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技术及设计十篇建筑技术及设计十篇

建筑技术及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1:35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思维;设计方法

abstract:thearchitecturalcreationnotrigidlysticktoasingledesign,thereshouldbegoodcombinationofpracticalinnovationinthedesign.todeal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architectureandthe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good,inordertoachieveatruesenseoftheemotionalandrationalperfectcombinationofconstruction.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designthinking;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要使工程设计项目真正变为建筑物,是会让人感到激动和欣慰的,建筑师的自豪感也因此而生。建筑设计应该多思考多观察融入新的科技和设计理念,社会环境、经济、政治、人文以及美学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建筑师们在做作品前充分考虑的,依据建筑设计方面的各项原理及表现手法,从而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运用,比较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是需要满足现阶段人们的使用要求,并能与现实生活社会坏境相融合。

一、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

建筑创作不能拘泥与单一的设计,在设计中善于结合实际的创新。坚持一人为本,协调与环境,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创作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设计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应对建筑接受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及价值取向做一个预想。使建筑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筑只有尊重自然,反应建筑特点和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的人脉,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美。

二、设计的技术方法创新

(1)外墙设计

在外墙上主要是要构建“可呼吸外墙”,其主要是通过架空地板、吸音材料、风扇、过滤材料等来构建,这样就通过可以墙上的孔洞来使室内外的空气和水分进行交换,这样既有利于调节温度和湿度,也有利于过滤灰尘和噪音。此外,还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者制冷管道进入室内,这样就能达到室外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目的,这样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同时也会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这种自然被动的空调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其优点是,在创造健康自然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污

染和浪费。

(2)外窗设计

一般来说,外窗一般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的玻璃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约能源。通过与普通单层窗的比较,其隔热性能高高2-3倍,费用仅仅只多15-50%。此外,还有众多的优点,如隔音效果提高、采光好、视野开阔等。如果在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则要认真考虑外窗是采用密闭还是可开启的形式。如果采用可开启的方式,则容易导致室内受外界干扰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空气污染、湿气、灰尘、噪音等,同时也会造成热冷流失情况的出现,降低隔热效果,带来安全隐患。

(3)遮阳系统设计

遮阳系统主要是向阳的外立面或者采光屋顶上,具有可控性、可调节的特点,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新玻璃技术与室内外遮阳系统的有机结合,就可以综合获得环境适应性、自然光控制以及热舒适性了。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百叶窗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照明和采暖要求相适应。通常就百叶窗的位置来说,水平百叶窗常用于遮阳中庭或者屋顶咖啡厅;可调节性百叶窗通常安在屋顶下部与天窗之间。在实践中,百叶窗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进行不断的调节,但必须与各种自然光条件、立面朝向和活动相适应,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它会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巧妙地将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众所周知,简洁的百叶窗遮阳系统具有传统窗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与场地之间的关联性、灵活性及透明性等。在这里,因为加入了遮阳和窗体技术,建筑设计手段得到拓宽,包括一座中庭(带有一个优雅的玻璃楼梯间)和丰富的室内窗体形式,来获得侧窗和天窗射入的自然光。

四、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设计手法

“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我们说建筑设计的前提是设计形成的建筑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在此前提下,通过建筑思想的指引,运用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完成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相反,面对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设计思想来。不论正反两方面看建筑设计,建筑的实用、思想、手法是贯穿建筑设计始终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方法很多,也并不能统一出一种或几种固定的设计手法。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多种设计流派和多样的建筑设计。

(1)平面功能(流线)法

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来。比如我们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要从使用人员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个体私密性等问题进行平面功能的组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稳定、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而这些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在分析平面功能关系时必须全面考虑。平面功能(流线)法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主

要概念是,先分析用地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2)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

: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

(3)计算机应用于建筑设计

用计算机进行三维空间建模是非常费时且十分艰苦的工作,但是一旦平面成为立体,剖面图、透视图、立面图、漫游和动画都将以指数般的速度快速完成,计算机提供了比传统手绘技巧所能达到的效果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三维空间关系。计算机技术将19世纪三维投影空间所用的无形透视中枢变得内在化并且更加“自然”,由此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简化与控制工具。而在这种技术中,基于数字空间之中的短暂图像将把人们带进至今仍无法想像的概念领域。这种流动性和凝滞性之间的交界目前已被明确地划定,一旦实现了这种流动性,就能转换成可建造的建筑,将转瞬即逝的图式转化为现实建筑。计算机对于设计过程的贡献不仅在于它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来掌控信息,有助于在设计合作中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帮助设计师将灵感闪念的设计视觉化.以便在设计过程中与其他团体进行交流。建筑师既可以通过综合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将复杂的设计项目清晰、细致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建构一种三维建筑构成要素系统,展示一个简单设计概念的发展过程〕另外,计算机动画和漫游还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了解自己设计中的结构层次,并能使一个设计理念在最终做成向业主展示表现图时,可以真实得像业已建成的建筑。这种意识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强化,在虚拟空间中,实体能被更清晰地定义和描述,观众可以更彻底地沉浸于其中〔。因此在向客户展示设计时,数字影像与传统的渲染图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人们在潜意识中认定电子图像是最先进的,因此数字图像已被业主们视为“实景照片”并理所当然地接受。计算机技术在使业主消除了顾虑的同时也解放了建筑师的想像力。

五、结束语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策略,设计理论,设计路线,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显著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现象,绿色建筑逐步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绿色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备受关注与青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方面内涵:一是节能,强调减少资源浪费;二是环保,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的排放;三是适用,也就是要满足建筑设计功能的要求,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室内空间。

在低碳环保的当今社会,绿色建筑的崛起和发展,是建筑设计理念顺应时展潮流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向世界节约型经济转变的重要战略转型,构成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建筑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以及构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依靠太阳能技术来设计具备节能功效的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空调采暖设施,从而减少传统空调采暖设备的使用;节约资源还表现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例如通过对自然通风优势的利用,实现天然风冷系统的设计理念,同时充分考虑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力求使用可再生资源,节约水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回归自然体现在绿色建筑的外形构造与周边环境互相融为一体,动静互补,浑然天成,建筑物本身具有美化生态环境的功能;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在绿色建筑内部杜绝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营造有利于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就有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进行房屋建设的现象,这种对附近环境没有副作用的住宅体现出一种比较原始的绿色建筑思维。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社会繁荣与经济增长,却导致自然资源的肆意滥用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步变暖,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继而在1993年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设想和模型,人类由此开始了对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实践。绿色建筑发展至今,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演变和完善,经历了从对建筑个体到建筑群体的不断扩大,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并将在21世纪建筑设计领域成为一个焦点课题。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策略分析

建筑设计是一项高标准的工作,它需要设计工程师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使用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和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过程。绿色建筑则要求在满足一切高标准设计条件的同时,设计出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绿色建筑系统。在未来建筑设计领域,高效的环保型设计理念必然会取代传统的高消耗建筑设计模式,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必由之路则是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情况,谈一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以明确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定位,促进建筑设计理念、设计路线及相应政策法规的有效转变及调整,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建筑设计理念需要转变。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走以科技为先导的低能耗精细化设计之路。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将会逐渐被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替代,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有低能耗的环境价值观。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应该正确树立绿色建筑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合理分配投资比例,竭力避免资源浪费,将一部分投资转移到提高建筑节能功效以及节约资源的技术应用方面,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节能效果。对整个建筑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从策划、选址、设计、施工、维护运营等各个步骤,直到建筑拆除的全过程中都始终贯彻绿色建筑低能耗的设计理念。

第二,建筑设计路线需要调整。

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要求建筑设计师将其与传统建筑独立、单一的设计路线区分开来,兼顾绿色建筑的整体与单体的设计统一,兼顾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技术统一,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多维设计体系,实现绿色建筑在层次上的多维度及相互联系的特征。另外,在绿色建筑设计路线上,还可以运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思路,有效提高建筑设施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运行效果,符合当今社会对能源利用的低碳、高效、清洁等要求。

第三,绿色建筑政策法规需要完善。

我国已经出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技术,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各项技术及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因此,在对各项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进行制定时,切不可完全照搬国外现行的设计模式和理念,而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在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建设中,要不断强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各项环保标准,加大新技术研究以及新材料研发的研发力度,适时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体系,并结合我国基本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快我国的绿色建筑进程。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旨在减轻传统建筑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过载负荷,实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效果。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以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作为设计目标,力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亲和感,做到人与建筑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处与永续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和实行绿色建筑也是实现节能减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节约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征;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2.刘成双;郭香珍;浅析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理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2期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24期

4.乔丽芳;张毅川;郑树景;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5.赵阜东;陈保健;焦冠然;地下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3

和阻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

一、做好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和设计是建筑的灵魂和生命,优秀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还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期间的难度、运营期间的能耗物耗、拆除后的废弃物,所以规划设计是建筑业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满足最大需求和舒适度的前提下,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进行,将设计、选材、施工统筹考虑,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利用清洁能源。从国内已实施的生态建筑设计案例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进行可持续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保护并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根据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采用高效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门窗,阳台遮阳体系,屋顶绿化措施,并采用高效建筑耗能系统及设备,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建筑应用高效节水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建筑设计时,尽可能减小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越小建筑耗能越小,尤其广东等华南地区属于夏热冬暖地区,这些地区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情况下,不要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这样会导致隔热差,建筑在使用阶段能耗高,而且还会造成光污染。

二、加强企业可持续施工管理

很多建筑企业绿色施工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没有把可持续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是专注于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正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促进施工过程的可持续能力。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使用效率,做到建筑材料最大可能的充分利用,加快陈旧老化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降低施工过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负作用。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并勇于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要把可持续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把节约资源、环保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战略之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人、自然和谐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并完善可持续施工管理体系,还应制定一套可持续施工管理制度和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安排材料使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从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及人员五个方面入手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建筑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筑企业应自觉实施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施工措施中的清洁生产要求。城市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相互配合,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封闭施工,对现场易产生粉尘的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施工现场驶出车辆要冲洗,建筑材料和土石方的堆放运输过程要采用蓬布覆盖,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建筑企业应该注重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积极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重视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走可持续的建设发展道路。

三、鼓励加大绿色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我国对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相关的行政管理督促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意识薄弱,致使各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例如在资源消耗方面,我国现行的行业规范还没有可操作的奖罚措施来强制利益主体积极进行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施工的采用,政府对行业的引导力度不足。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政府还应加对建筑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使建筑业从高消耗、低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调整建筑企业规模结构,使我国建筑业规模结构成为金字塔型的多层次结构,建立建筑企业良性竞争机制。鼓励专业化的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通过给予中小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如提供融资、信息、培训、政府采购优惠,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和核心,以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等众多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参与者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

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业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据有关计算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的贡献率还不到,甚至大大低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也远低于科技进步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在建筑工程实践上的转化。只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上升,才能研发出拥有良好性能的建筑材料,才能研制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才能创造出高效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因此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就需要加强建筑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改善投入产出关系,提高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队伍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施工一线的劳动人员大多数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多数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多数没有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培训,不仅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还阻碍了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中的应用,极大地影响了可持续施工的发展进程。高技能施工队伍紧缺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要防止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条件下技工短缺问题,惟有加强农民工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上千万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造就一批符合建筑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农民工向技术工人的转变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建设队伍不仅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4

【关键词】给排水;消防设计;施工技术

一、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设计现状

在国内消防设计还存在较多问题和隐患,尤其是在乡镇及中小城市的单位及公共场所产生,例如:学校、广场、医院、事业单位、娱乐场所等,其消防设计的模式主要是以灭火器的设置和消火栓系统的利用为主。

目前,在消防栓上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操作设备步骤较多,普通的民众在突发状况下应用困难、实用性差,主要是为消防人员准备,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消防系统;二是消防栓中的水压往往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尤其对于层数较高的建筑,其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三是消火栓系统减压阀设计存在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为了消防给水系统更简便选择分区给排水,从而利用稳压减压型的消火栓,而这种设计所利用的孔板孔径没有根据压力来选择,从而使消火栓出口水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过低或过高,造成灭火隐患。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在火灾中喷头会自动爆开,散水灭火,对火势控制有较大的作用。然而当前自动喷淋系统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自动喷淋系统的警铃安装不规范,发生火灾时自动喷淋系统的开启让警铃发生警报,但是警铃安装比较隐蔽或者个数较少,不容易让人员察觉;二是在安装自动喷淋系统中,不能正确安置喷头位置;三是自动喷淋系统的水源压力不足,火灾发生系统开启后喷出的水量不能满足要求。

在高层的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设计除了在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不足外,在消防知识宣传和设计人员对建筑消防的全局考虑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设计技术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设计室内室外的消火栓安装的数量及位置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中仅依靠以往经验,没有根据建筑的形状、结构来布置;二是在设计建筑中给水系

统时,没有充分了解建筑周边的给水情况,使设计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安装中转输水箱、消防池或水泵接合器,使其无法正常运转致使灭火系统需求不足和造成资源浪费;三是排水管设计布置不当,没有把平时排水和消防排水相结合;四是消防系统中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不到位,在火灾来临时不能派上用场。

二、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施工关键技术

1.自动灭火技术

自动灭火技术在室内建筑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火灾,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自动灭火的装置构成有温控报警器、探测器、通讯和灭火装置等器件,在设计中重点把握与消防灭火相关的自动喷淋系统的部分,而温控器和探测器等的实用性主要与本身设备的性能有关。自动喷淋系统的警铃装置的设置要适当,既能让人员在火灾报警时清楚的听见,又能保证运行的稳定性,避免设置在公用通道或隐蔽之处而被忽略。喷淋装置的喷头设计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区分,有吊顶和无吊顶建筑的设计应根据施工需要来设计,防止喷头和梁间距离不符合要求。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层或底层车库,要根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装置在最大火势的情况下来设计流量,保证灭火的有效性、全面性。

2.消火栓的设置技术

在所有的建筑中,消火栓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消防规范中所规定的消火栓数量,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地的具体设施来确定数量。在建筑室内设置消火栓时,要考虑到消火栓室外水管网的供水情况,室内与室外的要一一对应,室外的水泵接合器与消火栓数量一致,避免在灭火时消火栓没有相应的水源供水。对于在室内有消防池时,室外的消火栓仅需根据室外用水来确定,对于室内的消火栓可以利用高压给水系统进行二次加压,在超压后利用稳压减压消防栓。对于消防电梯,可以根据室内消防栓的设置,在电梯前室设置消防栓。同时消防栓的距离和位置的布置要根据消防栓冲出水柱的长度和水量来计算,而且要考虑各种干扰因素,如门窗、过道等。在消防栓的出水口压力大于0.5mpa时,设置减压装置,在进水压大于0.8mpa时,要充分考虑分区给水。

3.消防给水技术

对于室内建筑的消防给水技术设计,要全面考虑建筑的高度、面积等实际具体情况,及整个建筑的用水量。在国内规定,建筑内假设火灾持续3h,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是室内40L/s,在室外为30L/s。对于建筑中应每隔一个建筑中的避难层设计一个中转输水箱,两个避难层间要设计变频泵来进行加压供水,对于火灾可能性较大的地区和场所,应设计屋顶水箱的重力供水的形式来形成稳定水压,保证安全性。为建筑中消防全面性考虑,如有必要需要设置消防水池的循环水泵及导流墙。必要时可以通过在建筑的中心位置设置加压泵及在建筑中利用公共消防水池,来减少成本和投资,利于管理。在采用串联供水时,要考虑消防车的供水和涉及范围,对于消防栓系统不在消防车的范围内时,要通过设置水泵接合器来解决。对于严寒地区,消火栓的给水上部的管道可设置在顶层中,同时也可以把给水泄水阀设计在消防水泵中,来解决排水困难的问题。

4.消防排水技术

室内建筑消防的排水也是其消防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来设计。在消防排水时,要按照排水量是用水量85%~95%的标准来设计。对于建筑内部的管道与排水管互相交叉时,应按照以下规定:排水管在电气管下部,给水管在排水管的上部,有压力管要避让无压力管,碰到风管应紧贴风管之下。在消防电梯井的坑道旁边,应采用低于基坑的排水设施,例如排水集水池,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在基坑和集水池间埋设排水管。对于室内建筑在设置消防水泵时,一般安装在地下室或底层,能够及时排除最底层的给水,也可利用污废水泵进行提升。在水泵房的附近可以设置集水坑或集水池,也可设地漏或明沟。在消防电梯中设置排水泵时,必须要留有利用消防电源的备用排水泵,同时在消防电梯门口安装挡水、防水装置。

5.消防设备维护保养

对于建筑消防,不仅要注重设计的完善而且要注意消防设备安装后的维护保养。要根据消防设备的特点和标准,制定与建筑消防设施相对应的消防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分清维护责任和维护内容,注意维护的重点。在维护中除了常规维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自动灭火喷淋系统要定期常规检查,喷头拆除通水检验,每种喷头要准备不低于总共数量1%,具体数量不低于10个的备用;二是消防管路要进行放水检查,末端放水检测的出水量不能低于25%;三是检查消防栓的遗失和损坏状况,及时补齐出现故障的消防栓,对消防栓上操作流程和标示要定期更新,对于非重点建筑部位的消防栓出水检查要到15%~25%,重点建筑部位要达到100%;四是火灾探测器的检测要定期进行,使用两年后每间隔三年进行清洗;五是检查给水水池的利用情况,测试给水池的补水措施和给水能力,防治被挪作他用;六是对消防设备的供电检查,消防控制主机的备用电源、供电和断电都能正常运转。

结束语

室内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没有完全统一的模式,不能照搬和套用,要根据建筑的具体形式、构造及大小来设置,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在室内建筑的消防设计和施工要根据关键消防环节,具体建筑特点,将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理念来完善消防系统。把握室内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的关键,把火灾工作防范于未然。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是城市建筑发展的趋势之一,其施工工序十分复杂,在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注意事项。因高层建筑比较高,基础埋深大,从而使其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桩基础施工问题,其不符合规范将会为正常施工带来很多阻碍,甚至影响正常施工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会采用桩基础或者复合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桩基,桩基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承载力比较强,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选择好的桩基础类型,并保证施工技术的规范性,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的合格。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建筑施工之前,需要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并观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附近的环境,以便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准确性,为正常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及资料。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勘查,主要内容包括周围建筑物、结构、地理位置、地质、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设备设施等,设立相关参数,并作为系统的数据依据。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处理掉所有障碍,比如废弃建筑物残留物、桩基以及其他废弃物等,以便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平整性,利于施工的开始。施工现场的平整,是确保桩基础垂直、平整的首要前提。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有两种分类,且不同的桩基础,其施工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桩基础类型有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条件,因此通过控制施工条件,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桩基础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施工准备工作。比如确保施工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施工流程符合相关规范及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所选择的桩基础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流程,计划要详细到施工设备的应用、进程掌握等。因此,要确保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可以有序进行,还要在施工之前进行试桩操作,通过试桩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所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还要进行细致检查,确定轴线,并系统布置施工现场的控制点,确保工程施工可以如期开展。同时,通过全面检查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各个项目,根据图纸定桩施工,使桩基础可以顺利就位,所有工序都要按照规定进行,避免桩基础受到其他破坏而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及安全。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的成桩方法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桩基便是灌注桩。灌注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作业方法是作业成孔法及沉管成孔法,通过在桩孔内部放入制作完成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待其硬化之后,才能够确保桩基的浇筑工作顺利完成。冲击法、振动法是沉管成孔十分常用的方法,但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噪音,因此施工中要注意避免此问题,防止对环境造成进一步影响。人工成孔、机械钻孔是作业成孔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对于黏性土人工挖孔,砂土、粉尘等常用在机械钻孔中,施工时如发现地下水位比较低,则要及时进行排水操作。

除了灌注桩之外,还有预制混凝土桩,这也是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管桩、方桩,锤击打入法、沉桩法作为管桩主要施工方法,在施工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挤土问题,若施工中出现其他问题,则应该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使桩基础可以顺利完工。锤击打入法的速度很快,噪音比较大,且锤击力度也会影响桩身;沉桩法振动比较大,噪音严重,且影响地基;采用水中沉桩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噪音、振动,但施工速度比较慢,且使施工程序更加复杂,因而也会对桩基承载力带来较大影响。

桩基础施工

对于预制混凝土桩而言,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静压入桩法,此方法在操作之前,要确定好入桩路线,以便入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尽量防止桩基础倾斜、挤土等问题的出现,压桩过程中注意保护桩基础,且压桩机的位置要固定不变,若位置不稳定则容易出现偏移现象,桩基在下压的过程中,速度保持在每分钟一米,可以有效释放土层的抗剪应力。压桩过程中,预留桩基孔和桩基所在位置都应该和钢筋对应,并确保上下桩基之间的接触面为5mm~10mm,以便延续压桩工作。完全满足预制桩的设计。

混凝土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浇筑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细致检查,且检验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进行混凝土建筑审核时要严格,并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以便明确混凝土搅拌情况,提高混凝土质量,在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进行灌注桩浇筑操作前,应该及时检验混凝土均匀性、塌落度,若相关指标不达标,则需对其进行返工搅拌,若还是不达标,就不要将这批混凝土应用在桩基础施工中,防止出现其他质量问题或者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如此一来,才能在源头上避免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问题,防止其存在安全隐患及其他质量问题,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高接近100米,楼层总数为34层,含地下两层。地上32层的主要结构为钢筋剪力墙结构,要确保整个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避免其发生位移,需要设置剪力墙。间距适中,且具备一定的刚度、承受力。结合上述条件,此高层建筑选择的桩基础类型是桩和箱板结合的桩基础类型,实验证明,预制管桩比较安全可靠,高强混凝土管桩是比较好的选择,进入持力层的桩身应该超过1米。结构计算时,使用pKpm程序,箱板厚度为2米,结构轴力低于50万Kn,桩基最小中心距为2千多毫米时,其桩基中心距可以充分满足使用标准。沉桩出现问题后,选择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且噪音污染小,工期快,成本低,且能够确保桩基质量符合要求。

根据桩基最小中心距的相关要求及最大轴力的计算方式,确定桩身直径为800毫米,桩端扩大头直径为1400毫米,能够符合桩基最小中心距的标准。由于抗冲切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尽量满足其标准,桩基最小中心距为3000毫米,箱板厚度为2米,底层桩根数为100根左右。

结语

高层建筑受高度的影响,选择桩基础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而桩基础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基本类型,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容易增加施工难度,因此,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实现项目施工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才能确保施工数据的准确性,完善桩基础施工条件。通过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完善其技术,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胜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

[2]江宣权.探讨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

[3]范传龙.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石材幕墙;设计;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幕墙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在设计说明中未写明抗震设防烈度,未写明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往往设计者认为这个说明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已有体现,在建筑幕墙设计中就给予忽视了,个人认为这个很重要,必须在建筑幕墙说明中重申,因为往往建筑幕墙的施工单位与建筑主体的施工单位不是一家单位,这个关系到幕墙荷载组合的问题。

(2)在设计说明中未写在全隐框、半隐框、全玻璃幕墙和点支式玻璃幕墙都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胶,而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胶;未写明硅酮结构胶和耐候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未写明硅酮结构胶相容性试验和复验的内容要求,不合格不得使用;在设计说明中未写明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填注硅酮结构胶大家都知道胶在幕墙工程中的作用是何其重要,如果用错胶或者使用不合格的胶体,会严重影响幕墙的施工质量,对不同胶的设计要求及说明,本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应在设计说明中,给予强调明确。

(3)在设计说明中未写明花岗石板材的弯曲强度应经检测机构实测结果其值不应小于8mpa;在设计说明中未写明同一幕墙应采用同一品牌的单双组分硅酮结构胶,并有保质年限的质保书;用于石材幕墙的胶还应有无污染的试验报告和供方提供试验报告;在设计说明中未写明同一幕墙应采用同一品牌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耐候胶相容性可配套使用报告这一些虽然说对于一个专业的幕墙施工单位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本人认为这个属于幕墙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检测证明资料及注意事项,应在设计说明中强调。

二、石材幕墙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素

1、安全可靠

石材幕墙应按照主体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幕墙的主要构件应悬挂在主体结构上,不应考虑由幕墙构件来分担主体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作用,只考虑承受直接施加于其上的荷载开始一项石材幕墙工程的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工程基本概况。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等基本条件;其次,要掌握幕墙施工图中对石材幕墙的基本分格尺寸构造连接形式,计算时要熟悉石材板块所在具置,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结构计算;第三,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影响结构安全的环节:面板主次龙骨石材与龙骨的连接,主次龙骨的连接,龙骨与埋件的连接,预埋件(后置埋件)与主体的连接等等;第四,计算通过后,需要同相关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比对,看是否满足强制要求,如不满足,需要按照规范强制要求进行取值石材面板与龙骨的连接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钢销式:钢销式石材幕墙可在非抗震设计或6度7度抗震设计幕墙中应用,幕墙高度不宜大于20m,石材面板不宜大于1m2钢销和连接板应采用不锈钢、连接板截面尺寸不宜小于40mm×4mm。

2)短槽式:短槽支承石板的不锈钢挂钩的厚度不应小于3mm,铝合金挂钩不应小于4mm。

3)通槽式:通槽支承石板的不锈钢挂钩的厚度不应小于3mm,铝合金挂钩不应小于4mm。

4)背栓式:背栓式是铝合金挂件与石材采用不锈钢螺栓无应力锚固连接,挂件与横框螺栓连接,整套系统为柔性连接,防噪音且抗震性能高,施工安装时方便多向调整,容易保证表面平整度高,拼缝平直、整齐。

石材面板与龙骨的连接

上文提到几种面板的固定方式中,现阶段最常用的是短槽式和背栓式短槽式的成本相对较低,其不锈钢挂件形式有t型挂件L型挂件和斜托板几种形式,斜托板由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已经在现在的幕墙设计中逐渐被淘汰,t型挂件是由两块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焊缝部位容易被锈蚀,产生不安全因素,而且采用t型挂件也存在石材板块不宜更换的问题,所以短槽式石材幕墙的挂件宜采用L型不锈钢挂件但是短槽式石材开槽部位承受着整块石材所承受的各种荷载,石材属于天然脆性材料,当石材板块或所受荷载相对较大时,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就不太可取相对于短槽式石材幕墙的固定方式,采用无应力连接的背栓固定方式更加安全,同时不会因为在槽内采用云石胶而对石材产生污染,背栓及整套挂件系统采用柔性连接,防止噪音的同时提高了石材面板的抗震性能,且其可多向调节的功能使得施工安装更加方便容易,表面平整度及石材缝隙的平直度更容易得到保证石材幕墙主次龙骨的连接主要有焊接和螺栓连接两种方式,钢材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5,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石材的线膨胀系数为0.8×10-5,假如温度变化为80℃,按照10m的长度计算三者的长度变化,钢材为9.6mm,混凝土为8mm,花岗石为6.4mm,所以三者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于石材幕墙的安装精度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从温度影响的角度来说,石材幕墙的横竖龙骨是可以完全采用焊接形式但是就现在的幕墙安装施工水平来讲,次龙骨与主龙骨完全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后,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①龙骨的安装精度难以实现②安装施工过程中无法调整,无法弥补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③由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相对位移无法由龙骨连接体系进行消化综上所述,次龙骨与主龙骨的连接宜一端采用焊接连接,一端采用螺栓(平面内长圆孔)连接。

2、美观

幕墙作为建筑的外衣,它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建筑的外观效果,所以当建筑方案中考虑了石材幕墙时,进入幕墙设计阶段后,首先应该配合建筑设计师及业主考虑什么石材能够实现该建筑的效果,什么具体标号颜色的石材,以及什么表面处理方式来对效果图上的效果的具体定位比如表面处理方式上采用光面火烧面还是荔枝面等等,颜色上需要作一个范围定位,比如红色、黄色还是黑色等等。

3、经济

石材颜色大概方向及表面处理方式选定后,需要进行石材的选样,在选样阶段,就涉及到同业主一起确定石材厂家的问题,石材幕墙所用石材的价格组成由石材本身价格、石材的加工费用、石材运输费用、石材损耗率以及石材厂家的利润组成、石材本身的价格是根据石材本身性能以及其资源充沛程度来决定的,而石材的加工费用则由所需加工石材的复杂程度以及石材厂家相关工序的设备加工能力和人工费用构成,运输费用则主要由运输路径的远近确定,石材的损耗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以及石材的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石材所占全部采购石材的百分比。

三、高层建筑石材幕墙的施工工艺

在正常施工中,主要有①施工测量放线;②埋件安装;③龙骨安装;④保温层安装;⑤石材面板安装几个步骤。

1、施工测量放线中,要确定安装准线,保证不同方向基准线的准确性,同时要结合幕墙结构施工的相关验收规范,在施工测量放线中,要根据轴线、坐标等完成幕墙的构造要求。施工控制线误差要求垂直方向不大于士1mm,水平方向不得大于士。.smm,中心偏移量不得大于士1mm。

2、埋件安装中,如果采用后锚固件进行连接的,对于受力复杂的锚栓,验算时应提高安全系数。锚栓安装过程应严格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要求进行固定。并完成拉拔试验,做好施工质量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龙骨安装中,龙骨安装中主要是从主龙骨到次龙骨安装。主龙骨是从结构底部往上按照施工图安装,并完成连墙角码和预埋件的连接及加固。在次龙骨安装中,要在主龙骨弹出的分布线上依次安装次龙骨,同层横梁安装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安装完成后要检测、校正,随后完成密封和加固。

4、幕墙内部墙体有保温要求的情况,要求保温层材料安装要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标准,粘贴完保温层材料后48小时安装固定锚栓,找平层完成后应进行隐蔽验收后再进行抹面层施工。其中要保证安装的牢固性,对于隔汽层位置应采取密封措施,保证填充材料的饱满度,然后用密封胶密封。

5、石材面板安装,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对相应部位的石材面板进行排版、预选检查。石材的安装固定孔一般要求在工厂完成,采用背栓或槽式挂件进行石材面板安装固定连接,保证每一个石材面板均单独受力,槽式挂件和石材连接部位应使用双组份环氧树脂类干挂胶。根据室内或室外的不同要求,石材、面板之间的缝隙宽度也不相同,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石材幕墙,必须采用石材专用的中性硅酮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同时保证胶缝的整齐性和一致性。最后完成清理。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石材幕墙设计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来阐述如何合理利用天然石材,如何将天然石材融美观经济适用与安全可靠于一体地应用于我们的现代建筑中。希望对相关行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范曙光.试论建筑外立面设计中石材幕墙的应用[J].门窗,2013,02:103-105.

[2]马健衡.超高层建筑幕墙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60.

[3]刘锋,王军强.商业建筑石材幕墙的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3,05:135-136+138.

[4]张恒川.建筑工程中石材幕墙施工工艺技术[J].四川建材,2013,05:186-187.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7

关键词:现代安全;文化建设;事故发生;技术交底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我国有许多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基本建设。虽然,在现代的社会中经济迅猛发展,建筑业也是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但是从各种数据来看我国的建筑安全必须要加强控制。2012年2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16起、死亡22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6人,同比分别上升14.29%和37.50%,排在第二的就是居工矿商贸领域。我国建筑事故原因探究:1)管理建筑安全的机制的缺陷和建筑管理体系的不健全2)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设备、制度等明显老旧3)投资人的关注点中心不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和责任商的责任心不强。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1.1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表征

由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可以得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有可能会发生造成伤亡事故。而从人的角度来说,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心里思想意识能力和对他们的科学技术能力进行培训;从事物的不安全状态角度来看,要用改善安全技术的方法,增强施工机器的安全性能。但是工业的运行是相当的复杂,如果想只靠着安全的技术系统健全和施工人员的自主意识和熟练的操控技术,还是无法完全消除事故的发生;而可以直接对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管理制度的正确与否,这个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这个因素已经逐步成为导致各种复杂的系统事故发生的原因。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人、设备、环境三类因素都有可能是会直接会导致事故发生,那么间接原因就一定是管理缺陷。如果有一件安全事故发生了,管理因素所占有的责任是最大的,因为其在施工过程中时时制约着其他的因素。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安全管理工作最为重要,如果管理都出现了问题,那么人的行为、设备的状态和环境都必将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1.2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和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成就了安全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在精神层面的体现,代表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日后成功与否的影响颇大。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经营目标与安全管理目标的方向的一致性,才能够施工现场越发的安全文明。建筑企业只有做到以下列出的几点才可以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第一,必须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零起点”的核心理念,以“争当自主保安型技术员工、建设本质安全型建筑”为安全目标,围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三个层次,树理念、建制度、抓落实、创载体,建设强势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企业“大安全”格局,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第二,培养团队合作、敢拼才会赢的精神,倡导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思想文化,创造的环境要得到施工人员心理认同,这样才能够产生良好的建筑范围。

第三,坚决反对走过场之类的形式活动,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内心具备自觉的安全隐患意识。

1.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专门对建筑过程中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探究,使以上三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的管理制度。它借助完整的信息系统,为了使人和物的有效结合,还利用其专业,对环境进行整顿,促进建筑现场管理科学化,使其更具科学管理化、安全化。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可以使建筑施工的安全更加的受到保障,也可以使管理人员更加的深入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施工进行各种设计和活动方案,有句老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打仗一样,失败了会产生伤亡,这个安全事故一样。在多次打了胜仗的时候还对红军有着严格的规定,还时不常的监督下位人员,如此一来,把一次完整的建筑工程当做是打仗也是可以的。

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对策与措施

2.1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有两种使用程度最为广泛的方法可以减少失误,一是耐失误设计,二是冗余技术。前一种种方法可以通过各种精心设计使员工不发生或减少发生操作失误,或者说减轻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后者则会在出现一个或几个小错误的时候,系统仍可以正常运行。

2.2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都能够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限位、限压、控温等。三是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或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2.3采取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最为首要的便是要选择正确的安全系数,做出最大的安全保障。它可以保证建筑物或器械所需要的强度和使用量,从而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做安全保障和后盾。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安全方面也要考虑效益方面,在这两面中辨证统一地有效结合。其次是要提高机械部件的功能性能,可以从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几方面入手。最后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也就是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物品和发生源进行监控,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4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在建筑工程还没有开工的时候,项目负责人应该对参加施工的负责人进行各类的安全技术措施的交代,让大家知道在各时期段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为了保障安全施工必须要做的前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一招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施工人员,交代其所要做的技术工序,是所有员工知道自己要做的工作是什么。为了使全体操作人员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感,必须要和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签字手续。建筑工程一但开始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人们不可控制的安全事故,因为其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隐患,所以,只要有一点失误或者管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3结语

正是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问题是一个繁复困难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种领域,管理中用到了科学领域的方面,更与周围的环境科学有课切不断的联系,还有一样不可缺少的就是机械设备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要坚持的方针和原则,施工人员要有着先进的思想教育文化,由此,各方面的努力合作,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每一项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黄世国,周乐,徐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7,(01):49-51.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8

关键字:低碳式建筑;建筑设计;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development,environment,climateandenergycrisisismoreandmoreserious.inordertocreateacomfortableenvironmentoflowcarbon,lowcarbonbuildingsgradually.thispaperdiscussedtheconcept,lowcarbonbuildingapplicationandadvantages,andStudyonthekeytechnologyandmethodoflow-carbonbuildingdesign,providethebasisfor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buildingandvigorouslypromotelowcarbonlifestyle.

Keywords:lowcarbonbuilding;architecturaldesign;keytechnology;method;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低碳式建筑概述

1.1低碳式建筑概念

当下,随着低碳理念在社会上的普遍倡导与推行,低碳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低碳式建筑主要是指在保证满足相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之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内,将先进的节能减排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实现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

1.2低碳式建筑应用现状

就目前看来,低碳式建筑的应用并不广泛,在应用区域与应用范围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就建筑本身而言,低碳式建筑主要应用在玻璃幕墙方面,在屋顶、外墙和地板等方面的研究使用相对缺乏;就应用区域而言,由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制冷供暖的能耗相对较大,低碳式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明显较寒冷地区多些。

1.3低碳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低碳式建筑的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节约能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二、减少建筑物废物、废气、废水等“三废”的排放,减少其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三、适应人们的使用需求,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四、再现新型建筑艺术,在不违背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前提之下将创造具有浓郁本地风格的建筑;五、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在低碳的前提下给予环境更多保护。

2.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2.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在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建筑位置对于一座城市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合适恰当的建筑位置。同时,通过建筑位置和朝向的考虑,有利于对采光进行充足设计,在采光方面减少电能的耗费,从而将低碳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在低碳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日照原理的应用,按照太阳高度角做出相关日影响图,确定冬天时期每天的日照时间,使每幢建筑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从而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在满足采光条件的前提之下,建筑的南向开窗面积应该尽量增大,而北向和东向的开窗面积则尽量减小,力图增大采光面积,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光线,减少热能损失,保证室内舒适宜人的环境温度。此外,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使用智能遮阳系统和门窗自动系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实现低碳节约。

2.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为了使低碳式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通风、透光、保温等一系列需求,在围护结构墙体设计也需要更好的设计优化,使其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良好统一,能源消耗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目前,围护结构墙体设计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等等。此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大多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不但可以提高低碳式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节约了建筑的运行成本。

2.3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被发掘并不断应用于经济之中。将建筑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但有利于提升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低碳的效果,将低碳理念充分贯彻实施。当下,我国低碳式建筑设计中与太阳能技术相对整合得较好。在利用太阳能节约生活用能之外,更能将其进行转化,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建筑用能,以提升集热效果,使低碳式建筑的构建所需能源得到节约,修建安装难度大大降低。

2.4水、热环境设计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水、热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重要关键的技术之一。在节水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水质和水量两方面的问题。而低碳式建筑中大多采用节水型设备,在收集雨水的同时能够处理污水;而对于小区一般常见的景观用水,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也大多加以一并考虑,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在热环境方面,低碳式建筑也应加以充分考虑,通过利用太阳能等,不但要顾及建筑设计小区的热供应的舒适性,也要充分顾及节能环低碳的要求。

2.5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设计

在现代社会,低碳式建筑设计已经不是建筑行业本身的问题。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都将会有利于低碳式建筑的设计、构建与实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当代最新技术方法的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仿生学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建筑腔体概念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新科学新技术,将能够极大促进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操作,提升其建筑效率,快速推动传统建筑向低碳式建筑的发展进步。

3.当前低碳式建筑设计采取的主要方法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建筑低碳设计和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以及使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三种方法。

3.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主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建筑立面通过选择素混凝土,有利于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也能够避免开采石材的过程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其次,通过就地取材和搅拌混凝土,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过程之中对能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对屋面绿化,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低碳建筑这一理念;同时,通过采用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对采光加以合理利用,使室内光照环境得到改善,实现能源的节约。

3.2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在外墙使用外保温和中空玻璃,使用保温屋面等措施,使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从而有利于建筑节能低碳。此外,通过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充分利用阳光来为空间照明,都能够优化低碳建筑的能源系统,实现低碳式建筑的理念。

3.3使用新能源与新材料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的方法之中,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方法。其中,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使用周边工业项目的余热、余气等是当前运用新能源来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使用新材料方面,运用绿色建材,采用无污染的材料与保温隔热涂料等节能材料,都显示了新材料在节能低碳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与能源危机益发严峻的当天,通过研究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方法,将会为低碳式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低碳式生活方式的大力推行提供基础,缓解当前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放低碳式建筑设计方法及相应技术[J]民营科技2013(3)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房屋建筑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到使用的安全性,因此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就变得越来越为重要。为了提升建筑物的结构稳固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我们必须对房屋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及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前设计的必要性

1.1现实的需要

既有房屋,有的由于使用性质改变而导致荷载增加;有的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在层高较大的部位或在屋顶上进行加层;有的为满足节能有关规定,需将楼层周边凹凸部分补平改造;有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有的由于遭受火灾、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等。既有房屋的改造、加固日益增多,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形势的发展应不但能熟练地从事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要逐渐熟悉和掌握对既有房屋的改造和加固设计工作。

1.2检测和鉴定的必要性

为了解既有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在改造加固前必须要对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其可靠性作出正确的评价。检测和鉴定工作应该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时可根据房屋结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重点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着重检测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裂缝情况、混凝土碳化深度、蜂窝缺陷等。

1.3房屋结构的改造、加层、加固必须进行设计

(1)按有关规定,对既有房屋进行改造加固设计实施以后,承担此任务的设计单位应该对该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负完全责任,而原来的设计单位未参与改造加固设计时,则不再负此责任。因此,改造加固设计应该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研究单位来承担。

(2)进行改造加固设计时,力求与承担施工的单位进行配合,根据该施工单位的经验和水平确定更合理的设计实施方案。如果由于招投标等原因,在设计时不能确定施工单位,那么在完成设计确定了施工单位后,开工之前应就设计中构造做法和施工要求与施工单位作交底和讨论,必要时进行方案调整和修改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造价。

2、房屋建筑结构的常用加固技术

2.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相类似,通过加大截面积来进行加固应用已经十分的成熟,适应范围广且施工容易。但是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湿作业,从而对于建筑的使用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经过这种加固方法之后,建筑物内部净空相对会缩小。该方法比较适合一般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这种方法具有加固效果好,承载力大,施工环节相对较少的优点,但是这种加固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从而导致较高的造价和成本。因此不适合用在一般的加固场所,大多用于结构强度要求高且需要被加固的构件的面积不能扩大等场所。由于采用钢板,因此这种加固方法不适用在高温的场所的建筑结构的加固。

(3)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粘贴钢板来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的过程当中,不需要进行湿作业,且施工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对于建筑中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加固方法对于建筑外观不会造成破坏同样也不会造成空间减少。这种加固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胶粘的水平对于加固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固效果不容易进行控制。因此这种加固方法大多用于处于静力状态下的构件的加固。

(4)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这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顾名思义和粘贴钢板加固法类似,只不过材料上有差异。此外由于所使用的加固材料是塑料,因此相对于钢板来说不怕潮湿和腐蚀,材料自身的重量较轻,且成本也要比钢板低很多。但是塑料材料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耐高温,且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在使用这种加固方法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相应结构的耐火处理。

2.2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托换技术。系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中。

(3)裂缝修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形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

(4)外包钢加固技术。应用外包钢加固技术,利用角钢外包在构件的四角位置,在角钢之间采取缀板连接方式。外包钢加固法分为湿式与干式两种情况。湿式外包钢法,在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利用环氧树脂或者乳胶水泥等粘结,将新旧材料之间进行有效协同,确保工作整体性,但是作业强度较大;干式外包钢法,即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没有任何粘结作用,虽然有时候以水泥砂浆填补,但是并不能实现结合面拉力与剪力的传递,难以保障原构件和型钢的整体工作,只能实现单独受力。这种方法基本对原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更改不大,仅是提高构件承载力,增加刚度与延性,一般在屋架、砖窗间墙、梁、混凝土柱等结构构件、构筑物加固中应用广泛。

(5)外部粘钢加固技术。外部粘钢加固法,主要利用粘贴剂,与加固设计相符,将钢板粘贴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表面,共同产生作用力。当前,外部粘钢加固技术主要应用于受拉构件或受弯构件的补强加固工程中,要求环境温度控制在60℃以内,相对湿度则小于70%,且没有化学腐蚀。

(6)增设支点技术。增设支点加固技术,主要通过增加支撑点的方式,降低结构的计算跨度,以控制结构内力,提高承载力。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网架、桁架、板、梁等水平结构的加固施工中。应用支点法可分为弹性支点与刚性支点两种方式。弹性支点主要通过支撑结构中的桁架或者受弯力作用等,间接传递荷载力。由于支撑结构变形与被加固结构变形属于同一个数量等级,那么支撑结构应按照弹性支点来考虑,涉及到复杂的内力分析技术;刚性支点通过轴心受拉或者轴心受压等荷载力,直接传递到柱子或者基础构件部分。这种方法的内力计算较为简单。

3、实施中的施工技术

做好前期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后,进入正规的实施阶段,工程实施中也要有很多的注意点,要掌握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3.1对原有旧钢结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尽量做的细致一些。而且必须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以及加固用的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出具权威评定报告,明确出符合条件的原料、需采购新钢材、焊条规格型号(或螺栓)、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

3.2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清除表面覆盖的所有腐蚀的氧化层及渣物,然后根据这些钢结构的使用年限和损毁程度,与设计一起研究,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计算和讨论,确定实用可靠的处理、加固、改造方案。

3.3原有旧钢结构只要生锈或者有一定的残渣等就会逐渐的被破坏下去,所以一定要将钢锈、表面覆盖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彻底清除,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来进行彻底的清除工作,个别腐蚀严重的部位要提高警惕,必要的话可以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人工用钢凿、榔头、砂轮机来进行凿、磨工作。喷砂除锈的砂子采用中细黄砂,一定要提前晒干。

3.4相关的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到位,确保施工工程中在建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工程路况附近路人和居民的安全;因为工程中相对会产生一些污染,所以一定要搭设周围环境防护设施。

4、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4.1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的损伤,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施工前做工程加固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定加固方案时,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原有结构的破坏和损伤,能少拆除的尽量少拆除,什么东西都是原配的最合适。对已有结构或构件,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检测,在经过相应的结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检测后,对其结构组成和承载能力有了准确的认识,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并充分利用其作用;不能保留的也要尽量遵循原来的特征对工程加固,尽量不要新旧差距太大。

4.2改造加固过程中,常用的连接与锚固技术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混凝土结构简捷、有效。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关于锚固长度区别很大,而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规定,对于常规的梁柱等构件,其宽度厚度很难满足锚圃长度的要求,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时,要注意最小边距和最小中距,还应该非常留意在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注意不要损伤和截断原有构件的受力钢筋。

4.3改造加固相对于新建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优越性,它繁复而且独特,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现场实际,认真调查、检测、分析,在工程设计前期与整体的过程中都与施工单位及其他各专业积极的协调合作,共同研制出经济、安全、合理、可行、便捷的设计方案,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重复设计,在加固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并随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总之,建筑物在正常情况下亦会老化,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破坏程度更高,尤其在我国这样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加强房屋等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显得格为重要。在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过程中,掌握好相关的技术,做好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丽红,张晓民.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华章.2011(04)

建筑技术及设计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设计;节能技术;工作;应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暖通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可占到建筑总用电的30%以上,而在夏天更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能源的供应量已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绿色节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对绿色建筑暖通设计的工作分析

1.1全面任何暖通设计的相关技术准则和规范

对于暖通工程的设计人员来讲,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专业水准,深入认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具体设计中,要对相关技术条文进行全面分析,加深理解,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要提高对图纸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以图纸为施工依据,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尤其做好对关键问题的关注和分析,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制定合理措施,进行积极应对,实现对应对方案的不断优化和组合,在根本上保证暖通工程的顺利开展。

1.2关注对暖通工程的科学设计

在进行暖通设计的时候,要保证规范化和合理化。在进行供暖端口设计的时候,要避免供暖入口设计的随意性。最建筑布置图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严格遵照相关的技术法规,保证较强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重经济性,达到布局的合理化,避免入口与其它楼梯等部位发生冲突。在对楼梯口的暖通设计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便利性和操作性,为后期使用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对一些危险出设置散热器的时候,要以设计方案为基准,保证布局合理,避免不便的发,同时,注意管线的有效衔接。另外,在暖通设计的时候,要强调可操作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充分考虑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暖通工程的效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期管理的支出。

1.3提供暖通工程设计的系统化

在进行暖通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常见的、容易引发设计失误的问题进行谨慎对待,尤其要注意排烟、采暖和排烟设计,保证整个设计的优化。例如,在对采暖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便于后期的有效运行和维护,要在各个支路设置一定数量的阀门,有效维护工程的顺利运行。又如,在进行供水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量集气问题,设置集气装置,目的是维护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隐患发生的几率,强化系统实用性,有效减少后期故障的发生率,对整个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1.4注意环保和节能理念在设计中的贯彻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能耗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暖通工程的相关分析,其能耗比重也较高,因此,在进行建筑暖通设计的时候,要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措施的和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暖通工程的耗能比例。鉴于暖通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其施工品质事关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能耗的降低,因此,只有缺乏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才能提高暖通系统的整体的应用效果,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节能水平。

1.5建筑暖通设计人员要与专业设计人员保持密切合作

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较短的情况,同时,暖通设计人员对于专业技术也缺乏系统性地掌握,缺乏与相关专业的有效配合,使得建筑暖通设计中呈现一定的缺陷性。因此,对于建筑暖通设计来说,要建立专门的外联机构,目的是有效了解设计的具体发展状态,及时应对变动。另外,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要加强设计人员与整个工程相关专业人士的沟通,达到对工程设计的准确掌控。

1.6对设计的经济性原则进行考量

暖通空调方案中一个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暖通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原则,要对方案进行经济性的比较,需要确定一个比较标准。其比较的前提是设备级别、舒适度、设计标准和能源价位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全面对比,只有在这种前提之下得出的比较结果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进行不同档次的设备的经济性比较,得出的结论有失公正性。同时,在进行经济比较的时候忽视舒适性和美观性,那么方案的形成也不惧权威性。另外,在进行经济性比较的时候,要对设备的寿命、投资以及相关运行费用进行考虑,综合比较各个季节的经济性。

2、暖通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

2.1变频节能技术

所谓变频节能技术,是建筑物采暖负荷的要求发生变化时(太阳辐射强度、室外温度、室内温度),设计人员通过调整风机、水泵、冷水机组等把能量降低和负荷的需求相互适应,保证整体效果可以达到30%-40%。变风量系统由建筑内中央空组成,是低能耗、高舒适度的新型空调系统,主要优势有:首先,变风量系统中的能耗设备可以从变频调节的能量中输出,及时在负荷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变频调节,从而将大量能源节约。其次,变风量系统中的各个房间可以独立启动、关节和调节等,并且不受影响,可以为居民提供优异的舒适感。

2.2地源热泵技术

在暖通设计过程中,可以讲地源耦合热泵机组用于空调系统供热(冬季)、供冷(夏季),而且还可以有效提供生活用水。从应用实践中来看,该系统主要利用的是地下岩石、土壤以及地下水温度较为稳定之特性,利用少量的电能,埋藏地下管路系统,从而实现与岩石、土壤以及地下水的热交换。比如,在炎热的夏季,通过对室内有效的制冷,可以将室内的热量排出或者收集,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热量用作免费供热,并且将剩余的热量送至地下有效的储藏起来;在寒冷的冬季时节,可以将储藏的热能经热泵输送出来,实现对室内供热。实践中可以看到,地源耦合热泵及其技术的应用,能耗相对较低,一般只有常规系统能耗1/4,主要是由水循环系统、地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器以及控制系统和空调末端组成,具有较好的节能特性,适合暖通设计应用。

2.3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常规能源一方面价格较高,一方面存在着环保上的不足,因此绿色建筑关注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消耗之用,以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使用。第一,利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在暖通设计过程中,利用太阳能供暖时,主要是利用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情况下,采用太阳能制冷的方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方法是对太阳能进行有效的利用,转化成能力对机械设备进行驱动,然后再利用机械设备对压缩制冷循环驱动;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获取热量,以此来有效实现对吸收式制冷机驱动,并且以此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第二,利用自然通风。所谓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热环境改善。建筑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焓值,比建筑室内数值低时,实现自然通风,不以消耗能源为基础,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控制。同时,采用该种方法,还可以起到驱散潮湿气体的作用,从而使人体感到热舒适感。建筑室外的空气温度超过了相应的舒适区标准,需要设计人员消耗一定的能源进行降湿和降温处理。第三,利用地热能。暖通设计过程中,利用地热实现对供热、供冷,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逐渐衍生出地热水间接、地热泵供热以及地偶冷却和地热供暖加调峰锅炉等节能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暖通空调施工时,地热工程应用非常的广泛。不仅可以供热,还可以供冷,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之中,暖通设计的趋势便是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其中,推动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发展。这需要设计人员在暖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引入绿色节能技术,建设节能型建筑,保证暖通的绿色设计可以将能耗有效降低,将暖通系统绿色节能的理念发展,最终将节能目标达到。

参考文献:

[1]杨国景.绿色节能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研究和运用[J].山西建筑.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