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渔业产业调研十篇渔业产业调研十篇

渔业产业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09

渔业产业调研篇1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渔业信息产业(fisheriesinformationindustry)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发展的,在近二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渔业信息产业一般包括渔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和这些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informationapplication)。主要研究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建立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提供渔业经济、科技和管理信息服务。

一、渔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l.j.bledsoe(l.j.贝尔德森)设计了北太平洋渔业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不少运行结果,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北美有关的渔业研究所和渔业学院中广泛使用,但是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尚未过关,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大部分是软件编制人员,和渔业专业人员相分离,使用的编程语言是basic和pascal语言,具有内存小、运行速度慢、人机对话能力差和可应用的软件少的缺点,致使计算机在渔业上的应用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到20世纪90年代,像字处理软件包、lotus、dbase这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大量应用软件的开发成功,为渔业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传递、处理渔业信息,特别是在渔业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方面进入了实用阶段。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渔业信息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极不相称,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渔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技术方面的起步和国际上其它渔业大国基本同步,相差也就在几年之内,都是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得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的结果。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编制了大量的渔业应用软件,像饲料配方的优化选择、放养密度模型、渔政管理软件、财务办公软件、水质管理软件、渔业资源模型等等,在数据的处理速度、科学性、数据库的智能化和数据资源共享方面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渔业信息产业努力的方向。

二、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应用的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渔业生产的自动化、高效远洋捕捞、渔业数据库、互联网及渔业智能化专家系统等,这些方面构成渔业信息产业的主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渔业信息技术逐步在渔业生产上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对渔业生产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业生产自动化(fisheriesautomation)

传统渔业的特点是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因此减轻渔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渔民多年来的梦想也是新时期对渔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自动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工厂化养鱼为代表的现代渔业,其核心内容就是养殖的自动化。通过把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和相关的仪器、仪表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加水、控温、增氧、投饵、捕捞等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误差而造成的损失。

国际上渔业自动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的一些渔场建立了不少工厂化养鱼车间,这些工厂化养鱼车间都是以自动化为核心建立的。

2、高效远洋捕捞(far-oceanfishing)

远洋捕捞的成本和效率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鱼群。把卫星定位系统(gps)、飞机拍照和海岸声纳探鱼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对信号滤波和图象加以分辨和模拟,实现鱼群的跟踪和分辨,从而实现海洋捕捞的高效化。我国对此项技术只有个别捕捞船加以应用,而在发达国家已广泛运用在捕捞上。例如日本水产厅和海洋资源研究所建立的海洋鱼情卫星监测网,利用美国在太平洋上空的7号气象卫星对各海域进行红外扫描,再将接收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心,从而迅速、准确地在海图上绘出鱼群的分布位置,然后由设在千叶县的中央渔业专用电台播发,分布在各海域的渔船通过接收相关信息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何处有鱼及鱼的种类和鱼群大小,然后再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鱼群跟踪,从而提高了捕鱼量。

3、渔业数据库(fisheriesdatabase)的建立

建立数据库是实现渔业信息共享的基础。国际上最著名的渔业数据库是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quaticsciencefisheriesabstract)数据库,覆盖了全世界海淡水资源、水环境科学、养殖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文摘。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全世界的渔业工作者分享渔业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查阅和检索渔业文献及课题立项和成果鉴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权威性强的特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水产文献数据库》,收集了我国国内主要水产刊物的文献,是我国水产领域最大的专业数据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还陆续建立了一些其他渔业数据库,如鱼病防治、工厂化养殖、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渔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更好地为渔业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等部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渔业互联网(fisheriesnetwowk)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历史也很短,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1995年6月起我国通过邮电部正式向民间开放,此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1999年被称为中国政府上网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与渔业有关的网站也迅速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像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网涵盖了渔业部分,其他与渔业有关的网站有中国水产网、中国水产资讯网、国家水产网、中国海洋信息网等等。

渔业互联网和渔业数据库相结合,为渔业信息的快速传播、了解国内外渔业发展动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渔业政策法律法规、查阅文献资料及行为决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智能化专家系统(expertsystem)

把数据库技术和模拟人类活动规律相结合,构造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专家系统。这样的专家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对话对于渔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技术咨询、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质管理等等。在我国,这样的智能化专家系统正在不断开发,已经建成的专家系统主要有病害防治系统、养殖工程系统、工厂化养殖系统等。

三、渔业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尽管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经费短缺和体制、机制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犹为重要,渔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大都借鉴信息产业的技术,有渔业产业特点的创新技术不多,而渔业产业又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产业,由于渔业环境复杂、鱼类活动不易监测、经验在生产中占重要位置导致行业而导致行业规范性差、劳动者素质较差等等,这样的特点要求在开发和使用渔业信息技术时要具有简单易操作、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特点。

第二,人才缺乏。我国每年培养了大量的渔业专业人才,但是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特别是还要具有一定的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技术落后和创新能力下降,渔业信息产业基本上引用和套用信息产业的技术,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而持续快速的发展。

第三,机构设置重叠和经费短缺。各省渔业信息机构设置重复,布局不合理,渔业信息工作大多为看摊和重复无效率的工作,有限的经费又被撒胡椒面了,经费短缺可以表述为“惨淡经营,苦苦支撑”。经费不足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一方面,等靠要的思想仍很严重,向市场要效益既缺乏手段,也缺乏思路,现有的体制也难以消灭等靠要的观念。

四、发展渔业信息产业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渔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管理创新、开拓思路、多方面筹集资金。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认清了渔业信息产业关系到渔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渔民和渔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应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向渔业信息产业倾斜,增加政府对渔业信息产业的投入;同时主动出击,一方面申报项目,通过项目获得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向市场要效益,发挥渔业信息部门的比较优势。渔业信息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渔业生产经营的空间不仅有水域,还有陆地,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产业和渔业文化等,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拓展思路,开辟财源。例如信息咨询,充分发挥它的占有信息多、信息反馈快的优点,为中国渔业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咨询,包括当地的渔业资源、市场情况、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状况等;为国外渔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咨询,提供包括中国市场环境、消费习惯、自然条件和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地区选择、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报酬;为相关政府和企业提供渔业园区规划,包括园区布局、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工艺设计、工厂化养鱼设计等等;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供可行性论证,在论证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报酬。

渔业信息部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创办文化产业,主编信息类杂志,我国有这么多的渔民、这么多的养殖单位,如果把相关的渔需物资如养殖大棚、苗种、饲料、药品、设备等信息加以汇总和不断更新,通过广告和杂志销售,一定能获得不小的收益;主编养殖用渔业书籍,自编发行,也会有不小的收益。

2、树立人本思想,培养复合型人才。再好的思路,再好的管理,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人。现代渔业信息产业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综合,其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人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渔业信息产业主要的任务是跟踪、收集、开发、传播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尤其强调知识化、智能化,这就要求信息人才向多元化发展,掌握一些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快速掌握国内外渔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实现信息处理的有序化、矢量化,达到信息产业的最大增值和最优服务,因此,渔业信息产业能否快速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培养一批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一定要树立人本思想,在分配住房、奖金、培训、出国、项目等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加快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3、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要针对渔业的特点,多上一些项目,购置和研制开发适合我国渔业特点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培训专业人员、建立模拟系统等。在当前渔业信息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引进一些国外成熟的渔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库。

渔业产业调研篇2

 

关键词:渔业反补贴反补贴调查预警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渔业反补贴是个全球性课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业补贴是政府行为,渔业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二,渔业反补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持续时间长。 

   第三,渔业反补贴措施适用的连锁效应特别大。在wto成员政府渔业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渔业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对渔业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美国修改反补贴税法后将之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等其他wto成员业已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渔产品。 

   三、中国遭遇渔产品反补贴:出路与对策 

 (一)渔业反补贴调查理论研究 

   我国入世后,在渔产品对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在非渔产品反补贴对中国开始适用国内调查程序以后,加拿大、美国甚至欧盟更加强化可对华反补贴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贸易伙伴必将在渔产品贸易中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

   我们要积极应对渔业反补贴调查及其对华渔产品出口贸易的

影响,必须加强对渔业反补贴调查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做到从容应对。目前我们对wto成员的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关注很不够,基础性的数据不完整,研究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在前,主动的应对性研究在后,不能适应我国渔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对华渔业反补贴案可能增多的现实。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动向,对它们的进口制度、体系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加强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积累,从案件发生的萌芽、正式发生、最后结束、事后引起的连锁影响等多方面跟踪分析,积累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渔业反补贴调查预警机制 

   渔业反补贴目前套用的是传统反补贴程序制度。将来谈判达成的新渔业反补贴机制也不会对之作太大的修补。企业是渔产品出口的主体,数量众多,很多渔业企业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信息来源广、反馈及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以及使领馆的商贸机构、海关等组织收集各国反补贴调查的信息。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身为民间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虽然我国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美国对之提起的反垄断之诉。但是作为行业组织,其在渔业反补贴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若能协调好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将使我国渔业出口产品遭遇不必要的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三)积极应对国际渔业反补贴调查 

   补贴的存在与否,需要证据的支持。由于补贴是政府行为,因此,起诉方要成功举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渔业反补贴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程序性事务,必须取得相关数据才可以据之判断是否存在渔业补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起诉方调查机构的渔业反补贴调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放弃自己在程序上所享有的权利。渔业反补贴的技术性要求高,证据必须确凿,程序也很复杂。渔业补贴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要触及它国国内法和涉及大量的政府间的交涉,被调查对象国政府提供给该国生产商的补贴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得,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国家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国外对华实施渔业反补贴调查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渔业补贴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国主管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集wto规则人才、经贸人才和会计人才为一体的精干的应诉队伍,采取主动配合的姿态。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配合的方式,实现无补贴事实的裁决结果。 

   参考文献 

   [1]francist.christyjr.,thedeathrattleofopen accessandtheadventofpropertyrightsregimesinfisheries.marineresourceeconomics,vol.11,page287 

   [2]陈静娜,wto渔业补贴谈判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2) 

渔业产业调研篇3

[论文摘要]渔业反补贴是持续性事项,是对渔业补贴的对抗措施,旨在抵消补贴对渔业贸易正常流动造成的扭曲效果。国际社会尚未对渔业补贴新规则达成一致,对渔业反补贴仍然沿用传统的SCm协议既定的规则。我国渔产品出口遭遇反补贴调查将成必然,为此,我们要作好理论调研、加强预警并积极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渔业反补贴是个全球性课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业补贴是政府行为,渔业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二,渔业反补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持续时间长。

第三,渔业反补贴措施适用的连锁效应特别大。在wto成员政府渔业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渔业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对渔业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美国修改反补贴税法后将之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等其他wto成员业已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渔产品。

三、中国遭遇渔产品反补贴:出路与对策

(一)渔业反补贴调查理论研究

我国入世后,在渔产品对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在非渔产品反补贴对中国开始适用国内调查程序以后,加拿大、美国甚至欧盟更加强化可对华反补贴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贸易伙伴必将在渔产品贸易中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

我们要积极应对渔业反补贴调查及其对华渔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加强对渔业反补贴调查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做到从容应对。目前我们对wto成员的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关注很不够,基础性的数据不完整,研究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在前,主动的应对性研究在后,不能适应我国渔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对华渔业反补贴案可能增多的现实。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动向,对它们的进口制度、体系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加强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积累,从案件发生的萌芽、正式发生、最后结束、事后引起的连锁影响等多方面跟踪分析,积累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渔业反补贴调查预警机制

渔业反补贴目前套用的是传统反补贴程序制度。将来谈判达成的新渔业反补贴机制也不会对之作太大的修补。企业是渔产品出口的主体,数量众多,很多渔业企业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信息来源广、反馈及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以及使领馆的商贸机构、海关等组织收集各国反补贴调查的信息。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身为民间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虽然我国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美国对之提起的反垄断之诉。但是作为行业组织,其在渔业反补贴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若能协调好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将使我国渔业出口产品遭遇不必要的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三)积极应对国际渔业反补贴调查

补贴的存在与否,需要证据的支持。由于补贴是政府行为,因此,方要成功举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渔业反补贴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程序性事务,必须取得相关数据才可以据之判断是否存在渔业补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方调查机构的渔业反补贴调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放弃自己在程序上所享有的权利。渔业反补贴的技术性要求高,证据必须确凿,程序也很复杂。渔业补贴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要触及它国国内法和涉及大量的政府间的交涉,被调查对象国政府提供给该国生产商的补贴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得,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国家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国外对华实施渔业反补贴调查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渔业补贴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国主管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集wto规则人才、经贸人才和会计人才为一体的精干的应诉队伍,采取主动配合的姿态。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配合的方式,实现无补贴事实的裁决结果。

参考文献

[1]Francist.ChristyJr.,theDeathRattleofopenaccessandtheadventofpropertyRightsRegimesinFisheries.marineResourceeconomics,Vol.11,page287

渔业产业调研篇4

关键词: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基本建设

一、引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现代农业形态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渔业自身特点‘”。正确把握现代渔业建设的内涵,可从技术特征角度认识,也可从产业特性方面理解「2]。

从技术特征上,林学钦认为,“现代渔业是科技先导型渔业。在生产活动中,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第一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和现代装备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观念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长”〔3]。赵明森认为,“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武装提升传统渔业,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引。王学光认为,“发达的渔业生产力是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5]。

从产业特性上歹农业部原副部长范小建认为,“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加强现代渔业建设就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从上述学者、领导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渔业建设的好坏取决于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支撑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物质装备一一基本建设力度的强弱。渔业科技创新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动力。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六五”末的35%左右提升至“十五”末的53%,与此同时,水产品年总产量由705.2万吨增加至4419.9万吨,渔业经济年总产值由12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提升至401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8%)‘6]l7]。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就必须要充分认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的需求。

二、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需求框架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是以现代化物质装备为基础的,迫切需要基本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现代化实验用房建设渔业科学研究实验对象是生活在水体中的水生经济动植物,实验环境复杂且不易控。对比其他行业,渔业科学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在实验用房方面:一是需较大的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按照实验人员情况、工艺技术流程以及科研仪器设备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科研辅助用房、科研设施用房以及公共设施用房配套需求,如学术交流中心、水生实验动物用房等,需加大实验用房建设力度,扩大建设规模;二是确定合理建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室(如按命名权限不同,划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按实验目的不同,划分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按学科群划分为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台站等)功能定位以及承担课题情况,充分考虑建设前瞻性、国际化等要素,通过专题研究,确定各类实验用房合理建设标准。

(二)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

科学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实验条件,受配置的数量和精密度两项指标影响。数量决定研究工作效率,精密度决定研究工作深度。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为苛刻要求,如水产生物科学研究已进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的基因组时代,要求所配置的仪器设备须具有高通量、高自动化特征。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快速发展,一要根据需求,提高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比例;二要在加强对现有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推进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加配置数量。

(三)实验基地配套建设

提高渔业生产力,服务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根本目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验基地是渔业科研中试实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平台。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加快渔业科技发展速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建设,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由于受灾地区大部分水产实验基地设施未达到防寒抗寒标准,很多水产养殖动物被冻伤、冻死,甚至一些珍贵的水产种质资源也因此而丢失,重创了我国南方水产养殖业。实验基地建设中还需权衡建设标准与建设成本关系,设置一定的安全阑值,确保实验设施能够抵御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保障实验基地内水产生物的保存安全。

(四)可移动设施购置

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数据为我国国际渔业权益谈判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81的形势下,以及受《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以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签署和生效的影响,远洋渔业可能是我国下一个重要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因此,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仅具有直接经济效益,更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考察船是开展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仅有两艘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远不能满足远洋渔业发展需要。尽快立项建设一批渔业科学考察船,加快我国现代化渔业科学考察船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此外,为加强内陆渔业资源环境考察与观测,也迫切需求配备一定规模的内陆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以及采样车、采样艇等设施。

三、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渔业基本建设的加强需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社会各方面资金,本文仅就中央投资部分进行讨论。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我国渔业科技基本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渔业投资规模与建设规模增长快“十五”以来,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61.56亿元,完成了一大批渔业发展急需的实验用房和试验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和研究手段。以农业部所属公益性的部级水产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十五”以来共落实基本建设投资约5.6亿元,完成业务用房建设7.76万扩,试验设施建设3.58万耐,仪器设备购置2901台套。渔业基本建设资金的投人以及渔业科研设施的建设,为快速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渔业基本建设支撑行业发展能力增强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一2010)》中,规划建设的6个部级渔业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已基本完成,相关质检中心仪器设备配置达到一流水平,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在大菱坪药残、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我国水产品国际声誉;在支撑水产良种选育方面,《全国水产原良种工程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了一批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为水产原种的保存、优良品种选育搭建了平台,提升了我国水产业发展质量;在渔业资源监测与环境研究方面,完成了“南锋号”科学调查船建造以及5个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建设,加强了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条件建设,提升了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在水生动物疫病研究方面,建设了1个病原库、3个流域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定数量的县级防疫站,支撑了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工作,提高了对我国部分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研究能力。

与此同时,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还面临着如下几方面挑战:(一)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10年来,在国家加大“三农”投人的大背景下,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从2003年的8.54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4.16亿元l9j。虽然2009年开始加大了渔政渔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但到2010年渔业投资也仅9.68亿元,略高于2003年投资规模,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却在下降。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渔业基本建设研究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宽渔业基本建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基本建设环节、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而对渔业发展与渔业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方面,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现代渔业的发展。

(三)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快速推进渔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尽早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是发挥渔业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据统计,2009年底渔业基本建设结余资金约0.79亿元,积累资金占已下达投资16.2%。因此,进一步提升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有限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过程中又一重大挑战。

四、完善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对策建议(一)重视并加大对渔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渔业基本建设资金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中物质装备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人的新形势下,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不仅没有获得同步增长,甚至绝对数也呈阶段性下滑趋势。现代渔业建设,要求从水产良种选育、渔用饲料研究、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机械研究与加工、水产品市场完善、水产品冷藏与加工研究、水产品物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平安渔业建设等多方面人手,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用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投人力度。此外,为落实好、利用好国务院提出的,要编制有关领域发展建设规划,并将批准的建设规划作为投资决策重要依据‘’01的有关规定,我国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尽早制定渔业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并争取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投资部门批复,逐步完善渔业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不断增强现代渔业发展后劲。

《二)开展渔业基本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一是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与基本建设相结合,设立相关科研专题,通过分析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特点以及趋势,明晰新形势下我国渔业科研单位对基本建设的需求,为相关政府机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如科学调查船体系应如何布局等;二是加快修订完善渔业工程建设标准。相关标准的缺失或数据的滞后,对现代渔业发展极为不利。如:目前渔业科研用房建设标准主要依据是《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科研等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当前仍参考该标准建设科研用房,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另据查询,在我国渔业工程建设领域中,当前只有渔港工程部分单项制定了专门建设标准,而在其他渔业工程建设领域或无建设标准或仅在行业标准中简单涉及,渔业工程中许多建设标准当前只能借鉴大农业,甚至工业建设标准,不符合渔业发展实际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好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实施项目,执行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以及施工安全制”,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并在保障资金安全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通过自查、专项检查、重大项目稽查等形式,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并及时纠偏;重视项目验收,严格审查财务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档案管理等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开展项目后评价,及时进行投资成效分析;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职能,健全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衡机制,保证基本建设的廉政;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队伍以及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为高效规范执行项目做好智力支撑。通过对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确保渔业基本建设资金安全使用以及投资效益尽早发挥,保障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l]大力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全面支撑现代渔业建设一一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产,2007,(3).

[2]史磊高强.现代渔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渔业经济研究,2009,(3)=7一10.

[3]林学钦.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论述[j].厦门科技,2003,(2):18一21.

[4]赵明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j].渔业经济研究,2006,(3)=5一9.

[5]王学光.现代渔业建设的一己之见[j].中国水产,20l0,(3)=28一29.

[6]杨宁生.科技创新与渔业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oo6,(3)=8一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李健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08,(l2)=6一9.

渔业产业调研篇5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6902

1引言

渔业资源是指水域中蕴含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能够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包含水域中蕴含的鱼类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还包括与渔业生产和环境有关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饵料生物等的品种和数量。渔业资源的储藏量和生物多样性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1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捕捞

伴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就业压力加大,而对于从事渔业生产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收入却不少,于是一部分人员纷纷转产转业投身渔业生产。渔业生产者往往过度看中渔业经济利益而忽视渔业资源自身特点,一味追求高产量,于是不断改良渔船渔具等器械,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捕捞能力,造成捕捞强度极大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可供捕捞的鱼类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2.2因资源产权的虚置,管理无力

虽然近些年渔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如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增殖放流、发展远洋渔业等,力求恢复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但因为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低,一些渔民仍无视国家的渔业法律法规,无视休渔禁渔的条例,滥捕幼鱼和产卵亲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合格渔网渔具屡禁不止,使得本已脆弱的渔业资源雪上加霜,再生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无持续发展的意识,污染严重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城市污水的乱排放、水利设施的盲目兴建等不顾及生态环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鱼类洄游、种群繁衍,造成大批鱼类死亡,部分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影响鱼类种群繁衍和存亡,危及食物链上的各个动植物。

3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3.1可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渔业大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而且连续10多年来水产品的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海洋渔业在我国―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提高城市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此,人们总是更加倾向于向海洋索取,而忽略了对海洋的保护,结果就是造成了捕捞能力严重过剩、海洋水体污染、兼捕物的浪费、栖息地退化、部分鱼类种群面临灭绝。此时,就迫切地需要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的反应渔业资源的现状。

3.2能够从优化管理的角度为渔业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利用体系能够对其包含的子系统进行更加微观层面的分析,包括子系统的现状、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等,这些分析和论断将为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监管渔业资源,及时发现影响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探讨

影响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有:渔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渔业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4.1有计划地通过渔民转产转业以减少渔业劳动力

在21世纪初,我国就进行了大规模地鼓励渔民转产转业的行动,希望通过他们的转产转业提高其收入,同时也保护渔业资源,令渔业资源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和预计大相径庭,在初期的转产转业成功后,出现了大量的转产后的渔民再度返流捕捞,极大的削弱了“双转”的成果。时至今日,从实证的角度同样可以得出,渔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仍旧严峻,具体原因包括:对于“渔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转产转业的实施;巨大的渔业沉淀成本,如渔船、基础设施建设等;因为渔民中的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的文化程度比例高,使得他们很难再找到其他维生的行业。鼓励转产不是简单的动员渔民脱离渔业这个大产业,可以是鼓励渔民从捕捞渔业转向养殖渔业,同时政府需要安排一定的专家进行渔业养殖的合理培训指导。

4.2将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建立渔业资源有偿开发有偿使用的制度。海洋是我国蓝色的国土,海洋渔业资源也就是一种蓝色国土的资源,那么就应当将海域与土地同等看待,纳入资产管理的范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渔民懂得“靠海吃海”,却不明白海也是要去“护养”的,自由入渔和恣意浪费,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利用。对此,渔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渔业资源资产的功能,对渔业资源的开发或经营者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资源再生补偿费等,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

4.3实行渔业资源的社会再生产,大力发展养殖渔业

随着人类对于渔业资源需求的剧增,仅仅依靠鱼类自身的繁殖能力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人类介入鱼类的新陈代谢和再生循环中,通过增加社会投入扩大鱼类的再生。这种社会的投入需要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即包括发展人工鱼礁、营造渔场环境等,为鱼类的社会再生产提供优质的环境。

通过鱼类养殖品种的优化升级、苗种繁育技术的提升、养殖饲料的调整,坚持存量调整与规模膨胀并重,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海洋牧场,提高渔业养殖业的规模、质量和比重。通过支持建设高效节能的水产养殖业引导传统的渔民弃捕从养、转产转业。

4.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渔业产业多元化

在海洋产业中,海洋捕捞业是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随着近海资源结构的改变和国际渔业管理的加强,我国渔业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呼之欲出。合理的渔业产业结构应当是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中心,以海洋科技、休闲渔业为重要支撑的立体化的结构。

休闲渔业是将渔业和休闲、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转移,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渔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意义深远,有利于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休闲渔业已经成为现代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朝清.渔业资源衰退原因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河北渔业,2007(2):4~5.

[2]海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资源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3]郑斯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博弈与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4]白洋,朱伯玉.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171~176.

[5]姜亚洲,林楠,杨林林,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水产科学,2014(2):413~422.

渔业产业调研篇6

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约占GDp的四分之一。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9万吨,实现水产品产值132亿元,水产业总产值达到309亿元。其中海洋渔业增加值达到58.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5%;完成特产税3.2亿元,占全市农业特产税的8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1%;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18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可以说,海洋与渔业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经济的主导行业、地方财源的中坚力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经过调整,渔业内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力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经过调整,渔业内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力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在渔业内部,行业结构趋于优化,资源配置日益合理。全市捕捞产量由*年的112万吨调整为20*年的101万吨,养殖产量由125万吨调整到138万吨,捕捞、养殖、加工三个主导行业的产值比由1:1:1.2调整为1:1.3:1.5,实现了以捕捞为主向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重大转变。在渔业外部,传统的渔业产业链条被拉长,海洋医药保健、船舶修造、海洋运输、盐化工和滨海旅游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海洋食品和船舶修造等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以滨海旅游和海上运输等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一个以渔业为基础、门类较齐全、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现代海洋三次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2、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膨胀。远洋渔业增势迅猛。*年以来,全市新上远洋渔船近69艘,现有远洋渔船总数86艘,作业领域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作业方式发展到鱿鱼钓、金枪钓、拖网等,初步实现了由过洋性捕捞向大洋性捕捞的转变。名优养殖迅速崛起。两年来,全市新上海参围堰养殖7000亩,虾池造礁增殖5000多亩,新增海参养殖1.5亿头;新上鲍鱼筏式养殖1000亩,筏养总面积达到约*亩,新增鲍鱼养殖5000万头;新上工厂化养鱼4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米;新上网箱养鱼8000多个,总数达到2.3万个,深水网箱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个。名优养殖产值占养殖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精深加工日新月异。全市新上精深加工项目30多个,新增加工面积15万平方米,培植了“好当家”、“泰祥”、“威东日”、“宇王”等一大批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全市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HaCCp、iSo9000等各种国际质量、卫生标准体系认证。精深加工产值占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全市先后有西霞口、好当家等10多个企业投资发展休闲渔业,开发建设了成山头、小石岛等一大批休闲渔业区。海洋运输,西霞口水产集团、石岛供销集团先后开通了到韩国的客货运输航线,全市家渔业企业建立了远洋运输船队,发展货轮50多艘,从事国际、国内海上运输业。

3、一批骨干特色产品脱颖而出。以牙鲆、大菱鲆、石鲽等为主的海水鱼养殖系列产品,新增养殖总量3000多万尾,全市总存养量达到6000多万尾,其中大菱鲆700多万尾,年产量近3万吨,年产值近20亿元;以海参、鲍鱼、海胆等为主的系列海产珍品。其中海参总存总量达到2.5亿头以上,年产值8亿多元;鲍鱼总存养量达到1.2亿头以上,年产值近5亿元。以海带等为主的海藻系列产品,年产量40多万吨,产值10多亿元。以杂色蛤、扇贝、牡蛎等为主的贝类系列产品,年产量近90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以“好当家”、“泰祥”、“宇王”等优质名牌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系列海产品,发展到400多个花色品种,年产量20多万吨,产值40多亿元。

4、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到20*年底,全市产值过5000万元的渔业企业达到60多处,其中产值过亿元、纯益过千万元的渔业企业近40处,产值过两亿元的14处,产值过5亿元的7处,最高的好当家集团年产值11亿元以上。这些渔业企业集团年实现产值在100多亿元,其产值和效益都占全市水产业总产值和总效益的40%以上,成为全市海洋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结构调整中,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政策促结构调整。为搞好全市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基层抓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导向作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决定“十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基金,对海洋与渔业发展进行鼓励扶持。各市区除按比例搞好配套处,要从渔业缴纳的特产税中每年拿出5%左右,作为渔业发展专项基金。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上级及自身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政策驱动,对远洋渔业、渔民转产转业、深水网箱养殖、标准化建设等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和项目进行大力鼓励扶持。到目前,除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外,市财政共发放远洋渔业奖励资金110万元,深水网箱奖励资金3*万元,新品种引进资金60万元,标准化基地建设资金30万元,渔船报废拆解补助资金30万元,充分调动了基层抓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捕捞渔船、渔民转产转业过程中,我们坚持国家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拆解报废渔船与新上项目相结合,于20*年底在全省率先集中拆解报废渔船60艘,今年又集中拆解报废172艘,是山东省目前一次性拆解捕捞渔船数量最多的一次。

二是抓好示范带动促结构调整。我们认为,抓园区、建基地不仅可以引资金、引项目,而且可以出经验、出成果,对深化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推进海洋与渔业工作总体上档升级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我们将抓园区、建基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落实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上,我们争取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海洋渔业现代化示范区,建立了7处省级渔业示范园。在科技进步上,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两处国家海洋“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建立了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全国海水养殖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以这些基地和园区为依托,先后承担了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全雌牙鲆鱼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工厂化养殖水净化系统技术研究、大洋渔业资源开发环境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深海潜网设备和高产养殖技术、epa、DHa营养物质的海洋微藻饲料开发技术、海水鱼病免疫检测药物疫苗研制等17项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推广了虾池养参、潜网养殖等1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先后举办了无公害技术培训班、名优养殖培训班等各种质量、技术培训班10多次,参训人数达500多人,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在标准化建设上,争取建立了全国海带养殖加工标准化示范基地、全省放心水产品基地和3处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到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示范园区和基地40多处,对深化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培植龙头骨干促结构调整。龙头骨干企业既是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又是重要的载体。抓好骨干龙头企业的结构调整,不但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转轨变型,实现快速发展,而且将对整个海洋渔业结构调整起到强力拉动作用。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将大企业、骨干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来培植。一是以荣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靖海、大鱼岛、马山、华海等渔业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荣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荣远渔业有限公司、大鱼岛大洋渔业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仅此以这3家重点企业为依托,全市就外派远洋渔船66艘。二是以华新海大、寻山、好当家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名优养殖。通过扶优扶强,寻山集团深水网箱养鱼发展到近20个,华新海大、好当家工厂化养鱼增势迅猛,分别发展到8万和7万平方米,成为亚洲最大的工厂化养殖场。三是以好当家、泰祥、宇王、俚岛、威东日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好当家集团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资举办了11处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年产5万吨的规模,研制开发了水产、蔬菜、面食、肉类四大系列200多种产品,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冷冻食品加工出口基地。四是以西霞口、好当家、马山集团等渔业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西霞口集团投资1亿多元对成山头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先后建起了三星级宾馆、渔村公园、放养式野生动物园等项目,20*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元。好当家集团投资3亿元,兴建集高尔夫球场、水族馆等为一体的“闻涛度假村,打造旅游精品工程。马山集团投资1.2亿元,对天鹅湖旅游业进行高起点、高品位设计规划和建设,将其开发成集旅游、度假、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四是狠抓对外开放促结构调整。在海洋与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将对外开放作为一个重要举措,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建立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布局,使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不断走向深入。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靠标准化生产促进结构调整。制订了《*市渔业标准化“十五”规划》,率先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刺参、缢蛏、牙鲆、虾夷扇贝等7种产品的21项地方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目前,全市已经有30项地方渔业质量标准获省技术监督局备案公布。在全市规划建设了海带浅海养殖示范区、牙鲆鱼工厂化养殖示范区、虾池综合利用示范区、扇贝浅海养殖示范区和滩涂贝类养殖示范区,确立了15处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出台了《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在水产养殖的饲料及生长、水质、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建立生产日志制度,全面推行有标、采标、达标生产。目前全市已有近10家企业和21种水产品通过了全国无公害水产品及产地认证。在全市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工作,对规范养殖生产、确保水产食品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标准生产和强化质量管理,全市取得HaCCp、iSo9000等各种国际标准质量、卫生体系认证的企业达100多处,对突破各种贸易、技术壁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加快结构调整。海洋渔业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2亿美元,建立了200多家三资企业,实施了200多个利用外资项目,加快了结构调整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靠国际市场拉动结构调整。积极拓宽出口渠道,全市发展水产品销鲜船近百艘,从海上直接向日本、韩国等出口鲜活水产品。调整传统的贸易方式,在稳定一般贸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加工贸易规模。20*年,全市出口水产品23.5万吨,创汇3.14亿美元,创汇额较上年增长11.7%。水产品同机电、服装一起成为全市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我们在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受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捕捞渔船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进一步成长壮大;远洋渔业、名优养殖、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优质高效产业等发展步伐不快,渔业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渔业结构的大调整、在转型,实现渔业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主要工作重点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远洋捕捞船队,建设一条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培植一个世界性的加工贸易基地,建设一个环沿海岸线的休闲渔业区,培植一个区域性的水产物流中心”。

“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远洋捕捞船队”,就是以大洋渔业为重点,以过洋渔业为补充,多元化投入,产业化发展,集团化经营,逐步形成钓、围、拖等作业方式兼容并蓄的远洋渔业发展格局。到“十五”末,在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远洋渔船力争达到150艘以上,远洋捕捞产值占海洋捕捞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

“建设一条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就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布局,成区连片,建设一批优势水产养殖区,形成一条环海岸线的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提高养殖业的总体规模和水产。以荣成、环翠、乳山为重点,建成全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以文登、乳山等为重点,建成全国重要的虾类和贝类养殖基地;以荣成、环翠等为重点,建成国际性的鲆鲽鱼类养殖基地;以荣成、环翠等为重点,建设世界最大的海藻养殖基地。

“培植一个国际性的加工贸易基地”,就是以现有精深加工企业为依托,狠抓加工贸易这个重点,以加工贸易促招商引资,以加工贸易促出口创汇,将*建设成为面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的加工贸易基地。争取到十五末,全市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以上,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渔业产业调研篇7

渔业局(处)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省水利、渔业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宗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增加渔业效益为中心,以农(渔)民增收、行业壮大、财政增税为目标,依靠科技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法制建设与渔业环境资源保护,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示范基地,加快工程化稻田养鱼和休闲生态渔业发展,努力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200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7.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0.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和4.8%,全省渔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回顾一年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05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修订后的《凤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于8月3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10月1日起施行。制修订《凤珇省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办法》报省政府法制办,《凤珇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厅务会审议通过下发执行。

2、继续做好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工作,全省核发渔业水域养殖证527本,发证面积3600公顷,累计完成全省核发任务的88%。

3、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建设榆阳区牛家梁等2个生态渔业示范点,建立冯家山水库渔场等4个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全年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94亩,其中高标准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2935亩,示范点亩均增加收入381元。

4、完成了团头鲂养殖技术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和送审,申报农业部渔业行业标准制修定项目4个,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组织完成石头河水库渔场、西安水流渔场等3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

5、太白胥水河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评审待批,省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凤珇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新批准建设陇县、洛南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完成了2005年度渔业水域环境公报和水产疫情公报的。

6、编制完成全省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大纲,“七大体系建设”建设规划报省政府,编制申报13个渔业项目报有关部门5个已被立项下达计划,全年累计落实中省基本建设资金1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做好了渔业年报、半年报、季报等统计工作,编制完成15个渔业重点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农业部支持我省7辆渔政车和2艘渔政船交付使用。

7、全省举办渔业计划、统计、推广、养殖、技能鉴定等培训班6期386人次,组织开展3次渔资市场整顿和打假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等渔业违法行为。全省累计查处渔事违法案件523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64万元,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4多万元。

8、全面启动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做好全省渔业船舶登记检验以及船员培训和发证工作,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整顿和取缔“三无”渔船,全省有7艘渔政执法船经国家渔政监督局批准公布。

9、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完成政协委员提案2件、人大代表提案3件的回复,渔业信息40多篇,组织基层80多名职工参加四川农业大学专、本科学历教育。“池塘生态渔业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今年,渔业局(处)按照厅党组统一部署,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渔业发展主题,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做好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审核事项精简工作,在年初召开全省渔业工作会议上,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推进了全省渔业工作顺利开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渔业局(处)把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结合渔业工作实际,自觉地创新执政理念,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推进渔业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通过继续深入推行基层评议制度,做好省水产供销公司、养殖公司企业改制的协调指导,并进一步研究特点,把握规律,落实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规范综合政务运行管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重拳出击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有效促进全省渔业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好渔业结构调整工作。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主题,着重围绕解决“三农”增收问题,从有利于加快全省渔业发展,有利于规范渔业行业管理,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年初全省渔业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渔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和目标。一年来,渔业局(处)在全面总结“十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基础上,立足当前全省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整合渔业资源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以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更新改造全省现有水产良种繁育场站,积极引导引进和繁育名优新品种。西安市名优养殖品种35个,名优养殖面积达4500亩,占到全市养殖面积的15%;咸阳市引进河蟹3.4万只在三原试验养殖产量2100公斤、产值8.4万元、亩均收入1267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汉中市汉台区引进杂交鲶、鲈鱼、河蟹等名优品种试验养殖面积达1200亩,走特色水产养殖路子成效显著。洋县、城固县在小水库试验鱼猪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渔业产值达40万元,比过去水库单一养殖模式成本降低20%,水库纯收益提高15%,为改变水库传统单一养殖模式积累了好经验。二是大力拓展水产养殖领域,充分挖掘沟、河、库地等宜渔资源综合开发,在陕南、陕北等一些地区重点发展了水库、淤地坝渔业,在一些有条件地方引导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对全省秦巴山区冷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全省优质、高效、无公害等健康生态渔业得到快速发展。西安市投资120万元建成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填补了该市冷水鱼类养殖苗种生产空白。宝鸡市在冯家山水库渔场引进鳟鱼、鲟鱼试验养殖,苗种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新增冷水鱼养殖面积1200平方米。安康市实施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932亩,亩产水稻643公斤、亩产鱼68.2公斤、亩增纯收入438元、亩均产值比项目实施前净增长89%。三是抓住今年鱼价提升的有利时机,转变过去渔业养殖生产和经营思路,依靠市场和经济利益驱动调节,广泛吸收大批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渔业生产,鼓励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加快了休闲、加工等渔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全省渔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今年,西安市有350家渔场发展休闲垂钓业,带动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仅休闲游钓收入产值达1.4亿元,占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0%,渔场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汉中市围绕“鱼”做文章,以人性化的经营理念,吸引城乡居民消费娱乐,已形成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100处,进一步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

3、强化执法,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是本着“细化、完善、突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渔业管理体制,明确渔业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填补渔业管理中的空白,配合省人大完成赴外省法制调查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学者反复研讨修改,修订后的《凤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在8月3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于10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的设置和工作职责,增加了对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程序和管理规定。特别是突破上位法,明确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销售的水产品须经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上市,把渔药和渔饲料(包括渔用添加剂)等渔需物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权限,逐步从畜牧兽医部门调整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解决了渔业行政部门多年无权对渔药、渔饲料生产和经营实施监督管理的空白,走在了全国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前列。二是进一步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在汉江实行封江禁捕和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组织召开了全省大鲵人工自然生态繁殖座谈会,整顿检查已批准大鲵驯养繁殖场,依法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严厉打击各类渔事违法行为,全省累计查处渔事违法案件523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64万元,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4万元。全省利用社会和民间资本过千万元投入大鲵驯养繁殖,汉中市大鲵驯养繁殖场有30组亲鲵产卵、孵化稚鲵5000尾,为进一步开展大鲵驯养繁殖试验研究积累了经验。三是加强全省渔政执法体系建设,严格渔业船舶登记检验制度,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和整顿全省渔政执法着装,配置改造基层渔政执法装备。目前,厅党组同意成立省渔政监督管理局并加挂省渔业船舶检验局牌子的请示报省编办待批,制定《凤珇省渔业船舶监督管理办法》报政府法制办,农业部支持我省的7辆渔政车和2艘渔政船交付使用,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正式成立,咸阳市渭城区渔政管理机构经政府批准成立,宝鸡市将渔政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的申请已报人事局待批。四是加快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申报太白胥水河部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专家评审待批,省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凤珇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新批准建设陇县、洛南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4、加大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贯彻实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契机,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对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质量监管,为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鱼”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法规。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凤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中,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水产苗种引进繁育、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域环境污染和从事污水养鱼、水产品销售市场准入、渔药等投入品监管、无公害水产品管理等方面,突破上位法对其相关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监管程序、具体权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法律程序上确立了渔业行政部门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实施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依据,为全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监测、防疫检疫、产品认证体系。省渔业水域环境及水产品质检中心在“五一”、“十一”、“春节”等社会重大节日,对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销售的50个水产品120个参数进行抽检,在黄河流域(凤珇段)及全省重点养殖水域布点取样进行监测;省水产病害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在生产旺季深入一线开展病防检疫工作,进一步强化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各市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积极主动配合开展工作,有效加强了对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和水产病害疫情的监测。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狠抓鱼药、饲料等渔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深入开展渔资市场整顿和打假活动,做好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结合渔业水域养殖证核发工作,制定《凤珇省无公害水产品管理办法》下发各市执行,大力推行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工作,引进渔业新技术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营造发展特色渔业的氛围,打造优势绿色渔业品牌,全省高效、健康、生态、规模渔业发展趋势基本形成。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了石头河水库等3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核发渔业水域养殖证527本,发证面积达3600公顷,累计完成全省养殖水域核发任务的88%。

5、依靠科技,为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面临机构改革、事业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等困难和因素,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大部分单位都在忙于维持单位正常运转。一年来,渔业处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体察实情,了解困难并协助想办法、出举措,引导技术推广和科研机构克难奋进,并进一步强化了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组织制定全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省水产科研所和省水产总站,组织40名省级技术人员深入一线,选派8名技术员常年驻示范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名优水产品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引导渔民群众自觉利用渔业养殖新技术,在全省各地举办渔民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264人次,努力提高渔民自身素质,确保了全省重点渔区养殖技术指导;二是引进名优水产良种典型示范推广,落实大银鱼水库移植增殖项目面积31万亩。继续实施稻田工程化生态养殖、湖泊水库养殖增殖等4项渔业骨干技术项目,目前已落实推广面积21万亩,其中: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94亩,新增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2935亩,名优水产品繁育及养殖技术面积5043亩,盐碱滩地和风沙地区塘库生态渔业技术面积8300亩。三是制定渔业行业技术标准,开展渔业科技计划和规划工作,完成了《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规范》、《团头鲂养殖技术规范》2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和送审,申报农业部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4个,在总结评估论证“十五”期间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凤珇省渔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四是集中全省渔业管理、生产、研究、开发等方面力量,从技术、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渔)民搞好服务,大力开展渔业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有效促进了全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2005年,“池塘生态渔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验收鉴定,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申报凤珇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待评。“沿黄低洼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报告已编制完成待鉴定验收。

6、依靠项目,加快渔业基础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渔业资金筹措力度,项目建设资金争取成绩显著。一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搞好基本建设项目的编制、论证和申报,上报中省有关部门秦巴山区水生动物保护区、省冷水鱼良种引种繁育中心等13个渔业重点项目,有5个已被批准立项下达计划,首次申报农业部的3个科技示范场项目已被批准立项,全年累计落实中省基本建设资金1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二是加强渔业在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完成5个中央国债基建项目的初步设计、招投标和前期建设审查批复,配合农业部开展1998年以来16个渔业国债基建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自查自咎,确保了在建项目保质保量按计划实施;三是组织开展渔业生产年报统计,配套建设渔业行业优惠政策,在良种引进繁育、病害防治、新技术试验推广、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渔政装备配套等方面积极争取公益性投资,特别是针对去年受灾地区渔业灾后重建和修复,多渠道想办法筹措资金,保证了渔业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2005年,太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完成项目投资约380万元,建成土建工程面积2200平方米,装备1辆越野渔政执法车;省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完成投资300多万元,监测手段和检测能力大幅度提高,可承担全省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省团头鲂良种场项目完成投资180万元,经过试运行发挥了阶段生产效益,对解决凤珇及相邻省份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四是根据全省渔业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了11个专项工程建设和渔业7大体系建设规划,组织召开全省渔业基建项目管理及规划工作座谈会,编制完成了全省渔业“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大纲。《西安市渔业发展规划》6月4日经市政府审定批准实施,成为全市今后渔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余各市的渔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五是贯彻新《凤珇省实施〈渔业法〉办法》有关规定,履行法律赋予渔业管理部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法定职责,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在省级新增财力中增加水产补助费的请示》,多种渠道积极争取政府公益性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加快支撑全省渔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六是全省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初具成效。西安市已建成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3处,零售市场200多处,新建的北郊朱宏路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鲜活水产品达4万吨。汉中市过街楼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已建成2000m2批发楼、3000m2交易大棚,设备先进、配套完善、功能分区明确、规范有序、物流畅顺的西部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年来,渔业局(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厅党组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如:渔业工作仍未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无公害、绿色水产基地建设和认证进程缓慢,良种引进创新力度不够,渔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开展工作活力不足,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够多,指导方式还不够适应,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等等。明年,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压紧逼,夯实责任,确保渔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2005年工作打算

2005年,渔业局(处)将以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指导,以农(渔)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行政和渔业资源保护,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加大服务和督办力度,构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工程化稻田养鱼和休闲渔业发展,大力发展渔业区域经济,努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加渔业在全省大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努力完成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各项任务。

全省计划完成水产品总产量7.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2.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编制完成全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报省政府审批。继续抓好渔业前期项目的论证与申报,多渠道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个重点渔业项目的论证和入库,加大对渔业在建项目资金的财务审计和监管力度。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优质、高效、无公害渔业发展的典型,切实加强渔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落实工程化稻田生态养殖等4大渔业骨干技术推广任务,计划发展稻田养鱼面积7000亩,其中新建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000亩。

3、深入贯彻实施新《凤珇省实施〈渔业法〉办法》,进一步落实渔业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任务,组织开展渔资市场打假和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活动,试点开展水产品销售市场产品检验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产品优、市场前景好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

渔业产业调研篇8

渔民都是协会会员

日本所有的渔民都是大大小小渔业协会组织的成员,日本的渔业协会组织主要是按照地域来划分。日本在制定宏观渔业政策时,比如确定年度分地区、分鱼种的捕捞配额、确定禁渔期和禁渔区、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都必须经过渔业协会的同意才能制定和执行。日本的渔业协会从地方到中央大致有4个层次:乡级(町)、省级(都、道、府、县)、海区级和内陆流域级、部级,所有渔业政策都自下而上逐级讨论通过后才能确立,然后通过政府和渔民组织两条线自上而下组织实施。这种体制的好处在于将分散的渔民组织起来了,管理对象参与进管理的过程中,有关渔业政策一经确立便能有效执行。

不过这种管理体制也有弊端,由于讨论范围广泛,不仅容易影响行政效率,也导致了制定政策时的行政成本过高。

靠海吃海要爱海

日本推崇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维持鱼类的自然属性。日本一位教授坦陈,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渔民大肆在东海和黄海捕鱼(甚至到中国领海内生产),严重破坏了上述海域的渔业资源。但随着国力强盛,日本对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资源研究摸清了“家底”,对捕捞生产实行了taC(许可总渔获量)、tae(捕捞努力量)制度,资源正逐步恢复。

此外,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增、海洋围垦面积扩大、工业污染加剧,日本沿海海域环境也在逐步恶化。为此日本制定了资源环境恢复计划,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环境基础研究,加速环保科技转化。由于能够根据经济全局发展需要,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并从提高海域基础生产力入手落实海洋环境恢复工作,目前的海域情况和日方提供的个案及数据显示,日本周围海域的环境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日本的环保、生态意识也深深影响着日本的水产养殖业。日本渔业科研工作者和渔民总是努力模拟海洋自然环境养殖,实现鱼类的自然生长,不仅仅追求高产,而且严控质量并千方百计提高鱼体营养价值,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品质,这样不仅能保证水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更能提高水产品的鲜活度、口感和营养价值,还能节能减排,一举三得。

用科技指导渔业

日本是科技大国,敬业、严谨、诚信的科技精神也是有口皆碑。日本的渔业科研实力很强,研究内容很细,基础研究深入,应用科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身为渔业执法人员,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日本的渔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林水产省两名官员给我们介绍了日本的渔业情况,令人惊奇的是,他们都非常精通渔业资源保护的mSY、meY模型,从渔种的生理特点、食用特性、经济价值讲起,一直阐述到洄游规律、管理要点,最后到国际渔业资源形势、日本渔业管理主张。日本水产科研机构比较完善,农林水产省有水产研究厅,下属以日本水产总合研究中心为首的16个部级水产科研机构,40多个县(都、道、府)也都设有地方渔业研究中心和水产高等院校,并设有多所水产高中。这些机构不仅承担渔业科研、教学、传播渔业文化的任务,而且每年受中央、地方政府委派或者受渔业协同组合委托或者自发组织为渔民传授渔业知识,这种培训基本上都是公益性的,即使是有偿的,收费也很低廉。

此外,日本还有很多取缔船和水产科研船,除了国家渔业调整事务所和水产科研机构的,几乎每个县(都、道、府)都有自己的取缔船和水产科研船。水产科研船携带着先进的海洋气象、水文、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设备,通常全程跟随生产渔船,提供渔业生产的各种现场数据,帮助渔民判断渔场、研究捕捞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在对外交流中展示自我

和任何一个世界大国一样,日本非常重视在渔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熟与自信,树立开放先进的渔业强国形象。作为一个水产品自给率不足60%的国家,日本也非常重视收集世界渔业信息,从资源种群变动、水产品价格、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分析,力图保持自己的渔业大国地位,保障水产品供给安全。

日本面向发展中国家长期坚持举办各种渔业培训班,实际上一方面是向外显示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收集各国渔业资料为己所用。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渔业情况尤为关注,日方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收集并研究我国渔业信息,包括官方和民间的渔业网站信息,对我们的资源状况和管理对策动向了如指掌。据观察,日本实施taC制度管理的鱼种都是日本近海局部洄游或定居品种,或者是日本东侧海域的洄游品种,没有对东黄海渔业资源实行taC制度;对增殖放流品种尤其如此,这样资源养护效果仅仅利于日本国内渔民,难以造福中韩两国渔民。

渔业产业调研篇9

这次全市海洋与渔业暨“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市两会和全市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报告,总结了20*年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09年具体任务,我都表示同意。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各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代表*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会上还签订了2009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希望各县(区)政府和*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具体就不展开了。下面,着重围绕现代渔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渔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渔业对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建国以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现在来看,依然是重要的优势产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海洋开发全面推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其经济规模超越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二是渔业经济受到作业空间、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了产量“零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出现两大趋势的同时,在具体工作思路上,我们也经历了从“渔港景”到“港景渔”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们对海洋资源优势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前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和放弃渔业工作和渔业发展的理由,更不能说明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单纯依赖渔业资源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历史,但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渔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渔业在全国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首先,从文化力上看,渔业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块福地,大自然赋予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鱼仓”。*5000年的渔业史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铸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渔业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就是“城因渔名、渔因城兴”,渔业和岛城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渔业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中止,*渔业的美誉必须再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从民生观上说,渔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全市现有渔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现有的渔业规模创造了*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近*万渔民的生产就业问题,目前全市的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仅捕捞收入占渔民总收入的比例就高达*以上。因此说,渔业仍然是渔民最主要的就业门路,是渔民最可靠的生计产业。渔业还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是“菜蓝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动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渔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渔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渔业是稳社会、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第三,从经济学上论,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渔业已经从过去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化为一种消费方式、运动方式、休闲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现在的渔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它已经逐步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产业类型,如休闲渔业、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美食渔业、渔家乐等,这些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渔业与全市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关联度也更加凸现,对水产加工和出口贸易、海洋休闲旅游、港口发展、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贡献也更加突出。渔业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门类,而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生态论上讲,渔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对于*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目标,这都有赖于拥有一个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区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自身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渔业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上牧场等手段,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渔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海洋净化功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渔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扩大市内需求,最大潜力在渔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渔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渔民。今年的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对进一步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呼声,就是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角度、长远的深度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坚持渔业在*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渔业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

二、进一步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刚才,*同志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就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乡),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全面推动“十百千万”工程的组织实施,市里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成立渔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办公室挂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二是建立领导专家联系制度,每个渔业强镇(乡)要有一名市、县(区)领导和渔业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渔业发展领头人有一名市、县(区)的渔业部门和乡镇干部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县(区)渔业部门的科技专家作为直接联系人。三是加强资金、政策重点扶持,市渔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要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倾斜,并实行“一乡一策”、“一镇一策”。四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起,市里将建立“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渔业特色强镇(乡)、养殖示范基地、渔业发展领头人、捕捞示范带头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多措并举、上下努力,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后,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为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渔业三大安全建设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渔业生产安全事关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海岛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和谐。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重大敏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渔业生态安全是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有反映、代表委员有建议提案,市里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部署,这里不展开了,就讲一句话,水产品质量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哪里出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今天着重强调渔业生产安全问题。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是全市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作成效尤为明显,我市渔业安全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省控渔业安全指标内。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渔业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渔业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渔业安全生产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抓渔业安全生产的弦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长抓不懈。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根据各地渔业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特别要重点围绕“三基”抓好落实。去年,衢山镇接二连三发生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没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层,就是要健全基层管理网络。渔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困难和问题也主要在基层。今年要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广嵊泗黄龙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经验,重点在完善乡镇、村级渔业管理机构和强化管理责任下功夫,做到“人员、经费、设备、责任”四到位,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二要抓基础,就是要提高渔民船员的整体素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渔船“老大”。衢山发生事故多,事实证明对“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会氛围又助长了“老大”违规作业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渔船“老大”队伍建设,围绕渔船“老大”抓安全,把对渔船“老大”的教育、培训、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坚持好针对渔船“老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外来劳力培训、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外来劳力技能素质,规范外来劳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比如,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渔船动态报告制度、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渔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此外,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涉外渔船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我们要不断完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对于渔船签证制度、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们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实施。要通过建立健全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渔港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作过强调,在我们*,渔港是最重要的渔业基础设施,要把加快渔港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重点加以推进。近年来,我市渔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渔业防灾减灾、服务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繁荣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渔港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一个阶段是渔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对渔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渔港建设规划任务,初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渔港保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渔港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区)政府要把渔港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相关部门,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实抓好渔港建设要素保障。要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科学保障技术力量,确保渔港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要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渔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一些配套设施项目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

生产经营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渔业现行的生产经营制度是在渔船股份合作基础上的家庭分散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渔业经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渔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决效率问题后,逐步出现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若任其发展下去将反过来影响效率问题,从而丧失渔船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家庭分散经营则愈来愈显现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

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建立适应新阶段渔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型渔业经营体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渔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渔船股份合作规范化意见,强化渔船内部的分配结构、财务支出、民主决策等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保持并焕发渔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渔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我们一定要有突破,切实予以解决。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以产品或服务为纽带,以相同作业方式为对象或以社区(村社)为单位,联合渔运船只,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结,形成“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专业合作社+渔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和水产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共荣共衰,但现在分属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强沟通衔接和统筹协调。我个人考虑,也可以在管理体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公司制渔业企业。要根据渔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外部需要,对有条件有愿望的,要引导组建公司制渔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公司制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要加强渔业行业协会建设,支持、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五)不断规范渔业基础管理

加强渔业管理是政府及渔业部门的基本职责。规划是宏观的管理和引领,当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紧调整、完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结合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按照“有保有弃、助强削弱”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资源”要求,重新明确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要加强捕捞主体地位,突出海水养殖特色,做大休闲渔业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综合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渔业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双控”是渔业的基本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市级统筹调控。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县以下没有自,缺乏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双控效果,适应“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今年起“渔船双控”指标下达到县(区)政府,由县(区)政府直接实施管理,市里负责调剂平衡和监督考核。与此同时,要以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探索建立渔船规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渔船即时申报制度,及时掌握渔船变化动态。二是要加强渔业信息化管理。要尽快完成渔业安全监控、渔船防碰撞、渔港实时监控、渔业视频会商、渔业环境预报、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和渔业信息库的“一库六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规范管理和“平安渔业”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场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强化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渔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渔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重视渔业、关心渔业、支持渔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渔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确保渔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渔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渔业工作,经常听取渔业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渔业发展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渔业工作上。重点渔业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渔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渔业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合力兴渔”的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有关渔业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渔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渔业制度,经常深入渔区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增加对渔业的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支渔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渔资金占各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保障渔业重点建设工程、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标准渔港建设、渔船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要确保落实到位。要强化科技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渔业节能高效、水产品保鲜保活以及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

渔业产业调研篇10

关键词:“柴油补贴”政策调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

为了减少柴油价格上涨及“费改税”等导致渔民生计受到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及时出台了渔业“柴油补贴”(以下简称油补)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为渔民生计的保障、渔区社会稳定的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十多年来,一些学者针对油补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展开研究并作了报道。例如,陈梦、汪泉[1]总结了国际上关于渔业补贴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台湾地区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并通过对油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朱婧等[2]、金普庆等[3]、郑江鹏等[4]多位学者在文章中都提到柴油补贴并没有让广大的渔民群众人人受益,这与政策实施的初衷有所背离,甚至会造成渔民间贫富差距急剧拉大;钟小金等[5]、李祥等[6]研究得出渔民在政策的认识与政府对政策的宣传力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对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严重影响;朱丽娜、黄硕琳[7]总结了渔业柴油补贴的实施现状,并通过Gordon-Schaefer模型分析了油补实施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最后为渔业油补政策的完善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春芬、张凤[8]则从基层渔业部门、享受补贴的渔民和未享受补贴的渔民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油补政策实施中表现出的自利倾向,并因此导致政策执行偏离预期目标。经调查、分析发现,表现为商业资本大量进入渔业,套取国家巨额油补资金;捕捞功率指标加速兼并,“三无”渔船泛滥成灾;自浙江省轰轰烈烈地实施“一打三整治”政策以来,大批渔民沦为失海渔民;国家每年的油补错位,大批渔民返贫等,渔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本文通过对浙江舟山、温州、台州等地油补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问卷、查访及座谈等形式的调查,结合一些学者的有关研究报道,开展综合分析,提出油补政策的改革建议,以期为完善油补政策措施制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油补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

(一)渔民对油补政策的认识总体不足

由图1~图3分析可知,知道油补政策开始时间和补贴启动条件的渔民均不到1/2,虽然知道补贴转移支付形式的渔民占了57%,且有82%的渔民知晓补贴如何结算,但是总体而言,渔民对该政策的认识不足。

渔民对有关切身利益的政策了解不足,可能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同时也可能增大相关渔业政策的执行难度。通过分析,原因如下:首先,由图4分析可知,13%的渔民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学历分别占48%、30%,即中小学学历高达91%,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渔民仅占9%,由此可见渔民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影响其对油补政策的了解。其次,渔民自身的权利意识淡薄,未能主动积极地去了解油补政策,这也可能导致自身利益遭受侵犯。最后,也可能由于各级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对政策的引导、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将政策的宣传工作宣贯到家家户户,也因未跟进掌握政策实施效应而无法得到及时反馈,从而难以完善政策的不足之处。

(二)油补政策存在错位弊端

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所说的补助对象是指渔业生产者,包括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

调查发现,大批外地农民工参与渔民群体,例如,在岱山县岱东镇渔业合作社的查访中,发现外来农民占到渔民总数的60%~70%;又如温州瑞安北麂列岛渔民中外地农民工占到一半左右,且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另外,资金集中补给了船东,已经卖掉捕捞功率指标而成为非船东的传统渔民难以享受国家的柴油补贴;相反,买到捕捞功率指标的非传统渔民却享受到油补。这样导致渔业成了以商业资本套取国家巨额油补的产业。由此可见,油补政策在补贴对象上存在严重的错位问题,导致大批的传统渔民返贫,渔民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引起渔民的不满,进而影响到整个渔区的生产与社会稳定。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渔民渔权的相关确认机制缺失,谁是渔民,谁有渔权,即“渔民”与“渔权”一直未得到确认,许多传统渔民的渔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不能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却进入渔业,利用业已衰退的渔业资源,这些非传统渔民――“新渔民”与传统渔民“争食”,即竞争渔业资源利益;二是目前的补贴政策是按照规定根据渔船的捕捞功率指标进行补贴的,而捕捞功率指标与渔船是绑定的,故只有拥有渔船的人才能够获得补贴,这样通过买卖和兼并等手段而获得大量捕捞功率指标的渔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助。

二、商业资本造成渔业陷入困境

从油补政策的一些问题中反映出目前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捕捞功率指标的买卖与兼并等乱象,而该政策的弊端又对这种行为起到了刺激、助长作用,不仅导致捕捞功率指标价格的上涨,而且部分渔民通过向他人购买、兼并等途径得到更多指标,从而获得更多的补贴。

调查得出:引起目前渔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捕捞功率指标被买卖交易,随之造成商业资本进入渔业,渔业成了商业化投资的产业,而国家柴油补贴资金刺激了商业资本不断扩大化进入渔业,即使捕鱼亏本,犹可套取巨额油补资金。另外,把现行的政策允许捕捞功率指标与渔民分离,这又加速了捕捞功率指标的买卖与兼并等乱象,最终导致初衷良好的油补政策弊端显现,即一大部分传统渔民因经营不善或贪图眼前利益等卖掉原本拥有的捕捞功率指标,结果根本享受不到国家油补政策之惠,而油补资金成了被商业资本套取的红利,如此恶性循环,致使油补政策弊端日益严重,导致渔民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渔业陷入艰难的窘境。

(一)“三个月的生产时间”成为领取油补的必要条件不合理

在《办法》中,规定补助对象必须符合条件“在一个补助年度内从事正常捕捞生产活动时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这一规定的初衷是体现油补政策“客观、公正”原则。但是,渔业资源长期衰退,难以承受目前巨大的捕捞压力,而油补政策看似合理的要求却给本已严重衰退的渔业资源带来更为沉重的捕捞压力,进一步加速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大多渔船仅靠国家给予的油补“输血”维持生计。这样的矛盾造成恶性循环,令渔业处于严重的困境。

究其原因,油补政策的出台主要着眼于当时油价上涨和“费改税”政策对渔船产生压力的缓解,而对渔业资源状态及可能造成潜在危害估计不足等。

(二)渔业运输船应该享受柴油补贴

在《办法》中没有将渔业运输船纳入补贴的范围。渔业运输船客观上是捕捞生产链的一个环节,也是捕捞生产分工协作的一种形式,理应归属为捕捞渔船。例如,浙江省舟山市政协委员徐博龙就曾为此在2009年11月16日的《人民政协报》B03版中提到:“渔业运输船应纳入国家柴油补贴范围”,这一倡议在浙江省政协得到广泛的赞同与支持。但是这一问题一直迟迟未得到解决,致使从事渔货运输业的渔民增加了成本,最终自然转嫁传递给捕捞船与商贩,增加水产品物流链的成本。

三、改革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宣传、引导

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首先,各地的基层干部应该在自己理解政策的前提下,召集渔民进行政策的讲解,以口头传授的方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所有渔民都能明白油补政策实施的目的、获取补贴的要求、补贴如何结算等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事项。其次,应在各地的海洋与渔业局及渔业合作社中设立相应的服务平台,包括网络查询平台、热线电话、人工服务台等,以便及时解答渔民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少或避免渔民的利益受到损失,导致渔业生产秩序受到影响。再者,应定期地召集渔民或其代表召开讨论会,认真倾听、收集渔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想法,因为他们工作在渔业生产第一线,对渔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着深入的见解和想法,因此其意见可以作为日后完善油补政策改革的依据。

(二)建立“渔民”身份鉴定与渔权管理的有效机制

油补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因此补助金应该发放至所有拥有渔权的渔民手中,而不仅仅集中惠及船东或者分配给没有渔权的人。鉴于此,进行“渔民”身份的立法鉴定与渔权授予的有效管理机制的制定至关重要。建议如下:

对现有捕捞从业者进行身份鉴定。首先进行立法,制定“渔民”身份鉴定与“渔权”授予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再根据外地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本地其他行业从业者、半农半渔人群以及户口的迁入迁出等要素进行梳理与排查,然后重新登记,确定谁才是真正的“渔民”,依据法律法规把“渔权”赋予“渔民”。

建立完善的渔权准入与退出机制。关于渔权的准入机制,建议规定年满18周岁且60周岁以下的合法渔民才能获得渔权;关于渔权管理的退出机制,可以借鉴驾驶证的计分制管理模式,对违规违法的渔民实行法制教育、减少油补、扣分罚款,直至终止渔权,也可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责等惩罚措施。柴油补贴应与渔权挂钩,对于具有合法渔权、从事捕捞生产的的渔民才可享受柴油补贴、生产、生活及养老等保险,而对于具有合法渔权但不从事捕捞生产的渔民仅可享受失业救济金与养老金。另外,应将捕捞功率指标与渔船绑定转变为与渔权相绑定,并立法严厉禁止进行买卖、兼并。

渔船出海作业规定。出海渔民所持有的捕捞功率指标应与渔船功率、作业类型等相匹配,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渔船才可以出海作业。

(三)改革现行的油补机制

首先,应该取消“在一个补助年度内从事正常捕捞生产活动时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这个规定,通过卫星来监控渔船动态,掌握渔船生产状况,以便按实际作业期长短计算油补资金值。此外,应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政策,逐步降低油补资金受出海日子多少影响的权重,逐步减少乃至取缔按渔船功率进行油补的政策。

其次,应该将渔业运输船纳入补助对象当中,给予其一定的补助,这样可以提高捕捞渔船生产效率,渔船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出航回航的柴油成本,保障捕捞生产与运输链的合作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四)转移油补支付形式

首先,鉴于目前渔民高龄化的现象,可以考虑将补贴金用于高龄渔民的养老安置;其次,对于年龄小,还不能授予渔权的年轻渔民,应投入资金对其进行相关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渔业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也可以安排其在渔船上进行实习;再者,可以将补贴金用于渔船、渔具等设备的改造升级,也可以将一部资金用于渔政执法人员培训、设备改造以及渔业生态修复、渔具渔法、渔情预报等渔业科技研究;最后,建议部分资金也可用于渔民的转产转业、生产生活保险、失业与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五)完善油补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

建议建立油补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避免出现官员补贴金挪用或违规发放,甚至官员与部分渔民之间“钱权交易”等不法行为的出现。其次,除了思想教育,还须加大执法者的违法违规行为代价与惩处,令部分官员不想、不敢违法违规。

在制度设计上,纪检、监测、公安、财政及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应该形成联合监管机制,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将柴油补贴的申报、审核、汇总、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置于阳光下,做到合法、公开、公正、透明,以便接受群众的监督。例如,2013年11月14日的《中国渔业报》第a04版曾报道台州市椒江地区在实施油补政策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阳光工程”、进行公示以便群众的监督等做法,为今后渔业油补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的完善提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梦,汪泉.渔用燃油补贴政策小议[J].渔业经济研究,2007(04):35-37.

[2]朱婧,周达军.关于现阶段我国海洋渔业补贴政策的思考――基于舟山市的调查[J].中国水运,2012(05):37-39.

[3]金普庆,张颖超,罗骞.渔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完善与海洋经济发展――以浙江舟山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160-162.

[4]郑江鹏,石桂华,宋伟华,臧迎亮,马家志.关于渔船柴油补贴政策实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舟山市的调查[J].管理观察,2015(03):39-41.

[5]钟小金,俞国平,周伟,冀光坤.科学实施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的建议[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27(04):272-276.

[6]李祥,梁瀚元,张苇锟,王明对,孙鹤峰.渔业柴油补贴政策对广东海洋捕捞业的影响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05):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