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医学的范畴十篇口腔医学的范畴十篇

口腔医学的范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55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1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疗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英简RoU)指的是存在周期复发特点的一种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1]。在口腔内浅表表现为椭圆状、圆形活力孤立的,其发病率比较高,仅次与口腔黏膜疾病。在中医学中归为口糜、口疮的范畴。患者发病时,溃疡部位产生疼痛,严重者的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很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单纯西药治疗尽管可以使溃疡迅速愈合,但无法避免复发。现选择我院在2013.07~2014.07期间接收治疗的9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一步探析中西医疗法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07~2014.07期间接收治疗的9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7例患者。观察组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9~66岁之间,平均年龄(39.41±4.75)岁。其中,轻型口腔溃疡者40例,重型口腔溃疡者7例。对照组中,包括24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10~67岁之间,平均年龄(38.19±4.58)岁。其中,轻型口腔溃疡者41例,重型口腔溃疡者6例。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性别、年龄等各项资料不存在差异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对照组:47例患者采取单纯西药治疗。维生素C片,每次口服剂量为200mg;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口服剂量为2片,每天三次;华素片,每次含服1片,每次1~2小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应用强的松,每次剂量为5~10mg,每天3~4次。

观察组:47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中医疗法,处方[2]:熟地24克、石斛10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丹皮9克、知母12克、泽泻9克、白芨12克。如果患者疼痛症状严重,可加用细辛4克、海硝15克。如果患者便秘,可加用火麻仁30克。如果患者失眠,可加用枣仁15克。按照常规取水煎服,每天2次。

1.3疗效评判

痊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溃疡部位没有疼痛感,溃疡处周围组织黏膜充血彻底消退,溃烂处已经痊愈,同时1年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溃疡处周围组织黏膜充血已经基本消失,溃疡创面显著缓解,缩小面积超过三分之二,1年内仅复发1~2次。无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未消失,溃疡创面没有出现改变,甚至逐渐增大。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运用X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

2.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5.74%(45/4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p

表1两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疗效分析表[n(%)]

分组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疗效率

观察组4724(51.06%)11(23.40%)2(4.26%)95.74%

对照组4719(40.43%)6(12.77%)12(25.53%)74.47%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为止致病因素还不是十分明确,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或细菌感染等有关。在中医范畴内,口腔溃疡属于口糜、口疮的范畴,病理机制为中焦虚寒、下焦阴火上炎、上焦实火熏蒸。口腔溃疡尽管是局部病变,但是脏腑功能紊乱是其关键的内在因素,病变部位一般在心、脾两脏,应用调理脾胃、清心益肾、化湿、清热解毒。本次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可补益元阴、扶助正气、清降虚火以及新肉自生,达到口疮消散、痊愈的目的。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尤为理想,临床实用性、推广性较高。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2

【关键词】 口腔修复;预成纤维桩;应用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口腔科临床上对于很多条件很差的牙齿如残冠、残根的治疗方法有了明显的进步。过去多采取用拔牙的方法。在现代口腔修复中,预成纤维桩是现代口腔科常用的一种新型修复材料,在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易拆除性、耐疲劳性、性腐蚀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材料。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效扩展了口腔修复的范围并得到广泛应用 [1]。现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患者采取预成纤维桩修复口腔,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在我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在14~81岁之间,平均(393±26)岁。本组病例共有134颗患牙,其中,73颗前牙,41颗前磨牙,20颗磨牙。本组病例以患者入选标准为:严重缺损的牙体,足够长度的牙根,均给予完善的根管治疗,较为良好的牙周情况,并符合口腔修复的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修复前均采取常规X线片检查,从而选择配套的牙钻扩大患牙根管,以满足修复的基本要求。通常备桩的要求为患牙根长的1/2~1/3,宽约根直径的1/3,根尖区需保留3~5 mm[2]。最后根据桩道预备的大小来选择纤维桩,理想效果为桩插入后不松动。操作过程:在试桩后首先用酸蚀剂将根内牙本质酸蚀,约20 s后进行彻底清洗,再用纸尖将牙本质内的液体吸干。然后,将黏接剂均匀涂2~3层,用纸尖将多余黏接剂吸干,当纸尖干燥后,将黏接剂在纤维桩上涂2层,两处各光照约10 s。在用配套的注射枪头将调和好的双重固化黏结剂催化剂与基底注入患牙根管内,插入纤维桩,并保持一定压力,然后将多余的黏结树脂去除,约10 s,在纤维桩上放置光导头光照约40 s。最后根据咬颌效果,用金刚砂车针截除多余纤维桩。

13 疗效判断标准[3] ①成功:a.修复体边缘未出现松动、渗漏等现象;b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cX线检查患病变区域无进展,牙根尖区无阴影; d叩诊无不适症状;e牙龈的颜色正常。②失败:以上有l项不符合者均为失败。

2 结果

86例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共修复134颗患牙,经过半年~1年的随诊观察,失败7颗,成功修复127颗,成功率为947%。修复失败的7颗牙均为前牙,其中,不可修复性2例,可修复性5例。7例失败中: 2例脱落,1例桩断裂,1例松动,2例牙龈炎,1例根折。

3 讨论

在口腔修复中,需通过桩核修复进行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而传统的金属桩核修复存在许多缺点与问题,如①金属具有高弹性模量,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根折,国外相关资料显示,不锈钢的弹性模量为193 gpa,钛合金的弹性模量为11032 gpa,牙本质的弹性模量为18 gpa,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为292 gpa[3]。②金属容易腐蚀,改变牙龈颜色。③金属传导性较强,容易导致图像扭曲、变形等。 而预成纤维桩具有很多优点,如颜色好、强度高、弹性模量好、临床操作简单、快速、适用范围广、轻便、明显减少复诊次数等,是一种保存牙根与桩冠、加强牙根强度的新型修复材料[4],可有效降低患牙根折的发生率,有利于保护患牙剩余的牙体组织,另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在检查中常需拆除口内金属修复体,而预成纤维桩没有此类问题,因此预成纤维桩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中。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发现,预成纤维桩也存在不足:如①具有潜在弯曲性,易丧失粘接剂封闭,导致根面继发龋的形成和边缘微渗漏。②强度相对较低,存在折断的风险。③与患牙根管形态不完全密合,使修复中的粘接面积减少。④潮湿环境和热循环会使纤维桩断裂负荷和弯曲强度降低[5]。⑤修复后会出现受力变形的现象,从而使冠边缘封闭受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纤维增强型树脂桩,根据组成纤维的不同,可将预成纤维桩分为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和聚乙烯纤维桩。①石英纤维桩是将碳纤维用石英纤维代替。②玻璃纤维桩是将碳纤维用玻璃纤维代替。③碳纤维桩:在环氧树脂基质中碳纤维稳定地粘附形成的。④聚乙烯纤维桩:是由光固化树脂包绕并呈现编织状排列聚乙烯纤维形成的。

在口腔修复中,预成纤维桩适用范围广,多用于牙冠大面积缺损、固定义齿的固位体、畸形牙、错位牙、扭转牙等[6]。预成纤维桩的禁忌证:①根管感染未能有效控制。②根面广泛龋,当龋去尽后剩余的牙组织较薄弱。③牙根无足够长度及牙槽,骨吸收过多。④牙齿折裂达牙槽嵴以下。⑤咬颌过紧。⑥用桩核改变牙冠方向角度较大者。为提高其修复的成功率,我们必须把握好临床适应证,但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执行标准。因此,医生在修复中采用预成纤维桩时,首先应综合考虑牙体剩余量、冠根倾斜程度、根管形态和厚度、咬合关系等方面。在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时,医生必须注意不同粘结系统与不同纤维桩系统的实际操作程序具有较大的差异,应按照各自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化操作。目前,国内外口腔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预成纤维桩多选用光固化粘接系统,此类系统具有流动性的,无需进行调拌或混合,操作流程简便[7],可以更好提高根管与预成纤维桩之间的密合性,更加均匀地分布根管壁的应力。粘接材料多选用树脂类配合湿性粘接剂,预成纤维桩的应用中推荐使用自凝粘接系统或双重固化粘接系统。与其他的口腔技术一样,预成纤维桩修复也有可能失败或发生各种并发症。修复效果多与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有关,常发生纤维桩脱落及纤维桩折断等。

总之,预成纤维桩作为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及材料,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可有效扩展修复的范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邓华颉,马飞,曾美荣,等自酸蚀和全酸蚀树脂粘结剂对石英纤维桩固位力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4):230231.

[2] 陈丽萍,黄林艳,张富强两种树脂粘结剂对纤维桩粘接强度测试及界面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7):92919294.

[3] 张相,王新知碳纤维桩的性能及应用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4):255257.

[4] 陈蕾, 雷慧云, 徐国富, 等 3种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28(2):132134, 138.

[5] Sherrard JF, Rossouw pe, Benson Bw, et al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ooth and root lengths measured 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s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 137(4 Suppl):S100S108.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3

学医建议不要选什么专业

1、生物医学

首先,各位要注意生物医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不相同,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专业,而后者则是工科专业,且属于基础医学类。同时,该专业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毕业后想成为医生较难,大多数毕业生更适合科研工作。因此,如果学历不高,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学生至少要有博士学历,才有相对多的选择,如科研、高校教师等。

2、药学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药学专业是一个“坑”,因为虽然是医学专业,但基本是做不了医生的。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多数人都会选择医药代表这种工作,而研究生专业方向更多,但大多毕业后也都是从事科研、学术类工作,学历要求高前景也很一般。

3、医学技术类

医学技术类是医学专业中的一大类,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等,其中经常被家长、考生与口腔医学混淆的莫过于——口腔医学技术。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字,但却大不一样。前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学医专业之一,而后者则是相对冷门的医学专业。从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后,即使能进入医院工作,但想要成为医生同样很难,更多的人只能去到一些工厂,做一些技师工作。

学医选什么专业好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病房床边的医学,它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像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都在临床医学的范畴内。可以说,大致上除了基础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之外,在医院直接给病人看病的都属于临床医学。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只要自己能够坚守本心,真心踏实的喜欢自己报考的专业,对自己所做的行业负责任,报考这个专业未来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

2.口腔医学

因为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医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些比较重和急的病症。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全面健康的理念,因此口腔医学逐渐发展了起来。所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4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中的口疮范畴,主要是以口腔内的舌、颊、唇、上腭等处的黏膜出现单个或者多个如豆粒大小的溃疡,呈灰白色或者浅黄色[1]。患者有局部的疼痛或刺激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及危害。近年来,我院门诊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9-79岁,平均年龄,34.6岁。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均在1.5年以上,其中轻者复发频率为2-3月1次,重者复发频率为1月2-3次;每次溃疡的发病时间为3-5天,甚者为连续发作数个月不等。

1.2诊断标准患者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口腔黏膜,见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损害表面覆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基底柔软,均具“黄、红、凹、痛”特征,自觉有明显的灼热疼痛感,当遇到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加剧,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呈反复发作。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心脾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四大证型,具体的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

1.3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内服方药,在配合外敷进行治疗。

其中,心脾积热型的,方选清胃散合导赤散加减:黄连15g,生地黄12g、木通10g、生甘草梢10g、竹叶12g、金银花12g、桔梗10g、牛蒡子10g、当归身10g,牡丹皮10g,升麻10g。

胃热阴虚型,方选用玉女煎加减:石膏20g、熟地黄15g、麦冬10g、知母10g、牛膝15g。

脾胃气虚型,方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阴虚火旺型,方选用知柏地黄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丸加减: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干山药12g克,泽泻9g,茯苓9g(去皮),丹皮9g,知母24g,黄柏24g。

外敷:使用硼砂3g、薄荷3g、儿茶3g、冰片1.5g、青黛6g,混和研为细末,用棉签蘸少许敷细末涂敷患处,以覆盖溃疡处为度,1天3次,以10天作为1疗程,期间戒烟戒酒,并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按相应证型以上方剂,500ml煎水150ml服用,1日一剂,以7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配合外敷药治疗后统计疗效。在服用中药的期间,停止服用其他的药物。

1.4疗效标准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的《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2]。痊愈:经治疗后,口腔溃疡停止复发大于1年;显效:经治疗后,口腔溃疡复发的间歇时间有所延长,溃疡发生的次数较前减少;有效:经治疗后,口腔溃疡复发的间歇时间延长,但溃疡发生的次数较前未有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口腔溃疡复发的间歇时间及发生次数均无改变。

2结果

经相应对症治疗后,60例患者中有34例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其中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90%。在服药过程中均未见患者有明显的副作用。具体预后情况,见表2。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复发作的溃疡为特征,不伴有其他疾病体征,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特征,溃疡灼痛明显[3]。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部位。常见为口腔黏膜处有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黄、红、凹、痛”特征,即损害表面覆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基底柔软;灼痛明显。发作周期约数天或数月,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目前病因不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4]。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常可由患者失眠、烦燥、疲劳等出现病情加剧或者反复发作,因其反复发作、病程长,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口糜”、“口疳”、“口疮”等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多由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内伤、外感六淫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热郁心脾,胃热阴虚,热久耗阴;或者肾阴亏虚,导致虚火上炎,虚火熏蒸口舌;或脾胃气虚,气不布津,营血不生,导致口舌失气血之濡养,导致实火虚火上熏蒸口舌而发为本病。

根据患者的发病体质、年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等,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将此病分为心脾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四大证型[5],各个证型具体的用药方解如下:

心脾积热型,多好发于青壮年,其症状明显,有剧烈的疼痛,因舌为心之苗,心火盛则烧灼口舌;脾胃有积热,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也会热灼口舌,发为口腔溃疡,治法为清心火、解脾胃热毒,选用清胃散合导赤散加减[6]。方主要用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金银花、牛蒡子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胃热阴虚型,采用清阳明之胃火,养阴生津为治法,选用玉女煎加减[7],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为使。

脾胃气虚型,多见于多病体弱之人,主要以益气健脾为法,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5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新晨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6

关键词:中医中药;结合;西医西药;

一般资料

统计2001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有效完整病历资料者共计300例。其中,采用西药治疗者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者180例;年龄18~70岁,男172例,女128例。

2治疗方法

2.1西药治疗组:根据病人病情酌情采取2~3种抗生素口服加肌注给药,或静注给药。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及灭滴灵等,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后调整药物。

2.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据病情及病理病机,以中医“败毒饮”为主方临症加减。急性炎症早期局部症状明显、疼痛较剧多属实热表症者,重用生石膏、大黄、元参等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泻下攻积,凉血解毒为主,佐细辛以祛风止痛[2]。同时,配合西药(常用药物:阿莫西林、磺胺药、灭滴灵、替硝唑、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2种口服或肌注。急性炎症晚期脓肿形成属热症多湿者,重用黄芩、生地等以清热、燥湿,养阴、散结为主,佐以栀子,蜂房等以凉血除烦,攻毒杀虫、消肿透毒等[2]。同时,配合西药1~2种(同上)肌注或口服,必要时行脓肿开引流。

3治疗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中,西药治疗组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20天,平均12.5天。其中,有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有15例对青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3例发生二重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12天,平均9.5天。其中,除1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及其它胃肠道反应外,均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

4讨论

单纯西药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常常需要数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而且药量大,疗程长,费用高。加之抗生素可致敏,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久用广谱抗生素可致二重感染等,使不少患者经受很多痛苦。中、西医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西药用量,一般仅配合1~2种抗生素肌注或口服即可达到确切疗效,既减少了西药耐药及毒副作用的产生,又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尤其适用于对抗生素过敏及对其毒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7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32例。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分析和比较,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治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经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防止了患者病情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34-0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1],发病率达到20%,位于口腔黏膜疾病的首位[2]。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明确,也存在个体差异[3]。尽管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阐释,但临床上尚没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4]。临床上治疗仍然遵循因人治宜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5]。因此,为分析和探讨中医治疗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32例。32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年。32例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给予中药汤剂,具体处方为:生地12g、地榆11g、牛蒡子10g、知母12g、黄连12g、栀子10g、黄芩10g、泽泻14g、当归13g、石膏15g、木瓜10g、茯苓15g、炙甘草6g。水煎两次,分两次服完。早晚各一次。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吗,口服维生素B并含化华素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2片。用药期间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7天为一个疗程。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治愈:患者的口腔溃疡面光滑,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在3个月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的口腔溃疡面有所好转,各种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再次发作的时间间隔延长。无效:患者的病情未出现好转,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差异p

2结果

通过分析和比较,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治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经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后总疾病,病情容易复发,其发病多与免疫、遗传、环境、系统性疾病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从中医角度讲,口腔溃疡属于“口疮”、“口糜”范畴[6]。中医上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疮的发生于心脾的关系比较密切。心脾湿热,病久入络,口舌失养,难以治愈。采用中医治疗,调节人体心脾湿热,从发病基础上调整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采用西医进行治疗,通常会忽视对人体整体机能的调整,从而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此外,中医治疗时因人治宜,针对性地适应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证实,采用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防止了患者病情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练方明.中医与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卫生产业,2012,7(11):180

[2]叶卓丁.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3(7):225-226

[3]刘水平,刘红杰.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2(16):242-243

[4]胡秀琴.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5(19):15-16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8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为4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8~72岁;病程2个月~3年。所有病例都曾用过中西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不愈。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或口唇、舌、上腭等不同部位有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红润,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进食时疼痛尤其剧烈。大部分病例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胃火炽盛。

2治疗方法

选用清胃导赤散加味,药用黄连6~15g,生地15~20g,丹皮、白及各10~15g,当归15g,升麻6~10g,木通6~9g,淡竹叶15g,生甘草5~10g,细辛1~3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日为1疗程,可服用1~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淮: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而溃疡面未完全愈合,或3~6个月内复发,服上药仍有效;无效: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3.2治疗结果:47例中,痊愈3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

4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5岁,司机。2001年6月就诊。自述口疮反复性发作3年,近半月因出差在外过食辛辣复发。诊见舌面及下唇内侧面数个溃疡面,状如蚕豆大小,伴见口苦干渴。舌红、苔黄,脉数。曾服用环丙沙星片、甲硝唑片、复合维生素B等药效果不佳。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辨证为胃火炽盛,治宜清胃散火。方用:黄连、升麻、木通、生甘草各10g,生地、当归各20g,丹皮、淡竹叶、白及各15g,细辛3g。服药3剂后,口腔溃疡面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知方对症乃续服9剂,溃疡完全愈合,诸症消除。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9

清热消肿,敛疮止痛。用于口疮属心脾积热型。症见口疮自发痛、激惹痛;溃疡大小不等,数目较多;口渴烦饮,烦热便干,尿黄赤;舌尖偏红而干,苔黄,脉弦细数。

二、立题目的

本研究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新药,以满足临床和市场的需要。

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复发为特点的口腔粘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属于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的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口腔疾病。若溃疡面积较大,甚至满口糜烂如腐,称为口糜;溃疡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任何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虽然全身状况无明显影响,但经过一定间歇期常再复发,重者几天1次,乃至此起彼伏,而无间歇期,妨碍饮食及说话,患者异常痛苦。随着病程延长,溃疡面积、数目可增大、增多,愈合时间亦趋延长。综观国内外现状,治疗本病有两种方法,一是治标,采用局部治疗,立足于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但不能控制复发。另一类为治本,即通过全身治疗调节整体功能,逐渐延长复发周期,以至完全控制复发,这类药物疗效不够理想。因此,控制溃疡复发成为一个医学难题。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我们研制开发出中药新药六类——贞冰口溃宁含片,其具有清热消肿,敛疮止痛之功效,标本兼治,使用方便,成本低,质量可控,药效确切,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三、立题依据

(一)处方来源

本方来于临床经验方,为医院制剂“口疮片”,对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有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较受患者的欢迎。我们对其提取及制剂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本品最优工艺。

(二)处方药味的现代研究、中医理论、古籍文献资料

贞冰口腔溃疡含片是由女贞叶、冰片二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结果,对组方中各味药进行了全面了解,综述如下:

女贞叶

【性味与归经】微苦,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消肿,止痛。用于头目昏痛,风热赤眼,疮肿溃烂,烫伤,口疮。

【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对-羟基苯乙醇、大波斯菊苷、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丁香苷。

【药理作用】1.心血管作用;2.镇咳作用;3.中枢作用;4.抗菌作用;5.抗炎作用;6.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冠心病;2.治疗小儿肺炎;3.治疗急性菌痢;4.治疗烧烫伤。[3]

冰片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成分】龙脑、异龙脑。

【药理作用】1.抗炎镇痛作用;2.抗菌抗病毒作用;3.保护心脑作用;4.双向调节神经系统;5.提高其他药物生物利用度。

【古籍文献】1.《本草纲目》:“古方眼科、小儿科皆言龙脑辛凉,能入心经,故治目病、惊风方多用之。痘疮心热血瘀倒靥者,用引猪血,直入心窍,使毒气宣散于外,则血活痘发,其说皆似是而实未当也。目病、惊病、痘病,皆火病也,火郁则发之,从治之法,辛主发散故尔。其气先入肺,传于心脾,能走能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条达,而惊热自平,疮毒能出。”

2.王纶:“龙脑,大辛善走,故能散热,通利结气,目痛、喉痹、下疳诸方多用之者,取其辛散也。”

3.《本草述》:“龙脑香,其所疗诸症,是其散壅、利结、开闭,对待不爽,更诸说皆以为从治之法者,良不谬也。故喉痹肿塞,大人小儿风涎闭塞,舍此何以拯其危急乎。又如鼻息,舌肿,目赤内外肤翳,下疳,痔疮,小儿痘陷等患,何莫非热之结于血者,实本于热之伤气乎!”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2.治疗小儿烧伤;3.治疗溃疡性口腔炎;4.治疗慢性鼻腔炎;5.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三)、用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口腔溃疡多发于唇、舌颊、上腭及牙龈等口腔黏膜角化程度较差的部位,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溃点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表面多覆有黄白色假膜,周围可见红晕,偶可融合成小片状,有明显的疼痛或受刺激时疼痛加剧,或在红肿的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如糜状物,如白斑雪片,可扩展到整个口腔。口腔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其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常见的口腔溃疡有以下几种:疱疹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坏死性龈口炎、月经性溃疡、褥疮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其中又以复发性口腔溃疡最为常见。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范畴。“口疮”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首次指出口疮以火热为基本的发病因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其认识逐渐深入。如《丹溪心法·口齿》篇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指出脾气虚弱与口疮有密切联系。《圣济总录》认为“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而为口疮。”指出了口疮与心脾二脏的关系。清·齐秉慧在《齐氏医案·口疮》中进一步提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认为上焦实火熏蒸,下焦阴火上炎,中焦虚寒或脾虚湿困均为本病之病机。

现代医家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脏腑辨证角度而言,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属胃肠,因而口腔溃疡的发病与脏腑病变密切相关。口腔溃疡虽属局部病变,但脏腑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脾两脏。劳绍贤教授强调临证关键要分清虚火、实火,虚火多为脾虚或肾虚所致…。著名中医耳鼻咽喉学家干祖望先生认为该病基本病机虽为心脾两经积热,但清阳不升、元阳无火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王跃才基于李东垣《脾胃论》理论,认为本病病根在脾胃,是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虚火上炎而发,提出中气不足才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李翠玉依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亢则害,承乃制”的论述认为,本病病本为元虚火郁,欲解决本病复发问题,必解决元虚,令阴精充足以强化“下承”之力。阴精者,与生俱来,而后天充济需藉肺、脾(胃)、肾三元气化之功,故本病当于肺、脾(胃)、肾立法治之。

复发性口腔溃疡缠绵难愈,属临床疑难病,“久病多瘀”,瘀血这一致病因素越来越成为医家关注的重点。闫莉莉根据患者口腔溃疡多长期不愈,痛有定处,舌脉有瘀象病变,但脏腑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病位主要在以活血化瘀为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李月斌等观察到,口腔溃疡表现先有疮体红肿硬结,继而肉腐溃疡形成,痛有定处,舌红暗赤,符合血瘀证特点,因而认为血瘀是口腔溃疡发病的最终机制。过伟峰等通过对19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后,认为该病证型虽以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炎型为主,但热壅血滞、瘀血互结是其重要病理环节。詹家明等把本病的病机总结为心脾积热上熏于口舌而发,反复发作则耗气伤阴,络脉受损,致气血运行不畅,口舌失养使溃疡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马骏认为本病虚多实少,热多寒少,其本虚以脾虚、肾阴虚最为常见,标实则多见风火、心火、胃火、湿热、痰浊、瘀血等。

口腔医学的范畴篇1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作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属于口腔黏膜的常见疾病,据文献报道[1],其患病率约为20%,发作时常表现为剧烈疼痛,不利于患者进食和说话,易于复发,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癌变。本文就我院治疗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断标准,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43±8.67)岁,平均病程(2.65±2.74)年;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15±8.93)岁,平均病程(2.74±2.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停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禁止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并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复合维生素B片,2片/次,维生素C片,200mg/次,口服,频次均为3次/日,强的松口服,10~20mg/次,1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白芨18g、白茅根15g、黄连10g、紫草10g、黄芩10g、大黄9g、附子6g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表现为心脾积热、黏膜红而微肿和灼热疼痛者,加用黄芩10g、连翘10g、薄荷6g、栀子6g;腮舌俱肿和大便秘结者,加用芒硝6g、黄连6g、生大黄6g;舌燥咽痛者,加用何首乌15g、枸杞子20g、山萸肉12g等。用法:用水煎服,1剂/日。两组疗程均为1周。

1.3评价标准参照黄健吾[2]研究,治疗4天,疼痛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溃疡复发间歇时间延长为显效;治疗4天,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复发间歇时间延长为好转;治疗4天,疼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溃疡面积增大或无明显缩小,溃疡复发间歇时间无显著改变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当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有效人数为35例,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8例,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疡”、“口疮”范畴,最早记载源于《内经》,具有自限性,病灶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其具体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据石鹏展[3]报道,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和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有关。最近研究表明[4],复发性口腔溃疡尚与免疫学功能紊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微循环改变、变态反应、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有关。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的研究,黄向群[5]认为其与脏腑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脾两脏,并主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应进行分型辨治。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西医多以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中医的治疗原则为凉血止痛、清热解毒、消肿生肌[2]。李源媛和王新文[1]综合多家文献报道,认为中西医结合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显效率为77.78%,好转率为19.44%,无效率为2.78%,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显效率为61.11%,好转率为16.67%,无效率为22.22%,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无效率,提高治疗疗效,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源媛,王新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70-273.

[2]黄健吾.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B):63-64.

[3]石鹏展.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1,32(2):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