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十篇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十篇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38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1

柳州革命文物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柳州市区),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有地下党活动旧址、抗战时期各种防御工事和各类陈列馆以及烈士墓、石刻等文物近20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新发现部分碉堡、烈士墓等文物10多处。馆藏文物主要是柳州地下党和柳州解放前期人民开展各种活动的宣传资料、文件、印刷工具等近300件文物。柳州革命文物总量不多,保护情况参差不齐,重点文物保护情况较好,其他文物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总的情况看,对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加以认识,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发挥革命文物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现状

柳州市革命文物主要有地下党革命活动旧址、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进行抗日斗争活动旧址、烈士墓等,为了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保护,使一些珍贵文物得到很好的保存。但是,随着旧城改造的加快,一些革命文物已被拆迁,特别是地下党活动旧址,由于多数位于老城区,都面临拆迁的问题,如何加强这些文物的保护,是我们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主要问题,现分类对革命文物保护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1.柳州地下党革命活动旧址。我市共有地下党革命活动旧址5处。有4处在市区,目前中共桂柳区工委、中共柳州特派员驻地旧址和中共柳州县委旧址两处已被拆迁,联华印刷厂旧址也将面临被拆的问题,还仅存唯一一处中共广西省城工委旧址。另一处明乐旧址在市郊社湾村,也因防洪堤建设,遇到拆迁问题。我市地下党革命文物的保护遇到很多问题,而地下党革命活动旧址又是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是我市目前需要解决主要问题。

2.抗战旧址各类文物。主要有桂南会战检讨会旧址、胡志明旧居、旧机场、廖磊公馆、各种防御工事等10处。保护情况较好是各旧居,在2001年至2005期间,市政府拨款对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保护,有几处文物点已对外开放,例如,胡志明旧居在2001年进行了修缮,2002年陈列展览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大批中外参观者,特别是随着中越两国交往的增多,近几年吸引越来越多越南政府代表团和青年学生前来参观,2011年9月,一次就接待800多人越南青年参观团。各种防御工事和碉堡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保护情况都不是太好,有些文物因规模较大,目前解决维修资金还存在一定困难。

3.烈士墓和纪念碑等其他文物。主要有刘古香烈士墓、柳州市解放纪念碑、董必武题词石刻等文物,这些文物保护状况都较好。刘古香烈士墓位于柳州市烈士陵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古香是柳州历史上一位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他加入同盟会后,始终追随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民主革命,在柳州首举义旗,清王朝在柳州的统治,在二次革命斗争中,为革命而牺牲。1935年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给刘颁发了褒扬令,表彰其“忠勇性成、韬玲夙具、效力党国、久著勋劳”,1987年刘古香被自治区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市在烈士陵园为刘古香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市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士近8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柳州解放纪念碑位于柳州市柳侯公园内,碑通高13.3米。原碑始建于1932年8月,原为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第七军将士而建。解放后,在原基础上改造为“柳州解放纪念碑”,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到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董必武词碑位于柳北区沙塘镇政府院内,是董必武1959年2月21日参观“柳州郊区沙塘‘超美’”题词所刻,碑因长期受风化影响,碑刻个别字迹模糊不清,碑身局部有损坏。另外,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新发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多处,主要有三大类别。一是为中国解放而牺牲的柳州籍战士烈士墓和为解放柳州而牺牲的无名烈士墓等3处;二是民国时期民众避难所、各类碉堡和雕楼、贫农协会旧址等8处;三是解放后为备战所建防御工事群、某部观测训练场、工人养老院旧址等4处。新发现革命文物主要是民国以后文物为主,所以各文物保护状况较好,没有大的损坏。但是,有些文物由于长期没有再使用,年久失修,有部分损坏。有些因管理不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馆藏文物保护现状

革命文物藏品主要集中在柳州市博物馆,藏品主要有五方面内容。一是柳州地下党革命者使用过的印刷工具、钢笔、收音机、蚊帐等实物;二是柳州解放前期人民总队印发的各种传单、通知、报纸、文件、袖章、纪念章、军用皮包、战歌等宣传资料;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时期的印刷机、机绣头像绸旗等;第四是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时期刘古香褒杨令、太平天国王玺印片、李文茂起义(粤剧抄印本)等;第五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和官僚地主的剥削帐、征收田赋收据、粮赋印单、卖地契约等。目前馆藏文物保护情况都较好,各项文物分类进行了保存,博物馆为保护革命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在保护革命文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旧址内保存的革命文物有:胡志明旧址,存有胡志明在柳州活动期间使用过的打字机、沙发、皮箱、脸盆架等文物,保护情况较好;韩国临时政府抗日斗争活动陈列馆,征集到的办公桌、播放机、挂钟、电话、炮弹等文物藏品,这些陈列馆通过文物陈列展示,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旅游者前来参观,提高了柳州的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很好的发挥了文物宣传教育和桥梁作用。

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力度

我国非常重视革命文物工作,近些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文件,我市为了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市委和政府加大了革命文物工作力度,宣传、文化、民政、文物、党史办、旅游等部门和广大群众为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我市有关部门对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革命文物随意被拆,我市投入革命文物征集资金有限,收购馆藏数量不多,品种单一,而且一些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因长期没有进行维修保护,破损较严重,文物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护革命文物要进一步加强重要性的认识

革命文物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光辉业绩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革命文物是社会进程中非常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市正在兴起建设“五美五好”柳州新高潮,为2015年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我们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我们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全民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领风尚,是建设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

我国非常重视依法加强文物的保护,早在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的条例和规定。200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这些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各地依法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使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旧城改造不断推进,文物的保护和城市建设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如,北京四合院大规模拆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整片拆除的现象在全国时有发生,古墓葬和古遗址在城乡建设中大量被毁的现象,特别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建设中被损毁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中产生很大影响。我市的革命文物遗址多处也是因为城市的建设而被拆除和迁移,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久将来,这些文物将在城区中消失,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各级政府应担负文物保护的重任,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应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依法加强文物的保护特别重要。我们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在立项前的文物调查和专家论证工作,要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土地、建设、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规范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文物损失。努力发挥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涉及重大的文物保护工作由委员会研究决定。宣传、文化、文物、公安、法制等部门要加大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文物的法律意思,形成全社会爱护文物的自觉性。

(三)加大对馆藏文物征集力度

征集馆藏革命文物,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我市文物部门经过多年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广大文物工作者在征集革命文物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馆藏总体情况看,我市馆藏革命文物的数量较少,内容不够丰富,必须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征集工作力度,认真做好革命文物资料收集、整理、保管、研究等工作。各陈列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开展革命文物征集工作,特别要注重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社会相关人士、民间收藏者,积极寻找收藏线索,挖掘珍贵文物史料,加强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水平。市博物馆和各教育基地要重视对革命文物抢救性的保护,认真研究柳州革命文物精神内涵,抓住目前有利条件,经常开展革命文物专项征集活动,为收集这一时期文物资源多做贡献。要不断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物展,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作用。

三、不断推动革命文物工作创新

进入新的世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和社会思想多元的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给革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推动革命文物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发挥革命文物特有作用。

(一)积极探索教育基地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革命文物教育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各地都在重视红色旅游建设,特别是一些重点革命老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建设,吸引参观者,努力发挥革命文物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中的作用。但从全国来看,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和教育基地革命文物史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还存在着地方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这些都制约革命文物有效发挥。我市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一些教育基地展览十多年没有变化,展览内容简单,展示手段落后,很难吸引参观者,形成了展馆门前罗雀景象。要改变目前状况,必须加强教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要求,加快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等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转变运营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努力建设结构、环境、队伍、服务、效益一流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改革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我市各革命文物陈列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我市革命文物工作发展的新思路,要加强和宣传、教育、民政、外事、旅游、建设、规划等部门的合作,发挥职能部门在革命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革命文物保护事业,寻找有利于革命文物保护和发展的新途径,有效引入社会组织、人才、资金等力量,共同投入到革命文物工作中。充分利用抗日时期和越南、韩国、苏联、美国等国共同作战历史,加强和国际间的交往和合作,发挥革命文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加强革命文物展示水平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理念、欣赏水平、审美标准等都在不断提高。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文化需求和愿望,改进展示内容,创新展示形式。要根据柳州革命文物的不同特点,做好展览工作。对于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被拆除的革命文物,要建立有关说明标志,留下历史的记忆,教育后代,激励后人。对拆迁的文物,要保存和保护好文物原始资料,注重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尽快建设和恢复好文物原貌。对现有的胡志明旧居、韩国临时政府抗日斗争活动陈列馆等,要根据文物不同类别,不断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提高展示水平。要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改变目前陈列内容单一,展示方式落后的状况,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陈列馆,吸引参观者。柳州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抗日时期有影响革命文物,加强和国内外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柳州旧机场“飞虎队”园区的保护和建设,充分利用在国内外保存较少的飞虎队遗址优势,大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唤起全社会热爱和平,共同建设美好的国际大家庭。做好“桂南会战检讨会”旧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加强和其他昆仑关战役旧址的合作,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把柳州建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抗日文化城,发挥革命文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用,增强城市文化亮点、创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柳州文化强市。

(三)积极推动教育手段的创新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保存在地上地下的遗迹、遗址、遗物遍于全国,极为丰富。解放以前,由于帝国主义者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掠夺和破坏,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少的损失。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且通过陈列、展览等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绩是很大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在根据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当前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再作以下几点指示:

一、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国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是世界人类进步文化的宝贵财产。切实保护这些文物,对于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人民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凡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都应当妥善保护,不使遭受破坏和损失。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还应当本着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

二、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对于革命纪念建筑和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原状,防止破坏,除少数即将倒塌的需要加以保固修缮以外。一般以维持不缺不漏为原则,不要大兴土木。保护文物古迹工作的本身,也是一件文化艺术工作,必须注意尽可能保护文物古迹的原状,不应当大拆大改或者将附近环境大加改变,那样做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改变了文物的历史原貌,甚至弄得面目全非,实际上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3

关键词 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作者简介 时玉柱(1983-),男,硕士研究生,华东交通大学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助研;卢丽刚(1965-),男,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06BKS035)的阶段性成果。

一、九江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况

九江位于江西名山庐山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西岸,是部级旅游名城,它不仅有着享誉中外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同样也有着丰富而又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

在长期的革命年代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刘少奇、、、、、叶挺、、聂荣臻、、粟裕、陈赓、许光达、罗瑞卿、、吴玉章、李立三等,在九江留下了他们战斗和生活的足迹。例如,1927年“南昌起义”的提出、酝酿、策划、制定纲领,以及起义部队集结等等都发生在九江。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柴桑小学里,叶挺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171医院内。又如,1927年9月9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1000余名官兵,在九江修水县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根据党中央指示,秋收起义要亮出自己的旗帜。前敌委员会即指派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负责具体设计制作出了我军第一面军旗――中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更是与九江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初上庐山、1961年再上庐山和1970年三上庐山,使这座名山打上了厚厚的红色文化烙印。

九江在长期的革命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九江全境,主要包括:位于庐山的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位于九江市区的日本领事馆旧址和南昌起义策源地,包括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圣约翰中学、“小划子会议”会址――甘棠湖、位于九江县的二十五师参加起义出发地――马岭火车站、位于星子县的“一见心寒”墓、位于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第一枪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冷家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修水风书院、位于德安县的万家岭战役遗迹、位于武宁县的墓、位于彭泽县的马炮台等。同时,九江城乡各处还遗存着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历史遗迹。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建国后,九江各地先后修建了一批革命纪念性建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供游客瞻仰和凭吊。如九江市区的“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蔡公时烈士纪念碑、九江革命烈士陵园、九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星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纪念馆、武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湖口县革命烈士陵园等都是九江的重要红色旅游资源。

二、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1 积极申请,将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中,不乏部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公布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处,即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分别是万家岭战役遗迹、日本领事馆旧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庐山中四路286号、“一见心寒”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墓、马炮台、二十五师参加起义出发地――马岭火车站等。

2 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修复、兴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近年来,修水县委、县政府为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作出了实施文化兴县的战略决策,积极申请国债资金和九江市地方配套资金对全县60多处革命遗址进行整合,规划了红色旅游路线,重点修建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秋收起义师部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2005年,为纪念九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重大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胜利,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九江市投入1亿元巨资,建设胜利碑、胜利大道及胜利公园;2007年,九江城区开辟了首个红色旅游景点――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

3 积极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九江在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选拔导游、召开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运营机制研讨会、打造重大节日营销等。2007年9月,九江红色(绿色)旅游精品线路及运营机制研讨会召开,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品的建设。全市要着力扶持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主要经营红色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尽快形成九江红色旅游产业的初步规模。为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修水县和中央电视事节目中心联合拍摄6集电视专题片《秋收起义》,组织了千里骑行上井冈红色之旅、修水徒步上井冈、中国著名作家修水行、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并建立了“秋收起义在修水”网站。起到了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的良好效果。

三、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品牌支撑。从井冈山、延安、韶山、西柏坡等红色旅游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的品牌往往具有聚合效应、磁场效应、衍生效应、宣传效应和带动效应。九江红色旅游资源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其他的如“延安”、“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2 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多种旅游资源并存发展的状态下,为了消解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竞争,必须实现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捆绑优势和整体优势,这样才可以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九江作为部级旅游名城,市场主打品牌是以庐山代表的绿色旅游资源和和白鹿书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等,要想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它形式旅游资源的整合。

3 资金匮乏。资金不足始终是制约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瓶颈。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较多资金投入,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特殊作用难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4 在保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一是对文物的数量、存在地、文物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缺乏足够的梳理和清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物实物少,资

源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景区遗址遗迹存在损毁现象,缺乏有效保护;四是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宣传内容单一落后,缺乏富于时代性的展览设备设施。

5 专业人才匮乏。九江市在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有关红色旅游资源史料的整理、精神文化的深度挖掘、红色题材作品的编创、红色旅游资源解说等方面的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九江红色旅游资源实现有效开发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四、九江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九江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1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努力提升九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在旅游活动中,品牌具有识别功能和导购功能,它全面简洁地向游客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产品吸引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既关系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关系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品牌打造是一项综合工程,九江在品牌打造中应从观念、体制、管理、形象、特色、宣传等方面人手,积极打造富于区域特色化的红色旅游品牌,努力提升九江红色旅游整体品牌形象。

2 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旅游合力。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洞、名寺于一身,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里长江,有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鄱阳湖候鸟奇观,有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有久负盛名的白鹿洞书院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在九江地区还有湖口的石钟山、星子的秀峰和温泉。在九江城区内,有甘棠湖、浔阳楼等。只有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绿色自然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开拓更大的旅游市场。

3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包括宣传、发改、旅游等要联合党史、文化、民政、教育、交通、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理顺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力度,制定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建立科学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机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4 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资金支撑。首先,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的基础上,市县乡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其次,要积极寻求公益团体、基金会、企业捐助资金等社会团体的资助,发行红色文物保护等多种筹措资金的途径。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增强自身活力的途径,通过增加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餐饮等“弹性消费”的比重的方式,提高资源综合赢利能力。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4

一、西柏坡红色遗产的内涵意义

革命圣地西柏坡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遗产,红色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全国胜利阶段的遗产,包括党的创建、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圣地西柏坡历史文化红色遗产从内涵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为政治、理论、党建、文化、精神、经验等方面遗产。从形式上分为外在物质风貌遗存和内在精神文化遗产。

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解放前的历史阶段内的遗产,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内容涉及面广,极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按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一)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政治遗产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红色理论遗产指军事思想和策略理论的发展。红色党建遗产是指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作风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形成。红色文化遗产是指党中央和的重要文献及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等。红色精神遗产指“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红色经验遗产指西柏坡时期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遗产。

(二)外在物质风貌遗存

外在物质风貌遗存是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以及中央各部委机关旧址、烈士纪念碑、^^水电厂旧址等红色革命历史遗存;晋察冀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的革命历史遗存,其主要留存形式为旧址建筑、墓碑、石刻、工作生活用品、版画、档案、日记材料等。

(三)内在精神文化遗产

内在精神文化遗产指通过一系列重要英烈英模人物和重大历史活动事件所充分展现出来的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格、宝贵宗旨作风、良好精神风貌和形象及西柏坡精神。譬如凝结西柏坡精神的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红色民谣及红等。

西柏坡红色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还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西柏坡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政治遗产。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党史文化传播功能、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建设功能及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功能,对于人民群众学习西柏坡精神,坚定崇高理想,运用西柏坡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二、西柏坡红色遗产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界及传媒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步展开,对于西柏坡红色文化遗产主要集中于加强红色遗产旅游的开发利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先后挖掘完善了大批革命遗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红色教育基地和开展干部学习培训的基地,进而促进了西柏坡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河北省政府在保护和利用好西柏坡红色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传承和利用问题仍旧存在一些不足,这将制约红色遗产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非统一立法的缺失增加了对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保护难度

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措施对红色遗产进行保护,但是由于国家层面的相关立法较为缓慢,现有法律规范的内容和表述较为宽泛和简单,缺乏针对性。若干法律关系也还没有进一步落实,如红色遗产保护规划问题、政府职责问题、条件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红色遗产保护中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

(二)西柏坡红色遗产保护专项工作所需财力基础薄弱

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从确立到保护都需要大量财力基础的保障。当今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群众义务参与历史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经济不太富裕,红色遗产很难保持现状。只有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以支付各项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够实现各种实地调研、文献查阅、遗址维护的保护措施。

(三)产业规划与开发没有遵循西柏坡红色遗产发展的自身规律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西柏坡红色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假冒红色遗产和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商业破坏的情况随处可见。

(四)西柏坡红色遗产挖掘广度及深度不足

一方面,大量革命旧址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基地群。另一方面,西柏坡红色遗产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层次,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的去寻找体验和感悟深层次的革命精神,进而升华人民群众的人格修养、品行修养和党性修养。

(五)社会大众对于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严重漠视

人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创造者、认同者和传承者。由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强势冲击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娱乐活动逐步增多,传统的历史文化受到冲击。特别是现代年轻人对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产生疑问,参与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致使红色遗产面临严峻形势。

三、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保护思路

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应加快开展西柏坡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抢救和资源发掘利用工作,采用建立保护机制、明确保护方针、落实保护任务、积极组织宣传、努力培养人才、创新社会工作等方法将红色遗产档案记录下来并进行保护。有效传承西柏坡红色遗产要以党中央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奋斗为历史依据,不断创新形式和扩展传承途径。

(一)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建立红色遗产专业人才的培训机制,举办红色培训班对红色遗产传承人进行培养。其次,政府部门应多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积极聘请红色遗产专家参与到保护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多吸收专家意见,确保红色文化遗产和西柏坡精神得以传承。再者,要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制度,尊重革命遗址的历史原貌、修旧如旧、慎重重建的原则。

(二)加强西柏坡红色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

西柏坡红色遗产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展馆设施和景区文化。一方面,西柏坡遗址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发旅游资源,积极筹集和吸纳社会资金。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产业,既要不断推进新的文化产业,又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全面补助和保护,建立西柏坡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档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机制。保护代表性的遗产,注重对红色遗产的修葺和完善。

(三)产业规划与开发应遵循西柏坡红色遗产特有发展规律

西柏坡红色遗产保护应按照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在坚持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适度开发利用其经济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不能只强调社会效益而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又不能片面要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红色遗产的形象。应力求做到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红色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防止对红色遗产误解、歪曲或滥用。

(四)扩大西柏坡红色遗产的挖掘强度

传承西柏坡红色遗产要继续扩大广度和深度的挖掘,开发大量尚未开发的革命旧址,增添新内容、开辟新阵地。西柏坡是全世界的西柏坡,应多渠道、广范围的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

(五)加强民众对于西柏坡红色遗产的开发意识

传承方式上要不断创新,引进学校教育,在党校、干部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中应加入西柏坡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教学内容。西柏坡地区的档案部门和相关文化机构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西柏坡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知识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对红色遗产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意识,以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5

近年来,我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取得明显成效,红色基因在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和“红色领航”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福州是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是闽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城市运动和游击武装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党领导福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保护好、展示好、传承好这些红色资源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红色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近年来我市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底数进一步摸清,分类保护更加细化有序

在2010年普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近几年督导各县(市)区对本地区革命遗址情况进行了再摸底再补充,先后更新普查数据5次,对全市革命遗址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同时,分清权属,区分优劣,进行分类综合保护。比如,相当数量的革命遗址经与宣传、文物、民政等部门沟通,申报成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遗址列入到挂牌保护,有的在遗址处建立了纪念碑、亭和石刻,不少遗址通过修缮建立了纪念场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全市调查登记统计的革命遗址共290余处,其中保存状况较好以上的达179处。

现有革命遗址中,列为部级和省、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共102处,列为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的47处,市级党性教育基地的14处,特色教育基地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50余处。保存状况较差,确实无利用价值的遗址,暂时建档留存,定期派人巡视,防止被非法占用。

通过有效管护,革命遗址的挖掘建档、分类分属、定性申报、保护利用开发等已形成较规范的流程。有的革命遗址列入历史文化名街或船政文化街区一并修缮保护;有的在城市改造、农村建设等过程中因而免于毁坏。如仓山区高湖小学,原名“茭湖小学”,早在抗战时期,就成为福州红色摇篮,解放战争时期,不仅是中共福州市委机关所在地,而且还是省委、城工部、福州市委、五县中心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的地方,2017年高湖村拆迁建设中,区委区政府认真听取有关方面的反映,及时终止了该旧址的拆迁。此外,一些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得以妥善整理和留存,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地方政府重视和保护革命遗址的氛围日益浓厚,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促进遗址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还成立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处,定期总结好的经验作法,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和落实措施,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二)基地作用发挥明显,教育示范功能不断体现

近年来,全市通过打造的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特色教育基地,连同已经授牌的部级和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开展各类示范教育,有力配合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提高了党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革命遗址在红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品牌效应日益突显。

利用特色基地开展红色教学逐步推广。比如市委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及各县(市)区的不少基地场所都相应列入市、县(市)区党校教学计划和各类大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学安排中,逐步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红色洗礼,继承革命传统的教育场所。

利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形成。充分利用全市革命遗址资源,每逢“七一”

“八一”

“国庆”

“清明”等重大节日,部队、大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组织人员到各类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革命遗址宣传教育功效的扩展。

组织参观学习、加强革命教育已成常态。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各类教育基地,组织“重走长征路”等体验活动,观看珍贵历史照片、塑像,以及战争实物如炸弹、手雷、枪械、大刀、马灯、织布机等,生动再现革命前辈和革命老区人民的英雄事绩,让前来瞻仰的人对先辈的革命精神肃然起敬,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奉献使命。

推进红色文化“六进”,特别是进校园工作全面铺开。编纂出版各类红色书籍和《福州史志》期刊,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送阅社会各界人士,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组织开展“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活动,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中小学校有重点、分层次地全面展开。

(三)宣传平台全面发力,红色名片的特色效益积极彰显

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手段、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红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福州史志”互联网、“福州史志”微信公众号、“福州史志”微博平台等现代传媒创建宣传教育专栏,开辟红色胜迹、红色故事等栏目,实现革命遗址中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充分利用党史大事、纪念日开展各类征文比赛、图片展、书画剪纸作品展,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比赛,让革命遗址蕴含的民族精神充分张扬。充分利用革命遗址中的党史资源著书和拍摄专题片,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遗址的宣教作用。

(四)红色旅游大力跟进,经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发展红色旅游,可谓顺应民意、合乎民望、关乎民生。首先,它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民众通过参观红色景区、瞻仰革命遗址,能深受先烈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感染,从而激发爱国热忱,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献身民族伟业的责任感。其次,发展红色旅游能扶贫富民,是对革命前辈和先烈们最好的告慰和纪念。我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了就业并增加了民众收入,经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全市近年来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发挥作用较好的有:

永泰县青龙瀑布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精品示范景点区。景区中的红军洞已成为青龙瀑布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永泰县红色旅游4a级景区之一。

福清一都红色旅游区。福清一都是中央军委确认的“撑起南方一片天”的15个独立游击根据地之一。一都镇先后修复罗汉里红军学校、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和宋代廊桥、古驿道、东关寨等古迹,打造了红色+古色(迹)+绿色(自然景观)的红色a级旅游景区。

此外,马尾船政、三访七巷历史文化名街、福清漈头、斗垣、长乐南阳省委旧址、马尾牛项、连江透堡等景区在发挥红色教育宣传上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通过精品旅游线路的“以红带古、红古结合,以红推绿、红绿相映”,让游客在品味福州山水的同时铭记红色传奇,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促进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二、当前我市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革命遗址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发挥“红色领航”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从进一步推进我市“红色领航工程”,助推有福之州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媒体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识之士或刊文或提案,对我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室也组织人力物力加大对全市革命遗址相关课题的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联动机制不完善。2016年7月,市委召开协调会,决定成立由市民政局、市文物局、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编办、市文旅局等多部门参与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开会研究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制定有关规章制度,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整改和落实措施。通过联席会议的部门联动,强化责任分工,搞好部门协同,推动包括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在内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深入实施。但目前这项联动机制还未形成,联席会议还未建立,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近年来,各省市对革命遗址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重视,不少地市制定并推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走上法治化轨道。我省龙岩市2017年制定了《龙岩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纳入法制轨道,列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三明市2017年也出台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施行。而我市目前虽有组织制定《福州市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开发规划》《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但尚未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不利于革命遗址保护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

三是队伍还不够充实。从史志干部队伍来看,县(市)史志部门党史专业人员还相对比较稳定,但各区力量比较薄弱,史志室主任多为办公室兼职,专业人员编制存在被占用或挪用情况,一部分兼职人员对党史业务还不够熟悉,不利于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

(二)保护措施还不够有力

有的地方对革命遗址的管理重视不够。比如,闽侯县南通镇十八重溪风景区中的老爷洞,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1945年7月至1946年11月的驻地,因保护措施不力,洞口长期被

“道路年久失修,湿滑有危险”的标牌封闭。鼓山镇鼓一村的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也因管理不善,杂草丛生,比较荒凉。

有的权属私人的革命遗址,因未受到保护管理上的指导、监督,遗址内设施损坏较重。比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的王助烈士纪念馆,里面的照片、字画、展板脱落掉地,有的都霉变看不清了,损毁程度令人震惊。

有的革命遗址宣传力度不够,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存在被忽视、被戏说等问题。闽清县宏琳厝景区的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许多导游解说员对项南、舒诚、张徽等同志在此干革命的历史不清楚。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景区里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二七烈士林开庚纪念碑亭等景点也是这种情况。晋安区铁坑村是曾被敌人三次血洗、焚村的老区村,但村革命史展厅说明词对该村地下党组织隶属关系、重大事件的表述等均出现较多错误。

此外,不少革命遗址在郊县山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福州地区常年多潮湿暖热的气候对遗址保护带来不少困难,现有革命遗址中,保护一般和较差的达100余处,占遗址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多。

(三)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有的革命遗址利用简单、展示形式单一。主要是陈列布展模式简单,特色不够突出,缺乏对革命历史内涵的深度挖掘,社会影响力不够。有的革命遗址场所利用率不高,如林祥谦陵园场馆面积比较大,但除了重大纪念日或重大活动,平时多闲置。

利用革命遗址开发的红色文化精品还不够多。比如中小学校乡土教材中的红色故事比较缺乏,展现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图文影像资料不足等。

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不够丰富,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讲,数量不足,挖掘不深。还要进一步树立大资源、大手笔、大市场、大发展的红色旅游理念,特别是在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丰富红色内涵、提高红色品位上要加大创新力度,挖掘更大空间。

三、进一步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尽快启动联动机制,建立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推动红色文化为建设有福之州提供强大的“红色动力”。从职能和作用发挥上看,建议由一位市领导主抓,由市委宣传部(或市委办公厅或相关部门)牵头并处理日常工作,市委办公厅、文旅局、名城委、民政局、文物局、数字办、史志室、财政局、编办、规划局、文联、建委、教育局、科协、社科联、市属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等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

通过联席会议,制定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订立规章制度;精心部署各项工作,抓好分工落实,并强化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在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上,通过联席会议抓好监督检查和定期评比,对挖掘保护利用开展较好的革命遗址试行星级评比,授予星级牌匾。注意抓典型引领示范,比如,近年来连江县在全面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全力创建红色文化宣传平台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走在全市前列,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将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作用。

(二)出台法律法规,推动革命遗址走上法治化管理轨道

建议由市委史志室或民政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着手编制《福州市革命遗址挖掘保护利用规定》,对革命遗址遗迹的范围、保护管理模式、经费保障、保护管理的措施(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的普查、认定、公布、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日常巡查及报告制度、责任人的确定等)、开发利用的规定、处罚办法等进行立法,推进红色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提升。

在保护措施制定方面,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的产权归属采取不同的政策。有的权属国家、集体的革命遗址,按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相关部门、经营权归公司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理,对管理不善的,如前文提到的老爷洞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松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必须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属私人的革命遗址,如王助烈士纪念馆,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协调做好与业主的沟通,监管与奖励相结合,促其接受保护管理的指导、监督,鼓励其捐赠或投资保护。

(三)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大革命遗址宣传利用力度

开展多点宣传。通过联席会议,精心设计制作我市红色旅游宣传视频、图册、展板等,在我市重要交通要道、机场、火车站、公交站、地铁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展示,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加大革命遗址在“福州史志”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宣传力度,发挥革命遗址在“红色领航”工程中的作用。

打造“の福州红色文化”平台,开设闽都红色讲坛,以革命遗址为依托,定期举办以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为题目的红色论坛,邀请党史研究专家登台宣讲,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正能量。

加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挖掘。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加快打造更多有深度、有广度的福州特色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当前,重点做好降虎、贵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沿线遗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街+红色旅游,永泰青云山+红色旅游,永泰嵩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旅游,永泰庄寨古韵+红色旅游,连江琯头青芝山红色旅游,黄岐畚箕山战备遗址等红色旅游线路的研究。此外,尝试举办一些高规格、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全省性重大旅游文化节,提升我市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大对导游解说员的红色文化普及,提高导游自身素质和解说质量,防止在红色旅游景区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对新生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技术活”,红色旅游如何打造出新意、吸引离那段历史越来越遥远的年轻人,考验着官方的智慧。一些深度游项目,比如上海推出的以角色扮演、密室逃脱等形式体验有故事性、互动性的“红色一公里”游,以及当前比较热的VR/aR

实体体验游,利用新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枪林弹雨、实现“沉浸式”游览项目,都是值得借鉴的创新探索。

(四)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让红色基因种子成为青少年人生成长的强大动力

坚持活动引领,注重抓细抓实。多开展“我们的节日3+n”等道德教育示范活动,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福州故事”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实际行动争做时代先锋。

大力开展“红色义务小小宣讲团”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义务小小宣讲团”队伍作用,通过走进“学校课堂”“社区礼堂”“爱国学堂”等宣传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构筑全市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坚持德育创新,注重教育实践,开展爱国主题教育。依托全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军墓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传承红色基因

奋进筑梦征程”、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此外,建议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乡土教材中增加我市红色故事教育题材。继续打造特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革命遗址的教育示范功能。

(五)发展影视动漫等产品,壮大红色文化产业

福州市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震撼人心的红色影视动漫等产品,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功能一度比较弱势。实际上,能搬上影视屏幕的福州红色文化资源内容非常多,比如,位于福州市西洪路边的鸡角弄,被市民称为“福州的雨花台”,先后有180多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英勇就义,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长年不为多数人所知。再比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福州,血战降虎,解放罗源县城,特别是600多位英烈遗骸长眠于连江桃源梧桐战场,惨烈的战斗和红军战士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样不为福州人民所熟知。等等红色文化故事都是搬上荧屏的有力素材,文旅局、史志室等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这些红色文化走上荧幕,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作品

电影作品如《先驱者的足迹》《征途》《红色闽东》等;电视连续剧作品如《为了解放》等;

2.纪录影片

如拍摄制作《福州解放》纪录影片,引入各级党校、大中小学校和全市各类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电教片长期使用。

3.微视频作品

以福州市革命遗址为素材,或以福州革命英烈为素材,拍摄50-100集革命故事微视频作品,每集1-3分钟,在电视台、大型户外LeD屏、海博tV、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渠道播放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4.主题快闪活动

编辑特色红色文化类节目,依托大中小学校,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主题快闪活动。

5.话剧或舞蹈剧作品

如《福州“雨花石”》《地下航线》《暴动》或《方尔灏》等人物话剧作品。

6.戏剧、音乐剧作品

如《根据地》《红色记忆》等。

7.动漫、动画、VR、aR等产品

从群众需要出发,精选红色文化成果,开发形式多样的作品,以适应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不同载体的传播需要,以动感内容激发群众动心动情,让群众在短时间内能够基本了解福州红色文化。

8.开发红色游戏项目

让网民在游戏中了解福州革命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和革命经历,接受红色洗礼。

(六)提升服务功能,扩大革命遗址教育场所的品牌效应

首先,各类纪念馆、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在提供优质服务上,要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规范。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讲解宣传方面尽心尽力。在参观人数比较集中的重要纪念日、节假日,通过强化保障措施、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做好观众引导、安全保卫、参观服务工作,营造庄严肃穆、秩序井然的和谐氛围。要坚持用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多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免费导游、免费讲解、免费饮水、免费用药、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服务。

第二,在做好阵地接待宣传的同时,坚持把流动展览、移动党课、文艺演出送到工厂、农村、学校、军营、机关、社区,让百姓欢迎,让青少年受鼓舞。

第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驻地部队的文明共建和文化共享机制,开展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队入团仪式,入党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等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增进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在拓宽教育范围,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上,下大力气建设网上纪念馆和智慧景区,利用互联网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手段,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全方位传播红色文化。同时通过微展览、微党课、微访谈、微视频和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平台,增强观众互动积极性,培育参观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努力把纪念馆建设成为文化殿堂、生态景区和精神家园

(七)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源动力活力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6

关键词: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保护、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165-02

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渊源

哈尔滨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却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世纪末沙俄侵占哈尔滨开始,哈尔滨人民就开始积极进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工业在哈尔滨的兴起,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哈尔滨的工人阶级也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并且由于哈尔滨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而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就成了这条“红色之路”的必经之地。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比如、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等都在哈尔滨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东北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哈尔滨作为沦陷区的同时,更是东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心和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投降后,哈尔滨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开创了我们党在大城市执政的先河,为党在后来的城市接管和改造,开始在城市执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并且解放了的哈尔滨作为巩固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为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二、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可以分为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和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两类。

1.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

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一直到全国解放这段时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其数量大,种类多,影响深,都是令人瞩目的。其中有形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革命遗址类和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类。包括: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等。

2.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哈尔滨不仅创造和留下了大批的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在革命斗争中创造出来的革命文学作品;涌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献;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哈尔滨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哈尔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就是开放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实践、坚定信念、坚持斗争、不怕牺牲、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哈尔滨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哈尔滨的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1.历史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哈尔滨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它构成了一幅最直观的革命历史画卷。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在哈尔滨这块土地上,革命先烈几十年艰苦斗争的历程,以及其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我们要深刻了解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感受党的伟大,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实现哈尔滨发展战略,进行家乡建设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勇气和信心,这就是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价值之所在。

2.文化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升华,是光荣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哈尔滨如果利用好这一财富,就能进一步增强哈尔滨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哈尔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建设文化名城起到重要作用。

3.教育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要更好地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就是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哈尔滨在革命历程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革命进程中也有许多事件及人物载入史册,这些都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材和载体,在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塑造哈尔滨精神、凝聚民心的力量源泉。

4.经济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它可以转变为重要的经济产品,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哈尔滨丰富、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开发利用现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媒介,把红色旅游、景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冰雪旅游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的认识

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目前,哈尔滨市的许多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因为城市建设发展而遭到破坏,比如说许多革命遗址被占用或闲置,还有许多重要遗址被拆除。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引导下,对于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于新形势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科学地处理城市发展建设和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之间的矛盾。

2.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不明确

哈尔滨市在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而是同一个红色文化资源由多家机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各管一个方面,管计划建设的就只管计划建设,管宣传的只管宣传,管市场开发的就只管市场开发等等,这样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就造成了哈尔滨在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制约,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整体规划,严重阻碍了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不大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看来,其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少,对一些物质类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一些资源遭到破坏;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缺乏整体的规划,宣传力度不强,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式也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意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与其他种类资源的整合不够,没能形成发展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合力。

(二)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1.正确认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坚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党史的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引起全社会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高度重视,从而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特别要强化领导干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历史观念,不要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当做城市发展的包袱,而应看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真正纳入到“文化兴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规划中,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

2.建立科学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

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还要建立包括各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全市统一协调的领导小组。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能够做到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具体实施。

3.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现存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应该从有利于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坚决杜绝一切破坏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4.加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要以政府财政为依托,以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为辅助方式,建立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基金会。提倡鼓励集体、民间投资,提高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实效,切实解决资金问题。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7

关键词:恩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恩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苗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南接湘黔,西邻渝东,锁钥荆襄,咽喉巴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民族以土家族为主,苗族、侗族等其他民族为辅,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近代抗英民族英雄土家族陈连升的事迹就不说了,本文重点阐述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恩施这片热土的光辉业绩,恩施各族人民从自发组织神兵保安自卫到投身红军,建立苏维埃政府,经历了大革命的风暴,土地革命的辉煌,直到恩施全境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为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施作为革命老苏区,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7年是、任弼时、周逸群、关向应、段德昌等领导、指挥的革命武装割据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党的组织活动遍布8县,有5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全地区20多万人投身革命,有12000多人牺牲,其中著名英烈50多位,还涌现出众多的烈士群体,是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了这块土地,革命先辈的战斗历程,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革命遗址。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红色旅游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因此,恩施在发展自然旅游和民俗民风旅游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资金投入。但是就目前来说,恩施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不理想,许多红色旧址、遗址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这与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发展红色旅游对恩施州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发展民族经济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旅游兴州”①战略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对恩施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以便找出恩施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的红色文化与革命历史,带动恩施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恩施红色旅游资源及其现状

恩施自治州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1949年以后,中央设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建始六县。1993年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恩施市。

恩施州近些年加大了生态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宣传,结合恩施州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质在全省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一些重要艺术节的举办和精品节目的演出,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节日如巴东县的“纤夫文化旅游节”、来凤县的“中国土家摆手文化艺术节”、恩施市的“土家女儿会”、利川市的“龙船调文化艺术节”;歌舞如《撒叶儿嗬》、《比兹卡》、《大山里的哦》、《西兰卡普》等,都享誉全国。

同样,恩施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

1929年6月在恩施这块土地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也是我国南方最后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其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恩施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县都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下辖近300个区、乡苏维埃政府;有9万多土家、苗、汉各族儿女投身革命斗争,近万人参加红军,1.5万人参加游击队、赤卫队,1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染红了恩施这片土地。2008年6月出版的《恩施州革命遗址》,就是恩施红色资源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恩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成果。②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湖北省政府临时避乱和办公所在地,留下很多历史遗迹。

目前,恩施州拥有国家、省、州、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叶挺将军囚居旧址;何功伟烈士就义旧址。还有相当一部分革命旧(遗)址完全可以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鹤峰红四军建军旧址,鹤峰工农革命军邬阳关收编“神兵”旧址,鹤峰范家五虎旧址,鹤峰走马锣鼓山湘鄂立团32烈士殉难处,来凤板沙界起义遗址,巴东溪丘湾万仙洞旧址,恩施五峰山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巴东金果坪段德昌烈士就义旧址,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宣恩烧粑岩中央分局旧址,宣恩板栗园大捷战斗遗址,咸丰忠堡战斗遗址等等。下面以部分重要的革命遗址为例,对恩施红色旅游资源及其现状进行盘点:

(一)革命(旧)遗址

1、鄂西特委旧址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位于五峰山村红岩组,建筑面积二百三十余平方米,为明五暗七的“撮箕口”土木结构房屋。对面一壁红色砂岩――“红岩狮”,是特委机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2004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湖北省委和湘鄂西区党委先后派遣刘惠馨、何功伟等同志在临时湖北省政府――恩施,建立了施南特支、恩施工委、施鹤特委、恩施来凤两中心县委、施巴特委,同时将湘鄂西区党委机关从松滋县迁至恩施。1940年8月,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派局党委委员钱瑛来到岩狮,召开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宣布成立鄂西特委(后改为湘鄂川特委)。1941年1月20日,第六战区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动用各种反动势力,大肆搜捕、绑架、监禁和暗杀湘鄂川黔边区地下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鄂西特委遭破坏。特委机关旧址也因年久失修,于1976年坍塌。

2003年5月,中共恩施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共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指示,决定修复鄂西特委旧址。马识途、许云等老同志为旧址题写匾文,并提供部分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二十周年之时竣工并向社会开放。

2、五里坪红军旧址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群位于湖北省鹤峰县城东60公里的高山盆地--五里坪。这里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湘鄂西地区的交通要冲和边贸重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在这里指挥著名的“五里坪围歼战”,根据中央指示组建了湘鄂边特委、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开辟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形成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和反“围剿”斗争的主要战场,苏维埃政权长达五年之久。旧址共有木房117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央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联县政府后方医院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收编川军谈判旧址、赤色监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以及区乡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商会供销社旧址等十余处革命纪念建筑,系悬山穿斗结构的木质板装瓦房,是湘鄂川黔边界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并均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纪念地(碑)

1、何功伟、刘慧馨烈士陵园

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方家坝村是何功伟、刘惠馨二烈士囚禁就义的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

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同时在方家坝设立“战时青年训导团”反革命集中营,疯狂迫害共产党人爱国志士。1941年1月20日,因叛徒出卖,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同志、妇女部长刘慧馨同志不幸被捕。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真理,宁死不屈,拒不投降,显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和坚强意志。何功伟囚禁在杨家老屋谷仓里时,写出了《狱中歌声》、《奴隶恋歌》、《清江颂》、《革命气节教育提纲》等革命诗篇和文章。1941年11月18日,何功伟、刘慧馨同志在方家坝五道涧和大田垭口壮烈牺牲,为党和人民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方家坝成为全市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1994年该处被州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州、市两级政府拨款近3万元,对原囚禁何功伟烈士的房屋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其房屋产权收归国家管理。恩施市将方家坝原何功伟烈士囚禁处按原样修复,2002年,何功伟、刘慧馨二烈士遗体从五峰山迁至方家坝,建立了烈士陵园。

2、满山红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八峰山脚下,这里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湘鄂边苏区牺牲的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重要军事干部贺英等英雄儿女的忠骨。

1962年,为纪念在湘鄂边苏区战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了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满山红烈士陵园。陵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碑、陵墓和博物馆,纪念碑在山腰台地上,高15.4米,宽2米,碑身系青石和钢筋混凝土空心建筑,正面镌刻“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为:“湘鄂边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同志开创的。”陵墓位于山顶,1962年将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人的忠骨移此而建。革命博物馆在山麓,陈列有革命文物。从山麓至烈士墓,筑有石质台阶,左右遍布苍松翠柏,整个陵园庄严明丽。

3、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叶挺路112号,背靠梁子山,面临西门河,209国道从馆前经过,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82平方米,是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十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历史名人

1、段德昌

段德昌是湘鄂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黄埔军校毕业,是元帅的入党介绍人,1931年任红三军第九师师长。1933年5月1日在巴东县金果坪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新中国第一号革命烈士,1989年被中央军委追认为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

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王炳南

王炳南是红军早期杰出的军事领导人,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任红九师参谋长,同“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而被诬陷为“改组派”。1933年6月在鹤峰县中营乡惨遭杀害。

3、贺英

贺英是元帅的胞姐,1928年至1933年期间任湘鄂川黔边区联防游击队司令,在以鹤峰太平为中心的桑植边界坚持游击战争七年之久。1933年5月在太平洞长湾游击队驻地遭数倍之敌偷袭。为掩护游击队撤退,贺英与二妹贺戊姐壮烈牺牲,贺英游击队后改编为红7师72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25000里长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恩施州自然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

恩施在发展鄂西文化生态圈,打造恩施“仙居”旅游环境,塑造恩施州旅游产业的民族特色文化之魂,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要解决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得到坚持与弘扬。目前支撑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风光。这是人们以回归自然为目的的旅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大城市及平原地区没有的,也是不可复制的,保护好自然资源就有可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恩施州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的冲击不比任何地区弱,面临的压力在持续增大。能不能保持业已存在的优势,关键取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血脉能否得到传承。二是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决定着旅游业务本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只要占领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制高点,就能吸引并凝聚到更多的旅游消费者,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文化精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生态文化旅游业才会迅速发展。③

因此,恩施州要发展红色旅游也要同本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相互推动和促进。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

然而,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决定。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加强与其它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恩施州具有良好的生态坏境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坏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同时,根据地理分布,恩施州各旅游景点与红色旅游景点分布较密集,在开发旅游路线上面,不仅可以单独开展红色旅游路线,也可将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旅游等共同开展,从而达到双倍效应。

要做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多种渠道筹资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红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外,其中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决策并得到好处,并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当地居民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四、恩施州红色旅游的前景展望

这次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恩施地区的红色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恩施州地处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的结合部,其文化特质同它们有根本性差别,如果做得好,完全可能把这些城市群里的旅游者吸引过来,从而使恩施州的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一样,恩施州也是国家审定的一类革命老区,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比如鹤峰苏区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是湘鄂边苏区的中心,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战略后方,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基地,对推动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红色旅游的首要目的是深入挖掘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其次才是旅游带动经济,革命老区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也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总之,发展红色旅游经济是弘扬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展示老区秀美山川,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的整体形象。各级政府要重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使之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红色文化的应有作用。因此,积极稳妥地开发和利用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帅辉.恩施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DB/oL].中国民族宗教网

[2]覃章梁.开发红色资源建设老区恩施――读《恩施州革命遗址》有感[n].恩施日报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8

很高兴参加*省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省委省政府对党史工作包括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王宪魁副书记在百忙中亲自参加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做好党史工作和这次革命遗址普查试点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我谨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对*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受到表彰的全体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利用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祝贺*省在党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党史工作,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一代代中央领导都对党史工作非常重视。远的不说,就说近十年来。*8年同志给中央党史研究室写信,明确把“资政育人”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1年6月30日,同志接见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代表,提出党史工作要做到“三个服务”、“三个结合”。曾庆红同志分管党史研究室工作,对党史工作非常关心,作了很多重要指示。比如*7年1月,他在我们室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上批示,充分肯定党史工作的成绩,希望我们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素质,提高水平,切实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各项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曾庆红同志还说过,党史部门并不显赫,但党史工作非常重要。这话说得是很实在的。同志在地方工作的时候,对党史工作就很重视,发表过重要指示。他在离开浙江之前召开的常委会上,专题研究了党史工作,听取了党史工作的汇报,并且特别强调:不懂得研究历史、不重视党史工作,让你抓党史而不抓的领导,“是一个没有素质的领导”、“是一个没有水平的领导”、“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这个话份量很重了。当时浙江的同志很受鼓舞。省委书记讲出这么一番话,不仅是对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提要求,也是对各级党委提出要求。浙江省委常委很快研究批准了加强党史工作的文件,以省委名义召开了党史工作会,还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十七大后,同志到中央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于11月21日专门听取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的汇报。对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强调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史工作者肩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希望全国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再接再厉,开拓奋进,不断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春节之前,同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看望了我们工作人员,和处以上干部合影留念,并即席作了简短但很重要的讲话。他表示去年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他没有能够参加会议,“但早晚我肯定要去一次的”。

*在全国党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首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在这里首先创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在局部地区执政的探索实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井冈山精神。从这里,还走出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其他杰出的将士和领导干部。所以,*的党史资源和内涵极其丰富。这不仅对*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对于全国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财富。*的党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非常值得了解的、非常值得重视的。

正因为如此,*的历届省委省政府和领导同志,对党史工作都非常重视。苏荣同志到*工作后,多次对党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光荣的革命历史是*最宝贵的财富,并专门作出批示:“只有珍惜历史,才能创造未来。研究党史是历史使命。在*,研究党史责任重大,省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分管领导、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同志对党史工作也十分关心、高度重视,经常过问党史工作,及时给予重要的指导,要求充分发挥党史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各级党委把党史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帮助党史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条件。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史部门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在各级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之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省的工作大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党史资料征编、党史研究、党史宣传、党史教育、党史事件和人物纪念、革命遗址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既在全省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在全国党史系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比如,在组织开展有关纪念活动、开展一些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对全国党史工作也给予很大的支持。*4年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就是在*召开的。近年来,新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的沈谦芳同志,对党史工作充满感情,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史工作的一系列设想和举措,着重抓了一些重大项目,主动积极地为省委工作大局服务。全省党史工作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全国党史研究室召开的会议上,我们都表扬过*的工作,表扬过*党史工作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今天,省委党史研究室又作出表彰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的决定。这是对同志们努力和奉献的肯定,也是对*党史工作的一个检阅。对于*党史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表示肯定、表示敬意。

二、充分认识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意义

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具体的工作内容则很多。很多人以为党史研究室就是一个关起门来写书作学问的地方。这不说全错,至少也错了一大半。各级党史部门的工作职能实际上很多,中央规定的有七项。从大的工作类别来说,有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集和编纂、党史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党史宣传、党史教育、党史作品审查、参与对红色旅游和革命纪念场馆的指导,完成中央交办的其他工作等多个方面。而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就是整个党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一个内容和一个环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中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在今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的重要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革命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很多都被列入了文物范畴,被建设成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场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很多遗址、遗迹等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甚至有很多陆陆续续被损毁、废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整个党史工作中,如何掌握全国所有革命遗址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做好革命遗址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23号文件规定,*6—2010年党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制订规划,指导地方党史工作部门在*8年前对本地区革命遗址进行一轮普查,掌握现状,向同级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要革命遗址特别是濒危遗址加强保护,酌情合理开发利用;对保护措施不力的要督促整改。”根据这一精神,中央党史研究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了去年和今年的工作要点当中。同志在听取我们室委工作汇报后所作的指示中,就讲到:关于革命遗址的普查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也是非常需要、急待加强的。红色旅游工作,目前开展还是不错的。各地都有积极性。在党史部门的指导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还要加强指导。要加强对革命遗址、纪念地布展的指导,对展出内容的把关。否则宣传效果适得其反,那就不是红色记忆了。革命遗址的保护是急待加强的。否则许多遗址就破坏殆尽了。同志的这些指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给我们以更大的鼓舞和推动。

要保护、利用好革命遗址,首先要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开展革命遗址普查,是党史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挖掘、整理和研究党史资源的重要基础。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各地丰富的党史资源,掌握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将为准确判断革命遗址保护形势、科学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政策举措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深化党史研究,加强党史宣传和教育,更好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进一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服务全国红色旅游,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央精神和工作规划,近年来,全国党史部门已经加强了对革命遗址的调查、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去年,我们在给中央关于各地落实23号文件情况的报告以及在12月召开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都专门总结和概括了有关情况。比如:广东省实施了中共三大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保护和维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广州的亮点。中央领导同志去的时候,都会去那参观、考察。后来,湖北省又有一个五大会址的保护问题。我们积极推动当地做好这项工作。李景田主任和当时的书记俞正声专门说了这件事。俞正声同志知道后亲自过问,结果是把五大会址及其周围的一片街区进行了改造、利用,建立了五大会址纪念馆,布展搞得也非常成功。上海进行了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的机关旧址的调查研究,建成了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四大纪念地保护标志。到现在为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大会在国内的遗址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还剩下一个在莫斯科的六大会址。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前期的调查工作、查档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各地党史部门很多参加了当地红色旅游线路、景点和内容的审查、布展等工作,特别是重点参加了由牵头的对韶山、井冈山、延安红色旅游示范工程的指导、研究和普查工作。宁夏完成了全区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咱们*、山东也开展了普查,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对全区红色遗址进行了普查,并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开展了兵团的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评选、命名工作,等等。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搞好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希望*省党史部门做好普查试点、提供宝贵经验

按照规划精神,我们要在最近一两年内完成对全国革命遗址普查的工作。从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项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是制定普查的方案。在去年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上,李景田主任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就指出:“按照23号文件的要求,要组织开展对全国革命遗址的普查。我们已与*省委联系,考虑明年上半年在*省开展革命遗址普查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争取在全国展开。”

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按照我们党的工作传统,做什么都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全面推开。所以在全国展开之前,就要选择适当的地方进行试点。

经过反复慎重的研究,我们选择了*省作为全国革命遗址普查的试点省份。为什么选择*?原因有三:

首先是*的革命遗址很多,资源非常丰富,某种程度上是全国的典型和代表。*的普查搞好了,能够为全国提供比较全面的经验,也能为中央、为省委提供完整情况和政策建议,推动*各地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走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是如前所说,*省委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党史研究室也非常积极。我们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进行联系后,沈谦芳同志及时向省委分管领导王宪魁副书记做了汇报,得到了王书记坚定有力的支持。后来沈谦芳同志多次联系和商量,很快制定了试点方案,一起研究讨论,做好了准备工作。8月11日,王书记又在省委党史研究室上报的试点方案上批示:“搞好普查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党史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序而严密。”省委的支持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第三是*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普查之前,赣州、上饶、九江等市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相关的调查,为进一步较大规模的普查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其他市县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这几个市则可以进一步复查、核准,提高质量。

所以,请*率先开展普查的试点,是适合的。当然,这也是*对全国党史工作的支持。所以,中央党史研究室对*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党史部门非常感谢。

这次*召开的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开到县一级的主任会。会议除了研究部署全面的党史工作外,还要部署革命遗址的普查试点工作。省委党史研究室已经印发了普查试点工作的方案。我除了感谢同志们的支持外,还要提几点希望:

第一是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道理前面都讲了,不重复。希望从省到市到县的同志们都高度重视。认真贯彻省委的指示精神,把有关任务和要求迅速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取得支持,接受领导。党史部门的同志更要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好。

第二是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普查。方案里规定了基本的做法和程序。最主要是做好实地调查和档案核查两方面的工作。每处革命遗址都要实地勘测,同时查访、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两者要互相结合,互相印证、互相补充。

第三是要科学严谨,保证质量。普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它不是糊弄人的,不是随便编一点情况、填几个数字就算完事的。它是党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要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真实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实事求是,保证质量、保证准确无误。

第四是要注意沟通协调。革命遗址的普查涉及到很多部门和方面,必须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最近,经我们与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联系,国务院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已经将中央党史研究室增补为成员单位。国家文物局还专门发了831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普查机构尽快将当地党史部门列入同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与党史部门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其在涉及党史、革命史方面的专业优势,拓展文物普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文物普查的影响范围,取得更加丰富的工作成果。这是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党史工作的支持,也为我们党史部门参与有关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在革命遗址普查中,一定要处理好与文物普查工作的关系,互相补充,发挥优势。

第五是注意做好群众工作。革命遗址普查可能会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基本影响会是积极的,但也要注意防止误解,以为要拆迁了,要调整了,要征地了等等。我们要注意,这次普查仅仅是普查,不涉及任何规划、建设、征地等复杂问题。普查之后,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要等普查结束之后再进一步研究,而且要由党委和政府来统一考虑和决定。党史部门承担不了这样的任务。所以,一定要防止由于误解而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防止给党委和政府工作造成压力和困难。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9

我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为载体,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必须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内涵,大力营造全社会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浓厚氛围,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红色旅游热潮逐渐高涨,一些地方的红色资源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滥用、误用、歪曲等现象。因此如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是摆在当前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透视

所谓“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具体说来,它包括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文化、长征文化、延安文化、太行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文化、“两弹一星”文化、九八抗洪文化、“抗雪凝保民生”文化、“5.12”抗震文化,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的遗迹、文物、具体事件、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就**地区的红色文化来而言,它包括1935年红军长征在**活动时留下的会议会址、战斗遗址、烈士陵园、歌谣、故事传说等,还包括**的抗战文化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形象直观,在推动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民族文化遗产革命时期形成的文艺和民间习俗为核心,内涵丰富,有着更加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红色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民族性。每一个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拥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凝结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意志。

2、传承性。红色文化展现了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3、综合性。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综合反映,红色精神与承载这些精神的物质总和,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同一资源既可以开发旅游,也可以其他方式实现向经济的转化。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

1、优势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尤其在红军长征期间产生的红色文化最为突出,**是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后取得首次大捷的地区、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是流传红军故事最多的地区,因此**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研究价值丰富等特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xx——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列为全国四大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此外,如“**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二进**”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重要基石,加之**独特的人文景观,构筑成独特的垄断性的红色旅游资源。随着红色旅游的推动和发展,**的红色历史遗址、纪念馆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也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思路也不谋而合。

2、面临的问题分析。红色旅游的发展并未使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得到相应的落实,由于国家对红色旅游采用财政扶持政策。有些地方出现了以“红色”为幌子,惟利是图的行为,红色旅游中的盲目开发、盲目建设现象造成红色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例如:“众所周知,‘**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关头,“**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中国革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但如今,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名称,却被贵州省**市茅台镇一家酒厂申请注册为“**会议酒”,当作酒名生产销售。”“**会议”注册为白酒商标有损**形象,亵渎了历史,也亵渎了红色文化。“**会议”是一种公共资源,不应该被个别企业独占。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为主。**有的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没能融入特定的地域文化中,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为景区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消费时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时效性较强。在展示形式上,以传统平面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开放方式粗糙,表现手段落后,缺乏新奇感受,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早已厌倦了“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陈旧模式,尤其对和平时期长大的80、90后的年轻人吸引力不够,他们渴望更多的参与性、体验性和自主性,所以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应增强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并且有限的资金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利用,制约了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市场的拓展,不完善的景区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问题突出,影响景区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近年来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不少挖掘、保护、研究工作,但仍不能全面系统地对红色文化资源予以总结、规范,至今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另外,**红色文化研究的主体以党史党建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主要以馆藏资料为主,未形成专门系统的研究机构,对地方文献的发掘力度不够,这些对于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我市“三新一强”战略和全面发展和提升壮大黔北综合经济区的需要,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既可开发作为一种旅游产品,也可延伸作为一项教育活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更有着以史鉴今、教育后人的深远意义。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佳结合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形成相关的“重点旅游区”、“精品线路”、“经典景区”,但这些多数都位于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区位条件较差、可进入性较差的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对发展红色旅游,以旅游扶贫新模式为载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期盼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一些重要的红色遗址还有待开发,如著名的枫香苟坝会议会址等。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随意滥用、过度开发,一些红军长征和抗战时期的故事、歌谣、事迹还有待开发、确认和再创作。这些工作对于充实**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提升其品位和档次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加强红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其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尊重与弘扬。

1、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管理工作

要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大对红色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做到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其次,政府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对于有损或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必须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干预,坚决纠正。

2、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二者关系。首先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为红色旅游充实内容、提升品位。其次要用红色旅游带动红色文化的开发。受经济发展限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落后,资源欠开发,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不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带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在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上下功夫,使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加大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力度,在以党史研究为主线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工作中,对**革命历史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调查了解,使一些停留在民间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以向世人展示。近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一些围绕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取得了很好效果,拓展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如因红军卫生员在**桑木桠活动的故事而改编创作的川剧《红军魂》、以“**会议”、“娄山关大捷”这一历史题材创作的影视作品等。除此以外,依托多彩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为载体,充分发掘和整合民间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商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而红色景区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使展示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安排定时的有关历史的影视、歌舞专场,适当增加参与性内容,策划当代革命工作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红色旅游景区应充分与网络融合,开设红色网站并开发红色软件,构建红色网络文化。

3、依托地方特色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地方文化的挖掘。要组织力量对原始文献的研发,组织对地方文献专门研究,再赋予其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文化资源。利用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和舞蹈大赛这一平台把红军在**时期的“山歌”、“宣传标语”进行再度创作,使其走上舞台银幕。有许多电影、革命歌曲将**老区深深印在人们脑海中,如《长征组歌》中就有两首是歌唱**地区的,把《长征组歌》组织编排到各地演出,对于拨动广大人民的**情怀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应充分利用。要把革命遗址中蕴涵的红色革命精神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里,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让人们深刻了解、欣赏独特的红色文化。

4、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及内涵,对景区资源进行整合,深度开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通过宣传促销、旅游推介会、节庆活动等,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利用国外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好奇心,开拓海外市场,广泛吸引不同层面的旅游者。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篇10

   关键词: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