信访人的案件数为29件,约占总数的43.9%,校外社会人员作为信访人的案件数为9件,约占总数的13.6%。

(二)信访内容涵盖面广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等问题,以及干部队伍建设、“四风”问题、学生就业派遣、学生违纪处理以及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待遇等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成为了当前高校信访工作的热点问题。

1.涉房产类问题

长期以来,根据国家“配给制”的住房分配制度,学校曾建有公有住宅。由于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的推进,学校不再“分房”,原有公房也按政策出售给职工。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是当前高校信访问题的热点,同时也是解决的难点。

在笔者统计的66件信访案件中,“房产办证”类问题共有5件,约占总数的7.6%。随着目前北京市房产价格不断上升,房产已经成为相当多居民家庭价值最大的资产。同时部分教职工有改善性需求想要出售房屋,因此办理产权证的愿望十分迫切。但是,由于房产问题错综复杂,目前仍存在的未办理产权证的案件均为在现有法规政策下无法办理的情况,单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解决。

“房产分配”类问题共有7件,约占总数的10.6%。此类问题信访人因为各种原因要求学校分配房屋供其居住或借住。这类问题有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问题源头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福利分房时代,信访人认为当年政策执行中有偏差,导致自己所获得的房产面积不足,要求补齐。还有一类属于目前新入校的教职工,因为个人家庭原因,需要学校提供房屋救济或周转。

“房屋修缮”类。此类问题共有14件,约占总数的21.2%。此类问题的信访人主要反映问题多见于:所住公房的房屋质量受损要求修缮;家属院私搭乱建问题的投诉并要求拆除;公房环境卫生方面的投诉;以及物业服务不满意的投诉等。这类问题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学校家属院房改房和公租房的物业维修服务迟迟未能社区化、社会化。目前物业服务仍由学校后勤处承担。对于公租房,由于产权权属复杂,多栋楼宇是几个单位共有产权,而有的单位已经破产或转制。导致现在权责不明晰,群众投诉和怨气职能向学校办公室反映。

2.教职工职称及待遇问题

此类问题多与人事处所辖业务相关,如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等工作开展期间集中反映评定过程中的异议;反映个人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有关权益方面受到侵害;病退、病休教职工补助待遇方面的求助;退休教职工对于个人工龄认定、退休待遇等方面的异议等问题。此类问题的信访人多为在基层业务部门得不到满意的处理结果或答复,进而要求向校领导反映诉求,要求解决。经统计,此类信访件共有8件,约占总数的12.1%。

3.教职工工作生活保障类问题

教职工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职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保障的好坏,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安心工作,是否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在笔者统计的信访件中,归为“教职工工作生活保障”类的问题共有13件,约占总数的19.7%。其中,以住校内家属院房改房或公租房的住户反映物业服务问题的居多,如电梯老旧;家属院绿化;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施及开放时间;食堂餐饮服务质量等。这些问题与学校目前仍承担家属院房改房或公租房的物业服务有直接关系。

4.学生学业生活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在基层部门得不到满足时,也会派代表或联合到学校办公室信访,要求向校领导表达诉求。学校办公室也接待众多学生或学生家长的来访。笔者统计的案例中,归为此类的共有17件,约占总数的25.6%。此类信访件的事因比较多样,都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校园生活设施和条件,考核考试、毕业就业等事项紧密相关,其中很多是“求情”类的诉求,即表达个人的特殊情况,希望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从轻处理或给予更多机会的愿望,以及学生创业遇到困难,希望校领导协调解决的诉求、学生反映的学生宿舍管理、奖学金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及课程安排等方面问题的反映。

5.经济纠纷

此类信访件数量较少,仅有两件。约占总数的3%,均为若干年前学校校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因时间久远,当事人已经退休或离职,现存证据不足,导致无法达到信访人的要求,信访人为此多次信访。

(三)信访对象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民主和利益诉求强烈

高校信访工作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学校的教职工、学生家长和考生,这些信访者知识水平较高,维权意识较强,对信访工作质量要求也高。所以做好高校信访工作应讲究工作方法与技巧,用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来访的师生员工,切实做到按规章办事。

三、高校信访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信访机构处境尴尬

从前文笔者所统计调研的66个信访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校信访涉及的案件类型是越来越广,可以说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由于信访机制体制不健全,学校信访部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实际权力,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依靠业务单位进行解决,信访机构只是起到了联系广大师生和校领导的作用,工作职能更多的是“汇报”、“转办”,需要对业务经办部门的办理过程或结果不甚满意的信访人,则经常会反复到信访办要求直接向学校领导表达诉求。

(二)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流动频繁

三年一聘岗,再加上正常退休或离职的情况,造成人员流动较快,工作交接不充分的情况下,客观上容易造成新人不能正常处理的案件,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积压。

(三)一些基层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工作中言语上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信访人的情绪变化

另外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缺少攻坚克难的精神,遇到棘手问题就向外推诿,导致问题不断升级,甚至激化矛盾。

(四)信访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保障缺失

一些高校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信访工作人员配备方面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需要。目前,很多高校信访工作人员都是由学校办公室人员兼任的。一方面,因为还要承担办公室大量的其他工作,导致其不能专心于信访工作。另外,由于工作人员多数没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又缺乏信访工作的专业培训,对信访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知识不够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处理”的原则,妥善处理每一个信访案件

高校信访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信访案件的研究分析,将信访案件进行筛选和分类。寻找每类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全力促进每一件信访案件圆满解决。

(一)涉法涉诉问题坚持走法律途径解决

在信访工作中,遇到超出学校职权范围,属于司法或行政机关管辖范围的案件,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上述涉及房产办证、房产归属、分配、经济纠纷等问题时,要主动向信访人讲明法律依据,表明学校职权范围,帮助其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其向司法机关反映,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同时可以积极沟通,向信访人提供必要的协助。

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实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

(二)属于学校政策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协调解决

对于经分析甄别,信访人的诉求合理合法,按现有政策法规应该予以解决的案件,要积极协调业务单位,尽快解决。遇有特殊情况需要一段时间逐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向信访人解释清楚,打消疑虑。在解决过程中注意加强督办力度。对于目前政策“真空地带”,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积极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讲明情况,灵活解决,把政策用足,用到位。对于现有政策已明确无法满足信访人诉求的问题,要坚持原则,积极宣讲政策,做好说服和劝解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化解信访人的“心结”,不激化信访矛盾。

(三)属于学校日常管理类的问题,坚持“速办速决”

信访人所反映的情况确属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常规问题,坚持“速办速决”的原则,及时转交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并答复信访人。对于合理的建议或意见,要及时转报给政策制定部门进行参考,能修订完善的及时完善,防止问题积累积压,避免使原本的小问题升级演化成大问题。

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根本是要建立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学校应该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班子。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校领导要始终以维护学校的利益和师生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师生员工诉求,将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给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学习的良好环境。学校内部各业务处室应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信访责任意识,与学校一起抓好信访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般来说,基层都能了解民情民意,基层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所在,各基层单位应尽心尽责,做好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避免信访人越级或者重复上访,争取在问题出现时得到解决,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实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2

一、暑假期间安全情况

暑假期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在2015年12月18日、22日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全体教师大会上,特意安排学校假期安全工作,强调虽然放假也不能忽视安全工作,会后随即开展了校内安全排查工作。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随后一一得到解决。暑假期间,学校值班校长、值班领导、值班教师等认真值班,发小问题,及时按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假期安全工作安排周密,措施得力,假期值班人员认真负责,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开学安全大检查情况

9月1日下午,在校长带领下,学校办公室、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等成员组成检查组共同对全校安全隐患进行了细致地排查,发现以下问题,并及时商讨解决办法。

(一)、校门:外墙右侧墙壁有脱落现象。

处理办法:问题不大,校长要求总务处及时观察,如果裂缝加大,就呈报校委会及时研究解决。

(二)、小宿舍楼

1、教工宿舍四楼玻璃不完整

处理办法:需要安装。

2、教工宿舍旁边石墙有裂缝

处理办法:工程量大,现在还构不成威胁,要求总务处和霍成录副校长商议,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公寓楼

1、公寓楼前地基隆起将近10公分。

处理办法:工程量大,现在还构不成威胁,要求总务处和霍成录副校长商议,提出解决的办法。

2、公寓楼前散水有塌陷。

处理办法:工程量大,现在还构不成威胁,要求总务处和霍成录副校长商议,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教学楼及周围

1、公寓楼——教学楼的平台凸凹不平。

2、教学楼北边地坪有裂缝。

处理办法:问题不大,校长要求总务处及时观察,如果裂缝加大,就呈报校委会及时研究解决。

(五)、操场

1、后崖有滑坡现象。

处理办法:工程量大,现在还构不成威胁,要求总务处和霍成录副校长商议,提出解决的办法。

2、教学楼后面、操场下面的石坡有滑坡现象。

处理办法:工程量大,现在还构不成威胁,要求总务处和霍成录副校长商议,提出解决的办法。

(六)、检查学校监控系统

目前尚未发现毛病,校长要求总务处随时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

(七)、化学、物理等实验室

本次检查,没明显的安全漏洞,但学校要求教务处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八)、门卫、锅楼房、储藏室等

本次检查,没明显的安全漏洞,但学校要求总务处和门卫值班人员、锅炉工、李新林老师等随时检查。

(九)、学生、教师食堂等

本次检查,没明显的安全漏洞,但学校要求总务处和大师傅等,随时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十)、学生营养餐

总务处及时做好发放工作,有制度保障,发放人员按教育局要求做好记录、留样等工作。

三、开学其它安全工作安排

1、1月6日进行管制刀具、学生手机的排查。

2、1月7日课间操“升国旗,在国旗下演讲”,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主题,具体由团委海青云书记负责。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端正教育行风,塑造良好形象”为主题,以加强教育机关作风建设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解决机关干部作风、学校办学行为、教师师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促进教育的公平公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议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校),市及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

三、评议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育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要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紧密联系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学生的实际,做到边评议、边整改,切实解决教育系统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办学方面。中小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上级的政令,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重点解决个别学校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问题。

(二)教师师德方面。中小学校的干部教师要做到言为人师、行为表率,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好书育好人。重点解决个别干部教师以教谋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三)学校风气方面。中小学校要加强师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注重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校园整洁优美,教育教学秩序良好。重点解决师生行为不文明、公德意识差,以及校园脏、乱、差等问题。

(四)教育教学方面。中小学校的干部教师要具有争创一流的意识,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重点解决个别干部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思进取,教法陈旧、管理落后等问题。

(五)文明服务方面。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文明服务活动,设立服务值班室,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履行文明服务承诺,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家长,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重点解决不能平等、真诚地关爱每位学生,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礼貌地与家长交流,甚至训斥家长等问题。

(六)机关作风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做到政务公开、服务规范、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廉洁自律。重点解决

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4

1、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一是着力推进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困难住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的落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取消住宿费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和中小学办学行为。严禁中小学违规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开办重点办收取择班费,继续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不得以自费生、旁听生、借读生和计划外生等名义乱收费。三是进一步解决擅自立项、违规定价和截留、平调、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收入问题,废止与国家收费政策不符的地方性文件。四是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与所在地学生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督促对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政策的落实。五是采取堵疏结合方法治理乱办班、乱补课。严禁中小学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规范校内补课和有偿家教行为,严厉打击社会“黑补课班”。

2、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一是积极促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结算办法。二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实行院务公开,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三是全面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法,进一步明确由政府建立监管平台和非营利性的采购交易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卫材、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四是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落实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行风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对大型医院的巡查工作。

3、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是对涉农乱收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完成对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的清理,纠正和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问题。二是对各地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截留、挪用和克扣涉农补贴款等问题。三是纠正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强拆强建、盲目建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中的损害农民权益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

4、认真纠正评比达标表彰、节庆活动过多过滥问题。一是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巩固去年清理规范工作成果,全面清理单位举办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实现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企业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目标。二是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的通知》,认真清理不符合规定的节庆活动,严肃查处滥用财政资金,利用行政权力拉赞助、搞摊派,以及利用举办节庆活动谋取私利等问题。

5、解决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一是坚决纠正公共服务行业利用特殊地位和管理优势限制消费者权利、设置服务陷阱、推行强制服务、指定消费和乱收费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二是坚决纠正一些行业协会利用行政权力强制入会、摊派会费、搭车收费、指定服务,擅自制定应由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违规收费,以及设立“小金库”、乱收滥支、坐收坐支等问题。三是严肃查处市场中介组织进行价格欺诈、提供虚假信息、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督促有关行业研究提出解决涉及服务质量和乱收费问题的治本措施;完善政策措施,引导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自律,促进其健康发展。五是坚决纠正殡葬服务混乱、物业管理不到位以及年检搭车收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此外,巩固全县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成果,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快速反映机制等源头治理的措施,纳入常态管理。巩固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等工作治理成果。各部门和行业要根据本部门和行业存在的突出不正之风,至少开展一项专项治理工作。

(二)加强政风行风热线建设,完善纠风工作平台。

继续坚持以“政风行风热线”为依托,推进纠风工作不断深入。要把“政风行风热线”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改进和完善功能。一是建立和完善“政风行风热线”考核、管理和操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谋事的工作机制,提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快“政风行风热线”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通过统计分析,找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纠风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中,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问题的发生。三是推进“政风行风热线”网络工程。各部门和行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政风行风热线”,并与县本级相链接,变大循环为小循环,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全县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工作体系。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5

办教师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这会给我国下世纪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支庞大的代课教师,也称计划外民办教师队伍。尽管国家要求有关部门堵住代课教师增加的口子,但是这支队伍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增无减。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1997年全国有代课教师100.55万人,是1986年的2.7倍。全国实际代课教师的人数不仅远远大于此数,分布也不平衡,而且由于全国各地对代课教师的任用、管理办法不同,造成代课教师队伍情况复杂、良莠不齐。从整体上分析,代课教师是一支有朝气、有潜力的队伍。他们的年纪很轻,一部分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层次和教学工作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小学代课教师队伍又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就业困难造成的腐败现象使一部分素质差的人走上教师岗位,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就代课教师本身而言。其动机也相当复杂,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三是代课教师大都分布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待遇极低,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代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可见,如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而且也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代课教师问题,研究代课教师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一、代课教师有增无减的原因

(一)吸收民办教师的门被堵死

1986年,国家下达禁止吸收民办教师,但由于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公办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促成了代课教师的产生。

(二)师范毕业生分配不到位

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增加,而且80年代末小学学制由5年改成6年,以及公办教师的自然减员等因素。需要不断和大量地补充公办教师,但由于许多师范毕业生分配不到位,使农村“老、少、山、边、穷”等贫穷落后地区公办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人员流动的限制逐渐减少,尤其是一些地区教师待遇不落实。严重拖欠教师工资,一些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为家庭生计,不得不忍痛离开教师队伍另谋出路。据统计,1992年全国调出中小学教师对伍21.6万人,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流失数量不仅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流失的大部分是具有合格学历的骨干教师。当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开征,乡级财政的建立,也为乡村和学校招聘代课代职人员提供了经济条件,促使了代课教师的增加。

二、目前各地对代课教师的政策不一

在对待和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上,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对代课教师的认识不同,因此,在对代课教师的聘用、管理等政策和做法上也就不尽相同。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对代课教师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放任自流

有些地方认为如果承认代课教师,将会使计划外民办教师大量增加,影响计划内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而如果反对聘用代课教师,将会使许多学校因缺乏师资而被迫停课关门。因此,对代课教师既不承认,也不反对,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任其发展.希望等民办教师问题解决以后,再研究如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二)全部清退

有些地方认为代课教师特别是乡村自行聘用的代课教师,未经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审查,素质普遍偏低,不仅严重挤占了计划内民办教师的经费,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降低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代课教师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分优劣,统统清退,一个不留。

(三)择优聘用

有些地方认为学校既然需要代课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就应管起来,因为代课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严格审查,择优聘用。并且对于特别优秀的代课教师,可直接地录用为正式中小学教师。

三、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要标本兼治

目前,代课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农村一些边远山区普及基础教育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困此,对其采取放任自流和不分良莠一刀切、全部清退的做法,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采取清理整顿,择优聘用的做法,尽管在管理方面给教育部门增添了一定的负担,但有利于保证代课教师质量,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认真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管理

为了保证代课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加强对代课教师队伍的管理,特别是那些对代课教师长期放任自流的地方应对现有的代课教师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对考核不合格的代课教师要坚决清退,决不能再误人子弟。在调整布局、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控制代课教师人数,同时在聘用新的代课教师时,必须经过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择优聘用。而且聘用代课教师要签定合同。明确聘期、权利、义务和待遇。在代课期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培养,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代课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根据代课教师的临时性质,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公办教师的到位,可随时解聘。

(二)不拘一格选才,依法择优录用

对代课教师不分优劣、一概辞退的做法,不符合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方针,应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

优秀的代课教师录用为公办教师。实践证明,择优录用代课教师,具有以下好处:1.可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长期补充不到公办教师的问题。因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单人单校多,在这些学校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适应恶劣环境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而代课教师他们土生土长,既适应环境,也能独立承担任务。

2.为国家节留了培养费。国家培养一个普通大中专毕业生需要大笔培养费,而代课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自费或自学的方式取得了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为国家节约了开支。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6

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议题。事实证明,“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代课教师这一议题,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关注,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连续三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2010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针对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提案《关于“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的建议》,并在我的研究团队的协助下,草拟了三个办法――《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以期能将媒体、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代课教师问题的视角从问题的揭示、情绪的渲染转向“问题如何解决”。

据我所知,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重庆、广东、辽宁、陕西、安徽等省、市,都已经或正在着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但是,由于代课教师问题的形成极为复杂,它的解决不是教育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人事部门的编制问题、财政部门的经费问题、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金问题,还涉及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如何分摊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补充机制问题、人事聘用制度改革问题。目前,社会及媒体过于关注问题的揭露,我们期待公众、媒体的焦点能放在可行性解决方案的讨论上。而要获得可行性的方案,我们必须要清楚问题解决的理路,为此必须明确如下问题:(1)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2)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什么?(3)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4)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5)问题解决应本着什么样的指导原则?(6)问题解决的路径是什么?

二、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标

代课教师为什么要清退或转正?清退和转正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清退和转正解决了代课教师所有的问题了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清楚的是“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为这关乎我们进行问题解决的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其次,要明白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问题;最后,也要了解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产生。

1.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

中国要成为民富国强的国家,要从大国迈向强国,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更是国家的长远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需要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这需依托于教育。目前,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师资长期缺乏,教育投入也远远不够,各地政府要承担起义务教育的重任,在早期不得不聘请大量的民办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政策的原因,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舞台,但却出现了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出于财政的考虑,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一种现实的选择。

2.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问题

由上可见,代课教师的存在,帮助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承担起了国家赋予的义务教育的重担;使得一些原本办不了学校的地方有了学校,使得一些原本接受不了义务教育的孩子有了书读。因此,代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他们的付出,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回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一事实,尊重他们在特定条件下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如此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此迅速地提高,毋庸置疑的是,这与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切的背后,也流淌着代课教师的汗水与心血。

3.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

不可否认的是,代课教师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比如,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代课教师薪资过低,很多地方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嫌疑;在代课教师聘用和转正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管理,在某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大量违规的操作,导致了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导致代课教师经常面临被辞退或被清退的困扰,以致长期缺乏职业安全感;代课教师被辞退或达到退休年龄后,由于社会保险长期被忽略,加上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救济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导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生活贫苦”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由此可见,代课教师问题是中国教育领域中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与代课教师相关的诸多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开展,最终会影响到许多地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代课教师的存在本身不是问题,因为代课教师的存在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因此,代课教师问题不是简单的清退和转正的问题,清退和转正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代课教师这一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他们的身份合法化?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如何规范招聘与管理的程序?如何杜绝各种不公现象?如何提升他们的素质?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和救济等问题?如何解决离岗代课教师目前所面临的窘境?

如果我们认为代课教师的存在影响到了中国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把代课教师视作毒瘤加以清除、辞退,那么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就错了。问题选错了,目标自然就偏离了。那么,无论各地政府采取何种措施,都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代课教师存在的土壤还存在――在农村教育师资的补充机制不够完善和地方财政资源无法保障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对代课教师进行全部清退或转正,那么老的“代课教师”可能不存在,而新的“代课教师”可能又会产生。而相伴随的问题必然仍会出现。

三、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源

如上所述,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一种权宜的选择,是现实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既然使用了代课教师,自然需要接受这一现实――相对于正式的教师群体,代课教师群体的总体素质略低。但对于师资空缺并无好的方法加以补充这一事实,代课教师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农村师资补充机制得不到质的发展时,禁止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不理性的决策。

除了师资水平的问题之外,代课教师薪资过低、社会保障体系缺位、聘用和转正不规范、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根源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针对代课教师,国家长期缺乏清晰的、规范的管理政策。截至目前,国家针对代课教师除了要“禁止使用”和“逐步清退”等几个相关的政策之外,几乎没有出台任何政策或法规以规范代课教师的聘用与管理、明确他们的薪资支付、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更没有相应的培训、转正与清退机制。由于政策的缺位,导致代课教师在岗时工资水平过低、社会保险缺位、在岗培训难以保障,甚至职业安全感都无法保证,时常面临清退、合法权益被侵犯等困境;而被辞退或退休后,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养老、医疗等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二是,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不充分是造就中国代课教师问题的长期存在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目前,县乡级财政普遍吃紧,但承担的责任却很大。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划拨出一笔预算,专项用于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如果将“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责任继续抛给县、乡一级的地方政府,那么“代课教师问题”无论如何解决,都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四、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代课教师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制定统一政策以规范管理。针对在岗代课教师如何转正及管理,离岗代课教师如何进行经济补偿及补交养老保险,要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政策。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代课教师获得合理的薪资收入,才能确保其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才能促进其稳定有序的进入与退出,才能确保各项程序公平公正。

2.各级政府要合理分摊费用。针对代课教师的诸多问题,无论选择何种手段、路径,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都不应当额外增加县乡级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西部不发达省份,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将问题解决的责任尤其是财政投入方面的责任压给县、乡级地方政府,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五、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路径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至少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岗代课教师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事实上,“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既不是“是否转正”,也不是“增加薪资”,而是如何利用相关法律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首要的就是利用《劳动合同法》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步,要尽快制订《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并据此解决在岗代课教师的出路及管理问题。在办法中,要根据教师在岗时间、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是否通过考核且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等条件进行分类处理,确保所有代课教师都能得到公平妥善的对待。

第三步,长期而言,国家要尽快完善当前的人事聘用制度,在中小学努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可利用教师聘任制补充师资,以“聘用教师”替代“代课教师”来解决学校的师资缺乏问题。“聘任教师”与“代课教师”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聘用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并达到规定学历;二是要同工同酬;三是经过二期合同后,考核合格,符合条件,应该录用为正式教师。但是,当前在一些地区,教师聘用制推行起来仍然有困难。因此,新聘代课教师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所以,在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同时,也要制订出《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以规范今后代课教师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辞退等操作程序,使代课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或完善有关政策,规范代课教师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转正与解聘的操作程序,使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能有法可依。因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执政、依章办事。

代课教师问题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但是,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必须厘清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理路:代课教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关键点何在,并据此设计出问题解决的路径,只有如此,代课教师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7

【案例背景】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中例6解决问题中的教学内容,通过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同时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解决,这里是用数数的方法解决。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实现单元目标――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

3.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相应的教学行为

1.出示课本第79页例6主题图。

问:知道了什么?

理解“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是什么意思?

2.怎样解答?

问:有什么办法知道“第10和第15之间有多少人”呢?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提出合作交流要求:

发言的学生指着练习纸上写的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有()人,我是这样想的()。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明白了吗?他的方法跟你的一样吗?有补充或建议吗?

听完后再发言,方法一样就不再说了。

(3)展示学生的想法。

教师预设的课堂学生想到的方法如下:

a.123456789101112131415

师:这样的表达很清晰。

B.101112131415

师:长长的一排数变短了,小丽排在第10,小丽和小宇之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从第11开始数,11、12、13、14。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无关的信息我们可以不考虑。

C.

师:把小朋友人像都画出来,能准确地表示题意。

D.

师:这位同学不去画人物,而用简单的图形去代替,更简洁。

3.解答正确吗?

师:第10和第15之间,有4人,解答正确。把问题答一次: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三)课堂实况

前面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十分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却在自主探究环节时,课堂像开了锅的沸水,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不会写,有的说写什么,还有的画人像,与老师的预设完全脱轨,更谈不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教师草草收场,演变成自己唱独角戏,展示上面预设的方法。

【案例分析】

上面案例的教学目标描述基本上是单元目标第四点的复制品,教师关注了让学生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知道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强调了“在解决问题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大做文章,让孩子们自己把想到的办法在练习纸上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分享。最终孩子们给了一个童真的答案:我不会画,我不知道怎样

写……这样设定目标必然是高估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如何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偏离了本课的教学核心价值――让孩子们体会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案例再描述】

为此,我们对一年级160名学生作了前测,发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例6的问题情景转化为数学语言“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数”,最快想到的方法就是数数,但具体数的过程的表达存在不清晰、不严谨的现象,正如“茶壶有料倒不出”,对画图的策略更不理解。

(一)我们重塑教学目标

1.知道画示意图既可以帮助理解题意,又可以记录数数的过程。

2.能够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中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发展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

4.在不同的情景中经历和体验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

程,继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针对细化的教学目标设定一系列的教学行为

1.出示例6,并揭示板书课题。

问:知道了什么?

借助ppt帮助学生理解: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之间”的含义,明白要知道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就要想:第10和第15之间有几人?

2.怎样解答?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第10和第15之间有几人?

生: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11、12、13、14。

师掰手指示范指名学生数数的方法,集体练习。

师:为什么不数10和15呢?

生:第10和第15之间的数是不包括第10和第15。

师:那怎样把刚才数数的方法记录下来呢?

教师边讲边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学生想不到,这时教师呈现课本的方法(下图),结合图讲解并明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是不包括小丽和小宇,所以数数时只数第10和第15之间的数。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书空记录的过程。

3.解答正确吗?

教师让学生再数一次,强调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结合例6的解题过程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强调数数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案例再分析】

这样改进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单元目标进行分解的教学目标,它放弃了“高、大、上”的华丽词语的提法,细化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直面问题,捕捉信息,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着力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如,掰手指、写数记录、画图记录等,知道可以用示意图记录数数的过程,初步建立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的模型,感受数数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领悟数学表达的规范性,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也使学生在体验、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就在身边及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案例启示】

这个案中给我的启示有三:

1.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教学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导向,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乃至教学效果。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8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贯彻落实中央转变作风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委党组具体实施办法为切入点,以“狠抓落实年”为着力点,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开门搞活动,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带头,强化正风肃纪,坚决反对和重点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不落实的问题,大力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吉林振兴发展的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二、活动安排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全委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7月开始,到2013年12月底结束。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建制3个环节,重点抓好8项工作。

(一)启动部署(7月上旬至8月上旬)

1.制定活动方案。在广泛听取意见、找准问题的基础上,7月22日前研究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环节安排及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经省委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审核把关和委党组讨论通过后实施,并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处室、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于8月5日前制定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经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后实施。

2.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党组书记任克军任组长,党组副书记、主任李国强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员委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党委、人事处、监察室、办公室、综合处、财务处、政策调研室、老干部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由王峻岩兼任,集中抽调人员参与办公室工作,具体负责教育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及时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3.召开工作会议。7月26日召开全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对全委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对委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民主评议。各处室和单位一般应在8月9日前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对本处室和单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4.建立督导联系组。建立由各位党员委领导任组长,与委领导分管工作、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和督导等“三位一体”的联系督导组,实现对全委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的全覆盖,对分管处室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全程督导,对联系点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等全程参与和指导检查。党员委领导要按要求抓好督导联系组的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直接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参加联系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加强活动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二)开展学习教育(7月上旬至8月底)

把搞好学习教育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位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报告、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开展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重点研读党的十以来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部署要求。学习委党组关于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加强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委领导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各处室、各单位要以集中和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落实好学习时间、参加人员、学习内容、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要在学习中找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教育动力,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广泛听取意见(7月至12月)

把听取意见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贯穿全过程。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联系督导组、各单位领导班子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统筹安排,集中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问题,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听取意见建议作为接受群众教育和监督的过程。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虚心听取意见,认真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认真研究、深刻分析问题产生根源和本质,正确对待各种意见建议,妥善做好意见建议反馈工作。

要分别同分管处室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听取意见建议;深系单位及基层农业部门、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地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梳理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有关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意见中涉及到的问题;深入分析近年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采取灵活、公开的方式,向省直相关厅局、各行业部门、基层农业部门发送征求作风建设意见函和测评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各单位也要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征求意见,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四)汇总上报情况(8月中下旬)

各处室各单位要根据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情况,形成报告,同时将民主评议情况汇总、主要领导讲话要点、梳理的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等材料附后,报省农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全委情况及时汇总,上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督导组。

(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9月下旬到10月中旬)

委党组班子9月下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处室和单位10月中旬之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1.找准问题。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对班子和个人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打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设置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对照,查找自身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和党员、群众谈心,要注意听取上级督导组的意见建议,沟通思想认识,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班子内部通报情况,为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好准备工作。

2.制定方案。要围绕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切实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委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报省委督导组审核把关后实施,各处室各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方案,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后实施。

3.撰写材料。全委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谈心、征求意见情况,对照、对照廉政准则、对照为民务实清廉和改进作风建设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认真查摆自身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亲自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产生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整改措施。委党组班子及其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报省委督导组审阅,处级领导班子、处级和副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分别报委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联系督导组审阅,其他党员和干部对照检查材料由本处室和本单位审阅。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按照所确定的主题,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勇于批评和深刻剖析自己,又要按照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开展相互批评。要以揭短亮丑的勇气,动真碰硬;以敢于交锋的精神,深挖根源;以触及灵魂的态度,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达到找准问题、划清是非、解决问题的目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或党小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各联系督导组全程参加联系点单位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5.上报专项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结束后,要形成专项报告,委党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专项报告经省委督导组审阅后,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处室和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经各联系督导组组长审阅后,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落实整改(10月中旬至12月)

1.制定方案。重点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责任书、时间表,明确整改的项目、措施、责任和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委党组班子整改方案经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督导组审阅后,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处室和单位的整改方案,经各联系督导组组长审阅后,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集中整改。把解决问题作为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问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采取责任倒逼、专项整治、教育整顿等措施,在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对确定的整改项目进行集中治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列出时间限期整改。

3.梳理总结。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要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后上报。全委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处室和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七)健全完善制度机制(7月初至12月底)

把制度建设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克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解决不落实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责任制的落实强化作风建设,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法抓作风建设,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八)总结工作(12月中下旬)

教育实践活动结束时,召开全委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各单位要对各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对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全委总结大会结束时,对委党组班子及成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各处室、各单位也要进行民主测评,重点是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情况。

三、目标原则

高度重视,切实把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把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解决不落实问题贯穿始终,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

(一)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防止出现“运动式”做法,不搞人人过关;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不文过饰非;坚持讲求实效,开门搞活动,请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着力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坚持分类指导,针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坚持领导带头,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始终做到“五个准确把握”:把活动总要求作为重要遵循,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把整风精神作为重要保障,着力在真查真改上下功夫;把领导带头作为重要方法,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途径,有序组织群众参与;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措施,健全完善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三)始终解决“五个突出问题”:认真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顽症”问题。突出解决知行不一、不求实效,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解决心里没有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脱离群众等问题;突出解决意志消沉、情趣低俗、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等享乐主义问题;突出解决铺张浪费、假公济私、以公谋私等奢靡之风问题;突出解决不想抓落实、不会抓落实、不敢抓落实、不愿抓落实、不真抓落实等“不落实”问题。

(四)始终围绕“五个目标任务”:扎实抓好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务求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汇聚推动“三农”发展力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委党组统一领导下,在省委督导组指导下开展。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认真负起责任,精心组织指导,不断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及时了解掌握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发现、分析和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工作谋划要亲自研究,不能分给别人,开展活动要亲自去抓,不能指望别人,解决问题要亲自负责,不能推给别人,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沿着正确轨道深入推进。

(二)坚持示范带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走在前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开展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推动“狠抓落实年”,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症结和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定具体措施,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注重工作统筹。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三农”改革发展有机结合,与推进全委中心工作和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有机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控廉政风险、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责任区有机结合,做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正确处理好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9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匮乏

要想办好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资金和师资是其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来说,资金和师资更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张朝、于宗富在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中提出,我国有限的学前教育财政拨款(1.3%)主要都给了城市、县镇地区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而对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却没有明确的资金拨款;而师资方面,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低于城镇地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通常一个教师带几十个幼儿;二是质量不过关,大量农村学前教师的质量不达标,许多都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1]李红婷和罗先华[2]、罗英智和李卓[3]、刘天娥[4]、杨亚和高勇[5]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了,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入学率低,恶性竞争严重

目前,许多落后的农村地区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落后思想的束缚。由于经济不发达,一方面农村地区办不起学前教育机构,从而使得学前教育机构偏少;另一方面农民没钱送孩子入学,同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仍影响着当下的农村,由此导致部分学龄前儿童流失,造成学前教育机构生源减少,儿童入学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生存就要想办法抢夺生源,由此引起办学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相反,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倒闭,由此引发学龄前儿童没法及时入学、就近入学而最终导致流失、入学率低的恶性循环。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的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并且教育服务收费偏高(每个农村幼儿一年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而农村人均年收入为2600元左右),在9.5万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中,只有4.2万儿童接受过学前教育,为总人数的44%,大部分儿童都处于流失状态。[6]庞丽娟的研究同样指出,我国农村幼儿的入园率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全国城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差距高达20%,在我国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284个乡镇中,约有一半的乡镇没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7]因此大量的农村学龄前儿童流失而导致入园率低是可想而知。另外,刘晓红的研究指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为了生存,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等方式来抢夺生源,因此造成学前教育机构资金不足、举步维艰的局面,于是又不得不通过降低幼儿伙食标准、紧缩师资配备、降低教师工资、简化办园条件等方式来维持生存。[8]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由于生源不足或者是后期经费不足而出现倒闭等现象。

3.评价单一,办学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也叫做启蒙教育,是为儿童接受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做准备的。然而在当下农村学前教育中,普遍盛行着“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致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宗旨出现了偏差,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部门,对幼儿的评价主要是看成绩好不好这单一的因素,学前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再是开发幼儿的智力,不再是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知识为主。据调查大部分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都开设小学课程,学龄前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包括小学的拼音、汉字、数学等,幼师的教学方式也与小学教师的方式类似。

张蓉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家长以及教育部门评价幼儿和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看幼儿的成绩好不好这种单一的方式。[9]同时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只对幼儿进行认知教育,幼师按照小学的做法,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授幼儿小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读、写、算。每周的课时在18节以上,有的达到24节,并且每节课长达45分钟。叶镇群[10],胡妙和杨袖苏[11],石丽娟、解成义和韩云芷[12]的研究同样表明,农村错误的价值引导直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

4.管理薄弱,办学条件差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与教育部门的管理是分不开的。教育部门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起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那些办学条件差且不达标的、办学违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整顿;其二是对加大扶持力度,对办学资源欠缺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予援助。但在农村,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教育部门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学前教育问题往往被教育部门所忽视,出现管理边缘化的现象。许多办学条件差,没有达标的违规办学现象没有得到整顿,同时许多办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办学条件下滑的学前教育机构没有得到援助,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整体较差。

李红婷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未能设立专门的幼儿管理部门和幼教管理人员,也没有设立专职的幼教教研员,这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管理上处于薄弱和边缘化状态,致使农村的办学条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化管理。[13]尹春杰和李树阳[14]、文然然和王健[15]、吴继红[16]的研究同样表明,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管理薄弱、办学条件差的直接原因。

从上述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揭示已经比较详尽,但仍存在某些不足。首先,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不能仅仅只找外部的原因,学前教育机构本身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也是存在问题的,但近五年的研究涉及比较少,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其次,对于政府的管理职能的缺失没有得到更深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在各级政府职能的划分上。

二、农村学前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学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拨款较少,特别是拨给农村学前的教育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学前教育没有充足的办学资金,办学数量不足,办学设施、办学条件比较差,学龄前儿童流失,导致竞争激烈,并且幼师福利待遇不好,不能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留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任教。其次,是国家教育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特别是没有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没有法律的保障和监督以致出现问题。其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没有对农村学前教育实施有效的管理导致出现问题乃至问题严重化。再次,是由于农村信奉的教育观念陈旧、不科学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出现问题。刘明春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前教育理念不易被接纳、教育经费拨款不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等不健全、管理混乱等。[17]黄胜梅[18]对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同的见解。以上学者的研究对农村学前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但是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归因不能仅从教育学单一的角度进行研究,要多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

三、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从长远发展、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例如,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学前教育办学的整体布局,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由民办向公办转变,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一支以公办为主的农村学前教师队伍;逐步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单项列支制度,设专项经费重点扶持农村;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等。王媛认为,要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国家要着实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其次,提高幼师待遇,拓宽师资来源,对幼师进行职前培训。再次,是加强基层干部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加大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直接有效的管理,严厉管制非法办学,加大监督等。[19]刘占兰[20]、杨莉君和曹莉[21]等学者也赞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以上的研究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帮助,但是上述解决问题的主体主要是依靠国家和政府机构,忽视了学前教育机构本身的能动作用。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不应当只归结为外部因素,同时还要寻找自身原因,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四、对农村学前教育研究的整体述评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自从受到关注以来,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的阶段性明显。近五年来(2008~2012年)研究关注度比较高,研究成果比较丰硕,2008年以前此问题关注度比较低,研究成果较少。

研究内容高度集中。主要围绕资金、法律政策、师资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近五年研究成果来看,近80%的研究都涉及此方面。

研究方法大体相同。主要的研究方法集中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上,其他方法几乎没有涉及。

研究层次逐步深入。由最初的资金、法律政策、师资问题到最后的管理问题和办学的课程体系问题。

尽管现有研究已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根本性原因的探析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学者谈及其原因主要都从资金缺乏、法律政策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等方面笼统地谈,并没有对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进行揭示。要知道,抓住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更有利于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2.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研究多为文献法和涉及某个具体省市的个案研究法,涉及大规模的实证调查研究的并不多见。要知道,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人数也是占全国学龄前儿童人口的绝大多数,涉及范围比较广。因此调查研究不能只是涉及某个省或者是市,应该大范围内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提供更切合实际的资料。

3.研究视角不够多元化

近五年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以及少数管理学的视角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进行阐述,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然而,对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产生并不只是涉及某个单方面的原因,它是由多方原因共同所致,因此研究角度应当拓宽,不仅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应该从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研究。同时,关于农村公办和私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对比性研究也较少。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参考文献:

[1]张朝,于宗富.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

[2]李红婷,罗先华.由“民办”向“公办”回归——对湖南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分析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4]刘天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意义、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2011(1).

[5]杨亚,高勇.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9).

[6]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7]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5).

[8]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

[9]张蓉.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10]叶镇群.落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思考[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11]胡妙,杨袖苏.我国农村学前班早期教育研究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2]石丽娟,解成义,韩云芷.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2(5).

[13]李红婷.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审视:期待更多关注[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14]尹春杰,李树阳.浅析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J].北方文学:下,2010(7).

[15]文然然,王健.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政府扶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3).

[16]吴继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瓶颈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17]刘明春.浅析推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18]黄胜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

[19]王媛.浅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

小学学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篇10

下面,我就一年来履行代表职责情况从苦心提高能力、热心为民代言、贴心为民办事、全心务实工作四个方面作如下汇报,请予评议。

一、坚持加强自身学习,苦心提高履职能力

作为合川区33名市人大代表之一,我充满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当选之初,我就想:怎样才能为选民代言,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对此,我从“充电”学习开始,一是自觉学习。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中国人大》、《合川人大》、《代表工作通讯》等重要学习资料,进行重点摘抄,并作学习笔记;二是参加培训。今年4月,我参加了市人大举办的人大代表培训班,带着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如何履行代表职责等问题,进行认真听讲、学习、思考。三是向代表学习,虚心向其它代表请教,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我对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方法、调研能力、建言献策水平逐步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二、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热心为人民群众代言

人大代表行使职权,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不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就不能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一年来,我围绕为人民群众代言,围绕服务合川教育发展、服务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依法行使代表职权。

一是积极联系选民,认真掌握真实民意。坚持经常登门入户,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反映,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把联系选民与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三个明白,即:群众思考的是什么,群众碰到的难题是什么,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是积极参加会议,认真行使代表权力。积极参加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预先阅读、认真听取、专心审议各项报告。大会召开前,我多次走访群众,了解各方面意见建议,与我区代表共同研究讨论,精心准备,共提出或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共6件,主要有关于打造重庆第二高校园的建议、关于把卢作孚精神研究、关于把合川钓鱼城开发纳入重庆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议等。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经得到实施。比如,建设重庆第二高校园

的问题,得到市政府的正式认可,规划在2012年建成10万在校生规模的重庆高职教城。市政府将组建的民办教育担保公司落户合川,注册资金5亿元,现已完成注册。教育债务化解问题,市政府已出台专门会议纪要,帮助合川解决普九以外的教育负债。

三是积极参加代表活动,认真完成各项职责。闭会期间,我参加了集中视察九龙工业园、合川工业园等活动,按要求学习好相关材料,使每一次活动都有新的收获。特别是按照市人大12号文件《关于围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开展“三个一”代表活动》的要求,我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合川高职教城建设的建议。

三、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贴心为人民群众办事

我认为,人大代表不应该是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而应是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全权代表。一年来,我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走访、调查、接待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及时解决;需要其他部门帮助的,积极协调尽快尽力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一年来共解决涉及拖欠教师借款、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教师因公伤残补助等问题35件,涉及186人次。比如盐井镇欠沙溪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问题,杨柳街小学教师拆迁还房办理产权证问题、卢诗英等15名因工伤残教师要求提高伤残补助标准的问题。针对我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近一半的情况,我提出了一些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组织学校建立健全了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开展“家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临渡小学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方碑小学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校。自己也带头在临渡小学认领学生,作为家长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