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见慢性病的管理十篇常见慢性病的管理十篇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7:22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1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患者;健康素养;干预;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00-02

随着医学科技的普及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与日俱增。近些年来,老年人群患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比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为此,在社区内推行对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刻不容缓[1]。本文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比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5.3±3.8)岁。干预前100例被调查病患中,有62例患有常见病,占总人数的62.0%;67例患有多发病,占比67.0%[2]。干预前后全部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手段较多,主要有定期测量血糖、血压、举办疾病常识讲座等。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预防常识,老年患者会自觉地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根据临床显示,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十分有效。基于此,依靠管理干预,老年病患需每天3次刷牙、饭后3min内刷牙,保证每次3min,每天排便、勤换衣裤,室内坚持开窗通风;饮食上要少食多餐,低脂低盐,粗细粮混搭,多食用水果蔬菜;严控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引发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直接因素之一,根据社区老年患者易发癌症、心血管病症的特征,在社区内要进一步拒绝烟草宣传,使吸烟率得以下降,并定期检查烟龄较长患者的健康状况;控制体重,老年患者常会因超重而诱发糖尿病、中风、痛风病、心血管等多种慢性疾病,致死率空前增加,这便要严格减轻体重,避免超重现象;保持心态健康、精神愉悦同样对于老年患者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大有裨益,社区要加大宣教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群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陶冶情操,使其及时将不良情绪得以排解,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情绪直面生活[3]。

1.2.2科学指导老年患者的运动:老年患者要牢固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理念,根据身体健康情况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体育运动,以延缓衰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理机能。同时,由于社区活动空间有限,老年患者年事已高,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太极扇、慢走、倒走、做体操等运动项目,每日坚持骑车或走路25-30min,每周3次则可提升心肺功能,缓解由于年龄所致的骨质丧失,使大脑更加灵活,精神得到放松,体质增强,改善了睡眠质量,有效地减少各类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出现。

1.2.3引领社区老年患者学会自我观察与监测:老年慢性病患者要自主观察和监测,尽早发现慢性疾病症状,进而有效地防范病情蔓延。例如,针对常见的高血压这一老年慢性病,患者要对身体所表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感应,及时协助社区检测血压,患者同时要形成按时用药的习惯,将血压稳固在适当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要加以控制,并定期测量血糖[4]。

1.2.4营造和谐、宽松的护患关系,提高疾病的预防意识对于慢性病的临床健康护理干预需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积极搞好评估、诊疗与实施工作,立足于症状和病情发展的实际,通过采用“一对一”护患沟通模式,病房悬挂健康宣传手册,发放传单等手段[5],引领患者与同类病症的病友互相交换治疗经验,加强心理的辅干预,在治疗中提高防治疾病的意识。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p

2结果

经由科学、系统的健康素养干预后,被调查的100例老年患者中,常见病的患病人数下降到22例,占总人数的22.0%;多发病的出现人数下降到26例,占总人数的26.0%(p

3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等[6]。患者患病时常会发生同疾病无直接关联的非正常改变,大都以精神不振、情绪失控为首要表现。择其要者,老年常见慢性病的主要特征有:并发疾病增多,病情相对严重,康复进程缓慢,病程较长;反应异常迟钝、主诉不多。根据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类型,社区要及时进行健康素养干预举措,以患者作为健康干预的中心环节,通过多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健康诊疗和健康教育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高效的医疗干预服务。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健康素养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的缓解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水洪,龙建.对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思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2(04):11-13

[2]黄艳华.120例社区慢性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家庭护士.2010,10(19):32-34

[3]龚燕青,王珍,杨妍妍,潘蓉,田凌云,刘丽娟.国外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循证依据[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2,23(01):40-41

[4]张琳,刘新,宁艳花,古博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0(12):54-55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2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慢性咳嗽;诊断

[中图分类号]R768.1[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4-216-02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因病因不明治疗亦难以奏效。我科自1984年~2008年3月,对112例经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目的在于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慢性咳嗽的诊断意义,提高对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2例患者,男60例,女52例;年龄12~73岁,平均43.3岁。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咳嗽且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伴有咯血12例,盗汗3例,发热4例。有吸烟史者34例。所有患者肺功能正常,激发实验阴性。肺部体格检查阴性,46例胸片阴性,66例Ct阴性。均排除鼻咽部疾病和胃食道反流性疾病。

1.2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BF-30型纤维支气管镜,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制定的《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术前准备与操作: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对咽喉气管隆突左右支气管及其分支按顺序全面检查,并根据镜下改变取活检或刷检[1]。

2结果

2.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情况

全部病例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术后少量咯血,1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处理后均好转。

2.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咳嗽在内科临床比较常见,其病因复杂繁多,误诊误治很普遍。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虽然很多,但不应仅仅局限于在气管部位找原因,还要注意鼻咽和消化道部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胃食道反流、慢性鼻窦炎引起的慢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常在进食后和日间咳嗽加重。此外,由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气管高反应性,都会导致慢性咳嗽。应该重视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的慢性咳嗽这一临床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咳嗽类型的病因诊断,辅助检查强调由易到难,由常见病到少见病,避免大撒网式检查,以减少病人的医疗支出。所选112例患者均已排除鼻咽部疾病、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和变异性哮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从镜下观察到支气管内的异常表现和部位,还可在相应部位刷检或活检,对诊断有重大意义[2]。

本组患者年龄跨度大,最小为12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43.3岁。全部病例均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11例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23例出现术后咯血,经处理后均改善,无其他不适。这充分说明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然是创伤性检查,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但一般是安全的。一定要注意禁忌证:①婴幼儿。②呼吸道急性炎症期或近期有大咯血史者。③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极度虚弱者。④严重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1]。

肺癌患者单凭咳嗽是不能做出诊断的。当咳嗽不伴有X线影像异常改变时常为肺癌的早期表现,诊断更为困难。本组1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黏膜新生物,其中7例确诊为肺癌,确诊率达53.8%。其他6例中有4例行手术治疗后病检为肺癌,2例失访。此11例均为肺癌早期,其确诊率达84.6%。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主要方法,活检、刷检阳性率达80%~90%。通过刷检、肺泡灌洗对周围型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西方非常罕见,但中国并不少见。支气管内膜结核起病缓慢,以咳嗽为主,但缺乏特异性。普通痰液检查结核分支杆菌阳性率低,通过临床表现、ppD实验、血沉及X线等检查常常不能明确诊断。本组6例病检确诊为结核,诊断率达100%[3]。

本组还发现气管异物1例,气管息肉1例,这均是常规检查没发现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可靠,在慢性咳嗽诊断中意义重大。对慢性咳嗽患者排除鼻咽部胃部及哮喘后应常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3):13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7-744.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3

临床上通常将咳嗽时间大于8周,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者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这类咳嗽病因繁多涉及面广,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年,伴随症状少,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误诊误治率相当高,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反复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无意义的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极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必须重视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咳嗽的病因

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漏综合症(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感冒后咳嗽(pi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以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等)诱发咳嗽、支气管肺癌、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微结石症、左心功能不全等。

慢性咳嗽的诊断程序

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2.根据常见病因,选择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鼻窦平片及过敏原检测、食管钡剂造影、胃镜检查;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等检查,由简单到复杂,以降低患者的诊断成本。

3.先检查常见病,后检查少见病。

4.服用降压药(依那普利等)患者应停药观察4周。

5.有上呼吸道感染,8周内的患者可暂时观察,感染后8周仍咳嗽者再行进一步检查。

诊断和治疗两者应同步或顺序进行。如前者条件不具备时,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有关检查。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如果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部分缓解,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病因。

慢性咳嗽的治疗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轻度咳嗽不需进行镇咳治疗。但咳嗽又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因特异性治疗,镇咳药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严重的咳嗽,如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影响体息和睡眠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通常采用各种中枢或外周性镇咳药。痰多患者禁用强力镇咳治疗。应用治疗药物时要足量,以免影响疗效。如果病因多于一种,应根据异常发现的顺序进行相应治疗,不要停用部分有效的治疗,而是依次添加治疗。

1.pnDS治疗主要为局部使用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和抗组胺药。对慢性鼻窦炎所致的pnDS,可应用敏感抗生素。对过敏性、非过敏性等,采用吸入型的皮质激素滴鼻治疗有效,同时应避免刺激和过敏原接触。

2.CVa常用平喘药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张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治疗。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哮喘诱发因素的去除。

3.GeRC对过胖者,应减轻体重,睡眠时抬高床头,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吃零食,服抗酸和胃肠道动力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需要治疗2~3个月起效,5~6个月才能消除或控制咳嗽。

4.eB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一般可先口服泼尼松7~10天,待咳嗽症状减轻或缓解后再改为吸入。

5.piC感冒后咳嗽严重者可给予非特异性镇咳治疗。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4

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摘 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自身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88例。常规健康教育组的患者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并设立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意见,出院后定时监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1年年的自我管理改善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来门诊时,疾病自我管理情况无差异;门诊后,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控制有效,其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在自我管理有效方面有明显具有优势,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有积极的作用,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监督有利于自我管理态度形成,可以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有关的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同步上升,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而有效自我管理是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方法。为了促进门诊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78例采取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等确诊为慢性病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实验组)和常规健康教育小组(对照组),每组8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经门诊确诊后,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及病情,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组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就诊前、候诊时、离诊时的教育,赠阅资料。个性化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并设立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病情和生活方式调查,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意见;在出院后与患者所属社区护理人员达成一致的疾病管理模式,定时监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1年的是否合理控制饮食、运动、戒烟、限制饮酒的情况。统计疗效情况并比较。

1.3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患者是否合理控制饮食、是否坚持运动、是否限制吸烟、是否限制饮酒,每一项分从不(0.25)、偶尔(0.5)、一般(0.75)、经常(1.00)四个等级,四项总分≥3.5分为自我管理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门诊时、门诊后1月、6月、1年、2年疾病自我管理情况:两组患者来门诊时,疾病自我管理情况无差异;门诊后,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控制有效,其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实验组)在自我管理有效方面有明显具有优势,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种卫生专业人员与患者合作,通过患者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保健技能,自我监测、控制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2]。门诊人流量大,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门诊的健康教育是从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开始,包括有入诊前的心理辅导、疾病知识宣教,就诊后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辅导,以及门诊之后的随访。门诊护士作为门诊医疗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健康教育的责任,医院应重视门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沟通技巧的锻炼,以及如何选择多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3]。

门诊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多样,人流量大且需求各异,在有效的时间里如何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多的传达到病人及家属心中,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并且实施,需要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选择方式上应该尽可能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全程化,采取书面方式和口头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个体和群体结合,重点内容与全面内容结合,特殊病人与一般疾病结合的方式,达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雅芹.社区门诊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论坛,2010,23(7):320-320.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27-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周围组织出现非特异性感染,从而出现的一种病情缓慢的支气管炎症疾病,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免疫功能不断衰退,病毒感染抵抗能力下降,更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症疾病,此种疾病极易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自发的改变生活方式,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院对此进行一次临床资料调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人,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60岁~78岁,平均年龄为68±15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60人,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61岁~80岁,平均年龄在69±18岁,对患者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程度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在本次临床资料调查中,我院对60例对照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抗生素及激素药物使用,帮助患者控制感染、祛痰平喘。对60例观察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座谈会,出院宣教等几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理知识、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等,从而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认识,让患者对此种疾病有所重视。②饮食指导,每天摄取足够的热量与水份,通常情况下,每日饮用1500~2000ml的水,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e,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③训练指导,每日进行适当的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竞走、打太极拳等等,运动频率以每周五次为最佳,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不可运动过渡,若是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患者要及时停止运动[1]。④用药指导,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为主,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安全用药知识,防止出现用药不当产生的危险,从而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⑤心理指导,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反复迁延性疾病,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院要求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13临床观察指标本次临床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生活习惯改善率、生活习惯改善率、再次复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发的一种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不断衰退,抗病毒感染能力也不断下降,相比较青年人,老年人更易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疾病[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迁延反复发作,极易引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限于疾病护理,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也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让患者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知识增加了解,自发的改善生活方式,这无疑有利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控制病情,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于此进行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3]。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发性气胸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3-02

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急性症状,一般往往是在患者呼吸道感染或者较大力咳嗽形成的[1]。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是指患者在肺部常规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病变现象的气胸状况[2],继发性气胸是指继发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结核等各种肺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容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从而使该病造成的死亡率大大提高[3]。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1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体会

1.1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突然或逐渐加重、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其临床特点如下:①该病患者年龄大,多见于50岁以上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该病起病隐匿,病史长,多发于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咳嗽[4]。③病情进展快,多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④临床症状重,气胸体征不典型,胸痛发生率低,且疼痛程度不剧烈。⑤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基础病。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差,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晕厥、休克、死亡。⑦容易发生误漏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胸症状容易被掩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突然或进行性加重患者,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为明确肺部情况,部分患者须作胸部Ct。

1.2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漏诊原因如下:①医生未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未及时给患者行X线检查,体格检查不够详细。②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多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医生按照常规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而忽视其并发症自发性气胸的发生。③临床上无特异性气胸症状体征,自发性气胸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自发性气胸症状常被掩盖而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过度充气,胸部透视,胸片分辨率有限。⑤发生气胸时,肺压缩面积小,患侧未必能叩及典型的鼓音,双肺呼吸音强度差异不明显。因此,应密切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首先要考虑到并发气胸的可能:①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者。②喘息或咳嗽症状经治疗反而加重者。③不明原因突然出现胸痛者。④气管移位、胸部局部丰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者。⑤无典型气胸症状,但大汗淋漓、烦躁不安、肺部呼吸音减弱不对称或肺部哮鸣音不对称者。⑥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但肌钙蛋白、血清心肌酶、心电图动态变化不支持者。对于可疑患者,应随时对患者做胸部X线检查,避免误漏诊。

1.3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发病原因及治疗。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很多,具体如下:①吸烟和被动吸烟。②大气污染,接触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③α1抗胰蛋白酶缺乏。④气道高反应。⑤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支气管壁长期充血水肿、纤维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细支气管半阻塞、扭曲,产生活瓣机制形成肺大泡,肺大泡随着咳嗽或肺内压突然增加而破裂形成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排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气胸的类型及肺压缩程度,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电视胸腔镜下胸膜裂口套扎以及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等处理方法。该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原有肺功能,严重可导致心肺功能严重失代偿而危及生命,因此,对该病的治疗不能掉以轻心,一经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处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排除胸腔内气体,使肺组织尽快复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同时该病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基础病,因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重视对并发症的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肺压缩

2防治措施

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途径,泛福舒可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许多研究显示,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室内污染、粉尘、烟雾暴露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主要预防措施有禁止吸烟、控制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吸入并预防呼吸道感染。此外,要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诱因多为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导致肺大泡破裂而发病,常在休息甚至卧床时发病,且冬春两季的发病率最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大气的污染,该病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临床医师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高度重视,在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时,除仔细体检外,还应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若病情经常规处理无好转或恶化经胸片检查未诊断为气胸者,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病情危重患者可经诊断性胸腔穿刺抽气确诊,减少漏误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根据病情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从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碧,李海东,潘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1):3273-3274

[2]周涛.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气胸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624

[3]李琦,廖秀清,张巧,等.重庆市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12-15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7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8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医院呼吸科常见疾病[1],老年人又好发此病,5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可达28.3%[2]。我们对在本院治疗的60例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规范临床治疗技术。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匹多莫德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总共60人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7.15±7.29岁。其中男性为32人,平均年龄58.13±7.24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9.36±4.57年。女性为28人,平均年龄56.43±7.34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8.14±4.93年。所有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患者60人按照年龄、性别、病程均衡可比进行匹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观察对照组各为30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情况、健康状况、疾病史、并发症等。

1.2.2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青霉素、大环内酯类、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感染时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并及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这两项检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给予戒烟、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2瓶(400mg)/瓶,每日两次共两周。

1.2.3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有关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询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在病房察看病历、床旁调查和询问主管相结合;在病案室收集有关资料。

1.3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者,病情比较稳定。有效:疾病发作次数及程度减轻,一般情况出现好转者。无效:病情毫无无改善或出现加重者。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以α=0.05为检验水准。2结果

2.1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本次匹多莫德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观察组仅达到66.6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810293.33

对照组1191066.67

χ2=14.93,p

2.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是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使用种类。3讨论

本次调查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较难彻底治愈的疾病,病程时间时间较长,因此发病率较高。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5],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在病毒感染损伤支气管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痰培养结果发现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较为多见。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或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条件。

本次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使用种类是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些方面加强管理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措施,能提高患者治疗质量。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其病因机理、诊断、检测和治疗方法也在与时俱进,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匹多莫德治疗可有效弥补其它检测方法和内科保守治疗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其操作简便、可行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黎三明.金荞麦片联合头孢哌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66-467.

[2]杨小燕.雷氏贝羚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0,31(5):234-235.

[3]张惠勇,郭晓燕.柴胡清肺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3):223-224.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9

关键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Ct;鉴别诊断

临床上,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是比较困难的。由于Ct能清楚地显示胰腺病变及其各种继发表现,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表现虽有相似点,但各自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征象,本文通过对两者的Ct直接和间接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Ct对两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很高,是解决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总结我院2003年~2012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2例,男21例、女11例,发病年龄35~78岁,平均58.3岁,病程:3个月~1.5;年经Ct检查和临床证实的慢性胰腺炎26例,男18例,女8例,发病年龄26~75岁,平均43岁,病程:2个月~16年。

1.2方法Ct机为philipsbrilience。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增强,行静脉团注增强扫描,层厚5mm,螺距0.7,对部分病例进行了局部区域重点薄层(层厚2mm)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肝、脾、胃及腹膜后腔结构。

2结果

2.1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多见于40以上,男性>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上腹疼痛并黄疸,明显消瘦,乏力,部分病例无痛性黄疸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2胰腺癌的Ct直接征象①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区,多为形态规则分叶状或类圆形隆起,边界模糊,与正常胰腺实质分界不清,同时胰腺体、尾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当胰头钩突失去正常平直的三角形而变为圆隆、局限性隆突或出现分叶时则高度提示肿瘤的存在。胰体尾癌时,可表现为局部肿大或分叶状肿块,肿块不大或不明显时,亦可造成胰体尾部边缘僵硬平直或胰腺轮廓的改变;②胰腺病变区密度改变。平扫病变区多为等或低密度,有时可见混杂密度及更低密度液化坏死区,钙化灶绝少看见。在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而胰腺癌是少血供组织,表现为低密度。

2.3胰腺癌的Ct间接征象①胰管和胆管扩张,癌肿侵犯堵塞胰管近段,胰管中远段发生扩张,呈平滑型或串珠状,与胰腺走向一致,如扩张的胰管直径与胰腺实质厚度比值>0.5多提示胰头癌。胰头勾突癌侵犯压迫胆总管下端引起上方的胆总管、胆囊、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梗阻性扩张,扩张胆总管直径>10mm,扩张的胆总管常于胰头或勾突水平呈突然狭窄中断,与同时扩张的胰管形成所谓"双管征";②胰周组织受侵。胰前后脂肪层受侵模糊消失,中晚期胰腺癌常侵蚀邻近器官间的脂肪层,肝门、胃窦后壁、十二指肠、横结肠等邻近脏器多有受侵、相互粘连;胰周大血管受累,血管周围执法层消失,血管被肿块包绕,血管僵直、变细或边缘不光整,血管不显影或官腔扩大,其内可见癌栓;③局部淋巴结转移,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受累常见,其次为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④继发潴留性囊肿,这是由于癌肿破坏胰管造成胰液外溢所致,多位于胰腺内,少数可位于胰周间隙内。

2.4慢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上腹间断性疼痛伴腰背部痛,后期可转为持续性腹痛,黄疸无或轻,慢性胰腺炎后期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糖尿病的表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消瘦、脂肪泻等。

2.5慢性胰腺炎的Ct直接征象①胰腺病变区呈弥漫性肿大,部分病例可见胰体尾萎缩细小。慢性胰头炎时,胰头增大可出现局限性肿块,肿块表现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②胰腺和胰管钙化,尤其是后者为慢性胰腺炎最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钙化沿胰导管走向分布,呈散在、多发的小钙斑;③胰管扩张与假性囊肿。粗细不均,不规则的胰管扩张是慢性胰腺炎较具特征的表现,这点在与胰腺癌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扩张的胰管直径与胰腺实质厚度比值多

2.6慢性胰腺炎的Ct间接征象①胰周筋膜增厚与腹腔内广泛粘连,有时可见肾旁前间隙积液或脓肿存在,这点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可靠依据;②胰周脂肪层基本存在,受累程度轻,胰后脂肪层多不受累,邻近脏器结构能分清楚;胰周大血管虽有模糊移位,但均未发现管径粗大或被包埋消失等改变。

3讨论

3.1胰腺结构的变化癌组病变区不规则肿大,形成局限肿块,多发生于胰头勾突区。由于胰腺癌为少血管癌肿,增强扫描为相对低密度影,肿块内密度不均,多有液化坏死灶,其浸润生长方式使肿块境界不清。炎组病变区呈弥漫性肿大,慢性胰头炎时,胰头局限肿块具有炎性特征:内密度均匀,液化坏死灶极少见,肿块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癌组中钙化罕见,炎组中钙化是最具特征性的征象,其特点是沿胰管走向分布的多发、散在小钙斑。癌组与炎组胰管扩张形态上的差异。胰头癌侵及胰管呈平滑型或串珠状扩张;慢性胰腺炎的胰管扩张呈粗细不均、不规则状,是其特征,而且程度上胰腺癌较胰腺炎明显,两者形态上的区别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癌组假囊肿发生率低,多较小,且单发,位于胰体尾侧,多不超出胰腺轮廓,其近端可见肿块;炎组假囊肿发生率高,常多发,大小不一,位置不定,胰内、外均可发生,多超出胰腺轮廓外。

3.2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继发表现癌组胆道梗阻性扩张属低位梗阻,胆道扩张程度重,扩张胆总管常于胰头或勾突水平突然狭窄中断,常可见"双管征"。胰头未发现明确肿块,则胰管并胆总管扩张对明确诊断有重大帮助。炎组低位胆道梗阻较少发生,胆总管扩张程度轻,且有一特点,扩张胆总管圆形光滑,自上而下逐渐缩小,无突然中断改变。癌组胰前后脂肪层均受侵犯,晚期胰腺癌常侵犯邻近脏器,相互粘连。炎组胰周脂肪层少有受侵,多见胰周筋膜增厚及腹腔内广泛粘连,可有炎症特异性征象存在(积液或脓肿)。癌组胰周大血管模糊增粗、被包是诊断胰腺癌的确切标准,同时还是癌肿不可忽视的可靠征象。炎组偶见胰周大血管模糊移位,绝无管径增粗被包埋消失,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象仅见于癌组。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Ct直接和间接征象表明,两者的Ct表现有其相似性,仅从几个征象对两者进行诊断和鉴别,很难避免疑误诊,必须全面结合有关的Ct征象,深入分析,同时密切联系临床,才能正确地做出鉴别诊断,胰腺癌预后极差,所以更需要早期诊断,以尽早处理。

参考文献: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篇10

关键词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51

慢性咳嗽定义为连续咳嗽超过4周,病因较多,病程较长,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很大苦恼。为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对6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诊断过程及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慢性咳嗽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14岁。患儿连续咳嗽时间1~4个月。

临床表现:⑴特异性咳嗽4例(7%),其中2例为支气管肺炎,由于治疗不连续,就诊时病程超过4周,另1例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最后1例为原发性肺结核。⑵非特异性咳嗽: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2例(37%),咳嗽在晨起睡醒出现,表现清嗓样咳嗽,多为干咳,不频繁,经耳鼻喉专科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咽炎7例,鼻炎5例,鼻窦炎8例,增殖体肥大2例,经正规治疗原发病后,2~4周咳嗽均基本消失。②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15例(25%),均有明确呼吸道感染病史,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6例,支原体感染9例,该组患儿多为干咳或有少许痰液,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通过采取加强护理,多饮水,改善环境湿度,更换抗生素,其中8例换用罗红霉素治疗、1例换用利福平治疗,3周内症状基本消失。③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20%),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其中3例咳嗽时间基本固定,5例有家族或个人过敏疾病史,特异性ige均升高,8例行肺功能检查,2例示气道外周阻力升高,1例FeV1降低,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支气管扩张剂,1周后咳嗽均明显缓解。④心因性咳嗽2例(3%),为学龄儿童,咳嗽白天明显,在医生面前呈强迫性咳嗽,其中1例因姐姐患病受到关注而出现持续性咳嗽情况,1例为学习负担重,相关检查均正常后转入心理门诊治疗2周后,咳嗽明显缓解。⑤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肺炎2例(3%),表现为低热、疲倦、轻微干咳,双肺可闻及少许湿性或干性音,X线胸片见云絮状斑片影,大小、形状及位置都不固定、呈游走,于短期内消失而另一部分再发,应用高渗盐水诱导痰检测方法示嗜酸粒细胞>3%、血常规:嗜酸粒细胞>5%,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配合驱虫治疗,2周内咳嗽基本消失。⑥胃食管反流1例(1.5%),咳嗽发生于夜间,平时有呕吐史,根据钡餐见反流征象,给予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⑦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先天性肺囊肿1例,表现为轻微喘鸣、干咳,X线胸片见孤立液性囊肿呈一界限清晰的圆形致密阴影,控制感染后手术,症状缓解。⑧支气管异物1例(1.5%),反复发作轻微咳嗽及喘鸣,X线胸片及X线透视示右支气管异物,予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后咳嗽缓解。

讨论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重要临床症候群之一,值得医生及患儿家属关注,其病因复杂,受其解剖生理及免疫功能均未发育成熟的影响,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也有所不同,与成人的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也有所区别,所以明确慢性咳嗽的病因,能减少抗生素滥用及不必要检查。

本文资料显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三大重要病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5-1167.

2袁壮.要重视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