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十篇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十篇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0:10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综合素质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30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值得初中化学教师深思。下面,笔者就提升初中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新视角进行探析。

一、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在谈促进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不管是现代教学过程中,还是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促进学生学科全面的发展,忽视了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

化学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知识,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也为了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促进学生有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认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打好化学学习基础。

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生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应用。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学生能否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学习,因此,能否具有较强的知识点应用意识与能力,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联系。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化学教师要将对学生对知识点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加以分析,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在初中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不仅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及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也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引起重视。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也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引起重视,学生只有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实验,因此对化学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要逐渐将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转化为对实验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喜好长期的延续下去。

(二)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的同时,还要对实验器材的教学引起重视。进行实验活动离不开实验器材,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实验器材,学生只有掌握了简单的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才能通过对器材的应用,去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一旦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实验器材,那么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泡影。教师既要准确的对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教学,同时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为学生有效展开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教材上要求学生到实验室做的实验,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通过学科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较为基础,但是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学生在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对学生的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为了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有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管是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为学生留出一部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电子白板

引言: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有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所不具备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图片、实验视频,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丰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1电子白板可以生动演示化学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传统的黑板无法及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大量图片和动态实验过程。电子白板通过其强大的交互视觉演示功能,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生动演示了化学实验的各个过程。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可以向学生演示微观反应的全过程,使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创造活泼、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分子的性质等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演示分子的运动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不仅生动的将课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展示给学生,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促进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电子白板可以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2.1电子白板可以清晰放大化学实验内容和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清晰放大化学实验内容和过程,通过局部的放大向学生清晰展示化学实验各个微观的细节,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思维。而通过黑板和投影仪方式进行的传统化学教学,无法清晰的向学生重复展示化学实验的内容和过程,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清晰记忆化学实验的全部过程和步骤,造成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步骤错乱。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不断的、重复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对化学实验内容和过程不断进行重复播放,使学生在观看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2.2电子白板具有知识点存储功能:电子白板作为新兴的现代教学工具,对知识点具有强大存储功能。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对知识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或者批注,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可以重复存储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的特点,存储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演示过程中标注的文字、要点。在教师备课和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重复播放和复习这些在讲课过程中被重点标注过的知识点,在学生更直观的看到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3电子白板可以演示教师无法完成的化学实验

高质量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以大量的化学实验作为基础,但是部分初中化学中所学习的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和危险性,受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配备不全或者安全等因素影响,部分初中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全部完成,这时电子白板可以弥补这部分缺失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这部分化学实验的过程。比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化学实验室的通风不好,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这种伴有有害气体产生的化学实验,运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上播放,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初中化学实验所运用的仪器大部分为试管,试管实验现象如果不明显,无法保证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的看到教师实验的过程、步骤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果教师拿着做完实验的试管到学生中间来回展示,变化过程学生不很清楚,同时会浪费很多课堂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试管实验的过程和化学反应,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知识。同时,部分化学药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步骤错误、化学试剂的用量不当,可能产生危害性。通过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模拟实验,不会产生安全方面的隐患。进行模拟实验,就是通过对错误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操作、化学试剂的错误选择等进行错误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错误实验所造成的化学反应、危害和后果。通过运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谨慎操作化学仪器,添加试剂,规范完成化学实验,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步骤和结果的记忆。化学实验的演示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需要综合运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4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白板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授课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共同决定的。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选择黑板和电子白板相互交换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左边的电子白板上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等内容,演示化学实验的过程、各种化学反应现象,在右边的黑板上向学生展示和讲解化学公式的运用等强化内容。传统的黑板教学缺乏生动的视觉效果,并且无法演示化学实验的动态过程。而长期观看电子白板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同时长期使用电子白板会造成教师过分依赖于电子白板,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将传统黑板和电子白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电子白板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可以生动的向学生演示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有效避免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错误操作而产生的危险等,同时,电子白板也具有其一定的劣势,例如长期观看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教师过分依赖于电子白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正确、有效的运用电子白板,通过与传统黑板相结合的方式,缩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弊病,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开林.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22(11).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3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09-02

1前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化学学习情况。但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反映所学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微观,因此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很难理解,致使化学成绩不理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模型展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不佳。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微课。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零碎知识系统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捷。

2微课和初中化学的特点

微课特点分析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1],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微课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时间。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中每个视频时长以5~8分钟为宜,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也说明了短时间的教学视频更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微内容。微课中每个视频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少,一个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甚至一道试题,主题突出,能让学生集中精力理解一个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掌握相关知识系统或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

3)微资源。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因此,微视频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在网络作为资源传播,但由于视频的时间短、包含的内容少,决定了其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微量”的,师生无论是网络在线观看,还是下载保存后反复播放,都可以作为他们观摩、反思或研究的资源。

4)微情境。微视频中的内容虽微,却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它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包括教学素材、知识讲解、反馈练习等,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教与学情境,既能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初中化学特点分析初中化学特点分析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特点分析和初中化学教学特点分析。

1)初中化学知识特点分析。初中化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知识,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基础性较强,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学生知道什么是水,但无法理解一体积水中包含无数个水分子,水分子又包括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中还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含有质子和中子,这些在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认知。微观想象力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需找到微观物质与宏观世界之间的桥梁,将微观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宏观化,能用现实中的事物解释微观物质。

2)初中化学教学特点分析。化学是初中毕业班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挑战。初中化学教材虽只有两本,但涵盖的知识体系结构庞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科素养要求较高,书中有大量的课堂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这些都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不适宜采用微课的形式。但九年级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精选一些适合采用微课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则能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则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结合途径

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化学成绩,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生机[3]。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结合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微课与化学抽象概念的结合,微课与化学实验的结合,微课与化学复习课的结合。

微课与化学抽象概念的结合在初中化学知识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化学模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解读,若无化学模型,则需要教师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力。但毕竟不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真实接触的事物,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正在形成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识记时死记硬背,应用时也多是生搬硬套。这与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改革后的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原则极不相符,造成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可以循环播放[4],使学生避免因一时分心而造成对化学知识理解断片的影响,让他们不仅能直观理解抽象概念,且课下能反复观看巩固不足。如“分子与原子”知识教学,在课堂上安排一个6分38秒的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

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水切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水、水分子、水原子之间的从属关系,明确不同种分子性|不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这一原理。

其次,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区别,明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总结出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给出几种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判断正误,以巩固知识;安排相关练习,让学生牛刀小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在一个教学视频中,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时视频中还会出现知识的拓展或延伸,为部分有剩余精力的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

微课与化学实验的结合实验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物质某些性质的理解,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光彩。但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教材中所有的实验,不仅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方面存在困难,教学时间也无法满足实验课程的要求;且有些化学药品含有剧毒,存在很多潜在危险,致使有些学校不得不放弃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微课的应用能很好地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熟悉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掌握所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要点等。有些化学实验有很多烦琐的步骤,有时其中一个步骤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便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缩短等待时间。如“铁钉腐蚀条件的测试”,这一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在不同的课时进行同一实验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连贯性。因此,在进行这一实验时安排的是微课教学。视频时间较短,只有两分钟,但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地观察铁钉腐蚀的过程,了解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铁钉的腐蚀,总结出腐蚀的铁钉是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盐水可以加快铁钉的腐蚀。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亲眼证实了知识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微课与化学复习的结合微课的主要用途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5]。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使用微课时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或教学,帮助自身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复习中。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复习一个系统的知识点时,教师讲解和书写大概需要10~20分钟,而初中生的注意力则很难集中10分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有些学生还会对某些知识点不理解,如果教师重新讲解,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会使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控制时间,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在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还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还把相关的资源进行连接,方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如在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安排一个7分36秒的视频,视频中不仅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还包含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以及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书写,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设计的练习也是囊括整个学年中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个系统的认识,且能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结语

通过前面的讨论不难看出,微课的特点和化学的特点决定了两者之间整合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微课,能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化学抽象概念具体化,弥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让复习更加系统化,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体现;而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则能把微课的教学优点放大,最大限度实现微课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50-51.

[2]陆亮.因需而“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7):32-35.

[3]徐忠翠.微n:让初中化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J].考试周刊,2016(47):147.

[4]俞增荣.初中化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反思[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6):15.

[5]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突现性质;心理认知

“水的沸腾”实验指出:水在一种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变成冰,这是水在向我们展示不同状态下它截然不同的姿态。但水的实质是H2o,即氢元素和氧元素以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突现性质,尤其是化学物质的内在属性,对于初中学生认知图式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化学教学在课堂上多以“示范、灌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面对陌生庞杂的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行将知识点存储到认知图式构造中。在考试中遇到相类似的题型,将记忆中所储存的图式拿出来进行关键点比对,如若相契合,即将图式直接应用,并得出题目答案。在这一答题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普通记忆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到知识要点的本质,对问题“性质”蜻蜓点水式的理解,对以后化学知识的展开将带来极大的阻碍和不便。

二、化学“突现性质”教学的认知方法

1.意义教学

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如:2H2o=2H2+o2是水分子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也是水分解的本质特征。初中学生在观看“水沸腾”实验的时候,能够表达出来的多为:酒精灯燃烧加热,使得试管里的水沸腾并变成水蒸气散发开来。这是化学现象,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看到的基本就只有这么多。那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探究引导,带领学生透过水蒸气现象看到方程式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讲解分子材料(H2和o2)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其次,要唤起学生存在于脑海中的水蒸发知识点;最后引导学生去分析水分解以后的方程构造特征,这就是意义学习观念的现实教学呈现。

2.体验探究

在性质突现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学生才是整个探究课程的主角。启发学生去认知水的构造,去挖掘已有的知识图式,去构建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结合体。如,让学生完成水沸腾实验,并尝试讲解实验中水分解的化学性质变化,以及在玻璃片上出现水珠的化学原由,最后让学生去总结和举例分享这一探究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无限的好奇心,这是科学创新发展不竭的动力来源,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对这种探究精神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突出性质就是探究事物本质,初中学生在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下,配合以体验探究式实验研究,这种探究既可以是在化学实验室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水分解性质的外在表现之水沸腾实验,在家烧开水过程中学生都能观察体验得到。这种探究体验的能力,突出性质的能力,通过课堂上有意识地意义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对化学教学将是意义重大的举措。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5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1初、高中化学学习差异分析

从我国的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差别。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教材内容以科普趣味性知识为主,这使得学生了解和知道的内容多,但真正理解、运用的少。高中化学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材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过渡的现状

2.1动手能力差,缺少规范的试验操作

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基本操作训练,动手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做过学生实验,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更为明显。尽管我们这里的初中有实验考核,但是总体来看,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做抽测的实验,其他的学生实验大部分在黑板上完成。这种做法的后果显而易见,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更不要说通过实验,提高化学素养了。开始的化学课程中,许多学生实验仪器的正确连接都不会,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化学仪器叫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有些学生由于操作错误或不慎而损坏了许多仪器。

2.2兴趣降低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定位在纯粹是学的层次上,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定位在“创新、寻找方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层次上。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存在质的差异。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知识的延伸和扩散训练。高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教师教学时,更多的要求是以理解为主,注重方法的点拔而不会经常“反复多次”地重复,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学生要很快适应过来并不容易,有些无法适应高中教学,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2.3学习能力和成绩分化严重

高中开始的化学学习,往往思维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能很快跟上,但是有些同学因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化学学习跟不上平均水平,有些相对初中还有显著的下降现象。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发现,同学们的成绩出现严重的分化现象。

3对策和建议

3.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初高中课程问题就是围绕着培养人这种本体功能展开的,都是以如何有利于培养人为准则的。我们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书本、忽视实践,重视灌输、忽视启发,重视死记、忽视思考,重视传授、忽视自学,重视接受、忽视创造,重视课堂、忽视课外等等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课程目标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驾驭课堂教学的是教师的教学观。正确的教学观一定会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平台,一定会全面实施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目标。也会做好初高中课程目标的衔接。

3.2做好知识过渡

教师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的“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和高中化学不再重复讲解,但是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而且复习教学中要做到低起点,使用统一的复习资料,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用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根据实际再提高拓宽,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能够合理衔接。

3.3做好教学方法的改变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有些知识较抽象,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高中化学教学上的一些化学原理。通过例子,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而且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还可以用实验做为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进而做出概括总结,对一些无条件演示的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以增强化学知识的直观性。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讲解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上下联系,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先利用概念图整理各章节内容,建立起清晰的化学知识网,然后在今后的学习及反思中不断完善,从而对化学知识进行有序贮存,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又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要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予以一定的重视,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以以上几点为参考,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多重视数学交流的方法,学生也会对数学交流逐步重视,提高数学交流的兴趣,在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逐渐提高。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也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同伴指出错误,并共同探讨,共同完成数学任务。并且在课堂和课外学习中,学生也会喜欢主动与教师,同学积极进行数学交流,从而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军.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衔接对策[J].科教导刊,2014(2).

[4]罗德雄.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学周刊,2014(1).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68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引入实验课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期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素质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完善教学工作,更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新的视角,继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探究,牢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梳理,以期从实际的角度来探究出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角度,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整体探究提供直接的参考。

(一)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实验教学氛围

现阶段,由于应试的压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演示,学生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能够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稳定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应试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探究,学生课堂参与率也无法得到提升,最终仍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牢整个实验的步骤,完成基本的答题要求。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始,提升实验教学的氛围,以实验趣味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继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为例,由于光的折射实验所用到的器材相对简单,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任务教学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路的可逆性”等知识,并根据备课内容为学生设计好实验项目书或者实验报告。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希望探究光折射路径(介质),并借助班级男生小手电、激光笔等玩具来完成实验内容。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各个小组的实验观察进行指导,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不仅能够实际的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有目的的开展实验,班级各个小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选择,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初中物理《关的折射》课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教学内容创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观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是按照书中实验指导目录来完成相关内容的探究,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这种实验教学的优点的确非常的明显,但是随着课程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也逐步的变得缺乏起来,实验课堂显得空洞,对知识的解释力度并不能达到标准。因此在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丰富实验教学课程的知识,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较为著名的一堂课,通过模拟电路的搭建,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电流的运行轨迹,电路的基本原理。教师借助电路模拟设备,对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讲解。但是实验课程却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无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因此在现阶段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将物理实验课程与小制作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借助物理设备制作如“迷你手电”、“小小汽车灯”、“小小奥迪车”等作品,让学生在理解电路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深化对知识的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作之中。如此通过内容的创新来不断的丰富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工作,继而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更能够应用知识,凸显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推动实验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的在于实验课堂的互动性,传统观念认为,实验课堂应当更多的对学生引导,引导学生规范的开展实验,以期得到应有的结果。而创新实验则不同,教师应当积极的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实验模块教学,一方面向学生引导实验的基本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探究。另一方面,以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主题教学课程,一旦出现典型问题,教师停止下一模块,开展主题问题解答。以课堂的机动性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模式下,物理实验课堂更具有动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更强,整个实验教学的效率效果都得到显著提升。

二、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

结合前期的探究来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来推动创新实验教学。文章在本节继续结合创新要求,对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加强对物理教学的支持,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硬件

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是物理新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应当积极加大投入,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强化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是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引领者,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教师再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以此来保障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内容都能得到落实,最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优化。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策略

化学是初中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之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启示是:化学学科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未来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抓不住学习重点,教学效率低

初中化学强调的是基础,让学生能在初中阶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由于初中化学教师有限的素质和专业素养,许多化学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上,仍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造成了部分知识讲得太深奥,让学生听不懂。

2.学生实验少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需要实验的论证,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大多数的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还在理论阶段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次数极少,甚至没有。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老师应该课前认真备课,多钻研教材,抓住教材重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重视实验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里,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回答问题的比赛,对于相对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幽默和适当的提示,避免让学生知难而退。

2.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极大,教师应监督好学生实验操作的每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是化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要加强化学教学的安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教师教育的规范操作和提高安全意识。

3.合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考试成绩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资深程度和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在讲课前应划分好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懂,而且对学习化学更加积极和更有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考试成绩。

化学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初中化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程设计,根据自己的能力,更新教学方法,势必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对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课程,而对教师而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并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时期,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设计自主学习环节,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酸的性质及功用”的相关内容时,可运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检验实验,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安排自主设计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观察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指示剂的配置方法,为学生提供实验中所需要的各种溶液,如白醋、氢氧化钠、稀盐酸、盐水和石灰水等,同时将石蕊试液以及酚酞试液分配给学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化学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药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提前让学生了解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实验的过程,随后教师总结实验的步骤及相关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酸所具有的性质以及用途,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观察以及总结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有极大的作用。

二、找准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进而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的导入阶段,通过展示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随后选择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清水变果汁”及“会走的颜色”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学生逐渐积累以及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实验的神秘世界,达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积极性的目的。当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巧设化学问题,提升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能力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解化学实验内容时,可以通过巧妙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解答不同的化学问题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进而提升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空气含氧气量测定”的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设置化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掌握化学实验的内容。又如,可通过“为什么在实验中发生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只是上升到五分之一的位置就没有变化了?”“瓶中所包含的气体会由哪些成分构成呢?”“红磷在实验中的使用量多少最为合适?可否在实验中用其他的物品代替?”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解答中,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化学问题探究中能够更加有目的地进行化学知识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化学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基本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初中是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化学实验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颜云仙.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J].人间,2016,214(19):274.

[2]朱成壮.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9(6):83.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9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解决对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手段等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新教材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针对初中教材及高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等方面加以对比,以便教学的有利开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论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现就初中的几个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体衔接列举出来。

1.高中新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化合反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第二次在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出现了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并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为阅读材料,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并且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割裂开来,使概念不完整,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使该概念完整,要求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电子转移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在教材中还很直观形象地设计了一个彩图,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清楚明白,且用数学中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看起来很直观,确实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在高中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难点采取了分散的形式,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安排在高中氮族部分,这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学生的掌握,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只看形式,而应抓住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就是从“形式本质”的发展过程。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但只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角度进行分类,没有揭示反应的本质,这部分知识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直接衔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入电解、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现知识点的扩充、知识面的形成。

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反应条件

①生成气体①生成易挥发物

②产生沉淀②生成难溶物

③生成水③生成难电离物

具体过程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训练体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断加深理解,由一个离子反应过渡到一个离子反应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别强调:H■+oH■=H■o的离子方程式代表了所有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不仅代表某一种强酸和强碱的反应;最后再通过应用,即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的鉴别(离子除杂质)实现知识体系的形成——构建知识网。

3.化学计算问题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初中所学的化学计算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洛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每年都不例外。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化学计算、思路和方法形成的一个基础。在高中化学中经过一个过渡,即第二章《碱金属》中出现的两种混合物其中一种不反应的计算,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复习和总结,而且是对初中纯净物计算的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为高中化学计算的难点“物质的量”做准备。高中化学的计算知识网是由“物质的量”为核心展开的,即高中化学计算的思路既有微观计算又有宏观计算,靠“物质的量”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实现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

4.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衔接问题。在初中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只是按其类型讲授、学习、总结规律。在高中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进而总结、应用得出推论,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第二章《碱金属》有利于实现初中单一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与高中以族为板块,从结构上解决问题的衔接。让学生形成初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

以金属钠着火后如何灭火(与初中用Co2或H2o灭火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下列学习思路:

(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只是向观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首先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和转变,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培养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如《碱金属》一章中的《碱金属元素》一节,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实验证明,结合前面钠的性质作对比,再分析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材思路中的精华。又如物质的鉴别问题,学了焰色反应后,应形成物质鉴别的整体思路:三种物质以内用一种试剂,三种以上物质先分组,再一一鉴别(配套练习上有思路引导)。利用新教材图表资料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个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看待问题,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义一个难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这一过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样易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用语的衔接

经过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化学符号的书写,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实验步骤的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客观反映等方面都有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望初中教师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规范书写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五)化学实验的衔接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化学教学中科学品质培养的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信息的催化剂。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列举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②用na■o■和H■o制氧气选取何种装置?③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装置的不同,初中制氧装置是固体加热,使用单孔橡皮塞;而用na■o■和H■o制氧气时固液反应不需加热,使用双孔橡皮塞,且有长颈漏斗。因反应条件和使用仪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查气密性,为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讲解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关于量筒和滴定管读数的问题,即俯视和仰视读数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因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这样读数时俯视和仰视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实验要求学生对装置及操作进行改进,如初中课本中Co的回收到高中的Cl■的处理,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且引导学生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收装置。由此激励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改进装置,即从启发、引导、研究、探索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不断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新教材的一个要求。

例如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到充分燃烧时的一个反应:

C(s)+H■(g)■Co(g)+H■(g)

工业上将固体燃料汽化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时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煤在家庭取暖中被大量使用,那么要使其充分燃烧,应在煤炉中加水吗?当然学生会答加水就熄灭。老师继续问,不加水该怎么办?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马上启发,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煤炉比较特殊,它有两个进气通道,起什么作用?它叫“双风炉”,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红古区曾经在居民中推行“双风炉”,收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其原理学生都能理解,就是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遇到第二个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燃烧,使其充分燃烧又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掌握充分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对策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发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的优势

新老教师合理搭配,是促进教学相长,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师具有接收新信息快、掌握或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创新能力,易于把握学情的优势,应将二者的优势通过组织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新教材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难度不易把握,根据学情分析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好。其优势有三:易把握难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有利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教学更有针对性,易于把握学情,为各位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学相长。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多媒体技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是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新课程关于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内涵,倡导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实验基本技能目标,还应该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尝试科学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学问题。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我们要正视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改革与创新为主旨,探索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得力措施。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无论是学校制订的教学规划,还是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都把实验教学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然而,由于在初中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的中考对实验的考查方式单一,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实验教学的目的出现偏差,为中考而实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性出发点。(2)教师的课前实验准备不充分,对实验的各种相关因素考虑不周,实验效果不明显。(3)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只注意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描述,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分析不到位。(4)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不足,演示实验做得多,分组实验做得少,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5)习惯于运用传统实验手段,不善于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得力措施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兴趣,自然不可能对化学实验产生真正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摸清学生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尊重学生求新、求变的价值取向,对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投身于对化学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例如在讲授物体“燃烧”知识点时,可以先做这样的一个演示实验:将一小块棉布从中间撕成两半,一块直接点燃,一块浸润了酒精后再点燃,结果,直接点燃的半块烧成了灰,浸润了酒精的半块几乎完好无损。如此出人意料的情境令学生好奇心倍增,注意力迅速集中,有效调动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居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地位。学生对化学实验是不是有参与的热情,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便能在手脑并用之时充分活跃思维,进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的综合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亲自上讲台做演示实验,以上讲台做演示实验的自豪感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教师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选择地将一些演示实验衍化为分组实验。如对镁条的燃烧、Co2通入石灰水、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等实验进行创新性设计,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情感认知。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出于对知识传授体系和学生实验能力的考虑,初中化学教材编排的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由于验证性实验在操作和结论上先入为主,难以让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而探究性实验没有固定的模式,结论也充满悬念,为深层次的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初中化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出发,把有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开动脑筋,探索分析实验规律。如我们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验证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整个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仪器、观测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没有先例可循,学生既在实验中自主获取了化学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4.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受初中实验条件的限制,一些器材和药品比较昂贵的实验、实验材料有毒或实验产物污染严重的实验、涉及物质微观结构以及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还无法正常开出,只能由教师用语言讲述出来。由于学生难以从中建立科学的化学模型,严重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将难以在课堂操作的化学实验过程以生动逼真的动画和影像呈现,实现了直观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使学生能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科学而严谨的概念与知识体系。如初中化学实验无法表现“原子的结构”,我们就可以利用Flash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将原子的微观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的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强化对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以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与高效,推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