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的经济影响十篇旅游的经济影响十篇

旅游的经济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34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1

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多的关注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旅游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和谐、健康有序发展,应该从根源上找到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旅游业对旅游地经济的影响

(一)旅游业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可以带动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在无形之中可以为当地创造很多的收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的收入得到增长。

旅游业做为一项产业,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获得更多的收益。旅游业由各种不同性质的产业构成,直接或者间接地都会获得一定的收益,很多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二)旅游业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旅游业快速发展,原本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人积极的投身于旅游业当中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原本从事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农民和工人可能会在旅游的淡季失去工作。过度依赖旅游业将增加旅游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业对旅游地社会系统的影响

旅游的本质是消费,消费也成为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带动着当地社会系统的发展。

(一)旅游业对当地就业的影响

由于旅游活动包括“住宿,旅游,购物,娱乐”,六要素,因而带来了运输,餐饮,商业网点的酒店服务,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服务业、纺织工业、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就业机会较多,门槛较低,从而给妇女,老人,和无业、半失业或有其他工作的人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旅游业对旅游地经济转型的影响

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地市场经济转型的现实意义在于,促进工业发展,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产业延伸到领域的形成。促进城市建设。旅游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使当地的形象得到改变、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百业兴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休闲农业,交通,餐饮,娱乐,旅游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业。以旅游业为契机可以促进经济的转型,使旅游地的运营管理更加科学,让旅游景点可以面向市场。

(三)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际旅游有利于外币的流入,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可以刺激消费,食宿消费、购买旅游纪念品等行为,有利于收入水平的增加。发展国内旅游有利于增加货币的流动,使货币的回笼速度加快,加快资金的周转,为旅游地增加更多的财富。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税收,增加资本。无论是发展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着收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三、旅游业对旅游地居民心理的影响

旅游业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社会更加稳定。旅游所带来的收益会使旅游地的经济状况带来很大的改变,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加强居民的经济意识,使当地居民不再安于现状,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给旅游地居民得心理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更加强烈的经济意识,就会使当地居民有更大的经济欲望,从而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出现违规操作,欺骗外来游客,将旅游产品高价卖给旅游者等一系列事情,生产经营者出现牟取暴利,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加可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加大了贫富差距,影响旅游地居民的心理。

四、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业对旅游地环境的积极影响

发展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旅游地的环境的发展,能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旅游地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文物、野生动物和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都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舞台,对旅游地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让旅游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旅游资源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使旅游资源的发展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发展中保护好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对旅游地环境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业对旅游地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开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过分追求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当地的居民经济欲望增强,从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略旅游地的承载力。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道路,自然资源枯竭,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水体受到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不仅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五、结论及建议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2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

[1] [2] 

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小结: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3

【关键词】旅游经济;城市经济;可持续;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55-01

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更多的人开始有闲暇时间来参与旅游活动,从而获得自身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满足。旅游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烟经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并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分析

旅游产业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方面,旅游产业作为一类新型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其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从中国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中国的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85亿美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另外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旅游产业的低成本与高效益也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繁荣了地区劳动力市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成本与效益具有重要的关系,地区资源、经济结构、地理区域位置等都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区域社会环境、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改变。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保证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二、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作用

(一)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极大的就业率,因此对城市产业结构布局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扩大无疑造成第二产业的相对缩水,城市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偏移,导致城市产业的局部性调整。

其次,旅游产业本身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发展,另外一旦出现外在环境的变化,旅游业本身也很难承受压力,最终导致自身产业萎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发展,比如游客的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供需不均衡等,在影响第二产业产品生产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完善,带动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外在环境的稳定性,建立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综合经济框架,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脉络,进而有方向的扩大旅游经济份额,建设可持续性的城市产业结构。

(二)对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

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结构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则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高,相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讲,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相对较高,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缺乏。旅游经济对此类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交通、产品制造、酒店旅游、都市消费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深圳、上海这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复杂,受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城市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及部门,经济增长来源渠道广泛,经济结构日益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类城市在其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当地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土地与资金,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经济、贸易等的发展,推动城市本身产业及布局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多种人造景观,以弥补城市的不足,进而完善城市传统经济结构,突出城市的整体性发展与城市内涵。

(三)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旅游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动人造景观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持续进步与繁荣的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带动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餐饮、交通、住宿、产品生产与消费等,另外旅游业本身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快速发展还能带动很大一批剩余劳动力就业,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有效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矛盾,推动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针对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城市应该有计划的对旅游经济发展进行规划,使其更好的适应城市经济特点,保证自身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经济体系,同时鼓励与旅游业相关的保险业、娱乐业、餐饮住宿业等的科学发展,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推动城市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汝林,杜远生.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4-46.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4

关键词:会展旅游;南昌;经济影响;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78-01

一、会展旅游定义

会展经济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竞相定位的目标。因此会展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旅游活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国际上,认为会展旅游是指m、i、C、e细分事件旅游市场的概念,即meetings(会议)、incentiv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exhibitions(展览)。国内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内容没有统一。本文中的会展旅游概念是采用周春发在《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中提出的“会展旅游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1]

二、会展旅游对南昌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近年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呈膨胀式增长,所产生经济总量高于其他领域。会展业对推动城市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享有“旅游业皇冠上的明珠”的会展旅游,具有消费者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发展持续性强、影响力广泛、行业带动性强的特点。会展旅游的开发为南昌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2006年,南昌市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将其列入“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发展会展经济,打造会展名城”的主线。在此期间,南昌各类的展会数量不断增长,规模迅速壮大,共举办了各类展览活动近500项,包括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会、红博会等全国性展会。参展企业达34418家,展位数达68902个,展出面积达304.46万平方米,观众超过一千万人,会展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展旅游为带来丰厚的南昌经济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作用:

1、会展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能力强。会展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朝阳产业,据估算,会展业本身效益收入为“1”,它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收入将哟“10”[3],可以显现出会展旅游的极强带动能力。会展旅游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与相关的行业关系联系紧密,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交通通讯、商旅餐饮、城市建设等方面,由于会展旅游者消费能力强、逗留时间长,他们的消费会增加各个服务部门的收入,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2005年,南昌展览中心室内外展示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南昌展览中心室内展示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积达50万平方米。建有各星级酒店达18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9家。

2、间接的经济影响。“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创新奖”、“中国节庆产业十大节庆城市”一连串的亮点,让会展业成为“英雄城”南昌的又一“城市名片”,成为它能量释放的动力。展会的成功举行,提高了南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逐渐形成了南昌的特色会展品牌,让南昌会展业更好地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增加外贸出口量,实现南昌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会展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南昌受益颇多,同样也带来负面作用。近年来,举办会展旅游活动越来越多,为抓住商机,南昌大力兴建、扩建或改建会展中心,会展结束后,各会展中心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外由于会展业行政主导市场色彩浓厚,展览项目多头管理,导致展会主题有雷同、重复办的现象,导致会展经济的不良性发展。

(二)环境影响

1、积极影响。会展旅游的开展,能促进南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更新,能够让南昌的城市面貌不断美化、优化。2005年前,南昌没有大型的综合性展馆,一度成为了制约南昌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于是,南昌2005年在红谷滩新区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为不断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了世界最高摩天轮、“秋水广场”等旅游景点。为给客户提供商务、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办公等一站式服务,展览中心周边兴建了多家星级酒店和餐饮美食城,将展会、旅游、住宿、餐饮融为一体。

2、消极影响。会展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优化接待地环境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可能影响到环境的均衡,举办会展活动期间,大量的人口将涌入举办地,会产生大量城市垃圾,噪音污染严重,毁坏或者磨损城市的基础设施等。

结语:会展旅游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它能不断完善旅游业产品结构,让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也能为举办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力量。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会为会展旅游的发展带来机会和挑战。会展旅游为各旅游服务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城市经济带来了新的亮点。南昌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发展会展业,对促进南昌经济的发展、扩大知名度、树立南昌在国内外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会展旅游虽可带来无限的商机,给南昌注入新的活力,但也给南昌带来了一些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因此我们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不能盲目跟从,需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对本地区的展览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可行性报告。不断向有经验的城市学习如何更好地发展会展旅游,如何扩大其积极影响,减少其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作者简介:肖娟(1985—),女,汉,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易明(1977—),男,汉,江西新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周露(1986—),男,汉,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5

一、旅游市场的涵义

所谓旅游市场,实际是指旅游经济活动的交易场所,也可称之为旅游环境。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市场类似,旅游市场同样需要对生产力进行细化,进而生产出相应的旅游产品,通过交易方式完成旅游经济活动,这一系列行为的综合体现就是旅游市场,包括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同样属于旅游市场中的一部分。

二、旅游市场的特点分析

1、客源异地性

旅游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旅游市场客源存在异地性,简单来说即是,本地旅游企业所接待的旅游客人大多外地客人,一般不会出现当地游客。这种特性是其他市场不具备的,因为其他市场在进行商品交易时,通常是由当地客人流向外地市场,客源同地。正是因为旅游市场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极容易导致客人或游客在接触到真正资源,从潜在客户转变为现实消费者时,会出现更多不可控事故,如货币汇率浮动不定、旅游政策临时改变、旅游目的地和游客所在地存在较大经济距离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力。

2、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都只能通过网络或纸质形式对产品进行交易,所以造成二者在经济活动期间存在信息部对称特点。详细概述为,旅游消费者在选择旅游地,参考旅游信息时只能纸质资料或网络宣传资料对旅游产品进行了解,不能到现场对旅游产品进行真实感受,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浅显认识;而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信息的收集工作是相当困难的,且能够流传到旅游市场,供旅游消费者选择参考的旅游信息数量很少,这无形之中增大了旅游经营者的风险。正是因为这一特性的存在,旅游经营者在实际经营时可能会仗着旅游信息无法马上查实而对消费者进行诈骗,让旅游消费者对半真半假的旅游信息进行选择,导致消费者判断错误而上当受骗。

3、旅游市场风险性较大

旅游行业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差、旅游产品较为脆弱等缺陷,因此各种情况均容易激发旅游市场的风险。首先,由于旅游活动并非是完全室内的行为,天气异常、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事件,给日本乃至全东亚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次,旅游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此过程当中,任何意外状况都可能导致旅游产品交换的失败。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与构成的多样性,旅游产品常常随着其构成成分的变化、旅游消费者假期的变化和旅游目的地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旅游产品本身较为脆弱,因而决定了旅游市场的风险性。

三、游市场的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1、旅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树立旅游品牌

在大范围内举行旅游宣传活动已经成为了现代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整体性活动能够克服旅游行业在资金、人力方面匮乏的缺点,便于打开国际旅游市场。以东南亚联盟为例,为了打开欧美旅游市场,东南亚联盟各国联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2、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政治隐患也愈见明显。因此,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促使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行业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定经济政策时的首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联起手来,共同发展旅游业,逐渐形成了关系密切的经济区域,共同发展商务旅游、红色旅游、银色旅游等旅游项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积极性,为了组成旅游经济的共同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制定政策时同心同德,不仅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还巩固了社会稳定。

3、游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刺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旅游消费者在挑选旅游目的地时常常遵循效率最大化原则,即当一个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越丰富、与客源地人文差异越大、其民俗风情越有特色,就越能够吸引旅游消费者的目光。如果当地旅游路线只有一条,旅游消费者就只能欣赏沿线的个别景区,这样的旅游区呈现出线性关系;但是如果当地的旅游区包括若干个旅游路线和风格迥异的景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就可以调动旅游消费者游完所有景区的欲望。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6

一、遵义红色旅游状况

1935年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了遵义,并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通过娄三关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让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夺得革命的胜利。遵义留下了很多的红色记忆,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开始遵义加大了红色旅游开发的力度,红色旅游带动了遵义市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资料显示:2013遵义市全年接待游客43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8.99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8.2%。遵义红色旅游作为遵义旅游的龙头,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直接影响整个遵义地区旅游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遵义红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因遵义红色旅游是遵义旅游的核心,单独的红色旅游统计难度大,故本文选取遵义2009―2013年最近5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与旅游经济技术指标来比较分析遵义红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如表1所示:

上表显示随着遵义旅游人数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逐年递增,并促进生产总值与旅游就业人数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快速的提高。红色旅游对遵义地方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可以衡量它的经济发展程度,作为红色旅游城市的遵义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做了巨大的贡献。在红色旅游越发兴盛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旅游企业以及从事旅游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在自我财富创造的基础上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2012年,遵义市实现旅游收入311.95亿元,红色旅游收入96.52亿元。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并通过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者在逐年递增,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形成不是独立的,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直接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遵义发展红色旅游直接带动遵义饭店、酒店、交通、景点、商场等一系列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也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进驻遵义,为遵义经济带来了更广阔空间。遵义的红色旅游也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工业旅游相结合,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工业经济的增长。例如遵义董公寺的农家乐、湄潭的茶海、仁怀茅台酒的生产制作等等。红色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将会促进更多的产业发展。

(三)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

各行各业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率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近些年来都有不错的发展趋势,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涉及广泛,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旅游企业势必需要很多的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社会解决了人才流失问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遵义作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城市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与失业者和待业者形成了庞大的待就业军。伴随着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市旅游行业已经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旅游活动的开展更加活跃,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

三、遵义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一)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政策的帮扶与支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在近几年,贵州省相继拟定《贵州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贵州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等等旅游发展相应规划与措施。遵义也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的帮扶与支持,努力突破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遵义红色旅游的特色,争取得到政府在景区交通建设、景区设施完善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得到更多的帮扶。落实对景点的管理制度,对旅游从业人员、有利于旅游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帮助。

(二)实施体验型红色旅游

所谓的体验型旅游就是打破常规,让旅游者不再被动的接受已经设计好的,让游客自己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遵义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符合发展体验型旅游所具备的条件。比如设置重走长征路的旅游路线,在四渡赤水模拟当年情形进行实战演练,在国酒茅台开展游客亲自体验酿制美酒等。根据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体验方式,例如团体活动型:在企业单位,以员工福利或员工活动形式组织参与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家庭型的亲子游:父母为了让孩子锻炼其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父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带来更多的亲子沟通与交流。规划在建中的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应充分考虑注入体验旅游元素,根据游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业内的竞争也是愈发的激烈,以往单一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我们将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相结合,根据资源特色,制定相应的旅游产品,以实现更大的效益。遵义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整,符合搭配旅游业所具备的条件,建立红色旅游为主题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遵义的红色旅游正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经济的共赢。

(四)增强创新性

为了提升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将以创新为根本思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紧跟时代,要围绕旅游者的需求来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遵义可以利用其红色文化的独特性,改变已有的发展模式,推出“遵义牌红色旅游”。例如:建设红色文化主题的酒店,酒店所有的软硬件均能够体现遵义的红色文化。在景区搭建舞台让游客参与、群众互动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让游客感受到旅游的乐趣,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利用新鲜的、创新的红色旅游产品给景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施行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战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遵义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对景区景点施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杜绝对景区破坏性的行为。同时,对景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对红色旅游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收益制度,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节能生产,严格控制红色旅游景区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建立“低消费、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7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36-02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2008]134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

5.不受季节影响。一般旅游,由于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春秋两季,尤其是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可能会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而放弃一次旅行计划。但是会展旅游,尤其是会议旅游,因为他们是在会展或是会议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会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此弥补了旅游业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旅游淡季的营业收入,而且还促进了旅馆业等旅游服务行业的稳健发展。

会展旅游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而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业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展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会展旅游为城市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开发出一个极大的市场。在法国一年举办的700多个国际会议中,巴黎占了400多个,1998年,巴黎的会展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0亿法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都;2002年上半年,在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次,游客达734万人次,使浦东的旅游收入超过15亿元[3]。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城市发展会展行业,一般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昆明市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会展期间,参加者近千万人,均告爆满,出入昆明的飞机票、火车票也售罄。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给云南的旅游、餐饮、娱乐、宾馆、交通、通讯等行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仅前九个月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2.45%,旅游外汇收入达2.38亿元,同比增长31.8%[4]。可见会展行业的发展,给会展的举办城市创造了丰厚利润和空前繁荣。

2.会展旅游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会展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方面的消费,而无论是国内数据还是国外数据都已经证明,商务会展游客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支付能力最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注入会展举办城市,很大的增加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各个部门的收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会展经济体系。就上海而言,有40多个海内外知名国际性会展选择在上海定期举行。上海有四大著名展览场馆,2000年上海举办了199场展览会,而apeC会议更是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地位。再看广州,中国最大的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10。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成功后,发展会展旅游更有优势。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平均拉动系数为1∶9[5]。

3.会展旅游的开展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会展旅游的前提是举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由此而引发的旅游。举办国际性会议或展览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与之匹配,为了迎合需要,必须建造大型的场馆设施,如为了举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建成了鸟巢,奥运村等基础设施;为了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在浦东建立世博会展中心。这些设施在举办完展览之后,必定会引来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会展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的传递和流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4.会展旅游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会展是最为有效的营销中介。在每个大型会展之前,会展举办方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传,增加其知晓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为参展商做了一个宣传,只要在展览期间好好表现,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接触各个行业或市场的众多客户,让他们发现未曾有过的消费品或消费信息,促成大范围、高效率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给信息与市场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配置,免去自己花大量成本为自己做宣传。

5.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增加社会就业。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0000个就业机会,1996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亿马克的利润及45亿马克的税收。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得知,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而在中国,专家预计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相对弱一些,但无论如何,对于人口密集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城市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另外,会展旅游可以与旅游消费券联系起来。发放旅游消费券也是拉动旅游消费的一种方式。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认为,旅游消费券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88[6],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88个百分点,因而“乘数效应”明显。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展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其整体规划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旅游行业而言,会展旅游并非大众产品,但确是旅游行业中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分支;而就旅游产业的功能而言,会展旅游的开展,将最能体现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

[2]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

[3]魏园园.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4]黄远水.旅游资源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7.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8

关键词:旅游英语;经济;国际旅游

旅游经济(tourismeconomy)是指由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同旅游企业之间以及旅游企业同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相应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服务,而旅游者给付一定报酬,从而形成了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安排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需要同有关其他企业或部门发生经济联系。这些经济联系便构成了旅游经济的内容,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部分。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旅游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旅游市场荏苒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上,不仅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还有营销体系、政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通往世界旅游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有一段路要走。现时期的中国旅游业应该着手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销体系,改善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体系,这都需要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二、旅游英语对开展国际旅游的重要性

据wto的报告称,下世纪不仅旅游业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且中国将于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旅游的热点。据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接待游人的速度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国,旅游人次将达到1.371亿,其次才是美国,法国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中国香港第五。从长远看,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我国旅游业的优越地位,以为凭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能保证旅游业长久的兴旺发达。但是我国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我国对外旅游发展的重要难题。旅游英语发展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我国对外国际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市场国际化对人才的需要

一名合格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高等教育学历;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拓精神;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勤勉敬业,诚实守信。因此,要大力培养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在旅游企业,也需要一批能从事应用技术的英语高级人才以及在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服务经营的人才。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比较,这类人才在知识、能力、专业面及深度上都应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在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都需要提升,这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之中,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涉外宾馆酒店旅行社都为高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旅游英语教育对英语高级人才需求负有时代重任。如英语导游首先要能熟练应用中外两种语言,口笔表达能力要强,口齿清晰度要好,反应速度要快,声音要亮,具有健全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工作时做到不紧张,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解决问题,正视各种挑战,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有清晰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演讲才能和组织能力,在各种复杂的场合要有果敢的处理能力。

四、培养旅游英语产业化人才途径

(一)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做到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

为适应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旅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应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和现场管理、导游等技能,就业后能很快上岗并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一是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课程模式的目标去向是“人格本位”,即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二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旧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技能形成为根本,将整个教学内容模块化。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四大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旅游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

(二)培养途径要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产学结合。因此除了加强实训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外,还应根据社会岗位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生国际旅游知识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外语过关,而且还充分了解当前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快的适合国际旅游工作。

小结旅游英语的发展是符合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只有充分培养好专业旅游英语人才,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经济提供充分的动力。使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慧.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

[2]唐红梅.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9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观光农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自然优闲的田园生活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随着“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城区)联盟第一次峰会”举行。乡村旅游已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倍受世界关注,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及内涵

(一)乡村概述

西班牙学者Rosamary′ayagueperales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traditionalRural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Rural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乡村旅游是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实现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的目标的一种旅游方式。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

(1)从地理角度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城市相对,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2)从乡村资源看,不仅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聚落、民俗、文化、饮食、服饰、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

(3)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让参观旅游者体验到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21世纪的来临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旅游是一种提高精神层次和优化生活品质的新方式,它是一种对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绝非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作之后的休息与调整。同时,人们对于旅游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赶场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开始由“表层游”转向“体验游”,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健康、前卫和个性的消费模式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

(2)促进农村人文环境的改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现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钢筋水泥现象,这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缓解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状态、体验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乡村的居民正可以通过迎和城市居民这种需要以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并促使乡村民居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

(3)促进农民多业化,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能为社会创造5个以上的就业机会,从而产生极大的联动效应。乡村旅游不仅为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大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甚至当地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可以弃农做工或经商,向旅游区转移,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独立经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去外出务工向自己创业转变,这样即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浪费需求也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农民多业化。

(4)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文化、使目的地的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乡村旅游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种消费需求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核心区域正逐步形成,并使城镇轮廓日益得以突现。为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需要配套建设道路、住宿、餐饮、水电、通讯、管理、防护等服务设施从而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其最大优势就是把旅游发展切合农村实际来获取经济效益,但是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对旅游层面理解不深,各自为政,缺乏规划和策划、人才匮乏、开发产品特色少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加强领导统筹管理,采取有效举措使其发挥最在优势,以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的经济影响篇10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提升了上海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给这个魅力无限,前景辉煌的东方明珠注以新的活力。在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汇集上海,大大提高了上海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无疑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客源。历史经验证明,世博会对于主办城市的积极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它是主办城市的一张长期名片,能够促进商务旅行和文化旅游。会展活动中形成游客的主体来源就是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观众,前者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后者则转化为观光游客。在7000多万世博游客中,有30%-35%的人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游览观光,也就是说可以为长三角其他地区提供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旅行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交通更为便利,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为方便上海世博会期间人们出行,我国修建了多条高铁线路,使得高铁成“后世博游”新元素。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给普通人的出游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组合方式,也为旅行社带来了新的机遇。高铁开通更有可能彻底颠覆目前上海周边短线游市场产品的格局,旅行社可以根据高铁设计出某一区域内的深度长线游。此外,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器。世博会的举办引发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城市交通、住宿、网络信息、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世博会开幕前,上海共改建新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尤其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码头、机场等处均设立了服务中心,依托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宣传,为游客提供公益性援助和旅游法律法规咨询,并受理投诉。从5月1日至9月底,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60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50余万份。同时,上海世博会还带来了各国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催化相关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了人才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成为城市旅游功能施展的基础支撑。

整个上海旅游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世博会期间创造的巨大服务需求,涵盖了金融、保险、通讯、安全、海关、边检、交通、旅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诸多内容,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必然锤炼不同的服务技能,诸如接待能力、管理素质、服务品种、语种水平等。这极大地促进了上海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世博旅游公共服务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入境游、国内游和入园世博团体客源信息动态监管系统全面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世博会前已经覆盖至机场、车站、码头、主要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场所。值得一提的是,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套入境游、国内游和世博团体客源信息动态监管系统逐步完善,操作人员的培训将全线铺开。旅游全行业群呼系统也在升级,短信群发平台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行业管理、灾害预警、通知通报、信息服务资源向旅游企业延伸。

有利于上海旅游业的多业态化发展

传统旅游业与现代旅游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资源导向型而后者为需求导向型,以提供游山玩水观光产品为主,是“游、行、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企业的集合,后者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性的产业,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和嫁接,为适应现代旅游消费多样化、萌生出各种新业态。借助世博平台,旅游业与商、文、教、体、航运、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培育修学旅游、保健旅游、养老旅游、旅游保险、旅游金融等新兴旅游产品,打造具有浓郁海派文化特点和代表国际旅游中心品质的旅游精品。众多海洋旅游目的地正在深层次挖掘海洋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面向不同层次的游客,开发出多元化、系列化的海洋旅游产品。包括海洋休闲度假游、海洋历史文化游、海洋民俗风情游、海洋休闲渔业游、海洋节庆旅游、游艇旅游、海钓和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海洋科普旅游等新型产品的开发。

后世博时期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利用世博效应将世博场馆开发成为上海特色的旅游资源

世博会的历史表明,每一届世博会,总能给举办城市带来无法计算的后续效应,会后遗产将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旅游热点,推动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上海世博会的临时性展馆将依照惯例拆除,但极具特色的中国馆将作为中国与国际展览局合作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标志被永久保留。此外,一轴四馆和世博公园也将被改建成会议中心、旅游、休闲或演出场所,这些无疑将成为上海新一轮都市旅游的重要景点。例如世博会场馆中展示有许多当今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可以建设科技博物馆,展示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脉搏,提升上海这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大城市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底蕴。有经济学家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将会保持10至15年,对上海区域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学习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开展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旅游产品。因此,要使上海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会展之都,需要有一批著名的会展来作为奠定会展旅游事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基石。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500美元,进入了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而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符合国际博览会的开展会展业的标准。上海会展旅游品牌意识的确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规模化,扩大会展旅游的规模对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展商和观众有着积极作用。二是专业化、国际化。即会展旅游应越来越专业化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办展的质量上更精、在规模上更大,特别是展商、观众国际化比例要提高。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做好文化旅游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旅游消费兴趣和需求,因此为迎合不同消费者,应丰富旅游产品,主要有都市休闲旅游产品,海洋旅游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等。其中文化旅游应是上海旅游经济重点发展的旅游产品,国际游客一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很有兴趣,如名人故居、古代建筑等都可以吸引很多外国游客。此外,需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加快了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化了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使得上海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要。同时注重对都市旅游形象的推广和宣传,实施旅游品牌经营战略,推动上海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延续世博低碳理念倡导绿色旅游

绿色、环保、可持续是本届世博会的关键词,也代表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低碳世博”也是中国举办世博会的目标之一。旅游业是低碳产业,其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仅为工业的1/11,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因此,旅游业自身有很大的减排空间,是降碳、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旅游业又是窗口行业,对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扩大影响以及在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世博会的举行,已经将低碳生活、绿色旅游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低碳生活和环保意识会不断地提高,因此在旅游发展和产品开发上,绿色、低碳是上海在后世博时代在整个旅游规划中必须注入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