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舞蹈艺术教育十篇舞蹈艺术教育十篇

舞蹈艺术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5

舞蹈艺术教育篇1

1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内的实行,舞蹈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1)舞蹈课程教学。在目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开设课程最多的是交谊舞一类,国标舞也开设的比较多,但是其他种类的舞蹈就很少了,课程比较单一,学生感兴趣的拉丁舞,肚皮舞等等都没有开设课程,在舞蹈课程理论课的教学中比较少,一般以实地教学为主,缺乏对编舞理论,舞蹈艺术的历史和文化等课程的学习,由于缺乏对舞蹈编排等理论知识的研究,学生课下没有创新意识,不知道怎么创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资队伍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艺术教研小组,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舞蹈教学也有专业的老师执教,学校在舞蹈教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总的说来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职教师少。大部分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选修课,舞蹈教学没有纳入到正规的教育工作当中,执教的教师以兼职为主,很多教师舞蹈基础都是自学或许在外面的培训班经过培训得到的知识,真正来自于舞蹈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师过少,因此舞蹈教学授课质量不高,对学生学习舞蹈基础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错误的方式,而且兼职教师没有正规的编制,学校对兼职教师约束力不够,管理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2)教师责任心不够。由于舞蹈教学是公共课,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教学当成自身的职业,因此对舞蹈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有些老师在学校外面带了舞蹈班,学校公共课教学收入有限,因此教学时没有足够的动力,相反对自己带的舞蹈班精力投入足够,这些现象对学校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影响。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很多教师在大学里面学的是艺术专业,文化素质达不到要求,艺术生招生的时候文化课分数要求很低,基本上350分就可以上一流的大学,因此导致很多艺术专业的老师文化基础不扎实,人文知识不足使老师讲课时无法正确地解决学生对舞蹈文化知识的了解,影响了学生舞蹈素养的提高。

(3)硬件设施情况。舞蹈教学需要有专业的舞蹈房和音响设施,但是在一般的高校里面只有舞蹈专业的学生才配有专业的舞蹈房和音响设备,这些专业的设施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公共课学生难以享受到这些资源,然而,像一些舞蹈的基础课,例如形体训练,没有舞蹈房是无法进行授课的,只能借用舞蹈专业的舞蹈房,由于在教学实际上容易产生冲突,一旦有了时间上的冲突公共课就必须让出场地,由于公共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平时的课程时间不一样,公共课很难把大家组织到一起,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进程。

2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

(1)舞蹈艺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了中国的历史,人文,经济文化等因素在里面,对大学生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灵魂,激励学生的斗志,很多舞蹈都是与历史相关的,例如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根据中国近代的抗争史,通过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又通过老一辈的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举全国之力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学生通过对这些舞蹈的学习与排练,感受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能够从内心深处得到洗涤。

(2)舞蹈艺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艺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学习舞蹈不仅能够学到一种技能,一种交际的方式,更能够从人文,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修养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渗透力很强,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提升。

(3)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通过舞蹈学习,各个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共同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消除隔阂,放开自己的内心,和别人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艺术能够使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能够增加学生对未来的信心,使人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舞蹈艺术更能够疏导学生的情绪,排解学生的压抑,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措施

(1)课程方面除了进行常规的舞蹈科目授课之外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别的舞蹈科目,例如街舞,现代舞,拉丁舞,女生喜欢的肚皮舞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爱好进行选修分班,每个不同科目的舞蹈班配以不同的专业教师授课,从兴趣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对于舞蹈理论的授课也要更深一层的教学,使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能够有一定的掌握。

(2)完善舞蹈教学师资队伍,首先就是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整顿,选出有实力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执教,其次要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教师更专业,教学经验更丰富,第三要严格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纳入考核的体系,对执教老师进行考核,与业绩挂钩,增加及时的责任心。

舞蹈艺术教育篇2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切实地发挥这一职能却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是在西方教育理念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加之西方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带来的强势文化,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显示着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可喜的是,自上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这也掀起了艺术教育的一次革新。时至今日,非遗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不再是一句口号,但是在教育体系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却是直至今日依然存在许多模糊成分的话题。通过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梳理,不难发现,在高等教育的范畴中,最适合传统文化生根发展的土壤恰恰是艺术教育。在教育学的概念中,“艺术的教育涉及对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艺术评价能力的培养,包含对艺术史的认知和理解,对艺术作品的感官体验,对作品创作审美的评价思辨以及对于艺术创作技能的训练养成”,这是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区域特色文艺展开研究、传播和创新发展的良好平台。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艺术教育在当代具有两种培养指向,一是艺术人才的培养,二是普通民众艺术审美修养的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显然是属于后一种指向的,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同样是集中在艺术的传承教育上,艺术教育更侧重的广度和审美能力的培育,专业教育则更强调深度和专业技能的传承。艺术教育的这一特性使其天然地适合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适合于提高全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艺术教育的实效也是困扰许多地方高校的重要问题,作为生长在华夏文明土壤中的受教育者,将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交响乐作为主要的鉴赏内容,无疑也是存在着一些文化上的代沟,华夏文明同样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文化成果,它也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炎黄子孙而言。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引入到艺术教育体系中,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具体举措。

二、河南民间舞蹈自身的优秀品质,是其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河南自古以来便处于华夏中心区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的舞蹈不仅体现着华夏文明的较高水平,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舞蹈艺术的发展,河南民间舞蹈是汉民族舞蹈的重要代表,将河南民间舞蹈进行便于高校艺术教育开展形式的改造,对于河南民间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总结。目前,仍然活跃在民间的河南民间舞蹈约有二百余个,他们是人民群众抒发感情,自娱自乐的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些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表演形成的各类中小剧团,也有自发组织起来的自娱自乐团体,更多的则是演化为吉庆节日的固定内容。河南民间舞蹈不仅在艺术本体性特征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民间舞蹈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贴近人民生活,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时代的变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河南民间舞蹈受到了文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借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一大批民间舞蹈纷纷再次焕发活力,其中一些优秀的代表被收录到非遗保护目录中,比如沈丘县的《槐店文狮子》,博爱县的《苏家作龙凤灯》,汤阴县的《跑帷子》,兰考县的《麒麟舞》,巩义市的《小相狮舞》已经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内也开展了非遗保护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非遗保护体系,约有40多个民间舞蹈被收入其中,诸如潢川县的《火淋子》,新安县的《九连灯》,洛阳市的《曹屯排鼓》,长葛市的《莲花灯舞》,漯河市郾城区的《双狮舞》等就是优秀的代表。河南民间舞蹈品种丰富、表演形式多样,艺术魅力动人,这是一笔宝贵的巨大文化宝库,完全有可能被吸纳到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它能够胜任艺术教育教学的任务,并且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文化品质。

三、河南民间舞蹈纳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方式

高校艺术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言,现代传承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更深入地也可以说是高校教育”。将区域特色文艺纳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是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文化发展、文化传承职能的重要方式。

1.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管理决策者要提供大力的支持。民间艺术进校园、进课堂,首先需要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民间艺术,尤其是那些已经濒临失传的优秀民间艺术,需要高校艺术教育这个传播的平台,但不可否认的是,民间艺术中存在着一些庸俗的、落后的内容,需要一个提炼的过程。因此,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管理决策者应该鼓励建立起以河南民间舞蹈文化为内容的研究机构,调动起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参与民间文艺发展的积极性,制定出相关政策措施,以设立课题研究专项、专项研究成果评奖、相关征文征集、专项资金投入、示范中心评选、资金资助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并将上述活动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实力考核及教师职称考评的参考条件,通过各项活动的定期举办,以争取在该项工作中开创出新的局面。

2.把握高校转型发展的契机,将河南民间舞蹈补充到学科体系中。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原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在目前高校教改的大形势下,应该依据河南本土特点,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河南本土色彩的新型专业,培养出符合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弥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另一方面也可扩大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此外通过这类专业的设置还可以带动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形成教学相长、科研促进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来为河南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以此来打造河南教育的特色和品牌,重塑河南教育的辉煌。

舞蹈艺术教育篇3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青少年的才智、审美和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有着显著的提升。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合理结合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而舞蹈艺术教育学因其重要的社会作用与意义也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加强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升了其审美水平,还进一步的推进了青少年道德思想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和全面的推行又在舞蹈艺术教育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目前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成为国民广泛关注的话题,而教育者也在探索两者互不相悖的教学新路径。

本文将结合吕艺生编著的《舞蹈教育学》一书展开了解我国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从舞蹈艺术教育者视角探索利于舞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路径。吕艺生编著的《舞蹈教育学》共分为四个板块。在该书中以舞蹈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为研究基础,首先从原理上讲解了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目的与制度,其次循序渐进的在舞蹈教学的计划、原则、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又层层递进的分析了舞蹈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定位与两者的关系,并探索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在舞蹈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目的,推行舞蹈艺术教育可以深化加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国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青少年的道德与思想建设在舞蹈教育学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实施高效的舞蹈艺术教育路径是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此书在原理篇的第三章节叙述到,舞蹈教育目的要以教育目的为基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通过推进受教者的全面参与,最后实现舞蹈生在审美和艺术素质等方面的高度提升。虽然我国现代舞蹈艺术教育仍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也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由此本书在教学篇第六章开始为舞蹈教育者提供了重要指引,想要培养德、智、体全方位优秀的舞蹈人才必须要在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下,制定创新的教育方案。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相互糅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依据受教者的时间进行分配,传统应试教育包含的学科以及舞蹈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文化课程应该遵从长期分散、短期集中的原则。在教学内容方面,舞蹈课程应该具备相当的专业性,让学生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纵向发展,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横向全面发展,这类课程的内容需要有更宽、更远见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是现在舞蹈艺术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该书从课堂的构成、类型、环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为教学者具体实施者日后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由于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需要的紧迫性,课堂教学与线下教育和实习等方式的结合也变得极其重要。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是比较抽象的,教育者要以长远的目光探索出可以让受教者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和高效方式,达到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效果悉数提高的最终目的。德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吕艺生老师在该书中也阐述了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德育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德育所承担的艰巨任务。舞蹈受教者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树立起舞蹈生正确的道德观、政治观、价值观,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为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人民艺术家。

舞蹈艺术和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依据我国关于该方向政策和法规的宏观约束,又受到中观管理部门的布局与调整,最后由舞蹈院校为主的微观管理系统具体实施。三个管理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中的教育者都要怀揣爱才之心,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全方面的舞蹈人才。该书对舞蹈院校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深化的分析,并对教职工思想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方案。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舞蹈艺术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素质教育又升华了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两者由点及面,由面到点相互进步。舞蹈教育者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价值与地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扩展知识深度、培养爱国的政治情操,方能在舞蹈教育中展现独特的教育功能。

作者:柯媛媛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舞蹈艺术教育篇4

舞蹈艺术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载体,沟通着身体与灵魂,感情与智慧之间的联系。它既体现着人性的本质,又连接着人类的世代传承。它不仅使人得以充实和完美,而且催人奋进和创新。它能够培养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并依次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强化青少年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使他们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广大青少年中组织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使他们理解人类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交流思想感情,同时,学习借鉴以艺术的方式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说,无论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协调发展,还是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感知和鉴赏追求,通过舞蹈艺术教育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青少年的群体来说,由于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传达着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情感,因此,其教育活动能够以美的载体传播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信息,表达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共同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和完善。

㈡舞蹈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舞蹈艺术的美是由各种因素综合构建而成的。对于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审美为核心,启发青少年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积极投身审美体验,深入进行审美感知,勇于进行审美创造、展现,在对美的体验、探求、创造、构建中,不断提高他们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如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艺术洗尽世俗生活蒙在灵魂上的烟尘。”艺术作品的生命,往往取决于揭示了多少人间真情。舞蹈艺术教育通常大多以某一舞蹈艺术作品为媒介,通过激发受教者即青少年的审美情感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从上面我们已经了解舞蹈艺术教育在对青少年教育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教育功能和十分明显的效应性。它是以舞蹈艺术审美为核心的综合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学生通过接受舞蹈艺术教育,能够陶冶其性情,进化其心灵,提升其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从一个角度和一个方面实现美育的教育目的。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自由欣赏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定起为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决心。通过舞蹈艺术的体验,青少年能够了解到艺术创造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发展他们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篇5

示范艺术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示范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起到鼓舞、动员作用,使学生感到跃跃欲试,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名称、严格的路线和技术动作要求,教师示范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动作示范规范、优美程度越高,则表演的艺术性越强,感染力也越强,教学效果也越好。体育舞蹈教师本人的良好形象示范(包括仪表、体态、谈吐、爱好、衣着等等),如同语言渗透思想的过程,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和外化。

2讲解艺术

讲解是一门艺术,而语言则是完成这门艺术的主要手段。语言讲解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语言讲解是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凡是追求教学艺术的教师都十分重视研究和掌握语言讲解艺术,并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把课上得健康、活泼、有趣,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讲解时语言必须清明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要掌握体育舞蹈的语言讲解艺术,除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学的艺术

(1)学法诱导艺术。教学艺术具有明确的诱导性,它要面对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艺术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施展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本领,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表见解、表演示范的时间和空间,善于营造有利于个性张扬的氛围。围经常安排优秀学生和有进步学生的表演示范,把课堂自觉营造出现场表演会的热烈场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表演中得到认可,此举必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2)学习兴趣培养艺术。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得到满足,往往可以体现到内心的愉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了兴趣,自然就能积极主动地坚持锻炼,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交往联系、取得成就、审美感受、期待影响、生理需要、兴趣爱好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多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形成稳定的内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舞蹈学习、锻炼的动力。

4结论

舞蹈艺术教育篇6

参考文献一:

[1]欧建平.21世纪内地舞蹈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借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

[2]菁鸢,文聿.舞蹈教育:创造力不能被“下载”的领域--北京国际舞蹈教育发展论坛纪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4)

[3]杨巨平.奥尔弗斯教及其主要影响[J].历史研究.1993(04)

[4]刘岩.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5]黄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纹理、形状特征提取与面向对象分类研究[D].武汉大学2009

[6]江铃.舞为人师,行为世范--试论人文关怀下的高师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3)

[7]黄昕.道布勒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生之本质与关系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8]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

[9]陈双新.“乐”义新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3)

[10]菁鸢.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21世纪舞蹈教育”交通旅游经济论文研讨会论文综述[J].舞蹈.2000(01)

[11]平心.试论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兼谈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3)

[12]刘青弋.重提“力效”研究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兼论舞蹈教育在当代的失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3)

[13]于平.舞蹈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4]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5]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6]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17]龚倩.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18]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9]黄昕.第一胎剖宫产与第二胎新生儿出生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

参考文献二: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地球科学期刊[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参考文献三:

[1]卢倩.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D].沈阳音乐学院2014

[2]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

[3]蔚华.论儿童小提琴教学中音乐“感知与思维”能力的培养[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陈岭.歌词隐喻理解对声乐教学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王滔.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6]解雨姣.唐代乐舞在敦煌壁画中的反映[D].西北民族大学2014

[7]林晓花.适应舞蹈对就业年龄段智障人士人际适应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8]王蕙.大理白族佛教乐舞形态及本土化[D].云南艺术学院2014

[9]刘俊.浅析江南舞蹈素材在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4

[10]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1]李燕.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自然科学总论成果12]郭援.“文革时期”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3]唐冠祥.钢琴背谱的记忆分析与操作训练[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4]冒蓉.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7

[15]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6]孙丹红.江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课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7]陈婷.论舞蹈中宗教精神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8]刘梦瑶.周大风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9]荆晓琳.“身心一元论”的提出及对舞蹈艺术审美和教育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4

舞蹈艺术教育篇7

【Keywords】sportsdance;aesthetics;teachingmethods;teachingeffect

引言

体育舞蹈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美于一身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专业技术为人们呈现一场极具感官的视觉盛宴。体育往往带有竞技的色彩,舞蹈又具有柔美的特性,而体育舞蹈融合两者的优点,通过连贯的舞蹈动作,将力与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舞者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它是运动、艺术与灵魂三者间经激烈碰撞进而相结合的产物。

1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上网搜查法、关注舞讯网官方微博以及最新赛事了解到最新动态,通过多角度,对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进行研究。

2研究结果

2.1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呈现

体育舞蹈凭借舞者优美的舞姿,仿佛描绘出一幅万千变幻的画面,通过极具色彩的呈现形式,带给人们以无尽想象空间的艺术享受,它是一种独特美学艺术的展现。

2.1.1体育舞蹈的含义

体育舞蹈又称国标舞,是一男一女搭配完成的舞蹈艺术。体育舞蹈每支舞种都有它独特的舞蹈风格。男女两人在完成这些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示给观众,是一项艺术和灵魂交相辉映的舞蹈艺术表演〔1〕。

按照体育舞蹈的分类标准、舞蹈特点及不同的技术含量,可以将其分为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类别,其中,标准舞又称为摩登舞,包含的舞种有狐步、华尔兹、探戈等几个看似相似但技术动作和风格截然不同的舞种;拉丁舞包括恰恰、桑巴、伦巴等几个舞种〔2〕。每个舞种都配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再通过不同的舞步呈现出迥异的舞蹈风格。另外,体育舞蹈对服饰、妆容也有具体要求,体育舞蹈的服饰都很华丽。舞者穿着昂贵的舞蹈服饰,伴着不同风格的舞曲,通过男、女二人的动作、技术及舞姿,向人们展示体育舞蹈的艺术特点,将舞蹈动作和音乐旋律相融合,伴随着各舞种的音乐节拍,张弛有度的身体表现,收放自如的舞台魅力,将舞者的内心活动融进舞蹈动作中,通过舞者肢体展现得淋漓尽致〔3〕。

2.2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表现

2.2.1形体之美

体育舞蹈作为一个舞种的分支,同样也是运用健美的体魄为人们展现出身体和艺术的美感。关于体育舞蹈舞伴的选择,男性多为健硕挺拔,女子相对而言娇小纤瘦,这样的搭配,让刚与柔形成极大的反差,凸显体育舞蹈艺术独特之美。

2.2.2姿态之美

姿态之美通常是通过女性舞伴的角度呈现出来,男性舞伴起到带动与协调的作用。体育舞蹈的女性舞者运用灵活的肢体语言表达,凸显气质与柔美,同时能够将心理活动融入音乐中迸发,有张有弛,优雅大方。

2.2.3精神之美

当一项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核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时,就能够体现出其精神之美。体育舞蹈通过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与特殊的服饰、乐曲等的共同作用,让其精神之美完美地呈现给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共鸣,这种舞者与观众间灵魂的契合是其他体育运动可望而不可即的。体育舞蹈既是一种体育运动,让人们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它同时又是一种艺术,人们沉浸舞蹈之美的同时,在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养成穿着整洁、朴素的习惯,培养人们端庄大方的艺术气质,让身段愈发凸显美感,例如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来一个人是否学习过舞蹈,因其具有独特的体态与举止,坚持练习体育舞蹈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人们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自尊自强的坚韧品格。在舞蹈的同时给人们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其彰显的精神美也是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4〕。2.2.4健康之美

经常有规律地进行适量体育运动是人们公认的养生保健常识。体育舞蹈同样能够让人得到一种健康之美,令男性舞者强健体魄,令女性舞者身形健美。另外,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感与艺术享受氛围,能强化人体肾脏、肺部等器官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体育舞蹈能够愉悦身心、健康体魄,何乐而不为呢?

2.2.5服饰之美

人靠衣装是有一定道理的,衣装是人体外在美的主要体现形式。在体育舞蹈中,雍容华贵的服饰妆容结合舞者健硕的体魄与气质将艺术完美地呈现给观赏者。

2.2.6动作之美

体育舞蹈在其分解动作中,以其专业的技术和造型呈现出舞蹈动作的美感,并且通过肢体的协调、音乐的融合性,将一个个的分解动作形成统一连贯的艺术动作组,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舞者肩颈与四肢配合的默契,让人感觉到舞者自身对艺术的热情投入,进而带动观众感同身受。

3体育舞蹈的美学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1体育舞蹈教育者的重要性

3.1.1随着体育舞蹈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于体育舞蹈艺术的关注与研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体育舞蹈的队伍中来,可谓老少皆宜的一种全民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舞蹈的专业教育者,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分析体育舞蹈,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体育舞蹈的核心价值,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完整地传承给后人,并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创新与发展体育舞蹈项目,让艺术之美扎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年轻个体的孕育与训练,让体育舞蹈日益完美。所以,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3.1.2体育舞蹈教练要确保动作的标准性

体育舞蹈教练是学生在学舞过程中最直观的接触对象和模仿对象,学员把教练尊为艺术学习道路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教练要以身作则,尊重艺术本身的美感与技术,尽量用身体动作与语言表情把舞蹈动作完美地传达给学生。另外,有时学生在出现舞蹈动作问题时并不自知,相对而言,教练通过侧面观察学生动作就能准确发现其动作的缺点与问题,教练要及时地批评纠正,进而培养出优秀舞者。如果遇到复杂的舞步,教练可以通过拆解动作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拆分动作的反复模仿,达到标准,进而做到整体舞蹈动作的连贯与协调。教练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在学生的学舞生涯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包括舞蹈表现的基础动作、表演时与舞蹈所需的心理契合度、与音乐节拍的配合、同舞伴的交流以及表演时的肢体韵味等,都需要教练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5〕。教练也应该注重自身仪容仪表的修饰,从精神面貌中可以窥见其职业性与专业性,富有朝气和指导水平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学习体育舞蹈这门艺术。

3.1.3要对学生进行标准舞姿的训练

事实证明,好的身形与舞姿是可以通过长时间舞蹈训练而得到的,而拥有标准舞姿是跳好体育舞蹈的一个必要条件,舞蹈教练要对学生的舞步进行反复的指导和训练。体育舞蹈强调人体的整体能动性和配合度,基本舞姿涵盖一般基础手脚动作、舞步训练和腰、腿、躯干相互配合的技巧。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舞步,适当运用舞蹈技巧,而且要将每个动作都做标准,进而使得舞姿更加舒展、身形更加完美。舞者也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身体是舞蹈艺术呈现的基础,只有身形健美,舞者才能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这些标准、娴熟的舞蹈动作,通过“手、眼、身、法”以及舞蹈音乐的配合,将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和动作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6〕。因此教练员在教授学生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标准舞姿的训练,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强化舞者间的默契配合度,循序渐进地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舞蹈的真谛,跳好体育舞蹈,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舞蹈氛围中,并加入个人对舞蹈的理解,将这些美展示给观众〔7〕。

3.1.4加强对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学修养,以便其能够深刻理解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真谛,将体育舞蹈中的美更细腻地呈现出来。因此,教练在对学生训练的时候,要将美学美育教育适时地引入其中,在讲解舞蹈理论时,也应结合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美学修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及舞蹈有整体全面的掌握,体会到体育舞蹈中的艺术美,并将这种美通过体育舞蹈动作表现出来〔8〕。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舞蹈老师应运用职业态度传承艺术。体育舞蹈中饱含艺术之美,它融合刚与柔进行了一场极具观赏性的身体艺术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人们。作为体育舞蹈的指导教师,应该运用更加职业和专业的态度与技能,把这门艺术传承给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的未来考虑,让学生真正体悟到体育舞蹈的艺术真谛,并且把体育舞蹈文化发扬光大,在未来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知体育舞蹈的艺术之美,且强健国民体魄。

舞蹈艺术教育篇8

论文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教学建议,并探讨其意义。

现如今,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舞蹈艺术鉴赏不再是各校“装点门面”的可有无的课程,它将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现状

当前全国的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舞蹈鉴赏课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

虽然大多数院校已将舞蹈鉴赏课程列入到选修课范畴中,但实际上却要求学生任选一门以上的艺术类选修课。而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分情况地要求学生选多门艺术类课程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这说明了高校对舞蹈鉴赏课程还不够重视,客观上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视这类课程为可有可无。

(二)教学方法死板

在舞蹈艺术鉴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兴趣不高

学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到课的人往往一开始特别多,到后面越来越少,就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说到底,还是学生对这个课程不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课程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开展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地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对学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从。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投学生所好。

(二)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丰富鉴赏的审美知识储备。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其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从文化内涵上领略舞蹈艺术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如藏族的《龙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驱灾避邪。离开这个一层文化内涵,便无从知道此舞蹈美在何处。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舞蹈意境想象的训练,掌握舞蹈的动律与构图。舞蹈构成有三个:动律、构图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律和构图是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图腾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的每一个节律都充满了极端狂热的,而又无比虔诚生命情调。因此,在对舞蹈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之前,要引导大学生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反复体验。

(三)舞动肢体,结合实践领悟舞蹈魅力

与单纯鉴赏的传统模式相比,师生间进行互动显然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尽管舞蹈艺术鉴赏是理论课,但是“动”是舞蹈的精髓。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与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与心灵之美,是无国界的语言。舞蹈鉴赏对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土民间舞蹈的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本土民间艺术的慧眼,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形成关注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围,从而促进本土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而了解外国舞蹈,又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见识,促进彼此的了解。

2.体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当代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才,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个体意义

1.培养审美能力,完善文化修养

人类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使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却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见高校文艺演出时演员们激情飞扬,而台下的观众却一片麻木。这并不是他们不热爱艺术,而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而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斯佩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割裂研究发现,人的左脑负担抽象思维活动,右脑掌管形象思维活动。开发右脑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国著名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发现,热衷于舞蹈的大学生的智商明显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以舞蹈《中国母亲》的欣赏为例。一开始,那形体的张力、那音乐的激愤,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重温起那个年代的国仇家恨的苦难。中国妈妈对侵略者恨入骨髓,却最终收养了敌人的婴孩,那种反复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音乐又低沉转为轻快,慈爱而勤劳的中国母亲终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婴儿拉扯大了,她告诉孩子身世,含泪送她回去寻找亲身父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爱和宽容的力量。

4.促进内外美统一和举止得体

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处处都能体现姿态美。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应该是有更高的审美修养的,他们的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比一般人更得体。当教师用优秀的作品展示着美丽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时,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的世界,就明了了人体语言的美妙,促进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教育篇9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

在新时期,民族舞蹈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一项主要艺术,所以其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则是实现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的民族舞蹈创作中,为了发掘出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创新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方向。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我们更要加强对民族舞蹈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现创新教育,才能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的经典传统艺术,倍受人民的爱护和关注。我国是由多个民族构成的国家,虽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都不相同,但民族舞蹈是在人民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有着独特性和民族性,这不仅是当地的风俗时尚,还是流传百世的习俗,充分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各族人们的思想状态和情绪情感。在现代化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我国民族舞蹈也应该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创新,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民族舞蹈还停留在原始生态阶段,并未得到更新和发展。作为传播我国民族舞蹈的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适时构建新型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人才。不仅如此,一些民族舞蹈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也许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就会消失。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尝试寻找保护民族舞蹈艺术的途径,将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发扬广大,而教育创新就是一条必经之路。也只有将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具创新性的舞蹈,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积极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新时期下,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一直都处于前进状态,但是其中不乏难以应对的问题,尤其是在艺术教育的创新方面。创新之路是艺术教育一直在寻求的前进途径,而具体的创新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人才培养是教育创新的主要目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最终目标。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民族舞蹈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修养气质,才能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时,教师要尽量给予适当的空间,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表演出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为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二)积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显得很有必要。民族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课程,除了在课程设置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还要注重融合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元素,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全面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这样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民族舞蹈艺术文化,还进一步创新了民族舞蹈,使其具有较好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是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更新变化,而民族舞蹈艺术作为我国的一大艺术教育专业,其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为此学校应该强化对教师的固定培训,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实时了解社会市场的动态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艺术人才。而且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是实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学生,因此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四)更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认识逐渐形成的观念,以及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这是实现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是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其中不免带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文化观念,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创新思维,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许多教师一直奉行慢工出细活的传统观念,主张在民族舞蹈艺术教学中加强练习,以此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观念早已不同以前,再加上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性等综合能力的人才。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采取活跃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成为具备创造性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

(五)革新整体管理体制

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学校的管理体制受管理方式和办学体制的影响,大多采取的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视野逐渐拓展,尤其是在学习上,人们不再单纯地依赖学校和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实施开放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民族舞蹈艺术学校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验,还要在考核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学校还可以尝试制定内部竞争和奖励机制,以此促进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保证民族舞蹈艺术教学质量。想要在整体上革新管理体制,还需要强调制度的严格性,以使整体改革得以稳定快速地开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进程也逐渐加快,为了保障改革创新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强调制度和政策的严格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得以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传统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学校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的舞蹈表演人才,就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加强培养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鲜的养分,进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2).

舞蹈艺术教育篇10

一、充满童趣的舞蹈教学

所谓童趣教学,即是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表情、审美,同时,运用趣味性手段激发其舞蹈兴趣。幼儿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儿童游戏;自在、童真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也应该是其童趣、自在的呈现。可以说,多变性、跳跃性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知识讲授非但不能很好地被其消化吸收,还有可能一点一点抽离其对舞蹈的期待。另外,幼儿有其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感受,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美,或者创造性,从而忽视幼儿的想象力;作为一种艺术,真正的舞蹈教学绝不是着眼于教师的刻意编排、幼儿的机械模仿,而是属于师生的互动、互感、互舞。童趣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幼儿兴趣。尽管舞蹈对学生的天赋有其一定的要求,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尽量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故事性比较强的舞蹈题材,启发儿童用形体、表情来表现舞蹈的故事性。

二、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幼儿舞蹈艺术教学若脱离了生活,儿童就无法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舞蹈回归生活,突出活动性、对话性、本真性,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幼儿舞蹈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学的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审美是艺术的核心,而审美亦属于体验的范畴;然而,我国幼儿舞蹈长期处于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地练习是其永恒的主旋律,儿童的感知体验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幼儿舞蹈始终僵硬在生活之外。“体验本位”之下的舞蹈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教师用生活化的现象和语言启发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比如“闻花香似的吸气“”放风筝似的起舞”等等,如此,儿童在舞蹈学习当中表达生活。又在生活体验当中学习舞蹈,生活和舞蹈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舞蹈的激情。将舞蹈教学回归到生活,还体现在舞蹈内容的选择上。在幼儿的生命初期,舞蹈与游戏是一体的,儿童喜欢手舞足蹈、扭动身体、变换姿势,用来表达故事。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游戏精神。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舞蹈题材,更能激发幼儿的舞蹈细胞和舞蹈热情;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内容,并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活动,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认识和形象思维融入舞蹈活动的主题当中。

三、从感知出发的舞蹈教学

感知是舞蹈的前奏,倾听是感知的灵魂。听是幼儿舞蹈的输入,倾听应该是舞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没有倾听的舞蹈,只能是标准动作的呈现,这就偏离开了舞蹈教学的本意,致使感受与动作错位的表演现象、音乐与动作颠倒的配乐现象和孩子和教师倒置的配角现象等等的尴尬出现。如何来优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倾听环节,真正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最终推动儿童的成长呢?

1.要以音乐的情境来吸引倾听。音乐和舞蹈是个统一体,通过导入音乐,刺激幼儿的舞蹈热情,可以慢慢地使其从音乐的倾听中投入到舞蹈的情境当中。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可以直观地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倾听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分段倾听、对比倾听、整体倾听等等,帮助幼儿点燃舞蹈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