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经济与管理十篇能源经济与管理十篇

能源经济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0:25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能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

在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一种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那就是知识经济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运用高科技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它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具体的知识经济性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我国的企业要在前行的过程中,积极践行这种管理发展模式,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进行具体的实践,进行深入的知识经济模式的改革,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一种建立在高科技知识技术的基础上新兴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经济模式。在能源公司中发展知识经济模式,可以帮助转变其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能促进能源公司优化其生产经营结构,对其管理方式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1]。传统的能源公司在其发展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属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要求通过不断提升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开始出现于经济、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构建其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度开放的信息结构以及有序的维护决策。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上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能源经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各类能源的总含量在持续减少,而过度的开发自然能源也使得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涌现出来,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尖锐,这就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反思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由于同一时期内,爆发了科学技术革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这也就使得知识经济逐渐能够取代能源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2]。能源公司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积极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首先,就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与规划,尤其是要对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调整。

大多数的能源公司尚未建立与知识经济匹配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还处在传统能源经济会计与财务管理到知识经济会计与财务管理模式的过渡时期。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传统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源竞争转变为知识、技术和管理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煤炭、矿产等有形资产,而是进行无形资产的竞争。能源公司实现从有形资产竞争向无形资产的竞争转变,也是实现其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在能源公司的传统经济发展中,会计对煤炭、石油等有形资产进行计算,并对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进行评估。而在知识经济下,要求能源公司的会计能够对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如煤炭开采技术等进行计算,从而促使能源公司实现转型。但是在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能源公司仍旧采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模式,对公司内的无形资产进行计算和评估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不能对重置成本进行合理的评估。所谓重置成本,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就是指购置同等价值的资产所需要的资金。能源公司在其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中,更加注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入进行评价与评估,但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不能对其无形资产,如技术等,进行证券业的评估,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存在滞后性和失真性,不能推动能源公司的转型[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也出现了较大的变革与革新,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为了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能源公司在其发展中,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型与管理方法,加强会计与财务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能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风险和信息理财观念。在传统的能源公司的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其计算主体是物资和货币,主要对能源公司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方面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中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交易模式,因此,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能源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良好的风险观念。这是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4]。

其次,在知识经济模式下,要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当前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能源公司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在其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开发出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知识价值的项目。同时,这也向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处理好公司内部的财务关系,并能同其他的企业建立起良好的财务关系,避免出现财务纠纷等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能源公司的财务损失,也会影响企业形象。

最后,在日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人本化与知识化的管理理念。在能源公司中建立起将债、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并根据能源公司的发展实际,建立起与之相符的奖惩制度,对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中在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于给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乃至公司发展带来损失的员工,要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处以罚款与辞退等不同的处置方式。

三、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

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实现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将知识经济模式推广和发展下去。能源公司要紧紧抓住发展中的机遇,及时的优化产业结构,进行经济转型。能源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也要集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建立对能源公司的知识资本为中心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能源公司要认识到,实现经济发展与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化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要对其自身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及时的发现在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能借鉴一些成功转型的能源公司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开展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时,要积极的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管理模式,突破在传统的能源公司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局限性[5]。

要求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能源公司,在开展其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时,其会计制度是将物质资产和货币作为其工作的服务对象的,把保障和提升业主的经济利益作为其工作的目标与宗旨。并且,其开展会计与财务管理,通常是为了实现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并能有效的规避其在经营发展中的风险。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能源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价值。可以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加强对人力资源价值和无形资产的建设。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将加强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建设,作为能源公司发展的重点内容,可以有效地加强能源公司发展的创新性、灵活性等。在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时,要求其能建立在将知识等无形资产作为价值中心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多样化、全面化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科学的反映在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促使能源公司积极优化其生产经营结构,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且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能源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宣传。这就需要我国的能源公司及时转型,积极转变经济模式,加强其内部管理。根据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进行调整与规划,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应用于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促进能源公司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雪.论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5).

[2]刘海娟.试论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

[3]孟立革.试论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和财务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6)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2

1.1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前文述及,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为企业的战略服务,还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实现。因此,基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既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又要反映生态和谐、内外和谐、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故本文认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能仅仅以低碳经济理论为唯一支撑,还应融入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益思想。基于此,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动企业或组织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

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

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和谐的本意是从人的不确定性出发,探讨企业与环境、社会、市场、政府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活动包括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等。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招聘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招聘人员应充分熟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了解有关环境法律及其他环保方面的知识。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无纸化招聘的方式,同时优先选择具有环保意识的应聘者,尤其是环境敏感行业内的企业,如化工、石油等行业。企业还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环境部门,或者设置环保方面的高层职位。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尽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绩效管理环节绿色化,要求企业在员工的职责里纳入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等相关方面的指标。对于员工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提倡和宣扬;对于非本职工作范围的绿色行为,例如提出改善公司环境形象的建议,个人或小组的节能措施等,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激励。以此引导企业员工树立为公司整体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改进作贡献的思想。

4结语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3

关键词:经济效益人力资源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管理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其核心本质。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使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在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后,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企业由很多部门组成,但是究其根本还是由不同的人组成,人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也是企业生产的执行者,人尽其用方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环境间的内在原理,进而充分认识人性,然后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就是为了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生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经济学中,人们经常把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效益的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品牌力以及资金等元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形象地表示为技术设备加上资金再加上品牌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管理、员工培训等因素的综合体。

人力资源效益就是指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而这种效益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效益不是直接的经济价值,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为了更形象地描述人力资源效益,学者们将人力资源效益形象地概述为影子效益。影子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够直接地体现在经济价值上,而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促进其他部门的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通常来说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技术设备、品牌力、企业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人力资源效益就是通过促进这些因素的合理利用而体现出来,即增加企业的收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其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人力成本和劳动资料费,而人力成本又包括薪资福利、员工培训耗费等;企业的收益主要是来源于产品的利润。因此怎样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是整个管理理念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1.尊重人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认真地分析人性的特点,尊重人性,合理引导,开发其特长,进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是企业的生产者,员工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因此怎样在实际生产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企业在激励员工的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奖惩有制,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

4.合理配置,人尽其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指的是将不同的员工分配到不同的位置,进而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量力而定。根据员工的能力配以相应的岗位,这能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情,使得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能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企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是根据岗位分配人,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根据人的能力来确定岗位、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进而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以团体为主合理配置,适时调配。在人才的配置上,要考虑员工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团体因素。要保证整个团体的综合素质,实现资源互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体的力量。定期地调配员工的岗位,在调配过程中要遵循智力流动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调动,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一种资源,也是创造效益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这种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工具,也是决定企业经济效应的最大因素。了解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探讨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葛荣萍.浅述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61-61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4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出现看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过的增长,各个产业的扩张使得国土资源成为了极为稀缺的资源。社会形势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管理制度显现出了较多的缺陷及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及形势应与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保持高度的一致。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开放化,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政府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模式等,强化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做好保护资源的工作,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1.管理理念的转变

我国现代的经济形态属于现代市场经济,而国土资源的性质较为特殊,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是不仅仅是一种资源,在某些条件下也是资产或者资本,兼具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成熟,其价值形态的资本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使用的性质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往其均是作为适用性资源使用,而现代其越来越多的被作为投资或投机的标的物进行使用。在该社会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也需要逐渐进行改革,将以往陈旧的管理方式逐渐淘汰,逐步由重视资源、资产属性管理转变为资源、资产、资本属性综合性的先进管理理念,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形势[1]。

2.管理职能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的基本环境下,政府的职能相较计划经济时期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其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经济、管理市场市场,监管社会状态并进行各项公共服务。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形式较为灵活,企业性质较为多样化,市场十分活跃,政府的主要职能也需要与之保持一致,积极实行政务公开政策。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及管理准则,重点进行转变政府职能,使之能够合理的履行政府功能,加深对于国土资源及民生状态的关注,及时回应相关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及多种服务,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逐渐改变政府职能性质,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与现代经济的状态相适应[2]。

3.管理模式的转变

现代政府管理总体发展步骤可以分为条款式集权管理阶段、权利分割下放阶段、垂直型的管理模式阶段最后演变为大部门综合协调阶段,该流程构建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发展框架。因此今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体趋势即为大部门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为综合性协调,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先是在充分认识到计划经济中集权式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及落后性,不断将权力下放,使得地方政府具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挖掘发展潜力,激发活力。该情况也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即地方权利及力量不断膨胀,会逐渐衍生出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中央的调控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国家需要逐步的回收工商、审计、国土、安监等各个部门的权利,构建垂直管理模式,重新定义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保障中央职能的顺利实现。现代社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该垂直管理模式推行不够彻底、垂直单位与当地政府之间的矛盾等,需要引起各个部门的关注。国家也开始根据职能的关联情况逐渐探索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在该系统中通过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管理问题[3]。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转变为综合协凋,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及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4.管理方式的转变

国家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的重点越来越集中于统筹资源保护与资源保障的关系,并根据情况采取了保障增长的各项措施。该现象集中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重视各类行政审批和程序性的工作内容,转变为将重点集中于国土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管理方式更加贴合宏观经济,并适应社会发展。国家赋予政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权利及职能后,国土资源的管理也逐渐渗透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各个方面。传统管理中,单纯的以保护资源为出发,没有全面考量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已经明显的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保护资源和关注宏观经济发展状态的同时,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资源产品的供求关系,实现保护资源和促进发展的综合性职能[4]。

5.管理形式的转变

政府的职能设置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已经取消了强制干预措施,取而代之的是政事分离、政企分开,政府逐渐放开权力,国家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对于市场对资源配置应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放任市场自行发展,政府监管不足,也会使市场出现混乱状态,因此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发挥出市场供求关系的的最佳效益。国土资源部门属于政府机构宏观调控的构成部分,需要掌握市场规律,完善或者调整政策,科学的引导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出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将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6.总结

我国现代的经济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各个类型的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加之人口增长,城市化的深入,城市人口密度极大,对于国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其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由于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管理制度其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改革是必要的。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趋势,在实践中还需要管理及领导人员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形势,合理制定出科学的改革方式,保护好国土资源,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晓林.开展细节化管理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J].浙江国土资源.2011(09):23-25.

[2]宋振丽.在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中释放信息化正能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3]邓锋,石吉金,姚舜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05):30-32.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5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创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新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影响因素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经济时代的特征被再次放大,而企业传统固定不变的经济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必须做出改变。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是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高新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新经济时代显著的特征,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下,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贡献更多的力量,充分体现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1]。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标

(一)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在企业生产、运营以及营销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为企业创造着重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企业改革的必然需要,而企业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自信心也会得以提升。员工自身的潜力得以挖掘,并在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出来,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企业管理层要对基层员工的贡献和努力予以重视,给予其广阔的发挥空间和机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实现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营与管理。都是围绕着经济效益来进行的,同样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标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要紧跟当前的经济形势,满足市场需求,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开拓经营思维,创新发展理念,进而得出最佳的经营管理方案。明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目标,予以有效的执行,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下,深化企业的发展与改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显著的提升,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的开发出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

(一)以人为本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体,是生产、运营以及营销等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给予企业员工足够的尊重,对他们在企业运营当中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进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的经营发展,依赖于员工的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要将员工视为企业的家人,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发挥其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员工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思维,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着新经济时代企业良好的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凸显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的重要意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发展开拓全新的方向,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

(二)强化知识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知识、技术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与技术是创新的基本条件,合理、充分的利用知识与技术,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环境,给予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敢于尝试和探索,强化知识管理,武装头脑,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以知识和技术来加强员工培训,合理的利用知识资源。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在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积极参考员工的意见,集思广益,发动集体智慧,为企业发展引领正确的方向。在知识管理的作用下,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气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员工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而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知识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能够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多的力量,知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也由此而凸显出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5]。

结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当中,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改革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需要。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发,开拓创新思路,结合现代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明确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标,融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知识管理,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再红.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1:44-45.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我国的任何发展时期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人才是保证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二者存在的关系,不断的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一)核心概念

资源的具体含义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利益而投入的所有的要素,是经济学科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人员自身具备的知识、体力等等都在人力资源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包含劳动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特点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能够将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形式众多,需要不断的增强工作具有的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具有大局观,要注重对于人的组织、管理和培训,要适当采取激励的形式,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不要仅仅将人员资源管理停留在对于员工的管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为管理和开发增加了新的生命力,为了能够得到人员最佳优化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承担着工作计划、具体的工作流程规划,同时还承担着协调多方关系的重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侧重点在于挖掘人具有的潜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人比作资源,不断地提升人具有的价值,并且将人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不仅仅对于人员的工作调配有所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十分的重视,培养人才、发掘人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十分的广泛,可以概括性的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规划,人员的职务分配与评判,对于员工的管理培训等其它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使得企业或者其它组织能够留住人才,对人才进行激励,将人才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分为五种:人才的发掘,对于人才的整合;对于人才的激励挽留;对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潜力与价值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应用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实现人力资源最佳优化的配置,注重对于人才的应用和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的广泛。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思想,就是将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开发性,应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将人与事进行最佳合理的搭配,使得岗位和职务配置最佳适合的人员,人能够在岗位上将自身具有的价值全面的发挥出来。在企业或者其它组织中,人与职务和岗位能够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合作状态,增加组织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组织和构成成员的共同进步。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构成成员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样对于人员潜力的发掘,进一步促进组织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发展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我国全面的落实,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也受到整体社会的广泛关注,将我国人力具有的优势全面展现,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同步,保证我国经济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不断的延伸,诞生至今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并且十分成熟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下面就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大基本要素,第一就是使得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能够出一个平衡的状态,第二就是应用有限的投入得到巨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方面就是对于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改良和优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主要的切入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析,我国经济市场需要坚决的避免供不应求或是产品供应大于市场需求的不良情况出现,将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的是对于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消耗巨大能源和资源为代价,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目前社会已经全面的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口的流动越来越为频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一些新型的产业也不断的产生,所以对于经济结构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要使得经济结构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中,该内容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基础。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

经济增长的形式需要进行转变,以往我国对于经济增长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不利的,需要由以往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经济增长的方式也需要从强调速度,转变为强调效益。对于各项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优化的配置,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经济发展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其它资源的配置都需要站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最终可以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成效,与经济资源转化为实际效益的效率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保证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必经之路。对于我国的教育领域而言,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领域专注的重点内容。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前线战地,才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2]。

(三)人力资源取替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正在大幅度的缩减,长时间作用下自然资源必定不能够在继续的维持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要积极的找寻新的资源取替自然资源,保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国际间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会直接的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劳动者本身具有的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同时也能够直接的认识到,对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够保障经济一直发展,而不会倒退,并且需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必定会越来越高程度的取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会逐渐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结语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想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对于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积极的找寻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企业;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单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机制。科学的使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及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单位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持续发展。

1.简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现阶段,多数企业属于现代化企业,对其管理层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获取是一项主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企业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沿着设定目标发展,由此可知,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就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而言,主要包含了专业程度和产出计量度。其中专业程度指的是人力资源和企业之间的符合程度;产出计量度指的是能够进行难以测量的人力资源产出量也是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对当前企业实现优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结构,进而控制企业运行成本,以便于企业有效的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2.人力资源经济工具及其应用价值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是以高效、合理地管控企业人力资源为目的,运用经济计量以及模型统计等方式,明确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从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入手,发展其中缺陷与问题,并用于解决缺陷和问题的管理工具。在企业治理结构中,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主要是包含了人力资源招聘、福利与约束机制、考核与约束机制等,这些能有效改进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地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以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有效地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例如人力资源招聘,可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明确企业人才需求,制定系统性的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对前来应聘的人员进行能力测试,借助相关的应聘技术筛选出合格的人员,以减少企业后期培训成本。招聘时既要明确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相关的清查系统,与外部劳动市场保持亲密的互动,确保能根据企业发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才,而已经招进来的员工则要引导其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发挥员工最大价值为目标,打造企业发展团队。所以,在约束市场中,企业应该制定科学与完善的招聘计划,以减少外部招聘成本和后续员工培训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工具的应用,不仅能节约企业的成本资源,还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打造出优良的企业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团队的高度融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3.1规范招聘模式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无法从员工的任何一项外在表现来判断面试者的个人工作能力,所以,需要制定相关的测试评审来完成对面试者个人工作能力的考察。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特定的场景来考察面试者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高压环境下工作的抗压能力及创新能力。力求在测试考察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从而保证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处于初级水平的队伍而言,企业与员工形成的是短期雇佣的合作关系,企业无法根据员工在短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对员工做出全方面综合能力的考评,进而导致企业多数情况下不能招聘到最适合的员工。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发展中,对员工进行了解与考察,根据员工个人能力的突出点来安排员工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员工个人能力在企业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时,伴随着队伍的日益磨合,员工能够逐渐适应自己的所处的工作岗位,并且能够在所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极限,使得整个队伍日渐融合。对于处于中高级水平的队伍来说,企业往往与员工签订长期的雇佣合作合同,长期的雇佣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员工对企业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帮助企业节省重新选拔人才过程中多产生的经济与时间消耗,同时保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

3.2完善奖惩制度与约束制度

企业单位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与约束制度,要遵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制定人事激励制度,从而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积极的工作来获得上级的肯定与薪资,或者通过优秀的表现获得企业单位的其他奖励。同时,企业单位还需要对一些工作不认真、工作态度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出惩罚,从而敦促工作人員改正自己的错误。企业单位需要制定明确、执行力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机率,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单位通过设置科学的奖惩制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类资源经济管理工具的作用。

3.3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优化运用中,管理人员是尤为重要的核心要素,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首先,应做好培训计划,对培训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内容做出培训规划。比如,管理内容方面涉及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技术方面涉及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等。其次,培训实施过程应坚持服务企业、以生产为基础等原则,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使培训落地有声。最后,人力资源培训也应纳入评估体系中,使组织绩效和个人发展良性结合。

3.4使用先进的绩效管理方式

工作薪酬和绩效考核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其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于提升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单位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动态管理过程,主要包含了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这几方面,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并且要公平、公正的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应该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才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重要性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积极加大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对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节下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势下,作为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要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根据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发展动态,探索现代化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企业应加强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应该积极加大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探索市场经济规律,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和重要任务,促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现当代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仅依赖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组织生产和营销管理是行不通的,需要结合企业档案信息进行指导和决策,根据市场经济变化情况,积极的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对企业发展提出更有效的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并提升企业综合服务实力[2]。

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象生动的资料,对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丰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能满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构建新时期企业文化,使企业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稳定生存和发展。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2.1创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经济化与信息技术化现当代社会,企业档案信息化对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建企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是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形势下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要根据经济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创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在新时期经济体制中生存和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使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2.2加强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信息

通过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创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能大范围将档案信息集成化,使档案信息收集数量大幅度增长,并且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还能实现档案信息图文并茂,提高企业档案信息质量,提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能大量的储存档案信息,降低企业档案信息保管成本,延长档案信息保管时间,相比传统保管方式更具优越性[3]。因此,加强开发与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信息,能有效的加大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2.3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着大量的信息,要将大量的企业信息资源投入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中,才能提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水平。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基建、技术措施以及科研等工作要主动询问服务,做好企业各个部门信息的跟踪调查工作,并有效的管理好档案收集工作,从而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完整性,以便企业各个部门能及时洞悉企业发展方向,并获取有用的资料。创建企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能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并对收集的信息及时的分类编著,从而使企业其它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信息,及时补充并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其它部门的工作能有效的展开,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其它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重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3.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

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并且要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管理[4]。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水平,从而提供企业档案信息更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使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能与时展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流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以及企业产品的发展动向,随使管理企业更新的信息,丰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5]。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丰富企业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通过优化收集的档案材料、优化收集档案的程序以及优化分类档案,从而使企业信息档案精细化,并能有效的服务于综合部门,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3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要求,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熟悉档案信息的各种业务知识,并将档案信息的各种业务知识及时补充运用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从而增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的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林霞.浅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18):280-281.

[2]柳宏伟.浅析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才智,2013,13(16):299-300.

[3]刘晓丹.浅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视界,2012,22:256-257.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循环经济已在企业中应用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企业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如何在循环经济下更好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为依据来实现经济的,其处在人、自然和科学技术大的范畴之内,并贯穿于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循环经济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将以资源净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生态性资源循环发展为依据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资源短缺的今天,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循环经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1.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经济沟通渠道

企业要想实现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建立健全的经济沟通渠道,而健全的沟通渠道是需要循环经济公司政策和制度作保证的。这就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要时时关注国家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条例,把握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和最新创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公司的实际状况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公司策略。在制定合理的循环经济公司策略过程中,必须将企业的经济宣传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员工进行责任感和资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要对企业原有经济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调整中应以循环经济为依据,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出发,设立专业管理和协调部门并保证部门管理受总经理直接指导,以保证循环经济效果和个人组织效果的有效协调。在对组织单位循环经济进行创新的时候,应该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对经济创新进行支持和组织以便将创新成果迅速的转化为组织生产力。

2.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

企业要想实现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而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是需要企业提高薪资制度来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激励和协调的。为了更好的对人力资源更好的进行激励和协调,就应该将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指标融入企业薪资管理中,以鼓励公司员工进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提高其技术创新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机制提高企业循环经济机制和效益。可以用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以循环经济企业对薪酬进行合理设置和管理,使人力资源薪酬制度的激励和协调得以实现。毕竟循环经济发展能为员工带来一定利益,企业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报酬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在获取既得利益的同时,更好的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3.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要想实现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毕竟企业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经济单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其微观系统运行效率和效益。而要实现其运行效率和效益,必须保证企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社会指标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区域内外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企业实际出发,将其实际状况和循环经济内部的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及公司决策创造条件。也应该以循环经济为依据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目标管理方法,对总的指标体系进行逐层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将相应指标融进各部门和员工考核之中,完善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策略,实现最佳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4.企业应该制定新的经济发展策略

企业要想实现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制定新的经济发展策略。毕竟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也能对原有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企业在制定新的经济发展策略的时候,应该循环经济特点为依据,以政府和行业协会资本作保障,并结合区域人力资源存量,以提高区域内公众资源节约意识、环境意识,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同时其也能为企业循环经济引进专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创造条件。为了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力优势,应该建立专项人力资本投入资金,并对其进行完善,将其作为鼓励和提高企业资源环境和清洁生产等方面技术创新资金,进而提高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清洁生产等方面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农业不断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能源之间的矛盾呈逐渐上升趋势,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毕竟企业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企业管理与经营环境,企业能通过相应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使企业和循环经济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参考文献:

[1]高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

能源经济与管理篇10

关键词:GiS;税源经济;空间数据;查询;分析

一、引言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的财政收入,也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经济税源简称“税源”,即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往年累积的国民收入。税源的种类繁多,涉及人们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遍布城乡各地,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税源管理中,大多数都采用表格,对空间数据缺乏规范的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更不要说辅助决策了。GiS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税源数据叠加到电子地图等空间数据上,建立空间数据和税源数据的关联,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式,具有更直观、灵活、高效的优点。

二、GiS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以来,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管理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数据和属性数据等,并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它的出现为各行各业繁杂的数据管理、多源的成果表达形式和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了最为快速、方便、准确的方法和手段。Gi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电力与电信、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在财务管理与经济领域的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随着国家税收法规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税务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必然要求更新的技术支持,GiS则将成为今后在这一领域重要的应用技术。税源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GiS的可视化、易分析、易统计、易操作的优势和特点,丰富、完善和拓展税务管理的查询统计功能,满足区域化管理需求,进一步强化新时期的税务征管工作,保证税收任务圆满完成。在税源经济管理中可以运用的GiS的优点和特点有如下几条。

(一)图形和属性相结合的数据管理方式

GiS中图形数据是根据其分类分层管理的,每个图层包含不同种类的图形数据,各个图层叠加到一起构成了电子地图和各类专题地图,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是通过唯一标识的关键字段相链接。税源工作是以多层级的按行政或者经济区划进行分割的地域为单位的,包括企业点位、楼宇、网格、片区、城区等等区域,不同的区域所缴纳税率各不相同,比如饮食区和商业区所上交税率就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图层。纳税人必须具有工商登记,其注册和经营地址均具有地理意义上的唯一性和固定性。纳税人的户籍、预警、税收等涉及税源管理工作的各类数据均可完整依附于确定的地理点位上。

(二)查询和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查询功能,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从图形到属性的查询和从图形到属性的查询。利用GiS的查询功能和对图形数据的唯一标识,我们在地图上可以快速查到每个单位、企业的基本纳税信息,也可以进行条件查询,即是查找符合某一条件的对象,例如,查询缴纳税金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单位,并在电子地图上把这些单位高亮度显示出来,从而分析出区域的纳税大户人数和税金的大概分布情况。地理信息查询功能是最有用的功能,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税务稽查人员、征收人员等各种用户都要使用查询功能。

(三)辅助决策功能

以GiS为基础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是GiS应用的最高层次,在这一层次,GiS与专业模型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纳入SDSS的框架之中,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无缝融合、GiS基本功能与专业分析模型功能的有机结合、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体化运行,将服务于不同领域的决策支持,这一应用层次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GiS税源经济管理的决策功能包括税源征管分析、纳税人分析等功能,揭示税源收入等重大指标的长期增长趋势、波动规律、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

(四)三维GiS技术

GiS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数据获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三维逐歩从理论范畴走向专题应用范畴。相对于二维GiS,三维GiS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它以立体造型技术给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随着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日益普及,大多数税务机关都已建立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税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还是存在不够直观的问题,尤其是在房产税管理中,不可能通过查看地图的方式来查看当前房屋的位置、建筑面积和价格以判断税收是否正确。基于三维GiS的房产税收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集成地理空间数据和税收数据,将三维GiS应用与税收,清晰直观的将不动产信息展现出来,为不动产的税源信息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地理参考。

(五)网络GiS技术

web GiS是GiS技术与web技术集成的产物,继承了GiS的部分功能,侧重于地理信息与空间处理的共享,是一个基于web平台实现地理信息处理与地理信息的网络化软件。网络GiS技术可提供强大、灵活、可扩展的平台,形成一个开放和一致的接口,实现数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将web GiS应用到税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实现多种税源管理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也可以在主机上进行税源信息的大规模更新和录入,而成果为各个与之相连接系统共享,便于税源信息管理和扩展,也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三、基于GiS的税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的税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GiS技术在税源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整个系统以电子地图为载体,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图像显示、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通过该电子地图,可以加强对税源的监控,加大对征管一线工作的监管力度,并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精细、迅速的税源分布信息,对外可以直观显示所有纳税户的缴税信息,让纳税人有知情权、监督权,从而增强办税透明度。

税源经济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一般包括基本操作、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四个部分,除此之外目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与税源管理中。web技术可以实现税源数据大规模的更新和传输,方便系统操作人员维护数据。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多用于房地产税源管理中,三维直观显示全区房产、企业分布以及楼宇税收等功能需求。

基本操作模块包括了电子地图的一般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和漫游;文件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格式之家的转换;地图的输出打印功能,可以将生产的专题图以任意比例尺输出。这是税源经济管理系统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功能。

税源信息的查询实际上是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的一部分,查询模块主要有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和模糊区查询三种方法。属性查询和模糊查询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基本信息查询、用地信息查询、纳税信息查询、减免税信息、申报与测绘面积对比查询等。条件查询可以随意设定查询项与查询条件,查询条件主要有:时间、税务科(所)、金库、行业、税源单位、纳税代码、纳税人名称、经济性质、纳税方式、所属行政区划等。

在税源经济管理中,常常需要对某个行业或者辖区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常见的趋势分析包括:单个税源户税收趋势分析、税种收入趋势分析、行业收入趋势分析、辖区收入趋势分析等。对于趋势分析所产生的结果,常常在相应的表格或者图表中表示出来,如生成报表、柱状图、饼状图、统计图、点密度图等,这就涉及到专题图制作的问题。专题图就是重点表示某个或者某些信息,把这些数字的、内在的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表现在人们的眼前,让读者快速直观地了解信息内容,达到辅助人们获取信息和挖掘知识的目的。对税源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实际上就是对税源信息按某个特定的字段(比如税收金额等)制作专题图。

决策支持以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为基础,把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存储、逻辑运算能力和管理人员所独有的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将管理信息系统与运筹学、统计学的数学方法、计算模型和有关专业技术联结在一起,辅助支持相关部门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是推进管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税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iS提供的决策支持功能可以分析近几年某些区域的税源和税款变化情况,从而监测可能出现的偷漏税情况,同时预测未来几年税源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辅助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

四、结束语

随着GiS技术的深入发展,GiS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资源清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土地调查,环境管理,城市管网,作战指挥,税收征管等各个行业,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税源经济管理与GiS技术结合,为税源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地理参考,既提高了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又避免了因重复建设等原因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税源经济的高效管理,有利于税源信息的再利用和再类比分析。随着三维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三维税源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税务管理等新型智能化税源经济管理系统是目前税源经济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永菊,冯德显.基于GiS的河南省县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3).

2.王洪林.可视化税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陆西宁.基于GiS 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4).

4.罗治敏.基于webGiS的社会经济专题查询系统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3).

5.陈斐.空间统计分析与GiS 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2(4).

6.谷国锋.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9(9).

7.尹艳冰,司瑞红,刘绍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3).