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机械研发十篇农业机械研发十篇

农业机械研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11

农业机械研发篇1

(一)农机推广队伍落后

由于农机推广涉及的地域多为县,乡村,其工作地点决定了农机推广人员多为本地技术人员。而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往往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过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化水平较差,甚至不乏离岗现象。这样的农机推广群体难以将新技术、新机具适时的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有的丘陵地区,甚至以地形地貌为由,拒绝新机具的推广。这样的农机推广现状,严重拖滞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前进。

(二)农机推广经费欠缺

农机推广涉及较多的经费使用,如下乡、示范、使用补偿等等。而我国基层的农机推广站在经费的申请上往往得不到重视,经费下拨较少,对于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使得农机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农机推广站得不到足够的经费,就不能深层次的对农机进行推广,也就无法将新技术传播到农业生产中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农业机械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较小。

(三)农机推广手段单一

目前的农机推广主要模式是申请经费,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引进新型农机,新农机直接销售,售后服务带动新技术的应用。这种推广模式在以前完全可以实现农机推广的目的。而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改善,再用这种农机推广模式已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一些农户甚至自行去外地引进新农机,虽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但仍乐此不疲。可见,农机推广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变农机推广模式和策略,加快农机推广步伐,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对策

(一)组建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

农机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首先从推广队伍着手。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机的推广具有主导作用。因此,组建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势在必行。其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1)人才引进。引进有意在农机推广中一显身手的专业人士,提高推广待遇,从而使其推动农业机械业不断向前发展。2)加强培训与沟通。对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机,农机站可以考虑将推广人员推送到设备厂进行技术沟通与培训,并加强同行之间的联合与交流,使得农机推广形成一个专业化、联合化、集约化、制度化的模式。3)调动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积极性。农机推广是较辛苦的一份工作,农机站应该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允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的欲望转化为推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更好的对农机推广负责。

(二)农机推广经费自主化

所谓的自主化,是指农机推广不局限于向国家申请推广基金,更重要的是看到新型农机的市场化。从市场运作角度,进行推广资金的投放、回拢,最终实现自主化。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基层部门的改革后,乡镇的农机站已不复存在已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多元工作体系,为此,农机推广站已经失去了其固有的地位。此时,县农机站必须从市场角度出发,把握发展机遇,对新型农机做好调研,大胆走市场路线,将自主资金和国家推广资金集合起来,进行新型机具的引进,推广,从而即实现农机的有效推广,又扩大了农机站的自主资金,为后续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三)农机推广手段实现多样化

农机推广手段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多样化的推广手段,才能较快,适时的将新型农机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农业机械业的发展。因此,县农机推广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推广手段的综合运用,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达到双赢的效果。1)更新传统推广模式。传统推广模式的主动性较差,尽乎于等客上门。所以,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机站需要将推广人员推出,搞“上山下乡”活动,既能摸清农户对农机的渴求度,又能把握市场方向,并能够将新技术引领至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业机械业的整体水平。2)示范带头模式。新型农机推广离不开示范作用,说的再好听也没有实践来的强硬。推广人员可以成立项目合作组,对所需推广的农机及相关技术进行设点示范,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推广,从实践上说明农机的优点,加强可信度,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工作。3)联合模式。即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推广。农机具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由农机推广站提供,并负责回款。农机技术推广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农业,而这种联合推广模式既解决了农民对农机的可信度问题,又为农民对新农机故障的维护提供了保障,给农业生产带来便利。同时,还能将问题通过农机推广站进行迅速回馈,对技术更新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语

农业机械研发篇2

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素质农机化人才队伍

农业机械研发篇3

关键词:大型农业机械;现代研发技术;应用情况

在技术领域内,研发技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期间,并且也属于现代技术中的活跃因素。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农业发展步伐不能脱离开技术的有力支撑。在现代研发技术的扶持下,让农业机械生产的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均具有显著程度提升,使得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进程。文章从大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着手,探究现代研发技术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中的情况。

1大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

(1)大型农业机械基本特征。①机械研发和制造技术密切的结合起农业技术。农业生产领域中,不管哪一类型机械,均为农业技术基础上并且依托于机械工程,通过不断改造以及升级、生产出能够满足特定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所以,农业机械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同农业技术紧密地结合,同时可以继续发展。例如,当前在现代农业生产期间会常常应用到免耕播种机以及覆膜播种机和节水灌溉器等等,通过借助现代研发技术以及农业机械技术,在改革创新期间让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先进和便捷。②存在明显时代特征。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继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显著的增强,也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并且大量推广了机械生产。农业机械经历了简易机械到现代化机械的发展过程,将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良好改善生产条件基础上,施展出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因地理差异性和历史的因素,使得农作物种植种类各不相同,所以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以及面对的应用对象不尽相同。辅助农业生产期间,机械功能各有千秋,基本上均是依照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制造。(2)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较从前而言,我国的大型农业机械发展获得到显著程度进步,已经明显的增加了机械功能种类以及提升机械技术水平,并且可以适应国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但是,同农业机械化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农业机械生产水平以及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相对缺少,而且设计期间缺少创新,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在信息产业相继发展的情况下,多数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经运用计算机软件展开机械设计,并且利用图表和三维交互图综合的管理机械设备。一般应用到的软件为国产软件,在应用期间还存在不足问题。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很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农业机械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仅仅停留于图纸上面,所以导致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不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2现代研发技术于大型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情况

为将柴油机排放量显著减少,采取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拥有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非道路机械应用领域中具有自身的工作特性,所以实施电控单体泵的技术方案。eCU电控单元即运算模块属于电控系统内部的核心内容,采集的参数诸多,主要具有油门控制以及柴油机转速、进气温度和压力、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油泵凸轮轴转速等等,通过进行科学的计算,提供给单体泵相关的指令,进而对于单体泵电磁阀的开闭速率进行良好的控制,达到在最佳时间范围内采取最佳的喷油量产生最优的燃烧效果,最终实现柴油机排放水平降低。

2.1在新型柴油机上应用到的新技术

第一,为减震平衡技术。四缸机可现配的前平衡轴,能够对于柴油机产生的振动现象进行最大程度抑制,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噪声问题;第二,内循环eGR控制技术。经实施机体内循环的控制,能够良好地混合一些进气以及废气,将燃烧室的氧气含量进行控制并减少,进而让燃烧可以具有柔和特点。而且通过实施定量的废气控制技术,能够显著减少nox效果;第三,水冷eGR控制技术。处在高级别排放控制,是将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柴油机的外部废气再循环管路内,将再循环废气的温度进行控制以及谨防废气在进气道进入量过多,同时可以显著减少形成nox率,并做到增加燃油的经济效益;第四,缩口燃烧室和运动匹配技术。在缩口燃烧室,可以形成极强进气紊流,获得到良好的空气跟燃油比例,进而实现彻底的燃烧。活塞环和缸套使用最新工艺展开良好的匹配,能够在降低摩擦的同时增强密封性,同时减少排放废气的量;第五,无压力室喷油器技术。为了将HC排放量进行显著的减少,同时保障eGR控制系统连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时刻保持在正常的运转中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应该对于传统喷油器压力室结构构建起的后燃进行良好改善。在进行实施获得优化后的无压力室喷油器后,可以做到喷油更加有效,同时断油也更加彻底,有效防止形成后燃问题,所以能够获得到更佳的燃油经济性;第六,四气门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实践,将进气以及排气的流通面积进行加大,所以可以保障增强进气以及排气的效率。以经推杆驱动气门桥的举措,进行开闭气门,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喷油器中置效果,实现更均匀的喷油雾化以及更加彻底的燃烧,进而提升经济效益;第七,进气道优化技术。通过对进气道展开优化,可以形成更好的进气旋涡,让进气、燃料之间形成最好的混合状态,进而达到更理想的排放效果;第八,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应用实践的电控单体泵期间对于水温、转速以及油门和气温、进气的压力等等参数进行收集,严格依照柴油机实际工况所需,经eCU控制好喷油量、喷油定时、喷油压力,提升喷射油量准确率,使得柴油机能够于全部工作环节具有最优的排放效果以及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2电控柴油机在大型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在各大领域内已经甚为广泛的应用到电子系统,通过在大型农业机械内应用电控柴油机,可以获得人机分离的效果,并且实现卫星定位以及导航,所以于农业生产期间发挥的作用巨大。(1)为油门控制。其在驾驶室内进行安装,经线束连接于eCU,可以在eCU进行提供操作者的相关动力要求。例如驾驶室内的油门踏板跟拉线存在不当的调整,在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启动发动机以后产生较高的转速问题,电脑反馈减速至怠速运转引发不能加速。应该及时对变位器以及拉线位置进行检查,使其在能够调整的范围内部进行调整,进而降低故障的形成率。(2)为转速传感器。其安装于曲轴皮带轮端或者飞轮端部位,通过eCU对于当前的实际转速展开测量。转速传感器能够对于主电源实施控制,一旦传感器的固定螺母产生松散现象,就不会让传感器获得精确信号,继而产生不能够正常的启动情况。如果在螺母松动以后,产生了传感器移动到内部的现象,会磨坏传感器触头,让传感器处在短路和失灵状态下,产生发动机飞车问题。需要对于螺母的松紧状态实施严密的检查,要保障传感器接线头接触位置具备可靠的牢固性,降低故障问题的出现率。(3)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和油泵凸轮轴转速传感器。前者于进气管部位进行安装,通过eCU实现合理测定现下进气温度以及压力。如果产生传感器松动螺母的问题,就会让所获数据丢失精准性,而且发动机也不能平稳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对螺母紧固状态展开检查,保障传感器接线头部位具备坚固的接触;后者于电控喷油泵泵置进行安装,通过eCU测量现下油泵转速。此时的转速为实际的二分之一,以及测得到的转速显示出发动机转速变化,因而对于发动机转速以及功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即为测量结果的精准度。所以要经常性的对于螺母紧固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传感器接线部位紧固的接触。(4)泵端燃油温度传感器。其在电控喷油泵的泵端部位进行安置,通过eCU展开监测泵端的燃油温度。此油温可以对发动机的进油量多少产生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也要密切关注螺母紧固状态并勤检查,保障传感器接线头处具备紧固的接触,谨防故障问题出现。此外,还有eCU电控单元。其安置于柴油机上或主机的驾驶室里面,经线束连接于柴油机各部位传感器、单级泵电磁阀,此部位连接端口是40芯标准的端口。(5)eCU同驾驶室仪表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eCU的81芯标准端口经线束连接于驾驶室操控系统,包括油门控制、整车电源以及检测仪表等等。另外,RS232通讯串口能够连接于计算机、故障诊断仪RS232端口、Can端口,展开检测工作以及诊断故障工作。特别是因严格标定了电控系统,所以在产生柴油机的故障情况下,eCU会把故障代码发送予监控系统。此外,在进气管部位进行安装进气压力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eCU实施测定现下的进气压力以及温度。在传感器产生了松动情况下,就会导致测量获得数据丢失精确性,引发发动机不可以平稳的运行工作,所以,严密检查螺母是否处在紧固状态中以及传感器接线头有无牢固接触至关重要,可显著减少发生故障几率。

3结语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获得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而且在现代研发技术的扶持下,也使得农业机械生产的效率、生产质量均具有显著程度提升,进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未来发展中,要大力钻研并广泛地把现代研发技术应用在大型农业机械中,为农业发展获取更好的前景。

作者:杨小周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凌杰.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南方农机,2017,(6):53-54.

[2]唐志飞.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河北农机,2016,(7):46.

[3]宁云飞.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69.

[4]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7):14-16.

[5]李晓明,齐忠军.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65-66.

[6]李士杰.现代研发技术在大型农业机械上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2):4-5.

[7]孙文兴.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9):32.

[8]万功志,石艳.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Z4):106+175.

农业机械研发篇4

关键词:农业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发展不能走其他发达国家的老路子,必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子,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提出:“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主线,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开放的、高效的、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论述,肯定了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推动力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带来诸多的问题。

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再加上农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农业淡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1)保护淡水资源需要发展节水农业机械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超强度地使用淡水,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约有0.1067亿公顷(1亿亩)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根据水利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缺水将达100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还将大幅度增加。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所以,开发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是我国保护农业淡水资源保护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节水灌溉,英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典、日本的喷灌面积占本国总灌溉面积都在90%以上,以色列微灌面积占其总灌溉面积的70%,美国微灌面积1981~1991年10年间增加了3倍。我国目前推广的节水技术主要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U形渠道防渗技术、喷灌和微灌技术等。喷灌面积已达80多万公顷,滴灌(微灌的一种)约313万公顷。节水机械化技术(喷灌、微灌)与传统地面沟渠灌溉相比,已显示出节水、扩大耕地、增加产量的优越性。诚然,节水机械投资较大,如按移动式、轻小型喷灌机组以及滴灌投资较大,但是,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认识,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多道投资,积极推进先进节水机械的发展。

(2)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农业机械化

由于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万的速度增加,发展工业、交通等不断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万公顷速度减少,而开荒增加耕地潜力有限,致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1952年人均为0.1188公顷,1995年降到人均0.1079公顷。据1992年遥感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7914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71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每年约50亿吨。现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产田。保护耕地资源,除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抑制耕地过量占用外,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开垦荒地、改造中低产耕地和草场、开发滩涂、治理荒沙盐碱无一不需要农业机械。工厂化农业可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还可以向立体空间发展以节约有限的耕地,这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而工厂化农业必须有配套的机械装备。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保护性耕种,有效地抑制了我国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改善了我国的耕地减少的的问题,也对减少农业农药、化肥等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成部分。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必要技术之一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已有67个出现硝酸盐污染;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800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亿多吨的秸秆,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1)发展机械深施肥技术

我国农业施肥十分不合理,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肥,导致化肥的极大浪费,这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料花消的增加,农民单位土地收入的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

国外的植保机械已大量采用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技术,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有效沉积高达90%以上。我国已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的低量喷雾、喷雾防滴漏技术、弥雾喷粉、热烟雾机和常温烟雾机等技术,可较落后的手动植保机具降低农药用量20%,降低用水量50%。但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还比较落后,农药在作物叶片上的沉积率只有40%。因此,今后应致力于开展对低毒高效农药、精密喷洒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发展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养分,抑制杂草滋长。有关专家研究证明,秸秆还田一公顷耕地相当于增加255公斤磷、255公斤氮、285公斤钾,一般增产效果在5%~12%之间,具有肥田和防治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一般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或带有切碎装置的收获机械直接还田。

(4)机械回收地膜技术

全国每年地膜用量500多万吨,由于连年铺膜回收不净,带来了白色污染,包括地上污染和土层内污染。有关研究机构正在开发以纸浆或淀粉为原料的可自然降解地膜和地膜清理回收机械。原国家计委和科委都把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在进行对比研究。从研究情况看,在秋后地表残茬多、地膜破损严重的地方,收膜难度较大。

3、农业机械化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06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灾。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机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农民转移还是四川、重庆地区的饮用水的运输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再有就是,我国积极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农业灌溉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农业机械化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工程措施

(1)农业机械对农产品产出贡献越来越大

在水、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质要素综合作用下,农业机械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随着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而畜力的贡献率则相应地减小。1950~1978年长达29年间,我国禽畜饲养业以手工为主,年均肉类产量增加不到22万吨。1979~1984年6年间,我国肉类年均增加量提高到114万吨。此后,大批禽畜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大中城市郊区养鸡、养猪、养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使肉、蛋产量大幅度提高。

(2)农业机械对农产品加工和安全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知道我国农业水平非常低,不仅体现在土地产出率上,而且在产品加工和安全上也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已经进入wto(国际贸易组织)已经近六年了,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抵御国际上的冲击还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最近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实施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要想我国的农业发展起来就必须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该缩小我国农产品加工与安全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安全检测,在这里,农产品加工机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在当今国际社会环境下提出来的,是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有效的道路。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比单纯的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更加有效,更加彻底。我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再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完全可以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促进农业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机制造业、流通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和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要以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依靠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投入,促进知识积累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利用方便的信息化网络实现所有农业信息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农业专家决策系统、GpS、RS、GiS(3S系统),对农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最优方案,进行决策,得到既合理有方便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利用,耕地资源的保护,自然灾害等都起到了跨时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研发篇5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的部署,省局决定开展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全会精神,研究我省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及发展的新思路。

2、当前农机化工作中存在哪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全省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装备总量迅速增长,作业水平大步提高,农机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农机化事业发展中仍存在重快轻好、重当前轻长远、重动力增长轻结构优化,发展领域不均衡等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反思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找准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3、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建立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反思和查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农民需求的实际,找准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农机农艺结合、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补贴政策等方面,如何建立健全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4、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战略,如何发展、壮大、提升和做强农机化产业,在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着重抓哪些关键环节,促进农机化质量工作上新的水平。

5、对做好明年农机化工作的建议。

二、调研时间:

10月28日至11月2日。

三、调研方式:

农业机械研发篇6

一、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综合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芝麻等的机械作业率不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全面发展。农业机械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2、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允许农民个人购置使用农业机械,农机社会化服务逐步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适应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路子,逐步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2006年全国性农机跨区作业开展以来,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明显增加,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正在不断涌现。农机作业收入份额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新亮点。

3、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强劲

农机工业是机械工业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行业。我国农机制造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均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和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取得较快的进展,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其资产和销售收入占行业总的比重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组成的多元企业结构。

二、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均衡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以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为主、大中型拖拉机械及其配套业机械数量较少。

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小农业机械种类多,大农业机械种类少,即种植业机械多,适合牧业、渔业、林业作业的。在经济作物、保鲜及加工等方面,标准化生产体系薄弱,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许多方面的机械化生产还是空白。

2、农业机械动力地域分配不均衡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农机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还不够合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推广任务艰巨;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基层体制不顺、保障不足、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农机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成果转化速度慢。

农机推广出现断层。目前,乡镇农机站普遍并入农业综合站,只配备了一名农机专管员。遗留老问题难处理,国家新政策难落实。服务需求难以满足。调研发现乡村动力机械虽多,却缺少配套农机具;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求,服务单一,范围较窄;服务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农机专管员多数未接受系统培训;农机维修网点设备简陋,无法满足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国家法规政策、财政政策扶持

2010-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布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内容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保险政策、政府职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合作社等方面的扶持内容,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机企业面临很大的问题,需要政府在财税方面做出进一步调整,减轻企业的财税负担。国家应采取对农机企业直补的方式,促进农业机械的市场供给。国家应支持农机工业的技术创新,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丌发资金,用财政支持农机企业研究发新产品、新技术,使农机企业加大对农机产品的供给。

2、发展农业机械互助合作组织

我国农业人口多,小农经营是普遍的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发展农业机械合作互助组织,集中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生资料,实行合作购置,有偿使用的原则,适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这样以来,农业机械的作业率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机械投入成本也降低。共同协商购置适合本区域农业生产情况的耕、种、收、播的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首先满足合作组织内部农业生产作业使用,还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机械化作业满足农业机械化需求。应按照自愿原则,鼓励农户结合自家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加入农机械互助合作组织,实现自家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大化,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机械化。

3、推行农业机械投入补贴

在当前农机直补政策的前提下,按农户农业土地经营面积,推行有限的农业机械服务补贴政策。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稳定了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也维持了亿万农民的基本衣食住行支出,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法求大规模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下,要转变大机械、大农业土地经营模式。既不强迫农民离开土地,也要鼓励大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发展。政府对大规模土地经营农户从农业机械购置和农业机械投入两方面予以较大程度的农业机械投入补贴,将有助于引导农村土地的规模集中;有助于无力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户享受到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优惠。

农业机械研发篇7

2008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达到8022亿Kw,比2003年增长了36.1%,尤其是要适应大规模农机结构所需要的大中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全秧机和玉米收割机等高性能机械投入生产的总共就有20多万台。平均是2003年的6倍多。相比之下,比2004年全国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上升了2.5%,基本实现了农业全过程的机械化。而且,在这个网络时代,不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机械自动化是一种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表现。

(一)常见农业机械中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2000年到2008年。农用拖拉机可谓是风靡一时,家家户户都将此当做宝,它是采用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随着社会的变迁,为了使其效率更大化,对其又进行了系统的完善,比如播种机使用了根据检测产量来规定其行驶速度,保证高产不浪费,还有就是谷物干燥机可以自动维持自身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可自动断开电源等装置。

(二)微灌机械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自从2008年之后,我国自然灾害不断,包括旱灾,涝灾等,为了更好地预防旱灾带来的土地产量不高,我国从2010年开始研究灌溉技术,并且在下半年将此技术进行分批试点,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随之,灌溉管理自动化技术成为发展高效农业,我国先后对自动化生产进行改进,将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等先进设备与其融合,组建了心性试验示范基地。

二、制约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瓶颈

(一)机械制造水平不高。机械制造属于工业,由于我国早期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在农业机械制造这一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高,机械制造产品质量很难保证,而且所生产的机械生产率普遍较西方发达国家低,人处于仿造阶段。进口机器昂贵,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因此,开发我国自己的机械品牌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精准农业技术不成熟。由于我国在第一、二、三产业上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以及我国对网络技术的应用都很难其作出很充分的评估,这不仅影响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所以这就需要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加快对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自主开发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弥补当前农业精细化方面的差距。

(三)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农机服务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农业市场的前景广阔,但是没有形成特色服务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包括各种农机服务组织还不能全方位对农业机械做全方位的使用和维修指导,而且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使之还处于一种滞留状态。

(四)农机补贴资金不足。农机补贴资金是发展农业的一项很大的支出,首先,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次,当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国家近几年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农民的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政府的扶持远远不够,还需要农民自主来发,市场加以引导、政府积极配合,实行更大规模的农机生产。

(五)经销商监管不够。经销商作为政府与农民“打交道”的中间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在对农业扶持的同时,应对经销商数量进行控制,因为经销商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该行业内部的秩序,包括要是经销商数量过少,会导致农机供给不够,如果经销商数量过多,会形成联盟而产生垄断现象,这样对农民和政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农业主管部门应该以此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他们不法行为,加强监督,保证农民权益,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康庄大道。

农业机械研发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行业;产品研发;成本;定位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22-0218-01

1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中才.农业机器系统状态仿真及更新决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农业机械研发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1-0227-0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大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农业机械设备中,促使了农业机械设备逐渐向着全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在农业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以显著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保证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研发、推广和应用全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将新成果和新技术运用到农业机械中,为实现精细化农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显著提升农业机械的运作效率。在过去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有不少机械不能有效识别农作物的位置,例如倒伏的小麦和玉米,这些倒伏的农作物在收割过程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积极应用全新的农业机械技术有利于弥补农业机械存在的漏洞,提高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其次,降低了农业劳作量,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过去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者,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种植、作物收割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农村地区的很多劳动力可以到其他行业开展工作,有利于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2.1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以图像处理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是对视觉信息进行理论计算和表达,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目前在农业机械生产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能够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级,还能够协助机械开展精良化播种和收割。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有不少的技术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研究。

2.2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逐渐实现,应用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农业机械的运行方向,同时还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农业机械科研人员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产品。

2.3自动化控制技术

在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帮助操作者将作业难度,同时,在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土地地势的高低和秸秆的长短合理的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最终保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4信息网络技术

近几年,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最为成功。将信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农作物、土塘、施肥、农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同时,还可以有效监控农作物生长繁育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然后借助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保证完成相应的田间工作。

2.5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在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技术,其在信息数据采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完成能量的转换和匹配,提高农业机械系统的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动能效率和系统的适应性和兼容性,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农业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力,这就导致了工作负荷经常出现较大的改变。如果能够采用电液控制完成相应的负载和原驱动机之间的匹配,就能够有效降低功率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能够切实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3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3.1农业机械新技术需要不断整合其他领域的技术资源

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智能化机械、自动化农业机械,让农业能够像我国的工业实现规模化和程序化生产。在农业机械应用发展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群众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展现代农场和现代农业专业合作机构等多种农村农业合作模式,解放农村的劳动力,让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需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农村农业生产领域是要求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依靠先进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因此,在农业机械新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研发具有节能效果高,生产效率好的绿色节能机械设备,只有保证全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才可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3.3要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创新能力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机械科研投入,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给予人才、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让农业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融入到技术研发中,始终保证农业机械的创新能力,并保证能够将新研究出来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结语

农业生产的高效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高效的推广模式,保证新的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及时进入田间地头,保证提高劳作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余,肖宏儒,秦广明,宋志禹,丁文芹,梅松.国内外采茶机械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02)

[2]高明飞.我省农机安全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与前瞻[J].山东农机化.2013(05)

农业机械研发篇10

   1998年全国农机总值2318亿元。农机总动力4.4亿千瓦,比1997年增5.3%,大中小型拖拉机1177万台,比1997年增5.4%,主要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机耕62%,机播种24%,机收15%,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目前部分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0%以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农业部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发展目标和方针,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努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在装备水平上,确保农机总动力不低于3.3%的速度持续增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它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增长应基本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需求,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在机械化水平上,耕地、播栽、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0%、60%和40%,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增长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到20%。———在区域布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发达地区要走在前面,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它地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也要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

   据统计,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用20~30年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从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产业、畜牧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全面全过程机械化。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岛国,人均耕地0.7亩,以种植水稻为主,1980年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稻生产全过程(种植、收获、干燥与加工)机械化,机耕98%,机种91%,机收95%。

   三、台湾省农业机械化状况

   台湾山地丘陵占75%,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与福建相似。从50年代中期引进日本手扶拖拉机后,着手发展农机化事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农、林、渔、牧、副业全面机械化。以下是台湾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台湾对农机化十分重视,把它列为台湾地区12项重要建设之一,从1970年起实施“设置农业机械化基金,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四年计划。至85年共筹措52亿台币,用于农机科研、新农机开发、农户购机补助、农机人员培训等,台湾农业大学农机系和台湾农机研究所,每人每年从政府可获得农机科技经费约折人民币20万元。

   四、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技术创新现状

   1998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值47.1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81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大中小型拖拉机15.5万台,与上年持平。主要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很低,机耕32.44%,机种0.018%,机收0.01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目前农机化水平仅相当于台湾1970年的水平。当前,我省部分地区围绕科教兴农战略,正在实施农业节本增效示范工程,粮食自给示范工程项目。如连江、晋江、长乐等地开展机械栽植、联合收割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工程;建瓯市是农业部“九五”期间建设的100个节本增效示范县之一,实施示范推广机械化化肥深施,节种和精少量播种10万亩;福清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已到位,国家引进办投10万美元用于引进消化台湾水稻栽培技术与装备。这些示范工程建设成功,将带动全省,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我省从事农机创新工作有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及省拖集团等。多年来,我省农机科技工作者,坚持为农机化事业努力地工作,研制开发了手扶驱动圆盘犁(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友5型耕整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友-90型微型组合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三等奖),田间直脱收获机(获国家发明专利),农用运输车(获省新产品三等奖),抛秧机,饲料加工机械,石材加工设备,粮食加工设备,水泵系列产品,食用菌栽培与加工设备等等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和机械装备。但是,由于对农机科技创新、农机产品开发生产培训推广扶持政策弱,农机创新手段落后,农机创新缺少资金,试验设备陈旧,农机企业无力开发农机新产品,农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福建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主要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我省农业机械创新工作重点是:研究开发适用我省丘陵、山区、平原的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收获与烘干的技术与装备,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化肥深施、农作物保护技术与装备,农副产品、水产品保鲜、深加工、储运技术与装备,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与装备,城镇垃圾与废弃物无害处理及高效有机肥生产技术与装备,蔬菜工厂化栽培技术与装备,乡镇企业所需新技术与装备等等。面对我省农业机械创新工作艰苦任务,建议如下:

   1.扶持省农机化研究所。农机化科研属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对省农机化研究所应视同省农科院,继续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使之建成为我省农业现代化装备研究中心和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中心。

   2.改善农机科技创新工作条件。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因气候条件、地区差异、农艺要求、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开发推广难度大,周期长,工作条件差,自身效益低。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时,应稳住从事农机创新的科技人员,确保农机科技攻关人员的科研经费和基本工作条件。

   3.加强农机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办好福建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二是从实际出发,促进农机科技人员的分流,搞好农机科技队伍的结构调整;三是引进人才,研制开发重点项目,可从台湾省或日本引进农机科技人才;四是有计划选派中青年农机科技人员到国外研学。

   4.优化农机行业结构,调整农机产品结构。从政策上引导和促进农机企业研制开发生产实用、先进、成套农机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